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是我们在成长和进步的过程中所获得的宝贵财富。心得体会是我们对于所经历的事件、经验和教训的总结和反思。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学生素养心得体会篇一
1、“素质”与“素养”的区别:林崇德在“序”有一段文字作了阐述,要点是:“素质”的主体是“教育”,主要是指“身心特征和基本品质结构”;而“素养”的主体则是“人”或“学生”,主要是指“教育过程中形成的知识、能力、态度等方面的综合表现”。由此,是否可以这样考虑:提出“素养”,主要是要回答“培养出来的人究竟是什么样”,而“素质”则侧重于“学校提供什么来塑造人”,两者的立足点、出发点不一样。这里蕴含的深层意思,可以用“哥白尼式的革命”来描绘。受教育后的“人”的表现,成为关键所在。应该关注的是:“受教育后学生能表现什么”,而不再是“我能给他们什么”,这里面的细微但深刻的差别,需要引起关注。
2、“核心素养”的演变:作者介绍了比较典型的“德性论”(代表传统的理论)、“能力论”(以四个学会为核心的工业时代的认识)、“素养论”(90年代后,世界各国关注和研究,代表后工业时代的认识),结论是:核心素养“受到当代世界的普遍重视”、“对它的界定总体上一致但也略有差异,体现了民族特色”、“这是一个多维度的概念”、“在实际生活中可以发挥多方面的作用”、“其形成是个人与社会协同作用下的渐进过程”、“是全体社会成员共有的素养”、“核心素养的架构应兼顾个体与符号(工具)使用、自我发展,基于社会之间的关系”。
3、“核心素养”的概念:作者给出的“核心素养概念的定义”是:“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它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要求的结合体;它指向过程,关注学生在其培养过程中的体悟,而非结果导向;同时,核心素养兼具稳定性与开放性、发展性,是一个伴随终身可持续发展、与时俱进动态优化过程,是个体能够适应未来社会、促进终身学习、实现全面发展的基本保障。核心素养不仅能够促进个体发展,同时也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p29-30)在这个基础上,作者从“目标”(培养什么人)、“性质”(共同的最基本素养)、“内容”(知识技能态度等等的综合表现)、“功能”(超越升学与就业)、“培养”(先天遗传基础上的后天环境影响)、“评估”(定性与定量、显性与隐性的结合)、“架构”(涵盖文化学习、自我发展、社会参与三大领域)、“发展”(终生发展与阶段目标的结合)、“作用发挥”(整合各个方面)等九个方面对“核心素养”的定义作了解释。作者又从宏观(国家教育目标和方针政策)、微观(指导课程建设和教学考试等)。从作者引述的国际组织的有关文件看,一般把这个“核心素养”分为“能互动的使用工具”“能在异质社群中进行互动”“能自律自主地行动”三个方面。
4、国际视角下的“核心素养”:整个第二章共有78页,分别介绍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经合组织、欧盟三个国际组织,美国、法国、英国、日本四个国家,对“核心素养”的研究。基本框架都是:背景或缘起、基本框架、启示。从提供的有关标准来看,各有千秋。最后一节,作者从内容、具体指标、命名方式、内涵界定方式等作比较,可供参考。
5、从传统文化中发掘核心素养:作者将“传统文化”的核心素养用“修身成德”概括,包括“仁民爱物”“孝亲爱国”“重义轻利”“诚信自律”“礼敬谦和”五个方面概括。为了比较,作者用从“伦理道德”“求学治学方法”“生活礼仪与日常行为习惯”“人文历史知识”“文字表达能力”“自然科学技术”“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按朝代的重视程度作了分析。整体来讲,按照第一章“演变”的讨论,不管怎么美化,中国传统文化,在“核心素养演化”的视角,属于“美德论”,至多是“美德论”的最高表现,仅此而已。
6、从现实需求中归纳核心素养:这一部分最有参考意义的是它的研究方法——自上而下、自下而上、整合型——这三种方法的综合运用所获得的“现实需求”对“核心素养”的影响。尽管新意不多,但是所使用的方法很有参考意义。
7、从现行课程标准中反思核心素养:这一章篇幅达55页,在本书中仅次于“国际视野下的核心素养”。不过,在我看来,这一章真正有意义的,不是它提出了什么新的观点,有什么新的补充。而是一份对“课程标准”的利弊得失,以及由此对我们现在的课程和教学存在问题的进行深入剖析找出路,是很有参考意义的。很少见到这样运用“大数据”分析的文本。
8、对核心素养推进的实践探索:算是收关之章,谈了几个问题:从质量评估入手推进核心素养(这并无特别);从核心素养着手进行教学改革(前一章已经详谈,这里提到的“直接指导型”“互补融通型”值得一提);从核心素养出发进行教师专业发展(这一部分提到了“教师的核心素养”,有点新意)。
学生素养心得体会篇二
近年来,学生素养课在中小学的开设逐渐引起了广泛关注。作为一门致力于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课程,学生素养课的开设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成长空间。作为一名中学生,我有幸参加了学生素养课的学习,并获得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体会。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对学生素养课的心得体会。
