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论语心得君子之道(案例15篇)

时间:2023-11-10 作者:笔舞优质论语心得君子之道(案例15篇)

写心得体会是一种对自己学习和成长过程的反思和总结,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发现问题和改进方法。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参考和启示。

优质论语心得君子之道(案例15篇)篇一

今天心血来潮,翻了翻给女儿买的课外优秀读物《论语》。

当看到下面这一条颇受启发。

子张学干禄。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这句话翻译为现代文就是:

子张向孔子请教如何求官职得俸禄的办法。孔子说:多听听别人的意见,有疑问就保留,谨慎地说出无疑问、有把握的事,就能减少错误;多看看,保留疑问,谨慎地实行无疑问的事,就能减少后悔。说话少出错,做事少后悔,官职俸禄的机会就在其中了。

想想自己,从事学校中层领导几年了,活没少干,事没少做,成绩也没少出。可是人际关系及上下级关系处得就是不怎么样。有时候总结原因是自己没有能力,有时候埋怨自己不会处事。有人说,做得多就错得多。当今天看了孔子教导弟子的话之后,我才知道,工作只凭热情是不够的,人要善于倾听和观察。人长着眼睛和耳朵是做什么的呢?绝对不是摆设,眼睛和耳朵是大脑的前锋侦探,大脑司令部根据先锋反馈的消息再指挥嘴或手等做出语言或行动。

耳朵的作用就是多闻阙疑,多方面听取意见,然后经过大脑的全面思考和正确判断,确定无疑问有把握的方案,再谨言,而无把握的方案,就可以弃之不言,谓其余。

眼睛的作用就是多见阙殆,多方面了解借鉴曾经出现过的类似的有过失和问题的事件,反馈给大脑司令部作出分析和反思,确定无疑问的路子,再慎行,而无把握的路子,或者经别人验证不可行的路子,就成为其余之列了。

孔子说,只有这样,你说错话,做错事的机率会很少,你后悔的次数也很少,这样就禄在其中矣。

看孔子的取舍观多有道理,人就是要善于借鉴利前车之覆做后车之鉴。正所谓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要善于听取众人的意见而做出明智的选择。这样才会不做或少做后悔事。

读到下面这句时,也感到汗颜。

熟话说,一诺千金。反省自己行事,有些事情是没有讲信用的。首先那次去易三小学,说好了,把投稿地址发给那个小学的教导主任的,可是回来之后,把那个邮箱和电话不知道放哪儿了,找不到了,所以一直也没有发。心里很是愧疚。可是等后来找到邮箱的时候,那个投稿地址的文件又不知道放哪儿了。这件事情上,我觉得很愧疚。一定得做到。

再想到那次布置学校教师学生做手工制作的事情,有的班级做得很认真,像此类的活动,一定要评比,给予一个公正的评价,可是由于自己工作拖拉,没有认真的评选,也没有及时地总结,打击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以后对此类事情要引起重视。必须明确规定方案的前提下再去做,让别人知道做的结局怎么样,有布置有检查,才能落到实效。

优质论语心得君子之道(案例15篇)篇二

我觉得,君子不仅是体现于外在,而是一种自然的心境。而成为一位君子最重要的一点,我想在这里谈谈宽容。

记得有一个小故事——。

相传古代有位老禅师,一日晚在禅院里散步,突见墙角边有一张椅子,他一看便知有位出家人违犯寺规越墙出去溜达了。老禅师也不声张,走到墙边,移开椅子,就地而蹲。少顷,果真有一小和尚翻墙,黑暗中踩着老禅师的背脊跳进了院子。

当他双脚着地时,才发觉刚才踏的不是椅子,而是自己的师傅。小和尚顿时惊慌失措,张口结舌。但出乎小和尚意料的是,师傅并没有厉声责备他,只是以平静的语调说:“夜深天凉,快去多穿一件衣服。”

我们可以想像听到老禅师此话后,他的徒弟的心情。徒弟不是被他的错误惩罚了,而是被教育了。这是一种多么宽容的无声的教育,却可使他受益终生。

有时候我们就该以一种宽容的,温和的态度去对待他人。我想这是一种君子的态度。当别人伤害到你的时候,也许你会悲哀,会愤怒。但过后转念一想,这对你的生活又有什么意义呢?也许对方只是无心之失,何必又整日把这件事放在心上呢?这只会让我们承担更多的痛苦而不堪重负,最终无力地倒下。

如何使自己做到宽容?——。

有个失恋的女孩在公园里伤心地哭泣。一位老者知道原因后不但没有安慰她,还取笑她。女孩很生气。老者说:“你不过损失了一个不爱你的人,而他损失的是一个爱他的人。他的损失比你大,你伤心做什么,应该伤心的人是他呀。”

永远以一种乐观的角度去看待事情。相信总有一天能够峰回路转,柳暗花明。让自己的心境变得平静,祥和。这样你就能够包容和理解那些冒犯过自己的人了。

当你能够真正拥有“不怨天,不尤人”的广阔胸襟的时候,才能成为一个正直敦厚的真君子。而那些被你宽恕的人,也会从心底里敬佩和感激你的。

优质论语心得君子之道(案例15篇)篇三

(1)讲孔子主张仁德政治,实行政德管理,百姓就会像众星围绕北斗一样,而天子就能垂拱而治天下。

(2)讲孔子认为诗经三百来篇,用一句话把它概括起来,就是思想没有邪念。(就是诗经是可读可学的。)。

(3)讲孔子认为统治者靠政令和刑罚来统治,人民将会集中精力去避免政令与法律的处罚,而将变得没有道德和厚颜无耻,如果用仁德来加以引志,那么人民就会懂得羞耻,而使自己的人格符合道德原则,使自的行为完合符合正义的规范。

(4)孔子讲述了自己实践道德人生的历程。

三十而立,孔子说他十五岁的时候便立志建立自己的学说,到了三十岁就建立了,就是道德礼仪。

四十不惑,经过十年对学说的传播教化,已不疑惑了。

五十而知天命,再经过十年,就知天命之始终。

六十而顺耳,再经过十年,耳闻其言而知其微旨,就是顺耳了。

七十而从心所欲,再经过十年,能够从心所欲,无非法,即不违背规矩。

(5)孔子对孝涵义的回答,回答孟孙,就是违背,回答樊迟说不违背就是:父母活着,按照礼仪孝敬父母,死后,按照礼仪安葬父母,祭祀父母。

(6)讲孔子回答孟武伯请教孝道,对父母,只担心他们的疾病。(共也方面不要管得太多)。

(7)讲孔子回答子游请教孝道,现在奉行孝道的人,只是能够奉养,如只讲奉养,就同犬马畜生没有区别了。

(9)孔子对颜回的评价,好像愚钝,其实并不是愚蠢。

(10)讲孔子认为,审视他们的所作所为,观注他们的所从所来,考察他的所安所居,人那里能隐藏呢。

(11)讲孔子认为温习已经学过的知识,就能领会新的知识,也就可以作为师长了。(温故知新是一个很的句子)。

(12)孔子认为贤人君子不是一个器物。凡是器物都是具有一定的用途,而真正的君子不执着一用,而是无所不用,无所不通,才能应用无穷。

(13)讲孔子回答子贡什么是君子,孔子说先去实践自己的话,成就以后,再去讲说。为什么孔子这么回答,因为人类在交往中,所呈现出来的就是一言一行两种,真正的君子应是言行一致。

(14)孔子讲君子与小人的区别,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君子以道义团结人,而不互相勾结人。

(15)孔子讲学与思的关系,他说,学习但却不去思考就会迷惘。(不思就不知其义)思考但去不去学习,就会疲殆。(不学没有内容。)。

(16)讲孔子反对异端邪说。因为人们都来攻击异端邪说对他人思想行为所造成的有害影响也就可以结束了。

(17)孔子讲诚实得知慧。孔对子路的教诲: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真正的智慧就在这里。可见达到智慧的途径很简单,就是一个诚实。

(18)孔子教子张学习怎样去求得禄位,多听道理,保留疑问,谨慎谈论其他的话,就会减少过错,多看情况不干险事,谨慎去做其他的事,就会减少后悔,说话很少过错,做事很少后悔,禄位就在这里。

(19)鲁哀公向孔子请教,怎样去做,百姓才会信服?孔子答,要举用正直置于邪曲之上,反之百姓就会不服。

(20)季康子向孔子请教,要怎么做才能使百姓恭敬忠诚而又上进?孔子答,能庄重地对待他们,就会恭敬,教敬慈善,就会忠诚,表彰先进然后教会能力差的,就会上进。

(21)有人问孔子为什么不去从政做官?孔子答:尚书说过,孝敬,只有孝敬才能友爱兄长小弟,施行在家政之中,这也是治理政事,何必一定要去从政做官。

(22)孔子讲信用,他说一个人没有信用他是怎样的?这正如大车小车没有具有行走所必要的工具怎么能正常运行一样。

(23)子张请教孔子,十个世代可以知道吗?孔子答,即使百个世代,也可以知道。(要懂历史)。

(24)孔子认为,不是自己的祖先去祭祀,是谄媚,见到大义而不去做,是没有勇气。

优质论语心得君子之道(案例15篇)篇四

这两天一直在看于丹的《论语》心得之心灵篇!

看完三遍,我理解最深刻的就是:每个人的人生都会有这样那样的遗憾,我们不能老是去抱怨遗憾,老是去追究为什么会这样子?化解遗憾最好最好的方式有两步:1,承认这个遗憾2用心地去尽可能弥补。我觉得非常有意义,至少我个人一直都存在这种现象,大学毕业到现在6年的时间,我付出了很多,所以自已老觉得现在的我不应该是这个样子。很不甘心,不满足自己的现状。而正是因为这样,我一直笼罩在自我困扰的小笼子中,搞得自己整天担心这个担心那个,做事没有激情,老想着一步登天,但现实又没有条件。。。简直真的变成了一个忧郁小子。。。

虽然我现在没有成就,没有车,没有房,没有钱!但我不能再没有身心状态下去了。。否则就真的一直这样沉伦下去了。。

学会放开自己!看淡自己!看轻尘世间的物是人非,真是不一般的“境界”啊。

不管啥,我现在要做的是,从心底改变我自己对自己的认识,改变那种老是背着千斤重走路的状态,恢复四年前的那种勇无不胜的状态,心神状态!

承认遗憾并尽力去尽可能地弥补遗憾!

不禁想起一句名言:如果因为失去月亮而哭泣,你也会失去星星!不能让遗憾成为一辈子的阴影!生命没有遗憾,只有经历!

