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苏轼诗词选读后感(汇总17篇)

时间:2023-11-05 作者:影墨热门苏轼诗词选读后感(汇总17篇)

读后感可以帮助我们加深对作品主题和意义的理解,同时也能够提升我们的写作表达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以下是一些精选的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够给大家的写作提供一些灵感。

热门苏轼诗词选读后感(汇总17篇)篇一

上课时候好给同学推荐书,有段时间学生见我上课就说,推销书的又来了。

又没啥回扣,为啥要推销呢?因为就我的阅读经验来看,开卷有益,但书的选择也很重要。同一个话题,不同人写出来感觉完全不一样;甚至同一本书,不同的装帧编排注解都会带来全然不同的感觉。书的选择会影响我们的阅读体验,所以总忍不住把自己认为好的书推荐给他们。

比如《庄子》的全译本家里一直有,偶尔也翻过几篇,但直到买了中华书局的版本才三天两夜畅快地读完,大呼过瘾。比如第一本读完的古人的诗集,不是李白杜甫,而是《刘长卿集》,原因是人民文学出版社的那个竖排本装帧注解都太棒了。外国文学的译本选择就更重要了,雨果的作品,李玉民译得就很好;托尔斯泰的小说,则非草婴的译本不取。喜欢的外国名著往往买好几个译本的,参照着看会发现谁的韵味更足。

还有一类书的选择更加重要,即不同作者给同一人物写的传记。雨果的传记选错版本的话只能是一部情史。鲁迅传记那么多,个人认为林贤治的《人间鲁迅》最好;沈从文的传记,除自传外以外凌宇写得最棒。《名人传》中有托尔斯泰的传记,固然是名著,但更为详实平易的却是英国人罗莎蒙德.巴特利特的《托尔斯泰大传》。可见,书也不是越有名越好。特别明显的例子还有两个。一是梵高的传记,最有名的是而欧文.斯通的《渴望生活》,买来读了觉得很杂乱,大概译过来的东西都这样吧。后来读了丰子恺先生的《梵高生活》,觉得简洁周备,平易深邃,其中的评论性文字鞭辟入里,字里行间是艺术家对艺术家惺惺相惜的知音之感。另一例就是苏东坡的传记了,林语堂的《苏东坡》传最富盛名,早年读的时候觉得也很凌乱,大概是作者才华横溢不受羁绊的缘故吧,以至于想做做笔记梳理出个坡翁生平都不容易。后来读了复旦大学王水照先生的《苏轼传》,才对这位心仪文豪的生平和作品有了较清晰深刻的把握。

王水照先生的《苏轼传》资料详实,脉络清晰,更可贵的是结合生平对苏轼的代表作进行了赏析,是了解东坡其人其文的最佳选择。瞧,我又在推销书了,买不买由你。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苏轼诗词选读后感(汇总17篇)篇二

书还没看完,慢悠悠的翻着。林语堂这本书原是用英文写的,张振玉译笔还算不错,但粗糙之处也随处可见,比如卷一第一章处:

一天,苏东坡写信给朋友说:“我一生之至乐在执笔为文之时,心中错综复杂之情思,我笔皆可畅达之。我自谓人生之乐,未有过于此者也。”这段文字殊为怪异,而后在网上搜索出一篇天涯高手的文章,才知道原文应为:“某生平无快意事,惟作文章,意之所到,则笔力曲折无不尽意,自谓世间乐事无踰此者”。

还有一处bug连那位天涯高手也未提到,卷二第七章埋伏笔,“中岳嵩山崩陷”,到第九章呼应,已变成“南岳华山山崩”。此两处究竟是何处出错,是翻译错还是原稿错,抑或是校对错,恐怕需要找英文原版来查了。但是“南岳华山”本身就是个错误,华山好像从来不曾被称为“南岳”过吧。

且丢开这些小破绽不说。

苏东坡的盛名传播了将近一千年,时人称道,后人敬仰,一方面是因他天纵其才,在诗,文,字,画各个领域都出类拔萃;另一方面,他的人格魅力,政治立场,哲学修养也极其贴合中国人的理想。为这么一个完人做传显然不太讨巧,再加上史料丰富评论一边倒,这本传记的“新意欠奉”也在情理中。林语堂在序言中说,“我认为我完全知道苏东坡,正因我了解他,我了解他,是正因我喜爱他。”既然在苏轼身上寄托了自己的人生观,偏爱之心更不加掩饰。

卷二写苏东坡壮年经历,与王安石的纠葛占了好长篇幅,在“王安石变法”和“拗相公”两节,王安石是主角,苏东坡反而成了小配角,这两个章节似乎游离在全书之外。林语堂贬低王安石,我看目的倒不是为抬高苏轼,更多是他想表达对历史的看法。包括对司马光的褒扬也是如此。历史其实无所谓真相,政治也很难分辨清浊,好比一面镜子,每个人照去都是不一样的面目。这一部分能够跟柏杨的书比照着看,那是两种完全相左的意见。跟苏轼不一样,王安石从来都充满争议,历史上是这样,到这天还是这样。

林语堂自己也是个争议人物,但是他的才情倒还算公认的。这本苏东坡传,时不时也有沁人心脾的妙语出现。比如正看到卷三第16章就有这么一句:

倘若哲学有何用处,就是能使人自我嘲笑。

热门苏轼诗词选读后感(汇总17篇)篇三

我看了一本书,书名是《小学生苏轼读本》,读完后我很有感触,对苏轼有了新的认识。

苏轼从小天资聪颖又勤奋刻苦,他在古文、诗歌词、书法、绘画方面都享有盛名。课堂上背诵过的他的一些作品,如耳熟能祥的《惠崇春江晚景》《饮湖上初晴后雨》《题西林壁》等等,让我最感动的是《江城子》,这是苏轼思念亡妻王弗而写成的作品,没想到,性情豪放的大文豪也有柔软的一面。

