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写教案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案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撕水果教案篇一
《水果屋》是一篇充满童真的故事,它以欢乐、温馨的故事情节吸引着孩子们,角色清晰可爱,场景简洁美丽,使孩子在阅读图书中获得美的享受。我在带领孩子欣赏故事,阅读图书的同时,注重提醒孩子们细心观察角色的表情变化,引导孩子们大胆猜测角色的心理活动,并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孩子在课堂上能安静地倾听故事,翻阅图书,并按照一页一页的顺序来阅读,形成了良好的、井然有序的阅读习惯。当阅读到小熊因为冷的睡不着的时候,孩子们纷纷想办法帮助小熊。
有的孩子说:在外面搭个帐篷,这样就吹不到风了;也有的孩子说:让小熊住到我家,我家有两个床……最后让孩子体验用水果图片贴水果屋,体验创作的乐趣这一环节,由于时间的问题,我将这一活动放在了区域活动中,由于刚刚接触过所以孩子们在操作时特别的'认真,但是大多是根据故事中的方式来贴的。活动结束后,再回想整个活动,在活动中应更加放手让孩子们去独立阅读故事,揣摩故事情节的发展,而不应限制幼儿,过多的干涉幼儿,让孩子能更自信的把自己的想法讲出来。
教学时最难的是最后一个环节,请幼儿描述自己为小熊搭建的水果屋。我是这样提问的:请小朋友们为小熊再搭一个漂亮的水果屋好吗?你怎样搭?幼儿说不出。我只好改成我们一起搭建,“你们说这次我们用什么水果做墙?”这次幼儿有话可说了。对小班幼儿提问确实得把问题做细。在幼儿说的过程中,我若能画出来更有利于幼儿想象里的培养。
撕水果教案篇二
10月15日,我上了工作以来的第一次公开课,小班体育活动《运水果》。第一次正式上公开课,选择活动内容对于我来说有点难,一是因为给小班上课本来就比较难,二是因为没经验,第一次带小班,很多事都在摸索中。一开始打算语言课《感冒了》,但是在与园长和其他老师沟通后发现,给小班上语言课是有一定难度的,他们可能说不出很多东西,这样的课堂就少了师幼间的互动,也许就变成一节说教课。因此结合园长等老师给的意见以及平时给幼儿玩的游戏内容,我决定上体育活动《运水果》。
本次活动我采用了情境导入,用娃娃家中的爸爸妈妈因为外出而请小朋友帮忙给宝宝们运水果这一情境吸引幼儿的注意,小朋友们都十分感兴趣,很积极地想给娃娃家的宝宝们送水果。接着我由运水果这一主题引导幼儿认识四种水果并且知道将水果放到相应的水果篮中,这一环节在后来的活动中有部分幼儿搞错,但是大部分幼儿还是能做到将不同水果分类。之后是介绍该游戏的规则,我的设计是跳过两个呼啦圈,爬过一个“独木桥”后到达目的地放水果。先请个别幼儿尝试,接着将幼儿分成两组进行比赛,在比赛中的一个要求是一个幼儿完成任务后拍一下下一个幼儿的手让他继续运水果,这对于小班幼儿来说是一个难点,因此活动中也没特地要求拍一下手,只要幼儿知道要叫下一个小朋友开始运水果就可以了。整个活动还是较顺利的开展了,但是课后在听取其他老师的建议及自己的反思后,我总结有以下几点我认为需要改进的地方。
一、对于活动材料的设计要考虑更全面,特别注意个体差异。
在运水果的过程中,独木桥是用两只桌子拼在一起的,这个做法引起其他老师的一些质疑:是否安全,是否合理,为什么不用垫子。我当时这么设计是因为平时在游戏中有让幼儿尝试爬过桌子,幼儿对此的反应是很开心、觉得很有趣的,另外由于桌子较宽,安全上也是有保证的,因此我将其设计在此次活动中。不过听了其他老师的建议后我认为还是有改进的必要,因为班上的几张新课桌较高,因此,有几个个头小的幼儿爬起来会有点吃力,所以我也意识到在材料的设计上要注意个体差异。
二、在遵循小班幼儿身心发展的基础上,适当提出高一点的要求。
