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范文范本可以拓宽我们的思路,帮助我们更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接下来是一些经典范文范本,希望对大家的总结写作有所帮助。
汉字教学的专业指导与实践(实用21篇)篇一
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的进一步加快,借由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契机,目前迫切要求我国高等职业学校的旅游管理专业教学必须与国际模式接轨,向社会输入更适合国际业界竞争需要的人才。
一、中国旅游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我国的旅游业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
东方的文化、悠久的历史、广袤的国土、丰富的物产、名山大川、历史遗迹,等等,都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
多年来我国的饭店、餐饮、交通等旅游设施和遍及全国、进入国际的旅游经营体系日益完善,并逐渐与国际先进水平缩小差距。
因此,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可以使我国与国际社会交往增加的机会增多,并使得国内旅游业得以迅速发展。
随着“入世”后生活用品价格,尤其是耐用消费品价格的下跌,人们的旅游度假开支将会增大,将有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旅游、休闲、度假这一类高层次的消费方式。
随着我国开发的进一步扩大,旅游业的创汇势头将大幅度增长。
它将是中国人理解世界、拓展视野的最佳渠道,也是世界人了解、认识中国的第一窗口。
可以说,中国旅游业已经步入一个空前的发展阶段,它将需要越来越多的人力资源投入其中。
但是,伴随着发展契机的就是服务贸易自由化问题。
作为服务产业的巨头的旅游业也无可避免地面临竞争和挑战。
首先,中国旅游市场将更大程度地开放,国内竞争将进一步成为国际竞争。
一是我国要更大地开放旅游市场,允许国外企业在中国办合资、独资旅行社;二是外国人可以在中国做导游;三是中国要有能力培养出一批适应国际旅游的导游和管理型人才。
其次,我国的旅游企业,缺乏灵活的经营机制、风险意识、自我发展能力、管理能力,尤其企业规模偏小、经营分散、人力资源管理不规范等,而我们面临的竞争对手将是信息灵敏、反映迅速、管理有方、实力强大的国际旅游企业。
能否迅速提高企业素质,改善体制,转变机制,是我国旅游业能否经受国际市场所带来的挑战和考验的一个关键。
而人才的培养则是重中之重。
我国旅游业人才短缺的状况能否很快改变是影响长远的大事。
参与国际竞争要求有一大批精通市场经济规则、国际旅游业务、旅游管理的精兵强将,而这正是我们的薄弱环节。
要迅速改变传统的自我封闭、自我满足、自我感觉良好的状况,鼓励人才竞争,造就人才不断涌现的氛围,则要靠目前各类高校侧重培养出适应改革需要的专业人才。
适应国际化的旅游管理专业的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有一个切实可行的演化路径,而双语教学则是达到这一目的的重要手段和途径。
目前我国高等职业学校在旅游管理专业双语教学方面还未投注太多的精力,甚至是有意忽略这方面的改革需要,这其中当然涉及各方面的客观原因,如师资力量、学生的英语水平,等等。
但是改革是刻不容缓的。
可以说,如果哪所院校在这一领域的改革率先取得突破的话,那势必引领整个国内的高等职业学校的改革方向,对中国旅游业的发展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搞好双语教学,要求有一批熟悉专业教学、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有较高的英语或其他语种水平的教师,特别是具有较强听力和口语表达能力的教师。
但目前高等职业学校中能参与双语教学的教师太少,熟悉旅游专业的教师在英语表达上有困难,而英语水平高的教师却对旅游业知之甚少。
在中长期担任双语教学的骨干力量的青年教师中,甚少有人具有“双师”的水平。
这对一所高等职业学校的长期发展是很不利的。
2.双语教学与学生实际英语水平和专业知识脱轨。
学生是开展双语教学的起点和立足点,学生素质、专业知识,特别是英语水平,决定了双语教学的模式和走向,是双语教学成功的关键因素。
但高等职业学校的学生的英语水平普遍不高,甚至是同一专业的学生之间的英语水平差距也很大,但是我们不能因为学生的英语水平偏低而限制他们在专业知识上的学习和深造。
因此,双语教学既要做到保证学生对课程内容有一定的接受能力,又要不限制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这在双语教学的试行中尤为重要。
3.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不够科学。
目前的高等职业学校的课程设置有一些不妥之处。
例如,英语课程的设置与专业课程相对独立,一般把英语作为公共课,泛泛地要求学生做到听说读写能力样样俱全,对本专业没有针对性,更是没有突出听和说的战略性地位。
即使有旅游类英语,也远没有达到双语教学的要求,更不用说在专业基础课程上引入英语教学。
此外,还有像大班教学中实施双语的现实性困难,如课堂上欠缺讨论气氛,学生不能积极参与,缺少师生互动,等等。
好的课,少不了好的教材。
但是目前国内已有的双语教材基本上引自国外教材,甚至照搬,或是在翻译上忽略了中国的国情和旅游业现状,因此,简单的拿来主义并不适应国内高职院校的现实情况。
并且一些学科比较细小和边缘性的交叉学科或专业性较强的,国内的教材界还是一片空白。
国内教材大多停留在理论解释阶段,缺少实用性的教材,换句话说,就是缺少专业的双语教材的编写人员,这同样需要熟悉国内旅游业和掌握较高英语水平。
中国目前不是没有这样的人才,而是没有人力去专门从事这项著书立说的研究。
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使学生缺乏提高听力和练习口语的动力。
许多英语教师在上课时都有类似的经历:教师用英语提出一个与课文相关的问题,本想以提问的方式与学生进行交流来加强对学生的听说训练,但是学生常常保持沉默。
再加上教学任务紧迫,课时紧张,教师只好自问自答,以打破僵局,只能唱“独角戏”,只能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
高职学生没有摆脱之前的传统教学模式,在主观上缺乏听和说的自主性学习动机;在客观上现有教材中阅读仍占据较大比例,同样也占据了学生练习听说的机会,扼杀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造就了大批的“哑巴英语”。
对于非英语专业的学生而言,由于没有专门的听说课程,学生普遍缺乏交际训练,但是对于他们将来所从事的职业而言,哑巴英语就是他们个人发展途中的“拦路虎”。
中国学生除了英语课外,广泛接触英语的渠道并不多。
为了达到学以致用,持之以恒,为这样专业的学生开设双语课程势在必行。
鉴于以上原因,中国高等职业学校推行双语教学可谓步履维艰。
但是,目前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又在不停地向各大院校呼吁着人才的输出,如果国人可以在此方面投注精力,此项改革就不可行,因为有经济杠杆这个最大的调节者在统筹整个市场经济的发展,当然,高等职业学校的发展方向势必要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的需要,而人才的培养也要贴近专业发展的前沿。
1.调查市场,制定长期规划。
高等职业学校应与相关企业挂钩,了解市场对人才的需要,再从实际出发来制定长期规划,包括教学大纲、教学目标、人才培养目标、专业教学计划的改革等。
在人才培养目标上,要适应国际市场的要求,加快培养适应全球化的,有国际意识、国际交往能力、国际竞争能力的金融人才;在专业教学计划的制定上,要采用同国际相关专业接轨的教学计划;在课程体系设计方面,要增加适应于全球化的课程内容,选择国际上最先进的原版教材或译本(保留专业术语)作为某些紧贴专业前沿的课程的教材,课堂使用双语教学。
2.引进或培养双语教学教师。
汉字教学的专业指导与实践(实用21篇)篇二
摘要:环境设计专业教育历经六十余年,至今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环境设计师和设计教育家。半个多世纪以来,他们通过市场和教学理论验证各时期中国环境艺术设计行业发展的需求。如今,随着全球化与信息化时代的发展,环境设计专业学科教学方法和效果又变得更加多元和模糊。这对于学生和教师都是一场新的挑战。
关键词:交叉学科;实验性教学;主动性学习;乌托邦思维。
一、引言。
上世纪50年代末,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开设了装潢设计系,它是我国最早开设系统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高校之一。伴随着时代的不断变化与发展,该校的环境设计专业经历了室内装饰(1957年)、建筑装饰(1961年)、建筑美术(1963年)、建筑装饰美术(1964年)、工业美术(1975年)、室内设计(1984年)、环境艺术(1988年)、环境艺术设计(1999年)系名的八次变更。这也体现了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根据社会的需求不断调整[1]。由于环境设计专业是一个边缘学科,它既需要一定的审美感性思维成分,也需要一定的理性思维支撑,因此,它是艺术与技术的结合。环境设计专业作为一门交叉学科,具有很强的渗透性。[2]环境设计专业包含环境行为学、城市规划、建筑学、人体工程学、环境心理学、设计美学等多学科课程。事实上,环境设计专业又会因艺术类院校和工科院校在教学目标和方法上的差异而衍生不同的专业技能和研究方向。正是由于环境设计专业发展的多样性,带来了教学上的差异性。
二、环境艺术设计教学的现状。
截至2017年,我国共有639所本科高校开设了环境设计专业。开设该专业的本科院校类型主要为综合类院校、综合型艺术类院校以及独立学院。尽管我国开设环境设计专业的本科院校数量庞大,但在教学方法、教学要求、教学资源、学生素质等方面,仍然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出现这些差异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
(一)主观原因。
1.高校类型的差异。我国高校类型的差异产生了不同的教学背景与教学要求。研究型高校一般是以培养国内最高层次人才和研发最前沿科技为目标。但绝大部分的高校属于应用型高校,它们以服务社会和市场为目的[3]。教学上,授课人根据社会和市场的标准进行授课,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定了学生对于知识拓展和思维的延伸。2.学科建设的差异。由于高校类型的目标和定位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因此,各学科的建设会结合学校的自身发展考虑。由于研究型高校注重的是各个学科之间的协同发展与综合实践,因此,学校对于各学科的建设都会给予足够的支持。但应用型高校则难以实现学科建设之间的良性平衡。目前,大部分高校对于环境设计专业的建设都有所忽视,并且普遍存在专业开设的时间不长、师资储备力量不足、没有合理的教学定位以及缺乏相关的科研项目支撑等问题。3.教师与学生的差异。研究型高校一般具有完善的教学环境和丰富的科研教学资源,因此利于开展各项科研工作,学生的综合素质较高。但是,大部分应用型高校的教学和科研水平不足,教学资源有限,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发展不平衡,因此无法满足高质量的教学任务。4.课程设置和教学要求的差异。从环境设计专业教学分析,大部分研究型高校(包含部分综合型艺术类院校)除了要求学生具有明确的专业学习方向,并开设相应的专业基础课程之外,还会要求学生掌握艺术学、心理学、社会学及人类学等方面相关知识。在毕业设计(创作)阶段会基于思辨能力、阅读能力、审美能力、知识拓展能力以及图形(符号)表达能力等方面进行考核。一些应用型高校的环境设计教学方向仍然十分模糊,学生进入毕业阶段仍然没有明确的专业方向,甚至缺乏设计思维和设计表达能力。
1.地理因素。研究型高校一般分布于我国的一线城市或省会城市,因此,高校和城市之间能形成信息资源共享的教学环境。而相当部分应用型高校分布在省会以外的城市,因此,在信息的获取速度及城市资源的利用程度上存在较大差距。对于环境设计专业教学而言,往往需要一定的信息资源,即便我们身处于网络信息时代,但缺乏现场的体验无论是对于授课者还是学习者都会产生负面的教学效果。2.政府因素。高校所属部门的差异也会导致高校科研的资源和效率有所不同。比方说,部属高校一般在教学改革探索、科研和社会服务方面可起到示范和引导作用,因而此类高校能够得到国家和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在教学资源上具有一定优势,学生可以利用学校平台获得更多的知识储备和社会实践的机会。而省属及以下高校能够获得的国家或政府的支持则十分有限,学生除了在校期间认真学习专业知识以外,还需要更加主动地参与各项社会实践,才能获得理想的学习效果。3.市场因素。市场因素无形中也会影响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方向和质量。由于高校之间的培养方式和培养目的都有所不同,因此所从事相关的环境设计工作也会有所差异。人们普遍认为应用型大学的毕业生适合于操作难度较高的设计工作。要运用较为复杂的社会学及环境设计专业知识去解决设计问题的工作,需要对相关人员的综合能力、毕业院校以及学历提出一定要求。
三、环境设计专业教学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和实验性教学。
(一)高校环境设计教学中学生们经常出现的一些共性问题。
1.实践能力不足。大学生由于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缺乏动手能力以及对社会和客观事物的关注和思考,因此,在课程中涉及实地考察、社区调研、社会实践等方面往往出现缺乏实践经验和积极性等问题。2.审美能力不足。近些年,一部分考生需要通过报考艺术类专业才能获得进入高校学习的机会,因此,学习环境设计专业的学生在专业能力和审美能力方面的水平参差不齐。此外,一些高校教师的教学案例和教学方法较为陈旧,致使审美意识无法正确地传递给学生。3.知识储备不足。环境设计专业是一门跨界学科,它具有边缘性与综合性。理论上,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大量地阅读相关文献著作,寻找自身的学习方向。然而在教学过程中不难发现,大部分学生缺乏阅读兴趣和能力,一些学生甚至在步入高年级的学习阶段之后仍然没有养成阅读和思考的习惯。因此,知识储备的能力成为学生在专业学习过程中逐渐拉开距离的要因。4.创造力不足。学生由于在进入高校以前一直都以应试教育为培养目标,因此“求同”的价值观严重限制了他们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此外,一部分学生在基础学习阶段缺乏对相关专业知识的深入研究,过早地进入商业实践,在设计意识上形成了“妥协”的心理。这同样影响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学习能力。5.缺乏团队合作精神。在环境设计专业的学习中,学生往往会获得团队合作的机会,例如竞赛、社会调研、课题研究甚至参与实践项目等等。大部分学生在设计实践的过程中出现专业分工不明确、过度依赖他人以及思维无法统一等现象。这也是在环境设计教学过程中常常遇到的问题。归根结底,产生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在学习环境设计专业的过程中缺乏积极性。学生产生被动学习的原因在于教学思维僵化、教学方法千篇一律。教学中缺乏必要的师生互动,过度地要求学生考虑实用性和经济性往往会成为学生思维发展的阻力。特别是环境设计专业,教师不仅需要在课堂上讲授专业理论知识,还需要根据学生的情况和需求进行实验性教学。
(二)实验性教学。
