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语文面试教案 初中语文教学面试教案(实用8篇)

时间:2023-10-16 作者:飞雪2023年语文面试教案 初中语文教学面试教案(实用8篇)

安全教案的编写还需要充分借鉴和参考其他学校的经验和做法,不断完善和创新。以下是一些小学教案的案例,供大家参考和学习,希望对大家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语文面试教案篇一

教学内容与过程:

《语文教学法》是怎样一门学科

一、基本概念:

《语文教学法》是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运用教育学、心理学和其它相关学科理论,研究语文教育现象及其规律的理论体系.二、学科的建立:

它的建立是社会进步和人的发展的需要(p1—3页)

语文教育是社会、民族以及个体的人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教育,它对于人类更好地生存和发展,推动社会的文明进步,更好地传播科学和文化起着日益普遍而又重要的作用.千百年来的语文教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存在许多问题;在教育科学领域中把它作为一个整体来加以全面系统的研究还是很不够的.为了进一步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和人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建立一门崭新的语文教育学,从更高的层次对语文教育加以研究.它的建立是语文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p3—5页)

当代科学发展呈现两大特点:一是学科之间的高度综合,二学科内部的高度分化.语文教育学既是语文学、教育学、心理学等多门学科相互交叉、渗透、融合形成的一门边缘学科,又是教育学本身向纵深发展而产生的一个分支学科.它的建立符合世界范围内教育学科发展变化的总趋势.就语文教育理论本身发展来看,我国古代没有专门论述语文教育的理论著作,只是在有关教育的论着中有零散的论述.直到21世纪,语文教育的理论研究才经历了由一般教授法到本学科教授法,再到语文教学法、语文教材教法直到语文教学论以及今天的语文教育学的发展.由于语文教学法学科侧重于教学方法方面的研究,忽略了语文学科教育的基本理论研究,理论思维水平不高,研究领域相对狭窄,加上其研究方法以经验总结为主,也束缚了语文教育理论研究的发展.所以,需要建立一个新的理论体系,使之更趋科学化,以期取得更大的成果.三、学科的研究对象(p6—9页)

性质

语文教学法是教育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一门应用理论学科.(二)特点

实践性

综合性(p9—11页)

五、学科的结构体系

语文教育的本质 语文学科的性质与特点

语文教育系统 语文教育目标

语 总体方面的研究 语文教育历史 语文课程 语文课程标准和教材

文 语文教育比较 语文教育评估

教 语文教科研 语文德育 语文教学系统

学 学校语文教育 语文智育 语文教学规律和教学原则

法 语文美育 语文教学过程和教学设计

结 本体方面的研究 社会语文教育 语文教学 语文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构 语文教学卫生

体 家庭语文教育 课外语文教育 语文知识教学

系 语文教育对象 阅读教学

主体方面的研究 写作教学

语文教育者 听说教学

六、语文教学法的研究方法(p11—13页)

1、哲学原理研究法;

2、跨学科研究法;

3、历史文献研究法;

4、比较分析研究法;

5、观察调查研究法;

6、经验总结研究法;

7、实验实证研究法等.学习语文教学法的意义和要求

一、意义

这门课旨在培养具有比较扎实的语文教育理论基础,并能灵活运用这些理论

这是一门应用理论学科,实践很重要,考试有教学实践题,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教育实习.学习的具体要求有以下几点:

听——认真听课,做笔记,还有听教学观摩课、看教学录象等;

说——大胆质疑,参与讨论,上台亮相,小实习(微格教学)等;

语文教育的本质(4课时)

教学方法: 讲述、讨论、自学

语文面试教案篇二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品味词作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了解意象的含义。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鉴赏意象,学生提高朗读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革命豪情,学习毛泽东同志以天下为己任的使命感和 远大的理想抱负。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品味词作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了解意象的含义。教学难点:通过鉴赏意象,学生提高朗读能力。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播放名家朗读,学生小声跟读。

a.作者看到了哪些景物? 万山,层林,江水,舸,鹰,鱼

b.请用一个具有表现力的词来说说各个意象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万山(红遍):红之广阔。层林(尽染):红的深透。

1.谁能说一说毛泽东这个人?

