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学过程中,初一教案起着指导和组织作用,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实施教学任务。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一些优秀初一教案范文,供大家参考。
三年级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教案篇一
1、让幼儿懂得比3少的花有1、2。
2、激发幼儿动手操作的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3、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1、趣味练习
2、3以内数量的动物卡片、印章、颜料、白纸
一、导入活动
2、教师: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些小花,请小朋友看一看有几朵呢?请你们一起来数一数。
3、教师出示花朵图片,引导幼儿进行手口一致地点数。
4、引导幼儿给小花进行排队,并让幼儿说一说它们排队的顺序是由少到多的顺序,
让幼儿知道1和2都比3要更少。
二、教师示范印花
1、教师:小朋友,今天老师也要请小朋友们一起来印出漂亮的花朵。
先来看一看老师是怎么样印的吧!
2、教师出示白纸、颜料、印章进行示范,并边操作边讲解方法,并请幼儿边进行点数,教师示范操作印3朵花。
3、教师依次再印出2朵和1朵花。并引导幼儿说一说2朵小花是比3多还是少。
1朵小花又是比3多还是少。
教师进行小结:2朵花和1朵花都比3朵花少,所以请小朋友说一说比3少的是几呢?
三、请幼儿进行操作
1、教师:小朋友,瞧,这些印出来的花是不是也很漂亮呢?现在我也请小朋友们来印一印吧!
2、教师提出要求:刚刚我们知道比3少的是多少了,现在老师要请小朋友们一起来印出比3少的花。
3、教师请幼儿进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4、提醒幼儿数一数自己所印的花的数量是不是比3少。
并且在操作的时候注意不要将颜料弄到了自己的身上和桌面上。
四、对幼儿的操作进行展示评析
1、教师:请小朋友数一数自己都印了几朵小花。
2、展示幼儿作品,收拾操材料。
3、结束活动
把对1、2、3……数字的感知与游戏结合在一起,既培养了幼儿点数数的能力,又达到了幼儿游戏的目的,整个活动幼儿情绪高涨。现通过发挥幼儿感知的想像力,对数字进行形像化的比喻,加深了对数字的记忆。利用魔术口袋变换不同图形的卡片,练习让有儿用手指表示个数,慢慢让数所表示的意义深入幼儿的心理。最后,利用"数字宝宝回家"、"数字找朋友"的游戏进一步帮助幼儿理解一个数所表示的是物体的个数。同时也锻炼了幼儿小手的灵活性和同伴之间的合作意思识。
三年级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教案篇二
1.熟练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能正确判断长方形或正方形掌握周长的含义,会测量和计算简单图形的周长。
2.估算并计算生活中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其体会解决问题的多样化策略。
3.让学生在练习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他们学好数学的信心。
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
估算生活中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灵活应用相应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课件
一、口算热身:(3分钟)
69+26 25+63 48+27 36+35
二、梳理知识。(预设6分钟)
师生回忆复习所学知识。出示课题。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周长的含义和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出示学习目标:
1.知道长方形和正方形是什么样的
2.能正确、熟练的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3.会估算生活中一些物体的周长。
三、练习(21分钟)
【基本练习】
练习六第2-3题自主练习单:
完成书本第2-3题先完成的同学思考:
(1)在第2题中,你能用不同方法数或算出各个图形的周长。
(2)在第3题中,计算各图形周长时,怎样算比较简便。
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或者算法得出各个图形的周长。
【对比练习】
完成练习六第4、5题。
比较,说说求栅栏或者线的总长度就是求什么。
追问: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有什么不一样?
指出:虽然计算方法不一样,但这两题其实都是求图形的周长。
【操作练习】
完成练习六第6题。
先独立完成,在全班交流。
提问:这题要先知道什么?
【估算练习】
完成练习六第7题
给出规格相同的练习本组织学生进行相关估计和测量、计算活动。
提醒学生先估计封面的长和宽,再估算出它的周长。
【创编练习】
一个长方形分成a、b两部分,这两部分哪一部分的周长大?
四、课堂总结
你这节课有什么新的收获?
第三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
三年级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教案篇三
1、理解数的实际意义,能根据数字的.要求添画实物,使数字与数量相符。
2、在操作中进一步体验两组物体数量之间的多少关系。
3、能看着《幼儿画册》,独立完成作业内容。
1、公主头饰一个,小椅子七把。
2、贴有5—10数字的笔筒每组一个(每个笔筒里各插3支或4支笔),铅笔若干支,《幼儿画册》。
(1)请七名幼儿上前来,一名幼儿头戴小公主的头饰,教师说:”白雪公主今天请了她的好朋友小矮人们到家里做客,大家数一数一共有几个客人?”
