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二年级数学说课稿北师大(通用14篇)

时间:2023-10-30 作者:梦幻泡

教案模板是教师教学过程的记录,能够帮助教师回顾和总结课堂教学效果。要编写一份高质量的教案模板并不容易,下面是一些精心准备的教案模板范文,与大家共享。

热门二年级数学说课稿北师大(通用14篇)篇一

等边三角形是八年级数学上册的内容,主要内容是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以及判定定理的推理证明和初步应用。是学生学习了轴对称图形和等腰三角形有关知识后学习的,本课学习不仅是学生进一步认识特殊的轴对称图形——等边三角形,更是今后证明角相等、线段相等的重要工具。要求学生探索并掌握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判定方法。

建立初步的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经过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发展合情推理能力。

(1)了解等边三角形的概念。

(2)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创新意识。

等边三角形判定定理证明。

(1)等边三角形判定定理的发现和证明。

根据“获得数学知识的过程比获得知识更为重要”的理念。我确定本课的教法为:探究发现法,即学生在老师的正确引导下,积极主动参与探索发现、归纳类比等数学活动获得知识。

“教学中让学生发现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而本课的学法指导是让学生在“观察——发现——论证——归纳”的学习过程中自主参与知识的形成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探究问题,交流合作的良好品质。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为能更多地向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我将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设为以下四个环节:

2、合作交流探究新知:从实物抽象出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几何图形,并用课件展示图形。请同学思考下列问题:

问题1图中的等腰三角形有什么特殊之处?——学生回答后自然引出等边三角形的定义。

问题2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有什么关系?让学生根据定义画一个等边三角形,用量角器度量三角形内角的角度进一步验证这个结论。

问题3我们从边、角两方面描述等边三角形的性质,那么我们要判定一个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从边、角如何判定?(提出问题后,应给学生自主探索、思考的时间)然后归纳等边三角形的判定方法1: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问题4你认为有一个角等60度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吗?你能证明你的结论吗?请把你的证明思路和同伴交流。(提出问题后,再次让学生合作交流,归纳:等腰三角形判定方法2,有一个角是60度,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应用新知巩固提高1。例题解析;课外兴趣小组。

(1)由学生们分组相互探讨,共同研究此题的已知、猜想结论部分,然后由小组派代表阐述推理过程,教师板书,在板书的过程中,请其它小组的同学提出合理化建议,使此题证明过程条理更加清晰,从而培养他们语言表达能力。

(2)、课堂练习(然后我又设计了两种不同类型的练习题。

第一部分设计了两道有关等边三角形推理的练习。目的是对等边三角形性质和判定进一步理解,并考察学生掌握的情况。

热门二年级数学说课稿北师大(通用14篇)篇二

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第九单元《时、分、秒》的第三课时《秒的认识》。

这节课是九年制义务教育第一学段数与代数领域中的内容。通过前两节课的实践活动,学生已对时、分持续的时间具有一定感性体验,知道时与分之间的进率关系,本节课就是在此基础上进行地顺势教学。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力求让他们在实际情境中,了解时间单位秒,知道分与秒的进率关系,体验1秒及几秒的持续时间,初步建立时间观念。培养学生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同时,也为三年级的后继学习《24时记时法》打下基础。

依据从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规律,以及儿童的心理特点,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认识钟面上的秒针,了解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2.在生活情境中体验一秒及几秒持续时间的长短,初步建立秒的时间观念。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交流、合作探究能力,并有效地促进个性思维的发展。3.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积极、愉悦的数学情感。培养学生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依据课程标准和本课的教学目标,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初步建立秒的时间观念和探索分与秒的关系。

在教学信息和感知材料的.呈现上,我选用了多媒体课件的演示,这样更直观易懂,并分小组为学生准备了活动材料袋,同时让学生准备各种各样的钟表。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基础上,让学生亲身经历体验、探索,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同时针对低年级学生学习比较积极但不稳定,知识和思维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多数学生操作、口述、思考不能很好的结合,缺乏有序性和准确性的这些情况,在教法和学法上,我注重丰富学生对秒的长短的体验和联系实际生活,采用:情境教学、直观演示、实验操作、游戏教学、体验感悟等来促进学生对新知的建构和内化。

依据教材特点及小学生认知规律和发展水平,整个教学过程安排了四个环节:

首先,通过课件演示“春节晚会倒计时情景”,引出时间单位秒。

然后,学生举例说出生活中还有哪些场合是用用秒来计时的,结合学生的举例,课件播放火箭发射,跑步赛场,刘翔跨栏情景等。同时揭示课题《秒的认识》。

第二个小步骤是体验1秒的长短,感受1秒的价值,首先让学生做一个动作来表示1秒的时间,学生可能会拍一下手,眨一下眼,跺一下脚等等让学生感受1秒的短暂,接着出示课件介绍1秒在科技发达的现代工具在短短的1秒却能做很多事情,如:喷气式飞机 每秒约行500米,有的电脑 一秒可以计算约3万亿次等等让学生感受1秒的作用真大啊!相机出示:“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的教育。

第四个小步骤是探究1分=60秒。首先让学生听一段1分钟的音乐,让学生在听的同时估算这段音乐用了多少秒。学生已经有了上面估算的经验,应该说大部分同学都能估算得比较接近,这个时候再让学生猜想1分等于多少秒,接着通过课件演示证实学生的猜想。这个小步骤通过让学生在听音乐的情境中去估算、猜想、验证等,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探索1分=60秒的活动中来,再通过直观演示,加深了学生的认识。

设计了三个层次性的练习,第一个是一个活动练习:首先让学生们说一说在我们的生活中,几秒种可以做一件什么事情,接着让学生分小组根据材料袋里的要求完成一件事情,看看用了多少秒。通过这个练习的安排,让学生再次通过做和估加深了对秒的持续时间的估算和体验,建立了秒的时间观念。第二个练习是想想做做的第5题,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进行思考,让学生进行一些简单推理,同时,在这个练习里增加了一个脑筋急转弯:一个人唱一首歌要3分钟,5个人合唱这首歌要几分钟。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第三个练习是想想做做的第6题,可以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指名说说填空时的思考过程,在思考中有利于学生巩固对时、分、秒这3个时间单位的认识,巩固对相邻时间单位之间进率的认识。

在这个环节,我首先让学生去总结:说说如果回家让你向你的爸爸、妈妈介绍你今天学到了什么,你打算怎么介绍?我会让学生先在小组里说说,然后指名学生集体汇报。接着通过课件《秒娃娃的悄悄话》对学生的知识进行了一定的延伸:介绍了有关秒和时间,以及时间应用的课外知识,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同时也渗透了对学生时间观念的培养,培养了学生珍惜时间的思想感情。

纵观整节课的设计,突出了让学生用体验的方法来学习,这样,既体现的新课程的理念,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密切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我预测学生能通过这一系列的体验活动,对秒的时间认识能有一个深刻的体验。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一些理解和设想,希望领导和老师多提建议。

热门二年级数学说课稿北师大(通用14篇)篇三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乘法的基础上学习的,是学生编写乘法口诀的开端,也是今后学习表内除法和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其地位尤为重要。在小学阶段,课程标准要求让学生能熟练地口算表内乘除法。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是经历归纳5的乘法口诀的过程,理解5的乘法口诀的意义。熟记5的乘法口诀,并能运用口诀熟练地进行计算。

知识与技能。

理解5的乘法口诀的来源及意义。熟记5的乘法口诀,并会运用口诀熟练地进行计算。通过摆小棒、编口诀、找规律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抽象概括能力以及迁移类推能力。

过程与方法。

经历编写5的乘法口诀的过程,引导学生找到编写口诀的方法,发现口诀的规律,寻找最佳的记忆方法。体会一句口诀解决两道乘法算式,感受学习乘法口诀的好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学会利用5的乘法口诀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以及学好数学的信心。

