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赤壁怀古教学设计全国一等奖 浪涛沙赤壁怀古教学设计(优秀8篇)

时间:2024-09-23 作者:琴心月

在写条据书信时,要注意客观公正,避免夸大或歪曲事实,保持信息的真实性。写条据书信时要注意文风稳重、得体,不使用夸张和夸大的言辞。如果你对条据书信的撰写还感到困惑,不妨看看下面这些范文,或许能给你一些启示。

赤壁怀古教学设计全国一等奖篇一

语文课程以提高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人文素养为宗旨。通过作品鉴赏活动,掌握基本的鉴赏方法,品味语言,感受形象,理解思想内容,发展想像能力和审美能力,形成独特体验,培育人文情怀;注重发挥其德育、智育和美育的综合功能,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积极人生态度的形成,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坚持对话理论、建构主义、人本主义指导下的个性化阅读教学,建立民主、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在平等对话中加强点拨与引导。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走近苏轼,了解作者成就和豪放词风;掌握鉴赏方法,培养感悟和理解诗歌的能力;能朴素而明确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感受。

过程与方法

通过想象还原、关键词品读、求同探异、知人论世等引导学生理解诗情。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词人豁达的胸襟,引导学生懂得苏轼“达观”的真正内涵,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教材分析】

本词为咏史怀古词,是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苏轼贬官在黄州游览城外赤鼻矶所作。站在滚滚东流水的长江边,面对雄奇峭拔的赤壁奇景,他想到了古代“风流人物”的功业,想到了老而无成的自己,怀古抒怀,感伤与感奋交织,表达了复杂深刻的人生感受。该词将写景、咏史、怀古融为一体,气势磅礴,格调雄浑,情感旷达,是豪放词的代表作;黄州数年是苏轼思想发生转折的时期,是他不断走向成熟和睿智的时期,故本词也是学生读懂苏轼的一个重要窗口。

【学情分析】

从知识储备来看,词这种文体学生虽有所涉及,但缺乏鉴赏方法,容易浅尝辄止,文本体验的意识和深入思考的精神明显不足;从年龄特点来看,学生多处于十六七岁,人生对他们来说还是一本过于深奥的书,对苏轼“人生如梦”的慨叹中所包含的深沉丰富的意蕴他们多半读不出来。那么,教师的引导、点拨就尤为重要。

【教学重点】

品味作品语言,领会诗歌意境,理解作者感情。

【教学难点】

理解“人生如梦”的内涵和作者的人生态度

【教具准备】多媒体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步骤】

﹡课堂“三分钟说话”练习(3分钟):

旷世奇才苏东坡〔ppt展示其诗、词、散文、绘画、书法等成就〕

(设计意图:走近作者,提高文化素养,培养听说能力)

一、解题“赤壁”,激趣导入(5分钟)

文赤壁在湖北黄冈,又称东坡赤壁,误认黄州赤鼻矶为赤壁,因为此地岩壁垂直,一片红色,宛若烈火烧过一样。武赤壁位于赤壁市西北36公里的长江南岸,隔江与乌林相望。武赤壁是著名的古战场,东汉建安十三年(208年),刘备与孙权联合,大破曹操于此,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赤壁之战。

(设计意图:激趣探秘,设疑入境)

二、配乐朗读,整体感知(5分钟)

思路:观景——怀古——抒怀

情感基调:豪放

(设计意图:初读感知,整体把握)

三、文本赏析(42分钟)

(一)观景

1.找出描写赤壁风景的句子

2.请结合意象、关键词想象还原,用自己的话描述赤壁风景教师相机点拨:“大江东去”“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让学生感受景物的壮阔宏大,赤壁的奇险雄伟。

3.学生齐诵:“大江……千堆雪”,要求读出豪迈的气势

4.补充介绍赤鼻矶实景

(ppt)陆游《入蜀记》说赤鼻矶“亦茅冈耳,略无草木”。范成大《吴船录》亦云:“赤壁,小赤土山也,未见所谓‘乱石穿空’之境,东坡词赋微夸焉。”

教师:词中描写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想象,表面是在写黄州赤壁的景色,实则是在描绘作者心中那万马奔腾、惊心动魄的古战场,我们从中感受到他不凡的抱负与阔大的胸襟。

(设计意图:感受奇景,领会胸怀)

(二)怀古

1.问题引导

(1)面对壮阔宏大、惊险雄伟的赤壁奇景,你会想到什么?苏轼呢?

(2)苏轼眼中,周瑜是个什么样的形象?

(3)历史上的赤壁之战,辉煌并非周瑜一人创造,为什么苏轼独独想到周瑜呢?

2.讨论交流,明确:

周瑜:风度儒雅、文武双全、婚姻美满、青年得志、意气风发、建功立业。

这样饱满的人生状态是旧时代所有受儒家思想主导的知识分子孜孜以求的人生境界。这其中当然也包括苏轼。苏轼对周瑜的欣赏和仰慕,其实折射出他内心的渴求。

让我们来看一看苏轼的人生轨迹。〔ppt展示苏轼生平的几次起落〕

苏轼才华横溢,有儒家积极的入世精神,但命运多舛,仕途坎坷,被贬黄州。

〔ppt展示〕

周瑜————苏轼

年龄:34岁47岁

婚姻:幸福美满屡遭不幸

外貌:英俊儒雅早生华发

际遇:功成名就壮志未酬

别人的辉煌,愈加衬托出自身的暗淡,相形之下,他怎不黯然神伤?故只能自嘲“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了。

(设计意图:形象对比,领会神伤)

(三)抒怀

1.提问:“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流露出怎样的感情?

明确:“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实则是充满了词人壮志未酬、功业未就的苦涩、酸辛、惆怅和伤感的。

2.问:“人生如梦”是在感叹什么?结句“一尊还酹江月”是不是太消极了?

“人生如梦”

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解读:人生如梦一样,

(短暂、虚幻、无常、飘渺…)

教师:“人生如梦”我更倾向于作者是在感叹“人生短暂”。依据一,“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大江永远滚滚滔滔,千古人物不过风流一时,在永恒的自然面前,再大的功业也不过是过眼烟云。依据二,这层意思在同时期的《赤壁赋》中表现得十分明确,借客之口表达人生苦短,江月永恒的悲哀。

〔ppt展示:“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结句非消极之语

既然人生犹如梦一般短暂,所有风流人物也都随着大江而洗涤荡尽了,那么又何必过于执着呢?那就放下吧,人生的内容并不仅仅是这些。“一尊还酹江月”显示作者的感情由惆怅伤感中解脱出来,复归于平静。表现了一种洒脱的人生态度和豁达的胸襟。

引导认识苏轼的“放下”“超脱”

(1)比较苏轼与某些同学

生活中不乏一些同学,或缺乏人生追求,得过且过,随波逐流;或遇到一点挫折困难就浅尝辄止,举步不前,半途而废。对师长的劝告不以为意,自以为是学苏轼的超脱达观,懂得“放下”。这种“放下”其实是一种“放任”或“放弃”。

苏轼的超脱是适当地放下,是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并不是对人生没有追求,得过且过。如果苏轼没有追求,如果他因为受到一些打击就沉沦下去,得过且过,中国的文化将会出现一份沉重的清单。

