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第一课节目读后感(精选10篇)

时间:2023-09-23 作者:XY字客开学第一课节目读后感(精选10篇)

当品味完一部作品后,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感想写下来吧。当我们想要好好写一篇读后感的时候却不知道该怎么下笔吗?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读后感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开学第一课节目读后感篇一

今晚8点钟,我看了中央电视台播放的“开学第一课”这次的主题是以“美在我身边”来叙说的。

第一课说的是“探索美”,其中来了一位神州九号的女宇航员刘洋说了自己在没有吸引力的太空中发生的种种奇妙的事情发生的种种奇妙的事情,让我又惊又奇。

第二课说的是“创造美”,我国游泳冠军焦刘洋和叶诗文在夺得今年的奥运冠军的艰辛和曲折。她们是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和坚持不懈的训练取得的。

还有一位女老师邓丽在海拔1800米的山上给孩子们上课,教他们唱歌,跳舞,画画,和同学们产生了深厚的感情,3年的试教结束了,她的同学们都舍不得让她走,称她们的老师是“最美老师”。邓老师也让同学们放心,说自己不会离开她们的。

我们以后要在自己学习和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让美时时刻刻留在身边。

开学第一课节目读后感篇二

9月1日的钟声敲响了,《开学第一课》专题节目也如期而至。今晚我和妈妈宅在家里收看央视播出的《开学第一课》,节目以“少年强,中国强”为主题,邀请了一系列2020年抗疫英雄人物,通过“云课堂”,给我们上了一堂深刻形象的“开学第一课”。看完之后,我们的内心深受感触。主要有以下的心得体会:

人的命是最重要的人权。

这是钟南山爷爷在节目中给我留下的比较深刻的话。由于在此次疫情的突出贡献,钟南山成为我们学习的好榜样。在节目中,他以亲身经历教我们要担当,要敢于承担。

除了胜利,别无选择。

陈薇在节目中讲到了疫苗的故事和一些知识,还有一些经历,让我深受感动。

节目虽然结束了,但《开些第一课》对我们的影响不会消散。因为今年的《开学第一课》记录的是全国人民一起抗疫的经历,承载的是我们全国人民在灾难面前的勇敢与信念。同时,我们要坚信,青年一代是国家的主力军,少年强大了,我们的祖国和未来才更有希望。中国强,少年应当更强。带着这种“抗疫精神”,带着这段“历史”给我们的宝贵经验,一直向前走下去。

开学第一课节目读后感篇三

今天晚上,我看了一个视频,叫做《开学第一课》我首先看到的是那些很厉害的人们,比如:科学家、植物家……等等。

一个老爷爷,他是研究潜水艇的,他小时候上小学的时候,他上课有点不认真听讲,但是他回到家就会很认真的去做。这位老爷爷每天辛辛苦苦的上着学,终于有一天,他考上了大学毕业,大学毕业后,他下定决心要造一个潜水艇,他这一辈子,只有两件事:一个是造潜水艇,另一个是造一个大工厂,最后,他终于造出了潜水艇,就这样,就有了潜水艇。

在《开学第一课》这个节目里,有一些我不太明白的内容,妈妈就会耐心的解答。

航天英雄杨利伟的出现,引来了同学们的掌声,他感受到中间荣耀。

这堂课,程非同寻常、令人难忘!而其中最触动我的就是“00后”奥运健儿杨倩。1952年,周总理说:“只要奥运赛场内有五星红旗升起,就是胜利。”让东京奥运会场响起《义勇军进行曲》。

点亮自己的理想,并向先辈和当代这些榜样学习,努力朝着更好的方向前进。

“加油!”