优质论语心得君子之道(案例15篇)篇五

孔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孔夫子在教育他的弟子时常以小人和君子之分来明辨是非。那么,何为君子?何为小人?我们如何来分辨君子和小人?于丹教授又是如何解释论语中对君子与小人的界定?请收看《于丹t;论语心得》之《君子之道》。

于丹:

大家读《论语》会发现这里面做人最经常出现的一个标准就是两个字君子,其实这是我们在今天也经常说到的一个标准,说某某人非常君子。但是究竟什么是君子?我们今天就说说《论语》中的君子之道。

画外音:

君子是孔夫子心目中理想的人格标准,一部短短的两万多字的论语,其中君子两个字就出现了一百多字,即便是今天人们还是希望自己能做君子,我们怎样才能做一名君子呢?北京师范大学于丹教授将为我们讲授《于丹t;论语心得》之《君子之道》。

于丹:

其实我们把孔子对于君子所有的言语、界定、描述总结在一起,会发现大概做一个君子要有几个层次上的要求。

首先一个标准,君子都是那些内心完满富足,先自我修缮了修养,而后才表现出来一种从容不迫的人。也就是说,君子的力量始自于人格和内心。

大家知道人格和风格永远都是相关的,当我们说一个人在风格上表现为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有那么一副与世无争与人恭敬的气度,这种风格的力量一定来自于人格。

孔子有一个学生司马牛曾经问老师:

画外音:

老师,什么叫君子呀?

君子就是心中没有担忧,没有恐惧。

哦,没有担忧没有恐惧就是君子了,这也太简单了!

于丹:

学生很不以为然,一下子没听明白,觉得这么简单,就又追问了一句说:不忧不惧,斯谓之君子已乎?这就能叫君子啦?老师还是淡淡地跟他说: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论语颜渊)也就是说,我们老百姓的语言系统说,半夜敲门心不惊。一个人夜里面睡得踏实,这就叫内省不疚。一个人内心反省自己的行为,反省自己在社会上所作的一切的时候没有愧疚,这就可以做到不担忧不恐惧。

在孔子看来,一个人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这就是一个君子的标准。那么这个标准呢,说低也低,我们每个人可以做到,说高,这也是一个至高无上的标准。

孔子在给学生讲课的时候曾经很认真地跟他们谈过这个问题。孔子一上来先很谦虚,他说我们今天来说说君子。说君子道者三,做一个君子有三点是要做到的,然后他很客气的先谦虚了一下说我无能焉,我反正是做不到,是哪三点呢?叫做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

也就是说在这个世界上,一个人每天行于世间百态之中,真正要做到内心的坦然,要做到一种仁义的大胸怀,让自己没有那么多的忧伤、忧思、忧恐、担忧,全都没有,这一切来自于什么呢,来自于你内心的仁厚。由于你宽和,所以你可以忽略了很多细节不计较,由于你心怀大志所以你可以不纠缠于这个世界给你小的得失。

第二点就是要做到智者不惑。

其实我们看汉字的构成很有意思。这个惑字,迷惑的惑啊是上面一个或者的或,下面一个心字底,对吧?其实或者,数学上叫或然率。什么意思啊?就是可以这样也可以那样,此为或者。那么当世界面临众多的抉择,你可以这样走,也可以那样走的时候,就要看你这个心字底托得是不是足够大。如果你心中有判断,有定力,你明确,你就不至于被世界上诸多的选择压垮。

对于我们当下的人来讲,我们的痛苦不是没有选择,而是选择太多,这也是孔子所谓的过犹不及。在过去有人说区区半个世纪之前,每一个人从职业上一生可能就在一个单位,从婚姻上一生不会有任何变动,从居住上一生就是一个大杂院的邻居,但是在今天选择太多,视野广阔,这是一个繁荣时代给我们带来的迷惑。怎么办呢?我们不能去左右外在的世界,我们能够让自己内心的选择能力更强大,这就是让自己成为一个智者。

那么第三点就是勇者不惧。

当这个世界上有了太多的畏惧、恐惧、惧怕,这一切压来的时候,我们记得老百姓的一个说法,叫做两强相遇勇者胜。也就是说,当你自己的心足够勇敢,足够开阔,你自己知道有一种勇往直前的力量,那么你自然而然就不再害怕了。所以孔夫子说,我认为一个真君子就是要做到内心的仁、智、勇,所以就少了世界上很多的忧、惑、惧。他说就这么个道理我做不到。他的学生子贡就笑了,说夫子自道尔。您说的这三个标准就是你自己,也只有你这样的人,真正身体力行了,所以可以把这样的感受说出来。其实这就是他所说的君子。

其实孔子给我们做人的标准是什么呢?他没有说你要追缅古圣先贤,你要流芳后世,他所说的就在现世,就在此际,就从自我修养做起,做一个真君子。所以什么人是君子?君子不去过多的苛责外在世界,而把更多有限的时间、精力、修养用来苛责内心,这就是孔子所谓的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一个人内心对自己要求更严格一点,对别人相对会厚道一点。

我们今天老说做人要厚道,什么是厚道,厚道不是窝囊,而是他的人格可以包容和悲悯别人很多的过错,可以设身处地站在别人立场上,能够自内心厚道而去薄责于人。少苛责于人这就是君子。一个真君子,他那种坦荡情怀,是一种由内而外洋溢出来的人格力量,所以君子从来不抱怨,不哭天抢地,这就是孔子所说的不怨天,不尤人,既不抱怨说老天爷不给我机会,也不抱怨这个世界没有人了解我。人能做到这样吗?不容易啊。

话外音:

于丹:

孔子说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其实这个观点后来在儒家的一个大师荀子《劝学篇》中又得到了发挥和解读。

什么叫古之学问为己呢?说真正尊崇学问的人,远古的遗风是学术为了人心灵的建树。真正人去做学问是为什么?就像今天的读书,从小读到大,无非是学会一种把握幸福的能力,学会让自己成为一个有知识有教养,而且有内心忠诚的公民,再让自己能够在这个社会上安身立命,学习就是为了完成这么一个自我角色的建立和提升。

那么那种为人之学又是什么呢,就是学了一点知识以后把它当工具,比如说去写文章、评职称,作为一种技能谋一份职业,用这样的知识和学问来取悦他人,在社会上为自己谋得一份福利,这就是被孔子所说的那种为人之学。

所以孔子曾经直接了当跟他的学生说:汝为君子学,不为小人学。何谓君子学,就是让我们更超乎功利一点,让我们所学的一切,更多的不要想着实用,而要想着修养。因为一个人,只有你内心修养真正有了一种从容淡定,了解自己在这个坐标系上的位置以后,你才不能够有那样一种起起伏伏的欢喜或者沮丧。应该说这是孔子对于标准一个明确的界定。

什么是君子?君子永远着眼于当下,君子永远要做自己内心一个完善的人,君子的目标从来不好高骛远。我们看到了,孔子从来不说君子就要象谁谁谁那样,孔子这里提出的君子永远是做一个最好的你自己。按照你自己的坐标系,从眼前做起,从今天开始学习,让自己成为心目中完善的自我。

其实这让我想起一个小故事。

说在一条小街上开了三家裁缝店,每一家都在想:我一定要招到最多的客人。所以就力图把自己说得非常非常大。第一家店说我是本省最好的裁缝,把这个大牌子挂出去了。第二家一看,觉得我要比他更高一点,所以做了一个更大的牌子,说我是全国最好的裁缝。第三家想了想说,我难道还能做全世界最好的裁缝吗?想了半天,最后他做了一块很小的牌子摆在那儿,结果那条街上的所有客人都来了第三家,前两家变得冷冷清清。这第三家牌子写得是什么呢?他写得是我是这条街上最好的裁缝。也就是说,他把这个视线放回到眼前,从当下做起。

画外音:

做好自己的事,当一个善良的人,这是《论语》对于君子的第一条界定,但是不是做一个善良的人就可以称之为君子呢?于丹教授认为光做一个善良的人是远远不够的,君子还要有第二个标准,这是一个什么标准呢?.

于丹:

也就是说第一个标准他只是一个善良的人,但是第二个标准他是一个伟大和高尚的人,他必须得是胸有大志,是宏阔的,那么这种宏阔之志可以要求一个人不是太顾及眼前的生活。

孔子曾经说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一个人如果成天想的都是他自己住的房子怎么样,自己过的日子怎么样,那么这个人她就不能够成为一个真正的君子,君子应该是胸怀天下的。

孔子的学生曾子曾经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泰伯)这样的一份担当就演化成了中国儒家传统文化中所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其实我们想一想,中国人的人格理想很有意思,儒家和道家从来不是彻底分立的,甚至是针锋相对的两个流派,它其实是人格理想的两端。用林语堂先生的话来讲:中国每一个人的社会理想都是儒家,而每一个人的自然人格理想都是道家。这就是我们经常的一种表述,叫做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一个人在发达的时候就要想到天下己任,而一个人在穷途末路困窘于一个不堪境地的时候还要不放弃个人修养,这就是君子了。一个君子只有在困境中不断的完善,磨砺自己,然后他走到真正发达的时候,他才有可能去帮助别人。

所以我们看中国古代,在孔子之后,经过唐宋,我们能看到诸多名士,他们都是在自己极其穷困潦倒的时候还能做到胸怀天下,这点其实你想来是不可思议的。比如说杜甫,他有一首著名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他说自己的家里面,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那样一片穷困潦倒的时候,他心中想到的是什么呢?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尽欢颜,想到的是有更多好房子让所有人都住上;再比如说范仲淹,范仲淹说一个人他即使是处江湖之远的时候,他不可能居庙堂之高的时候,他要求自己仍然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那么这样一些情怀都是什么呢?就是君子大志。

其实一个人有如此的一个志向,有如此一种宏阔的眼界,这在《论语》中是一直得到鼓励的。孔子说: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论语》.里仁)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君子和小人每天心中惦记的事情是不同的,君子每天在牵挂的就是自己的道德,我的道德又修缮的怎么样了;而小人怀土呢,每天就惦记自己家的房子,他不会想到大蔽天下寒士,他想的都是说我怎么样能够多买一套房啊,我怎么样能够再利用一下福利分房,另外我商品房自己还可以再多得一点啊,每天就在算计着衣食居住,所有的物质生活这些人。这被孔子或者说被整个儒家学派称为是小人的心思,当然这也没有太大的过错,但是如果人心就居囿在这么一点点利益上,而没有道德的话他就很危险了。它会导致什么结果呢,这就是下一句,所谓君子怀刑,而小人怀惠。

君子从来是尊重法制的,这个刑就是刑法。也就是说一个国家的规矩、尺度,所以君子怀刑就是因为他心中始终有一份规矩、法度,不得超越,他尊重这个社会的制度,就像我们每一个人走路过过街天桥、走人行横道、等待红灯,这些看起来都会给我们生活多多少少带来一点限制,但是这点限制让你在一种尊重制约的前提下,可以形成一种社会默契,尊重他人,保障自己的安全,这就是君子怀刑。

但是小人是干吗呢?怀惠。这个惠是小恩小惠,小便宜的意思,也就是说,钻小空子、占小便宜,一次两次,这里面潜藏的危机肯定要吃大亏。一看说红灯跟绿灯中间闪着黄灯,可以跑过去,就赶紧跑过去吧,一看说车赶紧刹车了,等着我过去了,觉得这件事情占了个小便宜,久而久之,这里面有多大的隐患大家都心知肚明。所以什么是小人呢,就是没有大眼界,抢占眼前小便宜的人。

