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六年级语文课文(汇总17篇)

时间:2024-09-19 作者:书香墨

在写范文范本时,需要将所总结的内容进行深入思考和发掘,以便给读者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如果你正在困惑如何写一篇完美的总结,不妨先看看以下这些范文,或许能够给你一些帮助和借鉴。

优秀六年级语文课文(汇总17篇)篇一

(一)讲读第三段。

2、根据文章内容,学生讨论自由发言,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枯竭”的词意(用尽断绝),重点体会“即使……也……”表示假设的让步。科学家们提出了在火星或者月球上建造移民基地的设想。退一步讲实现这个设想是非常遥远的事情。而且火星或月球上缺少人类生活必不可少的水和空气等。少数人类有可能,人多了不行。因此文章说:“又有多少人能够去居住呢?”这部分用什么告诉人们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是不可能的。

(人类不能指望在破坏了地球以后再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第一,以地球为中心的40万亿公里的范围内,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第二,在火星或者月球上建造移民基地是遥远的事情,即使实现了又有多少人能够去居住呢?)。

学生边讨论教师边板书:(不能移民)。

(二)讲读第四段。

1、实际上我们不能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如果我们破坏了地球,我们就别无去处。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只有一个地球。我们应该如何做呢?齐读最后一段。

(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让地球更好地造福于我们的子孙后代。)。

(板书:精心保护造福后代)。

自由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想一想第1、2句和第3、4句是什么关系?能试着说一说吗?

(因果关系。因为只有一个地球,如果它被破坏了,我们别无去处。如果地球上的各种资源都枯竭了,我们很难从别的地方得到补充。所以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让地球更好地造福于我们的子孙后代。)。

(三)谈感受。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谈一谈自己学后的感受。

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将自己的真实想法说出来。大家要畅所欲言,为练笔服务。

优秀六年级语文课文(汇总17篇)篇二

1、让学生自由"展示自己"。

课堂上,要大胆地让学生去体验,去探索,去感悟,去尽情地展示自己!每学习一篇新课文,我都鼓励学生尽可能地搜集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知识,上课时,大家都希望把自己的成果展示给大家,这样,无论是在课内还是课外,他们都表现得十分积极,而且极大的丰富了知识的储备量。

2、引领孩子去读书。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无非是例子。只有在实践中,学生的能力才能不断提高。我经常上网搜集课外阅读材料,推荐给学生阅读。另外,我还结合教材所涉及到的内容,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开展课外阅读,使学生尽量领悟不同类型的文章的写作技巧;同时,鼓励学生阅读中外儿童名著,领略书中的精妙所在。

3、在生活中学语文。

"让语文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回顾我听过的语文课堂教学以及自己两年语文教学经历,特别是在整体批阅了学生的第一篇作文之后,我真正地意识到:小学语文学习离不开生活,只有学生把在课本中学到的知识用到对周围生活的观察、描写中,才能真正地学好语文、用好语文。因此,我不断鼓励我学生坚持观察周围的一切,要养成从生活中汲取养分的好习惯,并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使学生深切地感受到:语文离他们很近很近。

优秀六年级语文课文(汇总17篇)篇三

教学目标:。

1、学习轻声。了解同样的词,词尾读不读轻声所产生的意思就不相同。

2、通过诵读积累,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3、通过口语训练学会有所侧重地介绍一个民族。

4、继续写好钢笔字。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理解有些词语尽管写法一样,但读音不同,意思也就不一样,在句子中必须结合上下文先理解意思,才能进行正确朗读。

教学准备:搜集一民族的居住地、风土人情和民族习惯。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语文与生活)。

1、教学第一部分。

(1)学生读题,审题。

(2)学生分角色演示题中的生活场景。

(3)学生回答题中的“妻子”该怎么读,为什么。

(4)学生说答案。

(5)师生一起小结。

2、教学第二部分。

(1)在小结的基础上学生读题。

(2)学生得出结论:由于词尾或不读轻声而各自产生两个词义或不同的一组词。

(3)学生说说每组词的意思的不同。

3、教学第三部分。

(1)学生读题目中的四个句子,了解具体的语言环境。

(2)读每个句子中加点的.词和括号里的不同读音,了解它们的意思,辨别它们词义和词性的不同。

(3)再次让学生仔细阅读四个句子,尝试选择正确的读音。(学生交流,教师指导,订正)。

(4)共同评议,小结。

二、教学第二题(诵读与欣赏)。

1、诵读。

(1)学生读《爱我中华》,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出韵味,读出感情。

(2)指名试读,相机正音。

(3)学生朗读全文,做到熟读成诵。

(4)在熟读背诵的情况下,学生试着说出歌词中蕴涵的思想感情。

(5)指名背诵,集体背诵。

2、欣赏。

(1)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本单元所学课文理解歌词的意思。

(2)引导学生找出歌词中自己体会最深的一句或几句话(爱我中华),并说出自己的想法。

(3)让学生联系自己对祖国的情感来说说自己读过歌词后的体会。

(注意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领会、欣赏把感情融入到具体描写中去的方法)。

第二课时。

一、教学口语交际。

(一)审题。

1、启发谈话: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聚居地区、风土人情和民俗习惯。同学们在生活中要多注意搜集有关的知识,并向别的同学介绍。

2、指名读题目,明确此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二)、指导。

1、教师指导学生准备好说话的内容。

2、学生根据自己选定的民族用几分种的时间做准备。(巡视指导)。

3、分组练说各自的介绍内容。(各组学生对介绍情况互相提出意见,进行交流。)。

4、每组推荐代表上台演讲,师生评议。

(三)反馈。

1、指名上台进行口语交际。(师生共同评议演讲者的内容是否符合要求,口语表达的语气、语速、语调等是否得当)。

2评议小结。

二、写好钢笔字《示儿》。

优秀六年级语文课文(汇总17篇)篇四

1、学习了第1单元,我感受到了祖国的风景是那么的奇妙无比,引人入胜。

2、学习了第2单元,我懂得了做人要做一个诚实讲信用的人。

3、学习了第3单元,我感受到了只要你细心观察、用心思考,就会有所发现。

4、学习了第4单元,我体会到了我们要热爱和平、维护和平、制止战争。

5、学习了第5单元,我体会到了我们要热爱生活,珍惜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6、学习了第6单元,我体会到了乡村的风光是如此的独特迷人、自然和谐啊!

