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贴画美术教案(汇总6篇)

时间:2023-09-25 作者:LZ文人招贴画美术教案(汇总6篇)

作为一名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案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招贴画美术教案篇一

我用有特点的杯子作为导入,吸引同学,引出课题。然后借古代的杯子图片,让学生看到祖先的`设计意识和制作水平,感受杯子的悠久历史。而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回忆并观察生活中各种材料制作的杯子,初步感受杯子在材质、外观上的区别,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美术学习中,借助素材呈示,能有效开阔学生的视野。教师对新颖独特的杯子图片加以分门别类地展示,能更好地拓宽学生的设计思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展示多种功能的杯子图片,更是为了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学生在设计中体现出作品新颖独特的一面。本课属于“设计应用”领域的内容。我详细介绍设计的理念和方法,指导学生有目的地观察,了解设计与应用之间的关系,为学生掌握设计方法,设计出新颖作品提供了有力保障。最后我借“新颖的杯子”设计作品展这一情境,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引导更多的学生在自主参与评价的过程中,更好地体验到了美术学习的愉悦和成功。

课堂教学评价以学生作品评价为例,通过学生自评、互评与教师评价三者相结合的形式,()共同评析作品。本节课学生自评有一个填写环节,我为学生设计了一个5cm×7cm自评栏,画在画面的右下角如下:

学生可以更全面的描述自己的画面,可以从专业的角度更深一层的认识自己的作品。并且开新产品设计发布会,要求设计师展示自己的设计作品,并阐述自己的设计意图(从造型、色彩、主题、构图这四个方面阐述)。评出最佳创意奖、最佳功能奖、最佳外形奖和综合奖。得到了同学的认可,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但是在本节课中,教师留给学生自由创作的时间还是感觉少了点,少数学生没有完成作业。深深感到在美术课堂中,要留给学生充足的创作实践时间,而一节课的时间就那么40分钟,这就要求教师在美术课的讲授过程中,一定要反复推敲,把握住重难点,掌控好课堂节奏。在教学中我还存在一些细节上的问题,针对以上不足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特别注意,逐一改正。

招贴画美术教案篇二

一、教学目标:

1、理解作品表达的主题

2、体会诗歌中反复修辞方法的作用

二、课时安排1课时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人类日益关注自己的生存环境的今天,我们不能忘记早在170多年前的美国记者、诗人乔治珀金斯莫里斯,他的《樵夫,别砍那棵树》这首诗中的“樵夫,别砍那棵树”这句话,就被现在的环境保护主义者作为宣传环保的口号而广泛运用,最初这首诗是想表达什么情感呢?我们一直来看看。

(二)作者及背影简介

19世纪代,作者就当过《纽约镜报》的.编辑,但他最著名的还是多愁善感的诗,其中最主要的就是这首诗。由于工业和城市的扩展取代了乡村的景象,人们便十分珍爱这首诗,它既唤起了人们对过去的怀念,又是对“进步”的一种有礼貌的抗议。甚至那些从未读过此诗的人也知道它的题目,并在环境保护主义成为政治运动之前,把它作为环境保护主义态度的简便方法。

(三)教师示范朗读

1、要求学生认真听准字音,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

2、想一想,作者为什么会对一棵老橡树怀有那么深厚的感情?

(四)初步赏析诗歌

1、自由朗读课文一遍。

2、自由发表对这首诗的主题的理解。

因为思考问题的角度的不同,学生可能会出现多种理解,只要言之有理就行,不必拘泥于一种理解。

3、作为一首抒情诗,课文中作者的感情是怎样变化的?

明确并板书:樵夫,别砍那棵树(一根树枝也别碰)dd平和劝说

樵夫,别砍了(让那棵老橡树留着)dd真诚恳求

樵夫,离开那地方(你的斧子别伤着它)dd严厉警告

作者对老橡树感情逐渐深入,对樵夫态度就愈加强硬。

(五)深入赏析诗歌

1、老橡树有怎样的象征意义?