那么说回到君子,今天要做一个君子不妨从倡导的恒心开始。恒心二字不容易啊,我们现在这个社会由于有了多元选择,所以我们是兴奋的,我们是欢喜的,我们是激情的,我们是在众多选择中跳来跳去寻找众多价值的。在今天我们都是一个聪明人,但是我们缺少的是什么呢?是在浮华选择中真正的恒心,而恒心是成为君子的前提。让我们多一点恒心与定力,这就让我们接近了君子的标准。

其实每一个人,当他走向这个社会的时候都会怀抱一番志向,希望建宏图伟业,希望能够在社会上有一番作为,但是很快这个幻影会象肥皂泡一样一一破灭。为什么呢?因为我们恒心的那个光环没有足以支撑我们做下去。所以做一个君子我们不见得都能够做到无恒产有恒心那么高的境界,但是如果我们真正有一番定力,有一个宏阔的境界,那么离君子已经不远了,这是第二个标准。

孔子还有第三个标准。

画外音:

于丹:

一个真君子的第三个标准就是好处事,他的人际关系一定是融洽的、友善的,而这个人最终在团队的合作中有所作为。所以孔子曾经说君子跟小人有一个很大的区别,就是君子群而不争,矜而不党。

君子是合群的,他在一大群人里面他从来是不争的,不跟别人有太多的纠纷争执,他一个人内心可以是骄傲的,可以是矜持的,但是他决不结党营私。什么是党,我们今天有一个词叫做党同而伐异,就是结党营私,君子从来不结党营私,这就是孔子所说的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这是什么标准呢,和而不同,这么多人在一起,我们的观点肯定不一样,当我们说出自己观点的时候,一个真君子会认真的倾听他人,然后他能够理解每一个人观点的合理性,但他仍然能够坚持自己的标准,这叫和而不同。

孔子有一个表述,说: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论语》.为政篇第二)什么概念呢?周就是这么多人在一起,大家是周全的、周到的,一个真君子他有多少朋友,他都会象空气里的氧气一样让朋友们感觉到很欢欣,但是他不张扬自己,他让所有的人都受到照应;但是小人是什么,是比,我们看比这个像形字是两个相似的匕放在一起,也就是说,小人聚小圈子,他不会照顾大家的情绪。比如说开一个party,一个君子会让这里面远近亲疏所有人都觉得很舒服,但是道德标准稍微低点的人呢,他就会来了以后找他最意气相投的人,然后到一个角落去嘀嘀咕咕,他会觉得说我跟你好的不得了,但是不顾他人的感受。所以这就叫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而这种人的前提就是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为什么会出现那种比啊,会出现结党营私啊,就是因为他自己心里嘀嘀咕咕,他老希望也有人跟他一起嘀嘀咕咕,而君子不屑与此,坦荡荡的人就是要目光看到所有人的眼睛,想到所有人是不是都是欢欣的快乐的,这就是一个坦然的人。

其实中国一直所倡导的古典美是一种和谐为美,而和谐是在坚持不同声音不同观点的前提下对于他人的一种宽容,一种溶注。其实这就是一个君子之道,君子从来都是好处事的。所以孔夫子曾经有这样一段很生动的描述,他说:君子易事而难说也,小人难事而易说也。(《论语.子路》)。

一个君子他容易处事,但是你难以取悦他。大家能够在一起做事,做得很好,但是这中间他喜怒不形于色,不会说轻易你给他一个小恩小惠他就给你大开绿灯大开后门。说之不与道,不说也。你想取悦他,但是你不合乎道理,你给他一点贿赂,你给他一点个人私利,他是不会高兴的。及其使人也,器之。等到这个君子真正使用你的时候,他会把你量身订做安排在一个位子上。我们知道每个人能力都术有专攻,一个人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一定有他自己能力不及的地方。真君子用人从不勉强别人,而是审时度势,根据这个人的材料去放他的一个功能,这就叫器之,把你自己放在最合适的岗位上,不刁难你。这种人就是很容易处事,但是你很难取悦他的人,这就叫君子。

好,再看相反的例子。论语的这种叙事方式特别容易懂,就是因为它老是把君子和小人放在一起,换一个相反的角度你就知道什么叫小人了。

小人难事而易说也,小人就是那些特别容易高兴,能取悦他,但是你很难处事的人。我们想想,就难事而易说这五个字勾勒出来的多生动,我们周围有很多这样的人吧。比如说你给他施一个小恩小惠,你帮他一个小忙,你投其所好,哪怕你请他喝一顿酒,或者说请他去桑拿,去按摩,这个人很快他就高兴了,一个真正这么容易被收买的人就能够好合作吗,这个人是不容易共事的,为什么呢,因为你取悦他的这种方式是不合乎道的。这就是孔子所说的,说之虽不以道,说也。你取悦他的虽然不合乎道德但他也高兴。那么你取得了一时的欢心,你以为他以后就会非常忠诚的一路给你开绿灯吗,等到真用人的时候,及其使人也,求备焉。备是完备的备,什么意思呢,就是求全而责备,你这个时候费了很多力气,花了很多钱财打通了关节,接上了关系,终于有一天他来为你办事了,你觉得他会为你铺开一条坦途了吧?这个时候他该求全责备了,他开始觉得你这儿不够格了,那儿不达标了,你为什么不怎么怎么样,你还可以更好一点吗,当提出所有这些要求的时候,会被对方觉得很尴尬,很为难,这就是君子和小人的区别。

画外音:

于丹:

这就是孔子所说的君子是先行其言,而后从之。一个君子不要把自己的话先说出来。是你想说什么吗,先去做,这叫先行其言,把事都做完了而后从之,淡淡地再说出来,我无非是想做一件什么事,现在就做完了。对孔子来讲,那些夸夸其谈,能够描述得天花乱坠的人被他说成巧言令色鲜以仁。一个人说得如此光鲜,那么他内心真正仁义的含量就很少很少了。

什么人是仁义的,什么人是君子的,孔子说:刚毅木讷近仁。一个人内心是坚定的,刚毅的,而表面上可能是木讷的,他可能没有那么多的言谈,这就是所谓的君子要敏于行而讷于言,就是一个君子行为上要格外敏捷,但是在语言上宁可慎重。

大家知道,在西方,在《圣经》里面有一个说法,说这个世界上最追不回来的有三件事,就是射出的箭、说出的话和失去的机会。其实说出去的这些话有的时候就像覆水难收,你是收不回来的,所以一个真君子宁可先把自己的事情做到。所以这就是孔子的标准,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这留在今天是一个成语,叫言过其行。一个人说的比他做得要多的话是君子之耻。

所以做一个君子,一定是与他人和谐的、好处事的、保持着对这个世界和对每一个个体的尊重,在此前提下让自己的事情从容不迫的做完。君子的力量永远是行动的力量,而不是语言的力量,但是一个真正的君子其实在融会贯通之后还有一个很高的标准,就是君子从来不是作为一个固定的职业,一个小角色被摆在那里的,他们是变通的,他是与时俱进的,是在这个社会整个的大变革里面随时调整。由于他不断进步而能够有一个更好的地位,这就是孔子所说的四个字,叫做君子不器。君子在这个世界上不是作为一个器皿存在的,君子不是个容器。其实,容器是什么呢,就是你合格地,中规矩地摆在那儿做一份职业而已。也就是说,比职业主义更高一层的境界是理想主义。一个君子重要的不在于他的所为,而在于他的所为背后的动机。

人很奇怪,我们是思维决定行动的动物,也就是说态度决定一切。我们在这个社会上,每天所作的事情大体相同,但为什么做这样的事情解释各有不同。我曾经看到十五世纪一个宗教改革学家他写的一本书,在这里面他讲了自己青年时代的一个小故事,这个故事改变了他的一生。他说有一天,他路过一个烈日炎炎下的巨大的工地,所有人都在那儿汗流浃背地在那儿搬砖。他不知道他们在干什么,他去了以后就问第一个人,他说你在干什么呢,那个人特别没好气地回答他,说你看不见啊,我这不是服苦役搬砖呢;他想了想还是不知道为什么,就去问第二个人,他说你在干什么,这个人态度比第一个人要平和很多,他把手里的砖先给码齐,看了看跟他说,我砌这堵墙;后来他又去问了第三个人,他说你在干什么呢,那个人脸上一直有一种祥和的光彩,他把手里的砖放下,擦了一把汗,很骄傲的跟这个人说,他说你在问我吗,我在盖一座教堂啊。

其实大家可以看一看,这三个人手中做的事情是一模一样的,但是他们给出来的解读是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我把他称为悲观主义者,也就是说我们今天所做的每一件事情你都有理由认为这是生活给你的一份苦役,对吧,我们总要付出吗,你当然可以看到当下的辛苦他是确实存在的;第二种人的态度,我把他成为职业主义的态度,你知道砌一堵墙,他是一个局部的成品,这就像是你的一份薪水,你的一个职务和职称,你知道你要对得起今天的岗位,所以呢你不低于职业化的底线,但是你没有更高的追求。这个境界是什么,这就是孔子所说的器的境界,作为一个容器存在你合格了;而第三个层次,我把他成为理想主义者的境界。也就是说,你眼前的每一块砖,每一滴汗,你都知道它通往一座圣殿和教堂,你知道,你最终会有一个梦想。你是为了梦想在走着从脚下到达梦想的历程,你的每一步路都是有价值的,你的这种付出一定会有最终的成全。走在这样一条路上,你所做的事情绝不仅仅作为一个器皿。

其实,君子不器这是简简单单的四个字,但是这四个字深刻的内涵就在于我们融注前面几个层次的君子要求之后,当我们真正把自己投入到使用中的时候,不要满足于眼前所作的当下的事情,而要看到这个事情背后的诠释,他相关于我们的生命,相关于我们的梦想,相关于我自己在整个这个社会坐标中,能不能够建筑起来一座教堂。可能由于一个人自己的努力成全了这个教堂,而也因为有一个教堂梦想的笼罩而成全了一个个体。

大家都知道,曾子所谓日三省乎己之说,每天反省自己好多遍,他都反省什么呢,有这么几件事:

第一是为人谋而不忠乎。也就是说作为一个社会的角色,他去做事,他是不是真正忠于职守,做到了他的岗位了;第二一个是与朋友交不信乎。就是他作为一个社交角色,跟朋友之间的相处,他是不是真正做到是忠诚的,守然诺的;曾子的第三个标准很可爱,叫做传不习乎。你所学的这些个知识,你又温习了吗。这是一个学习的标准,就是一个人你是不是又在今天进步了一层,你自己的内心是不是又拓展了一个新的心灵境界,你能不能又有所提升了,这其实就是君子日三省乎己的一种标准。

