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说课稿课件精选

时间:2024-12-22 作者:储xy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三年级数学说课稿视频篇一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四课——《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我主要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模式、说设计、说板书、说评价、说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说得失八个方面来谈一谈我对本节课的认识。

本单元是在前面“图形与几何”的基础上教学的,内容包括:四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周长的含义,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公式的探索和应用,对实物的估量等。

在编排上,教材一方面注意挖掘几何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另一方面提供了大量与空间观念密切相关的素材,把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有机地融合,与数学课程中各个分支进行整合,并遵循儿童学习数学的规律,选择了活动化的呈现方式,使学生更好地认识、理解和把握自己赖以生存的空间,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对教材的分析,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能结合具体的问题情景,巩固应用周长的含义,在探索活动中发现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2、能力目标: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积极探究、大胆尝试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同学间协作互助的意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让学生充分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培养生活中的数感。

教学重难点是:

重点: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难点:引导学生在探究活动中感悟和发现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的特殊性。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使他们有更多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和理解数学,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本节课是小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的教材。这部分教材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平面图形,以及前一课经历了许多测量实践活动了解周长的一般意义;了解了规则图形和不规则图形的周长的求法的基础上教学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以前的知识铺垫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知识基础。但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周长,因此对周长的理解要通过熟悉的生活情景来引导,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力图体现“面向全体,尊重学生,注重发展”。让学生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参与探索周长计算的过程。

“3161和谐课堂教学模式”,即“三标准一主线六原则一跟踪”。

“三标准”是指师生和谐、教学和谐、优差和谐,这是构建和谐课堂的核心。

“一主线”是指教师应整体把握教材,应围绕一条核心、主线设计课堂教学,即“举三归一、以一反三”。

“六原则”是指以《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中的六个习惯为课堂呈现方式和操作原则,即:积极主动、以终为始、知己知彼、集思广益、要事第一、不断更新。

“一跟踪”是指对学生知识、方法、能力的课后跟踪。

三年级数学说课稿视频篇二

小学低年级学生,在独生子女日益增多的情况下,由于在家里受到娇惯,独立做事少等方面的原因,大多时间观念淡薄,不知道珍惜时间,学习、生活懒散、松懈。然而,这些学生面对的社会,将是越来越讲究效率,快节奏运行的,为进一步巩固学生的道德认识,培养良好的道德行为,保持课内与课外教育的一致性,特意结合第五单元时、分、秒的内容设计珍惜时间这一节课,促使学生巩固知识,同时把道德行为进一步深化。

根据三年级学生好奇、好玩、好动的天性,在学生活动的过程中让学生参与观察、动手操作、比较讨论等一系列的活动,创设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的思维可以得到尽情的跳跃,个性得到尽情的张扬,逐渐感受到班队活动的趣味性、生活性和挑战性,达到活动的目的,注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知识,明白道理。

本次节课设计了五个环节:

(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二)亲身体会,自主发现

(三)依托生活,自主探究

(四)实践应用,寓练于乐

(五)文化熏陶,情感升华

注意从学生的出发,因此课堂各个环节的设计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将生活中有关的问题进行类比、分析、归纳,再加以总结,从而逐渐建立起较为规范化、系统化的行为知识,让学生经历一个从具体到逐步抽象的活动过程。同时,课堂教学流畅、生动,能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感官,符合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的氛围,渗透守时、惜时教育。抓住他们的好奇心,通过动手、合作、体验学习等学生比较感觉兴趣的活动,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和唤起他们的求知欲。达到活动的教育目标。,让学生自觉养成遵守和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1、活动开始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创设现实生活场景,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入手,让学生体会知识来源于生活,进而乐此不疲地进行学习。

2、通过故事《一分钟》提出问题,鲜明地揭示教育主题,指导学生讨论完成,引起共鸣,深化道德认识。使学生懂得对于他们来说,一分钟也很珍贵。从小树立时间观念,抓紧时间做好每一件事情,成为时间的主人,养成惜时的好习惯。

4、让学生在积极、多元的评价中建立信心、感受成功。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我们的教学,活动中不仅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用积极、及时的评价来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老师亲切的鼓励、由衷的赞叹能激励他们克服困难、继续探索,甚至一个微笑、一个眼神都能给予他们肯定的暗示、无穷的力量。使学生始终以积极的态度、饱满的热情参与着教学活动。