2、作者对老橡树感情的表达是自然而直白的,质朴中见真诚,通俗中见深情,注意诗歌的这种语文特点。

学生可自由发表对诗歌表现形式和语言特色的见解。

3、关于诗歌主题

学生可以从不同角度提出自己的看法,建议多角度思维,开展讨论研究,引导他们联系实际谈感受。

(六)拓展延伸

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作者的其他诗歌,评价诗人的写作风格。

(七)布置作业

1、课外阅读国内外作家的诗歌。

2、学习创作诗歌。

板书设计

招贴画美术教案篇三

运用所学的图形设计图案不仅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学生体会到图形世界的神奇和美丽,同时在分析图案和创造图案中,学生还将进一步巩固对所学图形特征的认识。

本课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创设我是小小设计师活动让学生充分地展示自己的设计才能,在活动中多以表扬鼓励为主,寓教于乐,这样,为学生创设的良好学习氛围更能让他们在学习中感受到快乐和自信,更有助于帮助他们各方面能力的发展。

1.欣赏美丽的图案,感受图案的美和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教学时,先让学生观察后说一说,这些图案是由哪些基本图形组成的,怎样组成的(如基本图形经过了哪些变换),让学生感受到圆在图案设计中的作用,提高他们的分析图形的能力。

2.运用平移、旋转、对称的现象观察、探究美丽的复杂图案。我从学生的已有的知识基础出发,让学生感受到对称图案的美,并体验到复杂美丽的图案其实可以用一个简单图形经过平移、旋转或对称得到。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交流等活动,让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密不可分。

3.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和圆有关的图案是由一个简单图形经过平移、旋转或对称得到的?让学生感受到这些美丽的复杂图案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进一步强化感知:美丽的复杂图案可以由一个简单图形经过平移、旋转或对称得到,为后面的设计活动做铺垫。

4.模仿练习。在练习本上模仿书上画出三幅用圆设计的简单图案。在这一环节中我让学生先独立思考自己的搭配方案,再通过小组交流让学生相互交换意见,进一步完善自己的设计,最后通过模仿练习、评一评等活动,建立学生自信,为后面设计比赛打下基础。

5.开展设计活动,交流汇报。在欣赏了各种漂亮图案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设计漂亮的图案,让学生感受到我们的现实生活不仅离不开数学,而且数学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美。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招贴画美术教案篇四

提袋设计虽然是第11课的内容,但是我将本册书中仅有的两课设计·应用课程挨在一起上了,这样有利于学生去理解、感受设计,并且在带工具和上课的连贯性来说更好。

在进行这一课的教学时,四年级的三个班级采用了不太一样的`教学方式。在二班上的时候我是带着学生一起分析提袋的结构,一步步讲解制作方法再说装饰,最后请学生寻找搭档一起完成;在一班上课时我拿出了一个提袋,先让学生观察说出提袋的几个面有什么关系,再将提袋拆开观察,最后给学生规定制作思路,学生搭档合作、装饰;而在三班上的时候先让学生观察提袋几个面,再拆开看分析几个面的关系,然后请同学讨论怎样制作,讨论后请小组汇报各自的方法,再将这些方法在班级讨论,最后大家找到了最佳的制作方法,最后再说装饰、合作完成。

由于我担心这样的制作课学生自己去寻找方法有些困难,所以在第一个班上课时就规定了思路,然而在上过以后发现学生的速度比较慢,想让他们跟上我的想法也比较慢,在后面班级上课时我就换了方式。我发现对于这样的制作课,先让学生讨论再探究出最好的方法学生的接受度更高,也更能调动学生上课思考的积极性。学生的作品也更好。

招贴画美术教案篇五

本课教学,利用大量的图片展示各种年代、用途、造型、材质的杯子,穿插对局部设计意图的观察,了解设计与应用之间的关系,发现生活中的很多物品在设计时是要与使用相联系的。同时,启发学生从实用的角度出发,用设计的思想进行杯子的设计,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和设计能力。

本课属于“设计*应用”领域的内容。教师详细介绍设计的理念和方法,指导学生有目的地观察,了解设计与应用之间的关系,为学生掌握设计方法,设计出新颖作品提供了有力保障。美术学习中,借助素材呈现展示,能有效开阔学生的视野。教师对新颖独特的杯子图片加以分门别类地展示,能更好地拓宽学生的设计思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展示多种功能的杯子图片,更是为了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学生在设计中体现出作品新颖独特的一面。

