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回乡偶书教案反思(优秀8篇)

时间:2023-10-12 作者:雁落霞最新回乡偶书教案反思(优秀8篇)

初三教案的编写过程需要考虑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兴趣,设计合理的教学活动和策略,以提高学习效果。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高中教案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回乡偶书教案反思篇一

一、背诗导入。

1、同学们,你们会背哪些诗了呢?我们来回顾一下

2、课件依次展示《村居》、《静夜思》、《杂诗》诗歌的图片。师:同学们上面的每幅图体现了哪首诗呢?第一幅图体现的让全班来回答,后两幅请两生答。

3、师:,几句简单的诗句就可以描绘出我们看到的景象,这就是诗歌的神奇之处。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新的诗歌(板书)请生齐读课题。

4、师: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啊?(生答)那你们知道关于贺知章的资料吗?请生答。师补充

师:请小朋友们自由地大声地读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遇到不认识的字圈出来,然后去查查它的字音。

师:好了是吗?那老师要来考考你们了,看你们是不是真的能把字音读准了。(课件出示带拼音的生字)谁愿意来试试?(2个)下面我请一位小老师来带领大家读,谁行?(1个)我们一起来准确地读一读。(生字偶、鬓、衰、客、何)

师:嗯,同学们真棒,把生字词的音都读准了。接下来呢老师要请几个勇敢的同学来读一读这首诗,谁来?请生来读。(听生的生字词读对了吗)兼师点评读错的。

师:刚才那几位同学都读好了,我们其他同学也不会输给他们吧!现在让我们全班齐读一遍吧!(赞生读得响亮)

二、教生字词。

师:同学们,我们把课文读完了,请看上大屏幕。(出示要写的字)我们这节课要学会写这三个字。这三个字你们觉得哪个字难写呢?(生答偶)

师:同学们,偶字是什么结构的字呢(生答)师在黑板上写

一遍叫生观察,在说笔顺,再让生数书空写。最后请一个同学上黑板写(赞扬)最后让学生用本子写。

三、师教生朗读技巧并背诵。

师:同学们真聪明,另外两个字都会写了!接下来我们再来读一读课文。

师:同学们都读得很认真,并且读得很大声,但是有一点不足的是同学们读得不够有感情。(师范读,生读)赞扬生,再请男生读,女生读,第几组读。

师:同学们读得真好,都快赶超老师了。接下来老师给你们五分钟的时间读一读诗歌把它背下来。(生读背)

师:(拍手表暂停)有哪位同学背出来了呢?请几位同学来背,师点评并赞扬,最后,说:“现在我要请大胆的同学都站起来背一背。(学生都纷纷站起来背)夸赞生的勇敢。

四、让学生说一说对诗歌的理解。

师:“同学们,我们都把这首诗背出来了,那大家在想一想这首诗说了什么呢?(让生思考)

师:“同学们都想好了吗?那谁来说一说呢?请生来说一说对这首诗的理解。(赞扬生真棒)

师:同学们都知道了,诗歌里说有一个人很小就离开了家乡,到了很老才回来,那老师给你们提一个问题:这个人是谁呢?你们怎么知道的呢?(生思考)

师:谁来?这个人是谁?

生:“(某个)是贺知章本人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说出了诗人从小离开家乡。

师:“真棒!”大家表扬他。

师:“那老师还有个疑问,那客又是谁啊?

生:是贺知章本人。生答

师;同学们可真棒啊,都回答出了老师的问题。这首诗就是写贺知章爷爷自己,他三十多岁外出做官,八十多岁才回来,回到家乡有感而发写下这首诗。

师;“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在全班诵读一遍这首诗,去感受贺知章爷爷的思想感情吧!”