苏轼是读书人,通过科举走上仕途。“王安石变法”这条导火线让性格耿直的'苏轼在政治上吃尽苦头,多次被贬到穷乡僻壤做“犯官”,生活极其困苦,但一心为民的苏轼为当地百姓做了很多好事:疏浚西湖、治理蝗灾,抗击水患、停办花卉、推广教育……在百姓眼中,苏轼不仅是个诗人,更是有能力有担当有作为的好官。

乐观豁达的苏轼像一粒铜豌豆,打不倒压不垮,再苦再难的流放生活,总能发现美食、发现美景、找到乐趣,他把生活活成了诗和远方。

苏轼的人生启发了我,人生最重要的是拥有创造快乐的能力,就像我们要在枯燥的学习中找到快乐。

热门苏轼诗词选读后感(汇总17篇)篇四

我读了古诗,我感受到了古诗的丰富含义和诗人的智慧。

我在小学二年级就养成背诵古诗的习惯。我每读完一篇诗,就有一个感想,于是我就坐在椅子上慢慢地思考。下面我就给你们介绍一下我读古诗的方法与乐趣吧!

相信同学们都听过古人说的一句话吧。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际在于晨。意思就是说:“一年之中春天是最好的时间,一天之中清晨就是最好的时间,这样既增加了你的记忆力,也增加你平淡无味的一天。中国向来以诗歌王国垂名千古。在诗国的天空上,名家如繁星闪烁。如才华横溢的诗人白居易,就跻身于这繁星之群。

在一个阳光充足的清晨,我坐在椅子上背诵古诗,这首诗的名字叫做《草》。背诵完后,突然发现唐代诗人白居易写的这首诗很有教育意义。诗中有一句诗叫做: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句诗,很有道理。意思就是说野地上被烧起的野草,只要到了春天,它又会重新长出来。这句诗同时也赞扬了草的顽强和旺盛的'生命力。它早已成为名句,用来比作百折不挠的顽强的斗争精神和不可消灭的革命力量。这种精神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吗?在生活中,当我遇到一道题不会做时;当我厌学时;当我成绩差时,就会想到草。草的这种不被困难所屈服的精神鼓励了我,使我自己克服了困难。如此可见,背诵古诗对生活中的自己有多大的好处啊!教育家孔子曾说过这么一句话“大德不官,大道不器,大信不约,大时不齐,可以有志本矣”用来教育后代。我们可要牢记这句话呀!

听了我的事情,你们肯定也有所启发吧!心动不如行动,马上和我携起手来,走进朗读古诗的道路吧!

热门苏轼诗词选读后感(汇总17篇)篇五

名动京师-任职京官自请外放-杭州-密州-徐州-湖州-黄州-杭州-颍州-扬州-定州-惠州-儋州-北还,这便是苏轼一生的迁徙轨迹,即使我们身处当代,看到这样的人生轨迹,也不免谓之劳累。

首选1072年任杭州通判时所作-浪淘沙(昨日出东城,试探春情。)凤凰山下,西兴渡口,渔浦山头,望湖楼,孤山寺,涌金门,余杭门外,沙河塘,临平山上等杭州地名,见诸其词,真是意气风发,爽朗俊逸。

“轼一生罪过,开口常是不在徙二年以下”-自乌台诗案后,便是一蓑烟雨任平生,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旷达疏放。且因为身处人生逆境,多以议论入词,以哲理入词,以叙事入词。少有词应有的绮丽雅致,让人心情郁郁,甚至让人怀念作者早年仙风吹下御炉香,一朵红云捧玉皇这样应制诗的畅快心情。

还未读完之际,觉得这85首词集,不如集苏子85首诗词文赋来的好,可是读完之际,却觉得这样甚好,这样苏子一生对读者的触动,比林语堂的《苏东坡传》来的更为深刻。

p.s.苏子文章之天才,回文、次韵、集句,独木桥,皆可见于此词集,且作者评析,中肯又别出心裁,确实是本好书。

热门苏轼诗词选读后感(汇总17篇)篇六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半生的漂泊,造就了苏轼一生的豁达。他把仕途路上的失意当作人生中的诗意,任世事变迁,任人心叵测,依旧安于颠簸。临终之际,更是以一首《自题金山画像》,诙谐地总结了自己一生的仕途浮沉。

幼时蜀中良好的自然人文环境,家中得天独厚的学习氛围,再加上重视文化的时代大背景,使苏轼成长为一个德才兼备的少年。在科举考试中,文章受主考官欧阳修的赏识,一时之间,名满天下。正当苏轼冉冉升起在文坛上空时,却因为母亲病故,不得不放下理想,与父亲仓促离京。

时隔三年,当苏轼重新踏上了进京之路时,他却陷入了迷惘之中,他感到了前途的不可把握。望着飞鸿掠过雪地留下的点点痕迹,又随着雪花飘落而消失不见,他不禁感慨道: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但他不消极、不颓废,转而投身于工作中,要为国家立大事。苏轼怀着超世之才,亦有着坚忍不拔之志,忙时勤于公事,闲时赋诗一二,担任一地长官,造福一方百姓,他的才华和政绩很快就受到了皇帝的赏识与重用。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苏轼卓尔不群的才华,遭到了不少朝廷官员的嫉妒,变法派的污蔑,使苏轼一再被贬。心中怀着乌台诗案的苦楚,皇帝贬谪的道令,洛阳亲友的挂念,苏轼掸了掸一路的风尘,与客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共同吟诵明月之诗。一生坎坷困顿使苏轼明白哀吾生之须臾,不如托遗响于悲风,使他对名利冷眼看穿,只想笑对坎坷仕途。

通向未来的道路上,不总是一帆风顺的。或许荆棘遍地,或许倾盆大雨,但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我们何不像苏轼一样吟笑前行?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当我们回首走过的路时,就会发现,路上已是也无风雨也无晴。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人生的航行中必然会遇到从各个方面袭来的劲风,利用好每一阵风,都能使自己如冯虚御风般加速前行。面对劲风,稳住航舵,纵一苇之所如;面对暴雨,坚定前行的信心,凌万顷之茫然。

