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兵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精选18篇)

时间:2024-12-20 作者:雁落霞

它通常是通过采访、问卷调查或观察等方法获取信息,并进行整理、总结和分析。不论你是初次撰写调查报告,还是有一定经验的研究者,在下面的调查报告范文中都可以找到些许收获。

新兵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精选18篇)篇一

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的幼儿,对营养的需求非常广泛。现代家庭的生活条件越来越优越,理应不存在营养问题。但是事实际上却由于许多家长对孩子的宠爱迁就,致使幼儿任性娇惯,边吃边玩,挑剔,偏食等不良饮食习惯于。因此,怎样才能让幼儿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成为我们一直关注的话题,通过对班级小朋友的饮食习惯进行观察,分析,并和家长取得联系,找出方法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一)、调查时间:

(二)、调查地点:小红花幼儿园。

(三)、调查对象:大上班。

(四)、调查方法:观察法、访问法。

在昆明市教工第一幼儿园实习期间,我观察了我所在大一班全休幼儿在班级就餐时的饮食习惯,对于出现的频率较高的不良饮食习惯做做出如下统计:

1、挑食、偏食9人。

2、吃饭时讲话12人。

3、进餐时间超过30分钟7人。

4、汤食5人。

5、饭前忘洗手、饭后不擦嘴3人。

6、饭菜撒在桌上10人。

7、吃饭情绪低落3人。

从调查结果来看,幼儿不良饮食习惯现象比较严重。通过调查,我发现幼儿不良饮食习惯形成有如下几个原因:

1、家庭因素影响。

挑食、偏食等不良饮食习惯现象在家中发生多于在幼儿园,因为家长的过分娇惯,现在的孩子都是父母的心肝宝贝,父母对孩子总是百依百顺,这样就助长了孩子不良饮食习惯的养成。

有此家长缺乏相应的经验,或者因为工作忙,自己的饮食态度和习惯就不正确,给孩子树立了坏榜样。

2、外部环境因素影响。

老师和家长的评价都会影响孩子的就餐情绪,而就餐心情的好坏能很大程度影响孩子进食。

幼儿在家零食不离口。或则在家吃早餐再来幼儿园,打乱了正常的饮食规律,不利于良好饮食习惯养成。

响进餐,例如同伴之间闹矛盾,导致情绪低落,食欲不佳。

3、身体因素影响。

大班幼儿正在换牙期,换牙期间会食欲不佳;身体状况,生病也会影响饮食。

根据各个班幼儿自身的特点,正确对待不同饭量的幼儿。进餐时对生病的,个别食欲不好的幼儿应为他们提供可口的饭菜,不要强迫他们吃掉全部的食物。若幼儿长期饭量不大,但精神状态良好,应尊重幼儿本身的意愿,能吃多少就吃多少。

饮食习惯是指人们对食品和饮品的偏好。其中包括对饮食材料的偏好,烹调方法的偏好,以及烹调风味及佐料的偏好。饮食习惯是饮食文化中的重要元素。世界各国人们的饮食习惯由于受到地域、物产、文化历史的种种影响而十分多元。而在日常生活中幼儿不良的饮食习惯有偏食、挑食、饮食没有规律。

饮食与健康的关系饮食(又称“膳食”)是指我们通常所吃的食物和饮料。所有的食物都来自植物和动物。人们通过饮食获得所需要的各种营养素和能量维护自身健康。只有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才能铸就我们健康的身体,而不良的饮食习惯不仅会影响个人而且还会影响其他人。

的时侯没有了饭吃,就没有精神在外面做游戏,看书、画画,从而破坏孩子的学习生活规律,影响学习休息。

饮食无规律的原因首先是由于父母工作较忙,不能按时回家,给孩子提供无规律的饮食条件,使就餐时间被迫推迟,或因还不到就餐时间就已经做好了,也会造成孩子饮食无规律。其次,孩子爱吃零食,是造成就餐时没有规律的原因之一。孩子吃零食后不会感到饥饿。到了就餐时间,就可能吃不下饭。等过了吃饭时间,食物已经凉了或者该睡觉时,又感到肚子饥饿了。长此以往,会引起消化系统的疾病。再次,父母的饮食习惯不符合孩子的生理需要。有的家庭一天两餐或三餐,这对孩子来说可能显得不够,因孩子的胃容量有限,每次吃不下太多的东西。另外孩子活动量相对较大,由于孩子处于生长发育的阶段,而又必须多吃一些食物才能够有充足的能量,来维持孩子对营养的需求。所以孩子由于饥饿而不得不在非就餐时选择零食,以达到生理上满足。以上这些都是造成孩子饮食无规律的原因。

新兵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精选18篇)篇二

摘要: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现状进行调查,结果发现,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总的来说心理健康水平不高,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与常模比较,心理健康水平远远低于常模,与普通高中学生相比较,心理健康水平在部分因子上高于普通中学学生。从客观和主观上分析了影响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原因。

为了贯彻《中国共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进一步加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育部2004年制定了《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来加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各地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8年后,本文以四川为例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做了研究。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2.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测试,然后评分。

数据分析用spss16。量表包括的10个因子,每一个因子着重反映受试者的某一个方面的情况。

3.评定程序。在开始评定前,先由指导老师把要求向受检者交代清楚。然后,让学生做出独立的、不受任何人影响的自我评定,一次评定一般约20分钟。评定的时间范围是现在或者是最近一个星期。评定结束时,指导老师应仔细检查自评量表,凡有漏评或者重复评定时,均提请自评者再考虑评定,以免影响分析的准确性。

二、结果。

1.中等职业学生自评量表结果与常模的对比。

从表1中的数据可知,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与常模比较,得分远远高于中国常模,也就是说无论在总分还是各个因子水平上,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远远低于中国常模。差异达到极其显著的水平。

也许从全国或者全四川来说,本文调查的结果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本文调查的是四川地区,此区域经济文化相对来说落后一些,是不是影响了中等职业教育的质量,关注经济落后地区中等职业学生的心理健康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该考虑的课题。

2.中等职业学生与普通高中学生自评量表结果的比较。

从表2的数据可知,两类学校的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着差异,从总分来分析,达到了显著性的差异,普通高中的学生普遍比职业中学的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差,在其他几个因子上差异也达到了显著性,比如,精神病性和强迫症两个因子上,普通学校的学生得分高于职业中学的学生,差异显著,这可能与普通学校的学生学习压力大,考试压力大,使心理欠健康,但是在敌对和恐怖两个因子上,职业学校的学生得分显著性高于普通中学的学生,这一点一定要引起社会的关注,这两个因子可能使学生性格乃至人格上的不完整,从而影响个体的'工作或者生活。

3.公立中等职业学校与私立职业学校学生自评量表比较结果。

从表3中的数据可知,两类学校的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着差异,从总分来分析,达到了非常显著性的差异,私立中职学生普遍比公立中等职业中学的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差,在其他几个因子上差异也达到了显著性,比如,偏执、敌对、焦虑和躯体化四个因子上,私立学校的学生得分高于公立职业中学的学生,差异显著;而在精神病性、忧郁两个因子上,私立学校的学生得分远远高于公立学校的学生,差异十分显著。在恐怖因子上,私立学校的学生得分显著性高于公立学校的学生,差异非常非常显著。在其他几个因子上私立学校的学生得分还是高于公立学校的学生,但是未达到显著性差异。

我们现阶段中等职业教育培养形式多样化,大力发扬私立学校,在本文调查的区域内,私立学校的学生人数远远高于公立学校的学生数,那么怎样引导私立学校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成了我们关注的焦点。

1.客观原因。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化、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就业压力直接影响职业学生的心理健康。