生读。

五、课后作业。

要求会写的字一个写一行。

六、板书。

回乡偶书

偶客?贺知章

回乡偶书教案反思篇二

回乡偶书

【朝代】唐代

【作者】贺知章

【原文】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译文

注释

(1)偶书:随便写的诗。偶:说明诗写作得很偶然,是随时有所见、有所感就写下来的。

(2)少小离家:贺知章三十七岁中进士,在此以前就离开家乡。老大:年纪大了。贺知章回乡时已年逾八十。

(3)乡音:家乡的口音。无改:没什么变化。一作“难改”。鬓毛:额角边靠近耳朵的头发。一作“面毛”。衰(cui):减少,疏落。鬓毛衰:指鬓毛减少,疏落。

(4)相见:即看见我;相:带有指代性的副词。不相识:即不认识我。

(5)笑问:一本作“却问”,一本作“借问”。

创作背景

贺知章在公元744年(天宝三载),辞去朝廷官职,告老返回故乡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时已八十六岁,这时,距他中年离乡已有五十多个年头了。人生易老,世事沧桑,心头有无限感慨。

鉴赏

这是一首久客异乡、缅怀故里的感怀诗。写于初来乍到之时,抒写久客伤老之情。在第一、二句中,诗人置身于故乡熟悉而又陌生的环境之中,一路迤逦行来,心情颇不平静:当年离家,风华正茂;今日返归,鬓毛疏落,不禁感慨系之。首句用“少小离家”与“老大回”的句中自对,概括写出数十年久客他乡的事实,暗寓自伤“老大”之情。次句以“鬓毛衰”顶承上句,具体写出自己的“老大”之态,并以不变的“乡音”映衬变化了的“鬓毛”,言下大有“我不忘故乡,故乡可还认得我吗”之意,从而为唤起下两句儿童不相识而发问作好铺垫。

三四句从充满感慨的一幅自画像,转而为富于戏剧性的儿童笑问的'场面。“笑问客从何处来”,在儿童,这只是淡淡的一问,言尽而意止;在诗人,却成了重重的一击,引出了他的无穷感慨,自己的老迈衰颓与反主为宾的悲哀,尽都包含在这看似平淡的一问中了。全诗就在这有问无答处悄然作结,而弦外之音却如空谷传响,哀婉备至,久久不绝。

就全诗来看,一二句尚属平平,三四句却似峰回路转,别有境界。后两句的妙处在于背面敷粉,了无痕迹:虽写哀情,却借欢乐场面表现;虽为写己,却从儿童一面翻出。而所写儿童问话的场面又极富于生活的情趣,即使读者不为诗人久客伤老之情所感染,也不能不被这一饶有趣味的生活场景所打动。

杨衡《对床夜语》诗云:“正是忆山时,复送归山客。”张籍云:“长因送人处,忆得别家时。”卢象《还家诗》云:“小弟更孩幼,归来不相识。”贺知章云:“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语益换而益佳,善脱胎者宜参之。

回乡偶书教案反思篇三

教学目标:

1、认识诗中的5个生字,会写“客、何、音”三个字,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2、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懂得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教学方法:

凭借课件,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和师生互动、讨论,达到简单了解古诗内容并能有感情地朗读。

课前准备: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

一、动体验,激趣引入:

课件出示贺知章画像。

师:你知道这是谁吗?

学生回答。

课件出示贺知章简介,简介作者生平,学生认识作者感兴趣的事件。(贺知章:唐朝诗人,一生仕途顺利,八十多岁衣锦还乡,唐玄宗曾亲自赐诗送别,十分风光。踏上了故乡的土地,有感而发,写下了两首《回乡偶书》。)

(设计意图:简单了解作者,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二、读诗悟情

1、出示《回乡偶书》,教师范读

师:打开书,做到独立识字。不认识的字看树叶中的拼音。(自由读生字、读课文)

学生自由朗读古寺。

指名读诗。

师:还有三个字宝宝要求我们会写。(课件出示:音、客、何)

怎样记住他们呢?

学生分析字形

师指导书写生字。强调各的撇捺要舒展开。

生书空。

(设计意图:识字、写字排除学习困难。)

2、初读古诗,了解大意

再读诗,想一想:古诗讲了一件什么事?

学生分小组交流。

指名学生回答。

引导学生说出:诗人很小就离开了家乡,八十多岁回到了家乡,儿童们都不认识他了,笑着问他:“你从哪里来呀?”

(设计意图:充分放手,给学生探究、交流的时间和机会。)

你还有哪句不明白?

