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冀教版四年级语文教案(优秀17篇)

时间:2023-12-06 作者:字海

教案可以帮助教师反思和总结自己的教学过程,发现教学中的不足和改进的空间。每一份四年级教案范文中都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步骤和教学评估等内容,供教师参考和借鉴。

2023年冀教版四年级语文教案(优秀17篇)篇一

2、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做人要认真,讲究认真,讲究实在的道理。

3、学习作者叙述清楚,有条理的表达方式。

4、学习独立阅读课文、培养自学能力。

教学重难点。

想想课文围绕父亲做的糖葫芦将例如哪几件事?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父亲做事认真、实在,联系生活实际和同学交流读后的体会。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读一读课文前面的提示语,了解阅读的要求,明确学习本文的目的要求。

二、独立阅读课文,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让学生根据阅读提示,默读课文,边读边动笔做记号,画出课文围绕父亲做糖葫芦讲了哪几件事?并在书上做简单的批注,读后根据自己的批注进行交流。

三、在读通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说说那位父亲给你留下了哪些印象?对父亲的言行作出评价。

四、围绕学生对“父亲”的评价再次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从字里行间,从具体的描写中感受父亲是个办事认真、实实在在、讲究商业道德的,引导学生对文中的关键词句进行深入体会,而不是脱离文本的空洞地谈。

着重抓住下列语句体会父亲的商业道德高尚。

1、“早晨起来,父亲去市场上买来红果……”说明父亲采购当天最新鲜的果品作为材料,对买来的材料又经过严格的挑选……“……有一点儿……”这些都反映了父亲做生意是那么认真和实在。

2、对于制作工艺更是一丝不苟,闷火、洗石板、串葫芦、拉丝、蘸糖的均匀,“吃一口让人叫好”不怕冷、不怕潮。

3、父亲的手艺出了名被一家老板邀请去当伙计,每月有工钱,由于父亲看不惯老板变着法儿赚钱的生意经,不到一年就辞去了这份工作,反映了父亲凭着良心做买卖,不做亏心买卖的商业道德。

五、对文中的三处“万年牢”分别进行体会。

1、联系上下文说说它的意思。

2、说说三处“万年牢”中间的相互联系(见教材35页)。

六、讨论父亲受雇于老板这件事。

老板的这种生意经好不好?他这样做会带来什么结果?联系生活实际发表各自的看法,以提高认识能力。

七、拓展阅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读一篇与本文内容相关的文章。

八、板书设计。

万年牢的产品质量:工艺高、质量好。

万年牢的生意:好的产品受信赖赢得众多回头。

2023年冀教版四年级语文教案(优秀17篇)篇二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了解作者笔下动物的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能与前篇课文的描写方法做些比较,学习作者的观察与表达方式。

4、读记好词好句,积累语言。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的观察与表达方式。

教学准备:

相关图片与文字幻灯。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上一课,我们认识了丰子凯老先生笔下的白鹅(板书:白鹅),今天,和我们见面的是叶诺索夫笔下的白公鹅(加板书:公),你猜猜,这两只鹅会有什么不同。(生交流)。

师接:的确白公鹅还真不愧对它多出的这个公字,叶诺索夫还把它比作海军上将呢,我们一起去看看。

二、学习课文。

1、请同学们自由地把课文读一遍,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词语或句子勾画下来,也可以在旁边简单的写一下自己的感悟。

2、学生交流。

3、谁来说说这只白鹅给你的印象是什么?你是从哪些地方读出来的?

4、这究竟是只什么样的白鹅?请大家再次默读课文,概括一下。

(耀武扬威)的大公鹅。

(威风凛凛)的大公鹅。

2023年冀教版四年级语文教案(优秀17篇)篇三

本文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来叙述故事,记叙的是一位老妇人毫不客气地让乞丐搬砖头获取所得,使乞丐获得了自信和做人的尊严,从而依自己的劳动取得成功的故事。

二、教学目标。

1、借助学过的识字方法独立认识本课的17个生字,能熟练连词认读,掌握多音字。

2、正确书写本课11个生字,书写工整,笔顺正确。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抓住重点词句体会独臂乞丐由不情愿搬砖到搬砖的复杂心理变化,从而从女主人那儿获得做人的尊严,懂得了自尊。

4、有感情朗读课文,在自读自悟中体会两个乞丐的不同,从而感悟到只有依劳动才能创造幸福。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尊严”这个单元,在前两篇课文中,我们认识了革命者叶挺和齐国的使者晏子,他们为了真理,为了国家始终坚贞不屈,维护了自己和国家的尊严。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另一篇课文《为了他的尊严》,再来看看这篇课文又和尊严有什么关系。学生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课题中的“他”指的是谁?

2、谁为了他的尊严?(学生边回答边随即板书,妇人——乞丐)。

(过渡:课文围绕着妇人和乞丐发生了什么事,我们来读读课文。)。

3、自由读课文,读准生字,把课文读通顺。边读边想课文围绕着妇人和乞丐讲了什么事。

4、课文中的生字都认识了吗?谁愿意来读一读?(出示生字)。

(抓住学生认读有困难的生字,重点指导,帮助学生记住。)。

5、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

6、预习中,有不理解的问题吗?(学生边提问题,老师边把问题写在黑板上,并抓住学生提到的关键问题,用课件出示,作为本课的一个切入点。)。

7、这么多的问题中,你们想先研究哪一个问题?(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抓住关键问题进行探究,其他的问题说不定也会迎刃而解的。)。

(三)细读课文,读中感悟。

2、那个独臂乞丐开始就情愿搬吗?后来为什么搬了?请同学们仔细读课文的有关段落,抓住重点词句来体会。

(1)集体交流:学生抓住句子体会,独臂乞丐觉得自己是一个残疾人,已经非常可怜,妇人却让他搬砖,他很生气很不情愿。

(2)谁来读读这位乞丐的样子?体会“慷慨”的意思,并指导“慷慨”两个字的写法。

(3)出示句子“乞丐怔住了,他用异样的目光看着妇人,尖突的喉结像一枚橄榄上下滑动了两下。”让学生抓住乞丐表情的变化来体会他内心的变化,原来一只手也能干活,也有尊严。

(4)谁能带着乞丐恍然大悟的表情把他内心的变化读出来。

(5)学生读乞丐干活时的样子,说一说看到这一切感受到什么?

