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自学能力的提升途径(优秀15篇)

时间:2024-11-25 作者:文轩

优秀学生注重自身素质的提升,通过各类培训和课外拓展活动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这些优秀学生通过努力和坚持,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和突出的表现。

大学生自学能力的提升途径(优秀15篇)篇一

内容摘要:近年来,高校的不断扩招,导致我国大学毕业生的急剧增加。然而目前我国社会改革正处在一个攻坚期,这就造成我国大学生就业压力激增,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已经成为了一个不争的事实。大学生找工作难的原因有很多,但是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欠缺也是一个不可忽略的事实。本文主要是描述社会就业状况,以及为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献计献策,以期为高校毕业生提供指导和帮助,给高校就业部门作参考。

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已经成为了一个社会公众话题。造成这个现状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大学生就业能力低下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如何快速有效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就成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突破口。

何为就业能力,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看法。有学者认为大学生就业能力就是做事、为人和求职的能力,有学者认为大学生的专业知识、基本能力和求职能力构成了大学生的就业能力。综合各个学者的观点,给就业能力作一总结:就业能力就是大学生就业所需要的知识、技能、个性等因素的综合。当然知识能力包括了专业素质和非专业素质两个方面。由此看出,解决就业难的根本措施就是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就业能力不提高就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就业难的问题。然而,大学生本身存在着很多的不足之处,要想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就一定要想方设法改善大学生本身的不足之处。

(一)基本能力的欠缺。目前高校教育的培养模式依然沿用了之前的方式:应试教育。在这种教育模式下,很多的大学生为了取得好的成绩,只是简单记住了书本上的知识,从根本上忽视了自身的基本能力。例如,很多拿到英语四六级证书的同学,让他们用英语同友人交流就成为了一种难题。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有两个:第一,学生并不能灵活应用英语来同别人交流。第二,学生的自信心不足。从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出,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当下大学生的基本能力不足。还有,回顾大学期间,每学期开始的时候都有好多的学生要提前回到学校准备补考,这件事也常常让人深思。大学时代,大多数学生都抱着六十分万岁的思想,因此在课上玩游戏、聊天、看视频等成为了他们的习以为常的事情。事实上,及格只是学生对这门专业课程基本常识的入门,并不能够深入了解其中的内在。大学生还需要利用各种手段来提高自己的知识。由此可见,大多数大学生在上学期间忽视了自身品质的建设。信息化社会的迅猛发展对大学生的基本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而大学生还是沿用以前的标准来建设自己。当他们开始接触社会的时候,会发现自己的基本能力并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此时,大学生想要提高自己的基本能力往往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来弥补。所以,现代的大学生不能再用以前的标准来建设自己。

(二)转变思想观念。当下,我国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可是这依然没有引起大多数学生的警觉。他们依然我行我素,依然用陈旧的就业观念来审视自己。就业期望过高,对工资待遇和工作地点有着脱离实际的想法。大部分的学生都愿意拿着低工资在北上广生活或者回到家里,而不愿意去发展机会更多、条件艰苦的中西部工作。甚至一些学生托关系、走后门,想方设法进入国企或事业单位。综上所述,大学生们一定要转变自我的'思想观念来适应社会的发展,否则被淘汰的只能是自己。

(三)实践能力不强。当代大学生是一群生活在应试教育下的学生。他们认为,只要学习好了就会有好的工作找上自己或者有好的机会供自己选择。只有他们走向社会的时候,才会意识到自己的错误。现在的社会、企业注重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希望大学生一到岗位上就能胜任自己的工作。造成大学生实践能力不足社会经验不丰富的原因综合来说有两个方面:第一,他们缺少足够多的社会锻炼的机会。第二,大多数大学生在校期间并没有对自己的未来制定一个合理的规划和发展方向,也没有更深入地了解自己以后将要从事的行业。

社会的迅猛发展,让社会对于大学生毕业生的就业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总的来说,只有不断进行训练和再教育才能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

(一)提高自我品质建设。在校期间,不能只是学习书本上的知识。要抓住每一个在外锻炼的机会来拓展自己的专业技能。不能一味地以六十分万岁来要求自己,在夯实基础的同时,一定要利用网络或者其他的手段来扩充自己的知识储备量。毕竟,这个社会拼的是知识储备量,谁懂得多,谁就有被优先选择权。偿若只是对自己学过的知识一知半解,偿若在工作中遇到了相关问题而没有及时解答,这会让公司感到非常不满,甚至会直接辞退。

(二)更新就业观念。时代已经发生了变迁,社会对大学生毕业生的要求也发生了改变。与此同时,作为大学生,在就业观念上也需要作出改变。我们眼中不能只盯着国家事业单位和国企,要放眼全社会,找到适合的工作。偏远地区、中小企业、私营企业等的工作虽然没有国企和事业单位的待遇优厚,但是它有着独特的优势。例如它可以提供给我们一份可以展示自己的平台、实现自己理想的一个机会。因此,不必要再把目光全部放在国企和事业单位,试着去尝试一下自己不曾想过的工作机会,或许会有意外收获。在日常学习当中,不能仅仅学习跟专业相关的知识,一定要做到博览群书。因为现在社会需求量很小,而同时,社会供给量很大,这是造成就业压力的主要原因。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招聘单位不再只关注应聘人员专业知识,更会考虑应聘人员的知识储备量。就业观念不更新,基本能力不加强,就会感觉到就业很困难。在这种情况下,要适当降低自己的择业标准,先让自己找到一个平台,再根据自己的实力去择业,这样才能适应社会发展潮流。

(三)注重社会实践。很多的学校都会安排社会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由于缺乏对职业的规划,大部分的学生认为社会实践就是走一个过场,所以没有认真去参与到其中。等到真正面对就业的时候,才发现招聘企业不仅仅看中的是人的品德、学习成绩,他们更将目光投入到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中。这时,大学生才会感觉到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性。因此,现在的大学生一定要重视社会实践活动。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着重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扩展自己的知识面。只有这样做才能让自己在参加面试的时候感觉到从容不迫。面对我国严峻的大学生就业形势,大学生自身一定要想方设法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能力。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在学习中不断进取,尽早给自己的职业定一个长期的职业规划,并朝这个目标前行。还有,学校和企业一定要重视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尽最大的努力给大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让他们到工作中去。这样他们才会知道自己的不足,并且努力去完善自己。此外,国家一定要完善社会福利待遇,东西部差距不能过大,为大学生以后的生活做好保障。

参考文献:。

[1]蔡云改.大学生就业能力现状及提升策略研究[j].才智,,21。

大学生自学能力的提升途径(优秀15篇)篇二

[论文摘要]大学生就业能力是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的重要方面,大学生就业能力的高低不仅会直接影响大学生能否顺利就业,还关系到高校的健康发展。文章在对大学生就业能力概念和结构研究的基础上,重点探析了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途径。

随着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呈现,大学生就业问题成了政府、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研究热点,而大学生就业能力研究是近几年从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中细分出来的新课题,它更体现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力资源竞争的激烈性。大学生就业能力问题研究不仅直接关系到学生个体的生存和发展,还关系到我国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以及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

能力是体力和智力的总和,是指具有一定素质的社会主体从事对象性活动的内在可能性及实际本领,是主体的综合素质或内在本质力量的外化活动和水平体现。人的能力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在后天的社会实践中不断完善,不断提高的。关于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概念在国内外也有各种说法,各种观点的分歧就在于是否把专业性能力归属于大学生就业能力的范畴之内。在这里,我们把大学生就业能力界定为大学生能够获得工作、保有工作、做好工作并不断获得晋升的持续发展能力的总和,是一种综合能力的体现。既然是综合能力,自然包括专业性能力。之所以这样界定,是因为在理工类学科以及一些前沿科学的高精端学科,用人单位在招聘技术人才时,专业是用人单位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在专业对口的情况下,再考虑应聘者的综合素质,比如生物科学行业、应用物理学行业、机电行业、建筑行业、医学行业等。

结构是系统中各要素的相互联系方式,大学生就业能力结构的研究是大学生就业能力研究的瓶颈。研究大学生就业能力结构可以为测量和评价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探讨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发展特点以及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提供科学依据。

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结构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构建,本文将其结构构建如下:大学生应具备的就业能力包括基础性能力和专业性能力,基础性能力是普遍性的、各个专业的大学毕业生都必须具备的,它包括思维能力、学习能力、沟通能力、适应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专业性能力是指大学生经过系统的专业学习和严格的专业训练,全面系统掌握的本专业基本理论知识和方法,并能够运用它指导实践的能力,包括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职业道德。

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就高校而言,既要注重大学生基础性能力的培养,又要注重专业性能力的培养,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育人质量,适应社会需求。