(3)小公主想出办法:搬来一把小椅子,请七个小矮人坐下。
教师小结:一个小客人坐一把小椅子,现在小客人和小椅子一样多。
今天,白雪公主也给我们小朋友带来了许多礼物,我们看带来了什么?笔和笔筒。
幼儿两人一组,两人一起出手指,谁出的手指数多,谁出的手指数少,怎样变得一样?一样多时,双击手掌,表示祝贺。
请幼儿观看《幼儿画册》上的“变得一样多”。
教师出示第一幅图,提问:图上有一个数字,你认识吗?是数字几?再观察图片上的数字与实物一样多吗?怎样才能让它们变得一样多呢?(引导幼儿用添画的办法解决“变成一样多”的问题)。
幼儿独立完成添画的练习。
师:小朋友本领真大,能把不一样的东西变成了一样多。在生活中还有许多东西是不一样多的,以后我们再讨论吧。
三年级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教案篇四
1、面积与面积单位。教学时要充分利用直观,调动学生多种感官进行教学活动。 使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对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建立正确的表象。教材还特别安排了面积单位和长度单位的比较,以免混淆面积和周长的计算。
2、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这一部分内容很重要,它是学生以后学习其它平面图形积计算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着重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找出面积与边长的关系,从而总结出面积计算公式,让学生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
3、面积单位间的进率。这里教材内容包括单位间进率和简单的换算,学好这个内容不但能加深学生对每个面积单位大小的印象,而且又能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公顷、平方千米。这一内容主要是介绍教大的面积单位,它常用测量土地面积,我们有时称它为“地积单位”。认识这两个面积单位,对以后的生活 、生产劳动有很大的帮助。
1、使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对常用的面积单位建立起正确的'表象,掌握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较熟练地进行解答,掌握面积单位间的进率,并能进行简单计算。
2、能运用所学到的知识,技能。来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有关问题,增强能力。
3、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的乐趣,感受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4、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团结协作精神。
理解面积的含义,建立正确的常用的面积单位的表象,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的计算。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单位的推导过程。
教师要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认真观察,找出面积与边长的关系。
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
课本第77~78页例2
1、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长方形面积计算的公式,使学生初步理解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会运用公式正确的进行计算。
2、通过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引导学生推导出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3、初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课件
一、复习引入,自学反馈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面积的知识,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二、教师点拨,领悟方法
1、巧设问题,激发兴趣
我们教室地面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呢?学生可能进行猜测,用面积单位来测量,教师指出:这么大的地面用面积单位来测量太麻烦,所以,我们就要研究长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
2、动手操作,研究方法
三种:一个长5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
(1)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研究,想办法求出各自图形的面积。
(2)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汇报交流,说出自己的方法。(可能出现的情况:用1平方厘米来测量或只测量长和宽,相乘即是面积。)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适时地进行点拨、指导,后一种方法比较简单。
(3)师生交流,提炼方法。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什么有关系呢?独立思考后交流。
教师指导:长方形的长摆了5排,说明是5厘米;宽摆了3排,说明是3厘米,那么,面积15平方厘米等于什么?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课件出示:例2 学生独立完成,校对
三、知识的迁移
教师借此机会教学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我们知道正方形是一个特殊的长方形,有长方形的特点,所以正方形的面积计算也可以和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相同。
四、联系生活,解决问题
1、我们用的数学书的面积大约有多少?先请你估计一下,再算一算。
2、完成课本第78做一做。
3、完成课本第79页1、2、3、4题。
五、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长方形面积等与长乘宽,正方形面积等于边长乘边长,应该注意的是计算面积单位一定要用面积单位,不要与长度单位混淆。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三年级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教案篇五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和操作等活动,感受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能判断一个图形或物体的某一个面是不是长方形或正方形。
2、通过观察、测量等活动,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使学生掌握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特征。
难点:正方形和长方形特征的归纳总结。
教学准备:
长方形纸片,正方形纸片,直尺1把,三角尺1块,钉子板,橡皮筋。
教学流程
流程一、联系生活,引入课题:
2、(课件逐个点击这些物体的面)师小结:教室里视力表、国旗、黑板的面、粉笔盒的侧面、讲台的侧面、课桌面、电灯开关的面都是长方形的。广播喇叭的面是正方形的。其实,何止是教室里有长方形和正方形,生活中长方形和正方形无处不在。那么它们都有些什么特点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进一步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ppt板书课题))研究它们的特征。
(ppt出示课题: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
第二段:在游戏中初步感知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流程二、在游戏中初步感知长方形、正方形特征。
1、师:(由现场老师准备一个不透明纸盒,里面装有一些硬纸板做的长方形、正方形以及其他平面图形)老师为每一组同学都准备了一个纸盒子,里面放有一些长方形、正方形以及其他平面图形。你不用眼睛看,能从中摸出一个长方形吗?每小组的同学轮流试一试。(暂停)
2、师(出示一个三角形):你们为什么不摸出这个图形?(暂停)
3、师(出示一个平行四边形):你们为什么不摸出这个图形?(暂停)
4、师(出示一个梯形):你们为什么不摸出这个图形?(暂停)
5、师(出示一个正方形):这个图形有四条边,四个叫都是直角,你们为什么不摸出呢?(暂停)
6、师:(出示一个长方形)那你们摸出的一定是这个图形了,对吗?