〔ppt展示〕在古文宝库中,近2000篇古文消失;在诗歌宝库中,1000多首古诗就没有了;在词的宝库中,200首词就没有了;然后,在中医药中,400多个宝贵的药方就没有了;在台北故宫博物院里,被后人誉为“天下第三行书”的《黄州寒食诗帖》就没有了;在日本的个人收藏室收藏的《枯木怪石图》就没有了;在杭州西湖上,将会失去一道宛如长龙卧波的堤岸苏堤;在日常生活中类似于“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这类人生格言就没有了;在遍布全球的中餐馆里,那道肥而不腻的东坡肉就没有了,还有然后……缺少了黄州的一词二赋。——莫砺锋《东坡的文化意义》(扬州讲坛)

(2)比较苏轼与柳宗元、陶渊明

柳宗元《小石潭记》“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仕途失意,寄情山水——暂时“放下”。

陶渊明《归园田居》“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厌恶官场,回归田园——隐居避世。

苏轼——彻底“放下”,在俗世中活得有声有色、有滋有味,更为洒脱积极。

(设计意图:多元解读,比较思辨)

四、课堂拓展(20分钟)

1.苏轼的涅槃之路

苏轼的人生几度沉浮。他并非天生就是那么超脱的。苏轼曾经想过自杀。

〔ppt展示〕北宋元丰二年,公元1079年7月29日的夜晚,这个月的最后一天。有一艘官船停在太湖里,这个船上有一伙官兵,一个钦犯叫苏轼。那年是44岁,他一生活了66岁。原本是在湖州做知州的,朝廷突然派人将他抓捕,连夜押走。船舶坏了,在这里休息。苏东坡心情焦虑,弟弟曾派人送信告诉他,罪名很重,诽谤朝政,命运不测。他想,此时此刻跳进湖里,了此残生。对于古代的士大夫来说,士可杀不可辱。但是,当时官兵看管得很严。也由于对弟弟有很深的感情,于心不忍。在自杀的关口停下了脚步。

苏轼在黄州走向了人生的成熟,在黄州山水的慰藉和启迪中,从“小我”实现了“超我”的蜕变。

〔ppt展示〕东坡

苏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

市人行尽野人行。莫嫌荦确坡头路,

自爱铿然曳杖声。

2.苏轼“超脱”的内涵

苏轼的超脱是随遇而安,坦对现实;是懂得放下,积极生活。这绝不是对人生无追求的得过且过或遇到一点挫折困难就放弃,而是对命运的坦诚拥抱和个人生命的充分绽放,其本质是对生活的热爱与珍惜。

苏轼的超脱,是大度的包容,是历经风暴雨骤后的云淡风轻,是直面多舛人生的坚韧和豁达,是阅尽生活波澜、看遍世事变迁、熔铸儒道佛思想精髓的生命智慧。

3.苏轼的“超脱”给我们的启示

〔ppt展示〕

没有经过战斗的舍弃是虚伪的,

没有经过苦难的超脱是轻佻的。

——傅雷

人生是应该有所追求的。对于年轻的我们,需要奋斗。

面对逆境,要把眼光放长远一些,胸怀放宽广一些。

面对绝境,不妨放下,换一条路,继续前行,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设计意图:引领提升,指导人生)

五、全文总结(10分钟)

1.问题:本词是豪放词的代表作,豪放词风的具体体现在哪些地方?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一方面表现在对赤壁之景的描写上,画面波澜壮阔,雄奇壮美。另一方面表现在作者的人生态度上,渴望建功立业的心态,以及豁达洒脱的胸襟。

2.朗读传情

(设计意图:把握特点,以声传情)

六、作业布置(5分钟)

1.将“乱石穿空,…”改写为150字散文。

2.比较《雨霖铃》与《赤壁怀古》运用意象、表达情感上的特点。

3.课后阅读:林语堂《苏东坡传》

余秋雨《东坡突围》

莫砺锋《东坡的文化意义》(扬州讲坛)

(设计意图:巩固所学,拓展视界)

文档为doc格式

赤壁怀古教学设计全国一等奖篇二

1、感受苏词的豪放风格。

2、了解作者渴望为国效力的思想与壮志未酬的苦闷,正确理解“人生如梦”的思想情绪。

3、理解《赤壁怀古》一词中写景、咏史、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4、诵读、背诵

1、怎样正确理解《赤壁怀古》的思想内容?

《赤壁怀古》融写景、怀古、抒情为一体,从描绘古战场的雄奇景色入手,赞一代儒将周瑜的丰功伟绩,抒发作者个人的贬谪失意、功业无成的感慨。结尾处“人生如梦”的感慨是作者迅速从惆怅失意中排解出来,表达苏轼特有的旷达洒脱情怀。

2、作为豪放派代表词人的苏轼在写作上有什么特色?怎样理解《赤壁怀古》的艺术特色?

苏轼以诗为词,使词的内容不再拘于传统的离愁别绪,反映较广阔的社会生活,拓宽了词的题材;使词的形式不再为规定的宫调、身律所束缚,一扫词的柔弱气息,开创了豪放词派。苏词气势雄伟,一泻千里,提高了词的意境。《赤壁怀古》是豪放派宋词的代表作,词的主旋律感情激荡,气势雄壮。全词借古抒怀,将写景、咏史、抒情容为一体,借咏史抒发作者积极入世但年已半百仍功业无成的感慨。

1、学习特点:学习对象为高一学生,对学习资源利用和知识信息的获取、加工、处理与综合能力较低,但富有朝气且对本课学习有浓厚兴趣。

2.学习习惯:知识面仍较为狭隘,习惯于教师满堂灌式的被动接受式的传统教学,缺乏独立发现和自主学习能力。

3.学习交往:多表现为个别化学习,课堂上群体性的小组交流与协同讨论学习机会很少。

采用诵读感悟式教学。本词是宋词中的经典,文辞优美,感情浓厚,境界开阔,应引导学生多多诵读,品味语言,感悟意境,特别是抒情部分更要细心玩味。诵读法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既加强了学生对文章主旨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的语感,一石二鸟。

【导入新课】

课前三分钟播放《滚滚长江东逝水》。

展示: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写鞠躬尽瘁的诸葛亮)

天下英雄谁敌手?生子当如孙仲谋。(写弛马射虎的孙权)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写足智多谋的周瑜)

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写能文能武的曹操)

你们最欣赏哪一位英雄呢?(学生自由发言)(张飞:勇猛豪爽、天真鲁莽;赵云:忠肝义胆、武艺超群;黄忠:老当益壮、献身精神;周瑜:年轻有为、足智多谋)

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英雄,而苏轼最欣赏的又是谁呢?(周瑜)三国时代涌现出这么多的英雄人物,为什么苏轼偏偏就对周瑜情有独钟呢?(板书:为何独爱周瑜?)

现在就让我们开声来朗读,在文章中寻找问题的答案。

【朗读环节】

1、全班齐读。

朗读提示:这首词历来被称做是宋词豪放派的代表作,课文第42页有这么一句话:“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意思就是说像这类豪放派的文章应该读得高亢激昂、铿锵有力。

2、名家范读。

节奏感很强:四字句2/2;五字句2/3;六字句2/4。

经过刚才的朗读,大家所感受到的这首词的基本感情基调是怎样的呢?(豪放)

这就是我们对这首词的初步感知了。而苏轼是如何体现出这股豪放的,我们后头见分晓。(板书:如何体现豪放的精神?)

