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环境治理论文(通用17篇)

时间:2024-09-16 作者:雅蕊

范文范本是在学习和工作中为了指导和参考而提供的一种示范性材料。小编精选了一些范文范本,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上的启发。

乡村环境治理论文(通用17篇)篇一

我是一个农村的孩子,我生长在农村,我知道农村里的环境存在污染。我看了《农村环境治理》电影后,感受很多。

长期以来,由于土壤退化,村民又不懂得合理施肥,导致村民过量使用化肥、农药等化学物质,农村土地质量一步步退步,造成了环境污染。

农民使用薄膜育苗,结果废旧薄膜到处乱扔。这些薄膜不容易被分解,造成了田地污染。

我看了《农村环境治理》电影片后,感觉农村的未来将会变得更加美好。我真心希望村里人不要再像我讲的那个样子了,从现在开始注意环境卫生,要知道“保护环境,人人有责。”我希望我们农村就想电影里一样,发生改变,不再很脏,不再乱堆乱放。

我相信农村会有一个好环境,因为我们要共同创造美好家园和美好明天。

乡村环境治理论文(通用17篇)篇二

按照xx市城管理局《转发省住建厅的通知》要求,xx市城乡管理局对照考核内容,认真组织开展了农村环境卫生工作的检查自评,现将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20xx年,xx市政府印发《xx市城乡容貌和环境卫生管理办法》(xx政文〔20xx〕37号),将全市乡镇环境卫生管理工作纳入政府工作议事日程;编制了全市城乡环境卫生专项规划;2000年成立xx市城乡管理局,负责全市城乡环境卫生工作的管理、业务指导和监督检查,1988年成立xx市环境卫生管理处,为城管局二级机构,负责城区26条主次干道清扫保洁和垃圾清运工作,管理机构健全,人员编制到位,工作经费市(县)财政纳入预算给予了保障;每年有计划开展了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今年已印发《xx市城乡一体化环境卫生集中整治活动实施方案》(xx政办〔20xx〕25号)和《xx市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活动实施方案》(xx政文〔20xx〕77号),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城乡环境卫生大整治,初步建立了长效管理机制;2007年开始,先在城区及部分乡镇开展了生活垃圾处理费征收工作,逐年向其他乡镇推进;城区及周边的xx镇、xx办事处、xx办事处、xx镇、xx镇已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村扫、乡运、市处理”环卫长效机制;20xx年,xx市政府印发《xx市城市管理责任单位监督考核暂行办法》(xx政文〔20xx〕74号),将各有关职能部门及各乡镇列为责任单位,把环境卫生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内容纳入考核,由市城管指挥中心牵头,实施监督检查和排名考核,建立了机制完善,行之有效的城乡环境卫生考评奖罚体系。

全市22个乡镇(办事处)均成立了专门的环卫管理机构,行使环卫管理和运行职能,机构领导和人员已全部到位,建立了各项管理制度,经费得到了基本保障,其中城区百泉镇、城关办事处、胡桥办事处、孟庄镇四个乡镇(办事处)及薄壁镇、峪河镇由城管局直接派驻,城区四乡镇清扫保洁经费纳入了乡财政预算,清运处理费用已纳入市(县)财政给予了保障。各乡镇在乡镇政府所在地成立了清扫保洁队伍,结合本地实际,不同程度开展了道路清扫保洁及乡镇过境道路、主要沿街道路的“门前三包”和乡镇容貌卫生的管理工作,初步建立了垃圾乱堆乱倒、摊点乱摆放日常管理制度,各乡镇道路设置了一定数量的垃圾收集点(池),特别是城区四乡镇背街小巷垃圾点设置较为完善,管理较为规范;20xx年,利用省配套资金为全市11个建制镇配建了垃圾中转站和垃圾收集运输车辆,20xx年又为9个建制乡配发了后装式垃圾压缩车,专人负责环卫设施的管理和维护,保证了设施整洁,为及时清运垃圾发挥了作用。

全市533个行政村都建立了清扫保洁制度,其中,334个村庄成了环卫队伍,特别是新建入住的新型农村社区、新农村示范村建立了固定的环卫队伍,运作完善;从事乡镇环卫工作的工人工资得到了足额发放,部分乡镇为环卫队伍配发了工作服等劳保用品;全市农村共设立了2913个垃圾临时堆放点或垃圾池,达到了凡是有环卫工人的村庄就有垃圾池的要求,初步实行了定点收集、定时清运,其中,孟庄镇全镇生活垃圾实现了日产日清;孟庄镇曾获全国生态文明村、省生态乡镇、省文明乡镇等荣誉,孟庄镇南李庄、高村曾获得省文明村称号。

1、环卫投入有待提高。各乡镇因经济条件、重视程度、区域位置不同,对环卫工作的人力、物力等投入大小不一,部分乡镇环卫工作进展缓慢,管理效果参差不齐,整体上与级要求还有较大差距。

2、环卫队伍建设和垃圾收集设施建设发展不平衡。部分乡镇、村庄虽有环卫队伍和建立了垃圾收集设施,但有些设施设置不合理,还远没有达行业标准要求,还有相当一部分村庄没有成立环卫保洁队伍,垃圾收集设施没有建设到位,环境卫生质量亟待改善。

3、垃圾中转站运作遇到经费制约。北方农村生活垃圾多由垃圾袋、树叶、煤灰组成,成分不一,运到中转站难以压制成形成块,增加了机械运输量,部分乡镇离垃圾处理场较远,最远达50多公里,运输成本费用较高,加上部分设备维护维修费用,乡镇财政难以落实到位,目前,11座建制镇垃圾中转站,正常运转3座,8座因上述原因不能正常运转。

4、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费征收率较低。大部分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费还没有开征,需加大推进力度。

5、长效机制有待完善。部分乡镇环卫工作运作不规范,垃圾清理不及时,多数靠突击整治,需进一步建立健全环境卫生管理的长效机制。

乡村环境治理论文(通用17篇)篇三

按照年初制定的工作计划,6月份,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崔海波带领农村工委和城建工委组成人员,对我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结果报告如下。

近年来,按照中央、省、市关于乡村振兴工作部署,县人民政府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围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目标,细化年度重点任务,逐项推进落实,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全县农村人居环境较之以前有了很大改善,广大农民群众的生活环境质量逐步提升。由于全县农村人居环境持续向好、成效显著,我县获得“全省20xx年以来开展村庄清洁行动成绩突出县”荣誉称号,受到省委农办通报表扬。

整体来看,我县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方面取得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乡村建设规划滞后。目前我县还没有完成整体规划编制工作。缺少多规合一的村庄规划,导致村庄建设格局较为混乱,加大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公共服务保障的难度。

(二)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由于规划编制滞后,加之缺少相应资金,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存在三大短板:一是生活污水处理难、二是户户通标准低、三是村庄亮化绿化少,这些短板严重制约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整体推进。

(三)群众参与意识不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需要上下联动,齐抓共管,更需要群众的积极配合,但目前部分群众的思想认识不足、卫生意识落后、生态意识不强,加之长效管护措施落实不到位,造成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边整治边反弹,部分农村“脏、乱、差”问题依然存在。

三、加快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建议。

(一)加强规划编制工作,充分发挥规划引领作用。结合我县发展实际,依据产业结构和经济基础,把全县的农村按不同标准分类推进整治,实现以点带面,辐射带动全县各村开展整治工作。

(二)加快路网等配套设施建设,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夯实基础。一是继续把“水、电、路、讯、网”以及卫生设施和垃圾污水的处理等作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主要着力点;二是聚焦乡村教育、医疗、养老、社保等重点问题,持续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三)深化舆论宣传工作,大力倡导讲文明、守秩序、重公德的良好社会风尚。倡导绿色健康的生产生活方式,教育引导广大群众增强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和安全意识,推动全民转变传统观念,积极参与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为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持续向好注入新动力、增添新活力。

乡村环境治理论文(通用17篇)篇四

《xxx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明确提出,要“大力普及农村沼气,积极发展适合农村特点的清洁能源”。农村沼气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切入点,是炊能革命、有机肥革命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措施,受到了我县广大干部群众的欢迎。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把沼气池建设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措施和建设生态县的重要内容来抓,把沼气池建设、庭院经济和文明生态村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农村沼气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目前我县已建成农村户用沼气池61个,畜禽养殖场沼气工程9处,年产沼气10。77万立方米,折标煤76。9吨。

沼气建设增加了农民收入,促进了农业可持续发展。当前,过量施用化肥和农药直接导致了农产品品质下降,人体健康受到危害,农产品市场竞争力降低。沼液、沼渣肥效高,病虫病菌少,能有效减少化肥和农药的施用量,提高农产品品质。一个户用沼气池年产沼液沼渣25~30吨,可满足2~3亩无公害瓜菜的用肥需要,减少20%以上的农药和化肥施用量。用沼液喷洒作物叶面,可灭菌杀虫,肥壮秧苗,粮食能增产15%~20%,蔬菜能增产30%~40%。同时,农村沼气将畜牧业与种植业发展链接起来,形成了以沼气为纽带的农村循环经济基本模式,延长了农业产业链,多渠道地增加了农民收入,促进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沼气建设有效地解决了农民生活用能,保护了生态环境。三溪乡井南村是沼气建设示范村,建有沼气池26个,村民照明、做饭、洗澡都用上了沼气。他们说:“有了沼气池,不仅可以节省电费,还带动了养猪业发展,保护了生态环境。”据专家调查测算,一个沼气池年产气量可替代燃烧薪柴1。5吨左右,相当于3。5亩薪炭林或6亩林地的年生长量,同时还可减少两吨二氧化碳的排放。发展农村沼气,解决了农民“没有柴烧就砍树”的问题,有效地保护了生态环境。