1.思维能力的培养。思维能力包括社会洞察力、判断力、信息处理能力、创新能力、应变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思维能力的培养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第一,开设或加强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目的的课程。如开设“逻辑学”“哲学概论”“心理学概论”以及某些讲授方法论的课程,在课程讲授中,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知识的运用,从以知识型教学为主向以能力型教学为主转变,多引用情境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作出判断,从而增强学生的思维逻辑。第二,专门开设“解决问题能力训练”课程,以此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训练”课程要采用实践性的教学方式,即教师给学生出一些具体的问题,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完成调研并制订解决方案。如果条件具备,这些方案还可以实施或部分实施,以检验学生的方案成效。这种课程必须是讨论式的或者是开放式的,即对同一个问题,不同的学生可以有不同的解决途径和解决方案,在评价讨论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2.学习能力的培养。学习能力是一个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是每个人不断获取知识的能力,是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基石。对于高校来讲,在课堂教学上要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课堂教学应当注意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和学习氛围的营造,教师既要“授之以鱼”,又要“授之以渔”,适当采用传授知识、小组讨论、专题研究、情景模拟等授课方式,调动学习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好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爱学习、会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还要加强对学生专业技能的训练,使学生知道如何将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

3.沟通能力的提高。沟通能力包括倾听能力、表达能力、争辩能力、设计能力(形象设计、动作设计、环境设计)。沟通能力是个人素质的重要体现。高校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第一,重视口头交流技能。鼓励学生在大庭广众面前发表自己的见解,树立自信心。第二,高校要多组织各种增强口头表达能力的活动,如演讲会、辩论会、研讨会、班会、信息咨询。第三,学校开设“演讲学”“逻辑学”“辩论学”等有助于提高沟通能力的选修课程,帮助学生掌握沟通技巧,拓宽知识面,提高文化修养。"。

4.适应能力的培养。适应能力包括忍耐力、心理调适力、情绪调控能力、抗压力、抗挫折能力等。高校要引导学生全面认识社会现实,承认并正视竞争,正确对待成功与失败,正确面对各种压力和挫折。第一,加强对大学生就业心理的.辅导。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提高大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深化心理辅导的内容,根据不同大学生群体的需要,分别采用面谈、心理讲座、心理测验和团体训练、就业指导选修课等不同的形式,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第二,学校可以请企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和优秀毕业生作就业报告,帮助学生提前了解就业现状和信息,学习成功案例,转变就业心态,调整就业期望值,克服恐惧、自卑、从众等不良心理,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念,提高心理承受力,打破传统意义上事事求稳、事事求顺的就业思想,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接受就业的挑战,提高抗挫能力。第三,高校应开设心理咨询室和心理治疗室,请有心理咨询师资格的教师值班坐诊,为有心理咨询需求的学生提供方便。

5.组织管理能力的提高。组织管理能力是指为了有效地实现目标,灵活地运用各种方法,把各种力量合理有效地协调起来的能力,包括协调关系的能力和善于用人的能力。大学生组织管理能力的培养主要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第一,高校设置“组织管理学”这门课程,而且要配备有良好组织管理能力和丰富经验的教师,引导学生注重组织管理知识的学习。虽然组织管理能力是在一定经验的积累下动态发展的能力,但是有关组织管理的基础知识和前人所总结出的经验教训是可以通过课堂学习获得的。第二,大学生个体要主动加强组织管理能力的锻炼。首先,要善于抓住和把握锻炼的机会。大学有各种各样的学生干部,大学生个体要主动参加干部竞选,利用干部这个平台,组织好各种活动,敢于承担责任,积极锻炼自己,提高组织管理能力,认识到任何一个职位都可能使组织管理能力得到一定程度的学习和锻炼。第三,要善于向别人学习。如果自己不是学生干部,想要提高组织管理能力的话,就要善于观察,向别人学习。当班干部组织活动时,不要漠然处之,要以积极的态度配合班干部组织好活动,并注意学习组织的方法,关注产生的效果,活动后积极进行总结。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尝试自己组织一些活动,如一场球赛、一次郊游、寝舍之间的联谊活动等,这样,经过积极主动的锻炼,组织管理能力同样能得到提高。

6.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团队协作能力是一种为达到既定目标所显现出来的自愿合作和协同努力的精神,集中体现了大局意识、服务意识和协作精神。团队协作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大学生就业和个人成才,学校要努力培养大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使其适应现代社会就业发展情况。第一,要让学生理解团队协作精神的重要性。学校可以利用校内广播、板报,网络等宣传手段宣传何为团队精神,也可以有计划地安排以团队精神与合作能力为主题的讲座、座谈会、主题班会或专题教育活动,通过讲解、案例分析、事例展示和互动交流的方式,向大学生讲授团队协作能力的重要性。第二,学校和老师应该多举办一些拓展训练、创业构想、专题研讨等能发挥学生团队协作能力的活动,在活动中让学生感受到一个集体就是一个团队,许多工作都需要通过团队协作的方式来完成,很多个体价值的体现也要通过团队协作的方式来体现的道理。引导学生自觉树立团结协作的意识,帮助学生正确处理好个人与团队的关系,在活动中使学生始终保持团队协作的激情和热情,使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成为大学生成功就业的内在需求。

专业性能力包括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职业道德。关于大学生专业知识的强化和专业技能的提高途径,以往的许多研究文章都论述得非常全面和详细,本文不再赘述。本文将从三个方面重点对职业道德的培养途径进行探讨。

1.在课程教学中,强化对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课堂集管理、传道、授业、解惑多种功能于一体,是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最正规的载体。学校应结合专业特色,对在校大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进行合理规划。定期开展职业道德讲座,注重将职业道德贯穿专业课程和实训实践课程的始末,不断加以渗透,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培养自己专业需要具有的职业道德素质,并通过案例告诉学生缺乏职业道德的危险性以及各种职业道德楷模的社会价值与人生价值,从而使学生强化对自己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如在师范类的“教学论”课程中可进行师德教育,在医学类的授课过程中贯穿治病救人、救死扶伤的职业道德教育等。

2.通过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职业道德环境。校园文化是学校内部形成的特定的文化环境与精神氛围,其显著特征是穿透力强、作用面广、具有潜移默化的感染力。高等学校的相关部门可组织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演讲比赛、知识竞赛、观看录像,请一些职业道德标兵畅谈自己的体会,举行专题讲座,开展讨论等,积极营造浓厚的职业道德环境。在运用传统载体的同时,还可以充分利用网络等媒体,占领职业道德教育的新阵地。

3.通过行业调研和社会实践,培养职业道德。学校可以通过组织行业调研和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和巩固学生的职业道德。通过这些社会活动,让大学生直接接触社会,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和积累的经验去切身体验职业生活,使大学生自觉认识到所学专业的社会价值,了解自己所学专业的概况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对自己的就业前景也有一个相对准确的判断和定位。学校应当有效地利用这一机会,有目标、有组织、有计划地强化学生的职业道德意识,让学生把理论上学到的职业道德基本原则、规范等内容应用到实践实习中去,把职业道德理念和认识转化为职业道德行为。

大学生自学能力的提升途径(优秀15篇)篇三

大学生就业是国家和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研究如何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增强大学生就业竞争力,从而提高大学生就业效率和质量,对于破解大学生就业难具有重要意义。

大学生就业能力,是指大学生通过学习和锻炼获得的能够帮助其择业以及完成职业发展目标的综合能力,既包括大学生毕业寻求工作时候的求职能力,也包括大学生进入工作环境之后适应工作岗位需要并实现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目标的能力。当前,导致一些大学生就业能力较弱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政府、社会、高校和大学生个体等,其中高校和大学生自身的因素是主要影响因素。首先是高校因素。一方面,高校的一些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脱节。受高等教育大规模扩张影响,一些高校办学目标不明确,一味追求专业数量的增加和规模的扩大,造成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严重脱节。另一方面,就业指导工作水平不高。我国高校就业指导工作起步较晚,存在高校对就业指导工作投入力度不够、就业指导教师和工作人员素质不高等问题。其次是大学生自身因素。在当今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社会对人才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对于大学毕业生而言,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和专业知识,还要有较好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奉献精神、心理素质等。但是,应试教育模式使得大学生往往比较重视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学习而相对忽视实践环节,导致综合素质能力无法满足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因此,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须从多层面努力。

加强实践教育。实践能力在大学生就业能力中举足轻重。高校应积极引导大学生在校期间参加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中将专业知识学习同实践能力提高相结合。为此,应创建一批与专业相关的实习基地,让大学生通过实习了解岗位需求、提高就业能力。

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高校人才培养中,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应占有重要地位。但目前很多高校片面追求一次性就业率,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不够重视。着眼于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高校应高度重视职业生涯教育,建立职业生涯教育课程体系。同时,可以邀请各领域的从业人员到学校同大学生进行交流,让他们了解从事该职业应当具备的素质,有针对性地提高就业能力。

加强职业心理健康教育。面对严峻的就业压力,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所产生的恐慌、焦虑等心理问题日益突出。高校应积极开展职业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就业问题。既可以开展团体职业心理咨询,也可以根据学生个体差异开展个体心理辅导,使学生保持健康心态,提高就业适应能力。同时,还应注重学生良好品质的日常塑造,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作用。

