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减混合一年级教案(精选19篇)

时间:2023-11-13 作者:XY字客加减混合一年级教案(精选19篇)

教学难点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容易出现困惑或理解难度比较大的内容。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一年级教案范文,希望能对广大教师的教学工作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加减混合一年级教案(精选19篇)篇一

教学内容:

课本p28例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探索并初步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的方法。

2、发展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

初步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的顺序以及方法。

教学难点:

能正确的使用竖式计算加减混合运算式题。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主题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小朋友们,你们在乘坐公共汽车过程中发现了哪些与数学有关的问题,说给同学听一听。

[设计意图]:激发学习的兴趣。

二、合作交流,掌握算法。

1、教学例3。

(1)出示主题图。了解信息,小组交流。

(2)出示应用题:车上原有67人,下去了25人,又上来人28人,现在有多少人?理解题意、独立解答、小组交流、汇报板演。在练习本上写连写竖式。

2、练习。完成p28做一做。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指名说说计算过程。3、小结。加减混合运算应该怎样进行计算?计算时要注意什么问题?引导学生归纳、总结。

[设计意图]:1、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初步掌握方法。

2、发展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五第4题,第8题分小组比赛完成。指名说说计算方法。2、完成练习五第5、8题教师巡视、指导。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3、完成练习五第6题。观察了解信息,和同桌交流发现。独立思考并说计算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使学生巩固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

四、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学生了什么知识?你又学会了什么?计算加减混合运算时需要注意什么问题教师引导梳理。

五、随堂练习。

加减混合一年级教案(精选19篇)篇二

1、通过练习,能比较熟练地进行1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计算。

2、用加减混合计算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理解图意,正确列式

1、第1题。

课件演示:池塘边有几只小鸭子在游玩,其中6只在池塘里嬉戏,3只小鸭子赶过来跳进了池塘,玩了一会儿,其中有4只小鸭子上岸回家了,剩下的仍在嬉戏.

你能把看到的数学问题讲给大家听吗?

学生根据画面内容独立填写算式并算出得数。

交流:为什么要“6+3”呢?(因为3只小鸭子赶过来,和原来的6只合起来就9只了。)

为什么又要(-4)呢?(因为4只小鸭子回家了。)

2、第2题

(1)用线把算式和得数连起来

(2)投影交流

3、第5题

出示图

1、谁能看图说出几个数学问题/

2根据画面内容独立填写算式并算出得数。

学生交流计算过程。(重点说说计算顺序)

同时对学生进行交通安全和做文明乘客的思想教育。

小朋友们计算得这么快,大家来比一比,看谁又快又对,好吗?

1、比赛计算第4题

2、出示第6题:横行、竖行上的三个数相加,各得多少?

独立填在书上

反馈、评价、订正

3、出示第7题

同桌比赛,边指格子边报得数看谁算得快。

1、指导学生写算式的格式

2、独立完成

每人拿出4张2角纸币,8个1角硬币,一个5角硬币。

思考:要拿出8角钱,你能想出几种拿法?

操作。

交流汇报,投影显示所有拿法。

加减混合一年级教案(精选19篇)篇三

1、通过观察摆放p75例题及练习十二,帮助学生理解计算顺序。

2、加深对计算方法的理解,增强对计算过程的感受

3、通过观察交流,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理解掌握计算顺序

一、激趣引入

1、播放丑小鸭动画片断

今天我们请来了白天鹅为大家做向导带大家去做客吧。

二、合作探究

1、播放动画

看:湖里有几只天鹅?

演示:又飞来3只

现在呢?谁能说出完整图意

演示:又飞走2只

说出正确图意,然后老师演示完整图意

湖里有4只,飞来3只,又飞来2只,现在有几只天鹅?

谁能把图意完整的说一遍?

2、咱们再来看看另一个湖里的天鹅吧,演示:先有4只,飞走2只,又飞来3只

学生在小组里互相说出图意,独立列式后集体订正

3、小结:同学们真聪明,看看我们学习的和前面学过的连加连减相比有什么不同的吗?

像这样的算式叫加减混合

三、练习 p76做一做

1、演示:地上有7个球,抱走3个,又抱来4个

2、课件演示小鸭图

3、游戏:把小动物找家,你能找出哪把钥匙开哪座房子吗?

加减混合一年级教案(精选19篇)篇四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感受加减法之间的联系,会计算8、9的加减法。

2.通过课堂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像能力、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探索意识、评价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内容:第56、57页的内容,练习八的第7、8、9题。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圆片(7个红的、2个白的);7个红色圆片、3个白色圆片。

教学设计。

创设情境,尝试计算8的加减法。

1.看图说话。

(课件:出示恐龙图画)。

师:漂亮吗?图上画着什么?谁还想说,并且和他说的不一样?

(让学生充分说自己的看法,不阻止学生联想一些童话情节。)。

2.让学生看图写算式。

要求:小组分工合作。

3人写算式,1人记录。

3.汇报交流,相互评价。

操作悟理,感受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1.小组合作,进行操作活动(1人记录算式)。

a、摆9个红圆片,2个白圆片。

(老师领着学生整齐地摆出来)。

师:摆一摆你们的圆片,计算以下题目:

(老师边写算式边叙述)。

7个添上2个是几个?(72)。

2个添上7个是几个?(27)。

从9个里面去掉2个剩几个?(9-2)。

从9个里面去掉7个剩几个?(9-7)。

(板书:72=9-2=。

27=9-7=)。

b、摆6个红圆片,2个白圆片。

计算:62=8-2=。

26=8-6=。

c、小组汇报计算结果(说明:以上计算都不要求学生说算法)。

加减混合一年级教案(精选19篇)篇五

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被誉为科学的皇后。对于我们的广大小学生来说,数学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以后的学习,下面是一年级上册数学加减混合练习题,请大家认真作答!