三年级数学说课稿视频篇三

“24时计时法”是在学生认识了时、分、秒,年、月、日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教材先编排了“认识24时计时法和探索24时计时法与普通计时法之间的关系”,再编排“认识时间和时刻的区别和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24时计时法在邮电、交通、广播等部门有着广泛应用,但由于三年级的学生对普通计时法中表示时间的词语知之甚少,再加上平时很少使用24时计时法,因此用24时计时法表示下午几时或上午几时时,学生往往感到不太习惯。

由于概念不能简单植入学生的头脑,学生要将概念内化,才能成为他们自己的,才能使数学结构与学生的认知结构对接。课堂上将采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在直观演示、动手操作中,加强对钟面认识;在发现规律、总结规律中探索普通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的关系;在应用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建立时间观念,为后继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基于以上分析,我制定了以下学习目标:

1、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了解24时计时法的特征,会用24时计时法正确表示一天中的某一时刻,并能正确进行两种计时法的互换。

2、学生经历认识、收集、应用24时计时法的过程,体会24时计时法在生活中的应用,建立时间观念。

3、学生在探索24时计时法与普通计时法的互换中,促进思维发展。

为了实现学习目标,我把运用24时计时法正确表示一天中的某一时刻定为学习重点,把探索24时计时法与普通计时法的关系定为学习难点。

为了突出本课的重点,突破难点,促进学生发展,我设计了如下的学习活动。

(一)创设情景,质疑自探

1、创设生活情景,形成探究问题

学生可能会说到:上午10时,上午11时,下午1时,下午2时……,可能有的同学会说到:因为20时就是晚上8时,所以只要在晚上8时之前到都可以。

我首先肯定个别同学的生活经验很丰富,同时揭示出:像我们平常说的上午几时、下午几时或者晚上几时,这是普通计时法,也叫12时计时法,而像19时、20时是一种新的计时法,叫24时计时法。在生活中经常会用这两种计时法的互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24时计时法。

(设计意图:利用现实生活素材,创设开放的问题情景,让学生自然而然地说出上午几时、下午几时,或者晚上几时,为揭示12时计时法或普通计时法提供物质基础。而学生在思考“为什么”过程中,引出“19时、20时就是我们平时说的几时”的数学问题。问题是数学的心脏,这样导入新课,不仅可以激活学生的问题意识,形成探索任务,而且符合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课程理念)

2、交流信息,激发浓厚的探究兴趣

(设计意图:数学教育要给学生一双能用数学视角观察世界的眼睛,给学生一个能用数学思维思考世界的头脑。在生活这个大课堂中,学生经历了收集24时计时法表示时间的过程,了解了这一全新的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初步感悟到数学的应用价值。课上学生通过交流与思考,不仅加深了对24时计时法的认识,而且尝试了两种计时法的互换,激发了浓厚的探究兴趣)

(二)小组学习,合作交流

1、动手操作,促进感知

师: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请钟表来帮忙,好吗?一天有24个小时,而钟面上却只有12个大格,如果让你来设计一个能表示24小时的钟面,你会设计成什么样子呢?下面就以小组为单位,先说说你的想法,然后设计一个钟面。

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教师创设轻松、愉快、和谐的学习氛围,学生自己动手绘制钟面,发挥了学生的创造性,使学生初步感悟到两种计时法的对应关系)

2、交流讨论,优化方法

师:“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组设计的钟面介绍给大家呢?”可能会出现三种情况:一是圆形或类似于圆形的大钟面,上面标有24个大格,从1到24;二是仍是12个大格的钟面,不过有两圈,内圈是从1到12,外圈是从13到24;三是其他画法。

师:“比较一下,哪种设计方法比较好?好在哪?”

