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穷人教案设计及教学反思中班 jqx的教案设计及教学反思(优质17篇)

时间:2024-09-22 作者:雁落霞

教案可以帮助教师预测学生的困难点和易混点,提前做好应对措施。这些范文不仅可以作为教师备课的参考资料,也可以作为教学资源与学生分享。

穷人教案设计及教学反思中班篇一

1、能够叙述课文内容给学生。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我”童年赶海时的乐趣。

3、激发学生热爱大海、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4、充分利用插图,激发学生想像,练习说写。

【教学重点】

通过抓螃蟹、捏大虾体会赶海的乐趣,激发学生热爱大海、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感受赶海给“我”带来的乐趣。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活“趣”

(生:想到海边玩水,想到海边抓螃蟹……)。

师介绍:大海退潮后,人们常去海边捡贝壳、捞海带、玩耍等,我们把这些活动称为赶海。

师:你们喜欢赶海吗?想不想去赶海?也难怪“我”闹着要舅舅带“我”去呢!(出示句子:那是暑假里的一天,我闹着要舅舅带我去赶海。)

(引导学生从“闹”字中体会因为赶海有趣,好玩,所以我要“闹”)

(教师板书:有趣)

二、自学思考--寻找“趣”

1、那赶海有趣在什么地方呢?请小朋友听课文朗读,(打开朗读课件)注意从第二三自然段中,动笔划出你认为课文中写得有趣的地方。

2、读读你觉得最有趣的地方,看看怎样读才能让别人感到这个地方确实有趣。(在四人小组内读读自己画的句子,互谈感受。)

三、精读品悟--体验“趣”

1、(汇报学习成果)谁愿意来展示一下你的读书成果?我们按顺序一处一处找,你觉得哪里有趣,就读哪里。想读的同学举手!这么多同学要读,真爱表现自己。好,我就先请你读吧!(教师点拨)

生:赤着脚在海边追赶浪花。和浪花抓迷藏……

师:追赶浪花。和浪花抓迷藏该是多么有趣地情景,小朋友想不想读一读。指名读,齐读。

师:海水一浪一浪往下退,小朋友最喜欢在海边玩水了,飞跑着追赶远去的浪花,这时浪花会来个回马枪和“我”相碰(板书:追赶浪花)是多么有趣呀!

2、刚才我们体会了追浪花的乐趣,那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写得有趣呢?

生:因为摸海星不是那么容易的,所以要小心地摸,慢慢摸。

师:你体会得真好!从你的读中,老师体会到你摸得真认真。

3、你们摸得这么慢,摸得这么小心,摸得这么认真,摸到什么

东西了呢?谁来读读下半句话。(指读):嘿,一只小海星被我抓住了

师:一只小海星被你抓住了,应该很高兴的呀!你怎么还不够兴

呀?老师教你一个办法,笑着读,你试试?

生:笑着朗读:嘿,一只小海星被我抓住了

师:进步真大!这下可把小作者抓住小海星的兴奋劲全读出来了。特别是“嘿”这个字,读得又轻又高,看得出小作者是多么高兴呀!

4、除此以外,你还觉得哪里有趣,谁来读一读。

5、看小伙伴捉螃蟹也很有趣,谁来读一读?

理解“哎哟”

出示:“突然,小伙伴‘哎哟’一声叫起来,原来是螃蟹用大螯夹住了他的手。”

师:你从“哎哟”中听出了什么?

生:疼。

生:我除了听出了疼,还听出疼中夹杂着高兴。

师:被螃蟹夹得疼吗?(有点)以后还抓不抓了?

下一页更多精彩“《大海啊故乡》教学反思”

穷人教案设计及教学反思中班篇二

教学目标:

1、通过歌曲的演唱和乐曲的赏析,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大海、

热爱母亲的真切情感。

2、欣赏关于大海的多种艺术作品,了解优秀的作曲家、诗人,感受他们作品中大海的艺术形象,体验作品蕴含的真实情愫,并能用优美的声音歌唱大海。

教学重点:

1、学习歌曲《大海啊故乡》

2、体验作品蕴含的真实情愫,并能用优美的声音歌唱大海。

教学难点:

歌曲的三拍子节奏、附点音符。

教学方法:

听唱法、分析讨论与实践

课时安排: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听:教师播放一段海浪声和海鸥的叫声,从听觉上先去感受大海。师问:同学们见过海吗?大海给你的感觉怎样?请看到过的同学谈谈感受。

生:美丽宽广、无边无际……

2.看:教师出示一组大海的图片给学生欣赏。

教师导言:大海不光有美丽的外表,还有丰富的物产,谁能说说大海的物产有哪些?大海对我们非常重要,它是我们的朋友,更是我们的故乡,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非常优美抒情的有关海的歌曲《大海啊故乡》。

二。新课教学:

1.初听:教师播放录音给学生听。感受音乐的情绪,留下初步印象。

2.教师提问: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生:爱大海,思念家乡,爱祖国……

教师总结:歌曲借助对大海的思念与赞颂,抒发了人们对哺育我们成长的母亲、故乡和祖国的热爱与眷恋之情。

师:这是几拍子的歌曲?

生:3/4拍

教师带领学生一起练习三拍子的画拍,并告诉学生三拍子的强弱规律(强弱弱)。

3.复听:

师:请同学们再次聆听歌曲,熟悉旋律。

4.教师范唱歌曲一次。

5.学习歌曲:

a:师:请同学们看屏幕,试唱一下这两条节奏

教师提出歌曲中的难点节奏进行练习;

(xxx.xx)、(x.xxx)

b:教师分句教唱歌谱两遍;(难点乐句提出来练习多次)

c:教师要求学生自己套上歌词自学歌曲;教师用钢琴伴奏。

(及时发现学生唱得不对的地方及时纠正)

d:完整演唱一遍;(要求学生声音连贯、圆润)

e:第二遍欣赏轻声哼唱,试着划分歌曲的段落。

交流:可分两个乐段。

出示段落标记:ab

(一般来说相同和相似旋律可归为同一乐段。)

f:力度处理。

师:b段这里是作者情感的升华,不一样的情感在力度上可以怎么表现呢?

生:要强一些

师:回答的非常好——力度(依次出示mf\f)

师:第一次演唱时声音强一些,我们用mf来表现;第二次演唱时声音更强一些,我们用f来表现。

师:就让我们用不同的力度来感受这段的情绪吧!

用不同的力度演唱b段歌词。

师:前面我们分析歌曲时提到a段是叙述的语气,我们可以用什么力度来表现呢?

生:稍弱一些的

师:我们用中弱(出示mp)

师:刚才我们对歌曲的演唱力度进行了分析,下面请你们用不同的力度跟音乐演唱歌曲。

g:巩固演唱

——生:领唱、齐唱

——师:这首歌曲哪一乐段适合领唱?

哪些同学愿意来领唱?

(唱两遍,请不同的学生领唱)(课件音乐)

要求:演唱时让我们随着音乐的节拍左右轻轻摆动自己的身体。(师提醒摆动)

三、课堂延伸,拓宽视野。

1.师:这节课我们学唱了一首非常好听的歌曲,那同学们知道是谁给我们创作了这么好听的歌吗?(简介作者及成就。)

2.欣赏视频:朱明瑛演唱的《大海啊故乡》

四、教师小结:

大海是宽阔的,又是多彩多姿的。生命源于海洋,音乐源于生命。同学们,让我们热爱大海,热爱生活,共同歌唱大海、赞美大海宽阔的胸襟吧!

