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做好创新工作有何建议 如何做好创新社会管理工作汇报(优质5篇)

时间:2024-09-14 作者:琉璃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做好创新工作有何建议篇一

(改革开发以来,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和科学发展观的全面贯彻落实,社会建设和管理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同时也存在一些矛盾,一是经济基础未能适应民生改善需求,二是管理水平未能适应社会形势变化,三是社会体制未能适应改革发展目标,四是利益协调未能适应人民群众期望。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工作。)

创新社会管理工作是适应社会发展趋势、实现社会长治久安的必然选择,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在要求,也是保障群众根本利益的迫切需要。通过成立工作领导小组派驻各社区,深入基层开展各项社会管理工作,坚持“重心下移,精细管理”的工作机制,加强社区管理,主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促进经济发展。做好经济发展规划,引进人才和先进科学技术,推进项目建设,壮大集体经济;督促检查社务、财务公开工作,完善社区账镇(街道)管工作。

二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发挥社区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加强社区班子建设,选准配强社区“两委”干部;加强协调沟通,促进社区“两委”团结,提高社区班子凝聚力和战斗力;加强党员教育和培训,发展、吸收新党员,壮大党员队伍。

三是加强宣传教育。积极开展普法宣传,提高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营造知法、懂法、学法、守法的良好环境;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化群众思想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等的宣传教育,弘扬社会正气;引导群众自觉依法参加社区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提高社区居民自治能力。

四是维护社会治安稳定。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建立健全群防群治网络,发动群众开展各种平安创建活动;加强巡逻监控,坚决打击“两抢一盗”、赌博等违法犯罪活动;做好外来流动人员的登记、建档和管理工作。同时抓好安全生产工作,加强消防安全隐患排查力度,落实各种防范措施,全力维护社会稳定。

五是保障和改善民生。开展社会保障政策法规宣传,做好社会保险、医疗保险、新农合、新农保等工作,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切实抓好“十项民生实事”,落实帮扶措施,加大扶贫开发“双到”力度,完善五保和优抚对象的登记、申报和服务工作;开展献爱心送温暖活动,动员志愿者组织为社会提供服务。

六是畅通渠道,做好信访工作。积极解决好群众合理诉求,深入排查矛盾纠纷,及时化解各种苗头隐患。

七是做好环境整治,推进农村雨污分流、内河疏浚清淤;发动群众做好绿化、美好工作,治理脏、乱、差,不断改善社区居民的生活环境,建设生态良好、整洁优美的社区环境。总之,创新社会管理,加强社会建设,我们需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提高公共服务和管理水平,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解决人民群众的热点难点问题,全力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做好创新工作有何建议篇二

**街道构建“走百户、访百人、谈百心、交百友”

群众工作网络

**街道位于**中心地带,它东临迎宾路,西靠体育路,北接亲贤北街,南至晋阳街,辖区总面积6.8平方公里,人口218493万人。近年来,**街道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紧紧围绕“以民为本”这个核心,以建设“和谐、稳定、宜居”**为目标,以强化群众工作为主线,以“双包三联”为工作平台,以“走百户、访百人、谈百心、交百友”的“四百”活动为主题,以“创新联系群众方式、健全服务群众制度、拓宽社情民意反映渠道、完善维护群众利益机制”为重点,积极构建群众工作网络,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一、起因

(一)不愿做群众工作。有的党员干部心里没有群众,对群众生活漠不关心,对群众困难视而不见,很少深入实际、深入基层,做群众工作马虎应付,敷衍了事,就算下到基层了解情况,也是走马观花,蜻蜓点水,不愿接近群众,从不主动找群众谈心,了解群众所想、所盼。

(二)不敢做群众工作。有的党员干部不敢面对群众,嫌麻烦、怕负责,能躲则躲,能避则避,害怕触及矛盾,感到“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怕稍有不慎激化矛盾,引火烧身,影响到自己的前途,于是碰到问题绕着走,明哲保身,处于不作为状态;有的面对矛盾和问题畏难发愁,遇到突发性、群体性事件惊慌失措,甚至处臵失当,激化矛盾,使工作遭受严重损失等等。

(三)不会做群众工作。有的党员干部对做群众工作虽然怀有热情,也确实很想把工作做好,但实践中却束手无策,有心无力,总是说老办法不能用,软办法不管用,硬办法不敢用;有的党员干部不熟悉政策法规,处理矛盾与问题时犹豫不决,模棱两可,迟迟不能作出处理办法,又或是主观臆断,错误处理,导致有失公平,激化矛盾;有的党员干部不掌握群众心理,不了解群众愿望,不熟悉群众语言,工作方法简单、态度生硬、作风粗暴,引起群众的抵触和反感。