开学第一课节目读后感篇四

《开学第一课》,这个节目举办的非常好,因为这个节目里请了很多令我感动、令我敬佩的人,从这些人身上我学到了梦想、努力、付出等很多很多东西。

最令我感动的人是廖智老师,她是一名特别的舞蹈老师,你们知道她为什么特别吗?因为在上次的汶川大地震中,她失去了自己的双腿。有一次她一个人在家,想上厕所的时候家里却没人,就自己去上厕所。她爬呀爬呀,爬到客厅,看见了一双假肢,那双她不愿穿起的假肢,那时候,她意识到这双假肢对她真的很重要,她离不开它。因为只有穿上这双假肢,她才能继续行走、跳舞,只有依靠这双假肢,她才能实现她的舞蹈梦。为了自己的梦想,她忍受着穿着假肢的疼痛,一步步坚持着,直到重新站在了这个舞台上。

最令我敬佩的是王亚平老师,她是一名宇航员,她登上了太空,还在太空上讲授了一节有意思的物理课。看着王亚平老师,我心中的梦想也有了落脚点,那就是成为一名宇航员。王亚平老师告诉我们,梦想需要坚持不懈,需要付出努力,她的话语会一直激励着我,让我为了梦想而不断奋斗。在我困难的时候,我也会想想廖智老师为梦想而忍受着痛苦,我也一定会好好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成为像王亚平老师一样的宇航员。

央视节目《开学第一课》观后感

开学第一课节目读后感篇五

2018开学第一课的第二节课主题为奋斗,在这一课中,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走上台,分享了自己奋斗和成长的故事。他三次高考才考上大学,一路走来经历了许多挫折和失败,但内心的奋斗之火从未熄灭。他说,奋斗应该成为生命的常态,它是一种生活态度。

追求是什么?有人说,追求就是你最想要的;有人说,追求就是心中的那个从未改变的梦想;有人说,追求就是小时候怀着一颗真挚的童心许下的宏愿;有人说,追求就是值得我们为其奋斗一生却又未必实现的了的理想;有人说……我说,追求其实就是一个人对其一生的美好愿望。

那么,是什么值得去努力追求呢?农民说,五谷丰登值得追求;医生说,将病人从病魔手中解救出来,使他们身体强健值得去追求;科学家说,宇宙中无穷无尽的奥妙值得去追求;历代的贤君明主们说,天下统一、国泰民安值得去追求;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应当追求什么全凭你自己掌握;陶渊明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值得追求的……我说,不虚此生是值得追求的。

是的,无论怎样对追求下定义,也无论去追求什么,其实都是为了能不虚此生,使自己这一辈子过得充实、快乐、有意义。而要想真正不虚此生,光有一个追求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为其努力奋斗。

不错的,要想使自己不虚此生,真正的关键是为了自己的追求而不懈地努力奋斗。

试想一下,当一个人为了自己的追求不断努力的时候,他(她)的生活怎能不充实?是啊,每天四处奔波忙碌,想空虚也办不到呀!而且,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回头看看自己走过的路,想到是在为自己那一份执着的追求在操劳,每付出一点都会更加接近自己的目标,谁能不感到欣慰、快乐呢?“不以成败论英雄”,若我们全心全意付出了,努力拼搏了,那么,无论是否成功,我们的人生都会因为我们曾经的付出而熠熠生辉!当我们日渐衰老,步入暮年时,如果我们曾经为了自己的追求而不懈地努力奋斗的话,那我们就应当为此而感到自豪,并骄傲地说:“我已为我的追求而付出了全部的身心,无论如何,我都死而无憾了!”

朋友啊,无论你决定追求什么,让我们一起来为了自己的追求而努力奋斗吧!

开学第一课节目读后感篇六

点亮一盏灯,照耀我们的人生;点亮一盏灯,燃烧我们的梦想;点亮一盏灯,走到成功的彼岸。

——题记

“我要飞得更高、飞得更高……”汪峰激励人心的歌声如此潦亮。在人生,我们都有自己的理想、目标。我们是青春的歌颂者,对未来充满着希望。为了美好的明天,我们愿意生出我们的双手,洒下我们的汗水,创造峥嵘的生活。

