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案电子版 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教案(汇总20篇)

时间:2024-11-12 作者:笔舞

教案的核心是教学活动设计,它要求教师将知识、能力和情感融入到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班教案范文,供大家参考学习。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案电子版篇一

认识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1、对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认识,能分辨出四种基本的图形。

2、学会观察,能在生活中找出基本的形状,会举例。

3、能区分出面和体的关系,体会“面在体上”。

4、能找出一组图形的规律。

5、能在复杂的图案中找出基本的图形。

动手做(一)

学生能自己动手折一折、剪一剪,剪拼出喜欢的图案。

通过折纸、剪拼等活动进一步认识平面图形。

通过折纸对简单的图形进行分解和拼补。

动手做(二)

了解七巧板的组成。通过用七巧板拼图的活动,进一步熟悉学过的平面图形。

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只让学生直观认识,知道形状和名称即可。

动手做(三)

通过欣赏和设计图案的活动,进一步认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

一年级数学《认识元角分》知识点

1元=10角=100分

1角=10分

1元=(2张)5角=(10)张1角=(5张)2角

5元=(5)张1元

10元=(10张)1元=(5张)2元=(2张)5元

20元=(2张)10元=(20)张1元

50元=(5张)10元=(50张)1元=张20元+()张10元

100元=(10张)10元=(100)张1元

付出的钱数-用去的钱数=找回的钱数(剩下的钱数)

用去的钱数+找回的钱数=付出的钱数

付出的钱数-找回的钱数=用去的钱数(商品的价钱)

数学学习方法技巧

营建超卓的讲堂气氛

现代教育论以为:超卓的讲堂气氛能够成为传递常识的无声媒体,能够成为启迪智慧的钥匙,能够成为熏陶品德的潜在力量。每位教师都有殷切的领会:讲堂气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学习自动性的发挥。在教育中,教师规划学生喜欢的、赋有情味的学习活动,激起学生学习的喜欢,让学生愉快地进行数学学习;教师给学生供给充沛的参加数学活动的机会,引导学生在自主根究、协作沟通中获取数学常识、技术、数学思想办法,让学生经历一个生动生动、自动根究、赋有特性的发明进程。这一切,需求超卓的讲堂气氛来支撑。

教师要为学生营建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讲堂上实在的民主、和谐,源于师生的一种爱。教育进程是师生信息沟通的双向进程,也是师生情感沟通的进程。教师经过自己的教育活动用爱润泽学生的心田,引起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热心,使之自动积极地参加学习活动。以“0的知道和有关的加减法”一课为例,在写0活动中,教师用到了这几句话“你想写0吗?”“好,伸出小手看屏幕书空”“在日字格里描一行0吧”“你以为写0时应留神什么?”“想给咱班小朋友说些什么?”“教师相信你的0必定写得很漂亮,动着手,在下面日字格里写几个0吧!”安排学生进行书空、描0、总结写0的办法、独立写0各项活动。

教师的言语渗透对学生的了解,对学生的尊重和信赖,融入了对学生深深的关爱,使学生愉快、自动获取写0的办法。在根究常识的进程中,学生有错时,不是批判责怪,而是再给学生一次机会。如请学生说出“盘子里1个桃,用数几标明?”时,出现“小猴吃了1个桃,用1标明”的答复。教师不急不躁,接着问:“那个盘子里的桃数用几标明呢?”小朋友马上说出“用1标明。”又如处理“两片荷叶上一共有几只青蛙?”的问题时,一位学生说出4-0,其他学生急于表达自己的等式4+0或0+4。

此刻,教师给学生自己纠正的机会,以“教师没有听清楚”为由,请学生再说一遍。美妙地为学生赢得领会成功的机会。“再给一次机会”让学生感到温暖、遭到鼓动,维护了学生学习的喜欢,维护了学生根究常识的积极性。学生在民主、宽松、和谐的教育空气中心情舒畅,思想生动,敢想、感说,愿想、愿说,学习潜能和自动性得到充沛发挥。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案电子版篇二

1、讲清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如讲解例题:53.40-49.80学生不大容易讲出算理,但通过小组合作,全班讨论的方式,针对错例,有学生说出了错的理由,学生比较自然的说出相同数位没对齐或计数单位相同的数才能相加减等。

2、关注学生学习,强化学生自主学习,促进三维目标的落实。整节课着重关注的学习过程,注重挖掘利用学生练习中生成的错误,注意面向全体,倾心聆听学生的发言,给他们改正错误,成功展示自己的机会,通过剖析错误,从而建立起正确的价值观,让所有学生在学习中体验数学的价值。

3、注重发挥学生的独立性,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以及学习责任感,加强教学的针对性,使学生在本节课中有实实在在的认知、收获和数学感悟。