7、学习了第7单元,我体会到了无论学习或是做事,都应该认准目标,执著追求。

8、学习了第8单元,我从这些故事当中体会到了做事、做人的道理,领略故事是多么的引人入胜啊!

优秀六年级语文课文(汇总17篇)篇五

这是一篇以诗歌的形式来告诉人们摒弃不道德的行为,用宽容善良的心对待生活,人间才会更美好。这首诗是英国著名作家狄更斯的作品,也是被翻译成中文的诗歌,因此在语言、韵律上都与中文诗歌有所不同。尽管如此,全文的语言流畅,感情充沛,读起来也显得朗朗上口,是一篇学生喜欢朗读的文章。但是,对于孩子们来说,文中的语句内容表达得有些抽象,与《体育颂》那篇课文的内容有很多的相似之处。介于他们的生活阅历,知识经验的积累都有限,因此大多数学生还不能旁征博引地理解这些语句。在课堂上,让孩子们用身边的事例丰富对文中语言的理解,将抽象的语言形象化。《别挤啦》以诗歌的形式通过说“别挤”来告诉人们屏弃不道德的行为,用宽容善良的心对待生活,人间才会更美好.

教学这课时我首先让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接着引导学生再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说说文中的“挤”和“你”怎么理解.通过交流得出“挤”指不道德的行为(思想上行动上)“你”指没有道德规范或不遵守道德规范的人。

2.联系实际说说“挤”的现象.你见过生活中的“你”吗?学生通过交流生活中存在的不道德的行为来领悟人应该礼让,和平共处.

3讨论:世界那么大,为什么作者一再呼吁“别挤啦”?作者的呼吁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小组讨论,全班交流:作者希望人们屏弃不道德的行为,以形象的语言启发我们不要为了获取自己的私利而不择手段,伤害他人,要用宽容善良的心去和别人平等和谐地相处.最后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进一步受到心灵上的震撼.

反思《别挤啦》这一课的课堂教学,我感触最深的有两点:

第一,教学过程充满了多元性、不可预测性和不确定性。在新课程理念下,要想上一堂实在的有收获的公开课,千万不能“演课”。老师们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也不能把教学内容定得太窄、太死,不能用老师的思维代替学生的思维,包办学生的学习内容。要给自己的教学设计留出“空白”供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学生对于这些“空白”的补充,最能体现学生的“自主、合作与探究”,其结果也是不可预测和不确定的,它只靠学生在教师组织下的自主生成。这个“空白”也就是在课堂中师生共同创造出来的生成的“教学资源”。

让课堂“活”起来,是一种观念,是一种理想,更是一种境界。它需要教师具有一种心胸宽广、乐观向上的气质;需要教师具有自尊、自信的精神;需要教师具有一种关心人、关心社会、关心自然的情怀;需要教师具有一种求实致远、质朴高雅的品位;需要教师具有一种“富贵不能淫、贫*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人格。

面对着一个个鲜活的生命,面对着一张张渴求知识的眼睛,为人师的我,在深深地思考:我能给孩子们什么?我不能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中“糟蹋活着的生命”,所以我惟有力求让我的课堂“活”起来!经过《别挤啦》这一课的教学,我更加理解了让课堂“活”起来的真正内涵。

优秀六年级语文课文(汇总17篇)篇六

认识本课5个生字及文中出现的生词,理解课文内容。

能力训练点。

1、培养学生通过感情朗读理解课文的能力。

2、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

教学重点:

1、题目“理想的风筝”的含义。

2、体会刘老师身残志坚、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教学难点:理解两方面事例之间的关系,明白一个人的生活态度与工作态度是紧密联系的,选取了两方面的事例来写人,才能更全面地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教学方法:讨论法,情境教学法。

教学准备:学生课前放一次风筝(实物)风筝一只。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那么你在放风筝时的心里感受是怎样的?请说一说。

理想的风筝)。为什么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

二、学生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轻声朗读课文,读准生字的字音,读通句子。不懂的地方做个记号。

2、默读课文,体会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你读懂了什么?有哪些问题?

3、交流所得。

三、品读、探究。

1、围绕自己感兴趣的部分,再读揣摩预习提示中提出的问题和自己提出的问题。

2、组内交流,如意见不一致,展开讨论,教师深入某些小组中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

3、班上汇报。(同学之间互作补充、评价,师作适当点拨)。

(1)为什么“我”一看到春天的一些景物,就不由自主地想到刘老师?(因为刘老师爱放风筝,春天里的风筝勾起了作者对刘老师的回忆。)。

(2)刘老师在课上讲课和在课下放风筝的情景之间有什么关系?

刘老师在课堂上,“只靠着健壮的右腿和一支圆木棍,一天站上好几个小时”,“不知道要跳跃旋转多少次”。这是靠顽强的毅力给学生上课。

刘老师课讲得好。他对学生充满了爱。

刘老师课下喜欢放亲手制作的风筝。“绝不肯失去亲手把风筝送入蓝天的欢乐”,“故意撒脱手”,“拄着拐杖,蹦跳着去追”,这是一种对生活的强烈的热爱之情的流露。

课上讲课和课下放风筝,都展示了刘老师意志的顽强和热爱生活、不懈追求的思想感情。

(3)结尾句“他一定依旧仰仗那功德无量的圆木棍,在地上奔走、跳跃、旋转,永远展示生命的顽强和对生活的爱与追求。”

这句话既是对刘老师身残志坚的赞叹,又是在告诫我们:应该像刘老师那样热爱生活,不断地追求、创造生活。

(4)题目“理想的风筝”有什么含义。

文中刘老师放飞的风筝是他对生活无限热爱的标志,刘老师腿有残疾、行动不便,但他借自由翱翔的风筝来寄托自己要在广阔天地间大有作为的理想。题目中“理想的风筝”是指刘老师对生活的乐观态度与不懈追求。

四、总结、扩展。

1、挑选你最感动的句子读一读,并说说为什么?

