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可以帮助教师合理安排课堂时间,确保教学过程的高效有序。"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大班教案范文,仅供参考,希望可以给教师们提供一些实用的教学思路和方法。""不同的教师在编写大班教案时,可能会有不同的思路和创意,下面是一些优秀的大班教案示例,供大家参考借鉴。""写一份较为完美的大班教案是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下面是一些实用的技巧和建议,希望对教师们有所帮助。""通过观摩一些优秀的大班教案范文,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教学策略和方法的应用,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大班教案的编写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教学经验和专业知识,因此,不同教师的大班教案可能会有所差异。""教师在编写大班教案时,可以通过参考一些成功的案例,融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和理念,创造出更加适合自己班级的教学方案。""编写大班教案时,教师也可以借鉴其他领域的教学经验,将经典方法和新思维相结合,打造出独特的教学风格。""通过研读一些有关大班教案的相关文献或参加教育培训,教师可以不断提升自己的编写能力和教学水平。""编写大班教案时,教师还可以与同事或专家进行交流和分享,共同探讨教学方法和策略的有效性和可行性。""通过不断实践和反思,教师可以不断改进和完善自己的大班教案,提高教学效果和幼儿的学习成效。"
四年级数学教案人教版第一单元篇一
1、让学生经历用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进一步理解用乘法口诀求商的算理,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2、借助矩形模型使学生进一步感受乘法与除法间的关系,培养学生正确计算的能力。
3、初步学会运用迁移的方法进行探究,体验成功的乐趣。
四年级数学教案人教版第一单元篇二
1、本课主要采用迁移规律,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及实物投影,运用引导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合作、讨论、自主探究、比较分析等方式进行学习。
2、本课时学生的学习主要是自主合作探究,运用已有知识经验自主探究“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
承前启后链
四年级数学教案人教版第一单元篇三
例1与主题图中做小旗的情境紧密相连,教学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在编排上分为三个层次。首先,将第一组学生所做的56面旗子用矩形模型呈现出来,为学生沟通乘除法之间的关系提供了具体形象的支撑;其次,用乘法算式表征一共有多少面旗子,激活学生用乘法口诀求积的已有知识,确定用哪句乘法口诀计算,为用乘法口诀求商奠定基础;最后,呈现了两个有联系的除法算式,让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进行求商的计算,并感受用同一句乘法口诀计算3个算式的道理,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乘除法之间的关系。
四年级数学教案人教版第一单元篇四
1、本节课求商的思路和方法与前面是一致的,教学中采用谈话、指导相结合的数学方法,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并在合作交流中归纳出求商的方法,利用所学的知识更进一步地了解乘除法的内在联系,并在游戏中巩固新知。
2、本课时在学生掌握了用2~8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的基础上,采用小组合作研讨法,让学生通过知识的迁移、比较和推理,自主探究用9的口诀求商的方法。
承前启后链
四年级数学教案人教版第一单元篇五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掌握亿以内数的读写法,概括出读写的方法。
2、培养学生类推迁移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根据以有的知识,通过合作、讨论探究,学会读写亿以内的数。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教学重点:亿以内数的读写方法
教学难点:中间、末尾有0的数的读
教具准备:卡片和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看卡片,读数,说组成
读数的方法是什么?
3、计数器上显示数,学生写出来。
五千零四八千九百六千三百四十三、八千零六十八,九千零一
写数的方法是什么?
4、这节课我们赖学习:亿以内数的读写法(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例2读出下面各数
千百十万千百十个
万万万
位位位位位位位位
2496
24960000
6407000
85000300
读作:xxxxxxx
学生自己试读,讨论怎么读?
问:1)含两极的数怎么读?
2)万级数的读法与个级数的读法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3)数位上出现0有该怎么读?
师归纳:个级的数表示的是多少“个”,万级的数表示多少“万”
4)问:怎么读亿以内的数?
2、例3
20xx年有六千八百五十万少先队员参加了“手拉手”活动,三千零八十万人参加了“保护母亲河”行动。
千百十万千百十个
万万万
位位位位位位位位
六千八百五十万:
三千零八十万:
一千五百六十九万三千
六百七十二万三千一百一十三
四万零九十
学生试着写数
讨论:含有两级的数怎么写?先写哪一级,什么时候写0?
完成做一做写数
问:怎么写亿以内的数?
