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反思(模板10篇)

时间:2023-09-25 作者:曼珠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初中语文教学反思篇一

在整理了全册书的阅读知识点后,按照课文的体裁进行分类的阅读巩固复习,是对阅读知识点的一个强化的训练过程,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而在本课开课时候,我就引导学生对照知识点,整理出写人记事类的文章可能出现哪些知识点,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学生的目标,从而在内容和方法的学习运用上有的放矢,从而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那些题海战术、“炒冷饭”、机械性重复训练等等,是训练中的弊端。怎样才能在复习课的训练中提高复习效率呢?对学生进行强化训练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而反复、单调书写练习必定会造成学生复习兴趣的降低,从而使复习效率大打折扣。所以,在本课中,我在开课之前就引导学生回顾审题的良好方法,在学生自主探究的基础上,采取同桌交流、集体反馈的形式,使学生人人参与进来,说和写结合起来,手和脑同时动起来,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复习效率。

复习课要重温过去所学过的知识,但是又不能是机械的、简单的重复,而应以原有知识为基础向外拓宽。平时的讲读课教学由于受教学内容和目标、时间的限制,不能随意拓宽,而复习课上因为经过多篇课文教学,多个知识点的讲解,已具备了拓宽的条件。所以我在设计本课的练习时,针对体裁精心挑选了重点课文的重点段落,并在题型和知识点上力求综合性,在巩固课内的同时,又注意拓展,设计了一个相同体裁的课外阅读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

当然,本课还是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如在知识整理呈现的时候没有进行系统的分类,学生反馈的形式有些单一,不能保证每个学生的反馈都是真实的。注重了题型的练习,方法和习惯上的培养还不够。

总之,要想上好语文阅读复习课,提高复习效率,就应该整体把握教材,采取学生喜欢的复习形式,关注学生的自主发展,使学生通过主动参与、合作探究,达到对语文知识的深入把握,提高语文综合能力。这是我们语文教师追求的目标。

初中语文教学反思篇二

好的复习课就像一篇优美的散文,形散而神不散,使得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也得到一种精神上的享受。要达到这样的效果,就必须优化复习方法。

1、复习内容的整体性

复习是把平时在每篇课文中学到的零碎知识系统化,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所学内容。因此,要把复习课与新授课区别开来,切忌逐课逐段地把字词句像回放电影镜头似的重复一遍。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指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教材。分类复习:重点的字词让学生从音形义去把握,易出错的字音字形;重点的文学常识;重要课文的阅读片段;综合性学习;作文。这样复习时就有章可循,有的放矢。

2、复习过程的针对性

复习必须突出重点,针对性强,注重实效。在复习过程中,一是要注意全班学生的薄弱环节,二是要针对个别学生的存在问题。要紧扣知识的易混点、易错点设计复习内容,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

3、复习的自主开放性

在复习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复习全过程,把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即让学生自主选择复习的内容和形式,自己总结复习的方法。教师的任务在于“宏观调控”,把握复习的.方向和进度,进行适时的引导和点拨等。复习时,教师不再布置学生多读多写,而要把复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如复习生字:“你认为哪些字比较难记,难写,应重点复习哪些字;你愿意怎么复习就怎么复习,可以反复练,可以同桌合作听写,也可以出一份自测题。”复习阅读部分:“自己从课外读物中找一篇文章,想想能提出哪些问题,这些问题该怎样回答,然后在小组内容交流。”每复习一类知识或一个单元让学生写一份“复习心得“,总结自己在复习中的新收获和成功的复习方法。这样开放的复习,学生自身受益,全班其他同学受益,教师也了解到更多的学情信息,使指导更具针对性,更有实效。

在语文复习课的教学中,各师各教,各行其道,但无论什么方法,什么形式,其结果都是殊途同归,都会归结到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使学生最终熟练地运用语言文字,很好地落实训练目标,掌握学习方法。如果我们根据语文课本的特点和训练重点有针对性地复习,将会收到很好的复习效果。只要我们兼顾形式和目标内含的优化整合,把必须落实的目标知识点通过别出心裁的形式呈现出来。学生就会在复习课中体验到“新”和“乐”。