从我们调查的结果看,就业率相差很大,最高就业率近99%,而最低就业率35%,学前教育、妇幼、酒店管理和数控专业就业率比较高,而以前的热门专业电子商务、电算化会计等专业就业率低。目前,就业不理想的问题尚未引起社会足够的关注,对就业质量更少考虑。很多中职学校宣传的就业率含有很大水分,把学生推出校门有个岗位就算就业,导致有的学生6月份就业8月份失业,造成实质上的未就业,严重影响中职教育在学生家长心目中的形象。我们调查了400位家长,孩子毕业后工作单位的情况,情况如表4,这样让一些家长认为,上了中职再就业和初中毕业直接就业没什么两样。因此,必须对学生的就业质量给予足够的重视,提高职业教育在教育体系中的竞争力。

2.主观原因。2012年,国家对技术人才的需求,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但是我们研究发现,进入中等职业学校就读的学生,在初中时基本都是学习成绩中等或中等偏下的。我们对这部分学生调查发现,进入职高是他们无奈的选择,他们最想上的还是普通中学,因此,相当部分学生对此耿耿于怀,久久不能调整自己。

中等职业学生正直心理断乳期后的稳定期,有部分学生在青春期没有很好的过度,导致学生生活习惯不好,心理承受能力低。职业学校是和社会接轨的平台,对职业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信心要求增加,适应社会能力要求高,这样学生内心的需求和表面要求成熟相矛盾,使学生容易出现消极情绪,导致心理健康水平不高。

参考文献:

[2]刘延东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会议的信职业教育[j].2009,(21)。

[3]刘家珍,李树金中职生就业和创业心理品质的现状及实践企业科技与发展[j].2009,(20)。

[4]马小惠。浅谈职校生的心理健康教育[j].科技信息2011,(14)。

[5]邓石华。职校生心理健康教育[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新兵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精选18篇)篇三

通过深入调查,特别是通过网络进行问卷调查以及查阅相关资料,初步了解了当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并针对此问题提出相关意见和建议,呼吁社会及家庭等各方面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为当代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营造良好范围,提供有利条件。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正在日益加快,竞争越来越强烈,人际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复杂;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知识性地增加,迫使人们不断地进行知识更新;在这种情况下,对人才素质的要求更高,不仅要求人才具有坚定的方向与较高的道德水准,而且还要求人才应该具有与时代发展相一致的现代意识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如开拓进取的精神、勇于承担责任、顽强自信、乐观,能够承受挫折与失败等。另一方面它又造就了变化剧烈的社会环境,由此给人们的心理世界带来了巨的冲击和动荡,“人类进入了情绪负重年代”,人们的观念意识、情感态度复杂嬗变。

作为现代社会组成部分,在学院校生活和学习的学生,对社会心理这块时代的“晴雨表”,十分敏感。校园里有丰富多彩的学生活,但在有些同学看来,一切却是那样枯燥无味,缺少生气;学生活紧张活泼,有些同学却兴趣索然,萎靡不振。在离开了父母呵护、相对宽松的学学习环境中,一部分同学空虚、迷惘、玩世不恭,甚至轻生。当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实在令人担忧。

人是一个身心统一体。人的健康相应地也包括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生理健康是为了保持一个健康的体魄,心理健康则是保持一个健康的心理状态。心理健康能直接地影响着人的生理健康,为此,心理卫生学认为健全的心理寓于健康的身体,而健康的身体有赖于健全的心理。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说,心理健康是比生理健康更为重要的一种健康。

第三国际及心理卫生会曾为心理健康下过这样的定义:"所谓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的状态。”还具体地指明心理健康的标志是:

(1)身体、智力、情绪十分和谐;

(2)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彼此能谦让;

(3)有幸福感;

(4)在工作和职业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有效率的生活。”

基于各种心理学理论和生活实际,综合国内外心理学家的观点和研究成果,特别是马同志、陈同志等的观点,提出学生心理健康的6项指标:

(1)智力发展正常且能充分发挥;

(2)能协调与控制情绪,心境良好,悦纳自我;

(3)具有顽强的毅力,拥有自我调控能力;

(4)能与他人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5)正视现实,生活、工作热情高;

(6)人格完整、稳定、协调。

南京一项“对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追踪调查”和统计分析表明:1993~1996年新生1908人进行心理测试并建档,发现心理问题发生率为9.2%,高危人群为26.2%。另一项以全国12.6万学生为对象的调查,发现有心理障碍的人数竟占23.6%。教育部对我国学生的一项调查发现:学生中有20.3%的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且男生比女生更表现突出。

在学生中,有人因自我否定、自我拒绝而几乎失去从事一切行动的愿望和信心;有人因考试失败或恋爱受挫而产生轻生念头或自毁行为;有人因现实不理想而玩世不恭或万念俱灰;有人因人际关系不和而逃避群体自我封闭。量调查表明,目前我国学生发病率高的主要原因是心理障碍,精神疾病已成为学生的主要疾病。具体表现为、焦虑、强迫、抑郁和情感危机、神经衰弱等。当代学生心理问题不容忽视。

1、家庭教育的影响。

长期以来,在高考指挥棒的调遣下,学校和家长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往往采用应试教育的方法,只重视智力教育,而没有将培养学生心理素质渗透到其中,忽略了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同时,在教养方式上,相当一部分家长因为受教育程度较低,多采用简单、粗暴的传统的家长制手段。这种消极的教养方式,容易使子女形成敏感多疑、自卑易怒、抑郁焦虑、偏执敌对等不健康的品质。总之,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与学校、父母的教育观念、家庭教养方式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正相关系。

2、社会现实的影响。

市场经济中的激烈竞争在促进社会各方面飞速发展的同时亦造成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紧张的生活节奏和巨的工作压力使人感到精神压抑、身心疲惫。开放给学生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但随之出现的一系列社会不良现象亦使学生在心理上产生了诸多矛盾,甚至切身感受到社会转型期的阵痛,这使得学生人格弱点泛浮出来,形成心里疾患。

3、高校心理咨询工作欠缺。

学校教育在一个人格的形成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正值青春期的学生身心发展趋于成熟,但尚没有形成完全健康的人格。从现在学生的心理困惑看,许多都是由于人格障碍而导致的。然而,据报道,北校医院心理咨询中心每周一至周五下午应诊,预约就诊的患者已经排到了两个月以后;北京52.2%的高校至今还未设立心理咨询机构,亦没有经过专门训练的心理咨询教师,学生的许多心理问题仍被混同于一般的思想问题施以不科学的教导。

1、拓宽交际范围,提高相处和交际能力。

在与同学相处时,首先要了解自己的优缺点,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有效的'协调与控制情绪,在相互尊重的前提下,带着一颗包容的心,友好、主动的与同学们进行沟通和交流。同时,要积极主动参加学院和学校组织的文体活动,掌握人际交往的技能和技巧,扩自己的交友圈,在真诚、友善的基础上主动沟通交际,增加彼此的信任感,以提高相处和交际能力。

2、要有自己的职业规划。

学生要尽早设计明确的职业倾向,在对自己正确定位的前提下,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弥补不足,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管理能力和实践能力。另外,要正视理想与现实、专业与兴趣的',要学会在现实中重新认识自己,找到理想和现实的差距,实事求是地评价自己,分析自己,不要整日为了忧虑而忧虑,要学会未雨绸缪,利用有限的4年时间达到自己预设的目标。

3、快乐的学习和生活。

当前学生教育的核心是创新教育,因此学生在找出自身差距的同时,更要找到自己发展的潜力,通过不断丰富自身的综合素质来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要时常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善于从学习中寻找乐趣,并时常带着愉快、自信的心情微笑地面对每一天。当自己的学习、生活出现问题时,不要只顾着伤心、苦闷、彷徨,适当的时候来一点阿q精神,继而保持自信乐观的态度,尽量减少挫折感,缓解外部环境带给自己的种种压力。