(学生抓住“整整……才……”、“气喘如牛”、“布满灰尘”、“汗水濡湿”等词语体会这搬砖的活对独臂乞丐来说很不容易,而且又累又脏。)。

小结:他感激的不仅仅是妇人给他的20元钱,更重要的是妇人的做法唤起了他的尊严。上路后的他结果怎样呢?(成了董事长)。

(8)我们去看看这位董事长吧。睡来读一读。

小结:原先可怜的乞丐今天却成了一位自信、自重的成功人士。

(小结:他不仅仅是没有挣到20元钱,更重要的是失去了自己的尊严。)。

4、再读这句话“砖放在屋前和放在屋后都一样,可搬不搬对乞丐来说就不一样了。”学生进一步体会搬不搬对乞丐来说的确不一样。

5、若干年后,成为董事长的乞丐又回到改变他一生的那位妇人家里,想不想听听他们说了些什么?请三个同学分角色朗读课文。

6、在他们的谈话中,有一句话就是同学们课前提出的问题,“妇人为什么不要报酬,还要把房子送给一只手也没有的人?”(学生抓住妇人说的话,体会到妇人也很有尊严,而且还很善良。)。

7、师生分角色朗读,再次体会妇人的美好品质。

(四)感情升华。

课文学到这儿,同学们一定收获很多,你们想说点什么?

总结:同学们说的都很好,是尊严改变了乞丐的命运,也是尊严使我们感到了妇人是高大而可敬的,尊严对我们每个人都是重要的,让我们珍惜尊严吧!

(五)布置作业。

1、阅读短文《嗟来之食》,围绕着尊严这个主题,谈谈你对文中主人公的认识。

2、搜集有关“尊严”的格言和故事。

2023年冀教版四年级语文教案(优秀17篇)篇四

繁星(七一)。

这些事——。

是永不漫灭的回忆;。

月明的园中,

藤萝的叶下,

母亲的膝上。

繁星(一三一)。

大海啊!

哪一颗星没有光?

哪一朵花没有香?

哪一次我的思潮里。

没有你波涛的清响?

繁星(一五九)。

母亲啊!

天上的风雨来了,

鸟儿躲到它的巢里;。

心中的风雨来了,

我只躲到你的怀里。

__________。

本诗作者冰心,选作课文时有改动。

2023年冀教版四年级语文教案(优秀17篇)篇五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的评赏,教师的点拨,了解火烧云色彩的绚丽和形状的变化多端。激发学生爱美、爱自然的感情。

2.学习作者观察和积累材料的方法。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熟读成诵。

教学重点:

1.评点中了解火烧云的特点。

2.了解作者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一、整体入手,捕捉重点。

1.回顾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到那绚丽的霞光把地面照射成了一个多彩奇妙的世界,而天空的火烧云又有什么地方让你觉得神奇、美丽呢?(结合学生的回答,板书:颜色、形状)。

2.指名学生读书,师生评点。

评:读的流利、正确,洋溢着喜悦之情。

语言活泼,充满了对火烧云的喜爱。

3.过渡。

二、师生互动,精读精评。

1.自由朗读第二段,想想火烧云的颜色和形状各有什么特点?你是怎么体会出来的?

2.讨论,交流:

生评:颜色多:红通通、金灿灿……。

师点:屏显相关文字、颜色。帮助学生形象化理解。

生评:颜色多: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

师点: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说出天空可能有的其他颜色。

生评:颜色变化快: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

师点:引导学生体会两个句子的不同含义。

(屏显以下文字:)。

(1)、一会儿红通通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

(2)、有时红通通的,有时金灿灿的,有时半紫半黄,有时半灰半百合色。

生评:形状多:马、狗、狮子。

生评:形状变化快:一会儿、眨眼间、跑着跑着……。

师点:其实火烧云就像一幅幅抽象画,只要你展开丰富的想象,天空中就什么都有。看,天空里又飘来一朵云。(屏显动画)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展开想象,说出云朵的变化。

3.小结火烧云的颜色和形状变化又多又快,同学们可以用哪两个词来概括?

引导学生说出:五光十色、瞬息万变。

三、总结学法,赏读课文。

1.火烧云实在是太奇妙了,可还没等人们欣赏够,它就下去了。齐读最后一段,体会人们当时的心情。(余兴未尽)。

引导学生概括出写作方法:仔细观察,发挥想象,注意积累。

3.让我们再来回味一下火烧云的神奇与美丽,选择你最喜爱的一段,用最饱满的感情读一读。

4.齐读。(屏显动画,音乐伴奏)。

2023年冀教版四年级语文教案(优秀17篇)篇六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先扶后放的学法指导,让学生学会小组合作学习。

3、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徐帅朴实无华、平易近人、严格要求子女,甘为人民公仆的崇高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研读第二则小故事,帮助学生理解“布衣”的含义,结合人物的情绪变化进行个性化的朗读。

教学准备:

音乐、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从课题入手,谈话导入。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板书课题)课前已经预习了课文,说说这布衣元帅指的是谁?(出示课件)。

质疑:你觉得元帅平时的衣食住行会是什么样?布衣指的又是什么?