2、谈谈对课文或对刘老师的印象。

3、写法上的启示。(师作适当的补充。)。

五、课后延伸。

1、(必做题)摘抄课文中的优美词句。

2、(选做题)以“我最____的人”为题写一篇短文,并试着运用从课文中学到的一些表达方法。

优秀六年级语文课文(汇总17篇)篇七

1、能读懂诗歌,体会诗人对生活的热爱。

2、理解诗意,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第三节意思。

3、引导学生模仿第二节续写诗句,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写作的兴趣。

4、有感情的朗诵这首诗。

1、能读懂诗歌,理解第三小节意思。

2、引导学生模仿写诗句。

多媒体课件;《三个人的时光》配乐曲

一课时

(一)激趣谈话,导入新课

出示多媒体课件:出示图片,相机提问:这几幅图画的是什么?分别介绍图意。

3、介绍作者

师:是呀,生活是多么的丰富多彩,绚丽多姿!有一位诗人写了这样一首关于生活的诗《生活是多么广阔》。你们知道是谁写的吗?(何其芳)何其芳,是我国的诗人,他于1942年在延安写下了这首诗《生活是多么广阔》。下面就让我们来一起欣赏这首诗。

(二)初读诗歌

1、齐读课题:提问:读了课题后你想知道什么?(为什么说生活是多么广阔?)同学们,你们可能想知道生活是怎样的广阔?生活是怎样的丰富多彩?我们来仔细读读这首诗。

2、小组内读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找出自己不懂的词互相交流。

3、诗人在第一小节中说:“生活是多么广阔,生活是海洋,凡是有生活的地方就有快乐和宝藏”。

那么,广阔的不仅仅是海洋,还有什么呢?(天空、草原、星空――――)谁能仿造课文第一小节说一说?指两名学生说。

4、齐读诗歌,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诗人用什么词语来概括了他感受到的生活?(广阔、芬芳)

5、说说你最喜欢哪一小节?你的理由是什么?生活是怎样的广阔呢?我们来学习第二小节。

(三)再读诗歌(根据学生的喜好进行阅读教学)

1、学习第二小节

(1)分小组自由读第二小节。

(2)出示多媒体课件,请一小组同学有感情读第二小节。

我们也来学习当一当小诗人,写一写反映自己生活的诗句。

(4)学生自己尝试写诗。

(5)小组成员共同创作诗歌。

(6)小组推荐代表在班上展示自己的作品。

(师生评议)(设计亮点:小组成员共同创作诗歌让小组成员体会到了与人合作的快乐,也培养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然后推荐代表交流展示,又让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得到了锻炼,培养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小结:你们都说得真好,看,我们的生活也是多么丰富,多么广阔。生活的广阔蕴含于什么之中呢?作者是怎样理解生活的呢?让我们来继续学习第三小节。

2、学习第三小节。

(1)课件出示第三小节,指名有感情朗读。

(2)小组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a、小组内交流讨论。

b、班上汇报。

(3)创设情境朗读第三小节:请你告诉老师说――请你对着同桌热情地说――

请你抚着自己的胸口自言自语地说――

最后请你大声地对这个世界上的每一位朋友说――

老师:孩子们,现在的你快乐吗?激动吗?所以(齐读最后小节)

(情境朗读让学生受到了语言文字的熏陶,也更好地领悟到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4)补充时代背景:

过渡: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何其芳先生当时在写这首诗时,中国处在一个什么样的局势下吗?本诗写于1942年,诗人身处延安,当时抗战的炮声在中国大地上轰响,由于国民党长期对边区实行经济封锁政策,当时延安的各种物资严重匮乏,所有机关、学校的物质生活都相当艰难困苦。住的是窑洞,伙食标准一般是,每人每天一斤小米、一钱油、两钱盐。主食主要是小米饭,基本上没有什么副食,肉更是难得吃上一次,几乎顿顿是盐水煮土豆、白菜汤或南瓜汤。每个月有一两次馒头或肉丁烩面条,就算是改善伙食了。在这样艰苦,物质极为匮乏的情况下,而解放区的天空却一片湛蓝,一天清晨,作者坐在窑洞门口,望见山底下浮着白雾,空气中带着露水似的微冷,黎明在变成白天,就像花朵在慢慢开放,山底下工人们打石头的声音飘荡在山谷里,诗人并没有畏难情绪,浑身上下每个细胞都透着热情冲动,反而觉得生活是那样的美好,情不自禁地唱出“生活是多么广阔”的激昂诗句,原因是什么呢?诗人渴望自己也像年轻人一样充满旺盛的生命活力。当时诗人还有感而发,他一口气写了两首,其中一首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生活是多么广阔》,还有一首就是《我为少男少女歌唱》,所以有人说:他是新中国的百灵。有人说:他是文章能手。有人说:他是一位自觉的艺术家。这就是何其芳先生。

(5)播放配乐曲《三个人的时光》,请大家一起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诗。

师:如果说读书是和文字对话,那么朗读就是和作者的心灵对话,同学们,让我们穿越时空,一起回到那热火朝天的1942年,回到我们的革命圣地延安,再次重温诗人那荡涤我们心灵,鼓舞我们生活力量的动人华章吧。让我们带着这种感情再读这篇课文吧。

教师总结:

今天我们跟随诗人一起体验了生活的快乐,真不简单,我们用眼睛摄像,用心灵感悟,用嘴巴诉说,平凡的日子不平凡,这就是感悟生活快乐的真谛所在。同时,这节课我们也过了把当诗人的瘾。其实,写诗和作文一样,生活即作文。下面,老师根据平时的写作积累的方法,也可以说是小窍门,我把它毫无保留地送给大家。(课件出示:1、生活是习作的源泉;2、要表达出真情实感。)

(四)课外阅读推荐

1、《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2、《魔法灰姑娘》

3、《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设计亮点:课外拓展是语文学习的又一渠道。小学生课外学习语文的阅读量还很不够,我们教师应该在每篇课文学完后进行有意识地激励,补充课外读物,这样来挖掘学生学习语文的`渠道。)

优秀六年级语文课文(汇总17篇)篇八

1.在期末写评语时,老师会祝你来年?。

2.小明成天心思不在学习上,请你用学过的诗句劝他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3.当我们浪费粮食时,老爷爷经常用唐代李绅的诗句??

