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活动设计方案 大班月亮船活动反思(模板5篇)

时间:2023-09-23 作者:MJ笔神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得以顺利进行,通常需要预先制定一份完整的方案,方案一般包括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工作重点、实施步骤、政策措施、具体要求等项目。优秀的方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又该怎么写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方案应该怎么去写,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月亮活动设计方案篇一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月亮船》是一篇优美的童话故事,通过小蒲公英迷路急切的想回家,仙女送蒲公英回家为线索,向幼儿展示了热爱自己家乡的美好情感。故事使用了拟人的方法,通过蒲公英和仙女的对话,让幼儿知道我国有世界上最高的喜马拉雅山,最长的长城,最大的天-安-门广场。萌发幼儿的祖国自豪感,激发幼儿爱祖国的情感。

2、活动目标:

1)知道故事的主要情节,了解我国的世界之最,并能用语言表述。

2)领略蒲公英所见的祖国秀丽山河,激发幼儿的爱家乡、爱祖国的热情。

这两个目标中蕴涵了语言能力的培养、知识经验的获得和情感方面的培养,体现了目标的综合性和层次性。相比较教材,我增加了情感教育的目标。因为《中国娃》这个主题的开展就是要让幼儿知道祖国地大物博,增强幼儿“我是中国小娃娃”的意识,培养幼儿的爱国情感的。我觉得《月亮船》中所要表达的也是这样一个信息,培养幼儿的爱国情感。

3、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让幼儿了解我国的这四个世界之最,并用语言进行表述。

活动难点:注重爱家乡、爱祖国情感的激发。

对于这个故事来说,幼儿只有掌握了四个世界之最这个知识脉络,才能认为他们已经理解了故事,才能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

4、活动准备: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本次的活动目标,完成活动内容,我主要作了以下准备: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月亮船》《大好河山“张家口”》《大中国》。四个世界之最的图片。

二、说教法、学法:将这个具有常识性的故事,转变为幼儿对艺术的感受,让幼儿了解祖国的世界之最、感受祖国山河之秀美、抒发由此而产生的情感,我以这一设计思路贯穿整个活动过程。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可以使故事中的形象生动地再现在孩子面前,将抽象的语言文字变得具体形象,让幼儿了解祖国的世界之最,并用完整的语言进行表述,壮丽的画面为幼儿创设了一个表达的环境,让幼儿感受祖国的伟大,更好的帮助幼儿学习故事。通过观看视频《大好河山“张家口”》,把幼儿平时对家乡山河认识的经验积累起来,进行再现,扩展了幼儿的视野,进一步激发情感,最后在《大中国》的音乐声中,让幼儿的情感得到升华。

三、说活动流程:(一)开始部分:在活动一开始,我采用多媒体,让幼儿认识蒲公英,设置情境,通过对陌生环境的渲染,感受到蒲公英迷路了害怕了想要回家的心情,让幼儿不由自主地替蒲公英担心,引起幼儿情感的共鸣,激发幼儿帮助蒲公英的愿望。悬念的讨论,让幼儿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同时激发幼儿关心他人的情感,把孩子引入积极思考的氛围中。(二)基本部分:让幼儿欣赏故事,理解内容。先让幼儿对故事有一个初步的了解。通过提问,首先,梳理故事情节,知道是谁送蒲公英回家的,他们是怎么把它送回家的。其次,顺着前面的问题提问:“月亮船飘呀飘呀蒲公英看见了什么?仙女告诉它那叫什么?在幼儿回答后出现相应的画面,不仅帮助幼儿理解中国四大世界之最,也让幼儿领略到了祖国的大好河山,还可以提高幼儿回答问题的自信。最后运用提问、讲述和表演的形式学说世界之最,让幼儿用骄傲自豪的语气讲述蒲公英所见,感受祖国的伟大,相同的句式“月亮船飘呀飘呀的句式”更适合幼儿表述。前面几个环节,环环相扣,层层递进,从而达到帮助幼儿理解和记忆故事内容的目的。

(三)结束部分:延伸、拓展。

1、通过提问:蒲公英的家在哪里?幼儿用骄傲自豪的语气强调中国!让答案更加明朗也使幼儿心灵得以震撼。同时话锋一转:我们的家乡在那里?自然而然的引出了“张家口”

通过提问你们喜欢她吗?请小朋友互相说说我们的家乡张家口都有什么?来激发幼儿爱家乡的情感。在这一环节,幼儿虽说了许多有关张家口的名胜古迹和现代建筑、风土人情但显得杂乱无章。当时由于时间紧迫我没有仔细考虑便进入了下一环节,事后想想可这样做。(当幼儿谈论自己喜欢的家园时,教师可引导幼儿不仅可以从名胜古迹来说,还可以从其发展变化来谈。)

