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叫实证研究论文(通用17篇)

时间:2024-11-03 作者:文轩

范文是写作时可以参考和借鉴的文本,对于初学者来说特别有帮助。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一些总结写作范本,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和帮助。

专业叫实证研究论文(通用17篇)篇一

因为生活条件以及学习环境的不同,价值取向也不相同,在不同的生活环境与学习环境之下,有着许多的因素,例如家庭、朋友、老师都会一定程度的影响着价值取向。而大媳妇儿生就业价值取向就是在就业过程中形成的,这也决定着大学生的择业方向及行为。伴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就业价值取向的不断变化是必然的。对此,采用行之有效的引导措施正确引导大学生转变就业去向,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有效措施之一。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深入,大学生就业中,“双向选择”逐渐成为主流[1]。在以前,大学生就业是由国家直接干涉,进行安排。在现在,大学生主动投入到市场当中,国家不参与这一过程,由大学生与用人企业进行面对面交流,从而以双向选择的原则完成就业。伴随着大学生逐渐呈现“大众化”的发展趋势,大学生的认识也在不断增多,这导致市场的发展与扩张速度与大学生人数的增长速度不成正比,就业市场中呈现岗位的供大于求,导致竞争上岗的情况层出不穷,这也是当下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因素,导致。与此同时,就业难也促使大学生更加注重自身的专业能力,必须针对自身的喜好,根据市场的需求有计划性的培养自身的兴趣与能力,从而掌握正确的就业心态及能力,从而在就业市场当中获得更多的市场竞争力。在这一环境之下,大学生的自主责任与用人企业的双向选择就业状况便成为了大学生就业额定主要状况,大学生已经不再需要将就业方向放在传统的政府“铁饭碗”,可以迈向更多的市场和行业[2]。除此之外,针对竞争积累的`就业市场,迫于压力,许多学生就选择自主创业,并且一些创业者已经初见成效,逐渐被社会所接纳和认可。

(一)市场化特点。

借助市场实现就业已经成为大学生毕业之后较为常见的一种主流现象[3]。在社会与学校的关注之下,大学生借助招聘会多途径与方式,主动进入到人才市场当中,最终就业,充分展现大学教育大众化环境之下的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市场化特征。

(二)竞争性特点。

(三)能力性特点。

当代大学生所需要学习的不仅仅是课本知识,更重要的是自身的综合能力和素质。这一种能力相对而言非常广泛,其既包括大学所教学的基本能力,也包含自我认识以及思维能力、表现能力等。能力性的特点也非常符合当前市场的发展状况,大学生必须提升自我的多元化能力,才能够真正满足市场的需求,从而成功就业。

(一)大学生自我主观特性引导。

在影响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的大量因素中,大学生的自我主观特征是最为突出的一项因素,正确调整心态,从新认识自我,调整就业的期望,并正确做到自我定位和自我在社会中的定位,积极正确的应届市场激烈的竞争,以正确的态度去面对竞争中所遭遇的失败与挫折。

(二)家庭对大学生的引导。

家庭是大学生在社会化成长的过程中首先接触的社会环境,所有的家庭都是一个小型社会。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择业以及就业等多方面都或多或少的体现着家庭的影响,家庭必然会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大学生的价值取向。面对激烈的竞争环境,父母必然是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够成功就业,父母的期望着直接决定着大学生的就业价值取向。对此,就需要广大的父母正确的认识社会竞争以及自己的孩子,建立争取的就业价值取向,家庭成员应当做好表率,尤其是在享乐主义以及名誉利益方面,必须做好淡化表率,为女子做好榜样和引导,促使大学生在就业价值取向观念中获得正确的引导。

(三)高校对大学生的引导。

高校是大学生的主要成长环境,国家的发展必然与高校教育有直接关系,必然来源于高校对人才素质的教育与培养。伴随着我国大学教育的地位和形式转变,大学生的招生规模以及毕业生人数也在不断的发生变化,但是精英化的教学理念却并没有有效的改变。大学毕业生在就业时普遍会遭受理论知识充足但是实践能力较弱的尴尬情况。对此,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务便是在教学过程中重新衡量专业的理论与实践教学比例,尤其是在一些实践操作较多的专业教育中,应当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开展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式。与此同时,高校还应当对大学生开展必要的就业指导,在四年的本科教学中,在最后一年应当开设相应的就业指导课程,促使学生能够更加正确、准确的认识社会,并结合自身的兴趣爱好以及专业特点,选择最为合适的就业岗位,从而最大可能性的发挥自身的工作能力,实现在社会中的社会价值,进而使高校在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中体现良好的引导作用。

三、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信息量需求量较大的大学生而言,网络媒体的宣传力量对于大学生的就业价值取向有着非常明显的引导作用。网络媒体的主要作用是在社会上将正确的信息进行传播,并实现宣传到基层的作用。对此,便可以借助网络媒体力量,将一些自主成功创业的大学生案例进行宣传,促使大学生正确建立积极向上、刻苦扎实的就业价值取向。

专业叫实证研究论文(通用17篇)篇二

摘要:本文通过使用eviews软件,对以来我国gdp与不良贷款余额的变动情况进行分析,从实证角度得出不良贷款主要由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水平决定,同时gdp变化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关键词:不良贷款;国内生产总值;朱格拉周期;五级分类;eviews软件。

1我国经济发展趋势分析。

20世纪以来,经济发展突飞猛进,呈波动上升趋势,经济波动贯穿于经济发展,有规律的经济波动可以称之为经济周期。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实际上都是一个波浪式、周期性演进过程。西方经济学家一般把经济周期划分为四个阶段:繁荣、衰退、萧条、复苏。但也有人认为描述经济周期各阶段最简单的方法是把它划分为以下四个阶段:谷底,扩张,高峰,收缩。从我国gdp增长趋势看,中国经济增长存在比较明显的波动趋势,其周期长度大概为9年,属于“朱格拉周期”:1981年———1990年、1991年———、———分别形成三个周期,并先后在1987、1994、形成三次波峰,在1990、、20附近形成三次波谷。

2经济发展与不良信贷形成:基于实证的分析。

2.1以来各季经济统计数据(此处略,详见国家统计局网站)可看出,3季度至4季度,gdp增长额大多在1万亿元以上,年1、2季度,增长额下降到原来的40%;此后,gdp增长额缓步上升,至4季度达2.28万亿元高点后,1季度又迅速回落到上季的50%。

2.220以来各季不良贷款数据。由于年以后采用五级分类法统计不良贷款,因此,我们采用2003年以后各季的不良贷款统计数据,对gdp绝对额及其变化对不良贷款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根据银监会统计数据,考虑到目前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数据统计受不良资产剥离的影响很大,我们通过还原不良贷款真实值计算调整后的不良贷款余额。其中,2003年第四季度起加1969亿元中行、建行损失类贷款,20第二季度起加3428亿元建行、中行、交行剥离给资产公司的可疑类贷款,第二季度起加7050亿元工行剥离的不良贷款,20第二季度起加140亿元光大银行剥离不良贷款,年第四季度起加8156.95亿元农行剥离不良贷款。从调整后的不良贷款数据(略)可以看出,204季度、2008年4季度、204季度是不良贷款的三个拐点,其走势与gdp绝对额、变化额相关。因此,将不良贷款余额作为被解释变量,gdp当季绝对额、同比变化额作为解释变量,建立方程如下:blbh=c(1)*gdpbh+c(2)*gdpdj+c(3),其中:blbh为不良贷款余额,gdpbh为gdp同比变化额,gdpdj为gdp当季绝对额。其中:r方为0.56,需要进一步优化。根据检验参数情况,发现其有较强的自相关性,故更改方程为:blbh=c(1)*gdpbh+c(2)*gdpdj+c(3)*blbh(-1)+c(4),通过eviews回归,得出如下结果:通过参数显著性检验,r方为0.907接近于1,t-prob均小于0.05,拟合较好。

3有关建议。

上述结果表明,不良贷款余额主要受上季不良贷款额影响,即由银行的内部信用风险管理水平决定;同时,不良贷款额与gdp同比变化额负相关,与gdp当季绝对额正相关。通过对不良贷款影响因素的分析,银行应不断提升信用风险管理水平,同时密切关注经济增速放缓对不良贷款的影响,这样,才能保证不良贷款保持平稳,从而促进我国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2003年-《中国统计年鉴》。

[4]中国银行监督管理委员会,2004年-20各季度主要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情况表.

专业叫实证研究论文(通用17篇)篇三

第一节研究背景。

近几年,网络团购在国内和国外都经历了从萌芽到爆发式增长、再到行业调整的过程。2008年,美国诞生了第一家团购网站——groupon,之后网络团购开始风靡全球;在其成立之后,实现了创立7个月开始盈利和创业1年半内上市的神话;随后,数以百计的模仿者进入网络团购行业,但仅仅一年之后,大部分网站被破产清算。2010年,中国也诞生了第一家团购网站——满座网;短短一年之后,新成立的团购网站如同雨后春笋一般,团购行业出现了“百团大战”的局面;到了2012年,团购行业开始“大洗牌”,一些资质不足、信誉度低、资金实力弱的团购网站退出竞争;现阶段,团购行业逐渐成熟,出现了美团、大众点评、拉手网、糯米网、窝窝团和聚划算等一大批资质足、信誉度高和资金雄厚的团购网站。

近几年,网络团购不断普及,逐步影响着人们的购物方式。由于之前计算机和网络购物的普及,网络团购引入中国后便得到迅猛发展,深受各个群体的喜爱。仅仅过了几年时间,网络团购模式就被广大消费者普遍接受,尤其得到了众多年轻人和中青年人的认可。我国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调查显示,截至2015年上半年,我国互联网的使用率约为49%,网民数量接近6.7亿;同时,团购用户的数量接近1.8亿,同比去年增加2.2%。换而言之,将近1/4的网络用户参与了网络团购,该比例在年轻人当中会更高。

团购网站迅猛的发展势头与其优势大有关系。一方面,对消费者而言,我国消费者喜欢组团消费,聚集不同的消费者形成价格联盟,以数量优势增加自己的议价能力并获得折扣优惠;另一方面,在库存和经营业绩的双重压力下,商业也愿意与团购平台合作。这些原因使得团购网站、商家和消费者都能从中获得经济收益,实现三方的共赢,推动网络团购的发展。

本文将研究范围限定为服务型和体验型的商业团购,即商家和顾客都通过第三方团购网站交易服务或体验型产品,例如通过美团网团购电影券。此类团购行为具有“线上购买”和“线下体验”的两阶段特征,在第一阶段顾客决定团购券的购买金额,在第二阶段顾客规划团购券的使用时间。此时,传统的单阶段团购行为模型不具有较高的解释力。因此,我们需要根据团购行为“线上购买”和“线下体验”的特征进行深入的研究。

第二节研究动机。

正是由于发现团购理论研究的不足之处,本文拟对现有研究的薄弱环节进行探讨,通过参考xueming等(2014)在《journalofmarketing》上的研究成果,结合简化的技术接受模型,提出了模型的初步框架。其研究目标主要有以下几个:。

第一,在两阶段行为的视角下,建立网络团购行为的修正模型。目前,现有的网络团购理论都将团购行为视为“单一阶段行为”,与普通的消费行为并无差异。但是在网络团购模式下,团购行为可分为购买团购券券行为和使用团购券行为,存在两阶段特性:在第一阶段,消费者决定购买团购券的金额和数量;在第二阶段,用户规划使用团购券的时间。本文结合xueming等人和前人的研究成果,构建网络团购行为的修正模型。