“自古英雄出少年。”中国科学院人才学研究小组曾经对50位名人做过研究,发现他们中有90%是在20岁以前就立下了志向。如岳飞的“精忠报国”,鲁迅的“我以我血荐轩辕”,周恩来的“面壁十年图破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等宏愿,都是他们在青少年时确立的志向。

2.采用你喜欢的方式,读一读本词作,读出词作的感情。3.配乐诵读词作,感受革命豪情。4.表演读,两个同学带我们走入。

1.同学们,让我们一起以站立的姿势,去感受伟人的情怀,体会崇高,让我们怀着敬仰的心情,放声朗读,“独立寒秋......”

2.作业。

a.课下搜集写秋的语句,加以品评鉴赏,对比感知毛泽东的乐观昂扬的豪情壮志。b.以300来字的片段,写出“21世纪,作为青少年的我们该怎么做?”

语文面试教案篇三

1.课文以体育活动为主题,由一幅图、一组词串和一首儿歌组成。词串中的词语都是体育活动的名称,其中第一行的活动以手为主,词语中的动词都带着提手旁;第二行的活动以脚为主,动词都是足字旁。儿歌描绘了下课后同学们在操场上活动的情景,告诉小朋友参加体育活动可以使我们的身体更健壮。

2.本课是识字课文,因此更要突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这一个课标,在教学时间、精力等的分配上,要突出“识字与写字”这个教学重点。

3.一年级下学期,会写字的学习已经进入以写合体字为主的学习阶段,记认字形,尤其是记认字形的细部是保证会写字掌握的关键,因此,一下在写字指导环节,要设计字形学习的步骤,通过学生记字方法的运用,引导进行形近字比较,音形义结合,认记会写的字。

4.教科书采用知识能力点和主题内容双线索结构单元,因此,教学该课文要注意主题内容线索,树立单元整体观念,有利于学生对课文主题内容的感悟。

虽然经过一个学期多的学习,课堂常规、课堂纪律已经形成,但是由于一年级学生的特点,要保持长时间的注意及学习是困难的,因此仍有必要将学习过程融入一定的激励、激趣活动中,例如“比比谁的红花多”(完成一个学习任务,奖励一朵小红花,课堂教学结束后统计并给予奖励)“闯关”“登高峰”(完成一个学习任务,就闯过一关或登上一坡,完成所有学习,就闯关成功或登上高峰)寓学于玩中,以唤起注意,维持学习兴趣。

1.借助汉语拼音,能正确朗读课文(词串、儿歌)。

2.图文结合和结合生活实际,了解课文(词串、儿歌)内容,能与同学说说自己喜欢的体育活动,激发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和愿望。

3.认识偏旁火字旁,能正确认读“操”等12个生字新词。

4.能正确读写“打”等7个生字,注意部件和笔画在田字格的位置,努力按照书写要求和正确的执笔姿势和写字姿势做。

1.能正确朗读课文。

2.能正确认读“操”等12个生字新词,正确读写“打”等7个生字。

图文结合和结合生活实际,了解课文(词串、儿歌)内容,能与同学说说自己喜欢的体育活动,激发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和愿望。

教师:“操”等12个会认读字字卡,“打”等7个会写字的田字格字卡;课文图画ppt。

学生:每人一套“操”等12个会认读字字卡(不注音的)。

两课时。

(一)复习会写字中已经会认读的字词。

1.导语:在学习新的课文之前,我们先复习这一课要求会写的字中已经会认读的字。自由朗读这些词语。

ppt出示有关字词:打球足球声音身影

2.反馈指导:指名读,相机正音。齐读。

3.小结:这些红色字体的字,我们学习完课文,就要求能正确写了。

(二)激趣导入,明确主要学习目标。

1老师板书题目:操场上。(“操场”注音)

2.出示任务:自己借助拼音读准题目。

3.反馈指导:指名拼读“操场”后读题目;订正后全班齐读课题。

4.释题、明确主要学习目标。

过渡语:同学们,在操场上,小朋友们都在做什么体育活动呢?我们学习了这课的生字新词,把课文读准确通顺了,就能知道了。

(一)看课文插图,学习词串部分

出示图片

出示任务: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这几幅图,思考:图画上的小朋友们在操场上干什么?