这个目标既符合儿童认知发展的特点,又符合课程标准的目标。体现了新课程的过程中,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以及学好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

在学习本课前,学生已经已初步了解了乘法的意义,掌握了连加的计算方法,他们已能根据情境列出的乘法算式,并结合情境用数数或连加的方法算出乘法算式的得数,这些知识储备都为学生在本课进行自主编制口诀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大多数学生虽然没有接触过乘法口诀,但因为暑假提前预习过相关知识,所以对口诀也的记忆并不陌生,有的甚至可以背出部分的乘法口诀。针对这一情况,课上我注重引导学生归纳总结5的乘法口诀,运用具体情境理解5的乘法口诀所表示的意义。依据新课程标准,本节课在学生学习方法上力求体现以下几点。

1.课前利用动态的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然后很自然的引导学生在观察图片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初步解决问题,体验探索的成功。

2.在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化学习的基础上,开展同桌合作交流活动。

3.通过趣味性的变式练习,巩固计算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行之有效的教法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保证。根据教材及学生年龄特点,在推导5的乘法口诀时,我让学生从编儿歌开始,找到编口诀的窍门,然后顺理成章的列出算式归纳出乘法口诀,学生在不知不觉的活动中学习到新知识。

另外,《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经历知识发生发展的全过程,努力为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在具体的教学中我注意用赞许、激励、表扬,创设情境等方式,加强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采取了先扶后放、扶放结合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思考、交流、操作中充分享受到学习的乐趣。合理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运用直观的画面、形象的图片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孩子学习,兴趣为先。课前,首先利用多媒体播放了一段杂技视频,吸引学生眼球,接着引导学生观看杂技图片,再以杂技图片为情境图呈现数学信息,进而让学生发现信息,提出数学问题,自然顺畅,较好的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思考、主动提出问题、自主探究的愿望,并使学生保持较高的学习兴趣,将学生的思维调节到最佳状态,自主参与课堂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了。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的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交流。可见,合作交流在数学教学中也相当重要。本课很好体现这一理念,给予学生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精心设计了一些能让学生动手操作、动口表达、发展思维的活动,玩中学,乐中悟,在自主探索中亲身经历知识形成过程,促使学生主动进行观察、实验、交流,进而有序地推进学生对新知的体验、感悟、建构。

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年龄及认知特点,课堂上我主要遵循了直观性、知识性相结合的教学原则,更多的关注情境与知识的连接点,促进学生已有知识与经验的迁移,主动进行新知的建构。由于《5的乘法口诀》是学习编写口诀的开端,其地位极为重要。因此我采用层层递进、步步深入的教学策略,逐步让学生经历并掌握口诀的形成过程,体现了知识的序列。先是利用编儿歌,引导学生发现规律;二是利用51与15的乘法口诀,由老师编给学生看。三是编52与25的乘法口诀,老师指导学生来编。四是放手学生自己编口诀。五是让学生观察口诀,发现乘法口诀的规律。在这样由扶到放的过程中,遵循低年级学生的认识规律: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此环节我还特别注重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在关注结果的同时,更重视学生的学习方式及学习过程。体现了新课标中的理念,引导学生运用自己的智慧,独立思考,利用已知探究未知,教师只在关键处启发,点拨,留给学生更充分的时间和空间,积极主动的参与到知识探究的全过程。这样学生在编乘法口诀的过程中,不但较好的理解了口诀的来源和意义,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和迁移类推的能力。

在记口诀环节,引导学生利用喜欢的方法来记忆。通过交流与提问,丰富记忆的方法,引导学生多角度理解口诀的含义,弄清楚乘法意义、算式、口诀三者之间的联系。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适时有效的提问、比赛又使课堂锦上添花,更好地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此环节的设计也体现了新课标新理念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为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三)趣味练习巩固新知。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为了使学生的学习既掌握知识和技能又能创造性地运用,本节课将枯燥的练习都赋予了学生感兴趣的情境,注重了练习形式的多样性、练习内容的趣味性。用猴子兄弟的烦恼,小猪的难题,身边的数学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吸引学生的练习热情,让学生在实际运用中理解口诀、记忆口诀。虽然都是5句口诀不断地重复,却让学生学而不厌,熟而不倦,让原本枯燥机械的练习变得鲜活灵动起来。这样的练习设计既能强化已学的知识,又可以培养应用的技能,更给了学生一个思维拓展的空间。

(四)回顾整理畅谈收获。

结合课堂学习的过程,让学生整体回顾整理本节课所学知识,用自己的语言清晰的表达出来,理顺知识脉络。

(五)课堂检测检验效果。

课堂检测是对学生过程性学习的一种综合评价。主要考察落实学生是否真正做到理解5的乘法口诀的意义,并熟练运用其解决问题。

总之,本节课的教学策略是以激发学生兴趣为主,尊重学生的已有的知识经验,找准学生的学习起点,通过竞赛、操作、游戏等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亲身经历由未知到已知的学习过程,经历编口诀记口诀用口诀的学习过程,在反复实践中知其然而再知其所以然,同时渗透了数形结合、有序等数学思想方法。这样的教学设想目的是让不同的学生获得不同的感受,不同的人在数学上获得不同的发展。

热门二年级数学说课稿北师大(通用14篇)篇四

我授课的内容是苏教版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三册第六单元中的《认识厘米》。“认识厘米”是“空间与图形”知识板块中的内容。课程标准要求在教学中,注重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发现知识,形成技能。

“认识厘米”是长度单位教学的开始。教材首先让学生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用问题情境引起学生思考,体会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从而引入刻度尺,指出比较短的物品可以用“厘米”作单位,并通过看、猜、量等学习活动形成厘米的长度表象。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并为以后学习长度单位“千米、米、分米、毫米”以及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打下基础。

根据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依据课程标准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我拟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2、情感与态度目标:培养学生初步的实践能力,使其进一步感受生活里的数学事实。

3、解决问题目标:通过引导学生操作、观察、分析、讨论、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估测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的品质。

教学重点:掌握1厘米的实际长度,学会用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依据是课标对低段学生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板块的具体目标以及本课在长度单位教学中的地位。)(体现在:认识1厘米和量手掌与数学课本的宽度、一柞的长度。)

教学难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依据是课标的要求与学生的认知水平。)(体现在:找1厘米长的物体。)

1、学情分析:长度单位学生是第一次进行接触,这部分内容是教学上比较难的,也是生活中经常要遇到的实际问题。但学生一般都有一把直尺,从自己的尺上可以看出1厘米。

2、学法指导:在教学用厘米量的活动中让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要求他们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动手操作,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使他们在发现知识,形成技能的同时还获得了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根据课程标准与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为了掌握重点突破难点,我设计了以下教法。

2、动手操作。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七、八岁的儿童好奇,好动,有较强的求知欲,但注意力不能持久。根据学生的这一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结合教学内容,恰当设置操作的过程,加大操作的力度,把学生真正推到主人翁的位置。

根据学生认识特点,本节课采用实物学具米尺、20厘米长的直尺、图钉、小正方体等,引导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建立1厘米的表象并进行测量。

根据课标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充分利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让学生运用观察、操作、讨论等多种方法学习新知,创设一种宽松、和谐、活泼的教学环境,促进学生认知的发展。具体的教学程序安排如下:

首先电脑显示。教师激趣:“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小伙伴,它也非常爱学习,有一天,它就沿着我们的一条课桌边爬了一次。”课件出示小蚂蚁在课桌上爬行,并替小蚂蚁提问:“小蚂蚁给同学们留下两个问题:它爬的是哪条课桌边?它爬的这条课桌边实际有多长?你有没有办法给它量一量?”调动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去量,但答案不一。学生感到疑惑之时,引出“课题:认识厘米”。

新课教学,我分两大块进行。

第一块:感知1厘米。分4部教学。

多媒体显示一把放大的直尺,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尺子的共同点,认识长短不同的竖线--刻度线,以及不同的数,厘米(cm),使学生对尺的认识更深刻。