加强就业培训指导。针对学生在求职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基本技能缺失,学校应把就业培训指导做深做细。比如,积极开展就业政策介绍、面试技巧培训以及简历制作辅导等,建立毕业生就业情况跟踪反馈机制,利用新媒体发布求职信息、求职技能等。

加强创业指导。创业指导是培养学生创业所需基本能力和素质的重要手段。高校应落实好国家对于大学生创业的政策支持,引导大学生提升创业能力;加强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积极营造创业文化氛围。

大学生自学能力的提升途径(优秀15篇)篇四

在7月31日公布的第七届“中国大学生最佳雇主”评选活动中,全球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公司百度以绝对的优势上榜,成为中国大学生心目中的最佳雇主。

历经七年积累与升华,由权威招聘网站中华英才网主办的“中国大学生最佳雇主”评选,已经成为国内最具影响力的雇主调查品牌。据介绍,今年的评选历时半年,受到了大学生的高度关注,参与投票人数高达21万多人。

在业内专家看来,面对当前严峻的社会就业压力,百度能够获得大学生的青睐并成为他们心目中的“最佳雇主”,既得益于百度为其员工所提供的广阔的工作平台、完善的创新鼓励机制、平等透明的沟通环境、宽广的个人发展空间、内容丰富的培训机制和良好的薪酬福利等种种“内因”,也与其面向高校学子们所开展的一系列就业扶持活动及举措密切相关。

专家指出,受到全球经济危机等冲击,我国的高校就业压力居高不下。在这种局势下,百度面向高校学生提供了包括技术培训、举办各种赛事、加大招聘力度等一系列扶持措施,既为其招揽到了优秀的人才,更有助于提升高校学生就业竞争力、缓解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因此值得更多企业借鉴和效仿。

促进技术分享。

将搜索引擎课程引入高校,促进技术知识的共享,是百度在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方面所作出的一大举措。

5月初,百度面向全国高校启动了一项搜索引擎技术公益巡讲,将百度内部成熟的搜索引擎技术培训机构―――百度学院(baiduinstituteoftechnology,简称bit)的相关课程引入高校,并派出资深技术工程师出任讲师,与学子们共同分享搜索引擎领域的最新技术理念及进展。

互联网搜索引擎是一个新兴的行业,对人才的需求也与传统计算机人才不同,更注重与实际应用的结合,然而,目前的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中,很少有对搜索专业技术知识进行系统讲授的课程。正是看到了这一点,百度萌生了将公司长期积累并已形成体系的技术培训课程引入高校、与学术界分享搜索引擎领域的最新技术的想法,希望通过此举为国家计算机专业人才的培养作出贡献。目前,这一量身为高校学生定制的免费培训课程,已经先后在华中科技大学、清华大学等知名高校开讲,并获得了师生们的广泛好评。

与此同时,百度还与清华大学联合,出版了国内首本关于“搜索引擎技术基础”的培训教材,并将其纳入到“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体系之中。

“现行的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中较少有对搜索专业技术知识进行系统讲授的课程,要培育出更多优秀的中国自主的搜索引擎人才,需要企业与高校的共同努力。”正如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刘奕群博士所说的那样,百度在高校所开设的专业搜索课程,建立在其多年来技术及实战知识的积累之上,极具实用价值,既为大学生在学校期间接触到最新技术专业知识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更将推动专业理论知识与实际市场应用的密切结合,有助于进一步提升计算机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为学生未来的就业和创业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培养实战型人才。

如果说搜索引擎技术培训及经验交流分享,提升的是高校学生们的专业知识技能,每年一度的“百度之星程序设计大赛”则是百度为步入社会之前的高校学子们所搭建的一个实战平台。

虽然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但动手实践似乎一直是大学生群体的短板,这也直接影响着该群体的就业、创业表现。不少企业的招聘人员都曾经明确表示,大学生的可塑性强,但缺乏工作实践经验,从而间接加大了企业的招聘成本,因此,企业更希望寻找具备实战能力的人才。

“百度之星程序设计大赛”的设立初衷正源于此。作为中国互联网中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程序开发设计赛事,“百度之星程序设计大赛”旨在为以高校学生为主的广大程序设计爱好者搭建一个比试身手、切磋交流的平台,增强大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让他们有机会通过激烈的赛事而得到实战经验。而这些参赛选手中,有很大一部分都将藉此获得进入百度公司人才库[0.922.22%]的机会,优先参与百度公司实习计划、接受技术牛人指导职业发展和全球领先的搜索引擎核心技术培训。

也正是因此,每年“百度之星程序设计大赛”的命题,都有别于业内众多千篇一律的商业竞赛模式,加入了很多真实环境下的技术挑战元素,极富实战特色。“我们期望通过完善每一个细微的环节,培养大学生的实战能力。”大赛命题委员会成员楼天成告诉笔者。

实际上,除了借助各种赛事的举办,来加强学子们的动手能力外,百度还通过发起一系列的实习生招聘计划,以及开设减免面试轮次的绿色通道的方式,帮助学生们真正投入实践,接触到最新的互联网技术应用。

据介绍,“实习生文化”可谓是百度内部文化的一大特色,其核心内容主要有两点:一是实习生可得到大量实践的机会,二是实习生享有充分信任、平等交流的氛围。在不少跨国大公司里,实习生一般只能从事辅助性、杂务性的工作,很难进入核心业务。但在百度,这种现象并不常见。哪怕是实习生,只要有想法,都可以说出来,甚至可以全权负责某个具体项目,而这样的实战经验,对于高校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涯发展而言,无疑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打造创业孵化器。

在当前就业形势严峻的环境下,创业不再是大学生的冲动和梦想,而是现实的出路。但由于学生们缺乏足够的社会经验、资源及商业运营能力,对所在行业的了解和认知不够,很容易导致创业的失败。这就要求大学生具备商业意识和创意思维,要学会从市场的角度看待一个创业项目,从可操作性、商业模式、资源调配等诸多方面进行考量。

因此,除了致力于帮助高校学生们提升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外,百度还不忘充分调集各种资源,来对有志创业的青年们进行强有力的扶持。

6月25日,百度正式启动了一项名为“情系e乡―――全国大学生乡村信息化创新大赛”的大学生创业活动。活动覆盖全国1200所高校超过100万的大学生,通过征集大学生对乡村信息化的创意、资助优秀的乡村网络推广项目等方式,推动农村信息化建设,并同时帮助大学生创业。在这项赛事中,百度大手笔地投入了5000万元营销推广资源及最高20万元回报基金,调集百度知道、空间、百科、贴吧等多个主流产品及用户平台,并牵头引入北极光等风投资源,全方位支持、指导及帮扶大学生们进行创业。

据统计数据显示,20中国将有610万应届高校毕业生面临就业问题,而-毕业的大学生中,分别还有100万和150万人没有完成就业。而加之全球金融危机所造成的影响,大学生就业形势更为严峻。

业内专家评价认为,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社会各界,包括很多有责任心的企业,都在致力于采取各种措施来帮助高校学生就业。而从帮助高校学子提升基础技能,到增加他们的实战经验,再到全方位扶持大学生,帮助其“孵化”创业梦想,显然,百度更加深谙“授人鱼,不若授人以渔”的道理。而这也是其获评“大学生最佳雇主”称号的原因所在。

“我们希望能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借鉴百度的做法,更注重帮助高校学子们通过提升自身就业竞争力的方式来解决就业问题,造福社会。”专家说。

大学生自学能力的提升途径(优秀15篇)篇五

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随着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不断增大的现状,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较为严峻的考验。而高校辅导员作为校园思想政治工作和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领路人,其角色也在不断的发生着新的转变,对于毕业生就业指导方面的工作,辅导员也逐渐的参与其中,成为了就业兼职人员,这就对辅导员的工作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因此,探讨辅导员如何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是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的。

1、就业指导课不够专业化。

相关教育者要想更好的开设就业指导课,就务必要了解当前国家就业的相关方针政策,具备过硬的理论、专业的知识与实践经验,但是目前各高校的辅导员由于工作时间较短,又存在普遍年轻的现象,大部分都缺乏系统的就业指导理论与实践知识,没有足够的社会经验。就业指导的内容一般比较单一,主要就是简单的就业政策讲解、目前就业形势分析等。因此,在指导大学生就业时,大部分缺乏必要的社会实践经验和系统的就业指导理论与实践知识。而所谓的实际操作,往往指的是单纯强调简历的制作、专升本或考研等升学的途径,这些都过于笼统,并不能很好的对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涯进行较为详细的规划,比如,有些辅导员过于盲目的渲染和一味的对学生强调“考研”、“降低就业期望值”、“不做假简历”等,而往往忽略了学生本身的个性发展和其专业知识的掌握能力,没有进行较为全面和更好的引导,甚至过分的渲染就业形势的严峻,给学生带来了一定的心理压力,产生心理阴影,有心理负担,以致在日后的就业工作中盲目的与企业签约、毁约等等。如果没有引导好学生正确对待就业,就会造成学生严重的心理压力,对就业产生不利影响。