凡心所向,素履所往,生如逆旅,一苇以航。

热门苏轼诗词选读后感(汇总17篇)篇七

最近,我看了一本书,名字叫《小学生苏轼读本》。看完了这本书,我知道了:苏轼从小就很勤奋,他绘画,词,诗,古文都很有名。他的爸爸是苏洵,就是《三字经》里讲的“苏老泉”。他的弟弟叫苏辙,父子三人都是著名的文学家,被后人称为“三苏”。

苏轼家不穷,但是他妈妈让苏轼兄弟吃苦。她说:“经得住磨砺,方成得了人。”正是母亲的严格要求,才有了苏轼兄弟俩后来的成就。

苏轼长大以后,可以说“永远在路上”,因为苏轼被贬到了“天涯海角”。为什么呢?因为苏轼为老百姓服务啊,我真有点可怜他。不过苏轼倒是乐在其中,一边游历一边品尝美食。即便到了岭南,他也能开心地“日啖荔枝三百颗”,别人都不愿意去的岭南,他说“不辞长作岭南人”。

苏轼有很多朋友,比如吴复古,张中,古耕道,王安石,秦观…。

读完这本书,我居然有这么多的收获,可见这本《小学生苏轼读本》的重要性。

热门苏轼诗词选读后感(汇总17篇)篇八

认识了陆毅,便接着看了《甲午大海战》,更加喜欢他,然后看了他主演的《苏东坡》。正好前几天去韩先生那里去蹭课,他给我们讲了宋朝的文化大奔流和其市井生活,而在《台北故宫》短篇里又看到了苏轼、宋徽宗等宋代人物的书画真迹,也听了一些关于苏轼的逸闻趣事,便对这个电视剧更加感兴趣。看完后第一感觉并不是更爱陆毅了,而是喜欢上了苏轼。而这对我来说是一个莫大的馈赠。

《红楼梦》中林黛玉弹琴的唱词一句是“思古人兮俾无忧”,至今我心中只有三个古人能让我在困顿或喜悦之时想起:

其一是杨戬,对,是《宝莲灯》中的杨戬,我是因此喜欢了焦恩俊;

其三便是苏轼。《苏东坡》弥补了我知识库里宋代历史的缺漏,让我把记忆里所有关于苏东坡的东西连在一起,还附到了他的身上,于是他的形象愈加丰满,到最后我目瞪口呆,五体投地。

百度百科: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市)人,中国北宋文豪,“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词,赋,散文,均成就极高,且善书法和绘画,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也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上被公认文学艺术造诣最杰出的大家之一。其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又与陆游并称苏陆;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其画则开创了湖州画派。现存诗3900余首,代表作品有《水调歌头·中秋》、《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等。

我喜欢他的原因之一:散文家、书画家、文学家、词人、政治家、诗人,是豪放派词人的主要代表,同时,也是著名的美食家,即全才。我以前也知道他是全才,却没有这么深的感受到一个人如果是全才的话,他是多么的出色,多么的夺目夺心。当看到天下第三行书《寒食帖》的时候,心跳都要停止了。

我喜欢他的原因之二:丰富的情感。我们可以从其诗词风格中可以看出,大江东去的豪放,《赤壁赋》的旷达,老夫聊发少年狂的执着,《记承天寺夜游》的澄澈和《寒食帖》中的悲苦无奈。以前他在我心里是豪放派的代表人物,另写了纪念亡妻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而此次把他的所有作品归于他身,才发现了一个完整的活生生的他,一个情感丰富,至真至诚的他,怪不得王弗、王闰之、王朝云及天下那么多女子无不倾心。

而原因之三,便是他为民的功绩,只说苏公三堤和在海南儋州劝牛耕、掘水井,授乡课,使黎汉两族通好就已是千秋伟业了,他在宋朝被贬的地方最多,走过的路最多,但是每到一处无不尽忠职守、励精图治。因此,每到一处,臣民欢呼,每离一处,臣民跪地相送,每有危难,多义士拔刀相助。

这最后的原因之四,便是其旷达的性格。他虽嫉恶如仇,但是每遭被贬,从不沮丧堕落,反而说“吾心安处便是故乡”,仍是尽己所能,为民造福。“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这是多么旷达的性格啊,或许这就是为什么一个文弱书生竟能屡经挫折而不倒的原因吧。

看着最后画面里垂垂老矣的苏东坡,我满怀伤情,他说,他一生受制于人,不能自由而行,当道士劝解他时,他说,船外即是百姓,岂能不管。这几句则正好概括了他的一生,本是大才子,生性自由,但自古文章憎命达,人生坎坷,受制于昏君佞臣,但为了百姓,只能顽强奋斗,终老一生。呜呼哀哉,呜呼哀哉!苏轼乃天纵奇才,不知几百年才能有此一人,吾等小辈,远不及也,但吾应以其为榜样,以近圣人也。

热门苏轼诗词选读后感(汇总17篇)篇九

五年级下学期,我阅读了讲述了苏轼一生经历的一本书——《苏轼传》,我了解了这个大文豪的特点与生平经历。

我特别喜欢苏轼的文章,即使他过上了农家的生活,也下肯放下手中的笔。我尤其欣赏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将赤壁之战刻画得淋漓尽致,描绘出周瑜容貌俊美与智慧。

令我赞不绝口的不只苏轼流芳百世的词,也有苏轼广为人知的诗。我比较喜欢《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我喜欢苏轼的另一面——美食。他是一位美食家,但吃饭之际总不忘礼仪——只吃眼前菜。有一次,苏轼的朋友来他家吃饭,苏轼的'妻子王弗在他的位置对面放了一盘苏轼最爱吃的兔肉丝,苏轼只顾吃眼前菜,完全没有注意到餐桌上有兔肉丝。在黄州,苏轼还做了“东坡羹“,还附一首《东坡羹颂》,深受大家喜爱。这位美食家做的东坡肉更是享誉千载的名肴,在《猪肉颂》中,他写道:“净洗锅,少著水,柴头罨烟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侯足时他自美。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黄州还盛产鲜鱼,苏轼摸索出一和烹调法,常常请朋友品尝鱼羹。

苏轼还有许多特点,这本好书中都提到了。我读《苏轼传》知道了许许多多苏轼的人情世故,让我们从这本“苏轼宝典”中发掘更多的知识吧!

