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小学北师大版数学听课记录(案例18篇)

时间:2023-11-05 作者:薇儿

通过模仿范文范本,我们可以学习到优秀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在这里,我们为大家整理了一些高分范文范本,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提高写作水平,取得更好的成绩。

2023年小学北师大版数学听课记录(案例18篇)篇一

20xx年4月2日我有幸听了城关小学王丽英教师的关于“问题的解决”的教学,收获颇丰。王丽英教师不仅仅关注知识和结论,更关注过程、方法与情感。努力地经过数学学习使孩子抓住数学的本质,品味数学的真谛,体验数学学习的欢乐,并带着无限的乐趣投身到更广博的数学海洋中。在“数学问题”与“生活问题”的比较与联系中,引导学生感悟数学中的生活、生活中的数学,为学生进一步理解数学、热爱数学创造时空,让数学成为学生思维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泉。作为一名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师,我觉得值得学习的地方还是很多的。

首先,数学教学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趣味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经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其次,我们应清楚“问题是数学的心脏”,问题是学生学习的载体,没有问题也就无从研究。在问题的解决教学中,教师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创设情境,启迪学生的思维,能够让学生体会到解决问题的过程和乐趣,激发他们对解决问题的兴趣和欲望。

其三、在教学中我们应注意几点:

1.注重学生收集信息。

从解决问题的步骤来看,收集信息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在低年级多是以图画、表格、对话等方式呈现问题,随着年级的升高,逐渐增加纯文字问题的量。在实际教学中,对于中低年级学生而言,最有效的途径是指导学生学会看图,从图中收集必要的信息。

2.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提出问题的本事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要求是不一样的,但两者有一个共同的关键,那就是要能组合问题中供给的相关信息。仅有认识到信息之间的联系,才能提出一个合理的数学问题。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缺乏这样的意识,有时是教师有这样的意识并给学生供给了机会,但学生却不提不出来,要么提出的问题都一样。所以,为学生营造大胆提出问题的氛围,引导学生学会提出问题,显得十分必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实际上是在唤醒学生探索的冲动,培养学生敢于质疑。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

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产生合作交流的需要。教师应根据学生解决问题的实际情景,当部分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不很清晰时或者当学生提出了不一样的解题方法,异常是有创新意识的方法时,可组织学生进行合作交流。而学生合作交流时,教师要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一方面鼓励他们主动与同伴交流,表达自我的想法;另一方面,要让其他学生主动关心他们,为他们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供给帮忙。从而加深对问题本身的认识和解题方法的理解,有助于解题策略的构成。

王丽英教师表现出的新思路、新设计、新观念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023年小学北师大版数学听课记录(案例18篇)篇二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看书地20页“走进乡村”的画面,让学生从图画中找一找自己认识的,一方面鼓励学生从生活的空间中“发现”图形;另一方面为图形分类做准备。

二、分一分:

1、小组活动:把找出的图形进行分类。

2、汇报:分类的方法和标准。

3、对找到的四边形进行分类,并说明分类的标准。

4、分类后,找出同一类图形的共同特点,引导学生总结出和梯形的定义。

三、画一画:

让学生在点子图上画、梯形和三角形。在画的基础上,可以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明图形的特点,体会这些图形的特征。

四、填一填:

通过这一活动,学生了解长方形、正方形和之间的关系。

听课

评议

从情境图中找出并通过观察比较,了解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了解长方形、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2023年小学北师大版数学听课记录(案例18篇)篇三

1、背乘法口诀1-7的。

2、我说你答举例:6×7=

3、开火车,师说生答。

4、两人一组互背检查。

5、换式子。把老师说的口诀改成运算式。

例子:六七四十二生:6×7=427×6=42

二、新授

1、师:先看一个故事(白雪公主)

师:一共有几个果子?

生:三七二十一,21个。

师:说说里面的数学信息。

生:一共有7个小矮人,每人3个果子,问一共有几个果子。

师:那么换成运算式,怎么写呢?先说加法的。

生:3+3+3+3+3+3+3=21(个)(板书)

师:这是几个3,用到的乘法口诀是什么?

生:7个3,三七二十一。

师:改成乘法算式就是3×7=21(个)。虽说乘法算式比较简单,但要先想清楚里面的关系。

2、那么再看看图里小矮人的盘子,数学信息是什么?

生:有汉堡和薯条。

师:好,完整地说。

生:每个小矮人的盘子里有2个汉堡。

生:2×7=14(个)

师:薯条呢?

生:7×7=49(个)

师:他们用到的乘法口诀是?

生:二七十四七七四十九

3、师:好,你还能发现什么呢?

生:一共有几个杯子、花……

师:好,看这些式子,我们都用到了乘法口诀(板书口诀)。这样跟7有关的运算都用到了7的乘法口诀。

三、练习

1、练一练

第一题:

师:谁能把题目完整准确的读出来。

生:(读)

师:那一共用了多少呢?

生:用乘法算式,先看横的、再看竖的'各有几块。

师:有几列、几行,那么算式呢?

生:4×7=28(块)

第二、三题(开火车)

第四题先读题目,再找同学回答。

2、书上的习题

自己写——检查——检查好写1、2题——挑同学说答案

3、延伸

师:那么,看同学们有想到吗?一句乘法口诀能写出2个除法算式吗?试一试

4、思考题:不出声,想想什么意思——老师给解释一遍题目——自己做——做好找老师对答案。

总结环节是:xx——导入——看图找信息——口诀——加式——乘式——有一举三——总结引题目——练习。整体很完整,课堂效果很好,不过如果在举例计算时,多试几个更好。

2023年小学北师大版数学听课记录(案例18篇)篇四

1、谈话。

师:

同学。

们,现在是。

什么。

季节?春天万物复苏,春暖花开,这是一个植树的好季节。(课件出示春天图,再出示同学们举着队旗走在山坡上去植树的情境图)。

生:应该是六年级的任务重些,因为他们大些。

师:让我们先来看看分配给六年级同学的任务。

2、看图列式,口算。

课件出示六年级同学植树的任务:共要种树90棵,有3个班。

师:根据这图上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平均每个班种多少棵?

师:你怎么想的?用什么方法解决?