穷人教案设计及教学反思中班篇三

《桃花源记》让我们感受到了桃花源的宁静祥和之美。千百年来,“桃花源”已成为人们在失意时精神的避难所,衍化成为一种“桃源情结”。桃花源里人们那种鲜活的生命状态,简单而幸福的生命状态,一定让你羡慕不已,老师也有很多的感悟,在感受到这些简单而充满幸福的生命状态的时候,我们注意到,这些鲜活的生命状态只存在于陶渊明的“社会理想”中,或者说只是一种虚无缥缈的梦境。读着这些充满灵性的文字,我们隐隐感到作家的一种深深的忧虑之情。生活在当今社会的我们也有一种深深的忧虑之情。因为人性中最为本色美好的东西,最简单而朴素的向往已经随着时代的变动而悄悄流失。在今天这个日渐忙碌和功利的世界里,我们周围有着太多疲于奔命而日渐憔悴的面容。有着因太多对物质的渴望而堕落的灵魂。甚至包括我自己。沈从文先生在散文《桃源与沅州》中曾这样写道:“全中国的读书人,大概从唐朝以来,命运中注定了应该读一篇《桃花源记》,因此把桃源当成一个洞天福地”。

感谢陶渊明,他那超脱的人生韵味,那洒落的生命境界,在于他为后人确立了一种新的理想人格。是他让我们看到滚滚红尘中还可以有这样的一种生活。还可以有这样的一种生活态度,委任自然,任真自适。而这样的生命状态其实也是我们每一个人本来就有的,只是我们在行走的路上不小心给弄丢了。

站在来路和去路的现实人生路口,我们是不是该不断地回望来路。去捡拾那些本来就存在于我们生命中的美好的东西。让我们的生活充实而幸福起来。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穷人教案设计及教学反思中班篇四

一、教学目标:

1、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朗读感悟作者为什么爱上了广玉兰,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尝试有选择的背诵第3自然段。

二、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读通读懂写花的各种形态的语句,进而体会这些语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复习旧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广玉兰给你初步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指名回答)

2、导入谈话:本文作者陈荒煤在丛林中散步,被一种淡淡的幽香吸引,从而认识了广玉兰,并细致的欣赏。这节课,让我们跟随作者的脚步一起走近广玉兰。

(二)学习第2自然段:

1、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第2自然段,思考:这段主要写了什么?(指名回答:这段主要写了广玉兰的色彩和质感)

2、课文中哪句话着重描绘的?(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出示:“我无法用文字……它又显得那样柔韧而有弹性。)

3、广玉兰的色彩有什么特点?(根据学生回答,相机用红粉笔圈出“纯白”)是纯白的吗?(相机用红粉笔圈出“淡淡的青绿色渗透出来”)

4、质感呢?(用红粉笔圈出“玉琢冰雕”)引导:“玉”,你们见到过没有?摸上去很光滑、看上去晶莹剔透,“冰”给人的感觉也是如此。“玉琢冰雕”给人的感觉虽美,但美中带硬。广玉兰的质感有没有这样的遗憾?(没有)——它又显得那样柔韧而有弹性。(相机用红粉笔圈出“柔韧、弹性”)

5、课文里作者认为这样描写广玉兰的色彩与质感够了吗?(不够)为什么?(抓住“两个无法”)

6、联系生活引导体会:你们平常有没有遇到过特别高兴的事,甚至有时高兴的无法形容。这里,作者认为无法用语言描绘广玉兰的色彩与质感,说明广玉兰美得——(学生回答:无法形容)

7、指导朗读:正像课文中所说:总之,只凭几个优美的词句是不能概括它的全部内涵的。那你能把广玉兰这种无法形容的美通过朗读体现出来吗?(指名读、齐读)

8、总结:正因为广玉兰花瓣那么美,所以,它显得那样的——洁净、高雅。(相机板书:洁净、高雅)

(三)学习第3自然段:

1、过渡:广玉兰的美仅仅在于它的花瓣吗?请同学们读一读课文第3自然段。

2、这段话围绕哪句话来写的?(指名回答)写了广玉兰几种形态?(指名回答)

3、我们先来看看前面三种。(小黑板相机出示有关片断)

4、指名读,提问:这三种有什么不同的形态?(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在小黑板上画出“含羞待放、刚刚绽放、盛开着的”)

5、(出示三种形态花的图片)学生口头说说图片分别是哪种形态。

6、那你能结合图片及课文中的语句,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种形态谈谈你的体会吗?

7、指名说

(1)含羞待放的鲜嫩可爱

(2)刚刚开放的芳香四溢

(3)盛开着的甜美纯洁

8、作者这样写,好不好?为什么?

9、那你们能不能美美的读一读呢?

(1)指名读,评价:你们认为他读得好不好?

(2)再指名读、齐读。

(1)让学生自由选择喜欢的形态,然后分别指名三位同学连起来背诵。

(2)相信这一幅幅美丽的画面也一定深深的刻在我们的脑海里了,下面让我们看着这三幅图片,一起美美地背诵一下。如果遇到困难,允许你看一下书。

11、课文中还描写了第四种形态的花,哪一种?(相机出示片断,指名读)

(1)引导:看到凋谢的花,一般给人的感觉应是——伤心、可惜,可课文中作者看到凋谢的花不但不伤心,还非常——喜爱!为什么?(相机用红粉笔圈出“孕育着新生命的种子”)

(2)(出示图)总结:前面写到含羞待放的花鲜嫩可爱,刚刚绽放的花芳香四溢,盛开着的花甜美纯洁,这固然都很美,但它们都比不上要凋谢的花,因为它孕育着新生命的种子,展示着无比旺盛的生命力。

(3)你能把这种无比旺盛生命力的感觉读出来吗?(自读、齐读)

(4)总结:在作者眼里,这哪是一株广玉兰呀?而是——一个数世同堂、生生不息的大家庭。

(5)(出示图):在你眼里,这株广玉兰又是一个怎样的大家庭呢?(相机板书:生生不息)

(四)学习4、5自然段:

1、过渡:广玉兰的花富有生命力,而且它的叶子也那么富有生命力,请同学们自读4、5自然段,找出体现旺盛生命力的句子。

(2)还有哪些句子体现了广玉兰充满活力?(第5自然段)从中你还体会到了什么?(把它当作人来写)

2、广玉兰的叶子你们见过吗?老师这儿也带来一片,谁上来摸一摸,向大家介绍一下。

3、那课文有没有把它叶片的形状描写清楚呢?(齐读有关语句)

4、写广玉兰就写广玉兰,为什么还要写叶子呢?(指名说)

5、学生齐读:“有了它的衬托,玉兰花便显得格外皎洁、格外清丽了。”

6、师:是呀,红花还要绿叶衬。

(五)总结升华:

1、其实,我们学校里也有广玉兰,到了五六月份,广玉兰就开花了,到那时,你最想干什么?(指名说)

2、那同学们为什么有这么多的想法呢?这是因为我们都——爱广玉兰。

3、下面让我们和作者一起发出心中的赞叹,齐读第6自然段。

板书:

广玉兰

洁净、高雅

生生不息

终年不败

穷人教案设计及教学反思中班篇五

一、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5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语句和由熟字组成的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能根据课文中的句子展开想象,从而懂得回声形成的原因。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理解青蛙妈妈的话,弄懂回声形成的原因。

三、教前准备:

多媒体教学平台。

四、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和要求: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新词。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过程:(略)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理解课文,知道什么是回声形成的原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

(一)学习第一段。

1.放录像,相机理解“半圆的桥洞和水里的倒影连起来,好象一个大月亮”。

2.指导读出景物的美。

(二)学习第二段。

1.看录像,说说:在这个美丽的桥洞下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2.自由读第二段,把写小青蛙听到的声

音的有关句子画出来,思考:这些声音是小青蛙在什么地方听见的?

3.讨论上述问题。

4.指导朗读小青蛙说的话,注意两次语气的不同。

(三)学习第三段。

1.指名朗读,找出写小青蛙这时心情的语句。

2.理解“奇怪极了”的意思。

3.引导想象:这时候,小青蛙心里会想些什么?

