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实践课程大学论文(汇总5篇)

时间:2024-09-08 作者:雨中梧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音乐实践课程大学论文篇一

【摘要】高职院校大学语文定位不明,地位低下,教学内容繁杂、难易程度不合理,教学理念缺失,教学方法单一,高职院校的语文课程师资单薄,很多是思政、历史、新闻等专业出身的兼职老师教授。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老师少之又少。能够讲出经典国学、传统素养的更是少之又少。在这样有限的师资中,更新教学理念不及时,对教育学的基础知识和当下最新教学理念极度匮乏。高职院校创新课程舍本逐末。针对这些弊端,笔者试提出以下几点措施:教育主管部门加大对大学语文课程建设的关注力度;大学语文课程师资、教学水平全面提升;教育主管部门开展教育论坛、教学会议;课程创新性开发。

【关键词】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建设

大学语文这门公共课程自开设以来,历史悠久,但是近年来,对语文课程的关注点多放在中学语文课程上,对大学语文课程的思考浅尝辄止。然而,大学语文旨在面对普通高校,对文(汉语言文学除外)、理、工、农、医、财经、政法、外语、艺术、教育等各专业学生开设的素质教育课,大部分高校的名称设置为传统文化素养课,在培养学生汉语言文学方面的阅读、欣赏、表达能力尤为重要。然其地位却极其低下,更没有发挥其作用。

一、高职院校大学语文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高职院校大学语文定位不明,地位低下。高职院校大学语文和本科大学语文不同,在重视程度上明显不足,多被“演讲与口才”“文学欣赏”“电影艺术赏析”等选修课所替代,或者是根据高职院校自身特点所编撰的课程所取代,如青岛远洋船员职业学院的航海人文素养选修课。更有甚者,大学语文完全被泯灭,连替代者都不见身影,已然分不清楚是思政课还是文化素养课。

(二)教学内容繁杂、难易程度不合理。高职院校大学语文与本科大学语文在教学内容选择和难易程度、教学方法上都应有所区别,但是部分高职院校的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标准过高或过低。过高在于向本科看齐,不考虑学生实际接受能力;过低在于跟中学传统语文课程没有太大差别。例如青岛远洋船员职业学院(以下简称青船院)的演讲与口才、文学欣赏等课程,近教学内容不变,在信息化课程建设下未见课程开发,但是学生的入学成绩已经远远不及以前,超出了学生的理解能力,教学方法单一,不足以吸引学生。而部分以阅读课为主的选修课,教学目标设定太过简单,学生蜻蜓点水般地阅读就结束了。因此,这些“替代课”也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三)教学理念缺失,教学方法单一。高职院校的语文课程师资单薄,很多是思政、历史、新闻等专业出身的兼职老师教授。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老师少之又少。能够讲出经典国学、传统素养的更是少之又少。在这样有限的师资中,更新教学理念不及时,对教育学的基础知识和当下最新教学理念极度匮乏,属于闭着眼睛教。教学方法单一,仅用讲授法灌输整堂课,学生最后都昏昏欲睡。不了解学生的学情,不能用各种教学方法和媒体手段调动课堂积极性。从全国信息化教学大赛也可以看出,大学语文运用现代信息化技术还不够普遍和全面,甚至有的老师连最基本的说课也不会,整个教学步骤随心所欲地设定,更不清楚导语、结语,分不清教学重点和难点,等等。

(四)高职院校创新课程舍本逐末。很多高职院校的大学语文课程完全被取代,但是此类课程的重要性众所周知,不得已被“创新”课程取代。例如青船院的航海人文素养课,教材由本院自编,模块化明显,体系不够严谨,没有以大学语文课程为基础,并且只在航海专业中授课,没有在全院普及。作为部分专业的选修课,航海人文素养具有鲜明的专业特征,但是它不可以完全替代大学语文课,只追求创新课程而忽略原本大学语文基础课,是舍本逐末。

二、针对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实践过程中突出问题的措施

(一)教育主管部门加大对大学语文课程建设的关注力度。语文课程体系的根,在于课程标准的设定,基础教育语文课程的课程标准设定明确、细致,而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并没有对大学语文设定非常明确的课程标准。在学科建设上,给予支持力度还不够。各本科大学层次不同、文化积淀不同,各高职院校特色也很明显,因此,在人文性鲜明的大学语文课程建设和标准制定上提出了很大挑战。教育主管部门应在大学语文的工具性给予一定的标准设定,明确其地位和作用,积极鼓励各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建设开发、建立名师工作室,树立示范课展示,等等。

(二)大学语文课程师资、教学水平全面提升。鉴于大学语文课兼职教师众多、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师数量极少等现状,应在师资数量和质量上有所提升。通过业务培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能力和教学能力,全面提升教学水平。用现代科学技术贯穿大学语文教育课程,鼓励参加信息化教学竞赛。师资资质本科专业以汉语言文学或者对外汉语专业为主,新闻专业次之,研究生专业以语文课程教学论、学科教学(语文)为主,并且按照严格要求,都应该是师范类院校毕业,获得相关教师资格证。在这样的专业的资质基础上,建设教学团队,同课异构,统一标准,并保证团队梯队阶层清晰。在有一定的教学经验和成果后,建设名师工作室,全面提升教学水平。

