通过阅读他人的总结范文,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个体在某一领域的突出表现和创新思维。在写总结时,我们应该注重事实的客观描述,避免主观色彩的过多干扰。请大家关注以下总结范文,从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写作风格和表达方式。
初中古诗词鉴赏方法篇一
1.分别从内容、形象、语言、表达技巧、观点、态度等角度设问,出两道主观题。如南通市古诗阅读《春雪》:诗歌的第二句中,“惊”一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诗的三、四两句富有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生动传神,试从修辞的角度进行赏析。
2.两首同题材诗词比较评价,这种题型往往要求比较阅读两首诗词,对其内容、情感、观点、手法等异同进行比较,如扬州市将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与《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两首诗作比较赏析,既体现了开放性,又体现了选择性。
二、命题角度
1.概括内容主旨、感悟诗人情怀。
诗歌借助具体的语言描写来表现诗人的感情,传达诗人的思想,这些感情和思想就是我们所说的 “思想内容”。无论是忧国忧民之情、国破家亡之痛,还是游子逐客之悲、征夫思妇之怨,无不感人至深。古人云“诗言志”,这里的“志”主要指诗人的情怀。诗人的情怀有直接抒发和间接抒发两种,但诗贵含蓄,所以,考思想感情绝大多数考那些耐人寻味的情怀。如:连云港市陆游的《游山西村》: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南通市《春雪》:诗中的第二句中,“惊”一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无锡市杜甫《绝句》:最后两句诗人写自己漂泊在外,归期遥遥,表达了他怎样的情感?黄冈市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诗的颔联(“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中借用两个典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对于古典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果稍微细致地加以归类,我们不难发现,有忧愁、寂寞、伤感、孤独、恬淡、闲适、热爱、赞美、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各种类型。在备考中应注意选用从不同角度表达不同思想感情的诗词材料,加强有针对性的训练。
2.把握表现手法、分析表达技巧。
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取的特殊的表现手法。它的含义非常广泛,既可以包括各种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的使用,也包括各类表现手法和艺术构思的巧妙使用。
表达技巧的鉴赏,一方面指对修辞手法的鉴赏,即掌握和了解各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分析和评价它们对于塑造形象、表现情感和体现主旨的作用;另一方面指各种表达方法的运用,因为诗词的形象、感情、思想往往借助于各种艺术表现手法来展示,比如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动静结合、衬托对比、虚实结合、托物言志等。如昆明市的李白诗《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请对本诗后两句“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作简要赏析,就涉及到拟人的修辞手法。由于被人格化,无知无情的明月竟成了善解人意的知心人,她带去了诗人对朋友的思念、牵挂之情,诗句想象丰富、意境新颖,令人回味无穷。
3.理解整首诗意、体味意象意境。
4.体会炼字炼句,品味语言特色。