让学生了解从0刻度到1刻度之间的长度就是1厘米,接着让学生观察自己尺上的1厘米长度。然后我组织学生研究,尺子上从哪里到哪里也是1厘米?学生回答时电脑显示这些线段。

先让学生用手比画1厘米,再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找1厘米长的物体。在我出示几样1厘米的物体给学生看的基础上,学生列举。这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对1厘米的实际长度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让学生知道2厘米、4厘米有多长呢?学生拿尺介绍两者的长度,同时介绍认的方法。渗透量长度的方法。

第二块:学习测量方法。分3部教学。分页标题#e#

我让学生独立测量,再全班讨论,互相启发,尝试得出如何测量物体的长度,然后用多媒体验证量的过程。在初步测量的基础上,在让学生当小评委:

在初步测量的基础上,再让学生当小评委:小蚂蚁看到同学们用尺子准确地量出了小棒长度,深深感到尺子的作用,于是,他组织几只小蚂蚁开展了测量活动,请小朋友们当评委。进一步加深正确测量方法的印象。

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既是检验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或保持的一种手段,也是使学生加深理解和巩固知识的'重要方式,为此我设计了三个层次的练习。

完成练习2,3。

1、估测:开展“火眼金睛”活动,测量自己,自己中手掌的宽度,一扎的长度,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了解身上的尺子。

2、断尺量小刀。

电脑显示课始图,让学生回答:“现在能知道长多少了吗?”学生测量出课桌的长度,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同时为后面的学习埋下伏笔。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课堂,带着问题出课堂。

及时总结本课知识,评价学生:生活中很多地方都用到了厘米,还有更大的长度单位,我们今后还会学习他们。

本节课板书简单明了,重点突出,让学生一眼就能看清本节的知识重点,便与学生记忆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本节课板书设计如下:

认识厘米

测量工具----尺子

长度单位:厘米

热门二年级数学说课稿北师大(通用14篇)篇五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1-7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教学8的乘法口诀。通过本节的教学,使学生进一步深入学习乘法口诀,为以后数学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

本课的重点:编制8的乘法口诀,运用8的乘法口诀求积。

难点:在探索规律的基础上探索记住8的乘法口诀,并运用乘法口诀来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的问题。

教学突破:通过口诀的编制理解口诀的意义,从而养成在生活中合理、准确地解决实际问题,体味到“有价值的数学”、“有乐趣的数学”。

根据教材的以上特点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编制8的乘法口诀,找出规律,巩固口诀。培养学生运用8的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乘法的意义、口诀的与编制规律来进行口诀的熟悉,多读、多练、多背加强口诀的记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口诀的编制与整理过程中,培养简单推理以及发现规律的能力,进一步感受与同学合作交流的价值,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二、说教法与学法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我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在课堂教学时,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2、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贯穿教学的始终。

3、课堂组织民主、科学、和谐,这种气氛有助于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三、教学设计理念

1、教学过程体现生活化。

在教学中,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体验“生活数学”。

2、教学过程体现活动化。

摆方块活动让学生“做数学”,而不是“学数学”。

3、教学过程体现开放性。

在教学中,力求营造一个轻松、愉快、民主、和谐的氛围,让学生人人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四、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构建探索平台。

1、谈话: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过1-7的乘法口诀,谁能背给老师听听吗?指名背诵。

谁能回忆一下昨天我们是如何编制7的乘法口诀的?说说看。

预设:a用小三角摆小船

b用连续加的方法

用回忆7的乘法口诀推导和编制过程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既复习了旧知,又为新知的学习做好了铺。

(二)自主探索,尝试解决问题。

1、拿出昨天老师要求你们准备好的小正方体,摆一摆,再填书上的表。小组合作。

出示一个由8块小正方体搭成的正方体。

数一数是由几个小正方体组成的?

合作摆一摆,分别说一说,再填书中表格

据此,你能编出8的乘法口诀吗?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先在小组里交流,再指名说说。

在让学生观察说说每一句口诀有何变化?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上面探索新知这个方面,我就完全秉持了这个理念,让学生想一想、摆一摆、说一说、议一议、看一看、读一读、背一背,有助于理解和记忆。

(三)回顾探究过程,自然生成新知。

追问:为什么每次都用8个小正方体?(1个8)

为什么每次都比上一次多摆一个大正方体?(多一个8)

观察口诀表,看看每一句与相邻的两句有什么关系?

预设:a结果或多8或少8。

b每次8 不变,8的个数不同。

在同学们充分观察讨论之后,老师小结:8的乘法口诀以1个8 为基础,依次增加一个8;每相邻两句口诀都相差一个8这就是8的乘法口诀的规律。了解了这个规律,有助于我们记忆8的乘法口诀。

2、先观察“想想做做”第一题,想好后再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3、“想想做做”第二题,直接填空。订正时,请学生说说他是怎么想的?

回顾探究过程,梳理知识形成的要点,培养简单推理以及发现规律的能力,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四)新知应用,体会知识价值。

1、“想想做做”第三题,对口令练习。让学生根据8的乘法口诀说出相关乘法算式,在活动中进一步熟悉8的乘法口诀。

2、第四题,运用8的乘法口诀,巩固对口诀的记忆。

3、第五题,要求学生从中获取的信息是:每袋乒乓球有五个。

5、第七题,让学生根据口诀填空。通过填未知乘数,既巩固了有关的乘法口诀,又为学生自主探索8的乘法口诀求商做准备。

形式丰富多样的练习题,既避免了学生单调乏味之感,又从不同角度多种视角巩固了新知。趣味化、活动化的组织方式,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符合新课标“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求新知”的理念。

(五)归纳小结,提高认识。

谈话:1、学习了这一课之后,你有哪些收获?

指名好、中、差各一名学生说说。

让不同的学生谈谈收获,让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全过程,有利于反馈信息、检查效果;同时也体现了新课标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概念。

2、师生齐背8的乘法口诀。

五、 教学评价

这节课,我个人认为做到了一下几点:

首先,体现了教学注重以学生为中心的构想。

其次,体现了“润物细无声”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渗透。

第三,教学任务明确,抓住了重点。

六、板书设计:

8的乘法口诀

1个8 8×1=8 一八得八

2个8相加 8×2=16 二八十六

3个8相加 8×3=24 三八二十四

4个8相加 8×4=32 四八三十二

5个8相加 8×5=40 五八四十

6个8相加 8×6=48 六八四十八

7个8相加 8×7=56 七八五十六

8个8相加 8×8=64 八八六十四

热门二年级数学说课稿北师大(通用14篇)篇六

《认识线段》是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第一课时内容。本课时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比较物体长短,在生活中也经常接触到这一类的内容,有较丰富的生活经验,为这节课的学习作了很好的铺垫。但二年级学生还不能用完整的语言表达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他们的理解往往是表面的,零碎的,要使他们对线段的概念提升到一个概括的、抽象的认识,有一定难度。同时他们喜欢动手,有极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些又是学习的有利因素。

依据新课标,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年龄特点,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要求学生认识线段,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特征,会数线段,能用直尺画出不定长的线段。

2、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的过程,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操作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学习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认识线段的特征,学会画线段。

教学难点:画线段、数线段。

教具准备:课件、毛线(长短不一,颜色不一,粗细不一)、长方形纸片,直尺

课堂教学主要采取直观演示法和操作实践法,配合引导发现、讲练结合等其它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教学中注重指导学生如何观察操作,指导学生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交流。

结合以上分析,和本节课的内容特点,我设计的教学流程分为八个部分:

1.请每个同学举起手中的毛线。说说你的毛线和其他同学有什么不一样。(学生会观察到有长短,颜色,粗细的不一样。)设计这个环节是为了让学生先找出线段的非本质特征。只有去掉了非本质特征,学生才能更明确到记住线段的本质特征。)

2.请每个同学在认真观察,说说你的毛线和其他同学的有什么是一样的。这个环节学生最基本能发现手中的毛线是直的。

1.通过直观的认识后,由教师讲解线段这个概念:像我们刚才手中这一条直直的毛线,就可以看做是线段。(这句话的讲解中,教师要突出直直的,这是线段的最基本特征,还有一个词是是看做是,数学的是严谨的,不能说这条毛线是线段,并让学生也举起毛线和老师一起说说这句话。)

2.直接告诉学生:手捏住的毛线线的两头,在数学王国里叫做线段的端点。

3.引导学生观察、发现:线段有几个端点?从而得出线段是直的,有两个端点的特征。并指导学生读读这句话。

4.教师板书直接让学生明确线段是怎样表示的。

1.让学生找找我们的教室里有哪里地方可以看做是线段?比如课桌的边,课本 的边,并让学生摸一摸线段,说说线段的两个端点在哪里,让学生加深对线段的体会。

2.你能折出比刚才长的线段吗?让会折的同学来展示他的折法。

3.你能折出比刚才短的线段吗?