【题目】

“念奴娇”为词牌名,念奴是唐代一个很著名的歌妓,调因此而得名。题目是“赤壁怀古”,告诉我们这首词的主要内容是苏东坡在赤壁这个地方游览的时候,触景生情,进行怀古,缅怀古人。(板书:勾画美景————缅怀古人)

苏轼是如何安排这两块内容的?我们接着往下看。

【写景片段分析】

1、学生齐读文章的写景片段(上阙)

2、提问:上阙描写了赤壁古战场怎样的景色?或你脑海中的意境,它的特点是怎样的?请用一个精炼的词或词组来概括。

讨论明确:雄浑、壮阔,撼人心魄,气势恢宏、磅礴、似有气吞天下之势等等。(答案不求完全统一,意思接近即可。)

学生思考,交流,讨论明确:三个词――淘、穿、卷。

(1)淘。不仅写出了长江奔流的气势,而且将写景与写人融合在一起,形象地定出了历史的推进。为我们创造了一个旷远、深邃的意境,给了我们一个广阔的空间与时间的概念。多少英雄人物,多少英雄的故事,一个“淘”字,一下了如过电影般推到了我们的眼前。读到这样诗句,让我们的耳边似乎又响起了《三国演义》中的那首卷帘词。(一起背诵)“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可以这样说滚滚东流的江水已经超脱了物理意义上水的概念,它已经成了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

(2)穿。写出了山岩高耸入云的动势以及山崖的陡峭。

(3)卷:写出了浪花的汹涌,而用“千堆雪”形象真切。老师想到了柳永的《望海潮》中也有一个“卷”字。“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一个“卷”字写出了钱塘江大潮的壮观,可谓有声有色。

你看这图片,先来大处的景,大江汹涌奔腾,然后镜头往前移,目标慢慢缩小,看到了陡峭的山崖散乱地直刺云霄,汹涌的骇浪猛烈搏击着江岸,滔滔江流卷起千万堆澎湃的雪浪。于是整张图景明了了,你们看江水奔马轰雷,十分惊心动魄。而我们为之配上台词的话,就可以用上“大江东去”“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如画的江山透着的是如此非凡的气势,有种“天风海雨逼人”之感。

【人物形象分析】

好了,舞台布置完毕,序幕拉开,背景就是如画的江山。追光灯亮起来了,照在了哪里啊?(豪杰。打在了周瑜身上,主人公出场了)

这个周瑜怎么样啊?我们一起来读一下有关周瑜的片段。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1、称呼:公瑾、周郎(称字,而不是直呼名讳,有着对周瑜的尊敬,亲切)

2、婚姻:小乔初嫁了(我们平常说“出嫁”是哪两个字呢?——出嫁。问题来了,考虑一下,我们平时所接触到的“出嫁”与这边看到的“初嫁”,效果上有什么不一样呢?)

教师总结:苏轼记周瑜,主要是记起赤壁之战,但在此却插入了10年前的生活细节,“小乔刚刚出嫁”,这是不符合实际的,但如果按实际情况选择了“出嫁”这个词语的话,小乔已为老乔,那么便不够美了,而周瑜同样的也在变化,所以美女衬英雄,以“小乔刚出嫁”这点更衬出周瑜的年轻有为、春风得意,足以令人艳羡。艺术嘛,为了表达需要,有时可以虚构的。

3、长相——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这是周瑜的仪容装束,你看一下,周瑜束装儒雅、风度翩翩,是当时时髦的儒将打扮,更显出了他作为指挥官的那种潇洒从容。)

4、作战能力——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打仗却还在谈笑,显然不把敌人放在心上,对战争有着必胜的把握。赤壁之战对于东吴来说,是一场以弱抗强的战争,3万对10万。而作为统帅的周瑜不仅没有丝毫的畏惧,反而越发地从容、沉着。谈笑间,借着东南风,巧用火攻烧掉了曹操的战船。“樯橹”点出了水战,“灰飞烟灭”点出了火攻的特点,精确地概括整个战争的胜利场面。)

到这边我们可以看到由“遥想”二字领起的六句,塑造了一个青年将领周瑜意气风发、春风得意的形象。

【苏轼内心】

江山依旧,人事全非。赤壁是周瑜建功立业的战场,却是苏轼被贬谪后流连的去处。面对着这样的周瑜,苏轼心里自是有个比较,且看二人的对比资料,板书如下:

周瑜————苏轼

年龄:34岁47岁

生活:幸福美满屡遭不幸

外貌:英俊儒雅早生华发

际遇:功成名就壮志未酬

我们所认识的苏轼是很有才华的,诗歌方面与江西诗派的核心人物黄庭坚并称“苏黄”;词方面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人提豪放派必提“苏辛”;书法方面与米芾黄庭坚、蔡襄并称“宋四家”;散文方面又列于“唐宋八大家”。可见他是十分有才华的,但是他的仕途却颇为坎坷。苏东坡来黄州之前,官场受挫,险遭杀头之祸。在文化圈里,也倍受非议与妒忌,他是带着疲惫,满心侥幸而又满心绝望地,伤痕累累地来到黄州这个当时还很荒凉的小镇。这时的他已47岁,老之将至,却功业无成。中国古代知识分子普遍存在着一种出世与入世的精神矛盾,也难怪苏轼发出了“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了。他想到自己年岁已老,却无法如周瑜般建功立业,可以说是壮志未酬,心中涌动的是一种惆怅与失意。

【人生态度】

但作者没有被这种惆怅和失意所困住,他把它消解在了酒当中。“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这其实也就是他的一种人生态度。苏轼对比周瑜,这落差是极大的,更增添了他壮志未酬的失落,所以心境苍凉,消沉之情是难免的。但是,他真的消极吗?苏轼毕竟是苏轼,他特别想得开,“人生如梦”,人生犹如梦一般,所有风流人物不也都随着大江而东去,洗涤荡尽了吗!那么又何必去执着呢。人生不如意事有很多,所以他也特别洒脱,把酒洒在地上祭奠江月了。

因此,作者的情感是有变化的,由开始的激昂慷慨,到后来的惆怅失意,最后趋于平静。

【诵读体验】

【归纳总结】

学生参考板书,解决第二个问题:豪放词风的具体体现?

一方面表现在对赤壁之景的描写上:“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画面波澜壮阔,雄奇壮美。另一方面表现在作者的人生态度上,通过塑造功成名就的周瑜,表明了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心态。

这就是苏轼的全词了,上半阙写景,景物烘托出了下半阕的人——周瑜,由周瑜想到自身,抒发出了自己壮志难酬之情。

赤壁怀古教学设计全国一等奖篇三

教学目标

了解苏东坡的生平思想及豪放词的特点;

学习本文写景、咏史、抒情相结合的特点;

理解苏东坡的情感矛盾。

课型多媒体

教学过程

导入

许多古人,每见名山大川,必有所感怀。如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范仲淹临洞庭忧苍生,欧阳修游滁州而醉山水。他们心为山动,情为水发,锦文华章喷薄而出,留下许多千古绝唱。宋代词人苏东坡来到历经沧桑的赤壁古战场,同样情难自已,醉书一曲《念奴娇》,让世人传唱。(展示赤壁风景图及苏轼原作,进入主页面。)

朗读全文

一位同学读,正音。

齐读,感受文章。

疏通词语

千古:长远的年代。

风流:有文采有功绩。

樯橹:樯,桅杆;橹,浆。这里指北军的战船。

灰飞烟灭:像灰烟那样消失。

华发:白头发。

酹:以酒洒地,用以祭祀。

课文分析

说说你自己对这首词的感受。

回答下列问题:

上阙

描写景色的有哪些句子?