首先,学生素养课让我意识到自身的成长并非只局限于学术成绩。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学习成绩往往成为评价学生是否优秀的唯一标准。然而,学生素养课的开设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这种状况。通过学习素养课,我理解到一个全面发展的学生应该具备的素养远不止于学习成绩,还包括情感、品德、思维、社会等多方面的素养。这让我在成长过程中更加注重自己的全面发展,不再将一切的希望寄托于成绩上。
其次,学生素养课提供了一个更加积极的学习环境。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通常是高高在上的,学生则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对象。然而,在学生素养课上,教师更多的是起到引导和指导的作用,学生则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我们可以通过小组活动、角色扮演等方式积极参与课堂,在与同学们的互动中,我们不仅可以学到知识,还能培养合作意识、沟通能力等重要素养。这使得学习变得更加轻松有趣,激发了我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第三,学生素养课帮助我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绪和情感。情绪管理一直是现代生活中需要面对的一项重要技能。学生素养课通过情绪管理的学习,让我意识到情绪对于自身发展的重要性。在我们面临挫折和困难时,如果能够正确管理自己的情绪,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努力面对和解决问题,就能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各种困难。这对于我们的成长和未来拥有更强的适应能力非常重要。
第四,学生素养课提高了我的沟通和表达能力。在学校教育中,注重知识的传授和学习,而对于沟通和表达能力的培养相对较少。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沟通和表达能力是一个人成功的关键。学生素养课通过各种交流和讨论的方式,培养了我们的表达能力。我们学会了如何使用合适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如何倾听他人并表达出自己的理解。这不仅提高了我的表达能力,也让我变得更加自信和开放。
最后,学生素养课让我认识到个人的责任和社会担当。作为一名学生,我们不仅应该关注自身的成长,也应该关注社会的发展。学生素养课通过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方式,让我们亲身感受社会的需要和我们的责任。我们学会了尊重他人、关爱他人,也提高了我们的社会责任感和担当精神。这让我意识到,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去为社会做出贡献。
总之,学生素养课为我提供了一个全面发展的平台,让我在成长中得到了更多的体验和收获。学生素养课不仅帮助我理解到成绩并非一切,还培养了我的主动参与、情绪管理、沟通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等重要素养。希望学生素养课的普及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具有高素质的人才。
学生素养心得体会篇三
每一次的学习都是一次心灵的升华!因此,我很珍惜这次到西安空军工程大学参加全国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示范课观摩交流活动。在听了来自全国不同省份的10节数学观摩课及人教社主任王永春的讲座之后,我真的是感受颇深,让我充分领略了课堂教学的无穷艺术魅力。现就这次学习谈一谈自己的点滴体会。
本次学习活动对于我来说如一场精神盛宴,让我学到了很多,也收获了很多。不仅学习了每一位青年教师的讲课技巧,更进一步认识了如何在数学课堂中渗透数学核心素养。
印象最深的是吴正宪老师的《小数除法》。整堂课是以三个人平分出租车费用为情境,贯穿各个环节,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气氛很浓。另外,在师生互动环节,学生交流、讨论,不断提出新问题、又解决新问题,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教师引导得也很到位,这是我需要学习和借鉴的。最后,练习题没有套用书本中的习题,而是以生活中的实例设计练习,学生乐在其中。在寓教于乐中很好地完成了本节课学习目标。
其次,是俞正强老师的《小数的意义、性质和加减法》复习课,根据五年级学生的特性,俞老师从一个简单的小数0.3引入,让学生不直接说出0.3,想办法表述出0.3,让其他人明白,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孩子们跃跃欲试,在每一次不同的表述中,殊不知已经在俞老师的引导下已将小数的意义、性质和加减法运算等全面复习。整节课孩子们就像不是在聊天一样,却把知识都连贯起来,很好地做到了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除此之外,还有来自北京的穆铮老师带来的《三位数乘两位数》,陕西宁亚茹老师的《5的乘法口诀》,广东简敏豪老师的《整十数除两位数的笔算除法》,吉林张秀云老师的《一个数除以小数》,福建高玲老师的《分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复习课,河南张莉老师的《分数除以整数》,湖北周丛俊老师的《一个数除以分数》,陕西郝振华老师的每一位《百分数的认识》,个个都十分精彩,可圈可点。
听完每一位老师的课我都有反思自己,也收获很多。比如,课堂组织、环节设计、对学生的引导、学生回答完后精彩的评价语等等都值得我学习。本次外出学习活动,让我成长了很多,更坚定了我对教师这一职业的热爱!