语言是思想感情的载体,诗是语言的艺术,“语不惊人死不休”道出了炼字炼句追求的境界。品味语言类试题主要包括词语的锤炼、句子的推敲、名句的领悟等,要求学生能体味诗词语言的精妙。如无锡市杜甫《绝句》:诗人用一“燃”字,写出了山花怎样的特点?湖北恩施市赵师秀《约客》:第四句诗(“闲敲棋子落灯花”)中的“闲”字能否改为“忙”字?为什么?同样是陆游的《游山西村》赏析,徐州市从炼字入手:古典诗词讲究炼字,首联中的“足”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而连云港市则从炼句入手:简要分析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一联写景中蕴含的哲理。黄冈市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赏,你怎样理解这两句诗?这一问没有规定回答问题的角度,考生需要从语言欣赏、情感体悟、内涵探究这三方面中的任两方面作答。这类试题命题常见的角度有:分析这首诗的语言特色、领会诗词中某个词的表达效果、欣赏其中最有意味、特色的一句或一联。
初中古诗词鉴赏方法篇二
元和十四年正月,唐宪宗命宦官从凤翔府法门寺塔中将所谓的释迦文佛的一节指骨迎入宫廷供奉,并送往各寺庙,要官民敬香礼拜。韩愈看到这种信佛行为,便写了一篇《谏迎佛骨表》。劝谏阻止唐宪宗,指出信佛对国家无益,而且自东汉以来信佛的皇帝都短命,结果触怒了唐宪宗,韩愈几乎被处死。经裴度等人说情,最后韩愈被贬为潮州刺史,责求即日上道。潮州在广东东部,距离当时的京师长安有千里之遥。韩愈只身一人,仓促上路,走到蓝田关口时,他的妻儿还没有跟上来,只有他的侄孙子跟了上来,所以他写下了这首诗。
初中古诗词鉴赏方法篇三
1、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说明、抒情。
2、作用: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等。
3、修辞手法:比喻、借代、夸张、互文、通感、双关、衬托、对比、反复等。
4、表现手法:托物言志、借古讽今、用典、铺垫、象征、对比、烘托、欲扬先抑、以小见大、动静结合、以动写静、虚实相生、比兴等。
初中古诗词鉴赏方法篇四
语文有大量零碎的基础知识需要我们日常去记忆,比如字音、字形、成语、熟语、文言文的实词和虚词、文学常识、名篇名句等,这些基础知识的数量很大,建议大家可以准备一个小本子,记录到上面,可以利用每天的零碎时间去记忆。
2、课堂紧跟老师
所有科目的学习,都要重视课堂的学习,语文这个科目也不例外,上课要好好听讲,跟随老师去分析文章的思路,语文的学习重要还是在课堂,比如学完鲁迅的小说,你能跟老师学会简单分析其它小说,学完一些书本上的诗歌,你也能掌握其它类似诗词的思想感情,语文的学习关键还是在课堂。
3、日常多读多写
每天,能认真地练几十个字,每周能熟练地背几首诗,仔细地读几篇文章;一个学期读几本名著,做几本读书笔记,每天坚持写日记等,你的语文水平就会大有长进。
初中古诗词鉴赏方法篇五
古诗是中国独特的文化艺术,是学生们从小到大都要学的内容,而且随着语文的改革,新的部编版教材古诗的内容相比之前增幅了87%,这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比例,对于现在的学习生们也是一个挑战,因为学习古诗,不仅是为了背诵古诗,更重要的是体会古诗的情感。
这一制度的改革,让很多家长都十分的愤慨,有家长说到:“现在又不是古代了,现在都使用白话文,简单方便,为什么还要学生学习大量的古诗,本来孩子们的作业已经够多了,现在又增加这么多古诗,这是要让孩子们每天都熬夜刷题吗?”
但是根据《考试大纲》要求,高考古诗鉴赏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鉴赏,二是评价。鉴赏又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鉴赏其形象、其语言、其表达技巧。评价就是分析诗歌的思想(感情)内容。
所以,古诗是必学的,而且是一定要理解古诗的内容,光背诵还是不够的。因为在高考时会考到古诗鉴赏,古诗鉴赏就是分析其语言、其表达技巧,运用了什么修辞,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而是所占的分值还比较高,如果学生不能掌握,那么考试时一个字都写不出来。
但是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自己写作文的时候都表达不出真情实感,没有写作技巧,不懂得把握文章的机构和内容,更别说鉴赏古人的诗歌了,还有学生说到:“我哪有资格去鉴赏那么伟大的文学家的作品呢?不是不会,而是我能力不够!”