6、师:通过刚才的游戏活动,你们觉得长方形和正方形各有哪些特征呢?全班交流交流吧。(暂停)
第三段:在操作中建构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流程三、在操作中建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1.师布置操作要求:同学们已经初步发现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但这些只能算作初步猜想,还需进一步验证。请同学们拿几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纸,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看看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边和角有什么特点。(ppt出示:下图)
2、师提问: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你发现长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你是通过怎样的操作发现的?(暂停)
3、师归纳长方形边的特征:(课件演示:长方形对折)我们可以将长方形对折,使它的两组对边分别重合,通过比较,发现长方形两组对边分别相等;也可以用量一量的方法,也能发现长方形两组对边的长短是相等的,但是相邻的两条边长度不相等。
4、师提问:再来看看长方形的4个角?这几个角都是什么样的角呢?(暂停)
5、师归纳长方形角的特点:通过同学们的观察,我们发现长方形有四个角,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分别去比一比,发现这四个角都是直角。(ppt图片演示)
7、师归纳正方形的特征:正方形也有四条边,每条边都相等;也有四个角,都是直角。
第四段: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联系
流程四、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联系
1、通过学习,我们发现了长方体、正方体边的特征和角的特征,你们能再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这些特征吗?与你的同桌相互交流交流。(暂停)
2、师归纳:我们一起来看课件的演示:
3、你们说的和屏幕上显示的一样吗?想一想,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4、师小结: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四条边和四个角,每个角都是直角,而且对边都相等。长方形具有的特征,正方形也都具备,所以,我们说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
5、师:为了今后进一步研究长方形和正方形,我们通常把………
第五段:教学想想做做1、2、3、5、6
流程五、教学“想想做做”1
(注:钉子板改为点子图,由现场老师上课之前给每位同学准备好)
师:你会在点子图上画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吗?(暂停)
2、师:你画的图形有什么特点?能向大家介绍一下吗?(暂停)
流程六:教学“想想做做”2
1、师:大家刚才已经能利用点子图来画长方形和正方形了,下面我们再来进行一个有趣的活动。请你和你的同桌合作,一起用两幅同样的三角板分别拼一个正方形和长方形。在拼之前,请同学们先想想长方形和正方形各有什么特征,然后再拼。(暂停)
2、师:同学们已经拼出来的吧,老师也来拼一次,看看和你们拼的是不是一样。(互动工具软件演示拼的过程)(右上图)
3、师提问:在拼的过程中,你们有没有发现我们都是把三角尺中的哪一条边拼在了中间?为什么?自己静静地想一想。(暂停)
流程七:教学“想想做做”3:
1、师:接下来我们做一个折纸活动。你会把手中的长方形纸变成正方形吗?(暂停)
(课件出示:想想做做3)你是不是也和老师一样折的?
2、想一想,为什么我们这样子折了以后得到的就肯定是正方形了呢?(暂停)
3、师小结:将长方形的宽边与长边重合,剪去长比宽多出的长度,那么长边就和宽边一样长了,这就变成了一个正方形。
流程八、教学想想做做5:
1、师:刚才我们折出的是怎样的长方形和正方形?你怎样向别人介绍这个长方形或正方形的大小呢?(暂停)对了,只要告诉别人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别人就明白了。现在我们一起动手来量一量。做书上想想做做5.(课件出示)(暂停)
2、看看你填的结果是否正确,和电脑老师对一对。(暂停)
流程九:教学“想想做做”6:
师:我们的数学书是什么形状?(暂停)你知道它的长和宽是多少?我们先来估计一下大约是多少,再来量一量,看看你估计得准不准。(暂停)
第六段:全课总结及拓展
流程十、课堂总结。
1、师:今天这节课我们进一步认识、研究了长方形和正方形,长方形和正方形各有哪些特征?你们是用什么方法发现这些特征的?(暂停)同学们,只要你乐于探索,还可以发现长方形和正方形里面更多的奥秘。瞧,老师这里就有许多长方形和正方形拼成的图案,非常的有趣。(ppt展示:)
2、如果你们有兴趣,回家自己也可以用长方形和正方形创作更有趣的图画。
流程十一、拓展延伸:想想做做4(选做)
1、师:我们来讨论想想做做第4题,你们先自己独立解决,然后大家来交流。
板书设计:
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
图形边角
长方形
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正方形
每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教学反思:
三年级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教案篇六
本小节主要包括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应用面积公式求面积,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以及比较长方形的周长与面积。这节教材突出了探索性、实践性和应用性。
例1:是用任意个1cm2的正方形拼长方形,在拼的过程中去发现用的正方形个数与拼成的长方形的面积的'关系,拼成的长方形的面积与长、宽之间的关系。
例2:是测量出给定的长方形的长和宽之后,再用1cm2的正方形纸片去覆盖长方形,并发现面积的平方厘米数与长、宽厘米数之间的关系。通过上述两次操作活动,引导学生归纳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例3:先计算电视荧屏的面积,再计算遮电视机的方巾的面积,通过教师一句启发性的提问“正方形的面积该怎样计算?”很自然地过渡到正方形的面积公式。