学生口答,师板书:90÷3=30(棵)。

课件依次出现五、四、三年级的植树任务,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口头说算式再口算结果。

教师板书:81÷3= 52÷2= 42÷2=21。

3、揭题。

生1:可以用计数器。

生2:估算、

生3:列竖式。

师:这些方法都行,要准确知道结果,可以用列竖式,也就是用笔算。看来,我们有必要用笔算来解决。这节课就来。

学习。

笔算除法。

板书课题:笔算除法。

1、学习例2。

师:52÷2=的竖式你认为该怎么写?请你在本子上试试看。

学生尝试列竖式,展示学生各种的竖式写法。

学生分小棒,汇报:你是怎么分的?请上台演示。

生1:先把5整捆小棒平均分成两份,得到每份是2整捆,还余1捆,再把1捆拆成10根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5根。再把2根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1根。5+1=6,20+6=26根。

生2:先把5整捆小棒平均分成两份,得到每份是2整捆,还余1捆,再将1捆拆开和2根合在一起再平均分两份。

师:还有别的方法吗?

生3:先分2根,每份是1根。再把5捆平均分成2捆,还多余的1捆拆开又平均分成5根,1+25=26根。

师生讨论得出比较合理化的方法:先分整捆,再分单根的。余下的一捆不能再整捆的分,要先拆开与单根的合并在一起后再平均分成2份。

课件结合分小棒的过程再演算竖式一遍。

质疑,说算理。

师:大家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教师提问:这次我先来提问大家。1、6是怎么来的?两个12分别表示什么?

简析刚才学生尝试做的几种错误的列竖式。

格式。

让学生订正。

2、尝试笔算81÷3=。

个别板演,学生间互相提问,同桌互说说:先做什么?再做什么?

辨析学生中出现的错题。

3、学习例1。

师:大家刚才口算出42÷2=21,现在你会不会用笔算来解决呢?

试试看,把竖式列在本子上。

个别学生板演后,师:你们有什么问题想问吗?请你点名同学来回答。

生1:商的十位上为什么写2?

生2:第一步除后十位上怎么没有拉下来的数?

4、看书内化。

师:刚才这两题在书本第19、20页,同学们打开书本看看还有哪儿不明白的?

比较一下,这两题在笔算过程中有什么不同?

生:例1的被除数十位上除以一位数后没有剩余,例2有剩余。

师:大家听明白了吗?自己说说看。

师:这两题还有什么相同点?

师生交流并小结算法。

1、基本练习。

列竖式计算36÷2、36÷3、36÷9。

比较它们的不同点(被除数十位上被除数除够除还有剩余的、刚好整除的及不够除的三种类型)。

2、辨析练习:“判断对错,有错就改。”书本第21页第2题。

先独立练习,再集体反馈。

3、自选练习。在5分钟之内自选以下习题,再评出计算之星。

85÷5  91÷7  55÷5  64÷8  56÷2。

出示综合应用题。

今天来听课的老师大约有84人在食堂吃中饭,食堂总管张师傅准备了。

9张桌子,每张桌子可以坐6人,够用吗?如果不够,还要再准备几张?

先独立思考,再交流反馈。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这是一节朴实无华、扎扎实实的计算教学课,它体现了当今课改理念下计算教学的特点和本真,它为枯燥的计算教学洞开了一片可供学习和欣赏的天地。

1、选择教材中热。

自然、保护环境、植树造林的图片作为本节的开篇情境,意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让学生在提出数学问题,进行合理猜想,解决植树问题的过程中引入笔算除法的知识。在学习笔算前,允许学生用估算、口算与笔算的方法解决52÷2=,不失时机地将估算笔算结合起来应用,使学生真切感受不同计算方法的作用,感受估算的应用价值。

1、可以让学生通过新旧知识的联系,体会今天的算式和算法有什么不同,从而加深对于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认识。

2、试商的方法主要看高位,而不是看个位。当学生出现这样的想法时,教师应适当引导并加以拓展讲解。

2023年小学北师大版数学听课记录(案例18篇)篇五

1、教学导入联系生活实际,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2、教学中不但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并且较好地关注过程方法和情感的体验。教学中采用折一折、涂一涂、比一比的'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分数基本性质的探究过程,使结论和过程有机的结合在一齐,知识和本事得到和谐发展。

3、注重学习方法的教学。教学中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引导学生理解分数基本性质的资料,经过找关键词,在书中用重点号标注关键词等,强化学生记忆、理解和应用。

2023年小学北师大版数学听课记录(案例18篇)篇六

2、关系:大苹果每千克价格比小苹果贵3元。

第一种方法

第一步:假设 小苹果每千克的价格

第二步 表示 大苹果每千克的价格

第二种方法

第一步:假设 大苹果每千克的价格

第二步 表示 小苹果每千克的价格

3、总结:

先假设字母(大胆)

再表示关系(小心)

六、回顾与总结:

1、想一想,这节课我们先做了什么?再做了什么?

2、你有什么收获?

3、还有什么问题?

2023年小学北师大版数学听课记录(案例18篇)篇七

(一)。

师:一走进咱们四(九)班,我的'心里就感到非常温暖。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有的同学用热情的话语问候我;有的同学用甜甜的笑脸迎接我;还有的同学用端正的坐姿面对我,让我迫不及待的想和你们一起走进今天的数学之旅。首先让老师见识一下你们的数学功底。(出示课件:括号里最大能填几)。

生:括号里最大能填7。

师:为什么想到填7呢?

生:因为316里面最多有7个40。

师:说的真好,老师想请几的个同学按照这样的方法来完成后面几题。

师:看来这几道题对于同学们来说并没有什么难度,请再看几道题,你们能快速。

的说出商是几吗?(出示课件:想一想,商是几)。

生:商是8。

师:为什么想到商8呢?

生:因为165里面有8个20。

师:165除以20商是8,那么175除以20185除以20商分别是几呢?

生:8和9。

生:因为165175里面最多都有8个20,而185里面最多却有9个20。

(二)学无止境。

1、学习例3(1)。

生:一个笔袋21元,一个台灯62元,一个计算器29元,一个足球38元。

生:我有84元,可以买多少个笔袋?

师:能帮她解决吗?

生:能。

生:84÷21=4(个)(师板书)。

生1:估算。

生2:可以用笔算。

生:把21看成20来想商。

师:为什么要看成20呢?

生:因为21最接近整十数20。

师:可以商几呢?

生:商4。

师:为什么想到商4?

生:因为84里面有4个20。

生1:去乘20。

生2:去乘21。

生:行。

师:积可以等于或者小于被除数,但不能大于被除数。(完善板书)。

2学习例3(2)。

生:我有430元钱,可以买几个台灯?

师:能解决吗?