4、石老师的课挖得深、挖得透,努力拓展学生的探究空间。

石老师的课让人看到了课中的挖掘思维含量,拓展延伸学生的思维空间。她的课就在于不只让学生知其然,更让学生自主探究出所以然,引导学生探究出法则背后的知识。学生的思维总是在老师的设疑中步步深入,学生经历了刨根问底、追本溯源的思考过程,这就是科学的探究过程,就是在研究科学、自主建构知识。李老师的课挖的透,还在于问题设计得好,问题设计的有空间,符合学生的思维特点,所以,这样的问题促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开发和锻炼。

5、和谐的师生的关系。

课堂是学生的,就要把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去研究、思考、发现。数学不在于学到多少知识,而在于真正使学生思维受到锻炼和启发。本节课,李老师几乎没有讲,她所做的只是在关键处设疑和恰当的总结,引着学生的思维步步深入,学生始终处在探究的主体地位,所以,学生真正得到了锻炼。老师讲得少。

四年级苏教版数学教案

文档为doc格式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案电子版篇三

1元=10角=100分

1角=10分

1元=(2张)5角=(10)张1角=(5张)2角

5元=(5)张1元

10元=(10张)1元=(5张)2元=(2张)5元

20元=(2张)10元=(20)张1元

50元=(5张)10元=(50张)1元=张20元+()张10元

100元=(10张)10元=(100)张1元

付出的钱数-用去的钱数=找回的钱数(剩下的钱数)

用去的钱数+找回的钱数=付出的钱数

付出的钱数-找回的钱数=用去的钱数(商品的价钱)

自主探究

1、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你们认识人民币吗?请你从盒子里找出认识的人民币,介绍给本组的小朋友听。分组活动。

组汇报:让学生在实物投影仪上逐一介绍面值不同的人民币,教师随机补充,并把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分别展示出来。

認识人民币单位间的进率。

让学生辨认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对学生进行爱护人民币和节约用钱的思想教育。

提问:小朋友,你们能把这些人民币分分类吗?请学生拿出盒子里的人民币,小组合作分类。

学生汇报分类情况,并说说分类的依据。总结学生的回答,引出人民币的种类有:硬币、纸币;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

一年级数学《观察与测量》知识点

观察与测量

1、观察物体——(两个方向观察单一物体的形状)

2、桌子有多长——(厘米的认识)

3、去游乐园——(认识米)

4、估一估,量一量——(简单的估测和测量)

观察物体(两个方向观察单一物体的形状)

1、通过观察实物,体会到从两个方向(前〈后〉面或侧面)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2、会辨认从两个方向观察到的单一物体的形状。

桌子有多长(厘米的认识)

1、经历用不同测量工具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认识厘米,找一找自己身边哪些物体的长度是1厘米,体会1厘米的实际意义。

3、能估计较小物体的长度,会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4、会通过刻度尺观察物体的长度。(起点不是0刻度)

5、能根据物体的长度,选择合适的刻度尺测量。

去游乐园(认识米)

1、初步建立米的长度概念,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估测物体的长度。

2、掌握米和厘米间的关系,能恰当的选择单位表示物的长度。

3、认识米尺,会用米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估一估、量一量(简单的估测和测量)

1、能选用适当的单位表示长度。

能估计身边物体的长度,会使用测量工具进行测量。

2、会辨认从两个方向观察到的单一物体的形状

小学一年级数学的学习方法分享

详细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让学生在生动详细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是新课标建议的重要理念之一,也是当时课改中教师们竭力寻求的。一年级上册教材规划了赋有童趣的学习资料和活动情境,例如6~7页的小猪帮小兔盖房、第14~15页的野生动物园、第18页的排队购票、第29页的小猴吃桃……这些都是儿童喜欢、了解的,可亲可近。在教育中,需求结合实践把静态的文本资源加工成动态的数学学习资源。例如教育“比多少”,应充沛运用主题图给学生叙说“小猪帮小兔盖房”的童话故事。

让学生走进情境,细心查询、比较,感悟“多”“少”“相同多”。再如教育“0的知道”,教师可依据第29页的主题图编制多媒体动画课件:小猴玩耍、小猴回家、小猴吃桃,用生动诙谐的情境激起学生的学习喜欢。再经过查询小猴吃桃的情境:盘子里有2个桃,小猴吃了一个,又吃了一个,盘子里一个也没有了……领会“从有到无”的改变,感知0的意义。教师精心创设的情境能够把日子与数学融为一体,使学生的数学学习进程变得生动诙谐。

让学生自动获取常识

数学学习的实质是学生的再发明。新课标偏重:“数学教育活动有必要建立在学生的认知打开水陡峭已有的常识经历基础之上……向学生供给充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着手实践、自主根究与协作沟通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办法……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生动的、自动的和赋有特性的进程”。

教育中,要本着“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在讲堂上给学生供给充沛的查询、操作、考虑、沟通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经过自己的发现去学习数学、获取常识。

(一)让学生经过自己的根究获取数学常识

例如教育“立体图形的开端知道”时,课前为学生预备各种形状的物品,让学生仰仗关于形状的感知方面的经历,查询、沟通物品的形状是怎样的,并把形状相同的物品放在一起。进而谈论“这几样物品有哪些地方相同”,了解物体形状的特征……学生依据日常日子中堆集的经历和对实践情境的感触进行根究,将理性经历进一步笼统化,打开空间观念。