字词

特点

角度

修辞

基调

险怪

夸张

穿

高峭

汹涌

比拟

水石相击

狂澜奔腾

比喻

水色纯白

(作者抓住悬崖、陡壁、怒涛、波浪这些可视性极强、变化宏大的形象,大刀阔斧,横画纵抹,描绘了一幅奇险雄伟的画面,格调高昂。)

c、对活动在这里的英雄人物,作者又是具有怎样的情感呢?

大江滔滔,犹如历史长河,英雄人物的业绩,被淘洗变淡。这些英雄人物现在又在何方呢?不尽的怀念从中可见。“故垒”句具体话怀古的时、地、人。

d、上阙末句有何作用?

承上启下。

(是啊,“江山如此都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锦绣河山必然产生、哺育和吸引无数的英雄人物,而三国时期正是英雄辈出的.时代,关云长过五关斩六将,猛张飞一声断喝长板陂上,俊吕布方天画戟无人能敌,诸葛亮运筹帷幄世所难当。〈展示人物脸谱〉在诸多英雄中,作者选择了谁作为咏诵的对象?)

下阙

作者是从哪几个角度描写周瑜的?基调怎样?

作者自身的状况又是怎样的?基调怎样?

(补充:建安三年东吴孙策亲自迎请二十四岁的周瑜,授予他“建威中郎将“的职衔,并同他一齐攻取皖城。周瑜娶小乔,正在皖城战役胜利之后。)

项目

周瑜

苏轼

年龄

24岁

47岁

婚姻

幸福美满

屡遭不幸

外貌

英俊儒雅

早生华发

职位

东吴都督

团练副使

际遇

功成名就

功业未就

基调

感奋

感伤

怎样理解这一矛盾(感奋与感伤)?

(结合苏轼的生平思想来看:苏轼,北宋著名文学家,眉山人。二十岁中进士,力图有所作为。他觉察到北宋国力的软弱和辽夏军事政权的严重威胁,希望能抵制外辱,立功疆场。他的政治思想比较保守,宋神宗时,王安石当政,行新法,他极力反对,写诗讽刺。结果被新派官员弹劾诽谤朝廷,捕之入狱。后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时一度迁为翰林学士。又贬惠州,远徙琼州。终逝于常州。)

对周瑜的追述表现的是一种理想,而落泊失意是一种现实,感情基调的矛盾实际反映的是是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作者又是如何解决这种矛盾的?

(“逝者如斯夫”,人生美好却短暂,于是有人叹息不已,“人生苦短”;有人及时行乐,“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有人借酒消愁,“与尔同消万古愁”;也有人玩世不恭,“一场游戏一场梦”。那么,苏轼又是如何对待的呢?)

“人生如梦”,人生是短暂的虚幻的,又何必执着?洒酒入江,以酒祭月,是希望万古愁怀随江而去。感慨和动作中现出一种超脱与旷达。

.总结全文

内容:感怀写景咏史抒情

基调:昂扬感奋感伤超脱

比较阅读

展示《江城子・密州出猎》。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欲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归结这两首词的共同特征,即豪放词的特征。

角度

特点

思想

积极、乐观

意境

高远、壮阔

风格

奔放、洒脱

课堂检测

1、名称:词的全名为,又称、、长短句、琴趣、乐章等。

2、分类:按字数分有、、长调(92字)。按节数分有、、三叠、四叠。?

3、流派及代表词人:豪放派,代表词人有苏轼、;,代表词人、、姜夔等。

全文赏析(略)

《赤壁怀古》教案由本站会员分享,,转载请注明出处!

赤壁怀古教学设计全国一等奖篇四

一、教学构想

第六页:总结课文

第九页:思考练习

页面解说:此练习页面主要要检测学生对诗词鉴赏领悟情况,便于发现问题,在下面的诗词教学中及时补过。

二、制作要领:

1、在新幻灯片中插入两个文本框,分别输入“思考练习”和具体练习内容;

2、调整文字的大小、位置、颜色,并设置适当的动画效果。

三、操作要领

1、诗词教学应突出朗读,朗读可以加深对内容的理解,因没有录音带,中没有朗读的部分,但在实际教学中应注意加强,不可忽略。

2、分析课文时,应将问题和填表相结合,在问题中解答中完成表格的填写,否则将影响到对的理解。

3、比较阅读时应将两首豪放词之间的'共同点和与婉约词的区别讲解清楚,便于豪放词特点的归纳。

4、应将鉴赏诗词的内容贯穿到教学过程中,不可单方面强调,那样不利于学生对诗词鉴赏的掌握。

四、预期效果

本注重对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和阅读诗词能力的培养,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对苏轼的其人其事与所了解,对词人的遭遇对创作的影响能有一定的领悟,同时能比较容易地辨别出词的风格特点,能进行简单的诗词鉴赏。

赤壁怀古教学设计全国一等奖篇五

《念奴娇.赤壁怀古》里的周瑜儒将风流,从容潇洒,指挥若定。诗人赞颂周瑜非凡的胆略,意在抒发自己年将半百而功业无成的感慨。小编整理了《念奴娇.赤壁怀古》阅读答案,希望能帮助到您。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1.“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描绘出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2.词中周瑜的形象有什么特点?在对周瑜形象的刻画中,作者寄寓了什么感情?

解析:

1.“描绘出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这类题的作法是:先翻译诗句的意思,接着概述诗句的内容,再阐释特征或作用。

2.此题是考查人物形象及其作用。扣住词中“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就可概括出形象的特点。诗人写历史人物,意在表明作者自己的心志。根据词人描述的人物形象的特征,就可推知作者的真实意图。

答案: 1.描绘出了一幅乱石壁立,高耸入云,怒涛澎湃,雪浪千重的古战场景象。先写江岸,后写江水。“乱”写群峰壁立,山崖陡峭;“穿空”形容山高耸入云的动势,“惊”字拟人,写巨浪声势;“拍”写江涛力度,拍击江岸,澎湃有声;“卷”写江浪汹涌,形象真切;“千堆雪”,运用借喻描绘浪花千层,绘形绘色,壮观可感。

2.周瑜儒将风流,从容潇洒,指挥若定。诗人赞颂周瑜非凡的胆略,意在抒发自己年将半百而功业无成的感慨。

赤壁怀古教学设计全国一等奖篇六

《浪涛沙赤壁怀古》:..

一、导入:

“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嵋共比高。”

请问:这首诗中的“三父子”是谁?(苏洵、苏轼、苏辙)

“一代苏长公,四海名未已。投荒忘岁月,积毁高城垒。”

再请问:这首诗中的“苏长公”又是谁?(苏轼)

不错,是苏轼。我们今天就学苏东坡的一首词《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正是苏东坡在“投荒的岁月”里写的,词人苏东坡因为被贬湖北黄岗,当时叫黄州的地方。一般说来,被贬职总归有点不太舒服,但是我们现在反过来审视这件事情,我们倒还觉得苏东坡的贬职未必不是一件好事情,正是由于贬职,使他突破了小人们的包围,使他真正开始审视人生的真谛,从而写出了流传千古的旷世杰作《前赤壁赋》和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二、初读《浪涛沙赤壁怀古》:

古诗词学习的第一目标就是“熟读成诵”。下面同学们齐读这首词。

(学生读词)

读的应该说很不错,但是有些地方感情把握还不够。请听读录音,比较有什么不同?

(学生畅所欲言,及时试读,老师予以肯定)

分别找一个男生、女生读词的上阕、下阕,进行比赛。

三、品读《浪涛沙赤壁怀古》:

明确:当然是“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齐读词的第一句)

学生答:大。

学生答:尽。

老师追问:淘了多少时间?