二、主要做法

百姓富”,大力拓展民情收集渠道、民意诉求渠道、民困帮扶渠道,努力做到“你家底我清楚、你困难我资助、你就业我帮助、你发展我服务”,着力构建“有户必联、有诉必应、有难必帮”的群众工作新格局。

(一)“走百户、访百人”,着力构建民情联络网,实现“有户必联”。

建立固定的包居(村)蹲点下访制度。采取“包居(村)、包组、联户”的方式,把走访联系任务分解落实到每一位党员干部,全覆盖的走访和联系辖区内的每一户居民,做到“人人都有联系户,户户都有联系人”。同时建立定期调研下访制度,实现干部进居(村)入户制度化、常态化。

党员干部在走百户、访百人中,要做到“五访五问”,即走访贫困户,注意询问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走访示范户,询问致富经验;走访打工返乡户,询问发展思路;走访诉求户,询问诉求事由;走访党员户,询问意见和建议。在指导共建居(村)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同时,大力开展与共建居(村)农民群众的走访联系和结对帮困活动。

(二)“谈百心”,着力构建民意诉求网,实现“有诉必应”建立“民生台帐”,做到“四清”即农户家庭基本情况清、收入情况清、就业情况清、主要诉求清;对在走访联系活动中收集到的群众反应的热点难点问题,对能及时解决的要尽快解决。健全维护群众权益机制,以居(村)为单位建立每月一次的“民情恳谈会”制度,包居(村)干部与居(村)干部到会征求群众代表意见,倾听民声、了解民盼、解决民难、化解民怨,并对台帐中的问题进行集中梳理解决,对于一时不能解决的要向相关群众做好解释工作,对于需要上级帮助解决的要及时整理上报。

(三)“交百友”,着力构建民困帮扶网,实现“有难必帮”广泛开展助贫、助困、助残、助学、扶持发展为主要内容的“四助一扶”结对帮带活动,做到“三帮”,即帮思想——宣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和社会主义道德风尚,鼓励群众勤劳致富,教育群众遵纪守法,引导群众依法依规解决问题;帮解困——在就学、就业、就医等方面提供信息、资金及其他服务,帮助困难群体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帮发展——积极提供和介绍就业创业信息,引导和帮助帮带对象参加实用技术和技能培训,增强致富本领,帮助解决生产发展中遇到的难题。努力做好“四员”,即:党和国家路线、方针、政策的宣传员,民情民意的收集员、矛盾纠纷排查员、解决问题的协调员。

三、取得的成效

(一)畅通了上情与下情互通渠道。工作队员走村入户,开展舆情调查,全面了解和对上反馈群众的所思、所想和当前热点难点问题。同时,群众工作站结合部门职能特点,积极开展农保、医保等政策法规解读,将上级精神在最短时间内传达到基层,通报给群众,让群众及时掌握惠民利民的大政方针。

(二)提高了干部的素质能力。参加“走百户、访百人、谈百心、交百友”活动的党员干部要加强理论学习,注重掌握当前涉农惠农扶农政策,注重学习法律和科技知识,为服务群众打下扎实的基础;要进得了百姓门,听得懂百姓话,说得到百姓听,办得了百姓事,虚心向群众学习,热心为群众服务,诚心接受群众监督;要懂得做群众工作,要善于做群众工作,提高与群众沟通交流的水平,认认真真把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收集上来,切切实实为群众解决实际难题。

(三)化解了不稳定问题。党员干部在走访中把保持社会稳定、促进矛盾纠纷化解列为主要任务,开展了矛盾纠纷集中排查活动,查隐患,找问题,及时稳控处臵,防止矛盾转化升级,保持了社会稳定。

做好创新工作有何建议篇三

阿克苏市委党校张玉华

创新社会管理、做好群众工作作为一项全局性、经常性工作,贯穿于党和政府工作的各个领域和层面,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性工作。做好新时期的群众工作,是摆在我们每一位农村基层干部面前的重要课题。那么,在新时期、新形势下,要怎样才能做好这项工作?笔者认为要从以下几点进行思考:

要敢于做群众工作

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任务重、头绪多,许多干部往往感到“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软办法不顶用,硬办法不能用”。时下,少数干部怕与群众打交道,怕做群众工作,这种现象之所以发生,主要是这些干部没有树立正确的群众观,严重疏离群众。或是目中无人,对群众缺乏感情;或是身无才干,做工作缺乏底蕴;或是手脚不净,形象不好,缺乏正气。一些镇村干部日常只顾在办公室工作,不善于联系群众,由于缺少与群众的直接接触,在做群众工作时,便抓不住人心,解决不了问题,面对群众时自信心不足。所以,要有“敢面对”群众的勇气,做到一身正气,两袖清风,面对面地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解难事。