引语:徐向前为什么会被称为“布衣元帅”,我们一起到文中去了解一下。

二、初读感知,整体把握。

三、精读第二个故事《看门老人》。

这三个故事中哪个故事充分体现了“徐帅比普通人还普通的布衣情怀”?我们就一起走进《看门老人》请大家看阅读提示。

(一)默读“看门老人”这个故事。

(二)画:新娘在去见徐帅时想到了什么?令她没想到的是什么?(做好标注)。

(三)想:从新娘的想法前后变化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抓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

(四)读:结合自己的体会有感情地朗读描写新娘想法的句子。(读出自己的感受)学生汇报,老师指导。

2023年冀教版四年级语文教案(优秀17篇)篇七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12个字,认识9个字。

2、引导学生体会诗句的神奇、文字的魅力。

3、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能力。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读、说结合,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并把自己的想象说出来。在学习最后几个自然段时,适时引导学生展开讨论。网络拓展阅读,进一步感受诗的文字魅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喜爱。培养学生勇于面对挑战的精神和持之以恒、不断尝试和创新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利用网络的意思和能力。

教学重难点:

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运用语言文字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尝试、创新精神和面对挑战的勇气。

课时划分:2课时。

教学准备:网络教室。

教学设计: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教师带领学生网上搜索《再别康桥》,欣赏朗诵,由诗入文,激发兴趣。

师介绍:徐志摩是我国近代著名的诗人,《再别康桥》是他的代表作之一。?e。

2023年冀教版四年级语文教案(优秀17篇)篇八

1、通过自主学习会认7个生字,会写6个字。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知道乌斯曼老爹补碗的秘密,教育学生做任何事情都要认真对待,灵活应对。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读懂乌斯曼的话,明白只要认真,就没有做不成的事的道理。

生字卡。

一课时。

一、揭题激疑。

1、板书课题。

2、激疑:看到课题,你产生了哪些疑问?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

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讨论交流:你从课文中知道了什么?(国王的一只宝碗摔碎后,招来全国的陶工补碗,可是大家都没法补好,乌兹曼老爹在一年后交给国王一只和宝碗几乎一模一样的瓷碗,保住了大家的性命。最后乌斯曼老爹把他补碗的秘密告诉了孙子。)。

3、给课文分段,并用小标题概括段意。

第一段(1、2自然段)碗摔碎。

第二段(3—6自然段)补碗。

第三段(7—9自然段)补碗的秘密。

板书:碗摔碎——补碗——补碗的秘密。

三、细读课文,感悟道理。

1、快速读课文。思考: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是怎么样的?

2、讨论交流。

(1)从哪儿看出国王对宝碗的喜爱?(派一百个士兵守护它,请邻国的国王来观赏宝碗,起的三天没吃饭,捧着宝碗看了又看,高兴得嘴都合不拢等。)。

(2)找出描写陶工们神态、语言的句子画记下来。想一想这些描写说明了什么?

重点理解以下句子:

a:陶工们都傻了眼,他们对国王说:“就是神仙下凡,也没办法把这么碎的碗补好。”

b:陶工们整夜对着碗发呆,谁也想不出一个好主意。

c:老爹,救救我们吧!

以上句子表现了补碗的难度非常大,要把完照原样不好是不可能的。同时也说明了碗能否补好关系到陶工们的性命。

板书设计。

国王的宝碗|宝碗摔碎——补碗不成(1—3自然段)。

|老爹摔碗——一年期限(4—5自然段)。

|宝碗补成——陶工得救(6—7自然段)。

|补碗秘密——认真对待(8—10自然段)|。

2023年冀教版四年级语文教案(优秀17篇)篇九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了解杨梅的特点。

2、体会作者喜爱杨梅、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3、初步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和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

理解、体会杨梅的可爱,体会作者喜爱杨梅、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和写作方法。

教学理念】:

以读为主,引导学生自读自悟。

教学准备】:

有关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课题。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1、同学们,我们祖国地大物博,每个地方都有许多有特色的水果,河北有苹果、鸭梨,新疆有葡萄、哈密瓜,海南岛有香蕉、椰子,同学们知道自己家乡有哪些特色水果吗?其中,有一种水果被誉为“江南奇珍、百果”,猜猜它是什么?(课件出示“杨梅”)。

2、你们喜欢杨梅吗?用一句话来说说你喜爱它的理由。

(1)小小的杨梅到底有何魅力能让作者如此喜爱呢?请大家打开书本,轻轻地读一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词多读几遍,要把课文读通顺,并在每个自然段前标上段序。

(2)反馈交流:把自己喜欢的段落读一读与大家一起分享。(随机正音)。

(3)学生举例说(金柑、杨梅、桑果……)。

(4)学生齐读课题。

(5)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再次齐读课题。

(6)学生自由地朗读课文。

(7)边读边做记号。

(8)个别读。

三、再读课文。

感悟情感、升华主题。

四、三读课文。

梳理文脉、指导写作。

1、过渡:通过第一遍的朗读,我们解决了生字的读音问题,并且能把课文读通顺了。下面,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想一想你能从哪些句子中读出作者对杨梅的喜爱?用笔划出来,多读几遍,并在旁边写上你的理解或体会。(学生自读感悟)。

2、反馈交流:

我的故乡在江南,我爱故乡的杨梅。

细雨如丝,一棵棵杨梅树贪婪地吮吸着春天的甘露。

它们伸展着四季常绿的枝条,一片片狭长的叶子在雨雾中欢笑着。

端午节过后,杨梅树上挂满了杨梅。

杨梅果圆圆的,和桂圆一样大小,遍身生着小刺。………(第三自然段)。

杨梅先是淡红的,随后变成深红,最后几乎变成黑的了。它不是真的变黑,因为太红了,所以像黑的。

你轻轻咬开它,就可以看见那新鲜红嫩的果肉,嘴唇上、舌头上同时染满了鲜红的汁水。

没有熟透的杨梅又酸又甜,熟透了的杨梅就甜津津的,叫人越吃越爱吃。………(第六自然段)。

3、感情朗读:品读了课文,我们发现整篇课文的字里行间都流露出作者对杨梅的喜爱之情。让我们带着这份浓浓的情意读一读整篇课文。

(1)有自己特别喜欢吃的水果吗?想不想把自己喜欢吃的水果介绍给大家吗?先来看看作者是怎样介绍他喜爱的杨梅的?(再读课文理文脉)。

(2)根据回答形成板书,理清文章思路。

(3)作者按一定的顺序,通过用眼观察,用手触摸、用嘴品尝等方法向我们介绍了他最爱的故乡的杨梅,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故乡、对杨梅的喜爱之情。

(4)学生体会作者爱故乡的感情。

(5)回顾全文。

五、作业超市。

学生自主作业。

2023年冀教版四年级语文教案(优秀17篇)篇十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6个生字,学写14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从描写年轻人神态、动作、语言的句子里体会到年轻人自尊的品格,从中感受“自尊者自立”的道理。

第一课时。

导入。

同学们,古人有饿死不吃嗟来之食的名言,讲做人要有尊严。今天老师介绍给大家的是一位外国的年轻人,从他的行为和做法中,会给我们很多新的启示。

学生自读课文。

1.自学生字新词。

2.质疑问难。

3.想一想,课文只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检查生字新词的认读和理解。

2.师生共同解决疑难问题。

3.指名分节朗读课文。

4.指名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短文只要写了一个逃难的年轻人,在饥肠辘辘的情况下,没有接受人们送给他的食物,而是执意用自己的劳动,换取了事物,赢得了做人的尊严)。

课堂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概括地写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第二课时。

深入朗读,品味词句。

1.要求学生边读书,边画出:

描写小伙子神态的句子:“这个年轻人的目光顿时灰暗了”;。

描写年轻人动作的句子:“他的喉咙上下动了动”“年轻人立刻狼吞虎咽地吃起来”;。

2.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理解这些句子,从内容上体会思想。

3.从描述中看,这个年轻人是个怎样的人?他是怎么想的?

点拨,揭示中心。

1.讨论:年轻人的表现令人钦佩,更引发了我们的思考,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2.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提问:这个年轻人是谁?是什么使他从一无所有,到拥有一笔让所有美国人羡慕的财富呢?

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诚实的劳动和做人的品质是多么重要。它能成就人的一生。

结合自身实际,谈感受。

鼓励学生从小就要有自尊心,无论什么时候都要靠自己的诚实劳动来获取自己想得到的东西。

指导学生带感情朗读课文。

1.自由读。

2.指名读。

3.分角色读。

布置作业。

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可以出示有关“尊严”和做人方面的格言,让学生读一读,并试着拟一条人生格言。可提示学生从“什么是尊严”和“尊严的意义”以及如何做人等方面去想,然后交流。

2023年冀教版四年级语文教案(优秀17篇)篇十一

认识8个生字,理解“自惭形秽、神采飞扬、热泪盈眶、妄自菲薄、自言自语”等词义。

阅读课文,能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联系生活经验,认识到不能妄自菲薄,要自尊自信的道理。

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分角色朗读课文,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联系生活经验,认识到不能妄自菲薄,要自尊自信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提问:谁去过长城?谁知道长城砖是什么样子的?

2、教师小结:长城是我国劳动人民修建的为了抵御外来侵略者用的。长城上的砖一般重量为15千克,长36.5-38.5厘米,宽18-18.5厘米。厚9—9.5厘米。今天我们来看一看这篇童话中的长城砖有哪些经历,遇到了什么问题,看看我们能不能帮助它。

二、检查学生自学生字情况

2、解词:

自惭形秽:原指为自己的容貌举止而感到惭愧,后来泛指自愧不如别人。

绵延万里:延续不断,很长很长。

妄自菲薄:过分地轻看自己。

里程碑:比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可以作为标志的大事。

三、阅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批注。

2、思考:

(1)在武器高度发展的今天,长城砖产生了哪些想法?

(2)后来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3)听到人们对自己的高度评价,长城砖的思想有了什么样的转变?

3、展开小组讨论,合作学习。

4、全班讨论。

5、分角色朗读。注意长城砖的心里变化过程,先是自惭形秽后惊讶而深思,到自信的语气。

6、提问: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武器高度发展的今天,长城砖失去自信。有一天他被运往美国一座大城市展览,在人们的赞扬声中,他重新认识到自己的价值,懂得了要自尊自信的道理。

7、教师总结

你是如何理解文章中的最后一句话的?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想法。

四、小结

我们每个人都要有自信心,自尊心,有的时候可能会遇到一些挫折或被人冷落了,但不要妄自菲薄,正确对待。成功了也不骄傲,这样才使我们有一个积极的生活态度,保持良好的心态。

板书设计

20 长城砖

自惭形秽 —— 赞扬 —— 自尊自信

2023年冀教版四年级语文教案(优秀17篇)篇十二

安慰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情感体验,产生积极的表达态度,从而进入交际的话题。

生活中一定有人帮助过你,很多时候我们需要伸出双手帮助别人。向帮助过你的人表示感谢,向需要安慰的人说些安慰的话。想想该怎样说。思考:

1、哪些人帮助了我?我是怎样感谢他的?

