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周记对学生思考能力的培养(优质18篇)

时间:2024-11-19 作者:影墨

通过阅读范文范本,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作者的写作风格和特点。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范文范本,这些范本囊括了不同主题和不同领域的样本,供大家参考和学习。

初中周记对学生思考能力的培养(优质18篇)篇一

月台中间有一个小小的喷水池,显然是经过精心设计的.喷水池中间堆起一座小小的假山,假山上栽着一棵尺把高的小树.喷泉从小树下面的石孔喷出来,水珠四射,把假山上的小宝塔洗得一尘不染.

`小喷泉'这个片断,语言表达得准确而生动.看,这小小的喷水池的位置在月台中间,池中又有小小的假山,假山上又有尺把高的小树,树下石孔是小喷泉.这样写,我们如同身临其境,看得一清二楚.这就是准确.你再看,台中有池,池中有山,山上有树,树下有泉.泉水四射,把假山上的小宝塔洗得一尘不染.写得多生动呀!正因为语言表达得准确、生动,这个片断才得到我们的喜爱.再请大家读读下面《在商店里》这个片断:。

晚饭前,我来到胡同口外小商店.

`阿姨,您这里有鸡蛋糕吗?'。

阿姨为难地说:`哎呀,蛋糕刚卖完.小朋友,你买点排叉吧,新炸的!'。

`不行啊!'我解释说,`奶奶没牙了,吃不了排叉.'。

`那——给你称一斤桃酥吧.'。

乍一看,你可能认为这个片断的语言很一般,没有什么生动的词语.是的,它用的都是日常生活中普普通通的语言.但是,在这字里行间,很富有情感,这个小同学对奶奶的孝敬及对售货员阿姨的尊重,以及这位阿姨对小朋友的耐心负责态度,都表达得很充分.读了这样的片断,会感到她们是讲文明懂礼貌的人!只要写每一句话时,都想想准确、生动和富有感情,那么你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一定能提高.

初中周记对学生思考能力的培养(优质18篇)篇二

新世纪之初,知识经济初显端倪,科学技术迅速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而其根本在于创新人才的竞争。社会的信息化、经济的全球化,使创新人才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水平成为影响民族生存状态的基本因素。落实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促使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已是适应时代要求的当务之急。课堂教学作为学校教育的主阵地,必将成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要途径。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也成为广大数学教育工作者积极思考、探索和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更新数学教师的教育观念。

成功的教学改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而教育观念是教学行为的内在依据,为了有效地改进数学教师的教学行为,必须更新数学教师的教育观念。

首先,要树立科学的学生观。学生是教育活动的对象,也是学习和自我发展的主体。一切教育影响,如果没有受教育者积极参与和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就不会产生好的效果。学生是具有思想的独立个体,学生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认知心理学家认为,创新力来自基本的认知过程,每个学生都有创新的禀赋,而不是只有少数尖子生才有的一种特殊技能。所以,在数学教学中应提供给每一位学生创新的机会,相信每一位学生都有可能创新。

其次,要树立正确的教师观。传统的“师道尊严”教育观念容易形成教师权威意识,使教师成为课堂的主角,成为教学活动的主宰着,这极不利于学生创新个性的形成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知识将日益通过经验而不是被动地接受来获得。

再者,要树立正确的教学观。第一,数学教学不再是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而是更多关注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数学教学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而且要促进学生的情感的发展、品德的形成,培养学生正确的数学意识并从中发展学生的能力。第二,学生学习数学是一个连续不断的同化新知识、建构新意义的过程,学生学习数学只有通过自身的操作活动和主动参与才可能是有效的,所以,学生的数学知识应该基于个体对经验的操作,与周围环境的交流,通过反省来主动建构。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努力创设有利于学生思考、探索、讨论、交流的学习氛围、知识背景和问题情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促进学生的意义建构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二、处理好传统与创新的关系。

随着改革的深入,人们开始反思,开始重视我国数学教育中值得肯定的一面,而正因为具有扎实的基础,相关的比较研究表明我国学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事实上,通过基础教育阶段的数学教育就可以实现从具体数学到概念化数学的转变,发展符号意识;从常量数学到变量数学的转变;从直观描述到严格证明的转变,建立严格的“逻辑思维意识”。由于在数学思维过程中,观察、比较、类比、合情推理、抽象、归纳、概括等各种思维形式都在发挥作用,因此在数学基础知识学习、基本技能训练中,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能够得到很好的落实。这一点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已经得到了证明。另外,在创新教育的实施中,强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的自主活动,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等,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过分强调学生自主活动,强调让学生开展课题讨论、独立活动、合作交流、研究性学习、积累生活经验等,就会变“自主发展”为“自由发展”。所以,当前数学教育改革,必须处理好传统与创新的关系,应当在发扬传统教育优势的同时,进一步落实创新能力的培养。在现代教育观念的指导下,寻找教师对学生数学学习的指导与学生探究式学习之间的平衡,把握好教师对学生数学学习的“干预度”则成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

三、构建创新型的整合教学模式。

近年来随着教改的深化,随着西方数学教学理论的引入,“大众数学“、“问题解决”、“建构主义”等以借鉴西方教学为主流的教学改革浪潮对我国数学教学模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涌现了许多新的数学教学模式,如:“mm”教学模式、愉快教学、活动教学、开放教学、探索教学等等,数学教学模式呈现出多样化、综合化的发展趋势。透过各种教学模式,我们可以发现它们遵循同一教学理论一一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有着共同的教学目的,即:(1)更好的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促进知识的意义建构;(2)关注学生的情感,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3)扩展学生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创新个性和创新能力。事实上,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不存在唯一正确的教学模式,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应克服教学模式的单一化倾向,提倡多种教学模式的互补融合,努力构建创新型的整合教学模式。现代教育观念下的数学教育必须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全体发展和个性发展。创新型整合教学模式的构建将“纳众家之”: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

实施创新教育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在高中阶段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必须更新数学教师的教育观念。数学教师要树立科学的学生观、正确的教师观和教学观,关注学生的全面的可持续性发展,从而有效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在寻找传统与创新的有效结合方式的同时,努力探索并构建创新型的整合教学模式,只有落实于素质教育之中的创新教育才是有效的,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真正人才。

【参考文献】。

[1]施良方著.学习论.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xx。

[2]韩加架著.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能力.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20xx。

[3]皮连生著.学与教的心理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

[4]卡尔梅科娃著.中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上海:上海翻译出版公司,20xx。

初中周记对学生思考能力的培养(优质18篇)篇三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主渠道,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主阵地。由于小学生年龄小、知识经验不足,他们虽不像成年人那样能有所创造与发明,但却有好奇、好问、好思考的特征。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营造愉快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师生情感能相互沟通,学生敢想、敢问、敢说。教师要给学生提供表现的机会,亲生他们的个性,鼓励大胆思考,肯定其独创性的思考与方法,充分调动其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其创新潜力得以开发。

如三年级讲口算除法时,出示80÷20=?学生口算出结果后,教师可将过去给学生讲“想的过程”的教法,改为让学生自己说出口算的思路。学生开始不敢说,老师就鼓励学生:“你算的时候是怎么想的?说出来,只要肯动脑筋,说错了也没关系。”在老师的鼓励下,学生共说出三种思路,其中一位学生这样说:“我把80看作8,把20看作2,8÷2=4,所以80÷20=4”老师马上夸奖他“你真聪明,你这种想法是后边我们将要学习的除法的一个规律,你现在已经发现并会运用了,这说明你很有创造性,真了不起……”得到老师的赞扬,该学生按捺不住自己的喜悦,全班同学也向他投去了羡慕的眼光。

创设问题情境。

所谓创设问题情境,就是教师在教学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创设一种“不协调”,以便把学生引入与所提问题有关的情境之中,诱发其进行创新思维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欲望。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对学习产生神秘感、探索欲和创新意识,使他们迫切想知道其中的奥秘。

如在教学“面积单位”时,这样引入新课:出示一个镜框并问学生:“要求钉成这个长方形镜框需要多长的木条,是求长方形的什么?”学生回答后接着提问:“如果要给这个镜框装上玻璃,需要多大的玻璃呢?”此时,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好奇心强,思维活跃,学习热情高、兴趣浓,教师此时可及时点拨,使学生进入探究面积概念及面积单位的情境之中。这样,整节课便在教师引导,学生自学、观察、操作与探讨中,有声有色地进行着。

2数学课堂的教学技巧。

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

动手操作是一种由多种感官参与活动的动态过程,它顺应了小学生好奇爱动的心理特点,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使学生在亲自感知事物的同时,发展思维,开发智力,增强创新意识。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亲自画一画、量一量、折一折、拼一拼,就可使其在愉快的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提高技能。

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先给每位学生准备一些画圆用的材料和工具,让学生根据材料自己想办法并亲自动手,结果出现了不同的画法。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感到用这样的方法太笨,画得也很难看,于是就想到是否能制造出一种画圆的工具,这样就很自然地引出了“圆规”,接下来就出现了师生共同参与的学习情境。实践表明,只要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有了创造的机会,学生就会思路开阔,思维活跃,就能探究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探索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弄清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掌握了解决问题的方法,也经历了知识形成的过程。