沼气建设改善了村容村貌,提高了农民生活质量。在建沼气池过程中,政府引导农民把沼气池建设与改厕、改圈、改灶紧密结合起来,实现禽畜圈养,畜厕分离,有效地治理了农村的脏、乱、差,改善了村容村貌。以前村里猪粪猪尿横流,臭气熏天,但现在村里路面干净,人和禽畜的粪便排入沼气池密封起来,空气清新了很多,蚊子、苍蝇也减少了。农民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得到了较大提高。

虽然我县农村沼气工程建设成效明显,但在建设及推广中也还存在一些问题:

1、认识程度不够。有些干部对农村沼气工程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够,责任心和紧迫感不强;沼气知识普及不够,部分农户对沼气建设的好处还不太了解,持等待观望态度;七十年代建的旧式沼气池因应用技术科技含量不高,技术不够成熟,质量差,现已无法使用或者说有的在当时就是效果不好,在群众头脑中的不良印象一时还难以消除。

2、自然条件不好。建一个沼气池需要二、三十个平方米的空地,而我县的村庄大都是依山而建,空间较少,比较拥挤,缺少建沼气池所需的场地;乡村外出人口多,家庭人口简单,饲养牲畜又不多,难以保证沼液量。

3、后续服务不到位。一方面,新建沼气池农户缺乏经验,管理维护意识较差,故障池不能得到及时维修,导致少数农户使用情况不理想。另一方面,沼气服务机构不健全,配套物资供应不上,存在配套环节上的死角。

4、技工素质不高。我县参加过市能源部门培训的沼气技术人员只有2人,而且还没有职业资格证书,技术力量相当薄弱,再加上有些农民技工的责任心不强,从而出现个别沼气池建设质量不过关,如管道安装不规范、不产气、漏气等现象。

5、建设资金不足。虽然现在国家对沼气国债项目的补助力度较大,但我县曾在xx年对国债沼气项目进行可行性调查,调查显示我县沼气工程上国债项目的条件无法具备,所以争取不到中央的补助,只能靠群众自筹资金和少许的县补助,农户感到建设成本太大,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村沼气的建设和推广。

1、加强宣传,提高认识。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面向社会广泛宣传实施农村沼气工程的目的、意义和内容。通过组织干部群众参观、召开现场会、技术培训等多种形式深入宣传沼气建设知识,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进一步激发和调动基层干部群众建设沼气工程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2、加强领导,扎实推进。把发展农村沼气、建设生态家园纳入农业、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特别是要作为解决农村生产生活用能、防治农业面源污染、保护水质、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措施,列入政府工作议事日程,切实抓紧抓好。坚持“政府引导、政策推动、农民为主、自建自用”的原则,加强组织领导,通过示范点、示范村的建设,辐射、带动沼气建设又好又快发展。

3、多方筹资,加大投入。在充分发挥农户自主投入主体作用的同时,采取“五个一点”的办法筹集沼气发展资金,即积极创造条件上国债项目,向中央财政争取一点、从公益生态林保护资金及新农村建设资金中划出一点、各级财政安排一点、各有关部门投入一点、发动和鼓励社会各界人士捐助一点,建立起多元化的投入机制。同时,各级政府应在政策、资金和服务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不断提高农村沼气建设的规模和水平。

4、配套建设,综合利用。农村户用沼气要积极推动“一池三改”,在建设沼气池的同时,对圈舍、厕所和厨房进行改造,并根据不同地区的自然、经济条件和农业产业结构,采取“猪—沼—果”、“四位一体”等能源生态建设模式,引导农户将沼气建设与种养业发展结合起来。在规模化养殖场和养殖小区建设大中型沼气工程,要积极实施“一池三建”,将大中型沼气池与原料预处理设施、沼气利用设施和沼肥利用设施结合建设,并尽可能将养殖业、沼气工程和周边农田、鱼塘等进行统一筹划、系统安排。通过各种配套建设,同时实现解决环境污染、生产清洁优质能源、环境治理和综合利用等目标,节约农业生产成本,促进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提高沼气的经济和生态效益。

5、健全体系,提高服务。建立相应机构和沼气服务站,面向农户提供“一条龙”式服务,帮助搞好沼气池的设计、建设、安装,沼气配件的维修、供应,沼液、沼渣的综合利用等方面的服务推广等工作。加强技术人员培训,将品德高尚、技术过硬的农村泥瓦工吸收到沼气建设队伍中,并有针对性地加强技术培训,切实提高技术水平。同时,做好沼气技术入户工作,在项目村定期开办培训班,向农民群众讲解沼气知识,使其逐步掌握沼气技术,确保沼气池的使用率。

乡村环境治理论文(通用17篇)篇五

崔庄村是我们全体村民共同生活的美好家园。建设和谐、美丽、文明、整洁的崔庄,是每位村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为扎实推进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切实改变村里环境“脏、乱、差”的状况,全力提升崔庄的整体形象,提升全体村民的幸福指数,特发出倡议如下:

一要争做环境整治的宣传者。村民朋友要牢固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和环境整治的责任感,以主人翁的姿态理解、支持并积极参与到农村环境整治中来,努力营造农村环境整治的浓厚氛围。

二要争做环境整治的实践者。主动关心、支持和参与全村正在开展的农村环境整治,各位村民作为崔庄村的主人,大力倡导文明、卫生的生活和生产习惯,带头做到并引导广大人民群众不乱扔垃圾、不乱堆乱放废弃菌袋、不乱排乱泼污水、不乱停乱放杂物车辆、不乱贴乱画、不露天焚烧垃圾秸秆杂物,克服生活陋习,养成良好卫生习惯,争做文明崔庄人。

三要争当环境整治的监督者。环境卫生涉及千家万户,关乎乡村形象和村民的生产生活,更关乎每位村民的身体健康,需要每一位村民的积极参与,对乱倒垃圾、乱泼污水、乱停乱放等不良行为劝阻、劝说和举报,形成全社会监督、人人参与、人人支持的良好局面。

崔庄是我家,环境整治靠大家。我们既是参与者,也是受益者。文明提升需要您的支持,您的每一次参与,都会带动更多身边人的热情加入;您的每一份付出,都会让我们的家乡更加美丽。让我们一起努力,为建设美丽资源镇、魅力崔庄作出应有的贡献!

乡村环境治理论文(通用17篇)篇六

xx乡农业是以种植业、果业为主导,茶叶和油茶种植为特色。其中油茶种植面积有25500多亩,平均年产油茶万斤,年产值000万元;茶叶种植面积有800多亩,年产值达630万元。xx乡矿产和水资源丰富。地下蕴藏着高含量的铀矿、稀土、水晶矿;境内还建有斗晏、大田、铁尺水、龙潭等8个水电站,装机容量计万kw,被水电专家称之为“小水电之乡”。

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许多环境问题日益凸现,xx乡生态环境令人担忧。目前xx乡农业种植过量使用农药和化肥,在土壤中大量残留,造成土壤物理性质恶化,肥力下降,土壤板结,肥效降低,对生态环境构成威胁。地膜的广泛推广及大量应用,虽提高了产量,可由于废弃的地膜不易分解,造成农田污染,影响农业持续发展。稀土的非法开采造成饮用水水质严重下降,对生活垃圾随意排放到河流,影响了沿河居民的生活用水;畜禽养殖污染,使环境质量进一步恶化。环境问题已严重威胁到广大群众的身体健康,制约了xx乡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总之,xx乡经济落后、工业基础薄弱、农业种植不合理的现状,以及自然环境条件的限制、上游污染物下泄等主客观制约因素的存在,使得xx乡环境形势不容乐观。

(二)xx乡造成严峻生态环境形势的原因分析。

1.环保意识淡薄,宣传程度不够。对农村环保宣传教育的力度不够,群众环境保护意识总体还不够强,许多群众往往会对涉及自身利益的环境违法行为进行举报或投诉,而对自身破坏或影响环境的行为缺乏自我约束。

2.政府环保力量薄弱。一是xx乡没有专门的环保队伍和防保员。乡干部学历参差不齐,专业五花八门,没有经过专门的培训。二是乡干部人员常变。人员变动过快,使环保工作在质量和效率上大打折扣。

3.农民生产、生活习惯落后。长期以来,xx乡农业生产技术落后,科学文化素质不高,群众养成了许多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的不良生产、生活习惯。例如缺少科学种田的指导,滥用化肥和农药;垃圾随处扔等等。这种淡薄和落后的环保意识在农民身上根深蒂固,制造污染的主体十分庞大,难以根治。

4.环保方面配套设施不足。环保政策、环保机构、环保人员以及环保基础设施均供给不足,使得落后的基础设施与日益加大的污染负荷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直接导致了环境污染的加剧。

乡村环境治理论文(通用17篇)篇七

近年来,我镇高度重视农村环境整治工作,农村垃圾处理基本做到了“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市处理”的垃圾清运模式。为切实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保障农民群众身心健康,促进农民群众生活方式转变,营造一个适于劳动、宜于人居的绿色家园。今年,我镇以更高的要求和标准对重点村、重点区域、重点路段的环境进行整治,并要求每一个村做到有目标、有措施、有成效,求优求美,再上一个台阶。