第二,检验影响因素在第一阶段行为(购买团购券)和第二阶段行为(使用团购券)的影响效果是否发生变化。

第三,探究感知因素中介效应的变化。本研究将团购行为分成购买团购券行为和使用团购券行为,探索这两阶段感知风险和感知有用性中介效应的变化。

第四,得出提升团购公司业绩的意见和建议。对比其他学者和本研究的异同,为管理者提供优化营销效果的'意见和建议。

本文的研究思路和研究过程可以用技术路线图来表示,具体见图1-1。

第二章文献综述。

第一节网络团购。

一、网络团购的定义。

网络团购,也称在线团购或网络合购,是一种新颖的商业模式,指利用互联网来聚集购买同一产品的顾客,以数量优势增加买方的议价能力,使买方以更低的价格购买该产品。从古至今,团购就是一种深受欢迎的交易模式,但是受到地域、信息扩散等方面的限制,它遇到了应用范围较小、响应成员有限的瓶颈。在互联网出现之前,团购模式仅仅应用在能源和大宗消费品等领域。随着互联网的产生,团购模式与互联网相结合,突破地域、信息扩散和辐射范围等方面的限制,形成网络团购模式并逐渐普及。

本文将研究范围限定为服务型和体验型的商业团购,即商家和顾客都通过第三方团购网站交易服务或体验型产品,与其他标准化产品的团购行为相比,此类行为具有“线上购买”和“线下体验”的两阶段特征。

国外,早在2008年就诞生了网络团购。groupon在美国迅速发展壮大,不断融入美国人民的生活,成为他们的一种购物方式。随着时间的推移,groupon实现了创立七个月开始盈利和创业一年半内上市的神话,但是更多的团购网站相继在2010年左右破产。有学者认为,这一现象与网站运营模式有关,也有学者认为这一现象与西方国家的个人主义精神有关。

反观国内,网络团购也经历爆发式增长到稳定的发展过程。2010年国内诞生最早的团购网站,2011年团购行业出现了“百团大战”的局面,到2012年团购行业开始“洗牌”,一些资质信誉度低、整体实力弱的团购网站退出市场。目前,大约1/4的网民是网络团购用户,在青年人网民中这比例会更高。我国的网络团购具有强劲的发展势头,一方面是因为人们喜欢组团消费,便于形成暂时的价格联盟,以数量优势增加议价能力、获得低价优惠,另一方面是因为在库存和销量的压力下,愿意与团购网站合作提高经营业绩。这些因素能促进消费者、商家和团购平台的三方共赢,推动网络团购在国内快速发展。

第二节消费行为的相关模型。

“刺激-心理-反应”模式,也称s-o-r模式,是瑞耐德(reynolds)基于心理学基础理论而提出的消费者行为模式。该理论认为,人类行为模式一般是s-0-r模式,其中s代表消费行为的刺激因素,o代表消费者行为主体,r表示消费者对应的[:请记住我站域名/]行为反应。如图2-1所示。

二、nicosia模式。

1996年,尼克斯亚(nicosia)在《消费者决策程序》书中提出,消费者的行为过程可以用决策程序的流程图表示,在消费者的决策过程可以用这一过程进行模拟,具体见图2-2所示。

第三章理论模型和假设...........21。

第一节模型构建思路..........21。

第二节模型假设..............23。

第四章实证分析和结果...............37。

第一节问卷的描述性统计分析...........37。

第二节信度和效度分析............38。

第五章研究结论和建议...............65。

第一节结果分析..............65。

第二节管理启示与建议.............71。

第四章实证分析和结果。

第一节问卷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本研究回收236份有效问卷,具体的描述性统计结果如表4-1所示。

(1)性别方面,女性用户略多于男性用户,共133人,占样本的56.4%。由于女性对网络消费的热衷程度,本文这一数据与网络消费类调查报告相符合。

(2)年龄方面,以19—24岁和25-29岁的消费者居多,累计占比88.6%。同时,未成年人和中老年样本数量很少。这些数字说明年轻人更加乐于接受网络新鲜事物,是网络社会的主人公,这一点也符合实际情况。

(3)学历方面,以大专、本科和硕士占比例最多,分别占比19.1%、51.3%和19.0%。现有的研究表民个,网络团购的主要客户群体是学生、公司白领,这两类用户的学历普遍集中在专科、本科和硕士研究生三个阶段,这也与现实相符合。

(4)可支配收入方面,15001—3000元、3001—5000元和5001-7000元分别占30.9%、27.5%和22.9%,也符合团购行业学生和白领两大主力群体的收入水平,因此这一点也符合实际情况。

第五章研究结论和建议。

首先,基于技术接受模型和两阶段团购行为,构建出团购行为的修正模型。其次,对团购行为影响因素的文献进行整理,从个体特征、产品信息、网络零售商特征和感知因素四个层面提出团购行为的影响因素;最后,在研究模型的框架下,分析两个阶段行为的影响因素,并对比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变量作用效果的变化情况。

第一节结果分析。

一、人口统计变量分析。

(一)性别。

本文独立样本t检验的结果表明,不同性别对价格存在显着的差异。女性对团购商品的价格更加敏感,而男性倾向对价格、折扣、属性、信息质量和其他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这一结论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性别和价格的关系,促使团购网站加强对女性用户的营销工作。

(二)年龄。

通过不同用户组的单因素方差分析,研究发现不同年龄在价格、折扣优惠、网络经验、团购经验和感知风险等方面有明显的差别。

第一,价格方面。“小于25岁”和其他用户组存在显着性差异。对于该结论的解释可能是:一方面,青年人长期生活在网络环境中,善于搜索和比较不同团购商品的价格,总能购买到价格低廉的团购商品;另一方面,由于经济原因,青年会对团购商品的价格更加在意。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用户对工作的关注度更高,对价格的敏感性也更低,所以该年龄组的用户在价格上存在显着的差异。

第二,折扣优惠方面。“25岁以下”和“25—29岁”、“25—29岁”和“超过30岁”有显着差别。通过回归分析,发现年龄和折扣优惠有显着的正相关(r=0.307,sig=0.017),对此可能的解释是:随着生活和工作经历的积累,用户变得更加会过日子,对团购商品的折扣幅度更加敏感。

第三,网络经验方面。小于25岁和超过25岁的网络经验有显着差异,更高年龄组的组间无显着差别。对此可能的解释为:年轻人在出生、成长和工作阶段都接触网络,网络经验十分丰富,而其他更高年龄组的用户接触网络的时间比较晚、对网络不是十分熟悉,因此小于25岁用户组与其他更高年龄组有显着性差异。

第四,团购经验方面。小于25岁和超过25岁用户组有显着的差别,得分均值低于其他两组;而更高年龄组的组间并无显着的区别。该结果的原因可能与上文类似:一方面,小于25岁的年轻人经常网上冲浪和网络购物,对网络团购的接纳速度也更快;另一方面,受身边人的影响,小于25岁的年轻人在学校和工作中更可能进行团购消费。

第五,感知风险方面。小于25岁和超过25岁用户组有显着的差别,得分均值低于其他两组;而更高年龄组的组间并无显着的区别。这一现象的可能解释是:小于25岁的用户经常进行网上冲浪和网络购物,因此对网络团购的感知风险更低;而更高年龄组的用户对团购团购的了解较少,对网络团购也更加谨慎。

专业叫实证研究论文(通用17篇)篇四

摘要:本文利用我国1981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对影响我国财政收入的因素进行实证研究。影响我国财政收入的因素很多,比如税收收入、国内生产总值、就业人数、税收体制等等。经过比较分析税收、国内生产总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就业人数等变量对财政收入的不同影响,其中影响最大的是税收,其次是国内生产总值,同时发现财政收入主要取决于税收和gdp两个因素,并且税收在财政收入中占有绝对地位。最后本文根据此结论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分析与建议。

关键词:财政收入;税收;国内生产总值。

一、引言。

财政收入是一国政府实现政府职能的基本保障,对国民经济的运行及社会的发展起着非凡的作用。首先,它是一个国家各项收入得以实现的物质保证。一个国家财政收入规模的大小通常是衡量其经济实力的重要标志。其次,财政收入是国家对经济实行宏观调控的重要经济杠杆。财政收入的增长情况关系着一个国家的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因此,研究财政收入的增长显得尤为重要。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是各项税收收入,此外还有政府其他收入和基金收入等。同时一个国家的财政收入的规模还受到经济规模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本文就建立财政收入影响因素模型,实证分析影响我国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为如何合理有效地制定我国的财政收入计划提供一些政策性建议。

二、影响我国财政收入增长因素的实证分析。

1、变量选择与数据说明。

研究财政收入的影响因素离不开一些基本的经济变量。回归变量的选择是建立回归模型的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如果遗漏了某些重要变量,回归方程的效果肯定不会好;而考虑过多的变量,不仅计算量增大许多,而且得到的回归方程稳定性也很差,直接影响到回归方程的应用。通过经济理论对财政收入的解释以及对实践的.观察,对财政收入影响的因素主要有税收、国内生产总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和就业人数等。

(1)税收:税收具有征收的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特点,可以为政府履行其职能提供充足的资金来源。

(2)国内生产总值:会促进国民收入,从而会提高居民个人收入水平直接影响居民储蓄量,并与财政收入的增长保持一定的同向性。

(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主要通过投资来促进经济增长,扩大税源,进而拉动财政税收收入整体增长。

(4)就业人数:就业人数的上升伴随着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从而间接影响财政收入的增加。

本文以《中国统计年鉴》为源,使用了1981年―20税收、国内生产总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就业人员数的数据,数据真实可靠。为了消除异方差,对数据做取对数处理,利用e―views进行回归分析,排除以往模型存在的多重共线性,建立财政收入影响因素更精确模型,分析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及其影响程度。

2、模型的建立。

iny=c+c1inx1+c2inx2+c3inx3+c4in。

3、模型的分析。

利用e―views对上述基本模型进行ols参数估计得到如下结果:

其中:所有方程括号内均为t值,r2=0。991156f=672。4216。

首先,由于税收是政府的财政收入最主要的收入来源,很大程度上决定于财政收入的充裕状况;国内生产总值与财政收入的增长保持一定的同向性;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通过刺激gdp增长,间接使财政税收收入整体增长;就业人数的上升明显使我国财政收入的增加。所以,财政收入一般和税收、gdp、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就业人员数呈正相关关系,即c1至c4应该均为正值。而且财政收入中税收应占很大一部分比重,即c1的数值应该比较高。上面模型得到的c1和c2都为正符合经济理论,但c3与c4却为负与经济理论相悖。其次,税收、gdp、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就业人数的t统计量值分别为4。596、4。353、2。153、―4。304。在显着性水平为0。05时,t(29―5)=2。064,可见它们除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外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是显着的。再次,模型的f值为672。4216,在显着水平为0。05的情况下,f(4,25)=2。76,所以拒绝方程不显着的假设则回归方程显着。由此我们认为,一个国家税收水平高低,国民生产总值规模的大小是决定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内财政收入规模的主要影响因素。最后,可决系数r2=0。991156,模型的拟合程度很高,即我国的财政收入可以很好地被税收、国内生产总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就业人数来解释。

4、模型的修正。

首先根据向后剔除法我们将回归模型剔除变量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和就业人数,结果如下:

财政收入不仅受税收的影响,还受其他因素的影响,而gdp又是影响这些因素的一个重要指标。模型中变量lnx1通过了t检验且c1值较大,说明税收是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因为毕竟税收在财政收入中占绝对地位。尽管c2的t值没有通过检验,可能由于经济变量之间固有的惯性、模型设定的偏误等原因所导致。因此lnx1与lnx2仍全部保留在方程中,即方程为iny=0。5377+0。8555inx1+0。0797inx2的值也很高,这样得到财政收入模型的形式变得更为简洁,拟合的效果又好。

5、模型得到的结论。

(1)该模型的经济意义很明显,即财政收入主要取决于税收和国内生产总值两个因素。lnx1的系数为财政收入的税收弹性,即税收增加1%,财政收入将增加0。8555%;lnx2的系数为财政收入的国内生产总值弹性,即gdp增加1%,财政收入将增加0。0797%。可见税收变化相当影响财政收入的变化。

(2)两个弹性系数之和为0。9352,与1非常接近,说明财政收入的增加基本上全部来源于税收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加。

(3)税收与国内生产总值高度相关,因此它们之间的关系也非常密切。增加财政收入不一定要采取提高税率、增加税种这样的税收手段,如果国家的经济发展形势良好,经济总量持续扩大,财政收入的规模也会随之扩大。

三、相关对策分析与建议。

(一)财政收入与税收的对策分析与建议。

1、加强税收征管,提高财政和税收收入。

目前,我国的税收已是财政收入的最主要来源。税务部门要大力组织税收,确保国家税收为政府履行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职能提供可靠的财力保障。这就要求税务机关要依法治税、依法征税,通过加强各方面管理和服务工作,不断提高税收征收率,保持税收随着经济的发展平稳增长。

2、加强税费改革、推进税制改革调整各项税收政策。

税收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具有内在稳定器的功能,对经济运行产生调节作用。进行税费改革并不意味着把所有的政府收费全部改为征税,而是要将两者之间的比例保持在合理的区域范围内。国家可根据不同时期的经济形势,制定和实施相应的税收政策来调控经济总量、调整经济结构、推进税收制度改革。

(二)财政收入与gdp的对策分析与建议。

1、保持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合理并促进共同增长。

保持财政收入合理的规模,首先要使财政收入增长同步于gdp的增长;其次,财政收入和gdp的增长速度保持合理的比例关系。基于我国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未来的几年我国将继续实施稳健的宏观财政政策,才能确保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合理化。因此保持财政收入和gdp的共同增长一方面要有良好的宏观财政政策做后盾。

2、扩大gdp总量,提高财政收入。

gdp的增长是财政收入增长的前提条件,财政收入的增长有赖于gdp的增长的同时也会受到gdp增长的约束。近些年来经济增长的主要牵引力依赖于投资、消费需求始终不足,但是投资、最终要转化为消费并受制于消费,因此应减少投资需求的膨胀,扩大消费需求提高消费对gdp的贡献率,来提高财政收入的增长。

参考文献:

[1]李子奈,潘文卿。计量经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高鸿业。西方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3]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4]马海涛。中国税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5]张晓峒。计量经济分析[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

[6]陈共。财政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专业叫实证研究论文(通用17篇)篇五

综合研究2003~20的调查结果,发现我校毕业生就业价值取向出现了新的特点,就业价值取向的变化趋势具有以下特征:

毕业后的去向选择:考研与就业是两大主要选择,“考研热”愈演愈烈,创业意愿趋弱我校毕业生对毕业后去向的主要选择是继续攻读研究生与就业,各年毕业生选择这两项的人数之和均超过了84%。其中选择就业的毕业生呈下降趋势,选择考研的毕业生则呈逐年上升之势,选择毕业后自主创业的学生比例偏低,说明大学生的整体创业意识不强,创业意愿趋弱。近年来大学生“考研热”的主要原因,一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影响和对人才素质要求的提高;二是就业竞争激烈,好的职业需要优秀人才与高层次人才;三是心理因素,相当比例的大学生为了缓解就业压力,回避即时就业。导致大学生创业意愿淡化的主要原因,一是社会总体缺乏大学生创业的良好环境,包括社会舆论、政策保障、社会支持条件等;二是高校的创业教育不足,力度不够,学生创业能力培养体系不健全;三是大学生自身创业意识不强,创业能力欠缺,在校的创业实践经验不够丰富等。

选择职业的标准:以个人发展观为择业标准的占主流,以考虑国家和社会需要为择业标准的毕业生呈上升趋势调查数据(如表3所示)表明,近三年来,我校有83%以上的毕业生把“兼顾国家需要和个人发展”和“有利于个人的发展”以及“千方百计实现自我,自我选择”作为自己的择业标准,反映了大学生在择业标准的评价上,仍然十分看重个人的发展,特别是“以自我中心”作为择业标准的毕业生由的3.9%上升到年的7.6%。但同时,也发现了另外一个值得肯定的现象,即以“服从国家和社会需要”为择业标准的毕业生人数呈上升趋势,2006年的`人数比例为13.6%,分别比和上升了4.8个百分点和4.6个百分点。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发展,相当比例的大学生接受了收费教育和以市场为导向的自主择业观念,以“个人发展观”作为自己的择业标准,这既反映了大学生在择业中的务实心态,也表明大学生择业观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个人价值取向仍有回升的趋势,因而加强对大学生的择业观教育,引导毕业生树立科学的价值观,是社会、高校和家庭面临的重要问题。

选择职业的地区意向:选择城市就业趋势明显,到基层就业仍需引导调查结果表明,2003~2006年我校毕业生择业的首选地区是“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各年均有50%以上的毕业生表达了这样的选择意向,选择去“内地省会城市或大城市”的毕业生各年均超过了24%,即选择到经济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就业的毕业生人数超过了75%,毕业生择业的地区意向具有明显的城市化趋势。选择去“西部、基层”就业的毕业生人数比例各年都不足5%,可见引导毕业生去西部、基层就业的工作任务还很艰巨。绝大部分毕业生求职的地区目标都集中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以及内地省会城市或大城市,愿意到西部等边远省区工作的毕业生所占比例很低,在全国具有普遍性。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政策上取消了边远省区生源必须回生源地工作的规定,另一方面是经济发达地区能够给毕业生提供较多的发展机会和较大的发展空间以及便利的生活条件。然而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接纳大学毕业生的容量毕竟有限,势必会造成“僧多粥少”、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局面。近几年,我校毕业生选择到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就业的人数比例稳中有降,直接反映了这些地区人才竞争激烈、就业难等现实状况。尽管国家和学校积极鼓励大学生到西部、到基层就业,西部地区也出台了许多吸引人才的政策,但仍难以调动大多数毕业生的积极性,这也反映出高校思想教育工作的艰巨性和就业指导的长期性。

选择职业的单位性质意向:非国有企业的择业意向呈上升趋势,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等传统优势职业的吸引力稳中有降我校毕业生择业的单位性质意向调查表明,近四年来,企业是我校毕业生择业的主渠道,特别是选择去非国有企业就业的毕业生人数各年均超过了40%,而选择去政府机关、事业单位、科研单位以及国有企业的毕业生人数呈稳中有降的趋势。大学生择业单位性质意向的变化趋势反映了大学生的求职心理随着高等教育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不断发生变化,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一是国家机关和国有企业吸纳毕业生的能力趋于饱和,而随着我国非公有制经济的快速发展,三资、民营和私企等非国有企业以其就业容量大、人才需求旺盛、待遇优厚等优势逐渐赢得了毕业生的青睐。二是大学生对国企、非国企的认识发生了变化,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外企、私企机制灵活,发展环境较好,而国有企业机制相对滞后,观念相对陈旧。三是有关就业主管部门加强了就业指导的力度,帮助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鼓励毕业生到非公有制单位就业。

对职业选择的薪酬期望:薪酬期望总体趋于合理,部分毕业生在待遇水平上的理想化趋向严重调查显示,2003~2006年我校50%以上的毕业生对薪酬的期望值在1000~元之间,而且人数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由20的51.54%上升到2006年的74.73%,表明大学生的薪酬期望总体上趋于合理,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毕业生表现出对现实工资水平的认同感。但同时,部分毕业生过分追求高薪的现象也不容忽视,2003年选择月薪在2000~3000元及以上的毕业生人数比达到了48.46%,尽管近两年该比例有所回落,但2006年仍有25.27%的毕业生表达了较高的薪酬期望,即有四分之一的毕业生在待遇水平上的理想化趋向严重,不能正确对待社会需求的现实,因而使得一些毕业生面临就业机会丧失与就业失败次数增加、“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境地。

对择业影响因素的评价:看重经济因素呈上升趋势,在注重个人发展的同时存在突出的功利主义倾向调查结果显示,我校毕业生在择业时看重“薪酬福利、经济效益以及城市因素和工作环境”等因素的人数各年均超过了57%,在总体平稳中略有回升之势,这与大学生追求1500~2000元的薪酬期望呈上升趋势相吻合。部分毕业生择业时看重经济和城市因素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反映了收费教育和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的就业行为更加实际,如何引导毕业生树立社会需求与自身发展相结合的正确择业观,是高等教育发展、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应该研究的重要课题。与此相反,毕业生在追求职业经济效益因素的同时,却并不关心所选择单位的发展前景,2003年仅有17.63%的毕业生看重“单位知名度和发展前景”,而到2006年,选择这一项的人数下降到14.52%。这表明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抱有实用主义的择业观念,片面追求单位现实的福利待遇而忽视其未来的发展前景,割裂了理想与现实的密切联系,存在着突出的功利主义择业价值取向。

结论及建议。

通过对我校四届毕业生就业价值取向调查结果的分析可以看出,大学生的就业价值取向呈显著的多元化趋势,主要体现在大学生既注重个人事业的发展,又兼顾国家和社会的需要;既能正视就业压力,又存在消极心态;既偏重个人兴趣,又追求理想化的薪酬待遇;既看重经济因素,又存在急功近利心态;就业意向城市化趋向加重,社会奉献意识淡化。注重个体价值,过于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看重物质利益,过于追求经济价值的实现;择业观念较为传统,缺乏艰苦奋斗的品质与创业精神、竞争意识。尽管大学生择业价值取向总体上是积极健康的,但同时存在不正确的就业价值观念、消极的就业意识以及盲目的择业行为,应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是国家、高校和家庭所面临的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笔者认为,当前在大学生就业工作中,迫切需要对大学生加强就业价值取向的正确引导,国家、社会、高校等各个层面既要转变观念,又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努力通过国家政策的调控,完善与优化大学生的就业政策体系,特别是要制定出引导毕业生创业和面向基层就业的鼓励政策;要推进大学生全程就业指导,加强毕业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奉献意识教育、道德品质教育、职业素质教育与创业意识教育;要积极营造大学生就业的社会舆论氛围,转变家庭的传统就业观念。在新的历史时期,应当用科学发展观审视当前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的变化趋势与存在的问题,积极推动大学生的合理择业和顺利就业,从而对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以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尽管我们的调查开始于高校扩招后大学生就业的第一个高峰年并保持了4年的连续性,但由于学校的地域、规模、专业设置、教育状况等因素,所取样本相对于全国高校本科毕业生而言,代表性相对较弱。我们希望通过我们的研究和对问题的分析,为更深层次、更广范围的类似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

参考文献:

[2]梁英.新形势下北京地区大学生的就业价值取向[j].大众科技,2006,(1):189.