1.实验性教学的概念。本文中的实验性教学是指能够突破产学研(iur)一体化教学模式,相对弱化市场在教学和专业实践中的比例,授课者通过挖掘各个学生在学习过程的.能力和兴趣,并且进行引导,让学生主动地去接受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2.实验性教学的作用。实验性教学的最大作用是能够激发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造力。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够进行主动式学习(ng),摆脱外界干预,在获取知识技能的过程中能够相对独立地、主动地完成对知识的诉求、分析、探索、评价等来实现学习目标。另外,实验性教学有助于学生们系统地、深入地完成相关知识的学习过程。3.实验性教学的意义。实验性教学具有积极作用,所体现的教学成果往往是为了在未来形成一种概念模型和理想,但在教学上它仍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无法快速满足产品市场化、商业化的效果。由于学生长期受到了标准化、模式化的教育和评判,在表达自身立场的问题上缺乏自信心。实验性教学又具有相对的开放性、未来性、主动性等方面的特征。在某种程度上,实验性教学更多的是趋向对知识的真实体验和思考,在实验性教学过程中还能够突破学科界限,结合自然科学、文学艺术、社会学等学科从而获得多样的教学形式。但实验作为回归人类自身对问题的探索与思考的途径,无论在科学领域还是艺术设计领域,都需要具备一定的探索精神,因此,在环境设计专业的教学活动中应当提倡实验性教学。
长期以来,一部分人认为环境设计专业教学是以商业实践为目标,这是由于设计专业范畴的相关学科都需要通过满足用户要求为前提进行实践。而另一部分人则认为环境设计不应该追求实践过程中以形式美感为目的的教学方法,更多的是通过理论研究方法进行教学。实际上,环境设计专业教学不应该过度强调商业实践教学,也不应该偏向理论研究教学。如果过早地让学生将环境设计理解为实用艺术,那么学生可能会出现过早地依靠所学到的知识技能参与商业实践。导致的结果会影响学生在校学习专业知识的效果以及对专业知识研究的深入程度。相反,过度地通过理论实践渗透,学生们也可能会失去对专业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实验性教学是建立在培养学生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基础之上进行教学。环境设计专业的实验性教学所提倡的并非建立一种以商业实践教学或理论研究完全对立的关系,而是要相对弱化它们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并且根据课程的需求,灵活地调整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还应当适当地介入应用实践和理论研究的教学方法。另外,实验性教学兼顾了对课程前期、教学过程中的思考以及课程后期的效果反馈、传播与评价。下文,笔者将分析在岭南师范学院环境设计专业教学中运用实验性教学方法的思考。
(一)岭南师范学院环境设计专业的教学条件与人才培养方案。
2014年,岭南师范学院环境设计专业成立,独立于过去设计系环境设计方向。目前,学院拥有环境设计专业学生128人,.4间专业课教室。未来学院新艺术楼的建成,环境设计专业基本能够满足校内实验性教学的空间条件。从学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分析,岭南师范学院作为教学型大学,其中师范类本科教育具有自身鲜明特点。环境设计专业在专业学科建设上要劣于师范类专业。由于教学型大学主要承担的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任务,因此专业职业技能的培养成为了学院环境设计专业主要的培养目标。
(二)实验性教学在岭南师范学院环境设计专业课程中的开展。
高校环境设计专业尽管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学体验上存在明显差异,但我们可以通过实验性教学的运用让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程中获得相应的教学体验,弥补学院在专业教学方面的不足。1.基础课程中的实验性教学思考。岭南师范学院环境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包含造型与设计基础、构成设计、艺术概论、中外设计史、空间与形态、人体工程学以及工程制图。基础课程作为大学生入学后首要接触的课程,主要通过理论讲述和实操进行教学。其中,造型与设计基础、构成设计课程,是基于包豪斯的现代设计教育体系下设立的基础课程,这些课程几乎涵盖了理论和实操。但在过去的教学中大部分学生都在机械式地学习,作品中能够看到独立创意的部分很少。一些学生甚至在迎合授课者的风格喜好进行创作,这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习的效果。即使是专业设计的基础课程,授课人同样可以利用实验性教学的方法进行教学。基础课程大部分都是专业理论,学生通过死记硬背难以达到巩固知识和活用的效果。因此,针对学院相关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我们尝试利用下列教学方法。(1)二次学习与思辨讨论。设计专业理论往往反映的是某个特定时期某些设计流派或学者的主观思考,学生们通过课堂理论知识的学习往往无法掌握知识,一知半解。因此,针对专业理论的基础课程,我们要求学生课后能够通过相关书籍、网络信息或展览等渠道进行二次学习,深入研究,并以小组形式进行课题辩论,这样在解决学生对于知识信息巩固的同时还能够提高学生的能动性。此外,利用思辨讨论的课堂形式能够强化学生学习积极性以及提升自我立场。(2)课堂实践。对于具有设计实践环节的基础课程,我们要求学生了解题目信息、设计概念以及可行性等等。学生需要通过反复调查及小组讨论来确定设计,制定实践规划和制作视觉表现形式。学生需要通过实物模型或图像表达的方法体现思维。环境设计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只有不断围绕制作、展示、讨论的形式进行,才能实现完整的实验性教学过程。(3)课程思考与评价环节。在有限教学时间中,学生对专业学习的理解和体验也是有限的。因此,需要通过实践、思考与评价的教学环节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由于大部分课程无法在结课时获得作品展示的机会,因此,实验性教学要求学生通过课程汇报展的形式对知识进行回顾与反思。同时,课程汇报展也是授课者教学成果的直接体现。2.核心课程中的实验性教学思考。岭南师范学院环境设计专业的核心课程包含空间与形态、空间设计、景观设计、家具设计及毕业设计等课程。由于这些课程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和实践性,因此,学生在课程中的大部分时间都是设计实践。在过去的教学中,围绕理论、实践、汇报、点评等环节进行教学的方法日渐式微,机械的、浅层的教学方法和理论讲授对于高年级学生来说显然无法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高年级学生在课程中应当更多地学习与社会学、哲学相关的知识。此外,应培养学生通过设计来解决社会问题。因此,开展社会调研、讨论与评价以及通过社会交互等方式应该出现在课堂中。对于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改革,通过实验性教学方法,我们得出以下教学思考。(1)增加实地调研在课程中的所占比例。核心课程的教学对象一般是高年级学生。因此,课程专业考核不能仅仅是操作技能和形式的评价。适当地增加社会调研在授课过程中的比例能够培养学生的考察能力,与社会沟通的能力以及对事物的洞察力等等。此外,通过有效的信息收集也能使设计实践具有更强的说服力[4]。未来学院新艺术楼的建成,环境设计专业基本能够满足校内实验性教学的空间条件。从学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分析,岭南师范学院作为教学型大学,其中师范类本科教育具有自身鲜明特点。环境设计专业在专业学科建设上要劣于师范类专业。由于教学型大学主要承担的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任务,因此专业职业技能的培养成为了学院环境设计专业主要的培养目标。
(二)实验性教学在岭南师范学院环境设计专业课程中的开展。
高校环境设计专业尽管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学体验上存在明显差异,但我们可以通过实验性教学的运用让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程中获得相应的教学体验,弥补学院在专业教学方面的不足。1.基础课程中的实验性教学思考。岭南师范学院环境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包含造型与设计基础、构成设计、艺术概论、中外设计史、空间与形态、人体工程学以及工程制图。基础课程作为大学生入学后首要接触的课程,主要通过理论讲述和实操进行教学。其中,造型与设计基础、构成设计课程,是基于包豪斯的现代设计教育体系下设立的基础课程,这些课程几乎涵盖了理论和实操。但在过去的教学中大部分学生都在机械式地学习,作品中能够看到独立创意的部分很少。一些学生甚至在迎合授课者的风格喜好进行创作,这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习的效果。即使是专业设计的基础课程,授课人同样可以利用实验性教学的方法进行教学。基础课程大部分都是专业理论,学生通过死记硬背难以达到巩固知识和活用的效果。因此,针对学院相关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我们尝试利用下列教学方法。(1)二次学习与思辨讨论。设计专业理论往往反映的是某个特定时期某些设计流派或学者的主观思考,学生们通过课堂理论知识的学习往往无法掌握知识,一知半解。因此,针对专业理论的基础课程,我们要求学生课后能够通过相关书籍、网络信息或展览等渠道进行二次学习,深入研究,并以小组形式进行课题辩论,这样在解决学生对于知识信息巩固的同时还能够提高学生的能动性。此外,利用思辨讨论的课堂形式能够强化学生学习积极性以及提升自我立场。(2)课堂实践。对于具有设计实践环节的基础课程,我们要求学生了解题目信息、设计概念以及可行性等等。学生需要通过反复调查及小组讨论来确定设计,制定实践规划和制作视觉表现形式。学生需要通过实物模型或图像表达的方法体现思维。环境设计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只有不断围绕制作、展示、讨论的形式进行,才能实现完整的实验性教学过程。(3)课程思考与评价环节。在有限教学时间中,学生对专业学习的理解和体验也是有限的。因此,需要通过实践、思考与评价的教学环节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由于大部分课程无法在结课时获得作品展示的机会,因此,实验性教学要求学生通过课程汇报展的形式对知识进行回顾与反思。同时,课程汇报展也是授课者教学成果的直接体现。2.核心课程中的实验性教学思考。岭南师范学院环境设计专业的核心课程包含空间与形态、空间设计、景观设计、家具设计及毕业设计等课程。由于这些课程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和实践性,因此,学生在课程中的大部分时间都是设计实践。在过去的教学中,围绕理论、实践、汇报、点评等环节进行教学的方法日渐式微,机械的、浅层的教学方法和理论讲授对于高年级学生来说显然无法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高年级学生在课程中应当更多地学习与社会学、哲学相关的知识。此外,应培养学生通过设计来解决社会问题。因此,开展社会调研、讨论与评价以及通过社会交互等方式应该出现在课堂中。对于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改革,通过实验性教学方法,我们得出以下教学思考。(1)增加实地调研在课程中的所占比例。核心课程的教学对象一般是高年级学生。因此,课程专业考核不能仅仅是操作技能和形式的评价。适当地增加社会调研在授课过程中的比例能够培养学生的考察能力,与社会沟通的能力以及对事物的洞察力等等。此外,通过有效的信息收集也能使设计实践具有更强的说服力[4]。(2)加强社会、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三方联系。社会作为设计实践的根据与蓝本,学生需要通过参与相关社会实践才能获得相关设计的信息。高年级阶段需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协调能力。环境设计专业与社会的关系密不可分。因此在核心课程中要培养学生对所处环境的感知和探讨成为环境设计教学重要的议题。(3)丰富实践成果的视觉表达。环境设计专业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理解为现象学和社会学的视觉化表达,通过图像信息将复杂的逻辑思维形象化,从而提高人们的可读性和理解性。设计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具有良好图像表达能力。因此在实验性教学中,实现信息可视化是我们的教学目标[5]。此外,与大部分应用实践课程不同,设计教育课程中的可视化的表达方式可以更加多样。在空间形态课程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求通过实体模型、即时性的草图记录、视频动画、综合材料等体现设计思维。(4)通过公众课堂分享学习成果。课堂分享是考察学生的学习效果以及对知识的思考和掌握的一种形式。在课程中,我们通过课堂或社会平台对课程的知识进行公开分享,在此过程中学生得到了主动思考的机会,并获得一定的话语权。此外公众课堂也能够实现高校和社会之间的互动,达到知识传播、资源分享的目的。
五、关于实验性教学手段拓展策略的建议。
(一)跨学科界联合授课。
an认为,当代设计教育催生于多维度的背景下,设计既要服务于民主社会,同时还要重塑社会。目前,设计环境处在后工业化与工业化时期,我们在兼顾传统工业的设计和生产的同时,还需要应对社会和个体的服务需求。在信息化时代,人们获得知识的途径变得更加便利和多元,如果我们仍然运用相对孤立的教学方法,与社会发展和社会需求背道而驰,结果将会限制专业领域的可持续发展[6]。芝加哥艺术学院第一年设计课程实行让学生广泛关注艺术学及人文传统的相关知识,目的是让建筑和设计的学习与艺术联系起来。此外,我们还可以联合不同专业的学生针对同一问题进行授课和实践,增加学生们的跨学科交流机会。
(二)采用新的教学技术。
实验性教学的特征是要求学生们利用多种体验方式去获得知识。在长期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我们基本是通过图片、展板、动画以及实物模型来实现概念的物化。随着虚拟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通过vr技术的利用,能够更加直观地体验虚拟空间的视觉效果。此外,网络教学也能突破场地和时间的界限展开教学。
(三)教学信息社会化。
在实验性教学的过程中,对教学相关的信息传播显得尤为重要。艺术类专业院校每年都会将毕业设计展以及各种主题展览向公众开放,目的是为了将教学成果及各种文化成果传递社会。同济大学创意设计学院还通过开放创意实验室(ai)实现跨学科讨论及公众参与。此外,我们还可以利用相关网络平台共享教学信息。
(四)教学观念本土化。
在以西方设计教育体系为中心的教学方式下,设计效果产生了同质化的负面效应。当前的环境设计教学所呈现出来的现实效果让我们的都市变得千城一面,范式的设计教学缺乏对本土文化的思考。目前,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重视对本土化设计教学的研究和关注。2017年中国美术学院举办了“不断实验”实验教学展。建筑艺术学院院长王澍认为,中国建筑教育体制与方式存在不足,大多以模仿为基础,教学缺乏对自身的思考和独立的立场与态度。而教学展览的目的是引起社会和教育界对中国建筑教育的关注和反思。另外,本土化的设计教学也能够让地方院校根据自身特色,利用地缘优势展开一系列教学及科研活动,实现自身价值的挖掘与提升。
六、总结。
环境设计专业教学从根本上讲是培养创造力的教学,在学术创作与市场关系相互矛盾的状态中,我们所接受的视觉信息缺乏思考,同质化现象泛滥。我国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设计教学,在这一过程中也是不断地进行实验和探索。在全球化的背景中,无数实践案例告诉我们,学生只有在开放性、探索性和不确定的实验性教学环境下才能发挥最大的积极性与创造力。中国设计,经历了世博会和亚运会之后,受到了更多的关注及认可。在综合国力不断提升的背景和机遇中,环境设计专业的实验性教学无疑是社会历史发展过程所催生的必然产物。
参考文献:
[1].任艺林.从室内设计到环境设计.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环境艺术设计系历史[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7:3-8.