初中语文教学反思篇三

天出了一节复习,我仅仅围绕“记、积、探、赏、比、展”六个环节,引领学生进行全面系统复习,自认为为环节设定,科学合理,课堂复习的容量大,并且不泛泛复习,停留在表面上,而对重要的文本,语段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挖掘,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

细分起来,现将优缺点总结如下:

优点:

1、“记”不唯从教师,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老师不再是考官,而让学生走上黑板命题。

2、“积”重视知识灵活积累,一题多考,尤其是只有熟练掌握课文的同学才能答得上来,只缘于我设计的积累实词“四步曲”,是我看的“艺术创想”的电视节目给我的启发。这个环节从设计意图上,看到自认为很成功。

3、探究文章主题,不空洞,和课文背诵,关键词语的深入挖掘相联系。

4、赏析语言,由组长来赏析,不仅锻炼了他们的赏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尤其是于金石关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赏析透彻、精彩。

缺点和不足:

1、平时没有抓好学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背诵,实词积累等不过关,所以复习课上频频出现“答不上来”,“不会”等现象。

2、语言的赏析,只锻炼了四个组长,全班学生的参与面不广,全班学生赏析语言的能力有待于提高。

3、学生掌握的知识,比较死,不灵活。

总而言之,此课的教学给我留下了很多的遗憾。可能是教师放不开,学生也放不开。我不能一味地怨天尤人,怨学生还学习,怨学生怕吃苦,我深知自己肩上的担子很重,很重,但我会坚定地前行。

初中语文教学反思篇四

1.教师在课堂上教授知识的过程即是以自身整体素质和能力和学生进行双向互动交流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完全真实的,教学的进程必须以此为基准进行适时适当的调整,而不是单凭自己主观想象或猜测,脱离学生实际的学习、接受能力将教学过程过度理想化,而影响教学效果。所以备课不仅要备教学内容,还要备学生:包括学生的心理特点、学习动机等等。

2.对于低年级的教学,内容虽然简单,但是得特别注重教学内容的呈现形式。只有生动活泼有趣的形式才能吸引住低年段学生,使他们对教学内容产生学习的兴趣。其中教学语言也是知识呈现形式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年生的学习、接受能力还有限,抽象深奥的概念还不会,对形象化的语言反应就比较积极灵敏。课堂上应多运用他们能听懂、感兴趣的语言授课。将学习目标拟人化,个性化就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这一点从“拼音宝宝”、“双胞胎”对我班学生学习相似拼音字母的积极作用可以看出。

3.“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是为了不教,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培养他们自行发现知识点、解决问题比单纯的口耳相传更重要,也更有趣,更有挑战性。好奇心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找出问题的答案,学生会最大限度地调动起自身的积极性,以最大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去。这样,学生就不是单纯的知识被动接受者,而是主动学习者。我们也将得到最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我们在展示知识点之前不妨先提个问题,打个问号,让学生带着疑问和好奇开动脑筋,自己观察、想点子、总结归纳,钻研学习内容,这样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会更高,学习效果会更好,从而有利于形成良性的学习循环,促进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的发展。

拼音教学的有效方法需要我们来创造,只要我们善于把字符变活,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相信我们的学生定能在拼音王国里尽情驰骋并乐此不疲!

初中语文教学反思篇五

在课改的路上,我将跟队生努力编入每一个组,越能干的组长,跟队生就配得差些。一堂课上下来,课堂气氛很好,同学们积极举手发言,效果很好,可是在作业中,那些后进生的情况仍然不容乐观,因为我看到的是大部分的同学,而跟队生则分步在教室的各个角落。

在进行了复习课的尝试之后,发现这种情况有了很大的转变。以《触摸春天》复习课为例,来看一下学生的表现:

根据这一单元课文的实际,每一课都可以根据课题提炼出统领全文的问题。学生质疑如下:

安静是盲童,她用什么来触摸春天呢?为什么要触摸春天呢?

