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班的学习内容主要包括语言、数学、科学、艺术等方面的启蒙教育。以下是幼儿园小班的学习成果展示,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吧。
幼儿园教师的小班教案效果分析(优秀12篇)篇一
1、欣赏,初步理解文学作品的意思。
2、通过替换作品中的动物的形象,理解为什么小狗、小猫找不到刺,而蚂蚁找到刺。
3、知道小小的动物也有自己的长处的。
幼儿用书人手一册,实物投影仪一台。
1、幼儿看图初步感知的内容。
教师出示幼儿用书,告诉大家:今天,我们要讲一个,名字叫《蚂蚁拔刺》。大家听听里有谁,它们做了什么样的事情?教师使用实物投影仪放大幼儿用书讲述。
教师提问:
(1)、里有谁?
(2)、宝宝被花盆怎么样了?谁帮助他拔刺?为什么蚂蚁能找到刺?
2、幼儿再次倾听,尝试替换中的小动物。
教师使用实物投影仪讲,提问:大家猜猜,还有什么动物可以找到宝宝手上的刺呢?为什么呢?启发幼儿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并根据形象的大小,迁移中的情节大胆讲述。
3、学说中小蚂蚁的话。
教师:小蚂蚁看见刺,它说了什么呀?我们一起学学。(幼儿与教师共同说说小蚂蚁的话)。
教师:小蚂蚁最后是怎么样把刺拔出来的呢?我们一起来说说。(教师与幼儿共同讲述一遍,教师注意在小蚂蚁说话的时候停顿,让幼儿说出小蚂蚁的话)。
4、知道任何动物不论大小都有自己的长处。
不管动物多大多小,他们总是有自己的长处的,就像我们小朋友一样,虽然小但是也是会许多本领,也有很多长处!
在日常生活中,让幼儿自主阅读《蚂蚁拔刺》,养成良好的阅读和讲述习惯。
幼儿园教师的小班教案效果分析(优秀12篇)篇二
20xx年4月13日我执教了《好宝宝》一课,这是一节的小班语言活动课,经过红丽老师的建议我将活动目标改为如下:
1.愿意做个好宝宝,高高兴兴上幼儿园!
2.学说礼貌用语:老师早、妈妈好!
3.知道在幼儿园应该和小朋友友好相处。
之所以这样定教学目标,主要是基于小班孩子年龄小、身心发展还不太成熟所以将教学目标定位比较简单,原来设计的第三个目标太大了,并不是一节课能够学会的。
在上课内容上,我设计了情境导入:情景导入:娃娃上学去、怎样成为好宝宝、幼儿学习朗诵儿歌:好宝宝三个环节,相对来说这三个环节虽然看上去比较少但还算比较完整。主要考虑到小班一节课一般控制在15分钟左右,所以环节并不是很多!
在教案的编写上,红丽老师给我提了很多好的建议,一块写出来和大家分享,我虽然将教学过程分为三大环节,但每个环节下面完全可以再分成几个小的模块设计小的1.2.3…这样教案看起来更加明朗清晰!“不要把教师的指导用语一一罗列作为环节,可以在大环节下列若干个小环节”这个方法太好了,就愁不知道怎么写呢,这样很有层次。
另外在编写活动准备时只写了物质方面的准备,没有写精神方面的,没有交代孩子已经学习了《我上幼儿园》这首儿歌。
教学过程方面。
先简述一下活动流程:首先让宝宝唱以前学过的儿歌《我上幼儿园》,知道上幼儿园应该高高兴兴得不哭不闹,然后展示娃娃,创设情境,娃娃上幼儿园,然后进行第二个环节,探索娃娃这样做有礼貌么?怎样才能成为有礼貌的好宝宝!幼儿学唱《好宝宝》,老师根据情境讲解歌词,宝宝一块跟老师学说儿歌,最后能有感情的说唱《好宝宝》。活动结束!
以上就是这节课的活动流程,环节上非常简单,但在实际操作中并不是想的那样简单,各个环节都是比较耗时间的,老师们不用担心课上完了,还没到时间。《我上幼儿园》这个儿歌,在上课时孩子有些不熟悉,课前应该多领孩子读几遍!在幼儿自由想象该怎样成为好宝宝时没有给孩子加上适当的要求,()孩子说的有些和好宝宝一点关系也没有。给孩子时间自由发挥是好的,但一定要给孩子提前说要求,这样才能准确把握这节课的主要目标!