[2].王彤.跨学科多专业协同融合下的综合实践教学改革[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6:1-7.
[3].何建坤,周立,张继红,等.研究型大学技术转移—模式研究与证实分析.[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18.
[6].王丽.国内外艺术设计学科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模式比较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5.(1).:164.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汉字教学的专业指导与实践(实用21篇)篇三
摘要:自从加入世贸组织,中国把国内旅游业推向了全世界,同时又把国人推向了国际旅游的行列。
随着中国gdp的持续增长,国民已经具备了与国际旅游业接轨的能力。
在这样的趋势下,原有高等职业学校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已经不能满足中国旅游业的发展需要。
本文分析了现有的高等职业学校旅游管理专业的英语教学实际,结合旅游业人才的发展趋势,探讨了这类专业推动双语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汉字教学的专业指导与实践(实用21篇)篇四
环境法学是一门应用性学科,而两型社会建设需要大量环境法律人才,这就要求“环境法学”加强实践教学,要克服目前我国“环境法学”实践教学的不足,就需要改变实践教学观念、更新实践教学体系、丰富实践教学方法、完善实践教学考核机制、建立实践教学保障机制。
实践教学是将社会学研究方法运用到教学活动中,其优势在于“能给学习者提供系统的观点”。环境法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应用性学科,实践教学应当是其重要的教学方法,但长期以来,实践教学在我国“环境法学”教学中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随着我国提出“两型社会’建设的目标和“环境法学”被教育部高校法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确定为高等学校法学专业核心课程,探讨“环境法学”实践教学的改革和完善就有了更深的意义。
一、实践教学在“环境法学”教学中的定位。
现代环境法学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其产生根源在于人类对环境问题的反思和加强环境管理的要求。在环境和资源危机的严重威胁下,人们接受了环境保护的理念,并希望通过现代社会的利器——法律来保护环境,这使得环境法学在产生之时,就负有规范环境资源开发利用、改善保护活动的使命。“环境法学”的.实践性使学生对“环境法学”产生背景和使命的认识只有通过实践教学才能更深刻。同时作为一门法学与环境科学相结合的交叉学科,大量的环境标准、技术规范、操作规程、污染控制的各种工艺技术、资源利用的技术要求等都被纳入到法律体系之中。这使得环境法律规范与普通法律规范不同,是社会性与科学性高度统一的法律规范,因而环境法律也就显现出高度的专业性,与此相对应,环境执法与司法显现出高度的专门性。所以,对环境法律的理解和适用,对环境执法与司法状况的把握,是纯粹的理论教学无法做到的,这需要通过实践教学,引导学生理解环境法律的特性、制度和手段,了解环境法的实务操作流程及重心。
“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目标是针对我国环境与资源状况恶化、环境法律滞后、环境司法和执法环境较差的现实状况而提出来的。“两型社会”建设的紧迫性和现实性要求“环境法学”的教学改变以前“填鸭式”教育,将理论问题与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将前沿问题与现实问题结合起来,加大实践教学力度,培养既具有可持续发展环境观,又具有实际应用能力的专业化的环境法律人才。通过实践教学,指导学生参与具体的环保实践和“两型社会”建设实践,提高学生的“两型社会”认同感、使命感和动手操作能力;通过实践教学,鼓励学生参与两型社会试验区的环境法制创新课题研究,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理解环境保护制度建设的必要性和规则设计的妥当性,通过实践教学,指导学生参与具体的环境执法、环境司法实践,了解我国环境法制运作的基本情况,明确“两型社会”建设环境法制的基本内容。
因此可知,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在,环境法学”的教学过程中,应当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并且二者不是截然分开的,“环境法学”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应当相互融合、相互支撑,通过理论教学指导实践教学的方向,通过实践教学检验和促进理论教学的成效。
二、“环境法学”实践教学的问題。
我国环境法学创建于上世纪80年代,比西方晚了近。“环境法学”教学最早开始于1980年北京大学法律学系。作为一门新兴学科,“环境法学”教学在一开始就具有强烈的理论化倾向并延续至今,理论教学占据了“环境法学”的几乎所有课时,实践教学有限。就目前的“环境法学”实践教学来看,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教学体系欠缺。
在“环境法学”的教学体系中,没有对实践教学进行专门和系统的安排,教学环节不完整,在现有的“环境法学”的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中,实践教学被理论教学所涵盖,没有就实践教学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制度作专门的规定,没有形成完整的实践教学链,没有明确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的关系。这使得实践教学的地位与安排,完全取决于任课教师对实践教学的态度。具有不规范性和不科学性。
2教学方法有限。
目前“环境法学”实践教学的主要方法是案例教学和毕业论文设计。但是,案例教学中所采用的案例都是已知的或虚拟的案件,老师讲解的目的在于理论或法条的阐释,案情限于简单化和标准化,忽视影响法律实践的社会事实,难以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而毕业论文设计由于“环境法学”在法学整个教学体系中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选择“环境法学”研究的学生较少。由于“环境法学’的实践教学在教学方法上单一和缺乏创新以及对理论教学服务的定位使“环境法学”的实践教学缺乏实践性和技术性。
3教学课时有限。
我国的环境法学由于产生较晚,直到20xx年底才被教育部确认为法学本科专业核心课程。大多数高校法学专业“环境法学”的教学课时为32至36课时,极少数学校如北京大学为54课时。由于“环境法学”课程内容庞大,基础理论与传统部门法相比,具有很多前沿性内容,而分论部分则包括了污染防治法、生态保护法,涵盖二十多部法律,这使得在有限的课时中,教学主要集中于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具有偶然性。
4教学条件有限。
“环境法学’要开展体系完整、丰富多样的实践教学活动,就需要教学大纲灵活、实践场所保障、经费保障、师资保障等各方面的条件支撑。而这都是现阶段比较缺乏的,因此也就直接影响着实践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环境法学”实践教学改革的建议。
我国的“环境法学”实践教学还处于起步阶段,“两型社会”的理念和“环境法学”进入法学专业核心课程为实践教学的改革提供了契机和平台,使我们可以在以下方面进行探索。
1“环境法学”实践教学理念的改变。
“环境法学’的教学不仅仅是单纯的环境的传授和环境法律的解惑,还要培养环境法律人才所需要的批判精神和创新思维,培养参与环境法制建设所需要的动手能力和应用技巧。因此“环境法学”教学要改变以往视实践教学为理论教学的补充和辅助的看法,要避免以往单向教学所带来的学生学习兴趣不足的弊端,把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放在同等地位,通过系统的实践环节和丰富的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对我国环保问题的认识,对专业性的环境法律问题的理解、对灵活运用环境法律的各种技巧、方法和能力的掌握。更重要的是,实践教学改变了理论教学无法克服的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地位的不足,而真正能够以学生为主体,他们以不同的身份参与真实的或模拟的环境案件处理,参与环境保护活动,而教师始终处于指导者、交流者地位。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2“环境法学”实践教学体系的更新。
要实现“环境法学”实践教学的目标,就需要改变以前零散的、碎片式的教学,建立完整的教学体系。该体系由两个环节、三个子体系构成。两个环节是指课堂内和课堂外实践教学两个环节。课堂内实践教学要突破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而转变为“师生共同探索”。就现实生活中案例和社会焦点的环境法律问题进行研讨式教学。课堂外实践教学通过教学方法的创新,指导学生参与具体的环保实践活动来增强其法律运用能力和实现环境保护目标,同时。通过课堂教学对课堂外环保实践活动的讨论实现课堂内与课堂外教学内容的融合和理论的升华。三个子体系包括模拟实践体系、创新研究体系和社会实践体系。模拟实践是对已经发生的或者虚拟设计的环境案件或事件进行分析和演练,其重心在于发现并探讨其中的环境法律问题及解决方法,了解环境执法、司法的基本环节和程序。创新研究是对“两型社会”建设的现实性问题和环境法学的前沿性问题进行制度和规则探讨,其重心在于培养开拓式思维和研究能力。社会实践则是学生亲自参加环保活动或参与真实环境案件的处理,其重心在于培养学生的社会沟通和协调能力。了解环境法制运行现状,承担环境保护的社会责任。
3“环境法学”实践教学方法的丰富。
这体现在模拟实践、创新研究和社会实践体系中教学方法的充实和扩展方面。在模拟实践方面,以本科实习和模拟法庭为基础,了解环境司法、执法的基本运作环节与机制,以案例分析为方法,理解环境法基本原理和环境法律规范,在创新研究方面,以学年论文、毕业论文为形式,探讨“环境法学”的前沿性问题。以大学生创新基金研究项目为平台,指导学生进行环境法实施的调研并撰写有价值的报告和论文。以专题辩论会、讲座为载体,探讨焦点环境法律问题,在社会实践方面,以学校所在地或学校自办法律援助中心为依托,指导学生对环境案件的受害人提供法律咨询。以公益诉讼为方式,指导学生提起或参与环境公益诉讼,履行社会责任,以大学生环保社团为组织,指导学生进行环保公益活动,亲身参与环境法制实践,进行环境法律知识普及教育。
4“环境法学”实踐教学考核机制的探索。
实践教学是“环境法学”教学的新生事物,由于其教学方式的多样性和学生参与的分散性,确立其科学的考核机制是保证教学目的实现的必然要求。“环境法学’实践教学考核机制要改变以往的一次性考试的评价体系,既有阶段性评价又有总结性评价,既注重结果又反映过程,全面考查学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因此,根据不同的教学方式。应当设置不同的考核体系,其考核要素有三:学习效果、社会效果、沟通与执行能力。考核主体既包括老师。也包括学生、相关环保实践关系人。而考核方法是多方面的,如实习阶段,由实习指导老师根据学生的平时表现和起草的法律文书来考核;模拟法庭和创新研究方面,则可以由学生自我评价、学习或项目小组相互评价、老师评价共同考核,而社会实践方面,还可以增加实践活动的组织者、相对人和利益相关方的评价。
5“环境法学”实践教学保障机制的建立。
“环境法学,实践教学要顺利进行并取得良好效果,必须要建立保障机制。首先,实践教学要纳入教学计划,并安排总课时1/3左右的课时。当然这建立在各高校根据教育部要求,将“环境法学”调整为法学专业核心课程基础之上。其次,建设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保证实践教学的广度和深度。实践教学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实践性,很多老师往往理论功底扎实,实践能力不足,因此一方面要加强对师资的培训,给予实践部门从事法律事务的平台,另一方面从实践部门聘请专业人员进行某些阶段的实践教学。另外考虑到实践教学需要指导教师精心筹划并组织实施,其付出的时间和精力并不比课堂教学活动少,甚至更多,因而也要改变以往的教师考核评价机制,将实践教学情况纳入其中,以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最后,加强经费和硬件保障。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需要一定的资金投入和仪器、场所方面的硬件设施,这就需要获得院校专项资金支持或争取中外环保ngo的资金支持。
汉字教学的专业指导与实践(实用21篇)篇五
实践教学是学校实现培养人才目标的重要环节,它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以及使学生成为一个复合型人才都具有特殊作用。《高等教育法》明文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本科教育应当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本学科、本专业必需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掌握本专业必要的基本技能、方法和相关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和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而学生时间能力的培养、学生基本技能、方法和相关知识的训练就是靠实践教学来保证的。但是,由于我国高等教育是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物,即便在今天,计划经济体制对高等教育的惯性作用依然存在。在传统的高等教育中,不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更不可能特别关注学生观念、能力、创新等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因此,在教育教学中就容易忽视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教学一直以来就是高校人才培养的一个薄弱环节,并且存在着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反过来又制约了实践教学的发展。本文试图分析高校实践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现有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目前实践教学基本上都依据专业教学计划来组织教学工作,实践教学环节主要包括实验、课程实习和毕业实习3个方面。实验大多是结合理论课程开设的,而实验课也只是在教学计划规定的时间内进行。实验方式大多是由教师先讲,学生按照教师的布置或者指导书上的步骤,按部就班,完成实验操作。实验内容一致,结果唯一,学生虽然也参与了实验教学活动,但实质上是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他们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受到一定的限制,同时还培养了一些不能主动参与实验的同学提供的方便。在这种模式下,虽然也强调实验能力的培养,但这种实验能力是被当作技能并以“知识”的形式加以传授,从而导致学生缺乏“创造性”应用能力的培养。
2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教学方法陈旧。
虽然学校在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但总体而言,培养模式仍然较单一,管理过死,条条太多,严重影响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性的发挥。不少教学内容陈旧落后,某些已经随着科技的发展失去原有价值的内容,仍然在我们教材中占有一定的地位,而某些正在转化为新的知识体系的科学前沿的知识,却仍被我们置于教学大门之外。另外,单一化、灌输性教学方式,仍然是主要的教学方式,师生之间很少交流。