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现代数学教学理论认为:数学教学本身,就是数学思维活动的过程和对这个过程的分析。教师了解了数学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并结合学生与教材的特点有意识地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就会有利于数学知识的传授,有利于初步培养和逐步发展学生的数学品质,并能使学生在实践中逐步体会到数学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应用的广泛性,进一步明确学习数学的目的,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如在推导圆面积计算公式时,通过“化圆为方”“化曲为直”使未知化为已知,运用了化归思想。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小组合作,剪拼成学过的长方形、梯形或三角形,再推导出圆面积公式.这是转换思想。请学生闭上眼睛想像:将圆无限细分,所拼出的图形形状会越来越接近长方形(或梯形、三角形),在“有限割拼,无限想像”的学习中想像其终极状态测渗透了极限思想。通过这一系列思想方法的渗透加深了学生对公式的理解同时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3数学课堂的教学技巧。

优化创新心理激励创新意识。

创新过程需要以创新情感为动力,此外,个性在创新活动中也具有重要作用,而创新个性的发挥既有主观因素,又与内在的心理状态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是主导,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要创设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多与学生沟通,营造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优化他们的创新心理。

而在创新过程中,担负中学重要学科教学任务的数学教师,要在教学中积极启动创新思想,通过典型例题,引导学生推广探究;通过新知识,引导学生求新探究;通过快捷思维训练,引导学生直觉探究;通过一题多解,引导学生求异、求巧探究等途径,以激励学生的创新意识。

营造创新教育的环境,培养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取向。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发现问题和积极探求,必须给他们营造一种创新的氛围,“创新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施,是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基础,使课堂充满“爱”的气氛。只有在轻松愉快的情绪氛围下,学生才能对所学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到“探究、尝试”的过程中来,从而发挥他们的想象力,挖掘出他们创新的潜能。

数学学科中有些知识是非常抽象的,这些知识仅靠口头的描述是很难勾起学生的想象、激发学生思维的。这时让多媒体教学进入课堂,创设更加直观便捷的课堂教学情景,将所学的知识化抽象为形象,化枯燥为乐趣,让学生由苦学变乐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实现创新。

4数学课堂的教学技巧。

1.利用“学生渴求他们未知的、力所能及的问题”的心理,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兴趣产生于思维,而思维又需要一定的知识基础。在教学中出示恰如其分的问题,让学生“跳一跳,就摘到桃子”,问题高低适度,问题是学生想知道的,这样就会吸引学生,激发他们的认知矛盾,引起认知冲突,引发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学生因兴趣而学,而思维,并提出新质疑,自觉地去解决,去创新。

2.合理满足学生好胜的心理,培养创新的兴趣。学生都有强烈的好胜心理,如果在学习中屡屡失败,会对从事的学习失去信心。教师创造合适的机会使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对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是有必要的。比如,针对不同的群体开展几何图形设计大赛、数学笑话晚会、逻辑推理故事演说等,展开想象的翅膀,发挥他们不同的特长,在活动中充分展示自我,找到生活与数学的结合点,感受自己胜利的心理,体会数学给他们带来的成功机会和快乐,培养创新的兴趣。

3.利用数学中图形的美,培养学生的兴趣。生活中有大量的几何图形,有的是依据数学中的重要理论产生的,也有的是几何图形组合,它们具有很强的审美价值。在教学中宜充分利用图形的线条美、色彩美,给学生最大的感知,充分体会数学图形给生活带来的美。在教学中,尽量把生活实际中美的图形联系到课堂教学中,再把图形运用到美术创作、生活空间的设计中,使学生产生创造图形美的欲望,驱使他们创新,并维持长久的创新兴趣。

4.利用数学中的历史人物、典故、数学家的童年趣事、某个结论的产生等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学生一般都喜欢听趣人趣事,在教学中结合学习内容讲述数学发展的历史和历史上数学家的故事,如数学理论所经历的沧桑,数学家成长的事迹,数学家在科技进步中的贡献,数学中某些结论的来历,既可以使学生了解数学的历史,丰富知识,又可以增加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并学习其中的创新精神。

初中周记对学生思考能力的培养(优质18篇)篇四

进入21世纪以来,社会的不断发展,促进了各个领域的进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些成就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当然也囊括了我们的教育事业。自国家颁布新课改以来,对老式的教学模式进行了“扬弃”。本文着重论述如何构建一个有利于大学生个性充分发展的环境并采用一种合适的方法去促进学生个性发展,进而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一.学校教育中如何改革自身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提供条件

当代大学生思想活跃,如经正确引导,创新精神会像他们的年龄一样,喷涌而出。作为学校教育,要做到:

1.转变教育观念

作为学校教育,要转变原来的教育观念,在对学生的评价体系中,加入创造力的指标。鼓励学生多思多想,广开思路;引导学生考虑问题从宏观角度再到微观角度的发散性思维;教会学生统筹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注意分配能力。学校教育还要给学生充分的心理自由空间,使学生有心理安全感,没有任何负担的发表自己哪怕不成熟的有创意的看法和建议。

2.提高教师素质

作为一名教师,要有着一颗强烈的事业心和奉献精神,做一个“拿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品德高尚的人。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是教师素质的一个重要体现,21世纪的体育教师应具有“终身教育观、学生观、人才观和全面发展观”,本着以生为本的思想。积极引导学生在班级授课小组协助学习中获益,突出小组协助学习的价值意义。

3.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

在培养目标的选择定位上,应结合所学专业特点,按照“少而精”的原则设置必修课,确保学生具备较为扎实的基础知识,还要提高学生获得信息的手段,使学生有机会接触各学科发展前沿,了解科技发展新趋势,掌握未来变化规律。

增加选修课比重,允许学生跨校、跨系、跨学科选修课,使学生依托一个专业,着眼于综合性较强的综合训练,这不仅可以优化学生知识结构,为在某个专业深造做好准备,同时有利于扩展学生的知识兴趣,使之能学有所长。

加强实践环节,强化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实践技术的培养,实现从科学知识型向科学知识实用技术型的转变。设立开放型实验室,建立大学生实习基地。进一步开展校企合作,为大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和场所,学生可以从实践过程进一步锻炼、提高自己以适应新型社会的需求。

4.改革教育方式

班级授课中的小组协助学习有利于教师更好的“教”和学生更好的“学”,有助于挖掘学生的发展潜力、实现学生的个性特征的发挥。可以更好的调控课堂氛围,利于教学课堂有序进行,以及学校教育的普及与深入等。虽然这种教学形式仍然是学生与学生学习之间的竞争,但从一定程度上讲,会让学生认为这种竞争已经是将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有利于增进学生之间的友谊,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感。

5.改革考试及成绩评定方法

泥于一种形式。

(2)制定科学化和相对灵活的成绩评定方法。在采用多种考核形式后,对于成绩评定必须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标准。一般来说,应采用统一化和个性化相结合的成绩评定方法,对于那些灵活性较大而不易用统一标准衡量的考试方式可以采用集体评定的方法,由两个及以上的任课教师进行评定,最终取加权平均成绩。也可以根据考试形式的不同特点予以创新。使我们培养学生个性化及创新能力得以长久地坚持下去。

二.把创新精神融入到学生的主观意识中,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当代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自我批评和自我反思的能力,在不断的自我批评和自我反思的过程中,他们不断地认识了解自我。让每个大学生都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愿意成为国家社会需要的创新型人才,这样他们才能有意识的学知识,并按国家经济、技术的发展的需要来调整自己学习的方向、思维的方式。让每个学生从心里懂得,在宇宙万物中,变是永恒的,不变是相对的。思维一贯式,没有创新精神是不可能适应社会发展的。只有这样,学生就将客观的社会需求转化为主观的内在需求,把创新精神融入到学生的主观意识中,成为了学生个体人格中的一种特质。有了创新精神,就会想办法解决问题。

在一次公开课上,某老师让学生做一道不是很难的数学题,很多学生都踊跃举手,该老师随便叫了几个学生,都答对了。但是当该老师问有没有同学可以用其他方法解答的时候,整个教室鸦雀无声,没有同学举手了。看着这个尴尬局面,我的心却陷入了沉思。

首先,教师要有创新的理念。俗话说得好,教师要有一桶水,才能给学生一碗水。也就是说,只有教师有了创新的理念和创新的能力,才会鼓励学生创新,带领学生创新,甚至潜意识地影响学生。否则,我们的学生又怎么会知道要去创新呢?或者当学生有新的想法的时候还怪罪于学生呢!爱因斯坦的遭遇难道不是一个例子吗?稍微不注意,学生的某种创新的火焰就要被我们熄灭了。因此,在培养创新能力这个过程中,教师的创新理念既是一个关键,又是一个首要条件。

始陈述他的相对论的时候,人们都觉得他是在胡说八道。然而,他们所见到的一般人都见到过,他们所发现的一般人却没有发现。如果他们不是好奇,又哪来的.奇思怪想呢?如果没有这些奇思怪想,又哪来的发明呢?所以, 老师不要对学生的一些奇思怪想感到惊奇和诧异,而且要鼓励他们去尝试不同的理解和解释,让他们敢于去想。在给学生保留差异空间的同时,我们就保护了他们的创新能力。

再次,创新需要慎密的思维。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就一定可以创新了吗?不是。创新并不是胡思乱想,没有逻辑。难道说让1加1等于2之外的所有数字都是创新吗?不一定,那必须要有一个精确的逻辑推理,最起码也要有一个合理的解释。这就告诉我们,敢想或者想到了,不一定就能产生创新成果。可见,如果没有很强的思维能力和广阔的思维空间,创新还是不能完成的。因此,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时候要注意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让他们打开自己的眼界,开放自己的思维局限。只有拥有了创新思维,学生们才能有创新的成果。