4.有时候有些人对自己所处的环境下正在做的事情反而不及旁人看得清楚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当事者迷,旁观者清宋朝诗人苏轼在《题西林壁》中的诗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说明的就是这个朴素的道理。

5.当我们要报答母亲的深恩时,我们会很自然地吟诵起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中的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6.当我们在外地过节时,常引用起唐代诗人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来表达对家人的'怀念。

7.现在人们常用《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名句深情厚谊。

8.来到瀑布脚下,仰望瀑布倾泻而下、泼洒飞流、我不禁想起九天?的诗句。

9.昨晚有一道数学题,我绞尽脑汁、百思不得其解。就在我经他一点拨,我豁然开朗,真是柳暗花明又一村?。

10.爷爷七十大寿,大家祝爷爷“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爷爷却叹道昏。

兴地笑了。

11、若是欢迎远道而来的朋友,我们应该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12、每当月亮升起,你的心中会有一种美好的对幸福、团圆的一种向往,就会想起长久,千里共婵娟?。

13、每当看到春光将桃、李、梨的花一夜间催开时,你自然的想起了数梨花开?。

15、人们常用杜甫的??一句来赞美老师对学生默默无闻的培育,

潜移默化的熏陶。

16、每逢佳节,我们会给远方的亲人写信或发邮件,可以引用?

倍思亲。

17、每当祖国需要你的时候,用?

19、《天净沙?秋思》中道出天涯游子之悲的句子是?20、苏轼名词《明月几时有》中富有哲理的名句是难全?。

21、《赠汪伦》一诗中,李白用??来表达他与汪伦之间。

的深厚情谊。

22、《示儿》一诗中,写作者心事的诗句是?

23、教育人要积极向上,好上加好??

色的宝石。?柳枝也不逊色,低眉顺眼,柔柔软软、缠缠绵绵,似风姿绰约的美人。此景象。

真可谓是?

26、《过故人庄》表现对朋友、对乡村的依恋的句子是?

28、?。?

29、?

30、三国时期魏国诗人曹植在《七步诗》写到??相煎何太急表达了诗人对骨肉相残、同根相煎的悲愤之情。

二、古诗词知识竞赛题。?只填序号?

1.

1?悲伤?2?伤悲?3?忧伤。

2.晏殊的《浣溪沙》中。

1?似曾相识鸟归来?2?似曾相识雁归来?3?似曾相识燕归来。

3.《七步诗》的作者是()。?1?曹植?2?曹丕?3?曹操。

4.

5.杜甫的《春夜喜雨》中。

(1)花重绵阳城(2)花重锦州城(3)花重锦官城。

6.

(1)《游园不值》(2)《春望》(3)《春夜喜雨》。

7.“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1)的诗句。

(1)王勃(2)李白(3)白居易。

8.“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2)”是文天祥的诗句。

(1)汉青(2)汗青(3)汗清。

9.“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中“坐”的意思是(1)。

(1)因为(2)坐下(3)座位。

10?杜牧的《江南春》中“南朝四百八十寺”的下句是(3)。

(1)多少楼台烟波中(2)多少楼台风雨中(3)多少楼台烟雨中。

11.“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是(1)的诗句。

(1)王维(2)王之涣(3)王勃。

12.《天净沙・秋思》是一首小令,作者是元代的(2)。

(1)张养浩(2)马致远(3)元好问。

13.“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句出自(1)。

(1)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2)王昌龄《出塞》(3)杜牧《江南春》。

14.“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写的是(3)。

(1)春色(2)梨花(3)雪景。

15.“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出自(3)的《无题》。

(1)李贺(2)李清照(3)李商隐。

16.“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出自杜甫的(2)。

(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2)《登高》(3)《蜀相》。

17.“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是(2)的词句。

(1)岳飞(2)辛弃疾(3)陆游。

18.龚自珍《己亥杂诗》“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句中,“红”是指(2)。

(1)红色(2)花(3)树叶。

19.“海上生明月,(3)共此时”是张九龄的名句。

(1)天地(2)天下(3)天涯。

20?“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出自(1)的《别董大》。

(1)高适(2)岑参(3)王昌龄。

21.“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中的“君”是指(2)。

(1)李延年(2)李龟年(3)崔九。

22.“别时容易见时难”“相见时难别亦难”分别是(3)的诗句。

(1)李煜、柳永(2)柳永、李清照(3)李煜、李商隐。

优秀六年级语文课文(汇总17篇)篇九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自学本课的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结合生活实际和课文内容谈自己的感受,并与他人进行讨论和交流。

(三)过程与方法目标:

教学中采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联系实际的方法。

教学重点。

知道爸爸有哪三个愿望,并根据三个愿望谈自己的感受。体会文中爸爸所说:“要实现这三个愿望还真不太容易呢!”

教学难点。

理解内容,理解爸爸说话的合理性。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引导学生互相谈谈自己的愿望或梦想。

教学预设:据我平时对学生的了解,他们的愿望或梦想大多是远大的、崇高的,至少在他们看来是“严肃”的、像“回事儿”的。这多半与他们通过各种渠道所接受的影响和家长对他们的期望有关。这是孩子们学习这篇课文的认识基础和生活基础,应予注意。因为他们马上就会发现课文中“爸爸”的梦想太有意思了,居然能叫梦想。

学生回答问题,老师给予评价。引入课文。

我们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愿望和梦想,下面我们就学习一篇课文,了解一下我们的家长有什么愿望和梦想。

二、初读课文,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了解课文内容,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

(1)读准字音,把文章读通顺。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利用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的办法进行自学。

2、指名读课文,检查读书效果。

3、带着问题和要求读课文。

(1)用“——”画出爸爸的三个愿望。

(2)作者对爸爸的评价怎样?