对实践教学重视不够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由于受传统“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长期以来形成“理论教学体现学术性,实践教学是理论教学的一个环节、一种补充”的认识。认为实践教学仅是作为理性认识的`验证而依附于理论教学,学校教育质量的高低,主要看学生掌握理论的水平,而实践能力则无足轻重,对课程实验、实习的学时越压越少。二是由于实践教学较理论教学难度大而有畏难情绪。实践教学不但需要教材,而且需要实物;不但需要与校内各部门打交道,而且还要协调校外有关单位。教学组织工作较复杂,从实验设计、实验准备到实验报告批改,特别是野外教学生产实习,除去学生方面难于管理的因素外,其衣食住行安全保障及实习大纲的检查指导都要详细安排,同时还要协调好与实习单位的关系。所以有个别教师怕麻烦就轻避重,甚至干脆不搞实践教学。因此,在实验、实习时只是走过场,不愿动脑筋,更不愿动手,应付过关了事。
汉字教学的专业指导与实践(实用21篇)篇六
摘要:实践教学是高校生物专业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专业发展的生命线。高校生物专业在实践教学组织、制度建设、监控与考核、基础建设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因此,必须从以上各方面强化高校生物专业的实践教学。首先,制订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实施方案是实施实践教学的前提;其次,完善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建设是实施实践教学的保证;再次,强化实践教学的监控和考核是实施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第四,加大投入,完善实践教学基础建设是开展实践教学的基础性工作。
汉字教学的专业指导与实践(实用21篇)篇七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为了满足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诸多的高校开设了会计实践教学课程,以此培养出具有着丰富会计理论知识,以及良好的操作能力的会计人才。但是根据目前该门课开设的教学情况来看,现状不容乐观,亟待改进,其问题主要表现在:课程中所使用的教材、课堂实践教学这两个方面,其与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企业对于会计人才的要求,相差甚远。因此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高校需要积极的进行课程教学的改革工作,以此促进教学效率和会计专业人才能力的最大化的提高。
关键词:高等教育;会计课程;教材;教学。
一、对于如何适应实践发展的会计专业教材的思考。
(一)会计教材存在的真实问题。
高校的会计专业,在进行实践课程的开设中,对于教学所用的教材选用上,存在着较多的问题,使得该课程的教学效果不理想,其关于实践的科研研究也呈现出停滞不前的局面,不利于学生综合会计实践能力的全面提高。其具体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会计实践所用的教材质量不高。在该课程的实践教学中,许多的学校使用的都是本校教师自己编写的教材,由于教材编撰人员个人能力的欠缺,以及教学实践经验的缺乏、每个人负责编撰的教材章节不同,使得该教材的质量总体上存在着参差不齐的问题,或者在部分章节内容中,还存在着内容的错误等问题。同时,目前我国会计专业的发展十分的迅速,时常会有会计相关政策的实时更新发布,因此高校的会计实践课程长期使用单一且未能及时更新修订的教材,这就导致学生在实践课程中,学习到的知识和相关处理案例,具有着一定的滞后性。2.教师对于实践课程教授的重点内容把握不清。质量较差的教材,流入到会计实践课程的教学中,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让学生对于该科目的实践相关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但是教师在课程教学中,多是对书中的内容,进行了照本宣科的教授,并未对整本书的主要内容进行提前的了解,因此在教学中,出现了学生学习的内容无重点,或者是学习的内容,与本专业的实践相差太多,以及内容的重复性教授的问题。最终使得培养出的会计专业的学生,实践知识存在着较多的盲点和遗漏点。3.实践课程教授后无配套的实践练习。学生结合教材学习了相关的知识之后,如果不及时进行知识的配套实践练习,将会使得学生的知识遗忘速度加快,无法形成一套完整的会计实践知识体系。同时,部分教师让学生在实践练习中,选取了与教授知识联系不紧密的配套练习,这就可能导致学生在实践练习的时候,对于不重要的知识进行了大量的练习,实践能力缺乏有效的训练和提高,最终使得学生在处理实际问题时,困难重重。
(二)针对上述问题的解决办法。
针对教材方面存在的问题,首先需要高校的会计专业,对于该门实践课程加强重视,并进行改革。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着的多种有关于教材的问题,以此在结合企业需要,以及会计实践性人才培养的目标基础上,对所使用的教材质量,进行重点的把握,选用高质量的实践类会计教材,为学生进行高质量的授课。其次,会计专业的教师,除了需要在课程上,对学生进行知识的教授外,还需要在课下,对本专业购书的计划,提出合理的建议,并且结合优质的教材内容,积极的做好备课工作,对于每节课的重点教授内容,提前找出来,提前给学生安排预习任务,以此使得学生可以对教授的内容感兴趣,可以在课堂上积极的配合教师的教学内容进行学习。教师还需要积极的学习目前最新的会计相关政策,并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更新讲解,使得学生对该类知识前沿性的内容,有着及时的认识和了解。最后,在教材的改革中,教师需要结合使用的教材,选取最新的实践练习图书,以此让学生在学习了知识之后,可以及时的进行相关知识的练习和记忆。
(一)在实践教学方面的问题。
1.会计模拟实践练习的设计不佳。在许多高校的该课程的实践教学中,教师多为刚从学校毕业的学生,因此缺乏实践教学的经验,且部分学校对于实践教学不重视,相应的也对教师该能力的具备与否情况不重视。使得当前的实践设计教学,存在着许多问题。在模拟学习的整个指导学习的过程当中,如果教师没有将问题集中起来进行讲解,只是针对一些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指导的话,就会形成不注重操作实际规范性的情况。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相应的纠正,那么实践教学质量难以提高。2.实践教学的基础设施不完善。由于一些学校对会计专业实践课程不够重视,其对于该课程的开设,给予的经费投入、技术投入较少,以此使得该项实践工作的开展,缺乏良好的教学环境,以及实践所需的教学基础设施。例如,目前许多的学校缺乏会计手工实验室、会计电算化实验室等实践场所,以及未购买会计模拟练习的数据系统,以此使得学生的能力无法有效的得到实践和锻炼。3.实践模拟练习所用的材料缺乏科学性和完整性。在实践教学中,使用的模拟练习资料,虽然是从公司购买的,但是在具体的操作中,学校仅仅是购买了部分的材料,且对于材料没有进行侧重点的选取,完全是照搬公司的会计事务处理的资料,让学生自行进行模拟练习,导致了这些资料显得十分粗糙,缺乏在某一方面的真实代表性。同时,教师在教学中,仅是结合上述材料,对学生进行了模拟教学,忽略了会计监督方面的一些问题,因此存在着教学的不完善性。
(二)针对上述问题的改革举措。
1.构建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会计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在理论方面,应该把实践作为教师教学的指导思想。构建从年龄层面、师资力量、研究能力等方面都十分突出的教师业务的专业师资队伍,以此使得该专业的学生可以接受到高质量的会计实践教学辅导。同时,学校还可以指定教学的激励制度,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让教师以饱满的热情进行实践性的教学,设计出合理的实践设计练习内容。2.转变观念,在教学硬件设施方面加大投入。积极的进行教学基础设施的建设工作,以此使得学生可以在实际的教学中,充分的锻炼自己的能力,使得学生在实践中,可以学习到会计这一学科的一些新理论,新知识,也能够贴合时代的需求把握新动态。同时也能够学习到相当一部分的有代表意义的与现实结合起来的案例,并且能够通过这些案例,使学生提高真正解决问题的能力。3.提高对实践教学材料的合理选择。在高校实践教学过程中,优秀的实践模拟材料,是教学实践的基础。因此,在材料的选取中应注意以下内容:(1)模拟材料要具有公司的代表性,并与实践业务相结合,联系生活例子,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2)材料内容要新颖,体现最新知识,与时俱进,结合当下的发展趋势,以及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此外,会计专业教师在实践课程的改革中,还需要充分的应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方法的改进,改变传统的教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下面听的模式,可以充分的发挥出现代信息化教学手段的重要作用,在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对学生进行实践案例的教学,以及练习。在实践课程的教授中,高校还可以积极的联系一些大型的公司,与其进行校企合作,以此使得学生在课程学习结束后,直接到企业的会计事务处理部门,进行实践的具体操作,使实践能力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汉字教学的专业指导与实践(实用21篇)篇八
摘要:首先,从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教学师资及毕业生状况等方面分析了地方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其次,从实践教学环节的建设、实践教学环节改革、实习基地建设及服务地方等方面阐述了地方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
汉字教学的专业指导与实践(实用21篇)篇九
物业管理的实操性强,所提供的.岗位十分适合高职毕业生的就业层次.但是,随着物业管理在我国的迅速发展,其专业教育与行业的发展要求相距甚远.因此,高职物业管理专业应结合行业发展状况,针对物业管理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把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作为目标,构建既适于学生学习又对应市场需要的物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作者:王艳梅作者单位:河北廊坊师范学院刊名:企业家天地(下旬刊)英文刊名:worldofentrepreneurs年,卷(期):“”(7)分类号:关键词:高职物业管理实践教学专业技能
汉字教学的专业指导与实践(实用21篇)篇十
一、尽快转变“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
早在,国务院就发布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对高校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做了具体规定。应该承认,全国高校在推进素质教育过程中,为加强实践教学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明显成绩,实践教学条件有了较大改善。如改革和优化课程内容、体系,建设多媒体教室和发展计算机辅助教学,加强专业实验、实训相关设施建设等,都与实践教学密切相关。但是,实践教学涉及的内容丰富、范围广泛,是长期而又复杂的系统工程,并非一蹴而就。特别是我国高校长期以来形成的“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变,仍然存在着重理论知识传输,轻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的传统惯性。课程内容和体系还没有更好地与专业实践相结合,专业实验、实训的相关设施也没有更好地发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作用,甚至理论教学脱离专业实践的现象仍很普遍。如有些学者指出:我国高等教育教学存在着“专业课程结构与产业结构脱节”、“授课内容与社会实践脱节”、“专业知识与创业、就业脱节”、“教师的视阈与现实生活脱节”等问题,以至于相当数量的高校毕业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明显不足,动手能力不强,难以适应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和社会用人单位的需要。不少学生反映:“在校四年,主要是听了几十门课,背了几十门课的教材或笔记,而参加社会实践、专业实践的机会不多”;有些市场营销、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毕业生在应聘工作岗位时,竟不熟悉“铺货”、“fob”等专业知识的操作方法,往往面临用人单位“应有实际专业技能和实践经验”的要求而不知所措。
可见,加强实践教学,积极转变“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进而持久地从总体上提高高校教学的质量水平,应当成为高校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社会实践是科学理论的客观基础,科学理论的实践性特点决定了高校教学必须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也只有如此,高校教学才会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旺盛的活力,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和社会用人单位需要的各类专业人才。为此,各高校尤其是大部分教学型高校,应以“主要培养具有一定专业知识,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充当骨干作用的人才”为目标,进一步推进和深化教学模式的改革,尽快形成加强实践教学进行管理体制创新,课程内容和体系、教学方式方法改革创新的氛围;着力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和规划,通过专业实验、实训教学,业务实习和专业技能实践等手段,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切实解决专业教学与社会发展、用人单位需要相脱节,毕业生能力与社会劳动者就业能力相脱节的问题。
二、积极设法提升教师实践教学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处于主导地位,承担着对学生“传道、授业、答疑、解惑”的职责,负有培养适合社会需要各类专业人才的重大使命。仅从业务角度看,一名优秀教师不仅要理解和熟练掌握本学科、专业的理论知识,讲课要做到概念准确、语言流畅、逻辑性强,还要体现能够利用学科、专业实例解释理论知识的教学本领,能够很好地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的专业工作中,做到理论与实践的密切结合,让学生切身感受到“学有所得,学有所用”。
建设实习基地和加强学生实习活动管理,是高校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利用实习基地和通过学生实习活动,可以有效实现产学研的有机结合,是高校与社会各类用人单位互动的需要;而大学生通过实习,不仅可以使他们在理论学习之外,获得相应的专业技能知识,而且能够增强他们的劳动观念,培养他们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从而提高毕业生就业的竞争能力。正如有些学者指出的:在一些教育发达的西方国家,学校和企业都特别重视学生的实习活动,如英国、法国、加拿大等国家的高校,在学生培养规划中都有相关的实习活动安排和严格的考核制度。有的国家高校学生实习时间达六个月或九个月(如法国),有的则长达一年(如英国)。在加拿大,其高校普遍实行的“合作教育课程”模式,要求学生必须参加实习活动,只有经实习单位和学校双方考核合格,才能取得学分。