美术是与生活紧密相连的一门学科。借古代的杯子图片,让学生看到祖先的设计意识和制作水平,感受杯子的悠久历史。而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回忆并观察生活中各种材料制作的杯子,初步感受杯子在材质、外观上的区别,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一只较为典型的杯子作为分析对象,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了解杯子的结构,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为学生设计出杯子奠定了基础。

部分孩子的作品过于注重杯子的附加功能,比如电子显示屏、加热冷冻等,忽视了杯子本身要便于拿放、清洗等基本特点。他们的设计更像是一个多功能的小家电。

《杯子的设计》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招贴画美术教案篇六

1、科学课堂回归生活。教育家杜威曾说过:“教育即生活”,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生活。同时,新课程标准体现的教育理念之一也指出课程要回归生活。本课的教学设计就是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透过与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情景,驱动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在解决生活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科学知识,明白科学道理,从中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意识到生活中随时随处有科学。

2、注重评价,于细节处导行。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科学素养的形成不是靠“说”靠“教”养成的,而是以各种课堂活动作为载体,以学生的试验设计、认真观察、科学记录、条理表达、乐于合作、善于倾听、客观评价等能力的训练作为切入点,于每一个细节之中,逐步规范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探究习惯而长期形成的。

【教学目标】

1、能根据生活经验,借助实验材料,设计实验并探究“热是怎样在固体中的传递”的。

2、能在实验的设计和探究中,逐步养成善于交流、认真倾听、善于向他人学习的良好学习品质。

3、知道热传导的基本特征、不同物体传递热的能力是不同的,可以分为热的良导体和热的不良道体两种类型。

【材料准备】

1、铁丝、烧杯、热水、钳子、酒精灯、火柴棒、凡士林油

2、泡沫条、铜棒、铁棒、玻璃片、铅笔、竹筷、塑料棒、瓷勺、杯子等。

【教学过程】

1、热是可以传递的

师生互动:握手,你的手真凉啊,手捧热水杯,手变热了。

交流:热是可以传递的。

2、(由现象)猜测:热是怎样传递的?

烧杯里倒上热水,把一根铁丝放进去,摸摸铁丝有什么变化?

(浸在水里的部分,靠近热水的部分,远离热水的部分)

由此猜测:热在铁丝中是怎样传递的?

师生交流,梳理思路:热沿着铁丝传递,从温度高的地方向温度低的地方传递。

3、设计实验,验证猜测:热是怎样传递的?

设计一个实验,能验证我们的猜测,真切地看到热的传递过程:沿着铁丝传递,从温度高的地方向温度低的地方传递。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引导纠正,发现实验方案的不足。

教师示范强调酒精灯的使用方法

3、学生实验,验证猜测

学生实验

学生汇报:观察到什么现象?你有什么思考?

热是怎么传递的?(热沿着铁丝传递,从温度高的地方向温度低的地方传递。)

让学生用箭头画出热传递的路线和方向

4、传导概念:沿着物体从温度高的部分到温度低的部分

5、拓展应用

1)不同物体的传导能力:热的良导体,热的不良导体。

刚才同学们提到了勺子,生活中的汤勺一般都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你知道是为什么吗?(学生解释)

从同学们的解释中老师听出一件事来:不同的材料,传递热的能力是不一样的。

是不是这样呢?让我们再来通过实验模拟看看。(师出示装有实验器材的杯子)我把各种不同的材料装进杯子中,我们可以用什么代替热汤?(热水)好,老师给你提供热水,记住,实验完后,把热的和不热的物体分开,这样方便汇报。

学生验证。

学生汇报。

概念:热的良导体,热的不良导体。

其实,人们早就发现了这一现象,并把它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为生活服务:当需要热的时候,就用热的良导体材料,不需要热和防止热量散发的时候,就用热得不良导体材料。

举一个生活中的例子。

2)设计一个不烫手的杯子

这是一家杯子厂进行的市场调查,通过调查他们发现:现在市场上适合小学生用的、活泼可爱的、便于携带的、不怕磕碰的、还要不能烫手的杯子太少了,于是就想开发研制一种新型的小学生专用杯,现在正在征求设计稿,你们能用自己的知识设计一款符合要求的新型杯子吗?那就请你们课下完成这项任务。

[杯子变热了教学设计]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