热门苏轼诗词选读后感(汇总17篇)篇十

亭午时分,窗外蝉鸣嘈杂,习题作业未有一字入心,隧无奈搁笔,揉了揉眉心。正在思考是否要等待噪声过去再提笔时,余光瞥见那本《宋词三百首》,于是欣然起身。

浅读深品,蓝字摘录。一翻页却看到了放假前自己阅读的痕迹:那是苏轼的《江城子》,一条红线,画出的是首句“十年生死两茫茫”。

《江城子》被后人评为“千古悼亡之音”,苏子瞻悼的是发妻王弗。王弗出身书香门第,16岁嫁于子瞻,26岁亡故,期间正好十年。这是苏轼最顺心如意的十年,名满天下,层层提拔,“春风得意马蹄疾”。然而在王弗去世几年间,苏轼卷进了变法**,新党得势时,他由于政见不合,上书谈论新法弊端,被新党压迫。在他43岁调任湖州刺史后,一封《湖州谢表》被新党抓了辫子,爆发了宋史著名的“乌台诗案”,苏轼锒铛入狱,几次濒临砍头之刑。后来旧党得势,他强调王安石新法也有可取之处,又被旧党排挤,自请外调。

他把人生苦楚写进诗词,写纵使相逢应不识,写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十年间历经宦海浮沉,尘满面,鬓如霜。

可苏轼是旷达的,是“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是“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是“一肚子不合时宜。”而一个人胸中有天地丘壑,自然不会在意那些蝇营狗苟的事,他的乐观不是乐观,因为他的磨难不是磨难。

可是,只有读过诗词的人才会知道苏轼历典八州,“眼前天下午一个不好人”的豁达,知道辛弃疾“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的节气,懂得李清照“却把青梅嗅”的婉约。水域边缘,藕花深处,浅浅涟漪层层晕开,却是绿罗裙的采莲女“芙蓉向脸两边开”,白雪纷飞,是天人“剪水作飞花”,飘絮之间,新酿米酒,红泥火炉,是友人“能饮一杯无。”更有东坡居士淡烟疏柳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至今犹存我心。

殊不知这一字一句,皆是文人的苦心推敲,一意一蕴,藏着多少墨客的匠心独运。

何处清欢?

不禁想起小时候母亲教导我背诗,那时只觉得朗朗上口,跟玩儿似的就背下去了。慢慢长大之后,看到春日桃花,知道了什么叫“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看到夏季盛荷,便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分别方知“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

不懂的东西记下来,便是在心理生根,日后触景生情,总会懂的。

人间清欢,诗词处。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热门苏轼诗词选读后感(汇总17篇)篇十一

平凡的人对于“光芒夜半惊鬼神”的天才总是有种不可名状的畏惧,如徐渭、如梵高。但对于性情平易近人,骨子里流淌着温和谦恭血液的天才,则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喜爱和亲切感,比如苏东坡。

苏东坡是朴实的中国百姓脑海里一切美好形象的真切合体。他实实在在就那么人人眼、他轻轻松松就能够暖人心。他满足了我们对中国文人的所有幻想。

顶着一副粗犷老农的外表,不是不英俊,而是让人看得太舒服。一脉浩然之气用尽,不只为自己,还将那福音传给大江南北的百姓。一声“如蝇在食,吐之方快”,可见他清狂而非轻狂。一叹“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可知他用情之真思念之深。

喜爱苏东坡,是因为他在那苍茫天地之间如同一株小草——在奋力钻出黑暗的夹缝之后、在见到惨淡天光的那一刻,以不比常人的坚定之心相信光明,从此长成一棵参天大树。郁郁葱葱,屹立不倒。沧桑笔直的树干是他的独善其身,伸展而开的绿冠是他的兼济天下。几十年人生跌宕,风风雨雨使得他从肉体到心灵,都变成一个不能被轻易伤害击败的人。中国文人敏感脆弱的灵魂,在他这里去掉了多愁与伤怀、抑郁和不安,只留下一种叫“看得开”的心情,叫“想得明白”的心境,和“同情弱者”的心怀。

走近苏东坡,从他那一句“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儿。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好人”开始。这种生活不同于陶潜“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清净,也没有刘禹锡“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那么“高水平”。

苏东坡是和谁都玩得来。他可与三教九流为伍,并且从不失那颗赤子之心。这不仅是一种本领、一种生活,更是一种活法!在他眼里,人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在他心底,一涓宽容之泉早就将政敌带给他的不愉快全部带走。因为知爱,因为懂爱,更因为有爱,他成为古今士大夫中最有人情味的一个。这种活法是他受人欢迎的原因,是他心灵幸福的秘诀,也是他留给这略显苍白的人间巨大的精神财富。

感悟苏东坡,从他那一句“浩然之气,不依形而立,不恃力而行,不待生而存,不随死而亡矣”开始。一个人能对浩然之气有如此深切之感,想必该精神必定贯穿他人生始末。苏东坡正是如此。从朝廷上的当仁不让,到贬谪为地方官的身体力行。他的奏章、他的功绩无一不透露着那不谋私利,一心为民的感情。身在名利场中,诸多不由己。却因为有那股浩然之气,他把决心下得更彻底,他把脊梁挺得更硬。他像一股旋即有力的清风,吹散了所到之处的污浊之气。