1)3+2-3=2)10-4+4=3)5+5-8=4)2+8-9=。

5)10-8+5=6)4+3-3=7)8+2-1=8)2+5-3=。

9)2+4-4=10)9-2+1=11)5-1+1=12)2+6-2=。

13)4-1+2=14)8-2+4=15)1+8-7=16)6-6+7=。

17)1+6-7=18)7-7+4=19)8-8+9=20)6+1-6=。

21)2+6-3=22)1+9-3=23)10-6+3=24)5+3-2=。

25)4+4-1=26)6-5+1=27)2+5-1=28)4-4+1=。

29)6-5+6=30)5-3+5=31)8-8+3=32)9-8+2=。

33)3+5-3=34)5-1+6=35)5-4+5=36)8-5+4=。

41)2+7-1=42)3-1+6=43)9-6+3=44)7-7+7=。

45)4-3+5=46)3+4-5=47)6+2-3=48)6+3-3=。

49)5+5-5=50)8+1-3=51)2+8-2=52)1+1-1=。

53)2+8-5=54)7-3+4=55)10-8+8=56)10-7+5=。

57)4+6-2=58)6+1-3=59)7+1-7=60)4+2-6=。

61)7-2+1=62)1+2-2=63)9-4+2=64)4-2+5=。

65)3+7-4=66)4+5-1=67)6-1+4=68)3+6-6=。

69)5+1-5=70)4-2+2=71)7-6+3=72)3+2-1=。

73)7+3-5=74)3+3-6=75)9-8+7=76)8+1-6=。

77)9-3+3=78)8-8+1=79)6+4-5=80)1+4-5=。

加减混合一年级教案(精选19篇)篇六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及重点难点。

与上一节课学习的连加、连减相同,加减混合也是由两个计算步骤构成的一个连续的口算过程,但不同的是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既要记住第一步计算结果,又要在第二步计算时应对跟第一步不同的运算方法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掌握加减混合运算过程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之一。

另一方面,教材有意地呈现了对比性很强的两组情境图帮助学生学习,情境图既有现实性和趣味性,又能直观地展示加减混合算式的计算过程和算理,充分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巧妙地利用生活经验来理解数学知识。但是教材是第一次出现组合型的情境图,学生对图中原来物体的个数很难理解,所以如何指导学生学会看这种组合型的情境图也是本节课教学的另一重难点。

从学生的角度考虑,在以往的教学中,由于加法先入为主,所以学生会形成思维定势,错误地认为加减混合应该要先算加法再算减法,因此改正学生的这一思维定势,正确地掌握加减混合的运算顺序也是本节课的难点。

(二)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的分析,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三个方面。

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加减混合所表示的意义,掌握计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1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加减混合算式的过程,直观地理解加减混合算式的意义。在学习活动中,经历观察、比较、抽象和概括等思维过程,发展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加减混合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二、教法学法。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借助多媒体,运用直观教学、启发谈话、讨论研究等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通过用眼看、动脑想、开口说,使主动性、积极性得到充分的发挥。

三、教学程序。

为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拟定教学程序如下:

1、游戏导入、玩中复习。

这一环节主要分复习旧知、回忆方法、引入新课三步进行,通过拼图的游戏让学生口述连加连减运算过程,回忆它们的运算顺序都是从左往右,架起了新旧知识的桥梁,又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把握教学起点,找准学习最近发展区。

2、建构新知、对比认识。

本课中,学生将首次接触这种组合型的情境图,而借助中间的箭头明确看图顺序和理解图意对于学生来说都是很难的。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我将从自主探究、辨析交流、比较归纳三个层次进行教学。

基于教材中的两组图是由易到难的原则,所以教学上我将采取先放后扶的教学策略。

教学例1时,由于组合情景图中,原有天鹅的只数、飞来的只数和飞走的只数都是显而易见的,所以学生能独立看明白图意,但要把图意转化为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述,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还是需要一个过程的。所以指导学生清楚地说出图意是本例题教学的关键。我将直接出示第一组主题图,以图中箭头为突破口,以说为教学手段,先让学生知道这是一幅组合图,然后放手让学生通过尝试“说”来明白图意。如果有学生在表述时能说出“原来”和“现在”这些关键词,老师将马上给予肯定,并适时利用这一课堂生成引导全班学生完整地说出图意是“湖面上原来有4只天鹅,飞来了3只,又飞走了2只,现在湖面上还剩下多少只天鹅?”如果没有学生提到这两个词,老师也将适时点拨指导他们把“原来”和“现在”这两个词加进去,以帮助学生明确数量关系。

由于学生对图意的准确理解,这时候再让学生列出算式并说出计算过程,自然就水到渠成了。根据学生的反馈,重点抓住第一步的得数7,说说在图中表示什么意思,同时明确算第二步时,要用第一步算出的得数“7”减去“2”,从而使学生加深对计算方法的理解,增强对计算过程的感受。

在这一环节,我特别重视“说”的训练,目的是通过“说”增强学生学习兴趣,优化课堂氛围,培养逻辑思维能力,提高教学效果,学生在“听与说”的过程中很自然地领会了主题图的含义、明确数量关系、理解计算步骤,从而掌握了加减混合的算理与算法。

例2的教学,由于组合图中的天鹅是先飞走一部分的,所以原来的只数不易看出,有学生会认为原来有2只,也有人会认为原来有4只,所以此处我安排学生先看图交流讨论“到底湖面上原来有几只天鹅?”对于学生的讨论结果,老师不会给予肯定或否定,而是播放这样的一段动画,让学生通过观察明确此图中原来的只数既包括湖面上的两只,也包括飞走的那两只,所以原来应该有4只天鹅。接下来的说图意、提问题、说计算顺序,我将交给学生自主完成。

而在运算方法的学习上,为了解决“由于看不见第一步计算的结果而导致第二步计算受阻”的现象。我还采用“画一画,写一写”为辅助手段,引导学生画出第一步的运算,写出它的结果,有效解决“连续口算”这一难点,提高计算的准确性。当然,学生熟练计算后,这种辅助手段就可以不用了。

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比较是一种思维的过程,也是一种教学的策略。所以,学习完这两题后,我将引导学生观察两个算式,通过对比,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引导学生归纳小结:无论是先加后减还是先减后加,都是加减混合运算。在计算加减混合算式的时候,一定是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3、巩固内化、解决问题。

练习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为了让不同层次学生学有所得,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我安排三个层次的练习。

1、第一组的看图列式和第二组的连线题是基本练习,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加减混合算式的计算方法,同时提高他们计算和表达的能力。