坚强是我们人生的支柱,它使我们在挫折中一次一次的爬起,不至于面对困难不堪一击。坚强给予我们挑战命运的力量,因为它,我们敢于与厄运作斗争。被誉为“发明大王”的爱迪生,为了寻找最适合的灯丝,做了无数次试验,遭受不可计数的失败。如果当初他不是坚持下去,那么就没有现在的灯火繁华的夜晚,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是他,面对失败毫无畏惧,有了坚定的信念,坚强的品质,才能取得今日的成就。很难想象,假使一个在沙漠中的人缺乏坚强的意志,那么他是否还能生存?司汤达曾说:“只有强烈地不懈追求,才能达到目标。”点亮坚强之灯吧!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我们有着别人无法具有的才能,有着独特的力量。自信是我们成功的要诀,是战胜自己的前提。疯狂英语李阳大学初期成绩并不理想,尤其是英语很糟糕。但他的心态很好,很自信……从而走了成功的道路。自信犹如海洋中的航标,指明了新生的希望,点亮自信之灯吧!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勤能补拙,能够弥补先天的不足。尽管能力再差的人,只要他勤奋拼搏,也能取得一定的成绩。勤奋是一切成功的必备条件。李时珍为了修写《本草纲目》费尽一生的年华——为了得到精准的信息,寒风暴雨也没停过;为了肯定一种方法,焚膏继晷的顾不上休息,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天才在于积累,积累在于勤奋呀!让我们坚定无悔的点亮勤奋之灯吧!

为了我们的明天,为了创造峥嵘的生活——点亮我们心中未来的明灯吧!

《开学第一课》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开学第一课节目读后感篇七

209月1号晚上8点整,迎来了第十三届《开学第一课》节目的首播。我与同学们相约坐在电脑前观看这档节目。此前,我们已经知道今年的主题是“少年强,中国强”,节目的传达“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精神。

今年的主题设定与全民抗疫的社会环境是密不可分的,立足于国家的大背景下,我们每个人都是其中的参与者,没有什么比这更刻骨铭心了。看完节目之后,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在节目中,我们可以看到节目立足于“担当”“团结”“科学”三个方面展开叙述。

钟南山爷爷用自己的故事来鼓励我们要勇于担当,敢于承担责任。他讲述了自己从小的生活环境以及自己从医的故事,让我的内心颇受感动。

张伯礼讲到了方舱医院的历史积累,对于生命,对于健康的思考,战胜病毒后才能看到看到人类的力量。

陈薇讲述了疫苗诞生的故事以及自己的故事经历,给我们做了一个好榜样。“除了胜利,别无选择”是她一直坚守的信念,只有坚信,才能成功。

张文宏着重提到身体健康的重要性,他通过简单明了的动画形式,提及了“少年儿童卫生健康宝典”,讲述了十点内容,时时刻刻把身体健康放在首位,健康永远比其他事情重要。

时间一晃而过,《开学第一课》迎来了结尾。虽然只有短短的时间,但从中收获的东西却很多,疫情虽然无情,但人间处处是真情。从中吸取经验,学习其中的抗疫故事,弘扬抗疫精神,吸收正能量,为祖国,为未来,成为一个优秀的接班人,为祖国和民族的未来做出自己的贡献。

开学第一课节目读后感篇八

在2020甚至以后做为传统,学校开学第一课建议上一堂爱国教育课,让孩子们从小就知道,在祖国危难的时刻,是谁冲锋陷阵,谁才是最可爱的人。

如若没有新冠疫情的阻隔,2月9日这个原定的春季学期返校报到日,将会是老师和同学们在春天里最喜悦的相聚时刻。这次就让我们换一种方式,通过网络共同上好开学第一课。这一课,说一说疫情带给我们的思考和感悟。

首先,面对疫情,有一种坚强让我们泪流满面。奋战在一线的科研人员和医护工作者是我们民族的脊梁,我们都应该向他们致敬!

那么,这次疫情都让我们学到了什么?

第一,关于人生的意义。

83岁的钟南山院士临危受命,第一时间给瘟疫定性,他科学抗疫的铿锵话语是国人心中的定海神针;受疫情感染的医护工作者表示,“等我病好了,我会再上一线”,他们的担当令人肃然起敬。

一群群的白衣天使,来不及与家人告别,便冲在了疫情防控的突击前线,他们是永不言败的钢铁战士;全国各地紧急动员,人民警察、环卫工人、基层公务员、快递小哥、超市售货员、小区保安、出租车司机、新闻记者,还有千千万万的志愿服务者,等等等等,他们的尽职尽责,才使我们在疫情面前,工作有序,生活如常,内心安定。