想起苏东坡,脑海里总是浮现出一个大腹微便便,体态微宽的形象,让人安心让人贴心。他身上没有“文人相轻”的酸味,他身上只有温温暖暖的阳光的味道。时常忍不住在心底唤一句“老东坡”,因为羡慕,因为喜爱,更因为感叹。羡慕他的才华横溢,外加那一副好心肠好脾气。喜爱他儒者的翩翩风度,那是一个翰林大人美好的形象。也更感叹那一颗赤子之心、一身浩然正气、一片坦然心境。

时光早已涤荡了苏东坡心中那因贬谪、因颠簸、因月光、因夜风而生发出的一切忧忧愁愁不达不快,只留下一个摆脱了官场的羁绊、人事的纠纷的大文学家的形象,由宣纸上的墨迹、石碑上的刻纹穿越千古传递到我们面前。翻开旧书,在那无数豪情四射的诗词笔墨之间,我只看见我那温温暖暖的老东坡,带着他的大黑狗,拄着一根竹杖,悠悠然然地行走在世间。

热门苏轼诗词选读后感(汇总17篇)篇十二

以前读苏轼的诗词,只觉得他才华出众,对他了解并不多。最近读《苏轼传》才对他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

苏轼的童年和少年时代有着富足的家境、善良又有学识的母亲、才华横溢的父亲。这些外在条件为他打下了非常好的基础。即使我们都知道他之后在官场经历起起伏伏,但他依然在文学和政务上做出不菲的成绩。这是不是就是传说中的:幸福的孩子,用童年治愈一生呢,后来他随父亲和弟弟进京赶考,文学大家欧阳修对他的文章大为赞赏,苏轼因此少年成名。

苏轼在文学上的成就大家有目共睹,我更欣赏的是他做官期间深入百姓,急民众之所急,想百姓之所想,做出来许多非常好的政绩,当一位爱民如子的父母官,他做到了。

在杭州的日子,因着苏东坡留下许多游山玩水的诗句,让我们了解到彼时的杭州是座怎样丰满而美丽的城市,也因着他留下许多展现民间疾苦的诗句,让我们了解到底层百姓在那个时代背景下最真实的生存现状。

在密州做官期间,密州邻近的数千里地区全部陷入了严重的饥荒,穷苦的百姓甚至连逃荒也无处可走。饿殍遍野,被遗弃的孩子随处可见。苏轼常常怀着沉痛的心情“洒泪循城拾弃孩”,又几经周折,设法拨出数百担粮米,单独储存,专门用于收养这些可怜的弃儿。并且在各处张贴告示,明文规定:愿意领养孩子的家庭,每月由官府补助六斗米。以此来鼓励和劝谕人们怜惜这些幼小的生命,使这些失去怙恃的孩子重得家庭的温暖。随着时间的推移,领养者对自己抚养的孩子产生了深厚的骨肉之情,即使生活再苦,也不肯轻易舍弃。就这样,苏轼怀着伟大的人道精神,救活了数千名在死亡线上挣扎的儿童。

后来他到了徐州做官,徐州知州苏轼,带领军民抗洪救灾,连续数周住在城墙上,坚守在抗洪救灾第一线。并在洪水退后,加筑防御工程,带领群众恢复生产。作为一个深切体会民间疾苦的的官员,他得到了群众的拥护和爱戴。所以当他外出谢雨时,人们将他包围了起来。那是多么和谐的与民同乐的画面呀。

“乌台诗案”让苏轼坠入人生低谷,苏轼被小人陷害时,不仅有百姓和许多好友为他说话,还有那个曾经与他政见不合的王安石。都是一代大文学家,都有着非同一般的气量和胸襟。

乌台诗案后,苏轼被贬黄州,从知州到农民,苏轼虽然失去了从政的机会,却可以更深入的了解民间疾苦。同时有更多的时间可以读书、写字、作诗、画画、游山玩水、结交朋友。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生活上的贫困,与精神上的富足形成了强大的反差。

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苏轼最终等到了一展才华的机会。重回庙堂,成了帝王之师。在官场奢华享乐的大环境下,依然保持自己的初心和使命。这才是东坡居士最大的人格魅力吧。

尽管后来苏东坡还是被政敌所害,被贬海南,在极其贫瘠的地方,他依旧能与当地文人农民打成一片,竭尽所能的兴办教育,提倡开化。被当地人民爱戴。

热门苏轼诗词选读后感(汇总17篇)篇十三

一个月,从七品芝麻官升到3品大员。同样是一个月,从京城大员到流放。区区40年的仕途生涯却担任过30个官职,遭贬17次,坐牢170天。想来也只有苏东坡这等不通政治之人能在官场上才能如此大起大落经历,究原因无外乎在他那张守不住话的嘴。

“汝必能杀人。”这是苏轼初见章惇时说的话。虽然不知道苏轼是否真的善于看相,但初识就如此直言不讳地指责,苏轼又是多么的口无遮拦。恰如他所预言,章惇最后的确坏事干尽,甚至间接造成苏家的衰败,但这张没有顾忌的大嘴显然得罪了不止一个人。

“多情却被无情恼”,苏轼若甘愿放下那份较真,那他何愁不能封侯加爵。上帝虽赋予苏轼前所未有的才气,却令他人生道路崎岖不堪。与之相比,严谨的子由仕途相对是更加平顺,但今天,我们过多铭记的却是他这位乐观奔放的长兄。

从儒家四书五经到庄子佛学,俗话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苏轼不仅脑有万卷书,脚下也同样有万里路。苏轼即使在面对苦难,也不表现出一丝一毫的气馁与颓废,“一蓑烟雨任平生。”正是他那无谓与豪放,使他的诗歌不缺华丽无实的靡丽之作。

