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乡创业申论文章 士兵返乡创业方案(通用5篇)

时间:2024-09-20 作者:LZ文人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返乡创业申论文章篇一

18岁,她离开家乡,踏上了求学之路;22岁,她走上社会,开始了谋生之路;25岁,她回到家乡,开启了创业之路。

今天,让我们走进大理的白族原乡——剑川,步入剑川县丰源农业科技服务有限公司,一起来倾听大学生回乡创业的苦辣酸甜。

2012年,我大学毕业。与其他同学一样,为了找工作曾到处参加招聘会。但是,要找一个能让自身能力得以发挥的岗位谈何容易。三年中,我奔波于高楼大厦之间,这常常使我思忖:人生的路有千万条,与其挤在城市里打工,不如回乡创业实践,做自己想做的事!

就在2014年的春天,大理的旅游开始发展,身为大理人,一直都喜欢依山傍水,宁静质朴的生活。所以就有了苍山下,洱海边,我们的第一个客栈。那时候的大理是旅游胜地,游客络绎不绝。不料,好景不长,我们遇到的疫情,对于客栈经营来说,疫情就是灭顶之灾,之前的努力在一年间就会付诸东流。

2021年,我和家人经过一番踌躇和多方考虑之后,终于做出勇敢的决定——做电商农业,凭借自己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还有做客栈积累下来的资源和经验,回乡创业干出一番事业。

我坚信:只要有知识和本领,即便没有走进城市,走入农村也能有所成,没有选择做白领,而是自主选择当农民,命运也同样会改变。我决定用“知识务农”的理念和实践,帮助家人转变观念,书写自己的命运。

于是,我的务农创业之路,在周围人不理解的目光中,启程了。“不成不罢休”的创业意志,使我在积极探索和辛勤付出中勇立潮头。

我回到了剑川县,在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按照“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合作模式,带领我们的团队和剑川县甸南镇白山母村合作,组建了剑川丰源农业科技服务有限公司,并在白山母村以免费提供藜麦种子,教授种植技术和管理知识的方式,充分调动了农户的积极性。白山母村位于剑川县处甸南镇东南部白山母山,海拔2800米—3200米,昼夜温差大,都是红土地,适合藜麦生长,种出来的藜麦品质堪比藏区,高配比三色,颗粒饱满,颜值高、营养足。在经过试种三年检测品质后,于2021年开始规模化、标准种植500亩藜麦,产量达到16万斤,通过免费提供藜麦种子给农户种植,并给予相应的技术支撑,带动了150户农户,平均每户增收9000元。

2021年订单农业预售模式的实验成功,促使白山母原有种植户外甸南镇其他村的农户也积极报名参加2022年的藜麦种植。2022年丰源农业计划在剑川县甸南镇白山村、玉华村、上关甸村、华丛山片区以订单农业的模式带动农户发展20000亩以上藜麦种植。

不仅为自己,也要在合作互利和致富带富中彰显本色。作为一名新农人,我始终抱有深深的教育情怀,深刻认识到推进乡村振兴快速发展需要更多的人才。为此,在不断加强自身学习,发展藜麦种植产业的同时,我也积极发动更多返乡人员、乡贤人士参与支持家乡建设,围绕乡村振兴主题推出“才存论坛”等。

关于乡村振兴,梦仍不止。我希望自己像藜麦束一样,牢牢地扎根在家乡这片沃土上,发扬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和伟大精神,只争朝夕,不负韶华!

返乡创业申论文章篇二

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六稳”“六保”决策部署,进一步支持农民工等在外人员返乡创业,推动返乡创业高质量发展,实现稳定扩大就业,根据上级有关返乡创业文件精神,现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实施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实施方案,充分发挥创业带动就业的引领作用,推动返乡创业环境进一步优化、政策体系进一步健全、平台进一步完备、服务进一步改善,创造更多就地就近创业机会,全面激发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热情,促进在外济宁人员返乡创业,充分发挥创业带动就业的引领作用。力争20xx-20xx年,每年扶持创业9000人以上,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9万人,其中20xx年万人、20xx年万人、20xx年万人。

(二)完善创业平台载体。加快创业孵化基地、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实训基地等创业平台建设,为返乡创业者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的开放式平台和专业化服务,优先推荐有创业意愿的返乡入乡创业者就地就近入驻创业孵化基地、创业园区,落实创业担保贷款、一次性创业补贴、租金减免等各项扶持政策。