由这个问题,直入中心,引导学生自己用心读书。

1、自读课文,回忆课文内容。

2、小组内合作读,正音。

3、展示读,集体正音,。

4、用心读文,根据统领全文的问题,进行批注准备。

5、全班交流。

在交流中,学生在谈“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用力”时,学生发现,课文其实是从两方面来写的,“生活的权利”和“多姿多彩”。进而再进行全文内容的梳理。(我想,这正是在小组合作的基础上,优等生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自己能力得到提升的最有力的证明。)

6、小组内总结主要内容、中心思想。

7、交流。

1、按汇报顺序,按:生字偏旁、形近字、多音字、四字词、词组、句子的内容划分,将十个小组分为两部分,进行板演。(总结相同内容的小组,内容可以进行互补)。其作同学整理在复习本上。

2、组长上台订正。师巡视,保证组长订正的正确。

其他同学,根据板演内容,改正整理自己的。完成之后,放声朗读。

3、组长带领、强调。

这一环节,后进生“吃得了”,中等生“吃得饱”,优等生“吃得好”。后面的小组交叉出题检测,有力地证明了这一点。

1、背诵三段。

2、背诵一段。

课堂上,带着学生重新走向知识,巩固、总结已学习的内容。让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进行思维,通过多种方法去探究,去追寻与众不同的的但又合情合理的答案。同时,尊重孩子们对教材、对问题的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一堂课下来,程序不同的学生,有了不同的提高和收获:“优等生”在课堂上锻炼更多的是总结能力,进一步挖掘了教材的实质,相当于学习一篇新的文章;“中等生”在前面学生的带领下,也提升了一个高度,并逐渐主动去发现,去质疑;“跟队生”有自己的收获,最好的证明就是关于基础知识的交叉出题中,出错的很少。这样的课堂,面对的是全体学生,每个孩子的能力,都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初中语文教学反思篇六

课后随笔上课片段:上课伊始,我让学生把课本翻到第43页,让他们用手指指着字母读。读完两遍以后听范读,再跟读。经过几分钟的学习以后,部分学生开始走神、开小差,没留心听,读起来声音小。课堂开始有点冷场了。怎么办呢?情急之中我想到了之前看过的某特级教师在教学类似的拼音时用的“激趣”的方法。于是跟学生说:“拼音宝宝当中有几对双胞胎,他们都长得很像,比如ie-ei;iu-ui;ei-er。你们能认出他们哪个是哥哥,哪个是弟弟吗?能准确叫出他们的名字吗?能说出他们哪里不一样吗?”这次学生都来劲了。一个个紧张地盯着大屏幕看,争着第一个说出这三对拼音字母的不同之处:ie和ei,iu和ui都是i的位置换一下……于是发言踊跃,课堂气氛也热烈起来了。

【课后反思】:

低年级的语文教学,是要力求做到有情有趣的。尤其是拼音的教学,因为拼音教学从来都是重点,也是难点。作为一名经验尚浅的教师来讲,我的教学手段是比较单一。综观本堂课,感悟有三:

1.教学的进程不是单凭自己主观想象或猜测,脱离学生实际的学习。所以备课不仅要备教学内容,还要备学生:包括学生的心理特点、学习动机等等。

2.对于低年级的教学,内容虽然简单,但是得特别注重教学内容的呈现形式。只有生动活泼有趣的形式才能吸引住低年段学生,使他们对教学内容产生学习的兴趣。其中教学语言也是知识呈现形式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年级学生的学习、接受能力还有限,抽象深奥的概念还不会,对形象化的语言反应就比较积极灵敏。这一点从“拼音宝宝”“双胞胎”对我班学生学习相似拼音字母的积极作用可以看出。

3.好奇心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找出问题的答案,学生会最大限度地调动起自身的积极性,以最大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去。这样,学生就不是单纯的知识被动接受者,而是主动学习者。因此,我们在展示知识点之前不妨先提个问题,打个问号,让学生带着疑问和好奇开动脑筋,自己观察、想点子、总结归纳,这样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会更高,学习效果会更好。