4、改变观念,及时寻求心理助。

过去,由于历史文化等传统原因,对人的个性心理问题的关注、认识和研究不够,往往把心理问题神秘化,甚至把有心理障碍的人看作是不可理喻的邪恶之人或洪水猛兽,致使有心理疾患的人也不敢张扬、不能就医。学生作为一个高学历群体,要转变观念、更新认识。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都是一个人健康不可或缺的因素,有了心理疾患就像身体不适一样,应该及时去就医,以求得咨询、疏导,也就是说,对待心理问题要有一颗平常心。

优良的心理素质在青年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必将对二十一世纪人才的质量产生积极而又深远的影响。健康的心理是一个人全面发展必须具备的条件和基础。加强对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与培养,全面提高跨世纪人才质量已成为高等学校所面临的迫切任务。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思想文化激荡、价值观念多元、新闻舆论冲击、社会瞬息万变、的世纪,面对如此纷繁复杂的世界,未来人才都可能在某一时刻出现心理危机。二十一世纪人才的心理承受能力将经受更为严峻的考验。

为此,就要不断加强对青年学生的适应性、承受力、调控力、意志力、思维力、创造力以及自信心等心理素质的教育与培养,使他们真正懂得:要想占有未来,不仅要作思想品德、智能、体魄的储备,更要作战胜各种困难挫折的心理准备,从而引导他们科学地走出自我认识的误区,更新观念,突破时空,超越自我,唯有如此,方能在搏击中,翱翔自如,走向成熟,参与国际人才竞争,迎接新世纪的挑战!

新兵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精选18篇)篇四

近些年来,幼儿教师心理健康问题一直备受关注。幼儿园进行的幼儿教师心理检测结果为:52.1%的教师存在心理问题,其中33.24%的教师属于轻度心理障碍,16.65%的教师属于中度心理障碍,2.51%的教师已构成心理疾病。最近有调查结果表明,幼儿教师总体心理健康水平明显好于常模,特别是敌对、抑郁两项存在问题少于常模,但在强迫、偏执、虐待、人际关系等方面,幼儿教师存在的问题比较严重。所以,关注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已成为不容忽视的问题。

调查表明,很多幼儿园教师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幼教改革中的现实压力。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颁布在当今幼教界掀起了教育改革的滚滚浪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对幼儿教师角色作了新的界定,同时提出了新的期望与挑战。而“班级人数太多”“设备材料不足”“新旧观念制约”等状况,还有面临的职评问题、考评问题以及来自自身的情感问题、家庭问题、子女问题等等,凡此种种,幼儿教师身上的压力远远超出其他职业者的压力。

2.生理症状。

长期的心理困扰会使幼儿园教师产生一些生理上的疾患,常见的有厌食、失眠、头痛、恶心、心律失常等。

3.工作上不断磨难的困扰。

幼儿教师其职业的特殊性在于她面对的是3――6岁的.幼儿,由于年龄小,加之独生子女备受父母关注、疼爱,面对班级中30多名幼儿以及身后的家长,幼儿教师往往感到有很重要的社会责任赋予双肩,很多幼儿教师把幼儿能不能得到发展的责任归咎于自己,压得自己喘不过气来。而有些幼儿园为了满足家长的需要,开设各类兴趣班,周六班、加时班,使幼儿教师始终处于疲惫的状态。一些幼儿园园长,不仅要为教学质量的提升而烦恼,更要为幼儿园的生存问题、资金问题而苦恼。

4.不良情绪。

幼儿园教师常见的不良情绪主要有抑郁、焦虑、人际关系敏感、敌对、偏执、强迫、躯体化、恐怖等。

5.工作倦怠。

幼儿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量太多,节奏紧张。76.6%的教师认为,尽管很努力工作,却没有成就感;部分教师认为教师的付出与获得不均衡,幼儿园的奖励制度不太合理和公正等等。

6.家庭矛盾升级、个人问题受挫,使教师身心受到伤害。

由于社会大环境的影响,部分教师家庭问题突出,主要有丈夫下岗失业;子女教育问题;夫妻矛盾大,时有吵闹;年轻教师个人问题得不到解决等等,这些都严重影响教师的心理状况,诱发心理问题。

除此之外,心理压力大、人际关系出现障碍等都是很多幼儿园教师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

改进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是一项系统过程,需要从社会层面、组织层面和教师个体层面入手,综合各种因素,创设和谐发展的组织氛围,进而提高教师的适应能力,促进教师的心理健康。

1.注重引导,变压力为动力。

时代的发展使教育的功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教师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面对这些挑战,幼儿教师要积极应对。在注重业务提高的同时,更要重视教师的政治理论学习,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使教师意识到,幼儿教育工作是一种承担着社会责任的专业性的职业,从而使其能自觉地提高自己的敬业精神和专业素质,并以自己职业的社会价值和专业独特性而自豪。

2.把做好教师心理疏导工作摆在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位置。

心理疏导以平等对话、理解为先,尊重隐私,重在心灵启迪,通过热情的关怀、宽慰、理解和开导,帮助情绪受困扰的教师树立信心和勇气,引导他们开展自我心理调适。

3.开展对教师的心理辅导。

在教师中普及有关“心理健康”知识,对教师进行心理保健的训练,可以请有关专业人员进行讲座,还可以建立教师的心理档案,由专业人员实施,专业人员有义务与教师沟通,发现问题应及时干预,使其得到矫治,并进行保密。

4.完善幼儿园管理,减轻教师的工作负荷。

工作压力是影响教师健康的主要因素,适当减轻教师的工作量,提高其工作效率是很有必要的。要调整竞争机制,满足大多数教师的成就感,尽可能地关心每个教师。要建立宽松的幼儿园心理气氛,发展积极的人际关系。

除此之外,还要给予机会,达到自我实现;优化组合,提高工作效益;创造环境,给教师一分温馨;完善幼儿园管理;争取社会支持,形成疏导网络等都可以改进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

总之,幼儿园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是关系到教师切身利益的大问题,也是全面贯彻素质教育的需要,必须引起我们高度的重视。在新的形势下,以新的工作视角,把思想政治工作融入个人、集体、社会的发展体系中,从而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

新兵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精选18篇)篇五

幼儿园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一直是社会备受关注的问题,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关于此问题的调查报告,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幼儿教师心理健康问题是目前备受关注的一个问题,要促进幼儿教师心理健康首先需要对心理健康标准有充分的认识,并明确其影响因素。促进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的有效措施包括:注重引导,变压力为动力;给予机会,达到自我实现;优化组合,提高工作效益;创造环境,给教师一分温馨。

近些年来,幼儿教师心理健康问题一直备受关注。幼儿园进行的幼儿教师心理检测结果为:52.1%的教师存在心理问题,其中33.24%的教师属于轻度心理障碍,16.65%的教师属于中度心理障碍,2.51%的教师已构成心理疾病。最近有调查结果表明,幼儿教师总体心理健康水平明显好于常模,特别是敌对、抑郁两项存在问题少于常模,但在强迫、偏执、虐待、人际关系等方面,幼儿教师存在的问题比较严重。所以,关注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已成为不容忽视的问题。

调查表明,很多幼儿园教师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幼教改革中的现实压力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颁布在当今幼教界掀起了教育改革的滚滚浪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对幼儿教师角色作了新的界定,同时提出了新的期望与挑战。而“班级人数太多”“设备材料不足”“新旧观念制约”等状况,还有面临的职评问题、考评问题以及来自自身的情感问题、家庭问题、子女问题等等,凡此种种,幼儿教师身上的压力远远超出其他职业者的压力。