2.反馈指导:(根据学生交流汇报,相机在黑板上贴出与图画中对应词语注音卡片)

预设:小朋友们在操场上拔河、拍皮球、跳高、跑步……

3.出示任务:请小朋友们借助拼音把第58页上的词串读正确。

指名反馈指导后,同桌练习;再指名反馈指导后,全班齐读。

4.小结:我们通过看图说话,朗读了课文的前半部分,了解了小朋友们在操场上的各种活动。接下来我们继续学习课文的后半部分。

(二)结合生活,学习儿歌部分。

1.借助拼音读准儿歌。

出示任务:请同学们借助拼音把儿歌读正确。

指名反馈指导后,同桌练习;再指名反馈指导后,全班齐读。

2.练习把儿歌读通顺。

指名多名学生读(注意中等学生),男女生赛读,齐读。

3.结合生活,了解儿歌意思。

(1)出示任务1:朗读儿歌,画一画,儿歌中写到小朋友们在操场上做什么体育活动?请用波浪线画出来,并用演一演他们的活动。

(2)反馈指导:

指名一项一项地说,一项一项地演。

(3)提问:操场上,那么多小朋友在活动,可真是太热闹了,那小朋友们为什么要做这些体育锻炼呢?用横线画出为什么的句子。

(4)反馈指导:

预设:天天煅练身体好

指导感情朗读这个句子。

3.导语:同学们真会读书,能够从句子中找到大家进行体育活动的目的。是呀,生命在于运动!那么,你平时喜欢什么体育活动呢?请先和同桌说一说,然后跟大家说一说。

(1)出示任务:说说你喜欢体育活动。

(2)反馈指导:

预设:我喜欢跳皮筋。我喜欢跑步,也喜欢打球……学生边说,老师可以引导演一演。

4.总结:操场上,因为有你们的活动,所以变得特别热闹。

(一)朗读课文全文

1.导语:自己击掌有节奏朗读课文。

2.指名反馈指导后,同桌练习;再指名反馈指导后,全班齐读。

(二)学习会认读的字

出示任务:在课文中圈画出会认读的字,然后借助汉语拼音读准。

2.反馈指导。

(1)订正会认的字的圈画。

(2)出示会认的字字卡(注音),指名拼读(学习速度中等的2—3个学生)相机指导(含音难字读音指导)。

(3)全班齐拼读。

3.会认的字口头组词。

出示任务:请同学们想一想,这些字在生活中,它们会和哪个字宝宝组成词语呢?同桌说一说。(尽量引导根据本课的单音节词词义组成表示该词义的双音节词,如“踢”——“踢足球”。)

4.反馈指导。

(1)逐一反馈,学生组词正确的,就以字卡为中心板书成词语;如学生用同音字组词的,则把这个词语板书在副板书位置,以示区别和纠正。

(2)如果学生组的词语是日常常用词语,可相机让学生口头用词语说一句话。(注意说话数量的把控,不要喧宾夺主)

(3)将学生组的词语带读一、两遍。

(4)小结:同学们真用心,能在生活中知道那么多的词语,其实生活就是一个大课堂,我们可以通过生活认识很多字,知道很多词语的。

5.出示在课文中带有会认的字的词语,个体自由读后,全班齐读。(直呼读字读词,方式如:“操、操、操,操场的操”)

(三)会认读的字认字的初步评价

1.同桌打乱字卡顺序相互检查纠正。

2.游戏认字。(注:所出示的字脱音节)

(四)背诵课文

1.导语:掌握了会认读的字,我们就能把课文读得更好了,也能尝试背诵课文了。

出示任务:继续用击掌的方式有节奏地朗读课文,尝试把课文背诵下来。

个体练习,同桌互背互纠。

2.反馈指导。(ppt出示课文插图,学生借助插图背诵)

指名背诵指导后,全班一起击掌背诵。

(五)学习新的偏旁

2.反馈指导:

炼,火字旁

3.小结讲解:同学们找得真准确!“火字旁”的字,大多与火相关。如“炼”字的本义就是用火来提炼物品;又如“烧”字,用火来烧东西,所以用火字旁。

出示,齐读一遍:

“炼”字——“火”,舌字旁

5.小结:今天我们又交了一个偏旁新朋友:火字旁。这些偏旁朋友作用可大了,他们表示一定范围的意义,可以帮助我们认识更多的字宝宝,可以帮助我们牢记字宝宝。

(六)会认读的字认字的评价

1.同桌打乱字卡顺序相互检查纠正。

2.游戏认字。(注:所出示的字脱音节,关注学习慢的学生)