师归纳:先写万级,再写个级,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写0占位。
三、巩固新知
1、练习一的2、3读出数
2、练习一的第7题写数
四、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五、作业:练习一5、6、9个人修改
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经过学生的回答,教师简明概括,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亿以内的数的读法
教学效果不错,绝大多数学生已掌握
四年级数学教案人教版第一单元篇六
1.采用的教法是直观演示法、情景体验法和点拨法。从表象到抽象、感性到理性的设计层次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具体的学法是合作讨论法、尝试与体验法、练习法,帮助学生养成好的自学习惯,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习。
四年级数学教案人教版第一单元篇七
教学内容:课本p13~14页,例1、例2及练习三中相应的习题。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
3、引导学生感受“平均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平均分的含义,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教学准备:各种食物若干、实物投影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受“平均分”
1、谈话导入,实际操作
(1)(春天到了,光明小学的老师决定带同学们去春游,他们要分发一些食品。而且还给你们带来了礼物)今天老师要分给你们。请小组长来领礼物(12块糖)同学们动脑筋想办法把糖果分给小组里的每一位同学,要求把糖果分完。(而且要求每个同学都满意)
(2)各小组动手操作
(3)各小组汇报情况,教师板书。
2、观察问题
(1)请小朋友观察各小组分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
(2)学生观察汇报。
(3)从观察中我们发现有些组分的同样多,你们能给这样的分法取个合适的名称吗?
(4)学生自己取名。
3、出示课题
(1)小朋友取的名称都很好,这些在数学上我们把每份分的同样多叫作平均分。
(板书课题)
(2)小朋友再说说什么是平均分?
(3)你们用什么办法使它平均分?
(4)学生交流、汇报
二、实际操作,学习平均分
1、教学例2:把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怎样分?有几种分法?
(1)论分配方案。
(2)各小组动手分一分。
(3)学生汇报分法。
(4)你喜欢哪种分法?为什么?
2、分一分:把8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应是多少根?(学生动手分一分)
3、完成课本第14页的做一做,把12瓶矿泉水平均分成3份。
(让学生圈一圈,并说出自己的分法。)
三、应用拓展,理解平均分
1、练习三第2题。
(1)肯定第二种分法是符合题义的分法。
(2)引导学生观察第3种分法是不是平均分?要使它符合题意应该怎样做?
(3)学生交流讨论汇报。
2、实践活动:插花活动
3、列举生活中平均分的实例。
四、体验成功,回味平均分。
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想法和收获?
教学反思:学生初步感知了平均分的含义,并会动手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了平均分。
四年级数学教案人教版第一单元篇八
学习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各种计算工具,对算盘和计算器有一定的了解。
2、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的数学。
学习重点:计算器的使用。
学习难点:键盘操作与显示的关系。
一、自主学习
1、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古代中国人发明的算筹是界上最早的计算工具。大约14世纪,中国人发明了更为方便的,并一直沿用至今。
2、常见的算盘是两颗算珠在横梁上,一颗代表();五颗在横梁下,每颗代表()。计算时按规定的方法拨动算盘子儿而得出计算结果。
3、在拨数时要先定好(),规定哪档是个位,然后再拨数。(规定从右往左数第三档为个位)
4、算盘在计数时算珠要靠()。
5、17世纪初()人发明了计算尺,开创了模拟计算的先河。直到20世纪中叶,计算尺才逐渐被袖珍计算器取代。
6、认识计算器各种按键的名称和作用。
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1、小组合作,研究算盘的`认识。
同学们在小组里交流收集到的信息。小组研究,集体汇报:
2、操作交流,认识计算器的功能
(1)学生相互介绍,认识各种按键的名称和作用。
(2)在操作中掌握计算器的计算方法
762.32—0.89=3—8925=
436.8÷0.75=13.6×2.7÷0.75=
145+145+145=138+489=
三、过关检测:
1、判断。
(1)、常见的算盘是两颗算珠在横梁上,一颗代表1。()
(2)、算盘每颗下珠代表5。()
(3)、算盘在计数时算珠要靠梁。()
(4)、ce键是清屏键。()
(5)、onc键是开关及清屏键。()
2、用计算器计算。
(2)、即将投入施工的崇海大桥,全桥长3042米,预计投资约6,0000,0000元。问:每米投资约多少元?(得数保留整数)
四年级数学教案人教版第一单元篇九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铅笔有多长》(分米、毫米的认识)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在学习了厘米和米的基础上,认识分米和毫米。教科书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借助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引入对新的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的认识,并关注了对长度单位之间关系的学习。
【教学目标】
1、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认识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长,掌握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感受分米、毫米的实际意义,积累测量经验,初步发展空间观念。
2、能根据具体情境恰当选择长度单位,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进一步体会单位的实际意义,初步发展估测意识,并激发学生对测量学习的好奇心和参与测量活动的主动性。
3、通过寻找生活中“1分米”“1毫米”的事物,加强对分米和毫米实际意义的体会,并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实际测量,知道1分米、1毫米有多长,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动手能力。
难点:通过实际测量体会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同时,通过“估一估”、
“量一量”等活动,发展学生的估测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
学具:米尺,卡片,吸管,铅笔,剪刀,测量单
【教学过程】
一、故事激趣,温故引新。
1、观看数学故事《偷吃红土的小象》。
2、回忆在测量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师:你觉得在测量时要注意些什么呢?周老师带来了现场留下的脚印,谁来测量?