二、要乐于做群众工作

要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积极主动地做好群众工作。人都是有感情的,只有首先在思想上与人民群众融为一体、打成一片,才会真正站在人民群众利益的基点上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就会时刻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倾全力解决群众的困难。事实说明,与群众接触多了,官僚主义就会减少;与实际接触多了,主观主义就会减少;与民情接触多了,形式主义就会减少。

三、要勤于做群众工作

做好群众工作,不会做群众工作,甚至不去做群众工作而造成的。

四、要善于做群众工作

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不能仅有热情和干劲,还须有新方法、新招数,要善于处理各方面的利益关系。一是掌握法规。这个是做好群众工作的基础。掌握法规就是依法行政,按章办事。这既是确保国家长治久安的“法宝”,又是维护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有效手段。如果我们的干部学法懂法,依法行政,按章办事,公道正派,不但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而且可以赢得广大群众的信任。二是掌握方法。这个是做好群众工作的关键。做群众工作,要善于用群众听得懂的语言、信得过的方式处理问题。一方面,我们要放下架子,深入群众,广泛听取意见,时刻把群众想什么、需要什么放在心上。另一方面,要主动告诉群众,镇、村里正在做什么,最近有什么打算,对他们会产生影响等等。同时,要创新宣教的形式。根据群众的实际需要和生产生活习惯,采取灵活多样、喜闻乐见的沟通形式。

总之,我们的干部要深入研究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新情况、新特点,要善于掌握“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工作方法,因地、因时、因事、因人而异地开展工作,以情感人,寓情于理,依法办事,那么广大群众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就能很好地得到解决,群众工作就会由难变易、由被动变主动。

做好创新工作有何建议篇四

党的十五大以来,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特别是随着企业所有制结构的调整完善和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多样化,给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增加了丰富的时代内容,带来了新的要求,使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既要保持党的优良传统,又要体现鲜明的时代特色。特别是在按照江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求,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如何深入研究和解决深化改革给基层党组织建设带来的新情况、新问题,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要认识时代特点,创新工作思路。

新形势下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时代特点,我认为有以下五个方面:一是在指导思想上,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经济。党的中心任务的转变,赋予了新时期党的建设以新的内容,这就要求基层党组织建设必须要坚持围绕党的基本路线,为党的中心任务服务,增强中心意识和大局观念。二是在自身建设上,强调加强制度建设。党内生活规范化的加强,使党的自身建设实现了从群众性的“运动建党”到“制度建党”的转变。基层党组织建设也必须努力走一条靠制度建设来解决问题的新路,不断增强制度建设的功能和机制。三是在领导方式上,党的领导在不断改善和创新中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要坚持用改革的精神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增强党建工作的改革精神和意识。四是在建党方针上,强调从严治党。党建工作责任制的建立,使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开始得到落实,基层党组织严格了责任制,明确了责任人,增强了党组织解决自身矛盾的能力。五是在党建目标上,确立了总目标和阶段性目标。党建总目标的形成,标志着党在自身建设理论和实践上的深化,而基层党组织建设既明确了长期的目标任务,又突出了当前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增强了党组织建设的科学化和规范化。

根据以上对基层党组织建设时代特点的分析,结合我市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实际,要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必须着眼于现实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用新的思维和视角来评价当前基层党组织建设中的新情况、新问题,用改革的精神、时代的精神探讨实现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创新。就是说,既要有规定动作,按照中央、省市委关于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各项方针、政策,认真抓好落实,又要有自选动作,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客观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具体有这样几个方面:

第一,思想观念创新,抓思路。一是体现与时俱进的时代特征,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放在国际国内大背景、大趋势下去考虑和审视,充分认识新世纪、新形势、新任务给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出的新要求、新课题、新挑战,来确定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工作思路和实现目标,增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二是突出实践“三个代表”这个时代主题,把是否符合“三个代表”的要求,作为检验和衡量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的标准。三是紧紧抓住建设青藏高原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这一主题,服从服务于加快发展的需要,为实现全市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提供组织保证。