4.小青蛙又是怎么做的?

5.指导有感情朗读小青蛙妈妈的话。

(四)学习第四段。

1.指名读。

2.说说:青蛙妈妈是怎样做的?

3.找出表示青蛙妈妈动作的词语?

4.讨论:这几个表示动作的词还可以换成哪些意思相近的词语?

5.河水发生了什么变化?

6.看录像,理解:“激”、“荡”。

7.师生共同用板画再次理解“激”、“荡”的意思。

8.齐读,小结:这一段主要告诉我们什么?

(五)学习第五段。

1.指名读青蛙妈妈的话,思考:青蛙妈妈一共说了几句话?用序号标出来。

2.青蛙妈妈第一句说了什么?

3.自由读2、3句,思考:为什么说小青蛙的叫声就像这水的波纹呢?

4.放录像,想象声波碰到洞壁返回来的现象。

5.讨论:声波与水波有什么相像的地方。

6.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返”。

7.齐读青蛙妈妈的话。说说小青蛙是怎样听见自己的声音的?

8.分角色朗读这一段。

9.小结:青蛙妈妈投石击水是为了说明一个什么问题?

(六)学习第六段。

1.自由读这段。

2.放录像,欣赏小青蛙的回声。

3.小青蛙现在的心情怎样?(理解“欢快”)

4.它这时的高兴与它刚来到桥洞时的高兴一样吗?

5.有感情朗读这一段。

三、总结全文。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指名两同学角色表演四、五段内容,说说还在哪些地方可以听到回声?是怎样产生的?

3.口头填空:

回声就是声音的_______碰到________返回来的声音。

4.师讲述回声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激

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

五、复习巩固。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完成课后作业第2题。

板书设计:

17回声

奇怪水波河岸高兴

一蹦老高

明白声波石壁欢快

[回声(网友来稿)教案教学设计]

穷人教案设计及教学反思中班篇六

教学目标:

1、学会课文中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找出表达课文中心的句子,弄清作者是从哪几方面赞美广玉兰的。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作者为什么爱上了广玉兰,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自然段。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读通读懂写花的各种形态的语句,进而体会这些语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题导入

1、春暖花开,各种花都竞相开放。今天,我们再认识一种花--广玉兰。

2、板书课题。

3、哪些同学知道广玉兰,能给大家做个介绍吗?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顺课文。

2、检查自读情况。

(1)出示字词。

渗透概括花蕊婴儿惹人喜爱孕育

铁锈色呈现旺盛内涵椭圆形凋落

指读,开火车读,齐读。

(2)分小节朗读课文。

(3)齐读课文。

3、理清脉络。

自读,思考。

作者是从哪几方面来写广玉兰的?课文可分为几段?

交流。

4、指名分段读课文。

三、精读训练

1、学习第一段。

(1)轻声读第一段。

(2)思考:是什么吸引了作者去欣赏广玉兰的?

(3)指导朗读。

自由读,齐读。

四、指导书写。

学生在书本描红。

五、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二、第二节

1、五六月份是广玉兰花盛开的季节。(板书:花)

2、找两个词概括花的特点。交流。(板书:洁净高雅)

3、从哪些语句看出来?交流:

“我无法用……而有弹性。”这句话写得怎样?为什么?

4、指导读。

5、盛开的广玉兰的确美,无论是花瓣的色彩还是质感,都是那么洁净、高雅,难怪作者感叹道:“总之……”(齐读末句)

三、第三节

1、自由读一读第三自然段,说说作者又重点向我们介绍了什么?(板书:形态)

2、仔细读读,找出各种形态的句子,同桌讨论。

3、交流。分读各种形态的句子,并联系图片理解。

4、选择一两种你喜欢的形态,把它读好读出感情。

5、指名读。分角色读。齐读。

6、既然在同一棵树上能看到花开的各种形态,因此作者说:“远远看上去,……大家族。”

7、齐读这一自然段。

四、第四、五节

1、广玉兰的花美,叶子也别有一番情趣。(板书:叶)

2、指名读。

3、指导朗读。

五、第六节:

1、说说自己的感受。

2、广玉兰的确美,花香美,花瓣美,形态美,叶片美,美得脱俗,充满了无比旺盛的生命力。

3、齐读第六自然段。

六、作业

背诵第三自然段

第三课时

一、复习

1、默写词语。

2、朗读课文。

3、背诵课文第3自然段。

二、作业指导

1、课文第3自然写花的样子,是怎样写的?

2、仔细观察你喜欢的一种花,先抓住特点说说花的样子,再写下来。

3、练笔。

[广玉兰(网友来稿)教案教学设计]

穷人教案设计及教学反思中班篇七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

2、学习课文中的12个生字,其中4个只识不写,理解“孕育”、“渗透”、“衬托”、“生生不息”等词语的意思。

3、找出表达课文中心的句子,能弄清作者是从哪几方面赞美广玉兰的。

4、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作者为什么喜爱广玉兰,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励学生到生活中去感受美。

二、教学难点分析及对策

难点:让学生弄清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赞美广玉兰的,理解作者为什么喜欢广玉兰,感受广玉兰的美。

对策:广玉兰这种花农村的孩子比较陌生,因此,在课前带学生到附近的苗圃中参观,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课上运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再现广玉兰,围绕作者的思路,指导学生朗读,感受广玉兰的美。

三、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

出示广玉兰的图片,让学生说说自己了解的广玉兰。

板书:10广玉兰说说作者会从哪几方面来写广玉兰。

(二)、初读指导。

1、读准生字的字音,认清字形。

2、边读边想,读懂主要词语,特别是描写、赞美广玉兰的词语。如幽香、洁净、高雅、皎洁、清丽。

3、把课文读通顺,遇到长句或难读的句子要多读几遍。

4、交流自学情况。(1)生字词。(2)读书,纠错。

5、默读课文,质疑解疑。

6、初步感知课文

师有感情地描述第一小节,自然过渡到重点段落。

(三)、精读感知第二段。

(1)学习第二小节。

(2)默读第二小节,主要写什么?

(3)从哪可看出,它的花儿洁净、高雅。读读,划划。

(4)学生说说自己的体会,结合图片或食物感受一下广玉兰花儿的洁净、高雅。

(5)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2、读读第三小节,说说这一小节说什么。

(1)默读,划一划,广玉兰花开放时有哪几种形态?

(2)你觉得哪种形态最可爱或你最喜欢哪种形态?

(3)生说,相机出示图片。

(4)指导感情朗读。

(5)再读读这一小节,说说这一小节的结构。

3、读读四、五自然段说说你为什么喜欢广玉兰的叶子,可结合观察多媒体图片。

4、指导感情朗读。

过渡:无论是广玉兰的花还是它的叶,都给人们带来勃勃生机,因此作者大加赞美。

5、齐读最后一小节。

(四)、迁移深化

读第三自然段,说说主要写了什么?

从哪几方面来写花儿的形态的?