一、主要做法。

(一)加强领导,强化组织。

近年来,我镇一直把爱卫工作摆在重要议事日程,写入政府工作报告。镇主要领导把爱卫工作与经济建设同研究、同规划,有力促进了爱国卫生运动的全面开展。镇政府每年制定《松陵镇农村环境卫生长效管理实施意见》,将爱卫工作纳入目标管理,与各村签订卫生综合工作责任书,镇爱卫办按计划组织具体实施。全镇的爱国卫生工作形成了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亲自抓,专兼职人员、专业队伍专门抓的良好局面。今年初,我镇及时调整农村卫生考核领导小组,为全镇爱卫工作的开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针对省级卫生村复查,又专门成立了卫生村复查领导小组,及时下发《关于组织开展2011江苏省卫生村复查的通知》,明确标准和完成时限。镇政府先后召开2次专题会议,进行工作部署。通过以会代训、现场观摩、主要领导讲话的形式,不断提高村干部对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

(三)加大投入,完善机制。

根据年初制定下发的《松陵镇农村环境卫生长效管理实施意见》,各村在按总人口5‰以上的比例配备保洁员的同时,配备了专兼职卫生督查员,实施划区包干,划片管理的办法。村卫生督查员每天对全村卫生长效保洁情况进行督查考核。镇环卫所对一些主要沿线增配保洁员,实施长效管理。对近郊6个村的环境卫生长效管理实行市场化运作。镇农村卫生考核领导小组每月对各村及主要沿线长效管理情况进行督查。为保证卫生长效管理的工作经费,镇政府每年按农村人口45元/人的标准对各村进行补助的同时,对涉及重大任务保障,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再进行专项补助,仅2011年两项合计共180余万元,其中不包括环卫所工作经费和近郊6个村实现市场化运作的44万元。

(四)明确标准,严格考核。

为进一步加大考核的力度和范围,我镇2011年的《松陵镇农村环境卫生长效管理实施意见》中增加了食品药品安全、农村卫生现代化、农民健康工程3个内容,并制定详细的标准。同时要求各村设立村卫生督查员。镇农村卫生考核领导小组的考核办法也作了改进:一是加大考核密度,由过去每季考核一次改为每月一次;二是改进考核方式,由明查改为不定期暗访,结果及时通报;三是完善考核内容,由单一的环境卫生考核改为包括爱国卫生、食品药品安全、农村卫生现代化、农民健康工程四大内容的综合性考核;四是提高奖惩力度,在提高奖金额度的同时,加大扣除补助经费的力度。村卫生督查员每天考核的结果,直接与保洁员的收入挂钩。镇农村卫生考核领导小组的考核直接与村干部年终报酬、村长效管理补助经费挂钩。

二、主要成效。

(一)卫生基础设施日趋完善。

全镇1xx余农户均配备了标准垃圾桶,每个自然村落均建有垃圾收集房,70余座水冲式农村公共厕所分布在21个行政村,按农村人口5‰配备的21支保洁队伍已正常运作,7辆压缩式垃圾车专门用于运送各村生活垃圾到市垃圾填埋场,实现了农村垃圾“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市处理”的清运模式。农村集中供水率达100%,无害化户厕普及率达到99.9%,消灭了露天粪坑,粪便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各村绿化覆盖率均在25%以上,硬化的村道通到每个自然村落。新农村建设点排水管道实现雨污分流,农创村村级污水处理系统运行正常。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已基本达到卫生要求。

(二)环境卫生水平得到较大提升。

通过农村环境整治工作的扎实开展,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得到很好改善,农民群众生活方式逐渐转变,一个适于劳动、宜于人居的农村环境基本形成。目前公路沿线基本消灭了废品收购点;主要沿线300米内的600余座渔棚全部进行“穿衣戴帽”,全镇80%的河道已疏浚;农户宅前屋后的柴堆、杂物得以清理和规范堆放,影响村容村貌的鸡鸭棚得以清除和改造;村庄生产、生活垃圾做到“日产日清”;村民爱护环境的意识逐步提高;“田清、水秀、户净、村美”的农村新气象正在形成。

(三)、群众环境卫生意识明显提高。

爱国卫生工作是一个需全民参与的工作,我们把健康教育与开展大环境整治有机结合起来,发放宣传资料、拉横幅、贴标语,做到家喻户晓,老少皆知。利用村民组长、党员干部、村民代表组成的强有力的宣传队伍,逐步改变群众爱护环境的意识。“卫生清洁户”的评比活动,极大地推动村民自觉维护庭院环境卫生,自觉保持家前屋后干净整洁,做到家禽圈养维护生态环境、建设美好家园的责任意识。

任重而道远,我们将进一步理清思路,采取有力措施,不断完善长效管理机制,不断改善全镇的环境卫生面貌。

乡村环境治理论文(通用17篇)篇八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任务,是农民群众的深切期盼。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方案(20xx—20xx年)》。

当前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既要肯定成绩,也要正视问题。一些地方在推进工作时存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问题,“干部干、群众看”的现象。针对存在的这些问题,人居环境整治该如何推进?在国新办6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有关部门负责人就相关问题回应了群众关切。

厕所虽小,关系民生。

中央农办副主任、国家乡村振兴局局长刘焕鑫介绍,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目标任务全面完成。“截至20xx年底,全国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68%以上,预计今年超过70%。”

但记者调研发现,在有的地区,因为模式不适应,建了没法用;有的因为缺乏管护机制,锁上不让用;有的因为质量不高,建了不耐用。

“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始终坚持问题导向,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务实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农业农村部农村社会事业促进司司长李伟国说,对媒体曝光、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及时调查核实,督促地方把问题整改到位,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要真正把农村厕所革命这件民生大事办好办实。”李伟国说,“要选准技术模式,科学选择改厕技术模式,宜水则水、宜旱则旱。”

解决农民群众的问题,还需要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

“农民是乡村的主人,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中,农民群众不仅是受益者,更是重要的参与者、建设者、监督者。所以,这次行动方案充分体现乡村建设为农民而建,强调坚持问需于民、突出农民主体。”李伟国说。

突出农民主体作用,要激发自觉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内生动力。

李伟国说,要广泛宣传发动,让农民自觉参与环境整治;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带动农民转变观念、改变习惯;鼓励将村庄环境卫生等要求纳入村规民约,引导培育村民维护村庄环境卫生的`主人翁意识。

从摆脱“脏乱差”到追求乡村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迈入了新征程。行动方案特别强调,加强村庄风貌引导,突出乡土特色和地域特点,不搞千村一面,不搞大拆大建。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村镇建设司司长秦海翔说,这次行动方案将加强乡村风貌引导作为一项重要任务,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将加强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健全传统村落评估和警示退出的机制,让传统村落焕发出新的活力。

秦海翔说,截至目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已经分五批将6819个有重要保护价值的村落列入了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名录,建立了挂牌保护制度。在10个市州实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建设了中国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

近几年,乡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但同时一些设施设备建而不管的现象仍时有发生。

“对于东部、中西部城市近郊等有基础、有条件的地区,要全面建立长效管护机制。”国家发展改革委农村经济司司长吴晓说。

他说,要逐步建立政府主导、多方参与、市场运作的农村人居环境基础设施管护机制,鼓励有条件的地区推行系统化、专业化、社会化的运行管护。探索农村人居环境基础设施运行管护社会化服务体系和服务费市场化形成机制。

此次行动方案在保障措施上,从探索建立机制向促进长治长效深化。更加突出机制建设,强调完善以质量实效为导向、以农民满意为标准的工作推进机制,构建系统化、规范化、长效化的政策制度,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水平。

刘焕鑫表示,通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擦亮美丽中国、美丽乡村的绿色底色,可以为广大农民提供一个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促进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乡村环境治理论文(通用17篇)篇九

按照市政协年初安排,市政协环资委4月下旬组织部分市政协委员和各相关部门负责人,先后赴吴堡、子洲、神木、榆阳四县市区,就我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进行深入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20xx年以来,市委市政府点上打造乡村振兴示范村、面上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点面结合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市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一是顶层设计基本形成。从20xx年开始,我市启动实施“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市级财政每年安排10亿元用于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计划用三年时间对全市2985个建制村实现全面整治。市委、市政府制定出台了《榆林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榆林市深入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性文件。同时,明确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强化了牵头部门、推进部门职责,各县市区、乡镇成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领导机构,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二是环境整治初见成效。全市开展了村庄清洁行动春节、春季战役、夏季战役,目前正在稳步推进“净美榆林”攻坚战。积极开展试验示范,探索适合榆林本地的无害化户厕模式,到20xx年6月底,全市卫生户厕普及率达到31.27%,无害化卫生户厕普及率达到19.69%。目前,全市农村生活垃圾收集率达到了90%以上,行政村治理率达71%,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有序推进。截至目前,全市共完成585个建制村的污水集中式治理,占全市总行政村数的20%,占需要治理行政村数的68.9%,农村污水治理加快推进。实施“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持续开展拆危、拆旧、拆违和硬化、绿化、美化、净化、亮化等“三拆五化”行动,基础设施建设和村容村貌持续改善。依托乡村振兴示范村、标杆村和美丽宜居村,按照“以点连线,以线带面”的工作思路,连片治理,整区域推进。每个县市区至少形成一条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连片治理区,且各具特色。榆阳区已形成南部丘陵沟壑区和北部风沙草滩区两条连片治理区,给全市农村环境治理提供了范例。

三是考核督查机制不断健全。我市已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内容,作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实绩考核的重要部分。实行月调度、季评比、半年排名、年度考核制度,对工作扎实、成效明显的,给予表彰奖励;对工作不力、进展缓慢的,进行通报批评、约谈,直至追责问责。目前已对各县市区进行了三次通报,且进行了半年排名。各县市区也建立督查机制,形成层层抓落实的良好工作局面。