(一)字形教学。

示会写的字,读一遍。

2.同桌互相说说自己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然后班级交流。

3.根据结构给这些会写的字分类。独体字:足、身;左右结构:打、拍、跑、体;上下结构:声。

(二)指导书写。

1.指导“打”“拍”“跑”“体”的书写。

(1)观察并说说“打”“拍”“跑”“体”各部件的占位和书写要注意的笔画。

(2)范写“打”“拍”“跑”“体”,分别提示:“打”字左窄右宽,左高右低,提手旁的提起笔要比横更往左一些,“丁”的一横要穿插在提手旁一横下面些。“拍”字左窄右宽,提手旁的提起笔要比横更往左一些,白的一竖紧贴竖中线起笔。“跑”,左小右大,足字旁的最后一笔是提,包的最后一笔竖弯钩要舒展。“”

(3)学生在教科书上描一个写一个,反馈纠正后改错,写另一个。

2.指导书写“足”“身”。

(1)观察并说说“足”“身”各部件的占位和书写要注意的笔画和笔顺。

(2)范写“足”“身”,分别提示:“足”字上小下大,最后的撇和捺要舒展,落笔在一条横线上,要站稳。“身”字书写时,注意横之间要俊云,横折钩要写得长而挺拔,最后的撇要贯穿整个字。

(3)学生在教科书上描一个写一个,反馈纠正后改错,写另一个。

3.指导书写“声”。

(1)指名说说笔画笔顺,订正后全体一起书空说笔画笔顺。

(2)观察并说说“声”各笔画起止位置。

(3)范写“声”,提示:上小下大,“士字头”注意上横长,下横短,下面部分中间的小短竖要与“士字头”的一束对齐,最后一撇要舒展。

(4)学生在教科书上描一个写一个,反馈纠正后改错,写另一个。

小朋友们学得非常认真,不仅学会了这一课的所有生字新词,而且还在朗读中感受到了操场的热闹!

作业设计:

朗读和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语文面试教案篇四

1.问好

同学们,大家好,现在我们开始上课!请坐!上课之前,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做个游戏(看组图片、讨论个问题等,与本节课相关的引导话题)。3.导入(开场导入共2分钟)

(1)图片导入法。如在讲授桂林山水时,可以出示桂林山水的图片——同学们,我们一起来看看这美丽的景色,哪位同学知道这是什么地方?非常好,这就是桂林山水的美景。这节课,老师就带领大家来欣赏美丽的桂林山水。

(2)复习导入法。复习巩固学生已学的知识,有利于新旧知识间的衔接,便于教师循序渐进地开展教学。如: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个新朋友——承上启下的写作方法,哪位同学可以告诉老师,什么叫做承上启下呢?嗯,同学说的太好了。这节课我们学习的内容,还是和我们的老朋友相关,下面我们一起来找朋友吧。

(3)背景知识导入法。以介绍作者和讨论课文背景知识为切入点,引入新课。如:同学们,夏天到了,池塘里开满了荷花,真是漂亮极了!谁能告诉老师荷花有哪些特点?太棒了,大家说的非常好,今天叶圣陶先生也想加入我们的谈论,下面我们一起来和叶圣陶先生一起赏荷花吧。

(4)视听导入法。播放电影片断或与课文相关的歌曲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如:播放小狮子的视频,同学们,大家说刚才你们看到的小狮子可爱吗?看来大家都非常喜欢我们的小狮子,今天我们就要和小狮子艾尔莎交个朋友,快来看看吧!4.课程新授(识字类直接通过读、写、组词步骤进行讲授即可)(课程新授6分钟)引入课题之后开始讲课,中间需要设计与学生的互动。

(1)分组朗读:同学们,下面大家分小组来读一读课文,每一列为一个小组,大家开始比赛,看哪一组读的最流利。

(2)问题回答:课文中主人公有谁?在什么地方?发生了什么事?或描写了什么地方的什么景色?——请各组学生进行回答。

(3)分角色朗读:故事中有很多生动的人物形象,大家最喜欢谁?下面大家把你最喜欢的人物对话读一读。

(4)小组讨论:下面我们根据xxx话题,来分组讨论一下。注意:

注1.提问学生时,要分情况回答。(1)学生回答正确——这位同学说的非常好,请坐;嗯,很有道理;没错,正如你说的;太棒了,看来你课下积累了不少知识。

分组标准-讨论时间-分组分数评定标准-讨论中心课题-分组分数公示,礼物,安抚称赞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5.复习总结(复习1分钟)

今天我们学了哪些内容,谁能告诉老师?非常好,今天我们学习了xxx。6.作业布置(1分钟)

(1)保守式(不提倡):生字词造句、课文、手法仿写;

这节课,大家表现非常好!下节课我们再见!

语文面试教案篇五

知识与能力:能够积累相关的歌咏春夏秋冬四季景色的诗词,并能有感情地朗读。

过程与方法:听读、默读相结合,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

情感体验价值观:使学生了解到“多读书,读好书,能丰富知识,增添智慧,成为一个志趣高尚的人”。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热爱。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每个人都有一个金色的少年时代,每个童年都有令人难忘的岁月,同学们的童年有哪些乐趣,能与我们分享吗?[生发言]今天,我们要跟随语文“特级教师”于漪,回忆她童年的“依依往事”,去一同感受童年的人、童年的事、童年的一切。

二、整体感知

1、听读课文。思考:文章记述了哪几件“依依往事”?

小时侯:看图画:(1)小屋里的山水画

(2)《水浒传》中的一幅幅插图

学生时代:读石印本《千家诗》

听讲课:(1)听两位国文老师讲课:听教辛弃疾词《南乡子》

听教田汉新诗《南归》

2、这几件事有什么共同点?

都与读书有关。

看画《水浒》:如临其境、津津有味——单纯而朴素的童真童趣

读书《千家诗》:给我以广阔的天地,编织我美丽的生活花环——使我贴近生活热爱生活。

听课:培养了我课外阅读的兴趣

学生朗读。

学生读、讲;教师点评。

***积累了大量生动形象的词汇,四字短语用得恰到好处;

***化用古人诗句,对称呼应,韵味十足。

2、齐读诗句春夏秋冬

同学们也读了很多诗歌,其中有描写四季风光的吗?

说说、背背[学生齐背]

3、学生如说不出***化用古人诗句,就补充。

原文如下: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希望课后能够背诵。

五、培根说:“读书使人充实”,同学们有过哪些阅读的体会?哪些文学作品将你的精神摆渡到了更高的境界?学生发言。

——抓紧时间,珍惜光阴,多读书,读好书。

好,我就用这句话结束这节课,愿与同学们共勉:珍惜光阴,多读书,读好书吧!课后请同学们制订本学期的读书计划。

语文面试教案篇六

知识目标:

1.疏通文字,理解文意,把握文章内容。

2.感知本文所体现的庄子的哲学思想和形象化说理风格。能力目标:

1.训练学生理清文章思路、把握主旨的能力。

2.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进行文学鉴赏。情意目标:

能一分为二地恰当评价庄子的思想,培养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疏通文字,理解文意,把握课文内容。

2.训练学生理清文章思路、把握主旨的能力。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战国时期,我国有一位大家写了一篇奇文,说鲲鹏之大,鲲鹏展翅之时,两翼蔽日,扶摇而上可达九万里;写事物之小,说连一根小草也能做成船。这些夸张令人惊奇,感觉新鲜,充满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这位大家就是庄子,这篇奇文就是《逍遥游》。

二、整体把握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读准字音,不读破句。

2.教师范读,生听读解决自读时的问题。

3.师朗读指导

4.生再读、或齐读

5.反馈:用自己的话概述本文的内容或提出疑问。

三、疏通文意,把握内容

1.借助注释、借助小组的力量理解课文疑难词语,粗通文意。

(要点提示:通假字,重点实词“怒”“志”“抟”“息”“负”“覆”“培”“角”“枪”“控”“适”“念”“修”“绝”“已”“正”“海运”“野马”“扶摇”“坳堂”“夭阙”“莽苍”“果然”“泠然”“数数然”等等)

2.以练习一(第3问的后一问暂不考虑)为线,继续研读课文

(1)全班讨论明确

要求:逐题朗读,逐题作答,要求尽量用原文作答,并直译。

四、小结:(参见板书)