专业叫实证研究论文(通用17篇)篇六

摘要:随着我国科技的不断进步与发展,电子计算机网络技术已经深入到人们的生活之中,其发展速度是迅猛的,现如今电子商务已经成为我国经济中的热点,许多行业都加入到电商中来。在社会经济发展方面,电子商务所做产生的推动作用是巨大的,更是引发了深刻的变革,改变了人们的经济生活方式。电子商务在我国已经发展了一段时间,其产业规模也在不断扩大之中,近些年该行业的从业人数不断上涨,其对国民经济的带同作用更为明晰,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我们必须抓住机遇,找到合适的契合点,利用电子商务技术与发展理念,努力赶超其他发达国家,实现中国梦。

专业叫实证研究论文(通用17篇)篇七

摘要。

大数据正在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面对大数据时代的来临,集中掌握着资金、人力、政策等资源优势的政府部门当仁不让的扮演着重要角色。政府既是推进政府大数据发展的主体,也是自身需要经现代化信息技术关联分析后发现新知识、创造新价值的研究客体,其数据质量更是重中之重,关系到大数据最终的运算结果。而质量评价体系的建立有助于确定数据质量标准化,规范的政府大数据的科学性管理,引导新的契合大数据技术手段的信息基础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依据已有的数据质量评价维度,结合大数据数据量巨大、数据类型繁多、处理速度快、价值密度低的四大特性,确定了5个维度,并将17个与政府大数据质量相关的二级指标按照数据源质量、数据规模质量、数据结构质量、数据时效质量、数据价值密度质量这些维度进行划分。而每个二级指标经过系统的梳理,确立了从政府部门、被调查者、制度性因素三个方面建立的具体指标,共计有51个指标。初步建立体系之后,针对政府大数据用户使用该评价体系进行实践应用研究。对给出的各数据质量评价指标的满意度打分进行主成分分析,剔除了13个指标,完成对该质量评价体系的修正和完善。再通过计算出该体系指标的权重,在此基础上通过问卷调查得出问卷用户对政府大数据质量的整体满意度得分。

通过上述研究,本论文得出了在政府大数据质量评价中,政府数据的数据源质量依旧十分关键,是政府大数据质量的重中之重;数据的时效性质量在政府大数据特征质量中最为重要,体现了政府大数据对运算高速性的特点和要求。

根据各指标的用户质量评价满意度得分可知,提高政府大数据质量的途径和方法是政府需要建立政府数据增值性管理机制;加强数据融合的指导要求建设;明确处理多种结构数据能力的指导要求。有针对性的提升大数据质量方面的管理。

关键字:大数据,政府数据,质量评价体系,用户满意度。

目录。

摘要。

第1章绪论。

1.1研究背景。

1.2研究意义。

1.3研究现状。

1.3.1国外研究现状分析。

1.3.2国内研究现状分析。

1.4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第2章相关理论基础。

2.1大数据。

2.1.1大数据内涵。

2.1.2大数据特征。

2.2政府大数据。

2.2.1政府大数据的构成和界定。

2.2.2政府大数据内涵及特征。

2.2.3政府大数据的分类方法。

2.2.4政府大数据的应用。

2.3政府大数据质量。

2.3.1政府大数据质量概念。

2.3.2政府大数据质量内涵。

2.4数据质量评价方法概述。

2.4.1因子分析方法。

2.4.2模糊综合评价法。

2.4.3层次分析法。

2.4.4主成分分析法。

第3章政府大数据质量评价框架分析。

3.1大数据质量评价维度。

3.1.1大数据质量评价一般维度。

3.1.2大数据特征质量评价维度。

3.2政府大数据质量评价指标影响因素分析。

3.2.1政府部门的角度分析。

3.2.2被调查者的角度分析。

3.2.3制度性因素角度的分析。

第4章政府大数据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4.1政府大数据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设立。

4.1.1政府大数据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原则。

4.1.2政府大数据质量评价指标的确立和指标体系的构成。

4.2政府大数据评价方法。

4.2.1政府大数据评价方法选择。

4.2.2政府大数据质量评价指标的量化。

4.2.3质量评价体系各级权重的确定。

5.1问卷的设计。

5.1.1问卷设计原则。

5.1.2问卷设计。

5.1.3调查对象选取。

5.2描述性统计分析。

5.3信度分析与合理性检验。

5.3.1信度分析。

5.3.2合理性检验。

5.4主成分分析和评价。

5.4.1计算相关系数矩阵。

5.4.2计算相关系数矩阵特征值和累积贡献率。

5.4.3确定主成分。

5.5政府大数据质量评价。

5.5.1指标权重系数的确定。

5.5.2政府大数据质量评价结果。

5.5.3政府大数据质量评价结果分析。

第6章加强和改善政府大数据质量的措施。

6.1严格管控政府大数据的数据源质量。

6.2加强数据时效性管理措施。

6.3建立政府数据增值性管理机制。

6.4加强数据融合建设。

6.5提高多种结构数据处理技术能力。

第7章结论与展望。

7.1研究结论。

7.2研究局限。

7.3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专业叫实证研究论文(通用17篇)篇八

一、引言(200字)。

实证研究是一种基于真实数据和事实,通过统计分析和实证验证的科学研究方法。在我深入学习实证研究这门课程和参与实证研究论文写作的过程中,我深切体会到其重要性和实用性。本文将分享我在实证研究论文写作中的体会和心得。

二、研究目的和方法选择(200字)。

在进行实证研究论文写作时,首先需要明确研究目的。研究目的要具体明确,明确需解决的问题和研究的范围。在选择研究方法时,需要根据研究目的和数据的可获得性来选择适当的研究方法。我在写作过程中遇到过选择回归分析方法的困扰,最终通过仔细分析数据特征和研究问题,选择了合适的方法,使得研究的结果更加准确和有说服力。

三、数据收集和处理(300字)。

实证研究的核心是数据收集和处理。在数据收集阶段,需要严谨地选择样本和收集数据。样本选择要具有代表性,能够反映整体情况。数据收集要遵循科学的方法和流程,在确认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后,进行初步的数据处理。在处理数据时,需要采用适当的方法进行清洗、筛选和转换,以确保数据的可靠和可用性。我在实证研究论文写作中遇到过数据收集和处理的困难,但通过充分的调研和借鉴他人的经验,最终成功地获得了高质量的数据和处理结果。

四、数据分析和结果解读(300字)。

数据分析是实证研究论文的核心环节,是为了验证假设和得出结论而进行的统计分析。在进行数据分析时,需要根据研究问题和数据特点选择合适的统计方法,如描述性统计、t检验、方差分析等。同时,在进行结果解读时,要注重结果的可靠性和实际意义。结果的可靠性可以通过统计显著性检验和置信区间来评估,实际意义要从实际背景和研究问题出发进行解读。我在论文写作中通过对数据分析和结果解读的深入思考和探讨,使得论文的结果更加有说服力和有实际应用意义。

五、实证研究的局限性和改进方向(200字)。

实证研究虽然有很多优势,但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在实证研究论文写作时,要充分认识到这些局限性并提出改进方向。例如,在数据收集和处理过程中可能出现数据缺失或者偏差,对结果产生一定影响。此外,选择的样本可能不够全面和代表性,限制了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为了克服这些局限性,可以增加数据收集的样本量和范围,进行多方法的综合分析等。我在实证研究论文写作中也遇到了一些局限性,希望通过进一步优化研究设计和方法选择,提高实证研究的质量和可靠性。

六、结论(200字)。

实证研究是一种科学有效的研究方法,能够通过真实数据和统计分析得出客观的结论。在实证研究论文写作中,明确研究目的、选择适当的研究方法、严谨收集和处理数据,进行准确的数据分析和结果解读,同时也需充分认识实证研究的局限性并提出改进方向。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我在实证研究论文写作中得到了很多经验和启示,并深切体会到实证研究的重要性和实用性。希望今后能够进一步提高实证研究的能力,进行更加有深度和广度的实证研究,为社会和实践提供更多更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专业叫实证研究论文(通用17篇)篇九

为了促进高等教育面向社会需求培养人才,全面提高经济学人才培养质量,本文从宏观经济学课程教育改革入手,立足于如何培养出合格的经济学人才的教学目标,基于笔者多年的宏观经济学教学经验,对民办院校的本科宏观经济学课程的教学内容、课堂教学方法和手段、学生学习效果评价等进行改革。

一、课程改革实施背景。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是经济类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主要内容是在微观经济学的基础上,介绍国民经济核算和决定理论、is-lm模型及其运用、宏观经济政策目标、效果及其运用,ad-as模型及其运用,通货膨胀与失业理论的运用、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等理论。这门课理论性很强,从宏观经济的两部门、三部门、四部门逐步展开,运用定量的手段、从实证分析的角度,以凯恩斯宏观经济理论为主体、弗里德曼理论为辅助。每天国内外的新闻财经报道中都会多少涉及某一个或几个方面,每个家庭、企业和政府每天都会多多少少地运用宏观经济学中的某一方面或几个方面的理论进行决策,使决策的机会成本最小。这些理论在历年都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体现,例如,挪威经济学家芬恩・基德兰德和美国经济学家爱德华・普雷斯科特,他们的成果主要体现在宏观经济研究的两个关键领域:经济政策在时间上应该保持连贯性;影响商业周期的主要因素是供应方而不是需求方。他们的理论不仅广泛运用于经济分析,还影响了许多国家的货币政策。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美国经济学家埃德蒙・费尔普斯,以表彰他在加深人们对于通货膨胀和失业预期关系的理解方面所作的贡献。美国人托马斯・萨金特和克里斯托弗・西姆斯以政策手段及其经济影响研究获得度诺贝尔经济学奖。萨金特和西姆斯“开发多种方法,用以回答……问题,即经济政策与诸如国内生产总值(gdp)、通货膨胀、就业和投资之类不同经济变量之间的因果关联”。

鉴于这门课的理论性太强、又很深奥,和现实经济问题结合很紧密,如果学生没有一定的阅读财经类新闻的习惯、也没有参与社会实践的经历,就很难学懂这门课。但是这门课又是经济类专业学生打开思维的窗口、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主动参与现实经济生活的阶梯。另外,三本院校经济类专业的学生数学基础相对较差,自我约束能力较差,针对这门课,基本没有自学能力。同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一些老师对其中的理论的理解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只能照本宣科,要么引用一些经济事例,既提高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又达不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二、改革指导思想和基本思路。

1、改革指导思想。

为主动适应高等教育发展新形势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培养需要,提升教学质量,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次教学改革,注重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对社会宏观经济现象的思考能力,按照教学大纲要求,实施教学内容的改革,深入开展互动式、讨论式、参与式、启发式和案例式等教学方法,科学合理运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注重学生的过程性学习评价与考核。通过对经济学课程教学进行改革,不仅能促进学习过这门课的学生的后续相关课程的学习,还会给学生今后的社会经济生活奠定一定的基础。

2、改革基本思路。

针对教学内容改革。根据宏观经济学课程目标,精选教材内容,教学内容反映学科精髓,重点突出,难点突破。选取当前的国内外经济事例,解释和运用经济理论分析。

针对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在启发式和案例教学的基础上,采用讨论和探究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全员参与教学内容,吸引学生对所学的理论进行深入思考。教学手段是以多媒体为教学工具、以课堂练习和提问为形式、以课后查阅和准备为依托,组织好每一节教学。