最后,创建具有创新氛围的班集体。在一个班集体中,如果只有少数人或个别同学有创新意识,而整个班集体都死气沉沉的,那么这少数人或个别同学的创新意识也会逐渐的退去,甚至消失。就像在一个班集体中,只有一两个同学热爱学习,他们早自习的时候都在背英语单词或者背课文,而其他同学都没有在学习。时间长了,这热爱学习的同学也跟着玩去了,这是为什么呢?不用说,是班级的氛围在影响他们。反之,当我们整个班级都活跃着创新氛围的时候,那些以前被我们认为不太聪明的学生也会激发出创新的欲望和能力,甚至让我们大吃一惊。所以,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过程中,不要忘了班级整体创新氛围的形成。

总之,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不是光是口头上叫着让学生去创新,不是靠命令就可以完成的,教师必须将这项工作落到实处,必须参与到这个过程中,充分起到领导者和带头的作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帮助和引导学生。

初中周记对学生思考能力的培养(优质18篇)篇五

我国传统的教育理念是以培养学生的知识水平为主,但是只有知识的人才已经逐渐满足不了国家的发展需求。因此,在对学生进行知识教育的时候,应将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方面。发展是事物不断更新的过程,能够推动事物正向的变化,教育行业也是如此,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培养,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一部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主要应从四方面入手:一是“举一反三”的思维能力,二是“探索”思维能力,三是“创新”思维能力,四是“疑问”思维能力。

一、“举一反三”思维能力。

首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要先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在高中的政治教学过程中,首要的目的就是将“理”教给学生,使学生能够“明理”,从而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而若想让学生“明理”,教师就应在课堂学习中提出更多的实例,供学生参考,使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的小事中明白道理。同时在举例论证道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即“举一反三”的能力,使学生能够利用一个生活实例展开更多的探讨和思考,从而得出更多结论。例如,在讲授人教版政治教材中的“文化对人的影响”一课时,如果教师只是将侧重点放在教材中的知识点上,学生可能体会不到文化对人影响的真正含义,如果教师将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融入教学之中,从人们的交往方式、思维方式及实践活动等方面进行论证,比如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为孝道文化,孝道文化一直影响着民族的发展,这就是文化对人的思维方式所造成的影响。在课堂上,教师针对课堂学习内容举例之后,还应让学生根据例子思考,得出自己的结论,并想想在生活之中看到过哪些文化影响活动的现象,这样既能够将课堂学习内容与实践相结合,还可以让学生在思考实例的过程中发散思维,达到培养思维能力的目的。

二、“探索”思维能力。

探索是感知世界的主要方式,人的一生都在无穷的探索之中,课堂学习也不例外。高中学生面临着未来严峻的选择,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之下,背负着巨大的压力,尤其是高三年级的学生,几乎全部时间都用在学习主科知识上。但事实上,这样高强度的学习方式是不利于学生整体发展的。学生被繁重的学习任务压着,基本失去了探索的能力,而失去探索的能力,就是失去了善于发现的眼光,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失去自主思考的能力。所以,学生无论是在学习中还是在生活中,都要把探索知识、探索真理、探索世界作为主要的目标。而教师则应该帮助学生探索,并鼓励学生探索,使学生能够在学习中探索,在探索中培养思维能力。

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创新能力是不可多得的优点,这种优点既是与生俱来的,也是后天可以培养的。学生也应具备创新思维能力,为以后步入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政治学科的主要任务是从精神层面来改善和塑造学生的人格,人格的培养离不开自身思维的支撑。例如,在学习马克思主义和列宁思想等一系列政治体系时,应帮助学生理解政治理论体系的内涵,并帮助学生在学习中树立思考的目标,让学生去自主、独立地思考,在先进的理论体系之中获得更多的灵感,从而实现思维的创新。

四、“疑问”思维能力。

政治理念要求我们辨证地看待事物和问题,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许多问题都不仅只有一个答案,因此,在得到所谓的正确答案时,学生应提出更多的疑问。教师可以设置问题,并让学生在讨论中得到答案,同时还要有人提出疑问,推翻答案。例如,美国北部地区的一处草原自然保护区为保护当地的野生驯鹿,驱逐了草原上的狼,在将狼驱逐之后,鹿群没有了忧患意识,变得萎靡不振,缺乏朝气,当地的动物保护协会没办法,只好将狼又重新“请”回来。这个案例具有两面性,一方面是动物保护协会为了保护鹿群,将其天敌驱逐;而另一方面,驱赶了狼,破坏了当地的食物链,严重影响了鹿群的长远发展。可见,事物都有两面性,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尊重事物的两面性,并善于提出疑问,才能在根本上解决问题。

五、结语。

当代的素质教育要求学生不仅要具备专业知识,同时,还要具备灵活的思维,在政治学科的课堂教学之中,思维能力的培养也尤为重要。应更多地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培养,使学生能够具备自主发散思维的能力,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水平,才能使学生具备更强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

初中周记对学生思考能力的培养(优质18篇)篇六

摘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是“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发现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和合作的能力。”【1】如何实现这一目标,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在科技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能力,是我们每一位科技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能力自主实践。

一、实例展现――从梦想表扬到“惨”遭批评。

这是我刚走上教师这一工作岗位不久的事,因为领导听课,我做了精心的准备,开课后我就开始滔滔不绝的讲,本以为这次成功的展示,会得到领导的赞赏,没想到领导听课的面部表情有些不对,课后我不但没听到表扬,反而听到“这样的课你感到满意吗?”“这堂课的主要问题是什么?”我懵了,我感到怨屈、迷茫,百思不得其解。放学后,领导将我请到办公室,没有批评,也没有表扬,拿出一篇文章给我看:科学家曾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把跳蚤放到桌子上,一拍桌子,跳蚤迅即跳起,高度均在自身其高度的100倍以上。后来科学家们罩一个玻璃罩,再让它跳,这一次跳蚤碰到了玻璃罩,连续多次后,跳蚤改变了跳起高度以适应环境。接下来科学家们逐渐改变玻璃罩的高度,跳蚤都在碰壁后,改变自己跳跃的高度。最后,跳蚤变成了“爬蚤”,其实并非跳蚤已经失去了本来的跳跃能力,而是因为它们在一次次“碰壁”受挫后开始学乖了。领导说:“从跳蚤变成爬蚤,对你有没有启发呢?”开始我还没有品出什么味,但是当我联想到课堂学生高高兴兴的进来,“雅趣无声”的听讲时,我才明白,原来自己就像那罩子,由于突出了“我”,活泼好动的学生“安”起来。因此,要想让学生不“安”分,而“动”起来,就必须改变“罩子”。

二、从“我讲”到“生做”――小试牛刀之乐。

传统的教学使我变成了一个“安分”的学生,我已形成了“接受式”的思维定势,当我做教师时,这种惯性的延续,就不是什么怪事,问题是怎样做才是正确呢?怎样才能改变“罩子”呢?我试着找活动的着眼点和切入点。

着眼点――从导课开始;切入点――变演示实验为学生实验,将我的演示教具,变成学生玩具,让学生自己的亲自操作,玩透后提出问题:你看到了什么现象?学生们都能说出看到玩具上面的小装饰物上下跳动。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呢?这时候学生们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了“为什么”上,也就集中在自己手中的玩具上,去寻找原因,继而引出凸轮的特点及作用。这种设计,让学生在玩的瞬间,就进入佳境,没有了溜神的现象,没有了不参加活动的死角,没有了……看到孩子们忘情的活动,我乐了。

三、从哭到乐的`深层思考――能力培养与发掘。

学生进入到活动情景后,教师的任务是通过各种有效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诸多能力。要提高学生能力,要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在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发展实践能力,创新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等多种能力。如天文教学中要解决太阳黑子什么样?黑子是黑的吗?等一系列问题,我们必须组织学生用天文望远镜真正去观察太阳有没有黑子?有多少黑子?黑子分布情况怎么样?学生自己将观察的结果,记录下来,把黑子的分布情况画下来,这一看似简单的过程揭示了黑子神秘的面纱。“黑子”走进了学生的心中。有这样一个真实的存在,就为解决下一个问题“黑子是黑色的吗”做好了铺垫。在组织学生看太阳的奥秘时学生就能带着这个问题进行探究,更使他们的观察能力、记录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种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得到培养,并逐步形成。

学生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是建立在有丰富活动资源的基础上的,是建立在自我探究的过程之中的,是建立在教师相辅相成的,组织教学过程中的,而这种相符的教学活动正是教师能力的显现过程。要为学生准备丰富的活动资源,需要教师的学识水平与想象力,更需要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要提高学生的诸方面能力,需要教师有将能力目标落实到课程目标的能力;要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需要教师有配合学生选择问题的能力,要提高学生探究的能力,需要教师有自我调控的能力(鼓励学生做,不怕学生错),要提高学生的交流表达能力,教师要有发现的能力,随时质疑,提出可供思考和争辩的问题,要培养学生搜集信息与处理信息的能力,我们自己要具有相应的能力,提前做好。教师要有引导准备,避免盲人骑瞎马,误入歧途。

无论是教师的能力,还是学生的能力都不是瞬间形成的,它有一个渐进的积累过程,要提高能力,必须有两种思想准备,一是要有耐心,二是要有恒心,教师要将能力目标写进教案,落实在教学过程中,天天做,天天总结,天天反思,天天改进教学,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基础教育体系――教育部副部长王湛》。

单位: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中小学生科技活动中心。

初中周记对学生思考能力的培养(优质18篇)篇七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一步扩大以及国际交往日益频繁,运用英语进行口头交际已成为社会的.需要.因此,加强英语口语的教学已成为外语教学改革的趋势.本文就大学英语口语教学存在的问题、策略提出了一些粗浅的见解.

