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活动设计方案 中学美术教案设计方案美术活动方案(汇总10篇)

时间:2024-11-25 作者:BW笔侠

为有力保证事情或工作开展的水平质量,预先制定方案是必不可少的,方案是有很强可操作性的书面计划。方案的制定需要考虑各种因素,包括资源的利用、时间的安排以及风险的评估等,以确保问题能够得到有效解决。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方案应该怎么去写,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小学美术活动设计方案篇一

《寻古探幽》属于“综合?探索”学习领域。21世纪亟需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本课学习内容的设置紧贴这一时代的脉搏,以中国古代文化艺术的瑰宝汉代画像石,画像砖为“综合?探索”课的切入点,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研究、创造,在研究性的学习中提高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寻古探幽的学习过程可设计为三课时进行,它融以下个学习领域为一体:

融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美术学科内的融合(第一课时)。

教师布置学生在课前到阅览室、图书馆或者通过上网查阅画像石、画像砖的有关资料,课上互相进行交流和探讨。在查阅、记录资料、短剧表演和评述作品中提高视觉感受力以及语言的组织表达能力,养成崇尚文明,珍惜优秀民族艺术与文化遗产的态度。

融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美术学科内的融合(第二课时)。

学生通过前一节课的欣赏评述,了解了中国古代的文化瑰宝——画像石、画像砖的基本知识后,运用阴线刻、仿制一块画像转。在画、刻、雕、拓的过程中感知泥材特有的质感,体验造型的乐趣,并进一步去理解线条、形状、空间、质感等基本的造型要素。

融人文地理、摄影、文字撰写、手抄报编辑为一体——美术与其他多学科间的融合(第三课时)。

先把学生分成4-6人一组,带领学生走出校园,或参观博物馆,或采访民间的收藏家,或考察探寻当地的文物古迹、名胜风景,并采用拍照、设像、手绘线条、文字记录等不同的手段记录好探寻的来龙去脉。返校后每个小组创编一份以保护文物为主题的手抄报。

1.教学目标

a.体验与发现:通过考察当地文化古迹,探访民间收藏家或参观当地博物馆的方式寻古探幽,与古老文明对话,鼓励学生对未解之迷大胆设想和推测,用汇编考古手抄报的方式传承家乡的文明,增强保护文物的意识。

b.实践与创造:运用阴线刻、凸线浮雕等艺术手法,动手在泥板上绘刻、仿制一块画像砖,感知泥材的质感,体验造型的乐趣,提高造型能力。

c.欣赏与评述:学生通过查阅画像石、画像砖的资料,课堂上交流收集到的与画像石、画像砖有关的神话传说、历史故事,在评述作品中提高视觉感受力及语言表达力,养成崇尚文明,传承优秀民族文化遗产的学习态度。

2.教学内容

3.教学重点

(第一课时)汉代画像石、画像砖所呈现的内容、思想内涵及其艺术风格。

(第二课时)刻制“画像”的方法。

(第三课时)培养崇尚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的学习态度,增强保护文物的意识。小组合作学习习惯的培养,手抄报的编辑常识。

4.教学难点

(第一课时)画像石、画像砖艺术特色的理解,如何正确认识其艺术和考古价值。

(第二课时)对浮雕中的线条、形状、空间、肌理等造型元素的理解和运用。

(第三课时)外出考察活动的组织,学生的安全保护,时间的统筹安排。

5.建议课时:3课时

二、教学过程设计与案例

第一课时

1.课前准备

教具:制作各种画像石、画像砖的幻灯片。

学具:课前布置学生围绕课本上的范例,收集有关画像石、画像砖的神话故事、历史故事等。

2.教学策略

欣赏、感悟、交流、表演、评述、点拨,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表演的_实现“教”与“学”的良性互动。

3.教学过程

课件导入创设情境

播放一段讲述历史故事的自制课件(《靳轲刺秦王》画像石拓片加配乐录音)

创设古朴庄重而神秘的情境,准确诠释古代画像石的内涵。

小学美术活动设计方案篇二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教材选用的是湘版高中美术鉴赏下篇第三单元灿烂的美术世界第8课《不同的歌声》;教学主要围绕“民族文化与美术”这一主题而展开,通过对这一主题的讲述与思考、体验与探究,使学生认识到不同民族的人民都创造出了优秀的文化与艺术,我们要学会尊重并认识这些文化与艺术。同时结合本地区的文化艺术的探究展示,加强学生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才能够为本民族的艺术寻求新的发展道路与发展空间。

2.教材的处理

我以课标和教材为依据,但不局限于书本教材,对教材做了适当的调整,根据学生的实际和一课时的教学容量从教材中删去墨西哥壁画运动及其产生的社会背景,补充进地域文化--惠女文化,使学生更能理解民族文化与美术的关系。