第二,工作内容创新,抓队伍。一是及时调整企业党组织设置和确定领导关系。国有企业实行重组、改制、联合、兼并等形式改革后,党组织的设置和调整要与企业改组、改制同步进行。要按照党章规定,根据企业规模、党员人数和工作需要,经上级党组织批准,同步组建、改建或更名党的'基层组织,并理顺好领导关系。二是合理设置党组织工作机构和加强党务干部队伍建设。随着企业改革的深化和减员增效,党组织有些机构要合并,专职党务干部减少,要根据实际,按照既符合精干、高效、协调的原则,又能适应党的工作的需要,合理设置工作机构。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改变目前相当一部分党务干部文化程度偏低、思想观念落后、理论水平不高、工作方法陈旧等问题,加强党务干部队伍建设。一要严格选人。按照“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要求,不得随意降低标准,要通过招聘、引进、与行政管理人员轮岗、交流等途径,优化党务干部结构;二要抓紧培训。加强对党务干部的继续教育,开展现代管理、科技、金融、法律知识的培训,改善他们的知识结构,拓宽他们的知识领域,提高他们服务经济工作的能力;三要健全制度。研究企业党务干部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制定出一套看得见、摸得着、便于考核的职责,并落实到每个人头上;四要落实待遇。在职称评定、评选先进、奖金分配、职务晋升等方面,对党务干部要真正做到与其他管理人员一视同仁。从根本上消除人们轻视党务干部的心理,稳定政工干部的情绪。三是抓好党员队伍建设。坚持从严治党的方针,坚持党员标准,保持党的先进性。要改变一部分单位出现的党员发展数量下降、队伍结构不合理、部分党员理想信念动摇、党的观念淡薄和对下岗、流动、离退休党员有效管理的办法不多、管理难的问题,积极探索一条适合当前形势、贴近党员实际的党员队伍建设新路子。一要加强教育。突出抓好坚持用科学理论武装党员,解决思想入党问题。不断坚定“四信”即对共产主义的信仰、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对政府的信任,自觉在实践中体现先进性;二要尊重和保障党员权利。建立健全制度,发扬民主,维护党员权益,关心爱护党员,帮助其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具体困难。同时,教育和监督党员履行义务,深入开展党员责任区、党员目标管理等活动,充分发挥共产党员首先是党员领导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三要抓好党员发展。一方面重视做好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和“推优入党”工作,注意在生产一线、科技人员、管理人员和青年中发展党员,推行党员发展“公示制”。同时,按照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的要求,把握党员标准,不断增强党的影响力;四要加强和改进对下岗、流动及离退休党员的管理。认真落实中央、市委关于“属地管理”的精神,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四是坚持和探索组织配置与市场配置相统一的原则,把党管干部的原则落到实处。一要将管资产、管人一体化,实现以资产责任为主线的用人机制,以解决管资产与管人脱节的问题;二要严格工作制度和程序,按照企业特点,研究培养、选拔、管理、考核、监督的办法,并形成制度认真落实;三要强化市场配置,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选配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积极推进经营管理者职业化、市场化;四要建立分配激励机制,按照绩效挂钩的原则,改进收入分配办法,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经营者收入分配机制。

第三,工作方法创新,抓规范。一是在领导方式上创新。要保证企业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的实现,必须健全其在政治上、组织上、制度上的保证。政治上的保证,关键是赋予国有企业党组织对企业实施思想政治领导的权力。在企业的行政、业务工作中,党组织起保证监督作用;而在思想政治方面,党组织处于领导地位。组织上的保证,就是要建立健全党的组织体系、工作机构,配备适应工作需要的专职人员,特别是要建设一个坚强有力的党组织领导班子。制度上的保证,主要应建立四个方面的制度:一要建立保证企业党组织了解生产经营情况、参与重大问题决策方面的制度,包括党政领导碰头会制度、党政联席会议制度、董事会向党委通报情况和总经理定期向党委报告工作制度、党委负责同志参加(列席)董事会议(经理办公会议)制度等等;二要建立党组织领导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方面的制度,应明确规定,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中的重大问题由党组织决定、机构由党组织领导、专职人员队伍由党组织管理,涉及党政工团各个方面有关事宜由党组织协调等等;三要建立党组织自身建设方面的制度;四要建立企业领导班子建设方面的制度。二是在活动内容上创新。要重视教育,把政治理论的学习教育培训与业务知识的培训相统一。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一个是表现在政治上的坚定性,一个是表现在业务水平的先进性上,只有这二者统一起来,才能说是完整的先进性。要开展与工作和生活相关的知识、技术、业务的学习和竞赛,改变过去那种与经济建设和党员的实际工作相脱节的单一政治化的活动内容,培养党员参加党的活动的浓厚兴趣,充分调动党员参加党的活动的积极性,并把在党的活动中所学习和掌握的知识、技术和业务能力,运用到实际工作和生活中,转变为巨大的物质力量。三是在工作方式上创新。一要紧紧抓住生产经营这个中心,围绕企业的改革和发展,积极主动地开展党的活动;二要通过发挥董事会、监事会和企业管理人员中的党员领导干部的作用,通过发挥党支部、党组织和共产党员在各自岗位上的作用,通过加强对工会、共青团等群众组织的领导,对职工群众进行组织和动员,通过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培育企业精神,建设企业文化等多种渠道,来实现党的意图,发挥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三要把加强对党员的教育和严格管理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增强工作的实效性。