学生素养心得体会篇四
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学生素养课逐渐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家长的关注。我校也在这个背景下开设了学生素养课,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优秀的学习能力以及良好的行为习惯。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我深深感受到学生素养课的重要性和意义,下面就是我的心得体会。
首先,学生素养课提高了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和学习能力。在素养课的课堂上,老师教导我们如何合理规划时间,如何科学安排学习计划,并培养了我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在学习素养课的过程中,我深感到学会管理好自己的时间对于提高学习效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老师的指导下,我每天制定学习计划,并按照计划有条不紊地完成学习任务。如此一来,不仅提高了学习效果,还让我感到充实和满足。同时,学生素养课也教导了我们如何学习和复习,如何高效记忆、总结。在素养课的帮助下,我渐渐掌握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不再感到迷茫和无助,我对学习充满了信心和动力。
其次,学生素养课提升了我们的良好品德。在素养课中,老师教导我们如何做一个有仁爱之心、有责任心、有担当精神的学生。通过讲解一些典型的案例,老师引导我们明辨是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日常生活中,我也逐渐发现了自己身上的不足和需要改正的地方,努力克服自己的缺点,并逐渐培养出了一些优秀的品德和习惯,比如待人真诚、乐于助人、守时守信等。素养课的教育还让我认识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学会倾听他人的声音,以及与他人有效沟通的技巧。通过一系列的课程,我逐渐成为一个更加成熟和有责任感的人。
再次,学生素养课提升了我们的社交能力。现代社会,沟通和合作能力对于一个人的发展至关重要。素养课通过一系列的社交活动和小组讨论,培养了我们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和与他人良好沟通的技巧。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我与同学们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形成了一个和谐积极的学习氛围。在素质课的帮助下,我不仅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还主动与同学交流,互相倾听和尊重。这种良好的社交意识不仅能够提高我的人际关系,还能够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最后,学生素养课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重要的作用。学生素养课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在课堂上,我们会被引导思考一些与日常生活和学习有关的问题,展开讨论和思考。通过这种方式,我培养了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不再爱走简单的老路,试着从不一样的角度看待问题。在课堂上,我也锻炼了自己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学会用理性的目光看待事物,避免盲目从众和脑袋缺门。
总之,学生素养课是一门有意义、有价值和有意思的课程。通过学生素养课的学习,我不仅在学业上取得了进步,还在品德、社交能力和思维能力等方面有了明显的提高。尤其是老师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和丰富的教学内容,让我们充分感受到了学生素养课的美妙与意义。我相信,学生素养课的学习将会使我在未来的学习和人生道路上更加出色。
学生素养心得体会篇五
近年来,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学生素养培训逐渐成为教育改革的热点话题。通过素养培训,学生能够全面提升自己的品德修养、学习能力、创新思维以及社交能力,成为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我参加了一次学生素养培训,下面就此谈谈我的心得体会。
首先,学生素养培训给予了我良好的道德锤炼。在培训中,我们被告知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培养良好的品德,做一个有道德修养的人。在平时学习和生活中,我开始注意自己言行举止的规范和礼貌,努力做到不说脏话、不损人利己。此外,培训还告诉我们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正直做人,诚信待人。通过学习这些道德规范,我感觉自己变得更加成熟和稳重,也更加懂得尊重他人。
其次,学生素养培训对提升学习能力有着积极的影响。培训中,我们学习了一些有效的学习方法和技巧,如合理安排时间、制定学习计划、注重复习巩固等。这些方法让我明确了学习的目标,有效利用时间,提高了学习效率。另外,培训还教会了我们学会学习,培养了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尝试和实践,我逐渐意识到不仅要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学习的方法,不断自我更新和提高。
再次,学生素养培训培养了我的创新思维能力。创新思维是应对未来社会变革和挑战的重要能力,而培训给予了我们很多思维训练的机会。在培训中,我们通过开展各类创新活动,如组织演讲比赛、参加课外科研项目等,锻炼了我们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我养成了发散思维、辩证思维和系统思维的习惯,增强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这不仅对我的学习有很大帮助,也培养了我在实际生活中面对问题时的从容应对能力。
最后,学生素养培训提高了我的社交能力。在培训中,我们与许多来自不同学校和地区的同学进行交流和互动,这是提高社交能力的良好机会。通过与他人交流,我学会了倾听和尊重他人的观点,培养了合作精神与团队意识,同时也拓宽了我的眼界,了解到不同地区的人文风俗和习惯。这些交流经验对于我未来参与社会活动和职场交往都非常珍贵。
总之,学生素养培训给予我良好的道德锤炼,提高了我的学习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社交能力。这次培训让我直面自身的不足,并给予了我改进和提高的方向。我意识到学生素养的重要性,并将努力将所学落实到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成为一个更加优秀的学生。希望未来还能参加更多的素养培训,不断完善自己,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学生素养心得体会篇六