从调研情况来看,我市农村人居环境有了较大改观,但各县市区工作还不平衡,与先进地区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一)思想认识不到位。个别地方、部门和干部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认识还不到位,没有把思想统一到中央、市委的决策部署上来,认为三年行动目标太高、不合实际,没有从农村人居环境欠账多、需要补短板的角度去认识。少数干部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缺乏责任感、紧迫感,存在敷衍塞责现象,工作中措施不力,手段不多,行动上搞面子工程、短期突击。相当一部分村民长期以来养成不重视环境卫生的习惯,积习难改。有的村民虽然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认可度高,但参与度低,主体作用发挥不够,“等靠要”思想严重,不主动作为,参与环境整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认为环境整治是政府的事,消极观望,存在“干部干、群众看”“上边热、下边凉”的现象。

(二)环境治理难度大。虽然党的十八大以来,农业农村发展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就,但由于相当长时期内环境整治的重心在城市,对农村关注不够,投入不足,欠账太多,基础薄弱。一是立地条件差。南部县区多为丘陵沟壑区,沟壑纵横,交通不便,农户分散,导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实施难度大。北部县区农民居住点多面广,我市平均每村占地面积15平方公里(主要集中在北部县区),最大村面积达88平方公里,村域面积大,垃圾相对点位较分散、收集较困难、运输距离远,收运成本较高。二是基础设施建设难度大。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任务重、管网长,分散处理技术不成熟,小型聚居点和散居农户污水处理难度较大。农村住房普遍布局比较凌乱,房屋、厕所、圈舍、围墙等建设存在自发性、随意性和无序性。村庄通组入户道路硬化率低,出行“最初一百米”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北部县市区部分矿区村空气、土壤、地下水等污染问题不断加剧,加大了农村环境治理的难度。三是农村老龄化空心化严重。我市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阶段,农村人口老龄化、村庄空心化、农业兼业化问题严重。根据调查推算,全市目前有近50%的村庄不同程度存在人口老龄化、村庄空心化、农业兼业化问题,尤其是南部丘陵沟壑区情况更为严重,2/3农村户籍人口外流,农村人居环境实施的一些建设工程劳力缺乏、生产能力减弱,土地撂荒,农村公益性工程、重点项目无劳力实施。

(三)资金投入缺口较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投入大、运行成本高。一是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缺口很大。部分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建制村基本实现100%通硬化路,但村组路、自来水管、电力等设施年久老化需要进一步维修改造,加之美丽乡村建设、乡村振兴、脱贫攻坚等要求改善人居环境的项目多、标准高,还需大量配备垃圾清运车、垃圾箱、填埋场,铺设污水管道、处理厂,进行改厕、改厨,美化、绿化、亮化,对资金需求量大。二是缺少相应的管护资金。公路管养经费、污水处理设施运营管理费、垃圾收集转运处置费及保洁人员工资等,都缺乏持续的资金保障,垃圾填埋场、污水处理厂、排水排污管网、农村改厕等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重点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缺口较大,多数项目只预算初建投资,运行、维护、管理所需经费没有得到有效保障。三是多元化筹资机制没有建立。由于涉农资金整合难度大、多渠道投入机制尚未建立,导致有的环境治理设施配备后由于缺乏资金没有启用。加之多元化资金投入机制尚未建立,社会资本参与程度较低,村民自筹难度大,资金短缺已成为当前困扰我市各县市区和基层的最大难题。

(四)村庄规划普遍滞后。由于长期缺乏村域规划,盲目性、无序性建设普遍存在。虽然近年来重视并加快编制村庄规划,但也只有示范村、标杆村、美丽宜居村等少数村完成了规划,大部分村只有村域现状分析与规划指引。部分规划编制缺乏前瞻性、科学性,可操作性较差,指导性不强。有的村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道路规划、产业规划、基础设施等专项规划缺少有机衔接与融合,没有形成“多规合一”的规划体系。群众对规划的知晓率低,参与度不够,多数规划难以执行或执行较差,规划和建设脱节、“两张皮”现象较为普遍。

(五)长效机制不够健全。部分县市区机构不健全,乡镇无环保、住建等站所,人员编制少,清洁员配备不足,力量薄弱,农村环境卫生监管工作几乎是空白。有的城乡结合部出现“三不管”现象。普遍缺乏管护机制,重建设、轻管护,有的地方甚至只建不管,有的设施遭到破坏或闲置不用。一些县市区给农村建起了“垃圾屋”、配置的垃圾箱、垃圾桶,但利用率非常低,管用、有效的垃圾和污水处理制度尚显不足,一部分已建成的环保设施尚存在管理主体不明、责任不清的现象。规划、建设专业人才缺乏,技术指导不到位。部分村规民约重形式,约束性较差,对村民的激励作用不大。

(一)统一思想,切实提高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我市有良好的经济基础、较好的新农村建设基础、坚实的产业基础、丰富的文化资源、优越的自然条件,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具有一定优势。但如期实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目标,时间紧迫,任务繁重,必须坚持问题导向,突出主攻方向,切实按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要求,强措施、补短板、建机制、促提升,为建设美丽宜居乡村、促进健康生活方式提升、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新期待的现实需要,为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二)改革创新,不断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一是持续推进人居环境整治活动。结合不同季节和重大节日,持续开展村庄清洁行动,改变影响农村人居环境不良习惯,努力解决影响农村人居环境的突出问题。因地制宜,合理选择改厕模式,突出改厕重点,提升公共卫生水平。建立健全符合我市农村实际的“户分类、村收集、镇(县)转运”的垃圾清运模式,建立可回收垃圾资源回收体系。开展村庄硬化、净化、绿化、亮化、美化“五化”行动,加快基础设施“硬件”建设,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开展拆危、拆旧、拆违和道路硬化、村庄净化、庭院绿化“三拆三化”行动,抓好路电水房等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改善人居环境。二是不断完善建设和管护长效机制。引入市场化运营机制,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污水、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探索建立垃圾污水处理农户付费制度,完善财政补贴与农户付费合理分担机制。三是充分激发农民的内生动力。优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项目审批流程,健全村民自治机制和项目公示机制,保障村民权益。将农村环境卫生等要求纳入村规民约,开展专业化培训,把当地村民培养成为村内公益性基础设施运行维护的重要力量。

(三)因地制宜,努力实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多样性和规范性的统一。一是鼓励支持整治的多样性。我市各县市区农村情况千差万别,各地探索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办法。比如,榆阳区美丽小镇、美丽村庄、美丽农居“三个美丽”建设、吴堡县推行“十位一体”美丽乡村建设等,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建议加大对地方探索的支持力度,从市级层面总结适合不同自然禀赋、不同经济条件、不同民风民俗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案例,通过以奖代补的形式鼓励推广。二是对一些必要的规范性进行统一。对一些资源禀赋相同、文化习俗相近、家庭居住相邻的农村,制定统一的技术指标进行规范,以确保整治的工程质量和感官效果。三是对整治工作进行技术进行分类指导。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内容不同,所需要的技术与模式也不同,即使同一种整治内容,不同区域农村所需要的技术与模式也不同。因此,建议在省级层面应对当前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所采用的技术进行分类,科学分析这些技术的特点及区域适宜性,提出一份“自上而下”的技术供给清单,指导各县市区在开展工作中,可以选择出适宜不同区域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技术和模式。

(四)加强宣传,不断激发广大农民群众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的内生动力。一是发挥“两代一委”的作用,让他们积极参与到环境卫生保洁工作的宣传、监督、考核、评比中来,做好示范带头作用和监督督促作用。二是充分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要求党员带头自觉整治好自家庭院、房前屋后的卫生,示范带动广大群众参与环境整治工作。三是深入开展环境卫生模范户、美丽庭院、模范村创建评比等活动,通过发放宣传单、张贴宣传标语、网络宣传等方式,着力推进观念大转变、陋习大革除、习惯大养成、素质大提升,强化村民环境卫生意识,不断激发农民群众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的内生动力。

(五)完善制度,逐步形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常态长效机制。健全资金保障机制,继续加大多渠道筹资力度,形成“本级财政奖补、上级单位争取、部分投入整合、受益群体自筹、集体经济补充、社会捐赠赞助”的多元化格局,着重挖掘社会企业、在外乡贤等资源,争取互利共赢。健全长效管护机制,要坚持建管结合,逐步建立健全完备的农村人居环境管护运行长效机制,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常态化。要健全责任体系,落实主体责任,形成人人有任务、个个有压力的工作格局。

乡村环境治理论文(通用17篇)篇十

按照镇党委的总体部署,我村被确定为xx年环境整治工作达标村。年初以来,我村支委加强领导、突出重点、强化措施,使乡村卫生环境有了新起色,乡容村貌有了新改观,为乡域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营造了良好的环境。

xx社区作为xx镇宅俊村亮点工程,自xx年xx月纳入xx市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项目建设规划实施以来,总投资xx万元,其中中央投资xx万元,省配套xx万元,地方配套xx万元,整合其他部门涉农资金xx万元,村民集资xx万元。

随着环境整治工作不断深入,我村村容村貌有了明显改观,但与上级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