由此可见,君子这在《论语》中是出现的最多的一个字眼,那么在这个字眼的背后,他的道理永远是朴素的,是温暖的,是和谐的,他不存在两千多年前的古圣先贤的典籍里面,他其实就存在当下,我们眼前的选择中,也存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内心世界所。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每一个人可以成为一个真君子。

画外结束语:

优质论语心得君子之道(案例15篇)篇六

我从来没有读过论语,仅仅是上学的时候在语文课本里学到过几则,感觉孔子是用很简练的话说一些很深刻的人生道理,显得很有学问。那个时候的自己也喜欢用一两句话来阐述一种人生法则,似乎这样就和圣人有些相同之处,人也显得成熟些,结果却因为这样被同学们评论为“大尾巴狼”(比喻喜欢装深沉的人)。

孟老师说于丹老师讲授《论语》心得别具一格。他是语文老师,熟读论文,颇有发言权。他说于丹老师仿佛是一位美味快餐的加工高手,它能把一般人很难懂的《论语》通过心得的方式来解读,似乎把难以消化吸收的食品加工成了老少皆宜备受欢迎的高档营养品。她带我们超越时空,把一位两千年前的圣人引领到了众人眼前与今人对话。读过她的论语心得,感觉孔子就像是邻家的长者,完全没有圣贤的架势,朴素平和、平易近人,时时传递一种朴素、温暖的生活态度。她运用生动地故事,把深奥的道理讲的浅显易懂,真正走进了我们的心里。我也喜欢这样的哲理故事,不仅喜欢读,而且喜欢应用于政治课一些哲学原理的讲解,她引用的故事之中,就有我曾经讲给学生听过的,但是她从另一种视角对故事进行了剖析,让我仿佛从自家的后院发现了一株珍稀植物一般惊喜。

《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现仅按照于丹心得的顺序,谈谈个人读后的所感所想。

一、天地人之道。人人都希望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而幸福快乐只是一种感觉,与贫富无关,同内心相连。我的快乐很简单,记得曾经有一个学生问我:“老师,我们为什么而活?”我笑着告诉他:“为了感受生活而活!”这是我的观点,如果你知道我的qq号码,就能看到我的个人说明是:活着就是享受。我觉得人活着就是为了感受活着所能体验的一切一切,包括:饥寒、痛苦、贫穷、疾病、悲伤等等一些我们试图回避的体验。因为正是这些体验才让我们了解温饱、愉悦、富有、健康、快乐的美好,也正是这些体验让我们感受到生活的丰富多彩!还记得去看大病初愈的表姐,她不幸患了脑瘤,又万幸手术成功。她抱怨手术后面部麻木,我最大的感触是,体验麻木也是值得开心的事,因为还活着。同时自己也感到拥有健康是多么富有啊!

二、心灵之道。生活中会有许多不如意甚至不合理,也许凭我们个人的力量无法改变,但我们却可以改变自己的心情和态度。本人并没有宗教信仰,但是却在很小的时候因为在一个动画片里听到一个魔法师说过“凡事有因必有果”一句话,而把它作为自己人生的重要座右铭。这一观点并不是佛教所宣扬的“因果报应”,现在细想起来,不过是成语“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道理。我还清晰地记得动画片里的情景:一个男孩学会了魔法,马上施展在平地上开了一眼泉水,以解口渴之急。却被魔法师制止了,他告诉男孩:“凡事有因必有果,你在这里开一眼泉水,在世界的另一个角落就会有泉水枯竭的。”我坚信魔法师的话,并把这句话化成自己心态的一部分,每当我遇到让人沮丧的事情的时候,我总是怀着一颗期待的心,期待着“塞翁失马”之后的“福”;而每当我有“福”可享的时候,也会提防着接下来可能会发生的“失马”之“祸”。这种心态让我变得超脱了,不会“喜极”也不会“大悲”,心态平和。

四、君子之道。君子的力量永远是行动的力量,而不是语言的力量。我很同意这句话,工作是做给别人看的,也是做给自己看的。我在学校里算不上什么先进,而我对先进这种东西看得也很淡,我总觉得人追逐太多东西,必定会因为失败而感到沮丧,而且这种沮丧的情绪会蒙蔽人的双眼,让人失去发现美的能力,看不到生活之美的人会获得很辛苦。我想我是幸运的,因为我能从事我喜爱的工作,成为教师是我儿时的梦想。当我真正站在这三尺讲台上的时候,我被这种感觉深深吸引了。我为能和这些天真可爱的孩子们在一起而感到快乐,为能帮助他们战胜自我、体验成长而感到满足,为能传授他们丰富的知识而感到自豪。在校园里的每天我都收获着成就感,孩子们每一个笑脸、每一个问候都是我的兴奋剂,能让我上8节课之后仍能对他们笑脸相迎。我爱我的工作,用爱这个词并不过分,所以我会尽我最大的努力,为我人生价值的体现,为学生辉煌的将来,为学校的发展而努力。也许在某些领导那里我不能获得公正的评价,问心无愧是我的工作准则。

五、交友之道。朋友有好坏之分。良朋益友可以给你带来很多帮助,恶朋佞友却会给你带来许多麻烦,甚至引你走上邪路。我不明白那些会引人走上邪路的人怎么会成为朋友?我很同意“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如果本人刚正不阿就不可能与那些献媚的人成为朋友,倘若与这类人能相处的,也必然是同道中人。我的朋友不多,却都是真诚的挚友。我选择朋友没有特别的标准,脾气秉性大多与我相同,至少我们的价值观主线是一致的,否则,我决不会与之称为朋友。大多数情况下,我交友都会有一个筛选的过程,初次见面——互相了解——决定是成为朋友还是仅仅是认识。朋友是你主观确立的关系,他与同事、同学这种客观环境确立的关系是有本质区别的,我可以和同事、同学友好相处,但我们不是朋友。

六、理想之道。无论你的理想是大是小,实现所有理想的基础,在于找到内心的真正感受。一个人内心的感受永远比他外在的业绩更加重要。理想是一个人价值观的充分体现,我没有多么宏大的理想,就像一个成不了大器的市井小人物。记得第一年作班主任,班里每一个同学过生日的时候,我都送他一份小礼物,同时会让班级里所有的同学送他一句祝福的话。结果到我过生日的时候,他们也如法炮制,最有趣的是有个学生祝福道:“祝您从班主任升到年级组长——主任——校长!”哈哈,我当时只是觉得好笑,现在想来,那不是我的理想。我的人生理想很中庸,就是能认真的快乐的体会我的人生。我珍惜:作课前的紧张;作课后的轻松;忙碌时的疲惫;轻松时的畅然;感动时的泪水;愉快时的欢笑;亲人的关怀;朋友的调侃。。。。。。我生活中每一个点滴都是我理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每一天的生活中,我都保持着一颗欣赏生活、享受生活、珍藏生活的心,这就是我微不足道的理想,是我内心的声音。

七、人生之道。人生不过是从光阴中借来的一段时光,岁月流淌过去,我们自己也就把这段生命镌刻成一个样子,它成为我们的不朽,成为我们的墓志铭。我的人生究竟有多长,我不知道。二十多年的成长历程,让我对人生的看法变得很平淡。我不在乎我的墓志铭上究竟镌刻些什么内容,我只关心在我的有生之年,有没有充分感受这个空间。三十能不能立起来,我从来没想过这个问题,但是我知道,和家人一起努力创造的温馨生活是我人生的意义,和学生共度的愉快学习生活是我人生的意义,和朋友一起携手的温情时光是我人生的意义。人生苦短,及时行乐。我乐在其中。

洋洋洒洒写了一大堆,与其说是观后感,倒不如说是自我心情的梳理,这篇文章更像是我的一篇日记。虽然我并不完全赞同于丹的观点,但还是感谢她让我从几个方面全方位地审视了一下自己。从精神分析的角度来说,我算是给自己做了一次简单的精神分析,而分析的结果是,我更加热爱生活!

优质论语心得君子之道(案例15篇)篇七

君子之道讲究的是尊重他人,关注他人的感受,且在言行举止中始终保持礼仪。在与他人交往时,我体会到了尊重的重要性。尊重每个人的独特性,包容他人的不同意见,能够带来和谐的人际关系。而在日常生活中,遵守礼仪规范也是彰显自己品质的重要方式。因为只有礼貌待人、谦恭有礼,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和喜爱,从而达到良好的沟通效果。

二、廉洁与正直。

君子之道讲究廉洁与正直,这是一种高尚的品质。廉洁不仅指的是不接受贿赂和腐化,更是指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在日常生活中,我时刻保持廉洁的心态,即使在一些微小的事情上,也不允许自己做出不诚实、不正直的行为。同时,正直也是君子之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直的人不会编造谎言,也不会做违背良心的事情。只有坚持廉洁与正直,才能获得真诚相待的朋友和同事。

三、乐善好施与仁慈。

君子之道还要求乐善好施和仁慈。乐善好施是指乐于助人,愿意帮助他人。这种善良的品质使我在面对困难时,愿意伸出援手。而仁慈则是指对他人存有同情心和宽容之心。我意识到仁慈的重要性,不会因为他人的过错而心存恶意,而是愿意给予他们改正错误的机会。乐善好施和仁慈是让生活充满温暖和关爱的重要品质。

四、学识与行动。

君子之道还要求具备广博的学识,并将其付诸实践。学识使人充实内涵,拥有了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行动则是实践学识的关键,只有将知识转化为行动,才能真正起到作用。在我的心得体会中,学识和行动相辅相成,互相促进。通过努力学习,我能够在实际情况中灵活运用所掌握的知识,为自己和他人创造更多的机会和价值。

五、持之以恒与进取。

君子之道需要坚持不懈地去追求,持之以恒才能取得成效。通过实践和经验,我深刻体会到只有坚持努力,才能够获得成功。同时,进取也是君子之道的核心要素之一。进取是指积极主动地去追求进步和超越,永不满足于现状。君子之道要求我们不断完善自己,勇于接受挑战,勇往直前。只有持之以恒地进取,才能在人生道路上不断迈向新的高度。

总结:

君子之道的心得体会可以概括为尊重与礼仪、廉洁与正直、乐善好施与仁慈、学识与行动、持之以恒与进取等几个方面。尊重他人和坚守礼仪可以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廉洁与正直使个人品质得到提升;乐善好施和仁慈使生活充满温暖和关爱;学识和行动相得益彰,使自己更有价值;持之以恒和进取使人能够不断超越自我,迈向更高的成功。君子之道并非简单的理论,而是一种真正落实到个人行为中的生活态度和修养,它能够成为我们遵行的处世准则,引领我们在人生中走得更远、更稳健。

优质论语心得君子之道(案例15篇)篇八

(1)天子要垂拱天下,就要代表人民的利益,实行仁德政治。

这一篇由为政开始。主要谈论如出世立身,施展自己的社会职能。政指的是政治,也就是政府治理,君主是天之子。政府也就成了天下万邦的中心,万民百姓仰慕肃敬。如果天子能够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实行仁德政治,百姓就会像众星一样环绕北斗一样。而天子则能垂拱而治天下。