日本企业家、哲学家稻盛和夫的人生方程式是“人生结果=能力×热情×思维方式”。他认为能力是先天的,每个人相差不大,起决定作用的是热情与思维方式。在他看来,热情就是工作的干劲和努力程度。最重要的是思维方式,思维方式回答了“人生目的”,即“我为谁”。思维方式是道德的、人性的、利他的,它是正数;思维方式是不道德的、非人性的、单一利己的,它是负数。这才是决定人生结果的关键。若思维方式是负数,越热情、越努力、越有能力,人生的结果将越可怕。换言之,即是:道德的、人性的的思维方式是“核心素质”的首席,第二则是“热情”,它包含了积极的态度、持久的兴趣。其中积极的态度更为重要,它包含责任、进取心及抗挫力。
研究者认为,人的发展取决于20%的智商和80%的情商、逆商。心里学常识告诉我们,智商在于先天遗传,后天培养并不会有太大影响;情商、逆商则在于后天的历练和培养。
道德、人性的思维方式,积极的态度,持久的兴趣,还有探究的学习素养,这就是人的四大“核心素养”,它们是“人的教育”的钢筋混凝土。
什么是学习素养的核心呢?我们认为是“探究”。学习应该是“学会”,而不是“教会”,判断“学会”还是“教会”的试金石,是学生会不会探究学习。
知识、分数、作业和试题,并不能给人生好的路径依赖;恰恰相反,它们提供是一条扭曲的依赖路径。
学生的学习必须通过学科课程进行。学科教学,既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色调,也是教师教学生活的主色调。尊崇“素养为重”的育人价值取向,出路只有一条:学科教学必须“素养取向”。
1、任何“学科素养”的形成都以“核心素养”为背景、底色。
任何学科的学习,学习者只要有积极的态度、浓厚的兴趣以及不屑的钻研精神,知识和能力的获得不仅没有太大问题,还会有独特的发现。换句话说,对于基础教育而言,积极的学习态度、进取心、抗挫力,应该比知识教学、能力训练更重要。一个人的知识可以不丰富,一个人的能力可以不突出,只要他的进取心在,抗挫力强,这个人的未来发展依然充满美好。
2、学科素养的形成始终渗透人的“核心素养”的培育。
学科教学必须要让教学环境充满人性与道德的关怀,学科能力才会成为积极情感、态度、价值的能力,即人的素养。今天看来,一个只知道教知识、练能力的教师,不一定是真正意义上的合格教师,只有懂得将“人性”和“道德”弥散在自己的教学行为和日常行为中的教师,培养优秀学习品格的教师,才是一名真正的师者。
3、关注“学科关键能力”与“学科素养”。学科能力的“点”很多,“关键能力”不多。研究和把握“学科关键能力”,教师才能创造性地实施国家课程,建构起自己的“师本课程”。“学科关键能力”清晰了、明了了、简化了,教师才能更从容地将目光投向“人性”和“道德”,才能将佝偻的腰从无边的知识、无尽的训练中挺立起来。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职业特征。课堂教学要四“本”:学生为本、能力为本、道德为本、评价为本。
“素养为重”下的课程与教学,教师必须转变观念和角色,回归职业素养,人性和道德将成为课堂自觉。人性关怀和道德示范将成为课程建设和教学实践的前提和基础。
人的“核心素养”下的课程统整,每个学科的教学首先考虑的不再是本学科知识,而是学生作为“人”的发展的核心素养。每个学科都有作业,对于“核心素养”来讲,作业里的责任、抗挫、时间观、效率观,比作业本身更重要,而这些“素养”,可以统整所有的学科;课堂、集会中的自控和自律,讨论、合作中的秩序和包容,可以统整所有的学科;学校运动会上的拼搏、包容、团结、意志,也可以统整所有学科。关键是教师的职业素养要回归,回到“育人教书”,先“育人”再“教书”。
因此提升教师专业能力重要,支撑教师专业能力的非专业素养――即人性与道德、热情与坚持――更重要。
学生素养心得体会篇七
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学生素养培训成为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作为一名学生,我有幸参加了一次学生素养培训,收获颇丰,让我深刻认识到了学生素养的重要性。下面我将结合自己的经历和体会,分享几个心得。
首先,学生素养培训让我意识到了身体素养的重要性。在培训中,我们进行了很多体育运动和健康的活动。通过这些活动,我感受到了运动对身体的好处,以及保持健康的重要性。我学会了正确的呼吸方法和拉伸运动,这对于缓解学习压力、改善睡眠质量有很大帮助。同时,参加团队合作的活动,我体验到了集体的力量和团结合作的重要性,这对我个人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其次,学生素养培训让我认识到了心理素养的重要性。在培训中,我们进行了一些心理训练和情绪管理的活动。通过这些活动,我学会了一些调整自己情绪的方法,比如积极思考、放松放空、寻找支持等。我发现,情绪稳定对于学习和生活都非常重要,一个平静而积极的心态能够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和应对困难的能力。因此,我决定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更加注重心理健康,提升自己的心理素养。
此外,学生素养培训让我意识到了社交素养的重要性。在培训中,我们进行了一些社交礼仪和沟通技巧的培训。通过这些培训,我学会了如何与人交往、如何与他人友好合作。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和看待问题的多个角度,这可以帮助我更好地与他人合作,并获得别人的支持和认同。这对于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中,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取得成功都非常重要。
最后,学生素养培训让我明白了文化素养的重要性。在培训中,我们学习了一些经典文学作品和传统文化知识,通过阅读、讨论和演绎,我不仅了解了这些经典作品的内涵和意义,还培养了对文学的欣赏能力和兴趣。文化素养是培养一个人的人文精神和审美情趣的基础,它能够丰富我们的内心世界,提高我们的人文素养和修养。
通过学生素养培训,我意识到学生素养是一个多维度的概念,包括身心健康、心理素养、社交素养和文化素养等方面。这些素养对于我们的成长和发展都非常重要。我深刻体会到,只有综合发展各个方面的素养,我们才能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因此,我会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更加注重培养自己的学生素养,不断提升自己的全面素质。
综上所述,学生素养培训让我受益匪浅。通过培训,我认识到了身体素养、心理素养、社交素养和文化素养的重要性。我相信,只有培养和提高这些方面的素养,我们才能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取得更好的成就。我会将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实际中去,不断完善自己,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
学生素养心得体会篇八
“核心素养”是当前教育领域最受关注的热词之一。近日在第二届“北京教育论坛”上,专家表示,时代变化了,要求变了,呼唤核心素养的出现。讨论中国的核心素养要结合中国社会发展阶段的特点,要适应中国现阶段的国情、校情。哪些素养是需要我们特别关注、我们的学生和国民所需要的。
“核心素养是新课标的来源,也是确保课程改革万变不离其宗的‘dna’。核心素养将为北京学校带来六大变化。”有关专家表示,六大变化包括:
育人导向更加注重学生理想信念和核心素养的培养;
课堂教学更加关注课程建设综合化、主体化发展趋势;
实践活动;更加关注学生学习体验、动手实践及创新意识的培养;
课业负担将会进一步减轻课业负担,课后作业形式及总量发生较大变化;
学校课程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
未来将更加注重增加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适应性。