学生答:千古。

老师继续追问:都淘些什么人物?

学生答:风流人物。

老师.总结:可想而知,这种江的伟力,它的时空效应,它的整体感,以及流动的一种意象,所以把它定位于豪放毫无愧色。

(是周瑜)

老师问:不错,是周瑜。那么作者可以怀的内容千千万万,为什么他单单要怀念周瑜呢?或者说首先他是从什么角度来形容周瑜的?我们一起先把有关周瑜的词句捕捉一下。

首先请一位同学描写周瑜的几句读一读。

老师问:下面我们考虑一个问题,他是从哪些角度来形容周瑜的?

板书小结:

年龄――小乔初嫁了――(初24岁,实际34岁)――美女衬英雄,潇洒的英姿。

姿态――雄姿英发――英俊潇洒,有气魄。

装束――羽扇纶巾――儒雅的将军。(文绉绉的――文将?东吴的大都督――武将?――能文能武)

气魄――谈笑间,墙橹灰飞烟灭――大智大勇(曹操80万大军,周瑜谈笑间就把他们消灭了)

3、请问:现在我们该用一个什么样的称呼才配得上周瑜呢?

明确:风流人物。

齐读“乱石穿空”一句,讨论。

板书小结:

“乱”“穿”――石壁陡峭

“惊”“拍”“卷”“千堆雪”――气势磅礴

“景语皆情语”――寥寥数语,便勾画出了它的雄伟壮丽,会令人想到当年赤壁鏖战的壮阔场面,从而为下片追怀周瑜渲染环境氛围。

讨论一下。多角度思考,想得越多越好。要求各抒己见。

明确:好的,请坐。这个是要大家讨论的,没有标准答案,大家可以百花齐放。关于他为什么会怀周瑜呢?的确是有多种原因的,我现在谈谈我的想法,决不强加于大家,好吗?我想这里面有几个意思。第一个,功绩。周瑜对于苏东坡说来应该算小小的年纪就非常的得志,从二十四岁开始被重用,一直到三十四岁建立功勋,而苏东坡刚才好多同学都注意到,头发都白了还一事无成,搞个“团练副使”还是个虚职,这我想是一点。第二个,建功的年龄。跟第一点差不多的。第三点,谁都知道,当时周瑜在赤壁之战中应该属于主要的角色,是主将,所以苏东坡不可能去怀念别的人,而是以周瑜为主的。第四点,好多同学当时也注意到了,这是一种机遇,在当时来说,应该说他们分别碰到了不同的机遇,或者说不同的君主。周瑜当时就碰到了一位明君--孙权。孙权识人才,重用了周瑜,而苏东坡很遗憾没有碰到这样的机会,所以他更加有感慨。

还有一点,两者在性情上面可以说是惺惺惜惺惺,两者是比较接近的,对吗?有的同学可能会产生一种误解,不对啊,周瑜心胸狭隘。搞错了,那是罗贯中给他加上去的。其实周瑜这个人,你想像一下这里面的描写还是比较真切的。我也感觉到苏东坡和周瑜在这点上有共同之处。苏东坡怎么可能去怀念六十多岁的曹操或五十多岁的诸葛亮呢!(众生笑)至于吕布、关羽更不是苏东坡所瞧得起的了,所以非周瑜莫属,连他自己也说过,“知音如周郎”,说得很清楚嘛,他把周郎视作他的知音。

齐读“故国神游”两句

老师问:读的很好!他抒的是什么情?

学生讨论

明确:关于这个问题呢,正如前面参考上面也说的,是见仁见智。

但有一点,我觉得我们纵观苏东坡的全部经历以及他所有的创作或者他的内心来说,我刚才也说了,如果仅仅停留在这一点上面的话,就不是苏东坡了,所以最后他很迅速地从这种惆怅失意中排解出来,表达了苏东坡特有的旷达洒脱的感情。这真叫是人生短暂,江月永恒,壮志难酬,豪情长存。

只有大自然才是他寄托自己感情的最好最终的归宿,所以他的感情就在这个地方把它来一个转折,也使他表达的感情更加丰富而有层次,最终完成了他作为豪放派代表作的整个的一首词。我想正如苏东坡他自己写给他朋友的信里面所说,苏东坡一生虽然是坎坷的,但是他始终笑面人生。所以惆怅失意未必全部属于他,如果这样理解的话,我认为基本上捕捉到了它的脉搏。

(附:观点一、谪居黄州,惆怅失意。观点二、谪居黄州的自慰之词。观点三、向“江月”倾吐壮志难酬的苦闷。观点四、反应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是诗人仕途坎坷,壮志难酬的苦闷,在貌似自慰自解的言辞中激荡着一腔追慕英雄、渴望建功立业的豪迈之情。)

四、.总结全词:

全词作由“江”带出,“景、史、情”浑然一体,它洋溢着一种缅怀英雄、追求功业、寄情自然的那种豪放激情,三维一体构成了这么一种心情,我认为这就是这首词的主旨所在。

同时大家也可以知道,在苏东坡之前的词作都是以写艳词为主的,而苏东坡能一反前人创作的萎靡之气,在词的创作中渗透进了这种豪放的风格。要知道在他之前像周瑜这样的英雄进入词里面是微乎其微的,可以说是没有的。苏东坡在这一点上相当具有创新意识。所以我们从某个意义上说真应该感谢他的黄州被贬,没有黄州被贬,正如余秋雨先生所说的“一道天光就不可能射向天际。”所以正是黄州被贬导致了这样一首旷世杰作的产生。好,这首词在内容上就说到这里。接下来我们在新的理解下面再把这首词完整地读一遍。

五、布置作业:

背诵全词。

[1]

《浪涛沙赤壁怀古》教学设计:..由本站会员分享,,请注明出处!

赤壁怀古教学设计全国一等奖篇七

语文课程以提高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人文素养为宗旨。通过作品鉴赏活动,掌握基本的鉴赏方法,品味语言,感受形象,理解思想内容,发展想像能力和审美能力,形成独特体验,培育人文情怀;注重发挥其德育、智育和美育的综合功能,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积极人生态度的形成,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坚持对话理论、建构主义、人本主义指导下的个性化阅读教学,建立民主、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在平等对话中加强点拨与引导。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走近苏轼,了解作者成就和豪放词风;掌握鉴赏方法,培养感悟和理解诗歌的能力;能朴素而明确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感受。

过程与方法

通过想象还原、关键词品读、求同探异、知人论世等引导学生理解诗情。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词人豁达的胸襟,引导学生懂得苏轼“达观”的真正内涵,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教材分析】

本词为咏史怀古词,是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苏轼贬官在黄州游览城外赤鼻矶所作。站在滚滚东流水的长江边,面对雄奇峭拔的赤壁奇景,他想到了古代“风流人物”的功业,想到了老而无成的自己,怀古抒怀,感伤与感奋交织,表达了复杂深刻的人生感受。该词将写景、咏史、怀古融为一体,气势磅礴,格调雄浑,情感旷达,是豪放词的代表作;黄州数年是苏轼思想发生转折的时期,是他不断走向成熟和睿智的时期,故本词也是学生读懂苏轼的一个重要窗口。

【学情分析】

从知识储备来看,词这种文体学生虽有所涉及,但缺乏鉴赏方法,容易浅尝辄止,文本体验的意识和深入思考的精神明显不足;从年龄特点来看,学生多处于十六七岁,人生对他们来说还是一本过于深奥的书,对苏轼“人生如梦”的慨叹中所包含的深沉丰富的意蕴他们多半读不出来。那么,教师的引导、点拨就尤为重要。