(三)教育主管部门开展教育论坛、教学会议。增加开展语文课程教育论坛、交流会议,有助于统一思想,交流经验,获得最新资讯。目前,山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开设了相当多的文化产业类的研讨会,向全国各界征稿优秀论文,组织相关专题研讨会,但是,这样的论坛会议普及性较小,没有通过省市教育主管部门下发文件,主要还是此类爱好者参与居多。并且有关领域专业性较强,多集中在本科、研究生、博士生层次,或者山东省、市语言工作委员会,对高职院校的大学语文课程普及工作浅尝辄止。在会议之后论文集并没有及时发布于期刊,影响范围很小,作用不明显。针对这样的问题,强烈呼吁省市教育主管部门将以大学语文为主的教育论坛、教学会议设立专业委员会和理事单位,定期开展研讨会议,带动各高职院校大学语文工作积极开展,及时公开教学成果,创立信息化教学平台,保证资源共享。

(四)课程创新性开发。基于语文课程的“听说读写”四大主要部分,有根源地创新开发新课程,如传统文化素养、传统文化概论、国学经典赏析等。基于本高职院校的教学特点开设的课程,如青船院的航海人文素养,应系统性地更新教学内容,以人文性和工具性兼顾的原则严谨地编写教材,更要与以单独模块化出来的听说为主的“演讲与口才”、阅读为主的“文学欣赏”选修课程等建立一定的内在联系,而不是完全脱离。可以结合本院校特点和语文课程开设“中国海洋文化”“海洋诗歌鉴赏”“航海文化”等课程,既要合理创新,又紧密结合语文课程。针对教育部提出的“3+2”专本贯通培养考核的最新要求,必须包含语文、英语、计算机、专业课等内容,教育部正在征求各高职院校意见,准备出台《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内容详尽,在“课程设置”“学时安排”“教学进程总体安排”“实施保障”等几大部分,对大学语文及文化素养课程的前景要求提出了详尽的安排。

三、大学语文及文化素养课程前景要求具体安排

(一)课程设置。职业院校课程主要包括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应基于国家相关文件规定,强化对培养目标与人才规格的支撑,融入有关国家教学标准的要求,融入行业企业的最新技术技能,注重与职业面向、职业能力要求以及岗位工作任务的对接。

1.公共基础课程根据党和国家有关文件明确规定,高等职业学校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应明确将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育、军事课、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心理健康教育、信息技术等课程列入公共基础必修课程,并将马克思主义理论类课程、党史国史、大学语文、高等数学、公共外语、创新创业教育、健康教育、美育课程、职业素养等列为必修课或选修课。

2.专业课程专业课程设置要与培养目标相适应,课程内容要紧密联系生产劳动实际和社会实践,突出应用性和实践性,注重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精神的培养。职业院校应根据有关文件规定,开设关于安全教育、节能减排、绿色环保、金融知识、社会责任、人口资源、海洋科学、管理等人文素养、科学素养方面的选修课程、拓展课程或专题讲座(活动),并将有关知识融入专业教学内容中;还应组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及其他社会实践活动。

(二)学时安排。学时安排应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成长规律,注重各类课程学时的科学合理分配;可根据专业特点与相关行业生产特点灵活设置大、小学期。三年制高职每学年教学时间不少于40周,总学时数为2500―2800。关于学分与学时的换算,一般18学时计为1个学分,三年制高职总学分一般不少于140学分,高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程学时应不少于总学时的25%,必须保证学生修完公共基础必修课程的内容和总学时数。中、高职选修课教学时数占总学时的比例均应不少于10%。职业院校学生顶岗实习一般为6个月,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工学交替、多学期、分段式等多种形式组织实施。

(三)实施保障。主要包括师资队伍、教学设施、教学资源、教学方法、教学评价、质量管理等方面,应满足培养目标、人才规格的`要求,满足教学安排的需要,满足学生的多样学习需求,积极吸收行业企业参与。

1.师资队伍包括专任教师和兼职教师。各专业在校生与该专业的专任教师之比不高于25:1(不含公共课)。高职专业带头人原则上应具有高级职称,“双师型”教师一般不低于60%。兼职教师应主要来自于行业企业。

2.教学资源教材、图书和数字资源结合实际具体提出,应能够满足学生专业学习、教师专业教学研究、教学实施和社会服务需要。严格执行国家和省(区、市)关于教材选用的有关要求,健全本校教材选用制度。根据需要组织编写校本教材,开发教学资源。

3.教学方法提出实施教学应该采取的方法指导建议,指导教师依据专业培养目标、课程教学要求、学生能力与教学资源,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以达成预期教学目标。倡导因材施教、因需施教,鼓励创新教学方法和策略,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案例教学、项目教学等方法,坚持学中做、做中学。

4.教学评价对教师教学、学生学习评价的方式方法提出建议。对学生的学业考核评价内容应兼顾认知、技能、情感等方面,评价应体现评价标准、评价主体、评价方式、评价过程的多元化,如观察、口试、笔试、顶岗操作、职业技能大赛、职业资格鉴定等评价、评定方式。要加强对教学过程的质量监控,改革教学评价的标准和方法。