(2)孔子讲述了自己实践道德人生的经历和过程。提出了道德礼教治国的可行性。(解释孔子的经历)他从十五岁开始学习礼仪道德。

自然而然的时候,你就不会再执着什么了,耳朵也就顺了。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说的是凡所行事言语,如同自然中的春夏秋冬一样,无善无恶,无人无我,没有规矩,也没有无规矩,自由自在无不合乎规矩。

(3)孔子对颜回的认识。

颜回是孔子的得意弟子,但整日与孔子相对言语,却从不提出问题,没有积极的反应,好像大义,什么都懂,好像愚钝但并不愚蠢,这种境界就如老子说的大智若愚,由此引发开去,只要你观察所走的路,再看到他所安心立命的事业,什么东西都隐瞒不了的。

(4)对温故而知新的解释。

温故而知新,是一个并列句,是说温习探索过去的史实,并且知道新近发生的事情。光知道过去是不成的,因为时代在变化,还要知道新的,既知过去,又知现在,便可以给人做师表了。(师表:给人学习的表率)。

(5)孔子说真正的君子不是一个器物。

凡是器物,都是只具有一定的用途,而真正的君子不执着一用,无所不用,无所不通,才能应用无穷。

针对子贡的实际,孔子提出君子应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学思同步。

孔子针对子贡的实际,提出真正的君子是先把自已的想法干出来,然后再说出去,因为人类在交往中所呈现出来的就是两种,一言一行,有的人言多行少,有的人行多言少,或者只言不行,或都只行不言,任何一种,都不是言行平衡的,既然言行都不可少,那么真正的君子就是言行等同,先行后言,真正的君子,应该是言行一致,学思同步。言行一致,便能表里发中。学思同步,就能身心平衡,学即是实践,思即是理论,理论来自于实践,实践升华出理论,在实践中升华理论,用理论指导实践。实践理论相统一,才能够干出一番事业,成就君子之德。

(6)孔子教子路怎么才能做到智慧。

子路正直憨厚,而且勇敢,所以常跟随着孔子,也常常受到教育,这次明确教诲子路的,是怎么才能做到智慧,那就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知道和就说知道,不知疲乏的就说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智慧,可见达到智慧的途经很简单,就是一个诚实啊。有人群的地方,就有百姓与长官的分别,长官少而重,百姓众而轻,官不是不可以去做,而是怎么去做,怎么去做好的问题。

(7)孔子提出怎样去做官,怎样去做好。

孔子的看法很简单,一条是多听少说,就是说也要谨慎,这样就不会有什么后悔了,不懂的东西,或都说是拿不定主意的事情,最好是少说或者不说。另外一条就是多看,多去观察,凡是危险的事情就不要去做,就是不危险的事情做起来也要谨慎,看得多了,就能够知道其中的奥妙,观察细了,就能够明白其中的关节,做起来就不怕什么危险了,如果再加上行动谨慎,就不至于成错事。后悔不迭,当了官可以,但当官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得到那一些奉禄。

(8)怎样得到百姓的服从和爱护。

要得到百姓的爱护,就首先得爱护倔们。所以,孔子说,你对百姓庄重严肃,那么百姓就会敬重你,你对他们表现出了孝顺父母,慈爱子弟,他们觉得你是一个君子,才会忠诚于你,你选拔录用贤良的人去教导那些愚昧不好的人,百姓就会努力奋斗了。

优质论语心得君子之道(案例15篇)篇九

大家读《论语》会发现这里面做人最经常出现的一个标准就是两个字"君子",其实这是我们在今天也经常说到的一个标准,说某某人非常君子。但是究竟什么是君子?我们今天就说说《论语》中的君子之道。

话外音:"君子"是孔夫子心目中理想的人格标准,一部短短的两万多字的论语,其中君子两个字就出现了一百多字,即便是今天人民还是希望自己能做君子,我们怎样才能做一名君子呢,北京师范大学于丹教授将为我们讲授于丹论语心得之君子之道。

其实我们把孔子对于君子所有的言语、界定、描述总结在一起,会发现大概做一个君子要有几个层次上的要求,首先一个标准,君子都是那些内心完满富足,先自我修缮了修养,而后才表现出来一种从容不迫的人。也就是说,君子的力量始自于人格和内心。大家知道人格和风格永远都是相关的,当我们说一个人在风格上表现为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有那么一副与世无争与人恭敬的气度,这种风格的力量一定来自于人格。孔子有一个学生司马牛曾经问老师:

老师,什么叫君子呀?

君子就是心中没有担忧,没有恐惧。

没有担忧没有恐惧就是君子了,这也太简单了....

学生很不以为然,一下子没听明白,觉得这么简单就又追问了一句说:不忧不惧,斯谓之君子已乎?这就能叫君子啦?老师还是淡淡地跟他说: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论语颜渊)。也就是说,我们老百姓的语言系统说,半夜敲门心不惊。一个人夜里面睡得踏实,这就叫内省不疚。一个人内心反省自己的行为,反省自己在社会上所作的一切的时候没有愧疚,这就可以做到不担忧不恐惧。在孔子看来,一个人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这就是一个君子的标准。那么这个标准呢,说低也低,我们每个人可以做到;说高这也是一个至高无上的标准。孔子在给学生讲课的时候曾经很认真地跟他们谈过这个问题,孔子一上来先很谦虚,他说我们今天来说说君子,说君子道者三,做一个君子有三点是要做到的,然后他很客气的先谦虚了一下说我无能焉,我反正是做不到,是哪三点呢?叫做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也就是说在这个世界上,一个人每天行于世间百态之中,真正要做到内心的坦然,要做到一种仁义的大胸怀,让自己没有那么多的忧伤、忧思、忧恐、担忧,全都没有。这一切来自于什么呢,来自于你内心的仁厚,由于你宽和,所以你可以忽略了很多细节不计较,由于你心怀大志所以你可以不纠缠于这个世界给你小的得失;第二点就是要做到智者不惑,其实我们看汉字的构成很有意思,这个惑字,迷惑的惑啊是上面一个或者的或,下面一个心字底,对吧,其实或者,数学上叫或然率,什么意思啊,就是可以这样也可以那样,此为或者。那么当世界面临众多的抉择,你可以这样走,也可以那样走的时候,就要看你这个心字底托得是不是足够大。如果你心中有判断,有定力,你明确你就不至于被世界上诸多的选择压垮,对于我们当下的人来讲,我们的痛苦不是没有选择,而是选择太多,这也是孔子所谓的过犹不及。在过去有人说区区半个世纪之前,每一个人从职业上一生可能就在一个单位,从婚姻上一生不会有任何变动,从居住上一生就是一个大杂院的邻居,但是在今天选择太多,视野广阔,这是一个繁荣时代给我们带来的迷惑。怎么办呢,我们不能去左右外在的世界,我们能够让自己内心的选择能力更强大,这就是让自己成为一个智者;那么第三点就是勇者不惧,当这个世界上有了太多的畏惧、恐惧、惧怕,这一切压来的时候,我们记得老百姓的一个说法,叫做"两强相遇勇者胜",也就是说,当你自己的心足够勇敢,足够开阔,你自己知道有一种勇往直前的力量,那么你自然而然就不再害怕了。所以孔夫子说,我认为一个真君子就是要做到内心的仁、智、勇,所以就少了世界上很多的忧、惑、惧。他说就这么个道理我做不到,他的学生子贡就笑了,说夫子自道尔,您说的这三个标准就是你自己,也只有你这样的人,真正身体力行了,所以可以把这样的感受说出来。其实这就是他所说的君子。其实孔子给我们做人的标准是什么呢,他没有说你要追缅古圣先贤,你要流芳后世,他所说的就在现世,就在此际就从自我修养做起,做一个真君子。

所以什么人是君子,君子不去过多的苛责外在世界,而把更多有限的时间、精力、修养用来苛责内心,这就是孔子所谓的"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一个人内心对自己要求更严格一点,对别人相对会厚道一点。我们今天老说做人要厚道,什么是厚道,厚道不是窝囊,而是他的人格可以包容和悲悯别人很多的过错,可以设身处地站在别人立场上能够自内心厚道而去薄责于人,少苛责于人这就是君子,一个真君子,他那种坦荡情怀是一种由内而外洋溢出来的人格力量,所以君子从来不抱怨不哭天抢地,这就是孔子所说的不怨天,不尤人,既不抱怨说老天爷不给我机会,也不抱怨这个世界没有人了解我,人能做到这样吗?不容易啊。

孔子说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其实这个观点在后来儒家的一个大师荀子《劝学篇》中又得到了发挥和解读。什么叫古之学问为己呢,说真正尊崇学问的人,远古的遗风是学术为了人心灵的建树,真正人去做学问是为什么,就像今天的读书,从小读到大,无非是学会一种把握幸福的能力,学会让自己成为一个有知识有教养,而且有内心忠诚的公民,再让自己能够在这个社会上安身立命,学习就是为了完成这么一个自我角色的建立和提升。那么那种为人之学又是什么呢,就是学了一点知识以后把它当工具,比如说去写文章、评职称,作为一种技能谋一份职业,用这样的知识和学问来取悦他人,在社会上为自己谋得一份福利,这就是被孔子所说的那种为人之学。所以孔子曾经直接了当跟他的学生说:汝为君子学,不为小人学。何谓君子学,就是让我们更超乎功利一点,让我们所学的一切,更多的不要想着实用,而要想着修养。因为一个人,只有你内心修养真正有了一种从容淡定,了解自己在这个坐标系上的位置以后,你才不能够有那样一种起起伏伏的欢喜或者沮丧。应该说这是孔子对于标准一个明确的界定。什么是君子,君子永远着眼于当下,君子永远要做自己内心一个完善的人,君子的目标从来不好高骛远,我们看到了,孔子从来不说君子就要象谁谁谁那样,孔子这里提出的君子永远是做一个最好的你自己。按照你自己的坐标系,从眼前做起,从今天开始学习,让自己成为心目中完善的自我。其实这让我想起一个小故事,说在一条小街上开了三家裁缝店,每一家都在想,我一定要招到最多的客人,所以就力图把自己说得非常非常大。第一家店说我是本省最好的裁缝,把这个大牌子挂出去了;第二家一看,觉得我要比他更高一点,所以做了一个更大的牌子,说我是全国最好的裁缝;第三家想了想说难道我还能做全世界最好的裁缝吗,想了半天,最后他做了一块很小的牌子摆在那儿,结果那条街上的所有客人都来了第三家,前两家变得冷冷清清。这第三家牌子写得是什么呢?他写得是我是这条街上最好的裁缝,也就是说,他把这个视线放回到眼前,从当下做起。