林语堂曾言“章惇对东坡是唯恐其不死,东坡却望章惇延年益寿。”苏东坡向来是对事不对人,但他的一张大嘴却使他一生落魄,但这也正是他的人格魅力,正是这张大嘴巴让东坡居士可敬可爱,在这个无知勇敢的老头面前,任何的担心后怕都是无用可耻的。苏轼的一生满目疮痍,遍布了沧桑,苦难与伟大并存拥有着欢乐与悲情的双重命运,也正是这双重命运,将苏轼推上了文学艺术的巅峰。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苏轼诗词选读后感(汇总17篇)篇十四

十年一梦,千里孤坟,阴阳两隔。涌上心头的是无尽的凄凉,沧桑见证的是两鬓如霜。数得尽的是三千烦恼丝,道不出的是十年的相思情,情也芊芊,意也绵绵。静静地,静静地回忆,回忆是无声的叹息,叹息是永远的别离。

昨夜幽梦,重归故乡。小轩窗前,梳妆台边,仍是你生前最美丽的容颜,一颦一笑,宛若生前。四目相视,相顾无言,唯有千行热泪,诉说十年的思念。

为情所伤,纵使写出“大江东去浪淘尽”的苏轼一个豪放派的始祖性诗人也在劫难逃。也许他心中该有一处最柔软的角落吧,“带泪,并且不可触摸。”

十年的光阴,从相遇到相知。又十年的岁月,从相别到相念。

十年,苏轼以十年时光为弦,和着血泪,伴着心痛,独品一杯清酒,自赏一轮冷月,在月光之下,在天地之间,谱就一首断肠曲,弹与天下有情人!

热门苏轼诗词选读后感(汇总17篇)篇十五

高中时初读《定**》,便觉得大气磅礴,被苏轼的倔强性格和旷达胸怀而震撼,仿佛置身于广袤的宇宙中,看到无数星芒,耀眼夺目。首句“莫听穿林打叶声”,让我跟着作者置身于雨骤风狂的天气里,苏轼表情淡然,轻轻摇头说“莫听”,点明外物不足萦怀之意。“何妨吟啸且徐行”,在雨中照常舒徐行步,呼应小序“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

在雨中行走,按照生活常态,当然是骑马胜过竹杖芒鞋,但是苏轼却说:“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当自己拥有平静悠闲的心态时,即使是竹杖芒鞋行走在泥泞之中,也胜过骑马扬鞭疾驰而去。“一蓑烟雨任平生”,此句更进一步,由眼前风雨推及整个人生,过片到“山头斜照却相迎”,这是已雨过天晴,苏轼依旧平静淡然。结尾“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道出了词人在大自然微妙的一瞬所获得的顿悟和启示:自然界的雨晴既属寻常,毫无差别,人生中的起起落落、荣辱得失又何足挂齿?上班后再读,依然余音绕耳,即使自己是渺小的沧海一粟,也会被这种力量而鼓舞,心之所往。苏轼的这首词句句经典,经得起反复诵读、反复推敲,依然历久弥新。

这首词可以从很多角度去研读和挖掘,我从心态方面浅谈一下我的看法。克服焦虑,不畏惧前路艰险。从一个缺乏社会经验的大学生到一名公务员,从一个稳定安全的环境孤身一人来到偏远艰苦的工作岗位,有过无数焦虑浮躁的时刻。无法静下心工作,沉不下去心看一本书。其实仔细想想,无非是功利心太重了,总想着要立马得到什么,工作中想要迅速看到成效,所以选择性的逃避困难,挑选一些容易达到的事情去做,没有面对困难的勇气和决心。急功近利才是浮躁的源头吧,带着绝对目的性去工作,期待每一件事情都有反馈。可是生活哪有那么容易,付出了不一定就会有收获,倒不如把急功近利变成细水长流,稳步前行。正如余世存先生说,年轻人,你的职责是平整土地,而非焦虑时光。你做三四月的事,在八九月自有答案。同时,要脚踏实地而非空中阁楼,脚踏实地才能更笃定的仰望星空。有再多的蓝图、构想,都不如立马开始去做。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苏轼的`淡然豁达也是事上练得来的,我们只有去经历、去体验、去大胆迈开步子走,才能在实践中收获真知。这首词,无论是初见时的豪气,再见时的沧桑,总是让人唏嘘感慨,又顿生勇气,是我精神世界的一方桃花源。等我成长到人生的下一个阶段,再重读这首词,期待会让我迈向一个更加开阔的远方。

热门苏轼诗词选读后感(汇总17篇)篇十六

《苏轼传》是苏轼研究专家王水照和崔铭合著的一部书,四十五万字,去年才由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这书写得很好,但这却是一部不好写的书。苏轼一生经历丰富复杂,著作多,面广,这是难点之一。还有,就是有林语堂的名著《苏东坡传》在前面比着,那书写得那么精采。

我读《苏轼传》,觉得全书对苏轼的评价,大体与《苏东坡传》相似,林氏的概括即所谓:"是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是悲天悯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散文作家",等等。《苏轼传》大体是以这种评价展开的。不过书的副题《智者在苦难中的超越》又表明作者们是极力从苏轼生活经历来理解和描写他的。因此这书自有它的不容忽视的特点。

一,它严格按编年叙事,而且强调苏轼作为作家的一个方面。全书将苏轼的诗词文章贯穿它的一生,对比看起来,《苏东坡传》就不是这样,它要照顾英美读者的理解力和趣味,诗文不能多引;它使用的传说故事更多,也占更重要的位置。因此,这本《苏轼传》对读者从苏轼小说诗歌文学作品了解他的生平,是更有益的。在叙事中展开对小说诗歌文学作品的阐释,而且阐释得极好。在此,就表现出王水照先生对苏轼小说诗歌文学作品研究的功底非凡,在传记里应用随心自如。苏轼的心事、文思,与天下的政事,交织一起,所以合了"在苦难中的超越",而且是一位"智者"的超越。没读过苏集的读者,从《传》中引用的大量诗、词、文中,特别是从并不常见的随笔、短笺中,能领略的,真是不少。