5.质量管理建立健全校院(系)两级的质量保障体系,以保障和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运用系统方法,依靠必要的组织结构,统筹考虑影响教学质量的各主要因素,结合教学诊断与改进、质量年报等职业院校自主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工作,统筹管理学校各部门、各环节的教学质量管理活动,形成任务、职责、权限明确,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质量管理有机整体。近日青岛电视台播出一则新闻,青岛市各高校的传统文化素养选修课常爆冷门,甚至很多学生并不知道本校有这方面的选修课,即使知道,也不去选择这样的课。

这提示我们,传统文化课程的形式和内容应该根据学生的学情和兴趣进行改变,创新开发课程,从传统文化中学生普遍感兴趣,又和自己学科有交集能做到有效的知识迁移的部分,选取优质的、有代表性的教学内容,编排新的课程,创新课程做到有根基、有市场。各高职院校应基于自身基础,结合自身专业特点,按照国家教育部的总体要求,全面开展大学语文课程,大学语文传统文化课在课程建设上还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洪群英.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教学法探析[j].大众文艺,(1).

[2]丁晓楠.我国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教学研究[j].南昌:江西农业大学,.

[3]倪蒙.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困境与对策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

音乐实践课程大学论文篇二

摘要:在当前信息化时代下,高职院校语文教学活动在开展的过程中,应该引入先进的教学思路和教学理念,打造信息化的课堂教学模式,通过对教学方法的创新,有效提升当前高职院校的语文教学水平。本文就对于现阶段大学语文课程信息化改革发展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具体分析了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信息化改革发展的路径。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大学语文;教学模式

在当前信息化时代下,信息技术已经对当前教育行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并且也成为了当前社会非常重要的发展动力。在当前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本身为教学方式和方法带来了很多新的变革。我们在展开相关教学工作的过程中,应该积极地扭转观念,主动适应信息时代下的新的需求和挑战,合理地对信息技术进行应用,对当前大学语文教学活动进行更换的辅助和支持,构建一套更加满足当前社会发展需求的大学语文教育体系,提升整体教学水平。

一、思想理念上“迈出第一步”

在当前信息时代下,大学语文要想实现有效地创新,引入信息化的教学策略和思路方法是必不可少的。我们应该改变以往的教育思路和教育理念,积极地引入现代化的教育理念和思路,给予教育信息化以充分的支持和配合,紧密跟随时代的脚步。高职院校的教育应该是具备较强前瞻性特点的教育,而不是“孤芳自赏”、“养尊处优”的教育。我们应该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对于当前的教育思路进行积极的扭转,要使知识“活起来”,让语文这门学科能够体现出更强的时代性特点。例如,《百家讲坛》是一档深受广大师生喜爱的节目。之所以这个节目能够广受欢迎,就是由于其基于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增加了很多时代化的新元素,配合信息技术手段加以辅助,让历史知识具备了更强的视听感染力和传播效果,做到了雅俗共赏。信息时代所带来的变化是十分惊人的,同时又是有规律可循的。我们应该积极地进行探索和研究,不断地进行分析和改进,进而更好地提升当前大学语文信息化教学改革的落实成效。

二、对当前的语文教学资源进行充分的整合

大学语文教学是高职院校的一门重要的基础性学科,其教学活动的开展效果和成效,对高职院校的整体办学水平有着十分直接的影响。面对现阶段新的信息化时代背景,我们应该做好充分地改革与创新,引进信息化技术,让当前的教学资源得到充分整合的同时,也能够帮助学生对当前现有的教学资源进行合理利用。我们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对教学中所应用的一些教学素材、课件等资源进行共享,让学生可以在课外自主地选择相关材料,进而充分地对当前现有的教学资源进行利用和整合。教师也可以在备课阶段,通过互联网搜集一些和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视频资料、文本资料等,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进行展示,启发学生的深度思考。信息技术与大学语文教学的整合是一种提高教学效率、提升教学效果的教学模式,是一种既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方式。

三、合理改进当前的语文教学方式

在信息化技术辅助下,大学语文教学应该做好教学方式的全面改革,并且进一步丰富当前现有的教学方式。例如,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来说,如何让学生更好地结合课文内容,汲取养分,对课文深度进行更好的理解和吸收,这是写作能力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方面内容,同时也应该是作文教学中所必须要考虑和重视的一方面内容。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应该鼓励学生不断地进行积累和学习。在备课阶段,教师应该充分地进行准备,围绕学生的具体情况,科学选择写作教学活动的开展内容。在写作教学中,我们应该有意识地帮助学生进行写作方面的积累,让他们的语言能力素质方面能够得到有效发展。在实际教学活动开展上,我们应科学分析学生写作能力基本水平,引入科学的教学手段和思路,培养学生的写作意识,让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写作,并在写作的过程当中也能够带着问题进行思考。在这样一个状态下,学生自然也就能够在参与写作的过程当中形成良好的写作能力和素质,并且也能够更好地完成整个写作教学活动的开展目标。在信息化教学内容的准备上,我们应该考虑到学生们能否对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进行发现和思考。教师可以利用更多不同的方式,展现课文的内容。例如,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进行图片展示、视频播放等。