作者:皇婉贞作者单位:广州大学,松田学院,外语系,广东,增城,511370刊名:考试周刊英文刊名:kaoshizhoukan年,卷(期):“”(22)分类号:h3关键词: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现状策略

初中周记对学生思考能力的培养(优质18篇)篇八

“亲其师,信其道”,物理教师要热本职工作,以巨大的热情感染学生,带领着学生走进物理的殿堂,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这既是启发学生思维的前提,又是激发学生的兴趣的基本条件。

在教学中,教师要创造条件使学生多接触各种物理现象,加强观察和实验也有利于引起学生的兴趣,而对物理的学习的兴趣又能对观察能力的培养起积极的作用。具有浓厚兴趣的学生能自觉地在课上、课下、生活中随时随处观察各种物理现象,无形中使观察能力得以提高。

二、注意观察的目的性、计划性

每天学生都接触大量的事物,样样观察,耗费精力太多,并且大多数现象往往“熟视无睹”。因此,教师一定要加以引导,增强观察的目的性。同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先观察什么,再观察什么,有步骤地进行,降低观察的难度。这对克服中学生注意力不易集中,容易被较强的刺激所吸引等问题有很好的效果。

三、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在实验中教师的指导对学生的观察效果有明显的影响。在观察当中,要给予恰当的指导,让学生积极思考,把已有的知识与观察到的现象联系起来,加强观察的理解性。并指导学生不仅看现象,而且注意产生这一现象的条件,以及现象发生变化的条件。在关键时刻,要对学生观察的顺序加以点拨,使之条理化,而不是杂乱无章、漫无目的地观察。刚开始实验时学生感到有兴趣,但随后将出现懈怠的现象。教师的指导能强化学生所观察的目的、对象、过程、规律等,并增强实验效果。

在实验观察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强化学生的观察能力,对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是大有好处的。

四、引导学生多观察、勤观察

教师要创造条件在课上、课下多给学生观察的机会,在物理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指导学生观察教科书中的插图,观察仪器、机器的构造简图,如汽油机、发电机、电动机、晶体熔化装置、阿基米德实验等示意图。指导学生观察其各部分的构造、作用,特别对关键部位要仔细地观察,使学生了解仪器或机器的工作原理,这对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是大有裨益的。

2.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注意对周围的物理现象进行观察,如对“月晕而风,础润而”,“体操运动员上单杠前在手上涂抹镁粉”、“冬天北方窗户上的霜花”等现象多问几个“为什么”,从而使观察能力获得提高。

3.尽量多做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并指导学生注意观察,从对物理学现象的观察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布置作业时,观察实验的内容应占一定的比例,在物理课外小组活动中也搞一些观察性质的活动,通过各种渠道来有意识地加强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

4.培养学生观察物理图像的能力,例如,现在一些习题中出现速度—时间图像、质量—体积图像、电压—电流图像、电流一电压图像等。要使学生把握住图像所反映的物理内容、数量关系,观察表面上很相似的图像,从实质上加以区分。这方面能力的培养可提高学生利用图像认识物理规律的能力。

5.培养学生对电路图、受力分析图的观察能力。在物理习题中,对题中所给的图形,常常要观察物体的受力情况、电路连接情况等。例如,可训练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把电学中的实物接线图改画为电路图,或按电路图连接实物接线图,使学生逐渐学会如何在观察中抓住事物的本质。

五、教给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

物理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多观察、勤观察,而且要指导他们善于观察,使他们逐步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可采用顺序观察、分部观察、重点观察等方法,并在观察中进行对比和归纳现象的异同。

一般对静止的.物体可采用顺序观察法,如从前到后、从左到右、从上到下、从外到内地观察。对运动的物体,可看开始过程、中间过程和停止运动,使学生一步步观察清楚物理运动的变化过程。

教师要有意识地从方法上加以指导,使学生的观察能力得到较快的提高。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这一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水平,对不同年级的学生的要求应有所侧重。比如说,初二的学生初学物理,他们所做的物理实验不多,所观察到的物理现象也不多,这阶段首先要求学生在观察时注意力集中、目的明确,以后再要求他们观察得细致性、理解性等。总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要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使他们的观察能力逐步得到提高。

观察能力是指运用感官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持久的知觉活动。它是学生认识自然,获取信息必不可少的一种智能活动,是发展学生记忆能力、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基础,观察能力是学生学习生物知识需要具备的重要能力。因此,教师在生物课的教学中,要善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如何培养初中学生的观察能力》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初中周记对学生思考能力的培养(优质18篇)篇九

摘要:当今我国社会信息快速发展,要想在竞争中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就要注重人才的培养,而当前人才的培养更加注重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学生作为祖国的未来,教师应该时刻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详细介绍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高中地理;创新思维能力;地理教学。

随着我国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新的教学理念深入到各个学科当中,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师在教授高中地理时,不仅仅要注重知识的教学,还要利用教学的过程提高学生独特的创新能力,引导学生进行地理相关知识的探索。这对提高整个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地理教学中如何实现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起点。因此地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注重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在教学中,教师时刻让学生处于一种轻松愉悦的状态下进行学习,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敢于提出不同的意见和见解,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例如,在上课的时候教师讲解一个相关的知识点,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提出自己对知识点的见解。尊重学生的观点,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促进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记忆,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充分让学生体会到学习地理知识的重要意义,让学生明白地理知识不是枯燥无味的,这样学生愿意参与到课堂当中去。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提高学生上课的注意力,注重知识的扩展,让学生愿意参与到课堂当中去。通过这些方法学生能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促使他们在上课的过程中愿意去思考,从而最终实现发展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处于重要的引导地位,要巧妙地利用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最终实现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提高。

在地理的教学中,如果教师采用固定的思维模式和讲课模式,把学生的思维束缚在教科书上,那么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将是空想。如何使学生能够仔细认真地学习地理知识,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是每一个地理教师所面临的问题。通过大量的实践证明,先进的教学方法可以增强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因此,高中地理的教学也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促使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提高。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采用丰富的地理影视资源,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让学生体会到真实的地理环境,从直观上了解地理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增强地理课程的趣味性,最终实现提高地理教学的质量。当前网络快速发展,应将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到地理课堂当中,利用电脑图片让学生了解抽象的地理语言文字,通过相关的图片,锻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研精神。

三、巩固基础知识,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扎实的基础知识能促进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提高,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必须巩固学生的地理基础知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地理课程当中的相关概念要让学生理解深入,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让学生的头脑当中形成一定的地理思维模式,掌握地理知识的客。

观规律,这样才能促使学生具有创造性的思维。

四、开展课外活动,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教师可以在课堂当中通过先进的教学手段讲解地理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但这决不是唯一的手段。教师还可以通过组织课外活动增强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例如,在教室创设地理知识的氛围,办地理墙报,让学生时刻能够学到地理知识。举办地理知识的竞赛活动,形成一种互相学习地理知识的良好氛围。通过举办这些活动,能够深化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在学生之间产生一种良性竞争,增长见识,促进学生地理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让学生广泛接触大自然,在这个活动中,可以极大地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创新能够促进一个国家的进步,是当今社会竞争中必备的因素。地理知识面相当广泛,涉及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知识,学生具有创新能力能够促进我国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发展。教师在教授的过程中,通过营造轻松愉悦的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鼓励学生积极地思考和探究,从而树立创新的意识,增强学生创新的勇气,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最终实现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促进地理教学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2]吕付军。谈高中地理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j]。现代教育科学,20xx(10)。

初中周记对学生思考能力的培养(优质18篇)篇十

阅读是语文之根,学习之母,是学习其他各科的基础,是教育之本.学会阅读才能发展.可见阅读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性.运用正确的.讲授方法,因势利导,渗透对生活的思考,引发写作的欲望有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作者:赵朝贵作者单位:四川省大竹县朝阳乡初级中学,四川,大竹,635100刊名: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英文刊名:duyuxie年,卷(期):“”(7)分类号:关键词:初中学生阅读能力培养

初中周记对学生思考能力的培养(优质18篇)篇十一

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科学,通过观察物理现象和实验学习物理是教好中学物理的一个方面,研究物理问题是开展中学物理学习的`重要手段和方法,在当前新课程的实施中,初中物理教学对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有着特殊的意义.下面,我结合教学实践,就此谈些体会和看法.