2、幼儿欣赏简介:《大好河山“张家口”》以扩展幼儿的视野和经验。但我觉得自己准备的内容还很欠缺,可见得内容还应丰富不然就达不到扩展和丰富的目的了。

3、我选择了歌曲《大中国》来结束本次活动,用歌声表达对大中国的赞美,让幼儿的情感得到升华。这既是情绪的宣泄,也是幼儿的一个放松活动。结束语让幼儿知道自己是祖国未来的主人,长大要报效祖国。因为我觉得仅有爱国热情是不够的,还要让小朋友知道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表达对祖国的爱。

整个活动中,我采用的是一种视、听、讲结合的方法,引导幼儿理清故事脉络,理解故事内容。注重提问的启发性、开放性与各问题彼此之间的衔接,对于孩子的回应给予积极的应答,及时整理幼儿的回答予以适当地提升,组织幼儿讨论、与教师交流,帮助幼儿更积极、主动地学习。小朋友们也都能积极参与活动,愿意大胆交流自己的想法。

月亮活动设计方案篇二

《太阳和月亮》这首诗歌主题单纯,内容浅显;节奏明快,韵律和-谐,富有儿童情趣;读起来朗朗上口,易于朗读和记忆,选择这首诗歌,因为我认为它的文学形式易被小班幼儿所接受,不但可使幼儿的心灵和情感受到良好的熏陶,还可从小培养幼儿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纲要》中指出语言教育的目标是:“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这句话已经把幼儿园开展儿童文学作品学习活动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概括得相当清楚。语言教学应该是从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文学活动素材和交流的机会。在活动中,我先让幼儿说一说自己的朋友是谁,把幼儿导入到活动中,然后让幼儿根据经验把月亮和太阳分别安排到橙色和黑色的画面上,接着出示了许多的图片,让幼儿帮太阳和月亮找到属于它们的朋友,这样把幼儿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了。老师乘势把《太阳和月亮》这首儿歌念出来,幼儿的学习积极性也很高。但是我发现每段的'最后一句是幼儿比较难记忆的,也就是“白天真热闹,夜晚静悄悄”这两句,在分析教材中本来我是考虑到这个难点的,还曾经想设计两个图谱来代表“热闹”和“静悄悄”给幼儿加深记忆,但是这个设想最终没用,对幼儿的记忆还是有所影响的。

小班幼儿很容易感到乏味,新鲜活泼的教学语言不但能促进幼儿浓厚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促进幼儿形成良好的自我预测,激发自我成长的动机。活动中,在对语言环境的营造方面,做得还不够,特别是在听乐曲《去郊游》并表现出白天热闹的场景这一环节,表现形式有些单一,热闹、欢快的气氛还不够。如果活动时又模仿各种动物活动的样子,或是模仿自己起床后的生活场景会更好。我发现,因为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他们的动作发展不够灵活和协调,在进行音乐游戏时,需要教师的不断引导。在以后的时间里,应注重幼儿的动作发展。

通过这一教学活动,使我更加相信,新课程的实施是对传统分课教学模式的改革,它使幼儿在学习中变得更主动,使幼儿在主动的探索过程中获得经验,掌握技能,锻炼了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新课程是一个灵活开放的系统,在课题的生成中必须融会贯通,如果你僵硬的、静止不变的执行课堂计划,会使它失去生命的活力,从而不能激起幼儿学知的兴趣。

月亮活动设计方案篇三

《月亮船》采用童话的形式,讲述了蒲公英乘坐月亮船俯瞰祖国大地的故事。文章的语言亲切、自然,想象生动形象,孩子们读来,很容易进入故事情境,仿佛也坐上了仙女的月亮船遨游了。孩子们非常喜欢这种文学形式。在第一课时,组织学生读熟课文,认识了文中的生字,大致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第二课时的目标是:通过进一步学习,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祖国的伟大,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课堂之初带领学生复习了生字,运用了开火车,齐读,组词,再用所组的词说句话等方式,效果不错,孩子们表现最好的是组词说话环节,想象力比较开阔,话语通顺,并能运用上生活中所知道的常识来说句子。

