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会计学专业毕业论文选题(案例16篇)

时间:2023-11-04 作者:JQ文豪最新会计学专业毕业论文选题(案例16篇)

毕业论文是对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和锻炼。请大家注意,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毕业论文范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最新会计学专业毕业论文选题(案例16篇)篇一

摘要:分析了我国会计核算制度改革面临的新形势,指出应当正确对待会计制度的中国特色与国际化的问题,提出了我国会计核算制度国际协调的策略。

论文关键词:会计制度,国际化,国际协调,协调策略。

1、我国会计核算制度改革面临的新形势。

1.1国际一体化的发展。

国际一体化进程不断加深,主要表现为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在这个过程中,中国所占的金额和比例都大大超过世界各国平均水平。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中国已经融入国际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当中,这种环境要求中国的会计制度与国际协调。进行国际贸易要了解国外企业的会计报表和会计制度,会计作为一种商业化的语言,如果贸易双方国家的会计方法和会计程序相差很远,各个贸易伙伴很难借助于会计语言进行沟通,无法通过财务报表了解和掌握对方的资历和信用,就会制约国际贸易的发展。为此,我国的会计制度需要进行国际协调。

1.2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挑战。

入世将促进会计信息国际化,与此同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中国普遍存在着因国家双重身份而导致的复杂产权关系。国家既是社会管理者,又是最大的企业投资人,这种复杂的经济关系导致了会计制度的宏观利益导向。如何将会计信息国际化的要求与会计制度的宏观利益导向适当地嵌合在一起,成为加入世界组织对中国会计制度的主要挑战。

2、正确对待会计制度的中国特色与国际化。

2.1会计国际化。

当前,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迅猛发展,一国的经济发展发须融入国际经济潮流,任何国家如果要脱离世界贸易市场和资本市场而谋求自身的较高水准的发展都是难以实现的。而会计作为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自然扮演着重要角色。推进会计和会计标准的国际化,为全球贸易往来和资本流动减少或者消除“语言”上的障碍和成本,无疑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要求。特别是互联网的迅速普及和应用,深刻影响着会计信息从输入到加工处理、再到传递和使用的全过程。可以说,信息技术革命为会计的国际化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并加速了会计国际化进程。因此,在当今世界经济加速发展和科技日新月异的背景下,会计国际化已成为不容回避的客观事实。

任何国家的会计,从历史的角度看都是适应该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而产生和发展的。在此过程中,会计受到来自经济、政治、法律及社会化等方面的诸多环境因素的共同影响,所以理论上只有当这些环境相同或相似,两个国家的会计体系就可能存在比较显著的差异。中国的会计改革不可能只考虑国际化的一面而完全放弃对中国国情的具体考虑,政治体制与社会文化方面的环境是显而易见的,中国的总体经济发展状况、人口状况、经济结构状况等都将决定中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必然且必须有其特殊之处。

3、会计核算制度的国际协调策略。

对于我国经济大发展的今天,我们不应该被动消极地接受其他国家协调的结果,而应积极地参与到会计国际化进程,利用国际会计资源解决我国的实际问题。既要密切关注国际会计协调发展和动向,充分借鉴吸收有益的技术和经验,又要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不简单照抄国际会计准则。同时我们更要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国际会计协调的进程中,施加我们的影响,使国际会计准则也能解决面临的一些特殊会计问题。具体措施如下:

3.1密切关注会计国际化的发展和动向,结合我国的国情进行吸收借鉴。

会计国际化是大势所趋,会计国际化是个过程,不能硬性要求各国直接采用现成的国际会计准则,而是了解各国环境,研究各国存在的特殊问题,不断调整、改进、完善国际准则,使之适合各国的实际情况。

我们对会计国际化的态度应当是:立足于我国国情、立足于我国当前的会计背景,积极地与国际会计惯例相协调,除非相关的国际会计惯例与我国的法律法规存在冲突或明显不切合我国实际。我们需要继续关注国外会计准则的最新发展,密切关注国际会计准则建设和国际会计协调的步伐,研究国际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信息需求,与我国的实际紧密结合,充分利用国际会计资源解决我国的现实问题,同时推进会计国际化进程。

3.2积极主动地参与会计国际化进程,施加我们的影响。

会计国际化的进程是各国日渐趋同的过程,也是各国争夺利益的过程。首先,我们要全面认识国际会计准则的制定机制,认真研究如何在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新架构下发挥我们的作用,从而使国际会计准则更多地兼顾包括我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的情况和需求。一方面,我们应当更加全面、广泛地参与国际会计准则制定工作,包括对征求意见稿积极提出意见、利用isasb会议的开发机制参加会议和提供观点、派人到iasb工作等;另一方面,在积极参与会计国际协调的同时,反映我国的特殊情况,尽可能地对国际协调施加我们的影响,以便在国际会计准则制定机制的新格局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其次,要加强区域间会计合作,积极地与经济背景相似、经济发展水平相等具有相似特征的国家开展区域间沟通、对话和合作,以提高我国在国际会计准则制定中的影响。

3.3努力做好各项配套工作。

为配合上述基本对策,我们还应努力做好以下几项配套工作:

(1)、进一步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度。

(2)、积极推进现行会计准则和制度的落实。

(3)、加强公司治理,建立科学有效的内部管理与控制体系。

(4)、加强对会计人员的培训力度,着力培养精通国际会计人员的人才。

(5)、加强审计准则国际协调。

参考文献:

[1]栾甫.会计制度论[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冯淑萍.中国的会计改革与发展[j].上海会计,,(1)。

[3]郭泳清.新中国企业会计制度变迁研究[m].大连:东北大学出版社,2003。

最新会计学专业毕业论文选题(案例16篇)篇二

会计职业判断就是会计人员在会计法规、企业会计准则、国家统一会计制度和相关法律法规约束的范围内,根据企业理财环境和经营特点,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职业经验,对会计事项处理和财务会计报告编制应采取的原则、方法、程序等方面进行判断与选择的过程。

一、会计人员职业判断的重要性。

1、会计职业判断决定了经济信息的质量,影响经济工作决策。

正确的会计职业判断能为企业决策者提供决策的备选方案,会计人员不仅要面对企业经营中不断涌现的新的经济事项,依据有关规定,做出专业判断,并对这种事项进行记录和反映,而且还要向企业决策者提供决策的备选方案。

3、潜移默化提高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

当会计人员面对自身的利益、股东的利益、高层管理人员的利益、政府的利益、社会公众的利益以及本行业的利益时,可以考验会计人员的道德素质,促使他们在种种利益关系的纠葛中保持客观、清醒的头脑。并不断提高职业良心和职业精神,树立行业形象。

4、正确的职业判断可以提升会计人员的会计职业判断水平。

会计人员在职业判断的过程中,借鉴发达国家在这方面的先进经验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可以不断丰富会计职业判断的理论研究,反过来有效指导会计判断实践,在不断充实和完善会计理论体系的同时,提高我国会计人员的会计职业判断水平。

二、会计职业判断的原则。

会计职业判断不是一个单纯的会计问题,它涉及到企业利益、国家法规以及利害关系人等多方面的经济关系,如何才能处理好经济关系、协调好经济矛盾、分配好经济利益呢?笔者认为,进行会计职业判断时,需综合考虑,影响会计职业判断时要遵循以下原则:。

1、合法性原则。

遵守会计法规、会计准则是会计职业判断的首要准则。会计职业判断只有在会计法规和国家统一会计制度提供的空间范围内进行,才是合法的。否则,就是违法行为,必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2、一致性原则。

对于不同时间出现的相同的经济业务,无论同一个会计人员或不同的会计人员都应该运用相同的判断方法进行判断。它要求会计人员对每一次判断都有充足的依据,以免造成判断偏误。通过比较多个备选方案衡量其各自的优劣,从中选择最优方案。即:会计人员进行职业判断的依据或方法应互相比照。对于法律法规或准则没有规定的,在选择会计处理方法时,也应遵循一致性原则,避免会计人员无法判断,或因滥用会计原则引起的判断过度,或因没有合理运用会计原则引起的判断不足。

3、遵守职业道德原则。

遵守职业道德是会计人员上岗执业的必备条件,也是防止会计信息失真的前提。而在会计信息生成过程中,会计职业判断始终面临着客观性与相关性、稳定性与适用性、利益驱动和公允揭示等观念和立场的矛盾与斗争,始终伴随着道德因素。这就要求会计人员应具备崇高的思想品德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加强自我约束。

4、适用性原则。

会计职业判断的适用性是完成企业目标、贯彻经营思想、确保企业会计政策得到很好发挥的重要保证。企业在选择会计政策时应考虑行业特点、企业生产经营规模、内部管理、企业经营业绩、现金流量、偿债能力等多种因素,选择与本企业的生产经营特点和理财环境相结合的会计政策。