其实啊,古诗鉴赏哪有那么难,很多学生不愿意做,就是给自己找借口罢了。在应试教育的环境下,其实对于这一类题型,也是有“套路”可言的。只要掌握了诗歌的答题技巧,在考试时依葫芦画瓢,就一定能取得不错的分数。
初中古诗词鉴赏方法篇六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初中语文阅读答题技巧_古诗词鉴赏技巧,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古诗词鉴赏技巧
古诗是中国独特的文化艺术,是学生们从小到大都要学的内容,而且随着语文的改革,新的部编版教材古诗的内容相比之前增幅了87%,这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比例,对于现在的学习生们也是一个挑战,因为学习古诗,不仅是为了背诵古诗,更重要的是体会古诗的情感。
这一制度的改革,让很多家长都十分的愤慨,有家长说到:“现在又不是古代了,现在都使用白话文,简单方便,为什么还要学生学习大量的古诗,本来孩子们的作业已经够多了,现在又增加这么多古诗,这是要让孩子们每天都熬夜刷题吗?”
但是根据《考试大纲》要求,高考古诗鉴赏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鉴赏,二是评价。鉴赏又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鉴赏其形象、其语言、其表达技巧。评价就是分析诗歌的思想(感情)内容。
所以,古诗是必学的,而且是一定要理解古诗的内容,光背诵还是不够的。因为在高考时会考到古诗鉴赏,古诗鉴赏就是分析其语言、其表达技巧,运用了什么修辞,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而是所占的分值还比较高,如果学生不能掌握,那么考试时一个字都写不出来。
但是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自己写作文的时候都表达不出真情实感,没有写作技巧,不懂得把握文章的机构和内容,更别说鉴赏古人的诗歌了,还有学生说到:“我哪有资格去鉴赏那么伟大的文学家的作品呢?不是不会,而是我能力不够!”
其实啊,古诗鉴赏哪有那么难,很多学生不愿意做,就是给自己找借口罢了。在应试教育的环境下,其实对于这一类题型,也是有“套路”可言的。只要掌握了诗歌的答题技巧,在考试时依葫芦画瓢,就一定能取得不错的分数。
初中语文阅读答题技巧
现代文积累
1.长句:a容量大,气势盛 b能细致严密地说明事物 c表达复杂丰富的感情
3.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在小说中):a渲染烘托气氛、形象、心情b推动(或衬托)情节发展 c象征意义 d交代背景(时间、地点等)
7.第一人称:a亲切自然 b自由直接 c真实生动
10.肖像描写:以形传神,更好地展现人物的外貌及内心世界
11.动作描写:表现人物个性特征及内心世界
12.语言描写:言为心声,表现人物性格特点
13.心理描写:a揭示人物内心世界 b使形象更为丰满充实
14.白描:简笔勾勒,简洁准确传神
15.工笔细描:精雕细刻,丝毫毕现,具体生动
16.细节描写:a真实精细 b传神鲜明
18.倒叙:a设置悬念,增加兴趣 b读起来波澜起伏
19.直接抒情:淋漓尽致
20.间接抒情:a表达含蓄,含而不露 b韵味悠长(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22.过渡段:a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有时只开启下文) b引发议论,揭示主旨 c衬托作用 d渲染、烘托气氛 e使文章避繁就简、不蔓不枝、条分缕析。
24.线索:环环相扣,结构紧凑
25.照应:a构成一条贯穿全文的情感线索,使文章结构紧凑 b呼应文题
28.侧面烘托:a给人如临其境的现场感 b从侧面烘托xx的xx特征
29.引用:a具有文学味 b丰富文章 c引起读者兴趣 d表明xx观点
30.长短句间杂:读起来错落有致
31.叠词:a强调xx b读来琅琅上口,有音乐美
记忆口诀为:正侧工白多点面,动静景情修表现
修辞手法的作用
1.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浅显、化冗长为简洁