学生会发现大圆钟面可以明确看出一日有24小时,但看着钟面要想说出下午几时,或者晚上几时,比较困难;而双圈钟面上能突出两种计时法的对应关系,利用这个钟面很快找到黑板上的24时计时法所对应的普通计时法的时间。

(设计意图:知识因交流而增值,思维因交流而碰撞,情感因交流而互融。学生在相互欣赏、相互评价的.过程中,获得了成功的学习体验;在比较、分析钟面的特点时,经历了深层次的思考,体验到数学的优化思想;最后依托钟面的对应关系,把24时计时法换成普通计时法,积累了直观转化的数学经验。)

(三)精讲点拨,巩固训练

1、课件展示,强化两种计时法的对应。

师:请同学们边看边思考,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播放课件:时针从0时开始,慢慢走动2圈,第一圈,依次从数字1到12,第二圈在外圈上依次出现13到24。配合演示相应时间的动画画面。

(设计意图:拨开云雾见天日。在学生自主探究后,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动态演示两种计时法的对应关系,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的过程,提高了学习效率)

2、探究两种计时法的互换方法

同学们通过观察发现普通计时法前面都有表示时间的词语,比如上午、下午、晚上,而24时计时法却没有这些;经过思考总结出由普通计时法向24时计时法转化时要去掉表示时间的词语,中午12时之后要加上12,中午12时之前不用加,反之由24时计时法向普通计时法转化时,要加上表示时间的词语,中午12时之后要减去12,中午12时之前不用减。

(设计意图:数学因抽象、概括而被赋于了简约美的化身。学生脱离了钟面这一形象、具体的实物载体后,对两种计时法的互换关系进入了“心求通而未能,口欲言而不得”的愤悱状态,此时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概括,总结出两种计时法的互换规律,使学生思维达到一次质的飞跃)

3、巩固训练

1)、填空

(1)一天有()时,从钟面上看,时针正好走()圈。

(2)17时是下午()时,21时40分,晚上()时()分

(3)晚上12时是今天的()时,也是第二天的()时。

2)、连线:

3:408:20xx:3017:0015:40

下午5:00下午3:40凌晨3:40上午8:20晚上8:20

3)、师生互问

(1)教师联系生活实际,说出不同的计时法的时刻,让学生说出相应的计时法。

(2)由学生写在黑板上一个时刻,让教师写出相应的计时法。

示时间的词语,增强对普通计时法的认识。让学生出题考老师,不仅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征,而且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参与性)

(四)当堂检测,拓展应用

1、课堂总结:“同学们,这节课上你有哪些收获呢?”

(设计意图:在下课前引导学生从三维目标的达成进行本课的小结。不仅是一个回顾的过程,也是一个提升的过程)

2、当堂检测

1)判断下列时间用24时计时法,还是12时计时法。

下午6:0623:38凌晨18:06

取信时间:

第一次:8:00

第二次:14:00

第三次:18:30

中午12:301:20

2)第二次取信时间是下午()时,

第三次取信是晚上()时()分。

3)把下列时刻改写为12时计时法。

18:0023:0010:005:30

4)用24时记法表示下面的时刻

小明早晨6时30分起床:()

中午12时用餐:()

下午2时10分上课:()

下午4时50分放学:()

下午6时看动画片:()

晚上7时30分做作业:()

晚上9时睡觉:()

5)把下列时刻按一日里的先后进行排序

(1)上午10时0时下午1时30分18时13时

(2)傍晚凌晨中午上午深夜下午

(设计意图:为了更体现“学以致用”的课程理念,依据本课的学习重点,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了5道不同层次检测题目,以期达到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3、拓展运用(二选一)

1)课外查阅:钟表发明发前,人们是怎样计时的?

2)用24时计时法记录自己或家人一天的作息时间。

(设计意图:好的一节课是让学生带着问题回家,让学习从课上延伸到课后,在拓展运用中我设计了二选一的题目,达到“课虽止而意犹存”的效应)

最后,我简单说明一下我的板书设计。

(设计意图:课题是课堂的眼睛,板书是课堂的靓相。采用数学化的板书方式,以简明、整洁的节奏,体现出数学知识的本质属性——符号化、对称化、比较化、分类化和过程化)

三年级数学说课稿视频篇四

1、说课内容:

九年责任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六册第二单元,31~32页例7及做一做

2、教学目的:

(1)通过自主摸索和合作交换等情势使学生控制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时商中间有0的笔算方法。

(2)使学生比较熟练地用两位数除商是两位数的除法中的口算和笔算方法。

(3)培育学生的察看能力、类推能力、比较能力,训练学生具有良好的思维品质。

(4)培育学生用"事物是互相接洽的且具有内部规律"的观点和"不同矛盾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的观点,自动积极地去获取知识的能力。