最后一个环节,教孩子学唱儿歌《好宝宝》教案并没有写出来到底该怎么教,很不详细,应该以后将教案写的尽量周全,备出详案!经过红丽老师指点设计如下:
(1)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说一说图片上的小朋友是如何做的?
(2)请幼儿看图尝试说出儿歌。
先观察宝宝的图片、介绍宝宝是一个好宝宝,她很有礼貌,然后让幼儿跟唱“好宝宝,有礼貌。”观察宝宝见到老师的图片,宝宝上幼儿园见到老师了,该说什么?跟唱“进园叫声老师早。”再观察宝宝见到妈妈的图片,幼儿跟学“回家喊声妈妈好”。宝宝见到妈妈和老师都喊得什么啊?跟唱“妈妈好,老师早”,呀!这样的宝宝棒不棒啊?来我们给他鼓鼓掌,观察鼓掌的图片,幼儿跟学大家都夸乖宝宝。
(3)鼓励幼儿根据图片完整的说出儿歌。
以后在教学过程当中可以经常使用图片、视频帮助孩子理解学习的内容!
教学策略方面。
这节课教学目标比较简单完成了教学目标,但就整体而言还是有很多不足!整节课最重要的环节就是学唱儿歌《好宝宝》,但在实际教学中并没有将这个作为重点来讲解,将很多时间浪费在了铺垫的一些环节上,这就导致时间分配问题比较突出,对于这节课,很难知道自己的重点是什么,这是因为没有设置重点难点,以后应该将目标写具体。整节课给孩子探索的时间主要在怎样成为好宝宝环节,事后反思觉得孩子自己的时间太少了,应该多设计一些环节,这就要求我备课时尽量将教案备详细、备仔细!
幼儿园教师的小班教案效果分析(优秀12篇)篇三
这是一节小班的音乐课《鼓上的小米粒》,在今天的活动中,小朋友表现得特别棒,不但学会了歌曲,还能够边唱边用肢体动作表现歌曲。从整个活动的效果来看,幼儿兴趣浓,参与的积极性高,较好的实现了本次活动的教学目标。活动中,以幼儿喜爱的乐器——小鼓“唱歌”的形式导入活动,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我把学唱歌曲与有趣的科学探究活动相结合,让幼儿在探究活动中感受、体验击鼓的不同力度和频率与鼓面上的小米粒的动态变化的关系这一物理现象,获得知识和经验,有效地帮助了幼儿理解、记忆歌词,避免了生硬的歌词解说。另外我在“小鼓还能怎么唱”和“鼓敲击轻、重引起的米粒变化”的环节中,请幼儿大胆想象、操作和体验,为幼儿提供了探究和表现自己的舞台。其次,是教学的组织方面,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我注重游戏教学的方法,动静交替,层层递进。在活动中,注重以游戏形式贯穿始终,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充分调动幼儿的参与积极性,较好地达到了教学目标,充分体现愉快教学给小朋友带来的乐趣。比如在扮演米粒跳舞和最后的《我是鼓,你是小米粒》的游戏中,幼儿玩得特别高兴,在玩的同时体验了敲鼓的轻重与小米粒的动态变化关系。
在幼儿操作感受鼓点的震动方面没有顾及全体幼儿,只有部分幼儿上来操作了,其他的幼儿都是旁观者,并没有亲身体验。《纲要》指出:为幼儿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让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尝试。”本来,我也想多准备些鼓,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尝试,但我担心孩子们会乱,米粒撒在地上会转移他们的注意力而取消了这个念头。现在想想,只为了让教学保持有序而扼杀了孩子们的探究欲望,真是得不偿失。在最后的游戏环节,原本可以请幼儿三五成群结伴游戏,其中一幼儿当敲鼓人,其他幼儿当小米粒,然后互换角色,使幼儿充分体验到游戏的快乐。当时只考虑到教学的不要把时间拖得太长,而略了生生互动,这也是在以后的活动中应该引起重视的。
幼儿园教师的小班教案效果分析(优秀12篇)篇四
智力开发。
培养人的智力以提高劳动者素质的活动。基本内容是提高人的观察力、
记忆力。
想像力和思维能力。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幼儿园小班。
智力游戏。
教案,希望大家喜欢!