第一段文意上有三个要点。第一个从文章开始至“南冥者,天池也”,写鹏鸟遨游于九万里,有待“海运”。第二个从“《齐谐》者”至“而后乃今将图南”引齐谐的话,证明大鹏徙于南冥是凭借风力,再进而说明鹏和“野马”“尘埃”同样是“有所待”。第三个从“蜩与学鸠笑之曰”至第一段完说明蝉和斑鸠这两个小动物也是“有所待”。

第二段文章为了说明小与大的区别,小与大思想境界和见识的悬殊,在鲲鹏与蜩、学鸠的故事中,插入了一系列的比喻,如朝菌、蟪蛄与冥灵、大椿的比喻,长寿者的彭祖与众人之比等等,有的浅显,有的神奇,有的夸张,极大增强了文章的艺术情趣。

五、作业

熟读课文,思考练习一第3问和练习二。

思考课文怎样从“有所待”和“小大之辩”推出三“无”的结论的。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初步感知本文所体现的庄子的哲学思想和形象化说理风格。

2.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进行文学鉴赏。

3.帮助学生能一分为二地恰当评价庄子的思想,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诵读课文,投影上节课板书内容,复习旧课导入。

二、新课

讨论明确

1.课文怎样从“有所待”和“小大之辩”推出三“无”的结论的。

第一段,阐明世间万物(大至鲲鹏,小至尘埃、小草)的活动都“有所待”,都是不自由的。

第二段,说明万物在“有所待”的范围内,存在着“小大之辩”。这一段是对上文的归纳、补充、印证。

第三段,由对万物的泛论转入对社会中人的论述,阐明逍遥游的境界,点名全文主题。

要点:构思宏伟,思路开阔。(鲲鹏鸟的雄伟,大椿树的长寿,都令人叹为观止,又将这些庞然大物与芥、蜩、朝菌之类细微、短命者对比,献出事物、境界用意的奇特。)借用寓言说理;想象奇特丰富;句法多变,节奏明快。(详见《教师用书》)

三、小结

本文采用先述后议,先破后立的写法,运用对比与想象由物及人,最后推出结论,其是阔大而思路严谨,夸张虚幻的描述中隐藏着炽烈的感情。

四、齐读课文,再体会。讨论明确:你对庄子提出的境界有什么看法?(追求小要是庄子思想的一个基本方面,他认为:在到了这样的境界,就能与天地浑然一体,遨游在绝对自由之中。但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摆脱外在世界的束缚。这当然是一种不能实现的幻想,但也间接地反映了战国时期**的社会带给人们心灵上的创伤,使得一些人渴望逃离社会。)

五、布置作业

背诵第一段。

写一段文字,谈谈你对庄子“无为”思想的看法。

有兴趣者可查找关于庄子的资料,利用早读时间与大家交流。

语文面试教案篇七

在教师考试中会涉及到不同类型的作品,比如我今天选取的《小儿垂钓》这首诗歌,主要描写了一个学习钓鱼的儿童的天真、自然、快乐的形象,以及作者对这个儿童的喜爱之情以及愉悦的情感。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学会认读并且书写“稚”“蓬”等生字词;有感情诵读诗歌

【过程与方法】

通过教师范读和指导书写掌握生字词;通过看图记忆尝试诵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诗歌的韵律美,感受儿童的天真形象,品味作者的轻松心情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赏析儿童的形象

【教学难点】感受作者的心情以及通过配图尝试诵读诗歌

三、教学方法

看图诵读、教师范读、朗读法、小组讨论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通过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导入。

同学们,童年的生活是美好的,一切又都是新鲜的,还记得你们初次学习事物的场景吗?同学们可以畅所欲言。(同学积极发言)

同学们都非常积极,你们学习的精神也是旺盛的,那么今天我们就来看看一看这位小朋友,他呀,也是一位正在学习的小孩儿。(板书:小儿垂钓,胡令能)

(二)整体感知

(1)同学们翻开书本,借助工具书自行解决生字词。(时间5分钟,教师巡视)

(2)老师检查一下大家的学习成果。出示“稚”和“蓬”两个字检查读音并强调结构书写。

(3)教师进行范读,并请同学们归纳讲了一个什么故事?(用自己的话说)