(二)让学生经过着手操作,获取数学常识

一年级学生的思想,离不开形象和动作,着手操作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途径和办法。例如教育“9加几”时,在学生沟通不同算法的基础上,请学生用“放进1盒凑成10”的操作活意向同学们介绍自己的主意,使学生直观了解凑10的进程。接着,安排“摆一摆,算一算”“圈一圈,算一算”等活动,边实践操作边进行核算,详细形象的操作进程与笼统的核算进程一一对应。外显的动作驱动内涵思想活动,学生在着手操作中感悟、了解新的核算办法。

(三)让学生经过协作与沟通,获取数学常识

例如数学“9加几”时,由“校园运动会”的详细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后,把根究处理问题办法的“使命”交给各组来完结。先让学生独立考虑,并在小组内谈论沟通处理问题的办法。每个学生依据自己的日子经历用自己的思想办法考虑,会发作“点数”“接着数”“凑10”等多种核算办法。接着,请各组向全班学生介绍展现本组的研讨作用。使学生了解别人和自己找到的不同的办法,由此领会到处理同一个问题有不同的办法。一起,在沟通中,学生赏识自己的发现、赏识本组的作用、赏识全班发现的多种办法,不断领会成功的高兴。有助于培育学生的根究知道和喜欢,增强学生协作学习的知道。

精心规划数学活动

新课标特别偏重:“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践问题笼统成数学模型并进行阐明与运用的进程”,重视数学常识的构成进程是当时数学课题改造的一个重要理念。

例如“1~5的知道”,教材先表现从实践国际中笼统出数,接着让学生经过摆小棒进一步领会数的基数意义;知道物体和图形,教材先以“把形状相同的放在一起”进步学生对物体形状的直观知道,接着出现立体图形引出物体形状的称谓。然后让学生尝试用所学的数学常识描绘地址的日子空间……在教育中,需求以教材供给的底子资料和学习活动条理,为学生规划查询、操作、考虑、沟通等数学活动,让学生经历常识构成的进程。

例如教育“1~5的知道”时,由学生去过公园或动物园的事例,创设“去野生动物园”的情境,先请学生查询、了解有哪些心爱的动物,再请学生把查询和数的作用通知组内的小伙伴,讲给全班同学听,学生经过查询、数一数、说一说的活动从实践国际中笼统出1~5各数。接着,让学生依据数摆出小棒,或选择自己喜欢的学具卡片来摆。学生在着手操作中把笼统的数详细化,加深对1~5各数的基数意义的了解。学生经过看、数、说、做各项活动知道1~5各数,经历了数概念的构成进程。学生不只领会数的发作和作用、加深对数概念的了解,而且尝试用数学眼光看周围事物,并取得成功的领会,增进学好数学的决计。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案电子版篇四

1元=10角=100分

1角=10分

1元=(2张)5角=(10)张1角=(5张)2角

5元=(5)张1元

10元=(10张)1元=(5张)2元=(2张)5元

20元=(2张)10元=(20)张1元

50元=(5张)10元=(50张)1元=()张20元+()张10元

100元=(10张)10元=(100)张1元

付出的钱数-用去的钱数=找回的钱数(剩下的钱数)

用去的钱数+找回的钱数=付出的钱数

付出的钱数-找回的钱数=用去的钱数(商品的价钱)

小学一年级数学知识点整理

1.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和它们的十进关系,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能看懂物品的单价,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2.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经掌握的100以内数的知识,学习、认识人民币,一方面初步知道人民币的基本知识和懂得如何使用人民币,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另一方面加深对100以内数的概念的理解。

3.体会数概念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4.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并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5.使学生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6.通过购物活动,使学生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并知道爱护人民币。

一年级数学《观察与测量》知识点

观察与测量

1、观察物体——(两个方向观察单一物体的形状)

2、桌子有多长——(厘米的认识)

3、去游乐园——(认识米)

4、估一估,量一量——(简单的估测和测量)

观察物体(两个方向观察单一物体的形状)

1、通过观察实物,体会到从两个方向(前〈后〉面或侧面)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2、会辨认从两个方向观察到的单一物体的形状。

桌子有多长(厘米的认识)

1、经历用不同测量工具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认识厘米,找一找自己身边哪些物体的长度是1厘米,体会1厘米的实际意义。

3、能估计较小物体的长度,会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4、会通过刻度尺观察物体的长度。(起点不是0刻度)

5、能根据物体的长度,选择合适的刻度尺测量。

去游乐园(认识米)

1、初步建立米的长度概念,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估测物体的长度。

2、掌握米和厘米间的关系,能恰当的选择单位表示物的长度。

3、认识米尺,会用米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估一估、量一量(简单的估测和测量)

1、能选用适当的单位表示长度。

能估计身边物体的长度,会使用测量工具进行测量。

2、会辨认从两个方向观察到的单一物体的形状。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案电子版篇五

