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的“感”是因“读”而引起的。“读”是“感”的基础。走马观花地读,可能连原作讲的什么都没有掌握,哪能有“感”?读得肤浅,当然也感得不深。只有读得认真,才能有所感,并感得深刻。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知道读后感怎么写才比较好吗?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些优秀的读后感范文,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汤姆索亚历险记读后感受篇一
《汤姆·索亚历险记》这本书是美国作家马克·吐温写的,在我很小的时候就读过,但是那时读得一知半解。现在我长大了,觉得我已经开始理解这本书了。
这本书讲述了他和朋友去墓地玩耍,目睹了一场凶杀案。一开始害怕凶手认出自己,荒唐到和小伙伴一起去做“海盗”。等到小镇上所有的人都以为他们已经死了却又安全的出现在大家面前。可是最后,这个调皮鬼还是勇敢地指出了凶手。
汤姆并不是一个好孩子,有时有些粗鲁,有时顶撞人们,可以说他是个十足的“坏孩子”。
我们在阅读时要想一想作者想告诉我们什么。汤姆自由,具有冒险和怀疑一切的精神。从前面看这本书吧,为什么汤姆要捣乱?他最后又怎么会找到宝藏成为英雄?我觉得是因为他自尊心非常强,并且非常希望自己是一个英雄,他想做出一些事情来吸引大人们的注意力,于是他便去“捣乱”。
我印象最深的一幕是他用自己的“宝物”来换小票,大家都知道他背《圣经》是全班最慢的,并且他也十分讨厌背《圣经》,但他却用自己的“宝物”来换可以兑换圣经的小票,最终在拜访的人面前获得了《圣经》。他明明对《圣经》不感兴趣,为什么要用自己所有的“珍宝”去换那本书呢?我觉得是因为他把那本《圣经》当成了一种荣誉的象征,自己拿到了那本《圣经》,即意味着自己获得了荣誉。
大多书中的主角是好孩子,有许多的闪光点,有许多的优点,并且大家都知道,他们会遇到了一些什么麻烦,后来又解决了麻烦。可是《汤姆·索亚历险记》这本书就不同了,他的主角是一个十足的“坏孩子”。
我觉得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都有自己的兴趣,自己的爱好,自己的缺点以及自己的短处。但是,我们不能因为他有缺点就疏远他,还认为他是个“坏孩子”。
汤姆索亚历险记读后感受篇二
小说的主人公汤姆﹒索亚是美国圣彼得斯堡小镇上的一个淘气的机灵鬼。他父母早亡,随姨妈生活。他还是镇上的孩子头儿,平时结交了许多朋友,如:乔奇、班恩、吉姆,但和他最臭味相投的是流浪儿哈克。
汤姆是个爱冒险的小孩。第一次他与哈克半夜在墓地试胆量,结果目睹了一场斗杀,罪犯乔埃杀死医生又嫁祸给彼得。二是他俩与乔奇划到了下游的杰克逊岛露营。三是汤姆与哈克到鬼屋寻宝,看见了两个强盗并听到了强盗的秘密。四是汤姆与贝琪在魔克托尔山洞里迷路,通过汤姆耐心的寻找,他们终于走出了山洞。五是汤姆与哈克一起,来到洞中寻宝,找到了强盗的金币。
这部小说围绕“历险”,描写了汤姆五次历险过程。这里面既有令人开心愉快的情节,也有令人惊心动魄的局面,不愧称为是世界儿童文学经典小说啊!
总之,我们要珍惜童年,多学一些优秀的品质,让这些快乐陪伴我们一生!
汤姆索亚历险记读后感受篇三
在美国的圣彼得斯堡小镇上有一个又淘气又可爱的机灵鬼,跟随着他那位慈祥的姨妈生活。没错,他就是大作家马克·吐温所创造的人物——汤姆·索亚。汤姆·索亚生来就很活泼,有主见,坚持不懈,还喜欢冒险。他有许许多多的冒险故事,最令我印象深刻的便是山洞中迷路的故事了。
汤姆·索亚与同学们一起来到魔克托尔山洞,但是,汤姆与贝琪却意外迷路了。汤姆绞尽脑汁,使用千方百计想逃出山洞,累了,就休息一会儿,继续走;渴了,就咽咽口水,坚持一下;跌倒了,就爬起来,向前看……但是,面对岔路横生、漆黑一片的山洞,他们即使东窜西走也找不到出口。当他们在洞中被困了三天三夜,饱受了疲劳与饥饿后,汤姆·索亚终于依靠自己的智慧和永不放弃的信念帮助贝琪一起逃出了山洞。
汤姆·索亚假如不坚持探路的话,也许精彩的生命从此就被扼杀在可怕的山洞里了。现实生活中,来自异国的尼克·胡哲也是这样。
看看我们——跑步、登山累了就叫一声“累”,便扭头往回走;种花浇水才坚持了几天,就对花草不理不睬,不愿坚持到开花的那一刻……我们虽四肢健全,但是却没有比尼克·胡哲更加锲而不舍的人。
只要坚持就会成功——《汤姆·索亚历险记》告诉了我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