作者:施玉勤作者单位:盐城市经济开发区中学,江苏,盐城,224000刊名:考试周刊英文刊名:kaoshizhoukan年,卷(期):2009“”(23)分类号:g63关键词:

初中周记对学生思考能力的培养(优质18篇)篇十二

新课程改革和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所在就是要加强对学生的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化学创新能力是进行化学创造活动获得创造成果的能力,是一般创造能力在化学研究和化学学习领域中的特征表现。化学教学中,教师应当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

日常的教学活动,要在夯实基础的前提下,渗透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充分想象,勇于展开讨论,启发学生做结论、下定义,允许学生发表不同意见。这样一来,学生不仅看到了创新的成果,而且体验到实实在在的创新过程。为此,教师应做到以下四点:

首先,营造培养创新意识的宽松氛围、建立民主的课堂气氛。营造一个宽松的教学氛围,也就是创造一个自然、和谐、民主、平等、开放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在这样的环境中,有利于消除课堂上过分拘谨的场面,有利于缩短师生之间的感情距离,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在这种氛围里。学生勇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渴望解决问题,他们的创新意识自然而然就得到了培养和支持。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造欲望。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讨论一些社会问题,通过具体的事例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欲望。例如,在讲授化肥的有关知识时,引导学生讨论如何解决人类的粮食问题和环境问题。通过讨论,学生认识到如果按照传统的思维模式设想:要提高粮食产量,就应提高化肥产量;而化肥产量的增加必须消耗更多的能源,造成更多的环境污染,影响人类生存环境。因此,要解决粮食问题,只提高化肥产量不行,必须创新,使学生联系到:现代的生物技术和转基因工程,农村的秸杆还田和燃料沼气化以及化学模拟生物固氮等。

最后,要重视学生的评价。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学生自评和同伴互评来促进学生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学生自评,在学生课堂练习之后或实验操作之后,教师让学生谈谈过程中得失和感受,以丰富学生的体验,然后再对自评给予评价,让学生获得满足,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自评,如在教学中设计一些表格让学生用于自评,培养学生自我监控和反省能力。另外对于评价的标准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而定,从而保证不同的学生可以用不同的标准,多一把尺子,就会使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进步。对于学生回答不了的问题,或是答错可暂缓评价,而给予鼓励,以进一步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创造能力。

化学实验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重要手段,从化学科学的发展史看,化学规律,新物质的发现及合成,都是通过实验进行的。新理论的提出,也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上并通过实验来检验的。也可以说,化学发展的历史,实际上是以化学实验为手段,进行化学探索,发现新问题、新规律、新物质的历史。化学教学时,应积极为学生动手做实验创造条件,从时代的高度去认识化学实验的作用。

化学实验贯穿于化学教学的全过程,实验本身就是一种探究性活动,具有创造性。因此,化学实验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作用尤其突出,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应做到:

1、让学生设计实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如在学生学习了制氢气的实验之后,让学生设计实验室制co的实验。可首先问学生产生co有多少种方法,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再让学生选出实验室制co的反应原理,培养学生求同思维,最后,让学生运用比较和类比的方法,设计出co的实验室制法,培养学生的类比思维。

2、对课本的实验进行改进,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如为了保护环境,对课本的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进行改进,让学生勇于评判,也极大的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3、将一些验证性实验设计为探究性实验。学习的探究过程,本身就是知识的生成过程,教师要避免把现成的答案和结论直接呈现给学生,重视通过学习的发现过程来生成新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如我在介绍质量守恒定律时,把课堂教师的演示实验改为学生自行研究质量守恒的探索性实验。

4、把课内实验向课外延伸。教师可以有意识地拓展实验时间,从课内向课外延伸;拓展实验空间,从课堂内向课堂外延伸;拓展实验内涵,把实验与生产实际结合起来;可以提高学生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学习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时,介绍氧气制取的反应原理后,让学生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反应条件,自行设计制氧气的装置,甚至可以充分利用家中的器具,设计出类似的装置,让学生开展竞技活动,让他们自行上台演示自己的成果,然后介绍设计的原理,这样在发现中学习,定会收到良好的效果。对双氧水分解的催化剂选择,可让学生回家继续做些探究性的试验,找出生活中有哪些物质可以作其分解反应的催化剂。

5、重视化学实验史的教育,化学家的一丝不苟,实事求是的创新精神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有重要作用。

三、重视课外教学培养学生创造思维。

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也是培养创新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例如,在学生的课外活动中可以布置这样一道作业:学生分组绘制一份“化学报”,要求有刊头、有插图、有所学的化学知识,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形式可以各异,内容可以不尽相同,格式不限。学生在制作过程中,使自己的化学知识系统化,并形成了自己的创见,最后教师再进行综合评价。另外,教师可以组织召开化学活动会,表演化学小魔术、竟猜化学谜语等等,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提高,创新意识得到发挥,创新能力也得到了极大程度的提高。

课外布置作业,教师应把化学习题和作业变成训练和应用。现代的习题具有三个特点,开放性、可操作性、群体性。原来的习题只讲中间不讲两头,即只讲解题不讲知识形成的来龙去脉和应用。教师要解放思想,改变观念,要留意和学习现代化科技和现代生活知识,并不断充实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中来,把作业改为生活小实验,习题贴近学生的生活,使作业具有趣味性、合作性、开放性。如学了化学基本仪器后,让学生回家找一些可替代的废旧用品进行改装。学习了空气的污染这段内容后,可让学生分组对身边的环境进行小组调查、分析,甚至写出调查报告,向当地政府部门反映,既在生活中学到了知识,还增强了环保的直接意识和法律保护意识。

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一个新的课题,更是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大课题。在教学中,只要我们用勇于创新,善于运用各种载体,积极实践,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能力就一定能上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1常汝吉:《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7。

2邹文甫:《中学化学教学与参考》,陕西师大;20xx、4。

3王磊:《初中化学新课程的教学设计与实践》,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

5张贵龙;初步探究初中化学教学法[n];延安日报;20xx年。

7郑小军,多媒体cai课件在化学课中的应用,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xx―08。

初中周记对学生思考能力的培养(优质18篇)篇十三

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和运用性较强的学科。《英语新课程标准》指出:“初中英语教学的目标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方法,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学会合作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听、说、读和写的技能,为学生的终身学习英语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教学中,我们不仅需要完成教学任务,而且应从教学实际出发,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英语、说英语和用英语的兴趣。那么,如何提高农村初中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呢?我认为,应结合农村中学英语教学的实际,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培养:

一、营造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开口说英语的能力。

在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把学生看作是填充知识的容器,忽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常常盲目地追求课堂纪律。这样,就使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限制和阻碍,打击了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另外,农村学生的口语表达存在着心理障碍:他们怕自己说错而被人笑话,不敢开口或不愿开口。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利于英语口语能力的培养。要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就要尊重学生,加强师生之间的情感沟通和交流,融洽师生关系,让学生对教师有一种亲切感和信任感,保护好学生口语交际和口语表达的自信心,让课堂氛围变得活跃起来,真正达到在课堂上教师和学生的互动效应,使学生将心里想说的话表达出来。在教学英语知识的过程中,有很多知识涉及到学生熟悉的内容和生活,教师要把课堂作为学生口语表达的活动场所,让他们大胆地进行表达,从而使他们的表达能力得到提高。

二、开辟英语第二课堂,鼓励学生进行口语交际。

英语第二课堂的开辟,对农村学生提高英语口语表达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农村英语教学的重大难题,一是没有语音室,二是没有学生听英语、说英语的学习环境。在教学中,为了进一步帮助学生进行口语交际,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校的实际教学条件,在校园内组织学生开辟英语角,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多种多样的英语课外活动,用英语口语进行活动、游戏,寓教于乐,让学生多接触、多领会英语口语表达,尽可能地把学生置于真实的英语交际情景中。教师可选择接近学生现实生活的学习活动和会话题材(如问候、道别、祝贺、过生日、打电话、买东西等),不断改变英语口语表达的活动形式,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及所见所闻进行自由交谈,展开交际活动。当学生积极参与口语训练时,教师要给予鼓励的目光;(教学论文)如此,当英语交流取得成功或取得成效时,学生们的心中就会产生一种满足感和荣誉感,从而激发他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由此可见,开辟英语课外活动,能使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得到充分锻炼,从而达到全面提高的目的。

三、转变教学模式,增强学习英语的趣味性。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让英语课堂教学“活”起来。在组织英语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应尽可能用英语来进行教学,用抑扬顿挫、风趣幽默、充满诱惑与悬念的语言进行教学,同时利用丰富的表情和肢体语言,把英语课堂带到英语表达的情景中。英语教师的责任是教英语,总是把汉语挂在嘴边,会使学生在学英语的同时先在脑海中把它转化为汉语,再去理解它的意思――这样势必会影响学生口语的发展。因此,英语教师要有很好的'能力素养、精湛的专业水平和流畅的口语表达能力,在课堂上应尽可能用英语组织教学,创设用英语思维的环境,营造用英语交流的氛围。这样,经过英语教师的潜移默化,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都会得到较大的提高。

农村初中学生英语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应遵循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的原则进行。教师要通过多种途径,开展形式多样的练习活动,让学生有开口实践的机会,并通过训练不断消化、吸收、运用和发展,彻底杜绝“哑巴英语”的现象。教师要以英语口语能力的提高推动英语听、说、读、写能力的全面发展,给学生创建一个适合其发展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口语表达平台。