2、辅导员工作繁杂,对就业指导工作的开展造成一定影响。

目前,根据教育部的有关规定,高校辅导员队伍配置一般是1:200,由此可见,辅导员需要指导教育的'学生数量过于庞大,而辅导员又处在教育工作第一线这样一个位置,不仅仅需要关注学生日常学习状况,同时还要关注学生的心理问题、奖罚管理等等。此外,辅导员还需要进行教学和科研等其他工作,甚至还有一些党团、学生会的各项工作需要辅导员兼任。因此,辅导员很难将全部精力投入到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中来,从而影响了就业指导工作的开展。

3、就业指导课不受重视。

目前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主要以就业指导课的形式开展。而对其内容来讲,仅局限在对就业政策的宣传、就业技巧的指导以及就业信息的传递等几个方面。一般由高校辅导员担任大学就业指导课程教师,而且课程多是专科第二年和本科的第三年开展,属于选修课不算学分,再加上给学生毕业前的指导很有限,因此也不被学生所重视,这就形成了毕业生不能很好的完成就业技巧方面的指导课程,没受到系统性和全面性的知识讲授。

1、辅导员应不断的完善自我给自己充电。

高校辅导员面对目前的就业形势,必须及时转变观念,把握不断更新和变化的就业政策的新特点、新内容,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探索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规律、实践方法和就业指导的新思路、新方法,拓宽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领域,以人为本,促使大学生就业指导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体系不断完善,对于就业实践工作进行不断探索。因此,这就要求辅导员要不断的提高自身的素质和知识储备,时时刻刻不忘给自己充电,只有不断的加强学习,才能高质量完成就业指导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辅助学生在择业期间做出正确的判断。

2、引导大学生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一定的规划。

面对部分因为没有考出理想成绩而与心中大学失之交臂的情况,辅导员应该尽心尽力的采取多样形式对大学生心理开导工作做好基础,努力使学生振作起来,同时树立学生今后就业方向的意识,正确引导学生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一个明确的规划,并培养竞争意识和艰苦创业意识。

3、专业的知识、良好的综合素质是培养大学生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在实际工作中,专业知识的掌握能力历来为人们所重视,是否拥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也是用人单位选人的重要依据。因此辅导员要运用所学知识不断地开拓创新,强化学生的学习意识,不断的开展科技竞赛、专业学习参观等等活动来刺激和激发学生的热情和积极性。

4、积极促进大学生就业心理的改善与提高。

辅导员要做好就业心理教育工作,将就业心理辅导面向全体大学生,在就业一线工作的辅导员需要积极调整思路,转变认识观念。辅导员应及时了解学生就业问题并积极对待处理,这样逐渐找到了学生工作的重点和难点,解决高校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而又需要和社会就业相结合的的问题,为准毕业生建立与企业和社会必要的沟通机制,使得大学生能够更多的了解市场需求,以便提升自身素质修养。

5、深入了解大学生实际情况,开展针对性强的个性辅导。

由于辅导员与学生相处时间较长,通过深入细致的观察分析以及和学生长时间的沟通交流,能够真实了解学生的综合能力、性格特点、思想动态、心理变化等,并对学生成长环境、家庭背景也都有一定掌握。然后又针对性的采取“对症下药”的方式和方法针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就业指导工作,帮助学生克服自己的心理障碍,进行客观分析问题,走出自身的认识误区,帮助他们正确的认识自己的优缺点。培养大学生符合个体情况的就业技巧,从而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转变就业观念、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和成功率,实现顺利就业。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时代的发展趋势和扩招政策的实施导致了高校大学生数量的增多,同时也间接为其造就了就业的困难。现阶段,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依然成为各大高校的重点工作内容之一。高校辅导员是与学生接触最多的日常管理人员,在日常管理工作中,高校辅导员可以进一步为大学生提供实时的就业理念灌输和必要的就业指导工作。无论从何时来看,高校辅导员都依然成为高校管理工作的一线力量,是整体完善就业系统的建设者和实施者。本人从事相关职业工作多年,有了一些自己的心得体会,希望能对大家起到借鉴作用。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大学生自学能力的提升途径(优秀15篇)篇六

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就高校而言,既要注重大学生基础性能力的培养,又要注重专业性能力的培养,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育人质量,适应社会需求。

1、思维能力的培养。思维能力包括社会洞察力、判断力、信息处理能力、创新能力、应变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思维能力的培养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第一,开设或加强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目的的课程。如开设“逻辑学”“哲学概论”“心理学概论”以及某些讲授方法论的课程,在课程讲授中,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知识的运用,从以知识型教学为主向以能力型教学为主转变,多引用情境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作出判断,从而增强学生的思维逻辑。第二,专门开设“解决问题能力训练”课程,以此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训练”课程要采用实践性的教学方式,即教师给学生出一些具体的问题,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完成调研并制订解决方案。如果条件具备,这些方案还可以实施或部分实施,以检验学生的方案成效。这种课程必须是讨论式的或者是开放式的,即对同一个问题,不同的学生可以有不同的解决途径和解决方案,在评价讨论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2、学习能力的培养。学习能力是一个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是每个人不断获取知识的能力,是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基石。对于高校来讲,在课堂教学上要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课堂教学应当注意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和学习氛围的营造,教师既要“授之以鱼”,又要“授之以渔”,适当采用传授知识、小组讨论、专题研究、情景模拟等授课方式,调动学习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好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爱学习、会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还要加强对学生专业技能的训练,使学生知道如何将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

3、沟通能力的提高。沟通能力包括倾听能力、表达能力、争辩能力、设计能力(形象设计、动作设计、环境设计)。沟通能力是个人素质的重要体现。高校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第一,重视口头交流技能。鼓励学生在大庭广众面前发表自己的见解,树立自信心。第二,高校要多组织各种增强口头表达能力的活动,如演讲会、辩论会、研讨会、班会、信息咨询。第三,学校开设“演讲学”“逻辑学”“辩论学”等有助于提高沟通能力的选修课程,帮助学生掌握沟通技巧,拓宽知识面,提高文化修养。"。

4、适应能力的培养。适应能力包括忍耐力、心理调适力、情绪调控能力、抗压力、抗挫折能力等。高校要引导学生全面认识社会现实,承认并正视竞争,正确对待成功与失败,正确面对各种压力和挫折。第一,加强对大学生就业心理的。辅导。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提高大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深化心理辅导的内容,根据不同大学生群体的需要,分别采用面谈、心理讲座、心理测验和团体训练、就业指导选修课等不同的形式,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第二,学校可以请企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和优秀毕业生作就业报告,帮助学生提前了解就业现状和信息,学习成功案例,转变就业心态,调整就业期望值,克服恐惧、自卑、从众等不良心理,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念,提高心理承受力,打破传统意义上事事求稳、事事求顺的就业思想,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接受就业的挑战,提高抗挫能力。第三,高校应开设心理咨询室和心理治疗室,请有心理咨询师资格的教师值班坐诊,为有心理咨询需求的学生提供方便。

5、组织管理能力的提高。组织管理能力是指为了有效地实现目标,灵活地运用各种方法,把各种力量合理有效地协调起来的能力,包括协调关系的能力和善于用人的能力。大学生组织管理能力的培养主要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第一,高校设置“组织管理学”这门课程,而且要配备有良好组织管理能力和丰富经验的教师,引导学生注重组织管理知识的学习。虽然组织管理能力是在一定经验的积累下动态发展的能力,但是有关组织管理的基础知识和前人所总结出的经验教训是可以通过课堂学习获得的。第二,大学生个体要主动加强组织管理能力的锻炼。首先,要善于抓住和把握锻炼的机会。大学有各种各样的学生干部,大学生个体要主动参加干部竞选,利用干部这个平台,组织好各种活动,敢于承担责任,积极锻炼自己,提高组织管理能力,认识到任何一个职位都可能使组织管理能力得到一定程度的学习和锻炼。第三,要善于向别人学习。如果自己不是学生干部,想要提高组织管理能力的话,就要善于观察,向别人学习。当班干部组织活动时,不要漠然处之,要以积极的态度配合班干部组织好活动,并注意学习组织的方法,关注产生的效果,活动后积极进行总结。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尝试自己组织一些活动,如一场球赛、一次郊游、寝舍之间的联谊活动等,这样,经过积极主动的锻炼,组织管理能力同样能得到提高。

6、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团队协作能力是一种为达到既定目标所显现出来的自愿合作和协同努力的精神,集中体现了大局意识、服务意识和协作精神。团队协作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大学生就业和个人成才,学校要努力培养大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使其适应现代社会就业发展情况。第一,要让学生理解团队协作精神的重要性。学校可以利用校内广播、板报,网络等宣传手段宣传何为团队精神,也可以有计划地安排以团队精神与合作能力为主题的讲座、座谈会、主题班会或专题教育活动,通过讲解、案例分析、事例展示和互动交流的方式,向大学生讲授团队协作能力的重要性。第二,学校和老师应该多举办一些拓展训练、创业构想、专题研讨等能发挥学生团队协作能力的活动,在活动中让学生感受到一个集体就是一个团队,许多工作都需要通过团队协作的方式来完成,很多个体价值的体现也要通过团队协作的方式来体现的道理。引导学生自觉树立团结协作的意识,帮助学生正确处理好个人与团队的关系,在活动中使学生始终保持团队协作的激情和热情,使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成为大学生成功就业的内在需求。