初中语文教学反思篇七

从本周开始,教学已经进入了总复习阶段。如果说以前的课堂教学是为学生播撒知识种子的过程,那么现在就到了要为这些幼苗浇水、施肥、除虫的阶段了,这是学生能否获得大丰收的关键。因此,复习过程中我决定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基础知识要扎实、扎牢。如字的音、形、义,古诗的背诵默写,积累运用中的读背内容,要求会背诵的课文等,必须让大部分学生熟练掌握。

二、训练方式灵活多样。平时学生看的题样少,练的题型也少,现在,应采用多种形式的训练方法,发散学生的思维年,培养他们举一反三的能力。如连词成句,把句子写具体,如何区别运用形近字、同音字,句式怎样互相转换等,都应让学生勤练。

三、阅读训练要从课本中走出来。多给学生提供不同题材的课外短文,设计多样的问题,让学生运用所掌握的阅读方法去完成。在训练过程中,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不断提高。

四、习作方面教给学生如何根据题目要求把一文多用。

初中语文教学反思篇八

九下第五单元课内文言文复习课的设计思想,有以下几个方面:一、要让学生了解《语文新课程标准》对古诗文阅读的基本要求;二、要让学生借助往年升学考试的题目,来了解古诗文考查的知识点和题型;三、根据这些要求和考查范围,来梳理本单元内容,有针对性地训练重要知识点;四、在训练过程中,进行方法指导,让学生能掌握方法要领,并能举一反三。

课时一节课。在这节课里,本人自认为比较好地贯彻了设计思想,课堂容量适中,教师和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都充分发挥出来,教学效果比较理想。做得成功的有:

诸子散文产生的时代背景进行介绍时,注重了内容的全面和评价的高度,起到了高屋建瓴的作用。语言方面,使用了形象的比喻和铺排的手法,对学生是一个很好的示范。

重点突出、紧扣了升学考试的考纲要求。教学内容的安排采用了模块法,将全部内容设计为名句背诵、中考考什么、熟记通假字、区别古今异义词、准确翻译句子、迁移拓展能力几个模块,重点十分明确。而且每一个模块的内容都十分充实。

合作意识,让学生真正做学习的主人,学有所获。课前发给学生少量的练习题,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课前整理知识点;课堂上通过成果展示、竞争发言来让尽量多的学生参与到每一个学习环节中;在掌握了翻译句子的基本原则之后,注重实战训练,在翻译中发现困难、合作讨论、相互交流,完成这些从本单元课文中挑出来的有代表性的重点例句。总体而言,课堂学习气氛活跃。

。包括理论指导和方法指导。方法指导:学习通假字、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时,可使用表格进行整理,既简洁明了又十分有效,可谓事半功倍。更主要的是理论指导:在名句这一块,解释了什么是名句,本人认为:凡能够表达作者思想观念的句子,对后世人们的精神生活有深远影响的句子,常常被人们引用的句子都是名句,这些名句一直沿用至今,具有蓬勃的生命力,闪烁着智慧的光辉,也体现了伟人思想的深邃。这一段话,对学生而言,既能够对古代先贤产生由衷的敬佩,又能够举一反三自己确定哪些是名句,对以后的学习是有帮助的。在熟记通假字模块和区别古今异义词模块,都编写了七言小诗来作结,小结了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的规律,而且通俗易懂,琅琅上口,学生喜闻乐见,效果好;又比如,句子翻译的基本原则是六字诀:“留”“加”“换”“补”“省”“倒”,每一字诀都有具体解释以及例句,学生在了解了基本方法并经过实战训练之后,句子翻译的准确性大大提高。

教学容量略大,字词内容偏多,以至时间上前松后紧。句子翻译是十分重要的一个内容,而且学生讨论交流用时要偏多,但完成得比较仓促;迁移拓展能力训练模块,是本课中难度最大的一个环节,给学生思考发言的时间十分有限,一共只四五个同学有机会发言。如果再一次上复习课的话,本人会将字词复习的时间大大压缩,全部通过成果展示的方式来完成这一教学环节,将大量的时间留给重难点,让学生有更充分的时间来讨论、吸收、形成观点,更加有效地消化知识。