一是个别干部群众思想认识还存在不到位问题,活动开展得不平衡。部分干部群众还存在认识不清、办法不多、措施不够有力的问题,群众主动参与意识不强。

入力度,实行资金报批制,扶持村级兴建环境整治基础设施。

20xx年、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

精神为指针,以《城镇建设管理条例》为依据,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村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认真汲取20xx年的工作经验和教训,进一步完善责任落实机制、工作推进机制和资金补助机制,确保我村高标准、高质量完成环境整治任务。

资源发包、小额信贷信用户评比结合起来,并组织干部群众外出参观学习,真正调动起群众积极性。

二是在推进机制上下功夫,确保环境整治活动不反弹。全面实行实名播报制,并实行随机抽查、考评制,推动环境整治工作的纵深开展。

三是在典型示范上下功夫,尽快掀起活动高潮。以村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评选“党员清洁卫生户”,扩大典型示范覆盖面,提高典型示范水平。

四是在街道道整治上下功夫,柴粪全面出村,并得到有效利用。

五是在资金补助上下功夫,协调各项目资金,推进基础设施建设。

六是将大力宣传环保意识,深入开展农村环境连片整治软件设施建设。

乡村环境治理论文(通用17篇)篇十一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工作,将人居环境改善同精准扶贫、全域无垃圾、乡村振兴等工作结合,互促互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投入资金1791.4万元,硬化贫困户入户路15.43万平方米;投入资金1396.5万元,硬化3661户贫困户院落27.89万平方米;投入资金240万元,硬化巷道1.92万平方米;投入资金697万元,在13个村开展村容村貌整洁工程;创建省级“千村美丽”示范村3个、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4个、县级美丽乡村示范村6个、“万村整洁”村30个。通过对农村人居环境基础建设的大量资金投入,村容村貌得到有效提升。机构改革以来,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工作责任得到进一步明确和细化,主管单位积极推进工作,清理乱搭乱建,依法拆除烂房烂墙烂圈、废弃厂房棚舍等74处,清理积存垃圾263吨,整齐堆放秸秆、柴草、农机具等生产生活资料159处,通道绿化140.5公里6.46万株,村庄绿化7.9万株、种花22亩。进一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不断提升村民生活品质。

(一)环境治理效果明显。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突出重点、统筹协调的原则对全域无垃圾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工作开展以来,全县各乡镇均安排环卫、保洁人员10到20名,各村护林员协助共同负责日常环卫保洁工作的开展,定期确保对辖区生产生活垃圾和非正规垃圾堆放点进行清理。全县购置垃圾清运车辆340辆,修建垃圾房(垃圾台)196处,购置垃圾箱、垃圾斗1004个,先后清理陈年垃圾4000多吨垃圾,清理整治乱堆乱放垃圾地420多处。20xx年计划投资3267.45万元,对全县11个乡镇50个村进行垃圾收运等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农村环境卫生的治理。

(二)旱厕改造持续开展。各乡镇政府所在地、农村社区、行政村结合乡村规划,合理布局建设无害化公共厕所,或对原有旱厕进行无害化改造,全县13个乡镇135个行政村,累计改建新建卫生厕所721座,完成率14.42%,卫生厕所覆盖率2.01%。举办全县厕改技术培训班一期35人次,发放宣传资料10000余份,举办宣传活动120场次7000余人,投入县级专项资金97.8万元。20xx年,通过各乡镇摸底,计划投资104.4万元组织实施旱厕改造任务348户。

(三)面源治理稳步推进。今年以来,为减少农业面源污染,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主管单位层层靠实工作责任,实地落实废旧地膜回收和尾菜处理等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工作。全县清理农村生活垃圾263吨、村内水塘1口、村内沟渠124公里、村内淤泥160吨、畜禽养殖粪污等农业生产废弃物155吨,新建废旧地膜回收点7个,回收地膜784吨,废旧地膜回收利用率达到43.6%。农业污染防治方面,加大对蔬菜主产区尾菜的处理利用,截至目前总体尾菜产生量17028吨,处理利用量6469吨,处理利用率38%,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224头(只)。20xx年计划确定1-2个建制村开展生活污水治理试点。

虽然近年来我县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工作的涉及面广、参与部门众多、持续性强,且农村的基础条件较差,全面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所面临的形势仍然严峻,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环境治理不够彻底。近年来,随着环境整治工作的持续开展,对各乡村陈年垃圾的集中清理,全县环境卫生得到了明显好转。但仍有一部分村社内的垃圾清理得还不够彻底,尤其是偏远村社的偏僻角落,随处可见垃圾堆放。由于资源配置的不足和各村环境整治工作开展的不平衡,农村环境问题依然十分严峻。一是部分基层干部对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认为“农村环境就这个样”的思想根深蒂固,对环境治理态度消极,工作敷衍塞责,走过场,形成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上边热、下边凉”的现象;二是农村保洁员人员配备较少,工资较低,队伍参差不齐,有的村挑选保洁员是出于对老弱病残人员的照顾,而不考虑此类人员能不能担负起职责,有的村虽然配备了专职保洁员,但是疏于管理,缺乏监督考核,干好干坏一个样,工作积极性不高。三是相对于需求资金的不足,资金投入的统筹整合成效不明显,农村人居环境改善仍任重道远。

(二)面源污水治理滞后。一部分村社面源污染问题突出,化肥农药利用率低,塑料地膜等农业废弃物随意丢弃,逐年积累危害土壤生态环境;一部分村镇存在大量不按要求治污的散养户,畜禽养殖排出的粪便及农家厕所的随意排放,大部分污水挥发、渗透,直至形成沉积,加之衣物洗涤废水等污染水质的随意排放,对周边水源、土壤、空气和作物等造成严重污染。由于此类面源污染分布较为分散,涉及范围广、随机性强,且农村污水收集渠道管网系统不健全,基本没有污水处理设施,面源污水治理推广滞后。

(三)旱厕改造进展缓慢。“小厕所,大民生”,厕所是每个人在生活中都离不开的卫生设施,同时它也关系着农村人居环境的品质提升,近年来,我县持续加强农村旱厕改造工作,但实际改造效果没有达到预期,目前,我县农村旱厕改造主要有两类,化粪池厕所和简易式水冲厕所,在调研中了解到,一部分村民在政府提供补贴改造厕所的情况下仍不愿改造,主要原因是觉得改造后并不方便。化粪池厕所相对造价高,池满后抽粪困难,加上化粪池水向地下渗透,容易对地下水和土壤的造成污染;而简易式水冲厕所水桶在冬天容易结冻,不方便使用。

(四)整村建设缺乏规划。近年来,我县通过灾后重建、危房改造、异地搬迁、集中安置等项目,大力改造农村居住条件,群众居住环境得到极大改善,同时,也存在农村建设无序,管理不足的问题。一是一些农村村容村貌布局欠佳,违建难题得不到有效解决,农村土地用地规划缺少科学引领和严格规范。很多村社土地没有任何建设的规划管理,村民任意建房,违规用地养殖问题突出。大部分违建只通过一定的罚款予以解决,村民不以为然,使罚款失去了约束效力,相关管理部门由于人员少,距离远,执法程序复杂导致实际管理困难,而村级组织又对违建乱建等情况无权约束管理,造成村民各搞一套,无法形成良好的村容村貌。二是一些新建了房的农户没有将危房拆掉,这些危房由于无人居住,有的遇雨坍塌,有的长满荒草,有的堆积杂物垃圾,严重影响村容村貌的提升。

(五)农村内生动力不足。农村环境治理的最大问题,就是村级内生动力不足的问题,“政府干、百姓看”等现象时有发生;近些年来,由于国家投入农村的资金越来越多,使群众在感受到了党的关怀的同时,又产生了理所当然的心理,将垃圾治理、环境美化等公益性质的工作全部推向政府,养成了事事依赖政府,自己袖手旁观的习惯。究其原因,一是由于村民没有真正参与到人居环境改善的行动中来,村民的积极性没有调动起来,加上多年来养成的生活习惯,乱丢、乱倒、乱扔、乱堆等现象不绝,造成人居环境治理困难。二是大量有识青年都到外地工作,村内缺乏文明风尚的引领,乡村文化得不到良性发展。

(六)长效机制尚未形成。一是环境治理改善涉及面广,直接经济效益不高,难以形成稳固的长效管理体系。环境治理项目吸引力低,社会资本投入有限;农民收入普遍不高,自有资金投入能力不足,垃圾分类、堆放、转运、处理的长效机制尚未形成。二是虽然一些地方通过集中整治较大地改善了基础设施,但不久便出现了设施闲置破损、杂物乱堆乱放、垃圾污水依旧等问题,原因是没有建立起管护长效机制。

(一)加大宣传,提高环保意识。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必须依靠群众自身的动力,才能长足有效的开展。一要大力宣传,通过编写宣传材料、书写固定标语等方式,教育和引导村民树立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环保意识,遵守村规民约、实行门前“三包”、自觉做好房前屋后的环境清洁和绿化美化建设,在各学校广泛开展爱护环境,不乱丢垃圾的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爱护环境,保护环境意识,带动家庭改善环境。二要通过环境整治相关工作的逐步开展,进一步提升乡村特色、改善村庄环境,激发村民的满足感和幸福感。从而引导群众珍惜环境整治成果,自觉遵守村规民约,积极参与村民自治。三要积极组织开展农村美丽庭院评选、环境卫生光荣榜等活动,增强农民保护人居环境的荣誉感。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和网络新媒体,广泛宣传推广各地好典型、好经验、好做法,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良好氛围。