(3)老师的态度怎样?

三、分组熟读课文。

四、布置作业。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2、调查一下自己家长的愿望和梦想。让家长谈谈对课文中爸爸的三个愿望的看法。

第二课时。

一、学习准备,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24课,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细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爸爸的三个愿望是怎样的?

学生回答问题,老师总结,让学生画出来。

(1)第一个愿望是吃得下饭。

(2)第二个愿望是睡得着觉。

(3)第三个愿望是笑得出来。

2、爸爸所谈的三个愿望,儿子的想法是什么?有怎样的表现?想象一下他当时的心情。说说你的感受。

课文中的句子,学生读出来。

儿子能理解父亲的愿望吗?不能,为什么?

请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你什么时候吃不下、睡不着或者笑不出来。

3、儿子的做法是怎样的?

写作文批评爸爸。

4、事情的结果怎样?

采访和作文得了全班分;理解了爸爸;希望儿子将来深入体会|彻底明白。

5、你对课文中的爸爸有什么看法?

谈谈你的理解,说说你的看法。

教学预设:学生会有理解和不理解两种观点,让学生说说原因,老师不评价对错。

学生谈一谈自己家长对书中爸爸这三个愿望的看法。

老师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想法,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爸爸属于中年人,有自己的工作需要完成,需要负担全家的生活费用,要照顾老人,孩子。就像我们一样,老人有病我们领着去看,孩子有病我们领着去看,自己有病自己看去。谁有问题都是我们的问题。所以,我赞成爸爸的观点。

三、总结。

儿子的作业得了高分,明白了爸爸不是在随随便便跟自己开玩笑。也许儿子明白的仅止于此,他没有什么发愁的事,没有什么不愉快的事,当然吃得下、睡得着、笑得出来。不过,随着儿子在成长过程中遭遇挫折、遇到困难、尝到人生百味时,他一定会理解爸爸的心愿。

作为孩子我们应多体谅家长,多和家长沟通,尊敬家长,共同面对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让爸爸的愿望能够实现。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优秀六年级语文课文(汇总17篇)篇十

1、(播放郑成功收复台湾的战争场面。)教师描述:1662年2月,民族英雄郑成功率领军队打败了荷兰侵略者,收复了台湾,为中华民族立下了不朽的功勋。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题目就是郑成功。

通过课前《郑成功》的预习,你有什么问题吗?

大家提了这么多问题,真爱动脑筋。下面你就确定一个或几个感兴趣的问题上网学习。在学习过程中,根据需要你可以独立研究,也可以和别人合作学习。

(在学生上网学习的过程中)大家在网上学习的过程中,如果有了感受和体会,可以打开“自由论坛”这一窗口,把它写下来,与同学一起分享。

1、下面我们来交流一下学习的收获。

a、宝岛台湾:

引导学生自由发言,感受台湾的美丽富饶。

(利用网络教学的功能显示学生打开的网页)。

过渡:是啊!宝岛台湾多么美丽、多么富饶,它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可在明朝期间被荷兰殖民者强占了38年之久。此时,你们有什么想法?在1662年,郑成功驻军厦门时,就下定决心收复台湾。听,他在说(网络出示句子)教师范读。

谁也想读一读?指名读;多么慷慨激昂的话语啊!一起读。(齐读)。

b、收复台湾:

过渡:那郑成功是怎样收复台湾、建设台湾的呢?

(引导学生畅所欲言,感受体会郑军官兵的神勇。)。

让我们回到1662年硝烟弥漫的台湾战场,感受一下郑军官兵的神勇。(播放郑成功收复台湾的战争场面,并配以文字录音。)。

看了刚才的画面,你想说什么?

引读课文第6自然段:多开心,多痛快呀!曾经残酷奴役台湾同胞的荷兰侵略者们得到了应有的下场,台湾同胞个个,他们,高山族的酋长也送来,郑成功为了表示感谢,也回赠给他们。

这一天,是台湾的不眠之夜,街头巷尾。

“载歌载舞”什么意思?人们在什么情况下,会载歌载舞?(自由畅谈)。

(如果学生没能就具体事情说,教师引导:你能具体地说一说吗?)。

说得真好,大家都能留心生活,都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

c、建设台湾:

过渡:除了这些内容,你从网上还了解到了什么?

引导:郑成功是怎样建设台湾的呢?

(利用网络教学的功能显示学生打开的网页)。

d、除了收复台湾、建设台湾以外,你还了解到其它关于郑成功的资料吗?(引导学生全面感知郑成功的情况,从而对郑成功其人有正确全面地评价。)。

1、学到这儿,你知道为什么称郑成功为民族英雄了吗?

3、课文的最后一段话表达了我们共同的心声,谁来读一读。(网络出示句子)。

4、是啊,这位令世人景仰的民族英雄将永远铭刻在我们的心中。来,我们一起读。

1、今天,我们运用网络学习了郑成功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想法?