被除数中间不够商1怎么办。

控制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时商中间有0的笔算方法。

1、为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自动性,可采用的专利法是"设问引诱法",即教师以"问"作为"导"的重要方式。并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理解算理,控制法则,器重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教材很注意这一要求的具体落实,例题9中编了试商过程的方框图和盘算思路"想"的过程。教学时要善于引导学生坚持由已知到求知,由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规律,从方框图和"想"的过程中摸索出算理和算法。利用设问,引诱和板演相结合,疏散难点,培育学生剖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生通过盘算、察看、探究、讨论、表述、练习等方式积极参与教学活动,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进行整体教学,形成知识网络,培育和保护学生的乐学情绪;体验用事物是普遍接洽和不同质的矛盾用不同的方法的观点去解决除法问题;自己排除思维障碍,获取最全面的思维成果,体会成功喜悦。

教学中,要求学生应熟练控制除法盘算法则,切实提高各自的盘算能力。

(1)要求学生严格依照法则进行盘算。

运算法则是对盘算过程实行细则所作出的具体规定,为了提高学生运用法则的自觉性和法则的控制程度,在盘算中尤其是刚总结出法则之后的盘算中,教师要注意提醒学生严格依照法则进行盘算,让他们自我意识到法则对其盘算的领导,一方面用法则保证盘算过程及其成果的精确性;另一方面进一步强化学生的法则意识,使他们逐步养成自觉依照法则去规范自己的盘算过程的良好习惯,为熟练运用法则打下基础。

(2)逐步提高学生灵活运用法则的程度。

为了让学生能灵活运用两位数除法的法则,形成良好的盘算能力,在教学中教师不能老是要求学生按照法则步趋地进行盘算,要注意引导他们运算法则的普遍规定性和盘算过程中的具体灵活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他们逐步解脱运算法则的依附性。使其盘算最终达到而对除数是任意两位数的除法盘算,不用去联想其法则的三条规定便能精确无误地求出商的程度。并推而广之,对于除数是三位数的除法法则亦能如此。

共有四个环节:创设情景,生成问题→探索交流,解决问题→巩固应用,内化提高→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三年级数学说课稿视频篇五

《集合》是三年级上册数学广角的内容,它主要是介绍和渗透一些数学思想方法,涉及的重叠问题是日常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数学知识。在本节课前,学生虽然已经学习过分类的思想方法,但《集合》这部分内容比较抽象,在这里只是让学生通过生活中容易理解的例子去初步体会集合思想,为以后继续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学生只要能够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就可以了。

知识目标:引导学生从生活经验中感受到交集的含义,能借助直观图,体验利用维恩图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能力目标:通过小组合作设计集合图的活动,启发学生对交集部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思考能力、创新能力、评价说理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生活情景的课堂再现,让学生在探究、应用知识中体验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初步学会利用交集的含义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用图示的方式感受到交集部分所表示的意义。

本节课刘老师主要采用游戏法、直观演示法、讲解法、师生合作探究法,以学生为主体,老师引导学生一步步的深入探究,进而将问题解决,达到教学目标。

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游戏、自主探究、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动手操作等方法来理解集合各部分表示的意义,根据集合图直观形象的解决问题。

六 说教学过程

1刘老师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的积极性,为学生营造了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利用猜拳和抢凳子的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对集合图的理解。

2在游戏中引起矛盾冲突,提出问题,使学生的思维世界中出现碰撞,便产生了求知的火花,从而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领悟问题存在的根源——重复。

3借助呼啦圈套小朋友的方法,演示出集合圈的知识,能够帮助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集合图各部分所表示的意义。

4 借助学生比较感兴趣的的语数竞赛活动的情况,让学生充分探究集合的知识及解决问题的计算方法。

5小组合作,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来设计集合图,进一步加深对集合知识的理解和认识。

6 在解决问题的同时,注重学生思维的拓展,让学生考虑到集合与集合之间关系的多样性使所学知识得到了延伸。

总之,数学课不仅是让学生学数学,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欣赏数学、体验数学的价值,从欣赏和体验中去感悟数学道理、培养数学素养。本节课学生在学习活动的参与中,真正的做到了自主探索、不断创新,体验到了数学学习的快乐与成功。