(二)创新模式,加强环境治理。总体来看,我县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还处在较低水平。在投入总量不足的同时,也存在资金使用效益不高的问题,因而必须创新投入方式。要建立政府主导、村民参与、社会支持的投入机制。农村环境整治资金投入不能靠政府全包全揽,要探索建立村级垃圾自收自营的管理模式。政府先期投资一部分设备资金,通过村民或企业承包经营,合理收取垃圾处理费用,在村内进行市场化运营,形成农村垃圾处理的长效链条。在自然村划分片区,组织邻近农户,建立环境卫生责任农户小组,互相监督,形成片点垃圾点的自觉保持。

(三)立足实际,合理改造旱厕。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结合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制定不同地区农村改厕工作目标;根据地形地貌、农业生产方式、农户用肥习惯、村社基础条件等不同,采用适合本地实际的改厕模式,确保达到农村厕所无害化的基本要求,制定层递式改厕方案,避免改厕实行一刀切。按照市场化运作模式,鼓励企业或个人出资进行厕改后设施维护、粪渣收运等后续工作。

引导集体经济、社会资本参与建设有机肥厂,解决粪便处理问题,打造绿色产业链,形成管收用并重、责权利一致的长效管护服务机制。

(四)开展“三拆”,提升村容村貌。通过宣传发动群众,政府设资奖补,乡镇村集中整治,在农村开展“三拆”行动,一是拆除危旧房、废弃猪羊圈、废厕所工棚茅房;二是拆除乱搭乱建、违章建筑;三是拆除非法违规商业广告、招牌等。在进行“三拆”的同时,要注重保留具有地域特色的老房子、民居、古村落等。通过“三拆”行动,全面提升和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综合面貌,营造整洁的居住环境。

(五)完善机制,加强规划管理。农村人居环境三分在建、七分在管。针对农村道路、供排水、垃圾和污水治理等公用设施运行管护,要做到有制度、有资金、有人员,要积极探索建立县乡财政补助、村集体补贴、住户适量付费相结合的管护经费保障制度,建立专业管护队伍,确保人居环境建设的成果能持续发挥作用。同时,要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放在乡村振兴、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全局视野下统筹规划,统筹推进,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以乡和村为单位,立足长远,尊重科学,顺应规律,契合实际,进一步完善村镇规划。综合考虑排水、排污、垃圾处理、绿化、亮化等实际问题,从改善人居环境入手,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力争村镇建设逐步达到布局合理、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环境整洁,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的脏乱差问题。

乡村环境治理论文(通用17篇)篇十二

[3]张红月.对事业单位进行全面预算管理的探讨.中国商界.(12):254.

全面预算管理与企业管理的关系【2】。

摘要全面预算管理是一种立见成效的综合管理方法,实行全面预算管理,有益于实施企业的成本效益管理,有益于对集团公司所属各部门、各子公司的业务流程的有效控制,有益于集团公司管理水平提高全面预算管理以及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独特功能和作用,已经越来越引起各企业的重视。

关键词全面预算企业管理关系探讨。

一、全面预算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乡村环境治理论文(通用17篇)篇十三

国家在推进乡村振兴进程中,高度重视农村环境卫生建设,把环境治理摆在了十分重要的.位置。但近年来农村环境卫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要切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步伐,需下大气力,进一步加大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力度。

(一)垃圾污染问题日益突出。用于农业生产的农家肥料被化学肥料所代替,原先的垃圾多数是一些容易沤烂的生活垃圾,积攒一年的垃圾都会在春耕的时候运送到地里当肥料,现在种田都用化肥,很少有人使用农家肥,垃圾就越来越多。

(二)缺乏良好的卫生习惯,导致各种传染病时有发生。农民群众的个体素质参差不齐,相当一部分群体缺乏自我保健意识,沿袭一些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甚至保留一些生活上的陈规陋习等,使不少农民群众易发生皮肤病、肠炎等传染性疾病,特别是夏秋高温干燥、不良的卫生习惯等因素,对少年儿童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三)城乡建设加快,配套建设滞后。污水不能集中排放、净化处理;生活垃圾不能集中填埋、焚烧,环境治理措施滞后。

(一)创新农村垃圾处理处置模式。

1、大力推进农村垃圾处理和污水治理工作。全面清除陈年垃圾,通过开展全面“大扫除”活动,我乡每月的16日定为“村居环境大整治日”,采取评级措施,有效促进“清洁工程”的整体平衡推进。积极推行散居农户自建垃圾填埋坑,集中居住区域实行固定垃圾桶,逐步建立村社区环境卫生“门前三包、分区包干、定责定薪、联合考核”的长效保洁机制。雨、污水有序排放,雨水就近流入自然水体,污水排入化粪池或沼气池。

2、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全面消除农村露天粪坑茅厕。根据农户无卫生厕所的具体情况,指导帮助农户建造能有效处理粪便的卫生厕所,通过改厕,力争农户卫生厕所覆盖率达到90%以上;加强农村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建设,确保每个村都实现卫生室建设标准化。

3、治理农村河道池塘水沟。全面治理农村河道和池塘水沟,做好池塘水沟清淤,清除水面有害漂浮物,恢复河道基本功能,使村域内水面得到较好保护,水质基本达标。

4、提高村庄绿化水平。以绿化美化农村人居环境为目标,把村庄周围和农家庭院绿化紧密结合,扎实抓好村林、行道树、庭院绿化美化工程建设。做到村旁、宅旁、水旁充分绿化。

(二)制定工作措施,加大垃圾治理资金的投入力度。

垃圾处理长期被视为一项公益事业,其经费主要来源于国家和地方财政下拨的农村公共服务资金。随着垃圾产量的增加和环保要求的提高,对垃圾处理的投入虽然有所增加,但只能满足垃圾的一般处理要求。

一是要建立起垃圾收集转运的管理队伍;

三是由村建立垃圾集中处理场,对垃圾进行填埋、堆肥或焚烧,要求每村每户对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各种垃圾进行分类,不可回收的全部运送到集中处理场进行处理。

(三)提高群众的环境保护意识,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

做好农村环境卫生保护工作,需要广大农村居民的积极参与和配合,因此,普及环保知识,加强环境意识教育显得尤为重要。一是充分发挥现有广播、板报、标语的作用,让村民熟悉和掌握一些环境保护常识,充分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了解不同性质的污染物会给周围环境造成不同的危害以及常用的处理方法,并在日常工作中引导村民从自身做起,人人参与环保活动,养成不随意丢弃垃圾的好习惯,共同把农村垃圾处理好。二是可以在农村的中小学中,加强环境意识方面的教育,使易接受新事物的学生成为农村家庭中的环保先行军,潜移默化地改变整个家庭的卫生习惯,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长期以来,由于农村环境卫生管理涉及面广、动态性强、反复性大,这一问题始终是农村工作的一个重点和难点,要彻底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各级组织的共同努力,提高对农村垃圾问题的认识,加大投入,同时引导农民群众增强环保意识,最终建起覆盖农村的良好环境管理体系。

乡村环境治理论文(通用17篇)篇十四

  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是人类第一次真正意义上开始关注全球环境状况,呼吁人类保护环境的历史盛会。

  每年的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于1974年6月5日由《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建议并确立世界环境日为每年的6月5日,它反映了世界各国人民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和态度,表达了人类对美好环境的向往和追求。

  蓝天之下你我他,优美环境靠大家,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我们只有尽到责任,才能使我们的家园更美丽蓝天之下你我他,优美环境靠大家,环境保护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让我们珍爱生命,善待自己,保护好我们的环境家园。

  让我们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爱护花草树木,爱护环境,让明天的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生产与生活的基本条件。

  保护生态环境,人人有责,让我们行动起来保护环境,让草绿鸟儿欢歌,让我们的家园美丽,生机勃勃。

  只要全民动员起来,群策群力,积极行动,持之以恒,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就可以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相辅相成,达到共赢。

  要以人为本,立足自身,点滴做起,在日常生活中厉行节约,防止浪费,珍惜资源,植绿护绿,减少污染,保护生态环境,为我县生态环境永续生存与发展尽绵薄之力。

  我们要从身边做起,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保护生态环境,共同为建设美丽中国而努力吧!

  我们是未来的主人,环保意识是现代人的重要标志,保护环境是我们大家义不容辞的责任。

  人类必须明白,也许造成水污染的不是每一人,可收到环境污染的,必将是每一个人!

  大家将水污染这一现象重视起来,自己从身边小事做起,爱护水源,保护水源!

  近年来,水污染却非常严重,人们大量用水,或排放废水等,都会造成严重的水污染。

  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及一切生物赖以生存的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也是农牧民生产生活的出路。

  请大家将水污染这一现象重视起来,自己从身边小事做起,爱护水源,保护水源!