2、谁需要我的安慰?我是怎样安慰他的?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再现生活情境。初步体验帮助别人与被别人帮助的快乐。

在小组内跟同伴们说一说,然后在班上说一说。

1.说一说为什么接受帮助,你怎样表示感谢的?

2.说一说怎样向需要安慰的人表示安慰?

3.自找合作伙伴共同设计对话,进行模拟练习。

4.议一议:

在小组内商量,开展一次献爱心活动。就怎样帮助怎样安慰等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听听同伴的意见。

一、说一说

1、为什么接受帮助,你是怎样表示感谢的。

2、我是怎样安慰别人。

二、自找合作伙伴共同设计对话,进行模拟练习。

三、在充分练说的基础上全班交流、评议。

四、小组讨论,开展献爱心活动。

通过这一环节让学生从内心深处知道感恩别人。同时让学生知道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道理。

一、根据小组商量的方案,从两个情境中选择一个,试着表演,分角色进行感恩。

对自己帮助最大让自己最感动的事,自己最烦恼的事是什么,小组内分角色表演。

二、全班分组进行感恩。包括:大自然、祖国、老师、父母、同学、朋友……任选一个进行表演。

三、集体评议。

四、以《感恩××》为题,写一段话,要求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1、找出自己最需要安慰的事情,让小组中成员安慰自己。

2、全班分组进行感恩。包括:大自然、祖国、老师、父母、同学、朋友……任选一个进行表演。

3、师生评议。

4、写话练习。

5、小组交流自己的作品。

6、全班交流。

让学生知道感恩我们的大自然,增强保护大自然的意识。感恩我们的祖国,潜移默化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带着感恩的心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

2023年冀教版四年级语文教案(优秀17篇)篇十三

长城、颐和园、秦兵马俑……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我国的“世界遗产”,我们来写写介绍“世界遗产”的导游词。先确定自己要介绍的景点。可以讲景点风光,也可以讲与景点有关的故事、传说,还要提示参观游览的注意事项。写好以后,可以根据所写的导游词,模拟导游进行讲解。

1.学生搜集有关我国“世界遗产”的资料;

2.教师撰写范文《天坛导游词》,制作录像短片。

1.学习导游词的格式和写法,会写导游词。

2.培养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体会“世界遗产”的魅力,感受中国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

:导游词的格式及写法。

将资料中的语言,转化为导游词中的实用性语言。

一、创设情境,了解“导游词”,理解习作要求。

1.播放一段录像——北京天坛公园导游员迎接游客时的情景。

导游:“各位广东来的朋友,你们好!欢迎大家来到首都北京,我姓张,大家叫我小张就可以了。非常高兴今天能够陪同各位一起游览从前皇帝祭天的地方——天坛。现在就让我们沿着当年皇帝登坛的路线开始游览,请大家跟我走。”

2.谈话:录像短片中的小张是干什么的?

师:随着旅游事业的发展,导游员越来越多,已经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职业。导游员引导游客游览时的讲解词,称为“导游词”。(板书:导游词)刚刚同学们听到的那几句话,就是导游词的开场白,也称“前言”。(板书:前言)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导游词”的写法。(板书:学写)

谁来读一读这次习作的要求?

设计意图:尽管家庭旅游越来越时尚,但很多学生对“导游员”“导游词”还是没有更多具体的认识。录像短片的播放,能够创设情境,帮助学生了解或回忆曾经听过、见过的情景,对“导游词”产生直观感知。

3.演示文稿:《语文园地五》习作要求。

指名读,认真听,说一说本次习作有哪些要求。

4.教师讲解习作要求:

(1)确定自己要介绍的“世界遗产”。

师:我国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遗产”的景观共有29处,在第五单元的学习中,同学们已经有所了解。可以从中选择一处,作为自己介绍的对象。

(2)选取最有特色的内容向大家介绍。

师:一个景点,可以介绍的东西很多,要选取最有特色的内容。

(3)提示参观游览的注意事项。

师:可以适时提醒游览时的注意事项,或提出“当文明游客”的要求。

设计意图:习作前明确写作要求很重要,是对学生良好审题习惯的培养。教师对每一条要求进行适当的解释,有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写作要求,了解撰写导游词的基本方法。

二、范文引路,学习写法。

1.出示范文《天坛导游词》(附后)

师:导游词的题目,一般都是景点的名称,这样可以使人一目了然。按照本次习作的要求,同学们可以选取景点中最有特色的内容写,不一定面面俱到,因此题目也可以是:“×××导游词”“××风光简介”“××的传说”等。

2.学生自行阅读,思考:

(1)导游词有哪些内容?

(2)导游词在语言上、写作顺序上有什么特点?

3.交流讨论,教师指导写作方法:

(1)导游词的具体内容,一般有前言、总述、分述、结尾四个部分。

前言,是导游员在陪同游客参观、游览前,向大家表示问候、欢迎和自我介绍的话,如录像中小张讲的那几句,既简短、亲切,又有引出下文的作用。(例文中的第1自然段)

总述,是对游览景点的一个总的介绍。(例文第2、3自然段)

分述部分是导游词的重点,要按游览顺序,对所选景观逐一进行生动、具体的解说,使游客尽情饱览景点风光,领略世界文化遗产的艺术魅力与风韵,留下美好回忆。(例文4—14自然段)

结尾,在游览结束后,应对游览的内容作一小结,并向游客表示感谢和告别。(例文的最后一段)

(适时板书:前言、总述、分述、结尾)

(2)导游词的特点:内容真实,语言生动,按游览顺序叙述,适时对游客提出注意事项。

为了使导游词更加真实、生动、有条理,同学们应收集有关这个景点的资料。因为是向游客作介绍,所以引用的数据、资料必须真实,不能道听途说、添枝加叶。当然,涉及到的一些故事、传说、笑话,可以另当别论。(板书:内容真实、语言生动、言之有序、适时提示)