生:能。

师:请同学们带着这几个问题试着笔算一下(出示课件)。

生独立做师巡视,发现两种不同的做法并请学生板书到黑板上。

师:做好的同学可以互相交流一下黑板上的问题。

师:请同学们看黑板,这是两位同学做的,我们先来看看这位同学的,他写了两个竖式,我们来听听他的想法。

生1:我先把62看作60,因为430里面有7个60,所以商7,然后用7去乘62积是434,我发现积比被除数大,说明商大了,把商调小到6,6乘62积是372,余数是58。

师:说的真好,我们再听听这位只写了一个竖式的同学的想法。

生2:我首先把62估成60,想到商7,用7去乘62的时候发现商大了就直接在原来的地方改商了6。

生:因为我们把除数看小了,所以商容易偏大。

师:下面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来完成板书,同学们说想的过程我来写。(师总结估试乘调四个字)。

(三)百炼成钢。

1算一算。

生:有。

师:(出示课件并读题)请一二组解决第一个问题,三四组解决第二个问题,比一比那一组的速度快。

学生独立做师巡视,把列了两个竖式的同学的本子放到投影仪上请学生说想法。

师:我们也可以像有些同学这样做(把只写了一个竖式的同学的本子放到投影仪上)。

他们把想商和试商的过程放在心里,直接写出准确的商,我们以后做熟练了就可以直接这样做。

2估一估。

师:同学们是不是特别的有成就感,在逛商场的时候帮到了这么多人,接下来我们到商场七楼的儿童乐园去玩一玩(出示课件儿童乐园)儿童乐园的门票不是用钱购买的,它是靠智慧获取的,我看有些同学心动了,心动不如行动,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出示课件帮小动物找家)请一组帮蓝色的房子找到主人,二组帮绿色的房子找到主人,三组帮黄色的房子找到主人,四组帮红色的房子找到主人。

学生分小组完成后汇报结果。

3比一比。

师:顺利闯过第一关后我们快来看看第二关(出示课件根据试商的情况谁能说出准确的商。)。

生抢答。

师:集体的力量可真大,我们靠集体的智慧获取了门票,我宣布咱们四(九)班全体同学都可以免费进入到儿童乐园。(出示课件儿童乐园门开了)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像一下在儿童乐园玩耍的情景。

4改一改。

师:同学们玩好了吗?请睁开眼睛可能又要请你们帮忙了,体育用品专柜的售货员阿姨遇到了难题(出示课件)(出示课件改一改)。

(四)拓展延伸。

师:看来任何问题都难不倒你们,老师这里还有一道挑战题你们敢挑战吗?

生:敢。

师:是的,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呢?我们一起来挑战一下吧!(出示课件)这道题被除数是两位数,十位上是6,个位上的数字被遮挡了,想一想商可能是几?请小组讨论一下。

生1:可能是4。

师:是4行吗?

生:不行,如果是4,4乘22的积是88,被除数十位是6,积比被除数大。

生2:可能是1。

师:是1行吗?

生:不行,如果是1,积是22,余数比除数大。

2023年小学北师大版数学听课记录(案例18篇)篇八

年级:二年级。

这是科组的一节研讨课。上课的老师是作风严谨、态度认真、敢于承担的非数学科班出身的一位老师。

其基本教学程序如下:

一、复习准备。

1、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

并让学生说说笔算的时候要主义什么?(教师板书)。

二、创设迎亚运用鲜花装扮校园的情境。

板书其中的数学信息:红花56朵,黄花18朵。

学生提出数学问题。

整理并提炼问题:红花比黄花多多少朵?

三、挑战问题并探究问题。

2、学生合作探究,借助小棒动手操作。

四、学生展示、集体交流。

1、拆开一捆,与个位的6合起来,再减,得到差的个位。

2、拆开一捆,减去减数个位8,再将剩下的2根与个位原来的6合并,得到差的个位。

五、做和算结合。联系竖式,讲解深化。

六、比较异同,建构网络,深化认识。

师:昨天学的减法和今天学的减法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和相同的地方。

(适时板书课题:两位数将两位数)。

师:都要注意什么?------还要注意什么?

师:如果从十位减起,方便吗?

(可增加一道类似例题的题目,让学生再互相说一说算理、算法。)。

七、练习与应用。

(括号内是板演学生的结果。中间两道题都是错误的,其原因是被减数十位退一依然用原数来减。“个位不够减向十位退一”得到了强化,但是十位退一后,被减数十位的变化呢?学生的大脑皮层还没有这种记忆。问题就在动手操作中对被减数十位变化的忽略或者对被减数十位变化强调得不够。

出现了问题也没有关系,亡羊补牢,犹未晚矣!如果能利用这些错误的资源,在评讲中让学生辩论、辨析,增强学生的印象,反而会对学生起到警示的作用。但是,老师把握得不够到位。)。

2、笔算。(也只能用横式表示)。

(等号后面是板演学生的结果。这个环节教师太“赶”了,应了解学生整体的情况。)。

3、解决问题。书上有32个桃子,摘走了17个,还剩多少个?

课堂上教师具有以下的意识:

一、重视培养学生根据数学信息提出问题的意识。

二、重视让学生合作、交流,进行小组学习。

三、重视行知统一,关注知识建构的过程。体现在舍得花充裕的时间让学生动手去做,让学生参与和交流。

四、重视细节的关注。体现在解决问题的完整性方面和学习习惯的培养上。

总体来说,作为一节常态课,我觉得已经很不错。

仍要注意的问题:

一、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数学学习过程是建立在学生已知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之上的一个主动建构过程。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在现实活动中的经验积淀以及他们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许多朴素认识,都构成了学生进行学习的数学现实。

在56-18中,每一个学生都是基于相同的知识基础,都需要通过摆小棒这一动手操作的形象的动作思维来辅助思考吗?没有学生会通过直觉而猜测?不论这猜想正确与否,倒是可以通过小棒来验证!

二、关注学生的反应。

1、关注练习中的错误资源。

作为计算课,练习的设计一般为基本的练习,即形如例题的练习。还有就是针对学生易错点或者教师根据以往教学或其他教师的教学中出现过的错题资源,让学生辨析,在观察与比较中知错、识错、改错。

2、关注学生的差异性。一是学困生的掌握情况;二是算法多样化的体现。在听课中发现有的学生有不同的方法,应该提倡和鼓励学生个性化的思维。

随想:

我上小学二年级的时候,我们的教材的加减法都是从高位算起的。书上还有口诀,老师还配上曲谱让我们吟唱。依稀记得加法是什么“算前位,看后位,后位满十进一加补(?)。”

因为那时我是从外地插班来的,两所学校的教材并不同,短时间要对接,觉得有些不适应。后来,居然居上了!不论是几位数的加减法,随堂批改作业时,老师第一个批改的总是我的。

我认为很好,这样反而不会漏加进位一或漏减退位的一,而且还能培养人的一种良好的思维的品质---思维的敏捷性和良好的直觉思维习惯。

2023年小学北师大版数学听课记录(案例18篇)篇九

一、教学目标:

1、区别1——10以内的单数和双数并理解其含义。

2、能进行10以内单数和双数的转换。

3、激发幼儿对单双数的兴趣,能积极主动的参加数学游戏。

二、教学准备:带10以内数字的萝卜图片若干;贴有单数、双数标记的纸箱;单数和双数汽车多辆;音乐《拔萝卜》。

三、教学过程:

1、拔萝卜:

教师以谈话形式导入“拔萝卜”。(这里可播放小段音乐《拔萝卜》,调节课堂气氛,激发幼儿兴趣。)

2、数萝卜:

1、教师展示六行萝卜图片,请幼儿观察。

2、教师依次提问,请幼儿一起回答:(为以后的给萝卜找朋友打基础)

(1)、数一数一共有几行萝卜?