四、微课教学思路的探索

微课这种教学方式已经成为了现阶段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方式,尤其是在高职院校语文教学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关注。微课这种教学方式的出现和应用是基于信息技术发展的一种新的教学策略,其不仅改变了教学方法,同时也对课堂结构进行了一定的改进。在进行微课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应该确保微课资源制作的程序性和条理性,并且确保微课资源具备良好的质量和实用性,能够真正地为学生带来益处,并能够让学生的学习水平得到显著提升。微课平台是基于网络的共享平台,丰富的资源满足不同层次用户的需求。因此,教师在建立微课平台资源库时要考虑到不同的学科特点、不同用户需求等,有针对性地制作微课,充分发挥微课教学时间较短、教学内容较少、主题突出、针对性强的特点。

五、通过信息化的应用来体现出因材施教的理念

因材施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理念,也是当前大学语文教学的一个核心内容。教师可以通过信息化教学方式的应用来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在根据学生具体需求的基础上开展教学,在对不同学生具体需求进行满足的基础上,对语文知识教与学之间存在的矛盾进行缓解,以此实现学生学习质量的提升。如果有学生在学习部分语文知识方面存在困难,则可以指导其选择相关知识点的专项课程学习。如果在其他方面存在困难,则可以选择相应的专项内容进行学习,这可以有针对性的获得自身相关能力的提升。根据不同学生学习能力的不同,其在语文知识学习进度方面也将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对此,教师则可以指导学生对同一内容、处于不同进度的资料内容进行观看,在因材施教的基础上获得全体学生的共同进步。

六、提升教师队伍的专业素质水平

在当前的大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队伍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同时也是信息化教学应用的排头兵。我们应该积极推进教师队伍建设工作,对当前的教师队伍的结构进行合理分析,通过优化调整,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我们应该在教师中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能够发挥好示范作用。学校应该对当前信息化教学的应用情况进行充分掌握,并构建一套科学的教师培养体系,积极组织教师参与相关信息化技术的学习,并给予他们更多参与交流的机会,让他们在增长教学经验的同时,让他们掌握信息化教育技术,为当前大学语文信息化教学的实现打下良好的人员基础。

七、结束语

大学语文课程是公共基础课,是提高大学生整体素质和文化水平的重要课程。大学语文集文学知识、传承文化以及人文道德于一体,通过大学语文公共课程的学习,使得各个门类专业的大学生都能够达到大学文化水平,具有大学生应有的文化修养和素质。当前信息时代下的大学语文教育工作面临着很多新的挑战,我们应正视信息技术所带来的诸多优势,对当前的教学模式进行合理改进,充分地推进资源方面的整合,帮助学生开拓视野,培养出更多的优质人才。

【参考文献】

[1]吴雄.“全国大学语文研究会”第八届年会论文综述[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3).

[2]吕红.大学语文与人文素质教育[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

[3]李全祥.试论“大学语文”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j].辽宁商务职业学院学报,2001(2).

[4]吕瑞华.“大学语文”教学和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a].贵州省写作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

[5]鲁渊.略论大学语文课程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j].嘉应大学学报,2001(4).

[6]李燕群.浅谈当前“大学语文”课程教学改革的几大关键[a].管理创新、智能科技与经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12.

音乐实践课程大学论文篇三

一、引言

五年制高职院校,是一种特殊的学校,它的学生年龄多在15岁左右,这些学生本身的性格特征较明显,他们好奇心较重、贪玩、认知程度低、自制力低下等。在这一特殊学校的语文课程教学显得尤其困难,如何在当今教育事业倡导的理念下更好的开展语文课堂教学活动,是我国多数五年制高职院校面临的问题。因此,在五年制高职院校的语文课程教学中,应该充分彰显新的人才培养方案,以素质教育为教学理念,根据自身学生的性格特征进行语文课程的整体上的改革,从而提高语文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培养学生多方面能力综合发展。五年制高职院校语文课程的改革是一项长久的工作,它需要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模式等多种方面做起,全面改革,以顺应时代潮流。

二、我国五年制高职语文课程教学的现状以及改革的必要性

1.我国五年制高职院校语文课程的教学现状

(1)对高职院校中语文课程的重视程度较低。在我国多数五年制高职院校的教学中,对文化基础课的重视程度普遍较低,语文课程作为一门文化基础课,在这样一所以提高学生专业技能的学校里,往往被忽视不见。此外,我国五年制高职院校的语文老师的能力水平不足,往往以普通高校的教学方法进行高职的教学,这就不符合高职院校的发展,缺乏高职院校的特点。

(2)教学内容的落后。在当今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我国五年制高职院校的语文教材虽然做出了一定的改革和变动,增加了写作以及口语方面的练习,但是它的内容仍然是基础理论为主。语文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顺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仍然坚持传统的语文教学观念,选择传统的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学生们的未来职业发展没有相联系,这就很大方面制约了学生未来的发展。