活动目标:
1、能听指令,较准确地指出物体的位置。
2、乐意参与游戏活动,并通过游戏活动促进幼儿对同伴的认识。
活动准备:
1、贴纸若干;。
2、玩具筐一个;。
3、玩具若干。
活动过程:
一、手指娃娃。
1、呈现贴有娃娃笑脸的食指,“手指娃娃本领可大了,它能帮我找到很多东西。不信,让我们来考考它。”
2、出示玩具筐。
“这里有一个玩具筐,里面藏了许多玩具。下面,老师就要请手指娃娃来帮我找到我想要的玩具。”教师随意说一筐内玩具名称,然后用贴有娃娃笑脸的手指指向该玩具。“在哪里?在这里。”
3、进行两三次演示后,鼓励幼儿尝试。
“宝宝们的手指娃娃本领大不大呀?让我们一起伸出食指来指一指自己的眼睛、鼻子、嘴巴在哪里?看看它是不是也能找得到。”
二、眼睛、鼻子、嘴巴。
1、幼儿听指令,找出自己脸上的相应器官。
“眼睛眼睛在哪里?鼻子鼻子在哪里?嘴巴嘴巴在哪里?……”
2、对积极参与的幼儿予以表扬,鼓励只看不动的幼儿参与进来,奖励每个幼儿一张笑娃娃贴纸,贴在食指上以进一步加强其参与活动的兴趣。
三、找朋友。
“刚才宝宝们的手指娃娃都找到了自己的眼睛、鼻子和嘴巴,本领真大!手指娃娃可高兴了,它也想找好朋友们一起来做游戏。它要找谁呢?”
“手指娃娃要找好朋友(幼儿姓名)一起做游戏,在哪里?”
幼儿听到姓名后,指出相应的幼儿或老师,被叫到的幼儿指向自己。
活动延伸。
合
唱歌。
曲《找朋友》。
设计思路:
“找不同”的游戏是很多人喜欢玩的一个益智游戏,而我在与家长沟通时发现我班一些幼儿也很喜欢玩。因此,我便以此为出发点设计了本次活动。本次活动从幼儿兴趣点出发,抓住幼儿心理特点,以幼儿喜欢的动物为主要素材,根据从易到难的原则,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体验发现的快乐,从而促进幼儿智力发展。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能够找出两张图片的不同之处。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体验发现的'快乐。
活动准备:
课件、音乐。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小朋友,今天老师要带小朋友出去玩,看看我们来到了哪里?”(动物园)“你在动物园里都看到了什么?咱们边走边看吧?”
二、观看课件,找出图片不同之处。
1、出示阿虎的图片,引导幼儿找出两幅图片的不同之处。
2、出示蚂蚁的图片,引导幼儿找出两幅图片的不同之处。
3、出示小狗的图片,引导幼儿找出两幅图片的不同之处。
4、出示小猫的图片,引导幼儿找出两幅图片的不同之处。
5、出示大牛的图片,引导幼儿找出两幅图片的不同之处。
6、出示小兔的图片,引导幼儿找出两幅图片的不同之处。
7、出示悟空的图片,引导幼儿找出图片的3处不同。
三、想一想,数一数。
“小朋友,我们来想一想在动物园都看见了哪些小动物。”
四、结课。
“游完了动物园,时间也不早了,我们一起开开心心地回家吧?”幼儿随音乐离开活动室。
延伸活动。
幼儿向爸爸妈妈发出邀请,由幼儿和他们的爸爸妈妈一起玩“找不同”的小游戏,让他们一起来分享发现的快乐。
文章。
1.
2.
3.
4.
5.
6.
7.
8.
幼儿园教师的小班教案效果分析(优秀12篇)篇五
通过教学反思,教师可以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努力提高自己教学方式的可行性和合理性,可以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教后记是活页教案中很不起眼的一小块,写好教后记首先是教师责任心的具体表现,是教师课堂教学自我反馈的一种好形式。
教后记其实就是教师在教完课后,对教学预案设计和实施过程进行回顾,总结和反思,将经验、教训等记录下来,作为改进教学的依据和提炼教育科研课题的资料。它是对已完成教案的完善和补充,是课堂教学的总结和升华,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升教师的教学业务水平,有着很重要的促进作用,教师(特别是新教师)必须重视并及时写好教后记。
幼儿园教师的小班教案效果分析(优秀12篇)篇六
活动目标:
1、发现生活中的数字,知道数字无处不在。
2、运用数字进行游戏活动,从中体验活动的乐趣。
3、激发幼儿对数字的兴趣,培养幼儿积极关注身边事物的情感态度。
4、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5、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中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收集生活中常见的有数字的物品布置在教室周围。
2、0--9数字卡若干套,在教师的衣服上贴一套数字。
活动过程:
一、出示0--9数字宝宝,引发幼儿的兴趣。
二、发现、回忆生活中的数字。
1、激发幼儿主动探索的愿望:“最近我们正在进行关于“生活中的数字”的话题,知道了我们周围到处都有数字。今天有很多数字宝宝来到我们身边,你们想不想把他们找出来?”