幼儿的潜力是很大的,因为他们的'模仿能力很强,有些东西也许对于他们来说一开始会有难度,但是只要教师愿意多尝试几次,并且通过个别学习能力较强的幼儿带动其他幼儿,可以收到不错的效果。如在本次活动中,有个环节是让幼儿完成送水果的任务后要拍一下下一个幼儿的手让他继续,这个对于小班幼儿来说是较困难的,在开课之前的其他游戏中我也尝试让幼儿做过相同的事,但是很多幼儿完成任务后就只会坐到自己的座位上,不知道要叫下一个幼儿。不过总有那么几个幼儿是能理解老师的意思的,比如我班的秦梦如,她在几次活动后就能拍一拍下一个幼儿的手,并且大声地提醒该幼儿轮到他了。在几个较突出的幼儿的带动下一些幼儿也开始“学样”了,也许他们并不明白这个拍手的含义,但是至少他们愿意尝试了,可以在今后的活动中继续培养。作为老师,教学活动虽然要遵循幼儿的一些身心发展规律,但是有时候也可以稍稍发掘一下孩子的潜力。
三、活动过程可以更丰富一些。
在将幼儿分成两组进行运水果比赛的过程中,我自己感觉有些单一,因为一直是幼儿在参与活动,我只是作为指导者和保护者在旁观察,这过程并没有多少师幼互动,但是这段时间又是较长的,开始几个幼儿比赛的时候气氛是很热烈的,不过到最后幼儿似乎没那么感兴趣了,而我自己也觉得似乎有点冷场,所以后来想是不是该从中提高幼儿任务的难度,比如先运一个水果、再运两个等等,这样也许能让活动更丰富一些,也能激发幼儿的兴趣。这在今后的活动中可以让幼儿尝试一下。
总得来说第一次公开课让我认识到了很多自己的不足之处,从教态到教学方法、教学活动的设计,我都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课后很多老师给的建议都让我受益匪浅,希望以后能把课越上越好。
撕水果教案篇三
“能让幼儿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是数学活动的重要目标。本是一个以游戏为主的学习活动,通过给爸爸妈妈分总数是5的苹果这个游戏,让幼儿在分水果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理解了数的`分合关系;在交流分享中学习了记录方法并感受喝发现了多种不同的答案;在帮水果找朋友时运用已有经验解决了问题,并获得成功的喜悦。
数学是抽象的,需要幼儿通过游戏和操作去理解和掌握。活动中我提供了水果记录纸让幼儿操作与记录,同时通过猜拳游戏增加活动的趣味性。猜拳结果的不确定性使活动过程充满挑战,幼儿跃跃欲试;猜拳过程需要两人的配合,活动中锻炼幼儿的交往能力与合作能力。
幼儿只有在生活和游戏的真实情境中,才能逐渐体验到数学的意义。幼儿只有在不断接受挑战和不断成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才能获得自信心,体验活动的乐趣。如“帮水果找朋友”的游戏任务是让幼儿运用已学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解决问题。当问及怎样才能知道水果中的秘密时.幼儿充分运用已有经验完成了任务,满足感和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其实,分水果的活动远没有结束,还可以在节日里提供各种颜色和形状的水果让幼儿分类、数数,尝试按一定的规律悬挂水果,统计不同特征和种类的水果,并进行各种有趣的游戏。总之,教师应努力让数学教育回归幼儿生活.以幼儿的生活经验为核心,将数学教育与其他领域的学习有机整合在一起,引导幼儿发现和解决问题.提升相关经验,并逐步提高思维能力,感受学习的乐趣。
撕水果教案篇四
拿到课题,看到备课:每人一个用眼罩,闻一闻水果的味道。
考虑到用眼罩比较麻烦,很难配到每人一个眼罩,再说从孩子们的心理考虑,他们不会安份地罩着眼罩来闻东西的,也考虑到本课的目标主要是让孩子们用鼻子来感知物体,因此,决定将此课作一些调整。
班级共有八组,我给孩子们准备了八样东西:酱油、黄酒、醋、麻油、生姜、蒜头、苹果、桔子。将这些东西一样一样分别装进小杯子里,然后用白纸将杯口封起来,在白纸上戳了几个洞,以便孩子们从洞里闻到味道。