2.生理症状

长期的心理困扰会使幼儿园教师产生一些生理上的疾患,常见的有厌食、失眠、头痛、恶心、心律失常等。

3.工作上不断磨难的困扰

幼儿教师其职业的特殊性在于她面对的是3——6岁的幼儿,由于年龄小,加之独生子女备受父母关注、疼爱,面对班级中30多名幼儿以及身后的家长,幼儿教师往往感到有很重要的社会责任赋予双肩,很多幼儿教师把幼儿能不能得到发展的责任归咎于自己,压得自己喘不过气来。而有些幼儿园为了满足家长的.需要,开设各类兴趣班,周六班、加时班,使幼儿教师始终处于疲惫的状态。一些幼儿园园长,不仅要为教学质量的提升而烦恼,更要为幼儿园的生存问题、资金问题而苦恼。

4.不良情绪

幼儿园教师常见的不良情绪主要有抑郁、焦虑、人际关系敏感、敌对、偏执、强迫、躯体化、恐怖等。

5.工作倦怠

幼儿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量太多,节奏紧张。76.6%的教师认为,尽管很努力工作,却没有成就感;部分教师认为教师的付出与获得不均衡,幼儿园的奖励制度不太合理和公正等等。

6.家庭矛盾升级、个人问题受挫,使教师身心受到伤害

由于社会大环境的影响,部分教师家庭问题突出,主要有丈夫下岗失业;子女教育问题;夫妻矛盾大,时有吵闹;年轻教师个人问题得不到解决等等,这些都严重影响教师的心理状况,诱发心理问题。

除此之外,心理压力大、人际关系出现障碍等都是很多幼儿园教师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

改进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是一项系统过程,需要从社会层面、组织层面和教师个体层面入手,综合各种因素,创设和谐发展的组织氛围,进而提高教师的适应能力,促进教师的心理健康。

1.注重引导,变压力为动力

时代的发展使教育的功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教师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面对这些挑战,幼儿教师要积极应对。在注重业务提高的同时,更要重视教师的政治理论学习,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使教师意识到,幼儿教育工作是一种承担着社会责任的专业性的职业,从而使其能自觉地提高自己的敬业精神和专业素质,并以自己职业的社会价值和专业独特性而自豪。

2.把做好教师心理疏导工作摆在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位置

心理疏导以平等对话、理解为先,尊重隐私,重在心灵启迪,通过热情的关怀、宽慰、理解和开导,帮助情绪受困扰的教师树立信心和勇气,引导他们开展自我心理调适。

3.开展对教师的心理辅导

在教师中普及有关“心理健康”知识,对教师进行心理保健的训练,可以请有关专业人员进行讲座,还可以建立教师的心理档案,由专业人员实施,专业人员有义务与教师沟通,发现问题应及时干预,使其得到矫治,并进行保密。

4.完善幼儿园管理,减轻教师的工作负荷

工作压力是影响教师健康的主要因素,适当减轻教师的工作量,提高其工作效率是很有必要的。要调整竞争机制,满足大多数教师的成就感,尽可能地关心每个教师。要建立宽松的幼儿园心理气氛,发展积极的人际关系。

除此之外,还要给予机会,达到自我实现;优化组合,提高工作效益;创造环境,给教师一分温馨;完善幼儿园管理;争取社会支持,形成疏导网络等都可以改进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

总之,幼儿园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是关系到教师切身利益的大问题,也是全面贯彻素质教育的需要,必须引起我们高度的重视。在新的形势下,以新的工作视角,把思想政治工作融入个人、集体、社会的发展体系中,从而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

新兵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精选18篇)篇六

随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普及和深入,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日渐成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核心问题。教师的心理健康不仅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还有利于教师在职业生涯上的发展,使其更快地由新手型教师成为专家型教师,有利于教师的身体健康、生活幸福。教师心理健康的研究必将成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一个重点,因此,本次调查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次调查的目的:

1.2了解百色市中小学教师心理问题的集中、多发群体。

1.3分析百色市中小学教师心理问题的成因。

2.1调查对象。

调查的对象为广西百色市的小学、初中、高中(包括重点高中和普通高中)的教师共280名。调查对象的选取采用整体抽样法。参加统计的学校为四所。

2.2调查工具。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王极盛教授编制的《中国人心理健康量表》。量表由80项有关心理健康的问题组成,80项问题分出10个基本因子:

(1)人际关系紧张与敏感;

(2)心理承受力差;

(3)适应差;

(4)心理不平衡;

(5)情绪失调;

(6)焦虑;

(7)抑郁;

(8)敌对;

(9)偏执;

(10)躯体化。

因子分=组成某一因子的各项总分/组成某一因子的项目数。

每个因子反映出被试者某一方面的症状,通过每一个因子的得分了解症状分布的特点。

每个因子得分低于2分表明该因子健康状况正常,得分在2~2.99分表明存在轻度心理健康问题,得分在3~3.99分表明存在中度心理健康问题,4~4.99分表明存在较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

2.3调查数据收集过程。

采用团体施测法,由经培训的教师担任主试,由主试向被试说明测验要求后,被试填写问卷,当场回收。经持有心理测验使用资格证的教师认真审阅,筛除无效问卷后,确定有效问卷268份。

2.4调查数据的处理。

各校利用office系统的电子表格软件将调查结果全部输入,将结果拷贝在3.5英寸软盘上,与调查表一起交由研究人员进行统计分析。

表2中的年龄分为4段,1代表20~29岁;2代表30~39岁;3代表40~49岁;4代表50岁以上。

t12代表年龄1、2段,如果是正号,代表1年龄段比2年龄段得分高,如果是负号则相反。t13等依此类推。由表2可知,20~29岁和50岁以上年龄的教师与30~39岁年龄段的教师心理健康状况有显著的差异,30~39岁和40~49岁年龄段的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没有显著差异。

30~49岁以上的教师(尤其是40~49岁的教师)心理健康状况较好,因为这一年龄段的教师生活相对稳定,工作上也取得一定的成绩,是学校的教育教学骨干力量;20~29岁的年轻教师由于工作经验不足,心理尚未成熟,导致心理健康状况相对较差。因此,低于30岁的教师心理健康问题显著比年龄高于30岁的教师多。而50岁以上的教师中有一部分快到退休年龄,有“船到码头车到站”心理,面对教育改革中的现代化教育信息技术的应用以及教师角色的转换,他们的心态不如30~39岁和40~49岁年龄段的中年教师那么积极,一些教师仍满足于传统的“粉笔加黑板、课本加笔记”的教学方式,而目前国家又正在实行新的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全方位的要求,所以他们在新的教育改革形势下,一时难以适应,心理承受力和适应性相对就比30~49岁年龄段的教师差。

已婚教师在焦虑、抑郁方面比未婚教师好。

4.1本测验结果的可信度。

4.1.1标准化的取样保证了检测结果的可信度。

4.1.2本测验采用的《中国人心理健康量表》经信度和效度检验都达到心理测验的要求。

4.1.3测试实施的时间是教师工作压力最小的时期之一,施测过程严格按心理测验要求去做。

调查结果表明,在抽样的中小学教师中有44%的教师有轻度的心理问题;4.48%有中度的心理问题;0.37%有较重的心理问题。教师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心理承受力差——遇到困难、挫折灰心,心理压力大;适应性差——对环境及人际关系不适应;情绪失调——心情不愉快,情绪不稳定,常常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焦虑——心理烦躁,对许多事情感到心烦,无缘无故紧张;抑郁——情绪低落,感觉疲劳,对事情不感兴趣,感到忧虑等;偏执——对人不信任,固执己见,总认为别人背后议论自己,和自己作对,不能接受别人的意见,我行我素等;躯体化——情绪紧张产生的躯体不适症状,如头痛、睡不好觉、胃不舒服、心跳加快等。

4.3百色市中小学教师心理问题高发群体以及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

4.3.1女教师。

女教师在调查的总人数中约占59%(在小学和初中教师中较多),与男教师相比,心理健康水平明显要低。有些女教师依附心理较强,在日常工作、生活和社会交往中,他们缺乏主见,心理承受力相对较差。另外,女性特有的细腻感情,一方面有利于教育工作,另一方面也使女性多愁善感,情绪不稳定,容易为小事心烦。