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通过比较不同折痕,引导学生认识到线段有长有短;

画线段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分两步教学:

1.先让学生运用刚刚获得的对线段的认识,尝试画线段。教师在这个环节不做示范,放手让学生独立去画,给学生以最大的空间去发挥,这样才不会限制在只会用尺子画线段。

2.展示学生画的线段,并让学生说说:你是怎么画的,画线段需要注意什么?

1.让学生完成教材49页想想做做第二题,下面的图形各由几条线段组成的?

1.完成49页第三题,用直尺把右边的两点连成一条线段。说说连接两点可以画几条线段?让学生明确两点之间只能画一条线段。

3.完成49页第五题,有四个点,连接每两点画一条线段,你能画几条线段。这一题是本节课的难点之一。教师要先指导学生读懂题目,可以先让学生读一读,然后提出每两点是什么意思,告诉学生就是每一点都要和其他点连一次。学生只有理解了每两点,才能更好的完成这道题,画出6条线段。

让学生看着板书,说说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认识了线段,并能找线段,折线段,画线段,数线段)

板书设计:

认识线段

———————(直直的,两个端点)

找、折、画、数

热门二年级数学说课稿北师大(通用14篇)篇七

四单元第二节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已经学会用10的乘法以及5.2.4.8.7乘法口诀口算表内乘法的基础上教学的。3的乘法口诀的编排,与7的乘法口诀类似,包括例题、练一练。在例题中编出乘法口诀,在练一练中用乘法口诀算乘法。由于学生在已学的乘法口诀时已有编制口诀的活动经验和方法,教材在这里创设了活动情境,预留了需要学生思考和填写的空白,安排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

1、引导学生探索,实践3的乘法的形成过程,理解3的乘法含义,培养他们的探究和推算的能力。

2、熟练掌握3的乘法,并会用3的乘法口诀求商。

3、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手机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1、理解3的乘法意义,编撰乘法口诀,熟练进行3的乘除法运算。

2、会用3的乘法口诀求商。

依据《新课标》变注重知识获得的结果为注重知识获得的过程的教育理念,以学生发展为立足点,以自主探究为主线,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在推导3的乘法口诀和讨论怎样记忆时分别运用直观演示、实践探索、观察比较、演绎概括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让学生自主参与编制乘法口诀的活动,明白乘法口诀的来源,掌握编制乘法口诀的方法,利用相邻乘法口诀间的联系来理解并记忆乘法口诀,让学生经历探索数学知识的过程,学习用数学方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概括、推理及自主学习的能力,与同学合作交流的态度,并从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1、复习已学过的乘法口诀

2、通过抢气球抢答口算。

3、情景导入

师:出示幼儿三轮车,一辆三轮车有几个轮子,就是一个3,两辆呢,小朋友们,我们今天呢,就来学习下3的乘、除法。等我们学过后呢,再来帮小兔子解决它的难题。

建构新知

(一)主动建构3的乘法

1、观察与思考

出示媒体主题图让学生观察、思考、感知。

2、操作与感悟

(1)学生独立完成:画弧线、填数、写出几个几。

(2)交流描述强化乘法含义。

〖放手让学生观察、思考、实践、描述,让学生深深体会3的乘法的产生,充分理解3 的乘法意义,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和自学能力。

3、探寻规律合编口诀

(1)独自推算下列一组算式的积

(2)想一想:这一组乘法题有什么规律?

(3)编一编

a、想一想,编口诀时要注意什么?

b、同桌合编3的乘法口诀。

〖在推算出一组乘法算式积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找规律,并让学生想一想,编口诀时要注意什么?而后让学生两人合编口诀可以大大降低编撰口诀难度。

(4)说一说

a、指名介绍所编的乘法口诀

b、说说编乘法口诀时你是怎么想的?

板书乘法口诀

(5)看看想想:3的乘法口诀中有几句是新学的?

4、自寻方法熟记口诀

(1)请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熟记3的乘法口诀

a、给学生1分钟熟读口诀

b、赛一赛:看谁背得又对又快。

c、讲一讲:熟记口诀的方法

5、独立写出交换题。(写后看书校对)

〖自寻方法、熟记口诀,给学生一分钟自由空间,教师要巡视,指导学生快读,比赛时请好学生引领,再分小组背,男女生背,学生会兴趣盎然,不要两分钟就能解决问题。

(二)互动推出3的除法

1、小组合作

找出三六十八的兄弟姐妹。

2、交流核对板书如下

三六十八

36=18 183=6 63=18 186=3 3、

在找三六十八的兄弟姐妹时,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熟悉加减法的兄弟姐妹,将它引进乘除法,学生很容易掌握,并且能加深对乘除法之间关系的理解。

三、有关3的乘、除法的实际问题

(让学生能做到看清题目,理解题目,能灵活应用3的乘法口诀)

p43 题1、每束花里有3朵郁金香,小亚买了6束花,里面一共有多少朵郁金香?

算式:36=18(朵)

答:里面一共有18朵郁金香。

师:做这个题目时,小朋友们一定要先弄清楚图意,想一想这里有几个几。然后运用相关的口诀就能很快的得出结果。

p43 题2、二(1)班有24个人参加环保活动,每组3人,可分几组?

算式:243=8(组)

答:可分8组。

师:这道题的已知信息时有24个人参加环保活动,每个组3人。要求可分为多少个组,就是把24分成几组才能得到每组三人,求的是组数,用除法计算。

p43 题3、窝外有3只小鸡。窝里的小鸡只数是窝外的3倍,窝里有几只小鸡?

算式:33=9 (只)

答:窝里有9只小鸡。

师:这道题已知的信息是窝外有3只小鸡,而窝里的小鸡是窝外的三倍,就

是求3只小鸡的3倍是多少,求的是窝里小鸡的总数,用乘法计算。

p43 题4 计算(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熟悉并巩固3的乘法口诀,并能灵活应用)

1、拓展

a、12=()3 24=()2

b、3=()()=()()=()()

〖此环节看似多了一点,但在处理上较灵活:题1、题2采用口答,题3、题4直接写答案,在时间上可以快许多。拓展题是将所学知识进行适当延伸。

1、今天我们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2、为什么要对熟记3的乘法口诀?

练习册3的乘除

热门二年级数学说课稿北师大(通用14篇)篇八

知识目标:使学生能正确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和在100以内)。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整理、分析数据及主动探索的精神和与同学积极合作的意识以及估算能力。

情感目标:

(1)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感受成功的喜悦。

(2)将美育融入教学中,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正确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和在100以内)。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答题卡、课件。

放君山公园录像,学生观看录像。

生:君山公园。

师:是啊!“遥看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君山是我们岳阳著名的旅游胜地,这么美丽的风景区想不想去玩?(想)。

师:那好,今天就去玩一玩,我们学校二年级的孩子也准备去呢。瞧!他们已经排好了整齐的队伍准备乘船出发。(课件出示主题图)。

1.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

课件出示:例1的情境图。

师:你从图中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

生:二(1)23人,二(2)31人,二(3)32人,二(4)39人。

师:二年级有四个班,你打算为他们安排几条船?