例4:有两项任务:一是估测,二是比较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
简单的换算
面积单位的换算是面积教学中的难点之一,本节教材内容限定在“简单的换算”之内。之所以说“简单”,是因为一是涉及的面积单位换算在两个相邻单位之间进行;二是较大单位的数是较小单位的数的100倍、10000倍;三是单位换算只在两个相邻的单名数之间进行,不出现复名数与单名数之间的换算。本节教材的内容包括探索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共设计了3个例题和1个课堂活动。
例1:以求大正方形的面积的形式探索1dm2与1cm2之间的进率。
例2:hm2和km2三年级小朋友没有这些相关知识经验的感受,那么探索这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关系,以及hm2与m2、km2与m2之间的进率关系就更难了。因此,教材对这几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关系作了淡化处理。用“同样地”三字告诉学生,像上面那么去推导也一定能得出1hm2=10000m2,1km2=100hm2。
例3:是面积单位的换算在生活中的应用。简单的单位换算涉及的内容不多,所以只设计了课堂活动,没有设计习。
解决问题
例1:表面上是“估计图中大约有多少只企鹅”,实际是通过估计面积来估计企鹅的只数。这个问题不是要学生得出一个准确的答案,主要是让学生经历估计过程,获得一些基本的估计方法。
例2:主要是体现解决问题,教学的重心应放在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上。“给教室的地面铺方砖,需要多少钱?”选用不同价格的砖,需要的钱也就不一样。
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基地
活动内容比较多,涉及的知识不仅包括数学方面的,也包括生物、气象等多方面的,一方面让学生强调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同时,又强调数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整个活动可以分为活动准备、开展活动、活动总结3个部分。
三年级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教案篇七
1.本单元教材内容
全单元教材主要由面积和面积单位、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简单的换算、解决问题等内容构成。
2.本单元教材的编写特点
(1)教材的设计思路由侧重于长(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到通过测量活动来有效地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学习面积和长(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3)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富有现实意义。
(4)让学生在经历操作、估测等活动中体验数学的价值和合作学习的乐趣。
(二)单元教学提示
本单元教学的重点应放在让学生经历观察比较、动手操作、实践探索等数学活动过程,发展学生空间观念上。
1.在动手操作中认识面积的含义和面积单位。
2.突出学生的探究过程,引导学生主动掌握长方形的面积公式。
3.教学过程紧紧围绕发展学生空间观念这一主题展开。
(三)各节教材内容分析和教学建议
面积和面积单位
本节教材包括面积和面积单位两个内容,共由3个例题、2个课堂活动和练习六构成,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建立面积和面积单位的概念,为后面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打下基础。
单元主题图:向学生展示了朝夕相处的教室,让学生看到教室里有很多的面。通过主题图的学习,为生的学习活动提供了良好的示范,有利于学生从中体会到学习面积的重要性。
例1:提供了观察物体的面和平面图形,让学生主要通过摸一摸、看一看来进行比较。让学生认识到物体的表面和平面图形都是有大小的,这种大小在数学上就称为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的面积。
例2:仍然是比较面积的大小,不过方法在例1的基础有了变化,通过比较的两面墙中贴瓷砖的大小、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大小、树叶的大小等,让学生产生统一面积单位的需要。
例3:认识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等面积单位。
三年级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教案篇八
1、通过综合练习,进一步加深学生对长方形、正方形周长含义的理解,使其能正确、熟练地进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
2、让学生在练习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他们学好数学的信心。
正确、熟练地进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在生活中的综合运用。
课件
一、口算热身。(3分钟)
练习六第8题
二、练习(27分钟)
【基础练习】
练习六第9题
指出:要求长方形的周长,一般需要先知道长方形的'长和宽。
【活用练习】
练习六第10题自主练习单:
1、完成第10题
2、菜地一面靠墙,有哪几种情况?
3、“至少”两字是什么意思?应该选择哪一种情况?
引导学生理解:菜地一面靠墙有两种情况,一种是长靠墙,一种是宽靠墙。在此基础上讨论哪种情况是篱笆用的最少的。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题意画简易图,帮助学生理解题意。
【操作练习】
练习六第11题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集体交流
预设学生的回答可能有:
1、先求出围成这个图形6条边的长度,最后相加。
2、通过平移可知,这个图形的周长就相当于边长为5厘米的正方形的周长。
【创编练习】
现学现用,学生通过上面拓展练习,已经积累了一些平移法的经验,通过平移帮助学生理解,两人走的路是一样长的,所以两人会同时到达。
三、课堂总结
你这节课有什么新的收获?