5、效益最大化原则。

对企业而言,会计信息可能会获得资金的融通或吸引投资增加效益,投资者和债权人可通过披露的会计信息来了解投资报酬及风险,使其资金处于最佳运行状态,优化配置社会经济资源,赚取利润。

三、我国目前会计职业判断现状。

1、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总体偏低。

由于历史和自身的原因,少数的会计人员仍然扮演着账房先生的角色,不能对不确定性经济事项做出合理和准确的职业判断,不能为企业的决策做好参谋,只担任会计核算的职能。其主要原因是他们没能接受到正规的专业教育,仅仅凭多年从事会计工作所积累的经验来处理经济事项。有的虽然接受了正规的专业教育,但是他们没有随着形势的变化更新和补充自己的知识,与新的会计法律规范和会计准则难以适应。所以,会计人员要根据形势的发展不断更新和补充自己的专业知识,以满足工作的需要。

2、会计独立性缺失。

由于受个人素质的制约,大部分会计人员只知道照章办事,过分依赖企业领导;在进行会计职业判断时,忽视企业所处的经济环境和技术条件等非会计因素的影响。另外,由于受产权机制的'制约,会计人员与企业经营者同属企业管理人员,其根本利益是一致的,而且会计人员的工资、待遇等均由企业经营者决定,在这种情况下,会计人员为了维护自身利益,势必会做出有利于经营者的职业判断,从而损害投资者的利益。

3、会计信息失真。

企业会计信息的质量不仅影响到企业利益,还关系到投资者、债权人等群体的经济利益,而且影响到整个国家的经济秩序和社会秩序。会计信息由于种种原因不能真实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信息,严重歪曲或掩盖了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四、提高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的策略。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面临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加大,职业判断的作用日益重要。会计职业判断能力的高低影响会计信息的质量,是关系企业、个人决策的大事。

1、转变思想观念,重视会计职业判断。

我国会计制度中规定了明确的会计科目,各科目的内涵及其包括的内容也有具体而详细的解释,会计人员一般根据会计制度的规定直接做出判断。长期以来,会计人员不善于用职业分析和职业判断的方法去思考和处理复杂的会计业务。面对新形势的要求,会计人员要转变观念,提高对会计职业判断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认识,更新思维方式,树立职业判断意识。

2、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

网络经济时代的会计既要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还要具有实践技能。既要精通会计、审计、财务管理方法,还要积极参与到企业经营管理的全过程中。同时还要了解与企业经营管理有关的法律法规。随着许多新知识及新制度的颁布,财会人员必须及时更新观念,不断学习,与时俱进。在网络时代,能否熟练地掌握这些财会专业所必需的新知识,是衡量一名财会人员是否称职的重要标准,只有及时更新现有知识,善于收集有用的资料和总结经验,扩大知识面,提高判断能力,才能适应社会的进步和企业的需求,才能为领导经营决策当好参谋。

3、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

会计制度给企业留下了可选择空间,其基本出发点是为了使会计核算和会计信息更客观真实。有些企业的主要负责人和会计人员利用政策选择自由度的扩大为企业肆意操纵会计利润,出现了利用会计职业判断虚假和提供不真实的会计信息等行为。为了杜绝此类现象的发生,会计人员作为特殊的行业人员,既要有良好的业务素质,也要有较强的政策观念和职业道德水平。会计人员在工作中要恪守职业道德,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地做出职业判断。

4、加强会计职业判断的理论研究。

最新会计学专业毕业论文选题(案例16篇)篇三

2.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问题和对策。

3.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启动的效应分析。

4.中国与(如俄罗斯等)经济互补性分析。

5.中国与东盟出口商品比较优势分析。

6.服务外包在发展研究。

7.*企业创新发展的经验及启示。

8.后危机时期美国贸易保护的新特征及对策分析。

9.印度发展服务外包的经验及借鉴。

10.国外发展低碳经济的经验及启示。

11.环境问题与中国低碳经济的发展。

12.*企业发展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13.外国跨国公司的本土化战略研究。

14.中国加工企业突破困境的路径选择。

15.海峡两岸(或与其他国家、地区)经贸关系新进展研究。

16.*地区行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7.对我国*市场(如轿车)的调查分析——汽车。

18.我国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

19.关于大学生自主创业问题分析。

20.*公司品牌战略研究。

最新会计学专业毕业论文选题(案例16篇)篇四

[摘要]本文主要从新准则下利润表的理念变化、计量变化、列报变化以及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净利润内涵变化等四个方面进行阐述。提出在分析新企业会计准则下的利润表时,要在经常性收益与非经常性收益、已确认已实现收益与已确认未实现收益、计入损益的利得和损失与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等三个方面加以关注。

我国财政部2016年发布的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按照国际通行的规则和惯例,严格界定了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等会计要素的定义,明确规定了有关会计要素的确认条件、计量原则,引入了资产负债表观的理念,凸显了资产负债表的核心地位,改变了收入费用观下利润表在企业财务报告体系中占主导地位的情况。因此,在新企业会计准则下,企业的利润表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一、新企业会计准则下利润表的变化。

(一)理念的变化:收入费用观――资产负债表观。

多年来。我国的会计准则遵循的是收入费用观。在收入费用观下,收益是一定时期的收入减去各类相关成本费用后的差额。即收益=收入-费用。1993年7月1日开始施行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五十四条明确“利润是企业在一定期间的经营成果。包括营业利润、投资净收益和营业外收支净额。”也就是说,利润表和资产负债表各项目的数据都是考虑到收入确认和费用配比之后的结果。在收入费用观下资产负债表是利润表的副产品。

2006年发布的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引入了资产负债表观的理念,即会计准则的制定者在制定规范某类交易或事项的会计准则时。应首先定义并规范由此类交易产生的资产或负债的计量;然后,再根据所定义的资产和负债的变化来确认收益。新《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三十七条规定“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利润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等。”“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就是指应当计入当期损益、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发生增减变动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或者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利得或者损失。简单的说,利润表中利润的度量主要取决于资产和负债的计量,利润表可以被看作反映企业一定期间净资产的变动表。

(二)计量的变化:历史成本――公允价值。

1993年《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的第十九条明确“各项财产物资应当按取得时的实际成本计价。物价变动时,除国家另有规定者外,不得调整其账面价值”,也就是说历史成本是会计计量的基本属性。

2006年发布的新准则不再单纯强调历史成本为基本计量属性,而是适度、谨慎地引入公允价值,在投资性房地产、生物资产、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资产减值、债务重组、金融工具、套期保值、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等方面都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并且将符合一定条件的公允价值的变动直接计入了损益,进入利润表。按照公允价值进行会计计量,能够更加客观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从而向投资者提供更加相关的信息,有利于提升会计信息的有用性,符合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

(三)报表列报的变化。

新旧准则下的利润表的列报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首先,新准则下的利润表不再区分主营业务与其他业务。而是统一在“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中进行列报。这一方面是基于市场经济中企业经营规模不断扩大,经营内容呈多元化发展,不同经营业务收入相当,主营业务与其他业务的界限已经很模糊;另一方面也是我国新会计准则体系与国际准则的趋同。

其次,由于新准则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新准则下的利润表增加了“公允价值变动收益”项目;新准则下的利润表还单独列报“资产减值损失”项目,明细列报“对联营企业和合营企业的投资收益”、“非流动资产处置损失”项目等,并将“营业费用”改为“销售费用”、将“投资收益”纳入营业利润的范围,使会计信息更加简洁透明。便于财务报告使用者充分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四)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净利润内涵的变化。

由于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凸现了资产负债表观的理念。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所得税会计处理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以及列报变化等因素,使得新准则下的利润表中的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净利润内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准则下的利润表将“投资收益”项目列入营业利润的范围,改变了旧准则下的营业利润仅反映企业正常营业活动所产生的经常性收益的状况,即企业利用资产对外投资所获得的报酬也属于营业利润,符合资产负债表观的理念。

新准则下的利润表增加了“公允价值变动收益”项目,将未实现的资本利得和损失纳入了利润表,使得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净利润中包含了部分资本性收益,符合综合收益观点,同样符合资产负债表观的理念。

所得税的会计处理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即企业在取得资产和负债时,应当首先确定其计税基础,资产和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之间的差额为(应纳税或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然后确认所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实质上就是资产负债表观的体现。同时,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所得税会计的实施使得新准则下的利润表中列示的所得税费用与当期会计利润相配比。减少了由于税法规定与会计准则不一致产生的税后利润的波动。

二、对新企业会计准则下利润表的分析。

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与旧准则相比,理念更先进,体系更完整,内容更丰富。新准则按照国际会计惯例对会计信息的生成和披露作了更加严格和科学的规定,强调了财务报表列报项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在主要方面和关键环节实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笔者在实务中分析新准则下的利润表时,认为以下三个方面值得关注。