(“乡音无改鬓毛衰”是什么意思?)

出示课件,理解“乡音”和“无改”。

用肢体语言解释“鬓毛”。

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想后指名学生说。

(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突破本课理解上的难点。)

3、读出节奏

知道了什么意思,就读的更好了。会读了吗?

学生练读。

指名读。

课件出示节奏,学生读。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设计意图:简单了解诗意后,鼓励学生读出节奏,为下一步读出感情做准备。)

4、读出韵味

诗人离开家乡时间长吗?你怎么知道的?

诗人回到家乡什么心情?带着自己感觉到的心情读一读。

指名说并读一读。

(指导学生带着不同的语气读。)

一个“笑”突出了儿童的高兴心情。我们一起是着读一读吧!

齐读古诗。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个性化的.朗读,读出不同的韵味,进一步感悟作者复杂的感情。)

5、表演古诗

贺知章和儿童之间会说些什么吗?两个同学合作演一演吧!

自由结组,合作表演。

全班表演。给表演好的小组以掌声。

6、你能从诗句中找出反义词吗?

(设计意图:体现语文的工具性,工具性与人文性并重。)

三、拓展阅读:

我们刚才介绍贺知章的时候就说了他写了两首《回乡偶书》。想知道另一首吗?

出示另一首《回乡偶书》。

回乡偶书

离别家乡岁月多,

近来人事半消磨。

唯有门前镜湖水,

春风不改旧时波。

师范读。学生自由练读。

(设计意图:拓展同一作者,同一题材的诗,对理解本诗,了解作者有很大帮助。)

四、作业:

选择其中的一项完成:

1、古诗配画。

2、对古诗进行故事续编。

3、课外阅读贺知章其他的诗。

(设计意图:这种作业形式能体现层次性。)

五、板书设计:

回乡偶书

(热爱家乡)

儿童贺知章

回乡偶书教案反思篇四

【原诗】:

回乡偶书

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催。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注释】:

(1)偶书:随便写的诗。偶:说明诗写作得很偶然,是随时有所见、有所感就写下来的。

(2)少小离家:贺知章三十七岁中进士,在此以前就离开家乡。老大:年纪大了。贺知章回乡时已年逾八十。

(4)相见:即看见我;相:带有指代性的副词。不相识:即不认识我。

(5)笑问:一本作“却问”,一本作“借问”。

(6)消磨:逐渐消失、消除。

(7)镜湖:在浙江绍兴会稽山的北麓,方圆三百余里。贺知章的故乡就在镜湖边上。

【作者简介】:

贺知章简介与生平。

【朗读节奏划分】:

回乡偶书

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催。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写作背景】:

贺知章在公元744年(天宝三载),辞去朝廷官职,告老返回故乡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时已八十六岁,这时,距他中年离乡已有五十多个年头了。人生易老,世事沧桑,心头有无限感慨。

【翻译】:

少年时离乡,到老了才回家来;

口音没改变,双鬓却已经斑白。

儿童们看见了,没有认识我的;

他们笑问:这客人是从哪里来?

【翻译二】:

【简析】:

这是一首久客异乡,返回故里的感怀诗。全诗抒发了山河依旧,人事不同,人生易老,世事沧桑的感慨。一、二句,诗人置于熟悉而又陌生的故乡环境中,心情难于平静。首句写数十年久客他乡的事实,次句写自己的“老大”之态,暗寓乡情无限。三、四句虽写自己,却从儿童方面的感觉着笔,极富生活情趣。诗的感情自然、逼真,内容虽平淡,人情味却浓足。语言朴实无华,毫不雕琢,细品诗境,别有一番天地。全诗在有问无答中作结,哀婉备至,动人心弦,千百年来为人传诵,老少皆知。

【赏析】:

《回乡偶书》有两首,这是第一首。诗的开头即直截点题,说明抒写的是回乡的情事。而且非同寻常,是从少小时候离开家乡直到老大才回来。由“少小”到“老大”,由“离家”到“回乡”,时间、空间上的.距离拉得很长,这既是诗人数十年生活的概括,文含蕴了很为复杂的思想情绪,既有背乡离井、久客他乡的感伤。也有落叶归根、终于回来了的喜悦,真是百感交会,尽蕴心底。在这千头万绪的情思中,从何说起呢?诗人紧承上句,在第二句中抓住两个典型细节,作了自我形象的描绘。一个人从小就听惯说惯了的乡音土语,是不容易改变的,即使多年在外有所变化,但当一旦踏上家乡的土地,亲切之感自会油然而生,便也会情不自禁地操起家乡话来,那怕多少有了点变调。然而,“乡音”虽说是“无改”,“鬓毛”却无可奈何地“衰”了,这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非人力所能挽回。通过这两个典型细节,一个诗人的自我形象显现在我们面前,而一个“衰”宇则透露出诗人此时此刻未免感到迟暮神伤的内心世界。三、四句即从这里生发开来。

久客在外的游子回乡,所见所闻所感的人事,是说不胜说、写不胜写的,诗人唯独选择一个饶有情趣的生活场景拍摄了下来,即使诗篇鲜活灵动,又寄意深刻。正是由于诗人“少小离家老大回”,从未见过面的儿童自然“相见不相识”;不相识自然要加以问讯;而面前的陌生人已是“鬓毛衰”的风尘仆仆的老翁,儿童出于礼貌便亲切自然地“笑问客从何处来?”整首诗就在这里戛然而止。没有再写诗人的答话。乍一读来,似乎言未尽,意更未尽。然而,这正是诗的妙谛所在,引人寻味。可以推想,儿童原是寻常的一问。并无他意;可有心的诗人听来,却受到极大震动,故乡人的反亲而为疏,自己的反主而为客,使诗人于惊愕之余难免引起万千感慨与无限的哀伤,这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更充分地将久客伤老之情表达出来了。

绝句诗篇幅短小,容量有限,不容易写好。这首诗之所以长久为人们传诵,就因为它来源于诗人丰富而深切的感受,在朴实无华的文字中流露出真情实感,表达了许多人所共有而往往不能恰切地表现的心情,浓厚的人情味和泥土气息给读者留下深刻伪印象。清人刘熙载说:“绝句取径贵深曲,盖意不可尽,以不尽尽之。正面不写写反面,本面不写写对面、旁面,须如睹影知竿乃妙。”(《艺概·诗概》)这首绝句就有“睹影知竿”之妙。而且还须着重指出,由于诗人摄下的那个富有生活情趣的儿童问话场景出以幽默口气,便大大冲淡了悲伤的情味,整首诗并不给人以低沉、压抑的感受。

回乡偶书教案反思篇五

回乡偶书

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贺知章诗鉴赏

这首诗为天宝三年(744)诗人归隐永兴时所作。

偶书指因偶有所感而即兴写下来的文字,原作二首,这是第一首。诗中运用对比的艺术手法,细致传神地表达了诗人重返阔别数十年的家乡时那种既感喜悦又觉陌生的复杂感情,读来觉得入情入理,亲切自然。

首句少小离家老大回,以简洁平实的语言概括了自己大半生的经历。通过少小与老大、离与回等词语的反比,突出离乡时间之久。

次句乡音无改鬓毛衰,则通过变(鬓衰)与不变(乡音无改)的对比,表现出诗人尽管客游他乡多年但思恋故土之心始终没有改变的老而弥笃的情怀。三、四句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是从诗人的角度宕开,以儿童的角度描写故乡人对自己还乡的反应,其中也暗含了诗人这家乡原来的小主人与今天的小主人儿童之位置变换的'对比,使画面顿时呈现为欢快明朗的喜庆色彩。你看,见到诗人这须发皆白、老态龙钟的陌生人扶杖归里,孩子们立刻蹦蹦跳跳地围拢来,不等诗人开口,他们就很有礼貌地抢着称诗人为客,笑问客从何处来,真是妙笔神来,谐趣无穷。一个笑字就把诗人多年的思乡之恸都一下子抛到九霄云外去了!