。只有上过一节课之后,才能真正明白不足在哪里。在今后的教学中,本人愿意再做努力,力争更好。

初中语文教学反思篇九

本人对自己所从事的语文教学,除了在应急的时候写上一两篇论文或教学总结,还确实没有比较系统比较深刻地对自己的语文教学,甚至整个语文教学的现状做过反思。借着这样的机会,我静下心来,将这些年的语文教学的点滴,做一个梳理。我相信,这将对我在接下来的高中教学和复习上起到一定的促进和引导作用。

一,注重课堂授课的收效,忽略了对学生的预习,复习的全程监督和检测。

学习的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其实就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而学生学习的最大特点就是被动的接受,因而老师对他们自主学习的引导就显得特别困难,一段时间的努力不很见成效,放弃尝试,回到老路上去,驾轻就熟,我往往就在这样的心理驱使下,放松了对学生自主学习过程的指导和监督。然后,还是“吃力不讨好”地灌输,课堂教学改革地尝试浅尝辄止,课后地全程指导和检测的原有的规定形同虚设。

经过深刻的反思,我想今后还要坚持预习和复习的整理本的检查和检测,让学生在预习,复习以及课堂学习这几个环节上能环环相扣,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学习责任感,真正充当起的主人。当然,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意识,仅仅是做到这一点,是远远不够的,我愿意在实践中继续探索。

二,过多地强调了技巧,忽略了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形成和提高。

教学期间,我常常让学生聊学习语文的感受,我发现,语文水平稍高的同学的观点非常相似。谈及两年高中语文学习的感受,一些学生往往会说只学会了做题。学科教学走到这步境地,经过反思,我分析有两种原因:其一,对语文学科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语文是基础性的科目,是工具性学科,学好语文会促进其他学科的学习,但语文学科的重要性远非如此。其二,囿于语文高考的试卷模式。学习语文,就是在学习表达能力,其中包括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长时间地在字、词、句中转悠,我们这些藏族学生的表达能力会有怎样的提高呢?我们把语文学科分成几大板块,弄得七零八散,与真正的文学早已相去甚远。在这样的教学中,语文素养真是无从谈起。

基于此,我该做怎样的努力呢?语文教学该做怎样的改变呢?从上海共康中学考过来的德庆玉珍的汉语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都比较出众,我请她谈谈她的体验还有对老师语文教学的建议,她说:“除了在课外阅读的时候,我感觉比较有兴趣外,其实在课堂上我也是上进心驱使着在听。我还是比较喜欢在上海时那种开放式的阅读课,在自由的阅读和跟老师平等的交流中,我不知不觉地提高了理解和表达的能力。”她的话让我也想起了自己中学时代学语文的情形,我不也正是在自己阅读课外读物的基础上增强了学习语文的兴趣,进而不知不觉地提高了语文成绩的吗?看来,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首先要增加阅读时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高二学年,我每两周最多能拿出两节课的时间阅读,用这点儿时间阅读别说万卷,就是一卷都是难上加难。没有办法,阅读课上我只好要求学生看一些《作文报》、《语文报》之类的报纸和《读者》之类的杂志,至于一些名著根本无暇顾及。“取法乎上,仅得其中”,让学生们读一些这样的通俗的文章,试想他们能写出什么样的大作?增加阅读时间,扩大阅读视野,这是很重要的一个思想。同时,阅读时一定要让同学们记读书笔记,写读书心得,而后者更为重要,因为写读书心得是一个再创作的过程。其次是加强写作的练习。我们常常说,写作要靠积累,其实积累途径只有两个,一是阅读材料的`积累,再就是生活素材的积累。一日不练口生,一日不写手生。所以,我想接下来除了让学生每天都记日记,每周再记周记,这样不仅培养同学们观察思考的能力,还锻炼了同学们语言表达的能力。我想,长此以往,同学们的写作就不会文不通字不顺,或者辞不达意了。与此同时,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比如语文组每年级每学期都举办一次诗歌擂台赛、成语比赛、征文比赛、朗诵比赛、演讲比赛等,争取每个月都有语文活动,然后优秀者再参加校级的比赛。每一次比赛给获奖者一定的物质奖励,让学校出现一种“天天学语文,语文天天学”的良好局面。