2、第三组判断题和第四组是综合练习。其中第四组是常见的乘车问题,我先让学生独立看图完成。在学生汇报过程中,我鼓励学生比较两幅图,质疑:为什么第一幅图中车上原来是4人,而第二幅中车上原来是6人呢?在学生讨论后,我再播放这样的一段动画,让学生明确图二中那两个人是刚下车的,也要算在原来的人数里,所以图二中车上原来有6人。

3、第五组灵活运用是拓展练习。

出示一组算式,让学生思考解决,并说出自己的想法。这样的练习通过逆向思维的训练,让学生明确加减混合最后的得数跟第一步的得数有密切的联系,算准第一步的得数是关键。

最后,我将一题多用,让学生选择其中一个算式,结合生活实际,说出一个需要用加减混合运算来解决的生活问题。

这样安排练习有密度、有坡度,体现了层次性、针对性、趣味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总结方法、评价反思。

引导学生总结学习内容,反思学习方法,评价学习态度。这样的总结,不仅关注了学生的学习结果,更注重了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所体现的情感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为他们的可持续发展服务。

四、课堂评价。

在教学过程中,送给小组天鹅卡片,后边藏着加减混合的算式,课的最后,小组成员只有算对了才能拿回去,这样的课堂评价,不仅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保证课堂教学有序进行,还巩固了加减混合算式的计算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五、板书设计。

以两组情境图为主,配以相应的算式和计算过程,对关键文字加以强调,尽量做到清楚明了,图式结合,重点突出,对比鲜明,结合小组评比,提高学习兴趣。

整节课教学活动中充分体现以下特点: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学生为主体,思维为主线的思想;充分关注学生的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练习体现了层次性,知识技能得以落实与发展。

加减混合一年级教案(精选19篇)篇七

1.出示例1:计算。

三个分数是异分母的分数,计算时应当从左往右计算;

分母不同,计算时应先通分.。

3.学生独立解答.。

第一种算法:第二种算法:

思考:这两种算法有什么不同?哪一种简便?

教师强调:三个分数是异分母分数,先一次通分比较简便.。

4.总结没括号算式的计算方法.。

5.反馈练习:

(二)教学例2(有括号的算式的计算方法)【继续演示课件“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1.出示例2计算。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这个算式与例1有什么不同?(有了小括号)。

这道题的运算顺序是什么?(这道题的运算顺序是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2.学生独立解答.。

思考:这道题为什么分步通分计算比较好?

3.总结有括号算式的计算方法.。

4.反馈练习.。

三、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它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四、随堂练习.。

2.计算.。

3.计算.。

五、布置作业.。

1.从里减去,所得的差与相加,和是多少?

2.从里减去与的和,差是多少?

六、板书设计。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加减混合一年级教案(精选19篇)篇八

加减混合这一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连加、连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学生必须练就的基本功之一,同时也是进一步学习退位减法及有关知识的重要基础。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理解加减混合所表示的意义,能正确进行加、减混合计算。由于学生容易将第一步计算结果忘记,导致计算结果的错误,所以教学难点确定为学生能将第一步算出的得数准确地记忆在头脑里,去顺利完成第二步计算,以逐步提高学生的计算水平。

教学思想方法分析:作为一名数学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会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各种能力得到锻炼和发展。因此,本节课在教学中力图实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在乐中学,在玩中学,学数学,用数学,学生的多种能力得到培养。

二、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我确定了本节课的三维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理解加减混合所表示的意义,能正确计算。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抽象概括能力,以及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制定的三唯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三、说教法。

鉴于教材特点和一年级学生好动、思维依赖具体直观形象的特点。采用启发式教学,直观教学,现代教学媒体,愉快教学等辅助教法作突破点,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在教师的善导下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后抽象概括,在一个数的基础上先增加后减少就是先+后减的加减混合;在一个数的基础上先减少后增加就是先后+的加减混合,使之由直观中抽象出加减混合的计算顺序。(方法)让学生在轻轻松松的学习气氛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实现教师主导和学生的主体结合。

四、说学法。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学法指导。让学生在动脑、动手中学习,在合作中学习,充分调动各种器官参与学习,达到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抽象概括能力的目的。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由于低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对新事物有着天生的亲切感。根据一年级儿童的心理用他们喜爱的活动情景激发兴趣,引入新课,一开始,课件显示生动的画面:美丽的风景,绿绿的草地,高大的树木,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这时来了四个小朋友在那里载歌载舞,多快活呀!在这种情景中,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欣赏歌舞的同时有意无意的获取了含着的数学信息:有4个小朋友在唱歌跳舞。

此时,进入教学的第二个环节。

(二)自主探索,建构新知。

新课程标准指出:不同的人在教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学数学不是记数学,背数学,而要做数学,亲历探究新知的过程,主动建构新知。因此设计了自主探索、建构新知的环节。

1、教学例1。

在上面创设的美好情景中学生对声情并茂的场景深深吸引,课件继续演示,这时又有3名小朋友跑来和前面的4名小朋友一起载歌载舞,过一会儿,有两名小朋友跳累了,回家了(走了),学生全神贯注地欣赏画面,手、眼、口、脑多种感官尽情地发挥,认真观察,把观察所得叙述出来,理解图意,并自己根据图意提出数学问题:现在还有几个小朋友在跳舞?然后自己读题,自己试算(解决问题)4+3—2。在试算的过程中采用相互讨论、交流的方式,在理解图意的基础上理解4+3—2这个算式的意义,明白4+3—2这个算式的意义,明白4+3—2这个算式的计算顺序是先算4+3=7,再算7—2=5。在讨论中更进一步的明白在计算时一定要记住第二步是几减几。

课件继续演示:第二小组的4个男生又来到了这个美丽的地方弹琴。情况发生了新的变化,一会儿走了两个弹吉他的小男孩,又过了一会儿,三个女生听到优美的乐曲声,情不自禁地跑来翩翩起舞。学生由于前面情景中问题解决的经验,能顺利地理解图意,并进行列式计算,4—2+3。先算4—2=2,再算2+3=5。明白做题时关键要记住第一步的得数2,否则就无法进行计算了。

为学生创设了和谐愉悦的学习环境,给足学生探究的时间和空间,学生在活动中既学得主动,又学得轻松。

为了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所以及时进行例1例2的计算顺序小结,把加减混合与连加连减联系起来,从而得出了方法相同的结论。是从左到右依次计算。小结后自己摆小棒,完成75页做一做。做后集体订正,学生在探究中解决了问题。记得有位名人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我设计了质疑的小环节。

(三)设置情景,解决问题。

学数学的目的就是为了用数学,运用学生自己学会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去体验数学的价值,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练习题的设计有梯度、有趣味,发生的一个又一个美好的故事,实际上就是练习题,这样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巩固了所学知识,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然后集体订正。

小猴怎么还不走呢?原来它还有一道题呢!