这首诗虽名之为偶书,但在语言运用上也是颇具匠心的。语言通俗自然,很接近口语,但同时异常凝炼,富于概括力,令人回味无穷。

回乡偶书教案反思篇六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低年级古诗教学应该:诵读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这就从方法步骤(诵读古诗,理解诗意)与培养目标(获得情感体验,有感情地朗读)两个互相联系、螺旋上升的方面,为低年级古诗教学设定了阶段性目标。我们的重点是培养读诗兴趣,理解诗中的词句,体验作者情感,培养学生语感。

《回乡偶书》是唐代诗人贺知章在老年回到家乡后,感到时光飞逝而写下的一首古诗。在这节课的设计上,我是这样做的:导入时,我给学生看了几张生活中的实物照片,请同学们用自己知道的古诗来描述,由此唤起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感受古诗的魅力。接着,我给学生读诗的目标是:读准字音。通过各种读诗方式,指导学生把诗词的字音读准,中间插入认读字卡的环节,帮助学生把字音读准。然后,再读古诗,运用自学方法,理解诗意。在指导学生弄懂诗意时,我提供给学生三种弄懂自己不明白的诗意的三种方法:可以边读诗边看插图,再思考;可以和参考书;还可以求助自己小组里的同学和老师。学生可以通过自读和求助的方法弄懂古诗的意思。再引导学生体验作者情感,有感情地诵读古诗。我加入配乐诗朗诵的环节,进一步指导学生感悟作者当时的情怀,感受诗句韵律的优美。最后,我请同学们自己设计作业,巩固学生对古诗的学习和体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初步掌握本课的四个学会字。

认识一个会认字。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诵读课文。

3、体验作者重归故里的情感;

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理解诗词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准备:cai课件;字词卡片。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在生活中运用古诗,导入新课:

1、播放课件,图片:西塞山前飞白鹭;几只游水的白鹅;一处壮观的瀑布;一棵高大的柳树。

师:大家能用学过的诗句来描绘我们看到的景象吗?(生背诵相关古诗诗句)

师小结:一句简单的诗句就可以描绘出我们看到的景象,我们的生活中会经常用到它们。

2、读题;偶字注音;再读。

3、板题、释题:回乡偶书(回到家乡,偶然遇到一件事,心中有些感想,就把它写下来。)

设计意图:通过看图说诗句,让古诗走向生活,启发学生在生活中运用古诗,明白学习古诗的作用、意义,感受古诗的魅力。

二、初读古诗,读准生字词。

1、自由地大声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

2、生划出生字,师出示字卡。同学们看看这些字词读准了没有?

指名读小老师带读齐读

3、指名读字;师: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字的?

4、同桌互相读全诗:听一听字音读准了没有?

5、指名读,生评议。及时表扬。

设计意图:交给学生读的目的,让学生读有所获。

三、再读古诗,运用自学方法,品词析句。

1、说说哪些词的意思你不懂,师作上记号。

2、遇到不懂的地方怎么办呢?(生自由说)

3、师帮助归纳:老师给大家三条求助方法:

1〕看课文插图,用心思考;

2〕查学习古诗的工具书;

3〕求助学习古诗的高手或者求助教室里的老师。

4、生开始自主学习,老师也和你们一起学习。

5、指名说说自己的收获,比比谁知道的最多。重点词句教师板书。

乡音:家乡的口音,方言。

无改:没有改变。鬓毛:鬓角的头发。

相识:互相认识。何处:什么地方,哪里。

6、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每行诗的意思。

7、老师与学生交流学习体会。

师:年少的时候,我背着行囊离开了家乡,来到千里之外的京城求学,可这一走就是几十年呀,今天再回到思念已久的家乡时,已是满头白发的老人了。来到了村口,看到了一群孩子,他们乐呵呵地围着我问长问短,有的说:老爷爷,您找谁呀?有的问:老爷爷,您从哪儿来呀?我笑着看他们,不知道该说什么,他们哪里知道,眼前的这位老人就是他们爷爷辈的自家人呀。我不禁感叹时间过得太快了,很多事都发生了改变,心里有了很多感慨,于是写下了这首《回乡偶书》。

8、老师说的跟同学们讲的有什么不一样呢?(老师用自己的话,把古诗说成了一个故事。)