生1:每个班一条船;生2:两个班一条船;

生3:三个班一条船;生4:四个班一条船。

师:能把你的安排用算式表示出来吗?

生汇报:方案一:23+31=32+39=。

方案二:23+32=31+39=。

方案三:32+31=23+39=。

师:你们可真聪明,想出了这么多种乘船的方案,赶快看看为你们准备的大轮船,你们发现了什么重要的数学信息?(限乘68人)。

师:谁知道这句话什么意思?

生:就是一艘船不能超过68个人。

师:你的理解能力真强。出去游玩要注意安全,那你们想出的这么多办法,那种方案最合理呢?同学们分三个小组算一算,一小组算第一种方案,二小组算第二种方案,三小组算第三种方案,可以独立算,也可以同桌合作算,看谁算的又对又快。

学生计算,教师巡视。注意找到算的最快的学生。

a、一小组算的最快的学生汇报:刚才我看你算的最快,你是怎么算的呢?聪明的孩子一定会认真听别人的好办法。

生:23+31=54,23+30=5353+1=54。

师:你听懂他的意思吗?(指生重复说一次)。

谁有不同的方法?。。。。。。

你还有不同的方法吗?。。。。。。

师:32+39=怎么算呢?

生:32+30=6262+9=71。

谁还有不同的方法?。。。。。。

b、汇报第二种方案。23+32=31+39=。

c、汇报第三种方案,32+31=23+39=。

师:现在我们来看看那种方案最合理?(第三种方案)。

(相同数位相加,个位满十要想十位进一。)。

1.口算练习。

课件出示口算题:同桌两人合作完成练习一的题,每人独立做4道,如果有困难可以请教同桌,但是不能帮忙做。

集体订正。

师:做对的学生请举手。恭喜你们获得了拥有优惠券的机会。

做错的孩子请举手。你们真诚实!你们错的是那道题,现在能改正吗?管理员阿姨觉得你们既诚实又可爱,也把这张优惠券送给你们。

2.选择游玩的项目。

课件出示:瞧!这就是管理员阿姨为大家准备的游玩项目,同桌商量选好项目后,算算一共要花多少钱,将算式写在练习卡右边的横线上。

项目。

价格(元)。

猴山。

15。

碰碰船。

24。

蹦蹦床。

10。

海盗船。

16。

蹦极。

28。

学生合作安排自己的项目。

(刚才在选项目时老师发现有几个小组的同学能互相谦让,合作得非常愉快,值得大家学习!我们来看看他们的选择。)。

投影订正。

3.小小采购员。

大家玩的很开心,不知不觉就要吃中饭了,这是一张调查表。

班级。

面包(个)。

盒饭。

二(1)。

23。

二(2)。

18。

13。

二(3)。

17。

15。

二(4)。

39。

你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请在练习卡上用算式表示出来。

a、指定学生汇报。

23+18+17=58。

13+15+39=67。

b、仔细观察这三个数,谁有更好的办法,能最快算出来?

23+17+18=58。

13+15+40=68,68-1=67。

4.全课总结:今天我们一起游玩了君山岛,在游玩的过程中还学会了怎样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就是数学书第90至91页的内容。

(请打开书仔细阅读。还有什么问题吗?你觉得自己今天的表现怎样?)。

你们表现得都很棒!现在我们回家吧,回去的时候注意把自己的垃圾带走,做一个环保小卫士哦。

热门二年级数学说课稿北师大(通用14篇)篇九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认识整百数、几百几十以及初步学会口算整百数加减整百数、整百数加、减整十数的基础上教学的。这样循序渐进的安排,符合学生由易到难、由基本到复杂的认知需要,更有利于教学。教材先通过例题教学,利用学生己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通过情境图让学生想到“4个百、5个十和3个一合起来是四百五十三”从而教学认、读、写几百几十几的数,再通过“试一试”练习一个一个地数数,加深对千以内数的认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一方面为学生认识更大数的积累方法和经验;另一方面也能为学生探索并掌握相应四则计算的方法提供支持。

教学目的:基于以上对教材的分析,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经历数数的过程,体验数的发展。通过操作实践活动,初步理解几百几十几的数的含义,能认、读、写这些数,能识别各数位上数字表示的实际意义。

2、培养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周围事物的意识,逐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3、培养与同学合作交流的态度和习惯。

对于目标的确立我认为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几百几十几的含义,掌握它们的读法、写法。

教学难点是:掌握几百几十几的读法、写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用的计数器。

本节课教学的对象是二年级的学生,由于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还处于直观形象阶段,所以在本节课教学的方法和学法上先让学生通过数数游戏,既为本节课的课题做铺垫,又增加了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其次在数小方块的过程中,逐步能认、读、写几百几十几的数,并掌握数的组成。另外由于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几百几十几的含义,所以在这个环节的处理上让学生利用计数器数数更能够直观形象,更符合孩子的年龄特征。

标准指出:教师的教学活动应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数学活动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他们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真正理解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与方法,获得广泛的活动经验。根据本课教材的特点和二年级学生年龄特征,我从四个方面设计本课的教学:

1、游戏引入,唤起旧知。

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改变欢欣鼓舞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学生学习的沉重负担。”因此,在本课开始,我设计了两道练习题。首先让学生按要求数数,通过数数让学生进一步明确:一个一个的数,10个一是十;十个十个的数,10个十是一百;一百一百地数,10个一百是一千;从而感知十进制的计数方法。第二道习题是先让学生说一说下面各个数的组成,进一步明确各个数位的计数单位。

2、自主探索,构建新知。

真正有价值的数学一定是进入学生内心的数学,对于数学的概念的理解是重要的,但是如何构建学生的认知心理更是不容忽视。在这个环节的设计上我分成了2个大环节。第一个大环节是学习例题,明确几百几十几的含义。在这个环节上我又分成了3个小环节。首先第一个小环节先出示例题的情境图让学生说一说从图中能够获得哪些数学信息?并且让学生通过看图知道有4个百、5个十和3个一,同时给学生抛出问题:4个百、5个十和3个一合起来是什么数呢?先让学生思考,知道4个百、5个十和3个一合起来是453。可能有些孩子不能够直接说出答案,这时候再通过学生动手拨计数器,通过学生拨算珠,让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理解数的含义,感受数与数之间的联系,把握数的顺序。那么到底453怎样写呢?紧接着第二个小环节让学生探究数的写法。在这个环节的处理上我先让学生试着写一写453,然后通过提问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写出这个数的。从而明确:4百写在百位上,5十写在十位上,3个一写在个位上。为了进一步让学生明确到底怎样写三位数呢?所以我又紧接着出示了课本想想做做第三题,让学生在练习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3位数的写法,为后面总结三位数的写法提供经验素材。学生独立做完之后,先在小组里交流答案,然后在全班交流,让学生明确:几百写在百位上,几十写在十位上,几个一写在个位上。中间或末尾没有数要写零。第三个环节是学习三位数的读法。学会了写法,那么这些数又如何读呢?所以在这个环节的处理上,我还是出示想想做做的第三题让学生在组内交流、积累总结三位数读法的经验素材。让学生试着总结:三位数的读法,依次读出每一位数位上的数。当一个数末尾有零时,不读。一个数中间出现零时,要读。为了巩固读法,紧接着我设计了读法练习题。因为中间有“0”的读法和写法是本节课的难点,所以在读写法环节的处理上,通过合作交流、探究,突破了本课难点,从而培养了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第二个大环节是教学试一试,建立数感。在这个环节的处理上我设计了两个问题。首先让学生独立完成这两个问题。在交流第一个问题时,先让小组代表交流答案。在交流时,一定要强调“600”计数器的变换过程,以及“601”为什么十位上没有要写“0”,巩固中间有0的三位数读写。在交流第二个问题上也是先让学生独立做一做,然后让小组代表交流答案。在交流时,要强调:“1000”时,计数器的变换过程。在交流完这两个问题之后,并且提问:通过刚才拨算珠,从598拨到611,988拨到1000,你有什么想法呢?通过这样的提问,让学生进一步感知“满十进一”的十进制计数方法。

