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洗小手教案活动反思(汇总5篇)

时间:2023-09-25 作者:笔砚2023年洗小手教案活动反思(汇总5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制定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优秀教案范文,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洗小手教案活动反思篇一

我们进行了音乐活动《小手拍拍》,活动预设的目标为:1、根据音乐节奏做相应的动作,体验歌曲的乐趣。2、学唱歌曲,感知五官的位置。

在这个音乐活动中,主要是通过学唱歌曲让幼儿感知眼、耳、鼻、嘴、手、脚的位置。首先我采用游戏“指五官”,让幼儿巩固对五官的认识。然后用儿歌问答的形式让理解歌词意义,老师问:小手拍拍,小手拍拍,手指伸出来,眼睛在哪里?眼睛在哪里?用手指出来,用手指出来。幼儿回答:小手拍拍,小手拍拍,手指伸出来,眼睛在这里,眼睛在这里,用手指出来,用手指出来。

活动前我觉得这首歌曲简单、易学,而且也有了前面两个环节的铺垫,幼儿对歌曲的.学习应该不会感到困难。但在活动中我却发现,幼儿虽能根据老师的提问指出五官的位置,但是不能用歌词的要求完整表达。当我的问话:“小手拍拍,小手拍拍,手指伸出来,眼睛在哪里?眼睛在哪里?用手指出来,用手指出来。”刚一结束,幼儿马上指着相应的位置说:“在这里、在这里。”他们早把前面的半句话忘记了。经过反复提醒、强调,才勉强能完整回答。出现这样的情况,是我课前完全没想到的。

学唱歌曲的环节进行得就比较顺利,跟唱几遍以后,在音乐节奏和老师的提示下,大部分幼儿就能跟着旋律唱了。歌曲学会后,把“眼睛”替换成“嘴巴”、“耳朵”、“鼻子”,再次演唱。同时要求幼儿根据节奏做相应的动作,如指出鼻子、眼睛、嘴巴、耳朵等方位。

在整个活动中,幼儿始终情绪饱满、投入,通过找找、指指、唱唱,做做,充分感受着音乐活动的乐趣。

洗小手教案活动反思篇二

今年开学来,我的教育方向更倾向于如何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这可是要多感谢李小燕老师,每次跟她交谈我都能有所收获,有所启发,今年听取李老师的建议,我开始让孩子们多创造属于自己的绘画作品,孩子们这次开学来,我发现绘画作品相比以前有明显的进步,估计孩子们大了吧!

当我做完几个手影后,你也许会疑惑为什么是几个手影?如果做太多的话,会将学生的思维仅限于手影这一内容,画出来的话会很琐碎,这时候教师一定要将学生的思维打开,关键在与要让孩子们在画中讲出一个故事!这时候,我会出示示范图,(示范图我自己认为应多出,也可以幻灯片的形式出,我出示18张,让孩子们看的.多了她们才能想的多)下一个环节的关键在于,要告诉孩子我这讲的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因为我们教师教孩子们主要还是要“授人以渔”,要教的只是一种绘画方法,在孩子们听完我说的这个故事后,我会让每个学生起立发言告诉我,手你能想到什么?孩子们根据手就能想到孔雀、老鹰、人物、楼房、动物园、兔子、彩虹、蝴蝶、蜗牛。

洗小手教案活动反思篇三

根据教研组的计划,我执教了《小小手》这首符合小班幼儿学习的以幼儿的生活经验为主,动作体验性强的诗歌,起初我将目标定位为:

1、在观察图片中理解儿歌内容,并在朗诵诗歌的基础上,学习仿编诗歌。

2、体验有节奏地念诵儿歌的乐趣。所以活动的一开始我便出示了很多拍手、拉手、穿衣服、扣纽扣、洗脸、刷牙、梳头、画画的照片,以图片猜一猜的形式导出活动,让幼儿在此环节中理解诗歌的主要内容。因为诗歌的内容都源于幼儿的生活,所以,孩子们很快就进入到我说创设的环境中,并用动作模仿表演出相应的诗句,然后在幼儿理解照片所表达的意思之后便将照片作为图谱的形式呈现在他们面前,通过图谱帮助幼儿学习整首诗歌,第二环节中则运用了双响棒的形式让幼儿的朗诵更加有节奏感,从而体验有节奏朗诵诗歌的乐趣。第三环节则用游戏变一变的的形式将幼儿创编的诗歌用照片的形式展现出来,先用部分图片替换诗歌中的图片,为幼儿提供一个创编的支架,并在此基础上逐步撤离支架,以“你做我猜”的游戏,进行深一层次的仿编。第一次执教下来发现:通过第一环节的`铺垫孩子们很快就理解了整首儿歌,但是在体验有节奏朗诵时出现了一些困难,活动中双响棒的运用没有达到预设的效果,孩子们看着图谱虽然能跟着老师念下去,但是所有的图谱在他们看来还是较为的零散,还有就是创编的问题,虽然我提供了一个支架,让幼儿依托这个支架的进行初步的仿编活动,但由于所提供的图片太泛泛了,而且一开始创编的内容比较多,所以这一环节中幼儿的表现离预设的目标还有一点的距离。