教学反思:
第三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
三年级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教案篇九
在猫王国里,有对有趣的好朋友。它们是猫先生加菲(显示)和猫小姐凯蒂(显示)。它们俩可喜欢散步啦!加菲每天沿着这个长方形的绿色草坪走一圈,凯蒂则沿着这个正方形的湖面走一圈。这一天,它们却吵了起来,吵什么呢,原来,它们俩都说自己每天走得路多。
引导:同学们,你们来猜一猜,到底谁走得路多些?(学生猜测)
揭题:你想得真快!老师非常欣赏你对数学的敏感。今天我们就来研究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周长问题。(揭题板书)
1.提问:你们有什么好办法能知道这两个图形的周长?
(生可能回答:用绳子绕一圈,量一量绳子的长度;先量出每一步的长度,看看走了多少步,一乘就知道了;量出长.宽各是多少,再计算。)
谈话:你们的办法可真多,但在这里哪种办法比较合适呢。说说你的想法。(用绳子饶一圈太麻烦,有局限性;在不要求精确结果时用步测很好,这儿就不合适。
2.提问:加菲采用了先测量再计算的办法,量出了长方形草坪的长是50米(板书),宽是40米(板书),请你们帮它来算一算这个草坪的周长是多少。可以独立思考,也可以同桌讨论完成在自备本上。
3.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计算。
4.引导:从同学们的脸上,我可以看出你们肯定有成果了,谁愿意来展示一下。
学生说教师板书。要求说清这样做的道理。
可能有这四种:
(1)50+40+50+40=180(米)这是把长方形的四条边一条一条加起来。
(2)50+50+40+40=180(米)先加两个长,再加两宽。
(3)50×2=100(米),40×2=80(米),100+80=180(米)。
(4)50+40=90(米)90×2=180(米)。
5.提问:用这些方法计算长方形的周长,都必须知道什么?你比较喜欢哪种方法,说说你的想法。
6.小结:现在我们发现计算长方形的周长有这么多的方法,在小组里说说可以怎样算长方形的周长。
7.解决了加菲的问题,我们该帮一下凯蒂了,她量得正方形湖面的边长是45米。请你算出它的周长。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两种算法:
(1)45+45+45+45=180(米)
(2)45×4=180(米)
说明:其实这两个算式之间还藏着一个有关加法和乘法的数学秘密呢,今后你们学了就知道了。
提问:要求正方形的周长必须知道什么条件,怎样计算正方形的周长。
8.谈话:原来,两人走得路一样多,通过科学地计算,加菲和凯蒂心服口服了,他们不再吵了,握手言和,又成为了好朋友。
9.通过这件事,加菲对周长产生了兴趣。它来到篮球场(出示书上的图)。你们愿意跟加菲一起来解决这个问题吗?学生计算。
把书翻到63页,看看你的方法跟书上的哪一种方法是一样的。
提问:加菲有点累了,球场服务员马上递上手帕,可他不急着擦汗,却问我们(显示:正方形手帕边长25厘米,它的周长是多少?)
学生口答,并说说是怎样算的`。
过渡:掌握了方法,再难的问题我们都能轻而易举地解决,就请你们用已掌握的方法再来解决一些问题吧。
1.“想想做做”第3题。学生口答。
2.计算长方形的周长必须知道长和宽的长度,那正方形呢?书上64页想想做做1、2两题有几个长方形和正方形,现在请你先动手量出每一题左边一个长方形和左边一个正方形需要的数据,再计算。(不出示第1.2题,看书)
3.生活中经常需要求长方形的周长。这不加菲又想给它的镜子做做美化了(出示第4题)。学生抢答,说出算法。
4.星期天,我们的加菲又闲不住了,他去效外租了一块边长6米的正方形土地种花,考虑到这块地有可能被践踏,要在四周围栏杆,请你帮他算一算,栏杆一共长多少米?(电脑出示图片)
三年级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教案篇十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8————60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过程,初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
2、培养观察、操作及思维能力。
3、培养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示课题
1、多媒体出示教室立体图。
2、举例。
谈话“在日常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或正方形?生活中像这样的例子还很多,可见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是我们常见的'图形。它们都有各自的特征,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研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板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二、自主探究,发现特征
a:研究长方形的特征。
1、猜想。
谈话:我们先来研究长方形的特征,仔细观察长方形,你发现长方形的边和角有什么特征?请学生汇报。
2、验证。
学生相互讨论、动手操作,形成小组意见。
(学生可以用直尺量、把长方形对折、用三角尺比一比,说明长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3、班内交流、总结。
提问:你发现长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指名回答。(板书:长方形四条边对边相等)
讲述:我们把上下两条相对的边、左右两条相对的边叫做对边,相邻的两条边叫做邻边。
提问:你是怎么知道长方形的对边相等的?指名回答。(课件演示)你是怎么知道长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用直角三角尺比一比)
小结:刚才小朋友们自己动手发现了长方形有四条边,对边相等,有四个角,都是直角,这就是长方形的特征。
b:研究正方形的特征。
提问:你能将手中的长方形变成正方形吗?(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考虑)
引导学生依照研究长方形边和角的特征的方法,自己去发现正方形的特征。
全班交流并总结出正方形的特征。(板书: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比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小组讨论后全班交流,使学生认识到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四条边和四个角,每个角都是直角。不同点在边上,长方形对边相等,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也就是说正方形不仅对边相等,而且邻边也相等。