我国则在恢复高考以后,高校为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在实习基地建设和学生实习管理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制定了这方面的实施方案或规划,对实习基地建设和学生实习的目标、思路和措施等作了具体规定。然而,由于部分高校对此项工作不够重视、资金投入不足、实习指导教师配备欠缺、高校和实习单位双向沟通、合作机制不健全、学生对实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不强等多方面原因的影响,存在着实习基地建设和学生实习活动流于形式,质量难以保证的现象。特别在某些高校采取的由学生自己找实习单位,实行“分散式”的实习方式,学校不配备实质性的带队指导教师,所谓的实习检查、鉴定也形同虚设,有的学生竟然不实习而提供虚假的实习报告书。这种情况若任其长期发展,不仅严重影响高校的实践教学效果,损害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也不利于高校良好教风、学风的巩固和发展。
因此,高校有关领导和部门应该给予实习基地建设和学生实习管理充分的重视,本着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精神,分析和总结此项工作中的经验教训,健全完善和落实实习基地建设与学生实习管理的规章制度;合理划拨或者努力争取社会资助,保证实习基地建设和实习管理的资金投入与有效使用;积极与社会用人单位签订长期合作的实习基地共建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和责任,建立与用人单位的有效沟通机制;采取利益驱动和相关制度等方式,促使教师乐于承担学生实习指导教师的职责;严格对实习学生,尤其对“分散”实习的学生进行认真检查、监督和管理,确保每一位学生能真正参与实习活动,得到实习训练。总之,切实加强实习基地建设和学生实习管理是“以学生为本”,为党和国家教育事业负责的具体体现,应该成为高校实践教学长抓不懈的重要工作内容。
四、侧重对学生普适性基本能力的培养。
加强高校实践教学工作,其直接而又现实的意义在于强化专业理论知识与专业实际的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能在一定程度上适应社会用人单位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减弱用人单位“还需对毕业生花费成本进行培训”的顾虑,对推动毕业生就业有积极作用。但是,高校教学绝不能只停留在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培养“应用型”人才这一层面,加强实践教学也不能等同于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一方面,高校教学要适应社会用人单位实际工作需要,体现对学生职业化、技能化培养的特点;另一方面还要充分考虑到高校教学本身的特殊性和规律性,利用实践教学侧重对学生普遍适应性基本能力的培养。
高校毕业生应具备哪些普适性基本能力?这一问题至今仍是学术界热衷讨论的问题,许多学者发表了相关观点,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值得我们思考和借鉴。但我们也应该注意到,高校教学工作本身要受其特殊性和规律性的制约,不可能仅靠高校教学的有限时间培养起学生适应社会发展和用人单位要求的所有能力,人的能力的培养也不可能靠高校教学一劳永逸,所谓“终身教育,终身学习”就是这个道理。结合当前我国高校教学实际和用人单位的一般要求,我们认为在加强对学生专业技能教育的同时,应侧重培养学生运用专业知识和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其独立思考、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的理论研究能力;培养其收集整理相关信息和使用信息创造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能力;培养其采取妥善方式与人沟通、团结协作、形成身心健康的能力;培养其充分发挥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锐意创新、创业的能力;培养其运用语言文字准确、流畅表达和交流思想的能力。总之,应力争在实践教学中实现“应用型”人才与“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的统一,是高校加强实践教学,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水平的重点所在。
【参考文献】。
[2]华东师范大学课题组:中国教育发展战略与教育体制改革研究[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汉字教学的专业指导与实践(实用21篇)篇十一
目前,许多教师虽然明白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但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制约,实践教学依旧是教学过程中最薄弱的环节。
(一)实践教学组织管理不合理。
1、组织管理制度不完善。
在实践教学中,组织管理体制的不合理,会导致学生不能按应有的要求,进行相关内容的实习。或是没有建立明确的考核评价体系,实践教学中,学校不仅要考核学生的实践能力,还要考核任课老师的实践能力、学校组织管理制度的落实与否以及实习基地的建设能力。
2、实习基地建设不完备。
实践教学离不开实习基地。对学校来说,在学校软、硬件设施方面还存在大量不足,大部分学校在模拟的餐厅、客房、酒吧等酒店中主要建设上的投资力度不够,无法提高教学质量;对酒店来说,无法给学生进行详细的划分和任务的设置,导致学生在实习过程中不能结合自身的真实情况进行有效的巩固和提高。
(二)课程设置不合理。
在酒店管理专业方面,基本技能的课程应该大于理论知识的课程,且教学内容应与实际需求接轨。但目前在我国高校中酒店管理专业课程设置中,理论课远远大于专业技能课,导致课程内容过于理论化,无法与现实的实际情况进行衔接,造成学生学无所用。
(三)教师能力不突出。
许多老师在专业理论知识方面具有较高的水平,但在实践活动中能力却较低。许多学校在招聘的时候也只看重教师手中的证书,对教师的实践能力却没有相应的考核方法和制度。特别是一些老师在多年脱岗之后无法与时俱进,技术和理念都落后于实际需求,无法给学生传授先进的酒店管理理念。
实现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创新,就要努力构建新型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新型酒店管理专业实践体系的建立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组织管理体系的创新。
管理制度是整个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中的不可缺少的控制器,新型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实习和实践需要完善的组织管理制度做保障。学校要加强在学生学习实践活动等方面相关制度的完善,建立起健全的组织管理制度和评价制度,并根据反馈的信息及时的做出调整,保证实践教学的圆满完成。
(二)课程内容及设置的创新。
教材的内容特别是管理理念和模式要与时俱进,紧跟时代发展潮流。加强对国内外优秀实践活动的研究和借鉴,始终将学生专业技能的掌握放在首要位置。教师要充分利用课程实验、社会生产实践以及毕业实习,使学生学到的技能在各种实践中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利用。
(三)师资引进方式的创新。
教师自身的能力会直接影响到专业教学内容和教学水平以及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能力。因此学校要加强对引进老师专业技能的考察,使一些技能强的教师资源也可以得到有效的聘用。对现在教学中理论知识强而实践能力较弱的教师,要进行及时的培训加以巩固和提高。同时还要不断促进教师对教学方法的使用和创新,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和实践的兴趣。
(四)实习基地建设的创新。
我国与外国酒店管理水平差距巨大的原因之一就是我国酒店管理专业的软、硬件设施远远落后于国外。因此学校要不断加大投资力度,建立可以使学生在校就能进行实践活动的创新型学习实践基地。针对酒店来说,要对学生情况进行详细的了解,根据学生的能力将实习的学生安排在相应的岗位上,同时也要为他们创造轮岗的机会,使学生可以对酒店的管理和运作机制有一个深入的认识。
(五)加强学校与企业合作方式的创新。
对于酒店管理专业来说,学校要不断加强与企业这些校外的实践教学基地之间的合作与交流,通过沟通与协调,为学生实践活动的进行创造积极有利的条件。
(六)加强学校信息搜集能力的创新。
学校要努力实现现代化,有效的利用科学信息技术,针对酒店管理专业实现快速全面的信息收集,不断更新自身的信息储备,促进酒店管理专业能够准确把握住时代发展的主脉,实现自身的创新与发展。
总之,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在促进学生能力发展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学校和教师要不断加强对实践教学领域的探索与研究。在实践教学中,不断创新,加强组织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加强专业课程设置的科学合理性,不断提高学校的师资力量,加强与企业之间的交流以及对先进信息的捕捉能力,努力构建新型的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促进酒店管理水平的整体提高,实现与世界同步发展。
汉字教学的专业指导与实践(实用21篇)篇十二
随着国家“体教结合”战略的出台,高职院校运动队边学习边训练,为竞技体育运动的发展做出了贡献,高职院校的竞技体育也有了长足的进步,推动了高职院校群众体育运动的开展。我带队的石家庄联合技术职业学院运动队,在河北省第十四届大学生运动会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为学院争得了荣誉,也为运动队管理与实践积累了经验。研究和探索高职院校运动队的有效管理教育工作,已成为我们高职院校体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
1、对教练员的管理。
高职院校运动队的教练员都是由国内体育学院、系毕业的本科生组成,从事多年的教学和训练工作,经验丰富,基本功扎实。他们既担负着训练和比赛任务,又要完成教学和科研工作,任务繁重。因此,对体育教师的要求更高。
1.1拓宽知识面,提升能力素质。
有计划安排教练员攻读在职学位,选派教练员参加各种教练员、裁判员培训班学习。近年来公体教研室安排4位教师攻读在职硕士学位,10人次参加全国性的学术报告会,教练员、裁判员培训班学习。
除要掌握基本理论外,还要掌握心理学、运动生理学、教育学、体育管理学、体育人文社会科学等多学科知识。教练员的专业理论知识水平和训练能力不断提高,有助于增强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减少工作的盲目性,使管理工作符合客观规律,而且能与运动员取得更多的共同语言,增进心理沟通,加强彼此信任,提高训练实践。
1.2全程跟踪,对症下药。
要搞好管理就必须了解人、关心人。尽管队员日常生活的喜、怒、哀、乐看似和训练没有直接关系,实际这些因素都会影响训练效果。例如:在日常生活中与同学产生摩擦,学习中碰到困难,家里发生变故、考试成绩不理想等都会影响的训练积极性和效果。因此要求教练员能够明察秋毫,及时发现队员的细微变化,主动找队员谈话,做好思想工作,关心队员,尽力帮助队员解决困难,避免影响训练任务。
1.3身践力行,做贴心人。
教练员是队员的一面镜子。教练员应该正直公道,言行一致,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要求队员做到一分,教练员做到的教练员首先要做到十分,哪怕是最微小的细节都要身先士卒,使队员在内心敬佩教练员。行为上模仿教练员,自觉的服从教练员的管理和严格要求。良好的职业道德是当好教练员的必备素质。
同时要求教练员记好训练日志。因为日志管理手段与其他管理有机结合,就能使训练管理更加得心应手。教练员要把每次训练的内容及效果记录在册,以有利于分析运动员身体状况,及时总结经验,更好的调整训练的内容方法手段,使训练更科学、合理、提高运动成绩。
2、对运动员的管理。
高职院校大学生运动员主要有两项任务:一是专业文化课学习;二是课余训练。既要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又要刻苦训练创造优异成绩。课余训练的主体是运动队队员,管理工作的主要任务是调动队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强队员的思想教育,提供端正训练态度,抓紧一切时间认真学习文化课,身心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主管部门制定了相关规定,为运动训练提供了依据解除运动员的后顾之忧。
2.1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提高运动员的道德素质。
竞技体育竞争激烈而又残酷,为了获得优异的成绩运动员必须不断向人的心理和体力的极限挑战,必须才承受常人难以忍受的伤痛,做出超常的付出,这就需要有正确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作为和支撑。我们时常教育运动员:要懂得珍惜,懂得回报。一个成功的运动员的背后,包含着许多人的辛勤付出,离开组织和集体的关心,是难有作为的。为祖国争光、为学院争光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当前,独生子女娇生惯养,怕苦怕累,个人学乐主义、拜金主义不断侵蚀着运动队,树立什么样的人生目标需要我们的队员认真思考,更需要教练员不断加强思想信念的教育。
2.2以制度促提高,培养全面合格人才。
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特点是课程多,时间紧,任务重,专业性强,他们毕业是主要是从事专业第一线的应用型工作。运动员参加课余体育训练,必然会影响到他们的专业学习。如何处理好队员的专业课学习与课余训练的关系,是运动会管理的关键。我们对运动员管理的宗旨是:既要保证按质按量参加体育训练,也要保证队员专业文化课的学习。为此,公体教研室与教务处,学生处等职能部门共同制定了《运动员专业课学习成绩的管理办法》。管理办法主要是围绕我们的宗旨来制定:的我们采取基本分制和鼓励加分制的办法,使对学生的文化课学习管理与运动员训练、竞赛紧密挂钩,从制度上激励队员参加训练的自觉性和积极性,转变他们的思想,变“要我练”为“我要练”。这几年来,由于我们制度的措施得当,切实关心学生的学习成绩,并未他们的学习提供一切可能的帮助,激发了运动员对学习的积极性。运动员升本逐年增多的事实证明我们是成功的,我们并未以牺牲学生的学习来获得体育训练成绩,我们要培养的是全面的优秀的人才。
2.3加强训练管理。
很多高职院校的教练觉得没必要进行持续性训练,只有在比赛前,才开始组建运动队的训练。但由于我们是新创没几年的院校,规模不大,学生不多,可以挑选的人也不多,而学生的学习又非常紧张,训练时间容易受到极大的影响。这些因素决定了我们要取得比赛的好成绩,必须付出艰辛的努力,不可有临时性、投机取巧的念头。所以,我院一直有篮球、武术、健美操、田径等俱乐部坚持常年训练。我们与职能部门共同制定了《运动员训练管理规定》等一系列管理制度。公体教研室有专职人员对运动员的出勤情况进行登记学院规定:队员如在一学期无故旷、缺训练课超过3次的,则令其停训检查,认识态度不好的运动员勒令其退出运动队,并通报批评,停止享受运动员的一切待遇。
为了调动运动员的.训练积极性,我们按时发放相应的训练补助费,使队员“训有收获”。为了进一步提高队员的积极性,我们还对获奖的运动员给于一定的物质奖励。毕业时,在相同的情况下,优先推荐运动员就业。实践证明,指定的《运动员竞赛奖励办法》队员动员的管理起到了强大的激励作用。
3、加强目标管理。
目标管理的目的在于提高训练效果,是一种激励的方法,所以目标管理被视为管理的灵魂和核心。目标管理有助于激发和强化运动员的训练动机。
3.1目标要具体。
训练应用目标管理,必须按照目标的要求进行训练,目标必须定的具体,在制定计划时要具体落实到每次训练课,每次练习的次数、时间、强度、等要有明确的具体的要求。在比赛中应要求队员根据情况达到一定水平。通过这些具体的指标要求,进行有效管理。
3.2目标要从实际出发。
目标要是定的恰如其分,要求略高于本人的能力,能激发每个队员的上进心。这种上进心若渗透在训练中,能使队员精神奋发。若指定的目标高不可攀,队员产生畏惧情绪,挫伤其积极性,挖掘不出潜力。
3.3目标要及时调整。
在实施目标管理过程中,不能出现这样那样的小问题,要及时调节控制,修正那些不合实际的目标和偏离目标的行为,保证训练向着正确的轨道前行,使训练更加科学合理。
【参考文献】。
[3]王平.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管理模式邹议[j].四川体育科学,,8:7-8.