针对课堂教学和课后辅导改革。课堂教学以设问为引导,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主动性和集中注意力,多叫已经开小差或干其他事情的学生,对答对的适当给予登记,作为考核学生学习这门课的一个方面,对答错的,不进行任何处置,只是将学生的注意力拉回课堂。针对每次课的教学重点,设置课堂练习,叫两名学生在讲台上完成,依据完成情况,给予登记,达到对所学的重点内容强化的目的。课后辅导以课堂教学重点内容为核心,布置经济现象的查阅、尝试实践任务,然后在课堂上分享和完善。对正确完成的学生给予登记,对于完成差的学生,进行一对一地交流,了解存在的问题,给予及时改正。

三、改革实施情况。

1、教学目标的调整。

教学以学生的学为目标。为了满足不同类型班级、不同时间段的教学,参照三本以上经济学方面的课本和相关经济报刊,依据教学日历,做好每一节课的教案。然后针对每一节教案,对多媒体课件进行调整。上课时,针对不同班级、不同时间段,相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内容顺序或方法、手段。例如,对于8b1113单班、女生出勤率高、男生自由散漫的特点,对于需要记录和标识的知识点,会常关注男生是否做到要求,对于需要理解、运用的知识,会对女生进行提问、调动她们对该课关注和思考。对于7―8节的课,会采用不同的教学内容顺序和教学手段。例如,先将学生的思想全部拉回到课堂中来,给学生讲大量有关这节课的日常经济现象,让学生带着问题听这节课的内容,然后又带着问题对这节课内容进行复习。处理课后作业,不只是讲解答案,而是针对学生的不同答案进行讲解,对于做得很差的学生,课后一一谈话,询问对讲解内容掌握情况,同时给出学习这门课的要求和建议。

2、教学内容、方法及手段的调整。

对教学内容的调整。针对所教改的班级8b1111-13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所以根据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经济学的教学中,突出四部门(即国外部门)的相关内容教学。然后,还会根据往届学生对经济学知识的学习和掌握程度,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例如,对经济学中的国民收入的基本公式,不进行单独章节教学,而是在讲解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时,需要说明经济均衡或稳定模型,才对此内容进行补充讲解。最后,会根据这届学生曾经学习过哪些课程,没有学习过哪些课程,对经济学的相关内容进行详细讲解或粗略讲解或学生自学为主的调整。例如,鉴于学生已经学习过《经济学(微观部分)》、《基础会计》,笔者会对收入法核算国民收入粗略讲解,对折旧、投资等概念对比讲解。学生正在学习《货币银行学》,没有学习《财政学》,笔者会先讲解第十六章《宏观经济政策实践》,后讲第十五章《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对教学方法及手段的调整。加大问题和启发式教学方法,上课时,没有采用直接看课件的`教学方法,而是对将要讲解的内容,先给学生设问,以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全员参与教学内容,吸引学生对所学的理论深入思考。例如:讲解凯恩斯的消费定义时,先让学生看“凯恩斯认为消费是随着收入增加、消费也会增加,但是消费不及收入增加的多”。提问学生此概念与自己的消费或听到的消费是否一致,你对此概念是否会产生怀疑错误的想法等等,然后参照我国统计年鉴――按收入等级分城镇居民家庭基本情况,让学生从统计年鉴中,对比平均每人可支配收入和平均每人消费性支出,得出“随着收入增加、消费也会增加,但是消费不及收入增加的多”。另外,在课堂教学中,引入大量的事例,注重经济学的实际应用。一方面让学生课前准备一些事例,例如,讲解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的投机动机和凯恩斯陷阱时,让学生先查阅有关股票市场,然后对学生查阅的内容在课堂讲解,对此进行评价。而且每节课也会准备大量的相关事例。针对国贸专业的学生课时较长(54学时)的情况,学完宏观经济政策及其运用,结合当年的热点经济问题进行课堂讨论。先对学生进行分组,每组的组长随机抽取提前准备好的题目,然后依据此查阅相关资料,大概两周后,各自组织人员讲解,老师和其他同学提问,组员回答等形式,对宏观经济政策在现实中的运用进一步加深认识。

3、过程性考核评价的实施。

以往大学课程考试平时成绩部分仅由考勤、作业和老师的印象分组成,随机因素太大,对一部分学生不公,也不能及时发现学生学习这门课存在的问题。因而对学生的平时学习这门课,采用过程性考核。过程性考核就是在这门课一开始,就给每个学生建立这门课学习的档案袋,其中有这个学生出勤情况、作业完成情况、课堂表现情况(对老师的提问回答记录和课堂练习)。合班课90人,要求每个学生至少三次回答问题的记录,单班课45人,要求每个学生至少五次回答问题的记录,其中,黑板上的课堂练习分数等于两次回答问题的分数,从期末的考勤表看,每个班都有80%的学生完成这项考核。针对学生在学习这门课中的不良表现,就会及时和学生沟通和交流,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给予解决。期末,以每个学生的学习这门课的档案袋为依据,给予学生相应的平时成绩,这就会使平时学生的成绩能体现公平、合理,更具有信服力。

专业叫实证研究论文(通用17篇)篇十

实证研究是一种以数据驱动和科学方法为基础的研究方法,旨在通过收集和分析观察到的事实和数据来验证理论和假设。在进行实证研究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其重要性和挑战性。以下是我在实证研究中的一些心得体会。

第一段:实证研究的重要性。

实证研究的重要性在于它提供了客观和可靠的证据,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现象和解决问题。在我的研究中,我选择了一个社会现象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收集大量的数据和信息来验证我的假设。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实证研究能够为决策提供有力的支持,帮助我们更好地制定政策和实践。实证研究的结果往往可以被广泛应用,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第二段:实证研究的挑战性。

然而,实证研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首先,数据的收集和处理是一项费时费力的工作。在我的研究中,我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收集各种数据,比如问卷调查、实地观察和文献研究。其次,数据的分析是复杂而困难的,需要具备一定的统计和分析技能。在我的研究过程中,我学习了一些统计工具和方法,并利用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然而,这些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和运用也需要时间和经验。

实证研究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问题的提出、假设的建立、数据的收集、数据的分析和结论的得出。在我的研究中,我首先明确了要研究的问题和目的,并提出了相应的假设。然后,我设计了合适的研究方法和工具,收集了相关数据。接着,我对数据进行了分析和解释,并得出了结论。最后,我将我的研究结果呈现给他人,并进行讨论和评价。

第四段:实证研究的价值和局限。

实证研究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客观和可靠的证据,可以帮助我们做出科学的决策和推动社会进步。在我的研究中,我发现实证研究的结果对于解决我所研究的问题非常有帮助。然而,实证研究也存在一些局限性。首先,实证研究仅仅关注于观察到的事实和数据,而忽视了某些主观和感知的因素。其次,实证研究也受到样本和方法的限制,可能存在一定的误差和偏差。

第五段:实证研究的未来展望。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实证研究在未来将发挥更大的作用。例如,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发展使得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更加便捷和准确。同时,跨学科研究和合作也将推动实证研究的发展,促进不同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未来的实证研究将更加关注可持续发展、社会公平和健康等重要议题,为构建一个更好的世界贡献力量。

在实证研究中,我深刻体会到了其重要性和挑战性。通过实证研究,我们可以获得客观和可靠的证据,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现象和解决问题。然而,实证研究也面临着数据收集和处理的困难、数据分析的复杂性等挑战。在今后的研究中,我将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研究能力和技能,以更好地应对实证研究的挑战,并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更多的贡献。

专业叫实证研究论文(通用17篇)篇十一

我国会计界接触规范的实证研究方法;始自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当时的一些学者尝试将实证会计的研究方法与研究成果介绍到国内,包括翻译了瓦兹和齐杰瑞合著的《实证会计理论》一书。但是;直到90年代中期,仍然以介绍为主。最早出现的,可称之为实证研究的论文,应当是赵宇龙发表在《经济研究》第7期上‘会计盈余披露的信息含量”一文。该文的发表,标志我国会计界对实证会计研究从方法介绍进入到实际应用。

197月到现在,也只有3年多的时间。从时间维度来看,回顾似乎跨度太短;难以形成有意义的结论;但如果从实证研究论文发表的数量、涉及的研究问题、递增的速度来看,总结并评价过去,不仅有充足的论文为依据,对未来我国实证会计研究的走向,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鉴于目前国内一些学者已经对实证会计研究的成果作了归纳与总结,本文不再重复这一工作。我希望在这篇短文中;就我国实证会计研究已有的成果和现象,作一些评论与讨论。

如果对我国过去三年实证会计研究作一个总结评价的话,我个人认为,截止到目前的所有卖证会计研究,主要仍停留在模仿阶段,即运用西方成熟的实证会计研究的方法,以我国资本市场的数据来验证西方已有的实证会计研究的假设,甚至,一些研究问题也是模仿性的。比如,赵宇龙的论文模仿ballandbrown(1968),开我国实证会计研究之先河,但后续的很多研究也是如此。

理论是继承性的实证研究的核心就是通过大量的经验证据验证或修正前人的理论与假设。以我国资本市场数据来验证西方已有的成果,有些适合,有些不适合。但是;理论的重要作用就是对现象提供有依据的解释,从而能为现象的未来发展提供有依据的预测。这样,仅仅是验证西方现有的理论,何者在我国的资本市场环境下具有解释能力,何者不具备解释力,显然不能形成真正基于我国市场环境的理论与假设,从而也就无法形成对我国经济现象具有解释、预测能力的理论。遗憾的是,由于我国过去三年的实证会计研究,主要是模仿因而,绝大部分研究问题都是‘引进的”,真正基于我国市场环境的理论与假设,为数极少,其中;10%现象是其中最为突出的假设。

10%现象是指上市公司通过盈余管理,使其净资产收益率达到配股及格线要求的10%。这一现象的产生,与我国资本市场特有的制度环境有关,即;中国证监会起要求上市公司连续三年净资产收益率不得低于10%方可申请配股。有学者发现,这一制度出台后,上市公司净资产收益率的分布朝10%的区间集中,且略大于10%的比率显著高于往年。10%现象的提出,不仅对实践具有较好解释力,也可用以预测上市公司的未来行为:那些距离配股及格线不远的上市公司;总是力图通过各种方式;将净资产收益率提高到10%;以达到配股的目的`。该研究的政策性意义也很明显中国证监会接受了学者有关10%的研究成果,逐步降低配股的门槛要求(如最低6%);甚至基本取消这一要求(增发新股)。

10%现象的研究成果对我们的启示是进行实证会计研究,不仅需要有规范的研究方法,更重要的是关注理论与方法背后的制度。经济学研究的一个主目标就是对现象提出合理、有效的解释,而现实世界的各种现象又与相应的制度环境密不可分,如果不关注现象背后的制度与制度环境,解释就难以做到充分、有效。就笔者对已有实证会计研究文献的观察,目前一些实证会计研究中应当特别关注的制度因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关于市场有效性的验证有效市场假设是实证会计研究的前提,因为,有关会计盈余有用性的研究必须以相对有效的资本市场为理论前提。否则,一个无效的资本市场上,即使发现会计盈余与股价报酬之间存在统计意义上的相关性,也不能就据此认为会计盈余数据被市场有效利用了。但是,我国资本市场上很多现象表明,单纯从方法上检验我国资本市场的有效性问题;而忽视相应的制度环境,其结论将是令人怀疑、甚至是误导的。我国资本市场的特殊的制度环境包括上市公司的主体是国有企业,资本市场上大量的资金来自国有资本;资本市场规模与容量有限,交易方式单一;资本没有其他盈利渠道,无路可退;无论是上市公司;还是机构投资者;它们在资本市场上都不承担法律责任,或承担极小的法律责任;这更助长其非理性行为或操纵市场的行为。基于这样的制度环境,或者,不讨论上述特殊的制度环境对资本市场效率的可能影响;而直接采用诸如事项法、随机游走、公开信息等公式来检验我国资本市场的效率,其结论的有效性是令人怀疑的。