4.3.2年轻教师(特别是未婚的、工作量较大的、有升学压力的初、高中以及中级以下职称的教师)。

年轻教师心理问题较多的原因有:

(1)年轻教师在学校里往往做班主任,承担了比较繁重的教育教学任务;学校对年轻教师的要求高;当前基础教育改革正在全面深入展开,教材的更新力度之大、速度之快,使年轻教师难以适应,感到心理压力较大。

(2)年轻教师参加工作时间短,面临组建家庭、孩子小、老人需要照顾等生活问题。

(3)年轻教师由于工作经验不足,加上心理不够成熟,面对教师的角色与自我冲突,教师的表率与常人的冲突,教师的创造性与常规性的冲突,教师的工作负荷与自身价值的冲突,教师的职业要求与个人能力的冲突等等,会出现烦闷、抑郁、心理承受力差和适应性等心理问题。

各级教育部门的领导要把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一个方面,为教师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提供必要的条件;要从实际出发,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减轻教师的精神紧张和心理压力,使他们学会心理调适,增强应对能力,有效地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5.2转变教学效益观,建立科学评价体系。

从新课程对教师自身素养和专业水平发展的要求出发,提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多元的、促进教师不断提高,尤其是创新能力发展的评价体系,不但有利于教师发挥自己的优势,改善自己的不足,而且能将工作中的压力变为不断完善自身素质的动力。

5.3定时、定期测试分析,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以减少教师心理问题的发生。

学校要定时使用心理健康量表对全体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测试,测试的结果分别报给每一个教师,使他们了解自己存在的问题。同时,把心理健康测试的结果作为档案保存起来,定期分析本单位教师存在的心理问题,从学校的角度采取一些措施,减少教师的心理问题。

5.4学校要为教师创造一种和谐的教育教学环境,减轻对教师的各种压力。

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主要在学校中进行,学校环境不良最容易引起教师心理压力。学校要为教师营造一种和谐、融洽、积极进取的工作环境,给教师更多的自主性;要根据教师的不同需要,采取不同的激励方式,满足教师的心理需要;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增加教师交际的机会,减轻教师的心理压力。另外,还要认真举办教师心理知识讲座,为教师提供及时咨询与合理宣泄的渠道。

新兵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精选18篇)篇七

面对学业与就业的问题,高校生的心理压力也渐渐的增加。为了进一步了解高校生心理健康问题以及更早的对其进行心理健康辅导,我们对高校生心理健康问题作了调查与分析。此次活动以人文学院同学为样本,进行抽样调查,以问卷调查为形式,以青岛农业高校同学心理健康状况为调查目的,共发放问卷96份,回收90份,回收率为93.75%,其中有效问卷81份,有效率为90%。报告从有效问卷实行抽样的方法,选取20份作为样本进行分析,现将结果公布如下:

在此次调查中,学习问题是同学最为关怀、也是反应最为突出的问题。例如,问题中“考试前后您会有心情紧急吗?”,其中有44%的同学认为,考试所造成的心理压力最大。这说明刚刚进入高校生活,有近一半的同学对高校生活不适应,尤其对高校学习方式不适应,感到心理压力很大。从紧急的高考中走过,很多同学不能适应高校开放宽松的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或过于精神紧急死扣书本,不能从高中应试教育中解脱出来,或感觉生活空虚,整日无所事事,荒废了学习,虚度了年华。

在所调查的'同学中,有45%的同学感觉高校生活自由开放,同学也比较重视学习,学习自觉性较高,其中56%的同学在业余时间上自习或听课,与此相反,只有10%的同学网玩嬉戏或谈恋爱。但这也从侧面反应了同学心理上的学习压力依旧很大。

如今高校生在经济生活方面基本没有太大困难,在第6题“你每个月的生活费用够用吗?”中,有67%的同学基本够用,更有11%的同学有剩余,与此同时,在第12题中“你的生活费用最大支出在哪两个方面?”有60%的同学用在饮食和消遣。以上都说明随着社会的进展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高校生生活水平也在提高,由于经济生活造成高校生心理压力的状况明显下降。

人际交往问题是在本次调查中反应较为突出的问题。对于“与一群伴侣在一起,你常感到孤独或失落吗?”有79%的同学选择“是”或“有时是”,这反应了当代高校生与他人交往的力量欠缺。

高校生中,有相当一部分同学来自农村地区。在以前的日常生活中着急范围较窄,与人交往的机会也较少,初到高校,面对如此开放自由的环境,面对如此多的同学。面对如此多的公共场合,一下子不知所措,乱了阵脚,于是羞于表达形成内向性格。而在城市中长大的同学,来自独生子女家庭,难以体会农村地区同学的状况。于是形成隔阂。与此同时,在第12题“你觉得大多数人都不行信任吗?”有78%的同学认为“是”或“间或是”。这更反映了高校生人际交往中消失了一些问题。

通过这次调查,不难发觉当代高校生在心理健康方面还是有欠缺的。针对这一问题,我校与院也都设立了心理询问办公室,盼望能关心有困难的同学早日心向阳光!调查数据也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供应了真是、丰富的资料和鲜活的事例,达到了此次活动的目的,活动较为胜利。本次活动得到了各个方面的大力支持,特再次向参与此次调查的同学表示诚心感谢!

新兵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精选18篇)篇八

问卷调查是数据收集的一种手段。通过公平的发放问卷,通过调查,看数据背后反映出来的问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发展,所以准确地了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非常重要。现在将问卷回收,我们对全部问卷汇总,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习方面问题。

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他们最关心的莫过于学业成就问题,而环境与地位的改变、错位,给大学生带来了不少的心理负担,高中时期的佼佼者,进入大学生活后,环境改变了,相当一部分同学发现自己在高中时期的那份优势已不存在,面临的是一种重新分化组合的严峻局面,尤其是对于中学时的那些尖子学生其反差更加明显,进入大学后,每个学生或多或少都会有失宠感,部分同学为了保持自己在中学时的优势,废寝忘食,除了学习自己的专业课,还学习一些社会上急需的课程,再加上辅修专业的学习,计算机、英语过级的重压,他们处于高负荷运转中,长期处于紧张的临战状态,压力很大,学习效果不佳,长此下去,神经紧张、失眠、考试怯场等焦虑并发症就相继出现了。而调查中,相当一部分学生感觉考到大学“如释重负”,认为船已靠近码头,因而即使感受到竞争的危机、就业的压力,也提不起真正努力学习的尽头。

2、环境改变与心理适应障碍问题。

调查中38%的学生反映,由于环境的改变,自己出现了矛盾、困惑心理。其中一部分学生表现出对现实的失落感。中学时教师为了激励学生刻苦学习,总爱把大学描绘成一个“人间天堂”,学生也将考大学作为唯一的和最终的目标来激励自己在高中埋首苦读。但学生跨入大学校园后,突然发现事实并非如此,高职院校的社会认可度、办学水平、政策环境等各方面与本科高校相比还存在着差距,容易造成高职院校的学生在进入校园后感觉“低人一等”、“脸上无光”。产生心理上的落差,因此,学生出现了各种不健康的心态,如无奈、失意、混文凭向父母交差等等,这些心态的存在严重影响到学生的自信心;另有一部分学生表现出对专业学习的困惑心理。与中学相比,大学学习具有更多的自主性,灵活性和探索性,进大学后,他们一时无所适从。有些学生感觉一下子从中学的严格管教中“松了绑”,但又不知如何安排学习,以致心中忧郁、焦虑;还有一部分学生表现出对生活环境的不适应。进入大学后,由原来依赖父母的小家庭过渡到相对自立的大学集体生活,心理上产生一种孤独、空洞感。