明确:一个学习钓鱼的孩子,向路人遥招手,怕惊吓了鱼儿。

(三)深入研读

(1)诗中极力塑造了一位儿童的形象,我们就来看一看作者塑造了一位什么样的儿童形象。

1、仔细阅读诗歌前两句,同学们圈点勾画出描写儿童外貌的词语,并进行概括。

明确:蓬头――不打扮的自然形象;稚子――天真的孩童(同学举手发言)

2、那儿童的动作又是什么样子的?圈点勾画关键词语。

明确:学――学习的形象;侧坐――隐藏自己(点同学回答)

3、出示书中的配图,进行想象,用词语概括儿童形象。然后同学大生齐读前两句。

明确:这是一位天真、认真、小心、谨慎的儿童形象

(2)我们都能亲切感受到儿童形象跃然纸上,那么之后又发生了什么呢?让我们大生齐读最后两句诗句。

明确:怕路人惊吓了鱼儿,远远的打招呼给路人,让路人小点声。

(3)那同学们觉得那个字用得好啊?为什么呢?(小组讨论后派代表回答,教师总结)

明确:“遥”,将儿童小心谨慎的样子十足的展现了出来。

(4)那路人又因为这个而不高兴吗?(没有)那路人的心情是什么样子的呢?

明确:心情愉悦,而且对孩子还有喜欢的情感。

(5)那位同学能够读出这种感觉,请同学进行朗读,并进行表扬。

(6)在一起大声读课文,然后进行联想想象,结合图片能够诵读诗歌。

明确:最后达成能够初步有感情诵读,借助图片。

(四)拓展延伸

组织诵读比赛。

(五)小结作业

今天我们学习了一首有关儿童的诗歌,虽然说唐诗很多,但是描写儿童的还是很少的,同学们回去之后,搜集一首描写儿童形象的诗歌,我们下节课做分享。

五、教学反思

整首诗歌的教学中,深刻把握了学生的直观特点,在解决了笔画和结构比较难的生字词后,通过老师范读,进行初次感受,其次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深刻把握了朗读、诵读、配图诵读的多种方式,能让同学们能够尝试初次在课上进行诵读。另外我也将整首诗歌的重点放在了儿童的形象上合作者的思想感情上,在这方面讲解的比较细致。但是可能是因为课上过多的时间留给朗读和诵读,导致后面的小结比较仓促,使得整个教案头重脚轻,这是值得改进的地方,使得本课教学设计更加完善。

语文面试教案篇八

生1:我记得1989年1月的一天,一艘航行在太平洋的小客轮触礁沉没。20岁的瓦努阿图居民罗斯琳在海上漂流,突然她发现不远处有两条水鲨鱼朝她游来,她吓的尖叫起来,但鲨鱼并没有伤害她,其中一条在她身边游来游去,另一条则潜入水中捕捉来一条鲜鱼供她吃,直到救援飞机飞临上空时,鲨鱼才离去。

生2:1993年5月的一天,西班牙中西部的阿维拉山有一家四口人因野营迷失在大山深处,走出森林时已是第8天,他们饿得瘫倒在地上不能起来。正在绝望之际,却发现两头大黑熊个叼着一只大口袋放在离他们不远的地方,里边有烤肉、面包、西红柿等食品,这些很可能就是黑熊从别处偷来的。这样每到晚上,两只大黑熊便把各种新鲜食物送来,然后悄悄离去。直到第23天,他们被救走为止。熊本是吃人的猛兽,为什么会一改本性,做出救人的义举,令人费解。

生3:曾经有一个大学生,他毕业之后放弃本来应有的优越条件,毅然进了丹顶鹤保护区,在一次营救丹顶鹤的过程中,他不怕危险,毅然跨进了沼泽地。

师:这三位同学用简要而流畅的语言讲述了动物与人的故事,看来要和动物做朋友并不难,关键在于用心去感受,用爱去交流。只有这样,我们生活的世界才会更加和谐,更加美好。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舒乙先生的《都市精灵》,共同来探讨一下人和动物如何和谐相处的问题。

二、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本课课题"都市精灵"中的"精灵"二字,在有的神话传说中,是指反抗上天统治的"恶魔"。读了文章以后,你对此是否有新的认识呢?请大家带着这一问题,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学生各自朗读课文)师:(同学纷纷举手)好,同学们读得很快,谁来说说看?生4。师:生4分析具体细腻,其他同学有没有类似或不同的看法呢?(纷纷举手,跃跃欲试)

师:你们对生5的回答有什么看法吗?