2、在这个网站上可以查找到你需要的'内容,大家课后可以带着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继续登陆网站学习研究。

“在儿童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作为六年级的学生来说,已初步具备了学习语文的能力,但他们仍处于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年龄阶段,这就需要以各种方式来激发、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中,如果只有老师空洞的讲解,不仅信息少,效果差,还会严重影响学生对本课知识探究的兴趣。所以我在教学中中不仅提供了大量的文字资料,还收集了大量的图片资料,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氛围中主动建构知识结构。“质疑问难,确定任务一一上网浏览,自主学习一一交流讨论,合作学习一一激发情感,延伸学习”的教学模式,让我的教学如虎添翼,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优秀六年级语文课文(汇总17篇)篇十一

教学目的:

1、认识“失、级”等14个生字,会写“同、工”等6个字。

2、积累词句,感悟引号的特殊用法。

3、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朗读课文的能力。

4、让学生养成爱护环境卫生的好习惯。

教学流程:

一、揭示课题。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道学习12课《失物招领》,请齐读课题。

2、读完课题,你有什么想问的吗?(失物,招领?)。

3、你最想知道什么?(谁丢失了东西?丢失了什么东西?丢失东西的人领回了自己的东西吗?)那我们就读课文吧,通过读课文来解决这些问题。

二、初读课文。

1、朗读课文,这些“失物”是什么?(小朋友丢的垃圾)。

2、小朋友丢的垃圾怎么会变成失物呢?让我们一起到植物园去看看吧。

三、自学课文。

1、学生自由读:先读准字音,学习读好轻声音节,标好小节、

2、检查自学情况:。

课文共有几小节?比比谁读得正确。一人读一段,一行一行地开火车读,如果前一人读错了,后一人将此段再读一遍。

四、讲读课文(1-2)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这一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告诉我们一年级的学生去植物园参观)。

教学生字“级观”

2、齐读第一自然段、

3、同学们在植物园里搞了哪些活动呢?抽个别读第二自然段、

(听工人爷爷介绍每一种花草树木)。

教学认字“围”生字“专”重点指导书写笔顺。(教学时可让学生自主选择当小老师进行)。

五、讲读(3—8)自然段。

1、当同学们参观完植物园,准备回家时,唐老师说了什么话?请用“----“划下来(学生自由读(3—8)自然段)。

2、出示唐老师的话:

唐老师是用怎样的语气说的.?(解释“严肃”)在什么情况下老师会严肃地说话?试着用严肃的语气读唐老师的话。(自由读——抽个别读——教师范读——-齐读)。

4、小组交流汇报。

(同学们确实丢失了东西,他们丢失的是随手丢在草地上的垃圾。)并随机进行朗读指导。

5、小组再次合作学习:它们是怎样被主人认领的呢?主人又是怎样处理它们的呢?

6、小组交流汇报:

(他们一个个跑到唐老师面前,领回了自己的失物,向不远处的果皮箱走去。)。

8、自由读3—8自然段。练习读得流利、有感情,注意体会轻声的读法。

9、分小组读3—8自然段、

六、拓展延伸。

2、学生交流。

检查座位下有没有“失物”。爱护环境是一种好习惯,希望同学们能自觉养成这种好习惯。

优秀六年级语文课文(汇总17篇)篇十二

1.正确读写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了解作者对时间流逝的伤感以及珍惜时间的感受,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

4.感受课文的语言美,领悟作者细致描写、多用修辞的方法。

正确朗读、背诵课文,领悟作者细致描写、多用修辞的方法。

了解作者对时间流逝的伤感以及珍惜时间的.感受,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

惜时、伤时的古代诗词、文章、名言、警句。

1.读准生字词。

2.了解朱自清的生平资料和作品。

3.搜集积累惜时、伤时的古代诗词、文章、名言、警句。

一、情景导入。

师:1.播放一段时钟的“嘀嗒”声,引导学生谈自己听后的感受。

2.介绍朱自清,引入课题。

二、初读课文,体会情感。

1.学生默读全文;

2.体会作者写这篇文章时的心情。让学生初步了解全文,感悟作者情感,抓住“叹”、“悔”二字统领全文。

三、研读课文,理解文意。

(一)研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1.找出并细读“叹”的段落。

2.注意“碗”、“伶俐”的写法及读音;

3.找出含义深刻的句子或自己特别喜欢的句子,向同学们说说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4.说说作者怎样写时光匆匆的,并仿照这样的写法写上几句;

5.体会文中叠词运用的巧妙;

6.有感情地朗读本段。

(二)研读课文第二、四自然段。

1.找出并细读“悔”的段落。

2.注意“徘徊”、“*”的写法及读音;

3.找出含义深刻的句子或自己特别喜欢的句子,向同学们说说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4.体会作者悔意何来;

5.体会比喻、拟人修辞手法运用的妙处;

6.有感情地朗读本段。

(三)略读课文第一、五自然段。

1、通过删读体会排比句的优美,讲解“;”的用法。

2、文章开头的写法有什么好处?

四、再读课文,深化感受。

1.谈谈自己学了本文后想到了什么?

2.说说自己还知道哪些说明时光飞逝或劝人惜时的词句。

五、背诵课文。

学生自由地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优秀六年级语文课文(汇总17篇)篇十三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2.了解课文的几处对比描写的作用。

3.认识4个字,学会7个生字。

嚼、(嚼子)、(嚼舌)、(咬文嚼字)。

帽、(帽子)、(草帽)、(衣帽整齐)。

剖、(解剖)、(剖析)、(剖腹藏珠)。

辍、(辍学)、(辍笔)、(笔耕不辍)。

1.教材特点:

课文讲了“我”画了一幅“蛇肚子里的象”的画,可是却无法让大人们的理解。而当我不再和他们研究图画转而谈论大人们感兴趣的话题时,他们都很高兴。作者通过这样简单的一件事,对“缺乏同情心和理解力的不可理喻的大人们”的委婉的批评。

本课节选自法国飞行员(注意,不是作家)圣埃克苏佩里所写的《小王子》,这是一部哲理童话。

2.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3.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4.教学突破点:

教学时以这两幅图画的产生以及围绕它们发生了怎样的故事为为中心,了解作者是怎样清楚有序进行表述的。

教法设计:

第一课时。

(一)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同学们,《蛇肚子里的象》这篇文章是一位法国作家的作品,谁能给大家读一遍课文?在读时要注意法国人说话的特点和语气。

2.同学们评议读得怎么样。

(二)再读课文,学习生字。

(三)在把文章读流利的基础上,体会文章的主要内。

容;观察作者画的这两幅画,谈谈你的看法。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结合书后习题,试着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并试着给文章分段。