介绍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各部分名称。
师:通常把长方形长边的长叫做长,短边的长叫做宽;正方形每条边的长叫做边长。(课件演示)
三、应用拓展:
在钉子板上画一个长方形和正方形,说说画出的图形为什么是是长方形或正方形?(学生回答后再次电脑演示)
用两副同样的三角尺,分别拼出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
拼摆图形。
动手测量。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和正方形。
独立完成“想想做做”第7题。展示部分学生的图形后,然后全班学生回答课件演示的图形,并回答它的长宽或边长各是多少。
师生总结,共同评价。提问:通过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三年级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教案篇十一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58―60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感知并初步整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知道长方形和正方形各部分的名称,初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使学生进一步感悟认识图形的学习方法,增强空间观念,提升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操作、比较,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
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发现长方形及正方形的特征,认识它们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过程】
一、观察情境,揭示课题
学生交流时,课件相应地显示学生说到的正方形和长方形。
之后,完整地显示图中能看到的正方形和长方形。
揭示课题:这些图形都是正方形或长方形。这节课我们进一步来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课件再现由具体实物抽象出正方形或长方形的过程,有助于学生理解数学中的平面图形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二、由表及里,自主探究
1、长方形和正方形边、角的数量。
谈话:(指课件中的长方形和正方形)长方形和正方形看起来给你怎样的感觉?
【设计意图】教师的设问颇具启发性,鼓励学生大胆地说出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直观感受,意在激活学生经验层面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学生对学习方法的感悟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由于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首先表现在边和角的数量上,因此,教师巧妙地引导学生联系已有的多边形的认识,引导学生由表及里地开始探究。
2、猜想长方形和正方形边、角的特点。
【设计意图】这里,学生猜想的基础是观察。猜想的结果其实并不重要,激发学生观察的内在需要显得更有必要。
3、验证长方形边的特征。
引导:刚才你们认为长方形上下两边相等,左右两边也相等,能用什么方法来证明呢?
指名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谈话:老师在学具袋里给你们准备了一些材料,请你们试着用刚才说的这些方去验证你们猜想。
小组活动后汇报,估计学生可能采用以下方法:
(1)用直尺测量。
演示:指定学生在实物投影上演示测量的过程,并告诉大家测量的结果。
提问:通过测量,你们发现了什么?
强调:通过测量,这个小组发现这个长方形的上下两边相等,左右两边相等。
(2)用折的方法。
演示:学生上来在实物投影上演示“折”的过程。
如果学生还有其他的方法,也鼓励他们进行展示和交流。
小结:如果仅仅研究一两个长方形,可能还不能下结论。我们全班研究了十几个大小不同的长方形,都发现长方形的上下两边相等,左右两边也相等。(板书)
三年级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教案篇十二
教材总复习相关内容。
1.通过复习掌握四边形有关知识、计算图形周长;
2.2.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与合作精神,激发学习兴趣。
重点:对计量单位有系统的认识,熟记周长公式并会应用。
难点:能利用周长公式解决问题。
一、整理和梳理
1.复习四边形的有关知识。
(1)分一分。(出示一组图形,见教材第79页例1)
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
长方形:()
正方形:()
能说说四边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和正方形各自的特征吗?
(2)复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怎样计算,你还记得吗?
板书:
长方形周长=()
正方形周长=()
二、基本练习
1.教材第110页第2题。
(1)尝试求出两幅组合图形的周长。
(2)评价学生作业。
(3)反馈算理。
三、综合练习
教材第113页第11、12、16题。
1.尝试完成。
2.反馈评价作业。
3.说说思路。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复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通过对知识进行分类整理,使学生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更加清晰,对知识点有着更加深入的理解,学生学习效率较高。
三年级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教案篇十三
1、引导幼儿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找出较多的物体,会比较多少
2、培养幼儿的初步分析、比较能力。
一列火车、小动物图片、小猫3、小狗3、小鸡4、小兔子4,萝卜5、毛毛虫5、骨头5、小鱼4.
一、出示火车坐的小动物,引出课题。
有许多小动物乘坐火车到玩,看有哪些小动物呢?边看边说边贴出小动物。小兔、小狗、小猫、小鸡。
出示动物,感知数量的多少。
今天它们玩得可高兴了,它们玩累了,想吃东西了。
二、出示图片
1、小兔有几只?喜欢吃什么呢?萝卜有几个?我们伸出小手数一数?(比出多少)
2、小狗有几只?喜欢吃什么呢?(集体)有几根骨头?