2、我们继续往前走。这里发生了什么事情?这么热闹!原来,小狗、小猪、小鸡、小猫在运动会上分别获得了四个项目的第一名,森林之王的狮子要奖励他们每人一处房子,你能帮他们找到房子吗?生抢答完成。

狮子大王奖智慧星,做题,学生独立完成。

(四)课堂总结,延伸课堂。

在表扬学生之后:看来数学知识真重要呀,就让我们积极开动脑筋,学好数学知识,为自己、为更多的人解决生活中的难题吧!

加减混合一年级教案(精选19篇)篇九

本节课,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学情、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几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加减混合》是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第28页的例3和例4。在上一课时学生已经学习了《连加、连减》,具备了初步的计算能力进行教学的,其目的是由解决现实情境中的问题引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然后把学到的新知识又作为解决新情境中的问题的工具,让学生把解决问题与知识学习融合在同一过程中,形成以解决问题为线索的基本框架。

二、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加减混合算式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过程与方法:通过情境图,让学生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算理,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巩固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计算中的进位和退位的区分。

四、说学情。

学生已有一位数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知识作为基础,并且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为学生学习本节课积累了一定的数学思想方法经验。本班大部分学生的计算能力都很不错,但也有个别学生计算较慢,因此,在教学中,除了对于大部分学生的指导外,还特别要关注计算较慢的学生。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还要经常进行口算练习。

五、说教法。

根据新课程理念,学生已有的知识、生活经验,结合教材的特点,我采用了以下教法。

为了使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在学生的数学实践活动中得到理解与发展,这节课我主要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辅以“情境探究”法、“观察法”、“演示法”、“比较法”等,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六、说学法。

分组讨论与自主探究相结合。让学生“活”起来,是优课的一个重要特征,面对同一个问题,学生能够主动地去发现、探索,他们就迫不及待地想发表自己的见解,于是通过分组讨论的形式,为学生展示自我提供了舞台。在课堂上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人,而教师真正把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让其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共同创造的机会,有效促进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七、说教学过程。

第一个环节:铺垫孕伏,复习引入。这一环节先以连加、连减的计算为引子,复习上一节课所学,然后创设“小猴运桃子”这一情境,让学生帮助老师整理相关信息,然后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不仅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更是为本节课的学习埋下伏笔。

1.竖式计算。

36+28+17=65-25-21=。

2.小猴运桃子。

第二个环节:创设情境,自主探究。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探讨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同时通过比较,找到自己喜欢的解题方法。在学生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列出加减混合运算的算式,体会加减混合运算的意义及运算顺序,提倡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同时也着力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算法,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深度发展,使学生面对具体情境和数据时能选用比较灵活的计算方法。这一环节的设计,真正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参与者、组织者、引导者”这一理念。

1.出示情境图,讲授例3。

(2)学生说图意。提醒学生看清题中的信息。

想一想:现在既有人下车,又有人上车,那现在车上到底有多少人?

2.讲授例4。

(1)出示例4算式:72-(47+16)。

(2)比较:仔细观察这个算式,看看它有什么特点,然后想一想用什么方法来计算。

第三个环节:联系实际,灵活运用。本环节设计的练习巩固了本节课所学的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知识,同时将所学知识综合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的工具性。

1.笔算下面各题。

2.下面的计算对吗?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第四个环节:课堂总结。让学生谈谈本节课学会了哪些知识,不仅培养了学生总结概括的能力,还让学生的情感得到了进一步升华。

八、说板书:

我的板书力求简洁、明了。重点板书了加减混合(没有括号)的竖式计算方法,加减混合(有括号)的竖式计算方法。整个教学设计,我以学生的发展为本,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数学生活化,展示数学的魅力,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这一目标。

加减混合一年级教案(精选19篇)篇十

与上一节课学习的连加、连减相同,加减混合也是由两个计算步骤构成的一个连续的计算过程,但不同的是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既要记住第一步计算结果,又要在第二步计算时应对跟第一步不同的运算方法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掌握加减混合运算过程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之一。

另一方面,教材有意地呈现了对比性很强的两组情境图帮助学生学习,情境图既有现实性和趣味性,又能直观地展示加减混合算式的计算过程和算理,充分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巧妙地利用生活经验来理解数学知识。但教材是组合型的情境图出现的,学生对图中原来物体的个数很难理解,所以如何指导学生学会看这种组合型的情境图也是本节课教学的另一重难点。

从学生的角度考虑,在以往的教学中,由于加法先入为主,所以学生会形成思维定势,错误地认为加减混合应该要先算加法再算减法,因此改正学生的这一思维定势,正确地掌握加减混合的运算顺序也是本节课的难点。

(二)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的分析,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三个方面。

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加减混合所表示的意义,掌握计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1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加减混合算式的过程,直观地理解加减混合算式的意义。在学习活动中,经历观察、比较、抽象和概括等思维过程,发展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加减混合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二、教法学法。

到充分的发挥。

三、教学过程。

为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拟定教学过程如下:

1、复习导入、回忆法则。

这一环节主要分复习旧知、回忆方法、引入新课三步进行,通过拼图的游戏让学生口述连加连减运算过程,回忆它们的运算顺序都是从左往右,架起了新旧知识的桥梁,又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把握教学起点,找准学习最近发展区。

2、建构新知、对比认识。

本课中,学生将首次接触这种组合型的情境图,而借助中间的箭头明确看图顺序和理解图意对于学生来说都是很难的。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我将从自主探究、辨析交流、比较归纳三个层次进行教学。