(3)教学理念的落后。在我国近几年的发展,社会形成了一种重视物质利益的新风气,这种风气对我国人民群众的精神道德有着严重的影响,也使五年制高职院校过分重视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而忽视了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这就很大程度上的限制了高职院校的发展。为了五年制高职院校在未来社会的更好发展,应该不断改革语文课程的教学理念,重视语文课程在高职院校中的地位。

(4)学生的素质较低。由于五年制高职院校所收录的学生往往是成绩较差、是非观不明确、社会观还没有完全形成,对这样一群有着特定性格特征的学生群体的语文课程的教学是十分困难的。学生们的素质太低,老师们在教学过程中无法很好的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这就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语文课程的教学。在语文课程的教学中,学生的素质过低,老师只能进行基础知识的传授,而无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5)语文课程的改革形式化。目前,我国多数五年制高职院校中,语文课程进行了改革,而这些改革是语文老师被动进行的,为了完成学校布置的教学改革任务,改革往往是停留在计划的层面,学校开展的教学评比工作缺乏老师的主观意愿。五年制高职院校的语文课程改革的形式化,使语文课程的教学无法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改革。

2.我国五年制高职院校语文课程改革的必要性。语文课程的教学为五年制高职院校学生的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对学生未来的发展创造条件,对学生日后步入社会有着基础性的作用。由于在五年制高职院校的教学中,语文课程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知识技能,同时还可以有效的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它在新的教育体制改革形势下,应该得到改革。语文课程的改革应该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展开,受到社会科学技术发展的制约。因此,在五年制高职院校的发展中,语文课程的改革是十分必要的。

三、我国五年制高职院校语文课程的改革

1.我国五年制高职院校语文课程改革的方向

(1)语文课程改革的目标和定位。由于在五年制高职院校中,语文课程是一门公开基础课,它和普通学校的语文教学相比,有着更加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更加突出对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它的实用性更强,体现了高职院校的特点。其改革上应该坚持以学生为本、以就业为方向的理念,注重对学生语文基础知识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能力,从而培养出当今社会所需的应用型人才。我国五年制高职院校语文课程改革的目标应从知识、能力、情感等多种方面培养,学生掌握知识的目标制定在让学生充分掌握文学作品赏析、口语交际、应用写作等技巧;能力上是为了培养学生写作、阅读、审美、思维等多种技能;情感目标的制定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质、良好的职业素养等。

(2)语文课程的改革应该彰显出民族精神。目前我国五年制高职院校的语文课程日益功利化,一味的把教育目标设定在经济利益的基础之上。因此,在其改革上,应该改变这种误区,把教育目标制定在提高学生知识上,从而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道德素质。当今我国五年制高职院校的语文课程功利化,使学生的素质降低,缺乏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心,因此,教育不仅仅需要进行知识上的传输,更需要重视对民族精神的彰显。在我国五年制高职院校的语文课程教学过程中,应该加入一些我国古代优秀的文明、道德素质等,为了中华文明的更好延续。在语文课程中,多多重视民族精神的传承,是我们每一位中国人民的共同职责。

(3)加强地方语文课程的改革。我国五年制高职院校语文课程的改革并没有地方和国家教育之分,全国各地区是一个改革方法,这也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语文课程的发展改革。我国地区宽广,从古代以来就有着地方差异,而五年制高职院校的语文课程改革没有地方化改革,没有显示出因地制宜的优势。因此,我国五年制高职院校语文课程的改革应该重视因地制宜的特点,才能真正意义上显示出素质教育的意义。

(4)丰富语文课程活动。学习源于生活,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通过丰富的课后活动,培养对语文课程的学习兴趣,这是语文课程教学目标实现的关键基础。语文课程的活动可以通过演讲、小组讨论、表演戏剧等多种形式进行,在这些活动中,学生可以主动表现自己,充分体现内心深处的情感,而不是被动的接收老师传授的知识。

(5)语文课程的改革应该顺从学生的兴趣。语文课程的教学应该从学生的性格特征出发,根据学生自身的兴趣爱好和知识水平进行改革。由于我国五年制高职院校对学生的要求宽松,学生的知识水平高低不齐,因此,对学生的衡量标准也应该有所不同。在五年制高职院校的语文课程改革中,应该从学生的兴趣角度出发,针对不同知识水平的学生进行改革。

2.五年制高职院校语文课程改革的具体方法

(1)重视语文课程的地位。由于目前我国多数五年制高职院校中,对语文这门课程的重视程度较低,应该改变这种现状,从各方面重视语文这门课程的发展和改革。语文课程教育的最终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语文这门学科本身的应用型、人文性、社会性等都应该在其改革中呈现出来。五年制高职院校的语文课程教学对培养出社会所需型应用型人才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再加上这门学科涉及到其他学科的学习,是其他学科学习的基础,因此,五年制高职院校在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同时,也要重视语文这一学科的作用,最大程度上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让学生拥有极高的语言表达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文字阅读能力以及写作能力等,学生充分掌握这些方面的能力,才能在步入社会后更加适应社会,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2)构建新的教学模式。五年制高职院校的教育目标是培养人才,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其教育理念应该体现以人为本,实行素质教育,在教学活动中充分显示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就语文这门课程的教学来说,在语文课堂中,老师应该利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高职语文这门学科的学习积极性,在课堂中营造一种轻松的学习氛围,充分尊重学生、提高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在民主化的教学模式中提高自身的能力。由于目前我国五年制高职院校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缺乏主动参与意识,无法真正融入到课程教学中,传统的教学理念是老师一味讲解,学生只好被动接收知识。在新的社会形势之下,为了培养学生主动思考能力、团结合作能力等,只有不断创新教学模式,让学生们在课堂中主动表达自己,轻松的学习到语文方面的知识。