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有关负责人在论坛演讲中表示,“我国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阶段学生核心素养总体框架研究”工作报告已经提交教育部,正在接受鉴定。
对于这一国家版“核心素养”具体内容,社会各界充满期待,同时提供了多个方面的建议。据了解,参与“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制订的专家阵容强大。“我国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阶段学生核心素养总体框架研究”项目始于2013年5月,受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委托,由北京师范大学林崇德教授牵头组织。项目由北京师范大学牵头,华南师范大学、河南大学、山东师范大学、辽宁师范大学共同承担。
林崇德教授日前出席高中学生发展指导高峰论坛表示,项目组共组织了48场访谈,涉及575位专家,提出了12个指标。其中一级指标有社会参与、自主发展、文化修养。二级指标中社会参与里面有道德品质、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自主发展里有身心健康、自我管理、学会学习、问题解决与创新,文化修养里面有语言素养、数学素养、科学技术与信息素养,审美与人文素养等。
不过,最新出炉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征求意见稿)”透露,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综合表现为9大素养,具体为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审美情趣;身心健康、学会学习、实践创新。
通过学习《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我认为要想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应具备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在个人发展过程中,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更是不可或缺的。
任何学科的学习,学习者只要有积极的态度、浓厚的兴趣以及不屑的钻研精神,知识和能力的获得不仅没有太大问题,还会有独特的发现。换句话说,对于基础教育而言,积极的学习态度、进取心、抗挫力,应该比知识教学、能力训练更重要。一个人的知识可以不丰富,一个人的能力可以不突出,只要他的进取心在,抗挫力强,这个人的未来发展依然充满美好。数学学习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科学协助下,将书本上的知识结构转化为学生认知结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意无意地把抽象、推理等数学素养渗透到教学中来,潜移默化,提升学生的能力,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数学素养归根到底是一种文化素养,数学教育也就是一种文化素质的教育,它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之事,我们教师贵在重视和坚持。要通过学习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不仅仅是一系列抽象的知识,更多的则是一种方法,一种文化,一种思想,甚至于一种精神和态度,从而让学生满怀乐趣和憧憬地去学习它。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职业特征。人的“核心素养”下的课程统整,课堂、集会中的自控和自律,讨论、合作中的秩序和包容,可以统整所有的学科;学校运动会上的拼搏、包容、团结、意志,也可以统整所有学科。关键是教师的职业素养要回归,回到“育人教书”,先“育人”再“教书”。
美国著名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曾经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自主发展”是近日公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包含的三大板块之一,而“学会学习”又是自主发展的基本前提。
“学会学习”一直以来是教师与家长对学生的共同期望,换句话说,就是让学生学会钓鱼,而非只享受现成的鱼。具体到基础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怎样才能让学生“学会学习”呢?在我看来,在教学中可以分三分走。
在新课程标准倡导知识“螺旋式上升”的背景下,有些知识点的跨度比较大,前后联系相隔的时间也比较长。以北师大版《数学》教科书为例,小学四年级开始教授三角形、特殊四边形的性质等知识,要求简单应用;初中八年级要求简单说明原理,广泛应用;九年级要求进行推理证明和灵活应用。在如此长时间的跨度内,如果学生不会总结和梳理,那么必然会形成知识的“交通堵塞”。
随着年级的升高,各学科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日益增多,学生在老师和家长的帮助下,应当经常整理、复习、归纳和总结所学的相关知识,通过自己的思考,逐步体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简单的知识结构和知识的迁移能力,这也有助于对知识的记忆与理解。如果学生不会归纳总结,在六年级复习时,可能还要翻看三、四、五年级的书本;在九年级中考复习时,可能就无法将七、八、九年级的知识系统归纳梳理并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在高考复习时,可能也不会把初、高中的知识建构成相对完整的知识体系,那么最后复习阶段学生的负担不知要增加多少倍,更不用说触类旁通了。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有目的地完善“几多几少”,会对学生获得学习方法大有裨益。作业少一点,学生看书的时间多一点;重复抄写少一些,学生自己整理的时间多一些;共性的作业少一些,有针对性的作业多一些;老师讲得少一些,学生交流的时间多一些。这种教学方式,能促进学生学会归纳总结。当学生逐渐能够熟练地进行归纳总结时,就会逐步学会华罗庚所言的“由薄到厚、由厚到薄”的学习方法,其学习能力也会在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中逐渐得以提高。
学生不应被动地接受知识,而应当处于主动、积极的知识构建状态。每个学生都有其特有的个体学习经验与知识结构,而新学知识和原有知识之间的衔接问题,可通过同化和顺应等思维过程得到迁移和解决。
在同化过程中,新知识被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结构所解释,并被纳入到结构之中。如初中数学中的有理数、无理数、实数的运算,可纳入到小学的加减乘除四则混合运算体系之中。在顺应过程中,原有知识结构和经验按照新知识的生成过程重新组合,使学生的知识结构得到完善和发展,同时又产生新的变化空间。如较小数减去较大数在小学数学中是不成立的,而在初中有理数范围内相关计算是可以成立的。
初中英语七年级上册的第一单元是复习准备篇。这个设计就是为了小学、初中英语的衔接,兼顾了城市和农村学生的差异,因为农村和城市学生的英语起始教学时间有很大不同,所以需要教师了解学生,把握进程。这样的课程设计,就是为了特定学段学生知识的衔接与迁移。