一、十位加、减十位,个位加、减个位。

1、不进位的加法20+30=5067+2=6968+30=98

二、进位加法(凑十法)

1、凑十歌:一凑九,二凑八,三凑七来四凑六,五五相凑就满十。(注:凑十的两个数互为补数)

2、20以内进位加:凑十法:8+72=15十位加1,个位减补数(2+8=10,2是8的补数)

3、100以内进位加362+8=44提炼方法:个位用弧线连上,十位加1,个位减补数。(方法和20以内一样)

三、退位减法

1、20以内退位减:破十法:161-9=7个位加补数

2、100以内退位减:361-9=27提炼方法:个位用弧线连上,十位减1,个位加补数。

小学一年级数学知识点手抄报内容

加数+加数=和

如:3+13=16中,3和13是加数,和是16。从一个数里面去掉一部分求剩下的是多少用减法。

被减数-减数=差

如:19-6=13中,19是被减数,6是减数,差是13。

(一)熟记表内加法和减法的得数

(二)知道以下规律

1、加法

(1)两个数相加,保持得数不变:如果相加的这两个数有一个增大了,则另一个数就要减小,且一个数增大了多少,另一个数就要减少多少。

(2)两个数相加,其中的一个数不变,如果另一个数变化则得数也会发生变化,且加数变化了多少,结果就变化多少。

(3)两个数相加,交换它们的位置,得数不变。

2、减法

(1)一个数减去另一个数,保持减数不变:如果被减数增大,结果也增大且被减数增大多少,结果就增大多少;被减数减小,则结果也减小,且被减数减小多少,结果也减小多少。

(2)一个数减另一个数,保持被减数不变:如果减数增大,结果就减小,且减数增大了多少,结果就减小多少;如果减数减小,则结果增大,且减数减小了多少,结果就增大多少。

(3)一个数减另一个数,保持的数不变:被减数增大多少,减数就要增大多少;被减数减小多少,减数也要减小多少。

小学一年级数学《位置与顺序》知识点

前后(前后的位置关系)

1、注意用前、后等词语描述物体的顺序与描述物体的准确位置两者之间的区别。

2、鹿在最前面,谁在它的后面?这个答案不,不仅仅有一个松鼠,还有兔子、乌龟和蜗牛都在鹿的后面。

3、注意让学生会用前、后等词语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上下(上下的位置关系)

1、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上下”的相对性。

2、能用语言表达实际情境中物体的“上下”位置关系。

左右(左右的位置关系)

1、能用语言描述物体的左右位置关系。

2、能在情境中体会左右位置的相对性。进一步再体会:两人如果面向同一方向,他们所看到的左右位置与顺序是一致的;如果面对着面,他们看到的左右位置与顺序是相反的。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案电子版篇六

1.同学相互交流自己身边值得敬佩的人的事迹。做到态度自然大方,语句通顺,能够根据口语交际的要求表达和评议,内容清楚具体。

2.写自己敬佩的一个人,内容具体,语句通顺,认真修改。

3.发现引号的不同用法。

4.积累描写精神意志的成语。

5.阅读成语故事,大致了解意义,提高阅读能力。

课前准备

1.拜访自己身边最值得敬佩的人,进行观察或记录,为口语交际和习作做好准备。

2.《成语故事》。

第一课时

谈话导入:

在本组教材中,我们认识了一个个闪烁着精神光辉的人,有十七世纪执著追求真理的伽利略,如痴如醉全神贯注工作的罗丹,勤奋专注让鱼游到了纸上的聋哑青年,坚持不懈、勤劳朴实的农民。他们都让我们肃然起敬。其实只要我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在我们的身边就有值得我们敬佩和学习的人。这次口语交际课我们就来说说身边值得敬佩的人。

小组交流

1.提出要求:要把事情说清楚说具体,表达出敬佩之情。

2.拿出自己课前所做的观察记录或人物照片,想一想如何把他(她)介绍给大家。

3.在小组内轮流说说自己身边最敬佩的人。

4.小组评选:一是评选出所说的人物,谁最值得大家敬佩和学习;二是评选说得最具体生动的同学。

5.各小组推选一位代表参加全班交流,小组同学共同帮助他把事例说得清楚具体。

全班交流

1.各组代表轮流说,全班同学进行评价:一是评价说的内容是否清楚具体,能否表达出敬佩之情;二是评价表达时是否态度大方,声音响亮,情感浓厚。

2.教师引导学生积极评价,双向互动,既可以接受同学和老师的建议,重说某一部分内容,也可据理力争,说得真实自然。

3.引导学生把自己最敬佩的人的名字写在黑板上,说一说他们身上值得学习的是什么风范。

延伸拓展

小组同学共同办一张手抄报,把“观察记录”和人物照片等材料合理安排在报上。

第二、三课时习作

激发习作兴趣

上节课,通过口语交际我们认识了那些生活中值得我们学习和敬佩的人,这节课,让我们把这些人物写下来,并编辑一本《我们敬佩的人》班级作文集。

明确习作要求

学生自读习作提示,明确要求:通过人物的形象和所做的具体事例来表现人物的特点;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写完后要认真修改。