(三)强化创业培训工作。依托普通高校、职业院校、优质培训机构、公共职业技能培训平台等开展创业能力提升培训。将返乡入乡创业人员纳入创业培训重点对象。积极探索创业培训与区域产业相结合的培训模式,根据返乡入乡创业者特点,开发一批特色专业和示范培训课程,提供不少于136课时的创业培训。培训结束后,培训主体要做好培训人员创业跟踪服务,为学员提供开业指导、创业贷款和创业服务资源对接。

(四)提升创业服务水平。在春节、中秋节等返乡回乡高峰期,面向广大返乡人员开展“送政策、送培训、送岗位、送服务”集中服务活动。依托人力资源开发、创业辅导等创业服务机构,为返乡入乡创业团队提供“初创扶持、政策咨询、项目评估、创业孵化”等“一条龙”服务;举办“项目路演、实操实训、沙龙讲堂、导师把脉”主题活动,为返乡入乡创业项目提供前期智力支撑、决策参考和学习交流;重点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等单位遴选一批科研人才、政策专家、会计师、设计师、律师等,为返乡入乡创业人员提供创业项目、技术要点等指导服务。各县(市、区)可结合返乡入乡创业人员需求,在省外和省内重点市设立返乡创业服务站,并根据服务效果,统筹创业带动就业扶持资金、就业补助资金等给予奖补。

(五)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引导作用,加大对返乡创业的财政支持力度。对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办的企业,招用就业困难人员、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的,按规定给予社会保险补贴。对符合就业困难人员条件,从事灵活就业的,给予一定的社会保险补贴。农民工等返乡创业者首次领取小微企业营业执照(20xx年10月1日以后登记注册)、正常经营12个月以上、在创办企业缴纳职工社会保险费不少于6个月的可申领万元的一次性创业补贴,返乡入乡创业人员正常经营6个月以上的,可先行申请50%的一次性创业补贴。

(六)强化创业金融服务。将返乡入乡创业人员纳入扶持范围,放宽返乡人员创立的小微企业创业担保贷款申请条件,将当年新招用符合条件人员占现有职工比例下调为15%,其中在职职工超过100人的下调为8%。放宽免除反担保范围,返乡创业人员10万元及以下的个人担保贷款以及全国创业孵化示范基地或信用社区(乡村)推荐的创业项目,获得设区的市级以上荣誉称号的创业人员、创业项目、创业企业,经金融机构评估认定的信用小微企业、商户、农户,经营稳定守信的二次创业者等特定群体,免除反担保要求。鼓励各县(市、区)根据实际情况适当提高返乡创业人员贷款额度上限,并逐步降低或免除反担保要求,由此额外产生的贴息资金支出由地方财政承担。

(七)发挥创业典型带动作用。举办济宁市创业大赛,通过大赛进一步激发广大劳动者的创业热情,提升培养创新创业意识。每年组织“雏鹰计划”创业训练营、创业师资培训班等培训,开展“济宁市十大大学生创业之星”、“济宁市十大返乡创业农民工”评选活动,选树创业典型人物,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积极争创一批省级创业型城市(县区)、街道(乡镇),在全市范围建立创业环境优良、创业服务配套、创业资金充足、创业成功人数增多的创业长效机制。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县(市、区)要把返乡入乡创业工作纳入到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稳就业大局中统筹谋划和推进,认真落实本实施方案,明确任务分工,细化政策措施。市人社局有关科室、单位要强化协调沟通,整合各种资源,加强对县(市、区)工作的指导,形成工作合力,将返乡创业各项措施落到实处,推动返乡创业高质量发展。

(二)做好宣传引导。充分利用各种受众面广、宣传效果好的新媒体,大力宣传促进返乡创业的优惠政策和服务举措,提高政策知晓度。广泛挖掘返乡创业典型案例,讲好创业故事,营造有利于创新创业的良好社会氛围。

(三)建立长效机制。各县(市、区)要及时总结返乡创业工作中的经验做法和主要成效,查找工作中存在的短板不足和薄弱环节,及时完善制度措施,巩固、深化工作成果。

返乡创业申论文章篇三

xx省退役军人事务厅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稳定和促进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工作的措施》,要求全省各级退役军人事务部门进一步加大对退役军人就业创业扶持力度,促进退役军人高质量充分就业和成功创业。