(一)经常性收益与非经常性收益。

旧准则下的利润表中营业利润不包括“投资收益”项目。因此在分析企业的利润情况时。一般认为营业利润即为企业的经常性收益,很多企业在进行考核时也会用到经常性收益的指标,主要用来反映通过经营者努力所获取的经营性收益。新准则下的利润表中将“投资收益”项目包括在营业利润中,并且还增加了“公允价值变动收益”项目,因此在分析企业的利润表或对企业进行考核时,都要注意营业利润的内涵已经发生了变化,经常性收益要重新分析计算,以真实反映企业的经常性收益。

(二)已确认已实现收益与已确认未实现收益。

对于收益的确定,旧准则遵循的是收入费用观,因而利润表上所反映的收益并不是企业的全部收益。即未包括持有资产价值增值(或减值)的收益,利润表中的收益只是已确认已实现的收益;新准则则遵循的是资产负债表观,引入了公允价值的计量模式。并将符合一定条件的公允价值变动直接计入损益、进入利润表,利润表中的收益不仅包括已确认已实现的收益,还包括已确认未实现的持有资产价值增值(或减值)的收益。因此,在执行新准则的企业制定利润分配方案时,要注意区分已确认已实现收益与已确认未实现收益。这是因为一方面已确认未实现收益并没有给企业带来现金流量,过度的利润分配会影响企业的发展和经营;另一方面。当持有资产的市场价值扭曲或波动剧烈时,过度的利润分配中可能隐含了资本的返还,从而损害企业的盈利能力。

(三)计入损益的利得和损失与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

新准则引入了公允价值的计量模式,将符合一定条件的公允价值变动直接计入损益,即将未实现的资本利得和损失纳入了利润表。使得利润表的收益中包含了部分资本性收益,符合综合收益观。但新准则下的利润表并非完全的综合收益观。综合收益观认为“收益是除股利分配和资本交易外特定时期内所有的交易或企业重估所确认的权益的总变化”(《会计理论》汤云为、钱逢胜),但是我国新准则将“利得和损失”分为“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的利得和损失”和“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例如《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第十六条规定“自用房地产或存货转换为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时,投资性房地产按照转换当日的公允价值计价,转换当日的公允价值小于原账面价值的,其差额计入当期损益;转换当日的公允价值大于原账面价值的,其差额计入所有者权益。”因此,报表使用者要全面了解企业的收益情况。不仅要分析利润表,还要关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最新会计学专业毕业论文选题(案例16篇)篇五

会计学毕业论文选题可以根据专业的具体方向来决定论文选题,如:会计核算(包括对会计准则的学习质疑)、财务管理、审计、税收、内部控制、薪酬制度、公司治理等方面着手,也可以根据作者学习阶段所完成的课程内容进行分类,根据专业研究的找重点来确定论文选题。

2、选题要小而具体。

毕业论文选题不应太宽泛,导致论文内容体现不出研究内容的重点,需要细化到小而具体的方面。例如选择企业财务管理方面就要具体到应收账款管理的问题,作者可以选择写建筑、化工、服装行业等关于应收账款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有了具体的行业或者企业作为研究目标和实例,避免出现泛泛而谈的情况,需要注意学生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决定不同行业进行探讨,也避免了选题出现重复。

3、选题要结合实际。

如果是销售方面的工作,可以选择应收账款内部控制和风险防范等方面的选题、以及薪酬制度激励机制方面的选题等;如果是财务管理,建议从财务管理体制、预算管理模式、纳税筹划等方面进行选题思考。

最新会计学专业毕业论文选题(案例16篇)篇六

摘要:分析了我国会计核算制度改革面临的新形势,指出应当正确对待会计制度的中国特色与国际化的问题,提出了我国会计核算制度国际协调的策略。

论文关键词:会计制度,国际化,国际协调,协调策略。

1、我国会计核算制度改革面临的新形势。

1.1国际一体化的发展。

国际一体化进程不断加深,主要表现为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在这个过程中,中国所占的金额和比例都大大超过世界各国平均水平。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中国已经融入国际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当中,这种环境要求中国的会计制度与国际协调。进行国际贸易要了解国外企业的会计报表和会计制度,会计作为一种商业化的语言,如果贸易双方国家的会计方法和会计程序相差很远,各个贸易伙伴很难借助于会计语言进行沟通,无法通过财务报表了解和掌握对方的资历和信用,就会制约国际贸易的发展。为此,我国的会计制度需要进行国际协调。

1.2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挑战。

入世将促进会计信息国际化,与此同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中国普遍存在着因国家双重身份而导致的复杂产权关系。国家既是社会管理者,又是最大的企业投资人,这种复杂的经济关系导致了会计制度的宏观利益导向。如何将会计信息国际化的要求与会计制度的宏观利益导向适当地嵌合在一起,成为加入世界组织对中国会计制度的主要挑战。

2、正确对待会计制度的中国特色与国际化。

2.1会计国际化。

当前,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迅猛发展,一国的经济发展发须融入国际经济潮流,任何国家如果要脱离世界贸易市场和资本市场而谋求自身的较高水准的发展都是难以实现的。而会计作为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自然扮演着重要角色。推进会计和会计标准的国际化,为全球贸易往来和资本流动减少或者消除“语言”上的障碍和成本,无疑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要求。特别是互联网的迅速普及和应用,深刻影响着会计信息从输入到加工处理、再到传递和使用的全过程。可以说,信息技术革命为会计的国际化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并加速了会计国际化进程。因此,在当今世界经济加速发展和科技日新月异的背景下,会计国际化已成为不容回避的客观事实。

2.2会计的中国特色。

任何国家的会计,从历史的角度看都是适应该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而产生和发展的。在此过程中,会计受到来自经济、政治、法律及社会化等方面的诸多环境因素的共同影响,所以理论上只有当这些环境相同或相似,两个国家的会计体系就可能存在比较显著的差异。中国的会计改革不可能只考虑国际化的一面而完全放弃对中国国情的具体考虑,政治体制与社会文化方面的环境是显而易见的,中国的总体经济发展状况、人口状况、经济结构状况等都将决定中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必然且必须有其特殊之处。

3、会计核算制度的国际协调策略。

对于我国经济大发展的今天,我们不应该被动消极地接受其他国家协调的结果,而应积极地参与到会计国际化进程,利用国际会计资源解决我国的实际问题。既要密切关注国际会计协调发展和动向,充分借鉴吸收有益的技术和经验,又要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不简单照抄国际会计准则。同时我们更要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国际会计协调的进程中,施加我们的影响,使国际会计准则也能解决面临的一些特殊会计问题。具体措施如下:

3.1密切关注会计国际化的发展和动向,结合我国的国情进行吸收借鉴。

会计国际化是大势所趋,会计国际化是个过程,不能硬性要求各国直接采用现成的国际会计准则,而是了解各国环境,研究各国存在的特殊问题,不断调整、改进、完善国际准则,使之适合各国的实际情况。

我们对会计国际化的态度应当是:立足于我国国情、立足于我国当前的会计背景,积极地与国际会计惯例相协调,除非相关的国际会计惯例与我国的法律法规存在冲突或明显不切合我国实际。我们需要继续关注国外会计准则的最新发展,密切关注国际会计准则建设和国际会计协调的步伐,研究国际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信息需求,与我国的实际紧密结合,充分利用国际会计资源解决我国的现实问题,同时推进会计国际化进程。

3.2积极主动地参与会计国际化进程,施加我们的影响。

会计国际化的进程是各国日渐趋同的过程,也是各国争夺利益的过程。首先,我们要全面认识国际会计准则的制定机制,认真研究如何在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新架构下发挥我们的作用,从而使国际会计准则更多地兼顾包括我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的情况和需求。一方面,我们应当更加全面、广泛地参与国际会计准则制定工作,包括对征求意见稿积极提出意见、利用isasb会议的开发机制参加会议和提供观点、派人到iasb工作等;另一方面,在积极参与会计国际协调的同时,反映我国的特殊情况,尽可能地对国际协调施加我们的影响,以便在国际会计准则制定机制的新格局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其次,要加强区域间会计合作,积极地与经济背景相似、经济发展水平相等具有相似特征的国家开展区域间沟通、对话和合作,以提高我国在国际会计准则制定中的影响。

3.3努力做好各项配套工作。

为配合上述基本对策,我们还应努力做好以下几项配套工作:

(1)、进一步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度。

(2)、积极推进现行会计准则和制度的落实。

(3)、加强公司治理,建立科学有效的内部管理与控制体系。

(4)、加强对会计人员的培训力度,着力培养精通国际会计人员的人才。

(5)、加强审计准则国际协调。

参考文献:

[1]栾甫.会计制度论[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

[2]冯淑萍.中国的会计改革与发展[j].上海会计,2003,(1)。

[3]郭泳清.新中国企业会计制度变迁研究[m].大连:东北大学出版社,2003。

最新会计学专业毕业论文选题(案例16篇)篇七

摘要:本文从国家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和信息技术发展的角度分析五年制高职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融合的必要性,然后在五年制高职会计专业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课程设置现状的基础上,从理论基础、课程设置的连贯性、教学内容的融合三个方面,具体分析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融合的可行性。

关键词:五年制高职;财务会计;管理会计;融合;可行性分析。

高职会计专业是向社会输送会计人才的重要渠道,通过对五年制高职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研究,使毕业生能适应市场需要,并快速转变为企业需要的会计人才!