精彩回顾

1.回忆口语交际时,自己在小组里说的受到组员认可的部分。

2.回忆在全班交流时,被老师和同学称赞的同学是怎样说的。

习作

1.学生试写,教师巡视,了解情况,个别指导。

2.要求按照要求写完后自己修改。

评议

1.先轻声读自己的作文,把自己认为写得较好的段落做上标记。

2.与小组内同学互换习作,找一找对方写得好的段落做上标记,并写几句评语;找到对方需要修改的地方也做上标记,并帮助对方修改。

3.再次修改后小组内朗读欣赏,每组推选出一篇完整习作和一个优美片段,参加全班交流。

4.全班交流中注意从以下几点引导学生进行赏析:内容具体、语句通顺,人物描写能够表现人物特点等。

誊抄习作,编辑班级作文集《我们敬佩的人》

第四课时

我的发现

1.自由读文中的三个句子,联系学过的课文想想这三句话的意思。

2.想一想三句话中的引号各有什么不同的作用。(引用、特殊的含义和表示否定,特定的称谓)

3.再翻阅学过的课文找出类似的句子说说你的发现。

日积月累:

1.自读成语,要求读得正确。

2.你发现这些成语有哪些特点?(都是描写精神意志的;第三行的两个意思相反,第四行从反面写缺乏意志的后果)

3.自选一个成语说说意思。

4.多种形式开展读的竞赛,使学生熟记这些成语。

阅读

1.自由阅读,自学生字新词,体会“鹏程万里”的含义。

2.指名朗读。

3.交流读后的启示,(人要有远大的目标)并练习用成语造句。

4.推荐课外阅读《成语故事》。

第八组

教学内容本组教材的专题为“故事长廊”,安排的都是古今中外的经典故事。其中有篇幅短小、发人深省的寓言故事;有内容通俗、情节引人入胜的民间故事;有想象神奇的神话故事。两篇精读课文《寓言两则》《文成公主进藏》,两篇略读课文《普罗米修斯》;《渔夫的故事》和一个“语文园地”。

教学目标1、

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多读、多讲,读中感悟,体会故事蕴含的哲理和情感。

2、学习简要概括故事的内容,练习讲故事,

3、以课文为生发点,把学生目光引到课外阅读中去,引导他们大量阅读民间故事、寓言故事和神话故事,进一步激发读书的兴趣。

教学难点学习简要概括故事的内容的方法。

教学措施多读、多讲,读中感悟,

教学时数11—13课时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案电子版篇七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情境和直观操作,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体会学习分数的必要性。

2、会用折纸、涂色等方式,表示简单的分数。

3、学会分数的读写,从中感受分数与平均数的内在联系。

教学重点:

理解分数的意义,会读写简单的分数。

教学难点:

会用折纸、涂色等方式,表示简单的分数。

教学用具:

正方形纸、长方形纸若干、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你为别人分过东西吗?你是怎样分的?(板书:分一分)

现在,我们来帮助鼠妈妈、淘气、笑笑分东西,要分得公平合理。

1、出示情境图。(课件)

(2)淘气、笑笑分苹果。

a、(课件出示第一幅图)看淘气、笑笑在分两个大苹果,他俩平均分几个苹果?怎样列式?(2÷2=1个)

b、(课件出示第二幅图)现在少了一个苹果,现在淘气、笑笑平均分几个苹果?怎样列式?(1÷2=)

2、组织学生讨论交流:怎样表示这一半的苹果呢?请同学们想想办法,在本子上画一画,写一写。

指名汇报,上前展示自己表示一半的不同方法。

3、引入。

用了这么多方法来表示这一半的数,我们看看智慧老人是怎么说的?

生看完后,师指出:一半可以用表示,并说明所表示的意义。

生活中还有什么可以用二分之一来表示?学生举身边的事例来说明。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认识几分之一。

(1)涂一涂,感受。

(课本53页下)提示:涂之前要先找出什么?生试着涂,师巡视指导。

(2)折一折,加深理解的含义。

生汇报不同的方法,师相应点拨。

2、认识几分之几。

请同学们拿出一张正方形纸,折一折,把他平均分成4份,然后按54页的要求去做,看看你又认识了哪些分数。

生边涂色边做书上的填空题,然后集体汇报交流。

3、加深理解几分之几的含义。

(课件出示)

(1)把一块面包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这块面包的三分之一,写作。

(2)把一个圆平均分成4份,一份是它的()。

(3)把一张长方形纸对折,再对折,把这张长方形纸平均分成()份,每份是它的()。

4、分数的组成及读写法。

一个分数由哪几部分组成,各部分都叫什么名字?快到书上找一找。

学生看书后,指名汇报,板书的各部分名称,并指导读。

你还能举例说出几个分数的各部分名称吗?