基于教材中的两组图是由易到难的原则,所以教学上我将采取先放后扶的教学策略。

教学例1时,由于组合情景图中,原有天鹅的只数、飞来的只数和飞走的只数都是显而易见的,所以学生能独立看明白图意,但要把图意转化为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述,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还是需要一个过程的。所以指导学生清楚地说出图意是本例题教学的关键。我将直接出示第一组主题图,以图中箭头为突破口,以说为教学手段,先让学生知道这是一幅组合图,然后放手让学生通过尝试“说”来明白图意。如果有学生在表述时能说出“原来”和“现在”这些关键词,老师将马上给予肯定,并适时利用这一课堂生成引导全班学生完整地说出图意是“湖面上原来有4只天鹅,飞来了3只,又飞走了2只,现在湖面上还剩下多少只天鹅?”如果没有学生提到这两个词,老师也将适时点拨指导他们把“原来”和“现在”这两个词加进去,以帮助学生明确数量关系。

由于学生对图意的准确理解,这时候再让学生列出算式并说出计算过程,自然就水到渠成了。根据学生的反馈,重点抓住第一步的得数7,说说在图中表示什么意思,同时明确算第二步时,要用第一步算出的得数“7”减去“2”,从而使学生加深对计算方法的理解,增强对计算过程的感受。

学生在“听与说”的过程中很自然地领会了主题图的含义、明确数量关系、理解计算步骤,从而掌握了加减混合的算理与算法。例2的教学,由于组合图中的天鹅是先飞走一部分的,所以原来的只数不易看出,有学生会认为原来有2只,也有人会认为原来有4只,所以此处我安排学生先看图交流讨论“到底湖面上原来有几只天鹅?”对于学生的讨论结果,老师不会给予肯定或否定,而是播放这样的一段动画,让学生通过观察明确此图中原来的只数既包括湖面上的两只,也包括飞走的那两只,所以原来应该有4只天鹅。接下来的说图意、提问题、说计算顺序,我将交给学生自主完成。而在运算方法的学习上,为了解决“由于看不见第一步计算的结果而导致第二步计算受阻”的现象。我还采用“画一画,写一写”为辅助手段,引导学生画出第一步的运算,写出它的结果,有效解决“连续口算”这一难点,提高计算的准确性。当然,学生熟练计算后,这种辅助手段就可以不用了。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比较是一种思维的过程,也是一种教学的策略。所以,学习完这两题后,我将引导学生观察两个算式,通过对比,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引导学生归纳小结:无论是先加后减还是先减后加,都是加减混合运算。在计算加减混合算式的时候,一定是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3、巩固内化、解决问题。

练习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为了让不同层次学生学有所得,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我安排三个层次的练习。

1、第一组的看图列式和第二组的连线题是基本练习,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加减混合算式的计算方法,同时提高他们计算和表达的能力。

2、第三组计算大比拼和第四组是综合练习。其中第四组是常见的乘车问题,我先让学生独立看图完成。在学生汇报过程中,我鼓励学生比较两幅图,质疑:为什么第一幅图中车上原来是4人,而第二幅中车上原来是6人呢?在学生讨论后,我再播放这样的一段动画,让学生明确图二中那两个人是刚下车的,也要算在原来的人数里,所以图二中车上原来有6人。

3、第五组灵活运用是拓展练习。

让学生思考解决,并说出自己的想法。这样的练习通过逆向思。

维的训练,让学生明确加减混合最后的得数跟第一步的得数有密切的联系,算准第一步的得数是关键。

这样安排练习有密度、有坡度,体现了层次性、针对性、趣味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总结方法、评价反思。

引导学生总结学习内容,反思学习方法,评价学习态度。这样的总结,不仅关注了学生的学习结果,更注重了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所体现的情感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为他们的可持续发展服务。

四、课堂评价。

在教学过程中,送给小组卡片,后边藏着加减混合的算式,课的最后,小组成员只有算对了才能拿回去,这样的课堂评价,不仅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保证课堂教学有序进行,还巩固了加减混合算式的计算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五、板书设计。

以两组情境图为主,配以相应的算式和计算过程,对关键文字加以强调,尽量做到清楚明了,图式结合,重点突出,对比鲜明,结合小组评比,提高学习兴趣。

整节课教学活动中充分体现以下特点: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学生为主体,思维为主线的思想;充分关注学生的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练习体现了层次性,知识技能得以落实与发展。

板书。

加减混合。

4+3-2=54-2+3=5。

原来现在从左往右。

加减混合一年级教案(精选19篇)篇十一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并能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正确解答相应的应用题。

本练习共安排了5道练习题和1道思考题。第1题是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口算练习,第2题是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练习,第3题是文字题,第4、5是应用题。

一、口算练习。

p140.1,先让学生说说运算顺序,再口答。

二、基本练习。

1、计算p140、2。

2、文字题p140、3要求列综合算式解答。

三、思考题:

仔细观察后说一说,先填哪一个?怎么算?

四、这节课我们复习了什么?通过复习你有什么收获?

加减混合一年级教案(精选19篇)篇十二

课件。

一、复习导入:

直接说出下面各题的结果。

2、先说说运算顺序,再算一算。

112+8-1316-4+2116-4+21。

没有括号的,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二、探究新知。

(一)教学例1(没有括号的算式计算方法)。

导学释疑,合作探究:

1、出示例1:。

学生汇报:

(1)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例1内容。

(2)问题1:森林部分比草地部分的几分之几?书中的森林部分指的是什么?怎样列式?

(3)对于分步通分和一次通分你更喜欢哪一种?

(5)列式后比较良种方法有什么不同?带小括号的分数在混合运算中该怎样计算?

2、小结: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与整数加减的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也是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计算,有小括号应先算小括号里的。

3、质疑。

三、巩固练习。

1、基本题:

完成118页“做一做”

第120页练习二十三的1----4题。

2、拓展练习:

完成课后练习题。

加减混合一年级教案(精选19篇)篇十三

1.联系具体的问题情境,理解并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2.能用分数加、减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数学应用意识。

3.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能正确进行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学会把总数看作1,运用分数加减混合运算解决这类实际问题。

课件

学生独立完成,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2.你能提一个用减法计算的问题吗?

月季花占的面积比杜鹃花少几分之几?

学生独立完成,汇报交流。

1.教学例2。

(1)出示例2。

指出: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板书课题: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2)尝试完成计算。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与整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顺序相同吗?