幼儿回答:6行。

(2)、数一数每行有几个萝卜?

幼儿依次回答:1个、两个、3个、4个、5个、6个。教师依次把数字1、2、3、4、5、6写在相应的位置。

3、给萝卜找朋友:

(1)、教师说明给萝卜找朋友的要求:两个萝卜一组圈在一起。

(2)、分别请幼儿按要求圈出每行的萝卜。(每圈一行教师都要严格把控,并及时和幼儿研讨,使幼儿正确理解单数和双数,突出教学重点。)

教师小结:两个萝卜一组圈在一起,不能找到好朋友的是单数,能找到好朋友的是双数。图上的单数有1、3、5,双数有2、4、6.

4、摆萝卜:(深入探究7——10以内的单数和双数及体验单双数的转换,以此进一步巩固幼儿对单双数的理解与应用,突破教学重难点。)

(1)、请幼儿拿出小椅子下面的萝卜图片,先摆好6个萝卜,请幼儿给萝卜两个两个找朋友。

摆好后请幼儿汇报结果:6个萝卜,2个2个找朋友,没有剩下,它是双数。

(2)、教师提问:怎样变成7个萝卜?

幼儿回答:“添上一个。”

教师提问:请幼儿给萝卜两个两个找朋友,会怎样?

幼儿之后回答:2个2个找朋友,剩下1个,它是单数。

教师按以上方法,依次进行到给10个萝卜。

最后师幼总结:10以内的单数有:1、3、5、7、9,10以内的双数有:2、4、6、8、10.

5、收萝卜:(巩固练习,初步验收教学成果。)

教师说明游戏规则:

(1)、选四名小朋友分别背上标有单数、双数的小筐。

(2)、其他小朋友一起拔地上的萝卜,经过自己判断萝卜上的数字是单数还是双数后,再放入对应的筐里。

开始收萝卜。

需要教师和幼儿一起检验游戏结果,如发现错放的请幼儿一起纠错并改正。

三、课堂延伸:(加深幼儿对单双数的认识、理解、巩固与应用)

运萝卜:

先有教师说明游戏规则:请小朋友分组将单数萝卜和双数萝卜分别运到单数汽车和双数汽车上。

然后游戏开始,教师巡视,检查幼儿游戏成果。

2023年小学北师大版数学听课记录(案例18篇)篇十

二、组织活动,探究新知。

1.认识角。

投影显示:投影课本里的图片。

谈话:找一找,图片上哪些像角?(学生回答)。

追问:角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能从我们身边的一些物体的面上找到角吗?找到后指出它们的顶点和边。

2.折一个角。

谈话:我们已经认识了角,能用自己灵巧的小手折一个角吗?看谁折得快折得好。(用准备好的白纸折角)。

3.角的大小比较。

三、固应用,拓展延伸。

1.课本练习第1题。谈话:机灵的小猴找来了一些图形,想考考小朋友,敢接受它的挑战吗?投影展示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是角的你能指出它的顶点和边吗?指名回答。

2.课本练习第2题。谈话:好学的小猫觉得小朋友学得不错,于是来请教我们了。投影展示,图中各有几个角,说给同桌听。

3.课本练习第3、第5题。谈话:聪明的小兔看到大家的本领这么棒,终于忍不住也要来考考我们,投影展示题目。同桌讨论后在班内交流。

4.课本练习第4题。谈话:山羊老师对大家很满意,决定带小朋友玩一玩。

动手拉、合剪刀。说说你看到的角有什么变化。

四、总结全课,布置作业。

谈话: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回家给爸爸妈妈展示一下你今天学到的本领,找找你们家哪些物体上有角。

点评:

1.引导学生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教学问题,激活生活经验。

让学生充分体验数学知识,理解数学知识,并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践活动。通过“在生活中常见的物体身上找角”,使学生觉得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增进了学生对数学价值和作用的认识,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2.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促进数学思考。

注重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在操作中理解知识,发展思维。一改教师主宰课堂的局面,大胆放手,变过去的单纯看教师演示为学生自己动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本节课设计“找”、“说”、“做”的环节,帮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认识角、感悟角的大小,使得学习兴趣较为浓厚,也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表达能力及分析、概括能力。

二年级数学听课记录:注重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在操作中理解知识,发展思维。

2023年小学北师大版数学听课记录(案例18篇)篇十一

年月日是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内容。时间概念在小学数学教材中占有一定的比重,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作为鲜活个体的学生,日日刻刻要与它打交道。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时、分、秒的相关知识,有关年、月、日的知识具有常识性,在课堂上虽然没有系统学过,但在实际生活中他们已有很多经验。

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依据教材的编排特点以及对教材的分析、处理,我确定以下三维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通过课前预习调查,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大月、小月、平年、闰年,记住各月及平、闰年的天数,初步学会判断平年和闰年的。方法。

2、过程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比较使学生会快速判断平、闰年,二月的天数及各个月的天数。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探索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能力,以及观察、概括能力,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让学生通过亲身参与实践活动,获得情感体验和成功体验,培养学生愿学、乐学的兴趣。渗透珍惜时间的思想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大月、小月、平年、闰年,记住各月及平、闰年的天数,初步学会判断某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

平年、闰年判断方法。

多媒体课件,年历等。

一、开门见山,导入新课。

以一段“小小地球天天转,昼夜四季来替换,公转一周是一年,自转一周是一天”的歌谣导入,开门见山的提出课题《年月日》。

二、观察年历,探究新知。

1、提出问题:你对年月日有哪些了解呢?学生根据在家查找的资料说出他的了解。

学生小组合作,记录结果,然后汇报。通过汇报发现大月有31天和小月有30天的特点。从而认识大月和小月。

3、记忆大小月。

“你有什么好的办法熟记大小月?”请学生介绍他了解的记忆方法,从而介绍给大家。然后以“请生日在大月拍拍手,在小月点点头,二月不出声”的游戏进行检测。

4、认识平年和闰年。

“刚才做游戏的时候为什么有的同学既没拍手也没点头呢?”“原来他们的生日在2月呀!”通过对二月天数的观察,教师介绍平年和闰年的区别。然后请同学们再次使用电子万年历填写2000-2011年中2月份的天数后找出平年和闰年,观察年份都有什么特点?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寻找判断平年和闰年的方法。得出“年份是4的倍数(或能被4整除)的一般是闰年。”的结论。