3、自我意识模糊与困惑问题。

调查中26%的学生对如何发挥自己的优点和克服缺点感到迷茫、有一部分学生看到班上有些多才多艺、能力较强的同学,觉得自己一无是处,事事不如人,产生自卑心理;有些学生知道自己不足,但又不知道如何突破自己。中心主任吉梅老师指出,在大学阶段,新生的个体自我意识逐步增强,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他们并没有形成关于自己的稳固形象,自我意识还不够稳定,看问题往往片面主观,加上心理的易损性,一旦遇上暂时的挫折和失败,往往灰心丧气,怯懦自卑。而且新生对于周围人给予的评价非常敏感和关注,哪怕一句随便的评价,都会引起内心很大的情绪波动和应激反应,以致对自我评价发生动摇。

4、人际交往难的问题。

调查中一半以上的学生有人际交往方面的心理困惑,有些学生表现为人际敏感,在与他人交往过程中,经常发生一些摩擦、冲突和情感损伤,这一切难免引起一部分学生的孤独感,从而产生压抑和焦虑,有些学生表现为人际交往心理障碍,因为语言表达能力较差,使得他们害怕与他人沟通思想感情,把自己的内心情感世界封闭起来。这种人经常处于一种要求交往而又害怕交往的矛盾之中,很容易导致孤独、抑郁或自卑;还有些学生因为性格上的不合群,在新同学中不被理解而遭排斥,其中一部分人便独来独往,不与他人接触,久而久之就产生一种受冷落或性格孤僻、粗暴等心理倾向。调查中,39%的心声认为没有朋友;24%的学生感到孤独、寂寞;43%的学生更希望自己成为交流的对象儿不是交流的直接发起者。与此同时,由于个体间的正常交往不够,又容易引起猜疑、嫉妒等,极不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在调查中显示,在人际交往中,在遇到不被人理解的时候,有75%的学生会感到难受,会产生郁闷心理。一些严重的人际交往问题困扰着少数同学,如果不解决这些问题,长期压抑的积累将会使后果不堪设想。面对自己的存在的心理问题,绝大部分的学生能够客观的正视并努力寻求办法解决。在选择解决方式上,60%的同学选择自我调节的方式。可见,大部分选择的方式是积极健康的,这也是大学生心理日益成熟的标志。

5、异性交往问题。

在与异性交往的过程中,大部分的异性关系是健康正常的,但是仍有30%左右的同学,在与异性交往中存在问题。有一小部分同学交往动机不纯,甚至这种现象还有跟风的,个别同学互相介绍对象,还有个别同学很少与异性交往,在与异性交往中产生矛盾。通过调查,大一新生的在与异性交往比高年级的存在更多的问题。对于“你认为同学之间的异性交往就会是恋爱吗?”这个问题中的回答看到相应的认为“是”的回答占据了仅仅是6%的比例,说明大学生已经充分意识到其异性交往和恋爱交往的很大不一致性。

6、毕业时的心理危机问题。

调查显示,毕业班学生的心理压力要比低年级学生大好多。自我储备(包括知识储备、能力储备等)的缺乏,对就业质量的期待,成了毕业生最大的心病,由此使他们情绪上产生焦虑、自卑而失去安全感,许多心理问题也随之产生。“如果从头来过,我一定不是现在这个样子……”成了高年级学生说得最多的一句话。

由于缺乏科学的指导,许多毕业生在择业的时候存在很强的盲目性、随机性和从众性。许多学生在毕业前拥有许多“证书”,但却得不到用人单位的青睐,以至在就业竞技场上迷失了方向。

新兵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精选18篇)篇九

进入了大学校园后,首先面对的就是如何处理与他人的关系。调查显示,24%的受访者认为自己在大学里有知心朋友,26%的受访者认为自己在大学里没有知心朋友。还有50%的同学面对这个问题表示说不清。在问到与同寝室人关系如何,8%的同学表示关系不错,38%的同学表示关系一般,还有48%的同学认为关系很差,也有4%的同学认为这个问题说不清。在面对与寝室外其他同学关系如何时,66%的同学认为与其他同学关系一般,16%的同学表示关系不错,14%的同学说与其他人关系很差,也有4%的同学认为数不清。还有32%的同学认为大学中的同学关系属于比较单纯或很单纯,也有32%的同学认为大学中的同学关系比较功利化,也有18%的同学认为大足额同学关系严重功利化,4%的同学表示说不清。

在与同学的交往中,52%的同学认为自己沟通交往能力一般,只有4%的同学认为自己的沟通交往能力极佳,充满自信,勇于表现自己,较善于应对处理同学之间的关系。62%的同学认为自己目前的人际关系良好,少部分觉得自己的人际关系一般,也有2%的同学认为自己的人际关系非常糟糕。经过访谈调查发现,不同的年级、不同的性别之间也存在一些差异。大一新生的自信程度明显低于高年级的同学,应对处理能力也相对较弱。这可能和刚刚进入陌生的环境,并缺乏经验有关。同时。女生稍微弱于男生,这与女生通常比较腼腆、羞涩的性格有关;相反,男生则显得更加主动大方。

不过大部分同学关系比较融洽,小有摩擦都属于正常现象。同学朋友之间出现摩擦争执都很正常,重要的是要采取正确的态度和方法来面对和解决问题。

新兵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精选18篇)篇十

摘要: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现状进行调查,结果发现,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总的来说心理健康水平不高,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与常模比较,心理健康水平远远低于常模,与普通高中学生相比较,心理健康水平在部分因子上高于普通中学学生。从客观和主观上分析了影响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原因。

为了贯彻《中国共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进一步加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育部制定了《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来加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各地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8年后,本文以四川为例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做了研究。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2.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测试,然后评分。

数据分析用spss16。量表包括的10个因子,每一个因子着重反映受试者的某一个方面的情况。

3.评定程序。在开始评定前,先由指导老师把要求向受检者交代清楚。然后,让学生做出独立的、不受任何人影响的自我评定,一次评定一般约20分钟。评定的时间范围是现在或者是最近一个星期。评定结束时,指导老师应仔细检查自评量表,凡有漏评或者重复评定时,均提请自评者再考虑评定,以免影响分析的准确性。

二、结果。

1.中等职业学生自评量表结果与常模的对比。

从表1中的数据可知,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与常模比较,得分远远高于中国常模,也就是说无论在总分还是各个因子水平上,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远远低于中国常模。差异达到极其显著的水平。

也许从全国或者全四川来说,本文调查的结果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本文调查的是四川地区,此区域经济文化相对来说落后一些,是不是影响了中等职业教育的质量,关注经济落后地区中等职业学生的心理健康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该考虑的课题。

2.中等职业学生与普通高中学生自评量表结果的比较。

从表2的数据可知,两类学校的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着差异,从总分来分析,达到了显著性的差异,普通高中的学生普遍比职业中学的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差,在其他几个因子上差异也达到了显著性,比如,精神病性和强迫症两个因子上,普通学校的学生得分高于职业中学的学生,差异显著,这可能与普通学校的学生学习压力大,考试压力大,使心理欠健康,但是在敌对和恐怖两个因子上,职业学校的学生得分显著性高于普通中学的学生,这一点一定要引起社会的关注,这两个因子可能使学生性格乃至人格上的不完整,从而影响个体的'工作或者生活。

3.公立中等职业学校与私立职业学校学生自评量表比较结果。

从表3中的数据可知,两类学校的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着差异,从总分来分析,达到了非常显著性的差异,私立中职学生普遍比公立中等职业中学的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差,在其他几个因子上差异也达到了显著性,比如,偏执、敌对、焦虑和躯体化四个因子上,私立学校的学生得分高于公立职业中学的学生,差异显著;而在精神病性、忧郁两个因子上,私立学校的学生得分远远高于公立学校的学生,差异十分显著。在恐怖因子上,私立学校的学生得分显著性高于公立学校的学生,差异非常非常显著。在其他几个因子上私立学校的学生得分还是高于公立学校的学生,但是未达到显著性差异。