设计意图:导游词是应用文的一种,是学生首次接触,给出一篇符合本次习作要求,格式较为标准的范文是很有必要的。学生可以从阅读中直接感悟写法,并将写法灵活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

三、运用写法,口头编写《颐和园导游词》。

学生小组讨论,研究有关颐和园的资料。

集体汇报、讨论。

教师分别请每个小组出一名代表,就“前言”“总述”“分述”“结尾”部分进行口头作文。教师评点,适时组织全班学生讨论该怎样写。

设计意图:口头编写同一篇导游词,可以体现较强的训练功能。第一可使学生在小组交流中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第二通过集体汇报和教师的即兴评改,可使学生进一步感悟导游词的写作方法;第三,通过同一内容的不同汇报,可使学生找出自己的差距,从同伴那里学习多角度表达。另外,“颐和园”是本单元的精读课文,学生对其语言已较为熟悉,选它作为训练内容,有利于本次习作难点的突破。

四、教师小结口头编写中的问题,布置本次习作。

师:导游词是游览时的讲解词,是为口头表达而写的,因此语言要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另外,风景是可以直接看到的,而景点名称的由来,风景背后的神话、传说、故事等等,却鲜为人知。因此,在导游词中加入这些内容,也能增加旅游的神秘感。

你打算介绍哪一处世界遗产,介绍其中的哪些有特色的内容呢?

指名学生说一说,教师适时给予选材方面的指导。

师:同学们,拿起笔,写下你独具魅力的导游词,并用你生动的讲解,向人们展示祖国优秀的“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吧。相信这些自然文化景观定会因为你的解说,更加绽放异彩,妙趣横生。

设计意图:教师的小结针对学生口头练习中的问题进行,是对习作的进一步指导,能够强化学生的认识。由于每个学生习作内容不同,因此教师的指导除了共性之外,还要有一些个性。个性化的指导可以体现在对习作主体——“有特色内容”的选择上,不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教师便可当堂进行点拨,帮助学生选好习作材料。

本次习作是为“世界遗产”撰写导游词,学生如亲临所写地点旅游过,会有很多直观的印象,无论听还是写,都会更真切,也更亲切。天坛公园位于北京崇文区,学生对天坛公园中的有特色的景物耳熟能详,因此范文使用了《天坛导游词》,对学生感悟写作方法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教师在参考使用本教案时可以将例文换成学生熟悉的其他内容,这样可以不必在理解内容方面花去过多的时间。

本次习作重在引导学生把本单元课文中的语言和所收集的资料中的语言,转化为学生自己的实用性语言。因此在课前要布置学生收集相关“世界遗产”的详细资料,以备改写导游词时参考使用。在讲评课中,要让学生模拟导游进行讲解。这样,既可通过实践进一步发现自己习作中的不当之处,还可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

2023年冀教版四年级语文教案(优秀17篇)篇十四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通过学习,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剪枝是为了得到更多的桃子。懂得“减少”是为了“增加”的道理。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录音,小黑板。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谈话,谁看过别人培养花草树木?

2、他们是不是经常拿把剪刀给小树修修剪剪?

3、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4、揭示课题29剪枝的学问。

二、初读指导。

1、自学生字。

(1)默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的,不理解的生字。

(2)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剪枝远近闻名疯长挥舞。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

疯长远近闻名挥舞养分吸收营养。

(2)指名读一读。

(3)了解词语的掌握情况,领会部分词语的意思。

(4)指导书写生字:嚓疯靠注意间架结构难写的生字。

3、自由轻声读课文。

4、指名读课文,相机指点。

三、学习课文。

1、学习第5节,出示“减少是为了增加,还真是这么个道理。”

“我”认为什么里面还真有道理?

“减少”是为了“增加”是从哪个事情中得知的?

齐读第5节。

2、学习1、2节。

(1)“我”是不是一开始就这样认为?

(2)什么原因使我不解?

(3)自由读一读1、2节。

(4)读了射一段,你知道了什么?

王大伯是种桃能手,从哪里可以看出?

王大伯剪得多,从哪里可以看出?

剪掉这么多的枝条,我非常不理解,我是怎样问王大伯的?这两句中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我的不解之情?指导朗读。

(5)指导朗读1、2两节。

四、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读熟课文。

第二课时。

一、听写生字。

二、学习课文。

1、学习第3自然段。

(1)指导读。

(4)我听了王大伯的解释,有什么表现?

(5)指导朗读第三自然段。

2、学习第四自然段。

(1)指名读一读。

(2)春天到了桃花开得怎样?从哪里可以看出?

(3)指导朗读这几句。

(4)在桃园里和小伙伴们嬉戏的我盼望什么?

(5)指导朗读第4自然段。

3、学习第5自然段。

(1)指名读。

(2)王大伯桃园里结的桃子有什么特点?你从哪些句子看出来的?

(3)为什么我看到又多又大的桃子会又惊又喜,惊的是什么?喜的又是什么?

(4)那么剪枝的学问到底是什么?读最后一句。

(5)看看下面的事件中是不是也隐含这样的道理?

兵不在多,而在精。

妈妈常劝我考试要丢下思想包袱,才能考好。

学习贵在持之以恒,不能一口吃成一个胖子。

小结:看来“减少”是为了“增加”。这里面还真有学问,要不然它怎么会运用到各个方面呢?所以,我们平常做事也要注意这个道理。

(6)齐读这一自然段。

三、总结全文。

1、朗读全文,说说剪枝的学问是什么?