指出: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顺序与整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顺序相同。没有小括号,从左往右,依次运算;有小括号,先算小括号里的算式。

2.完成教材第81页试一试。

谈话:先想一想应该如何进行计算,再在小组内交流。

1.完成教材第81页练一练第1题。

学生独立计算后展示部分学生的答案,并在班级里交流。

2.完成教材第81页练一练第2题。

3.完成教材第81页练一练第3题。

学生读题,理解题意,并独立解答,然后同桌交流订正。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1)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2)月季花的'面积占1/,杜鹃花的面积占1/,都是把哪个量看作单位1的?(板书:1)

(3)你会列式求草坪的面积占几分之几吗?

你是怎样想的?

交流计算方法。

你是按照怎样的运算顺序计算的?

学生小组讨论后全班交流。

算法预测

(1)先把前两个分数相加,再和第三个分数相加;

(2)三个分数一次通分,然后把分子相加,分母不变。

用你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比一比,看谁做得又对又快。

加减混合一年级教案(精选19篇)篇十四

教学目标:

1、掌握用竖式计算加、减混合的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3、培养认真审题、细心计算的习惯。

教学重点:

初步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的顺序以及方法。

教学难点:

能正确用竖式计算加、减混合的式题。

教学准备:

口算题卡、练习题卡、情境图、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同学们,在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两位数加两位数、两位数减两位数的有关计算,还学习了连加连减,在这里,老师准备了一些计算题卡,看看哪些小朋友能准确地计算出答案。)。

口算:

34+20+5=。

86―6―50=。

40+20+8=。

90―60―10=。

35―5+60=。

50+30―10=。

指着后两张口算卡片提问,像这样既有加法又有减法的算式叫做?(加减混合)像这样的加减混合算式,我们还是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加减混合的知识。

板书课题(加减混合)。

二、创设情景,探究新知。

(一)创设情景。自主探究,提出问题。

出示例3。

师:同学们来看,一辆5路公交车缓缓地开过来了,它停在了中山路站。

1、仔细观察,请同学来说一说画面中都告诉了我们哪些信息?

(车上原来有67人,下车的有25人,上车的有28人。)。

提问:“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板书:现在有多少人?

2、根据图意列出算式。(板书)。

学生可能会列出以下几个算式。

67―25+28=。

67+28―25=。

28―25+67=。

3、探究算法。

(1)师提问:“在67―25+28=67+28―25=28―25+67=里面既有加又有减,是加减混合的.算式,该按什么顺序进行计算呢?”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计算。

(2)请个别同学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问:“那同学们会列竖式计算吗?(会),在列竖式计算的时候,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吗?”

(列竖式时,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一,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列式时要把数抄写正确,看清楚是加是减再计算,最后别忘了写横式得数)。

(3)分组让学生尝试计算(让两位同学板演),教师巡视,个别纠正。

(4)集体讲解,规范板书。

(5)小黑板出示:(列竖式时,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一,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列式时要把数抄写正确,看清楚是加是减再计算,最后别忘了写横式得数。)让学生齐读一遍。

三、巩固练习。

1、(拿出练习卡片)列竖式计算下面两道题。

56+34―20=。

78―24+39=()。

2、我是口算小能手。

55+30―5=。

56―3+9=。

36―4―32=。

81―7―70=。

37+10―5=。

76+4―30=。

3、我有46元钱,买故事书用去15元,妈妈又给了我19元,现在我有多少元钱?

以上4道题由学生自由完成,集体展评。

4、拓展题。

谁来当大王?

25+47+25―7―30=(鼓励学生自主完成,择优讲评。)。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加减混合一年级教案(精选19篇)篇十五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能比较熟练地进行1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计算。

2、用加减混合计算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理解图意,正确列式。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第1题。

课件演示:池塘边有几只小鸭子在游玩,其中6只在池塘里嬉戏,3只小鸭子赶过来跳进了池塘,玩了一会儿,其中有4只小鸭子上岸回家了,剩下的仍在嬉戏.

你能把看到的数学问题讲给大家听吗?

学生根据画面内容独立填写算式并算出得数。

交流:为什么要“6+3”呢?(因为3只小鸭子赶过来,和原来的6只合起来就9只了。)。

为什么又要(-4)呢?(因为4只小鸭子回家了。)。

2、第2题。

(1)用线把算式和得数连起来。

(2)投影交流。

3、第5题。

出示图。

1、谁能看图说出几个数学问题/。

2根据画面内容独立填写算式并算出得数。

学生交流计算过程。(重点说说计算顺序)。

同时对学生进行交通安全和做文明乘客的思想教育。

二计算练习。

小朋友们计算得这么快,大家来比一比,看谁又快又对,好吗?

1、比赛计算第4题。

2、出示第6题:横行、竖行上的三个数相加,各得多少?

独立填在书上反馈、评价、订正。

3、出示第7题。

同桌比赛,边指格子边报得数看谁算得快。

三、书写练习:第3题。

1、指导学生写算式的格式。

2、独立完成。

四、拓展练习:拿钱币活动。

每人拿出4张2角纸币,8个1角硬币,一个5角硬币。

思考:要拿出8角钱,你能想出几种拿法?

操作。

交流汇报,投影显示所有拿法。

五、课堂小结。

加减混合一年级教案(精选19篇)篇十六

《加减混合》教学反思兴趣是学生积极获取知识,形成能力的重要动力,它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开头我以美丽的白天鹅为题材引入新课,既吸引了学生的有意注意,激发了学习兴趣,又渗透了爱护动物,人人有责的思想教育。《课标》指出:“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以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样的,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算法的.多样化。”这主要是针对传统教学中的计算方法单一、过于注重技能、而忽视学生个性等问题而提出的,主要是使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因此在教学中,我鼓励和尊重学生独立思考,与同学合作交流,让他们自主选择自己喜欢,并对自己有利的方法解决问题。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能够自主学习,动手动脑能力加强,充分理解了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能够运用运算方法去解决在生活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但有个别基础较差的学生运用的不是很熟练,教师应继续改进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对数学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及时巩固,有利于知识的内化。新授完以后出示一组口算题,通过口算题的练习,使得学生正确理解和表述算法,形成口算思路,为进一步理解两位数乘一位数笔算的算理作准备。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创造热情和应用能力。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说过:“学生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学习不是一种简单的“告诉”,而是一种学习者实实在在的“体验”与“积淀”。在教学中,我让学生自己来出题,然后并自己完成,使学生在探究和交流过程中,品尝了成功的喜悦,增强了学习的信心。本课的练习设计,我注意了题型丰富形式多样的分层次设计,使学生进一步内化算法、掌握算法,既强化算法的基础训练,又锻炼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阶梯式的练习中,课堂上又一次激发了学生应用知识的参与热情,这一过程中,学生收获了知识撞击的快乐,收获了愉悦的情感体验……在本节课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果在教授完新课之后,让学生进行操作,效果会更好。另外,一节课我总感觉学生的兴趣不是太高。