5、师小结。

三、知识运用

1、(书上54页下方)

(1)看图说一说,写一写,读一读。

(2)联系实际,体会分数就在我们身边。生举例说出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分数。

2、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图中的涂色部分,并读一读(55页第1题)。

生先独立完成,然后全班汇报交流。

3、按分数把下面各图形涂上颜色(55页第2题)。

4、判断:(55页第3题)全班讨论订正。

5、请你用所学知识解释下列问题(55页第4题)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课后请同学们做个细心人,多收集一些生活中的分数。

板书设计:

分一分(一)

4÷2=22÷2=1

1÷2=(一半)

分数:()

3()分子

——分数线

4()分母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案电子版篇八

1、初步了解用连除解决的实际问题的基本结构和数量关系,能列式解决这类实际问题。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进一步培养分析和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初步了解用连除解决的实际问题的基本结构和数量关系,能列式解决这类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进一步培养分析和推理能力。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案电子版篇九

教学目标:

1、能结合直观图示初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几分之一表示,能用折纸、涂色等实际操作的结果表示相应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能读、写分数。

2、学会运用直观的方法比较分子都是1的两个分数的大小。

3、体会分数来自生活实际的需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兴趣。

教学重点:

知道把一些物体看做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表示这些物体的几分之一。

教学难点:

理解八一些物体看做一个整体。

教学准备:

课件、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猴妈妈把这个桃平均分成了4份,每只小猴分得这个桃的几分之几?

学生:1/4。(电脑出示一个1/4)

教师: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因为把一个西瓜平均分成4份,每个小猴子得到一份,这一份就是这个西瓜的1/4。

教师:那这一份呢?这一份,还有这一份呢?(对,每一份都是这个西瓜的1/4)

教师:我们已经知道了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4份,每一份就是这个物体的1/4。这节课我们继续认识分数。

二、教学例题

1、教师:桃子吃完了,可小猴们还觉得不解渴,这时猴妈妈又端来一盘桃。

把一盘桃平均分给4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这盘桃的几分之几?

读题,说说你知道哪些信息?

你能帮猴妈妈分一分吗?(生分)

指明交流,展示分法。

提问:这盘桃平均分成了几份?一份在哪里?是几个?

指出:通常把4个桃子看成一个整体。(画o)问:要怎样分?(平均分)

师:我们用虚线表示平均分。

出示:把四个桃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每只小猴分得其中的1份,1份这盘桃的()

提问:这里的分母分4表示什么?(总分数)分子1呢?

2、8个桃。

如果这盘有8个桃子呢,平均分给4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这盘桃的几分之几?

出示:把8个桃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给4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这盘桃的()

生独立分一分,并且涂色。投影展示。说说怎么想的。(四分之一、八分之二)

出示:把一盘桃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每只小猴分得其中的1份,1份是这盘桃的()。(齐读)

问:这里的分母4表示什么?1呢?

3、12个桃。

如果这盘有12个桃子呢,平均分给4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这盘桃的几分之几?

出示:把12个桃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给4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这盘桃的()

4、更多的桃。

猴妈妈拿来了更多的桃子,平均分给4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这盘桃的几分之几?

出示:把一盘桃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每只小猴分得这盘桃的()。(齐读)

5、比较。

讨论:这4次分桃,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板:一个整体平均分)

6、出示:把一盘桃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给2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这盘桃的()。

问:刚才怎么都是这盘桃的四分之一,而现在怎么变成了这盘桃的二分之一?

7、小结:今天学习的分数和以前学的分数有什么不一样?

出示:把一些物体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就是这些物体的几分之一。

三、巩固应用

刚才的学习,同学们表现都非常好,小猴给大家带来了一个闯观游戏,你们敢接受挑战吗?

1、想想做做1。

生独立填,互相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对后两个,师:你能看着这两个图,提一个问题吗?

小结:只要把一些物体看做一个整体,把它平均分成几份,这样的一份就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一。

说一说:刚才我们分别把什么看作一个整体?我们还可以把什么看作一个整体?

举例:你是一个小组的几分之一,是全班的几分之一,为什么分数不一样?

2、想想做做2。

生自己填写12个的四分之一、12个的三分之一、15个的5分之一、15个的三分之一

比较:想个问题考考你的同学

出示16个,问:其中的一份还能用三分之一表示吗?

3、想想做做3。

你觉得先提醒同学们注意什么?(画虚线表示平均分,再涂色)

出示:把()看做一个整体,平均分成()份,表示其中的1份,是()个。

4、游戏:一堆小棒12根,你能表示这堆小棒的几分之一?

5、线段图。

出示: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每份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一?