我国资本市场所发生的一些案例可为上述猜测提供部分支持,比如,5月19日所出现的‘5.19”行情;记安科技初的股价过百元游戏;初中科创业事件;红光实业、郑州百文等虚假上市事件,等等。这些事件对资本市场效率的影响有多大,是否足以损害到资本市场的效率;尚缺乏有效的研究。另外,在近乎于零的法律责任下;一些上市公司配合机构投资者操纵股价,包括不乏利用虚假的会计盈利消息。这种会计盈利信息与超额市场回报之间的关联性,究竟是“功能锁定”,还是‘沛场有效”,仍需要严谨、科学的研究。

关于资本结构问题从mm定理产生之日起,资本结构的研究就一直是热点话题之一;并形成了多个理论假说;如信号传递、融资优序等等。但是,这一理论的前提是:成熟的资本市场;使得企业可以相对自由地选择融资方式;有效的市场监督与治理机制,使得企业必须谨慎地选择融资方式。但是我国包括上市公司在内的几乎所有企业,都不能自由选择融资方式;且融资制度的成本与不确定性都很高。这样,资本结构的选择本身失去其信号传递的功能,包括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在内的各金融机构,尚未很好地解决自身的代理问题,因而,金融机构对企业的监督能力不强;除少数上市公司效益好、内源融资能力强外,绝大部分上市公司效益相对较差;缺乏内源融资的能力。未来关于我国企业资本结构的研究,应当充分关注这种制度背景的差异,提出真正属于我国制度环境的资本结构理论。

关于代理成本理论代理成本理论和作为其进一步发展的“契约成本”理论,激发了丰富的实证研究成果,其中,专门讨论会计政策选择的实证研究就是在代理成本理论之上发展起来的。目前很多实证会计研究的成果中,都能发现代理理论的痕迹。在我国,代理成本显然也是适用的,但是,其表现形式将显著是不同于美国。比如,基于契约成本理论所形成的实证会计三大假设之一的“政治成本”假设认为,企业规模越大,越有动机降低利润。在我国;企业只有做大,才能引起政府重视,才能得到各种政策扶持,前一段政府主导性的企业合并和”500强”情结,充分说明了这一点。此时,简单地套用西方的假设,将是不确当的。又如,西方的代理理论主要关注经理人员与股东之间的利益不一致,在我国,绝大部分国有上市公司改组上市时;都有一个同名的、国有控股母公司,这样,在大、小股东之间也存在利益不一致的现象,讨论诸如股利政策、公司治理等问题时,就必需要关注我国这种特殊的制度安排。

对制度与制度环境的关注,将会引导我们去研究那些真正属于我国经济环境下的问题,并因此而采用一些确当的研究方法。比如;我国资本市场历史较短,公开信息披露不足;因此;对一些特定的问题;通过案例研究的方式,追踪个案,将比试图采用大数据量的经验分析更为有效。又如,针对我国制度变迁过程中的各种现象,通过构建确当的理论,对现实世界所发生的现象提供个案似的解释、说明,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只有真正从我国的制度环境入手分析、讨论我国的经济现象,才能形成基于我国经济环境的实证理论与假设,这应当是实证研究的根本涵义之所在。

作者简介:刘峰,男,1966年2月生于安徽省无为县,1994年毕业于厦门大学会计系,获经济学(会计学)博士学位,晋升为教授。现为中山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山大学现代会计与财务研究中心主任。

自1986年起,先后在《会计研究》、《管理世界》等刊物上发表论文刊余篇,出版《会计准则研究》、《会计准则变迁》等著作、教材近20部;主持过两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科研课题及其他层次课题;关于会计基本理论、会计准则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在国内学术界有一定的影响。目前的研究兴趣为:我国会计准则制订与实施效果的验证等问题、银行监管政策变化的市场检验及相应的债务结构问题研究、珠江三角洲区域专业化下中小企业的生存模式与成本战略。

先后荣获教育部霍英东基金会‘福等院校优秀青年教师基金奖”(19)、教育部首届高等院校优秀青年教师奖(19)、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等全国性奖励与荣誉。论文获中国会计学会年度优秀论文一等奖等奖励,专著或合著先后获教育部优秀社会科学成果一等奖、福建省第三届优秀社会科学成果三等奖等奖励。

专业叫实证研究论文(通用17篇)篇十二

高晶等在90年代中期调查发现,当时选择职业时注重经济收入、工作条件以及是否有利于发挥自己的才能,党政干部和律师是大学生择业时的首选,而不愿意选择教师为职业,这和当时教师的社会地位不高有关。

郑伦仁用宁维卫修订的super对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进行了研究,发现影响大学生最重要的因素是进取心、自主性、经济价值、声望和工作安全性,大学生职业价值观评价观由强至弱的次序是:成就、生活方式、独立性、同事关系、创造性、利他主义、美感、声望、智力激发、经济报酬、管理、监督关系、工作环境、变动性和安:垒性。

80年代。选择职业的标准是满足自我实现的发展需要。凌文铨、方俐洛等用自编的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对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90年代的大学生更注重实利,在看重自我发展的同时.也将“保健”因素列为择业的最重要的因素。另一突出变化,就是80年代人们对工作单位的选择往往看重:作单位级别、地位、知名度、规模大小以及是否容易成名成家等,而到90年代末期这些都被列人“晟不重要”的位置。

余华用修订的super职业价值观量表对国内大学生和企业员:[职业价值观进行了比较,发现:大学生与企业员工在各价值程度上的重要程度相同.他们在管理、变动性和声誉的重视程度上无显著差异。大学生比中学文化的员工更重视智力激发、独立性、成就、创造性、利他主义、美感等6个内在价值尺度.中学文化的员工比大学生更重视监督关系、工作环境、经济报酬和安全性等外在价值和外在报酬尺度,而大学生比大学文化的员工更重视利他主义、美感、同事关系和生活方式.而在智力激发和监督关系上大学文化的员工比大学生更重视。

张库存分析了当代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特点总结出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呈现四个特点:职业价值观念自我化,趋向现实和具体化;价值取向的多元化、复杂化和矛盾性;职业目标的短期化和功利化以及实现价值的途径、手段的多样化。张库存的分析较客观地反映了当代大学生在变革年代中的职业价值观特点。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仍然适用。

4评价与建议。

通过对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研究统计,发现对职业价值观的研究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1)关于职业价值观的概念和结构争论比较多,而统一的理论建构较少。大学生有许多相似之处。相对说来统一难度不大。但是国内的研究者大都是根据自己的操作性定义来进行自己领域中的研究,以至于职业价值观的研究比较混杂,研究者们各持己见.争论不休。因此建议对职业价值观在概念和结构维度上进行统一.在此基础上根据需要来修订。

(2)以大学生作为职业价值观的研究对象数量庞大。高师生、少数民族大学生、独生子女大学生、军校生、研究生、医学院学生等大学生都是研究对象,但占全国一半以上的高职高专生却未被专门研究,建议增加高职高专生为研究对象,便于构建统一的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定义与结构。

(3)将大学生其他心理特点与职业价值观进行相关研究已有了尝试。比如择业满意度与职业价值观等,可以加强相关方面的研究来丰富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内容。

专业叫实证研究论文(通用17篇)篇十三

论文摘要:

从职业价值观的定义、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结构维度的构建和不同类型、不同年代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的特点比较分析三个方面介绍了90年代初以来国内对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研究,并据此提出了评价和建议。

职业价值观又名工作价值观。国外一般称为workvalues或occupationalvalues.是当今心理学与职业技术教育交叉领域中最有研究价值的论题。西方国家开始有关职业价值观的研究已经有70多年,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才陆续有学者对职业价值观进行研究。从90年代开始对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研究日益成为热门,研究者们用问卷法,一般常采用修订了的holland的职业兴趣量表、super职业价值观量表和自编职业价值观量表进行研究,研究对象也主要集中在大学生这个特殊的群体上。根据cnki收录的中文期刊.从i995—以职业价值观为题目的论文有85篇。其中有63篇是以各种类型的大学生(高师生、少数民族大学生、独生子女大学生、军校生、研究生、医学院学生等)为研究对象。另外,以大学生职业价值观为题目的有28篇。对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研究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关于职业价值观的定义;对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结构维度的构建;比较分析不同类型大学生、不同年代的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特点及区别。

1关于职业价值观的定义。

研究者们对职业价值观作了不同的界定。楼静波认为,职业价值观是关于职业选择、职业生活的意义、职业等级等问题的价值的'评判,主要表现为:职业价值取向、职业选择原则、职业活动报酬的期望等问题上.其定义强调了职业价值观对职业选择的倾向性和指导性。

宁维卫认为.职业价值观是指人们衡量社会上的各种职业优点、意义和重要性的内心尺度,它属于个性倾向性的范畴.他强调了职业价值观的社会性。

黄希庭等认为.职业价值观是人们对社会职业的需求所表现出来的评价.它是人生价值观在职业问题上的反映。是人生价值观的一个重要方面,强调了人的内部需要以及职业价值观来源.属于一般价值观。

凌文辁、方俐洛等认为,价值观在职业选择上的体现.就是“职业价价值观”.也可称之为择业观。它是人们对待职业的一种信念和态度,或是人们在职业生活中表现出来的一种价值取向。

余华认为。职业价值观是人们衡量社会上某种职业的优劣和重要性的内心尺度,它是个人对待职业的一种信念.并为其职业选择、努力实现工作目标提供充分的理由。余华看到了职业价值的社会性和职业要素的理想化目标状态。

于海波、张进辅等认为,职业价值观是人们依据自身和社会的需要对待职业、职业行为和工作结果的、稳定的具有概括性和动力作用的一套信念系统,是个体在长期社会化过程中所获得的关于职业经验和职业感受的结晶.属于个性倾向性范畴的概念。

金盛华、李雪认为。职业价值观是个体评价和选择职业的标准,其定义简单明了。

2职业价值观结构。

国内研究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时普遍运用的是修订的holland的职业兴趣量表和super的职业价值观量表,另外一种情况就是研究者们使用自编的量表来进行研究。国外的职业价值观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因而使用广泛;国内自编的量表成熟度不够.使用范围也受到了限制。

方俐洛、白利刚等在90年代中期对holland职业兴趣量表根据国情进行了修订。holland认为大多数人的职业兴趣可以划分为六种。分别是:现实型(realistic)、研究型(investigative)、艺术型(artistic)、社会型(socia1)、企业型(enterprising)和常规型(conventiona1)。方俐洛、白利刚等在测试项目上根据中国国情进行了增删。

super将工作价值观的内容分为15个维度:利他主义、美的追求、创造力、智性的刺激、成就感、独立性、威望、管理权力、经济报酬、安全感、工作环境、与上司关系、与同事关系、生活方式、变异性。super的量表在国内对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进行研究和测试中也应用得较为普遍。