一、五年制高职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融合的必要性。

(一)国家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的要求。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xx﹞19号)要求,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全面提高人才质量。20xx年发布的会计改革与发展“十三五”规划中,也要求加强会计教学教材研究与改革,推动管理会计的应用。可以说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是国家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的要求。

(二)信息技术、经济新常态发展的必要要求。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信息技术的发展,促使社会经济发生了深刻变化,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大数据的普及,互联网的发展,加剧了企业管理高层对信息系统的需要,使得管理会计越来越重要。但是无论经济怎样发展,管理会计都必须借助财务会计提供的财务信息。因此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是信息与网络技术、经济新常态发展的必要要求。

二、五年制高职会计专业课程设置现状。

以我校会计专业课程设置为例,财务会计属于会计专业的专业技能课程,属于必修课,14学分,分两学期学习;管理会计属于专业拓展类任选课,4学分,一个学期学习。从课程设置看,五年制高职普遍存在重财务会计轻管理会计的现象。在国家越来越重视管理会计的环境背景下,高职教育应从实际情况出发,根据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课程的共性与个性,研究课程融合的的可行性。

三、五年制高职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融合的可行性分析。

(一)理论基础一致性。

1.基础相同。

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都以传统会计为基础。传统会计主要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运用专门的记账方法,对特定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并定期编制财务会计报表。财务会计的主要目标是通过对企业的资金运动进行全面系统的核算与监督,向外部使用者提供企业财务状况与盈利能力;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现代经营管理理论的研究深入,管理会计逐渐从传统会计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会计学科,主要是运用一定的分析方法和工具,分析财务会计中的信息,为管理当局的相关计划、决策、控制等提供依据。

2.本质相同。

会计的本质是在经济管理活动中形成的一种会计信息系统。财务会计提供的信息系统是基础,管理会计则在财务会计信息系统的基础上,根据企业经营管理上的要求,结合财务会计信息系统外取得的有关信息数据进行分析,从而形成管理层需要的管理会计信息。一般认为,财务会计是对外会计,而管理会计是对内会计,按照各自的方法和分析工具,进行双重核算。无论经济怎样发展,管理会计都必须借助财务会计提供的财务信息。

(二)课程设置的连贯性。

五年制高职会计专业的课程设置顺序一般都是先学习会计基础,学习会计基本理论与核算;然后是财务会计,学习具体的经济业务的核算,并编制相关报表;在学完财务会计的基础上,安排财务管理、成本会计、管理会计等其他专业课程。从课程设置看,五年制高职普遍存在重财务会计轻管理会计的现象。随着国家职业教育改革的深化、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取消,企业需要的是高层次的管理会计人才,高职会计专业课程设置在以财务会计为核心课程的同时,应重视管理会计,将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在课程设置上进行融合,使学生不仅具备扎实的财务会计知识,而且具备一定的经营管理能力,快速成长为企业需要的高层次的会计人才。

(三)教学内容的融合。

五年制高职财务会计的教学内容,大部分都是以生产的会计信息为主线,按会计要素设计学习内容,从财务会计内容认知,资产核算、负债核算、收入、费用和利润核算、所有者权益核算,最后是财务报表编制。管理会计的教学,以管理会计能力体系为主线,管理会计的基本方法、分析工具、经营决策、投资决策、全面预算、成本控制、最后是责任会计。会计的本质是为企业管理活动服务的一种会计信息处理系统,在这个会计信息系统中,有两个环节,即信息储存和信息输出,信息系统又可分为三个阶段,即信息确认、核算和信息应用,财务会计着重的是信息确认和核算,而管理会计重点是信息应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管是财务会计还是管理会计,都离不开会计信息这条主线,它们是相互融合的主体。

四、结语。

随着国家职业教育改革的深化,会计理论、信息与网络技术、经济的发展,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是必然的发展趋势。五年制高职会计专业是向社会输送会计人才的重要渠道,研究高职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是国家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的要求,也是市场对会计人才需求的必然结果。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xx﹞19号)。

[2]王雍欣,何秀贤,姚光宪,主编.管理会计.经济科学出版社,20xx.

[3]刘鲁忠.基于新形势下管理会计及财务会计可行性探究[j].管理观察,20xx(28).

[4]徐光华,沈弋,邓德强.环境嬗变下的管理会计变革与创新[j].会计研究,20xx(12).

[5]沈艺峰,郭晓梅,《全球管理会计原则》背景、内容及影响[j].会计研究,20xx(10).

最新会计学专业毕业论文选题(案例16篇)篇八

选题最好能建立在平日比较注意探索的问题的基础上,写论文主要是反映学生对问题的思考,详细内容请看下文。

1.我国财政风险问题研究。

2.我国利率市场化问题研究。

3.我国外债风险问题研究。

4.国家宏观调控的内涵与手段研究。

5.中国经济周期问题研究。

6.宏观调控主要目标研究。

7.中国经济增长与金融、货币增长研究。

8.失业问题研究。

9.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经济影响的研究。

10.人民币升值对浙江省经济的影响。

11.影响汇率的因素分析。

12.经济发展与社会(伦理、幸福、价值等)关系的分析。

13.中国经济增长问题研究。

14.通货膨胀问题。

15.中国经济增长的地区差异分析(或增长因素分析)。

16.新经济增长理论与中国经济增长。

17.公共财政政策与可持续发展(或技术创新)。

18.中国地方财政体制改革与经济转型。

19.中国的县乡财政(或基础教育的财政制度)--以浙江省为例。

20.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

最新会计学专业毕业论文选题(案例16篇)篇九

选题最好能建立在平日比较注意探索的问题的基础上,写论文主要是反映学生对问题的思考,详细内容请看下文。

俄语代词的语义特点。

语言及文化视角下的现代俄语笑话。

认知心理学框架中的大学俄语语篇教学分析。

从语用失误角度看大学俄语教学中学生语用能力的培养。

俄语广告语言的劝导功能分析。

图式理论与俄语阅读教学。

系统功能语法维度下俄语语篇的功能分析。

现代俄语简单句的逻辑表达式问题。

俄语换位词研究。

俄语疑问句及其功能分析。

最新会计学专业毕业论文选题(案例16篇)篇十

3、有关企业内部会计控制问题的探讨。

4、试论人力资源会计。

5、关于集资经营资金的分析。

6、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与监督。

7、论金融风险与会计监督。

8、浅议会计发展的新领域--网络会计。

9、试论企业财务报告的改进和发展趋势。

10、有关或有事项会计问题的浅析。

11、从企业的安全性谈偿债能力分析。

12、论当前会计职业道德与诚信。

13、企业并购中的价值评估和财务风险防范。

14、关于会计信息真实性的思考。

15、关于管理会计应用问题的思考。

16、浅谈作业成本法规在现代企业的应用。

17、浅论会计职业道德与会计信息失真。

18、浅谈财务报表分析应注意的问题。

19、浅议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以及治理对策。

20、加强应收帐款的管理,提升企业竞争力。

21、关于提高会计电算化系统安全性的思考。

22、浅论私营企业的财务管理。

23、试述公司财务假帐及其防范。

24、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与累计折旧的关系。

25、浅谈应收帐款管理。

26、论谨慎性原则在企业会计中的运用。

27、浅谈固定资产减值引起新会计问题的思考。

28、论人力资源与无形资产的界定。

29、网络经济时代的企业财务管理的创新。

30、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的作用。

31、应收帐款管理对策研究。

32、战略管理会计概念和实务研究。

33、对我国企业会计监督现状的思考。

34、浅谈现代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中的运用与研究。

35、论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与控制。

36、论现代企业制度下内部审计的职能。

37、浅谈企业应收帐款动态管理。

38、浅谈我国网络会计的发展。

39、浅谈或有事项的会计处理问题。

40、论会计监督。

41、浅谈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42、企业常见利润操纵方法的会计分析。

43、浅谈我国会计电算化的现状与发展。

44、如何有效实施企业内部会计监督制度。

45、浅谈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环境。

46、浅谈erp在会计中的应用。

47、浅谈会计工作面临的挑战和发展策略。

48、浅谈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治理策略。

49、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分析及应对策略。

50、论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问题。

51、浅谈非营利组织的财务控制。

52、浅谈会计监督弱化的原因及对策。

53、对管理会计应用中问题的思索。

54、论管理会计在我国现代企业中的应用及对策。

55、信息化与商业企业资金流程再造。

56、会计信息披露管制的经济分析。

57、浅谈现代会计工作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58、会计谨慎性原则的运用及其局限性探讨。