3、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理解美术与民族文化之间的关系;了解俄罗斯“巡回展览画派”产生的历史背景以及所反映的时代形象与民族形象;认识中国民族文化传统与艺术的多样性,了解藏族美术惠女文化产生的历史背景、文化内涵。

2)、过程和方法:

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方法,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充分体验学习的乐趣;通过模仿体验、探究成果展示等方式以提高学生对艺术与文化关系的理解。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让学生体会与理解美术与民族文化之间的重要关系,学会尊重世界多元化的民族文化艺术,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观念;学会挖掘、利用和保护地方的文化资源,增强对民族优秀文化艺术的自豪感。

4、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

3)关键:民族文化的丰富性.通过课前学习探究来体现本民族文化的丰富底蕴

5、资源分析

学生资源:充分挖掘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紧密联系生活实际,结合亲身体验参与课堂教学。

课程资源: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充分利用教材内容和拓展内容组织教学。

学校资源:利用学校的多媒体设备、图书馆等资源。

教师资源:教师通过网上和课外图书收集大量的图片与文字资料,扩大教学容量。

二、说教法

本课旨在通过让学生体会与理解美术与民族文化之间的重要关系。充分利用本地的文化资源和自然资源引导学生深入地了解我国优秀的地方文化。引导学生通过包括网络在内的多种途径收集与本课内容相关的文字、图像等资料,进行探究性学习与合作学习,强调学生自主学习,自我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1)乐曲渲染法:利用相关民族乐曲做渲染是使学生的心情得以放松,既能克服欣赏过程中的视觉疲劳,又能扩充整合学科间的知识。

2)讲述启发法:通过教师对美术作品的介绍启发同学对作品的分析和鉴别,从而达到鉴赏能力的提升。

3)角色主持法:引导学生体验、描述、感悟作品的形象及展示探究学习成果的活动能力。

三、说学情学法

(1)说学情

我校高一年的学生在学习积极方面是明显的,整体素质较高,思辨能力强,有很好的学习自觉性,而且高中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已接近于成熟状态,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勇于探究,敢于否定;但消极也存在,由于初中学习方法的单一性,忽略了学科特征,所以我就针对本课的学习内容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民族文化与美术作品间的联系进行鉴赏,领会民族文化的性质、特征和美术作品艺术表现手法,了解美术作品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状况等,来促进学生美术作品鉴赏能力的生成与提高。

(2)说学法

《新课标》中指出“要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学习、探究”。

1、筛选学习法:引导学生学会筛选有用的资料信息的学习方法,把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归类。

2、小组合作学习法: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彼此的见解,共享彼此的材料,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整体协调能力,既提升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又在团队合作中突显个体创造能力。

一)体验与感悟(二)畅谈与交流(三)理解与探究(四)归纳与总结

导入:聆听乐曲《伏尔加船夫曲》(音乐家)。说说你的听觉感受;

(一)体验与感悟

内容:鉴赏俄罗斯现实主义画家列宾作品《伏尔加纤夫》与“巡回展览画派”

1.观赏作品《伏尔加纤夫》(画家)说说你的视觉感受;

2.吟诵诗句《伏尔加河上》(诗人)说说你的心灵感想;

3.模仿作品《伏尔加纤夫》中的人物动作动态,积极体悟人物的内心世界的活动。

说说你的肢体感受.

[设问一]为什么有这么多不同的艺术家都在表现同一内容的作品呢?

[设问二]在你们体验后能就当时纤夫们的形象、内心世界所想进行阐述吗?

[设问三]你认为这件作品体现了艺术家什么样的情感与作品的艺术特征?

阅读教材中关于“巡回展览画派”的论述。从它的诞生、发展、当时社会环境、艺术品风格、代表画家等方面简要描述.

知识拓展:介绍巡回展览画派代表画家有别洛夫、克拉姆斯科依、萨甫拉索夫、施什金等。

学生活动:静听\细观\畅吟\体验并谈感受;

教师活动:提示启发学生大胆表达和描述并要参与体验讨论,并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关于“巡回展览画派”的论述,并做知识延伸。

设计意图:通过“听、观、吟、验”等形式去调动学生的不同感官,去感悟同一主题的不同表现形式。从中引导学生运用感悟、形式以及社会学鉴赏法,分别从作品的表现主题、人物形象以及自己对这件作品的感受方面来进行观察分析。并理解“民族文化”与“美术”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二)畅谈与交流