第四,活动方式创新,抓效果。一是在活动形式上。要把原则性与灵活性结合起来,把多样性的活动和必要的统一活动结合起来,把小型、分散、业余为主的活动与必要的大型、集中活动结合起来。要选准突破点、找准结合点,踏准落脚点,方法求活,内容求新,时间求短,效果求实。二是在工作手段上。要充分发挥党校、党员活动室和党员电化教育的作用,运用现代的工作手段,利用信息网络技术、现代传媒,用新的传播方式和教育方式,设置网页,开展网上党务工作、组织生活、民主评议,改变和解决使用传统模式开展思想教育的“讲浅了没有人听,讲深了说不清”的矛盾与困惑,以提高工作水平和工作效率。三是在党组织活动效果的评判标准上。要改变过去那种以活动次数、参加人数多少来评判的形式化标准,按照三个有利于的标准,即是否有利于党员群众工作积极性和工作能力提高,是否有利于党的基层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的发挥,是否有利于经济建设和业务、生产工作取得更大的成绩,作为评判和检验基层党组织活动的标准。

总之,只有充分认识基层党组织建设在新形势下的时代特点,既要坚持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几十年企业党建工作的成功经验,又要不断改革创新,才能在新的实践中推动企业基层党组织建设不断取得新的发展和进步。

做好创新工作有何建议篇五

(中公教育集团——公考吴小胖老师)

社会管理,关系到广大群众的幸福,关系到整个社会的稳定,关系到整个国家的发展。当前,伴随着我国深刻的社会变革和利益调整,许许多多的关乎社会基层的问题逐一浮出水面,甚至有愈演愈烈之势,比如:群体性上访事件日益频发、弱势群体生活无法保障、社会治安状况令人担忧。然而,要想解决上述社会问题,就必须创新社会管理模式。而要想创新社会管理,我们就必须从做好基层工作入手。

要创新社会管理,就必须把矛盾化解在基层。有位伟人曾经说过:“基层不牢,地动山摇。”这句话告诉我们:基础工作做得不好,会直接影响社会的稳定。当前,部分党政机关基层工作做得不扎实、不彻底、不到位。这势必会侵害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势必会损害党政机关在广大群众心目中的良好形象,势必会威胁整个基层乃至整个社会的稳定。而“舟山模式”却告诉我们:要想维护基层的稳定,就必须在创新社会管理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基层党员领导干部和党组织的作用,真正地扶民之困、急民之需、解民之忧。故此,各级党政机关在创新社会管理的过程中,必须着力把矛盾化解在基层。

要创新社会管理,就必须关注社会弱势群体。没有弱势群体的小康,就没有整个国家的小康;不关爱弱势群体的切身利益,就不可能有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当前,部分党政机关在关注、关心和关爱社会弱势群体方面,却存在诸多问题。故此,各级党政机关要加强社会管理,就必须着重解决社会弱势群体,尤其是外来务工人员、城乡残疾人士、鳏寡孤独老人所面临的一系列民生问题。一方面,各级党政机关工作人员要深入弱势群体的家中,与他们朝夕相处,体会他们的冷暖安危,以便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另一方面,各级党政机关也要积极出台相关帮扶政策,切实保障弱势群体的权益。

要创新社会管理,就必须推进治安防控工作。平安,是和谐与安宁的港湾;平安,是温馨和幸福的交融。平安创建关键在基层,注重基层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然而当前,不少地方却存在着盗窃财产、聚众赌博、非法行医等严重影响社会治安的问题。这不仅丑化了当地的文明形象,更为重要的是严重损害了当地群众的经济利益和生命健康。故此,各级党政机关在加强社会管理的过程中,要着力推进治安防控工作,切身保障群众的合法权益。一方面,要通过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手段,积极开展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活动,不断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与此同时,各政府主管部门要形成联动机制,积极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全面清除影响社会治安的因素。

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张居正曾有云:“天地交,而后能成化育之功;上下交,而后能成和同之治”。意在指只有上下交互和谐,才能形成和睦同心的政治局面。我们要创新社会管理,就必须以做好基层工作为切入点,把矛盾化解在基层,关注社会弱势群体并推进好治安防控工作。唯其如此,才能为广大群众营造一个安居乐业的良好环境,才能实现社会管理的终极目标!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