二,林语堂酷爱苏东坡。林写的是文学性更强的小说诗歌文学作品,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是散文创作。当然林氏有他充分的历史材料证明,而我总觉其着眼点在于苏东坡的人格,而且是作者喜爱的人格。而《苏轼传》则更带有学术性。它更全面,更讲究论证。的确,苏轼的风流潇洒,几乎是天成。但是,环境也造就它。不论从小说诗歌文学作品看生平,还是从生平看小说诗歌文学作品,都不单有潇洒风流,而且有个人的痛苦和人民的苦难。乌台诗案中国最可笑的文字狱之一后被贬黄州,是苏轼生活的关键一步。在林、王二传中,都重点写。余秋雨重要散文《苏东坡突围》也选这一段来写。苏轼的人生和他的小说诗歌文学作品,在此都是一个高峰。对这一段生活,《苏轼传》无疑写得更丰富。它把痛苦和苦难展示得更充分,以至于惊心动魄。苦难充分,"超越"才有力。

林氏过分地渲染了苏东坡在苦难中的乐天、快活,甚至把他在"乌台诗案"里受审时的屈辱与痛苦也说成"有趣".《苏轼传》则把黄州生活写得更令人可信。比如当时苏轼在许多信里反复叮嘱友人"看讫,火之","传闻京师,非细事也".他是惊弓之鸟了。他在黄州又看到生平所未见的民间疾苦,苦日子也尝到。在此有一点不可不提。苏轼在黄州时写过许多信,其中有一封是给他的朋友也是政敌章忄享的信中对已往表示悔过。林传说,是"一封非常贴切的回信,悔过之意,溢于言表",是"再得体不过",简直可请皇帝过目;言外之意是应付,巧于周旋而已。而王著则以为"可能夹杂着个人求助的动机".我以为写得较真。王著此是全面反对新法了。这似乎顺理成章。王著写出的诗人,更复杂、真实些。

三,关于王安石变法,林氏的否定也许太简单化。而王著则更客观些。关于苏、王二人,当然都是大作家,苏比王高。此书提到变法时,曾对比苏、王的见解说:"无论是思想的高度,还是目光的远大,苏轼都无法与一代名相王安石相提并论".这也是客观的。此书在王安石身上着墨不少,而且是从王安石与苏轼的交往中写的,重头文章在王安石罢相以后。苏轼在金陵访王,政敌又成文友,旧怀尽释,论文极乐。那一大段就写出北宋文人的大度风雅,更写出两位大作家的可爱。

合上厚厚的《苏东坡传》,心中感慨万端,种种杂绪像被书页搅动的灰尘萦绕着我,我开始思考人生,思考命运。

纵观苏东坡的一生,是坚持自我的一生。林语堂称她为"大自然的顽童",我认为很贴切,儿童最真,率性而为,而"顽"又带着倔,正是这股率性和倔劲,让他无论在何种情况下都能拥有一颗快乐、平静的心。他的政治生涯在新党与旧党斗争、政权的更迭中起起落落,于他是可悲的,他像是被装在木箱里,抛到海上,随海浪起起伏伏,官场似海,他的性格决定了必然被抛之于浪尖上,是他的正直、他的直言、他的调侃讽刺,让政敌们掀起了一浪又一浪。

我想,从来没有人外方贬谪的足迹有遍布这么广的,也从来没有人在贬谪期间过得这么安然恬淡的,连政敌都嫉妒了。我觉得除了耳熟能详的.儒释道完满融合的原因之外,还有几个不容忽视的原因。

第一,是文学的支持,在穷乡僻壤,写作是他的重要内容,有诗、有词、有信件、有墓志铭、有经典注疏,这时,他写东西已经没有什么功用目的了,而是完全抒发本心,所以他的成就才更大。当文学回到了写本心的位置,才有了不朽的价值。

第二,是众多的朋友,苏东坡有很多交往一生的朋友,每到一个地方,也广交朋友,寻访奇人异士,他对朋友倾心相待,信任有加,好多引为知己。他像一株散发着特殊气质的君子兰,吸引着三教九流的朋友,就像他自己说的"我上可以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儿".记得初中看到一句话,谓之"人不痴,不可与之交",大概有痴气的人一旦与之相交,便可长久。这些朋友给予苏东坡极大的精神安慰和鼓励。

第三,则是情趣广泛,脑中总有这么一个印象。凡是兴趣爱好广泛的人,总是精神饱满,充满活力,百折不饶。民间有很多苏东坡的传奇佳话,有很多是关于他的兴趣爱好,像东坡肉,研制药方,听说曾经还配了制墨秘方,差点把房子烧毁,这时,他更像一个顽童了。兴趣广了,才有做不完的事,即使被炒鱿鱼,被架空,生活也可以忙得不亦乐乎。

现代社会,人们的精神生活越来越荒漠化,人们抱怨、烦躁。也许我们没有那时免费的无限风光可以游览排遣,也没有妙笔生花的文笔抒写,但可以拥有苏东坡式的心态,坦然达观,安之若素,不必媚上,不必伪装。

附:林语堂的《苏东坡传》是用英文写的,()有多个译本,我看的是张振玉的译本,我觉得这是我见过的最精彩的传记。

首先,林并没有将苏东坡奉若神明,而是如实叙写,娓娓道来,偶尔还加以调侃,如苏的长子出生时,他说,幸亏晚了一年,不然在丁母忧期间可就落人把柄了,还原了一个真实的形象。

其次,本传旁征博引,除了苏的生平文字资料,还引用了大量的文史知识,让读者清楚,苏是处于怎样的一个历史背景下,他的行为是处于什么考虑的。

另外本书的趣味性也很强,作者尽量还原历史,把当时的情景描得绘声绘色,特别是苏在杭州的生活,无论是干劲十足地为百姓谋福利,还是惬意的游山玩水,都令人心向往之,还有很多历史故事,苏与奇人异事往来的趣事,还常常穿插有哲理性的语言,如君子之交淡如水,语堂先生理解为"水没有刺激的味道,但是人永远不会对之生厌",很形象,也加深了对苏的了解。