【教学重点】

品味作品语言,领会诗歌意境,理解作者感情。

【教学难点】

理解“人生如梦”的内涵和作者的人生态度

【教具准备】多媒体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步骤】

﹡课堂“三分钟说话”练习(3分钟):

旷世奇才苏东坡〔ppt展示其诗、词、散文、绘画、书法等成就〕

(设计意图:走近作者,提高文化素养,培养听说能力)

一、解题“赤壁”,激趣导入(5分钟)

文赤壁在湖北黄冈,又称东坡赤壁,误认黄州赤鼻矶为赤壁,因为此地岩壁垂直,一片红色,宛若烈火烧过一样。武赤壁位于赤壁市西北36公里的长江南岸,隔江与乌林相望。武赤壁是著名的古战场,东汉建安十三年(2),刘备与孙权联合,大破曹操于此,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赤壁之战。

(设计意图:激趣探秘,设疑入境)

二、配乐朗读,整体感知(5分钟)

思路:观景——怀古——抒怀

情感基调:豪放

(设计意图:初读感知,整体把握)

三、文本赏析(42分钟)

(一)观景

1.找出描写赤壁风景的句子

2.请结合意象、关键词想象还原,用自己的话描述赤壁风景教师相机点拨:“大江东去”“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让学生感受景物的壮阔宏大,赤壁的奇险雄伟。

3.学生齐诵:“大江……千堆雪”,要求读出豪迈的气势

4.补充介绍赤鼻矶实景

(ppt)陆游《入蜀记》说赤鼻矶“亦茅冈耳,略无草木”。范成大《吴船录》亦云:“赤壁,小赤土山也,未见所谓‘乱石穿空’之境,东坡词赋微夸焉。”

教师:词中描写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想象,表面是在写黄州赤壁的景色,实则是在描绘作者心中那万马奔腾、惊心动魄的古战场,我们从中感受到他不凡的抱负与阔大的胸襟。

(设计意图:感受奇景,领会胸怀)

(二)怀古

1.问题引导

(1)面对壮阔宏大、惊险雄伟的赤壁奇景,你会想到什么?苏轼呢?

(2)苏轼眼中,周瑜是个什么样的形象?

(3)历史上的赤壁之战,辉煌并非周瑜一人创造,为什么苏轼独独想到周瑜呢?

2.讨论交流,明确:

周瑜:风度儒雅、文武双全、婚姻美满、青年得志、意气风发、建功立业。

这样饱满的人生状态是旧时代所有受儒家思想主导的知识分子孜孜以求的人生境界。这其中当然也包括苏轼。苏轼对周瑜的欣赏和仰慕,其实折射出他内心的渴求。

让我们来看一看苏轼的人生轨迹。〔ppt展示苏轼生平的几次起落〕

苏轼才华横溢,有儒家积极的入世精神,但命运多舛,仕途坎坷,被贬黄州。

〔ppt展示〕

周瑜————苏轼

年龄:34岁47岁

婚姻:幸福美满屡遭不幸

外貌:英俊儒雅早生华发

际遇:功成名就壮志未酬

别人的辉煌,愈加衬托出自身的暗淡,相形之下,他怎不黯然神伤?故只能自嘲“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了。

(设计意图:形象对比,领会神伤)

(三)抒怀

1.提问:“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流露出怎样的感情?

明确:“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实则是充满了词人壮志未酬、功业未就的苦涩、酸辛、惆怅和伤感的。

2.问:“人生如梦”是在感叹什么?结句“一尊还酹江月”是不是太消极了?

“人生如梦”

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解读:人生如梦一样,

(短暂、虚幻、无常、飘渺…)

教师:“人生如梦”我更倾向于作者是在感叹“人生短暂”。依据一,“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大江永远滚滚滔滔,千古人物不过风流一时,在永恒的自然面前,再大的功业也不过是过眼烟云。依据二,这层意思在同时期的《赤壁赋》中表现得十分明确,借客之口表达人生苦短,江月永恒的悲哀。

〔ppt展示:“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结句非消极之语

既然人生犹如梦一般短暂,所有风流人物也都随着大江而洗涤荡尽了,那么又何必过于执着呢?那就放下吧,人生的内容并不仅仅是这些。“一尊还酹江月”显示作者的感情由惆怅伤感中解脱出来,复归于平静。表现了一种洒脱的人生态度和豁达的胸襟。

引导认识苏轼的“放下”“超脱”

(1)比较苏轼与某些同学

生活中不乏一些同学,或缺乏人生追求,得过且过,随波逐流;或遇到一点挫折困难就浅尝辄止,举步不前,半途而废。对师长的劝告不以为意,自以为是学苏轼的超脱达观,懂得“放下”。这种“放下”其实是一种“放任”或“放弃”。

苏轼的超脱是适当地放下,是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并不是对人生没有追求,得过且过。如果苏轼没有追求,如果他因为受到一些打击就沉沦下去,得过且过,中国的文化将会出现一份沉重的清单。

〔ppt展示〕在古文宝库中,近篇古文消失;在诗歌宝库中,1000多首古诗就没有了;在词的宝库中,200首词就没有了;然后,在中医药中,400多个宝贵的药方就没有了;在台北故宫博物院里,被后人誉为“天下第三行书”的《黄州寒食诗帖》就没有了;在日本的个人收藏室收藏的《枯木怪石图》就没有了;在杭州西湖上,将会失去一道宛如长龙卧波的堤岸苏堤;在日常生活中类似于“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这类人生格言就没有了;在遍布全球的中餐馆里,那道肥而不腻的东坡肉就没有了,还有然后……缺少了黄州的一词二赋。——莫砺锋《东坡的文化意义》(扬州讲坛)

(2)比较苏轼与柳宗元、陶渊明

柳宗元《小石潭记》“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仕途失意,寄情山水——暂时“放下”。

陶渊明《归园田居》“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厌恶官场,回归田园——隐居避世。

苏轼——彻底“放下”,在俗世中活得有声有色、有滋有味,更为洒脱积极。

(设计意图:多元解读,比较思辨)

四、课堂拓展(20分钟)

1.苏轼的涅槃之路

苏轼的人生几度沉浮。他并非天生就是那么超脱的。苏轼曾经想过自杀。

〔ppt展示〕北宋元丰二年,公元1079年7月29日的夜晚,这个月的最后一天。有一艘官船停在太湖里,这个船上有一伙官兵,一个钦犯叫苏轼。那年是44岁,他一生活了66岁。原本是在湖州做知州的,朝廷突然派人将他抓捕,连夜押走。船舶坏了,在这里休息。苏东坡心情焦虑,弟弟曾派人送信告诉他,罪名很重,诽谤朝政,命运不测。他想,此时此刻跳进湖里,了此残生。对于古代的士大夫来说,士可杀不可辱。但是,当时官兵看管得很严。也由于对弟弟有很深的感情,于心不忍。在自杀的关口停下了脚步。

苏轼在黄州走向了人生的成熟,在黄州山水的慰藉和启迪中,从“小我”实现了“超我”的蜕变。

〔ppt展示〕东坡

苏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

市人行尽野人行。莫嫌荦确坡头路,

自爱铿然曳杖声。

2.苏轼“超脱”的内涵

苏轼的超脱是随遇而安,坦对现实;是懂得放下,积极生活。这绝不是对人生无追求的得过且过或遇到一点挫折困难就放弃,而是对命运的坦诚拥抱和个人生命的充分绽放,其本质是对生活的热爱与珍惜。