洗小手教案活动反思篇四

今天我的教具是块粉红色带花的手帕,原本的预设是通过这块手帕让幼儿简单了解手帕上的花纹。为什么要这样设计,我一开始没有理解,现在想来,是为了让孩子们爱惜自己的手帕,为下面的卫生健康教育做心理准备。所以应该多准备几块不同花样的手帕,让幼儿在欣赏过程中渐渐萌发爱惜自己手帕的情感。

环节的开展很顺利。孩子们在老师的引领下,从欣赏手帕到讨论“手帕能帮助我们做什么”的手帕的作用,到如何正确卫生健康的使用手帕直至最后的学习折叠手帕。孩子们的兴趣被紧凑的节奏和他们比较熟悉的物品吸引着。

教材的'选择一定要根据幼儿的实际生活经验。有人说文学来自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教材的选择也一样,如果是生活中经常碰到、用到的事件或物品,孩子们就会积极地表达自己知道的东西,语言会比较丰富、连贯,会对生活进行联想,活动也就有了质感。当然,有了教材还需要进行润色提升,让幼儿在原有基础上有一个新的认知,这样才能进一步吸引幼儿注意力,使幼儿得到发展。

这是一次很普通的、没有多少“花色”的健康活动。但是为什么孩子们没有感到枯燥,始终兴趣盎然地参加活动呢?其实看一个活动的成功与否,我觉得主要是看孩子们得到了什么?孩子们是否有兴趣?整个活动的节奏是否有韵律感,不拖沓。“小手帕”活动以孩子们最熟悉的手帕为切入口,引导孩子回忆生活中有关手帕的点点滴滴的记忆,激发他们参与活动的兴趣,引发他们急于表达的欲望。在孩子们说说、老师总结提升、孩子们亲自动手折叠放好口袋的过程中,他们了解并学会了如何安全卫生使用手帕的方法。

教无定法,只要得法。是孩子们喜欢的东西,就是他们探究、发展、获得成功的关键所在。

洗小手教案活动反思篇五

“小弟弟,这里是哥哥姐姐的教室哦!”伴随着一阵阵热情的介绍声,走入我们眼帘的是我们大一班和小一班的孩子们。原来正在开展的是《大手牵小手》的活动,活动中主要是让孩子们懂得自己长大了,应该学会关心和照顾弟弟妹妹。还要以热情大方的小主人态度带领弟弟妹妹参观我们的幼儿园,并进行简单的介绍。

开始的讨论“怎样做哥哥姐姐”,孩子们就各抒己见,诉说着自己的想法(教他们拍皮球,帮助他们穿衣服,让哭的小朋友不要哭等等),然后我设置了问题“如果弟弟妹妹在哭闹怎么办?”、“弟弟妹妹在抢玩具你怎么办?”、“弟弟妹妹不听话你的话乱跑怎么办?”,小朋友相互讨论,开动脑筋,想出了很多的办法(给他们吃糖,带他们去玩大型玩具,给他们讲故事、唱歌等)。我觉得在这两个环节中,充分发挥了孩子的自主性,由我抛设问题,幼儿通过讨论,诉说的过程,从而大家相互了解各种方法,同时也为下个实践活动作好了一个铺垫。

在实践活动这一环节中,由我们班的孩子带领小一班的弟弟妹妹参观幼儿园,这也是我们本次活动的一个重点。一开始小班的一些小朋友还有些陌生,不肯和哥哥姐姐拉手,当在一起以游戏形式火车出发的'时候,孩子们都开心地融入进来了。在参观中,我们班绝大多数孩子都能主动向弟弟妹妹介绍幼儿园的各个地方,但也有几位小朋友就光顾着拉手了,没有主动地介绍,当我发现这一情况后,马上进行了引导,使每位孩子都能成为活动的小主人,充分发挥他们的能力。一路的参观和介绍,听到园内老师的不少赞美话语,这也说明大班的孩子确实懂事了很多,能力相对而言也强多了。不断成长中的他们,在感受着,收获着,作为看着他们不断成长的我们,每当孩子有点滴进步的时候,都会让我们心里激动不已。本次活动的时间稍微有点长了,最后我临时加了小朋友们和弟弟妹妹合影的环节,孩子们经过手拉手后都熟悉了不少,当相机“咔嚓”声响起的时候,留下的是我们最幸福的笑。

活动结束后,我也在思考着,其实像这种《大手牵小手》的活动蕴含着丰富的教育价值,它能有效地弥补独生子女缺乏与不同年龄儿童交往的机会,帮助他们学习社会交往的技能,以此培养了他们关爱他人的情感。活动中,孩子们也在感受着自己在成长中的喜悦,体验着作为大班哥哥姐姐的那种自豪,像这样的活动真好。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