2、小结:“剪枝的学问”告诉我们生活就是一本教科书,到处有学问,只要我们平时注意观察,善于思考,就能在生活中找到规律,更好地生活。

四、布置作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023年冀教版四年级语文教案(优秀17篇)篇十五

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我们乘着木船,荡漾在漓江上,来观赏桂林的山水。

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玩赏过水平如镜的西湖,却从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船桨激起的微波扩散出一道道水纹,才让你感觉到船在前进,岸在后移。

我攀登过峰峦雄伟的泰山,游览过红叶似火的香山,却从没看见过桂林这一带的山。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到映水中;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

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到映着这样的山,再加上空中云雾迷蒙,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筏小舟,让你感到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桂林山水》教案。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同学们,老师布置大家课前收集、阅读了有关描写祖国自然景观的文章,想一想:哪处景色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说出来和大家分享。

2.今天,我们来欣赏桂林山水。播放配乐多媒体课件或出示挂图,然后让学生谈感受。

3.导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提问:“甲天下”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桂林山水甲天下”?下面,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自读交流,感悟语言。

1.自由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在头脑中浮现画面,读完后,同座交流,谈谈各自的感受。

2.组织交流,各自谈体会。

3.结合学生的感受,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1)观察图画、投影或录像中漓江的水;或者用多媒体课件,先后配乐展示波澜壮阔的大海、水平如镜的西湖和漓江的水。问:漓江的水有什么特点呢?(2)自由练习朗读,然后指名读,教师相机指导朗读,引导学生感受漓江水的静、清、绿。(3)齐读课文,提问:漓江的水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4.那桂林的山又有什么特点呢?(1)出示挂图或放映投影片或录像,同时配乐教师范读;或用多媒体课件,先后播放峰峦雄伟的泰山、红叶似火的香山和桂林的山,并同步配乐朗读课文。(2)自由练习朗读,然后组织朗读比赛,结合赛前提建议、赛后评议,教师指导朗读,引导学生感受桂林山的奇、秀、险。(3)指名配乐朗读。

5.出示挂图或放映投影片,同时出现第四自然段的文字,教师由“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导读课文。或者多媒体课件展示游客乘竹筏畅游桂林山水的动画,同时出现文字。(1)引导学生质疑。(2)引导朗读、感悟、解疑。重点理解“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3)再读第四自然段,引导读出陶醉之感。

三、自主质疑,拓展延伸。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记下来。

2.分小组交流,然后小组代表汇报小组内还没有解决的问题。

3.对于学生存在的问题,一般可采用以下三种处理方法,一是利用集体交流,即时解决;二是存疑,第二课时相机解决;三是引导学生阅读有关课外书籍(如为什么桂林的山会如此奇特)。

4.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你喜欢的词语在书上画下来,抄在本子上;(2)阅读有关描写“大海”“西湖”“泰山”“香山”的文章,并把你最喜欢的一段摘抄下来;(3)阅读其他有关“桂林山水”的文章。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整体导入。

1.为什么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2.让我们也走进这连绵不断的画卷,畅游桂林的山水。

二、自由选择,品读课文。

2教师组织集体读议交流,结合学生的朗读,相机品赏,抓住重点指导品读二、三两个自然段。

品读第二自然段。(1)朗读这段的第二句话,然后根据学生收集的资料,引进其他有关描写漓江的片断。(2)比较阅读,引导学生体会以下三点:课文用“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从感觉上突出了“静”;用“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从视觉上突出了“清”;用“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这一形象的比喻,突出漓江的水绿的纯净可爱。(3)出示挂图,放映投影片或录像,以“漓江真美啊!”作为总起句,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说段写段。(4)自由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怎么背下来,然后指导背诵。

品读第三自然段。(1)朗读课文的第二句话,然后引进有关描写桂林的山的资料。(2)比较阅读,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想象的丰富,用词之精妙。(3)出示挂图或放映投影片,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并选一座山峰,发挥想象说话。(4)比较二、三两段,找相同点和不同点,引导学生感悟比较衬托的写法并注意分号的用法,然后指导背诵第三自然段。

三、朗读全文,整体背诵。

1.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是怎样描写桂林山水的。

(第一段总的说人们赞美桂林山水甲天下;第二、三两段分别描写漓江水、桂林山,并抓住了水静、清、绿的特点和山奇、秀、险的特点;最后将桂林的山水联系起来,突出桂林的山水美如画。)。

2.练习背诵。

3.提示线索,全班背诵课文。

四、转换角色,运用语言。

1.同学们,桂林山水如此美丽,大家都很喜欢吧,游完了桂林山水,我相信你一定也想赞美桂林山水。

喜爱书法的同学可以把赞美的话写在书里的插图上,也就是题词,别忘了签名;喜欢说说的同学可以选择图上象鼻山这一景点,练练怎么做导游;喜欢创造的同学可以给桂林设计旅游广告词。

2.组织交流,选派代表汇报,师生共同评点。

《桂林山水》教学反思。

朗读,不仅是感悟课文内容的重要手段,也是体现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重要特征。重视朗读,能充分激活学生的内心世界,引发个性张扬,享受阅读教学的无限乐趣,从而使语文学习变得生气勃勃和灵性跳动。朗读一旦进入充满情感的表达状态,它就会不断超越学生原有的认知经验、智慧水平、想象能力,形成积极的创造精神,从而促进学生语感能力发展。