说说这一段的结构。

(五)、观察一种花,说说准备从哪几方面来写。

四、教学设计意图及评价

通过实物、图片、美文的有机组合让学生对广玉兰有全面的了解,通过师生的互动讲解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感受文章的美、广玉兰的美,受到美的熏陶。

穷人教案设计及教学反思中班篇八

课前透视

这篇科学童话借小青蛙遇到的“问题”和青蛙**的讲解向学生展示了一个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回声。课文语言浅显,情节生动,引人入胜,内容充满童真童趣,读起来有一种亲切感。教学中应从文章内容和学生实际出发,通过多形式的朗读,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能力,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大多数学生对回声的了解只停留在感性认识的层面,甚至有的同学根本没有这方面的经验。因此,在课前教师应鼓励学生到大自然中去体会,丰富学生的感知。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充分阅读课文,联系生活经验,运用图片或多媒体等手段,揭开回声的奥秘。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8个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和由熟字组成的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欢快、奇怪、亲切的语气。

3、读懂课文,初步了解回声形成的原因,激发探索科学的兴趣。

4、感受语言的美,体会文中展示的奥秘,展开想象,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初步了解回声的成因。

信息资料

1、生字词语卡片、图片或课件。

2、课前引导学生去生活中体验回声。

教学时数两课时

第一课时

切入举偶

1、谈话揭题:小时侯,老师很喜欢钻到空房子里或是到空旷的山谷中,拉长嗓音不停地大叫:“你是谁?谁在学我说话?”然后总能听到令人兴奋而又好奇的回答。课前我也让大家在生活中去寻找这个感觉,你谈谈自己的体会吧!(学生谈感受)(板题:回声)

(联系课前实际,拉近课文内容与学生的距离,激发学生表达愿望,自然引入课文学习。)

2、揭题激趣:(板书:声)你们看这是什么字?平时你们听过什么样的声音?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一篇课文《回声》,看到课题同学们想知道什么?(学生质疑。)好,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自己读课文。

(因题质疑,培养了学生思考、提问的能力。同时了解了学生的认知基础和学习动机及问题取向,有利于设计教学活动,促进教学活动的高效率。)

对话平台

自读

引导学生明确学习任务,自读课文。思考: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注意读准每一个生字的字音,划出带有生字的新词以及不懂的词句。记下自己不明白的问题。

(培养自读能力,整体感知课文。)

识字

1、字卡出示“我会认”中的生字:“呱哩圈纹碰返”。

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把识字与读文联系起来,强调重点字音。如:呱:读什么?“呱呱呱”是谁的叫声?课文里的小青蛙是怎么叫的?(指名读句子、指导朗读);圈、纹:课文中“圈”和“纹”可以组成词语--一圈圈波纹。(出示)看看课文的插图,找找一圈圈波纹是怎么样的?(指名)你能不能根据课文内容用这个词语一句话?(出示课文插图。一圈圈波纹碰到河岸又返回来。)

(结合语言环境,进行识字活动,避免了形式枯燥,做到了识用结合,提高了识字效率,训练了学生语言。)

2、组内识字巩固。组织组间的识字比赛。

写字

1、出示我会写中的8个字,组织学生观察,分类学习书写。

2、要写的字中有三个左右结构的字,看看哪些字左窄右宽,哪些字左宽右窄?指名说(洞、纹是前者,影是后者。)范写。生描红,临写。同桌评一评。

3、观察。两个大口框的字--圆,围。大口框和口字的写法不同(口字的左右竖和右边的折向里收,大口框不向里收。)范写。生写。

4、范写“倒、游”提醒各部分应该写的瘦长,紧凑一些。提醒写字姿势。

(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抓住汉字的书写规律和特点,丰富识字写字经验,提高书写能力。)

朗读

1、分组自由朗读课文,互相评议,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帮助读书有困难的同学共同进步。

2、指读。喜欢读哪段就读哪一段,师生共同评议。

感悟

1、组织学生通过读文,回答自己课前的问题或是在读书中弄懂的问题。回答,读相应的课文。

2、启发思考:小青蛙听到了什么声音?把有关句子画下来。想一想,这些声音是小青蛙在哪儿听到?妈妈是怎样回答小青蛙提出的问题的?把有关的句子画来。仔细读一读。

第二课时

导入

复习巩固字词。同桌互考;看老师的口形说字,带读。

精读

1、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读出欢快、奇怪、亲切的语气。分角色朗读课文。

2、启发小组合作读书,思考:

教师可以提供如下的提示:(出示句子,引导学生填空。)

青蛙妈妈带着小青蛙跳到岸上。她一颗石子,()河里,河水被激起(

)。波纹(),又一圈圈地()回来。

(抓住课文的主要线索,突出重点部分,引导学生通过分角色朗读,合作讨论,完成填空等活动,初步了解了回声现象。培养了学生合作交流能力,提高了阅读理解和语言表达水平。)

3、教师运用多媒体或图片等,进一步解释声波,加深学生对回声现象的理解。

4、根据自己的理解,结合课件或图片,同桌或与周围的同学互相讲解。

)回来。这样,小青蛙就能听到()啦。这返回来的声音就是(

拓展

1、出示句子:暑假里,妈妈带着小明大山里去游玩。她们来到山顶上,小明对着大山喊:“喂,我来啦!”对面的大山也喊了起来:“喂,我来啦!”小明感到非常奇怪。妈妈笑着说:“___________。”

小朋友都来做小明的妈妈,对你的同桌说说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呀?

(训练学生语言,发展学生思维,巩固学生对回声现象的认知。)

2、平时生活中你认为哪里还可以听到回声?你能来解释一下吗?

3、小结:关于声音还有许多奥秘,同学们课下去寻找吧!

伴教锦囊:

相关链接:

(1)回声是指声音在向远处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发生反射的现象时,被障碍物反射回来的声音。

(2)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以上,人耳就能把回声和原声区分开;若不到0.1s,回声将与原声混在一起,使原声加强。因此利用人耳听的这种特点可以实现回声测距。在计算障碍物的距离时,由于人(或者人附近的物体)发出的原声到达障碍物的时间等于回声返回到人耳的时间,利用人听到回声与原声的时间差除以2得到原声到达障碍物的时间。再利用专用的公式,即可算出人体到障碍物的距离。一般可以通过回声测定海底的深度、冰山的距离、潜水艇的远近、前方山崖的距离等。

[回声教案教学设计]

穷人教案设计及教学反思中班篇九

生:作者为什么不说小草光明正大地长出来,而是“偷偷的”从土里钻出来?

生:这里的“偷偷地”不是小偷的“偷”,而是说小草在人们不知不觉中长出来了。

生:“花下成千上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的“闹”,能否换成“叫”?

生:不行,因为“叫”只有听的意思,而“闹”字不仅有听到,还有看到的。

生:文章最后三段用了三个比喻句来赞美春天,为什么分成三段,而不是一段呢?

生:因为三个比喻句按人的成长过程来排列,这样排列整齐,很醒目。

生:“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的含义是什么?

生:这是一篇写景的文章,为什么还要写到人?

当然,整个教学过程对老师的要求更高了。老师要备好课,就得深入钻研课文,做到吃透、吃准,胸有成竹;同时还要有随机应变的能力,对学生的问题或进行深入的引导,或尽快、准确的予以回答。

穷人教案设计及教学反思中班篇十

(一)教材分析

《泊船瓜洲》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组第一篇课文《古诗词三首》中的第一首,《泊船瓜洲》是脍炙人口、情意绵绵的思乡诗,表达了作者对家乡深深的思恋和热爱。

《泊船瓜洲》的作者是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王安石,该首诗是诗人王安石应召自江宁赴京任翰林学士途中感慨仕途多险,前途未测,对仕途没有足够信心。全诗的大意是:从京口到瓜洲仅是一江之隔,而京口到南京也只隔着几座山,春风又吹绿了长江两岸,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家乡。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停船在瓜州之后,望着仅仅一江之隔的京口,想到离京口并不很远的南京,不禁勾起了浓浓的思乡之情。

(二)学情分析

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已经能借助注释、工具书、想象画面等多种方法来读懂古诗的大意,大部分学生对学习古诗已怀有一定的热情,并掌握了一定的学习古诗的方法与技能。

(三)教学目标

根据《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和单元训练重点,我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古诗。

2.过程与方法:一是通过看注释、阅读诗歌初步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讲述诗词的意思;二是通过小组合作、情镜设置法、模拟身份探究法、品析重点词语和诗句,体会诗人用词的精妙、品味诗歌的优美;三是结合简笔画画面、想象作者的家乡美景,揣摩作者用“绿”的精妙,反衬作者的思乡之情;四是拓展资料的展示,开扩学生视野。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景物描写体会诗人的思乡情怀,感受诗人真挚感情,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我将本诗的重点定为:通过创设情境、模拟身份、小组合作学习、自主探究、体会诗词意思、体会作者的心声、背景的资料拓展来体会作者深深地思乡情怀。