还有,小学阶段的科学课,内容涵盖物理、化学、生物、天文、地理、工程设计、技术科学等方面的知识,与初高中的知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涉及学科知识的迁移。但在现实教学中,很多老师仅仅是照本宣科,没有引领学生及时进行归纳总结。如果在小学阶段,学生掌握了这门课的基本思想要领,到初中开始学习生物、物理、化学时,就不会把这些学科看作崭新的学科,产生畏难情绪。
现在很多地方的初中设立了“研究性学习”类课程,内容涉及自然学科、人文学科、工程技术学科的研究过程、学习方法和创造发明原理,一些学校的高中课程中还有数学建模、研究性学习课题等等。这些课程设计的初衷,就是加强初中、高中各学科之间的紧密联系,强化学生的知识迁移意识和综合运用能力,从而为孩子们的终生学习、创新研究、保持探索的兴趣打下基础。
学生素养心得体会篇九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观念的改变,学生素养培训越来越受到重视。在我参加学生素养培训的过程中,我深受启发和感悟。通过这次培训,我不仅学到了许多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了自己的素养,提升了自己的综合能力。以下是我个人的心得体会。
首先,通过学生素养培训,我增长了很多知识和技能。在培训期间,我们学习了许多实用的知识,如人际交往、时间管理、目标设定等。这些知识为我们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指导和支持。而且,培训还注重培养我们的实践能力,通过各种实践活动,如团队合作、领导力训练等,锻炼了我们的动手能力和组织能力。这些知识和技能的积累,将对我们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产生积极的影响。
其次,学生素养培训不仅让我学到了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了我的自律能力和责任感。在培训中,我们被要求按时完成各种任务和作业。这要求我们高度自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工作态度。通过自己的努力,我逐渐培养了良好的自律能力,提高了自己的学习效率和时间利用率。同时,培训中的团队合作和任务分工,让我体验到了责任感的重要性。只有承担起自己的责任,才能真正取得成功。
第三,学生素养培训提升了我个人的综合能力。素养培训注重培养学生的多元发展,尤其是培养我们的沟通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培训中,我们经常进行讨论和交流,锻炼了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倾听能力。同时,我们也进行了许多创新活动,如创业大赛、科技展示等,培养了我们的创新思维和创业精神。通过这些训练,我的综合能力得到了全面提升。
第四,学生素养培训让我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并促使我不断进步。在培训中,我经常通过自我评估和小组互评的方式,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这让我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意识到要取得改进和突破的需要。于是,我积极与他人交流合作,向他们学习优点,改进自己的不足之处。通过不断的努力和自我反思,我不断提高自己,取得了明显的进步。
最后,学生素养培训还让我明白了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培训中,我们不仅学到了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学习了如何做一个合格的人、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素养培训强调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通过各种活动和实践,让我们了解到了社会的需要和自己的使命。这让我明白了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并激发了我为社会做贡献的热情和动力。
总之,学生素养培训让我受益匪浅。通过这次培训,我不仅学到了许多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了自己的素养,提升了自己的综合能力。同时,培训也让我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并促使我不断进步。我相信,通过不断的努力和锻炼,我将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力,取得更好的成绩。
学生素养心得体会篇十
职业素养是指一个人在职场中所具备的敬业精神、职业道德、职业技能等,并在与他人相处、处理问题、克服困难等方面展现出来的能力。作为一名学生,我深切感受到职业素养对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至关重要。通过参与职业素养培训和实践,我逐渐领悟到职业素养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提高自己的职业素养。
第二段:理解职业素养的概念
职业素养并不仅仅指的是职业道德或职业技能的培养,它更是一种综合能力的体现。在职业素养的培养过程中,我们需要注重自身的职业道德建设,如忠诚、责任心、诚实守信等;同时也需要发展自己的专业能力,不断提高自身的技能水平。而且,与人相处也是职业素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仅有专业技能而缺乏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的人在职场上难以立足。因此,要成为一名具有完整职业素养的人,需要综合多种能力的培养。
第三段:提高自身职业素养的方法
要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首先要有清晰的职业目标,并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其次,要在学业上不断提升自己。为了更好地适应职场需要,我参与了一些职业素养的培训课程,如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道德讲座,通过学习和实践,逐渐完善自己的职业素养。此外,积极参与社团活动和实践实习,也是提高职业素养的有效途径。这样的实践可以锻炼自己的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等。
第四段:在校园中实践职业素养
校园是培养职业素养的理想环境。在校园中,我们可以通过参与学校组织的工作和活动,锻炼自己的领导能力和组织能力。我曾参与学生会的工作,通过组织和策划各类活动,不仅提高了自己的决策能力和协调能力,还加深了自己对职业素养的认识。此外,校园中的学习生活也是培养职业素养的过程。课堂上,积极参与讨论,与同学进行良好的沟通交流,可以培养自己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第五段:总结与展望
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与学习,我已经初步领悟到职业素养的重要意义以及如何在校园中提高自己的职业素养。但这只是职业素养培养的起点,还需要在未来的工作和实践中不断磨炼。我将继续努力提升自己的职业技能、发展自己的职业品德,并不断拓展自己的视野和知识面。无论面对什么样的职业机遇和挑战,我相信通过持续的学习和努力,我定能成为一名具备优秀职业素养的人。