请幼儿操作,比较小动物多还是对应的食物多?
3、同样的方法比出小猫小鸡对应食物的多少。
教师引导:我们是用什么好办法比较多少的?(一个对一个)
4、小动物玩好了吃饱了,要乘火车回家了,一种动物一节车厢比出车厢多一节。
三、游戏:
小兔跳跳找食物,幼儿分两组,一组兔子一组萝卜,萝卜比兔子多,一一对应比出多少自然结束。
本学期所带小班抽课数学《比较多少》。《比较多少》是幼儿认识数的开始,非常适合小班孩子们的年龄特征。小班的孩子年龄小、好玩好动,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如果是伴随着游戏活动,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学中玩。
既可以满足幼儿游戏和好动的需要,又能很好的完成活动目标。根据这一个思想的目标,我在设计本活动时,从幼儿的兴趣点着手,设计了贴近幼儿生活的活动。通过活动初步引导幼儿感知理解“多少“和“一样多”,并能用简单的语言进行表达,初步培养幼儿观察能力。
活动开始我用小动物们乘坐一列火车去公园玩的情景导入,抓住幼儿好玩好动的特点,引起幼儿的兴趣。整个活动就是一次角色游戏。
动中快乐的游戏,进入情境和角色。不过一节活动下来,我认为不足的地方就是准备的小动物过多,在操作过程中超时,孩子们玩的不够尽兴,把最后的游戏讲解清楚规则,让幼儿理解清楚,更好的巩固所学的知识。
三年级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教案篇十四
经过选拔,“图形才艺大比拼”舞台上留下了“多变手”长方形和“站如松”等边三角形。明天将进行最后决赛,才艺展示是舞蹈。
长方形一进家门,就直奔练功房。他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赢。看着镜子里汗流浃背的自己,长方形总觉得少了点什么。
“难道你忘了我们家族的特点了吗?”端着点心的长方形妈妈在一旁提醒道,“多变手”在妈妈的指导下一遍又一遍地练习着。
一个漫长的夜晚过去了。
“各位朋友,大家好!激动人心的时刻就要到了。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多变手’和‘站如松’上场。”主持人圆形热情洋溢的介绍着。“多变手”和“站如松”在掌声和欢呼声中信心满满的的上了舞台。
“让我们先有请选手‘站如松’——等边三角形!”圆形的声音极具感染力。
等边三角形背着竹竿上了场,在音乐的伴奏下跳起了美丽的竹竿舞。只见他的脚时而上时而下,身体时而倾斜时而端正,舞动着的等边三角形分身成两个三角形。最后三角形沿着竹竿快速旋转变成了一个漂亮的圆锥。裁判们纷纷亮分,最后得分竟有9.8分。
“恭喜‘站如松’。我们有请选手‘多变手’——长方形给我们带来精彩的表演。”圆形紧握话筒激动地说。
“多变手”长方形上场了,面无惧色,“站如松”的高分并未让他紧张。迪斯科音乐响起,“多变手”有节奏的把自己的耳朵一拉,一个平行四边形出现了。台下响起了暴风雨般的掌声。他双手合拢,背向后一拱,身体向前倾,变成两的等底等高的三角形,台下又是掌声雷动。最后他来了个华丽变身,只见他单脚踮起快速旋转,变成了一个漂亮的圆柱。台下一片寂静,裁判们纷纷亮出10分。这是历史最高纪录。台下又是一片欢呼声。
“恭喜‘多变手’长方形获得本次图形才艺大比拼的冠军!我们有请冠军发表获奖感言。”圆形急忙吧话筒递给了长方形。
“我只是在体形上略胜一筹。舞技上等边三角形未必比我差。”“多变手”长方形紧握着“站如松”等边三角形的手说。“多变手”和“站如松”在掌声中手牵着手离开了舞台。
三年级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教案篇十五
1.通过综合练习,进一步加深学生对长方形、正方形周长含义的理解,使其能正确、熟练地进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
2.让学生在练习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他们学好数学的信心。
正确、熟练地进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在生活中的综合运用。
课件
一、口算热身。(3分钟)
练习六第8题
二、练习(27分钟)
【基础练习】
练习六第9题
指出:要求长方形的周长,一般需要先知道长方形的长和宽。
【活用练习】
练习六第10题自主练习单:
1.完成第10题
2.菜地一面靠墙,有哪几种情况?
3.“至少”两字是什么意思?应该选择哪一种情况?
引导学生理解:菜地一面靠墙有两种情况,一种是长靠墙,一种是宽靠墙。在此基础上讨论哪种情况是篱笆用的最少的。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题意画简易图,帮助学生理解题意。
【操作练习】
练习六第11题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集体交流
预设学生的回答可能有:
1.先求出围成这个图形6条边的长度,最后相加。
2.通过平移可知,这个图形的周长就相当于边长为5厘米的正方形的周长。
【创编练习】
现学现用,学生通过上面拓展练习,已经积累了一些平移法的经验,通过平移帮助学生理解,两人走的路是一样长的,所以两人会同时到达。
三、课堂总结
你这节课有什么新的收获?