5.对偶:a便于吟诵,易于记忆 b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c对比强烈,褒贬分明
11.双关:言在此而意在彼,使表情达意更含蓄,更有趣
表现手法的作用
1.常见的表现手法有:比兴、对比、象征、用典、烘托、虚实结合(记忆口诀为:比用对象烘虚实)
2.象征:a言在此而意在彼,丰富 b富有哲理,给人以启迪
3.衬托:突出事物特点
4.先抑后扬:在变化和反差中突出事物特点
7.反讽:突出强调,深化主题
8.托物言志:a富有暗示性、朦胧性,意在言外 b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
11.意象组合:a最大限度地增强了诗歌意象的密度和诗歌的力度 b使诗中的意象鲜明突出 c为读者提供了联想与想象的广阔天地和咀嚼回味的余地。
12.结构安排的特点:
照应、层层深入、烘托铺垫、对比、承上启下、悬念、伏笔
记忆口诀:层承对照烘悬伏
初中古诗词鉴赏方法篇七
1.长句:a容量大,气势盛b能细致严密地说明事物c表达复杂丰富的感情
3.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在小说中):a渲染烘托气氛、形象、心情b推动(或衬托)情节发展c象征意义d交代背景(时间、地点等)
7.第一人称:a亲切自然b自由直接c真实生动
8.第二人称:a呼告抒情,动人亲切b便于感情交流c充满气势,态度鲜明d自由灵活
9.第三人称:a直接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b不受时空限制,灵活自由c显得客观冷静
10.肖像描写:以形传神,更好地展现人物的外貌及内心世界
11.动作描写:表现人物个性特征及内心世界
12.语言描写:言为心声,表现人物性格特点
13.心理描写:a揭示人物内心世界b使形象更为丰满充实
14.白描:简笔勾勒,简洁准确传神
15.工笔细描:精雕细刻,丝毫毕现,具体生动
16.细节描写:a真实精细b传神鲜明
18.倒叙:a设置悬念,增加兴趣b读起来波澜起伏
19.直接抒情:淋漓尽致
20.间接抒情:a表达含蓄,含而不露b韵味悠长(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22.过渡段:a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有时只开启下文)b引发议论,揭示主旨c衬托作用d渲染、烘托气氛e使文章避繁就简、不蔓不枝、条分缕析。
24.线索:环环相扣,结构紧凑
25.照应:a构成一条贯穿全文的情感线索,使文章结构紧凑b呼应文题
26.举例:a具体实在,易于接受b增强说服力和感染力c丰富文章内容d表明xx观点
28.侧面烘托:a给人如临其境的现场感b从侧面烘托xx的xx特征
29.引用:a具有文学味b丰富文章c引起读者兴趣d表明xx观点
30.长短句间杂:读起来错落有致
31.叠词:a强调xxb读来琅琅上口,有音乐美
32.记叙文中的议论:画龙点睛,揭示记叙的目的和意义
33.说明文中的描写、文艺性笔调:点染作品,使之生动形象
34.人物对话描写:a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b促进故事情节发展
37.引用名言:a增强说服力b丰富文章内容c引起读者兴趣d表明xx观点
记忆口诀为:正侧工白多点面,动静景情修表现
修辞手法的作用
1.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浅显、化冗长为简洁
2.借代:a引人联想b形象突出、特点鲜明、生动c在表情达意上更得体、含蓄、别致
5.对偶:a便于吟诵,易于记忆b表意凝练,抒情酣畅c对比强烈,褒贬分明
8.反问:a强化语气,强调内容b增强表达效果,表达强烈感情c引起思考,余音回荡
9.反复:a写景抒情感染力强b承上启下,层次清晰c多次强调,给人以深刻印象
11.双关:言在此而意在彼,使表情达意更含蓄,更有趣
表现手法的作用
1.常见的表现手法有:比兴、对比、象征、用典、烘托、虚实结合(记忆口诀为:比用对象烘虚实)
2.象征:a言在此而意在彼,丰富b富有哲理,给人以启迪
3.衬托:突出事物特点
4.先抑后扬:在变化和反差中突出事物特点
7.反讽:突出强调,深化主题