广泛开展适应性培训。对接收安置的自主就业退役士兵利用《xx省退役军人适应性培训系统》,进行全员适应性培训;通过“双走进”等活动,开展军人退役前职业指导。探索建立送政策送教育“双送双进”机制,实现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和学历能力提升“双创双赢”目标。

大力实施职业技能培训。对有培训意愿、符合条件的退役军人退役后可选择接受一次性免费就业创业技能培训,并享受培训期间生活补助。推行“订单式”“定向式”“定岗式”培训,推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鼓励企业对退役军人实行先上岗后培训,推广现代学徒制、企业新型学徒制。

支持退役军人参加学历提升教育。对退役军人参加普通高考、成人高考、研究生考试,符合条件的享受加分照顾,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服役期间荣立二等功以上且符合报考条件的,可申请免初试攻读硕士研究生。具有普通高职(专科)学历的退役士兵参加成人高校专升本招生可免试入学。高职(专科)学生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期间荣立三等功(含三等功)以上奖励的,在完成高职(专科)学业后,免试入读普通高校本科插班生招生院校、专业。

培育壮大教育培训主体。建立退役军人就业创业承训机构目录,加强对承训机构培训质量及资金使用情况考核评估,将其与培训机构承训资格和培训经费拨付挂钩。鼓励社会力量充分参与,支持企业特别是规模以上企业的职工培训中心培训退役军人,鼓励企业与职业院校共建退役军人实训中心、教学工厂等。开展xx省退役军人就业创业示范基地认证,支持社会力量开展退役军人教育培训和评价工作。探索建立退役军人教育培训联盟,建立培训师资库和创业指导团队。

促进退役军人有序就业。积极扶持就业,落实好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每年至少组织2次退役军人专场招聘活动;做好失业人员帮扶和就业失业登记,符合条件的可申请失业保险金;做好困难退役军人就业帮扶,对符合就业困难人员认定条件的,纳入就业援助范围。对确实难以实现就业的,可通过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适当放宽招录(聘)条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在招收录用工作人员或聘用职工时,适当放宽退役军人的年龄和学历等条件。退役士兵报考公务员的,军队服役经历视为基层工作经历,服役年限计算为工龄,同等条件下优先招录聘用退役军人。引导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吸纳更多退役军人就业;支持退役军人灵活就业,将灵活就业纳入就业统计指标体系。按规定落实好灵活就业人员社会保险补贴;落实财税优惠政策,督促落实好税收优惠政策,让符合条件的退役军人应享尽享政策红利;加强就业预警监测,动态掌握就业情况。

返乡创业申论文章篇四

姚海定、男、布依族、1976年10月5日出生、_党员、蔗香镇蔗香村计生协会会长、蔗香镇创业致富带头人。

每当火龙果开花挂果季节,蔗香公路低码头渡口,增添一道美丽的风景线,沿路水泥桩上红、黄、白花相争艳,鳞形果球红沿线,这就是蔗香火龙果。

蔗香渡口路口100亩的火龙果是姚海定于2011年2月份引进种植示范基地。据了解姚海定1997年和村里的青年,一起南下广东打工,在东莞街口一家玩具厂打工,当时工厂效益不太好,薪水少,家里有老有小需要照顾,他寻思着打工不是他的出路,1999年他结束了打工生涯。两年后返乡,接着龙滩库区移民开始,家乡的拆迁有序地开展,几年后移民建房建好,家人安居乐业。他就开始寻思找发展致富路子,正当他寻思无路之时,恰逢省农科院到蔗香调研,并组织培训亚热带水果种植技术,姚海定第一个踊先报名,在培训期间认真学习,不耻下问,在老师的引导下,他决定在码头路口处实施100亩火龙果种植示范。

培训结束,他就带着家人所有劳动力上山,砍草、挖坑整地,联系果苗,他坚信“含泪播种的人一定能含笑收获”。按老师教的种植技术程序逐一进行,经过几个月的努力,100亩的火龙果示范基地现在人们的眼前。不知情的过路人,看到码头公路上下,栽有整齐序的一根根水泥柱,不知有人在干啥?后经了解,才知道是蔗香姚海定在栽火龙果。