随后进行练习,在判断1900年时,引出了学生的讨论,现在孩子们在万年历上查找证实1900年是平年,为什么会是这样?这时出示多媒体课件进行说明。

三、实践应用、拓展新知。

1、为了帮助学生梳理本课知识,建构知识树,我设计了三道由浅入深的阶梯性训练题。学生在摘果子的活动中,进行自由抢答,巩固了对本课知识的掌握。

2、猜生日。

根据课件中的人物提示,猜出他们的生日。

3、联系生活。

同学们,你们还知道哪些的节日或者重要事件的日期呢?同学们会说出许多他们熟悉的节日以及重要事件的日期。这时我结合有关事件给学生以“润物细无声”式的思想品德教育,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四、总结评价,升华认识。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遗憾?如果你还想更进一步研究有关年月日的知识,你们还可以到网上去查找这方面的资料。

板书设计:

一年。

大月:135781012月(31天)。

小月:46911(30天)。

二月:(28天)。

平年:(365天)(29天)。

闰年:(366天)。

一是充分运用了社会和生活资料以及学生已有知识。学生每时每刻都生活在“年、月、日”里面,从不同的层面已了解到年、月、日方面的知识。

二是学习过程充满了自主性和探索性,学生学习是自主的,课中学生的发言数达40多次,学习的过程充满了探究,真正做到了“问题由学生自己提,结论由学生自己得”。教师充当了参与者、合作者和引导者的角色。

三是注重了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充分发挥网络教学的巨大优势。使学生的视野不断扩大,思维不断深化。

四是充分体现了现代课堂评价观,教师在课中对学生进行激励、引导或是委婉地提示,学生对他人的做法进行肯定、指正。学生自我评价的自悟、自醒,达到了师与生、生与生的互补和共进。

2023年小学北师大版数学听课记录(案例18篇)篇十二

3、 揭题。

生1:可以用计数器。

生2:估算、

生3:列竖式。

师:这些方法都行,要准确知道结果,可以用列竖式,也就是用笔算。看来,我们有必要用笔算来解决。这节课就来学习笔算除法。

板书课题:笔算除法

二、探索新知。

1、学习例2。

师:52÷2=的竖式你认为该怎么写?请你在本子上试试看。

学生尝试列竖式,展示学生各种的竖式写法。

学生分小棒,汇报:你是怎么分的?请上台演示。

生1:先把5整捆小棒平均分成两份,得到每份是2整捆,还余1捆,再把1捆拆成10根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5根。再把2根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1根。5+1=6,20+6=26根。

生2:先把5整捆小棒平均分成两份,得到每份是2整捆,还余1捆,再将1捆拆开和2根合在一起再平均分两份。

师:还有别的方法吗?

生3:先分2根,每份是1根。再把5捆平均分成2捆,还多余的1捆拆开又平均分成5根,1+25=26根。

师生讨论得出比较合理化的方法:先分整捆,再分单根的。余下的一捆不能再整捆的分,要先拆开与单根的合并在一起后再平均分成2份。

课件结合分小棒的过程再演算竖式一遍。

质疑,说算理。

师:大家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教师提问:这次我先来提问大家。1、6是怎么来的?两个12分别表示什么?

简析刚才学生尝试做的几种错误的列竖式格式,让学生订正

2、 尝试笔算81÷3=

个别板演,学生间互相提问,同桌互说说:先做什么?再做什么?

辨析学生中出现的错题。

3、 学习例1。

师:大家刚才口算出42÷2=21,现在你会不会用笔算来解决呢?

试试看,把竖式列在本子上。

个别学生板演后,师:你们有什么问题想问吗?请你点名同学来回答。

生1:商的十位上为什么写2?

生2:第一步除后十位上怎么没有拉下来的数?

4、 看书内化。

师:刚才这两题在书本第19、20页,同学们打开书本看看还有哪儿不明白的?

比较一下,这两题在笔算过程中有什么不同?

生:例1的被除数十位上除以一位数后没有剩余,例2有剩余。

师:大家听明白了吗?自己说说看。

师:这两题还有什么相同点?

师生交流并小结算法。

三、巩固练习。

1、基本练习。

列竖式计算36÷2、36÷3、36÷9。

比较它们的不同点(被除数十位上被除数除够除还有剩余的、刚好整除的及不够除的三种类型)。

2、辨析练习:“判断对错,有错就改。”书本第21页第2题。

先独立练习,再集体反馈。

3、自选练习。在5分钟之内自选以下习题,再评出计算之星。

85÷5 91÷7 55÷5 64÷8 56÷2

四、综合应用

出示综合应用题

今天来听课的老师大约有84人在食堂吃中饭,食堂总管张师傅准备了

9张桌子,每张桌子可以坐6人,够用吗?如果不够,还要再准备几张?

先独立思考,再交流反馈。

五、课堂总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六、总评

这是一节朴实无华、扎扎实实的计算教学课,它体现了当今课改理念下计算教学的特点和本真,它为枯燥的计算教学洞开了一片可供学习和欣赏的天地。

1、选择教材中热爱自然、保护环境、植树造林的图片作为本节的开篇情境,意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让学生在提出数学问题,进行合理猜想,解决植树问题的过程中引入笔算除法的知识。在学习笔算前,允许学生用估算、口算与笔算的方法解决52÷2=,不失时机地将估算笔算结合起来应用,使学生真切感受不同计算方法的作用,感受估算的应用价值。

教学建议:

1、 可以让学生通过新旧知识的联系,体会今天的算式和算法有什么不同,从而加深对于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认识。

2、 试商的方法主要看高位,而不是看个位。当学生出现这样的想法时,教师应适当引导并加以拓展讲解。

2023年小学北师大版数学听课记录(案例18篇)篇十三

2.24时计时法。

3.实践活动。

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有关大月、小月、平年、闰年、季度、世纪等方面的知识。集注每个月各有多少天、平年、闰年各有多少天。

2.使学生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能够口答一些简单的求经过时间的应用题。

3.培养学生观察、推理的能力。

4.使学生会对24时计时法和12时计时法进行简单的应用。

5.通过教学使学生懂得珍惜时间。

6.在教学中使学生体会数学与自然界的联系。

1.大、小月的记忆,平年、闰年的判断。

2.24时计时法的认识和应用。

3.求经过时间。

会解答简单的求经过时间的应用题。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学过时、分、秒的基础上,介绍有关年、月、日的知识。