  合理利用资源,减少不可回收垃圾,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让地球成为一个更舒适的、更美丽的家园。

乡村环境治理论文(通用17篇)篇十五

  生态环境是全球性的问题,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世界各国都有责任,在全球生态环境日渐恶化的今天,各个国家应该相互团结,在生态安全维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大前提下,建立无国际差别的生态环境国际保护法,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也应该加入到其中,自觉履行属于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在国际法的视野中加强我国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促进我国的环境保护制度的完善,发挥作为国际的一分子应发挥的力量。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为了满足经济发展所需,人类正在不断的、无休止地向地球索取,不论是规模还是数量都对地球的承受力带来了挑战,其中,以全球气候的变暖,臭氧空洞的不断出现和扩大为要标志的气候问题已经向人类敲响了警钟,世界各国已经对此予以了广泛的关注和重视,在世界各国的关联越来越密切的情况下,环境问题已是全球性的问题,需要各国的共同努力,我国作为世界组织的一员,有责任也有义务遵守生态环境的国际保护法的相关条例,并制定与自己国情相适应的法律制度,加快与世界其他国家关于环境保护工作的衔接。

  生态环境是指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息息相关的生物因素以及水、大气等非生物因素的集合,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在于大自然自身的变异以及人类造成的损害,其中以人为因素带来的损害为主要原因,当生态环境演变到一定程度时,各个对立的因素之间就会通过重组而向另一个平衡态过渡,但在这一过程中如果出现了打乱这种平衡的负载就会使得环境的负荷能力受到严重的挑战,环境的快速退化是不可避免的,其中人口的急速增长所带来的对各种生产资源的需求的增加就是主要的导火索之一,环境的恶化会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严重的威胁。

  目前,生态环境问题的规模在不断地扩大,已经逐渐发展为国际化的问题,每一个国家和地区都有责任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维护世界环境和生态的平衡,对此问题的逃避都将给自己的国家的生存和发展埋下定时炸弹。环境问题关系到全球各国的共同利益,为了这种共同利益,就要求全人类的团结,以彼此平等的姿态承担属于自己的责任与义务,对于生态环境国际保护法的基本原则,笔者以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保证生态的安全性。目前人类已经非常明显的感受到了生态环境问题给自己的生产和生活带来的负面作用,生态安全,就是与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紧密联系的各类资源都保持着良好的状态,即使已经处于被破坏的状态,但依然可以被再次修复,而且能够建立相应的机制应对突发的破坏,但实际情况是,生态环境所遭受到的破坏已经直接威胁到了人类的生存安全和生活质量,因此,生态安全的概念对于人类而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为了人类的安全,每个国家都必须参与世界范围内的关于生态环境以及生态环境保护法的研究探讨,制定出行之有效的生态保护体系。

  其次,保证世界各国的可持续发展。就是要求每个国家都能实现自己的发展要求而且对于人类今后的生存与发展不会造成威胁,作为生态环境保护的原则之一,首先要求实现发展,对人类的生存、发展和提高的基本需求予以满足,其次是在以发展为核心问题的情况下,将生态置于关键性的地位,另外,就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途径是以可持续发展为基础的,如果目前的生态环境已经无法满足人类的正常生产与生活,发展就变得毫无意义,换言之,就是要维系环境的再生力,实现社会的进步,达到二者的平衡点。

  最后,世界各国共同参与生态环境的维护单但也应该有所差别。共同参与就是说环境问题是世界性的问题,不是世发展的比较好的国家的问题,不论国家的经济实力如何都有责任促进生态环境的平衡过渡;有所差别就是说,虽然环境问题是共同问题,但不可否认的是,发达国家在过去对地球资源的过度开采造成了环境的日益恶化,现阶段,发达国家仍然具有较强的开发能力,对于环境的破坏力仍然是最强的,并间接的将这种破坏力转嫁到发展中国家的领域中,因此,发达国家在生态环境的维护中应该承担较多的责任,在资金的投入上应该占有较大的比例,与此同时还应该帮助落后国家解决技术落后的问题,以实现环境维护工作的一致性。

  我国与其他发展中国家一样,在生态环境的保护中需要义不容辞的担任起自己的责任,与国际上的环境保护工作保持一致的步调。

  首先,要严格遵守国际上的有关生态环境保护的条约。早在上世纪90年代,我国已经明确的就世界生态环境保护问题阐述了自己的态度,将发动全国上下力量一致解决生态环境问题,为了与国际相关法律相一致,我国也根据自身国情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实现与国际环境保护公约的对接,比如关于我国海洋保护法的修订、关于动物多样性保护法规的发布、野生动物保护法的修订等等。此外,我国环境保护法要求,在相关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制定过程中,如果出现与国际法相冲突的部分应优先遵守国际法,这正是我国实现与国际环保工作对接的表现之一,说明中国已经决定要坚定不移地开展这一工作。

  其次,我国对于国际环境保护公约的制定、国际性的环境保护会议都积极的参与。比如在出台《哥本哈根协议》时,中国就表达了自己愿意站在国际统一战线上参加生态环境保护的态度,此协议对于扼杀部分发达国家想要通过强力压制侵犯发展中国家的利益的行为具有深远的意义,坚持了国际环境保护法律中的“共同但有差别”原则,维护了各发展中国家的利益。

  最后,我国应该加强国际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意识,分析我国目前情况,仍然有很多人对于环境问题没有准确地意识,缺乏维护环境保护法的自觉性,因此,我国需要将环境保护问题从法律层面提升到人们的意识层面,加强法律的宣传以及执法力度,促进公民自觉遵守环境保护的相关规定,真正意识到生态环境与自身生活的联系。

  总而言之,生态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世界各国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非常紧迫的问题,各国只有意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同时自觉履行属于自己的责任,为生态环境的维护和修复贡献力量,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乡村环境治理论文(通用17篇)篇十六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20xx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要求,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以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整合各种资源,强化各种举措,稳步有序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突出问题治理。坚持不懈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大力开展农村户用卫生厕所建设和改造,同步实施粪污治理,加快实现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全覆盖,努力补齐影响农民群众生活品质的短板。农村垃圾、污水治理不仅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需要,更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也是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需要。

开拓创新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模式。由于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欠账较多,县域经济发展落后,各项基础设施相对陈旧,配套资金缺乏,技术设备能力有限,在建设中遇到的困难较多,尤其是人才匮乏,导致人居环境治理的规划难以落到实处。我们要统筹整合省市县各级财政美丽乡村资金使用,强化财政投入保障,设立农村环境治理的专项资金,增加村级转移支付中环境整治资金的比例,合理保障农村人居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和日常运行资金。在推进危房改造、农民就业、村庄规划、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工作中,要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统筹考虑,同步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污水治理、厕所粪污治理、村容村貌提升工作。创新政府支持方式,采取以奖代补、先建后补、以工代赈等方式,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每年鼓励镇、村两级加大筹资力度,集体经济运营状况良好的村,每年从集体收入中拿出一定比例资金用于环境整治,引导村集体为农村环境做贡献,根据镇、村两级的投资比例,省市县财政制定奖补规划,给人居环境治理好的村庄一定比例的补贴和奖励。

积极引导农民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农民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缺乏内生动力,主要由于省市县各级财政投入不足,缺少专项资金支持,村级仅仅依靠转移支付,环境治理吸引资金困难较大。县级财政主要依靠转移支付,缺少对公共事业的资金投入,政府购买社会服务能力较弱,采取ppp、bot等形式与社会资本进行合作,存在引进企业难和后期监管难等诸多问题。同时在环境治理中,多数农民存在“局外人”现象,认为治理环境是政府的事和自己无关。我们要通过宣传教育农民,提高思想觉悟,坚持政府引导,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尊重农民的意愿,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开展星级文明户评选、志愿服务活动等形式,培养广大农民自己动手建设美丽家园,让农民成为农村环境整治的受益者、参与者、建设者。

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治理与民生福祉的融合度。我省大部分农村社区卫生环境不尽人意,农村垃圾处理方式比较粗放,部分县只有1个垃圾处理厂,垃圾处理方式简单,农村生活垃圾由各村屯自行处理,主要以露天存放的形式堆放在低洼废弃地带。而且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能力较弱,没有污水回用设施。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把环境治理当成是提高民生福祉的一项重大工作,把农村垃圾和污水治理分级分类,制定有效措施,强化县级党委和政府的主体责任,做好项目落地、资金使用、重点任务推进等工作,对实施效果负责。

乡村环境治理论文(通用17篇)篇十七

8月25日至9月2日,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杨东平带领专题调研组,先后深入洛川、宝塔、延川、安塞等县区,采取实地察看、现场交流、调查问卷、座谈汇报相结合的方式,对全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近年来,市人民政府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首场硬仗来打,坚持以创建美丽宜居村庄为导向,加快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一)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全市上下合力推进。落实五级书记抓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要求,坚持高位推动,部门联动,上下互动,形成全市一盘棋合力推进的工作格局。一是在全省率先成立了以市县两级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领导机构,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多次专题研究部署,多次召开市县乡三级动员会和现场观摩推进会。二是在市农业农村局设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领导小组办公室,分别在市发改委、市住建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农业农村局、市自然资源局设立基础设施、垃圾治理、污水治理、厕所革命、村庄规划五个专项推进办公室,建立了月督查、季排名、年度考核,以及部门包县指导、行业垂直指导、信息调度、明察暗访等多项工作制度。三是克服财政困难,强化资金保障。20xx年以来,累计投入资金2.37亿元(其中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专项资金1.25亿元,“厕所革命”资金1.12亿元),中央、省级和市级投入分别达到0.67亿元、0.59亿元、1.11亿元。各县(市、区)也通过项目整合和预算安排,持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乡镇、村组通过“一事一议”方式,广泛动员企业参与、农民出资和投工投劳,洛川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农民出资投劳占比达60%以上。

(二)规划统领分类施策,集中整治打造样板。一是建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规划体系,编制《延安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规划导则》《延安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规划总体纲要》《延安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规划示范村规划》,为整治工作有序推进提供了遵循。二是完成1784个行政村村庄分类,确定集聚提升类村925个、城郊融合类村252个、特色保护类村212个、搬迁撤并类村47个。三是以“八清一改”为重点,接续开展村庄清洁行动,90%以上村庄达到干净整洁村标准,以集聚提升类、城郊融合类、特色保护类村庄为重点,统筹实施绿化、美化、亮化、净化、巷道硬化工程,刚性治标,系统治本,建设重点达标村1000个,示范样板村150个。全市涌现出宝塔区赵家岸村、洛川县黄连河村、黄龙县苜渠村、吴起县南沟村、安塞区西营村等一大批文化旅游型、产业带动型、自然山水型示范村,累计建设绿色家园村庄236个村,其中24个村庄获得“国家森林乡村”称号,45个村被命名为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