2、鼓励幼儿讲述自己的发现:
(1)你在什么东西上面发现了数字,赶快告诉旁边的好朋友。
(2)谁愿意大胆地到前面来,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
3、回忆生活中更多的数字。
幼儿讲述。
三、和自己有关的数字,介绍自己最喜欢的数字。
请几位幼儿给大家介绍一下。
四、做数字宝宝玩游戏。
1、请小朋友帮忙把小椅子放到旁边去,分男、女两边。
2、给每位幼儿发放一个数字,贴在头上做数字宝宝。
3、请幼儿遵守规则:音乐开始,数字宝宝们可以跟着音乐跳舞,音乐停时要求两个数字结合起来,只能两个两个手拉手。
4、再次游戏,四个数字组合、五个数字组合、八个数字组合、十个数字组合,加大游戏难度。
五、结束:
教师:数字宝宝们,你们玩得开心吗?让我们到外面尽情地去玩吧?
幼儿园教师的小班教案效果分析(优秀12篇)篇七
1.认识自己的物品标记,能用对应的方法找到存放自己物品的位置。
2.能区分自己与别人的物品,知道要用自己的杯子喝水、用自己的毛巾擦手,使用自己的杂物箱。
[活动准备]。
1.写有幼儿姓名的实物图标若干张。
2.活动前已让幼儿逐一选择过自己喜爱的图标(一套图标有数张相同的),教师在其中的一张上写好幼儿的姓名,将该套图标中剩下的几张分别贴到茶杯橱、毛巾架、杂物箱等处。
[活动过程]。
1.再认自己的图标。
出示插有实物图标的纸板,让幼儿回忆自己选择的图标,并在纸板上指认出来。教师核对图标上的姓名,说对的就让幼儿将图标取走,说错的,教师可给予一定的提示,如某幼儿选择的应是小兔,教师可提示说:你选的是一种长耳朵、短尾巴、一跳一跳走路的小动物。
2.介绍生活用品使用规则。
告诉幼儿在幼儿园里,每个人都要使用自己的一套生活用品:茶杯、毛巾、小床、杂物箱等。并说明坚持这一规则的必要性。
3.找找自己专用的生活用品在哪里。
教师让幼儿手持图标自由走动去对应茶杯橱、毛巾架、杂物箱等处的相同图标,找到属于自己的生活用品所在位置后再将手上的图标还给老师。
幼儿在对应、寻找中,教师可提醒幼儿看看自己的图标旁边是哪些图标,丰富幼儿表述方位的词汇和语句。如:我的图标旁边是小鸭子图标,上面是小汽车图标等。
建议:
1.选择图标活动和对应图标活动的时间间隔不要太长,以避免幼儿忘记曾选过的图标。
2.此活动可放在开学前家长带孩子熟悉环境时个别或小组进行,也可以在开学初组织全班集体进行。
3.本活动围绕高高兴兴上幼儿园的主题,可在活动导入部分加入情节或游戏成分。
幼儿园教师的小班教案效果分析(优秀12篇)篇八
活动前言:妈妈带我逛街,偶尔看到了有买金鱼的,有黑色的,红色的,还有白色的,游来游去真漂亮,缠着妈妈给我买了两条,还买了好多的鱼食,现在我的小金鱼似乎都长大了呢!通过此活动可以更多的培养孩子们的艺术细胞,增强宝宝们的耐性!
活动目标。
1、观看幼儿示范,倾听教师讲解,学习在指定范围内画彩色的点,表现美丽的大鱼。
2、学会认真、耐心地进行美术活动。
3、欣赏表现鱼的各种形式,感知了解点画特有的风格,提高幼儿的感受力。
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人手一册,棉签若干,颜料盘每组2-3盘。
2、水墨画、油画棒、水彩等形式表现的各种形态的鱼。
3、在白纸上画一条鱼的线条。
活动过程:
一、听谜面引出主题。
二、教师出示范例——鱼。
教师:图上有什么?你知道它是用什么笔、什么颜料画的吗?