总结:通过学习和实践,我逐渐明白了职业素养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提高自己的职业素养。清晰的目标规划、学习提升、积极参与实践等都是提升职业素养的有效方法。在校园中,可以通过参与各种组织和活动锻炼自己的职业素养。而职业素养的培养不仅是学生阶段的事情,更是一生的追求。只有不断学习和努力提升自己,才能在职场中取得成功并展现出优秀的职业素养。
学生素养心得体会篇十一
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应该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的品格和关键能力。核心素养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要求的综合体现;是每一名学生获得成功生活,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不可缺的共同素养,是对教育方针中所确定的教育培养目标的具体化和细化,与我们以前所倡导的素质教育有着内在的一致性,是对素质教育在新时期的深化。
我们以前一直提倡素质教育,强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培养学生的特长发展”。素质教育改变了“以分数论英雄”的教育方式,转向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对培养各种社会需要的人才起到了促进的作用。而素质的培养是在学生“有天赋”的基础上。“素养”概念的提出,更多的是关注学生在后天中、长期实践中养成的能力,每个学生,都可以经过努力养成好的习惯、能力等。这与我们的《新教育》理念有异曲同工之处,都强调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积极的学习态度、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创造精神。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核心素养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文化基础表现为人文底蕴和科学精神;自主发展表现为学会学习,健康生活;社会参与表现为责任担当和实践创新。从文化基础可以看出,它更加关注学生知识积累的宽度和厚度,使学生积累丰厚的文化底蕴,从而形成正确、科学、积极向上的人生观,这也是一个人幸福生活的前提条件。自主发展方面更多的强调学生的学习发展意识,能够自主学习,有明确的人生目标,追求健康、快乐、精彩的人生。社会参与方面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担当能力,一个有担当的人,才能爱国、爱集体、爱家,才能勇于为社会做贡献,从而推动社会的发展。
二、我们作为教师,以后在工作中应做到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学识修养和人格修养。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于漪老师也曾说:“教师如果有本领把学生学习的兴趣与求知欲激发出来,教学就成功了大半,学生学习就有了良好的起点,就不以为苦,从中获得乐趣”。由此可见,教学活动中只有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才能使其自然而愉快的接受知识,道德修养、审美情趣才能得以提升。
2、注重数学课堂教学活动,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数学素养是指当前或未来的生活中为满足个人成为一个会关心、会思考的市民的需要而具备的认识、理解数学在自然、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能力,做出数学判断的能力,以及参与数学活动的能力。数学素养是人们通过数学的学习建立起来的认识、理解和处理周围事物时所具备的品质,通常是在人们与周围环境产生相互作用时所表现出来的思考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
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只是代表着学生愿意去学,这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采用各种行之有效的办法来帮助学生更好地走进文本、广泛阅读、积累,最终达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
3、读名家名著,写读书笔记。一个人的素养的高低,关键在于个人对文化主动积淀的厚实程度。“腹有诗书气自华”,当知识积淀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在人身上形成一种富有个性的文化底蕴。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是一项长期的过程,而且还有待于我们去实践和研究。借助互联网资源等在内的多种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素养。我将不断学习新理念,并付诸于教育教学实践中,在学习中进步,在进步中学习。
学生素养心得体会篇十二
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学习和工作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劳动素养则是人们在工作、生活中所需要具备的一种重要素质。那么,什么是劳动素养呢?它包括哪些方面?如何提高自己的劳动素养?本文将从大学生的角度出发,谈谈自己的劳动素养体会和感悟。
【第二段:正文1】
对于大学生而言,劳动素养的培养可以从日常生活中开始。作为大学生,我们可以从自己的生活小事入手,如整理自己的寝室和公共场所,保持环境的整洁、卫生,不随意乱扔垃圾、用电等等。这些小事看似微不足道,但它们能够锻炼我们的责任心和团队合作能力,也为自己今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三段:正文2】
除了日常生活,实践是提高劳动素养的重要途径。在校园内,我们可以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如志愿者服务、社会调查、还有实验课程等等。在实践中,我们可以学习知识和技能,领悟工作技巧和工作状态,同时也训练了自己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增强了自己的自信心和决策能力。这些,对我们今后的工作都有着重要的指导和帮助。
【第四段:正文3】
学习是提高劳动素养的根本途径。大学生要在学习中积极探索、提高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更要培养工作的正确态度和方法,包括如何规划和组织工作、如何与同事合作、如何与领导沟通等等。这些知识和技能,将在今后的工作中帮助我们更好地完成工作任务。
【第五段:结尾】
总而言之,劳动素养是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大学生活中,我们可以从日常生活、实践、学习等多个方面入手,积极提高自己的劳动素养。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我们可以更好地适应未来的社会和工作岗位,让自己更加优秀,更加成功。
学生素养心得体会篇十三
今天下午第三节课,我们全体班主任在政教处召开了班主任核心素养交流会,听老师分享自己的培训心得:
案例1,一学生由于不喜欢数学老师,导致不喜欢数学课,从而在被问到对数学老师印象时,用丑陋的语言来描述本来很漂亮的数学老师,数学成绩也一踏糊涂。