考虑到这些东西里面,孩子们大概对生姜和蒜头比较陌生,因此,课的开始部分,我拿出生姜和蒜头,让孩子们闻一闻、摸一摸,充分感知他们的味道。
认识了这两样东西之后,便进入了“鼻子嗅嗅嗅”的环节。
每一桌推选了一个组长,作为统计大家意见和组织大家闻味道的人。然后,每桌发一个杯子,请小组长组织每个人都闻一闻,猜一猜,杯子里是什么东西,组长将小组的意见记录下来。闻好之后,全组的人向大家报告闻的是什么,八组孩子只有一组第一次没闻对,第二次重新闻了闻就猜对了。第二轮将杯子进行了轮换,孩子们闻第二杯,这样依次下去,孩子们非常感兴趣,都想再闻下一样东西,本节课孩子们每人共闻了五样东西。
闻的过程中发现一个问题,有些小组的组长不懂得组织,大家抢着闻,结果将东西洒在了桌了上。第一轮第七组因为抢着闻东西,将杯里的酱油洒在了桌子上,我在小结的时候没有批评他们,而是表扬第二桌,组长的做法,因为这一桌人稍微多一些,他能够端着杯子一个个送到小组成员面前让他们每人都闻到,这样做比较好。后来,第二轮的时候,其他有些小组就效仿了,大家也变得比较有秩序。
小组合作中,还发现第一组有两个小姑娘特别不接受组长的管理,她们将组长的纸和笔拿去,将杯子抢在自己手里,我在想,这两个小姑娘大概就是平时比较能干的.,老师也常常请她们做事情的,总是当组长的人,当我今天选了那个小男孩儿做组长时,她们很不服气。我毫不留情地批评了那个一直坚持将组长的纸笔拿在手上的小姑娘,希望她要服从组长的管理。
思考:像这样事事想占上风的孩子,老师是否应该给点冷处理呢?我今天这样做合适吗?
注:查看本文相关详情请搜索进入安徽人事资料网然后站内搜索找水果活动反思。
撕水果教案篇五
本节活动主要是让幼儿能够根据水果的特征对其进行添画,使其变成另外一样事物,这对于刚进入中班的幼儿来说是有点难度的。所以如何做好引导工作,活动开展前我也进行了一番思考,是出示多幅图片让其观察还是以一幅画引出活动内容,我选择了后者,因为考虑到幼儿对于绘画还不太熟练,所以老师的示范我作为了重点,让他们观察后发挥想象进行添画创作,但我的设想在付诸实施后,也发现存在的一些问题及需要调整的地方:出示多幅图片让幼儿学会观察,能够寻找到不同水果的痕迹,说说什么水果藏在什么地方,它是怎样变化的,通过多幅图的欣赏让幼儿对水果添画有一些了解,从而能够大胆发挥想象,并能够根据水果的不同状态添画出各种不同的造型来。
幼儿自己介绍作品,因为作品是自己创作的',有他自己的想法,也许我观察到的和他画的并不一致,所以还是应该先请几个小朋友自己先来介绍,老师再对其进行鼓励,点评,提出更高的要求,最后再挑出一些作品让小朋友进行猜测,学习观察别人的作品,说说别人创作的步骤,怎样画的?激发出自己想象的源泉。作为添画活动,而且已经有主体的添画活动,相对于画某一物体来说,技能上的要求要低一些,重要的是发挥孩子们的想象力,因此,通过多样化的范例,来打开孩子们想象的大门要比单一的示范讲解更为适宜。我们说艺术欣赏和艺术表现是艺术活动的两大方面,是不可偏废的。在美术活动中利用范例引导幼儿欣赏是常用的方法之一,幼儿欣赏范例的方法不会扼杀幼儿的创造力,扼杀孩子创造力的是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形式,如何运用合适的范例进行适时适当的引导那才是最为关键的。
在美术活动中,大家都觉得讲评难把握,其实,我们可以采用多层次的讲评,在本次活动中可以先让孩子自我介绍再由同伴进行猜测,接着可以相互介绍等等,还可以通过给作品起名字,讲故事的方式进行作品的讲评。本次活动的讲评部分和幼儿作画之前的想象有重复的地方,都是说了“把**变成了**”,为了避免环节的重复,一方面我们的绘画之前可以请个别的孩子来说一说,另一方面,我们在讲评时可以把“把**变成了**”改成“你是怎么变的?”不仅避免了重复更提高了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