内容:藏族文化与美术-----建筑与藏族服饰

学生活动:对收集到资料进行小组筛选,归纳后交流

(三)理解与探究

内容:探究惠女服饰文化从他们的起源、发展、生活习俗、艺术品风格等方面简要描述

学生活动:对收集图片进行小组筛选,登台展示并说明其相关特征;

(四)归纳与总结:

本课教学主要围绕“民族文化与美术”这一主题而展开,通过对这一主题的讲述与思考、体验与探究等多种形式,体会与理解美术与民族文化之间的重要关系,学会尊重世界多元化的民族文化艺术,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观念;学会挖掘、利用和保护地方的文化资源,增强对民族优秀文化艺术的自豪感。

五、反思教学设计

本教学设计依据是新课标“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要运用各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来培养学生集体协作的精神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整个程序都围绕着学生自主探究来展开,教学设计中有动有静,有思考的布白,有演练的空间,有交流互动的平台,能够充分体现高中新课程的理念精神。

小学美术活动设计方案篇三

教学背景:

(1)工艺性。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绘画作业不像小学美术教学那样突出,而工艺性作业的效果较有特点。这主要是因为初中生的动手能力(力量性、协调性、精确性等)迅速发展,有可能在各种工艺课业中做出较好的作业;同时也由于初中生的兴趣转向现实,对某些创意、设计类的课程比较感兴趣。

(2)知识性。初中生的求知欲非常强,所以,知识性较强的美术常识、美术欣赏课越来越受到初中生的欢迎;同时由于初中生的理性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日益发展,也希望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指导自己的美术作业。

(3)创造性。美术课都应成为有意义的创造性活动,教师要启发、引导学生的想象和形象思维,为学生有意识地进行创造提供机会。

(4)个性化。初中生的个性差别日益明显,使美术作品呈现出风格各异的景象。

(5)动机作用。小学生“无意性”的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的学习动机主要来自于兴趣。初中生的学习也需要激发兴趣,但动机的作用越来越占主导地位。

二、教学过程:

1、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画一画人。板书课题。

2、讲解“速写”。什么是速写呢?

速写,是以简单而迅速的笔调表现一种动态形象的图画,即在短时间内用简炼的线条扼要的画出对象的形体、动作和神态。

它的目的是记录生活,为创作积累素材,培养敏锐的观察力及迅速表现对象(描绘)的能力。要画好速写,必须坚持勤奋练习。

3、欣赏:

欣赏课本4、5页的画,以加深对速写的理解。

讲明简单的线条表现动态、神态。

4、写生前的准备:

教师挑选四位特征明显的四位同学,摆出看书的姿势,讲明模特的要求。

5、教师示范:

(1)抓大形,大构架,大比例。(2)用简单的长线表现特征,省略繁琐的。(3)细描。

6、指导练习:

记住:“站七坐五盘三半”,也就是说,坐着看书时,人高是五个头高。站的时候,人高是七个头高;坐在地上时,人高是三个半头高。

我们在画人物速写的时候,抓住人物头、手与书本的微妙关系,才能画出动态。注意线条越简单能体现动态越好。

7、学生练习,教师巡视。

8、讲评:

三、案例的几点启示

体现教学者的教学理念 教学理念决定着教学实践和教学效果的优劣。探究性教学在初中一年级美术教学活动中的实践,突破了以往一般意义上的美术教学课,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引领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创新思维、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一案例的展示,正体现出一种先进而科学的教学理念:“教学不是模式,教学者不但教会学生怎样看,怎样画,怎样设计,更重要是怎样想,让学生标新立异,打破常规。由学知型转变为创造型,由被动型转变为主动型,由表象型转变为感受型,由技巧型转变为素质型。”在美术教学中,除了理论知识和传统技法的学习之外,最重要是通过美术为手段,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能力、创造力。因此在学校实施这样的“创造性思维训练美术课程”更具有意义和作用。

小学美术活动设计方案篇四

为了更好的上好本课,我对本课的教材和学生的学情进行了深入分析。

1、教材分析

《唐代墓室壁画》属墓室壁画中的精品,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唐代墓室壁画进入中学美术课堂对培养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对唐代丰富多彩的壁画艺术表现形式的理解,以及对个人品味和审美水平的提升有着重要的作用。

2、学情分析

在本节课前已经学习过了《敦煌莫高窟》,学生已经对壁画艺术有了较为系统的了解,并掌握了壁画的制作方法,这些都为学生学习唐代墓室壁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因为大部分学生没有接触过墓室壁画,所以我在课件中展示了多幅作品让学生欣赏,引导学生了解和认识唐代墓室壁画,开拓学生的眼界,激发其探索墓室壁画的兴趣。本课我采用对比分析法和小组合作探究法,通过比较分析唐代墓室壁画和唐敦煌莫高窟壁画的异同,使学生对唐代壁画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和认知。