汉字教学的专业指导与实践(实用21篇)篇十三
现代法学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其主体工程应当包括思想道德教育、理论知识教育和实践能力培养。实践教学是法学专业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渗透于法学教育的全部过程,是主要针对实践能力培养的法学教学方式。随着法学教育的不断发展,实践教学必将显现出其独特的价值。
(一)国外法学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简介
法学是一门应用性社会科学,法学教育是一种实践性教育,因此,对于一名法科学生来说,掌握基本的司法操作、了解司法过程的运作就成为一种基本的要求。正基于此,无论是大陆法系国家,还是英美法系国家都极为重视实践教学在法学教育中的地位。国外实践教学的基本模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以美国为代表,采用与实务紧密接合的案例教学模式;另一种是以德国、日本、英国为代表,采用让学生在特定机构中进行实务训练的模式。
美国现代法学教育的最大特色就是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由哈佛大学法学院院长朗代尔教授在1870年创造的。案例教学法事实上是一种实践教学模式,它要求学生课前阅读有关案例,通过阅读案例寻找规律,并进而探求法官居中判决时的原则依据。在教学过程中,既有教师和学生之间的问答,又有互相辩论,通过互动,加深学生对于法学的理解并使其具备基本的实践能力。美国法学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培养律师,案例教学法在这一目标的实现中起到相当重大的作用。
在德国,法学教育主要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理论学习,在大学进行,学生在4-5年的时间里集中学习法学基础知识和理论,学生通过了相应的考试也就获得了参加第一次司法考试的资格,在这一阶段,教学方式以讲授为主,同时辅以研讨。第二阶段是实务训练,这也是德国法学教育的特点所在。实务训练为期2-3年,在各个专门的法律实务部门进行,这些部门包括民事审判庭、刑事审判庭、检-察-院、律师事务所等,学生在每一个部门至少要呆上三个月。实务训练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熟悉法律实践的诸多领域,使学生具备成为法官或者检察官的能力。
司法研修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英国,实施实践教学的形式也是实务训练,其培养的对象是大学四年级的学生。英国大学的法学院分两个系,学生在法律系学习三年,三年结束后进人职业训练系,学习一年实务知识,训练结束,成绩合格者可以进入律师界。
(二)我国法学专业实践教学现状
目前,我国高校中开设法学专业的约有330所,绝大部分高校都在不同程度上通过各种形式和途径实施实践教学。根据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在1998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中的规定,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见习、法律咨询、社会调查、专题辩论、模拟审判、疑案辩论、实习等。根据各自情况,各高校一般以法律调研、法律咨询、普法宣传、模拟法庭、法律援助、毕业实习等形式实施实践教学。
北京大学法学院目前设立的法律援助中心与消费者协会等组织联合开展了一系列活动,收到了不错的效果。清华大学法学院学生代表队在2000年参加了亚洲杯国际法模拟法庭大赛,在2003年参加了维也纳国际商事仲裁模拟仲裁比赛,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清华大学也将于今年举办国际法模拟法庭比赛,届时来自清华大学、山东大学等高校的社会调查和专业见习、疑难案例辨析、模拟审判、法律义务咨询、专业实习,其具有特色之处在于将法学实践教学与学生的鉴定、课程结合起来,而且制定了实践教学教师岗位责任制,将教师的实践教学工作计人工作量并与教师的晋级、评定职称挂钩,从而有利地推动了实践教学的开展。2000年9月以来,在美国福特基金的大力支持下,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武汉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四川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华东政法学院、西北政法学院等国内十所高校的法学院在传统的法律实习实践活动的基础上,引进了"诊所式"法律教育模式,在实践教学模式的改进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可见,我国设有法学专业的各种级别、各种类型的高校都在注重实践教学的发展。
《法学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分析及理性思考》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汉字教学的专业指导与实践(实用21篇)篇十四
摘要: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要求学生不仅要“知道”,还必须会“动手”。要培养具有出色职业能力的毕业生,就必须从与职业能力密切相关的课程入手,只有立足高职酒店管理的培养目标和酒店职业岗位的需求,创新教学方法,才能使学生学以致用,实现课程和职业技能的双达标。
酒店管理专业的专业特性和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培养定位是高素质、技能型、应用人才。过硬的实际操作技能和较高的职业综合能力是达到培养目标的关键。这种教学方法知识量足,信息面广,但是缺乏学生直接实践和及时作出反馈的机会,对学生积极性的发挥和个性的发展有一定制约。通过调研和课堂教学实践发现,授课方法单一原因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1、课堂教学内容结构安排限制了课堂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实践。课程内容理论多、实践少。学生不能参与或动手,严重影响了学习兴趣及学习效果。
2、经费缺乏限制了课堂教学方法的多样化。通过教学实践与反思,很多学校及教师也逐步认识到应该把学生放到实体场景中去教学。但日常教学又不可能完全到企业去进行,所以解决这个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学校建立仿真酒店实验室或者建立以实体模式运行的自营酒店,但二者都将需要耗费巨资[1]。
3、考核方式单一,“一卷定乾坤”的传统理念根深蒂固反向影响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发展。目前多数高职院校在课程考核方式方面,大多采用传统的笔试为主要形式,不仅难以正确评价一个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而且很多先进的灵活的教学方法教授的知识和技能并没有办法用试卷笔试的方法来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考核。
二酒店管理专业职业核心课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实践。
在借鉴有关研究成果和国内同类院校经验基础上,西南石油大学应用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学院)尝试从确定酒店管理专业职业核心课程到各种教学方法的创新实践方面进行有效的改革,提升教学质量。
(一)确定酒店管理专业职业核心课程职业核心课程是指与学生将来就业之后的实际工作最紧密相关的课程,是学生从业的基础和保障。根据酒店管理专业自身的特点、酒店行业就业需求、已就业和在岗实习学生及用人单位的反馈,确定酒店管理专业职业核心课程,如表1所示。
(二)职业核心课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实践。
1、根据确定的职业核心课程,整合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结合行业需要和在岗实习生的反馈,调整培养方案,增加实践课程比例,采用合并删除的方式挑选教材中实用性较强的内容和教材中没有但实际工作中需要的知识点作为重点进行讲解[2]。
2、理论实操交替教学法的实践。核心课程中“前厅客房服务与管理”、“餐饮服务与管理”等课程采用理论和实践交替教学法,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的即时交替,更能保证操作技能水平的提高,并能及时强化理论知识。如在“餐饮服务与管理”“酒水服务与酒吧管理”课程中进行实践:前两个学时在教室通过教师的讲授、图片和视频的展示,对操作方法建立基本的感性认识,后两个学时马上到相应的实训室进行实际操作,将会识别变成会操作。
3、角色扮演法的实践。角色扮演教学法是让学生扮演本某个职业角色,体验职业生活,在此过程中学习、理解和掌握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具体的操作流程为:教师布置课题—学生分组和角色分工—角色扮演—教师点评—学生总结。如在“酒店服务礼仪”课程的教学中,教师设置大堂吧酒水服务课题,学生分组分别扮演消费者、服务员、大堂经理等角色来模拟现场服务,最后评选出最佳小组和演员,给予激励[3]。
4、情境教学法的实践。情景教学法是在教学过程中设置模拟的职业场景,让学生置身于仿真情景中,通过角色扮演来进行技能训练,强化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中模拟顾客投诉的场景,由学生分别扮演投诉的客人、服务员、大堂副理等角色,针对在用餐过程中顾客投诉,进行情景模拟表演。在这种情景模拟中,学生由以前的听众变为导演和演员,充分参与到课堂中,不仅通过主动探究获取了知识,还活跃课堂气氛,同时又较好的锻炼了学生处理各种问题的能力。
5、案例教学法的实践。案例教学法强调的是学生的分析和总结能力。在“前厅服务与管理”“餐饮服务与管理”“客房服务与管理”等课程中都使用了此方法。与传统的理论教学相比,通过对案例的'讨论,由学生自己总结,教师帮助梳理从而得出结论,再回到教材中的理论上去,学生就会对这类问题印象更深刻,在顶岗实习和实际工作中能够避免出现错误。
6、职业核心课考核方式的改革。职业核心课程考核应该突出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科学确定评价方式及标准,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效果。如酒水服务与酒吧管理就直接采用“实际操作考试+实验报告+平时成绩”的结构,在实际操作考试过程中增加了口试,用这种综合考查方式取代了笔试。
三结论及展望。
酒店管理专业在确定职业核心课程的基础上,逐步对这些课程的教学方法及考核方法进行改革和实践,使教学内容理论实践合理化,教学方法多样化,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操作技能。通过对教师、学生及用人单位的调查和访谈发现职业核心课的改革和实践,使学生的到课率、课堂参与度以及考试成绩都有了明显提高,用人单位表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前几届有明显提高。因此将职业核心课与一般课程区分开来,加大对职业核心课的教学力度,创新教学方法,不仅能强化理论知识和锻炼学生的职业技能,更能提升学生的整体职业能力,达到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和职业技能的双重目标。
参考文献:
[1]张金梅.酒店管理专业课堂教学改革与实践[j].新课程研究,(2).
[2]徐宝群.酒店管理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探究[j].考试周刊,(29).
[3]黎晓霞.酒店管理专业角色扮演教学法的研究[j].企业科技与发展,(24).
汉字教学的专业指导与实践(实用21篇)篇十五
随着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对应用型会计人才需求越来越大.本文从会计实践教学现状出发,阐述了高职院校会计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并就改进会计实践教学进行探索.
作者:王琼作者单位:武汉职业技术学院财务处,湖北武汉,430074刊名:科学与财富英文刊名:sciences&wealth年,卷(期):2010“”(7)分类号:关键词:会计实践教学校内实践教学校外实践教学
汉字教学的专业指导与实践(实用21篇)篇十六
摘要:旅游产业及教育的发展要求旅游院校应把旅游管理专业实习实践工作摆到重要的位置上来。然而教育资源的相对稀缺与产业的需求存在一定的矛盾,这直接导致旅游管理教育与教学目标无法真正实现,无法从根本上提高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质量。只有学校、学生以及旅游教育相关组织相互协作,才能克服困难,达到教、学、产的多赢局面,进而形成良性循环。
关键词:旅游管理;旅游产业;实习实践。
随着世界旅游产业的不断升温和快速发展,旅游管理人才的需求在质量和数量上都有了新的要求。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的人才短缺,尤其是中高级管理人才的缺乏成为制约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瓶颈。旅游产业的实践性要求旅游人才培养必然注重实践教学方法及内容。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在强调基础旅游管理理论教学的同时,怎样结合实际合理安排实习实践教学成为旅游管理人才培养研究的重要内容。
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具有明显的行业特点,但目前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出于教学管理以及教学成本的考虑往往偏重理论教学,而对实践教学缺乏必要的安排。这一方面是实习实践教学往往需要学校与旅游产业相关的组织建立良好的沟通及协调;另一方面校内的实习实践往往需要实验室及实验器材的建设和采购。这些要求对教学管理以及教学资金投入都有很高的要求。尽管教学实践者以及教学管理者都了解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但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仍难以实施。
从旅游人力资源市场角度来看,中国目前主要的供需矛盾体现在人力需求组织对高等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期望与学生能力之间的矛盾。近年来,许多高等旅游管理院校通过对用人单位的调研,调整了课程的总体安排,增加了实习实践教学内容。然而,作为学习的主体,学生的需求以及学习动机在总体课程安排过程中仍然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导致学生在实习实践过程中学习动机不强、学习效果不明显,严重影响了教学的效果,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学生能力与用人单位需求间的矛盾。
实践是检验理论的唯一标准。旅游专业实习实践是检验旅游理论教学内容合理性的重要依据,是学生学习与将来工作结合的纽带。
(一)实习实践有助于学生提高综合素质和动手能力。
学生在实习实践的过程中,能够对旅游企业有初步的认识和了解,并且逐步加深对于旅游相关职业的印象和直观感受。在实习实践过程中,能提升学生的专业操作技能,培养创新能力和独立性,使其能够承担工作责任,树立责任感,适当锻炼其管理组织能力,并有助于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使其学会做人做事的方式方法,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也为其今后的工作拓宽了就业渠道。总之,为学生真正步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实习实践有助于旅游院校提高教学质量,增强竞争力。
在学校组织学生实习实践的过程中,学校与企业之间建立了合作意向,逐步形成固定的校企合作模式,有利于学校向企业输送高级旅游人才,并能为企业定向培养所需人才,提高学生就业率。在校企合作过程中,企业呈现出的发展最新动态为学校的旅游教学动态调整提供了方向,丰富了教学的方法和内容。同时,与旅游企业的合作能够提升旅游院校教师教学水平,丰富课堂内容,使老师将理论更好的与实践相结合,也为教师在旅游研究上提供了帮助。
(三)实习实践有助于旅游组织节约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在实习单位主要从事基层的服务工作,其服务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旅游企业的形象。加强实习实践锻炼有助于提升企业服务质量,提高企业形象,从而获得更多客源,增加经济效益。在实习单位工作期间,学生与员工可以彼此更加深入的了解,相互间学习、探讨,具有较高学历的实习学生能够为企业员工提供参考学习的榜样,有利于促进员工行为的规范化和合理化,提高企业员工的总体素质。
三、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实习实践现状。
从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实习实践教学本质来看,旅游产业相关组织、旅游院校以及旅游管理专业学生都会得到相关的收益,都是旅游管理专业实习实践的利益主体。
(一)校外实习环节存在诸多问题。
旅游管理专业在安排校外实习过程中往往以用人单位的需求为主导,而不能从高等教育本身的系统性出发总体安排实习内容。尽管近年来旅游管理高等教育在教材建设上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对于校外实习教学环节的教材建设仍然无法满足需求,更难以满足各个高校千差万别的实习要求。实习单位从自身利益角度出发往往把学生当做廉价的劳动力,安排的多数实习岗位对学生没有挑战性,学生的实习热情不足。旅游高等院校在进行旅游实习基地时,往往考虑不够全面,仅仅是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不能真正从学生角度考虑实习基地对学生的培训效果,这也是导致校外实习效果不佳的重要原因。
从校内实践教学来看,实践教学的实验室以及后续的教学实践器材的采购需要一定的资金投入。高等教育质量的评估主要是对科研能力考量,因而实践教学很难得到资金的支持。高等院校更愿意把有限的资金投入到能够产生更多科研成果的实验室建设中。而旅游实验室建设并不能直接提高教师及学生的科研能力;实践教学需要教师做出大量的繁琐工作,其一方面要作为教学者,另一方面还要作为实践教学的管理者,工作内容复杂。很多有能力的教师从成本角度不愿意开设实践教学课程。
(三)学生对实习过程认识不足。
虽然旅游专业实习可以选择酒店、旅行社、旅游服务公司、旅游企业等,但大多从事的是基础服务工作,岗位在实习期间多数没有变动,这种单一性往往使学生缺乏工作的热情和积极;作为未来旅游行业的管理人员,学生在真正从事工作之前,并没有机会获得管理岗位的实习和观摩机会,教学中大部分的管理类课程设置与实习岗位背离,理论与实践错位现象明显。这一切都会使学生对实习工作产生抵触情绪。
实践教学作为旅游管理专业重要的教学方式,对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企业人力资源储备以及学生能力的提高都有重要意义。
(一)完善实习实践教学体系,加强实习基地建设。
首先,高校旅游管理专业要完善实习实践教学体系。要通过不断调整实习实践教学体系,将实习实践教学计划、教学流程、教学效果评估规范化、系统化。加强实验室的建设和实践教学教材建设,加强对实验教师的培训,健全教师激励体制。高校应因地制宜,建立和完善客房、餐饮、模拟导游等实验室,加大实践教学仪器的配备;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考虑院校实践教学资源的整合和共享,以解决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
其次,高校也应加强实习基地的建设,要充分考虑所选企业能为学生提供的实习环境、实习薪酬、定期培训和今后的发展空间等内容;固定与企业间的合作,在不断规范的基础上,逐步扩大实习基地的建设;学校在与企业确定实习合作意向时应更多为学生争取实习岗位,给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建立健全学校与实习基地共同对学生实习效果评价的体系。
(二)突出学生的实习实践中心地位,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
帮助学生在实习之前做好心理和思想上的准备,使学生保持对实习工作的热情,树立自信心。在组织学生参加实习实践教学之前,应对学生进行充分的教育和动员,对学生进行实习实践大纲的解释说明,明确实习的目的和实习考核的标准,以便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提高学习的效率。指导教师应在学生实习实践过程中更多关注学生的实习生活,对学生实习实践工作中的压力进行心理疏导,提高学生实习工作的主动性,增强学生工作和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为其步入社会,参加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三)强化实习基地的教育功能,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实习基地应对学生进行有效管理,在强调工作规章制度的同时,突出人性化特点。基地不仅要对实习学生提供经常性的指导,还要关注其工作中产生的不良情绪,帮助学生减轻工作压力;提供机会,使基地员工对实习学生一对一的工作指导,从而提高学生的工作信心和效率;基地应制定合理的薪酬,并加强对学生的岗位培训工作强度。实习薪酬对学生工作态度有着重要影响,挫伤学生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影响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在培训过程中,基地要关注学生个人能力的差异,采取不同的沟通和培训方式,充分发掘学生的个人潜力。
参考文献:
[1]祁颖.旅游管理专业实习教学规范与实效研究[j].黑龙江教育,,(4).