(3)制定新的教学内容。随着社会水平的不断提高,五年制高职院校语文课程的教学内容也应不断创新,顺应时代的潮流。在教学内容中,适当的加入一些有争议性的文学作品的赏析,有争议的文学作品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对于有争议性的文学作品,学生有不同的理解和见解,老师可以鼓励学生积极的表达自己对作品的看法,和其他同学进行交流沟通,对于学生们提出的见解,老师应该正确的评价,以尊重学生为前提,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社会观、人生观、价值观。在五年制高职院校语文课程内容的设定上,应该综合考虑社会职业需求、人才培养目标,根据学生的实际性格特征,设置基础知识、知识拓展等多个板块。在语文基础知识内容的设定上,应该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出发点,注重对基础知识的训练,在基础知识内容中穿插民族道德、人生感悟等等正能量,这对学生以后的发展有积极的作用,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此外,还应该增加一些戏剧作品的赏析,让学生在古代优秀的戏剧作品中丰富自身的人文气息,戏剧作品的赏析需要学生首先熟读作品,然后可以适当的进行表演,在表演中学生可以更加深入角色,了解作品的内涵。

(4)丰富教学方法。在当今教育事业飞速发展的社会中,为了提高五年制高职院校中语文这门学科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真正意义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知识能力,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为了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定特定的情境,让学生更加快速的融入到教学活动中。老师还可以在课堂中采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改变以往单一方法教学的模式。由于语文这门学科本身就有着枯燥的特点,假如老师仅单一方法贯穿整个教学活动,学生的教学效果必将得到很大程度上的限制。老师在语文课堂中应该充分利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通过声音、图片、文字、动画等多种手段进行教学,丰富教学形式,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到更多的语文知识,提高自身能力素养。

(5)健全语文课程改革的管理体系。在五年制高职院校语文课程改革中,健全语文课程改革的管理体系是关键,管理制度的健全和完善对语文课程的改革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开展设立多种精品课程,建立合理的语文课程改革体系。首先要对这一体系的工作人员进行管理,凝聚团队的力量,进行语文课程的改革。在建立语文课程改革管理体系的基础上,进行教学过程的优化也可以有效的推动语文课程的实施,老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知识技能、了解更多的专业术语,在教学活动进行过程中,老师应该重视专业教学能力,不仅仅重视课内知识的教学,还要加强课外实践活动的重视,课堂内外相结合。此外,还要构建科学合理的考查评价管理体系,以学生实际状况为起点,对学生进行合理的评价。

3.对五年制高职院校语文课程改革的具体实施方法。在语文课程改革的教学过程中,我国多数五年制高职院校采用的教学模式有:任务式教学、链接式教学、研讨式教学三种,其中,任务式教学是指在具体的任务推动下进行教学活动,比如说可以在教学中设定一个求职的任务,让学生根据求职这一任务,自己设置个人简历,学生可以分别担任求职者和面试官的角色,共同合作完成求职这一任务,在这一任务的完成过程中,有效的提高他们自身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链接式教学是指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找到语文课程的关键点,对重点进行链接学习,这种方法可以最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研讨式教学方法是指老师在语文教学活动中,选取一个有议论性的话题,让学生根据这一话题进行演讲或表演,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既可以掌握丰富的专业知识,又可以增加自己的实际操作,培养自身的独立思考能力、口语表达能力等综合素质能力。

四、总结

在当今社会国民经济水平、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社会形势中,我国教育事业也应不断改革,就五年制高职院校来说,其语文这门课程的改革是社会形势所趋。语文课程的实施就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口语表达能力、阅读能力等,在新的社会形势下,语文这门课程的教学目标朝着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方向发展。因此,我们要加强对五年制高职院校语文课程改革的重视,提高学生语文专业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主动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为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音乐实践课程大学论文篇四

高职教育环境下大学语文课程的改革应当建立以学生为实践主体,以人文精神为内核,以言语技能培养为主线,全面提高高职学生人文素质和言语实践能力的课程体系。可根据语文学科思想性和工具性的本质以及实用性与伦理性的特性,以语言文字为核心,教给学生各种专项能力,它不应是对中学语文的补充,而应注重对中学语文知识的回应和衔接,拉开与中学语文教育应有的距离。大学语文应是对中学语文知识的梳理、激活,是在较高平台上的升华和总结。