9、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设计意图:通过自主学习古诗的方法,逐步领会诗句意思,其中的三种求助方法还能帮助学生阅读其它古诗。特别是老师把编成一个浅显易懂的故事,让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更浓。

四、自读感悟,体验作者的情感,有感情地诵读古诗。

1、想想作者贺知章此时的心情。

2、生自由练习。

3、指名读,生评议。(师提示,为了表达情感,我们还可以加上动作。)

4、生再试读。可以站起来,自由加动作。

5、指名配乐朗诵。(放课件:配画配音古筝曲《高山流水》)

6、全班起立配乐朗诵。

设计意图:通过古诗压韵和古筝音韵的结合,帮助学生感悟诗句的语言美。

五、学写本课生字。

1、师指导书写乡、改;

师范写乡,生仔细观察。想想它和我们学过的哪个部首有些相似。

师范写改,生分析其字形。

2、生描红书写。

六、布置作业;

师:这首古诗学得不错,今天你们想做什么样的作业呢?生各抒己见,师帮助归纳。

1、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2、背诵古诗,画一张《回乡偶书》的画;

3、背诵古诗,把《回乡偶书》编成故事讲给其他人听。

师:选择自己喜欢的作业,明天老师等待着你们的精彩作品。

设计意图:作业的自主选择,学生的兴趣很浓,每一位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长处来选择自己喜欢的作业,通过读诗、背诗所获的体验来描绘古诗中的场景,来描述古诗所讲述的故事,还可以通过课堂上背诵练习,字词书写练习来完成默写古诗这一更高的要求。

回乡偶书教案反思篇七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回乡偶书的优秀教案及反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1、这节课我们学习贺知章写的另一首《回乡偶书》。

2、板书课题、解题。

1、简介作者及背景。

那么谁来介绍一下这首的作者?

2、齐读、指名读。思考:这首诗讲了一件什么事?

3、借助课文注释及自学诗句,记下不懂的问题,然后小组讨论。{学生自学讨论}

(1)分角色试练表演。

(2)指定小组在班上展示表演。

师:同学今天学的'真不错,那么其他同学学了这首古诗后还有什么收获?

(生谈)

5、小结:诗人少小时离开家乡,年纪老了才得以重返家乡,离开家乡久了,一切都可以改变,惟有乡音无改,这无改的乡音里流露出诗人对家乡的深情厚意,同时又有淡淡的忧伤,那么我们能不能带着对家乡的思念,怀着淡淡的忧伤读一读这首诗。

6、指导朗读。(试读、指名读、齐读、试背。)

7、《回乡偶书》描绘了诗人告老返乡不被相认的情景,那么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诗的内容,结合自己的想象。试着将《回乡偶书》编成故事,再演一演。

(1)在小组内进行编演

(2)指定小组在班上展示演出,师生评议。

8、师模仿记者,采访贺知章。

9、感情朗读、想象情景。

1.为《回乡偶书》完成一幅诗配画。

2.编故事。

在古诗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手段,孩子们会感到易趣活,课堂上不在是那种没完没了的单调重复的各种习题和可有可无的乏味的回答,学生的视野、思想也不被禁锢在小小的教室里,通过表演,诗中那鲜明生动的形象,真切感人的情景及耐人寻味的情感,都会深深地印到学生的脑海里。

爱表演是学生的天性。学生要表演,首先要熟读课文内容,深入理解课文语言;其次要展开想象的翅膀,设计表演过程。因此,课堂表演能促进学生正确理解并灵活运用课文语言,是学生进行语言实践的有效方法。

回乡偶书教案反思篇八

这天,天空一如既往晴朗,空气如往常一样清新,太阳如往常一样大又红,路边的野花一如既往的艳,一条鹅卵小道依旧长又宽,路上的行人……但对贺知章来说确不一样。瞧!原来是他要告老还乡。

贺知章背着包袱,走在参差不齐的鹅卵小路上,一崴一晃的,似乎一不小心就要摔倒了似的。再看看昔日的贺知章,一个屋黑发英俊少年郎,现如今已成了两鬓斑白的白发小老头喽!可真是岁月不饶人啊!岁月已经在贺知章的脸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痕迹,不知谁又能想到六十多年前那位离家少年郎,是眼前这个小老头儿。