[2]李日欣,张培茵,郑昌江.旅游高等教育实践教学质量提升探讨[j].商业经济,,(12).
[3]陈聪.旅游管理专业本科学生专业实习实效性研究[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3).
[3]高振杰.酒店管理专业实习效果研究[d].大连:东北财经大学,2007,(12).
相关阅读:
浅谈加快本溪旅游产业发展。
红色旅游的时代价值及发展对策。
应用型旅游管理人才培养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北京市野鸭湖生态旅游管理系统优化。
汉字教学的专业指导与实践(实用21篇)篇十七
目前在许多院校的计算机专业都开始渐渐试行“项目教学法”,作为突破传统教学方法和改变教学内容的一种有效途径和方法。“项目教学法”来源于构建主义,主要是以实际的项目为对象,首先由教师对项目选择与优化,并作出适当的教学示范,然后让学生分组围绕各自的项目进行讨论与合作学习,最后以学生小组共同完成项目的情况评价学生是否达到教学目的的一种新型课堂教学模式。
项目教学法目前在计算机专业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它作为一种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对于改变计算机专业的课堂现状和突破传统的教学方法及内容具有重要的意义。项目教学法包含三大新型的教学方法的特点,分别是“探究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和任务驱动教学法”。它以把学生带入完成教学任务的过程中,让学生积极地自主学习,学会注重知识的构建,以培养学生能力和技能为目标,突出和整合计算机专业岗位所需要的技能和知识。同时,在计算机专业课堂上,也表现出它与传统教学方式与方法的不同。由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课堂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创新性课堂,实现教学内容和方式的改革。项目教学法与传统的教学法相比,有很大的区别,主要表现在改变传统的三个中心,由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由以教材为中心转变为以“项目”为中心;由以课堂为中心转变为以实际操作为中心。在计算机专业课堂教学过程中应用项目教学法,所遵守的原则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和引导原则。还要注意项目的选取,这些都是学习的关键,计算机专业的学习应该以教师、学生在课堂的互动为主,以学生学会自主实践操为目的。学会创设学习资源和协作学习的环境,通过学生完成项目的情况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这样不仅能够完善和改革评价机制,真正起到检测学生学习效果的作用,还能够充分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的兴趣,培养其自主学习和操作的.能力,为计算机专业课堂注入活力。通过项目教学法,真正做到突破和改革传统教学,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对培养学生相关的职业技能和实际操作能力及教师素质和课堂质量的提高都大有裨益。
二、如何运用项目教学法。
教师在运用项目教学法过程中,可以选择“项目选择与优化”、“实施项目过程”、“进行项目总结”三部分组成一个完整的教学。以项目为教学对象,通过实际的任务驱动让学生进行相关知识的学习。
(一)项目的选择与优化。中职学校可以与相关的企业进行合作,通过调查,了解企业对毕业生的需求。同时结合为中职生的实际制订教学计划,教师与企业相关人员共同设置与优化项目,确定课堂教学目标。在项目的选择与优化的过程中要注意的是,选择项目要根据岗位的要求,突出培养技能。学习中职计算机及应用专业课程的知识可以根据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以客观反映现阶段计算机及应用专业对学生的要求为目标。对中职计算机及应用专业课程进行整合,将实际生产实践融入教学项目。比如在海报、广告、展板、封面设计等,将广告设计中所涉及的photoshop与coreldraw的知识与技能融入这些项目。
(二)实施项目过程。教师在教学中让学生使用示范项目,学生从应用者的角度了解项目的功能作用,了解一个工程项目所需要完成的过程,引导学生进入相关的“情景”。然后学生通过分组合作进行协作学习,针对本组练习和研究的项目开展相关的讨论共同完成工程项目等工作。在这个实施项目的过程中,学生进行收集信息、分组讨论、设计项目方案,自我评价等环节。通过这些构建自己的知识与能力体系,深化对专业知识、技能的理解和应用,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
(三)进行项目总结。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实施完成项目以后,教师与学生要对项目进行总结,分析完成的项目特点,进行相关的知识点梳理,进行强化训练、训练技能,加强职业能力和提高综合素养,同时注重知识与技能的迁移应用,结合企业的相关项目进行实际的项目的训练。在总结过程中,教师与学生都能够找到自己的不足与缺点,并及时得到改正,这对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与方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项目教学法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是在课堂教学环节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但是它不能替代全部的正规教学课程,更侧重对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在应用性比较强的课程教学中表现出一定的优势。项目教学法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互结合起来,这样不但有利于帮助学生加深掌握和理解书本上的理论知识,更能使他们懂得如何在实际工作岗位上灵活地运用这些知识。项目教学法在计算机课堂上充分发掘了学生的潜能,让学生拥有完整的知识框架和构造,实际操作能力和适应岗位的能力得到极大的提升,希望项目教学法能够在计算机专业课堂教学上的应用过程中带来更大的惊喜。
文档为doc格式。
汉字教学的专业指导与实践(实用21篇)篇十八
网络的普及与校园数字化的.发展使信息化的管理深入到高职学院的各个管理环节,但由于前期管理系统的分散开发或局限于局部职能等原因,形成了“信息孤岛”现象.作为高职院校,在推进自身校园信息化建设,改善“信息孤岛”现象,进行了深入,具体的研究和探索.在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做出有益的尝试,在沿用原有专用管理软件的基础上,通过自主研发管理软件和建立数据结构转换平台相结合的方法,实现数据的整合与信息的共事,使信息管理逐步向系统化推进.
作者:宁书林作者单位: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天津,300222刊名:中国科教创新导刊英文刊名:chinaeducationinnovationherald年,卷(期):2009“”(23)分类号:g47关键词:高职学院信息管理信息孤岛系统化
汉字教学的专业指导与实践(实用21篇)篇十九
论文摘要:本文论述了我国大学艺术生英语学习的现状,分析了他们的学习特点及英语教学改革的必要性。现代二语习得的许多研究成果表明:游戏的恰当引入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自信心、缓解学习压力,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在高校英语教学对象中,艺术(音乐、美术、体育等)专业学生是一个特殊的学习群体,他们由于在高中期间把大多数时间和精力放在专业课程的学习上,没有足够时间像其他专业学生一样学习文化课,尤其是英语这一需要长期积累的科目;另外,大部分艺术生对于文化课的学习也缺乏必要的重视。因为他们英语水平普遍较低,而传统教学方法又忽略了艺术生的实际情况,所以大多数学生在学习中丧失了自信心和积极性,对所开展的英语教学就异常困难和艰巨。艺术生在高校学生中占有不小比例,所以,如何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
一、高校艺术生英语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由于艺术生所学专业的特殊性,国家对其文化课的要求也相对较低。高考录取的时候分数线也比其他专业的低很多,外语教师应该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老师在恰当的'时候将游戏运用到英语教学中去,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育学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果巧妙地将游戏运用到教学中,让学生真正动起来,不仅能让学生体会到游戏的快乐,还能从中学习到更多的知识,有助于英语学习,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游戏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以达到教学效果为目的的游戏首先应该有趣、令人开心,不仅仅是一种消遣和休息,一种活跃课堂气氛、消磨时间的方法,更应是一种学习者在游戏中运用所学语言的方式。richard-amato(1996)认为,尽管游戏总让我们联想到玩,但它同样具有教学价值,尤其是在二语教学中。游戏之所以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是因为它能为语言学习者提供学习动机,缓解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压力,并为他们提供真正的交流机会。正如avedon(1971)所说,游戏能激发学习动机。学生们在激烈的游戏竞争中会非常投入,而且在做游戏时,他们会比任何时候都更投入、更认真、更努力。首先,游戏的竞争性能激发学生们的参与性。在做游戏的时候,每个学生都希望打败对手,都希望自己所在的小组获胜。因此他们会想方设法地多参与、多表现、多出力。这就为教师讲解新的词汇、新的概念、新的语法等新知识提供了契机。强烈的参与欲与获胜欲刺激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更多的新知识。另外,将游戏引入课堂能缓解学生在课堂上的压力。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给学生施加了过多的压力,尤其是基础较差的学生,使他们在课堂上过于紧张,背负了过重的心理负担而无法集中精力,正常发挥。久而久之,使他们产生了畏惧或厌烦心理。schultz(1988)说:“压力是语言学习过程中最主要的障碍。”(stressisamajorhindrancesinlanguagelearningprocess.)而在做游戏的过程中,学生们会有一种放松感,那些难懂的语法现象、长长的词汇、复杂的课文不再让他们感到压抑和焦虑,语言学习也会随之变得轻松、自如。因为宽松的环境会让他们不再过多地关注自己所犯语法错误,不再过多地关注是否会被老师批评或被人嘲笑,语言学习成了一种自发的、自然的学习。
比如在玩word-guessgame的时候,首先把全班分成几个学习小组,每组至少有6个成员,同时每组选出1个组长(负责改组的各种安排)和1个监督员(负责监督其他组的活动情况),要求每次英语课时小组成员能基本坐在一块,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将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各种形式的比赛活动,哪个小组获胜,该组每位成员将获胜1次加1分。在此过程中:(nochinese,nospelling,nowriting)。具体操作如下:
1.每组派一个同学到“烫板凳”这个位置,也就是说,站到改组旁边,面对该组成员,必须背对白板,不能看白板,否则违规,同时每组派一个监督员到其他组进行监督,监督他们活动时不能讲汉语,不能手写,不能口头拼写,“烫板凳”上的同学不能看白板,否则该组就算结果无效,但可以继续进行。
2.白板上写着一句英语单词,每组中“烫板凳”以外的同学尽量想办法解释这个单词给“烫板凳”上的这个同学(不能直接说出这个单词),“烫板凳”上的这个同学要去猜测,哪组先猜对,就大声说“stopthebus”,然后老师就过去check,并且要“烫板凳”上的同学复述这个词,如果对了,就给他们那组的每个成员加1分,如果错了,大家都继续。
3.猜完一个单词之后,再换一个,同时每组也得派另一个成员到“烫板凳”上,这样每组成员轮流上“烫板凳”。
4.解释完指令之后,选1个小组公开演示,这样让大家都明白。
5.哪个小组获胜之后,切记要有一个feedback,也就是说,不仅要问是什么单词,而且要问他们是怎么解释这个单词的。
所选词汇都是本单元学习的新词汇,在玩游戏时学生们都很认真、很投入,具有团队精神,而且对所学的单词又能很好地掌握。接下来的课堂也不会有同学打瞌睡了。
三、在游戏教学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1.游戏活动的时间不可太长。
灵活地选择游戏活动的时机注意课堂气氛和课堂节奏的调整和把握,灵活地安排游戏活动在整节课中的位置,以求达到“课伊始兴已浓、课正行兴愈浓、课将尽兴犹浓”的教学效果。设置的游戏活动应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但如果占用学生时间太长也不可取。
2.教师在游戏中的角色定位。
在英语教学中要遵循学生为中心的原则,教师只是组织者、导演和裁判。游戏过后,教师要指出学生在游戏中所犯的语音、语法和语调的错误,但切忌在游戏过程中打断学生,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影响整个游戏的正常进行和其完整性。
3.活动要具有目的性。
虽然课堂游戏是寓教于乐,但游戏的安排并非是随意的,必须为教学服务,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的需要进行设计。教师应当将游戏和本次教学的内容联系起来,将游戏自然过渡到正常的课堂教学。不能因追求趣味性而忽视教学任务的完成。
4.游戏的安排应当灵活。
游戏一般在上课开始的时候做,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来,这在英语教学上叫warm-up。有时候也可放在课中,如果学生都犯困时可适时地做个小游戏,让学生紧张的学习彻底得到放松,让他们多一点回味。
参考文献:
[1]avedon,in,sgrames,thevikingpress.1971.
[2]王初明.影响外语学习的两大因素与外语教学[j].外语界,2001,6.
[3]刘润清.外语教学中的科研方法[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4]尹敏.游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5,(6).
[5]郭大樵.英语课堂的教学游戏[j].国外外语教学,1993,(3).