我们现阶段中等职业教育培养形式多样化,大力发扬私立学校,在本文调查的区域内,私立学校的学生人数远远高于公立学校的学生数,那么怎样引导私立学校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成了我们关注的焦点。

1.客观原因。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化、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就业压力直接影响职业学生的心理健康。

从我们调查的结果看,就业率相差很大,最高就业率近99%,而最低就业率35%,学前教育、妇幼、酒店管理和数控专业就业率比较高,而以前的热门专业电子商务、电算化会计等专业就业率低。目前,就业不理想的问题尚未引起社会足够的关注,对就业质量更少考虑。很多中职学校宣传的就业率含有很大水分,把学生推出校门有个岗位就算就业,导致有的学生6月份就业8月份失业,造成实质上的未就业,严重影响中职教育在学生家长心目中的形象。我们调查了400位家长,孩子毕业后工作单位的情况,情况如表4,这样让一些家长认为,上了中职再就业和初中毕业直接就业没什么两样。因此,必须对学生的就业质量给予足够的重视,提高职业教育在教育体系中的竞争力。

2.主观原因。,国家对技术人才的需求,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但是我们研究发现,进入中等职业学校就读的学生,在初中时基本都是学习成绩中等或中等偏下的。我们对这部分学生调查发现,进入职高是他们无奈的选择,他们最想上的还是普通中学,因此,相当部分学生对此耿耿于怀,久久不能调整自己。

中等职业学生正直心理断乳期后的稳定期,有部分学生在青春期没有很好的过度,导致学生生活习惯不好,心理承受能力低。职业学校是和社会接轨的平台,对职业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信心要求增加,适应社会能力要求高,这样学生内心的需求和表面要求成熟相矛盾,使学生容易出现消极情绪,导致心理健康水平不高。

参考文献:

[2]刘延东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会议的信职业教育[j].,(21)。

[3]刘家珍,李树金中职生就业和创业心理品质的现状及实践企业科技与发展[j].2009,(20)。

[4]马小惠。浅谈职校生的心理健康教育[j].科技信息,(14)。

[5]邓石华。职校生心理健康教育[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新兵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精选18篇)篇十一

大学校园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绚丽多彩而复杂社会的缩影。任何事情都不是一帆风顺的,经历坎坷与挫折时不可避免的,只有经过正确的指导和自己的自我调节才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一方面要加强校园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形成积极的校园风气。另一方面,学生应正确认识自己的一些心理问题,积极地参与到校园活动中或通过心理咨询来完善自己,真正展现当代大学生积极向上的,健康文明的精神风貌。

新兵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精选18篇)篇十二

1.就璜山镇小大多数的小学生而言,心理发展总体还是较健康的。

2.小学生中的心理问题还是普遍存在的。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来自社会、学校和家庭,其中最主要的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家庭教育一直是我国教育的一块误区。受中国传统意识的影响,也受社会、学校的片面人才观的影响,加上独生子女政策的实施,许多家庭存在着“重养育轻教育,重生理轻心理”、“智育中心论”等错误的家教观念。一方面对孩子过分溺爱,一味满足孩子的各种需要,对孩子过分保护,在许多事情上包办代替,养成孩子依赖性强、任性固执等个性,使之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另一方面,又片面追求孩子智力发展,把聪明、有知识、学习成绩好作为孩子的唯一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不惜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和金钱,而结果往往适得其反。长期以来学校教育沿用的应试教育模式则不但忽视对儿童心理素质的培养,还由于一味追求升学率、以分数论学生好坏等,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了不良的影响。

总之,从上述调查结果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杭州市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还是普遍存在的,应该重视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2.解决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根本是由应试教育真正向素质教育转轨,在小学广泛开展心理素质教育。

3.要注重改善家庭教育的方式,改变错误的家教观念,保持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一致性。

4.要特别重视女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全面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新兵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精选18篇)篇十三

本次调查采取问卷调查为主,访谈调查为辅的有机调查系统完成。问卷调查范围广泛但一般情况下随机性较大不易控制,在问卷调查的同时辅以访谈调查,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以弥补问卷调查可能出现的调查样本和调查问题的不完整和缺失,使整个调查具有更强的可信性。

本次问卷调查主要涉及以下问题。

新兵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精选18篇)篇十四

调查中显示,在面对人生时84%的同学都选择积极生活,仍有12%的同学曾经有过轻生的念头。在对受访者进来一个月的精神状况中显示,52%的同学觉得自己最近的精神状态比较好,也有14%的同学认为自己的精神状况不好,从身体素质的调查来看,56%的同学认为自己身体状况良好,少部分同学认为身体状况极为不佳。在调查中还显示,只有4%的同学认为使自己产生不良情绪的事情非常多,6%的同学认为使自己产生不良情绪的事情比较多,42%的同学觉得一般,53%的同学觉得使自己产生不良情绪的事情很少甚至几乎没有。52%的同学表示当心情遭遇低谷时自己的恢复能力良好。在感觉心情低落时68%的同学表示会选择自己默默承受,28%的同学表示会找家人朋友倾诉。由于现代大学生接受新事物能力较强,面对无法预测的情况有较强的适应力,因此,遇到挫折时自我排遣的能力比较强,大部分学生都能够承受压力和挫折,但也有一部分同学,心理承受能力较弱,需要加强心理承受能力的培养。

意见与建议。

面对大学生学习生活,如何恰当地处理学习生活是大学生必须正视的问题。在大学学习生活中是否具有明确的目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大学生对校园学习生活的评价。一半以上的受访者认为大学生活平淡一般甚至枯燥乏味,对大学学习生活缺乏热情与激情,一定程度上是由于大学学习生活中缺乏近期或长期的目标,使大学生缺乏奋斗方向,因而也就缺乏激情的源泉、动力。另一方面,大学生学习生活的自主积极性不高,或许是受到中学时代教育模式的长期影响,留下了些许后遗症,在一定程度上对老师、父母还存在依赖性,没有完全从中走出来。因此,有必要努力培养独立自主意识,这是走向成熟的必经阶段,同时也是进入社会前的必要准备。

学习上,大部分同学的问题反映出他们需要学习目标和学习方向的指导,许多大学生荒废学业除了一方面自身因素外,也有因对本专业及一些学科缺乏了解,对专业就业前景缺乏信心导致的颓废堕落。因此,学校可定期开展一些就业指导活动,为大学生专业发展指明道路,使之看清自己的优缺点和对以后未来发展的规划,选择好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

生活和情感上,同学之间的长时间相处,尤其是舍友长期生活学习都在一起。长时间的相处难免会出现大大小小的矛盾。当这些矛盾出现的时候,应该积极地寻求解决,而不应该激化扩大矛盾,尽可能地心平气和地协商解决问题。同时,在处理同学之间的关系时,应该保持一种宽容的心理,设身处地地为他人想想,不能自我中心只顾自己的感受,置他人的感受不顾。

在处理异性关系,男生和女生都应该主动,不必感到羞涩腼腆。在人际交往中,异性的交往是十分重要的。所以在与异性的交往中应该表现得落落大方。在与异性的交往中,不仅能够给人情感的满足感,而且可以让不同性格类型的异性互相补充,更加嫩完善自我的性格,培养健全的人格。

自己的想法。在平时的交往中,讲究诚信,建立自己良好的的信用,让他人由衷地感到你是可以信任的人。此外我们在发现自己已经出现情绪低落压抑等心理问题的时候,应当勇于正视,寻求方式解决。在解决方式的选择上,尽可能地采取自我调节和与他人交流沟通相结合,解决方式应避免单一化,以期用最短的时间、最有效的方式从心理问题的阴影中走出来。