2.根据时间顺序可以给文章分为两段:

第一段(1—4)“我”画了两幅蛇肚子里的象,可大人们都不能理解。

第二段(5)“我”迎合大人们的视觉,从他们的角度出发思考问题,这样才能使他们接受。

第二课时。

(一)巩固复习,回顾上节课的内容。

请两名同学分别来读文章的两个部分,试着概括其主要内容。

(二)理解课文。

1.精读文章进行学习,将其中你认为最值得研究的语句找到,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其中的含义。(结合书后第二题所给出的重点句子)。

2.含义深刻的句子:

分别从孩子和大人的两个角度来体会他们不同的看法。

3.在读这个故事时,可以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三)小组讨论。

1.讨论书后的“讨论”题,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感受、体会。

2.相机进行朗读指导。人物的语言要符合人物形象、身份、特点,在读到评论性的语言时要读得沉稳、深刻。

3.体会这个个故事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整篇文章有带给我们什么启示呢?

板书设计:

蛇肚子里的蛇。

自己的角度、不被理解。

大人的角度、被人接受。

优秀六年级语文课文(汇总17篇)篇十四

(1)导语:同学们,山清水秀,鸟语花香;青松迎客,寒梅报春一一大自然有声有色,有情有意。我们这学期学习的第一组课文,将带领我们投入大自然的怀抱,领略大自然的风姿,倾听大自然的声音,与大自然互诉心声、交流感受。

(2)揭题:今天,我们首先跟着一位作家,走进山林,去拜访他的朋友。请同学们一起读课题。

(3)看课题猜猜,作者拜访的会是怎样一位朋友?

(1)作者去山中拜访的朋友到底是谁呢?请同学们自由轻声读课文。

(2)读后交流,了解大意。

(1)学生自由读,看谁能把课文读正确,读流畅。

(2)谁能把自己读得最流畅的一段读给大家听?

老师随机纠正,重点点拨。

(3)结合课件学习课后生字,比较形近字。

(1)下面,让我们跟着作者,一起去拜访他的第一位老朋友。请同学们一起读课文第3自然段。

(2)一进山,一眼就看到这座古桥,老朋友相见,作者是怎样和他交流,心里默默地对他诉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再默读课文,在书上画一画。

(默读画句,读后交流。)。

(3)交流感受。

谁知道“德高望重”的意思?你们是从哪里体会到他的.“德高望重”?

师:随着时间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的流逝,只有他依然如旧,默默地站在这涧水上,为大家服务。难怪作者一见到他,就由衷地赞美他,对他说一一(引读:啊,老桥,你如……)。

(生齐读)。

师:这就是作者拜访的第一位老朋友。在作者心中,古桥就像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作者把老桥当做人来写,用拟人化的手法,把自己对老桥的深厚感情,生动地传给了我们。我们在读课文时,要用心地体会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

抄写生字,并读熟课文。

优秀六年级语文课文(汇总17篇)篇十五

这是一篇构思新奇、富有想象力、充满好奇心的散文。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探访山中的“朋友”,与“朋友”互诉心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世界,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掌握本课8个生字,理解新词的意思,摘录好词好句。

3、学习作者善于运用比喻、拟人、想象等手法来抒发情感的方法。

4、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激发学生类似体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

感知内容,理清思路,反复诵读,体会作者的感情。

四、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古桥的图片;录有风声、雨声、鸟叫声、溪流声等声响的课件。

五、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悬念,揭示课题。

1、同学们平时都有哪些朋友?会去探访你的好朋友吗?

3、出示课题《山中访友》,学生读题。

4、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探访他的好朋友。

(二)、读通课文,掌握字词。

1、初读课文,读准生字的字音,圈出你认为优美的词语并多读几遍。读通课文,了解大概内容。

2、交流生字词的读法,汇报好词,集体品读。

清爽吟诵唱和陡峭挺拔精致奥秘德高望重津津乐道别有深意。

谁来简单地说说这篇文章的大致内容?

(三)、学习“出门”,感受心情。

1、作者轻装上路,读读课文的一、二自然段,感受他当时的心情。(心情好;高兴)。

2、你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作者当时心情很好?

出了门,就与微风撞了个满怀,风中含着露水和栀子花的气息。早晨,好清爽!

(1)自由地读读这句话,感受话中所包蕴着的情意与心情。

(2)理解“与微风撞了个满怀”的写法及所包含的韵味。

(3)带着轻松愉悦激动的心情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不坐车,不邀游伴,也不带什么礼物,就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踏一条幽径,独自去访问我的朋友。

(1)读读这句话,从什么地方最能看出作者的好心情?

“满怀”是什么意思?与上一句的“满怀”意思一样吗?平时还可以说什么东西是满怀的?用“满怀______”练习说话。

(2)带着满怀的好心情朗读这句话。

(四)、再读课文,捕获感知。

2、交流讨论。(友好的;他们是真朋挚友;作者是带着欣赏的眼光在与他的朋友在交流;他们之间感情很真挚……)。

(五)、精读课文,感悟深情。

1、请同学们再一次跟随着作者去探访他的那些特殊的朋友。认真读读第三自然段到文章的最后,想想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作者跟这些朋友有深厚的感情,可以把你的理解写在句子的旁边。

2、交流同学们划出的句子。

那座古桥,是我要拜访的第一个老朋友。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吧?你把多少人马渡过对岸,滚滚河水流向远方,你弓着腰,俯身凝望着那水中的人影、鱼影、月影。岁月悠悠,波光明灭,泡沫聚散,唯有你依然如旧。

(1)自由读读第三自然段,想象并说说这座古桥的模样。出示古桥图片,思考:作者面对这样一座古老的石桥他联想到了什么?体会这样写的好处。(形象地写出石桥的古老沧桑,暗示了古桥所发挥的作用,指出了作者对于古桥的一片情深)。