向幼儿简单介绍绘画的方式,感受不同的艺术风格。
三、欣赏幼儿用书,了解棉签画的特点。
出示黑板上白色线条鱼以及棉签和颜料,请个别幼儿分别上来示范在大鱼身上画点点,表现彩色的鱼鳞。
四、介绍操作要求。
选择自己喜欢的、色彩鲜艳的颜色。
在指定的范围内自主地进行点画活动。
点画要均匀,画面要用棉签点满空白的地方,不要留很大的空间。
五、幼儿操作活动,教师巡回指导。对个别能力较弱的孩子给予个别指导。
六、展示幼儿作品,说说:你最喜欢的大鱼。
七、带领幼儿开展音乐游戏:网小鱼。
让幼儿在欢快的音乐中,在池塘里游来游去。
幼儿园教师的小班教案效果分析(优秀12篇)篇九
1、引导幼儿初步感知4的形成。
2、通过情景创设让幼儿感受招待客人的快乐。
【活动准备】。
课件、山洞4个、水果(每人4个)。
【活动过程】。
师:小朋友,你们过生日吗?过生日的时候会邀请谁来和你们一起过?今天我们班也来了一位客人(出示猴奶奶)因为今天她过生日,她邀请了小猴子来和她一起过生日。
1、师:小朋友你们看来了几只小猴?(出示课件3只猴子)师幼点数。
师:3只小猴用数字几表示?(数字3表示)。
师:除了这3只小猴,你们看还有没有客人来?
师:又来了一只小猴,现在一共来了几只小猴?(4只小猴)我们一起数数吧(师幼点数)。
师:4只小猴用数字几来表示?(数字4来表示)。
师小结:3只小猴添上1只小猴变成4只小猴,也就是3添上1是4。
2、师:有只小猴可调皮了,看!它躲起来了(师操作课件,去掉一只小猴子)。
师:现在剩了几只小猴?(剩了3只小猴)师幼点数,看!它又回来了,(师点出一只小猴子)现在是几只小猴?(4只小猴)。
1、师:4只小猴都到齐了,猴奶奶为小猴们准备了很多好吃的,你们说小猴子爱吃什么?(幼儿自由讨论)。
(屏幕上出现3只香蕉)师问:这是什么?有多少?(师幼点数)。
2、师:一共有几个香蕉?数一数。师幼点数。4只小猴,3个香蕉够不够吃?怎样才能让每只小猴都有1个香蕉?(引导幼儿说出3添上一是4)。
师幼小结:3个香蕉添上1个香蕉变成了4个香蕉,也就是3添上1是4。
3、师:(看课件)桌子上有几个杯子?(3个)4只小猴3个杯子够不够用?()怎么才能让每只小猴都有1个杯子?(引导幼儿说出3添上1是4)。
师幼小结:3个杯子添上1个杯子变成4个杯子,3添上1是4。
师:猴奶奶请你们帮她分一下水果,你们数数盘子里有几个苹果?(3个)怎么才能把盘子里的3个苹果变成4个?(幼儿操作)。
师小结:3添上1是4。
游戏规则:场地内有4个小圈做山洞,师扮狼。游戏开始时放音乐,幼儿围成大圈顺时针绕小圈走,音乐一停大灰狼出现,幼儿快速躲进山洞中(每个山洞只能躲3个幼儿)幼儿躲好狼开始打洞,当狼发出“砰”的声音时,这个洞口被打开,在洞里的孩子要快速的转移到其他三个洞里,但是每个洞里只能再进一个孩子(游戏可以循环进行)。
幼儿园教师的小班教案效果分析(优秀12篇)篇十
活动目标:
1、学习随意把纸撕成大小不同的碎片。
2、享受撕纸活动带来的快乐。
3、鼓励幼儿与同伴合作绘画,体验合作绘画的乐趣。
4、会用它们大胆地进行艺术表现与创造,喜欢装饰。
活动准备:
1、活动前已经学会唱《小雪花》;音乐:小雪花。
2、人手一份:白纸、手工纸、盒子、粘有透明胶布的纸团(用于滚雪球)。
3、flash下雪。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活动。冬爷爷给我们送来了礼物,看看是什么礼物?