正确的价值观是个人健康发展的助推器,是个人保持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的不竭源泉,是指引人生实现奋斗目标的灯塔。因此,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是十分重要的。踏入大学校园之后,就有必要对整个大学生涯进行规划,对未来的人生、职业有一个较明晰的规划,确立明确的目标,并为实现目标而努力奋斗,坚持不懈。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不仅包括个人的人生规划,还应包括对社会的责任感,树立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为社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无论是大学生活,还是人生生涯,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即便是在日常生活中,也会遇到各种挫折,这就需要大学生较强的抗挫折能力。一方面要接受抗挫折教育,另一方面要尽可能地积累挫折经验,丰富人生阅历,让自己心理日渐成熟,为培养健全的人格打下坚实的心理基础。

新兵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精选18篇)篇十五

学习情况调查主要是为了解大学生在学习方面的心理状况,主要包括了解他们在学习中需要的指导内容、学习能力、临考心情、专业看法、毕业打算、学习主动性以及对自己的定位。

对大学学习生活的态度是因人而异的,受到个人的人生态度、价值取向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因而大学生对大学校园学习生活的评价不一。42%的受访者对自己所学专业的满意度一般,只有10%的受访者对自己的专业非常满意。调查还显示有50%的同学对自己的专业知识的用处前景表示不满意。综合来看,大部分受访者面对与自己专业学习的态度呈现中庸现象。这反映出很多学生对校园学习生活缺乏热情与激情,只是在被动地接受,而没有调整自己的积极性,这才一个侧面还反映出大学生校园学习生活缺乏动力因素。

当今社会在各方面竞争都日趋激烈,大学生学习、就业也不例外。有竞争就必然会产生压力。因此,面对大学学习、生活、就业带来的压力,如何处理就显得异常重要。从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出,只有4%的同学地自己的就业前景感到十分满意。30%的同学对自己的就业前景满意。而42%的同学对自己的就业前景满意度为一般,并不是十分积极地态度。而还有22%的受访者对自己的就业前景的态度为不满意甚至是十分不满意。而从毕业后的规划来看,58%的同学选择继续研习,38%的同学选择直接就业。还有4%的同学选择其他。这反映出大部分同学他们给自己的定位,是一种处于迷茫、无目标的大学生,一种消极的定位,虽然是一种这样的定位,但是他们普遍认为学习应是其主要任务,也非常需要老师的就业前景分析和职业规划指导。虽然大家就业前景并不是十分看好,但也从侧面反映出同学们对自己的未来持严谨的态度,而不是没有思考盲目乐观。只是需要指导老师的帮助。

新兵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精选18篇)篇十六

调查显示,16%的受访者与家人的联系频率为每天一次,32%的联系频率为两三天一次,34%的受访者与家人的联系频率为一周一次左右。也有16%的同学表示很少与家人联系。从受访者的感受来看,20%的同学认为家里人对自己的期望非常大,80%的受访者认为家里人对自己的期望比较大。现代大学生特别是90后大学生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承担了家里父母很大的期望,父母对子女的关注度比较高,也直接导致了一些大学生心理压力较大。

新兵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精选18篇)篇十七

家庭层面,家庭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影响巨大。就学校、家庭、社会三维环境而言,孩子们在家庭中度过的时间有1/3之多。而且,对于心智正在发育的少年儿童来说,家庭的影响甚至超过了社会。因此,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家庭教育的作用不可忽视。

(一)、营造健康和谐的家庭环境家庭环境包括实物环境、语言环境、心理环境和人际环境。实物环境是指家庭中实物的摆设;语言环境是指家庭中人与人的语言是否文明有礼,民主平等,商量谅解;人际环境是指尊老爱幼,各尽其责等品格,心理环境是指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态度及情感交流的状态。和父母的身教言教相比,家庭环境涵盖的范围要广泛得多。能够传递社会价值观念、行为方式、态度体系以及社会道德规范的,不仅仅是父母的语言和行为,父母的心态、家庭中的实物环境、心理环境、人际环境等都是影响少年儿童行为和心理发展的重要因素。

(二)、尊重孩子的主体地位,提倡孩子自我教育。尊重儿童的主人地位,家长首先要相信儿童,相信他们有接受教育的能力。当然相信孩子们的接受能力的同时,也要正视孩子们的接受能力.如果拔苗助长,则同样违背了孩子的生长规律。尊重儿童的主人地位,家长还要深入了解儿童,根据儿童的天性来培养道德品质。要充分考虑孩子的人格、兴趣、爱好,不要轻易把自己的愿望加在孩子身上。提倡孩子进行自我教育,家长努力引导孩子学会自我规划、自我教育、自我评价。

社会层面,加大对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与社会宣传力度。通过宣传,普遍破除迷信思想,科学对待心理问题,使人们远离迷信,使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得以及时的科学治疗加大对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与社会宣传力度提高对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正确认识,来提高全社会特别是家长和教师对心理学、心理健康知识的重视,使心理学真正早日走进人们的生活。

新兵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精选18篇)篇十八

通过此次调查实践活动,我们受益匪浅。我们不仅发现了大学生普遍存在的现象及问题,经过认真分析得出了一些基本的结论,并试着提出了我们对于解决存在的心理问题的建议及解决方法,以期能够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有所裨益。当然,上述调查成果的取得,是汗水与智慧的结晶。既离不开老师的宏观指导,也离不开小组所有成员的辛勤努力,在此对老师的指导。所有小组成员的辛勤努力表示由衷的感谢。

相关范文推荐

    传统文化传承者的演讲稿(优秀24篇)

    在写作过程中,参考范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写作要点。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范本,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传承晋商文化,永铸诚信之

    学生读书心得演讲稿(实用20篇)

    演讲稿应具备清晰主题、有条理的内容和生动的语言,以便能够吸引听众的注意力。以下是一些充满智慧和人生哲理的学生演讲稿,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启示。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

    教育工作者的数据分析心得体会(优质12篇)

    工作心得体会是对过去一段时间工作的回顾和总结,有助于提高自己的工作水平和职业发展。以下是一些经过精挑细选的工作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和启发。

    教师的破冰心得体会(通用17篇)

    通过写教师心得体会,教师可以发现自身教学中的不足之处,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请大家留心阅读以下这些教师心得体会范文,相信一定会有所收获。破冰活动,是一种促

    农村宅基地转让合同协议的要点(汇总19篇)

    转让合同可以用于个人财产转移、企业资产出售、知识产权转让等各种场景。看看下面这份转让合同的范文,了解一下合同中常见的条款和注意事项。转让方:(简称甲方)。受让方

    初中体育观摩教学(模板16篇)

    范文范本是写作过程中的指导者,它给我们提供了一种标准和参照,使我们的作品更加完善和具备可读性。小编整理了一些总结范例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和指导。

    汽车技师实践报告字(热门20篇)

    通过实践报告,我们能够对自己的实际操作过程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估,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在下面的范文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些优秀实践报告的写作技巧和精彩

    教师班主任工作辞职报告的重要性(模板13篇)

    辞职报告是在离职时向上级领导提交的一种书面材料,它总结了个人在工作期间的表现和工作经验。在跟公司告别之际,一份精心写就的辞职报告可以为自己留下美好的离职印象,以

    祖国在我心中的演讲稿(模板21篇)

    如果你想了解不同领域的范文范本,那么你来对地方了,我们这里有丰富的资源等着你。这些范文范本涵盖了各个领域和主题,有助于我们拓宽写作思路和提高写作能力。

    股东转让协议书范例(模板14篇)

    通过转让,我们可以将自己不需要或无法继续经营的东西交给有需要的人,实现资源的流动和再利用。阅读这些范例可以提供一些启发和灵感,帮助我们更好地进行转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