苏轼的超脱,是大度的包容,是历经风暴雨骤后的云淡风轻,是直面多舛人生的坚韧和豁达,是阅尽生活波澜、看遍世事变迁、熔铸儒道佛思想精髓的生命智慧。

3.苏轼的“超脱”给我们的启示

〔ppt展示〕

没有经过战斗的舍弃是虚伪的,

没有经过苦难的超脱是轻佻的。

——傅雷

人生是应该有所追求的。对于年轻的我们,需要奋斗。

面对逆境,要把眼光放长远一些,胸怀放宽广一些。

面对绝境,不妨放下,换一条路,继续前行,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设计意图:引领提升,指导人生)

五、全文总结(10分钟)

1.问题:本词是豪放词的代表作,豪放词风的具体体现在哪些地方?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一方面表现在对赤壁之景的描写上,画面波澜壮阔,雄奇壮美。另一方面表现在作者的人生态度上,渴望建功立业的心态,以及豁达洒脱的胸襟。

2.朗读传情

(设计意图:把握特点,以声传情)

六、作业布置(5分钟)

1.将“乱石穿空,…”改写为150字散文。

2.比较《雨霖铃》与《赤壁怀古》运用意象、表达情感上的特点。

3.课后阅读:林语堂《苏东坡传》

余秋雨《东坡突围》

莫砺锋《东坡的文化意义》(扬州讲坛)

(设计意图:巩固所学,拓展视界)

赤壁怀古教学设计全国一等奖篇八

语文课程以提高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人文素养为宗旨。通过作品鉴赏活动,掌握基本的鉴赏方法,品味语言,感受形象,理解思想内容,发展想像能力和审美能力,形成独特体验,培育人文情怀;注重发挥其德育、智育和美育的综合功能,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积极人生态度的形成,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坚持对话理论、建构主义、人本主义指导下的个性化阅读教学,建立民主、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在平等对话中加强点拨与引导。

知识与技能

走近苏轼,了解作者成就和豪放词风;掌握鉴赏方法,培养感悟和理解诗歌的能力;能朴素而明确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感受。

过程与方法

通过想象还原、关键词品读、求同探异、知人论世等引导学生理解诗情。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词人豁达的胸襟,引导学生懂得苏轼“达观”的真正内涵,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本词为咏史怀古词,是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苏轼贬官在黄州游览城外赤鼻矶所作。站在滚滚东流水的长江边,面对雄奇峭拔的赤壁奇景,他想到了古代“风流人物”的功业,想到了老而无成的自己,怀古抒怀,感伤与感奋交织,表达了复杂深刻的人生感受。该词将写景、咏史、怀古融为一体,气势磅礴,格调雄浑,情感旷达,是豪放词的代表作;黄州数年是苏轼思想发生转折的时期,是他不断走向成熟和睿智的时期,故本词也是学生读懂苏轼的一个重要窗口。

从知识储备来看,词这种文体学生虽有所涉及,但缺乏鉴赏方法,容易浅尝辄止,文本体验的意识和深入思考的精神明显不足;从年龄特点来看,学生多处于十六七岁,人生对他们来说还是一本过于深奥的书,对苏轼“人生如梦”的慨叹中所包含的深沉丰富的意蕴他们多半读不出来。那么,教师的引导、点拨就尤为重要。

品味作品语言,领会诗歌意境,理解作者感情。

理解“人生如梦”的内涵和作者的人生态度

多媒体

两课时

﹡课堂“三分钟说话”练习(3分钟):

旷世奇才苏东坡〔ppt展示其诗、词、散文、绘画、书法等成就〕

(设计意图:走近作者,提高文化素养,培养听说能力)

(5分钟)

文赤壁在湖北黄冈,又称东坡赤壁,误认黄州赤鼻矶为赤壁,因为此地岩壁垂直,一片红色,宛若烈火烧过一样。武赤壁位于赤壁市西北36公里的长江南岸,隔江与乌林相望。武赤壁是著名的古战场,东汉建安十三年(208年),刘备与孙权联合,大破曹操于此,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赤壁之战。

(设计意图:激趣探秘,设疑入境)

5分钟)

思路:观景——怀古——抒怀

情感基调:豪放

(设计意图:初读感知,整体把握)

(42分钟)

(一)观景

1.找出描写赤壁风景的句子

2.请结合意象、关键词想象还原,用自己的话描述赤壁风景教师相机点拨:“大江东去”“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让学生感受景物的壮阔宏大,赤壁的奇险雄伟。

3.学生齐诵:“大江……千堆雪”,要求读出豪迈的气势

4.补充介绍赤鼻矶实景

(ppt)陆游《入蜀记》说赤鼻矶“亦茅冈耳,略无草木”。范成大《吴船录》亦云:“赤壁,小赤土山也,未见所谓‘乱石穿空’之境,东坡词赋微夸焉。”

教师:词中描写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想象,表面是在写黄州赤壁的景色,实则是在描绘作者心中那万马奔腾、惊心动魄的古战场,我们从中感受到他不凡的抱负与阔大的胸襟。

(设计意图:感受奇景,领会胸怀)

(二)怀古

1.问题引导

(1)面对壮阔宏大、惊险雄伟的赤壁奇景,你会想到什么?苏轼呢?

(2)苏轼眼中,周瑜是个什么样的形象?

(3)历史上的赤壁之战,辉煌并非周瑜一人创造,为什么苏轼独独想到周瑜呢?

2.讨论交流,明确:

周瑜:风度儒雅、文武双全、婚姻美满、青年得志、意气风发、建功立业。

这样饱满的人生状态是旧时代所有受儒家思想主导的知识分子孜孜以求的人生境界。这其中当然也包括苏轼。苏轼对周瑜的欣赏和仰慕,其实折射出他内心的渴求。

让我们来看一看苏轼的人生轨迹。〔ppt展示苏轼生平的几次起落〕

苏轼才华横溢,有儒家积极的入世精神,但命运多舛,仕途坎坷,被贬黄州。

〔ppt展示〕

周瑜————苏轼

年龄: 34 岁 47 岁

婚姻: 幸福美满 屡遭不幸

外貌: 英俊儒雅 早生华发

际遇: 功成名就 壮志未酬

别人的辉煌,愈加衬托出自身的暗淡,相形之下,他怎不黯然神伤?故只能自嘲“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了。

(设计意图:形象对比,领会神伤)

(三)抒怀

1.提问:“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流露出怎样的感情?

明确:“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实则是充满了词人壮志未酬、功业未就的苦涩、酸辛、惆怅和伤感的。

2.问:“人生如梦”是在感叹什么?结句“一尊还酹江月”是不是太消极了?