初中周记对学生思考能力的培养(优质18篇)篇十四

计算思维不是计算机科学家的专属技能,而是数字化时代每一个人都应具备的基本技能,“2050年前,要让地球上每一位公民都具有计算思维能力”[1]。2007年,周以真教授在卡内基梅隆大学成立了计算思维研究中心,并修订了该大学一年级学生的课程,籍此培养该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我国面向非计算机专业大学生大规模开展计算思维能力培养始于2010年。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2010年5月,在安徽合肥会议中要求将计算思维融入到计算机基础课程中去传授,以此培养高素质的研究性人才[2];2010年7月西安会议发布了“九校联盟(c9)计算机基础教学发展战略联合声明”,旗帜鲜明地把“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作为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核心任务[3],标志着计算思维教学面向所有大学生全面展开。2013年,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正式发布了“计算思维教学改革宣言”,进一步明确了计算思维培养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的中心地位,并把计算思维的培养提升到了创新人才培养和国家发展的高度[4]。

2.1从课程内容来看,存在内容重组与全面更新2种观点。

在对计算思维内涵与特征进行了深入研究与解读之后,对于计算思维在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内容体现被提上了研究日程。目前,对于计算思维教学内容改革主要有2种观点:内容重组与全面更新[5]。前者认为已有的知识内容已蕴含计算思维规律和特点,只是需要对课程内容结构以计算思维为主线重新组织,突出计算思维这一主题的直接性与系统性。后者认为应将课程教学知识点进行大幅度更新,加大和突出与思维训练有关的知识点,开设类似“计算思维概论”的通识课程。内容重组这一观点比较符合目前的计算机基础教学实际情况,也是业内主流观点,而全面更新这一观点则更多实施于计算机相关专业。

2.2从教学方法来看,传统方法与新方法并存。

新的概念与新的教学内容势必会引起教学方法与模式的变革,大学计算机基础中计算思维教学方法改革以传统方法为主,不断探索新方法、新模式。教学方法主要分为3类:问题式教学法、游戏化教学法以及思维可视化教学法。计算思维的外显行为就是运用“抽象”“形式化描述”等思维进行问题求解的活动,十分契合采用基于问题的教学模式,这也是目前计算思维的主流教学模式;游戏化教学法分为2种,一是将计算机科学经典问题以游戏化的方式呈现,二是运用计算思维设计(不需要实现)游戏,在游戏设计过程中理解抽象、聚类等概念,掌握问题求解的方式,籍此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6]。计算思维可视化教学法是目前计算思维能力培养的一种新趋势,是计算思维的一种具体实现与外显技术,目前计算思维教学中采用的思维可视化教学法主要是图示法,如思维导图、流程图、模式图等。

2.3从教学组织来看,基本实现了分层教学、分类培养。

计算机技术已渗透至各行各业,成为各行各业不可或缺的基本工具,计算思维方式也成为数字化时代人们基本的思维方式,而不同专业学生对于计算技术应用以及计算思维方法指导也各有侧重。因此,在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中按专业类别进行分层教学、分类培养是十分必要的。在一些综合性大学中,将专业类别大体分为文史类、理工类、经管类等,并面向不同专业类别设置了不同的教学内容,或者通过设置选修课的形式引入计算思维概念,力求使教学内容更加契合专业应用需求与行业发展需要;一些专科类院校,如农林院校、医科院校也纷纷结合自身需要设置了具有学科特色的大学计算机课程体系。由于教育资源较为紧张,目前计算机基础教学仍以大班授课为主,无法满足不同基础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一些院校通过网络教学的优势实现分层、分类教学,以满足不同基础与不同专业学生的学习需求,弥补传统教学课时不够的难题[5],计算思维教学基本实现了分层教学、分类培养。

2.4从资源建设来看,仍以改造为主,全新开发为辅。

教学资源是教学得以有效开展和顺利实施的前提和基础。对于课时严重不足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来说,优质教学资源的重要性更加凸显,是支持学生个性化学习、培养计算思维能力的重要保障。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已经开展多年,积累了丰富的教学资源,这些资源中虽蕴含了计算思维思想,但计算思维主线不清晰,也不够完善。因此,计算思维教学资源建设一般有2种形式:对原有资源进行改造与全新开发。目前计算思维教学资源形式主要以课堂录制视频、ppt和习题库等形式呈现,而微课程、在线开放课程(moocs)等新兴资源形式较为少见。在开放教育资源运动蓬勃发展的今天,精品课程转型升级已成为必然趋势,冯博琴提出了建设计算机基础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群的设想和初步的实践[7]。但搜索国内各大公共课程平台,如爱课程、网易公开课,计算思维在线开放课程只有南华大学阳小华教授主讲的“计算思维漫谈———数字化时代的生存智慧”。建设优质教学资源仍然任重而道远。

从总体层面来看,基于计算思维能力培养的大学计算机教学改革实施时间较短,仍处于小范围的实验与探索阶段,计算思维能力培养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仍表现出隐性的、无意识与低效的特点,存在不少需完善的地方。

3.1对计算思维能力的认识存在误区,教学目标不明确。

相当数量的一线教师对现阶段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教学目标存在认识上的误区,主要体现在2方面。一是将计算思维能力等同于程序设计能力,认为训练计算思维能力就是讲授程序设计知识,未能上升到计算机系统与思维科学核心思想与方法论层面;二是刻意“为计算思维而计算思维”,将“计算机应用”与“计算思维能力培养”两者割裂开来。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目标经历了3个阶段的演变,这3个阶段目标既有传承融合,又有发展深入。而现阶段目标“培养学生计算思维能力”与前一阶段“培养学生计算机专业应用能力”存在脱节现象,未能注意两者的延续性与系统性,极少见到某专业或学科在计算机应用技能中训练学生计算思维能力的文献。导致大学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课程存在知识型/技能型教学与未来计算能力需求之间的鸿沟[8]。

3.2未能发掘独特的计算思维训练方法,教学效果不显著。

大多教师在进行计算机基础教学时缺乏课程顶层设计思想,未能从计算科学与思维方法的高度组织教学。如在程序设计教学过程中过分重视语法结构的讲解,对能够体现问题求解的思维过程缺乏总体规划,往往一笔带过。更为关键的是未能根据计算思维的特点与内部发生机制形成独特的、适用于思维能力训练的新的教学模式。很多教师对计算思维的培养还停留在无意识、隐性教学状态,没有达到有意识地设计和显性教学层面[9]。思维可视化能够将人们头脑中内在的、不可见的思维过程显性化地表示出来,从而能够帮助人们理解思维过程、探索思维规律、形成思维方法,为计算思维教学提供了新思路,但目前计算思维教学可视化主要以程序流程图等图示工具为主,还处于思维训练的初级与低效阶段,教学效果不显著,较难养成对问题求解、系统设计和行为理解的计算思维能力。

3.3过多关注教学内容与模式的变革,教学系统发展不均衡。

教学失衡就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因缺乏系统整体观的指导,在整合系统各因素以实现整体功能过程中所产生的偏离、片面和失衡状态。现今计算思维教学过多关注教学内容与教学模式的变革,忽视了其他教学环节。计算思维教学系统发展失衡主要表现在2个方面:一是优质的教学资源极其匮乏。目前,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课时普遍被压缩、削减,计算思维能力培养单靠压缩了课时的课堂教学是无法实现的,必须结合多样化的优质学习资源进行弥补,现有的学习资源普遍以ppt等教学文档为主,而能够支持计算思维教学的新型资源,如微课、计算思维可视化工具、游戏化学习软件等非常缺乏。二是计算思维评价体系尚未建立。目前对于计算思维评价研究与实践存在一定的缺失,计算思维能力评价基本上都局限于认知层面,对计算思维能力的外在行为尚未体现,教学效果优劣无法衡量,失去了教学评价对于教学环节的诊断、调控与改进作用。

3.4计算思维教学内驱力不足,培养目标落实不到位。

尽管九校联盟(c9)和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先后明确了计算思维在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中心地位,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计算思维教学仍显得内驱力不足。从教师层面来看,由于长期从事计算机基础教学,部分教师在思想认识与教学理念上已经形成了较为固定的思维方式,对教学改革兴趣不高,对“培养学生计算思维能力”这一核心任务重视和参与程度不够,且许多一线教师自身尚未能很好地理解和把握计算思维本质[10];从管理层面来看,大部分高校内部缺乏计算思维教学内容督导机制与质量监控体系,计算思维教学基本上取决于教师的自发性与随意性。比如是否在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中进行了计算思维能力训练?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是否得到了有效迁移,而不仅仅是认知层面的提高?这些问题均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国内大多数高校计算思维教学仍处于混乱、无序状态,计算思维能力培养落实不到位。

4.1加快制定评价机制与体系,构建模块化的计算思维课程内容。

现有的评价体系更多体现在计算思维认知层面的测量,对计算思维外显能力的'评测用处不大,对计算思维能力有何具体表现认识不清,这也是目前计算机基础教学中计算思维教学内容显得大而空、不接地气和难以落实的重要原因。因此,应根据计算思维能力的外在行为表现,开发相应的能力测评工具,加快制定计算思维能力评价体系,根据计算思维能力的构成构建模块化的计算思维课程内容,充分发挥评价的监测、诊断与指导作用。模块化的计算思维课程内容可从计算思维意识培养、计算思维内容学习与计算思维实践训练3方面着手,从体现计算思维经典问题出发,紧密联系计算思维在各学科中的应用,分知识、应用、方法3个层面构建模块化的计算思维课程内容,体现计算思维能力培养课程内容的渐进性与层次性。