(一)年、月、日。

1.年月日等时间概念的意义。

(1)年历的认识。

(2)大月、小月的认识。

(3)平年、闰年的认识。

(4)季度的了解。

(5)世纪的认识。

2.经过时间的推算(例1)。

(二)24时计时法。

1.24时计时法的认识。

2.两种计时法的转化。

3.时间和时刻概念。

4.求经过时间。

第一节。

教学内容:年、月、日。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有关部门大月、小月、平年、闰年、季度等方面的知识。记住每个月各有多少天,平年、闰年各有多少天。知道一个世纪是一百年。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分析和判断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

教学难点:大月、小月的记忆,平年、闰年的判断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提问:1.5时30分15秒开始演示动画片,这里面有哪几个时间单位?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比时、分、秒大的时间单位年、月、日。(擦掉板书中的数字)。

二。新授:

2023年小学北师大版数学听课记录(案例18篇)篇十四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能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来辨认其余3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2.使学生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能辨认方向。

教学难点:

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以不同物体为参照物来辨别方向。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唤起旧知。

1、请你说出徐老师站的位置?

2、引导学生用指南针找北方,说出南北、东西两对相反的方向。

二、探究新知,深化认识。

1、指名指出北和南,并说说你是怎样找出来的?

2、小组合作:顺时针找东方。

一个小组汇报后教师分析。

3、转换观察点,问:北方向在哪?找出后学生齐答其它三个方向。

4、三个点的北方向有什么相同点?指向哪?

5、师小结:这说明北方向是一致的。

6、猜c点的北方向和a点的北方向?

7、让学生贴出北方向。

三、练习巩固,提高能力。

1、小组活动:找出你喜欢的点指出东、南、西、北。

根据观测点的不同找准方向。

2、全体做游戏:

(1)明确要求。

(2)根据观测点的变化找方向。

(3)分组展示,体验成功。

四、总结质疑,拓展延伸。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小组讨论后汇报,教师点评。

2、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仪的北极和南极,拓展延伸。

分析:

1、徐平老师的这节综合实践课《认识方向》教学目标明确,教学重点突出,教学难点突破得比较好。徐老师通过形式多样的有趣的活动,让学生在玩中学,巧妙地化解了教学的难点:根据观测点的变化来找方向。

2、教师的语言精炼,教态自然,和蔼可亲,善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教师能恰当地运用教具和学具创设情景,较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4、本节课通过让学生同桌合作、小组合作探究,展示交流,使学生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加深对方向的认识,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总的来说,这节课是上得很成功的!

2023年小学北师大版数学听课记录(案例18篇)篇十五

长方体和正方体是学生十分熟悉的立体图形,在生活中经常要求解它们的表面积,例如:计算做一个长方体形状的鱼缸需要多少材料。虽然学生已经学会了如何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但是由于学生缺少生活实践经验,导致计算出来的结果不符合实际要求:多加了一个上面的面积。一个看似很简单的问题,学生似懂非懂:鱼缸的外形是什么样的?长方体吗?计算所需材料的面积是否就是计算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鱼缸没有哪一个面,所以实际上是计算哪几个面的总面积?如何计算这些面的面积?《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材内容和教育资源引导学生对于以上几个问题进行探索、发现,在认识矛盾冲突是如何产生的以及如何解决问题的驱使下开展探究活动,让学生去解决鱼缸制作的问题来开展教学。当学生经历了探索发现的过程,就学会了如何用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实践,并且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表述能力。同时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了探究、发现问题和灵活地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充分体现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学习的地位。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计算正方体的表面积。

2.使学生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里几个面的总面积,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空间观念,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引导学生学习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1.回忆。

2.联想:

3.归纳引入新课:

正方体的6个相同的正方形面的总面积就是正方体的表面积。正方体的表面积怎样求呢?这就是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板书课题)。

4.教学例2。

(课堂实录:有同学提出可以用长方体的表面积计算公式,因为长方体是一种特殊的正方体,所以可以这么做。有小部份同学同意这个观点,但是通过计算后认为方法太繁,可以用简便方法。)。

(点评: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课是否有好的开头是上好一堂课的关键。针对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上课一开始,我首先利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进行导入,先请学生思考用什么方法计算正方体的表面积,接着根据以前所学的知识进行推导,从而引出新的计算方法,使得学生愉快主动地进入学习情境,强化了有意注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对新的知识进行探索。通过教学的导入,明确了教学的目标,确定了研究方向,这时再引导学生学习就事半功倍了。)。

师:小结:正方体的6个面是面积相等的正方形,所以求它的表面积只要用棱长乘棱长求出一个面的面积,再乘6。

二、鱼缸的制作问题。

说明:我们已经学会了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在实际生产和生活过程中,有时不需要计算6个面的饿总面积,只需要计算某几个面的总面积。这就要根据实际情况思考要求哪几个面的面积和,并思考每一个面的面积怎样算。如例3。

1.帮助学生回忆鱼缸的形状(长方体,但是没有上面)。

2.如何计算所需材料的面积?(就是求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但是要减去上面的面积)。

3.教学例3。

(出示长方体模型,把它看成鱼缸的模型)。

(1)鱼缸缺少哪个面的玻璃?(上面)。

(2)要求需要多少平方分米玻璃,要算几个面的面积和?哪几对面有相同的两个?哪个面只有一个?如何计算每一个面的面积?(5个面,没有上面,左面=宽*高前面=长*高底面=长*宽)。

(3)指名学生板演,集体订正。

(点评:在教学中采用学生生活中较熟悉的物体“鱼缸”启发学生如何计算制作一个鱼缸所需材料的面积,也就是计算长方体某几个面的面积之和。这个事例在生活中较普遍,再加上利用一些模具进行教学,使得学生在学习中能够更好地联系实际情况进行学习。以上这一系列的活动表现了完整的探究过程,都体现让学生经历整个教学的探究过程。)。

学生1:长方体的宽和高相等时,它的左面和右面是两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

学生2:长方体的宽和高相等时,它的前、后、上、下四个面是完全相同的长方形。

说明:宽和高长度相等时,长方体的前面、后面、下面这三个面完全相同(鱼缸没有上面),所以只要算出一个面的面积乘以3就可以了,在加上左面和右面的面积,就是鱼缸所需材料的面积数量。

(点评:数学是很严谨的,所以在学生叙述的时候要规范学生的语言。我在教学的时候还注重评价,运用语言和体态及时给予适当的鼓励和指导,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第三位同学回答地最完善,所以我表扬了他在叙述数学问题时所具有的严谨性,同时要求全班同学在这方面要向他学习。)。

4、练习。

书p42页练习二的第一、二题。

(点评:要计算长方体某几个面的面积之和,关键是要知道如何计算长方体每一个面的面积,这些练习可以帮助学生进行巩固,而且通过指名学生口答练习,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有利于以后教学的实施)。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教学反思:

一、积极参与,发现问题。

2023年小学北师大版数学听课记录(案例18篇)篇十六

一、情境导入:

1、师:小朋友,咱们先来听一个童话故事:

生:不知道。

生1选用棋子,摆出来有5个棋子那么长。

生2选用回形针,摆出来有6个回形针那么长。

生3选用正方体,摆出来有4个正方体那么长。

2、质疑。

师:这可奇怪了,同样长的扶手,可量出来的结果怎么不一样呢?