凌文辁、方俐洛等人将职业价值观结构分为声望地位因素、保健因素和发展因素。其中声望地位因素有易成名成家、单位知名度高、较高社会地位、单位级别高、较高经济地位、晋升机会多、有出国机会、单位规模大、单位在大城市九个题项;保健因素有劳保医疗退休金、职业稳定、福利好、有住房能解决两地分居、职业环境优雅和收人高六个项目:发展因素符合兴趣爱好、学以致用、能发挥自己才能、机会均等和公平竞争、交通便利快捷、自主性大不受约束和能提供受教育机会。"。

于海波、张进辅编制了高师生的职业价值观量表,其维度结构为自我发展、人际关系、贡献、物质生活、威望和家族,较为适合中国高师生,并且在实际中得到了运用。

王垒、马洪波研究了北京大学生的工作价值观结构,将其分为工作报酬与环境、个人成长与发展、组织文化与管理方式、社会地位与企业发展四个维度。

金盛华、李雪借鉴台湾的吴铁雄将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维度分成目的性和工具性职业价值观。目的性职业价值观指个体评价和选择职业的内隐的动机性标准:手段性职业价值观指个体评价和选择职业的外显的条件性标准。前者包括家庭维护、追求地位、成就实现和社会促进。后者分为轻松稳定、兴趣性格、规范道德、薪酬声望、职业前景和福利待遇六个方面。由于其使用的数据较新,比较适合中国当代大学生。

专业叫实证研究论文(通用17篇)篇十四

实证研究是一种通过收集、分析和解释数据来验证和支持理论假设的科学方法。近年来,实证研究在学术界和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在参与一项实证研究项目后,我对该研究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获得了一些宝贵的体会和收获。下面,我将通过五段式的文章,分享我在实证研究中的心得体会。

第一段:介绍实证研究的背景和重要性。

实证研究是一种基于事实和证据的研究方法,它能够帮助研究人员深入理解问题或现象,并得出具有普遍性的结论。实证研究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实证研究可以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帮助决策者做出明智的决策。其次,实证研究可以验证和支持已有的理论假设,并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新的方向。最后,实证研究可以为实践工作者提供经验和借鉴,帮助他们优化工作流程和提升工作效果。

第二段:探讨实证研究的研究过程和方法。

实证研究的研究过程主要包括问题定义、理论构建、假设提出、数据收集和分析、结论推断等步骤。在问题定义阶段,研究人员需要明确研究的目的和研究对象,以确定需要回答的问题。在理论构建和假设提出阶段,研究人员需要查阅相关文献,了解已有的理论和研究成果,并提出自己的理论假设。在数据收集和分析阶段,研究人员可以使用各种方法和工具来收集和分析数据,如问卷调查、实地观察、统计分析等。最后,在结论推断阶段,研究人员需要将分析结果与研究问题和理论假设相结合,得出最终的结论。

第三段:分享在实证研究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在实证研究中,我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和挑战。首先,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是一项复杂且耗时的工作。特别是对于量化研究而言,需要处理大量的数据,并运用合适的统计方法进行分析。其次,实证研究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如统计学、研究设计等。这对研究人员的背景和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最后,实证研究往往需要大样本的数据和重复的实证验证,这对研究人员的时间和资源都是一种挑战。

第四段:总结实证研究带来的收获和启示。

尽管实证研究具有一定的困难和挑战,但是它也给我带来了很多收获和启示。首先,实证研究锻炼了我的研究能力和科学素养。通过参与实证研究,我学会了如何提出科学的研究问题,如何使用科学的方法和工具进行研究,以及如何得出科学的结论。其次,实证研究培养了我的分析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在实证研究中,我需要运用统计方法和逻辑推理来分析和解读数据,从而得出合理和准确的结论。最后,实证研究加深了我对科学精神和学术伦理的理解。实证研究要求研究人员严格遵守研究原则和规范,尊重科学事实和证据,追求真理和客观性。

第五段:展望实证研究的发展前景和应用价值。

实证研究作为一种科学方法,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应用价值。随着数据采集和分析技术的不断进步,实证研究将能够处理更大规模的数据并提供更准确的分析结果。实证研究还可以应用于各个领域,如经济学、社会学、医学、教育等,为解决实际问题和推动社会进步提供有力的支撑。未来,我将继续深入学习和研究实证研究方法,为推动科学研究和社会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通过这篇文章,我分享了在实证研究中的心得体会。实证研究是一种基于科学和证据的研究方法,有助于深入理解问题和现象,并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在参与实证研究后,我学会了科学的研究过程和方法,锻炼了研究能力和科学素养,并获得了对科学精神和学术伦理的更深入理解。实证研究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应用价值,将在各个领域为解决实际问题和推动社会进步做出重要贡献。

专业叫实证研究论文(通用17篇)篇十五

摘要:本文利用产业结构相似系数,结合滇黔桂三省的统计年鉴数据,从三次产业结构、工业内部结构两个不同的层面上对滇黔桂地区的产业结构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滇黔桂地区间只在三次产业部门这样的宏观层面上具有较高的相似系数,而在工业内部行业间相似水平大大降低。因此,滇黔桂地区产业结构间只存在一定程度的趋同,不存在严重的产业同构现象,并且这种趋同现象有其内在的必然性。

关键词:滇黔桂地区;相似系数;产业结构趋同。

一、文献综述。

滇黔桂地区是西部地区尤其是西南地区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我国西部大开发政策的推动下,滇黔桂经济得到快速发展,而且该经济区的发展也越来越受到学者和地方政府的关注。与近年来人们对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出现的产业结构尤其是制造业结构趋同现象表现出的忧虑一样,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滇黔桂地区是否存在类似的产业同构现象,是否存在由于重复建设、过度竞争导致的区域经济发展不协调的困境。

产业同构是指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同区域间的产业组成类型、数量比例、空间分布、关联方式等方面演进变化趋于一致,结构差异逐步缩小的现象。目前,测度产业结构趋同的测度方法主要有:结构相似系数法,结构差异度指数法,krugman结构差异度指数法,区位商法等。本文采用了结构相似系数法。结构相似系数的具体计算公式为:

式中,为地区i和地区j产业结构的相似系数,是i区域k行业增加值占所属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为j区域k行业占所属产业增加值的比重。其中的值在0-1范围变化,系数越大,则表明两地区的产业结构越相似。当=0时,表示两地区产业结构完全不趋同,当=1时,表示两地区产业结构完全趋同。根据经验判断,一般在评价国家产业结构相似程度时,以0.85为标准来判断相似程度的高低,然而由于一国内部各个地区之间的差异没有国家之间的差异大,所以在对评价时,将相似系数判断标准提升到0.90。

(二)滇黔桂地区三次产业结构趋同分析。

三次产业比例关系是衡量一个地区产业结构状况的重要指标,反映了一个地区的产业高度和合理化程度。本文采用层面结构相似系数来考察该地区的产业同构性。把20滇黔桂三省统计年鉴的三次产业增加值数据代入上面的计算公式,求得滇黔桂三省产业结构相似系数矩阵,如表1所示。

表1:滇黔桂三次产业结构相似系数。

数据来源:《云南省年统计年鉴》、《广西省2010年统计年鉴》,《贵州省2010年统计年鉴》。

从表1中三省的产业结构相似系数来看,三省产值结构相似系数非常高,均高于0.99,其中云南—广西两省的相似系数最高,为0.998;贵州—广西次之,云南—贵州的最低为0.991。从产值构成角度分析,20滇黔桂三次产业结构相似系数的平均值为0.995。如果按照0.9的标准来判断,滇黔桂三省的三次产业结构层面均存在严重的同构现象。由于是在一个非常宽泛的三次产业层面上进行的相似系数的测算,这本身会导致产业结构的相似系数处于一个比较高的水平上,因此,并不能仅此而草率地判断滇黔桂地区存在严重的产业趋同现象,还需要进一步结合其他结构层面进行分析,这里对单个产业深入分析其内部结构是否相似是有必要的。

(三)工业内部行业结构相似性分析。

研究产业同构问题需要相把稳定的产业作为分析对象,由于第一产业与自然条件密切相关,而第三产业又具有无形性、消费与生产同时性等特点,因此,一般会把工业结构作为分析区域产业同构的主要对象。本部分主要采用结构相似系数方法,从工业内部行业结构来分析滇黔桂区域产业结构趋同问题。

三、结论。

从上述研究来看,虽然滇黔桂地区在三次产业结构上存在高度相似,但仅在工业经济中,产业同构现象并不显著,尽管有些产业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竞争,但在多数情况下,竞争是良性的,很少存在由于重复建设而导致的.恶性竞争。因而可以缓解人们对该地区产业结构尤其是工业内部结构严重趋同给滇黔桂区域经济发展造成资源浪费、过度竞争等严重不利影响的担忧担心和忧虑。

不少学者(王志华,;冯邦彦,2010;王永锋,)在分析长三角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和环渤海地区产业结构趋同现象时,认为区域间的产业同构并不一定是区域间重复建设和恶性竞争的后果,在很大程度上有着其内在必然性。同样,我们认为滇黔桂地区一定程度的产业结构趋同现象与该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接近、资源禀赋的相似性和相应的政策制度等因素都有着密切的联系。一直以来,滇黔桂三省均以传统农业生产为经济基础,工业的发展也主要依靠资源加工型产业的发展,因此,虽然滇黔桂地区存在一定程度上产业结构趋同现象,但是从产业经济学的角度分析,这里有经济发展和产业水平分工的必然性因素,同时也有统计分析上的原因。

从滇黔桂地区产业布局的特点看,要解决该地区产业结构趋同的问题应突破地域分割的旧体制,以市场为导向,从宏观产业布局出发,统一调整工业布局,以期实现区域资源的最佳配置,在以后的产业布局中,应注意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各个地区的比较优势,逐步形成各具特色的产业布局模式。目前滇黔桂地区产业布局的模式应该是:以昆明、南宁、贵阳为产业辐射中心,以周边大中城市和交通干线为依托,从各地资源特点和自身优势出发,依靠科技进步,发展具有市场前景的特色经济和优势产业。

参考文献:

[1]任兆璋,王晓燕桂滇黔国有企业结构趋同合意性和非合意性分析[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第27卷第6期,11月。

[2]王志华,陈圻,长江三角洲制造业结构高级化与同构的关系分析[j],工业技术经济,2006,(1)。

[3]王永锋,华怡婷,环渤海地区产业结构趋同的实证研究[j],经济与管理2008,(2)。

[4]冯邦彦,邵帅珠江三角洲产业结构趋同问题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10,(2)。