三,过多地突出了教师预设的意旨,忽略了学生本身感受语文的特点和差异。

反思我的语文课堂,很多情况下存在着喧宾夺主的现象,我总是自觉和不自觉地体现着主角身份,要了解学生的状况,总是满足于课堂上几个活跃分子的反应,依赖于课后跟学生的单独交流,其实,我早就发现,课堂上的那种交流是任课后怎么弥补都无法达到的效果。要能让每一个学生的心在我的语文课堂上都动起来,这该是多么令人振奋的事情啊!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的心真正地动起来,而不致于使学生陷入“热闹是他们的,而我什么也没有”的窘境呢?我想从一下几个方面入手,做点尝试。

1|选取课文中的要素,创设情境

第斯多惠曾说过:教学艺术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和鼓舞。而创设情境则便是为了激励,为了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一篇文章要讲的东西太多了,而一节课的时间有限,不可能面面俱到,所以我们每节课都有所取舍,抓住一些关键性的要素,运有各种条件和手段,创设情境地,使每节课都有亮点,每节课都有高-潮。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当人的心理处于兴奋状态时,工作效率特别高。而兴趣是学习的先导,只有有兴趣,课堂上学生才会兴奋起来,才会乐学,学习才会有成效。创设情境地便是创设氛围,调动兴奋点。在以往的教学中,我已经试过用画面,声音创设情境,试着把每一位学生的情感都调动起来,那几节课,我也确实体验到难得的兴奋。刚接触课文时,学生们面对的信息是陌生的,我们只有将那些陌生的信息与一些学生熟悉的形象可感的东西加以联想、比较,他们的心理才会相容而欣然接受.

如我在讲授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时,我为了让学生领会诗中豪迈壮阔的意境和苏轼对英雄人物的仰慕之情。我先引入了学生们熟悉的电视剧《三国演义》中的片头画面:滚滚长江向东流去,激起千万朵浪花。这一雄浑形象可感的画面,一下子就抓住了他们的魂魄。然后再引入《三国演义》中片头的歌词“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将它与课文中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相比较,它们有什么不同和相同之处?因了《三国演义》片头画面的感染,学生们感受到了长江的壮阔博大,心中自然也腾起了一股豪迈之情,而思绪也翩飞起来。凭着自己对人生、社会知识积淀和理解,他们也能体味到这些语句都塑造了长江东流的开阔境界,从中也能体味到自然的永恒、人生的短暂,无论是怎样叱咤风云、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都有同常人一样无法抗拒生命的自然法则,必然被历史的浪涛卷走。但仔细品味,他们也发现了那些语句所蕴含的感情-色彩略有不同。《三国演义》的歌词豪迈中多了几分苍凉。因为“是非成败转头空”,历史上的是是非非|英雄人物的成与败都有转眼间烟消云散,人只不过是历史潮流长河中的一朵浪花。而《念奴骄赤壁怀古》却在豪迈中充满了对英雄厚人物的仰慕之情。虽然他们死了,可是他们的英名永存,流芳千古,因为“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周瑜已经死了,可人们依然记得那是三国周郎作战的赤壁。

在这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联想比较,积极参与,然后再给他们自由表达的机会,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就自然而然地被调动了起来。这样的尝试我会在高三的教学中坚持下去。