加减混合一年级教案(精选19篇)篇十七

学习目标:

1、结合具体情景,体会10以内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意义,做到能正确口算10以内数加减法混合运算。

2、经历自主探索及与他人合作的学习过程,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引导提出问题,初步学会有条理思考问题,培养应用意识。

3、在交流算法过程中,养成初步的合作意识。通过解决问题去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学习重点: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加减混合运算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谈话:小朋友们,我们一起去动物园看一看,好吗?

2、课件出示一:观察图片。

图上都有什么?他们都在干什么?

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根据情境图编一个数学故事,并提出数学问题。(说清楚数量的变化)。

学生独立编出后,先在小组内进行交流,把自己编的故事讲给小组内的同学听,设计意图:锻炼孩子们的读图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问题的概括能力3、揭示并板书课题。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先让学生结合图中的说明,理清思路,再独立思考,怎样才能求出有几只天鹅?让学生在充分发挥个人的见解,每组出一名同学汇报本组的意见。

2、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情况分别列出各种算式。

算法:______(只)。

让学生看算式,每个算式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教师总结:加减混合运算也是先算前面的(也就是加法在前先算加法,减法在前先算减法)。

课件出示图片二:(天鹅的变化)原来有4只天鹅,过了一会飞来了()只,又飞走了()只,现在有几只天鹅?学生能说出天鹅只数的变化,列出算式。算法:________(只)。

设计意图:在这一过程中一定要让学生说说为什么这么列,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能有条理的解决问题,能有条理的表达自己的观点。

4、还有其他的问题吗?让学生把自己的问题全都说出来。

小结: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和连加、连减一样,都是从左面开始,分两步计算。

三、训练与总结。

67页做一做仔细观察图画,用自己的话说出图的意思,提出问题,并列算式。

加减混合一年级教案(精选19篇)篇十八

--人教版第一册数学教案。

台江第六中心小学方海琳。

设计意图。

1、营造研究与探索的情景,让学生带着问题、带着思考、带着渴望去参与学习的全过程。新的教学理念要求我们,要让学生“在实际情景中进行探索”,让学生在观察、操作、讨论、交流、归纳和分析整理的过程中,理解数学问题的提出、数学概念的形成和数学结论的获得,以及数学知识的应用。

2、营造让学生多样化学习的课堂氛围,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该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数学教育应该面向全体学生,使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因此,新标准下的数学教学,必须努力营造让学生多样化学习的课堂氛围,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小朋友,你们在星期天喜欢到哪里去玩?

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选择学生常见的乘车情况,创设了一个问题情境,让学生凭着日常生活中的生活经验,通过看一看动画片,说一说情境展现的.内容等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

二、主动探索,体会领悟。

1、看画面说图意。

师:小朋友,从刚才的动画片中,你看到了什么?在小组里说一说。

小组合作动动手,用小棒摆一摆刚才动画中乘车的情景。

通过摆一摆再现情境中的动作过程,从而可以使情境中的动作变为学生自己亲身经历的活动。在此基础上提出数学问题,让学生“主动探索,体会领悟”,进入探究阶段。

指名用一个算式来表示动画片的意思:7-2+3指名试读算式,再指导读。

2、揭示课题。

师:小朋友有没有发现这个算式和前面学的连加、连减算式有什么不同呢?

讲述:在连加、连减的算式里,要么都是加号,要么都是减号,而我们今天学习的算式里既有加号,又有减号,这样的算式我们把它叫做“加减混合运算”。(板书:加减混合)。

3、探究算法。

反馈板书:7-2+3=8。

提问:先算什么?5表示什么意思?再算什么?其他小组的小朋友是怎样计算的?

指名说一说计算过程:先算前面的7-2=5,再算5+3=8,所以7-2+3=8。

三、巩固深化,应用拓展。

1、师:小朋友,刚才我们看到小明小丽和另外三个小朋友乘车时做前门上后门下,可真遵守公共秩序!这三个小朋友去干什么呢?看,他们已经准备了6棵小树苗要去植树呢!(多媒体演示)小军又拿来了2棵。(多媒体演示)小朋友继续看,他们开始高高兴兴地植树了。小朋友从图上看到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谁愿意把这两幅图的意思连起来说说?请小朋友在小组内说一说,然后完成书上的填空。

你是怎样列式计算的?(请几名学生说计算过程)小朋友真爱动脑筋,跟旁边的小朋友说一说。

2、三个小朋友积极参加植树劳动,是地球妈妈的环保小卫士。我们也要争当环保小卫士。看,在街心花园的小卫士可真不少!(多媒体演示)小朋友在图上看到了什么?(多媒体演示)继续看,你看到了什么?。

这个动画又告诉我们什么?学生交流图意,在书上完成填空。

说说你是怎么计算的?集体交流。

3、小朋友刚才看图列式个个都很能干。没有图你能计算加减混合运算吗?(看谁算得又对又快)老师把这六道算式写在了纸上,小朋友把它拿出来。听清比赛要求,我们来开展“抢红旗”比赛。两个小朋友一组,每人各做三道题。谁能又对又快地算好,谁就能争到红旗。小组之间也要开展比赛,哪一组的两个小朋友算得又对又快,还可以得到一面大红旗呢!比赛开始。

总结比赛情况。

4、小朋友,我们的老朋友小白兔要我们去帮忙摘丝瓜呢!我们一起去吧?(多媒体演示)小朋友看,这里有6条丝瓜要摘到6个草莓篮子里。先要把丝瓜上的算式得数算出来,放在合适的篮子里。我们看第一根丝瓜。3+2+4等于几?这根丝瓜就放在写着9的篮子里。(多媒体演示)其他的丝瓜请你帮小兔摘吧!(学生活动)。

第二根丝瓜谁来摘?(指名用鼠标演示)第三根你会摘吗?这边的丝瓜谁来摘?