专业叫实证研究论文(通用17篇)篇十六

90年代末期,研究者开始从工作价值观和人类基本价值观中的其它领域的关系角度出发来研究工作价值观。elizur()对生活价值观和工作价值观进行了整合并进一步发展了自己的工作价值观多层面理论。elizur认为以往很多的关于工作价值观的研究在很大程度上和人类生活价值观的研究相隔绝。同时,关于生活价值观的研究也常常忽略工作价值观领域的研究成果。同样,个人基本价值观可能会和生活的不同领域相关联。比如,一个人的工作价值观中“追求金钱”和“追求有趣的工作”等因素很可能受到家庭生活的影响。这样,只有将两个领域的研究结合在一起才能同时促进工作价值观和基本价值观的研究进展。

elizur结合自己的层面理论将生活价值观从三个层面进行定义:“价值形态”、“聚集度”和“生活领域”。第一个层面“价值形态”可以分为三种,第一种是物质形态,这些价值因素能直接对人产生比较具体的影响,比如健康、体格、经济保障、报酬和工作条件;第二种形态是情感形态,这些价值因素主要表达了生活中人际关系中的情感,比如爱、被同事尊重、公平的监督等等:第三种价值观形态是认知形态,这些价值观因素只要表达想法、信仰和观点等等,比如生活和工作乐趣、成就、责任感和独立。第二个层面是“聚集度”(focus),有的.价值观的含义是收敛的,也就是说这些价值观非常容易分清和它们相联系的行为和环境,比如金钱、好朋友、工作成绩受到承认;而有些价值观则是发散的,也就是说这些价值观很难区分与之相联系的行为和环境,比如有意义的生活和工作、对社会的贡献、人格受到尊重等等。这个层面和elizur(1984)针对工作价值观提出的绩效层面非常相似。第三个层面“生活领域”层面是指一个价值更针对具体的工作领域还是更泛化的存在于生活(主要指家庭生活和个人生活)之中。比如“工作乐趣”是工作价值形态而“有趣的生活”则是生活价值形态。根据价值观的生活领域形态还可以更详细的分化出文化价值观和信仰价值观等。工作价值观和生活价值观第一个层面和第二个层面上具有类似的结构,区别在于第三个层面。

ros和schwanz(1999)从基本价值观和工作价值观整合的角度对工作价值观进行了研究。但schwartz认为elizur的三层面理论中的“价值形态层面”忽略了一些层面要素。他们的研究认为从“价值形态层面”上划分,工作价值观具有四种类型:内向、外向、社会和声望。他们的研究方法同样采用了层面理论和ssa的分析方法。ro时将基本价值观的研究引入了工作价值观的领域,并从基本价值观和工作价值观整合的角度对工作价值观进行了研究。ssa分析和直接相关检验显示工作价值观和基本价值观结构具有一定对应关系,但更深层次的关系还需要进一步的实证研究。

专业叫实证研究论文(通用17篇)篇十七

价值观是思想意识的核心,对人们的社会认知、是非判断、行为取向产生重要的导向作用。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的接班人,其价值观走向不仅影响个人对事物的判断标准和行为取向,并对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及其变化走向的产生重要的导向。学术界对于大学生价值观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通过对这些研究成果进行梳理、总结、分析和评估,对今后的研究有重大的意义。

一、大学生价值观研究现状。

(一)价值观的涵义的界定。

目前学术界对于价值观的定义尚未形成统一的标准,不同学科和领域具有不同的定义:

哲学领域,谢勒认为价值是一种客体,与主体无关。斯宾诺莎把价值理解为主体的追求和欲求。埃伦费斯把价值看成主客体之间一种满足需要的关系。

心理学上具有代表性的定义有:克拉克洪认为价值观的是一种外显的或内隐表现。罗克奇将价值观定义为可以指导行为和态度持久的信念,是个人的也是社会的现象。施瓦茨强调价值观具有目标导向作用和动机功能。黄希庭认为价值观是一种辨别是非善恶的具有情感性、判断性的观念系统,是指导行动的依据。

通过以上国内外学者对价值观涵义的界定来看,可以从中归纳出价值观的主要要素:价值观的整体,可能是一种客体或是主体,还可能是主客体之间的一种满足需要的关系;价值观的表现形式可能是外显的也可能是内隐的;价值观的功能是对行为具有导向作用;价值观的情绪表达具有情感性和判断性。由此,结合大学生的特点,我们认为大学生价值观是指大学生对生活中的事物、现象价值的所具有的认识、评价的根本看法和观点。

(二)大学生价值观研究成果。

目前很多国内外专家和学者都在价值观的研究方面取得了丰富的成果,在研究内容上进行了分类,主要分为:婚恋价值观、人际价值观、政治价值观、道德价值观、生命价值观、消费价值观六个维度进行研究。

婚恋价值观研究方面:刘丽军通过对湖南省高校部分大学生婚恋价值观的问卷调查和实证研究,分析了当代大学生婚恋价值观的现状并提出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的`合理建议。

人际价值观研究方面:主要是实证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果,美国田纳西州心理学家h。fit《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和郑日昌编制《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对大学生进行调查,对他们的人际价值观、自我概念与人际关系的现状和关系进行了研究,根据他们的研究分析得出人际价值观与自我概念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

道德价值观方面:池卫东提出当代大学生道德价值观的特点是提高道德价值观教育实效性的前提。从他的调查结果显示,当代大学生道德价值观的典型特点是积极追求与矛盾冲突的对立统一,而失范行为的成本与利益倒挂、家庭教育的自我中心、大学道德教育的边缘化等是大学生道德价值观问题的重要成因。

消费价值观研究方面:胡洁通过开放式问卷和访谈方式对西南大学的学生进行了消费价值观的初步调查,把大学生按基本成分的不同划分为消费价值目标和消费价值手段,又从消费价值目标纳出了五个维度;从消费价值目标纳出了三个维度对大学生消费价值观现状进行了分析。这是目前对消费价值观比较完善的研究。

政治价值观方面:唐昆雄、赵春风对贵州省高校大学生价值观进行多阶段随机抽查同卷调查,对当代大学生政治价值观现状的实证分析目前学校政治价值观教育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提出要增强政治价值观的教育实效性。

生命价值观方面:李若衡,杨静主要采用心理学研究中经常采用的心理投射方法收集资料,运用社会科学质性研究中的内容分析法加以具体分析大学生生命价值观,并归纳了六种较为典型的生命价值观:珍爱生命、积极进取、悲观与困惑、冒险、狭隘和矛盾的生命价值观。这是根据大学生在对待生命的态度及情绪上的划分,对今后的研究具有相当大的借鉴意义。

通过以上文献分析,总结大学生价值观的研究方法主要有理论性研究和实证性研究,理论性研究主要是采取访谈法、理论分析法;实证方面主要是以开放式调查问卷的形式测试,问卷又分为语句问卷和词汇问卷;还有借助国内外专家设计的量表和运用测量工具,利用心理学上的心理投射方法收集资料,运用社会科学质性研究中的内容分析法对大学生进行测试研究。

二、大学生价值观研究发展趋势。

从价值观的分类研究来看,已经取得了丰富的成果,每类的研究几乎都进行了理论和实证方面的研究,并得出了有效的论证结论。但我们仍然能从中找出一些不足和需要进一步研究的地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注重学科的交叉性。

在研究思路和方向上,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为出发点和归宿点,加强心理学和思想政治教育学的有关理论的运用,综合哲学、社会学、伦理学、心理学等学科相关知识,注重运用多种学科的交叉性进行,力求研究更加深入、具体、科学。

(二)讲求研究方法的多样性。

在研究方法上,通过对现有文献的分析得出,目前对大学生价值观的研究结构大都是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基本概念、基本状况、影响因素、教育对策等几个方面进行进行探讨;就研究方法而言,多从事的是定性研究,进行实证调研基础上的定量研究的很少,而为数有限的定量研究在分析上也多停留于简单的数据统计,不能通过更深入的数据分析挖掘数据背后更深的内涵,所以今后的研究应注意方法的多样性,将定性与定量的方式相结合,从现象的研究挖掘更深的内涵。

(三)注意研究对象的全方位。

在选取研究对象的时,要注重调查研究的全方位,首先是地域的全方位,不仅要研究东部发达地区、沿海地区,而且要注重考查中部地区、西部地区的高校大学生;其次学生的成长阶段的全方位,不仅限于考察同一年级的学生,还可以选取不同年级和年纪的大学生进行分类考察。学科的全方位,要兼顾文理科、还有工科的学生全方位研究;家庭背景全方位,区分城市学生和农村地区成长的学生进行研究,还可对家庭经济状况不同程度的大学生进行分类研究。

(四)开创研究思路的创新性。

综合以上文献,在价值观的研究中不仅可以借鉴前人的方法,更加可以开拓新的研究思路创进行。

首先,在研究方法上,可以增加逻辑推理法、观察法、综合统计法、量表和问卷相结合的研究方式进行,不断地扩展新的研究方法,善于将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这样可以使研究的思路更加开阔,研究内容更加深入。

其次,在研究维度上,可以在以前人已有维度的基础上不断增加新的研究维度,例如可以分为学习价值观、宗教价值观、社会性别价值观、知识价值观几个维度,然后从地域、院校、学科、年级、城乡差别、男女差别六个类别来进行分类别比较研究。

再次,在研究视觉上,不仅仅限于国内大学价值观之间状况的简单比较,还可以参考国外的大学生价值观现状,将不同国家当今的大学生价值观状况进行对比研究,在考虑影响国内大学生价值观因素的问题上和大学生价值观转变的历史性原因时,尤其是价值观中的金钱观和婚恋观问题时,可以考虑国外的社会思潮对国内的影响,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最后,在研究操作上,如问卷,可以运用多种形式进行调查,一般还是以开放式问卷为主,在已有的词汇调查法、语句调查法的基础上可以增加事件调查法进行研究,可以在问卷上列举一下与价值观相关的社会事件,然后让大学生进行对事件的认识态度和行为选择。通过学生的选择,收集资料。通过答案的选择,要将定量与定性研究相结合分析价值观现状,通过现状研究,发现存在的问题和差异,然后找出造成这些问题和差异存在的因素。

相关范文推荐

    优秀档案馆工作人员工作总结(通用12篇)

    月工作总结是对一个月内工作表现进行总结和概括的一种重要材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几篇月工作总结范文,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根据市档案局《关于开展全市档案安全

    最热百货商场总经理的述职报告(汇总20篇)

    定期完成述职报告,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进而提升个人职业发展。以下是一些写得不错的述职报告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述职报告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

    精选电影功勋心得体会和感想(案例20篇)

    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深入地思考和分析自己的所思所想,从而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阅读一些有关心得体会的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和

    精选班主任竞聘主持稿大全(14篇)

    今天的活动非常重要,希望各位能够全程参与,共同创造美好回忆。小编整理了一些经典总结范文,希望能够为大家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竞聘中学一级职称述职报告尊敬的各位领导

    最热健康的青春心得体会范文(16篇)

    心得体会是在个人实践经验基础上所形成的知识总结和思考。"通过反思和总结,我意识到自己在沟通上的不足之处,因此我下决心要加强沟通能力的培养,与他人建立更好的合作关

    最热生产计件承包协议书大全(17篇)

    生产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是社会经济运行的核心环节。接下来是一些关于如何实现生产线的灵活布局和调度的实践经验。乙方:公司系甲、乙双方共同组建并经依法核准设立的有

    2023年个人自我总结评价(汇总17篇)

    个人总结是我们了解自己的机会之窗,只有真正了解自己,才能更好地前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个人总结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时光飞逝,茫茫碌碌中已近年末

    精选饭店入股协议书(案例21篇)

    合同协议用来约定商务合作的具体细节,同时也规范了各方的责任和义务。查看这些合同协议范文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合同撰写的要点。甲方:乙方:一、甲乙双

    精选公安四句话十六字心得体会(汇总19篇)

    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在以后的工作或学习中更好地运用所学所思。阅读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能够帮助我们提高写作水平和思考能力。公安工作服务人民,应当坚持“三个理

    优质高跷体育教案(模板17篇)

    教案模板可以为新教师提供参考和指导,帮助他们快速适应教学工作。小编为大家准备了一些教案模板的经典范文,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备课工作有所启发。教师启发:1、刚才这段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