[6]周英瑛.课堂游戏,寓教于娱[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9,(14).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汉字教学的专业指导与实践(实用21篇)篇二十
高校生物专业教育作为培养高等专门人才的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国高校生物专业教育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势头,专业理念日益明确,专业特色日趋鲜明,教育形式也日趋多样化。但仍存在一些发展性的问题,使实践教学的质量还难以保证。在实践教学组织、实践教学制度、实践教学考核、实践教学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显得差距更大。实践教学是高校生物专业教育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及实践技能的重要途径,是大学生物教育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因此,有必要从上述四个方面,不断强化高校生物专业的实践教学。
一、制订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实施方案是实施实践教学的前提。
高校生物专业教育实践教学是以应用为主旨、着重突出实践特征的教学。在适应社会、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指导下,制订科学合理的实践性教学实施方案是实践教学的重要前提。
首先,在教学目标、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的制定上,要突出实践特征,运用系统论的方法,进行目标分解。即对特定工作岗位的知识和实践技能结构进行整体系统的分析,确立适合理论教学并具有高校生物专业教育特色的以开拓技能为主体、以职业素质培养和职业资格证书获取为两翼的“一体两翼”式实践教学目标,全面实施以应用为主旨的包涵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和综合能力的实践教学。为此,要通过多种教学形式,使职业技能要求与职业素质要求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应用现代科技手段整合创新实践教学,提高实践教学效率,增强实践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目标及相应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对生物专业实践教学的基本要求。
其次,在整体实践教学方案的设计中,贯彻“大实践”教育理念――“从做中学”。“从做中学”是现代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的关于知与行关系的一个重要的教育理论。在整体实践教学方案设计中,不仅要体现“从做中学”的实践观念,而且要赋予其更宽泛的外延,贯彻“大实践”教育理念。在长期的实践教学中,不仅存在着具体的显性实践教学,而且存在着隐性的实践教学。所谓隐性的实践教学,是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目标,以思维训练为主线,通过逻辑思维、形象思维、动作思维等思维训练和实践,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之获得职业技能可持续提升的能力。它具有隐蔽性、渐进性、复杂性和长期性的特点,因而时常被忽视。“从做中学”即是从这种实践教学体系设计中构建的实践渗透型的职业素质教育课程体系,以培训实习为重要载体,把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培养有机结合起来,理论联系实际,从课堂教学、日常生活和具体实践中强化职业素质。在实践教学活动中,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沟通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全面推进职业技能教育水平的提高和素质教育的全面深入。
再次,制订科学合理的实践性教学实施方案,应把学历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结合起来,要求毕业生在获得大学学历证书的同时,还必须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从而适应社会对复合型、专业化人才的需求。
二、完善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建设是实施实践教学的保证。
新制度主义学派的主要代表道格拉斯.c.诺斯认为,制度是一个社会的游戏规则,更规范地说,它们是决定人们的相互关系的系列约束。制度是由非正式约束(道德的约束、禁忌、习惯、传统和行为准则)和正式的法规(宪法、法令、产权)组成的。制度与教学和管理相结合,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和特性。制度规范、标准管理也成为完善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建设的制度保障,为高校生物专业实践教学质量提供了保证。实践教学文件是规范教学过程和实施教学管理的基本依据和准则。要完成人才培养任务,应该而且必须有完备和科学的实践教学文件来规范和指导实践教学。
首先,在实践教学文件中,应明确高校生物专业教育必须坚持理论教学体系与实践教学体系“双轨”并重,必须坚持理论教学大纲与实践教学大纲“双纲”并举。各专业教学计划中实践教学的比重一般不得低于教学活动总时数的40%;各实践教学环节中必须有规范的教学大纲和运行实施计划;实训必须有相应的教材或指导书,并满足教学大纲中的教学要求等。
其次,在实践教学环节与要求上,应把高校生物专业的课程内实训、综合性实践训练、实习、毕业论文设计、课外实践等环节有效地组织起来,统一规范,统一要求,使实践教学的内容力求精简、高效和完整。
再次,在高校生物专业实践教学的组织管理上,应统一领导,层层负责,明确教务处及系的工作职责,规范实践教学指导教师的工作,深化校外实践教学,完善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建设。
三、强化实践教学的监控和考核是实施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
实践教学是与理论教学相对应的教学类型。实践教学系统是一个多要素、多环节组成的复杂系统。要保障实践教学质量,必须要高标准、严要求,有组织、有标准、有计划、有步骤地建立和完善实践教学质量保证、监控和考核体系。
首先,明确高校生物专业教育敦学质量保证与监控体系制度建设的指导思想,即适应社会、体现特色、突出应用、培养能力,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监控制度。
其次,建立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组织,强化院系两级管理,分层控制,科学调度,有效协调,积极反馈。再次,完善实践教学质量和监控的运行方式,科学把握六个主要的`工作环节――目标的确定、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的建立、统计与测量、评价、反馈、调控等。这里最重要的一环就是实践教学的考核。从与理论教学的关系来看,实践教学考核可分为统一考核和独立考核。统一考核是指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综合起来进行统一考核,它使每个学生都有一个统一的学习成绩。由于对社会实践的过程学校还缺乏必要的指导,因而还需要教学管理部门对成绩管理规定作适当调整。独立考核是指将社会实践作为一个独立的教学过程进行考核。它操作起来相对简便自由,但会存在考核不规范、不严格的问题,造成实践教学的随意性,学校难以整体把握。因此,要建立科学的实践教学考核体系,必须把统一考核和独立考核有机结合起来,扬长避短,长善救失,使生物专业实践教学的考核更公正、更合理、更有效。
从实践教学的考核对象而言,实践教学考核又可分为结果考核和过程考核。结果考核即根据实践数学成果来评定学生的实践成绩,它简便易行,直截了当,但往往难以体现实践教学的育人目标,甚至可能导致考核失真。过程考核就是对学生社会实践的准备、态度、言行以及实践结果等全过程进行考查和评价。过程考核侧重考查学生在社会实践中的表现,但考核过程较为复杂,指标体系不尽完善,同样会导致考核失真。因此,要建立科学的实践教学考核体系还应坚持结果考核与过程考核的统一。
除此之外,在对学生职业技能的评价中,在强调教师考核的基础上,也应强调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的内容和标准,指导学生参与评价与自我评价,全面考核,相互评价,建立科学的实践教学考核体系,从而改进实践教学。
四、加大投入,完善实践教学基础建设是开展实践教学的基础性工作。
实践教学基础建设主要包括学习及实训基地建设、教材及教学设备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它是保证实践教学质量的基础性工作。完善实践教学基础建设,一要加大投资力度,完善实践及实训基地建设。建立稳定、高质量的实践及实训基地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客观要求,是加强和保障实践教学的需要。基地建设不仅要在数量上基本满足学习及实训的需要,而且在质量上要达到优质标准。要按熙“分类建设,院系落实,经费支持,目标管理”的方式,加大投资力度,并与实习基地单位紧密联系,贯彻双赢原则,开展项目合作、人员交流培训、资源共享等多方面的交流与合作。二要加快发展步伐,开展高校生物专业教材及教学设备建设。教材建设是课程建设的核心,是进行教学工作、稳定教学秩序和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保证。由于我国高校生物专业教育起步较晚,符合高校生物专业教育特色的教材严重不足,存在着内容陈旧、脱离社会需求、缺乏实践性等弊端。因此,建立科学的高校生物专业教育教材体系,要科学地把握职业教育课程的定向性与能力观、应用性与基础观、整体性与过程观之间的关系和变化,不断升级和完善教学设备,为实践教学提供充分的教育教学条件。三要加强人才引进和培训,推进师资队伍建设。高校生物专业教育最重要的特点是教学过程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和实践性,高校生物专业教师最重要的任务是指导学生进行实际专业操作和解决实际专业问题。这就要求高校生物专业院校的教师必须是具备较高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的双师型教师。我国现阶段高校生物专业教育的师资队伍存在着结构老化、教学素养和实践水平参差不齐的实际问题,这就使得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素质忧良、专兼结合的适应实践教学要求的教师队伍已成为保证实践教学质量的当务之急。因此,高校生物专业院校要努力建设自己的师资队伍,使师资水平达到社会、企业以及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一方面要加快现有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的进修和培训,为教师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提升师资队伍的综合素质;另一方面要加大引进双师型人才力度,聘请校外名师、企事业专业技术专家担任兼职实践教师,聘用理论和实践能力较为突出的中青年教师,建立人才储备库,不断推进高校生物专业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
汉字教学的专业指导与实践(实用21篇)篇二十一
基金来源:湖北省教育厅教学研究项目“地方本科院校生物工程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鄂教高函[]32号);湖北工程学院教学研究项目“生物工程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2011025)。
作者简介:戴余军(1972-),女(汉族),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生物类专业的教学与管理工作。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高等教育要“坚持能力为重”,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专业实践教学作为高等院校本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1],为高校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提供保障。
湖北工程学院是一所地方综合性本科院校,为满足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行业发展的需求,,在生物科学、生物技术专业的基础上成功申办了生物工程本科专业,同年开始招生。按照教育部关于普通高等院校专业办学的要求,结合学校办学实际,制定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具备生物学与工程学方面的基本知识以及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基础知识,适应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能够在生物技术与工程等相关领域从事生物工程产品生产、工艺设计、生产管理、新技术研究和新产品开发等方面的工作,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要实现这一人才培养目标,必须重视和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一、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凸显实践教学环节。
专业实践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完整性与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相关,也直接决定着学生走向社会后的竞争力和发展潜力。为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规范生物工程专业本科教学实践环节,根据学校有关规定,在版、版人才培养方案和市场调研的基础上,综合历届学生与用人单位的意见,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重新修订。
人才培养方案中实践教学体系由课程实验、集中综合实践(由专业认知实习、课程实习、专业实习、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环节构成)、科研训练、军事训练以及社会实践和创新活动等环节组成(见表1)。
由表1可知,在总学时学分不变的前提下,版人才培养方案(简称2013版,以下同)进一步优化了生物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凸显了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要性。2013版实践教学环节的总学时由2004版的491学时、2008版的614学时增加到688学时,总实践周数由2004版的34周、2008版的42周增加到52周,各实践教学环节累计学分由最初的39分增加到48分,且占总学分的比例由2004版的24.4%增加到2013版的30%。在2013版中,科研技能训练由2004、2008版的5周调整为8周,明确规定其不占教学周数,分散在理论课集中教学时间内完成,将部分实践教学环节安排在暑期进行,与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进一步强化学生专业技能、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训练,体现了“重应用、强能力”的教育理念。
二、精心设计实验项目,强化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实验教学是课堂教学的延续,是对学生进行基本技能训练的主要环节,其基本任务是加深和巩固理论知识,在学生掌握相关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有目的地精心设计实验项目。
1.保留经典实验项目,淡化课程界限,整合相关实验教学内容,夯实基础实验技能。经典实验项目有利于学生学习基本实验技能,有些经典项目大多会设置在不同的实验课程中,如“分光光度计的使用”这一经典实验项目在“生物化学”、“发酵产品分析”等实验课程中都会设置,为避免资源浪费,按照课程的先后,将其整合到生物化学实验中,通过强化练习,学生的这一基本实验技能得到了巩固,为后续实验内容的选择拓展了空间。
2.将科研成果融入到教学中。如将“珍珠花”的dna提取、“孝感民间传统米酒菌株的分离、鉴定与筛选、培养”等课题研究成果应用于生物化学、微生物学等课程的实验教学中,不仅使学生掌握了基本实验技术,而且对教师的科学研究领域也有了一定的了解,激发了学生的科研兴趣和创新意识,有利于强化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素养。
3.结合地方生物工程产业发展动态,精心挑选典型的'生物制品案例,设计具有地方特色的专业综合大实验。如本专业开设的综合型实验《黑曲霉高产淀粉酶菌株的选育、发酵及产品的提取纯化实验》就是结合本地生物工程产业状况开设的,实验包括菌种选育、培养基的设计、发酵条件的优化到发酵产品的提取与纯化[2]等一系列连贯的内容,实验设计既涵盖了生物工程产品的上游、中游、下游的相关技术,又体现了生物工程专业核心课程如生物化学、微生物、生物工艺学以及生物分离工程中的主要内容。综合大实验是对学生专业操作技能的全面训练,加深了专业理论与实践的联系,有助于培养学生综合性、系统性地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1]。
三、构建多样化实践教学平台,提升学生科研创新与实践动手能力。
为提升学生科研创新与实践动手能力,构建实训实习、科研训练等多样化的实践教学平台,动员和鼓励学生进行科研训练或结合各类实习实践活动使学生直观了解生物工程相关行业发展趋势及存在的问题,积极主动解决生产实践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提升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独立进行科学实验研究的能力。
1.完善实验教学条件,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提供保障。争取学校和社会资金的注入,加大实验教学经费的投入,注重仪器设备的增补和更新,先后购置了小型啤酒、果汁饮料等小型生产线,动态浓缩提取机组、喷雾干燥塔等与生物工程产业相关的大型仪器设备,建成湖北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学生在中心就可以接受工程化的训练,切实将理论与产业实际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提升了学生的就业能力。
2.加强学科平台建设,引导学生科研训练,提升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结合学校办学实际,主动探索服务地方经济的途径,先后建成了农业资源与环境湖北省重点学科、生物质资源转化利用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特色果蔬质量安全控制湖北省重点实验室、生物质资源化学与环境生物技术湖北省重点实验室、鄂北特种植物珍珠花的基础研究及其产业化开发等省级创新团队、国家植物功能成分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及麻糖米酒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一系列学科平台,充分挖掘上述平台在生物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引导学生参与科学研究,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升学生创新能力。
3.按照“互利互惠、合作共赢”的原则,试行校—地合作,建立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强化各类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目前与孝感市农业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等多家事业单位建立农产品、食品药品分析与安全检测中心,结合专业认知实习、课程实习,从样品的抽取到成分的分析与检测,学生都可全程参与。与英博金龙泉啤酒(孝感)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建立教学实习基地,结合专业实习、毕业实习,一部分学生可以进入实习基地的不同岗位进行顶岗轮训,也有一部分学生参与到企业的科技攻关项目中协同解决生产实践中出现的一些实际问题。这样既为实习单位减缓了人手不足的矛盾并创造了效益,也切实提升了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四、建立多元化实验考核评价方式,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考核评价方式的完善既对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起导向作用,也可对教学改革起促进作用[3]。实验考核根据实验课程的特点采用仪器操作、实验设计、现场提问或卷面考试等多元化的方式进行。成绩评定由平时成绩与考核成绩两部分构成,平时成绩的评定以实验态度、操作、能力、结果及报告是否准确、规范为主要依据;考核成绩的评定以学生的知识掌握、实验技能的熟练程度、综合设计能力、创新实践能力以及文字语言表述能力等方面为主要依据。通过实验考核,科学、准确、全面地评价学生成绩,引导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协调发展。
五、结语。
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动手、创新能力的有效环节。地方本科院校生物工程专业建设要“立足地方”,实践教学应结合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实际,这样才能培养出具有实践创新能力、满足地方生物工程及相关产业发展所需要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