生:测量并汇报,这个脚印的长度是10厘米。
3、揭示“分米”。
师:10厘米还可以用另一个长度来表示,它就是——1分米,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分米的认识。
师:你知道分米用字母怎么表示吗?
二、认识分米。(11:00之前必须结束)
1、在直尺上找出“分米”,揭示分米和厘米的关系。
师:现在请你拿出直尺找一找1分米,并用手指比划出1分米的长度。
ppt 活动一:
在直尺上找一找1分米,并用手指比划出1分米的长度。
生汇报
师:很好!1分米=10厘米。
2、自主学习,进一步认识分米。
师:现在我们就利用这根吸管来继续研究1分米。请看活动要求!
ppt 活动二:
估 估一估1分米的长度。
量 用直尺量一量,进行调整后剪下1分米长的吸管。
找 用1分米长的吸管比一比,量一量长约1分米或几分米的物品。
生汇报
师小结:在今后的估计中,这些1分米、2分米、7分米(分别拿出吸管、文具袋,指出课桌的高)的长度都可以作为我们估计的标准和依据。
3、发现米和分米之间的关系。
师: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分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上学期我们还认识了米,那米和分米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请四人小组合作探究,试着在米尺上找一找,也可以借助吸管来研究。
ppt 活动三:
小探究
1米 ? 分米
生汇报
师小结:真棒!我们通过在直尺上找出1分米,用手指来比划1分米,还找到了生活中的1分米,相信同学们对分米已经有了充分的认识和感受!
三、认识毫米。
1、通过“量一量”,揭示毫米。
师:请用直尺在测量单上“量一量”铅笔有多长?
生汇报
师:不是6厘米吗?铅笔的'长度比6厘米长,但是又不到7厘米,这时候就需要一个比厘米更小的长度单位来表示,它就是刚刚——毫米,用字母来表示。
2、通过自学,发现毫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
师:刚才我们一起对分米进行了研究,接下来请同桌之间用研究分米的方法,展开对毫米的独立学习吧!
ppt 活动四:
找一找 在直尺上找出1毫米。
比一比 用手指比划出1毫米。
看一看 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或厚度,大约是1毫米或几毫米。
想一想 1厘米=?毫米。
生汇报。
师小结:看来同学的收获可真多,通过自学,我们知道了1厘米=10毫米。
3、通过摞卡片,感受毫米、厘米和分米之间的关系。
师:刚刚我们说一张卡片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现在请你将3张卡片放在一起,这时的厚度大约是——3毫米,用手摸一摸,感受一下3毫米,现在把5张卡片放在一起,这时的厚度大约是——5毫米,再用手摸一摸!如果同桌两个人把所有的卡片合在一起,这时候大约是——10毫米,也就是1厘米,用手指感受一下10毫米的长度吧。
师:10厘米也就是——1分米!那看来1分米就是10厘米,也是100毫米!看来1毫米实在是太短了!不细心都注意不到,所以,在测量时一定要认真仔细!
师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新的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并且在老朋友米和厘米的帮助下,发现了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接下来就请你带着这些满满的收获,赶快帮黑猫警长找到偷吃红土的小象吧!
四、实际应用,解决问题
1、测量脚印
师:你觉得案发现场的这个脚印是哪只小象留下的?
生独自测量
师:看来确实是小象嘟嘟偷吃了红土,可是,你知道小象为什么要偷吃红土吗?
师:红土中有小象所需要补充的矿物质铜和盐,但是我们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想要的东西,不劳而获是不对的。
2、修改日记。
师:小马虎最近也学习了长度单位,他已经迫不及待的写了一篇数学日记,一起读一读吧!
今天早晨,我从2米长的床上爬起来,拿起1毫米长的牙刷刷完牙后,洗了洗脸,
用70米长的毛巾把脸擦干,吃过早饭去上学。来到学校,我坐在5分米高的凳子上,
拿出7厘米厚的语文书准备开始语文课。
3、选择合适的单位填空。
师:这两个算式请同学们今天回家后想一想,并把自己的想法说给爸爸妈妈听!
1( )-9( )=1( ) 1( )-99( )=1( )
4、全课小结。
师:谁来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师小结:看来同学们收获了很多有关长度单位的知识,其实长度单位不只是我们现在认识的这四个,还有比米更长的单位,也有比毫米更短的单位,这些长度单位都等着我们在今后的学习中去探索、去发现!
五、板书。
分米、毫米的认识
米
1米=10分米 分米 d
1分米=10厘米 厘米 cm
1厘米=10毫米 毫米 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