2.教学难点

小组合作学习品词析句体会诗人的思乡情怀,释破“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的深层含义。

(五)教学准备

1.针对课文内容有侧重地查阅王安石的资料,对他的基本情况、籍贯故乡、人生履历有所了解,并做简要地记录。

2.收集描写思乡的诗词——李白《静夜思》。

3.准备相关的图片、视频资料,制作教学课件。

二、设计理念及教学教法

根据五年级学生的基础特点,参照新课标、新大纲要求,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为主。突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要求。主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组织、引导者,采用情境设置法、模拟身份探究法进入课文的理解,以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讨论为主。

三、说教学程序

(一)导入(预计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小学一年级所学诗歌——李白的《静夜思》,一起回顾并背诵诗歌;由李白的思乡名作《静夜思》引入王安石的思乡名作《泊船瓜洲》,并板书课题。

采用这样的方式导入,能直接切入课题,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诗词的兴趣,让学生产生进一步了解诗人王安石的求知欲望。

(二)初读诗句,走进诗境(预计5分钟)

在这个环节中,我先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安排学生自读诗词,并将读不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勾画、记录下来;其次,引导学生将读不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句汇报出来,我再根据学生汇报情况,用课件出示生字、词,尤其是诗中出现的几个多音字,如:“泊、间、重、还”;接着引导学生准确理解和读准字音;然后用课件出示全诗,引导学生准确、流利地朗读诗文;再播放示范录音诵读,让学生初步感知全诗的内容,走进诗歌所描写的情境。

(三)诵读诗句,感悟诗情(预计8分钟)

此环节主要是通过引导学生根据录音示范,模范录音有感情地朗读诗文内容,感悟诗中蕴涵的感情。一是将学生分成小组,以小组为单位比赛朗读,看谁读得最准、最有感情,我在各小组中跟踪指导,让学生自主学习,作为教师的我只起到参与和组织的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二是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推荐一位成员向全班进行朗读,通过比拼的方式展示学生的朗读技巧,最后评出“最佳朗读之星”。

穷人教案设计及教学反思中班篇十一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默写。

2、理解诗歌大意,感受诗人思念家乡的真挚感情。

[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品味欣赏“绿”字在本诗中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整体把握,初步感知诗人思乡之情

1、今天我们学习第15课《古诗二首》中的第一首《泊船瓜洲》,这是北宋诗人王安石(板书)在旅途中写下的一首思念家乡的诗。

2、谁能把你收集到的有关王安石的生平简单介绍一下?

3、教师范读(注意听清楚每个字音)

4、出示课件,自由读诗,判断六个多音字和一个变音字在诗中的正确读音。

5、指名判断读音(课件出示正确读音)并齐读全诗。

6、自由读诗,并从诗中找出能集中表达诗人想回家的一个字。(“还”字)

7、你知道诗人是在什么地方写下这首诗的吗?你是怎么知道的?(解题,板画)

过渡:诗人停船瓜洲,想念着离自己不远的家乡,于是写下了这首诗,诗人的家乡在哪里?诗人又是怎样通过短短的四句诗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呢?下面我们就通过理解诗句来体会诗人表达的感情。

二、紧扣“还”字,披文入情,深入体会诗人思乡之情

1、自由读诗,根据注释,四人小组讨论诗句的意思并从中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感情。

2、自由汇报:你学懂了什么?

3、根据学生的汇报,相机引导学习:

如(1):学生汇报一、二句的诗意,师引导生从这两句诗句中找出有关的地名,并弄清它们的位置关系,指名一生上台在刚才板画的长江图上贴画,并看着图示再说说诗句的意思。

问:从这两句诗句中你还体会到什么?(可提示:从“一水间”“只”“数重山”等词去体会)(板书:靠家近——很想还)

如(2):学生尝试解释第三句,引导学生从“又”字体会诗人的感情。

(板书:离家久——早想还)

师引导想象:假如你来到江边,望着仅仅一江之隔的对岸,而对岸的不远处就是你离开很久、思念很久的家乡,此时你有何感想?(生展开联想回答)诗人此时有何感想呢?生汇报学习第四句。

引导:谁能加上语气词(啊、呢)把第四句的诗意及作者强烈的思乡情表达出来呢?

问:谁能用三个字概括诗人此时这种强烈的思乡之情?(板书:思家切)

问:诗人思家切,可他能还吗?你认为后面应该补上怎样的板书?(引导生板书:不能还)

4、课文学到这里,你有什么疑问吗?(生可能提出以下问题:诗人为什么不能还?)

讨论、升华诗情:既然诗人已经离家很近了,而且他又这么渴望回到家乡去,那他为什么不回去看看呢?(让生先猜测有几种可能,师再简介当时的时代背景:因为诗人是宋朝著名的政治家,他当时肩负着宰相重任,正在全国上下进行一系列的改革。为了改革大计,为了国家大事,他是虽到家门却不能回啊!因此从内心发出了“明月何时照我还”的感慨,表达了他强烈的思乡之情。)

5、有感情朗读全诗(自由练读、指名读、齐读)

6、同桌互说诗意。

三、品味“绿”字,咬文嚼字,体会诗人用词之精妙

1、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这首诗中有两句诗因某个字用得特别妙而成为千古绝句,有谁知道是哪两句诗、哪一个字吗?(------绿------。)

2、师:对,据说王安石为了这个“绿”字,推敲了很久,进行了十多次修改,最后才决定用“绿”字,请同学们想象一下,诗人可能用过哪些字?(到、过、入、满、、、、、)你能放到诗中读一读吗?为什么最后用了“绿”字呢?它好在哪里?(师生共同体会“绿”字的妙用:(1)春风有色,它染绿了江南,给人一种鲜明的形象感、色彩感和生机感;(2)“绿”字和“还”字有一种内在的联系,明媚的春光更引发诗人想回家看看的念头。)

3、教师总结:一个“绿”字,表达了眼前一片景,胸中无限情;一个“绿”字,使《泊船瓜洲》成了千古绝句;一个“绿”字,使王安石改字成了千古佳话。现在我们也来当一回王安石,推敲一下以下的句子该用什么字好。

穷人教案设计及教学反思中班篇十二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两个背诵。

2能找出表达课文中心的句子,弄清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赞美广玉兰的。

3、理解作者为什么喜爱广玉兰,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到生活中去感受美。

4.培养学生有顺序地观察一种植物的能力。

教学流程:

一、检查预习,初读感知。

1、检查生字和自读情况。

圆茎内涵绽放花蕊

荡漾婴儿皎洁铁锈

热热闹闹玉琢冰雕(结合图片理解)

2、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思考:

作者为什么要写广玉兰?在书中画出相关的语句。(因为作者爱上了广玉兰,爱广玉兰的幽香与纯洁,更爱广玉兰无比旺盛的生命力。)

板书:

幽香纯洁旺盛的生命力

这节课,让我们就随着那股淡淡的幽香,来共同感受作者对广玉兰花的热爱之情。

二、品读课文,感悟爱花之情。

(一)感悟幽香。

齐读第一自然段。

(二)感悟纯洁。

随着那股幽香,我们看到了广玉兰花,你想用哪些词语来形容它呢?(出示图片)

学习第二小节。

作者在文中用了那么多优美的词语来形容,为什么作者在最后却说自“总之,只凭几个优美的词句是不能概括它的全部内涵”呢?(在作者眼里,心里,广玉兰花的洁净、高雅是不能言喻的,美的无法用语言来表达。)就让我们读出埋藏在作者心中的那份美。

1、师配乐读。

作者用了哪些词来描绘广玉兰的花瓣呢?