3、教学目标

作品结合教学内容,从知识与能力、方法与途径、情感与评价、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等4个方面提出明确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唐代墓室壁画的有关基础理论知识和艺术特征;学会用对比分析法分析比较唐代墓室壁画和唐敦煌莫高窟壁画的异同。

方法与途径:欣赏唐代墓室壁画,了解唐代墓室壁画的历史和意义;在讨论与交流过程中,了解唐代墓室壁画和唐敦煌莫高窟壁画的不同艺术特征,能用线描的形式临摹壁画作品的局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与评价:感悟唐代墓室壁画的艺术美,分析壁画的不同表现形式,提升欣赏水平,培养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运用具体的,有针对性的评价用语,多激励,多引导。

4、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唐代墓室壁画,学会用自己的语言分析评价唐代墓室壁画的美。

教学难点:运用比较分析法探究唐代墓室壁画和唐敦煌莫高窟壁画的异同。

二、教学准备

参观陕西省历史博物馆的唐代壁画珍品馆,撰写观后感。查阅唐墓室壁画相关的文献资料。研究总结唐代墓室壁画中的题材、构图、人物造型、色彩特点艺术特色。分析比较唐代墓室壁画与敦煌莫高窟壁画的异同,并结合壁画图片详细列举,将所需要的图片配上简要的文字资料制作成幻灯片在开课前循环播放。制作多媒体课件供详细讲解需要。

教学方法:欣赏法、对比分析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课时数:1课时

三、教学过程

【导入】用已学知识,引出课题(2-3分钟)

1、课前循环播放敦煌莫高窟壁画和唐代墓室壁画经典代表作品。

2、提问: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哪里的壁画?

3、回顾敦煌莫高窟壁画,引导学生说一说敦煌莫高窟壁画的特点,引导学生思考唐代壁画除了莫高窟壁画以外,你还知道哪些优秀的作品?引出唐代墓室壁画。

【讲授】欣赏感知,合作探究(8-10分钟)

1、什么是墓室壁画?(课件展示)

墓室壁画作为中国传统壁画的重要一翼,它一般绘于墓室的四壁、顶部以及甬道两侧。墓室壁画的内容多是反映死者生前的活动情况,也有神灵百物、神话传说、历史故事、日月星辰以及图案装饰,目的主要是说教和对亡者的纪念或者希望死者在冥间能过上好日子。

2、唐代墓室壁画

(1)、唐墓壁画简介

唐墓壁画是陕西历史博物馆独具特色的珍贵藏品,共有20多座唐墓的壁画精品近600幅,达1000多平方米。其中5件(组)18幅被国家定为国宝级,69件(组)82幅被定为一级品。唐墓壁画以风格独特的建筑、简约传神的人物、特色鲜明的器物、简洁明快的山水与栩栩如生的动植物,描绘了当时的仪礼规范、生活习俗、服饰特色、娱乐方式与建筑风格,是研究唐代社会生活尤其是贵族生活和精神追求的重要形象资料。

陕西历史博物馆的唐墓壁画包括章怀太子墓客使图、马球图、狩猎出行图,懿德太子墓阙楼图、仪仗图,永泰公主墓宫女图在内的壁画珍品97幅;以及辅助文物18件组,其中有些是上展壁画墓出土,有些则与画面内容有关。为了便于观众比较唐墓壁画和唐代传世绘画,还专门选出唐代前后的传世名画复制品作为辅助展品。

(2)、欣赏永泰公主墓壁画

永泰公主墓,李仙蕙(684-701年)中宗李显的第七女,谥永泰公主。其墓为高宗乾陵陪葬墓,长87.5米,由墓道、过洞、天井、前后甬道、前后墓室组成。出土随葬品1300遇见。壁画题材有青龙、白虎、建筑、仪仗、列戟、宫女等。

《永泰公主墓宫女图》是陕西省乾县唐永泰公主李仙蕙墓前室东壁南侧出土的画,现藏陕西历史博物馆。高176厘米,宽196.5厘米。李仙蕙是唐中宗第七女,初封永泰郡主,后赠永泰公主。此图场面宏大,保存较好,画中人物为九位风姿绰约的宫女,头梳高髻,肩披纱巾,长裙曳地,个个体态丰盈,婀娜多姿。她们手捧方盒、酒杯、拂尘、如意、团扇、蜡烛等,在为首女官的引领下款款徐行,或低语、或回顾、或凝神,神态被描绘得细致入微,生动传神。体现了大唐喜好秀丽丰满、华贵艳媚的女子的风尚,真实的展示出唐代皇室贵族奢靡生活的一瞬间。整体构图既注意到各显人物特点,又顾及到画面和谐统一,色彩丰富,线条流畅,人物的装束、服饰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精美的画面又有极高的艺术性。画师着重通过人物的正、侧、背、转各种微妙的变化,使单调排列的宫女神情相应,构成一个完美的整体,是唐墓壁画中的精品,达到了艺术效果与历史价值的高度统一。