(三)基础设施持续完善,服务能力大幅提升。一是全市1784个建制村硬化路通畅率达到100%,宝塔区被交通运输部、农业农村部、国务院扶贫办联合命名为全国“四好农村公路”示范县。累计建成农村安全饮水工程3060处,受益人口88.04万人,集中式供水工程消毒设备安装率达到90%以上,分散工程消毒措施100%,农村饮水安全实现全覆盖。95%自然村通动力电,用户供电可靠率达99.88%。村庄林木绿化率36%。行政村标准化卫生室实现全覆盖。二是以资源化利用促回收,以回收促收集,以收集促分类,累计建成县级垃圾处理设施13个,镇级垃圾处理站57个、中转站27个,配备村庄保洁员5843人,设立村级垃圾兑换点601处,1686个行政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占行政村总数的95%。富县牛武、洛川京兆垃圾资源化利用处理站建成投产,宝塔区被列入全国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示范县。三是对全市农村30.6万常住户厕所现状、改厕意愿、改厕计划分类造册登记,逐户建立档案。累计改建卫生厕所232523座,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76%。宝塔区、黄龙县、富县和子长市分别被确定为省级“厕所革命”示范县和重点县。四是建成镇级污水处理设施58个,村级污水处理设施84个,污水治理村和有效管控村庄分别达到859个和824个,占比分别达到48%和46.2%。宝塔区被确定为全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示范县。五是积极推进农作物秸秆肥料化、饲料化、基料化、能量化利用,综合利用率达到88.6%。洛川县琦泉生物质发电厂和金亿来废弃地膜、反光膜加工厂建成投产,年加工处理果树废弃枝条、废弃地膜、反光膜万吨以上。

(四)建管举措行之有效,特色鲜明亮点纷呈。坚持一手抓整治,一手抓巩固,探索务实整治方法,建立管护长效机制。各县(市、区)充分发挥示范村带动作用,加快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由点上示范向面上展开,涌现出延川县青平川、永坪川、文安驿川,安塞区南川、中川,子长市安定川等一批示范带。宝塔区北过境沿线整治为解决城乡结合部村庄难题提供了经验。洛川、富县探索形成“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购料、统一施工、统一验收”的五统一户厕新建模式和沼气池改建模式。黄陵县隆坊镇示范推广单户、联户污水处理模式。安塞区积极探索农村生活垃圾源头减量化、资源化,在茶坊等村示范推广生活垃圾堆沤有机肥技术。黄龙、延川等县将村容村貌提升与古村落保护开发有机融合,一体推进田园变游园、农房变客房、农产品变旅游产品、贫困村变旅游村,实现环境改善与产业增收双赢。延长县引入长丰牧业公司,在张家滩、交口、七里村、安沟4个乡镇探索农村厕所粪污处理社会化服务。甘泉县将“门前四包两禁止”制度向农村延伸推广,落实属地乡镇、村组队干、农户三级管护责任。在全市范围内借鉴推广吴起县周湾镇小口则村按月收取卫生保洁费用、洛川县交口河镇“十户一长”“巷道长”网格化卫生管护、安塞区沿河湾镇“三长合一”(村长、路长、河长)等有效做法,管护及运行长效机制正在建立。

(一)村庄人居环境整治规划滞后。还有866个行政村未制定村庄规划,一些村规划前瞻性不够,未能将环境整治与传统村落保护、农耕文化传承、主导产业配置有机结合,少数地方存在大拆大建现象。尤其是村庄绿化美化方面,没有完全做到规划先行、因地制宜,有的地方简单照搬城市模式,乡村特色不明显。

(二)整治工作进展不够平衡。一些县(市、区)对整治工作理解不深、把握不准,把精力用在打造少量“样板”上,城乡结合部、三产集聚村、偏远拐沟村问题依然突出。农村生态环境、生产环境、生活环境整治统筹联动不紧密,部分村庄街道、巷道公共环境较好,但农户院落、公路边沟、果园及设施大棚周边生产环境整治措施还不到位。

(三)村庄持续发展能力不足。许多农村外出进城人员较多,产业结构单一,集体经济薄弱,导致垃圾、污水、厕所等基础设施民用民管的制度难以落实,存在利用率低、作用发挥不充分的现象。一些县区简单推行垃圾“户分类、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机制,对一些相对偏远、人口少的村组来讲,存在不切合实际、劳民伤财、不可持续的问题。

(四)整治资金投入短缺。财政投资仍然是主要资金来源,但受财力制约,市、县两级财政投入难以保证,奖补资金不能及时足额到位,垃圾污水处理、农村公路养护、环境卫生保洁等长期性刚性投入缺乏制度性保障。中省专项资金争取力度不够,且主要分布在各行业部门,整合难度较大,不能充分发挥聚集效应,资金管理使用的精细化、科学化、绩效化水平还需提高。

(五)环境整治长效机制还不健全。城乡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突击性、运动性特点比较明显,巩固提升的长效管理机制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尤其是环境卫生反弹现象时有发生。样板村、重点村示范作用发挥不充分,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在面上总结推广不够。群众主体作用没有充分发挥,等靠要思想严重,整治工作存在上边热、下边凉的现象。

(一)坚持规划引领。要结合“十四五”规划编制,进一步完善《延安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按照村庄发展有目标、建设项目有安排、生态环境有管控、自然景观和文化遗产有保护、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有措施的要求,因地制宜编制和完善村庄建设总体规划,积极推进农村“多规合一”,切实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要重点对村庄人口总量、设施布局、产业结构、发展趋势、生态保护、村集体经济等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确保通过整治达到空间布局合理、资源配置优化、公共服务便利、田园风光优美、生活富裕和谐的目标。

(二)坚持加大投入。农村基础设施配套完善和公共服务能力提升,需要政府给予一定资金支持。市、县两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继续加大中省资金、项目争跑力度,研究完善本级财政配套资金支持措施。继续坚持涉农资金整合捆绑、统筹使用,用足用活现有强农惠农政策,实现资金效益最大化。优化财政供给结构,进一步加大奖补力度。引入市场化运营机制,探索建立市县财政+社会资金+群众自筹的多元化资金投入模式,拓宽投入方式,多渠道破解人居环境整治资金制约瓶颈。

(三)坚持标本兼治。要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常态化开展村庄清洁行动,持续净化人居环境。坚持整治与保护、开发与利用相结合,因地制宜,循序渐进,不急于求成,不大拆大建、不重复建设。村庄绿化美化要以当地树种、乡土特色、自然风貌为主,不求园林化,但求生态化。要深入分析农村人口流动变化趋势,充分兼顾脱贫攻坚、产业开发、移民搬迁、生态建设等因素,合理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统筹开展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和厕所改造,坚决防止造成资金投入偏差和浪费。要把产业开发作为重要依托,持续做大特色产业、做强集体经济,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供经济保障和人力支撑,实现人居环境靠农民整治、优美人居环境让农民享受。

相关范文推荐

    监理进度款申请报告(专业21篇)

    报告范文通常包括引言、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等几个重要部分,这些部分有助于我们清晰地表达并组织我们的思路。在阅读这些报告范文时,我们可以学习他们的条理和表达方式

    肝胆外科护理心得范文(16篇)

    护理人员的责任是确保患者的舒适和安全,他们通过监测病情、给予药物、提供心理支持等方式来实现这一目标。护理总结是护理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通过总结和反思可以不断提

    卫生间维修协议书(优秀20篇)

    合同协议是商业交易中法律关系的基础,对于保护双方权益和维护交易秩序具有重要意义。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合同协议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甲方:乙方:甲乙双方就甲方

    酒店工作体会和感悟收获大全(14篇)

    工作体会是在工作过程中所获得的经验和教训的总结和归纳,它可以帮助我们发现问题和改进工作方法,我想我们可以总结一下最近的工作体会。通过工作体会,我意识到自己在时间

    系解心得体会(实用19篇)

    心得体会是对所学知识的深入思考和应用,是对经历的回顾和总结。在下面的范文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对不同学习和工作经验的总结和感悟,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近年来,标准化

    调研陶瓷心得体会大全(22篇)

    年终总结时,写下自己在工作岗位上的心得体会,对未来有很大的启示作用。以下是一些经典的心得体会范文,相信可以给大家带来一些灵感和思考。在大学期间,我有幸参与了一次

    陶瓷调研报告总结(热门17篇)

    调研报告是通过现场走访、问卷调查、数据统计等手段,收集相关信息和数据,得出客观结论。调研报告是对某一特定问题或现象进行深入研究与分析后所得出的一份详细报告。如何

    青年志愿者先进事迹材料(模板22篇)

    事迹材料是对一个人或团体在某个时间段内的重要事件或成就进行记录和总结的一种书面材料。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事迹材料的写作方式,以下是一些成功案例供大家参考学习。

    政法队伍个过硬心得体会(专业18篇)

    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促使我们对某一问题或事件进行深入思考和分析,达到深度思考和理解的目的。小编整理了一些实用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

    员工进厂协议书(优秀15篇)

    合同协议是双方或多方为了明确权利义务以及达成共识而签订的法律文件。合同协议对于双方的合作关系起到了重要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一、凡来我公司应聘的员工,经公司录用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