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读后感绝不是对原文的抄录或简单地复述,不能脱离原文任意发挥,应以写“体会”为主。读后感书写有哪些格式要求呢?怎样才能写一篇优秀的读后感呢?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些优秀的读后感范文,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端午的鸭蛋读后感篇一
读了很多篇汪曾祺先生的文章,对于一个吃货来说——《端午的鸭蛋》无疑是更具有吸引力!作者用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通过一枚高邮鸭蛋来抒发他强烈的思乡情。
细细地品读,原来高邮鸭蛋产自高邮著名鸭种——大麻鸭,高邮人又善于腌制,高邮鸭蛋远近闻名。我们大连靠海,也生产鸭蛋,大连有名的是庄河黑岛鸭蛋,高邮鸭蛋和大连黑岛鸭蛋大不相同:高邮鸭蛋的油是红色的、黄也是红色的,青是白色的或青色的,黄嚼起来像石灰,只有淡淡的咸味;而黑岛鸭蛋的油和黄都是黄色的,青只有白色的,黄嚼起来特别细腻,而且味道很咸,得就着粥吃。双黄蛋在我们这里很稀少,是个稀罕物。
高邮人的端午节,孩子兴挂鸭蛋络子,这是孩子心爱的饰物,高兴的时候还把鸭蛋从络子里掏出来吃了,这是我们这里没有的风俗。
我没吃过高邮鸭蛋,但是大连的咸鸭蛋是我的最爱,把冒着油的蛋黄倒入热腾腾的白粥里,鸭蛋黄的鲜香味在粥中慢慢散开,我会用筷子轻轻地搅啊搅,直至粥变成了淡黄色,我便迫不及待地端起来,一股脑地消灭掉,然后对着笑眯眯的姥姥说:“再来一碗!”
端午的鸭蛋是作者童年的回忆,一枚小小的鸭蛋,蕴藏着无尽的乡情乡味,作者瞧不上他乡的咸鸭蛋,这源于他对故乡深深的爱。高邮鸭蛋是好,也许在我的黑岛鸭蛋面前,他只能屈居第二了,“月是故乡明”,蛋是家乡香,哈哈!
端午的鸭蛋读后感篇二
端午节大家一定都不陌生,这也是我最喜欢的节日之一,看到关于它的文章,我就立刻阅读了起来。
这里写了很多端午节的习俗,如: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贴五毒、贴符……我这才发现,我竟然有很多都不知道!但上述的习俗我都不太喜欢,我最喜欢的是写“一笔虎”和主要内容——端午的鸭蛋。
我喜欢写“一笔虎”这部分内容,是因我学毛笔书法,还是行书,再加上我们最近刚好学了“虎”这个字,我对写“虎”印象深刻。但是我写的还是两笔虎,第一到第四画为一笔,第五到第八画为一笔,读了这篇文章,我一定要试试写“一笔虎”。
我对文章里面的吃咸鸭蛋体会更深。爸爸隔三差五就给我吃一次,都像是作者说的那样竖着对半切开。有一种“单黄”的,特别美味,黄很大,油又红又多,一不注意就悄悄地顺着蛋壳往桌上流,我的口水也在嘴里不停地打着转。但是,有好吃的就有不好吃的,另外一种鸭蛋就是难吃的这一类里的。它虽然是双黄,却还没有一个单黄的大,几乎没有油,入口后蛋清更是味同嚼石灰,简直和书中的北京咸鸭蛋一模一样,真的没法吃啊!