但也有不足之处,像对王安石变法及王安石的个人评价上,很多人认为是本传中最精彩的部分,但我觉得有失偏颇、对这个影响苏至深的事件,花了三个章节叙写,但几乎都是贬义,我觉得对这件事,应以历史的眼光看待,他甚至直接说王安石为国家一大害。我听过性不可以善恶论也,更何况有点历史常识的都知道变法虽然失败了,但也有可取之处,这里作者的主观意识太浓。

读一本好书,有如品一杯茗。很多美妙的感觉一瞬即逝,不可一一而述,但心充盈了。

热门苏轼诗词选读后感(汇总17篇)篇十七

《苏轼传》,非简单之流水帐,更非采用“春秋笔法”,而是林语堂先生阅读超多资料,包括苏轼的札记、诗词、私人书简等后所着的传记。我心度之,是否林先生与苏轼有诸多相似之处,不然为何其言己了解、喜爱苏轼,而又能将《苏轼传》写得如此色彩鲜明、感情丰富。

观苏轼一生,无法不对其才智赞叹不已;而其言行、诗词、幽默,无一不是其才智的体现。

苏轼是幽默的。某次与王安石谈及王之所谓“字源学”时,引用《诗经》中“鸣鸠在桑,其子七兮”,并父母共九只鸟,以王安石的方式来向其解释为何“鸠”为“九”、“鸟”二字合成,实为嘲讽;后某次更戏谑王安石曰“‘波’若是‘水’之‘皮’,则‘滑’就是‘水’之‘骨’了。”即使在被贬至缺医少药的海南之后,对朋友僧人参寥的关心,他仍在回信中说“但若无医药,京师国医手里,死汉尤多。”以此来告知朋友不必担忧。

苏轼是热爱生活的。其余不必说,仅在美食方面,就有轶事、传说数桩。他自己研究烹饪之法、自己酿酒,更是留下了“东坡肉”、“东坡壶”以传后世。他在诗词中,也多次提及美食——“无竹令人俗,无肉使人瘦,不俗又不瘦,竹笋焖猪肉”、“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等等,不一而足。

苏轼是感情丰富的。他的《江城子》一词,“十年生死两茫茫”,对其亡妻寄以情思,与其“大江东去”风格迥异,凄婉哀伤。在朝云因瘟疫早逝后,他在《朝云墓志铭》和《悼朝云》一诗中,均表达了深切情爱与伤痛,之后更在《西江月·梅花》一词中,以梅花象征朝云,既似写花,又似写人。

苏轼是刚直的。尽管有过数次因诗而被捕、受审,但他仍然不改犀利词风。好友刘恕罢官出京时,他写诗讽刺“群乌未可辨雌雄”,后又写“犹诵麦青青”,对官场荣耀表示鄙夷之意。在某次刚刚被释出狱后,即写诗两首,随后自己也掷笔笑道“我真是不可救药!”

如林语堂先生所言,苏轼“像一阵清风过了一生”,“根本是他本性的自然流露”,“他的肉体虽然会死,他的精神在下一辈子,则可成为天空的星、地上的河”。谁说不是呢?仅此感怀东坡居士这位旷古奇才吧!

相关范文推荐

    最热保障性住房调查报告(汇总20篇)

    调查报告需要正确选择研究方法,确保数据的可信度和可靠性。以下是小编搜集的调查报告范文,希望对大家了解和应用调查报告有所帮助。根据常委会年初工作安排,xx月份,市

    专业汽修专业一体化教学总结(模板18篇)

    教学工作总结不仅是个人的成长过程,也是学校教育教学水平提高的重要保证。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学工作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希望通过阅读这些范文,可以给大家提供一

    2023年语文请假条(模板21篇)

    范文范本是一个写作的助手,可以提供我们需要的写作范例和参考材料。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范文范本是如何展现出优秀的写作技巧和思维方式的。1.居中写标题“请假条”,

    最优幼儿园幼儿发展评估总结及建议大全(21篇)

    范本可以帮助我们克服写作的难题,它们为我们提供了解决问题和解决困惑的思路和篇章。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范文范本,希望大家能从中学习和吸取经验。总结写作不立提纲想

    最热私人装修安全免责协议书大全(23篇)

    一个舒适的家居环境是装修的目标,我们需要重新审视一下自己的装修计划了。如果你正在进行装修,不妨参考一下小编为大家精选的一些优秀装修案例。甲方:乙方:甲乙双方本着

    最新狼图腾电影读后感(模板22篇)

    读后感既是对作者思想的理解和赞赏,也是对自己思考的一种反馈和总结。附上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精选读后感,希望对大家在写作时有所启发。姜戎的“狼图腾”,创造了许多有

    专业生产调度会新闻稿(通用19篇)

    生产需要有充足的资金和投入,包括设备、原材料和人力资源等。生产是一种将资源转化为有用产品或服务的活动,是人类社会的基础经济活动之一。如何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是每个

    2023年信用社员工个人年度工作总结范文(20篇)

    通过写月工作总结,我们可以更清晰地了解自己的工作目标和职业发展方向,为未来的工作规划做好准备。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撰写月工作总结,小编为大家搜集了一些实用的写作技

    优秀重新考试申请书(汇总20篇)

    申请书是向学校或机构展示自己能力和潜力的重要手段之一。阅读一些申请书范文可以帮助我们拓宽申请思路,了解不同类型的申请书的写作风格和技巧。尊敬的的段领导:我叫xx

    最优门店检查心得体会(案例22篇)

    心得体会是我们获得的经验的结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内容。在这段时间里,我遇到了很多困难和挑战,但也收获了许多快乐和成功。这一切都离不开自己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