3、走进生活,解决问题。

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练习题的设计不仅是考察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另一方面更能够反馈教师教学的效果,所以在练习题的处理上我选择了课本想想做做第1、4题。第一题的练习让学生进一步明确三位数的组成。第四题要让学生明确不同数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数值是不一样的。在最后一题的设计上主要考察学生的对本节课学习的综合能力。

4、总结升华展望未来。

在整个课堂教学的最后我又分成了两个环节,一个是让学生说一说,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通过学生的总结,进一步梳理本节课的知识。另一方面是给学生学习认识数的回顾与展望。让学生感受到:在二年级和上学期我们认识、学习了百以内的数,今天我们又认识了千以内的数,今后我们还将认识万以内、亿以内数乃至更大的数…….让学生认识到:数学中还有很多奥秘等待我们去开采。只要我们要善于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世界,就会使自己越来越充满智慧!

总之,本节课由“游戏引入,唤起旧知。

热门二年级数学说课稿北师大(通用14篇)篇十

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第三册第16页《需要几个轮子》。本课是在学生学习了5和2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进行3的乘法口诀的学习的。教学时,可组织学生借助摆三角形的活动编出3的乘法口诀。学生已经学了5和2的乘法口诀,已经掌握了一些编口诀的诀窍,所以3的口诀可以由学生自己整理。较多的时间应用在熟练口诀和算式上。

1、知识目标:结合“需要几个轮子”的具体情境,经历3的乘法口决的编制过程,会用三的乘法口决进行表内乘法的口算,能够发现乘法口决的排列规律。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归纳总结和知识迁移的能力,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意识,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关系。

编制和掌握3的乘法口诀,记忆3的乘法口诀。

教学难点:

理解3的乘法口诀的意义并熟练运用。

小棒、实物展台、多媒体课件、乘法转盘。

小棒,乘法转盘。

教法:本节是3的乘法口诀的编制,学生通过实际的摆一摆、数一数,自己归纳编写乘法口诀的方法。因此,在教学中,将采用启发式教学,直观性教学的教学原则,在教学中采取半扶半放--放的教学方式,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双主”活动体系。

学情:我班的学生大多来自于农村,很多孩子都没有乘法的基础。因此在教学时,对于这一特点,要多组织学生理解、记忆和运用。

学法:在本课的学习中,通过让学生动手摆小棒,动笔完成表格,动脑编制并且记忆3的乘法口诀的过程,充分的发挥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通过同桌练习乘法口诀对应的乘法算式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与竞争意识。

我是这样导入的:(出示图片儿童三轮车)同学们,谁小时候骑过儿童三轮车?

1辆三轮车需要3个轮子,

2辆三轮车需要6个轮子,那么3、4、5、6、7、8、9辆三轮车需要几个轮子?(板书:需要几个轮子)。

1、填一填。

(课件出示表格)。

说清楚表格的意思。每个数字代表什么,让我们求什么。用三根小棒来代替三个轮子。三根小棒就组成了三角形。那么有几辆车就要摆几个三角形。接下去,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小棒,一边摆三角形,一边完成表格。全班反馈。

2、说一说,写一写。

根据表格,一辆车有3个轮子,让学生说是1个3。并且列出两个乘法算式。先让学生说一说编制乘法口诀注意的方面再编制乘法口诀。2辆车需要6个轮子,也就是几个3?学生列2个乘法算式并编制乘法口诀。说一说口诀的意思。接下去,同桌一人说算式,一人编口诀,并把算式和口诀填写在课本16页试一试的第2小题中。

全班反馈。(师板书3的乘法算式和乘法口诀)。

3、集体交流并记忆。

先让学生自己读一读3的乘法口诀。说说你是怎样记住3的乘法口诀的?发现什么规律了?同桌交流,全班反馈。提出问题:如果你记住了三五十五,不知道三四多少怎么办?用你喜欢的方式记一记口诀。

4、巩固练习。

设计了以下几个小活动。

(1)师生对口练。

一个“小”字有3笔,一三得三。

两个“小”字有6笔二三得六。学生接着自己往下编。

(2)乘法转盘。

师转动转盘,生说口诀。也可以掺杂2和5的乘法口诀。

(3)同桌练习。

一生说口诀,同桌说两个乘法算式。看谁说得好。练习2-3组。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生可能会出现的问题:记住口诀而不会计算或者会计算,没记住口诀。教师及时的给以补充和总结。

板书设计:

需要几个轮子(3的乘法口诀)。

1×3=3一三得三。

2×3=6二三得六。

3×3=9三三得九。

4×3=12三四十二。

5×3=15三五十五。

6×3=18三六十八。

7×3=21三七二十一。

8×3=24三八二十四。

9×3=27三九二十七。

热门二年级数学说课稿北师大(通用14篇)篇十一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三册(北师大版)第六单元第一课时。在学生一年级初步认识钟表上的整时、半时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钟面上的时、分。分是非常重要的时间单位,也是进一步学习年、月、日的基础。时间单位不像长度、质量单位那样容易用具体的物体表现出来,比较抽象,学生不容易接受。并且,《新课程标准》不仅要求学生能认识钟表,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体验时间的长短。而且还要求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所以本节课的教学我特别注重创设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情境和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进行教学。

2.教学重点和难点:

读写几时几分的时刻。

二、说教学目标:

依照《新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结合教材和学生的特点,从知识、能力、德育四个方面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进一步学习有关钟面上的知识,在实际生活中认识时、分,初步体会时、分的实际意义,掌握时、分的进率,能够准确认、读、写出钟面上的时间。

2、能力目标:通过拨一拨、说一说、做一做等活动,培养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良好的时间观念,学会合理地按排时间。

3、德育目标: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心时事.

三、说教法学法:

本课知识比较抽象,结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我以愉快式教学方法为主,激情导入,设计动画课件,在课件所创设的情境中学习;动手操作、亲身体验;分层递进、逐步深入;突出重点、分散难度;利用旧知、探索新知;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运用游戏,贯穿练习;质疑反思、总结方法。

四、说教学准备:课件、每人一个钟表。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以申奥背景导入,在开课时让学生欣赏《我们赢了》影片的片断。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然后教师说:没有时间就不会记住这光辉的时刻,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和时间有关的知识。板书数学及文字课题。

(二)操作体验,自主学习。

1.认识钟面。

(1)知觉感知:

因为有一年级的基础所以我先放手让学生观察钟面,直观感知。过渡语:“同学们还记得吗?我们以前学过了一些有关钟表的知识,现在请大家观察自己手中的钟表的钟面,看一看都有些什么?”教师把学生说的.话重点板书:大格,小格,时针、分针、秒针。

(2)重点引导:

引导学生说出整个钟面上一共有12个数字,也就有12个大格。

每个大格里有几个小格呢?一共有几个小格呢?想,拨自己的钟面,个别说。

(3)说数法:

你是怎样数的?还有别的数法吗?同桌互说、个别说。并补充板书为12个大格,60个小格。

如果数小格在这里理解的好,下面的试一试就容易的多了。

2、认识时、分。

(1)动手操作,提出问题。

要把学习的主动权教给孩子,学生们通过直觉感知有了这么多的发现,这是鼓舞他们继续学习的良机,“同学们很聪明,除了你们发现的钟面上写的数字、大格、小格、时针、分针外,你们还知道哪些关于钟面的知识呢?”