(3)、总结永泰公主墓壁画中的人物造型与色彩特点

充满气势的构图、朴拙生动的造型、流动飞扬的线条、丰富热烈的色彩

3、自学探究章怀太子墓壁画、懿德太子墓壁画

(1)、小组合作思考、讨论章怀太子墓壁画中人物的造型与色彩特点。

(2)、小组合作思考、讨论章怀太子墓壁画中人物的造型与色彩特点。

(3)、小组派代表总结发言

小组合作运用对比分析法分析比较唐墓室壁画与敦煌莫高窟壁画的异同,将讨论结果写到黑板上。(8-10分钟)

老师总结(4分钟)

相同点:

1、社会背景相同。尽显唐朝的繁荣文化、当时所盛行的厚葬文化和墙绘画风气的流行。

2、相同的材料与绘画思维方式。运用毛笔蘸墨在墙上勾勒出人物,山水、花鸟的形体,然后赋予应有的理想色彩,其用色方法、绘画技巧、构图方法和文化习惯,都透漏出中国人的审美和人生哲学,与西方美学相异。

3、都是心灵的寄托。论两者的产生原因,都是源于心灵的寄托。唐莫属壁画所服务的是皇亲国戚、贵族后裔,表达他们希望自己在死后或转世人能享受荣华富贵、权利、地位等。莫高窟壁画则是贫苦老百姓、商户、官员的心理愿望,祝福祖先在另外一个极乐世界幸福,寄托自己在外经商平安,脱离尘世的痛苦,来生可以投胎到富贵权势人家,过得比今生更好。

不同点:

1、题材的选定各有不同。唐墓室壁画是贵族皇室流行厚葬所产生的绘画作品,大体表现自己奢华的生活和历史事件。主要有仪仗出行、外交、狩猎、宫女、乐舞等,希望死后仍能享受今世的快乐。取材关注自己的生活,作品富有生活化、真实化的特点。敦煌莫高窟壁画则是寄托百姓所想,题材大都选自佛经故事、佛教教义、佛教历史画、西方净土等,经变画是这时期的重点内容,供养人也渐渐进入了画面,绘画题材与百姓的生活逐渐融合起来。

2、构图处理手法相异。两者共有长方形构图和长卷式构图,三联式构图和立体藻井构图是盛唐敦煌莫高窟壁画中独特的。

3、艺术语言各有追求。唐墓室壁画,构图简约,形象生动,故事情节简练,追求自然生动、生活气息浓郁的真实感受;用笔用色虚实相生,具有中国画的写意属性;设色为工笔淡彩但又不失该有的厚重感。莫高窟壁画中,故事内容丰富,构图饱满,气氛活跃,人物造型比较丰满,显示佛家的大度与佛法的广大,具有普度众生之意;场面宏大,画面复杂,装饰性比较强烈,颜色丰富多彩,表述了佛国的一派盛世之象。其用笔设色属于传统的工笔重彩画。

【展示与评价】(3-5分钟)

1.组代表发言,自评本小组的讨论结果,分享心得。

2.激励学生学会有针对性、抓重点进行高效讨论。

3.小组互评讨论结果,说说自己在今后的课堂讨论中该如何改进。

【总结】(2-4分钟)

鼓励学生谈一谈本节课学到了什么,教师补充总结本课学到的知识点,同时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渗透。

【课后作业】

1.周末去陕西省历史博物馆唐代壁画珍品馆参观。

2.撰写200字左右的观后感,在课余时间和同学交流感受。

3.尝试用线描形式划一划壁画中的人物。

以上内容3选2

小学美术活动设计方案篇五

教学目标(情感、知识、技能)

1、学习速写的表现方法,用简洁的线条迅速地表现出人物的动态特征和精神状态,画出成功的速写作品。(了解)

2、通过速写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形象记忆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绘画能力。(练习)

重点

训练人的观察对象的能力和以迅速、简单的线条画出对象的主要特征的能力。

难点

养成教育:贵在坚持,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很难收获。

教具准备

实物投影仪、范作

教学过程

1、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画一画人。

板书课题。

2、讲解“速写”。

什么是速写呢?