也就是说第一个标准他只是一个善良的人,但是第二个标准他是一个伟大和高尚的人,他必须得是胸有大志,是宏阔的。那么这种宏阔之志可以要求一个人不是太估计眼前的生活,孔子曾经说"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一个人如果成天想的都是他自己住的房子怎么样,自己过的子怎么样,那么这个人她就不能够成为一个真正的君子,君子应该是胸怀天下的。孔子的学生曾子曾经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泰伯)。这样的一份担当就演化成了中国儒家传统文化中所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其实我们想一想,中国人的人格理想很有意思,儒家和道家从来不是彻底分立的,甚至是针锋相对的两个流派,它其实是人格理想的两端。用林语堂先生的话来讲:中国每一个人的社会理想都是儒家,而每一个人的自然人格理想都是道家。这就是我们经常的一种表述,叫做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一个人在发达的时候就要想到天下己任,而一个人在穷途末路困窘于一个不堪境地的时候还要不放弃个人修养,这就是君子了。一个君子只有在困境中不断的完善,磨砺自己,然后他走到真正发达的时候,他才有可能去帮助别人。所以我们看中国古代,在孔子之后,经过唐宋,我们能看到诸多名士,他们都是在自己极其穷困潦倒的时候还能做到胸怀天下,这点其实你想来是不可思议的。比如说杜甫,他有一首著名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他说自己的家里面,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那样一片穷困潦倒的时候,他心中想到的是什么呢?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蔽天下寒士尽欢颜,想到的是有更多好房子让所有人都住上;再比如说范仲淹,范仲淹说一个人他即使是处江湖之远的时候,他不可能居庙堂之高的时候,他要求自己仍然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那么这样一些情怀都是什么呢?就是君子大志。

其实一个人有如此的一个志向,有如此一种宏阔的眼界,这在论语中是一直得到鼓励的。孔子说: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君子和小人每天心中惦记的事情是不同的,君子每天在牵挂的就是自己的道德,我的道德又修缮的怎么样了;而小人怀土呢,每天就惦记自己家的房子,他不会想到大蔽天下寒士,他想的都是说我怎么样能够多买一套房啊,我怎么样能够再利用一下福利分房,另外我商品房自己还可以再多得一点啊,每天就在算计着衣食居住,所有的物质生活这些人。这被孔子或者说被整个儒家学派称为是小人的心思,当然这也没有太大的过错,但是如果人心就居囿在这么一点点利益上,而没有道德的话他就很危险了。它会导致什么结果呢,这就是下一句,所谓君子怀刑,而小人怀惠。君子从来是尊重法制的,这个刑就是刑法,也就是说一个国家的规矩、尺度,所以君子怀刑就是因为他心中始终有一份规矩、法度,不得超越,他尊重这个社会的制度,就像我们每一个人走过过街天桥、走人行横道、等待红灯,这些看起来都会给我们生活多多少少带来一点限制,但是这点限制让你在一种尊重制约的前提下,可以形成一种社会默契,尊重他人,保障自己的安全,这就是君子怀刑。但是小人是干吗呢?怀惠。这个惠是小恩小惠,小便宜的意思,也就是说钻小空子、占小便宜,一次两次,这里面潜藏的危机肯定要吃大亏。一看说红灯跟绿灯中间闪着黄灯,可以跑过去,就赶紧跑过去吧,一看说车赶紧刹车了等着我过去了,觉得这件事情占了个小便宜,久而久之,这里面有多大的隐患大家都心知肚明。所以什么是小人呢,就是没有大眼界,抢占眼前小便宜的人。

那么说回到君子,今天要做一个君子不妨从倡导的恒心开始,恒心二字不容易啊,我们现在这个社会由于有了多元选择,所以我们是兴奋的,我们是欢喜的,我们是激情的,我们是在众多选择中跳来跳去寻找众多价值的,在今天我们都是一个聪明人,但是我们缺少的是什么呢,是在浮华选择中真正的恒心,而恒心是成为君子的前提。让我们多一点恒心与定力,这就让我们接近了君子的标准,其实每一个人,当他走向这个社会的时候都会怀抱一番志向,希望建宏图伟业,希望能够在社会上有一番作为,但是很快这个幻影会象肥皂泡一样一一破灭,为什么呢?因为我们恒心的那个光环没有足矣支撑我们做下去,所以做一个君子我们不见得都能够做到无恒产有恒心那么高的境界,但是如果我们真正有一番定力,有一个宏阔的境界那么离君子已经不远了,这是第二个标准。

孔子还有第三个标准。

一个真君子的第三个标准就是好处事,他的人际关系一定是融洽的友善的,而这个人最终在团队的合作中有所作为,所以孔子曾经说君子跟小人有一个很大的区别,就是君子啊群而不争,矜而不党。君子是合群的,他在一大群人里面他从来是不争的,不跟别人有太多的纠纷争执,他一个人内心可以是骄傲的,可以是矜持的,但是他决不结党营私。什么是党,我们今天有一个词叫做党同而伐异,就是结党营私,君子从来不结党营私,这就是孔子所说的"君子合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合"。这是什么标准呢,和而不同,这么多人在一起,我们的观点肯定不一样,当我们说出自己观点的时候,一个真君子会认真的倾听他人,然后他能够理解每一个人观点的合理,但他仍然能够坚持自己的标准,这叫和而不同。孔子有一个表述,说: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论语为政篇第二)。什么概念呢?周就是这么多人在一起,大家是周全的周到的,一个真君子他有多少朋友,他都会象空气里的氧气一样让朋友们感觉到很欢欣,但是他不张扬自己,他让所有的人都受到照应;但是小人是什么,是比,我们看比这个像形字是两个相似的匕放在一起,也就是说,小人聚小圈子,他不会照顾大家的情绪。比如说开一个party,一个君子会让这里面远近亲蔬所有人都觉得很舒服,但是那些道德标准稍微低点的人呢,他就会来了以后找他最意气相投的人,然后到一个角落去嘀嘀咕咕,他会觉得说我跟你好的不得了,但是不过他人的感受。所以这就叫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而这种人的前提就是"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为什么会出现那种比啊,会出现结党营私啊,就是因为他自己心里嘀嘀咕咕,他老希望也有人跟他一起嘀嘀咕咕,而君子不懈与此,坦荡荡的人就是要目光看到所有人的眼睛,想到所有人是不是都是欢欣的快乐的,这就是一个坦然的人。其实中国一直所倡导的古典美是一种和谐为美,而和谐是在坚持不同声音不同观点的前提下对于他人的一种宽容,一种溶注。其实这就是一个君子之道,君子从来都是好处事的。所以孔夫子曾经有这样一段很生动的描述,他说:君子易事而难说也,小人难事而易说也(论语子路)。一个君子他容易处事,但是你难以取悦他。大家能够在一起做事,做得很好,但是这中间他喜怒不形于色,不会说轻易你给他一个小恩小惠他就给你大开绿灯打开后门,说之不与道,不说也。你想取悦他,但是你不合乎道理,你给他一点贿赂,你给他一点个人私利,他是不会高兴的。及其使人也,器之。等到这个君子真正使用你的时候,他会把你量身订做安排在一个位子上。我们之道每个人能力都术有专攻,一个人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一定有他能力不及的地方。真君子用人从不勉强别人,而是审时度势,根据这个人的材料去放他的一个功能,这就叫器之,把你自己放在最合适的岗位上,不刁难你。这种人就是很容易处事,但是你很难取悦他的人,这就叫君子。好,再看相反的例子,论语的这种叙事方式特别容易懂,就是因为它老是把君子和小人放在一起,换一个相反的角度你就知道什么叫小人了。小人难事而易说也,小人就是那些特别容易高兴,能取悦他,但是你很难处事的人。我们想想,就难事而易说这五个字勾勒出来的多生动,我们周围有很多这样的人吧,比如说你给他施一个小恩小惠,你帮他一个小忙,你投其所好,哪怕你请他喝一顿酒,或者说请他去桑拿,去按摩,这个人很快他就高兴了,一个真正这么容易被收买的人就能够好合作吗,这个人是不容易共事的,为什么呢,因为你取悦他的这种方式是不合乎道的。这就是孔子所说的,说之虽不以道,说也。你取悦他的虽然不合乎道德但他也高兴,那么你取得了一时的欢心,你以为他以后就会非常忠诚的一路给你开绿灯吗,等到真用人的时候,及其使人也,求备焉。备是完备的备,什么意思呢,就是求全而责备,你这个时候费了很多力气,花了很多钱财打通了关节,接上了关系,终于有一天他来为你办事了,你决定他会为你铺开一条坦途了吧,这个时候他该求全责备了,他开始觉得你这儿不够格了,那儿不达标了,你为什么不怎么怎么样,你还可以更好一点吗,当提出所有这些要求的时候,会被对方觉得很尴尬,很为难,这就是君子和小人的区别。