让学生拿出钟表,拨一拨(时针、分针顺时转动),然后,看能提出那些问题,从中选择一部分,如果不全面我再补充,打在大屏幕上,暨课本上的“填一填”。这样问题是他们自己提出的,他们感到亲切。自然在解决问题时他们也会觉的是自己的事儿。首先从情感上孩子们已经接受了知识,再次能提出问题说明他已经注意到这部分知识,从理解的层次上要比直接接受教师给的问题要强的多。

(2)小组汇报,交流、解决问题:

1、钟面上有个大格,个小格。

2、时针走1大格是时。

3、分针走1小格是分,走1大格是分。

4、时针走1大格,分针正好走圈。

1时=分。

前3个问题,我引导学生从旧知过渡,重视学生的独立探索、合作交流、小组展示的有机结合,调动起学生动手热情,最后看动画课件演示1分、5分比较容易解决。

3.认识时、分的关系。

从一开始上课到现在学生大量的进行了操作活动,应该说有些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并且如果再一直拨表认识,学生的注意力会降低,所以我改变了方法。

(1)讲童话故事:老师发现同学们真会学习,为此老师给大家讲个故事作为奖励。你们都听说过龟兔赛跑的故事吧,上一次小白兔输得非常不服气,于是它又约了小乌龟到周围种着12棵树的圆形运动上来比赛,大家猜一猜,这一次谁赢了?好,让我们一起到比赛现场看一看。(课件演示在相同时间里,小白兔跑了一圈,小乌龟只跑到第二棵树下。)其实,在我们今天认识的钟面上,时针和分针也一直在进行着这样的龟兔赛跑。(龟兔赛跑场景变成一个钟面)。

(2)小组合作:拨动闹钟的分针走一圈,认真观察时针的变化,探究1时和60分的关系。

(3)课件动态演示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大格的过程,验证学生的结论。

这样一来用龟兔赛跑的故事再次燃起学生探究的热情,学生迫切希望能揭开钟面上“龟兔赛跑”的秘密,通过动手拨一拨终于发现了1时=60分,而课件的生动演示,既验证了学生的发现,又使学生兴趣盎然。

4.读写钟面上的时刻。

“同学们让我们再来感受一遍1时=60分”从旋转的过程中定格出“试一试”中5个时刻。

(1)分类。

可以分为两类:整时,整时半和几时几分。学生自主分类,并说理由。

通过分类知道有9时、9时半、10时是一年级学过的;9时45分是分针指到大格刻度的情况,刚才练习数小格时已有了印象;主要是9时08分。

(2)读写几时几分时刻。

重点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区别时针、分针,得出如果分针指到大格刻度时可用口决计算最快捷,也可5个5个的数出是几分。如果分针还没指到10分,应该一小格一小格地数,是几小格就是几分,读时别忘了写“零”字,写时别忘了写“0”。

(3)方法总结。

“我们学习了什么?你学会了什么?你想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这是我最喜欢用的方法,及时反思有利于学生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三、游戏练习,拓展应用。

“让我们走进游戏王国,体会有关时间的乐趣!”在这一环节中寓教于乐,溶练习于游戏中,让学生玩乐中巩固知识,在这里我主要设计了三大板块:

1.表演游戏。65页“读一读”出示四个时刻先读出,再用动作表演,然后说方法,最后进行按时作息的教育。

2.找朋友。65页“连一连”找到朋友后要读出来,并说一下方法。

3.击鼓传花。鼓响花传时间跑,鼓停花停时间停,执花学生读出课件上钟面表示的时间。

热门二年级数学说课稿北师大(通用14篇)篇十二

《小熊请客》选自北师大出版社二年上册第二单元乘法口诀(一)的第六课时.4的乘法口诀。他是在学生学习了5、2、3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在这里用“小熊串红果串请客”这一情境入手,引导学生自觉经历用4连加的过程,为编4的口诀做准备。在推导4的乘法口诀时,采用实践探索法,让学生感知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学得有亲切感。在交流总结时,引导学生总结出口决特点。

根据本册教材的编写意图和特色,确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知识目标:1、让学生利用4的连加和已学过的乘法口诀得出,经历4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理解和掌握4的乘法口诀,并理解每句口诀的含义。

2、能运用所学口诀,完成表内乘法的计算,并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能力目标:引导学生探索规律,初步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情感目标:1、在数学游戏中让学生体会数学存在于生活中,从而强化学习数学的兴趣。

2、“乘法口诀”他是中华文明的一个瑰宝,可以说是中华民族聪明才智的结晶,他可以培养学生爱国之心及自豪感。

根据教学内容特点和学生的认识规律,创设“小熊请客”的情境,通过观察发现信息,表达信息,并借助乘法意义编制口诀,而且通过“开火车”和“对口令”等多种形式,观察学生记忆口诀的流畅性和了解口诀记忆的准确程度。同时在教学中,注意独立思考,小组交流的学习形式的交互运用,达到发展智力,培养学生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习惯和初步的推力能力的目标。

教学准备:小熊玩具、“小熊请客”主题图,试题卡、幻灯片、气球……。

(一)创设情境。

我首先拿一只玩具小熊让大家猜,并用小熊过生日用红果招待朋友的故事情境导入,使学生一开始就有快乐的心情步入课堂,然后我用大屏幕出示主题图,主题图色彩鲜明,一定会让学生们兴趣盎然,并在以往的基础上,他们会很快去找主题图上的数学信息,并展示给同学们。他们肯定会说:小熊串的红果串,每串4个,他已经穿了2串,他还要串也一定是4个4个串的,当然在这里也有可能有的同学会把老师刚才所说的小熊过生日用红果招待朋友,小熊自己在家里串红果串等等,说得很完整,这时老师也不要怕耽误时间,让他说没关系的,这也是在培养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这样做不正做到了各学科之间的整合嘛。此时,老师适时点播,小熊串一串需要4个红果,那么2串、3串……9串呢?这时教者可出示“9串需要多少个红果”的问题。

(二)合作探究,构建新知,编制4的乘法口诀。

1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数一数9串需要多少个红果?

在这里学生可能会用很多的方法,如:(1)4个4个的数(连加)。

(2)学生可能会运用学过的口诀把9串红果分“堆”计算:如:5串一堆(有20个红果),2串的2堆(每堆8个,2堆有16个)所以一共需要红果36个;也可以3串3串分成3堆,每堆12个红果,3堆一共有36(12+12+12)个红果。只要学生说出理由,教者都要给以肯定,让学生从中得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快乐,从而乐学、爱学,这正是新课程标准所要求达到的。另外这种方法,也让学生体验算法多样化,也能体会到运用已知去探索未知的思考方法。

2自己完成填一填。同桌交流所填的结果的正确性。并试着编制口诀。教者可巡视及时发现问题,并对口诀编制有困难的同学及时提示,使他们利用已有的知识正确编制口诀。

3汇报过程。说说你是怎样推导4的乘法口诀的。并填上结果及口诀。找出已学过的口诀,检验口诀编制的正确性。

4怎样记住4的口诀,共同探讨方法,寻找捷径。在这里我会出一个问题:老师在做4×6时忘记口诀了,不知道得多少怎么办呢?让同学们帮忙解决,同学们一听,老师不会,让我们帮忙解决,多么荣耀!他会跃跃欲试,积极思考,他们会告诉你很多方法,如:(1)可以用连加法就能算出;(2)4×5得20,20+4不就是4×6的结果嘛?(3)可以4个3加4个3……最后老师可以小结:同学们真聪明,想出这么多好办法让老师做出4×6的结果,但是老师还要说,如果你记住了口诀会更快的做出来是不是?向上面的4×6,知道四六二十四一下子就写出4×6的结果了,所以我们一定要熟记乘法口诀,这样提高我们的计算速度和计算的准确性。下面我们用已学过的方式记口诀,(1)开火车记忆口诀(2)师生对口令(3)同桌对口令,而后教者可以出几道乘法题卡,以检验学生对口诀的掌握情况,教者在提问的过程中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看哪个孩子问题较大,并在适当的时机给以弥补。