2,深化认识,净化心灵,将知识更新转化为智慧

在这点上,我愿意尝试,因为我同时担任班主任,这更有利于我和学生的沟通。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的经历告诉我,教育为学生提供了获取知识的方式和渠道,但仅仅让学生掌握知识远不是教育的目的,教育的理想在于将一个孩子的知识转化为智慧,推动他们去体验人生去关注了解社会,从而构建起一个现代人所应有的价值观,而这一切的获得是不能强迫的,是不能靠教师灌输的,只能让他们在平等的有被人欣赏和关爱的温暖和幸福中获取。“话需通俗方传远,语必关风始动人”,我们只有关注学生的生活实际,把握他们的主体情绪和心进脉搏,通过点拨和引导,才能让他们的心动起来,在对真善美的领悟中化解思维疙瘩,解除心理障碍。

总之,语文教学影响着其他学科的学习,也影响着一个学生整个人今后的发展。高中语文教学旨在使学生养成爱读书的习惯,使其具备最起码的表达能力,进而为学生整个人生的健康发展奠定最坚实的基础,为学生人文素养的养成开启一扇成功的大门。而我们面对的教育对象还是藏族的学生,能够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让他们积极主动地了解并接受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使他们的人生境界和文化素养得到提高,不也正是援藏教学的目标吗?如果我们在高中阶段做到了这些,那么我们的教学就是成功的。

注:查看本文相关详情请搜索进入安徽人事资料网然后站内搜索语文总复习教学反思。

初中语文教学反思篇十

课时一节课。在这节课里,本人自认为比较好地贯彻了设计思想,课堂容量适中,教师和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都充分发挥出来,教学效果比较理想。做得成功的有:

设计简洁、精美,对于诸子的活动、诸子散文产生的时代背景进行介绍时,注重了内容的全面和评价的高度,起到了高屋建瓴的作用。语言方面,使用了形象的比喻和铺排的手法,对学生是一个很好的示范。

思路清晰、线索明朗、方向明确、重点突出、紧扣了升学考试的考纲要求。教学内容的安排采用了模块法,将全部内容设计为名句背诵、中考考什么、熟记通假字、区别古今异义词、准确翻译句子、迁移拓展能力几个模块,重点十分明确。而且每一个模块的内容都十分充实。

注重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意识,让学生真正做学习的主人,学有所获。课前发给学生少量的练习题,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课前整理知识点;课堂上通过成果展示、竞争发言来让尽量多的学生参与到每一个学习环节中;在掌握了翻译句子的基本原则之后,注重实战训练,在翻译中发现困难、合作讨论、相互交流,完成这些从本单元课文中挑出来的有代表性的重点例句。总体而言,课堂学习气氛活跃。

包括理论指导和方法指导。方法指导:学习通假字、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时,可使用表格进行整理,既简洁明了又十分有效,可谓事半功倍。更主要的是理论指导:在名句这一块,解释了什么是名句,本人认为:凡能够表达作者思想观念的句子,对后世人们的精神生活有深远影响的句子,常常被人们引用的句子都是名句,这些名句一直沿用至今,具有蓬勃的生命力,闪烁着智慧的光辉,也体现了xx的深邃。这一段话,对学生而言,既能够对古代先贤产生由衷的敬佩,又能够举一反三自己确定哪些是名句,对以后的学习是有帮助的。在熟记通假字模块和区别古今异义词模块,都编写了七言小诗来作结,小结了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的规律,而且通俗易懂,琅琅上口,学生喜闻乐见,效果好;又比如,句子翻译的基本原则是六字诀:“留”“加”“换”“补”“省”“倒”,每一字诀都有具体解释以及例句,学生在了解了基本方法并经过实战训练之后,句子翻译的准确性大大提高。

教学容量略大,字词内容偏多,以至时间上前松后紧。句子翻译是十分重要的一个内容,而且学生讨论交流用时要偏多,但完成得比较仓促;迁移拓展能力训练模块,是本课中难度最大的一个环节,给学生思考发言的时间十分有限,一共只四五个同学有机会发言。如果再一次上复习课的话,本人会将字词复习的时间大大压缩,全部通过成果展示的方式来完成这一教学环节,将大量的时间留给重难点,让学生有更充分的时间来讨论、吸收、形成观点,更加有效地消化知识。

只有上过一节课之后,才能真正明白不足在哪里。在今后的教学中,本人愿意再做努力,力争更好。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