生:是因为选用的工具不一样。

师:如果我们要得到一个统一的结果,最好用什么工具量呢?

生:尺子。

学生活动:(听故事,看大屏,用桌上的工具量长度。)。

评:一开始就以童话故事的方式引入课堂,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抓住了。然后教师充分利用身边的教学资源,比如棋子、回形针、正方体等作为测量物体的工具,让学生感受到用不同的工具去测量,标准不一样,那么产生的结果也不一样。从而引发认知冲突,产生学习新知的迫切需要。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了人们经过长期的探索才建立了统一的长度单位。)。

二、认识厘米。

1、观察直尺。

师:下面咱们就来认识尺子。请大家拿出直尺摸一摸,看一看,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尺子上有很多数。

师:对,你们按顺序读一读。尺子最左端的数是几?

生:0。

师:猜一猜,尺子上的0表示什么?

生:表示起点。

师:对,0对着的这根长刻度线就表示起点,咱们给它取个名字,叫0刻度。(板书)。

你们还发现了什么?

生:尺子上有很多线,有长有短。还有“cm”。

师:“cm”就表示厘米,厘米是一种常用的长度单位,今天咱们就一块儿来认识厘米。(板书课题)。

(评:通过学生自主观察、探究以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让学生掌握直尺的基本构造。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为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打下了基础。)。

三、用厘米量。

1、估几厘米。

师:咱们估计一下,这座小桥大约几厘米长?(学生各自发表自己的意见)。

2、量几厘米。

学生量,老师巡视。选取几位学生演示,并评一评谁的方法好。然后互相说说是怎么量的。

师:蚂蚁们知道了扶手的长度,一定能很快做好一根新扶手,你们想不想去看看?

(评:这里的重点是让学生学会用厘米量。教师让学生之间互相说一说,在量的基础之上再用说的方式来巩固测量的方法,使学生熟练掌握这一环节的新知识。而且选取学生进行演示,那么学生容易出现的错误也就一目了然。分析了以后能让学生对这些错误有一个比较深的印象,那么自己尝试时便会有意识地去避免这些错误。)。

四、探究交流:

1.把自学中的收获和问题与小伙伴分享、交流。

2.请同组的小伙伴解决自己不懂的问题。

3.小组长把小伙伴解决不了的问题记录好。

4.小组汇报本组同学的收获。

5.报告员把小组不懂的问题提出来,请其他小组的同学解答。

(组内交流后再全班交流)。

精讲释疑: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教师要重点讲解让学生知道直尺上有些什么,让每个学生都认识1厘米和几厘米,建立1厘米的概念,并用直尺正确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

五、总结。

总结本节课所知识。

2023年小学北师大版数学听课记录(案例18篇)篇十七

1、背乘法口诀1-7的。

2、我说你答举例:6×7=。

3、开火车,师说生答。

4、两人一组互背检查。

5、换式子。把老师说的口诀改成运算式。

例子:六七四十二生:6×7=427×6=42。

1、师:先看一个故事(白雪公主)。

师:一共有几个果子?

生:三七二十一,21个。

师:说说里面的数学信息。

生:一共有7个小矮人,每人3个果子,问一共有几个果子。

师:那么换成运算式,怎么写呢?先说加法的。

生:3+3+3+3+3+3+3=21(个)(板书)。

师:这是几个3,用到的乘法口诀是什么?

生:7个3,三七二十一。

师:改成乘法算式就是3×7=21(个)。虽说乘法算式比较简单,但要先想清楚里面的关系。

2、那么再看看图里小矮人的盘子,数学信息是什么?

生:有汉堡和薯条。

师:好,完整地说。

生:每个小矮人的盘子里有2个汉堡。

生:2×7=14(个)。

师:薯条呢?

生:7×7=49(个)。

师:他们用到的乘法口诀是?

生:二七十四七七四十九。

3、师:好,你还能发现什么呢?

生:一共有几个杯子、花……。

师:好,看这些式子,我们都用到了乘法口诀(板书口诀)。这样跟7有关的运算都用到了7的乘法口诀。

1、练一练。

第一题:

师:谁能把题目完整准确的读出来。

生:(读)。

师:那一共用了多少呢?

生:用乘法算式,先看横的、再看竖的各有几块。

师:有几列、几行,那么算式呢?

生:4×7=28(块)。

第二、三题(开火车)。

第四题先读题目,再找同学回答。

2、书上的习题。

自己写——检查——检查好写1、2题——挑同学说答案。

3、延伸。

师:那么,看同学们有想到吗?一句乘法口诀能写出2个除法算式吗?试一试。

4、思考题:不出声,想想什么意思——老师给解释一遍题目——自己做——做好找老师对答案。

今天,我听了陈老师上的校级公开课,课题为二年级上册数学《7的乘法口诀》。在学习7的乘法口诀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1-6的口诀,对口诀的结构及意义都有所了解,就教材而言,简单地处理成找规律,编口诀,背口诀的机械记忆的模式显得很枯燥,因此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规律,赵巧老师在深入钻研与把握教材的基础上,对本课的教学目标进行了重新的定位。力求创造性地开发课程资源,合理运用教学方法,发挥学生已有的2-6的乘法口诀的基础知识迁移作用,为学生提供了很多自主探索的机会,引导学生自我完成对7的乘法口诀的编制,在初步经历"观察、尝试、交流、欣赏"等数学活动中形成相关的活动经验,体验数学创造的乐趣,让他们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归纳起来本节课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创设直观生动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根据低年级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创设直观生动的活动情境。课的一开始,通过“用三角形拼小船”的情境,很直观的帮助学生展现了1只小船需要7个三角形,2只小船需要2个7的三角形这样的方式,让学生在加法的基础上初步感知了的乘法口诀所有得数,从表象上理解1个7,2个7是14,21是几个7相加的和,28里面有几个7等等,帮助学生建立乘法算式来源,也是编乘法口诀的基础,为后面学生编写乘法口诀作了很实在的准备。