教学反思:
第三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
第6课时周长是多少
教学目标:
1.通过实践活动,加深对长方形、正方形我处的认识和对图形周长含义的理解,进一步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2.在操作实践、交流讨论和解决总量的过程中培养创新意识,发展数学思考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3.培养学生喜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
通过活动进一步认识周长和周长计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
能在探索中获得知识和能力。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题,认定目标(预设5分钟)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谈话:同学们,课前你们每个小组都分得一个学具篓,请大家看一看这个学具篓里都有些什么物体,能告诉老师吗?今天老师要和同学们一起运用这些学具进一步探索一些平面图形的周长是多少。
出示课题:周长是多少
二、操作实践,主动探究(预设33分钟)
小组合作学习导学单:
1.拼一拼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学生互动交流。
想一想你拼成图形的周长是多少?
学生操作,汇报交流。
通过交流,学生发现面积相等的图形周长不一定相等。
2.比一比
(1)谈话:同学们都自己动手求出了不同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老师这里有两个图形(多媒体出示课本上的后两个图形)
同学们见过这样的图形吗?先估计下:哪一个图形的周长长一些?请同学们验证下自己的猜测。
(2)学生尝试测量计算,并在小组内交流算法。
指名汇报,教师板书。
师:这两个图形的周长为什么会相等?另一个多边形的周长也和长方形的周长相等吗?
小结:我们可以通过转化的方法,把多边形的周长转化成正方形或正方形的周长来解决,问题就变得简单了。
3.画一画
如果正方形的周长是20厘米?你画出这个正方形吗?
师:根据长方形的周长是20厘米,你能获得什么信息?
小结:通常先算出一组长和宽的和,再有条理的列举出各种不同的长和宽。列举的时候要有一定地条理。
4.量一量
出示课本上两幅图。这两幅图是什么?你能指出它们的周长吗?和你的同桌交流下。(第二幅图注意让学生明确周长就是圆的周长,和里面的图案无关。)
你能估计出这两幅图形的周长吗?你能验证下吗?你打算如何验证?同桌合作测量出两幅图形的周长。(第二幅图让学生通过软线来测量,注意让学生说一说测量的方法。)
引导学生估计周长时,先估计其中某一段的长,再通过估算得出结果。也可以先画出与相关图案大小接近的简单平面图形,再由这些简单平面图形的周长推算出该图案的周长。
小结:我们可以通过围一围再量一量的策略达到化曲为直,化繁为简的目的。
三、课堂总结
你这节课有什么新的收获?
教学反思:
三年级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教案篇十六
教学目标:
1、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知道这些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
2、初步感受几何图形的面的特征,体会“形”和“体”的联系。
重点难点:
初步感知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并学会辨别。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板书课题
二、认一认
1、认识长方形。
(1)让学生拿出几个长方体,并用手摸摸各个面。
(2)让学生仔细观察,并把看到的记在心里。
(3)教师在黑板上画长方形。
指名回答,这些都是什么图形?
学生讨论后回答,教师板书:长方形。
2、认识正方形。
(1)拿出几个正方体,把其中的一个面对着学生,让学生观察。
(2)教师在黑板上画正方形。
指名回答,这些都是什么图形?
(3)师指出:像这种形状的图形是正方形(板书:正方形)
三、)辨一辨
出示例1图片,让学生说一说它们是什么图形。
(指名学生说说是怎样认识的)
四、巩固拓展
1、教师说图形的名称,学生找出教室里相应的长方形和正方形。
2、教材p29的课堂活动的第1题。
3、在钉子板上围出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
4、完成教材练习六的第1题。
五、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六、教学结束
布置学生课下做练习六第8题。
三年级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教案篇十七
1、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知道这些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
2、初步感受几何图形的面的特征,体会形和体的联系。
初步感知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并学会辨别。
(一)情境引入
板书课题
(二)认一认
1、认识长方形。
(1)让学生拿出几个长方体,并用手摸摸各个面。
(2)让学生仔细观察,并把看到的记在心里。
(3)教师在黑板上画长方形。
指名回答,这些都是什么图形?
学生讨论后回答,教师板书:长方形。
2、认识正方形。
(1)拿出几个正方体,把其中的一个面对着学生,让学生观察。
(2)教师在黑板上画正方形。
指名回答,这些都是什么图形?
(3)师指出:像这种形状的图形是正方形(板书:正方形)
(三)辨一辨
出示例1图片,让学生说一说它们是什么图形。
(指名学生说说是怎样认识的)
(四)巩固拓展
1、教师说图形的名称,学生找出教室里相应的长方形和正方形。
2、教材p29的课堂活动的第1题。
3、在钉子板上围出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
4、完成教材练习六的第1题。
(五)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布置学生课下做练习六第8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