《桂林山水》这一课,用优美流畅的文字描绘了桂林山水独特的美,如何让学生感受到这种美呢?首先我用图片展现了桂林如诗如画的美景,激发了学生对桂林山水的喜爱,接着让学生找出描写桂林山水特点的句子,结合看到的图片,说说对桂林山或水某一个特点的感受,以此引导学生主动体会,形成读的见解,并通过读表现出来(即自我体会的情感朗读);接着在品读、评读、诵读、挑战读、引读、配乐读……中相互吸引、相互碰撞、相互触发、使每一个学生想读、能读、爱读,读出美、读出情趣、读出感情。在学生对朗读的评价中,教师顺其自然地引导学生确定重点词语进行品析与体会,或结合语境理解,或积极启发想象,或对照图像认知,在读中感悟意思,用感悟促进朗读;同时,朗读吸引了学生主动融入阅读情境,感受语言的神奇、内容的丰富多彩、内蕴的意味绵长,感悟美、体验美,得到爱的抚慰、情的熏陶。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2023年冀教版四年级语文教案(优秀17篇)篇十六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读、背、想象水乡优美的环境,感受水乡的民风、民情。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3、主动积累优美词句,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水乡行》,上节课,我们学了小诗,知道了作者水乡行的顺序,谁还记得?指名回答。

谁给大家读读小诗,让我们体会作者的写作顺序。指名读诗。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水乡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美、静等)

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下面就请同学们再读诗,把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语句多读几遍,想想你头脑中形成了怎样的画面。

学生自由勾画,交流。

1、第一小节。

1)重点理解“水运铺”,说说自己的理解,以及想到了什么,云倒映在水中,成了水乡的路,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水乡的路吧!出示图片。教师相机指导朗读。

2)还从”一把橹”中体会人们进出庄都是划船的。

你是从那个字看出来的?

假如你就坐在这轻摇的小船上,划过水云铺成的路,你想怎么读?

看图指导朗读背诵。

2、第二小节。渔网做门帘

1)水乡真的是那渔网做门帘吗?渔网挂满了树,严严实实的,就像是门帘。

2)渔网多。你是从那里体会到的?抓住“挂满树”来理解。

3)这里的人家很少。从“几户”来体会。

指导学生朗读。读出渔网的多,水乡的静。

3、第三小节

景的美。重点体会“榴火自红,柳线舞”的景象.。

1)你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同学们说石榴花红的象火一样,你是从哪知道的?

你们描述的这么美的景,作者只用了几个字?(两个字榴火)

你们在读读,作者的用词怎样?

体会作者用词的精炼。

2)刚才有的同学提到了柳树,它是什么样子的?微风吹来呢?

作者用了那几个字来描绘这一景象?(柳线舞)

在此体会比喻的写法及用词的精炼。

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红花绿柳眼影下的水乡吧!看图片朗读背诵。

这么美的景确是“家家门前锁一副”,人们都干什么去了?

(去稻田了)你是从哪里知道的?

4、引出“要找人,稻海深处”。

1)具体说说你想到了什么?

见过大海吗?那蹈海什么样?引导学生想象“稻海”。出示图片。

指导读这一节

2)你还想到了什么?

有序多只青蛙在叫,蛙声一片。教师播放声音。可是“一步步踏停蛙鼓”

你有什么感觉?(安静了)引导学生体会“踏停蛙鼓”的由闹到静的变化。

指导朗读。

3)这红花绿柳,可人们却无暇欣赏,这里的人怎样?(体会水乡人的勤劳)

5、第五小节。

1)想象“暮雾”的景象。

你怎么知道是晚上呢?抓重点词语来理解。

你觉得暮色中的水乡怎样?出示图片并指导朗读。

2)从“儿童解缆送客中”你又读出什么?让学生体会到水乡人的热情好客。

1清晨我们坐着轻摇的小船来到了水乡,暮雾之中,我们又带着留恋离开,让我们再读读诗的第一小节和最后一节。(对读)一把橹把我们迎进了水乡,一手好路又把我们送出了水乡,诗歌还做到了首尾呼应。

2我们再来齐读小诗,体会他的妙处。配乐读。

体会作者用词的精炼,比喻的写法,首尾呼应等。

介绍水乡行的主题网站。

2023年冀教版四年级语文教案(优秀17篇)篇十七

-->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关键词句,感受三月桃花水的特点。

3、体会课文中描述的春水的美,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教学重点】根据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语言的美感。

【教学难点】体会课文中描述的春水的美,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出示课件)美丽的原野,美丽的桃花水。试着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你看到的“桃花水”。

2、揭示课题,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

1、自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出示生词,先自己读,再指名读。

3、交流:同学们在预习时通过查字典解决了哪个词语?

4、默读课文,读完后想一想:三月桃花水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三、尝试精读感悟情感。

同学们真棒,两次读课文之后,三月桃花水那悦耳的流淌声和清澈的身影已经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就是你们读书所得。让我们再用心读读课文,圈一圈、画一画有关的语句。

(一)水声如什么?(音乐)。

1、学生交流画出的语句。

2、(学习第4自然段)请大家先想一想这一段该怎样读,再自由练读。通过朗读体现自己的心情。

3、指名朗读,男女生进行朗读比赛。

4、教师引读第3自然段,全班有感情朗读第4自然段。

5、这样动听的流水声,你想用一个什么句子来夸夸它?(仿照“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竖琴”,学习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方法。)。

(二)水清如什么?(明镜)。

1、由学生交流画出的语句。

2、(学习第6自然段)它看到燕子、垂柳、姑娘……怎么能说明“水清如明镜”呢?(倒影。)。

3、让我们也做一次大饱眼福的桃花水,尽览水中美景——学生自由练读。

4、想不想看一看水中美景?请大家闭上眼睛,看你能看到些什么。指一名学生配乐朗读。其他学生闭目想象。(播放音乐)。

5、说一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四、总结全文。

1、三月桃花水,声如竖琴之音,清如春天明镜,怎能不叫人沉醉,叫人流连——全班齐读第7自然段。

2、读到这儿,你有不懂的地方吗?

3、全班配乐朗读全文。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