专业性能力包括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职业道德。关于大学生专业知识的强化和专业技能的提高途径,以往的许多研究文章都论述得非常全面和详细,本文不再赘述。本文将从三个方面重点对职业道德的培养途径进行探讨。

1、在课程教学中,强化对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课堂集管理、传道、授业、解惑多种功能于一体,是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最正规的载体。学校应结合专业特色,对在校大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进行合理规划。定期开展职业道德讲座,注重将职业道德贯穿专业课程和实训实践课程的始末,不断加以渗透,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培养自己专业需要具有的职业道德素质,并通过案例告诉学生缺乏职业道德的危险性以及各种职业道德楷模的社会价值与人生价值,从而使学生强化对自己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如在师范类的“教学论”课程中可进行师德教育,在医学类的授课过程中贯穿治病救人、救死扶伤的职业道德教育等。

2、通过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职业道德环境。校园文化是学校内部形成的特定的文化环境与精神氛围,其显著特征是穿透力强、作用面广、具有潜移默化的感染力。高等学校的相关部门可组织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演讲比赛、知识竞赛、观看录像,请一些职业道德标兵畅谈自己的体会,举行专题讲座,开展讨论等,积极营造浓厚的职业道德环境。在运用传统载体的同时,还可以充分利用网络等媒体,占领职业道德教育的新阵地。

3、通过行业调研和社会实践,培养职业道德。学校可以通过组织行业调研和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和巩固学生的职业道德。通过这些社会活动,让大学生直接接触社会,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和积累的经验去切身体验职业生活,使大学生自觉认识到所学专业的社会价值,了解自己所学专业的概况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对自己的就业前景也有一个相对准确的判断和定位。学校应当有效地利用这一机会,有目标、有组织、有计划地强化学生的职业道德意识,让学生把理论上学到的职业道德基本原则、规范等内容应用到实践实习中去,把职业道德理念和认识转化为职业道德行为。

大学生自学能力的提升途径(优秀15篇)篇七

[摘要]自主学习能力表现为学习者发自内心的强烈求知欲望,学习实践中孜孜不倦、主动探究知识的精神和能力。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生发与持久的动力源泉源于高校教学管理思想和方法与自主学习方式的契合,源于教师教学实践与自主学习方式的契合。

[作者简介]王保国(1968-),男,吉林公主岭人,延边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思维科学、逻辑学教学。(吉林延吉133000)。

在我国,高校是为社会培养和输送知识型人才的主阵地。提升高校为社会提供的知识型人才的质量,不但需要高校对大学生进行专业知识教育,更需要注意培养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使之自主学习能力不断增强。法国的埃德加富尔在《学会生存》一书中阐述: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自主学习是学生走出学校后所采用的主要学习方式,是个体自身发展的必备能力。无论是科技进步还是职业发展,都要求个体必须通过自主学习来不断掌握更新知识的技能,这样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华罗庚告诫年轻人:每一个人都应该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叶圣陶先生曾说“教是为了不教”,其观点认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这是教育的终极目的。

一、自主学习能力的含义及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养成。

1.自主学习能力的内涵。从词义上看,自主学习能力包含着两层意思,―是自主学习,关注的是学习方式问题,即怎样学;二是能力,关注的是学习本领问题,即对于自主学习方式运用学得怎样,运用自主学习方式的本领。

作为一种学习方式,自主学习是相对于传统的灌输式学习方式或称之为接受式学习方式界定的,是一种被现代教育界特别是我国教育界所提倡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理论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等发达国家,自主学习理论在我国的热议也仅仅开始于近些年。我国研究者关于自主学习的内涵有着多种的表述方式,笔者比较赞同百度百科对解释“自主学习”词条所编辑的内容,即:自主学习就是学习主体自立、自为、自律的学习。学习的自立性、自为性和自律性是学习自主性的三个方面的体现,是“自主学习”的三个基本特征。其中,自立性是自主学习的基础,自为性是自主学习的实质,自律性是自主学习的保证。这三个特性都说明了同一个思想:学习主体是自己学习的主人,学习归根到底是由学习主体自己主导和完成的,也就是说,自主学习昭示着学习是学习者自己的事情,学习者是学习的主人;学习是“自己做主”的主动性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是自主学习的本质属性。

作为一种学习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可在借鉴陈水清对“自主学习”的阐述:学习者对学习目标、过程、效果等诸方面进行自我设计、自我管理、自我调节、自我检测、自我评价和自我转化的主动建构本领。“学习”是学习主体对社会文化或群体的思想、观念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断吸纳和内化的活动,具体表现为对一系列知识、观点、原理、定理或理论以及蕴含于其中的方法论的把握和应用,从而形成或锻造出学习主体自身的思维能力,使学习主体的学习“状态”从被动吸收变为主动地追求的能力。

2.自主学习能力的养成。无论人的哪种能力都源于实践,同样,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不是与生俱有的,也源于实践。

其一,源于学习者自身的主观有意实践。即学习者在具有愿学、乐学的学习动机,竞争、进取的学习目标,会学、善学的学习方法,自省、自励、自控的心理素质,适应性、选择性、合作性、参与性的成功欲望等基本素质的基础上,能够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来学习和掌握知识,在自觉实践自主学习方式的过程中不断积累和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其二,源于学习者从主观无意转化为主观有意实践,这一转化需要条件。即学习者的基本素质尚不具备自觉实践自主学习方式的时候,必须通过外界提供或创造的条件引导,利用自主学习方式来学习和掌握知识,将被动地采用自主学习方式转化为自觉地采用自主学习方式,再通过自觉实践自主学习的方式来不断积累和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其三,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需要条件。自主学习的条件是学习者在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材料等方面进行自由选择的程度。这种自由选择程度的高低取决于主观认识和客观条件两个方面。客观条件是教育机制对学习者自主学习的宽容度、信任度。而这种宽容度、信任度,取决于主导教育机制的教育思想和国家、社会、家庭以及学习者本身对教育的理解和对教育的期望。教育思想的革新往往比人们想象的更加困难。主观认识包括学习者本身对自主学习的愿意程度以及自信心。

1.高校教学管理思想和方法与自主学习方式的契合。目前,自主学习方式对于我国高校来说,尚属于理论层面的热议,实践层面应用不足的状态。在我国许多高校的教学中,依旧采取的是老师的灌输式和学生的被动接受的教学方法。即使安排了一点讨论课,也会出现教师的组织木到位、学生的参与热情不高,参与程度也不够,甚至干脆成为有课时安排无人参加的“走形式”课,只有少数教师畿改变教学方式,注意在自己的课时内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但这样的做法并不受到学校的鼓励。原本的实习环节,文科学生基本无任何作为,工科学生也大大缩减了实习时间。很多工科教授说,我们现在培养的是黑板上的工科学生。这样的教学培养,基本上没有摆脱“标准答案”式的培养窠臼,且不说教会学生开动脑筋,培养创造性思维,就连起码的质疑精神都没有。所以,论及大学生自主学习动力源泉问题,首先应针对我国高校教学管理工作滞后于自主学习理念提出质疑。高校教学管理工作不能采纳自主学习方式则等同于故步自封于传统教学方式,其结果是对自主学习方式的坐而论道,束之于高阁。

作为决定着高校教学方式的教学管理部门必须转变思想,积极探索自主学习方式在高校教学中的推行,这样才能打开保证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动力源泉的第一道关口。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强对自主学习理论和实践的研究,为达到自主学习目的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另一方面要采取有效措施,畅通自主学习教育机制的各个环节,给学习者自由选择的学习材料、活动场所、学习方式和手段等硬件设施。如目前使用的传统教科书不太适合自主学习。为满足自主学习需要应提供新型教科书。可以借鉴西方国家在各个教育阶段建立自学中心的做法。在自学中心,学习者根据自己的学习需要选择材料、媒介和活动方式。可以充分发挥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具有的容量大、手段多样、人机交互等优点,将它应用于自主学习中。

2.教师教学实践与自主学习方式的契合。按照自主学习理论,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处于组织引导地位,作为组织引导者需要运用相应的组织引导策略,使教师的教学实践活动能满足自主学习方式的需要。教师的'组织引导策略包括:

其一,创设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教师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方法的教师一言堂的定式,摆脱灌输式教学经验的束缚,主动探讨和实践自主教学。自主学习方式对于学习者来说处于一种不适应、不习惯的状态,这种不适应和不习惯来源于是学习者从我国基础教育阶段起便接受的灌输式教学方式所造成的,实行自主教学标志着对固有学习方式的摒弃,对新型学习方式的认可和接纳,需要学习者对学习观念的转变,方式的转变,这需要教师创设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因为民主平等即使教师双方在教学活动中处于交流合作的氛围中,教师的教不再只是一味地“灌”,而是与学生共同探究的互动交流,学生的学不再只是一味地“听”,是可与教师对话与同学互动及合作探究。教师创设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需要改变课程实施过城中于强调学习者接受学习、死记硬背的现状,调动起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赞赏学生勇于探究的学习精神,鼓励学生勤于动手,善于动脑动口的表达习惯,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学习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其二,尝试灵活的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方式需要与之相适应的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处于探索阶段,与之相适应的学习方法当然也需要新的尝试,这种尝试应该是解放思想的、讲求灵活性和实效性的。目前有研究者提出了四种方法可为之借鉴:(1)问题解决式。目前,许多教科书采用了超文本和超媒体等一些新的软件技术,采用问题解决式,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设备将电子教科书中出现的关键词或短语等与其他相关联的材料资源连接起来,学生可以很方便地获得与该词相关的信息。还可以选择和控制各种媒体和各种学习方法,创建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环境。进一步设想,如果在学习和建构知识的过程中能够采用问题解决式方法,就能够更好地与老师、同学进行互动交流。(2)讨论式。这是学生和学生之间或教师和学生之间相互启发、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的学习方法。在学习过程,学生可以与学习伙伴交流学习情况、看法、思想。在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尽量不要过多介入,让学生在完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表达出真实想法,哪怕这种想法是错误的,最后讨论的时候老师做一个总结即可。可以这样理解,这种做法近乎于对传统教学方法的相悖,过去的课堂教学是教师教在前,教师讲解的知识先人为主,之后才是学生的理解与消化。讨论式学习方法是学生的理解在前,教师的讲解(总结)在后,这样,就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教法。(3)情境化模式。在情境化学习中,利用教学模拟、情境学习和多媒体信息集成技术,创建和展示有意义的情境;利用多媒体技术、局域网络和互联网的优势,创设丰富生动的社会文化、自然情境或问题情境,让学生或体验现实的社会生活,或体验某个典型角色,或体验某种社会情感,通过身临其境来获得对于世界的真实感受,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动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促使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思考。(4)求异式。每一门学科都有自己相关的理论知识,对一些不够成熟的理论,可以鼓励学生在学习中求异,即要求学生在求“变”、求“新”中学习知识,获得思维的发展。求异式学习方法符合学生学习中的逆向思维、发散性思维,引发学生对一个问题进行多方位、多角度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我建构知识的成就感。

其三,提供便捷的知识交流平台。自主学习有其弱势,一是并非所有的学习者都愿意对自己的学习负主要责任。这里有态度和动机的原因,有个性特征和个别偏爱的原因,也有以往教育模式使学习者养成的依靠教师的学习习惯。二是由于知识具有连续性,一旦有一个问题得不到解决或者弄不明白,接下来就会有一连串的问题不明白,问题的积累将导致影响学习效果。因此,可采取提供便捷的知识交流平台的做法,弥补在自主学习中弱势学习者的不足。搭建便捷的知识交流平台包括:教师要充分利用网络,建立qq学习群、学习博客和论坛,为学生营造建构知识的良好学习环境,使之能够在轻松的氛围中进行自由探索和自主学习,随时提问、实时讨论、互动交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还可有针对性地简化整理出一些有讨论价值的题目,引导学生在线讨论,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在讨论中学生还能发现在自学中与他人相比,自身存在的差距,激发学习的内在动机。而且学生之间也可以相互协作和支持,最终达到传授知识、培养能力、陶冶情操的目的。

[参考文献]。

[2]李明星.浅谈研究型学习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墩育革新,2006(5).

大学生自学能力的提升途径(优秀15篇)篇八

结构是系统中各要素的相互联系方式,大学生就业能力结构的研究是大学生就业能力研究的瓶颈。研究大学生就业能力结构可以为测量和评价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探讨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发展特点以及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提供科学依据。

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结构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构建,本文将其结构构建如下:大学生应具备的就业能力包括基础性能力和专业性能力,基础性能力是普遍性的、各个专业的大学毕业生都必须具备的,它包括思维能力、学习能力、沟通能力、适应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专业性能力是指大学生经过系统的专业学习和严格的专业训练,全面系统掌握的本专业基本理论知识和方法,并能够运用它指导实践的能力,包括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职业道德。

大学生自学能力的提升途径(优秀15篇)篇九

随着高校扩招,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与人才培养的'结构性矛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淡薄和就业能力较弱等多方面的原因,大学生就业问题已经成为影响社会稳定,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

和一般院校相比,工科院校大学生在就业能力不足方面又有以下三个特点:

(一)专业技能不足,实践经验缺乏工科院校由于受专业和课时限制,很多基础课和骨干课知识体系庞大,教师和学生无法在课堂上完成应有的教学任务,只是挑拣了一些重要章节进行讲解,学生学习不系统不深入,导致专业知识向专业技能转化成为障碍。

专业技能是大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进入职场的起码条件,更是用人单位选聘人才时考虑的关键因素。

经过系统的专业学习,大学生应能够全面系统地掌握本学科本专业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并将这些专业知识、技能运用到实际工作。

事实上,当今绝大多数学生知识转化为技能能力薄弱,很多知识一知半解,缺乏深入系统了解,理论知识到实际应用严重脱节;再加之他们对专业技能的培训重视不够,导致学生的表达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较差,综合技能水平不高,甚至一些毕业生连最基本的专业常识都很缺乏,理论知识内化为专业技能,增强就业能力已经成为工科院校大学生必须解决的问题。

(二)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淡薄大学生作为职业生涯规划的主体,反而对此没有足够的重视,职业规划意识淡薄。

根据相关的问卷调查,发现仅有29.9%的同学了解职业生涯规划并在做自己的生涯规划,其他被调查者均表示只是大概了解,或者思考过但没有付诸实践;63.6%的被调查者表示自己有人生目标,但缺乏对目标的计划。

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淡薄,直接导致对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课的漠视,致使大学生失去了一个提高自身就业能力最好最直接的途径。

(三)人文素养缺乏,价值观念急功近利人文素养可以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就业观念,提高学生可持续的就业能力,促进学生个性与社会协调发展。

用人单位在选人用人也非常注重人文素养的考量。

当今的一些大学毕业生历史文化知识缺乏、理想信念追求迷茫、生活趣味低级化、价值观念功利化;忽略自身文化修养的提高,工作上拈轻怕重,缺乏责任感,缺乏吃苦耐劳的品质,缺乏创造性、开拓性和积极务实的爱岗敬业奉献精神。

大学生人文素养的缺乏成为高等教育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瓶颈,成为影响大学生顺利就业的关键因素。

(一)树立“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的教育理念,培养大学生自我效能感黄炎培先生提出的“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理念。

高校在人才培养上要坚持以生为本,注重就业能力开发,真正做到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短期是帮助学生获得就业机会,长期是帮助学生实现全面发展,适应社会变化,职业生涯顺利发展。

(二)构建以“全面开发大学生就业能力”为目的的框架模型结合usem理论,大学生就业能力开发的责任主体主要有三个,包括就业指导服务部门、专业课教学部门和用人单位部门。

各部门要通力合作,互通有无,保持信息通畅,及时准确反馈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情况。

高校的大学生就业能力开发的框架主要包括五个部分:专业知识技能培养、职业发展教育、实习实践机会、个人发展规划和就业安置服务。

五个部门相辅相成,互相作用,贯穿于大学各个时期。

框架模型的设计充分思考了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全方位和全过程特点。

1.专业课教学部门可以将就业能力的培养融入核心课程或单项能力开发模块。

培养大学生在专业领域的课程学习中,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增加学科理解力,为未来从事本专业职业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

丰富的知识储备有利于学生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在求职就业竞争中更容易获得理想的工作。

2.就业指导服务部门可以通过职业生涯规划课和就业指导课平台来进行就业能力提升。

通过课程的讲授和素质拓展,促使大学生了解当前就业市场形势和职业发展趋势,提高职业规划管理能力;对于经济困难和就业困难的大学生,可以借助团体职业辅导和个体咨询,一对一进行帮扶,进行有效跟踪观测。

3.就业指导服务部门和用人单位可以进行广泛深入校企合作。

建立教学计划内外的实习、就业实训基地、第二课堂活动帮助学生提前感受职场氛围,对专业知识和实际应用有初步认识;学会时间管理和情绪管理。

4.大学生本人可以通过职业生涯规划大赛、个人发展规划档案,来提高学生规划意识。

督促学生对教育培训和职业发展做出规划,职业目标越来越清晰,学习动力增强,提升他们自信心和情商。

5.通过各类招聘活动的组织、各种形式的岗位信息发布来实现毕业生顺利就业。

(三)充分发挥工科院校大学生的主动性,调动就业能力提升的热情就业能力的训练提升需要高校、企业的努力,也需要大学生本人的积极配合和积极进取。

工科院校大学生是就业能力提升的参与者、受益者,他们的进取精神直接关系到就业能力提升的实现。

我们要利用各种手段和形式,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创造各种机会让他们从课堂走向工厂,从理论走向实践,从抽象走向具体,从迷茫走向自信。