启示:喜欢老师的课,从喜欢老师开始。所以作为老师,首先要用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让学生喜欢你,进而喜欢所教的课。
案例2,上午放学后,两位老师分别留了两个学生在办公室,一个是因为学生上课违反纪律,一个是想给本来优秀的学生拔高一下。违反纪律的学生因为他的错误在受批评,成绩优的学生在更上一层楼,15分钟后,结束各自的工作,两位老师及学生离开办公室,到校门口发生的一幕令人感慨,受批评的学生马上跑到门口卖火烧的地方给老师买了两个火烧,送给老师并让老师给自己年幼的孩子一个,而成绩好的那位同学早已走的无影了。
启示:对学生的爱通过行为,语言,事例传达给他们,让他们感受到爱的信息,正所谓"爱我你就抱抱我,爱我你就亲亲我",这样,即使有时候因他所犯错误而批评了他,也让他感到和理解老师的苦心和爱心。
对于学生,特别对于所谓的差生,用心感化,相信是块冷铁也有被捂热的时候。
学生素养心得体会篇十四
通过学习职业素养,下面有几点收获:
一、通过学习职业素养,了解社会主义事业道德的基本规范和社会主义职业道德修养的内容,深刻理解在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建设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结合实际,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信念,自觉进行职业素养修养,逐步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习惯,把自己锻炼成为一个具良好的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人。
二、通过学习职业素养,使我进一步增强了责任感,明了自己的工作职责和工作任务,增强了搞好本职工作的使命感,从而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自己的遵纪守法意识得到强化,政治思想觉悟进一步提高,组织纪律观念和自我约束能力得到进一步增强。尽管这次职业素养培训课时短,但觉得这次职业素养学习的辅导老师对职业素养学习的内容,从浅引入,讲解深刻,结合实际,生动有趣,使我深刻领会学习职业素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增强搞好本职工作的信心,也是一次加强职业素养修养,提高自身职业素养难得的学习机会。三、通过学习,使我更加热爱以后的工作,树立搞好本职工作的信心。
之,通过学习,要在今后工作当中,结合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把职业素养行为规范牢固树立起来、自觉践行开来,一定要模范带头把职业素养行为规范和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自己思想道德建设的核心内容,贯穿于实践工作生活中去,体现在经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把社会主义荣辱观当作社会风尚的一面旗帜;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以身作则,努力做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模范实践者和积极推动者;要在站务员工队伍中形成见荣而为、遇耻而拒的良好风尚;在平凡的岗位上勤奋工作,以一流的标准创一流的业绩,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
“一个人原来的能力大小并不重要,而他的学习能力、悟性能力则是非常关键,不善于学习的人或学习得太慢的人,会很快被挤出人才的行列。”
我们即将进入企业上班,职业素养对我们尤为重要。我们因该具备职业化的心态和意识,还要磨练职业化素质。职业化意识的树立是为职业化素质磨练打下的良好基矗在职业化意识中,最重要的是对企业具备责任意识。有了责任意识才会主动承担更多的工作,在工作中善始善终,在出现问题时先从自身寻找改进的方向而不是互相推卸责任、互相推诿。有了责任才会郑重地兑现承诺,才会坚守职业道德,对企业忠诚。态度决定一切,企业用人其实并不太看重学历,而是取决于他展现出来的能力和水平,许多人在职场发展慢,不是没有能力,而是心态不够好。良好的职场心态首先是职业人心态,投入地把每一件负责的事做得专业、完美,不偷懒不应付了事。脚踏实地是一名人才成长过程中很重要的心态,优秀的职业人应具备对客户的服务意识、要树立为内部客户服务的观念,注重团队合作。我们属于刚走出校门的新员工,要主动的和上级沟通,主动汇报工作进程,多向领导请教。我们不能感情用事、忽略事实,要注重讨论程序,要尊重大家的意见,力求共同共解。
我们作为新人要不断进行知识和技能的更新,通过阅读、参加培训、工作实践、向先进者学习,自我反思,及时保持知识结构的更新,保证自身能与企业的发展与时俱进。同时也应该思考自己的职业道路,确立发展的目标和方向,在实践中前进。
职业素养与职业规划是密切联系的,对我们的成长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对于我们即将要踏入社会和职场的大学生,做好自己的规划可以使我们可以少走很多弯路。通过上课老师的讲解和对案例内容的分析,我对职业规划和职业素养都有了一定的认识,明白了它们之间的关系。这将是一大收获,因为我们可以参照其做出自己的规划,同时注重对自身的职业素养的培养。
在生活中,我们应善于观察,深刻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学会自我评估。因为只有认识了自己,才能对自己的职业做出正确的选择,才能选定适合自己发展的职业生涯路线,才能对自己的职业生涯目标做出最佳抉择。
下面是我个人对职业礼仪学习一些感想:
1、“换位思考法”对提升服务质量的积极意义
何谓“换位思考法”?就是站在对方的立场考虑问题,也就是俗话说的“将心比心”。
作为一名站务员,应如何用“换位思考法”来提升我们的服务理念和质量呢?那就是站在消费者的立场上思考问题。我们的服务是否到位?有些特殊情况是否可以予以特殊照顾?所以是否想到了对方的需求?是否做到了换位思考?是做好服务的第一要素,也是我们提高礼仪的内在动力。
总之,常常想想我自己在消费过程遇到过的感动事例和不快经历,换位思考一下,我们就会心平气和,就能找到自身的不足并加以改进。在商品经济的大社会中,我们必须学会先尊重他人,树立“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大服务理念,尽量站在消费者立场上考虑问题,努力提高自身的技能和服务水平。我想绝大多数的消费者也会尊重我们的艰辛劳动,肯定我们的努力,认可我们的工作,使全民健身进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2、如何用“三心”法来提高我们的服务质量
我们常讲在服务工作中要做到“三心”,即热心、耐心、细心。
首先,我们讲服务工作要热心。热心就是热情、微笑服务。它的原动力在哪里呢?就是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就在将心比心。设想一下,如果我去乘地铁否希望站务员主动、热情、微笑呢?回答当然是肯定的。同理,我们作为服务方就能做到心平气和,这时的笑才会是发自内心的、真诚的、具有感染力和亲和力的,才能真正愉悦对方的心情。接着我们讲耐心。当我们微笑的说出“请出示你的票”有些乘客会不耐烦的说难道我会连票都没不起或者看不起他等等想法,请想想仪态礼节表情美得章节,我们要耐心,努力做到共性问题常规对待,个性问题特殊处理,尽量避免冲突的发生。特殊问题特别处理,我们贴心的服务往往都能化解这样特殊的情况。
经过这次学习,我深深的体会到职业素养对每一位在岗职工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