“人生如梦”

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解读:人生如梦一样 ,

(短暂、虚幻、无常、飘渺…)

教师:“人生如梦”我更倾向于作者是在感叹“人生短暂”。依据一,“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大江永远滚滚滔滔,千古人物不过风流一时,在永恒的自然面前,再大的功业也不过是过眼烟云。依据二,这层意思在同时期的《赤壁赋》中表现得十分明确,借客之口表达人生苦短,江月永恒的悲哀。

〔ppt展示:“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结句非消极之语

既然人生犹如梦一般短暂,所有风流人物也都随着大江而洗涤荡尽了,那么又何必过于执着呢?那就放下吧,人生的内容并不仅仅是这些。“一尊还酹江月”显示作者的感情由惆怅伤感中解脱出来,复归于平静。表现了一种洒脱的人生态度和豁达的胸襟。

引导认识苏轼的“放下”“超脱”

(1)比较苏轼与某些同学

生活中不乏一些同学,或缺乏人生追求,得过且过,随波逐流;或遇到一点挫折困难就浅尝辄止,举步不前,半途而废。对师长的劝告不以为意,自以为是学苏轼的超脱达观,懂得“放下”。这种“放下”其实是一种“放任”或“放弃”。

苏轼的超脱是适当地放下,是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并不是对人生没有追求,得过且过。如果苏轼没有追求,如果他因为受到一些打击就沉沦下去,得过且过,中国的文化将会出现一份沉重的清单。

〔ppt展示〕在古文宝库中,近2000篇古文消失;在诗歌宝库中,1000多首古诗就没有了;在词的宝库中,200首词就没有了;然后,在中医药中,400多个宝贵的药方就没有了;在台北故宫博物院里,被后人誉为“天下第三行书”的《黄州寒食诗帖》就没有了;在日本的个人收藏室收藏的《枯木怪石图》就没有了;在杭州西湖上,将会失去一道宛如长龙卧波的堤岸苏堤;在日常生活中类似于“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这类人生格言就没有了;在遍布全球的中餐馆里,那道肥而不腻的东坡肉就没有了,还有然后……缺少了黄州的一词二赋。——莫砺锋《东坡的文化意义》(扬州讲坛)

(2)比较苏轼与柳宗元、陶渊明

柳宗元《小石潭记》“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仕途失意,寄情山水——暂时“放下”。

陶渊明《归园田居》“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厌恶官场,回归田园——隐居避世。

苏轼——彻底“放下”,在俗世中活得有声有色、有滋有味,更为洒脱积极。

(设计意图:多元解读,比较思辨)

(20分钟)

1.苏轼的涅槃之路

苏轼的人生几度沉浮。他并非天生就是那么超脱的。苏轼曾经想过自杀。

〔ppt展示〕北宋元丰二年,公元1079年7月29日的夜晚,这个月的最后一天。有一艘官船停在太湖里,这个船上有一伙官兵,一个钦犯叫苏轼。那年是44岁,他一生活了66岁。原本是在湖州做知州的,朝廷突然派人将他抓捕,连夜押走。船舶坏了,在这里休息。苏东坡心情焦虑,弟弟曾派人送信告诉他,罪名很重,诽谤朝政,命运不测。他想,此时此刻跳进湖里,了此残生。对于古代的士大夫来说,士可杀不可辱。但是,当时官兵看管得很严。也由于对弟弟有很深的感情,于心不忍。在自杀的关口停下了脚步。

苏轼在黄州走向了人生的成熟,在黄州山水的慰藉和启迪中,从“小我”实现了“超我”的蜕变。

〔ppt展示〕 东 坡

苏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

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坡头路,

自爱铿然曳杖声。

2.苏轼“超脱”的内涵

苏轼的超脱是随遇而安,坦对现实;是懂得放下,积极生活。这绝不是对人生无追求的得过且过或遇到一点挫折困难就放弃,而是对命运的坦诚拥抱和个人生命的充分绽放,其本质是对生活的热爱与珍惜。

苏轼的超脱,是大度的包容,是历经风暴雨骤后的云淡风轻,是直面多舛人生的坚韧和豁达,是阅尽生活波澜、看遍世事变迁、熔铸儒道佛思想精髓的生命智慧。

3.苏轼的“超脱”给我们的启示

〔ppt展示〕

没有经过战斗的舍弃是虚伪的,

没有经过苦难的超脱是轻佻的。

——傅 雷

人生是应该有所追求的。对于年轻的我们,需要奋斗。

面对逆境,要把眼光放长远一些,胸怀放宽广一些。

面对绝境,不妨放下,换一条路,继续前行,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设计意图:引领提升,指导人生)

(10分钟)

1.问题:本词是豪放词的代表作,豪放词风的具体体现在哪些地方?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一方面表现在对赤壁之景的描写上,画面波澜壮阔,雄奇壮美。另一方面表现在作者的人生态度上,渴望建功立业的心态,以及豁达洒脱的胸襟。

2.朗读传情

(设计意图:把握特点,以声传情)

(5分钟)

1.将“乱石穿空,…”改写为150字散文。

2.比较《雨霖铃》与《赤壁怀古》运用意象、表达情感上的特点。

3.课后阅读:林语堂《苏东坡传》

余秋雨《东坡突围》

莫砺锋《东坡的文化意义》(扬州讲坛)

(设计意图:巩固所学,拓展视界)

相关范文推荐

    2023年幼儿园中班教研工作计划秋季(通用8篇)

    机关单位是国家机关和其他组织机关的总称,是国家行政机构的基本组织形式。接下来,我们将为大家分享一些人事管理的实践经验和案例。幼儿园中班教研工作计划秋季篇一根据我

    2023年大学元旦晚会的活动总结 大学元旦晚会活动总结(模板19篇)

    军训期间,我体会到了严格的军事纪律对个人和团队的塑造作用,明白了听指挥的重要性。大家可以参考一下以下这些学习总结范文,看看如何做到全面客观地评价自己的学习。大学

    2023年幼儿园国庆中秋文案(汇总8篇)

    9.生日是一个庆祝自己存在的时刻,我们可以放松心情,享受属于自己的一天。以下是一些关于爱国英雄的事迹,希望能够激励更多的人投身于国家的事业。幼儿园国庆中秋文案篇

    批评鼓励的句子(优秀8篇)

    感恩是一种让我们更加懂得感激的能力,它让我们更加懂得感恩身边的一切。感恩是一种品质,我们要从小培养孩子们的感恩意识,让他们懂得感激他人。以下是一些感恩的故事,或

    大学生表彰大会策划书(大全8篇)

    大学生表彰大会策划书篇一花开花落,云卷云舒,不知不觉间,旅游管理学院第四届团委学生会已经正式成立四个月了。从20__年5月紧张的换届选举到20__年9月学生会招

    最新小学毕业的留言 小学毕业留言(通用16篇)

    在今天的活动中,希望大家能够积极参与,发表自己的意见和想法。如何用简短而生动的方式引起听众的兴趣和注意力?探索这些开场白的范文,我们可以了解到作者是如何在开头吸

    电力公司员工个人年终总结(优质17篇)

    学期总结是一个让我们触摸内心、了解自己的过程,也是激发潜能、改进学习方法的过程。老师为我们准备了一些学习总结的模板,大家可以参考一下。电力公司员工个人年终总结篇

    2023年理想梦想演讲稿(精选16篇)

    毕业典礼是对学生们辛勤努力的最好奖励和肯定。竞聘是一个全程思考和准备的过程,以下是一些竞聘者的成功经验分享。理想梦想演讲稿篇一亲爱的同学们:你们好!今天我讲的题

    爱的教育读有感(优质14篇)

    征文是一个挑战自我的机会,通过参与征文可以不断突破自己的写作技巧和表达能力。写一篇完美的征文需要在结构和内容上都要有一定的自洽性和逻辑性。征文是一种传统的文学活

    高考语文考场答题技巧总结(大全19篇)

    军训总结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体验军事纪律、组织和集体荣誉的重要性。小编整理了一些考试总结的范文,大家可以借鉴其中的结构和写作技巧。高考语文考场答题技巧总结篇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