(三)随堂练习,巩固新知,提高口诀的应用能力。

1组织学生分小组活动练习“说一说”数桌腿的活动,这个可以让学生亲自摸摸、数数强化对口诀的记忆。也让学生感受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完成21页的习题。

可以这样衔接:为了庆祝小熊的生日,小兔、松鼠、小狗和刺猬还拿来了好多各色的气球要送给小熊呢!他们都送了多少只呢?这时找到四名同学分别去这四个小动物,让他们找到自己送给小熊的气球。其他同学检验结果的正确性,让他们感受发现的喜悦。

而下面的2题是单纯的计算题,直接让学生做就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可以设计让同学们进行夺气球比赛,3题是看图题,用大屏幕展示出来,要求学生不但说出算式,而且还要说出意义。从而培养学生说话的完整性及条理性。这道题可以设计成抢答题,哪一组的哪一个人抢答的最快就奖励哪一组两个气球,最后评选出气球最多的为优胜组,每人奖本一个。为了让1、2、3题衔接紧密可以这样说:气球终于都准确无误地送给了小熊,小熊非常感谢大家,他希望把气球送给其他的小动物们,于是,他提议,进行上面两项比赛。这个比赛不但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而且也培养人与人之间的合作意识。

热门二年级数学说课稿北师大(通用14篇)篇十三

(1)例1通过主题图创设情境,由“每份分得同样多”引出平均分的含义。

(2)通过例2、例3,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的过程,进一步建立平均分概念。例2是已知总数和份数的等份除,例3是已知总数和每份数的包含除。本课时的教学内容是例1、例2。通过平均分的学习,为学生学习除法积累丰富的感性知识,从而顺利地理解除法含义。

根据新课标要求和以上教学内容的特点,本课要达成的教学目标如下:。

1、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形成平均分的表象。初步了解平均分的多钟方法。

2、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能力。

3、在实践探究中培养学生的平等意识、体验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成就感。

除法的含义是建立在平均分含义的基础上,因此我觉得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是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出平均分”的含义,形成表象。而两年级学生的思维完整性还不够,因此本课的教学难点让学生初步了解平均分的多种方法,为除法的认识和计算作准备。而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关键是让学生始终在生活情境中学习探究,并通过动手操作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从而形成清晰的表象。

为达成教学目标,设计本课时我意图体现如下教法:。

2、通过多次的动手操作,引导学生多种感官参与,经历数学的建构过程。

3、以小组合作为主要学习形式,每个活动面向全体,同时在开放性练习的设计上又注重个性的张扬。

同时又设计了与教法相适应的学法,即:。

1、让学生始终在具体的情境中经历“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2、通过小组合作,给每个学生创造充分的动手实践机会,在各种形式与内容的分一分活动中体验平均分的特点和方法。

3、练习的设计注重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基础的问题解决在新授后同步完成;综合的实践应用放在课尾,以开放生动的形式加以呈现。

鉴于以上教学法的设想,我在备课时对教材内容做了自己适当的处理,并试图用以下一个教学流程来展示我的教学:。

1、通过分配奖品的实际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自主选择分配方法上感受平均分和不平均分各自的作用,同时初步理解“每份分得同样多”的含义。

2、通过小组合作平均分配礼物,在经历平均分的过程中,进一步明确平均分的含义,会用简洁而完整的话说出结果。

4、再次小组合作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平均分,并在汇报交流时,进行分法的优化,渗透除法的计算。

5、开放创新的综合练习:“我是小小设计师”,通过学生感兴趣的“为演出服选择纽扣式样和数量”,培养学生运用所学平均分知识灵活创新地解决实际问题,并为下节课包含除作准备;同时,能在最后的结果中发现“被除数不变,除数越小(大),商就越大(小)”的除法规律,并注重学生审美意识和统筹安排能力的培养。

热门二年级数学说课稿北师大(通用14篇)篇十四

教学目的:基于以上对教材的分析,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经历数数的过程,体验数的发展。通过操作实践活动,初步理解几百几十几的数的含义,能认、读、写这些数,能识别各数位上数字表示的实际意义。

2、培养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周围事物的意识,逐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3、培养与同学合作交流的态度和习惯。

对于目标的确立我认为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几百几十几的含义,掌握它们的读法、写法。

教学难点是:掌握几百几十几的读法、写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用的计数器。

本节课教学的对象是二年级的学生,由于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还处于直观形象阶段,所以在本节课教学的方法和学法上先让学生通过数数游戏,既为本节课的课题做铺垫,又增加了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其次在数小方块的过程中,逐步能认、读、写几百几十几的数,并掌握数的组成。另外由于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几百几十几的含义,所以在这个环节的处理上让学生利用计数器数数更能够直观形象,更符合孩子的年龄特征。

1、游戏引入,唤起旧知。

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改变欢欣鼓舞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学生学习的沉重负担。”因此,在本课开始,我设计了两道练习题。首先让学生按要求数数,通过数数让学生进一步明确:一个一个的数,10个一是十;十个十个的数,10个十是一百;一百一百地数,10个一百是一千;从而感知十进制的计数方法。第二道习题是先让学生说一说下面各个数的组成,进一步明确各个数位的计数单位。

2、自主探索,构建新知

3、走进生活,解决问题

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练习题的设计不仅是考察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另一方面更能够反馈教师教学的效果,所以在练习题的处理上我选择了课本想想做做第1、4题。第一题的练习让学生进一步明确三位数的组成。第四题要让学生明确不同数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数值是不一样的。在最后一题的设计上主要考察学生的对本节课学习的综合能力。

总之,本节课由“游戏引入,唤起旧知。

相关范文推荐

    精选行政管理心得体会及收获大全(15篇)

    心得体会是我们经验的宝贵收获,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请看以下心得体会范文,或许能够给大家一些关于写作和总结的新思路。我叫董怡茹,女

    热门医院救护协议范文(17篇)

    合同协议是双方当事人就特定事项达成的一种法律约束力的文件,它有助于明确双方的权利和责任。如果您正在起草合同协议,下面的范文可以给您提供一些思路和参考。

    优质生态的个人体会(案例19篇)

    心得体会是一种对过去经验的思考,对未来发展的规划和指导。小编为大家准备了一些专业领域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灵感和启发。来到__已经四年了,与现在相

    专业民警保密教育心得体会(案例22篇)

    心得体会是一种对过去经验的回顾和反思,是对自己成长和发展的一种记录和总结。如果你正在写心得体会,那么这些范文可以为你提供一些思路和参考。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到来,保

    最热工程服务承诺书(模板17篇)

    服务月是学校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一项具体举措,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下是小编收集的一些服务月活动的实施方案和总结报告,供大家参考借鉴。

    精选反网络诈骗的心得体会(汇总18篇)

    总结心得体会是一个重要的学习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加深对自身经历和学习过程的认知。为了方便大家写心得体会,以下是一些范文可以供大家参考。小学结合本校实际,以“网络安

    最优招商会议主持词结束语大全(17篇)

    亲爱的朋友们,感谢大家对本次活动的关注和支持,我将竭尽全力为大家呈现一场精彩绝伦的盛会!以下是一些成功活动中使用的主持词材料,供大家参考和借鉴。1.再次感谢大家

    最热从严治党的心得体会(模板14篇)

    每个人都可以通过总结心得体会来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和工作效率,实现自身的成长和发展。3.以下是一些精选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写作要领。

    优质对化工厂的心得和未来发展(汇总19篇)

    写心得体会的同时,要注重对问题的总结和分析,找出改进自己的方法和途径。在漫长的学习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努力和坚持的重要性。首先,化工厂的发展需要注重科技创新。

    优秀付款申请书wps(模板21篇)

    写申请书需要注意语言表达的规范性和流畅性,要避免使用太过于复杂的词汇和长句子,以免读者难以理解。最后,希望这些申请书范文能帮助到您,祝您申请顺利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