4.2加强立体化教学资源建设,探索新的计算思维训练方法与手段。

除了ppt、习题库等传统教学资源外,还要建设一批新型的、符合计算思维能力培养的新型教学资源,在此基础上探索独特的计算思维能力训练方法与手段。一是引入、开发思维可视化工具,将隐性的思维显性表达出来,使计算思维教学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赵姝等人提出思维训练的3个阶段“隐性思维显性化—显性思维工具化—高效思维自动化”[11],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因此,首先应将隐性的、不可见的计算思维过程显性地、可视化地表现出来,从计算思维的产生与活动过程把握其本质,这样才有助于学生有意识地对计算思维进行整理和重组,辨识新的、合理的和优化的组合模式[11]。二是联合领域专家、一线教师与企业人员开发针对不同专业学生的计算思维游戏。教育与游戏的结合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寓教于乐,使学生通过游戏创作自主培养计算思维。三是建设符合学生学习认知结构与学科背景的计算思维微课程,利用微课程将计算思维知识与典型案例分解为短小精炼的知识单元,并结合具体的学科形成模块化的微课程群,有利于分解学习难度,降低学生认知负荷,同时积极探索利用微课程进行移动学习、翻转课堂与混合学习的新的教学模式。

4.3分专业开展师资培训,提升计算思维教学的适切性与有效性。

教师是教学目标的实施者、教学内容的制定者、教学活动的设计与组织者、教学效果的检验者,是教学系统的核心要素。为提升计算思维教学的有效性,首先教师应具有良好的计算思维教学意识与教学能力;其次,要使学生真正具备计算思维能力,还需要更多与专业相结合的相关课程和实践的训练[12]。应对从事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教师分专业组建教学团队,并组织计算思维领域专家对一线教师进行培训,尽快使他们接受计算思维概念,理解计算思维的内涵与特征,更重要的是使教师能够掌握计算思维在专业领域的应用,结合具体学科探索计算思维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与教学规律,并在进行教学时自觉地将计算思维能力具体化为相应专业的教学目标,并让学生在结合专业的计算机应用中理解和运用计算思维,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体验计算思维给各专业带来的便利与愉悦,实现计算思维在不同场合与领域中活学活用,从而使学生计算思维能力得到有效迁移,也才能真正提升计算思维的教学适切性与有效性。

4.4完善教学监控与管理机制,推进计算思维教学向规模化与制度化转变。

教学管理部门应出台一系列教学激励措施,鼓励从事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教师以更积极的态度对待自己的本职工作,充分认识自己的工作价值,勇于承担计算机基础教育深度改革的重任[13];此外,还应尽快根据评价体系完善计算思维教学监控与管理机制,以便对计算思维教学内容与质量进行有效监控,改变计算思维教学取决于教师随意性的不利局面,提升计算思维教学系统的内驱力,推动计算思维教学由隐性化、被动化向规模化与制度化转变,使计算思维能力培养真正落到实处。

初中周记对学生思考能力的培养(优质18篇)篇十五

论文摘要:本文以一节实验课为例,根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围绕探究性实验的基本环节,在学习巩固相关知识的同时,有意识对学生进行思维能力训练和培养,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论文关键词:生物探究性实验,思维能力,科学素质。

新课程标准把科学探究列为内容标准的十大主题的第一主题,探究实验课在其中也占了不少内容。学生学习实验知识、完成每一个实验过程,都是伴随着人与外界信息相互作用的过程,都伴随大脑积极的思维活动。所以探究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的一种极好的形式。

初中生物“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这是全书的第一个探究性实验课。笔者围绕教学目标,在学生学习巩固相关知识的同时,尝试对学生在思维的问题性、思维的全面性、思维的实践性、思维的创造性等方面的训练和培养,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科学的素养。与同仁们共勉。

一、提出问题。

“提出问题”是探究实验课的第一个环节,问题是探究学习的起点。

我们要注意创设一个现实(或类似)的问题情境,提出一个与当前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真实性事件或问题作为学习的中心内容,问题应在学生质疑之处提出,有启发性,这样容易满足学生的探究动机和探究情感,学生较快投入到探究情景中。在经历多次探究学习的基础上,养成了动脑的习惯,学生的思维的问题性、全面性也得到逐步的锻炼和提高。

二、作出假设。

“作出假设”是进行探究实验的第二个环节。假设就是预测问题的答案或结论。有了假设,就为下一步通过什么样的实验方案解决前面提出的问题指明了方向,也就搭起了从已知到未知的一座桥梁。

当学生提出了探究的问题:“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吗?,他们就很想知道“会怎么样?”,他们会根据已有的知识、生活经验和现在观察到的现象,脑海中就会猜测:光线对鼠妇的生活是有影响的或者光线对鼠妇的生活不会有影响的,这就假设。学生不管是选择肯定的还是选择否定的假设,都会进行全面的考虑,这过程会激发起学生全面性的思考。

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地作出假设,活动中要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孩子,着力营造一种民主、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心理上有一种安全感,使思维进入兴奋点,这是创造性思维能得以充分发挥的心理条件,这样氛围对培养学生思维极为有利。

三、制定计划和实施计划。

该实验是学生进入初中的第一个探究实验,用什么样的方法,遵循什么样的实验程序来验证假设是否正确,学生是陌生的,甚至有些不知所措。学生要对课本对应的内容进行自学,结合教师的重点讲解,尝试亲自动手去实践。最后确定:“光”是变量,要设置“阴暗”、“明亮”两个环境作为对照实验,这是制定计划关键的一步,接下来是以此为依据准备实验材料、设置具体的对照装置、确定实验的方法步骤,随着实验的进行,还要仔细观察鼠妇的活动情况,认真记录实验的数据,这便是实施实验计划。

“制定计划和实施计划”的过程,是探究活动中最容易出现差错的环节,学生做探究实验还是第一次,老师要鼓励学生不要因为怕出错而缩手缩脚,一定要主动参与,大胆尝试,用心体验,积极思考,教师也要及时指导:让每一个学生有明确的科学的活动程序,每一步骤都要到位,做好分工合作,观察、记录、描述也要实事求是。

我们应该知道:初中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问题,科学上早有定论,之所以还要学生去探究,是想让他们去体验和领悟科学的思想、了解科学家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熟悉学习的规律,体验知识的生成,因此,过程重于结果,思想方法重于结论。通过本实验,学生切实体验到了过程和成功的乐趣,知道鼠妇为什么在阴暗的环境下生活。学生体验到了研究者的艰辛,思维的实践性和创造性得到了锻炼,当然也体会到了成功者的快乐。

四、得出结论。

先要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如果本实验顺利,实验结果应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阴暗一侧的鼠妇越来越多,明亮一侧的鼠妇越来越少。证明了鼠妇喜欢阴暗的环境。结论是:光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

无论结论出现何种情况,都应以实验的客观结果为准,不能人为地改变实验结果,按主观愿望弄虚作假或伪造结论,科学实践必须有的科学品质——实事求是,这是客观性思维方法。

实验结果若符合预期推测,则说明预期的结论是正确的;若实验结果不符合预期推测,则应引导学生认真分析,主动反思,找出原因,鼓励大胆实践,以此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发掘学了生的创造潜能,逐渐养成创造性思维的习惯,激发学生学科学、用科学及进行科学探究的求知欲望。

探究实验结束后将鼠妇放归大自然,潜移默化地唤起学生热爱大自然,珍爱生命,提高保护环境的意识。

五、表达交流。

根据实验中观察到的结果分析得出的结论,与实验前的假设比较,然后在班里进行交流、汇报,反思和修正,最后撰写实验报告,这些都是“表达交流”的内容。

在交流过程中,学生对不同的问题提出质疑,鼓励学生根据问题再作出新的假设、进行新的实验,从而形成新的体验,问题一旦得到解决,他们就会体会到成功所带来的愉悦感,精神上得到极大的满足,从而激起进一步探究的欲望。这样的交流更具有实际意义。这也是培养和发展学生探究创新思维的机会。

墙报、展板、制作网页等都是“表达交流”较好的展示方式,是探究活动的继续。

初中周记对学生思考能力的培养(优质18篇)篇十六

高校培养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应对大学生科技创新素质的特征有准确的把握,既有创新素质的`大学生应具有对创新需求的敏锐预测与准确把握、善于观察.更要从创新教育思想、构建富有创新性的教育教学管理体制等几方面进行富有成效的实践努力.