2、生读。

看着眼前的这一朵很美,那么再让咱们来看看那一树的广玉兰花又是一番怎样的感受呢?

(三)感悟生生不息

1、快速浏览第3节,找出这段话的中心句。

请边读边想:你看到了哪些形态的广玉兰花?

能分别选用文中一个词语概括吗?(相机师生共同板书:含羞待放、刚刚绽放、盛开、开过的)

2、请四位同学分别为我们朗读描写这四种形态的的花的语句,想一想,你最喜欢哪种形态的广玉兰花呢?把你最喜欢的这一种形态介绍给大家,并说说你喜欢的原因。

生交流。

师:有人喜欢凋谢了的广玉兰花吗?

生谈感受。

师小结:是呀,它虽然凋谢了,但是新的生命正在繁衍,一代一代永不停息,这就叫――生生不息。

师:从同学们的交流中,我们仿佛看到这这美丽洁白,生命力旺盛的广玉兰花,下面请同学们看着图,引用文中的有关语句,介绍你喜欢的一种形态的花。

(学生同桌交流。)

(指名四人上台交流:含羞待放――刚刚绽放――盛开着的――花瓣凋谢)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熟读成诵。

三、叶——以读代讲

读描写叶的这两节除了读出叶的情趣,更重要的要读出叶子所透出的一种——生命力!——齐读(音乐)

四、总结

广玉兰可真美呀!它的香、它的花、它的叶都让作者深深地为之热爱,再齐读第六自然段:

我爱广玉兰的幽香与纯洁,更爱广玉兰无比旺盛的生命力。

五、作业

学习第三节写作方法,描写一种花。

穷人教案设计及教学反思中班篇十三

1、通过语言文字,感悟广玉兰的美,体会作者对广玉兰的热爱与赞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励学生到生活中去感受美。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

3、通过研读课文,体会文章的语言美和作者描写广玉兰的方法并模仿本文写法学习写一种熟悉的植物。

教学过程:

一、欣赏美图,直观感受形态美

1、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见过广玉兰树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组广玉兰的图片。(多媒体课件展示广玉兰娇美的身影)

看后有怎么样的感受?

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一篇描写广玉兰的文章。板题:广玉兰

齐读课题,关于广玉兰,你想了解它的什么?

二、研读课文体会美。

1、请打开课本59页,带着这些问题自由读课文,将你认为写得特别美的地方划下来。

评价:你读出了文章最精彩的地方。

2、生圈划批注

过渡:同学们读完了课文吗?我们交流一下,你觉得课文中哪些地方写得美?同学都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下面,我们再一起来一节一节地细读课文,体会一下作者是怎样写广玉兰的。

三、朗读交流感悟美。

1、读第一段,领悟幽香美。

先请同学们读读课文第一节,想想这一节写了广玉兰的什么呢?

板书:幽香

谁来读好这两句话,把广玉兰花的缕缕幽香这个特点读出来.

听了你的朗读,我仿佛闻到了一股股淡淡的幽香在我们教室荡漾。

老师品出了一点点味道,谁能读得更淡雅些?

2、读第二段,感受色质美。

继续往下默读课文的第二节,这一节又写了广玉兰的什么?

板书:色质

对。广玉兰的颜色和质感美就美在它的妙不可言,谁愿意试着将它读出来。还不够美,谁再读。

赛读。

3、读第3段、认识花形美。(重点)

板书:花形

(2)文中一共写了广玉兰花的几种花形?

(3)请找到你最喜欢的一种花形再读读,读出心中的感受?

生自由读。

(师用小黑板出示这部分内容)

指导读好这一节。

(4)同一棵广玉兰树上,能看到花的不同形态,有的含羞待放,有的完全盛开,展示它的美丽。其实每一种花形都很美丽,不背下来真是可惜。下面老师给你们一段时间试着背下来,能背下来的全背,不能背的就选一种你最喜欢背下来。

教师小结:这一节先总写同一棵广玉兰树上能看到花开的各种形态,接着分别具体介绍花开的四种形态,最后再总写远远望去,一株广玉兰就像一个数世同堂,生生不息的大家族。(板书:总-分-总)

4、读第4、5段,了解叶片美。

接着请个同学课文的四五两小节,这两节又是写了广玉兰的什么呢?

板书:叶片

自由发言

兰花还需绿叶衬,因为有了它的衬托,玉兰花便显得格外皎洁,格外清丽。

板书:生命力旺盛

5、读第6小节,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

四、揣摩写法,以读引写。

1、配乐欣赏,边听边想,这篇文章,是怎样写广玉兰的?

现在让我们再回过头来读一读课文,看看作者是怎样来描写广玉兰的。

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赞美了什么。

2、课堂小练笔:模仿本文写法,写一种植物。

今天,老师请同学们模仿本文的写作方法,来做个小练笔,写一写水仙花的花或叶。

先欣赏一组水仙花的图片,请欣赏。

老师也带来了一盆水仙花,同学们可以摸摸、闻闻、看看,再写写。

现在开始。

学生完成后班级交流

五、全文小结。

板书设计:

广玉兰

幽香

花:色质

花形

叶:叶片

生命力旺盛

教材分析

《广玉兰》是苏教版语文第十册第三单元中的第二篇课文。这是一篇散文,描写了广玉兰的香幽、色美、形秀以及旺盛的生命力,表达了作者对广玉兰的喜爱之情。此文语言优美,比喻贴切,用词准确、生动,尤其对广玉兰花、叶的描写细致而且形象。

学情分析

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也许见到过广玉兰但可能没有留神观察过。因而要想让学生体会到广玉兰的美,既要唤起学生的经验,又要借助直观帮助感悟。文章浅近易读,通过研读,相信学生完全能够感悟广玉兰的色美、形秀以及叶片的独特情趣。教师要在这个基础上,通过“教学”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的语言美,学习并尝试运用课文描状景物的写法,以求学生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有明显的“增量”。

教学理念:

1、以发现“美”、欣赏美为主线,贯穿课堂教学。通过欣赏广玉兰的图片、范读课文感受美;研读课文体会美;朗读交流感悟美;再读体会语言美;总结拓展体验美等环节,让学生在自主感悟语言的基础上,受到美的熏陶,并力争把课文读美。

2、注重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实现有效学习。既要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感悟到广玉兰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又要通过研读课文学习一些写作的方法,并进行课堂“小练笔”训练,让学生尝试使用这些方法,实现知识、技能的迁移。

3、在自主学习中享受学习的快乐。著名特级教师李吉林说过:“教学活动从更高境界来说,应该是童年生活的享受,让学生享受到人生最初阶段的属于儿童的快乐。”如果学生将学习当成一种享受、看作是快乐的事,那还有什么学不好的呢?而这,需要我们教师改变教学方法,开放地、让学生自由地说干就干读书、快乐地表达,在一种和谐、宽松、愉悦的环境中学习,学得轻松,学得快乐!