59、建立我国统一财务会计理论结构。

60、完善公司治理与管理会计创新。

61、会计电算化存在问题的思考及对策探讨。

62、二十一世纪管理会计的创新与发展。

63、加强连锁超市的财务管理。

64、论网络时代会计目标下的会计业务流程重组。

65、关于对会计做假账问题的探讨及治理办法。

66、企业财务风险成因及其防范。

67、试论企业负债经营。

68、关于会计委派制的思考。

69、论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规范问题。

70、现代企业制度下加强会计监督的思考。

71、浅议企业财务会计报告的发展趋势。

72、企业财务状况分析评价中应注意的问题及改进方法。

73、二十一世纪审计模式的创新。

74、对于完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问题的思考。

75、网络环境下企业财务管理的新模式探讨。

76、论会计信息失真原因及对策。

77、论销售环节的财务管理。

78、作业成本控制探讨。

79、论市场经济下政府如何依法理财。

80、关于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的探讨。

81、会计信息真实性的研究。

最新会计学专业毕业论文选题(案例16篇)篇十一

(一)专科护理知识缺乏,预见性差。

儿科护理中的风险首先表现在专科护理知识缺乏,预见性差。这方面的风险主要是因为儿科患者在入院的时候,护理人员没有全面的专科护理知识以及没有综合的分辨能力所造成的。如果儿科患者在入院的时候,护理人员因为缺乏专科护理知识,造成儿科患者错过最佳的恢复时间,这方面的风险所造成的风险是相当严重的。再加上儿科患者的情况比较复杂,如果护理人员不能够熟练地掌握抢救的程序,反而只是机械的遵照医嘱,没有一个变通或者是综合分辨的能力,儿科患者的一些病症表现是很容易被忽视的。这种情况必定会致使严重的后果,并且这种后果是无法挽回的。

(二)规章制度落实不到位。

儿科护理中的风险还表现在规章制度落实不到位。在儿科护理的过程之中,制定相关的制度不仅是对护理人员的负责,同时也是保障护理水平和护理质量的一个重要举措。护理人员不仅是护理水平和护理质量的直接体现者,同时也是护理活动的直接执行者,如果护理的规章制度落实不到位,必定会影响到护理的'质量和水平。在儿科护理中,规章制度落实不到位也是护理的风险之一。护理规章制度设置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医疗安全以及患者的康复,如果落实不到位,不仅会影响到医疗安全,同时也会影响到患者的康复情况。规章制度落实不到位主要表现在,护理人员不按章程办事,在值班或者是轮班制的过程中总是出现空缺档,还有就是操作违规等,都是规章制度落实不到位的体现。

(三)缺乏与患者家属的沟通以及护理人员素质低。

儿科护理中存在的风险还表现在缺乏与患者家属的沟通以及护理人员素质低。

在儿科患者入院之后,其家属难免会出现焦急的心理状态,其情绪都是很不稳定的,如果这个时候其护理人员不能和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反而是运用比较生硬的话语或者是不友好的与其与患者的而家属沟通,会起到反作用的,对以后的儿科护理工作也是极为不利的。此外,在儿科护理中,护理人员没有责任心,并且素质低下,也必定会导致儿科护理工作存在风险,得不到应有的效果。因此,针对儿科护理中存在的风险,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如何应对儿科护理中的风险。

(一)加强医学以及专科知识的培训和教育。

要应对儿科护理中的风险,首先就应该加强医学以及专科知识的培训与教育。要加强儿科护理人员预见性以及综合能力的教育,强化其对儿科患者的抢救程序的熟练程度以及随机应变的能力,规避儿科护理中由于人为理由所导致的护理风险。再者医院应该加强对儿科护理人员的训练与培训,在对儿科患者而进行的抢救的时候,要逐步的训练护理人员的敏锐观察力和处理能力,增加她们的临床经验,专业技能,从而进一步加强她们在以后的儿科护理工作中有效的处理每一个病历,强化护理的能力与水平。

(二)加强制度的落实工作。

其次,还应该加强制度的落实,规避因制度落实不到位所引起的儿科护理风险。规章制度是预防出现事故的重要的保障和基础,因此,在儿科护理工作中应该充分的加强规章制度的落实。每一位护理人员应该严格认真地贯彻规章制度,遵守规章制度。医院的管理人员也应该督促规章制度的落实,定期的检查规章制度落实的情况。如果出现规章制度落实不到位的情况,应该给予记过或者是处分,从而来督促每一位护理人员遵守规章制度。

(三)积极与患者而家属沟通以及提高自身素质。

除此之外,儿科护理人员还应该积极地与儿科患者的而家属进行有效的沟通,在沟通中尽量的使用和缓的预期,安抚家属的情绪,并且还应该主动积极地与患者的家属进行沟通、交流,运用温和的语气讲述患者的情况,让家属不要过分的担心。并且护理人员还应该努力的提高自身的素质,树立护理的责任心和积极心,并且在儿科护理中的工作中要有爱心,更加负责人的去做好自己的护理工作。

三、结语。

虽然在现在的儿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着一定的风险,但是这是对医院护理工作的考验与挑战,如果医院的护理人员能够有效地规避风险,就会提高医院儿科护理的水平和质量,进一步的推动医疗护理工作的发展与进步。文章从几个方面对儿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风险以及相应的策略进行了有效的分析与探索,不仅对现在的儿科护理工作有着积极地现实作用,同时也会引发以后儿科护理工作的反思,为以后儿科护理工作的水平和质量做了更好地参考。

参考文献。

[1]蔡学联;护理实务风险管理[j]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5.05.

[2]李艳玲;护士职业安全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j]河北职工医学学院学报,2003.4.20.

[3]缪微菁;护理风险管理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07.(42)。

最新会计学专业毕业论文选题(案例16篇)篇十二

会计核算是指会计主体对已经发生或是完成的经济活动进行相应的核算,其实是记账,算账,报账的总称,只有很好地做好会计核算才能做好会计工作,并且会计核算的顺利进行这样将有利于更好地进行会计的相关工作可以提高工作的效率及编制准确和及时的报表,可见实现会计核算的顺利进行对会计工作的重要作用。现行的会计制度随着我国财政体制的改变也有了相应的变化,如在进行国库集中支付改革时每年都会制定相应的政府收支的科目,这是需要适时的增加或减少会计科目,此外还需要对账户做相应的改变,这样也对会计核算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这种改变同时使得会计要素有了改变由原来的三个会计要素变成了五个,因此会计核算也要发生改变。

二、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制度改革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制度改革的必要性:主要是体现在随着我国在财务管理方面的制度改革,使得企业单位的会计核算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为了使得会计的核算能够跟上事业单位的发展需求,并且以确保企业的经济不受到影响,这就需要事业单位对会计核算制度提出相应的改变。然而现在事业单位主要是在采用收付实现制的方式进行会计核算进行的,这其中存在着严重的不足,因此需要对企业的会计核算进行改革,以更好地规范国家预算资金的使用,此外还可以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强化了事业单位在社会中的职能,可见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制度改革的必要性。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制度改革的可行性:主要是可以借鉴外国在会计核算方面的改革,并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即事业单位的会计业务的范围和事项等方面的特殊性,对事业单位中的会计核算进行改革,可见在进行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制度的改革上具有可行性。

三、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

会计制度的不完善主要表现在以下的几方面:

第一,在实行会计核算改革后,虽然针对事业单位的情况建立相应的法律和制度,但是在实际的开展中因为会计核算人员的能力有限和事业单位还没有设计出较合理的会计核算的制度如在会计的科目和核算的内容上就出现了一定的问题这些使得会计核算未能很好地开展。

第二,由于在不同的事业单位中对会计的科目及会计的内容上有一定的不同这使得不同的事业单位之间出现了报表不能一致的情况,这样导致了会计信息的不准确性及理解性较差,并且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各事业单位在经济方面的往来更是密切,不同单位不同的会计科目这使得单位之间在处理经济业务时出现了困难。

第三,我国对事业单位的监督制度不到位,虽然会计在进行核算制定了相应的`条例,但是由于监督的不够好,企业在进行经济活动时违反了成本过低或是不力造成了有法不依等违法的操作。第四,事业单位内部因控制制度不健全也使得会计核算出现了一定的问题主要是一些事业单位私自挪用国家的专项金或是对一些项目进行私自收费等这些行为都是由于会计制度不健全造成的。

3.2会计的行为不规范。

会计的行为不规范主要表现在下面的的情况中:

第一,原始凭证方面,存在着填写不完全,主要是在一些项目中没有进行填写或是表述不清晰,甚至对其中的一些数据进行更改,论文格式这样的行为严重违反了事业单位中在会计核算中的相应的规定即在填写会计凭证是必须将其填写完整,而且对数据不得随意更改否则将严重的影响会计信息的准确性。

第二,记账凭证方面,同样存在着与原始凭证一样的问题,并且对原始凭证的审核并没有达到要求。

第三,在账务方面,主要是指由于在事业单位的内部由于实行财务与会计核算的分开管理,这种形式大大的对企业的财务管理造成了影响,使得单位的管理事物和账簿之间进行了严格的划分,因为这样的结果是财务人员只是在资金的规范使用方面发挥着作用,但是并不能实现对事业单位的资产的监督。

第四,在对支出方面的审核和控制也出现了力度不行等,主要是在原始凭证的审核手续不完整。

第五,在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上实行的是收付实现制这种做法反映的会计信息并不能符合配比原则,并且不能准确反映事业单位的结余情况,不能准确反映事业单位的资产和负债情况,这些都是会计的一些不规范行为。

3.3会计预算的执行力较差。

事业单位预算的执行能力较差主要是表现在以下的一些方面:

第一,事业单位对经济活动中的一些资金支出情况并没有进行很好地记录,并且在对资金的管理和审核方面并没有按照严格的标准进行,这种情况很大的程度上造成了资金利用的浪费。

第二,在事业单位对预算进行编制的过程中,每个部门都在争取自己部门的最大利益,并没有就公司的整体情况进行把握,这样为预算的进行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第三,一些事业单位在使用专项资金上,只是对拨款的过程进行了严格的控制,但是专项资金分配到各部门中将不再对其使用情况进行严格的监督,这样往往导致了专项资金并不能很好地发挥其的作用,甚至有些单位对于专项资金的分配中,并没有将专项金用于专项的研究,而且事业单位使用这些资金对其他资金的不足进行弥补,以上的这些情况都导致了会计预算的执行能力较差。

3.4会计核算实物存在问题。

会计实务核算方面:主要是对于固定资产的核算问题和无形资产的核算问题上出现的问题。在固定资产的核算上,固定资产的实际价值并没有得到很好证实,固定资产应该只是核算账面的价值并不计提折旧。在无形资产的核算上,一般事业单位对无形资产时常忽略,即使将其登记入账但是还是会存在不健全的情况,并且事业单位对无形资产的认识不足,这样都造成了对无形资产的浪费。

四、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制度的改革。

4.1完善会计核算体制。

在进行会计核算体制的完善方面需要从下面的几方面着手:第一,在各项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实现其科学和实用性,并且建立完善的会计核算的监督体系,对于非法行为要依据相应的法律和法规对其进行严惩,这样将很大程度上减少了由于会计核算导致的损失。第二,完善事业内部的监控体制,对事业单位中的一些工作进行严格的规范并对任务进行很好地控制,这样才能使会计核算顺利的进行。第三,坚持收支两条线的方针,并要继续加强国库集中收支政府的集中采购为重点的制度改革,认真贯彻制度的实施,规范好事业单位的财务活动。

4.2加强财务的监管工作。

事业单位根据自身的特点建立相应的内部管理体制,科学的对财务进行监督管理这将使得财务管理活动顺利进行,为了做好财务管理的监管工作,这就需要做到:第一,加强对事业单位的日常经济活动的收支情况进行定期的检查。第二,事业单位预算的一些情况需要与任期领导的离任专项审计要进行结合,这样可以提高在任领导对会计核算及财务管理的重视。第三,在财务方面实行公开制度,通过民主和大众的监督来对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进行提高。

4.3提高财务人员的素质。

财务人员的职业素质将对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的顺利进行有很大的影响,在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不断地改革中,提高财务人员的职业素质将成为事业会计核算进行的重要内容主要可以采取以下的一些方法对事业单位财务人员的素养进行培养:第一,首先要加强财务人员的职业素养可以通过学习班或是对会计人员进行定期的集训以提高财务人员的职业素养。第二,加强财务人员的专业技能方面的考核,并对财务人员的工作提出标准和要求,促使财务人员不断的自觉提高自身的职业技能。第三,在招聘财务人员时需要提高标准,以便引进高职业技能的财务人员。

4.4正确反映资产的价值。

要想正确地反映资产准确的价值这就需要从下列几方面进行着手:事业单位在报表中要对固定资产的价值要正确的反映,这就需要遵循固定资产的核算方法,对固定资产进行折旧,并且将固定基金取消掉,并设置累计折旧作为备抵账户,并且需要在负债中增加固定资产原值和累计折旧及固定资产净值的内容。第二,在对无形资产的核算中要确保对无形资产的价值要很好的利用,以便使无形资产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

五、结束语。

会计核算制度的改革这样很大程度上加强了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并且这样也有利于事业单位很好地适应国库管理制度的实施。目前,我国的会计核算制度还存在一定的缺陷,这就需要我们发现其中的不足并积极的采取措施进行改进,只有这样才能够建立起完善的会计核算制度,此外我们还应当积极的对会计核算制度进行探索,充分发挥其在事业单位中的作用,为社会的发展贡献力量。

最新会计学专业毕业论文选题(案例16篇)篇十三

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与传统填鸭式教学模式相比,案例教学更加生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兴趣。如通过在课堂上加入引导性案例的形式,能够使学生们带着问题去学习,从而提高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积极性。又如将效果证明性案例插入到教材章节中,可以增强教材的生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通过案例分析,能够使学生身临其境地去直面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感觉到在以后自己创业的过程中将会懂得如何正确地做出决策。因此,通过案例教学可以将教学模式多样化,改变学生的角色,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

3.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

案例分析的基本步骤是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继而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来解决问题。开展案例教学,是将企业的各种真实管理场景搬到课堂上,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可以从当事人的角度进行思考分析,努力寻求提高企业价值的方法。通过分析案例中企业的经验与教训,来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增强对理论知识的认识理解,培养自己的判断能力,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和建议,从而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通过案例分析,学生可以充分拓展自己的思维,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由于案例分析倡导多向性、发散性的思维方式,鼓励学生发散思维,不求唯一答案,从而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及想象力。

3.3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案例教学的方式要求教师在教学之前要事先对案例进行调查、研究与分析,在这样一种实践化教学中,教师不仅需要熟练掌握教材中所授内容,同时又不能仅局限于这些内容,而需要从多方面考虑理论知识的运用。同时,案例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教师从多角度分析总结问题。因此,采用案例教学的方式,对管理会计学的教师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能够督促教师不断地学习深造,因而也有利于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范文二。

最新会计学专业毕业论文选题(案例16篇)篇十四

多年来。我国的会计准则遵循的是收入费用观。在收入费用观下,收益是一定时期的收入减去各类相关成本费用后的差额。即收益=收入-费用。1993年7月1日开始施行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五十四条明确“利润是企业在一定期间的经营成果。包括营业利润、投资净收益和营业外收支净额。”也就是说,利润表和资产负债表各项目的数据都是考虑到收入确认和费用配比之后的结果。在收入费用观下资产负债表是利润表的副产品。

2006年发布的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引入了资产负债表观的理念,即会计准则的制定者在制定规范某类交易或事项的会计准则时。应首先定义并规范由此类交易产生的资产或负债的计量;然后,再根据所定义的资产和负债的变化来确认收益。新《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三十七条规定“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利润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等。”“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就是指应当计入当期损益、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发生增减变动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或者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利得或者损失。简单的说,利润表中利润的度量主要取决于资产和负债的计量,利润表可以被看作反映企业一定期间净资产的变动表。

(二)计量的变化:历史成本——公允价值。

1993年《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的第十九条明确“各项财产物资应当按取得时的实际成本计价。物价变动时,除国家另有规定者外,不得调整其账面价值”,也就是说历史成本是会计计量的基本属性。

2006年发布的新准则不再单纯强调历史成本为基本计量属性,而是适度、谨慎地引入公允价值,在投资性房地产、生物资产、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资产减值、债务重组、金融工具、套期保值、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等方面都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并且将符合一定条件的公允价值的变动直接计入了损益,进入利润表。按照公允价值进行会计计量,能够更加客观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从而向投资者提供更加相关的信息,有利于提升会计信息的有用性,符合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

(三)报表列报的变化。

新旧准则下的利润表的列报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首先,新准则下的利润表不再区分主营业务与其他业务。而是统一在“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中进行列报。这一方面是基于市场经济中企业经营规模不断扩大,经营内容呈多元化发展,不同经营业务收入相当,主营业务与其他业务的界限已经很模糊;另一方面也是我国新会计准则体系与国际准则的趋同。