观看flash下雪。引导幼儿说说雪花是什么样子的?(雪花是白白的、小小的,一片一片的雪花从天上飘下来了)告诉冬爷爷你们怕冷吗?(冬爷爷我们不怕冷。)。
2、讲解撕纸的要领。
今天我们就来撕雪花。请幼儿把双手举起来,跟随老师的儿歌做动作:大拇指爸爸,食指妈妈来帮忙,撕出小小雪花。
教学反思:
幼儿美术活动,是一种需要他们手、眼、脑并用,并需要把自己的想象和从外界感受到的信息转化成自己的心理意象,再用一定的美术媒介把它表现出来的操作活动。
幼儿园教师的小班教案效果分析(优秀12篇)篇十一
小班选择的写生内容是《鞭炮》。
选择这个题材的一大原因是切合主题新年,孩子关于新年的印象可能是好吃的、好玩的、好看的,鞭炮对于孩子来说即是好看的,同时也是好玩的,红红的鞭炮代表着新年的喜庆,噼里啪啦的鞭炮声是新年的征兆,选择鞭炮既符合幼儿兴趣和已有经验,同时也能代表新年的热闹喜庆。
第二个原因是考虑到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小班幼儿手部肌肉发展并不完善,只能用简单的线和简单图形组合表现物体。鞭炮可以利用长短线的组合或者简单形状线条组合进行表现,比较简单,方便观察也易于表现,符合小班幼儿年龄段幼儿作画。
本次活动的重难点是让幼儿观察表现鞭炮宝宝与长线妈妈的关系,鞭炮宝宝在长线妈妈的左右两边和长线妈妈手拉手。
在教学策略上,我们运用了幼儿实物观察法和操作法,通过提问引导幼儿观察发现长线妈妈与鞭炮宝宝的关系,孩子们观察到有些是直直的拉着长线妈妈的手,有些是斜着拉着长线妈妈的手,通过操作法突破难点,运用形象的“将摔到地上的鞭炮宝宝送回长线妈妈身边”让幼儿尝试排列鞭炮的.顺序,更加清晰得让幼儿看到了鞭炮宝宝在长线妈妈两边排队这样一个关系,为孩子的作画做好铺垫。
在作画材料运用上,我们考虑到小班幼儿接触水粉的经验比较少,我们尝试过水粉笔和棉签两种作画形式,试教过程中,发现孩子们对于棉签的掌握比较好,所以本次活动让孩子们用棉签的形式进行作画,对于手部肌肉发展尚不完善的小班幼儿来水比较容易控制棉签进行作画。
在作画形式上,我们考虑了是提供一定的辅助物,如鞭炮的连接线,让幼儿添画鞭炮,还是让孩子自由发挥,经过研讨,作为写生形式,我们不能给孩子们框线太多,鼓励孩子们在纸上自由表现她的观察所得,小班幼儿的作画可能是涂鸦式的不成形的,但是我们需要放手给孩子自由表现的空间和想象。本次活动作画形式是自由的,孩子们可以选择教室中有鞭炮的一个角落,让孩子们有更宽松的环境去观察和创作。
在展示形式上,我们考虑过用展板的形式将幼儿作品展示出来,但是为了让活动更好玩,我们决定用一根棒子将幼儿画的鞭炮串起来,体验玩一玩自己作品的乐趣,本次活动比较轻松,孩子在听鞭炮声、画鞭炮、玩鞭炮的过程中,体验着新年的快乐和喜庆。
幼儿园教师的小班教案效果分析(优秀12篇)篇十二
一、活动目标:
1、自主选色调色,感受色彩变化,比较透明泡泡液和彩色泡泡液的区别。
2、尝试用吹泡泡的方法作画,体验吹画的乐趣。
3、能大胆想象,感受彩色泡泡的美。
二、活动准备:
1、泡泡水,水粉颜料(颜料调的厚一些,便于作画,也可避免彩色泡泡吹得到处都是),素描纸,吸管。
2、吹泡泡的相关视频。
三、活动过程:
1、吹泡泡游戏。
(1)玩吹泡泡游戏,说说泡泡在阳光下的色彩变化。
(2)播放视频,激发幼儿对泡泡的形态变化产生兴趣。
2、讨论与操作如何让泡泡留在纸上。
(1)教师:我们怎么样才能让泡泡落在纸上呢?
(2)教师:我们向纸上吹泡泡时,吹得太高,泡泡就跑了,所以,我们要吹得有一点点高,泡泡就能轻松地落在纸上。
(3)教师:我们还可以轻轻地、慢慢地吹,还可以……。
四、要点提示:
1、将颜料调匀后再喝泡泡液调和。
2、鼓励幼儿自主选色调色,感受色彩变化,比较透明泡泡液和彩色泡泡液的差别。
3、操作与评价。
建议:让幼儿交流作品中泡泡的奥秘。
五、评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