笔者以为,模块式教学可以弥补高职大学语文课程中的这些不足。“模块”是以能力为核心的加拿大“cbe”模式中的概念。

这个模式可归结为“以能力为中心的教学”,把职业人才的知识与技能培养要求用课程模块一一对应,用活的课程模块与多方向的专业对应。它是根据专项能力的最终目标及实现目标的各项要求,按照职业实际需要的知识技能、工作态度和能力而确定的教学单元。可以将大学语文课程的学习分解为相互融会的四个模块,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学生开展教学。

(一)语文基础知识模块(包括古代汉语、现代汉语的基本常识)

要求学生掌握语音、词汇、语法、修辞、逻辑、文体常识、文学常识等,建立文学史的知识体系。教学中注重对学生所学的文学知识的梳理,学习新知识的同时“激活”旧知识。对中小学学过的作家作品从文学史的角度重新加以认识,使学生对中国文学发展的全貌有系统的了解,从而建构文学史的知识体系,大致能指出各个朝代诗、词、文、赋、戏剧、小说的主要成就、代表作家、主要流派、代表作品及其成就与得失,使新老知识从中找到相应的位置,使大量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此模块在教学中可结合专业特点添加如下内容:

汉字书写基本知识与训练(书法史、书写意义、楷书与行书的书写技巧等)对文房四宝,欧、柳、赵、文等书法名家,以及篆、隶、楷、草、行等书写形式,如何欣赏书法艺术作品等均作简要介绍。在训练中,可采用摹影、描红、对帖、背帖、创作等方式,使学生从硬笔到软笔,从楷书到行书,从一般字体到名家名作,由浅人深,循序渐进地进行练习。

口语交际训练语言作为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承担着重要的交际作用,一个人语言表达水平的高低,与人沟通协作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了他在社会活动中的成功或失败,因此,在大学语文的教学实践中应有意加强这些能力的训练。提高高职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既不能急于求成,也不能搞集中突击,要有计划、有步骤、循序渐进地进行。在教学中,可以将口语交际训练分解为:(1)普通话能力训练(面对不同身份、性别、年龄、熟悉程度的谈话对象得体地提出问题、回答间题的能力);(2)口头表达能力训练(有准备的和无准备的);(3)演讲和论辩能力训练。在整个过程中,既教给学生知识,也教给学生训练方法,如声韵发音练习、声调练习、蓄气换气练习、儿化韵练习、说绕口令、口才得体性训练、口才集中性训练、口才思维性训练等并联系学生的专业进行实际模拟教学。

(二)阅读与鉴赏模块

大学语文绝不是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继续。就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而言,必须注重鉴赏批评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如果说有关文艺学的种种知识都是必要的,那么它的归宿应该是鉴赏和批评,也就是说,学习理论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运用。

高职大学语文课的阅读与鉴赏模块可以采取专题讲座的形式,由专业教师轮番讲授,致力于将优秀作品介绍给学生,引导学生广泛阅读文化、文学、艺术名著,在与古今中外的大师们进行心灵对话的同时,丰富情感,升华境界,使他们关注社会、人生、人性、人类、自然等等,并在充满诗意的描述中,帮助学生形成高品位、开放性的文学艺术审美意识,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情感的陶冶、心灵的净化,从而促成其思想境界的升华和健全人格的塑造,达到“以高尚的情操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的教育目的。

阅读与鉴赏模块的内容大致可分为两组,一组是为形成一定文学、文化素质而必须研习的作家、作品及学术界对它们的权威阐述;另一组是为达到阅读鉴赏、写作等能力目标而必须研习的概念、技能、策略、态度、价值观等,主要讲授那些文质兼备的名家名篇,介绍作者、作品的背景、风格等一般常识。学生可从教师深人讲解剖析作品、展示人物形象的过程中,在匠心独运的分析环境描写、情节设置、细节编排、场面描绘、感情流露和思想表达的过程中,获得情感、艺术、精神上的充分享受,在此基础上,完成字、词、句、修辞、逻辑、篇章的学习,提高他们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

此类课可以借助于文学讲座、评论、阅读指导、读书报告、播放录像等形式,努力实现文学的立体传授与立体接受,并进行辅导、答疑、讨论,扎扎实实地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三)写作训练模块

高职学生尤其要加强写作能力的训练。高职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应以中学生已基本具备的写作知识和写作能力为起点,进一步拓展学生的写作理论知识,强化思维训练,提高学生对写作材料的搜集、处理能力,并从文体学角度把握不同文体特征,以具备常用实用文章的写作能力。大学生的写作能力,应体现在具有文体感的文章写作上。所谓文体感,就是要有自觉的文体意识,写什么像什么。

写作训练模块包括常用文体的写作(如记叙文的特点与写作、议论文的特点与写作)、应用文的写作,重点是学术论文的写作(小论文、研究报告、毕业论文、实习报告、调查报告等)。在教学中,教师应把侧重点放在典型例文的评析和实训演练内容的设计上,尽可能联系学生的实际,实现课堂写作和实践的互动。如在应用文的写作教学中,可以先集中讲解写作知识,然后利用学生调研、实习的机会,写出系列应用文,即调研、实习前写通知,调研、实习回来后写总结,并结合调研内容、实习内容和自己的认识,写竞聘报告、求职信、请柬、演讲稿、实习报告、调查报告等,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文体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四)信息资料搜寻模块