其次,由于新准则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新准则下的利润表增加了“公允价值变动收益”项目;新准则下的利润表还单独列报“资产减值损失”项目,明细列报“对联营企业和合营企业的投资收益”、“非流动资产处置损失”项目等,并将“营业费用”改为“销售费用”、将“投资收益”纳入营业利润的范围,使会计信息更加简洁透明。便于财务报告使用者充分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四)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净利润内涵的变化。

由于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凸现了资产负债表观的理念。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所得税会计处理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以及列报变化等因素,使得新准则下的利润表中的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净利润内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准则下的利润表将“投资收益”项目列入营业利润的范围,改变了旧准则下的营业利润仅反映企业正常营业活动所产生的经常性收益的状况,即企业利用资产对外投资所获得的报酬也属于营业利润,符合资产负债表观的理念。

新准则下的利润表增加了“公允价值变动收益”项目,将未实现的资本利得和损失纳入了利润表,使得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净利润中包含了部分资本性收益,符合综合收益观点,同样符合资产负债表观的理念。

所得税的会计处理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即企业在取得资产和负债时,应当首先确定其计税基础,资产和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之间的差额为(应纳税或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然后确认所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实质上就是资产负债表观的体现。同时,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所得税会计的实施使得新准则下的利润表中列示的所得税费用与当期会计利润相配比。减少了由于税法规定与会计准则不一致产生的税后利润的波动。

二、对新企业会计准则下利润表的分析。

最新会计学专业毕业论文选题(案例16篇)篇十五

管理会计是一门应用型新兴学科,目前在许多高校,它已经被列为财务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但就我国管理会计在实践中的应用广度与深度而言,目前我国高校管理会计的教育已经不能适应企业管理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相关统计表明,目前我国管理会计的人才缺口约有300多万。依据我国高校的管理会计教学现状,管理会计课程在实践化的过程中并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具体体现在课程的内容设置不合理、课程教学缺少经典案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尚不健全、考核方式传统单一等方面。

1.1课程的内容设置不合理。

目前高校使用的多数管理会计教材均以传统的管理会计内容为主,主要包括变动成本法、本量利分析、经营预测与决策、标准成本法、全面预算等内容,只有部分教材浅显地涉及了近年来管理会计发展的新领域,如作业成本法、经济增加值、平衡计分卡等内容。而关于其前沿学科中如代理理论、组织行为学等相关内容却很少涉及。同时,由于管理会计同传统的财务会计课程内容存在重合现象,如成本会计在管理会计中也是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多数高校在课程设置上删减了管理会计课程中的这部分相关内容,由此导致了各学科间系统性紊乱。此外,目前的管理会计课程在内容上未能与时俱进,体现管理会计职能的拓展,缺少目前先进的数据处理软件的相关应用问题。

1.2课程教学缺少经典案例。

由于我国的管理会计教材多是依据西方管理会计体系编写的,在实践中,这些教科书上的方法并不能完全适用于我国企业的实际情况。比较好的管理会计的案例大都来自国外,缺乏适应性,而一些由我国企业在长期经验积累中创造的实际运用方法,并没有在管理会计的课程教学中被采用。

同时,在管理会计的课堂上,教师主要以课堂授课的方式为主,仅仅是对课本知识的梳理和讲解,很少采用案例教学、课堂讨论交流的方式,这不利于学生对本课程兴趣及课堂积极性的开发。

1.3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尚不健全。

我国管理会计的后续教育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诸如尚未推行管理会计职业化资格证书考试、尚未建立完善的管理会计师资格认证制度等问题。目前国际上针对管理会计的资格考试,如美国注册管理会计师证(cma)在我国尚缺乏普及,知名度不高,报考的人数较cpa偏少。由于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欠缺,我国高校目前也缺乏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和管理会计实践经验的教师,从而很难在学生中有效开展管理会计实践活动指导。

1.4考核方式传统单一。

在管理会计的课程考核方式上,目前我国高校还是较多地采用传统的期末笔试考试形式,这样容易促使学生产生平时不学习考前突击复习的消极应试心理。这样,即使在课程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但由于是凭借短时记忆,学生们并不能真正掌握和理解这些知识。

2管理会计课程教学改革的构想。

2.1进一步完善教学改革机制。

在这一方面可以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做法,调动全社会的力量积极参与到管理会计的课程教学改革中来,搭建校企合作的平台,建立高校与相关企业间的定向合作关系。这种方式一方面有利于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实际接触到企业管理会计的实际工作,切身体会和理解管理会计的职能,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将高校人才培养的重心转移到实践创新能力上来。

2.2开展多元化的授课方式,增加案例和软件化教学。

管理会计是一门应用型学科,它的教学重心应该是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应用能力。通过在课堂上加入引导性案例的形式,能够使学生们带着问题去学习,从而提高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积极性。将效果证明性案例插入到教材章节中,则可以增强教材的生动性、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同时,采用方法应用性案例教学的方式,则可以借助高度简化的案例贴近实际,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本文将在第三部分详细阐述案例教学在管理会计教学应用中的意义。

此外,通过增加软件化教学的方式,能够丰富管理会计的授课内容,使得授课方式更加多元化,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跟上时代的步伐。如教会学生如何运用erp财务软件及excel来进行数据处理,正确快速地计算出净现值、内含报酬率等指标,既可以避免复杂的计算、节省时间,同时又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日后更加高效地进行企业预测决策、控制、规划、业绩评价等实践活动服务。

2.3提升教师队伍的素质。

面对日益激烈的人才竞争,高校在教育活动中应加强对于学生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两方面的教学力度,而想要实现这一教学目标,离不开一支专业化、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就目前我国的现状而言,由于尚未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管理会计方面的专业型人才不足,各高校管理会计教师队伍的素质还有待提高。可以通过实现人才持证上岗、给予教育工作者更多再学习再深造的机会、加大对于专业型管理会计人才的聘用力度等方式来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

2.4改革成绩考核制度。

我国高校目前的成绩考核方式多偏重于期末笔试考试,这一方式容易忽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为了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结合,高校应当改革成绩考核制度。可以依据课程学习进度及社会实际应用需求建设题库,从而使得考试内容与实际工作需求密切集合。在考核周期上应该将期末考试的内容融入到日常教学活动中,使学生随学随用,不断巩固所学知识。在考核形式上可以增加课堂ppt展示、案例分析、小论文写作等方式,从而增强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和自己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案例教学在管理会计教学应用中的意义。

3.1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与传统填鸭式教学模式相比,案例教学更加生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兴趣。如通过在课堂上加入引导性案例的形式,能够使学生们带着问题去学习,从而提高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积极性。又如将效果证明性案例插入到教材章节中,可以增强教材的生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通过案例分析,能够使学生身临其境地去直面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感觉到在以后自己创业的过程中将会懂得如何正确地做出决策。因此,通过案例教学可以将教学模式多样化,改变学生的角色,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

3.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

案例分析的基本步骤是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继而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来解决问题。开展案例教学,是将企业的各种真实管理场景搬到课堂上,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可以从当事人的角度进行思考分析,努力寻求提高企业价值的方法。通过分析案例中企业的经验与教训,来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增强对理论知识的认识理解,培养自己的判断能力,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和建议,从而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通过案例分析,学生可以充分拓展自己的思维,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由于案例分析倡导多向性、发散性的思维方式,鼓励学生发散思维,不求唯一答案,从而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及想象力。

3.3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案例教学的方式要求教师在教学之前要事先对案例进行调查、研究与分析,在这样一种实践化教学中,教师不仅需要熟练掌握教材中所授内容,同时又不能仅局限于这些内容,而需要从多方面考虑理论知识的运用。同时,案例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教师从多角度分析总结问题。因此,采用案例教学的方式,对管理会计学的教师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能够督促教师不断地学习深造,因而也有利于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最新会计学专业毕业论文选题(案例16篇)篇十六

毕业论文是会计学专业教学计划的一个重要的综合教学环节,学生撰写毕业论文的目的在于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专业知识去发现、分析和解决会计、财务管理、审计等领域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掌握撰写达到相应水平的学术论文的一般程序和方法。

二,学时与学分:14学时14学分。

三,适用专业:会计本科专业。

四,课程教材:无。

五,参考教材:无。

六,开课单位: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会计系。

七,课程的目的,性质和任务。

八,课程的主要内容。

论文选题;。

查阅相关资料;。

撰写论文;。

论文定稿.