这就是孔子所说的君子是现行其言,而后从之。一个君子不要把自己的话先说出来,是你想说什么吗,先去做,这叫先行其言,把事都做完了而后从之,淡淡地再说出来,我无非是想做一件什么事,现在就做完了。对孔子来将,那些夸夸其谈,能够描述的天花乱坠的人被他说成"巧言令色鲜以仁"。一个人说得如此光鲜,那么他内心真正仁义的含量就很少很少了。什么人是仁义的,什么人是君子的,孔子说:刚毅木讷近仁。一个人内心是坚定的,刚毅的,而表面上可能是木讷的,他可能没有那么多的言谈,这就是所谓的君子要敏于行而讷于言,就是一个君子行为上要格外敏捷,但是在语言上宁可慎重。大家知道,在西方圣经里面有一个说法,说这个世界上最追不会来的有三件事,就是射出的箭、说出的话和失去的机会,其实说出去的这些话有的时候就像覆水难收,你是收不回来的,所以一共真君子宁可先把自己的事情做到。所以这就是孔子的标准,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这留在今天是一个成语,叫言过其行。一个人说的比他做得要多的话是君子之耻。所以做一个君子,一定是与他人和谐的、好处事的、保持着对这个世界和对每一个个体的尊重在此前提下让自己的事情从容不迫的做完。君子的力量永远是行动的力量,而不是语言的力量,但是一个真正的君子其实在融会贯通之后还有一个很高的标准,就是君子从来不是作为一个固定的职业,一个小角色被摆在那里的,他们是变通的,他是与时俱进的,是在这个社会整个的大变革里面随时调整。由于他不断进步而能够有一个更好的地位,这就是孔子所说的四个字,叫做君子不器。君子在这个世界上不是作为一个器皿存在的,君子不是个容器。其实,容器是什么呢,就是你合格的,中规矩的摆在那儿做一份职业而已。也就是说,比职业主义更高一层的境界是理想主义。一个君子重要的不在于他的所为,而在于他的所为背后的动机。人很奇怪,我们是思维决定行动的动物,也就是说态度决定一切。我们在这个社会上,每天所作的事情大体相同,但为什么做这样的事情解释各有不同。我曾经看到十五世纪一个宗教改革学家他写的一本书,在这里面他讲了自己青年时代的一个小故事,这个故事改变了他的一生。他说有一天,他路过一个烈炎炎下的巨大的工地,所有人都在那儿汗流浃背地在那儿搬砖。他不知道他们在干什么,他去了以后就问第一个人,他说你在干什么呢,那个人特别没好气地回答他,说你看不见啊,我这不是服苦役搬砖呢;他想了想还是不知道为什么,就去问第二个人,他说你在干什么,这个人态度比第一个人要平和很多,他把手里的砖先给码齐,看了看跟他说,我砌这堵墙;后来他又去问了第三个人,他说你在干什么呢,那个人脸上一直有一种祥和的光彩,他把手里的砖放下,擦了一把汗,很骄傲的跟这个人说,他说你在问我吗,我在盖一座教堂啊。其实大家可以看一看,这三个人手中做的事情是一模一样的,但是他们给出来的解读是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我把他称为悲观主义者,也就是说我们今天做的每一件事情你都有理由认为这是生活给你的一份苦役,对吧,我们总要付出吗,你当然可以看到当下的辛苦他是确实存在的;第二种人的态度,我把他成为职业主义的态度,你知道砌一堵墙,他是一个局部的成品,这就像是你的一份薪水,你的一个职务和职称,你知道你要对得起今天的岗位,所以呢你不低于职业化的底线,但是你没有更高的追求。这个境界是什么,这就是孔子所说的器的境界,作为一个容器存在你合格了;而第三个层次,我把他成为理想主义者的境界。也就是说,你眼前的每一块砖,每一滴汗,你都知道它通往一座圣殿和教堂,你知道,你最终会有一个梦想。你是为了梦想在走着从脚下到达梦想的历程,你的每一步路都是有价值的,你的这种付出一定会有最终的成全。走在这样一条路上,你所做的事情绝不仅仅作为一个器皿。其实,君子不器,这是简简单单的四个字,但是这四个字深刻的内涵就在于我们前面几个层次的君子要求之后,当我们真正把自己投入到使用中的时候,不要满足于眼前所作的当下的事情,而要看到这个事情背后的诠释,他相关于我们的生命,相关于我们的梦想,相关于我自己在整个这个社会坐标中,能不能够建筑起来一座教堂。可能由于一个人自己的努力成全了这个教堂,而也因为有一个教堂梦想的笼罩而成全了一个个体。

大家都知道,曾子所谓三省乎己之说,每天反省自己好多遍,他都反省什么呢,有这么几件事:

第一是为人谋而不忠乎。也就是说作为一个社会的角色,他去做事,他是不是真正晋中职守做到了他的岗位了;第二一个是与朋友交不信乎。就是他作为一个社交角色,跟朋友之间的相处,他是不是真正做到是忠诚的,守然诺的;曾子的第三个标准很可爱,叫做传不习乎。你所学的这些个知识,你又温习了吗。这是一个学习的标准,就是一个人你是不是又在今天进步了一层,你自己的内心是不是又拓展了一个新的心灵境界,你能不能又有所提升了,这其实就是君子三省乎己的一种标准。由此可见,君子在论语中是出现的最多的一个字眼,那么在这个字眼的背后,他的道理永远是朴素的,是温暖的,是和谐的,他不存在两千多年前的古圣先贤的典籍里面,他其实就存在我们当下,我们眼前的选择中,也存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内心世界所。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每一个人可以成为一个真君子。

优质论语心得君子之道(案例15篇)篇十

文化人类学认为,一切重大文化的核心机密是集体人格。余秋雨进而认为,中华文化的人格理想是君子之道,中国文化的钥匙也在其中。了解君子之道,是在追踪中国人的精神家园和人格世界的底蕴。

全书分为四个部分:

第四部分汇集了作者的几十篇短文,着眼于君子人格的构建,呼应全书主旨。

试读。

中国人的人格理想。

中国人的集体人格应该是什么样的呢?这个问题,既带有历史性、现实性,又带有理想性。

显然,这种集体人格必然与其他民族很不一样。

我可以再借一个外国人来说明这个问题。

这个人我说过多次,就是那位十六世纪到中国来的耶稣会传教士利玛窦。他对中国文化进行了数十年精深和全面的研究,很多方面已经一点儿也不差于中国文化人,但我们读完长长的《利玛窦中国札记》(chinainsixteenthcentury:thejournalsofmathewricci)就会发现,最后还是在人格上差了关键一步。那就是,他暗中固守的,仍然是西方的“圣徒人格”和“绅士人格”。

与“圣徒”和“绅士”不同,中国文化的集体人格模式,是“君子”。

中国文化的人格模式还有不少,其中衍伸最广、重叠最多、渗透最密的,莫过于“君子”。这也可以说是一个庞大民族在自身早期文化整合中的“最大公约数”。

“君子”,终于成了中国人最独特的文化标识。世界上的其他民族,在集体人格上都有自己的文化标识。除了利玛窦的“圣徒人格”和“绅士人格”外,还有“骑士人格”、“灵修人格”、“浪人人格”、“牛仔人格”等等。这些标识性的集体人格,互相之间有着巨大的区别,很难通过学习和模仿全然融合。这是因为,所有的集体人格皆如荣格所说,各有自己的“故乡”。从神话开始,埋藏着一个遥远而深沉的梦,积淀成了一种潜意识、无意识的“原型”。

“君子”作为一种集体人格的雏形古已有之,却又经过儒家的选择、阐释、提升,结果就成了一种人格理想。儒家先是谦恭地维护了“君子”的人格原型,然后又鲜明地输入了自己的人格设计。这种在原型和设计之间的平衡,贴合了多数中国人的文化基因和文化选择,因此儒家也就取得了“独尊”的地位。

不少中国现代作家和学者喜欢用激烈的语气抨击中国人的集体人格,揭示丑恶的“国民性”。看似深刻,但与儒家一比,层次就低得多了。儒家大师如林,哪里会看不见集体人格的毛病?但是,从第一代儒学大师开始,就在淤泥中构建出了自己的理想设计。

这种理想设计一旦产生,中国文化的许许多多亮点都向那里滑动、集中、灌注、融合。因此,“君子”两字包罗万象,非同小可。儒家学说的最简捷概括,即可称之为“君子之道”。甚至,中国文化的钥匙也在那里。

对中国文化而言,有了君子,什么都有了;没有君子,什么都徒劳。

这也就是说,人格在文化上收纳一切,沉淀一切,预示一切。

任何文化,都是前人对后代的遗嘱。最好的遗嘱,莫过于理想的预示。

后代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中国文化由儒家作了理想性的'回答:做个君子。

做个君子,也就是做个最合格、最理想的中国人。

我一直认为,中国文化没有沦丧的最终原因,是君子未死,人格未溃。

中国文化的延续,是君子人格的延续;中国文化的刚健,是君子人格的刚健;中国文化的缺憾,是君子人格的缺憾;中国文化的更新,是君子人格的更新。

如果说,文化的最初踪影,是人的痕迹,那么,文化的最后结晶,是人的归属。

优质论语心得君子之道(案例15篇)篇十一

心灵之道。这章讲的是如何用平和的心态来对待生活中的缺憾与苦难。

遗憾后悔是每个人都会面临的事情,人生难免会有缺憾,没有缺憾的人生是乏味的是没有挑战性的是无法激励人前进的,而只有有缺憾的人生才是完美的才是完整的。即使命运不发芽,不惋惜千百次的播种,即使花朵结不成果实,不遗憾千百次的凋零,因为没有比脚再长的道路,没有比人在高的山峰。

当一个人失败后,延其绳索找其导火的源头,后悔自己的一步之遥,后悔自己的擦肩而过,后悔自己的力求完美的事情如今有了遗憾。后悔无济于事,天下没有买后悔药的。如果你因为错过太阳而哭泣,那么你也将错过星星了。就如同也许在这回的高考中你因为一分之差没能考上自己理想的大学,但并不意味着人生会永远停留在这一秒,相反你的人生才刚刚开始,不要只是沉积在后悔后悔,后悔自己哪怕如果能再多对一道选择题呢,也许自己就能考上理想的大学。现在抱着后悔去看待以后的人生是毫无意义的,路是自己走出来的,既然已经有缺憾,那就让自己的努力去填补那个缺憾,不要让缺憾的漏洞越来越大,直到无法补救。所谓生命不息,战斗不止。

所谓“三省吾身”于丹说:“能够反省自己的错误并且勇于改正,这就是儒者所提倡的真正的勇敢。”不错,所谓“知错能改,善莫大焉”一个人做错事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错了之后却不知悔过,还是一味的用一些理由与借口来推托,这是懦弱的表现。要做一个勇于承认错误地勇者,才能化去生命中的遗憾,勇者即表现为面对错误勇于承认的勇气,体现出的是理性制约下内心的自信与镇定。

我喜欢于丹在文中的一句话:“小人之骄,骄傲的是他外在的气,而君子之骄,骄傲的是内心的风骨。”不错,鲁迅曾说:“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这种脊梁背后的风骨之气,那种形于天的风然之骨。所谓:“渴,不饮盗泉水;热,不息恶木阴。”所谓:“富莫富于常知足;贵莫贵于不求人;贫莫贫于无才能;贱莫贱于无骨气。”傲骨不可侮,傲心不可有,无傲骨则近于鄙夫,有傲心不的为君子。我记得一位学者是这么说的:“宁守浑噩而黜聪明,留些正气近天地;宁谢纷华而甘澹泊,遗个清白在乾坤。”风骨也许是为中国人所骄傲的资本吧。

其实这章主要讲人生多有不顺,要如何去弥补不顺,自信心,勇敢的勇气,风骨的气节。也许站在不同的角度,结果也有所不同。

优质论语心得君子之道(案例15篇)篇十二

“每逢佳节倍思亲”、“明月何曾是两乡”,一直就对此自古以来的思乡之愁所迷惑,为何为此?为何总是对小时候成长的环境如此思念?余秋雨此书给出了答案,这一切的一切是“集体人格”在作祟。那么我们中华文明的集体人格又是什么?余高度高屋建瓴的认为就是君子之道。

君子之道,太过虚无缥缈,余又从君子怀德、君子之德风、君子成人之美、君子周而不比、君子坦荡荡、君子中庸、君子有礼、君子不器、君子知耻等九个方面进行引述。传统文化中,通常将小人与君子对立,实则每位个体都是君子和小人的结合体,一念之差就会走向反面。在实际生活中,只能处处以君子之道为指引,时时对标,时时自省,时时劝诫小人行径。

余建议在心怀儒家“君子之道”,在至君子之道的修行过程中,以佛家的“无避”、“无迎”、“无应”为准绳,以“少分”、“少忆”、“少冀”为目标。彻底与当今大行其道的各类成功学、管理学的目标和方向南辕北辙!