2、给学生提供充分的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机会,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

在课堂中,教师能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7的乘法口诀,让学生根据表格填写的结果和以前编口诀的经验独立编口诀。学生利用旧知迁移进行新知的学习,而且教师在上一环节已为学生搭建了脚手架,根据口诀的得数学生很快就编出7的乘法口诀,然后进行小组交流,利用集体的智慧,写出所编写的口诀,从后面口诀的汇报可以看出教师这一环节的编排是非常成功的,学生主动去获取新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并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接着教师在学生掌握7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观察比较各句口诀的之间有什么联系?让学生交流讨论理清口诀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沟通口诀之间的联系,并说说哪些口诀比较好记,使学生明白即使忘记了哪一句口诀,也是可以凭借他们之间的关系,找出结果。在记忆口诀时教师紧密联系学生实际情况,从学生中来,回到学生中去,使口诀的记忆充满挑战和快乐。整个学习过程教师给予学生足够的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体验到学习是快乐的。

3、重视练习的趣味性和学生的情感体验。

教师不仅让学生在活动中不断充分、主动、积极表现自我,同时也注意用积极的语言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获得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在知识处理方面,能够用“摘苹果”,观察七言古诗词,以及找出《西游记》歌词的数字中隐藏的乘法口诀,算七星瓢虫背上的星星等趣味方式,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在体验中学习,在学习中感悟数学的思想和方法,从而更深刻地认识到数学的价值。

整节课,赵老师创建了一种开放的、浸润的、积极互动的课堂文化,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扎实有效,真正体验到了学习是快乐的。

最后一点小小的建议:

第一、找规律背口诀时,我觉得还是看算式找规律更清楚些,便于学生比较;

其次、自由背口诀的时间稍长了些,还可以多换几种形式背更丰富学生的记忆。

2023年小学北师大版数学听课记录(案例18篇)篇十八

一、情景引入。

小朋友,你最喜欢看哪些动画片?(蓝猫、天线宝宝)。

我也很喜欢看蓝猫。电视里每天晚上几点钟播放?(8点)8时在钟面上怎么表示呢?

二、认识钟面。

这是一个钟面,哪根针是时针,哪根针是分针,你们还记得吗?谁来说一说?

大格里面还有小格,看见了吗?待会儿我们再仔细研究。

现在谁会用这个钟面拨出8时?对吗,你是怎麽知道的?

蓝猫播完之后是什麽节目?(天线宝宝)这时是几点?(8:15)。

晚上8:15分我们收看天线宝宝,早晨8:15我们在干什么?现在钟面上是。

8时,再走多少分就是8时15分?谁会拨出8:15分?注意:分针走一小格就是一分,我们一起往下数1,2,3,。。。。15。现在时针走过几,分针走了3大格共走了多少分,就是8时15分。再看一遍。

分针走一小格是几分钟,感受一下,刚才这段音乐正好是一分钟,分针走了一小格,走2小格呢,20小格,30小格呢?一格一格地数太麻烦,还可以怎样数?(5个5个地数:5、10、15、――)你会往下数吗?打开书81页,把数的结果填上去。

钟面上一共有多少小格,分针走完一圈也就是走了多少分?只要会数钟面上的大格和小格,我们就能很快认识时间。

三、认识时间。

1、出示9:05分的钟面。

2、出示6:25分的钟面。

你会写吗?---时----分。

电子钟怎样表示----:----。

3、再来写几个。

完成82页做一做第一题。电脑里还有一些钟面,你会认吗?

4、出示4:15分的钟面。

5、完成82页做一做第2题。你们真聪明,钟面上的知识还有很多,你想了解吗?

四、探索关系。

我们一起来拨钟面,让分针经过30分,时针从12走到1了吗?还没到一小时,才走了一半,现在是几时几分。(课件演示)再往下拨,35、40---55、60,分针走了一圈经过了多少分?(60分)。

再来看一下(课件演示)。

五、巩固练习。

1、今天,我们学习了很多钟面上的知识,现在我们用这些知识来做一个游戏,帮助小动物和电脑交朋友。

2、完成练习十五第一题。

相关范文推荐

    优质编辑的心得(模板21篇)

    标点是在编辑过程中对文章中的标点符号进行检查和修改,以确保其正确和恰当使用。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编辑中常犯的错误和注意事项,希望能给大家提供参考。认真、务实、创

    最优青岛旅游心得体会(通用20篇)

    心得体会的写作过程需要主动思考、深入思考,可以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小编整理了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写作有所启发。青岛,这座位于中国东海岸的港口城市,

    精选智慧社区心得体会大全(15篇)

    心得体会的总结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知识,提高学习的效果。小编为大家推荐了一些心得体会的范文,希望大家能够从中学到一些写作的技巧和方法。智慧社区是指运用先

    热门班主任工作总结第一学期(通用20篇)

    随着学期的结束,我觉得写一份班主任工作总结是对自己工作的一种负责任的态度。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班主任工作总结范文,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的灵感和参考,帮助大

    最新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教案(通用17篇)

    学习是一种获取知识和技能的过程,我们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要进行学习。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学习,小编为大家搜集了一些有关学习的好文推荐。1、使学生了解专心倾听、勇于

    优质无烟校园发言稿(汇总18篇)

    发言稿需要根据不同的场合和听众特点进行灵活调整,以达到最佳效果。这些发言稿范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如何写一份优秀的发言稿。同学们,交通安全身系安危,这么多年来

    专业陋室铭教学设计简案(通用20篇)

    教学计划的中期调整和总结评价是教师不断提高自身教学水平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小编整理了一些实用的教学计划模板,希望对大家的教学有所帮助。1、掌握文言常用实词,翻译全

    最优岁宝宝改名申请书大全(19篇)

    1.更多申请书是在申请学校、奖学金、实习、工作等过程中所需的一种书面材料,它能够展示你的能力和优势。这里是一些优秀的更多申请书范文,它们以不同的风格和表达方式展

    最热大学学生会辞职报告(汇总21篇)

    作为员工,辞职报告是我们向公司表达离开决定的方式,也是对自己职业生涯的一次反思和总结。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辞职报告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给予大家一些写作灵感和

    精选线上学心得体会大全(15篇)

    心得体会是对自己成长过程的回顾和总结,让我更加清楚了自己的长处和进步。如果你对写心得体会感到困惑,不妨阅读一些范文,从中汲取经验和灵感。“让教育像呼吸一样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