穷人教案设计及教学反思中班篇十四

《山行》课后反思

《山行》一诗是一篇描写秋天的诗,它通过描写寒山、白云、石径、枫林所构成的一幅秋色图,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在教学中,我注重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加深理解,起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自读自悟,合作交流教学中,我引导学生自己结合文后的注释,体会理解诗的大意思;在学生自学基础上,小组内交流自己的理解及不懂的地方。对于古诗的意思只要求学生大体理解即可。在相互的交流中,学生取长补短,加深了对古诗诗意的理解。

二、结合图片指导阅读,加深理解。在教学过程中我为了达到预设的效果,在学生初步交流理诗意后,引导学生根据图片想象画面朗读诗歌,一座高山上有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一直伸向深秋时节的.山头,在白云升腾缭绕的地方隐隐约约有几户人家。然后有人经过这里里,看到了满山的经霜打过的枫叶,比二月里的鲜花还要红,就这引导学生边看图边读,很容易地让学生进入当时的意境。

三、反复朗读,体会意境。古语曰:“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可见,朗读对于古诗学习很是重要。教学中,我引导学生采用多种形式,如:自由读、接读、对读摇头晃脑读等,反复朗读古诗,从读通读懂,到学生能读出自己的感受,读出诗的意境。

穷人教案设计及教学反思中班篇十五

散文是主观地记录作者所经历或体验的过程。郑桂华老师把确定散文教学内容分为四个步骤:“辨体”“识人”“断文”“定点”,即确定散文的大体属性、弄清作家在散文谱系中的位置、发现一篇散文的具体特点、选择教学点。(郑桂华著《语文有效教学观念·策略·设计》第120—126页,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6月第1版)在选择教学点时,“必须抓住文本中最突出、最独特的语言表达特点”,这是“这篇文章作为语文教材的‘核心价值’”。(《听郑桂华老师讲课》第3—4页,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8月第1版)有鉴于此,我在教学《散步》一文时,致力于发现文本最独特的表达特点:从“分歧”切入、抓住矛盾抒写亲情的构思角度;借乐景写哀情的抒情特点;简洁平实、耐人寻味的开头等。

教学重点确定为:通过品味文章的语言,理解作者尊老爱幼的深刻情感以及这一情感在整个散步过程中的具体体现。突出两个教学难点:一是品味作者笔下的初春景象的独有特点和景中所蕴的作者情感——担忧“母亲”身体健康、庆幸“母亲”度过冬天;二是学习作者在整体构思上抓住矛盾、在文章开头变换角度抒写亲情的独到方法。

主要的教学流程有:由日常生活中的散步景象导入;整体感知文本内容;品语言,悟“矛盾”,包括母子矛盾——“母亲”不愿散步而“我”力劝,祖孙矛盾——“母亲”要走大路而“儿子”想走小路,“我”的内心矛盾——思前想后,难作“决定”;品味一家人的和谐亲情;品味文章开头的独到之处。

《散步》一文就体现了散文构思角度的独特性。一般文章抒写亲情习惯于“正面突破”,写亲人的深切关爱、细致呵护等,虽感人至深,但角度不新。《散步》却从反面突破,着力写散步过程中的“分歧”,包括祖孙俩的意见分歧、“我”的内心矛盾等。在解决矛盾的过程中,敬老爱幼的主题悄然凸显。可见,作者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细小矛盾,尺水兴波,终成妙文。这是《散步》一文从“分歧”切入、抓住矛盾抒写亲情的角度与众不同之处。

《散步》在语言表达上还有两点独到之处。一是借景抒情的独特性。一般人看到早春之景,自然会想到“生机勃勃”“春意盎然”,朱自清《春》中将春天喻为“娃娃”“小姑娘”“健壮的青年”是如此,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亦是如此。于是,师生容易形成思维定势:赏初春之景,必谈生机勃勃,而不顾特定语境。可莫怀戚不同,他看到“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想到的不是生机勃勃,“想着一样东西——生命”。春天乍暖还寒,虽春犹冬;“母亲”“熬过”冬天,虽喜仍忧。早春的特点与“母亲”的状况是多么贴合呀!可见,作者不是喜春天到来,而是忧母亲身体呢!同借早春之景,作者所抒之情具有与众不同之处。

二是文章开头的独特性。一般文章的开头或华而不实,或淡而无味。《散步》的开头却简洁平实,耐人寻味。主要特点是变换角度,强调亲情。“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散步是在田野而不是山上、湖边等常见地方,这是换地点强调亲情;句中用了冒号,这是增标点强调亲情;把“我”放在句末而不是句首,这是变次序强调亲情;句中多用“我们”“我”“我的”,这是用反复强调亲情。总体来看,这一开头于平实中蕴真情,朴实中含技巧。它不仅强调散步中“一家四口”密不可分的温暖,也多次变换角度突出“我”在家庭中的地位和作用,凸显“我”的责任感,值得细细品味。

二、教学分析

1、教材分析

“新课标”要求,阅读文学作品,“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散步》一文中,作者那颗炽热的“敬老爱幼”之心跃动于字里行间,尤其是见初春乐景、生忧母哀情,适宜引导学生进行有创意的阅读。本单元为亲情单元,但“人教版”语文教材的编者聚合的几篇课文有其独到的角度:矛盾中的亲情,误解、冲突中的亲情。如:《风筝》是踏扁制作中的风筝,难求宽恕;《羚羊木雕》是要回送出去的礼物,难以沟通;《散步》是巧解散步中的分歧,难能可贵;《金色花》是离别后有亲情;《荷叶·母亲》是风雨中有亲情;《咏雪》是高下已判时维护侄儿的自尊;《陈太丘与友期》则是在友人怒骂时维护父亲的尊严。因此,本单元的课文不仅仅满足于从正面表现亲情,而是从反面、从侧面渲染亲情的典范,无论对学生的阅读还是写作,都有较高的借鉴意义。

穷人教案设计及教学反思中班篇十六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3.运用所学的方法感受补充作品的情感。

教学重点:

理解诗意,感悟诗情。

教学难点:

运用所学的方法体会《乡愁》的情感。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王安石简介;南京春景的文章片段

教学过程:

一知诗人,解诗题

1.指名介绍。

教师适当补充,强调王安石与南京的关系。(幻灯片2)

2.导入课题

今天我们就来欣赏王安石脍炙人口、耳熟能详的一首诗——《泊船瓜洲》

(出示幻灯片3)

3.剖题

(1)这首诗是作者从江西出发,乘船经长江前往京城为官,途经——?(瓜洲)

简介瓜洲:瓜洲,在长江的北岸,离南京不远。(标注)

(2)诗题中的“泊”我们在哪首诗中见过?在本诗题中何意?

(3)理解题目的意思。

二抓字眼,明诗意,悟诗情

过渡:此时诗人就在自己故乡不远的瓜洲,他写下这首诗,想说什么呢?我们一起来学这首诗。(幻灯4)

1.初读诗歌,感知内容

a.大家轻声地读一读诗,读准字音,并想想这首诗的意思。

b.指名读,正音:间、重、还

c.说说诗歌大致的意思。

2.指导阅读——抓字眼,明诗意,读中感悟

a.“间”什么意思?表示“隔开”的意思还可以组什么词?

隔开了什么?看图。(点击,链接幻灯5)

瓜洲在长江的北岸,京口在哪儿呢?两地相距远吗?何以见得?(一水)

读一读,读出距离短。

b.瓜洲、京口隔江相望,而钟山又在哪里呢?

“数重山”表示山多还是少?(“数人”、“数日”何意?“数”何意?)还从哪里知道山很少?(抠住“只”。补充介绍,点击“京口”。)

读一读,读出路程近。

c.齐读前两句,指名说诗意。

过渡:瓜洲和京口只隔着一条长江,离诗人的家乡钟山也不过隔着几座山而已,可以说,诗人身在瓜洲,已设计好回家的路线。可诗人虽然离家乡这样的近,他是否准备回到家乡呢?从哪里知道?(明月何时照我还)

d.“还”什么意思?说说这一句的意思。

诗人在什么时候想到回家?(春风又绿江南岸)

读读看,读出诗人心中此时什么感受?(思家不能回的无奈)

再读。

e.谁能把这首诗完整的意思说一说?

f.谁能把整个作品读一读?

g.读完以后,你们知道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

三指导欣赏——入诗境,悟诗情

过渡:究竟是什么触发了作者思念家乡的情感呢?让我们走入诗人的环境,见诗人之所见,听诗人之所听,想诗人之所想,看看能不能与诗人产生共鸣。

1.引入情境,引导学生想象:

诗人此时可能站在哪里?他看到了哪些景物?耳边会听到哪些声音?心中会想些什么?