学校与企业、政府的互动交流少,较少反馈社会地方经济的需求,导致高校培养的毕业生社会不需要,社会需要的岗位高校没培养,造成人才供求的不对等。

我们应该引导大学生在进入大学的时候就开始转变择业就业观念,准确定位,合理研判,为自己确定一个明确的发展方向。

1979年英国曾颁布了一份“能力教育宣言”。

该宣言指出,由于受传统培养学术精英型人才思想的影响,英国教育没有培养和训练学生掌握从事实际工作的能力和技能,学生强于具体的知识,弱于在现实社会环境中运用发挥专长的能力,这种缺陷对学生个人、社会和经济都造成了危害。

“能力教育宣言”的发布立即在全社会产生了强烈的反响,社会各界呼唤并支持学校进行以强化就业能力为目的的教育改革。

20世纪90年代以来,英国的高校已经普遍认同“高等教育能力教育”(hefc)的思想,到90年代中期,几乎所有的大学都已进行了能力教育改革,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英国高校的应用和实践表明,usem就业能力模型为高等教育提供了一种维护学术价值、兼具职业性来培养开发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方法。

就业能力的四个组成部分(学科理解力、专业通用技能、自我效能感和元认知)构成了人的认知和能力,这种认知和能力必须要从个人学习、思考和实践中得到提高。

大学生自学能力的提升途径(优秀15篇)篇十

对于就业而言,素质可以认为是通过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而形成的顺利从事某种职业活动和职业发展的基本品质或基础条件。

从事社会上任何职业都应具备以下六个要素:

2、学术理解。职业人对所从事职业的学术背景、基本理论及发展趋势有所理解和把握;。

3、社会实践。实践技能的形成,除了必要的理论指导外,主要依靠经验的积累;。

6、团队精神。一般的职业均有自己的职业团体,职业人应当融入自己的团队,以团队的规范指导自己的职业行为,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职业素养。

就业能力,是指大学毕业生在校期间通过知识的学习和综合素质的开发而获得的能够实现就业理想、满足社会需求、在社会生活中实现自身价值的本领。

就业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包括学习能力、思想能力、实践能力和应聘能力,是由知识、技能和个性心理特征构成的一个混合结构。(1991)报告认为,就业能力分为两大类:基础方面和工作胜任力。其中基础方面包括基本技能、思考技能和个体特质三个部分;工作胜任力包括资源、人际交往、信息、系统和技术等五个部分。近年来,我们在对我国大学生个人特点、就业市场状况、用人单位需要等进行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大学生就业能力结构应包括以下几个部分:职业认同、专业知识与技能、社会资本、个人适应能力。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和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大学生就业问题已成为当前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并引起了政府、社会各界、高校以及学生和家长的普遍关注。当今的中国大学生就业形势如下:

1.高校毕业生逐年增加;。

2.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

3.就业竞争更加激烈;。

4.大学毕业生就业期望值居高不下。

1.各类实践活动。

积极参与科技创新实践,认真做好毕业实践实习。

毕业实践环节包括去实习单位搜索资料调查研究和做毕业设计毕业论文等环节。不仅可以培养和锻炼自学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实际动手的能力;还可以使自己的创造思维能力、工作学习的独立性和主动精神得到加强。

2.校园文化活动。

在参与校园文化活动的过程中,我们既可以做活动的组织者,又可以做活动的参与者,这些对提高我们的组织能力、协调能力以及与人的沟通合作能力等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3.各类资格考试。

在高等教育中,我们在修完专业的全部课程并获得规定学分的同时,还可以考取相应的技能等级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以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竞争能力。主要包括外语、计算机等级考试和专业技能考试(如各种公务员考试、教师资格认证考试、报关员资格考试、会计职称考试、英语考试、工程造价员、测量员和料实验员等)。

大学生自学能力的提升途径(优秀15篇)篇十一

社会经济发展新的形式下,大学生的成长环境发生了很大改变,受外界环境影响大学生出现了很多心理问题,这需要引起高校高度重视,在德育工作中逐渐加大心理健康教育力度,从而使高校德育工作的时效性不断提升,促使大学生身心全面健康成长。

随着社会经济以及现代科技的发展,大学生的成长环境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学生的思想道德以及心理受外界因素的影响也逐渐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这给高校的德育工作带来很大困扰,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高校虽然已经开始重视结合心理教育的来开展德育工作,但是高校在把心理教育融入德育工作中时出现了一些问题,影响了德育工作的成效。因此需要及时采取措施来使心理教育逐步融入到德育工作中,不断提升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大学生自学能力的提升途径(优秀15篇)篇十二

河海大学为进一步加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提高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使学生在走向社会时更加自信、更具发展潜质,决定实施“增强学生发展能力行动计划”,推出10项举措提升学生发展能力。

一是整合资源加大投入,提高创新创业训练成效。积极整合校内资源,制订校内科研实验室和工程训练中心场地对学生开放办法,为学生创新创业训练提供更多的场所。加大学生创新创业经费投入,增加校级创新创业计划项目数量,进一步扩大学生受益面。制定专门政策,改进考评机制,鼓励教师担任学生科技创新辅导教师,并将创新创业指导工作成效与教师的业绩考核挂钩。

二是拓展学生国际视野,增强跨文化交流能力。以切实提高学生外语应用能力为目标改革外语教学,把外语教学融入专业教学之中,加强双语教学和全英文课程建设。继续实施“外语能力提升计划”,重点抓好学生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大实施学生短期出国交流访学力度,加强与国外高校联合培养项目,选派更多优秀学生到国外大学交流学习,3年内实现交流人数倍增目标。

三是完善教学管理制度,激发学生学习潜能。建立与个性化培养相适应的教学管理机制,改进优秀学生培养方式,在跳级、转学、转专业以及选修更高学段课程等方面给予支持和指导。改革主辅修制,降低辅修学分要求,鼓励学生跨专业辅修。逐步实施公共必修课程分级、分层教学和专业课程小班化教学,探索网络课程学生自主学习模式。

四是增加学生接触社会机会,了解行业发展和需求。充分发挥行业单位基地作用,定期邀请用人单位和校友进校园,给学生更多接触行业的机会。加大学生社会实践支持力度,增加经费投入,扩大参与学生覆盖面,采用优秀团干部进社区挂职、暑期实习、专题调查和课题研究等多种实践形式。建立走访用人单位和校友机制,鼓励学生在就读期间走访一定数量的.用人单位和校友。

五是鼓励教师与学生互动,营造良好的研读氛围。出台激励措施,鼓励教学名师、教授与学生互动交流,指导学生开展学术活动。增加学生社团指导教师,提高学生社团活动质量。改革评学评教办法,建立智能化信息平台,使评学评教工作常态化,进一步促进教学相长。改革课程考试方式,完善对学生的分类与综合评价体系。

六是开辟专门场所,助推学生成长成才。学校设立学生服务大厅,开辟各职能部门直接服务学生的窗口,一站式提供教务、就业、户籍、心理咨询、贫困资助等服务。设立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提供零租金场所,鼓励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模拟项目,培养创新创业能力。保证学生社团室内活动场所,鼓励学生开展高质量的社团活动。

七是增强学生身体体质,提升学生心理素质。制定学校体育场馆向学生倾斜的措施,保证所有体育场所向学生免费或象征性收费开放,鼓励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加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力度,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和场所建设,保证有需要的学生及时受到心理健康咨询、教育和服务;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确保每名学生选修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八是通过课内外活动,提升学生沟通表达能力。促进教师改变“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授课时增加研讨环节,增强双向互动交流,推广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型等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表达能力。增设语言表达能力训练课程,为学生增强表达能力提供指导和帮助。开展演讲赛、辩论赛等活动,为提升学生表达能力提供实践锻炼平台。

九是丰富教学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鼓励教师密切追踪学术发展前沿和新动向,多联系实际,把问题提出来,指导学生自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激发学生自主学习。鼓励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组织学生在小组或团体中开展分工明确、目标一致的互助性学习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十是开展个性化培养,发挥学生骨干示范作用。进一步细化选拔和培养方案,继续做好“1442工程”和“青年马克思主义工程”的选拔和培养工作。选拔一批综合素质突出的优秀学生骨干进行个性化培养,在就业、升学方面加大对优秀学生骨干的指导和推荐力度。定期邀请已毕业的学生骨干回校交流,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作用。

大学生自学能力的提升途径(优秀15篇)篇十三

单方面的茶文化教学会显得十分单调乏味,所以,在教学方法上要有一定的改变,尤其是在茶文化理念的应用上,要将这一知识点渗透给学生,能够在丰富学生课堂知识的同时将茶文化理念的应用呈现出来,进而提升学生的社会意识,也能够对茶文化的精神内涵有更好的理解。对于大学生现存的心理问题,要进行具体的分析,要利用茶文化的理念和体系对学生的心理进行控制,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将茶文化与教育完美的结合,以达到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3.2采取有效结合方式,深化健康教育。

传统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够满足学生茶文化相关知识的优化教育了,所以,一定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互结合的方法来加强茶文化的优化教育,可以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不断创新教学模式,积极开展茶叶专题教学,将茶文化融入到学生自身知识体系之中。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案例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积极的讨论,在讨论中不断加深学生对茶文化知识的理解,进而主动地探索茶文化知识。