8.托物言志:a富有暗示性、朦胧性,意在言外b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
11.意象组合:a最大限度地增强了诗歌意象的密度和诗歌的力度b使诗中的意象鲜明突出c为读者提供了联想与想象的广阔天地和咀嚼回味的余地。
12.结构安排的特点:
照应、层层深入、烘托铺垫、对比、承上启下、悬念、伏笔
记忆口诀:层承对照烘悬伏
初中古诗词鉴赏方法篇八
中职小说教学应注重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作者/张巧
摘要:在小说教学中,应从剖析人物、理清情节、分析典型环境三个方面着手培养中职学生小说鉴赏能力,从而达到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文学修养和个人素质及小说鉴赏能力的最终目的。
关键词:小说教学;人物情节;典型环境;鉴赏能力
现行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要求,中职生应“初步具有鉴别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这也是一个正在成长阶段中的中职生知识日益增多的必然要求。而对于大多数中职生而言,阅读小说仅仅是了解一下故事梗概而已,至于小说如何精彩,人物如何丰满,也只能说出“好”“不错”等赞颂语,再让他具体分析,则不知从何说起;或者学习了几篇小说,也就只能讲出这几篇小说的特色,让他分析没学过的小说,则束手无策。这就归结于他们没有掌握鉴赏小说的正确方法。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如果我们在小说教学中,注重教授学生鉴赏小说的方法,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不仅能够鉴赏学过的小说,更可以举一反三鉴赏其他小说,长远考虑,对于提高学生鉴赏小说能力,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进而逐步提高写作、观察分析事物等能力,都将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小说是一种通过人物、情节和环境的具体描写来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体裁。通过这一概念,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从剖析人物、理清情节、分析典型环境三个方面着手培养学生小说鉴赏能力,效果很好。
一、剖析人物
人物形象是小说借以表现主题的主要因素。人物塑造的关键是刻画人物性格,鉴赏小说,首先要学会剖析人物性格特征。
小说塑造人物的手段是多种多样的。它可以概括地介绍,也可以作具体的形象描绘乃至细节描写;既可以写人物外貌,也可以刻画人物心理活动;既可以描写人物的动作神态和语言,也可以适当插入作者的议论和抒情;既可以正面描写,也可以侧面烘托。
比如《守财奴》中葛朗台这一人物形象,巴尔扎克运用丰富多彩的细节描写,将这一“守财奴”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读者面前。授课中教师应首先引导学生找出葛朗台富有个性的语言描写。如“两讫了”“公平交易”“向我交账”“这交易划得来”等等,完全出自于一个小资产阶级暴发户之口。另外,“得了,孩子,你给了我生路,我有了命啦;不过这是你把欠我的还了我……”这是他将女儿的继承权骗到手后,情不自禁地欢呼,把自己与女儿的关系看成是一件交易,而一旦交易完成,就迫不及待地撕下了亲情的面纱,其对金钱的占有狂本性赤裸裸地表现出来。其次找出有关葛朗台神态的'细节描写。如:当葛朗台发现梳妆匣时的神态,“瞪着金子的眼光”;当葛朗台要骗取继承权,而又未骗到手时的神态:“葛朗台老头的眼光从文书转到女儿,从女儿转到文书,紧张得脑门上尽是汗,一刻不停地抹着”。这段描写淋漓尽致地刻画了葛朗台极端贪婪的性格特征。第三,启发学生找到人物动作描写。要抓住动词这个关键,然后把动作与人物的思想联系起来分析。如:看到梳妆匣时运用了“纵”“扑”“撬”等表示动作的动词。这一连串的动作是葛朗台下意识的行为,因为他一看到金子,便要占有金子,所以本能地反应出一连串抢夺金子的动作。通过以上分析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等描写,使学生清楚地看到葛朗台这个虚伪、凶狠、爱财如命、贪婪成癖的守财奴形象。