书中一例较受启发:老美一教授,临终前半年一记者身份的学生,点滴记录其言行,颇有西方论语的意味!此教授最终认为,人这一辈子最幸福的事,就是感怀他人、以人为善,就是咱儒家的仁者爱人,就是咱佛家的度人!怎么就突然感觉中西方各家的观点是如此高度统一的呢,毕竟人,无论东方人、西方人,高度共识的思想,必然自然相通!

优质论语心得君子之道(案例15篇)篇十三

作为散文家,余秋雨写出的《文化苦旅》,在当代文坛具有经典意义。而现在这本新著《君子之道》(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xx年8月第1版)中,余秋雨则以细腻的笔触,解读中国文化的钥匙--君子之道。读之,感到这是一道特别的风景,因为它揭开了中国文化的核心机密。

这本《君子之道》,是在追踪中国人的精神家园和人格世界的底蕴。余秋雨以“君子之道”为入口来讲述中华文化,剖析君子,阐述君子之道的主要轮廓。因为君子之道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理想的人格模式,只要君子之道存在,中国文化就不会沦丧。全书引经据典,深入浅出,从童年的小人书摊到李清照,从文革伪君子到造谣者,从诈捐门到与舆论的恩怨情仇,俯拾今昔,观照他我,认识君子,分辨君子、珍惜君子、做一个君子。因此,阅读此书,可以从中了解中华文化的底蕴、精髓,思考我们的文化发展。

“君子”是中国人最独特的文化标识。世界上的'其他民族,都有自己的集体人格作为文化标识。比如“圣徒人格”和“绅士人格”,以及“骑士人格”、“浪人人格”、“牛仔人格”等等。这些标识性的集体人格,互相之间有着巨大的区别,很难通过学习和模仿全然融合。对中国文化而言,有了君子,什么都有了;没有君子,什么都徒劳。由此,如何复兴中华文化,余秋雨给出了解答,就是要寻找和优化中国人的集体人格。追求君子之道,中国人的灵魂便找到了故乡,也是建立现代社会和谐的文明秩序、重塑国民性格必不可少的条件。

君子和小人的划分,使君子这一人格理想更坚硬了。余秋雨说,孔子没有对君子下定义,却划出了一道道君子与小人的分界线,让我们知道君子是什么,以及作为对立面的小人是什么。例如我们熟悉的“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等等。划分君子和小人的界线,具有极高的实践意义。而且直到今天,我们还找不出另外的科学概念能替代这一命题。今天中国文化界如果有什么令人担忧的趋向,就是君子话语常常被小人话语所淹没。

中国民间判别君子的通俗标准是“君子成人之美”。“成人之美”,也就是促成别人的好事。这里的“人”,并不仅仅是指家人、友人、认识的人,而是范围极大,广阔无边。例如救穷、赈灾、治病、抢险,只能说是“与人为善”,而不便说是“成人之美”。“成人之美”更多的是指促成良缘、介绍益友、消解误会、帮助合作等等。总之,“成人之美”更多的是指锦上添花的正面建设,而且具有一定的形式享受。这样的判别标准,也可谓“君子之道”。

余秋雨认为,中国文化没有沦丧的最终原因,是君子未死,人格未溃。中国文化的延续,是君子人格的延续;中国文化的刚健,是君子人格的刚健;中国文化的缺憾,是君子人格的缺憾;中国文化的更新,是君子人格的更新。如果说,文化的最初踪影,是人的痕迹,那么,文化的最后结晶,是人的归属。而这本《君子之道》,就是余秋雨十几年探索,阅遍文化,行尽千里的成果。这些研究,都是为了研究中华民族的集体人格做准备,因为只要是中国人,都会对自己的集体人格极为敏感。

读完全书,感觉寻找到了真实的余秋雨。真实的余秋雨只在于他的思想中,尤其是在于他对文化的探索与思考中。整本书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任何文化,都是前人对后代的遗嘱。最好的遗嘱,莫过于理想的暗示。”后代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中国文化由儒家做了理想的回答:做个君子。做个君子,也就是做个最合格、最理想的中国人。

优质论语心得君子之道(案例15篇)篇十四

前面部分,对前人之述备矣的君子之道,进行了分类和阐释,可读性较高。至于怎么样的人才算君子,就文中只是框定君子应有的九条理论未免有些单薄,缺乏具体的人物形象。个人感觉如果有具体的人物辅证会更好,不过作者可能希望把笔墨更多放在就君子内涵延伸出去的方面,比如君子对待名誉和牢狱之灾。相对于衍生出的伪君子,作者则借旧时时评给出了一些现实中的形象,并予以抨击。唯一大篇幅写的李清照的人物形象则是在写君子如何对待名誉的问题上,天真的李清照在这一点上只能算是个反面典型了。而从作者就此给出的“名誉受诬基本不要在意”的结论来看,玻璃心的作者面对自己的结论真是“臣妾做不到啊!”。这里说到君子如何对待名誉这个问题,在后面的短文部分就一直围绕着这个问题打转。总结一下作者态度就是:别扭玻璃心地表示其实我真的很在意,只是作为当事人不好直面反击,只能寄希望于局外人施以援手。于是,后面的文字就呈现出,一面对社会谣言的报以埋怨讽刺,一面站在世界中心呼唤爱。这在后面的短文部分尤为突出。再回过来看中间部分写佛、写如何对待年龄和人生,观点虽不新鲜,也算是一流清泉了。但是我想我无法对作者这种“言言不一”的前后矛盾做出批评,何况作者对君子或自己受到的诽谤背后所体现出的社会风气是立场鲜明和深恶痛绝的。作者认为:“名誉之正,直逼国本”。社会和历史的名誉,取决于它们如何处置人与人之间的名誉取向。换言之,不给君子其应有之名誉的时代,绝不是什么好时代。我们无法否认,言语是多么伤人的武器,无论过去还是现在,多多少少真真假假有的没的,有些被风吹雨打去,有些则假作真时真亦假。身为旁观者的我们,将来或许是当局者的我们,能做些什么?我宁可喝上两碗鸡汤站在世界中心呼唤爱,也不要不分青红皂白就急不可耐去口诛笔伐。用爱来关怀这个世界,用谦卑来看待这个世界,正是我读完此书后所理解的君子之道。道不远人。

优质论语心得君子之道(案例15篇)篇十五

君子之道,是一种高尚的道德准则,可以指导人们的言行举止。在日常生活中,借鉴君子之道的心得体会,可以提升自己的修养,塑造良好的人格。以下是我对君子之道的心得体会。

首先,君子之道强调以德为先。君子蓄德而后行,懂得品行的重要性。他们要求自己言行一致,做到言行信一致。例如,君子在说话时必须讲究言辞,谨慎选择用词,避免以身边的优越感伤害他人。此外,君子还注重待人接物,他们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待人宽容、包容。通过不断地修身养性,君子使自己的品德磨练得更加优秀,能够以德服人,树立起良好的榜样。

其次,君子之道注重修炼自己的人格。尊重他人、谦虚谨慎是君子之道的核心。君子不以功成名就为荣,而是追求内心真正的幸福。他们懂得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之处,并且会虚心向别人请教、学习,不断进取。例如,君子对待知识的态度是虚心学习,他们愿意承认自己的不足,努力弥补知识的不足,以求更好的发展。君子不抱有固执的态度,愿意接受别人的不同意见,以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

再次,君子之道强调言行一致。君子言行要一致,意思就是说君子发出的言行要与他的内心真实想法相吻合。君子要言行一致,必须做到言必信,行必果。例如,君子在承诺的事情上必须说到做到,而且要保持坚定的决心去做。君子的言行一致表明了他们内心的廉耻和责任感,使他们在社会生活中受到尊重,树立起坚定的人格魅力。

然后,君子之道强调以礼待人。君子要尊敬他人,尊重别人的意见和观点,注重与人的相处之道。君子懂得经由外表的礼貌和行为,向身边人表达自己的敬意和尊重。他们不会随意干扰别人的生活,要以礼待人,遵循社会规范。君子以礼待人,不仅可以维护社会秩序的和谐,还可以加深人与人之间的友情和感情。

最后,君子之道注重以仁为本。仁者爱人,爱人者也才会拥有其他优秀的品质。君子注重关心他人,助人为乐,乐于奉献,以及与人为善。他们懂得帮助别人,关爱弱小,乐于分享自己的资源和知识,以期使社会更加和谐。仁者爱人之心,可以使社会呈现出和睦的局面,君子以仁为本的品质也成为他们实现自身价值的基石。

总的来说,君子之道包括以德为先、修炼人格、言行一致、以礼待人、以及以仁为本。这些君子之道的心得体会,对于建立良好的个人修养、完善人格、提升自我素质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积极地借鉴君子之道,努力弘扬这种道德准则,使自己成为一个真正的君子。

相关范文推荐

    专业试教心得体会及感悟(汇总18篇)

    心得体会是对个人或团体在某一经历、事件或任务中的观察、思考和领悟的总结和归纳。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接下来是一些来自不同

    最新麦田培训心得体会(案例14篇)

    通过撰写培训心得体会,可以将自己的学习成果和体验分享给他人,促进交流和学习的深化。这些培训心得体会经过作者详细的反思和总结,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麦田培训是一家专

    专业基层党员干部的工作心得(汇总17篇)

    通过写工作心得,我们可以更加清晰地了解自己在工作中的优点和不足,从而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力。当我们达到一定的职业水平时,工作心得也可以成为我们与他人交流和分享的重

    专业狮子和山羊教案(模板20篇)

    使用教案模板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评估和反思自己的教学效果,进一步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和水平。这里为您提供了一些经典的教案模板示范,希望对您的备课工作有所启发。

    最新党员必读本心得体会大全(16篇)

    随着党的事业的发展,我深刻体会到党员心得体会的重要性。请大家欣赏一下这些党员同志写的感人至深的心得体会,相信会给大家很大的触动和启发。党员读本是党组织培养和教育

    优质保育案例心得体会报告(模板18篇)

    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回顾和回想过去的经历,梳理思路,发现自己的成长与不足之处。以下是一些历届优秀毕业生写的心得体会,希望能给正在写心得的同学们提供一些思路和

    2023年仪器付款申请书范文(19篇)

    申请书的撰写需要借助实例和具体细节来支撑自己的观点和要求。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收集的一些优秀更多申请书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以启发和帮助。xx单位:本单位于20_

    最新股东矛盾协议书(通用13篇)

    通过合同协议,当事人可以明确各自的权责,并约定争议解决的方式和条款。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合同协议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希望对您的写作有所帮助。立协议人(甲方):立

    2023年大学开学以来的感悟大全(19篇)

    范文是写作的参考标杆,通过对比范文和自己的作品,我们可以找出不足之处,并进行针对性地改进和提升。为了提高大家的写作能力,以下是一些范文范本的经典案例分享。

    最优单位年度读书活动总结(案例18篇)

    年度总结是人们对过去一年的成果和经验教训进行归纳和总结的重要方式。以下是一些优秀的年度总结案例,展示了不同行业和领域的人们是如何总结和评估一年的工作和生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