2.体会用字的精妙,深入感悟诗情:

(1)而此时正是什么季节?诗人怎么说的?(春风又绿江南岸)

(2)春风又绿江南岸,江南是什么样的呢?我们就住在钟山附近,又正值春天,把我们所见到的春景告诉想家的诗人吧!

谁还能送首诗给诗人?

指名谈看法,读出相应的感受。

教师交流自己的感受:(链接江南春图片)是啊!一个“绿”字不仅使我看到了满眼的绿色,成行的碧树,荡漾的春水,还让我看到了烂漫的桃花,各色的野花,江南的小桥流水人家。

让我们一起读读这千古名句,读。

(5)春天来了,春风仅仅吹绿了“江南岸”?作者为什么这样说呢?

(从地理位置而言,江南春天固然早于江北,但也不可能一江分成两世界;因为诗人平生际遇、此时境况,使得诗人所思尽在江南,故心中只有江南春也。)

3.指导品读

(1)你们现在悟出了诗人的情感了吗?谁来读一读?

(2)要想读好诗,我们还要注意节奏,还要读出关键字。再读。

4.小结:

作者在此地——瓜洲;此时——明月;此景——春;自然想到了——还;抒发了作者思念家乡的情感。(光标引领说)

5.齐读

四归纳学法,拓展学习

1.总结全诗,归纳学法

我们了解了诗人王安石与南京的关系,理解了诗题的意思;

板书:知诗人,解诗题

通过抓住关键的字,理解了诗歌的内容;

板书:抓字眼,明诗意

最后通过体会作者的情境,领悟了诗人的感情;

板书:入诗境,悟诗情

这就是欣赏诗歌的方法。

板书:欣赏诗歌

2.拓展阅读余光中《乡愁》

过渡:王安石与我们南京有着密切的关系,今天老师还要介绍一位漂泊海外南京关系密切的现代诗人——余光中。

穷人教案设计及教学反思中班篇十七

《散步》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牧歌式的情景,文章内容比较浅显易懂,却体现了语言美、诗意美、人性美。本文主要在于对学生审美阅读的启蒙的训练,让学生在阅读中进入课文,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品味文章语言“举轻若重”的特点,寻找美点,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之美、对情感意境之美的体验。

同时,因为语言的学习、情感的体验远远不是一篇课文所能完成的,所以在教学设计中,我希望能把学生的关注点引向更广阔的空间。其一,是课外阅读,希望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获得理性认识,能够把自己的阅读积累兴趣调动起来;其二,是更广阔的社会生活,把社会生活作为自己学习的内容。

【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发展独立思维的重要阶段,他们的主动性和求知欲都已大大提高,不再喜欢被动地接受知识,已初步具有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但同时缺乏良好的观察生活的品质,对生活缺少体验,对散文知识的了解知之甚少,而且由于受社会上许多不良因素影响和家庭误导,许多学生没有形成正确的家庭道德伦理准则。

因此,我通过引导学生去自读自悟,运用自主探究的方法学习,通过朗读、圈画、质疑、小组讨论、比较研究与拓展强化,从中对散文有初步的了解和鉴赏;体会课文浓浓的亲情,并从中感悟出正确的家庭伦理道德准则。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整体感知课文;继续练习朗读和圈点勾画,积累语言;锻炼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抓住关键语句精读课文,自主、合作、探究,领悟课文深长的意味。同时借鉴举轻若重、以小见大的写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文章字里行间的亲情与责任感,形成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品味文章语言“举轻若重”的特点,感受课文浓浓的亲情,学习表达生活之美。

【教学难点】

如何组织小组活动,寻找典型词句,体会文章语言‘举轻若重’的特点和课文深长的意味,初步学会运用‘举轻若重’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唤起学生对现实生活的感受,导入新课:

师:相信同学们和我一样,在生活中曾被许多小事感动过:平平常常的一天,收到了来自远方朋友的祝福,虽然只有淡淡的一句“你好吗”;伤心失败的时候,一位平常不是特别亲近的人默默地为你递上一张纸巾,轻轻地对你说“我们知道你尽力了”。这些虽然都是小事,但总能让人读出许多的真情。在生活中,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请大家说说。

请两至三位同学讲述经历,与大家交流。

师: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莫怀戚的《散步》,看看作者是如何把生活中最细微的小事写得让人感动的。(多媒体投影“散步”)

(于细微处见真情。导入既与学生交流情感,亦定下课堂基调。虽未涉及文本,却已“意在言中”。同时以学生现有的生活积累为学习的前提,可锻炼学生积累生活、感悟生活的能力,达到教材与生活,作者与读者情感上的沟通。)

二、诵读课文,整体感悟:

1、朗读比赛。以班级为单位,大家推选一名代表和老师比赛,借助多媒体播放背景音乐《秋日思雨》。其他同学从以下三方面给予评判:

(1)音准;(2)句逗的停顿;(3)语气、语调的处理。

2、通过讨论,统一意见:本文基调愉快而深沉;语调平稳,不亦过高或过低;语气亲切,温和,并含有庄重;语速以中速为主,第四自然段应快些,第六、八自然段应慢些。

相关范文推荐

    2023年毕业生登记表自我鉴定内容 毕业生登记表个人的自我鉴定(大全8篇)

    在写作中,查阅范文范本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提高写作水平,还可以拓宽我们的知识面,增加我们的见识。下面是一些优秀的自我介绍模板,供大家参考和使用。毕业生登记表自我鉴定

    2023年工厂转正申请书自我评价(通用18篇)

    工作转正申请书是对自身工作表现进行综合评估和总结的重要文书。想了解更多关于学生会申请书的写作技巧和范文,请大家继续往下看。工厂转正申请书自我评价篇一感谢公司能给

    重阳节感恩父母的演讲稿(大全18篇)

    诚信是一种自律意识,它要求我们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保持诚实和可靠的态度。下面是一些地震科普知识和教育资源,帮助大家了解地震背后的科学原理。重阳节感恩父母的演讲稿篇一

    2023年幼儿小班年度工作计划上学期(优质20篇)

    后勤服务是为了满足人们工作和生活的各种需求而提供的一系列支持措施。接下来是一些医务总结的案例,供大家学习和借鉴。幼儿小班年度工作计划上学期篇一1.初步建立平等、

    最新竞选学生会干部演讲稿分钟(通用6篇)

    家长会是加强家校沟通的桥梁,可以增进家长与教师之间的互信和合作。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开学典礼庆祝活动,希望大家都能参与进来,共同庆祝新学年的开始。竞选学生会干

    四十年同学聚会感言(模板19篇)

    岗位职责是指在一个特定职位上所承担的任务和责任,它是组织内员工从事工作的基本要求和指导。岗位职责的明确可以帮助员工了解自己的工作范围和职责,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

    学校教师节教师的活动总结(实用14篇)

    教师总结可以促使教师对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性和意义有更深入的认识,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接下来是一些军训总结的经典范文,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学校教师节教

    最新高一期末考试心得体会 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总结(优质8篇)

    实习心得是一份宝贵的经验积累,可以为自己的学业和职业生涯带来诸多收益。小编特意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工作心得范文,希望能对大家的工作和成长有所帮助。高一期末考试心得体

    2023年春天的诗歌精彩句子(模板8篇)

    对于某些重要问题,我们不能保持沉默,而是应该勇于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自我介绍范文,供大家参考。春天的诗歌精彩句子篇一回忆你温暖的气息

    幼儿园毕业典礼园长发言词(优秀20篇)

    岗位职责是培训和发展的方向,它帮助员工了解自己应当具备的能力和知识。在整理意见建议的过程中,小编发现了一些常见的问题和解决方案,供大家参考和借鉴。幼儿园毕业典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