二、理清情节
情节是指小说中体现矛盾冲突、表现人物关系、展示人物性格的一系列生活事件。它是表现人物性格的艺术手段,是为塑造人物形象服务的。小说中的人物和事件是相互依存的,鲜明的人物性格总是依存于生动的、丰富的、真实的情节之中;而人物性格又决定着情节发展的趋向并在其中发展、丰满。同时,情节也是表现主题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小说中,主题思想不能依靠抽象的议论,而是通过具体、生动、有联系的情节自然而然地表现出来。理清情节,有助于学生把握小说的主题思想,更进一步了解人物性格。
还拿《守财奴》为例,小说开端就交代了葛朗台的性格特点以及他与女儿的矛盾冲突,接着作者在刻画他爱财如命的性格过程中,描写他与女儿之间冲突的第一个回合:为了占有金子,他不顾女儿的爱情,不顾妻子的病苦,不顾用人的劝说,眼睛里只有金子――梳妆匣。直到听说“太太死过去了”,唯恐失掉太太的财产,他才放开了梳妆匣。葛朗台与女儿之间的矛盾冲突的第二个回合是围绕继承权展开的。葛朗台在他太太尸骨未寒的当天,就迫不及待地提出继承权问题。为了得到继承权,他变得失去了常态,“在女儿面前打哆嗦”;他可以当面撒谎把一个要他命的重大问题,说成区区小事;他同时可以诱以小惠,假意许诺“按月付……大利钱”;他掩盖事实真相,甚至阻止公证人说明其中的利害关系。总之,在他的眼中,“人生就是一件交易”,父女之情、家庭关系、伦理道德,只不过是一层温情脉脉的面纱而已。要完成这项交易,就要撒谎,就要欺骗,就要玩弄手段,就要不顾廉耻,即使对自己的亲生女儿也不例外,直到“利用女儿的感情占了便宜”,他才心满意足。通过情节的分析,同学们更进一步认清了葛朗台的性格特点,把握了这一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以及小说的主题思想。
三、分析典型环境
典型环境是指人物成长、活动和事件发生、发展的时间地点、周围的情况、条件和气氛。环境描写服从于主题、表现人物性格的需要。它又分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自然环境是指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时令、地理风貌等。如《荷花淀》开头就点明了水生嫂劳动的时间和环境。她把院子收拾得很干净,借着月光编席。她坐在那编成的一片席上,就“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此处的劳动场面充满了诗的情调。“她有时望望淀里,淀里也是一片银白世界,水面笼起一层薄薄透明的雾,风吹过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这里所写的景物,牵系着水生嫂的情思,情景相生。作者写荷花淀的夜景,写女人月下编席,意为后边情节的展开作铺垫。因为水生嫂等正是出于对祖国美好山河和幸福生活的热爱,才毅然送夫参军,保家卫国。
社会环境就是人物活动、事件发生发展的社会背景、时代特征、社会风貌等。如《祝福》中那“年年如此,家家如此”的年终祝福的气氛,鲁四老爷那阴冷、破旧的书房,柳妈的愚昧迷信,鲁家对寡妇的鄙视,鲁镇人与人之间毫不关心的冷漠关系,构成了一幅当时的社会风俗画。在这风俗画里,无不笼罩着封建礼教的浓重阴影,为悲剧人物祥林嫂设立了一个冷酷无情的典型社会环境,把她一步步逼向生活的尽头。这也使小说中的人物与主题更典型,更具有普遍意义。
教学中引导学生从以上三方面鉴赏小说后,还应注意启发学生认清人物、情节、环境、主题之间的关系。当然,如果对某部小说作全方位的鉴赏,还需从结构、文学语言、艺术表现等诸多方面进行细致分析,这样才能全面把握小说的精到之处。
综上所述,在中职小说教学中引导学生从人物、情节、环境的具体分析中不仅得到了小说的主题,更有助于提高中职生小说的鉴赏能力,同时还可以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个人文学修养和基本素质,对其一生而言,将受益匪浅。
(河南焦作煤业集团高级技工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