速写,是以简单而迅速的笔调表现一种动态形象的图画,即在短时间内用简炼的线条扼要的画出对象的形体、动作和神态。

它的目的是记录生活,为创作积累素材,培养敏锐的观察力及迅速表现对象(描绘)的能力。

要画好速写,必须坚持勤奋练习。

3、欣赏:

欣赏课本4、5页,叶浅予、黄胄的画,以加深对速写的理解。

讲明简单的线条表现动态、神态。

写生前的准备:

教师挑选四位特征明显的四位同学,摆出看书的姿势,讲明模特的要求。

教师示范:

(1)抓大形,大构架,大比例。

(2)用简单的长线表现特征,省略繁琐的。

(3)细描。

指导练习:

记住:“站七坐五盘三半”,也就是说,坐着看书时,人高是五个头高。站的时候,人高是七个头高;坐在地上时,人高是三个半头高。

我们在画人物速写的时候,抓住人物头、手与书本的微妙关系,才能画出动态。注意线条越简单能体现动态越好。

7、学生练习,教师巡视。

8、讲评:

对作业中线条简练、概括的表扬,鼓励学生在课外、课间休息的时候多画画人物速写,提高自己的绘画水平。

小学美术活动设计方案篇六

(一)通过本课学习,发掘学生思想深处蕴藏的个性思维方式和艺术发展空间。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整合手段,收集和处理信息资源的能力。

(二)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产生主动参与、抒发情感、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美术的兴趣。从兴趣入手,削弱既往由于基础、能力等因素形成的差异,主张学生彰显个性,以突出自我、易于表现、快乐无限为过程体验,感受艺术魅力。

二、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

(一)教学重点在于教师要有较高水准的示范、启发和点拨,造就学生创意思维如泉涌,只要是学生想到的内容都可以是创作之源。另外,合理地、恰如其分地选择和搭配素材,也是获得意想不到效果的关键。不过,这个过程是要循序渐进,要避免学生急于求成的焦躁心态。

(二)教学难点在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课前素材的收集,来自于教师和学生、照片和插图以及网络信息资源。另一方面是计算机操作技法的传授,教师必须让学生熟练掌握最基本、最实用且效果明显的图像处理方法。这样,才能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课前准备

(一)学生课前准备创作用图像素材,录入软盘。教师也可用扫描仪、数码相机集中采集,并图像文件输入硬盘下为教学而专门建立的子目录。

(二)教学器材准备学生创作用电脑,是装备有局域网的网络教室,学生能够相互访问,也可登陆教师提供的资源站点,实现资源共享和网络讨论的学习方式。

(三)教师可使用《超越现实、实现自我》教学课件进行示范讲解。课前要按照操作提示进行安装和调试。(分辨率为800×600dpi)

(四)教学设计

教学流程图(在尚不完全具备现代化教学设施的学校,下列图形可按步骤排列为板书设计,并依次标注序号。)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美术教材13册中第6节《未来的我》一直是学生特别关注的热点。学生对这节课的内容抱有极大的兴趣和热情。同时,这节课也融合了两个学科的教学内容,相互补充、相互提携,这就奠定了很好学习基础和条件。建议将课业标题提升为《超越现实、实现自我》,打破教材中仅限于“理想”范畴的局限,只要是学生良好的愿望,都可以参与课堂实践,使教学内容更全面、更贴切,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

(二)在教学设计中,首要任务是制作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课件是本课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带给学生是直观、生动、形象和意想不到的学习效果,我们将课件大致划分为四个步骤,分别是“魂牵梦绕”、“惊奇感受”、“意想不到”和“原来如此”。一步一步地把学生引进教学环节之中,使学生始终处于兴奋状态,由于课件中引用学生熟知的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文化娱乐的相关内容,对学生有很强的吸引力,更在课件中出现了童话世界、科幻探索、璀璨明星(符合中学生的心理特征)、甚至是学生意想不到自己的形象也出现在“梦境”当中,自然是兴趣盎然。

(三)学生的兴趣产生之后,就会迫不及待地要求去尝试实践活动,这时是教师启发引导和基本技能训练的时机。学生为“实现自我”就会认真地听讲识记,渴望尽快地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学生的实践活动是教学过程中重要的落实和创新部分。但前提是要克服计算机操作实际水平和想象力发挥的局限,为此,将学生划分为实践组,可以互相学习、讨论。以组为单位发挥群体优势,发挥一部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熟练的电脑操作技巧,带动其他学生共同完成艺术创作。在活动中,学生根据自己想象的情景,进行创意(设计方案)并寻找合适素材,以美术创作的形式回答上面的问题,注意,教师在评价学生作品时,不能把制作技巧作为的评价标准,应尊重和保护学生个性发挥,创作手段不要过分强调一致,使每个学生都有能力完成作业。然后分组或全班欣赏作品,鼓励一些同学介绍自己的作品。在没有电脑创作的条件的学校,也可以进行类似的教学。教师讲解、创作方法和学生作业安排略有变化,评价标准以衡量学生创意水平为主。(由教师灵活掌握)