课文分为三个部分讲读,第一部分为第一、二自然段,重点是体会蒲公英被风吹走,落到不认识的地方后着急害怕的心情。结合句子理解词语“陌生”、“渐渐”的含义。体会怎样读出蒲公英的心情,有的同学在朗读的感情上还需加强练习不。第二部分为五至八自然段,重点是分角色朗读蒲公英与仙女的对话,从中体会仙女是个什么样的人和蒲公英心情的变化。在课前布置了自由分组分角色朗读课文的任务,从课堂上的表现来看,同学们都非常好的完成了任务,朗读中角色明确,有感情,这是我最满意的一部分。学生能从朗读中体会到仙女热心、和气的性格特点,蒲公英从着急到高兴的心理变化。第三部分是第九至十一自然段,重点是通过朗读了解课文里中国的四个世界之最,结合老师介绍的其它世界之最,让学生体会到祖国的.伟大,做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感,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在学生的表现中可以看出他们对本段课文有着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在这节课中,读和说的结合比较到位,如让学生说出蒲公英的心情;月亮船的样子;仙女是个什么样的人;知道祖国有这么多的世界之最,你想说些什么?这些问题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感悟,又锻炼了学生口语表达能力。但是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到提问学生的面要广,鼓励他们勇敢表达。

这节课欠缺的地方是:因为学生查找资料的条件有限,所以,对他们的搜集能力锻炼的比较少,如果把其它的世界之最和太平洋、喜马拉雅山、天-安-门广场、长城的基本资料让学生课前查找搜集的话,会更好一些。以后要在这方面加强锻炼。

月亮活动设计方案篇四

《我跟月亮做朋友》是湖南美术出版社2012改版教材一年级上册第5课的教学内容。本课是一节“造型·表现”课,我认为也是一堂绘画想象课,让学生感受生活当中常见的事物并对其进行联想,把月亮拟人化变成自己的好朋友,这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主题。

首先是创设愉悦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感受到美术学习的乐趣。为了更好的将月亮拟人化,我创设的情景是:“一到晚上,是不是只要你走到哪里,月亮就跟着你到哪里呢?那是因为它非常地想和你们做朋友呢!”这样一说,学生们就非常的开心,并且更喜欢月亮了,接着慢慢地培养学生和月亮的“感情”。为了突出主题,我告诉他们,今天的主角是“月亮”和“你们”,所以在画面当中都要体现出来。

接着就是进行联想,培养他们丰富的.想象力:“你和你的好朋友会做什么呢?”“月亮邀请你参加晚会,你会怎么打扮自己,怎么打扮好朋友呢?”这些新颖的问题充分激起了学生的兴趣,学生们回答问题积极踊跃,答案也是让人意想不到。他们已经完全把月亮当成了自己的朋友。

整堂课我的教学思路比较清晰,学生的思维、课堂的氛围能够在我的掌控中,但是也会有一些小问题:1、一是构图,很大一部分学生构图偏小,或是将处于同一水平面的物体进行纵向排列,在第二堂课上,我采用两张合理与不合理的范图让学生观察、对比,从而找到合适的构图方法;2、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思维不能在画面上很好的体现。这是因为一年级学生的绘画基础比较薄弱,需要在今后多加练习。

月亮活动设计方案篇五

《看月亮》是五年级第一单元第四课。月相变化是地球上看到的最显著的两个天文现象之一,与我们的生活关系密切。本课主要是让学生知道什么是月相,月相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并能根据平时的观察,通过逻辑推理,知道月相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从而产生持续观察月相兴趣。

我安排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认识月相及画月相。学生在过去的生活中对月亮有一定程度上的认识,通过让学生动手画月亮的样子,说说自己所画的月亮是在什么时候看到的,以挖掘学生的前概念,帮助他们将头脑中比较零散的影象进行整理,从而知道月亮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做月相。对于“相”的理解,在教学中应该给学生加以解释,让学生知道“相”指的是各种不同的形状。

初步推测月相变化。月相变化的'规律的认识是本课的一个难点,我在这个环节中是这样设计的。首先让学生自己画月相,然后通过观察发现,老师的讲解,了解实际生活中的月相是怎么样的,知道像那种弯过头的月相是实际中所不存在的。有了这一基础,学生在画月相时就不容易出错误,接着引导学生根据平时的观察,用逻辑推理的方式,通过合作交流,收集多方面的信息,将自己画的月相贴在初一到十五中的某一天。到底是哪天的月相,到底对不对?也就很自然的引出了后面的模拟实验,我们需要实验来验证,来观察,来发现。

模拟月相变化的现象。将一篮球模拟为月球,学生当作地球,当老师手持“月球”围绕“地球”转动的时候,学生便可以很清楚的发现月相变化的特点。活动后让学生汇报交流并播放月相变化的视频,让学生对月相变化有一个整体的认识,知道其变化是有一定规律而且能从中发现掌握规律的变化。如何正确画月相?月相变化有哪些规律?整课教学中,经过实际操作、模拟月相变化过程,思考相关问题,让学生发现和总结月相变化的规律,然后再迁移应用解决实际问题。既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又培养了科学精神。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