(1)取一份。

(2)取2份。

(3)瘦身。

四、自我评价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对分数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案电子版篇十

本节课内容是从运动变化的角度去探索和认识空间与图形,如果本课教学时,没有动态素材的呈现,是很难达到教学目标的。研究平移距离时,课件上动态演示了点的平移、线段的平移和三角形的平移,以此验证之前的探究结果,突破了教学难点;综合应用时,动态呈现了富有情趣的练习,提高了练习的乐趣。

周老师从学生的知识基础出发,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学生对图形在方格纸上平移的方向和距离有了丰富的表象积累,在获得知识技能的同时,也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体现了教学的有效与快乐。

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没有一节课是完美的。对于这节课我也有一些个人的想法。本节课按照教材安排还有一个环节,画出平移后的图形,这个部分周老师把它作为了课后练习,没来得及讲。讲授,踊跃交流的结果必然导致课堂时间不足,不知道在教学时该如何把握?作为一节公开课,我很想看到所学内容的实际应用价值,在本节课中似乎没有呈现。在课的结尾,是不是可以设计一个平移的实际问题去解决,让孩子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或者可以让孩子们欣赏一些平移的花边等,让孩子感受数学的生活美。可能我的观点还比较肤浅,我将把握每次的学习机会,不断思考,不断进步。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案电子版篇十一

1.知识目标:进一步探究“速度、时间和路程”三个量之间的关系。能根据“速度、时间和路程”三个量之间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2.能力目标:让学生在实践中经历观察、发现、归纳等数学学习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情感目标:通过与日常社会与周围环境的运用,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知数学是有用的。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案电子版篇十二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建立千克、克的质量观念。

2、培养学生的估计和解决与千克、克有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掂一掂、猜一猜中帮助学生建立千克、克的质量概念。4、培养学生与人友好合作的学习态度。教学重点:进一步建立千克、克的质量观念。教学难点:正确估计生活中一些常见物品的质量。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老师昨天上超市买了一些大小差不多的苹果。估计一下:几个苹果大约重1千克?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学生分四人小组讨论:怎样估计才能尽可能使结果更准确一些?

学生的估计方法可能看有:拿出一个苹果称一称,再根据这个苹果的质量去进行推算;先称好了1千克重的物品,用手掂一掂,再去掂苹果,看几个苹果的质量掂起来和前面的感觉相似;直接用秤称等。

2、全班交流。

3、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估计方法带领学生进行验证。问题:从录像中你明白了什么?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1、学生再次用弹簧秤称出1千克重的物品,然后用手掂一掂,然后猜一猜,哪样的物品的质量重1千克。

2、第2题。先让学生拿出一枝铅笔估一估,再用天平称一称。四、总结反思,拓展升华

1、总结:说一说估计一样物品的质量要使结果尽量准确必须注意什么?

2、想一想,学生回答并说明理由。教学反思:

1吨有多重(12)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吨,了解1吨的实际质量,初步建立吨的质量观念。

2、掌握“1吨=1000千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3、结合具体情境,提高对物体质量的估计能力。

教学重点:

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吨,了解1吨的实际质量,初步建立吨的质量观念。教学难点:掌握“1吨=1000千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教学用具:各种秤、幻灯、小黑板。

教学设计:

一、情境导入:

今天小明遇到难题了,他不知道大象大约有多重。大家愿不愿意帮帮他?

二、探索新知:

1、猜一猜。让学生猜一猜大象的质量,引出质量单位“吨”。

2、看一看,算一算。利用图片逐一出示一个个情境,让学生看一看,算一算,再说一

3、说一说。让学生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质量单位要用吨。教材中的例子让学生看一看,第一幅图的意思是这座桥最多能承受“50吨”的质量。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案电子版篇十三

1、完成18页第1题:

从镜子中看到的是哪一个图形?

指导学生通过观察、想象、操作,正确地进行判断:镜子中的图象和实际的图象是相反的,并是对称的。

1、第2题:

把镜子放在一个对称图形的适当的位置,使你仍然能看到图的全部。

小组讨论,把镜子放在哪里合适?为什么?

实际上镜子放在对称图形的对称轴上就可以了,想一想这是什么道理?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案电子版篇十四

平移和旋转这一概念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讲比较抽象,不易理解。数学来源于生活,其实平移和旋转的现象在生活中能经常看到,同学们也曾亲身经历过。周老师以学生生活中熟悉的游乐场为切入点,分别出示了缆车、摩天轮、旋转木马、滑梯和升降梯的图片,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运动方式、比画运动轨迹、讨论运动特征、比较两者异同,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数学活动中感知平移和旋转的含义,初步建立两种运动方式的数学模型。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案电子版篇十五

图1:显示10盒羽毛球,并出示一共600个。

学生可以提问:平均每盒有多少个?

图2:显示很多小袋羽毛球,小袋上标注6个装,旁边出示一共600个。

学生可以提问:一共有多少袋?