实践的主要手段或说是创作途径,是将学生自己的头像进行选择剪切,然后粘贴入已经过处理的主画面中,可自由组合、拼接。从最后作品效果说,构思巧妙、“天衣无缝”是最完美的作业。在教学评价中,我们改变了过去单一的评价标准,把学生在实践中的综合能力和探究性学习作为评价的依据。评价的目的旨在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多级式评价标准可以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提高学习美术的兴趣和能力。

五、教学点评

教学效果总体是令人满意的,学生的学习美术积极性被充分地调动起来,一部分学生作业成为教学范例。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又发现了一些新问题:

(一)教学课件中尚存缺陷,如在“魂牵梦绕”中,为学生展示的画面需要不断打开/关闭窗口,容易造成学生认知体验和思维过程的中断,也耽误教学时间。为此,在改版课件中“多彩梦幻”是以电影逐帧放映的方式呈现的,既缩短了时间,又提高了教学效率。

(二)部分教学设计内容由于不符合学生的情趣,如学生关注的明星是新鲜而短暂的,他们的形象和观念是不断受到新鲜事物冲击的,如果我们没有与学生的新观念、新思维同步,这节课就很难达到预想的效果。从理论角度讲,就是在引导学生形成社会共同的价值观的同时,还要提供给学生创造活动最适宜的环境。

小学美术活动设计方案篇七

1. 激发幼儿利用各种工具进行沙中作画,丰富幼儿的想象力。

2. 体验沙中作画的乐趣。

1.木棒若干根,装有清水的矿泉水瓶(瓶盖处钻有小孔)。场地:干净的沙池。

1. 以谈话的方式引出活动:

师:小朋友你们平时是怎样画画的?

幼:用蜡笔在纸上画画。

2. 幼儿利用木棒和装有矿泉水瓶的工具进行沙地上的自由创作画。

3.将幼儿分成四大组,分别占据沙地四个角规划的区域(每组中都有大班与小班的幼儿相配合进行“沙中创作画比赛”。要求:每组幼儿商量自己绘画的内容;必须大小班幼儿共同完成)。

4. 共同欣赏幼儿的沙画作品,并进行点评。

延伸活动:

2.教师展示沙中作画新方法:将一张画纸铺在同样大小的硬纸板上,之后在白色画纸上铺上一层沙将白纸全部覆盖后,然后用装有颜料的瓶倒置用力捏瓶子让颜料从瓶中流出,最后用这一工具在铺有沙的纸上作画。画好后稍稍等一会,将铺在白纸上的沙除去,白纸上会留下画的轮廓。

3. 幼儿试着用这种方法作画,进一步激发幼儿对玩沙的兴趣。

小学美术活动设计方案篇八

教学目标:

1、学会捏小泥人的一般方法。

2、培养动手能力与合作精神。

3、体验学习活动的快乐,陶冶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操。

教学重点:在活动中掌握捏小泥人的方法。

教学难点:想象一定的情境,并根据情境做出各种造型有趣的小泥人。

教学准备:课件陶泥

教学过程:

一、走进教室看一看

1、课件展示在教室里玩耍的小泥人的图片,提醒学生仔细观察。

教师提问:你看到了什么?

2、学生回答(引导学主回答出“什么人”、什么地方”、“在干什么”)

教师小结并揭示课题。

二、做个泥人试一试

1、师生一起随意捏个外形。

教师在视频展示台示范讲解。(强调“随意捏”,要大胆,可夸张一点)

2、指名展示,师主共同调整。

三、捏捏泥人动一动

1、课件展示小泥人的不同动作,配欢快的音乐。

2、师主同做“小泥人的体操”。

3、教师提问:你是怎样让你的小泥人做不同的动作呢?

教师小结捏泥人动态的要求。

四、美化泥人乐一乐

1、课件展示5张制作完整的小泥人图片。

提问:你觉得他们美吗?美在哪里?你能看出是用什么方法做的?

师生共同总结美化小泥人的方法。并用课件展示。

2、师主共同美化自己的小泥人。

3、指名展示,师主共同点评、调整。

五、合做泥人玩一玩

1、课件展示一组小泥人的图片。

教师引导学生从泥人的动态、细节的美化以及组合几方面来欣赏。

2、分组讨论:我们的小泥人在教室的哪个位置做游戏,做什么游戏。

3、小组合作表现。

六、展示泥人评一评

小学美术活动设计方案篇九

1、能用简单的线条,表现人物的各种动态。

2、懂得简单速写的方法,体验速写的快乐。

3、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4、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

5、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幼儿作画工具人手一份(记号笔、卡纸)

师作画工具一份

一、师现场作画(添画),逐步出示。

1、师画圆,引导幼儿:你们看,这是什么?(逐步引导,方法同上)。

人物速写完成,师提问:他在干什么?(站着)

那里看出来的?(脚)

2、师:好玩吗?