作者:乔学琴作者单位: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湖北武汉,430000刊名:南方论刊英文刊名:nanfanglunkan年,卷(期):“”(4)分类号:g64关键词: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科技创新素质

初中周记对学生思考能力的培养(优质18篇)篇十七

阅读是人获得知识的一种最基本、最重要的途径,它可以增加人的知识积累、开阔人的视野、丰富人的情感,使人更能懂得求真、为善和求美。《语文课程标准》把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作为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阅读能力的强弱,与学生获取知识、提高学习兴趣、增长见识以及培养自学能力等方面都有密切联系。因此,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应该成为语文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特别是语文教师更应该将阅读能力作为中学生的一种重要能力来培养。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学过分地侧重于一种技能的训练,而忽视了对学生进行阅读能力的培养。加上农村家长文化水平相对偏低,不知道看书的重要性,对子女的课外阅读采取了一种相对敌视的态度,把学生的课外阅读视为是浪费时间,使学生的阅读活动一直处于自生自灭状态,学生阅读兴趣不高,课外阅读量少,从而导致学生作文写作水平低,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如何使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成为当前语文教师的重要任务。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喜爱阅读。

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可运用多种方式、手段,通过图片、音像等教学手段,全方位、多角度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他们产生阅读的动力,激发起他们的阅读兴趣。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范读和教师指导下的学生朗读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主要途径。(语文教学论文)语文教师有表情的范读能把抽象的文字变成形象的语言;而且,通过语气的轻重缓急、语调的强弱高低、节奏的长短快慢,能将课文所表现的爱憎感情直接传递给学生,把学生带到课文所创设的意境中去。这样,不仅会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还能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进而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让学生喜欢上阅读。

二、培养学生阅读习惯,开创阅读教学的新局面。

学生对阅读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动力,才能将教师的“要我读”转化为“我要读”。学生有了课外阅读兴趣,就会努力寻求阅读机会,从中获得阅读满足,产生愉悦的情感体验。有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谈谈最近读书给自己带来的乐趣;有时,教师还可以在平时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激发学生的阅读的欲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帮助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制订个人读书计划,定期或不定期地检查学生读书计划落实的情况,适当举办读书之类的活动。如:有时让同学们向大家介绍自己喜欢读的`一本书或介绍书中喜欢的一个人物;有时让学生朗诵一篇自己喜欢的文章……我想,到那时,同学们会沉浸在书海中,一起分享阅读的快乐,从而有意识地培养了他们的阅读习惯。

三、教师要转变思想,树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学观。

国家新《课程标准》的面世,要求我们语文教师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要努力改变过去全堂讲的现象,教学设计要向有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有利于学生从多角度理解课文、有利于提高中学生阅读能力的方向发展。这就要求我们的阅读教学要发挥更大的效果,充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一定要在吃透教材、吃透学生的基础上,着眼全局,筛选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对教学难点,教师要设置好坡度,让学生有一种“跳一跳,就可以摘到桃子”的感觉,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师在课堂上起指导和点拨作用,讲授的东西少了,学生占有的时间就更多了,教师可充分利用这些时间组织学生进行阅读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自觉做到耳到、口到、眼到、心到,全面参与学习过程。

四、有效地开展课外阅读,全面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社会的进步,学生不能只局限于对课本知识的掌握。因此,学生要广泛阅读一些他们本来应涉猎的好书,扩大阅读量,以扩大其知识面,提高其阅读能力。当然,这要在教师的指导下有序地进行。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学生推荐读物。教师要向学生推荐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读物,如中外名著、科幻读物、作文选、现当代少儿文学作品等,体裁多样,内容全面。授完新课,教师可以推荐与课文相关的一些文章给学生阅读。另外,教师还可以推荐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的读物,如家乡的历史人物、风光名胜、地理环境等读物、安全防范知识、卫生保健知识。一句话,教师所推荐的读物要尽可能有多种类型,以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总之,教师要处处让学生体验到阅读能力提高的喜悦。当学生在获得阅读能力的提高时,会更坚持大量而广泛的阅读,良好的读书习惯也就随之形成;加上教师能够高度重视并努力探索阅读能力培养的方法与途径,农村初中生阅读能力的大幅度提高是完全可以达到的。

初中周记对学生思考能力的培养(优质18篇)篇十八

新课标对于中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出了恰当的要求,即能从一般的文字资料中获得重要信息;能利用上下文和句子结构猜测词义;能根据上下文线索预测故事情节的发展;能根据阅读目的使用不同的阅读策略;能根据不同的信息渠道查找信息;除教材外,课外阅读量应累计达到万词以上。在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阅读理解的分值在试卷中的比重较大,尤其是现在又增加了阅读表达的题型,要求学生读懂材料大意并根据相关情节来回答问题。只有平时培养对阅读材料的语篇分析能力,才能更好地把握阅读材料,提高阅读能力。

高中阅读课文题材丰富,体裁多,选词用词准确、结构严谨、词义连贯,是教师进行语篇教学、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好材料。教师在教学中应改变以往肢解语篇进行翻译串讲、偏重于语言知识的讲授、忽略语篇整体教学的不良现象,而应在教学中侧重“篇章”、强调“语义”,利用语篇教学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其阅读效率。语篇是交际过程中一系列连贯的语段和句子构成的语言整体。就语篇教学而言,要求从理解整篇内容入手,分析句际、段际之间的关系,抓住作品的社会历史背景,抓主题句及中心思想,理清作者的思路,揣摩作者据以成篇的结构“骨骼”。

二、对课外阅读材料进行语篇分析的实施步骤。

要提高阅读能力,仅利用课本上的课文是不够的,教师还要指导学生对课外的阅读材料进行语篇分析。一篇阅读材料,它的上下文总是紧密相连、环环相扣的。准确快速地理解上下文,进行语篇分析,有助于学生提高自身的阅读理解能力。教师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指导学生进行语篇分析:

1.预读。

预读包括读标题第一段和第二段等。读标题的目的在于对文章的题材有所了解;读文章第一段的目的在于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及所要传达的信息;文章的最后一段往往是全文的主题、小结或结论。

2.寻找主题句。

主题句即每一段的主题思想。一般而言,大多数的主题句出现在段落的开头,开宗明义,引人入胜;有些主题句则放在段尾,画龙点睛,概括全文;有时主题句也会出现在段落中间,承上启下。

但有时用来制造一种情感或气氛的段落,就没有主题句,这就要求读者自己概括。

3.每篇文章可用下表来完成语篇分析。

4.猜测推敲生词。

熟练地阅读者往往抓住一句话中的关键词即可领悟其义。

6.信号词的辨认。

每个作者都是以一定的计划和提纲来展开文章的,这就要求学生运用阅读技巧迅速找出显示文章结构的线索和信号词。信号词是语篇中语义的传接纽带和语句通顺连贯的衔接手段。

7.深层挖掘。

要充分理解所读内容的背景,不仅要理解字面上的含义,而且要理解每句话、每一段落及全文的深层含义。此外,还要仔细分析阅读材料的语言现象,并能做到会模仿会使用。

语篇分析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能力为目的。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校教育应致力于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夯实学生终身学习的基础。阅读是英语教学中最能启发学生心智、培养学生运用探究性学习方式获得知识和信息的学习活动。通过语篇分析训练,教师应使学生达到以下目标:能整体感知语篇的大概内容、感受文章中语言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词语在上下文中的'含义和作用、抓住一段文字的中心、找出关键词句、看出文章各部分之间的联系、大体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通过阅读体会作者的观点,就文章的内容、语言、写作方法提出自己的看法;查找文中隐含的信息和一些语句的深层含义;欣赏文中优美精辟的语句,感受领悟文章的精华,提高驾驭语言的能力,为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总之,在语篇分析教学中,教师应坚持英语课堂教学实践性的原则,以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和自学能力为目标,引导学生运用语篇分析的方法进行实践和迁移学习,给学生留下足够的自主阅读、思考、讨论和质疑的时间。在此基础上,学生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才能得到进一步开发。

相关范文推荐

    动漫项目创新创业(通用20篇)

    不同类型的作品有不同的范文范本,我们需要据此选择适合自己需求的范本进行参考。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范本,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写作起到一些指导和帮助作用。

    行政人员在风险管理岗位上的职责(精选19篇)

    行政是政府履行公共权力并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一种方式。即将介绍的是一些行政工作的经验总结和启示,每一个都值得我们深思。1、负责办公室日常办公制度维护、管理。2、负

    幼儿园课程的创新与实践(实用20篇)

    通过研读范文范本,可以学习到各种优秀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范文范本展示了不同层次和风格的写作,为我们开阔了写作的思路和观念。幼儿园的初学者对

    幼儿园协调员的中班安全教案分享(精选19篇)

    幼儿园中班是孩子在成长阶段的重要环节,需要对其学习和发展进行总结。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幼儿园中班教育经验,供大家参考。1、初步了解水灾发生时自救方法,提高保护

    教育工作者的英语教学经验总结大全(19篇)

    英语不仅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种跨文化交流的桥梁,学好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世界。小编为大家准备了一些英语学习总结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总结和梳理自己的英语学习

    投标服务承诺书的重要性(热门24篇)

    服务月不仅仅是一种活动,更是一种价值观的传递,希望通过服务让社会更加和谐美好。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选的一些服务月活动的宣传材料和报道,希望能够给大家更多的了解和认

    元旦晚会主持人的乐队演出(专业18篇)

    各位来宾,大家下午好!很高兴能够在这个美好的时刻与大家相聚在一起。接下来我们将观看一段视频,了解更多有关本次活动的信息。女:今天,我们相聚在这里,一起用心来感受

    学生的办公室规章制度(实用18篇)

    任何一个组织都需要规章制度来管理和约束组织成员的行为和活动。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规章制度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一、本室所藏的书刊,仅供本校学

    教师的辩论课心得体会(优质21篇)

    教师心得体会是教育工作者在教学实践中对自己的思考和感悟的总结,对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非常重要。深入思考教育教学的内涵和要义是教师的责任和使命,下面是一篇关于教育的

    教育工作者高中家长会(通用15篇)

    家长会是学校了解学生家庭背景和需求的窗口,能够使学校更好地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教育。下面是一些家长会的范文和主题讨论,供大家参考和借鉴,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