3.3运用讨论式方式,进行启发教学。

大学教学更加注重学生自身的学习方法,只有形成自己的学习方式,才能够在今后形成自己的主张,面对任何事物都能够有自己的见解和意见,所以,高校在对学生进行茶文化与心理健康教育时,就要学会结合学生自身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进行分析,并且组成小组进行集中的讨论,教师在此过程中加以引导,不断帮助学生加深对茶文化的理解。

3.4提升茶文化修养,舒缓压力、情绪。

尽管茶文化理念一直都被应用教学中,但事实上茶文化是始终贯穿于学生日常生活中的,所以,茶文化不仅仅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茶文化中的许多理念都能够帮助学生提升自身心理素质,在品茶和饮茶的过程中,能够促使学生在主观上体会“静”“和”的精神思想,进而帮助学生平复心绪。除了课堂教学,学校也可以开展相关的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比如社团就是一个很好的能够增进大家对茶文化的交流的组织,茶文化社团活动,不仅能够提升学生自身的交际能力,还能够帮助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获得许多新的知识,使学生在知识层面得到满足后,心理层面上也能够有所触动。

4结束语。

结合茶文化思想内涵,对学生心理干预问题进行研究,是我国大学生心理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发展,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手段。本文从三个方面对其进行了研究,希望能够为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建议和参考。

参考文献。

[1]闫琳.茶文化对大学生心理健康自我教育的启示[j].福建茶叶,,40(07):439.

大学生自学能力的提升途径(优秀15篇)篇十四

人际交往是一门学问,它存在于社会的任何角落,它是人们实践经验的结晶,在课本上是学不到的。大学生必须具备这个能力,它关系到大学生以后找工作的问题,而要具备很好的社会交往能力,大学生就要大胆地把握各种交流机会,培养自己与他人在心理方面的相通。同时,要做到诚实守信,人格平等。

提高创新能力。

积极参加创新实践活动,尝试用创造性的方法解决实践中的问题。只有在实践中人类才有了无数的发现、发明和创新。实践又能够检验和发展创新,一些重大的创新目标,往往要经过实践的反复检验,才最终确立和完善。人们越是积极地从事创新实践,就越能积累创新经验,锻炼创新能力,增长创新才干。创新是通过创新者的活动实现的,任何创新思想,只有付诸行动,才能形成创新成果。因此重视实干、重视实践是创新的基本要求。

提高自律能力。

动手能力,勤于实践。

充分发挥学校团学组织的作用,通过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的有效开展,提高大学生的综合就业能力。大学生在校期间参加社会实践的主要机会是通过各类校园社团组织的活动进行的,是大学课程体系之外的必要补充。它可以活跃学生的思想,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养成良好的组织管理和团队配合能力。例如通过暑假三下乡、新农村调查、企业参观、寒假实习等方式丰富学生的社会实践,积累学生的社会资本,为其走上社会铺垫平台。同时,学校相关部门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国家及地市举办的各类职业规划大赛、创业大赛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实际锻炼自身的各项能力,也通过活动带动其他同学关注自身的发展问题,在大学生涯的初期制定自己切实可行的职业生涯规划,学习中能有侧重的提高就业能力。

团队合作精神。

就是与人相处的能力。随着社会分工的日益精细以及个人能力的限制,单打独斗已经很难完成工作任务,人际间的合作与沟通已必不可少。大学毕业生应该积极主动地参与人际交往,做到诚实守信、以诚待人,同时努力培养团队协作精神,这样才能逐步提高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

大学生自学能力的提升途径(优秀15篇)篇十五

随着社会经济以及信息科技等迅猛发展,给高校大学生的成长环境带来了很大改变,在新的形势下高校开展德育教育时更应该重视对大学生进行心理教育,运用心理教育理论知识有效的对学生加强心理辅导,从而促使高校的德育工作能够顺利开展。高校在要注重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的培养,从而促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提升对大学生德育教育的实效性。因此高校必须重视心理教育,并把心理教育当成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部分,根据新形势下学生心理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推动教育事业的顺利发展。

2.2德育教师要从自身做起增强心理理论素养水平。

高校要思政教育中逐渐融入心理教育,从而不断提升大学生德育实效性,这就对德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需要德育工作者掌握专业心理健康指导的理论知识以及思政教育的理论知识,还需要熟练运用心理教育知道的方法。在教师对大学生开展德育过程中要加强与学生沟通交流,掌握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从而更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指导。

高校可以对德育教师进行相关方面的培训,比如说:高校可以对教师较强思政教育专业理论知识以及心理健康专业知识的培训,高校要构建完善的交流平台,从而加大各学校德育工作者的交流,及时汲取相关的经验,促使德育工作者不断增强自身的专业知识素养,不断提升自身的业务水平。除了高校为德育工作者创造良好的环境以外,德育工作者本身也要根据自身的情况加强心理教育的的基础理论学习,及时了解到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根据心理发展的规律有针对性的开展心理健康指导,从而不断提升德育工作的成效。同时德育工作者要注意,在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特点进行心里知道是更要注重对学生思想上的引导,促使大学生减少外界因素的影响,从而最大程度的提升德育工作实效性。

2.3丰富德育教育的方法。

在社会发展新的形势下,高校为了适应新的形势发展要求,应该对于心理教育重新定位,改变传统的教条化的教育方式,促使德育教育朝着生活化方面发展,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的于工作中就要从实际的生活以及学生个人的实际情况出发逐步注入心理教育的专业理论知识,从而形成新的德育教育新模式,这种新模式的发展目标是帮助学生个体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从而自觉的接受德育教育,进而提升德育教育的实效。其次,开展丰富多彩的心理教育活动,高校可以通过定期开展一些心理知识的讲座,也可以不定期开展一些心理知识比赛,从而使心理交互的形式多样化,吸引学生的兴趣,提升德育工作的实效。

另外,高校还可以不断拓展心理教育的途径,比如说:利用先进的网络媒体技术等构建网络平台,并在平台上发布一些心理教育方面的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也可以利用微博、微信等方式发布心理教育内容,激发学生的积极参与的热情,加大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掌握学生心理发展特点,有针对性的开展心理健康指导,从而促使高校德育工作能够顺利开展,促使学生身心全面健康成长。

3结束语。

总之,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以及网络信息科技的发展,给学生成长环境带来了很大改变,学生的思想以及心理受外界环境的影响逐渐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在此种背景之下,高校要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不断改善自身的教育观念,重视德育工作中的心理教育,为心理教育逐渐融入德育工作中提供后盾支持,提升德育工作的实效,促使大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

相关范文推荐

    篮球赛活动策划方案和篮球教练范文(18篇)

    制定策划方案需要与团队成员和相关利益相关方进行充分的沟通和协商,以达成共识和合作。策划方案是指在实施特定项目或活动之前,对整体目标、战略、资源等进行详细规划的书

    餐饮服务员的工作职责(汇总15篇)

    服务月是指在特定的时间内,通过志愿者活动、社区服务和公益项目等方式,向社会提供服务和帮助的活动。通过服务月的活动,我们向社区居民普及了防火安全知识,提高了居民的

    高效课堂培训心得体会大全(23篇)

    培训心得体会是在培训过程中对所学知识、经验、感悟进行总结和归纳的一种文字表达方式,通过写下心得体会可以加深对培训内容的理解和记忆。我觉得我们应该总结一下这次培训

    绿色环保活动(优质18篇)

    环保是一种全球性的任务,各国应该共同努力,共同应对全球环境问题。最后,小编鼓励大家通过这些环保总结范文的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环保意识和能力,为保护环境贡献自己的

    教师与学生的教学助理(实用19篇)

    范本是一种经典的作品,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和学习意义,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作文的要求。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一些优秀范文范本,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写作的启示和

    教师的数据分析工作心得体会(精选16篇)

    工作心得体会是对工作经验进行总结和概括的一种书面材料,有助于我们提升工作能力和职业发展。接下来,我们将分享一些成功人士的工作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思

    美术教育与学生的成长(模板17篇)

    范文可以帮助我们提高写作水平,拓宽思路,丰富语言表达。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范文范本,希望能够激发大家的写作热情和创造力。1、你本来是个挺文静的男孩,在校遵守纪律

    高一新生军训心得体会分享(通用24篇)

    军训心得体会是对军训过程中所遭遇的挫折和困难进行总结和思考的过程,使我们更好地成长和进步。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写出军训心得体会,小编整理了一些范文,希望能对大家有

    劳动关系专员的辞职信(通用21篇)

    辞职信是一种得体的沟通方式,它可以准确地表达我们对单位或者公司的感激之情和离职的原因。在这里,你可以找到一些专业的辞职信范文,帮助你完成自己的辞职信写作。

    春分描写的美丽诗句(优秀17篇)

    作文是我们展示语文水平和思维能力的重要方式,通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小编为大家搜集了一些值得参考的范文范本,希望能够激发大家的写作灵感和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