1绪论…………………………………………………………………………………。

1.1课题背景及目的……………………………………………………………。

1.2国内外研究状况………………………………………………………。

1.3课题研究方法……………………………………………………………。

1.4论文构成及研究内容………………………………………………………。

2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定义和发展…………………………………………………。

2.1公允价值的概念……………………………………………………………。

2.2公允价值概念的变迁………………………………………………………。

1.2.1公允价值在美国的应用历史和现状………………………………。

1.2.2公允价值在我国的应用历史和现状………………………………。

3新准则中公允价值的具体体现……………………………………………………。

3.1在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准则中公允价值的体现…………………………。

3.2在投资性房地产准则中公允价值的体现…………………………………。

3.3在债务重组准则中公允价值的体现………………………………………。

3.4在其他具体准则中公允价值的体现………………………………………。

4公允价值在我国企业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4.1我国经济环境不成熟导致信息的可靠性无法保证………………………。

4.2公允价值的实施成本的限制……………………………………………。

4.3公允价值计量对利润的影响……………………………………………。

4.4公允价值计量属性与其他计量属性的磨合问题…………………………。

5公允价值合理运用的建议………………………………………………………。

5.1改善经济环境建立公平自愿的活跃市场………………………………。

5.2谨慎选择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合理确定公允价值………………………。

5.3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完善企业内控制度…………………………。

4.3.1加强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培养……………………………………。

4.3.2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

4.3.3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145.4健全公允价值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公允价值披露和审计制度…………。

4.4.1健全公允价值相关法律法规………………………………………。

4.4.2建立公允价值披露和审计制度……………………………………。

一、论文的选题。

1、毕业论文选题的一般原则: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选题应尽力结合有关单位会计、财务管理、审计等工作的具体业务活动,优先选择具有一定社会价值的应用课题,力求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二、毕业论文工作对学生的要求。

学生在撰写毕业论文的过程中应做到:

1、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工作,认真完成毕业论文任务书中规定的各项任务。论文力求做到观点正确,方法科学,技术先进。

2、围绕毕业论文主题开展调查研究。掌握有关方针、政策、法规,收集必要的数据资料,查阅和使用有关技术资料工具书,通过计算、绘制图表等工作提高从事会计、财务管理、审计等工作的能力以及编写文件的能力。

3、领会会计、财务管理、审计等理论和实践的正确关系,培养严格的科学态度和认真踏实的工作作风。

4、论文内容杜绝抄袭。如果论文中需要引用其他论文的观点、理论、方法、流程等内容,必须在论文中注明参考文献,文责自负。

5、论文遵守国家安全保密条例,注意技术、方法、模式等涉及专利的保密。特别是应用类论文,论文内容应当获得合作单位的许可。

6、按时完成毕业论文各个环节的工作,并得到指导教师的确认。

7、不能按时完成任务,论文内容有抄袭的一律取消答辩资格,做不合格记录。不能按时参加论文答辩的作不合格处理。凡是不合格者在下一学年重作毕业论文,参加下一学年的论文答辩。

撰写毕业论文一般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毕业论文的选题由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选定,由指导教师填写毕业论文任务书,在任务书中应包括以下主要项目:

1、毕业论文的具体要求。

(1)确定调研单位和调研内容。

(2)确定应查阅的参考书及文献。

(3)确定应深入研究的2~3个专题的内容。

3、其他注意事项。

(二)准备工作。

学生根据毕业论文任务书的要求与计划安排,首先要了解、熟悉选定的课题的内容和范围,应积累的原始资料及数据,要求解决的问题,然后围绕选题查阅收集有关资料、文献或深入现场了解实际情况,测试采集有关的数据。

(三)检查与指导。

为确保毕业论文工作的质量,指导教师应分期分批的组织2~3次报告会。

1、调查报告会和读书心得报告会(第4~5周)。

2、专题研究报告会(第8~9周)。

其中,专题研究报告会的成果应达到下列要求之一:

(1)对解决本专题有新的见解,新的论点或思路;。

(2)对本专题的问题进行了新分析、新论证或新预测;。

(3)对解决某项问题提出了新建议,新方案或新举措。

报告会的目的在于交流学生心得及经验,考察学生的毕业论文进度与质量,培养与选拔优秀毕业论文,激发学生分析与思考问题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报告会由指导教师与相关教师组成评议组,评出报告阶段的成绩,有关负责人随时检查落实情况。

(四)撰写阶段。

在调研和深入研究分析课题的基础上,根据总体撰写方案的要求完成论文的结构布局、段落层次等,运用有关素材写成初稿。

论文应包括下列内容:

1、课题名称、目录及页次;。

2、中英文内容提要。扼要叙述内容与要求、原理方法,要求文字精练;。

3、正稿。包括问题的提出、原理论述和论点说明、研究方法及成果、绘制图表等;。

4、结论。总结本文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指出特色和新见解,得出结论;。

5、参考文献。所有参考文献应注明资料的名称、作者、日期、页码、出版社等。

要求学生独立完成论文,论文观点正确,论据充分,阐述清楚,文字简洁,书写工整。穿插必要的插图、表格和图纸,并装订成册。

(五)定稿阶段。

初稿撰写后,送交指导教师审阅定稿。然后按规定格式,用a4纸打印。最后送论文指导小组。

四、时间及阶段安排。

毕业论文全阶段需要12周。

阶段内容时间(周)。

1熟悉课题1。

2调研、收集资料、翻译资料4。

3确定写作方案1。

4写初稿、包括计算、绘图、并修改3。

5送审、修改1。

6定稿、调整1。

7准备论文答辩0.5。

8论文答辩与评定成绩0.5。

合计12。

2、调研报告约3千字。

3、读书报告约3千字。

4、资料综述约3千字。

5、外文资料翻译约1.2万个英文字符。

六、毕业论文文档应包括的材料。

1、毕业论文任务书一份;。

2、调研报告、资料综述、读书报告各一份;。

3、外文翻译原稿和译文各一份;。

5、重要的原始资料。

七、毕业答辩及成绩评定。

(一)毕业答辩。

1.答辩委员会和答辩小组。

答辩委员会由3名以上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组成,答辩小组成员数量应当为奇数,其中答辩小组组长应当由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的教师担当。

2.答辩过程。

(1)论文陈述。

包括自我介绍;课题的研究意义;论文结构;论证思路、方法、结论;论文中具有的个人独到见解。

(2)答辩教师提问。

提问的数量视提问的内容而定,一般控制在4题左右;问题的难易程度由主答辩教师与答辩组组长共同控制。

(3)回答问题。

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简明扼要地做出回答,切记不着边际漫谈。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答辩教师要对学生的回答做出评价。

(4)答辩时间。

(二)成绩评定。

答辩结束后,答辩小组根据学生答辩情况、指导教师和评阅教师所给定的成绩,按照统一的评分办法和评定标准确定每个学生的成绩,交答辩委员会审核。毕业论文成绩独立评定,不受平时成绩影响。

相关范文推荐

    最优临时返校申请书(汇总19篇)

    这些申请书是评判一个人能力与经历的重要材料,因此写好申请书非常关键。如果你想让自己的更多申请书更出众,可以参考以下范文来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尊敬的领导:您好!根

    实用疫情应急保障方案(模板15篇)

    一份好的计划书需要具备清晰的目标和可行的计划,同时还要考虑到资源的合理分配。如果你正纠结于如何写一份完美的计划书,不妨先阅读以下小编为你准备的范文。

    最新中班语言我长大了教案反思(通用14篇)

    中班教案能够帮助教师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活动,促进幼儿全面发展。阅读一些中班教案的范文,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教案的编写规范和实际运用方法。1、通过认照片、看录象

    最新督查暗访情况报告(模板21篇)

    情况报告的撰写需要注重逻辑和条理,使读者能够清晰地了解事件的经过和结果。在下面的范文中,我们可以看到不同情况下的报告样例,以便更好地了解撰写情况报告的方法和技巧

    最新高血压的论文大全(15篇)

    范文是指在某一领域或某一类型写作中具有典型代表性的作品。范文范本是在写作上的灵感和启发,使之更具独特性和思想深度。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范文范本,希望能对大

    热门综合素质评价高三自我评价大全(15篇)

    通过自我评价,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进而提升个人能力。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我们的自我评价标准也需要不断地更新和调整。该生积极乐观,自信坚强,勇于探

    优秀中班第一学期班级学期计划大全(20篇)

    学期计划是培养自律和时间管理能力的良好方式,可以让我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小编为大家搜集了一些优秀的学期计划范文,希望能够给正在制定学期计划的你们一些借鉴。

    最优学生学习情况总结(通用21篇)

    学习总结是对自己在一段时间内的学习成果和学习方法的总结和概括。以下是几篇优秀学生的学习总结范文,大家可以借鉴一下。首先我要改掉考试不细心读题目的坏习惯。有时候我

    2023年党课的个人心得体会(模板19篇)

    写心得体会是一种对自己经历的整理和总结,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反思和改进。现在,让我们一起阅读一些演讲比赛的获奖者的心得体会,看看他们是如何总结和表达的。

    最优幼儿园学前班元旦活动方案(模板17篇)

    活动方案的制定需要考虑到活动的目的、时间、地点、参与人员等多个方面的因素。接下来是一些独具匠心的活动方案范例,希望能启发大家的创新思维和策划能力。活动主题: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