四、课堂总结。

多媒体继续演示:小白兔说:“谢谢小朋友热情的帮助,帮我摘丝瓜,和我一起玩。希望大家好好学习,到时候欢迎大家再来和我们一起游玩。小朋友,再见!”

师: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本领?你学得开心吗?

加减混合一年级教案(精选19篇)篇十九

1、认识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单位是元、角、分。

2、知道元、角、分之间的十进制关系,懂得1元=10角、1角=10分,学会兑换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功用。

3、培养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和推理能力及合作精神。

4、对学生进行爱护人民币和节约用钱教育。

教学重难点。

认识各种面额的人民币,认识各种面额的人民币。

教学工具。

课件一套,常用的面额的人民币(不同版本的)。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今天我为你们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看看它是谁?(课件演示:点击出现蓝猫图像)你们认识它们吗?今天是蓝猫文具店开业的日子,它邀请我们全班去参观文具店,你们想去吗?一起来吧!

二、探究新知。

1、参观文具店回答问题(课件演示)。

(1)师:谁能说说文具店有什么文具?价钱是多少?(学生回答)。

(2)师:你们喜欢这些文具吗?可是用什么买呢?(学生回答)。

2、认识人民币。

(1)师:中国的钱币叫人民币,你们认识人民币吗?

(2)初认人民币。

师:将桌面上的人民币拿出,先自己认一认,再在小组内交流,看谁认得多。(学生活动)。

汇报认识情况(学生回答,师板贴人民币:硬、纸币)。

问:观察这人民币,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回答)。

师:纸做的钱币是纸币,金属做的人民币叫硬币。

(3)再认人民币。

师:(指纸币)你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的纸币,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学生活动后,汇报识别方法)。

师:像100元、50元、20元、10元、5元、2元、1元在读时有一个相同处是什么?所以它们的单位是元,那你能说说看5角、2角、1角、5分、2分、1分的单位是什么?(学生口答)。

师: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纸币我们会认了,那么硬币你会辨认吗?

师:国徽代表我们伟大的祖国,而且是中国制造的,所以我们要爱护人民币,不能在上面乱写乱画。

小游戏:

(1)我指人民币,你举起与我相同的人民币;。

(2)我说面值,你举起相应的面值;。

(3)我说颜色,你来回答。

3、元、角、分的关系。

师:蓝猫想让大家看一个小片段,看完后说说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学生观看课件:元、角、分之间的兑换关系)。

师:看完了这个片段,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回答,老师板书:1元=10角1角=10分)。

问:你知道1元=分吗?(可以小组讨论后再回答)。

4、想一想。

1元可以换几个5角,几个2角?

2元可以换几个1元,几个5角,几个2角,几个1角?

5、我们来看看更大面值的人民币之间的换算。

教师出示例3,例4。

大家认识一下我们生活中的人民币,这里有5元,10元,20元,50,元,100元。那么它们之间是怎么进行换算的呢?大家互相交流一下,看谁讲的对。

大家采取你问我答的形式完成人民币之间的换算。(教师指导)。

三、巩固练习。

1、电脑出示第53页“做一做”的第1题。

师:说说每一张人民币的面值,再算一算一共是多少?你是怎样想的?

2、游戏:模拟购物。

出示一些学习用品、生活用品和玩具(在每件物品的下面有一个小口袋,在购物时把钱放进去)。

(1)选出三个柜长;。

(2)学生随意购物(看清价格后,购买);。

(3)请柜长检查交钱的情况。

课后小结。

人民币是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经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不但要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还要理清它们之间的关系。

相关范文推荐

    水果策划方案做(精选14篇)

    策划方案要具备创新性和前瞻性,能够应对未来的挑战和机遇。深入研究并掌握策划方案的编写原则和方法,可以提升自己的职业竞争力。小组成员:高伟薛建刚张军。指导老师:张

    过秦论教案设计(热门19篇)

    通过制定教学工作计划,教师可以有条不紊地进行教学活动,提高教学质量。教学工作计划范文4:结合社会实践和项目学习,促进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分析文章气盛的

    初一春读后感(优秀20篇)

    阅读是一种沉浸式的体验,通过写读后感可以让我们更深刻地记忆和体会所读书籍的内涵。接下来是一些精选的读后感范文,希望对大家在写读后感时有所帮助。“此书奉献给那些时

    设立有限公司协议书范文(14篇)

    公司作为一种经济组织形式,有着相应的法律制度和规范。每一篇范文都是作者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真知灼见,可以在我们写总结时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和观点。转让方:(以下简称甲

    学习先进人心得体会(优秀20篇)

    写心得体会是一种对自身成长和发展的促进,可以提升我们的自信和认知能力。下面是一些实用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的写作能够起到一定的指导和借鉴作用。许大勇同志在纪

    圆柱的认识教学设计(优质16篇)

    在编写教学计划时,教师需要详细考虑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性地设计教学内容和活动。在下面的教学计划范文中,可以看到教师如何通过资源整合和合作学习提高教学效果。

    简爱读书笔记心得体会(优秀21篇)

    心得体会是对自己内心感受和思考的表达,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与他人交流和沟通。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简爱》是夏洛塔·勃朗特的代

    专业配音工作计划(优秀15篇)

    工作计划书是系统性地规划和安排工作任务的书面文件,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和推动工作进展。今天小编为大家分享一些精选的工作计划书,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结合学校新学期教学

    竞选班干部主持词(专业18篇)

    各位领导、嘉宾、亲爱的同事们,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担任主持人,与大家共同欢聚一堂。我们即将迎来今天的第一项活动,希望大家能全情投入并享受其中的乐趣!

    学宪法活动心得体会(热门17篇)

    写心得体会可以培养我们的观察力和思考力,提升我们的学习和思考效果。接下来是一些写心得体会的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