幼:好玩。

师:那我们一起来画画吧。

引导幼儿师生共同手指作画。

二、了解速写的概念

速写:就是用简单的线条快速地画出一个简单的形象。

三、师引导不同动态,幼儿作画。

1、请一个小朋友上来做动作,下面幼儿观察动作(手、脚的动作),师示范作画。

2、师动作,请幼儿提笔作画。

3、请一幼儿上来动作,下面幼儿作画。

4、请一家长上来动作,幼儿作画。

四、作品展示于黑板上,幼儿相互交流。

五、活动结束,师小结、评价。

小学美术活动设计方案篇十

1、教材分析:

《静物构图》是选取湖南美术出版社、现代美术教育研究所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选修)《绘画雕塑》系列中的《绘画》模块第二课《形的视觉印象》的延伸内容。这一课包括客观物象在平面上呈现的形体、特征及我们怎样梳理客观物象给我们的印象,我从中选取怎样梳理客观物象给我们的印象这一节加以扩展——静物该怎样构图,作为本节课的内容。本课从首先请同学们把自己最喜欢的照片或图片进行描绘,然后通过活动,让同学们给与意见,结合教师所说的理论知识进行修改再创造。采用学生上台手绘、师生交流的形式教学,既加强了课堂的交互能力,又调动了学生探讨学习的积极性,还可以对他们进行艺术再创作。

2、教学目标:

美术绘画课教学的目的是通过美术绘画基础知识的传授,使学生学会运用绘画的理论,进而培养学生动手绘画创作的能力。根据高中学生心理、智力发展水平以及当前美术教学的实际情况,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目标:

掌握有关静物构图的基础知识

(2)能力目标:

a.提高学生的观察静物取舍的能力

b.培养学生对静物素描动手绘画能力

(3)发展目标:

a.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b.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c.培养学生开拓新思维的能力

(4)情感目标:

a.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和探索新知识的兴趣

b.培养学生以审美之心来感受生活,创造生活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1)静物构图的基本形式

(2)静物构图的基本原则

教学难点:静物构图的基本形式,如何取景

4、教师准备:

静物作品图片、知识

5、学生准备:

简单的静物:本子,书籍,笔,橡皮擦,文具盒等一些学习用品

二、说教法学法:

本课的教学过程主要强调师生的互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作为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因此本节课的基本设计思路就是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自主探究知识能力的培养,让学生保持高度的探索欲、尝试欲,并通过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更多地体验一种成就感,进一步激发他们强烈的创造欲望,绘画欲望。本课的基本教学程序如下图:

生体会生活——总结体会——讨论探究——知识扩展——再创生活

互动

师引导体会——说出问题——启发点拨——汇总

归纳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设计了两个活动,让学生通过活动来自主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首先是回忆自己生活里的美丽图片,自己是怎么把这些情景拍摄下来的,自己有过什么样的想法没有,也可请学生上台来大概绘画一下自己有过的好的设想或作品,并阐述一下自己的构思,之后师生一起进行点评,说出优点和存在的一些问题,并请同学提出一些修改的意见,之后教师结合构图的基本知识点进行讲解构图的要素进而讲到生活中随处可见的静物,并讲解静物构图的基本形式和基本原则,结合我所画的静物构图进行分析和阐述。然后要同学们结合静物构图理论,自己用眼前书桌上的东西摆设一组静物并进行取舍描绘,之后再请同学上台绘一次,并说明自己的想法,怎样和静物构图理论知识结合,我们给与一定的意见,进行完善,并最后总结。在教学中,教师应分强化自己的角色意识,始终以学生的朋友身份出现,让学生时刻感受到与教师处于平等的地位,相互交流。在设计活动时要注意活动的趣味性,以活跃课堂的气氛。

三、说过程:

学生回答

4、教师结合自己的静物作品讲解静物构图的基本要素和基本原则,并分析作品是如何进行的,另外注意存在的一些常见的构图错误,分析错误。

6、总结内容,并发动学生课后去室外取景,并描绘下来

四、说注意事项

4、本课的内容紧密联系生活,加上活动式的教学法,课堂的气氛非常活跃,教师应注意调控课堂纪律,把握好课堂的活跃程度。

五、小结

本节课以活动驱动为主线,以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为中心,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勤于动手、敢于创新,课堂气氛活跃;从教学效果看,知识目标完全达到,能力、发展和情感目标基本实现。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