当然,还有我们敬爱的老师,每天关心大家的身体健康,反复叮嘱在家生活、学习的注意事项,为我们学习答疑沟通……这些无论名利、无惧生死、逆流而行的勇者,他们拥有一个共同的称谓,叫做“逆行者”。

他们让我们明白: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这些人在平凡的岗位上努力发光,坚持善良正直与勇敢,为社会为人类做贡献,这也是我们希望所有同学将来能够成为的样子,是我们共同的人生意义所在。

第二,关于国家的命运。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是北宋大家张载的名言。被当代哲学家冯友兰称作“横渠四句”。

由于其言简意宏,一直被人们传颂不衰。在这场疫情阻击战中,可谓大疫面前更显大爱!亲爱的同学们,无论将来你身处何处,身居何位,都应长存浩然之气,选择遵从内心,坚守理想。

面对磨难,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相互鼓励、共赴国难。

山海有涯,大爱无疆,中华民族总是历磨难而愈勇,遇百折而不弯;每至时艰,便是中华儿女举国同行,同舟共济的时刻。我们要看到,再大的困难,除以14亿就会变得微不足道;再小的爱心,乘以14亿也会成为爱的海洋。

第三,关于学习的目的。

打赢疫情阻击战,不仅要依靠信心和态度,更需要依靠科学和技术。

人类从远古社会一路走来,每一项发展成就无不彰显了科技进步所带来的巨大力量。崇尚科学,是一个强大国家、优秀民族的基本准则;而缺失了科学精神的民族,也会是没有尊严的民族。

崇尚科学,就必须从我做起,不仅要认真听讲,博览群书,也要注重思考提问,动手实践。

开学第一课节目读后感篇九

在9月1日晚8点,我准时地守在电视机前,观看今年的《开学第一课》,今年的《开学第一课》主题是“少年强,中国强”。看完之后我渐渐明白了“少年强中国强,少年智则国智....”的道理。

“少年强那中国一定也很棒,散发五千年的磁场。习惯了后发制人赢了还说承让,带着无限梦想和希望像条龙一样飞翔……”这一首歌一定有不少人知道,不管这是谁写的,谁唱的。,我们只需知道这个词中的含义是什么。

5月12日14点28分,8级地震袭击了这座“天府之国”。在这的(次)地震中涌现了很多英雄。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林浩就是其中一个小英雄,林浩在逃生后,并没有跑开。而是想要跑进教学楼救出自己的弟弟。于是他又爬回去,但是在返回途中,他看见有两个同学昏迷了,他放弃了救自己的弟弟。把昏倒的女同学背了出来。之后,余震不断,但是,他再次勇敢地爬回废墟,把另一个男同学背出来,逃出险境。在这两次爬回废墟救同学的过程中,林浩头部多处被砸破,左手臂严重拉伤。

“好不容易才爬出废墟,又爬回去,你不怕房屋再次倒塌吗?”记者问。“我怕,但我是班长。如果没有同学,要我这个班长有什么用。”林浩稚气的声音透着坚定。

我已经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了,我要向林浩学习,虽然我现在没有能力去帮助灾区的人,但我要更加努力地学习,长大后做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开学第一课节目读后感篇十

岁月的流逝总是匆匆而过,转眼间到了9月1日,又是一年开学季,恰逢党的1华诞,今年的《开学第一课》,以“理想照亮未来”为主题,描绘了一幅可歌可泣的追梦画卷。

节目中有两个画面让我难忘,第一个画面就是:拉齐尼一家,他们家最常说的话就是:“没有祖国的界碑,哪有我们的牛羊。”守护祖国的疆土,是我们无数人的理想,而今天,他们带着这个理想,来到了《开学第一课》的舞台,由拉齐尼·巴依卡的女儿讲述了他的故事,听完后我不禁流下了眼泪。帕米尔高原上红花和雄鹰告诉我们,传承爱国事业是青春理想的永恒追求!

而另一个画面就是:一位慈祥的老师站在讲台上讲课,这一站就是四十多年,她就是华坪女高的校长张桂梅,她让大山里的女孩儿们在这里插上翅膀,将理想放飞到祖国需要的地方。

我通过观看这期的《开学第一课》,让我感受到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与坚强,我们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我们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