俗话说“种庄稼、三分种七分管“,为了确保示范成功,姚海定在地头建一个临时工棚,在果园内认真抓好管理,种耕除草,浇水施肥。夜间又作人工授粉,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努力,终于在2013年6月火龙果熟了,蔗香第一家火龙果开始上市。在当地,他的举动传为佳话。

从那时起,他带动村里的几家农户栽起了火龙果,随着国家对农村的政策扶持越来越好,罗甸县有人来蔗香投资种植火龙果,有人在成立火龙果种植合作社,也有单户种植,他知道这是村民脱贫致富的好机会,他坚定:只要肯学、肯想、肯干,致富小康不会是梦。蔗香的火龙果种植面积逐年扩大,初步形成了一项新的产业,奔赴同步小康致富路,他是群众“领头雁”。

据统计,目前全镇共有5家种植合作社,有13家单户种植共计2350亩,年总产值1133万元,镇政府也把火龙果项目作为一项重要的产业来抓。

返乡创业申论文章篇五

为加强农村人才队伍建设,树立一大批农民可学、能学的各类榜样,推动乡村人才振兴,经推荐、评审、公示,今年8月3日,赣州市委农工部对50名优秀农村实用人才授予“赣南乡村明星”称号,其中兴国县2017级“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远程教育园艺技术学员获评“农村种养能人”称号。

“马上就要进入烘烤阶段了,现在的烟叶首要任务是打顶抺芽,在田间烟株花蕾脱离顶叶5cm至30%烟株第一朵中心花开放期间视烟株长势适时打顶,同时摘除2-3片底脚叶。打顶后要及时抺去长于2cm的烟芽。”初见许洪菠,是在他齐人高的80亩烟田里,满头大汗地手把手教贫困户杜水娇打顶抺芽。

许洪菠,出生于80年代末,身上既有80后的激情与执著,也有90后的自信与大胆。

2007年走出学校大门后,在裁缝爷爷的带领下,许洪菠随着打工的热潮,来到福建省泉州市从裁剪学徒做起,剪钝了好几把剪刀,由懵懂无知慢慢地成为了泉州市小有名气的裁剪师。

“裁剪工作是很辛苦的,有时候为了赶工,经常加班加点,熬通宵那是常有的事,我记得最高纪录是二天三夜没怎么合眼,也没有出过裁剪房,吃饭靠快餐,实在困了就靠在桌上打个盹,清醒一点后又接着裁剪。”许洪菠如是说。正是靠着敢打敢拼的这股韧劲,他成为了福建361度总部裁剪部门主管,年薪达到近20万元。

随着《xxx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文件出台与实施,看到家乡发展变化很大,发展机遇很多,加上父亲体弱多病,为了照顾家庭,许洪菠2015年放下剪刀,回到老家赤脚上阵,成为了一名地地道道的农民。

“我父亲是兴国县最早从事烟叶种植的一批人,也是良村镇烟叶种植的技术人才,加上国家烟草专卖局对口支援兴国,无论是保险、烟税返还都给烟农吃了一颗定心丸,所以回乡后烟叶种植自然成为了我的第一件农活”,许洪菠说,在兴国县素有“黄金叶”之称的片片烟叶与自己结下了深厚的情缘。

因为技术上过硬,加上历年来积累的育苗经验,从2015年起,许洪菠承担了良村镇1000多亩烟田的育苗任务,从择址、起垄、备肥到烟苗日常管理,在育苗的这段时间里,他几乎以育苗大棚为家,每天呆在育苗棚的时间超过了10个小时,因烟苗成活率高、病虫害少等特点获得了当地烟农的一致好评,自家烟叶种植面积每年也都维持在70亩以上。

因村里青壮年大多外出务工,烟叶回收后,大部分烟田无人耕作,许洪菠先后成立了农民专业合社、家庭农场,与当地农户抱团取暖,实行烟田轮作,二季种植红薯、西瓜等经济作物,2017年仅红薯产量就达12万斤,并利用传统工艺进行倒蒸红薯干制作。同时流转土地近100亩种植甜叶菊、甜玉米等,通过微信、电商等方式销售本土农特产品,2017年营业额近百万元。许洪菠种植基地长期带动农村留守妇女、低保户、精准扶贫户70多人入股分红、就业,发放人工工资25万多。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