我还喜欢挑鸭蛋的部分,很孩子气,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孩子们在这方面的挑剔。这不禁让我想起了我当时挑选柴犬:“这只怎么了?”“白爪过膝了。”“这只又怎么了?”“太安静了,回去容易生病。”不过这让我得到了我家的“蛋卷”——一只可爱的小狗。
这篇文章我很喜欢,语言生动,不乏味,还让我了解了很多端午节的习俗。
端午的鸭蛋读后感篇三
在作者的故乡,端午节的风俗真是五花八门,例如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贴五毒、贴符、放黄烟子等等。然而,最使人印象深入莫过于那诱人的高邮咸鸭蛋,质细而油多,小孩儿们还用“鸭蛋络子”挂起鸭蛋,又给美味增加了很多明亮的色采。
而作者描摹的一切,在我童年的回忆找到了熟习的画面。我也是江苏人,与作者汪曾祺是老乡,而俗语说“无巧不成书”,我是江苏扬州人,而高邮是扬州市里的一个县级市,所以,我的童年自然也少不了高邮咸鸭蛋的香味。
珍惜现在身边的出色吧,不要等到以后,失落地在回忆中翻箱倒柜。
此情可待成追思,只是当时已怅惘。
端午的鸭蛋读后感篇四
《端午的鸭蛋》这本书包含了汪曾祺写的小说和散文。散文写了汪曾祺的几件家庭生活,写了几件个人经历,都是信手写来,文笔冲淡,似乎没写什么事情就那么娓娓写来。开篇几篇是他眼中的其他作家,如老舍、沈从文等。小说有着浓浓的水乡气息,芦苇、水鸭,读着读着就仿佛到了那里。想想我还没有去过南方,并不知道水乡是什么样子,如果以后去了,再回来看这本书,或许是不同的感受吧。因为那个时候岁月变了,心境定是也不同了。
汪曾祺的文字是从容的,每一个字给人整个的感觉是如水乡的水汽一样平淡无奇,又那么真实的笼罩着。当我读到“面对一丛花,眸子炯如火”和“城春草木深,孟夏草木长”这两句时我是欣喜的。前一句使我想起一只猫在春日里赏花,两个大眼睛还映着花影;后一句使我想起深山里的野兔,竖着耳朵躲在草木深处。
想了解汪曾祺的生活可以来读这书,里面的《受戒》《大淖记事》等是他的代表作。但我觉得前面的散文有些写的太随意了,有些内容也重复了好几次,真实归真实,总归无趣些。而小说喜欢他另外的几篇,像《晚饭花》,还有一篇以前读的我忘记了名字,里面好像写了一把锁。
端午的鸭蛋读后感篇五
这篇文章作者主要给我们介绍了他的家乡,也就是高邮,出产的咸鸭蛋的特点和他们那边过端午节那天的习俗。
第一自然段中,作者告诉我们他家乡的端午节都干了些什么,有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贴五毒,贴符,喝雄黄酒,在孩子额头上用酒和雄黄画一个王字……我在阅读这一段的第一遍时,满脸的疑惑不解,在我家,过端午只系五彩绳和吃粽子,别的别的什么都不做,可读完这一段,就像一个满月的小孩看一篇万字论文,什么都看不懂。从小到大,还是第一次听说过端午还贴五毒,一开始我还很好奇:五毒到底是哪五毒?这个毒是指动物吗?当我读到后面,看见插图才知道,五毒是蛇、蛤蟆、蝎子、蜈蚣和壁虎。后来我才知道汪曾祺是南方人,也许,南方与北方的习俗不同吧。
我比较喜欢吃起来很面的咸鸭蛋,也不知道为什么像作者说的那种咸鸭蛋吃起来像喝很咸的汤一样,那种一敲里面就流油的咸鸭蛋确实美味,但我更更喜爱蛋黄面面的、沙沙的、稍微带一点儿油的咸鸭蛋,放在粥里一拌,非常适合下饭。也许是没吃过高邮的咸鸭蛋,吃了那儿的,说不定就会喜欢上全是“油”的咸鸭蛋了!
高邮的孩子们真是“活学活用”呀,学了囊萤夜读,把锦囊换成蛋壳儿了,把萤火虫抓进蛋壳里,萤火虫在蛋壳里一闪一闪的,漂亮极了!只不过现在的萤火虫大多都在乡村,在城市里的萤火虫都为数不多,不然我的家早就不用交电费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