2、根据问题选择条件解答。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案电子版篇十六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9——52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1日=24时,能用24时记时法表示时刻。使学生辨别24时记时法与普通记时法的不同,及互换方法。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在探索、认识24时记时法的过程中,发现与普通记时法的联系。

3.情感态度价值观:建立时间观念,会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养成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24时记时法与普通记时法的互换。

教学难点:

互换的规律。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引出两种记时法

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看电视吗?老师今天特意带来一段电视节目的音乐,和大家一起分享。(播放新闻联播的片头曲)

2.有谁能告诉大家,新闻联播是什么时候播出的?19时和晚上7时是同一个时刻吗?我们来看看片头画面所显示的时刻。(课件展示片头画面的19:00)

3.看来,晚上7时就是19时,这是两种不同的记时方法。

二、展开:经历过程,建立数模

2.师:同学们通过观察,发现了同一时刻播出的电视节目用了两种不同的记时方法来表示。左边的记时法称为24时记时法,右边的记时方法称为普通记时法。

3.师:“普通记时法为什么要在前面加上上午、中午、下午、晚上等词语?”“24时记时法是怎么回事?”“这两种记时法有着怎样的关系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研究。(出示课题:24时记时法)

4.理解24时记时法的原理

师:下面就让我们跟随时间老人的脚步,看看时间是怎么匆匆走完一昼夜的。(演示动画)

并出示条形图展示。

5.沟通两种记时方法

师:把普通计时法表示的时间改成24时记时法表示的时间,要注意什么?

小结:用24时记时法表示时间,上午的时间和普通记时法表示的时间是一样的,下午的时间则应要加上12,因为下午的时间是在一天的后一个12小时里的。另外,使用24时记时法表示时间时不需要在前面加上“上午、下午、晚上”等词语,因为它对应的时刻是的。

三、总结:坡度练习,巩固新知

1.快速抢答

请判断下面的时间是普通记时法,还是24时记时法?说说理由。

凌晨4时5:00早上8时19:00晚上10时22:00

2.超级换换换

用24时记时法表示下面的时间。

凌晨4时早上8时晚上10时

用普通记时法表示下面的时间。

5:0019:0022:00

3.生活中的24时记时法

提问:你见过生活中哪儿使用24时记时法?

——银行的营业时间图。

提问:银行储蓄业务上午几时几分开始,下午几时几分停业?

——车票图。

提问:他下午几时到火车站较合适?

——禁行标志图。

提问:上午几时几分到下午几时几分这段路禁止小汽车通行?

4.我当小主持

这里是用普通记时法安排节目的,你能用24时记时法预报下面的节目吗?

节目时间节目名称

早上7时30分动画乐翻天

早上10时30分智慧树

中午12时动漫世界

晚上8时银河剧场

5.添时针游戏

这里是一个特别的时钟——只有指着12的分针。同桌两人,一人用24时记时法报整时,一人贴出时针位置。

6.难忘时刻

在历时刻也记录着一些让我们自豪的瞬间,让我们一起回放这样的几个时刻吧。

出示图片:

7.你知道吗?(课件播放)

8.全课小结:

这节课学习什么内容?你学会了什么?

同学们今天的24小时过去了,同时也意味着下一个24小时的到来(明天),明天过去了,又会有一个24小时(后天)会到来,时间就是这样不断地在前行。但人的一生是短暂的,老师送给大家一句话:时间,每人每天得到的都是24小时,可是一天的时间给勤勉的人带来智慧与力量,给懒散的人只能留下悔恨。

让我们共勉吧!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案电子版篇十七

1.在拼搭和观察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培养观察、操作和空间想像能力。

2.在拼搭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体验并初步学会用“上、下、左、右、前、后”等词描述正方体的相对位置。

3.通过实践活动,发展与同伴合作的意识,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体验。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案电子版篇十八

1、引导谈话:

老师演示:把镜子放在“王”字的上面,你观察到了什么?

放在一半的蝴蝶图形上面,你又看到了什么?

问:和原来的图有什么不同?这是什么道理?鼓励学生大胆发言。

2、从镜子中看到的图象是一个什么图形?哪一条线是它的对称轴呢?

3、是不是所有在镜子中形成的图象都是一个对称图形?观察图3,你发现了什么?

在镜子中看到的数字和实际中的数字是相反的,但是形成的图形也是对称图形。

4、运用这个原理,你能想到什么?用镜子观察物体时需要注意什么?

引导学生讨论:镜子有什么作用?它能帮我们做什么?你能用镜子做哪些事情?

在学生的讨论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归纳小结。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案电子版篇十九

1、使学生了解镜子的反射的图案有什么特点。

2、能够根据镜子的反射画出对称图形。

3、使学生经历探索镜面对称现象的一些特征的过程,培养并发展学生的空间知觉和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的能力。

4、充分挖掘课程资源,进而培养学生钻研数学的能力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案电子版篇二十

本节课的难点是准确描述平移的方向和距离。三年级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正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周老师以童趣的小蚂蚁搬运食物为模型,依次呈现小蚂蚁运豆子、小蚂蚁运薯条和小蚂蚁运三角形饼干的场景,对应数学中点的平移、线段的平移和图形的平移。巧妙的设计使孩子们在愉快的情境中学习,知识结构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完善和提升。周老师将本节课的难点分层攻破,并在每一层次中加以相应的练习。其中周老师选取的松树图、蘑菇图、电脑图和小船图的平移描述,给了孩子们充足的时间去独立研究和展示交流,在交流时强调先要找出一对对应点,再数一数格数,轻松解决难点。在此环节中充分体现了“独立探究、讲授、踊跃展示”的十二字精神,让孩子成为学习的主人,也使孩子们及时内化了新知。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