生6:我觉得不太全面,不太深入。文中提到很多精灵,如松鼠、乌鸦、海鸟等,这些动物对人们很友好,是人们的朋友,由此呼吁人们保护动物和动物共同建设地球这么一个家园。师:抓住特点,突出稀少,可见都市里的精灵日趋减少的现状,给人以心灵的触动,很好,坐下。

生8:从"精灵"这个词上来看,精灵是指可爱的动物,但从文中来看,我认为精灵不一定指可爱的动物,像乌鸦,其他兽类就不一定可爱,文章的意思是只要人们与动物友好相处,再凶猛的动物也能成为人类的朋友。

三、精读课文,理解内涵。

(学生读课文,并练习讲述,几分钟后纷纷举手。)

生9:我是一只灰喜鹊,我跟我的同伴成双成对来到参天的大树上,我们非常地快乐,常常在高枝上跳来跳去,飞来飞去,非常地活跃,给这座大庭院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师:好,灰喜鹊说得怎样呢?(哄堂大笑)

生10:我觉得生9说的并没有抓住给都市生活带来的好处,好处体现不深。

生9:我觉得我是抓住了给这座大庭院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就是给人们带来的精神上的愉悦这个好处。

生11:老师,我觉得灰喜鹊并不是成双成对的,生9用的"成双成对"这个词不恰当。(大家小声议论都表示认可)

生13:比如说可以增加一些当别人观赏时,我内心自豪喜悦的描写,或者我当时的神态等,这样才能反映出大鹈鹕与人类的和谐美。

生14:我也有和生13相同的感觉,因为我们文章表达了的是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思想,而这一个和谐应该是相互的,所以讲述时应该突出两方面,体现和谐共处。

生15:因为这样就没有重点了,就没有了详略。

生16:我认为生12的讲述侧重于别人的观赏,字里行间也能体现出我作为大鹈鹕的自豪和喜悦,也就是体现了和谐的相互性了。

(下面有一些学生在说)

师:正如大家所说,缺少了形象的描写。生17:是这样的。

生18:我是一只乌鸦,几十年前,我和我的同伴常常展翅飞翔,每到一处天空常常是黑压压的一片,几乎达到遮天避日的地步。清晨我们结着伴成群地飞向城外,在乡下觅食;黄昏,我们又结伴成群地飞回城里过夜。人们每天按我们飞进飞出的钟点劳作休息,我感到很高兴自豪。

师:对生18的讲述,你们又有怎样的看法呢?

生19:遮天避日。形容了乌鸦之多,给天空增添了一景。师:生19抓住了观点和用词进行了简洁明了的分析。

生20:我觉得他的描写比较成功,比如展翅飞翔、黑压压、遮天避日、结着伴等这些词用得很形象,给人以一幅图画的感觉,像结着伴,还有拟人的色彩,这样乌鸦的形象就活了。师:语言的描写比较成功,在这方面比刚才的讲述略胜一筹。

生21:因为现在的乌鸦非常寂寞惨淡,这样可以与以前的热闹景象对比,可以体现出一种对现状的悲哀。从而呼吁人们去保护乌鸦和其他的动物,与他们和谐相处。(同学们纷纷点头。)

(大家读课文,思考。几分钟后许多人举手。)

生22:我找的一幅图景是几十年前,北京城成百上千的乌鸦"遮天蔽地",飞来飞去,"成群结队""叫着闹着"的热闹景象,另外一幅是现在城市里的乌鸦大白天蹲在那里无所事事,而且也不大叫了这个悲惨景象。我给它们拟的题目分别是"群鸦图"和"孤鸦图"。主要是想通过"群"和"孤"突出两幅图景的特点。

生24:因为书上的文字是说我的大院里有两只呆鸟,而不是一只,所以不能用"孤"。

生22:首先我认为两只或者再多几只相对于几十年前,已经少得多了,再说,我用"孤"也是一种夸张,极力说这种景象的悲惨。(很多同学议论纷纷)

师:生24,你对生22的解释理解吗?(点头,有学生举手)师:生25。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