尽管贺知章的腿脚已经不利索了,尽管牙齿已经掉的不剩几颗了,尽管两鬓的头发已经稀疏变少了,但未改变的是他对家乡的热爱,为改变的是他对家乡人民的思念,未改变的是他那一嘴地道的乡音了。贺知章边走边想:等会儿乡亲们一定会在村口接我吧!想到这里,贺知章内心不禁暗暗自喜:见到乡亲们该怎么说呢?“乡亲们好!‘偶’是贺知章,‘偶’是贺知章。”说着,便自言自语道。只因回乡之路太过漫长,贺知章一路哼着小曲儿,随笔写下了两句诗: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一段小曲儿,两句小诗,填满了贺知章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在不知不觉之中,贺知章已经到达了村口,他闭上了眼睛,不由得笑道:“乡亲们好!‘偶’是贺知章!”无人应答,再来一次,还是无人应答,贺知章睁开了双眼,眼前空无一人,看来时间过去了太久,村民们都把他淡忘了吧。

正当贺知章沉浸在失落之中时,突然两个孩童的打闹嬉笑声从不远处传来,贺知章喜出望外:有人来了,看来还是有人记得我的。想到这里,贺知章赶忙跑到了两个小孩儿跟前,指着自己,激动地说:“‘偶’是贺知章,‘偶’是贺知章啊!”两个小孩儿看着面前带有跟自己一样口音的小老头儿,笑着问道:“请问这位客人,你是从什么地方来的呀?”

贺知章流芳千古的《回乡偶书》就这样诞生了。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范文推荐

    最新小学语文太阳教案教材分析 小学语文课太阳教案(优质16篇)

    初一教案的编写需要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和教学工具,提高教学效果。欢迎大家浏览以下精选的大班教案,希望能够对大家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小学语文太阳教案教材分析篇一容易(

    最新大一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心得体会(精选19篇)

    教学反思是一种持续不断的过程,通过不断地反思和改进,我们可以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教学效果。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培训心得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的灵感和参考

    十以内的加减运算大班教案 以内的加减法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优秀19篇)

    小学教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认知规律。这些教案模板范文是由资深教育专家精心编写的,希望对大家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十以内的加减运算大班教案篇一活动目标1.让

    蜀道难教案(优质8篇)

    教案是教师教学的重要凭借之一,它既是教学的指南,也是教学的记录。教师通过个案教学法设计的高中历史教案,提升了学生的历史素养。蜀道难教案篇一(一)知识与能力1、进

    最新鼓励小学生句子(汇总8篇)

    一个有力的团队标语能够凸显团队的使命和愿景,帮助团队成员实现共同的目标。如何塑造一个团队的特色和风采?以下是一些团队标语的范文,希望能够给你提供一些灵感。鼓励小

    2023年晚安心语正能量励志短句子(模板13篇)

    通过环保宣传语,我们可以增强人们保护环境的意识,形成良好的环境保护氛围。环保宣传语的长度要适中,既能够表达清晰,又不至于冗长。环保不分国界,让我们携手共同保护地

    2023年六一儿童节主持词小学开场白结束语六一儿童节(优秀10篇)

    六一儿童节主持词小学开场白结束语六一儿童节篇一各位领导各位来宾亲爱的少年儿童朋友们:(合):大家晚上好!(甲):彩旗招展,灯光似海(乙):微风轻拂,星光灿烂(甲

    2023年正能量早上问候语(通用8篇)

    通过提纲,我们可以更好地组织和分类材料,使文章结构更加紧凑和连贯。如果文章需要论证或支持观点,我们可以在提纲中列出相应的论据或例证,以加强文章的论证力度。接下来

    夜晚心情的说说(汇总8篇)

    诚信不仅是一种价值观,更是一种行为准则,帮助我们在与他人交往中保持公正和公平。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诚信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以下是一些有关诚信的实践经验和操作指

    最新团委工作总结报告(模板11篇)

    在教师工作总结中,要体现对学生的关爱和关心,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综合实践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一些成功的综合实践经验吧。团委工作总结报告篇一一学期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