(3)谈谈你对“岁月悠悠,波光明灭,泡沫聚散,唯有你依然如旧”这句话的理解。

(4)自由朗读;指名朗读;师生共读。

(六)、抄写词语,自主背诵。

1、抄写含有要写的字的词语。

瀑布陡峭身躯津津乐道蕴含侠客。

2、有能力的同学将第三自然段熟读至诵。

优秀六年级语文课文(汇总17篇)篇十六

优秀课件的评价标准:

1、教学设计:精心的设计是优秀结果的保证,没有正确完整的设计后续一切都象散沙一样无法凝聚,缺少灵魂。

2、生动性:把教学内容的重点和多媒体手段充分地结合起来,带给学生最易理解的方式。

3、交互性:让学习者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加深理解和记忆。

4、方便性:好的`导航可以扫除非教学因素的学习障碍,不让学习者迷失在技术障碍中,始终能便捷地访问。

5、自由性:自由学习是课件的一大特色,学员任何时候都清楚地知道自己所处位置和进度,控制自己的学习进程。

6、个性化学习:提供多种模式和习惯的选择,让每门课给每个学习者带来最贴心的学习感受。

7、评估:检查学习效果是必须的手段,没有评估可能会很容易放弃学习。

更重要的是,一个优秀的课件,采用的形式其产生的效果应该是高于传统教材的,也就是说,如果连传统教材的效果都没有达到,那也就没有必要做成课件了。

优秀的课件必须充分体现教授的教学思想,否则不仅普通教师和教学名师没有区别,而且教师和放映员没有区别了。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优秀六年级语文课文(汇总17篇)篇十七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存在着数学思想,关键是教师是否善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精心地去捕捉“生活现象”,采颉生活中的数学实例,为课堂服务。《认识负数》是新教材中新增加的内容。负数的认识是数概念的进一步拓展,是学生学习有理数的启蒙阶段。本阶段中所指的负数,主要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学生可以直接感受的负数。学生在认识负数的过程中,能更加深切地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及数学的价值。教学中,我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

一、创设有利于认识负数的情境,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符号感。

正、负数是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生活中大量存在的相反意义的量是学生学习负数的已有经验。课始我让学生记录老师的话“今天的气温零下4度到零上7度”。学生基于自身的经验,用自己的方式记录教师叙述的意义。有的用语言的方式进行记录,有的用列表的方式进行记录,有的用数的方式进行记录。通过展示,学生对不同的记录方式进行融合与比较,在此过程中初步体会了负数的意义,同时对用数字符号表达信息的简捷性有了不同的体验。

二、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增进对负数的了解。

初步认识负数以后,我让学生结合生活的经验,举一些生活中可用负数表示的例子。学生对负数获得了基于自身经验的不同理解。

三、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数的相对大小关系。

初步认识负数后,我通过生活情境:以树为起点,一个向东走5米,一个向西走5米,让学生在数轴上表示,通过数形结合,学生对于正数和负数获得了更深的认识。在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时,有两种方法:一是在数轴上表示出两个负数,右边大于左边;二是,两个负数,数值大的反而小。这样学生才会对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这一数学问题获得主观的认识,从而提高知识的活力。

四、借助于具体的数据,使学生获得一些生活的常识和社会的知识。

教材中安排的许多习题有的是一些基本的生活常识,如我国的最低点、南极的温度等。在教学中我们不仅仅要让学生会读数,还应该让学生对于这一些知识有所了解,从而实现数学的综合化。

本单元教起来似乎觉得轻松,学生学起来也看似轻松,可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却会发现有各种各样的问题出现。

要从具体事例中,知道或举例说明对象的有关特征(或意义),能根据对象的特征,从具体情境中辨认出这一对象,还需要作进一步的努力!

相关范文推荐

    优秀精益管理工作总结报告(汇总15篇)

    月工作总结是梳理工作中的亮点和问题,及时发现并改进工作方式和方法的机会。以下是一些成功的月工作总结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撰写自己的月工作总结。

    最新精益管理质量管理心得体会大全(17篇)

    心得体会是通过思考和总结所获得的知识和经验的提炼和归纳。这里整理了一些经典的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阅读和学习。大家知道,精细化管理作为一门管理学的分支学科,当然不

    2023年设备项目实施方案(通用15篇)

    实施方案的落地需要领导者的指导和支持,以及全体员工的积极参与和配合。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实施方案范例,供大家参考借鉴。这些范例涵盖了各个领域和行业,希望可

    最热读书心得研讨记录范文(13篇)

    通过写读书心得,我们可以分享自己的阅读感悟和见解,与他人进行交流和互动,拓宽自己的视野。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一些优秀的读书心得范文,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

    优质新学期教学计划和实施方案(模板17篇)

    实施方案的内容应该具体明确、有针对性,并考虑到各方面的需求和利益。实施方案的有效性需要通过实际操作和验证,以下范文可以给您提供一些检验方案的指标和方法。

    最新部队入党初心心得体会(案例17篇)

    心得体会是一种宝贵的经验积累和学习方法,可以使我们在遇到类似的问题时能够更加从容和有效地解决。请大家阅读下面这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相信一定能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

    专业值班申请书(案例16篇)

    在写转专业申请书之前,要详细了解目标专业的课程设置和就业前景。接下来,我们将为大家提供一些常见的转专业申请书写作技巧和注意事项。201x年5月8日当天突发暴雨天

    最优突然停电应急预案演练记录范文(14篇)

    应急预案的编制需要全面分析和评估各种可能发生的风险和灾害,以及应对措施和资源的调配。在应急预案的编写过程中,我们可以参考其他组织和行业的相关经验,以借鉴其优秀做

    实用教学设计方案范例(模板16篇)

    编写计划书可以让我们更好地安排时间,提高工作和学习的效率。以下是一些优秀的计划书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一些启示和帮助。跳跃是人体的基本活动之一,并且是一项具有实用

    实用卫生行风建设心得体会及感悟(模板15篇)

    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回顾自己的成长历程,发现自己的不足和进步,从而更好地提升自己。小编为大家搜集了一些精选的心得体会范文,大家一起来欣赏和学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