信息资料搜寻模块包括科研方法介绍、常用文史工具书的使用(专题研究资料的查询)、现代网络信息资料的查询等,重点培养学生搜集、整理、运用信息资料的能力。

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改革的实施过程,必须把握三个原则:一是瞄准学生的终身教育,二是瞄准学生的就业,三是瞄准学生的发展,注重素质教育。具体地说,就是注重学生继续学习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思维品格的训练,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创新意识,为学生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现代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教学生学会学习。高职院校的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而且是职业岗位所需要的职业能力的培养者。大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积极探索教学改革之路,应注重能力训练的交叉与循环体系,注重关键能力的培养(关键能力,就是指劳动者从事任何一种职业都必不可少的跨职业的基本能力),把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和学生的个性发展与人格完善有机地统一起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真正成为有见解、有情感、有追求的高素质的人才。

音乐实践课程大学论文篇五

随着经济不断发展,国家对教育改革给予了高度重视,以满足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全面发展。在职业院校语文课程改革中,职业化发展需要不断转变教学模式,与学生实际学习情况相结合,与学生未来良好发展有着密切联系。

1职业院校语文教学内容的职业化方向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职业院校所开设的课程,都是与学生的实际需求密切相关的,在充分满足各种职业需求的同时,可以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不断提高。现代教育中,社会的多元化发展,对职业院校的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同时,还需要对教学特色给予高度重视。因此,职业院校语文教学内容的职业化方向,需要以市场的发展情况为引导,根据各院校的实际发展情况,制度独特的教学计划,将素质教育、社会发展需求、职业需求、就业需求和学生素质等充分结合在一起,才能真正提高职业院校语文教学水平。目前,职业院校语文教学内容应以学生的核心竞争力为中心,通过转变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等,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实践能力等,培养学生大胆探索和创新的精神,以不断提高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与课程形式相统一,从而通过参与各种教学活动,增强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最终推动语文教学改革不断创新。通过一系列改革,职业院校语文课程改革的职业化方向,教学内容是必须完全脱离传统教学体系,以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为主要教学任务,才能真正满足社会发展对不同职业的需求,从而实现教材的完全同步。

2职业院校语文教学形式的职业化方向

现代教育中,职业院校的语文教学改革,不仅仅是教学内容上的快速转变,还需要形成独特的教学形式,才能真正具备职业特色,从而推动职业院校语文教学的职业化发展。在实践过程中,职业院校的语文教学形式应与各院校的主要特点相结合,如体育学院中语文教学形式的职业化发展,要以与各体育项目相关的语文知识作为教学内容,让学生对体育项目涉及的职业有一定的了解,才能在扩大语文学习知识面的过程中,注重职业方化方面的知识,使学生的职业目标更加明确,从而促进职业院校学生的语文学习综合能力不断提高。由此可见,在实践教学中,职业院校语文教学形式的职业化方向,必须注重语文教学形式与院校特点的有机结合,才能不断增强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和职业素养,推动职业院校语文教学形式不断创新。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职业院校的语文教学改革在教学形式方面的职业化方向,可以注重形式的多样化和灵活化,尤其是在进行职业教育时,需要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不断转变教学模式,以有效加强语文教学和职业发展的联系,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艺术素养,从而促进教学形式的职业化发展。另外,在部分比较特殊的职业院校中,如旅游职业院校,需要对语文教学中的形式给予高度重视,注重教材的合理设置和应用,根据学生的专业特色设置教学内容,注重学生个性化发展,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帮助他们快速适应社会发展。

3职业院校语文教学第二课堂设置的职业化方向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力度的不断加大,在很多职业院校中语文教学都开设了第二课堂,在帮助学生增强综合能力和丰富学生课外阅读知识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根据职业院校语文课程改革的情况来看,第二课堂的设置具有增强学生实践能力、丰富学生课余生活和提高学生职业素养等作用,因此,语文教学第二课堂的职业化方向,教学必须不断增强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能动性,让学生的语文学习彻底由被动变为主动,才能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促进职业院校语文教学效率不断提高。在我国职业院校语文课堂改革中,部分学校实行了戏曲社、篆刻兴趣组等学习团体的第二课堂方式,将兴趣作为最好的引导者,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因此,新课改要求下,职业院校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与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不但是教学对象,还是教学的辅助资源,因此,教学必须有效利用学生资源,培养学生的集体责任感,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能力不断提高。在职业院校学生的学习中,语文课堂教学是重要的基础教育,学生具备各种各样的能力,因此,在教学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实践过程中,教师必须正确引导学生,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促进语文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根据课本知识和学生的兴趣、爱好等实行个性化教学,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的制定中,不断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使语文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生活、活泼和愉悦,从而促进学生语文学习知识的不断拓展。

4结束语

在实践教学中,学生的能力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有着极大联系。本文就职业院校语文课程改革进行全面分析,以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促进我国职业院校语文教育水平快速提升,从而推动我国教育改革不断创新。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