三年级数学说课稿视频篇六

1、说课的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小学数学课本第五册第七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第一教时“认识分数”及93页做一做。

2、教学内容的地位作用和意义: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从整数到分数是数概念的一次扩展。无论在意义上、读写方法上以及计算方法上,分数和整数都有很大差异。学生初次学习分数会感到困难。分数对学生来说是陌生的,但“物体和图形的一半”却是学生所熟悉的,因此,本节课主要从学生所熟悉并感兴趣的现实经验出发,并通过动手操作,帮助学生理解一些简单的分数的具体含义,让学生体会到分数来源于生活,而且是在“平均分”的情况下才能产生分数,给学生建立初步的分数概念,为进一步学习分数和小数打下初步的基础。

3、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

(2)、能直观地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

(3)、沟通生活和数学的联系,感知生活中的数学。

4、教学内容的编排特点:

(1)、教材以“游乐园”的形式,呈现了本单元的基本学习内容,体现了在玩中认识数学以及人与生活、自然的有机联系。

(3)、学生通过动手折出之分几一、创设学习情境,重视教学知识的操作性,让学生充分感知分数,并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

5、教学重点、难点及关键

理解只有平均分才能产生分数和认识几分之一是教学重点;感知分数的意义和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比较是教学难点;教学的关键是提供学生尽可能多的材料,通过学生折、玩、涂等活动让学生充分感知分数的意义和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比较,重视学生的思维发展。

1、通过直观形象的图形、实物中认识“平均分”、进而感知分数的意义。

2、进行比较、动手实践中学习数学,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

1、活动引入,体会平均分。

2、主动探索,感悟新知。(从面到点)

(1)认识几分之一:平均分——分母的意义——几分之一的意义——揭示课题。

(2)认识1/2:不同的图形用相同的分数表示。

3、利用学生资源(动手操作)比较分数的大小。

4、在生活中找分数,让学生体验分数来源与生活。

1、创设情境,聪聪和明明分6个苹果,怎么分?

生1:……

2、师:这两种分法哪种最特别?为什么?(特出“平均分”)板书

3、如果两个苹果分给2个人,怎么分?

生:每人一个

4、出示一个苹果,分给俩人,能平均分吗?怎么分?

5、学生以圆为例动手操作,折出一样大,也就是平均分。(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

1、请选择信封里你喜欢的图形,折一折,分一分,你有哪些不同的分法。并把其中的一份涂上颜色。(生动手操作,师巡视了解情况)

2、反馈:(把学生的作品贴在黑板上,并给它们编号。1/2有3个,1/3、1/4、1/8、1/6、1/16、1/32各一个,不平均分的2个)

师:这些图形是不是平均分的?为什么?今天我们先来研究能平均分。

师:为什么认为这些是平均分的?(每一份分得一样多,就是平均分)

3、观察一下这些平均分的分法有什么不一样?(1)(平均分的份数不同)

(2)把()平均分成()……

4、(根据第3问灵活提问,全部或有选择的)让学生说说图的意思。(如:把正方形平均分成n份,涂出了其中的一份)

6、师:为什么这一份用1/2,那一分却用1/4呢?

生:平均分的份数不一样,它平均分成2份,它平均分成4份

7、揭题:象这些1/2、1/3、1/8……我们都叫它为分数(板书:分数)

8、举例:1/4就表示把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一份就是正方形的1/4。

空白部分还有几个1/4?

8、练习:(判断题)

2、师:空白部分用哪个数来表示呢?为什么?

3、(再次强调意义)1/2表示什么?2表示什么?1表示什么?

选择一个分数说一说意义

(1/2表示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2份,它的一份就比平均分成32份的一份大)

板书:1/21/32

2、猜想:1/2、1/8和1/32的大小

板书:1/21/81/32

3、自由选择两个分数比一比大小,你发现了什么?(分的份数越多,其中的一份就越小)

4、说一个更小的分数。

a、用什么分数表示想到几分之一?

b、拓展练习

三年级数学说课稿视频篇七

1、地位作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是九年制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六册第二单元第二小节第一课时的内容,它是学生学习了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和乘数是整十数乘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是为了让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和书写格式,为学习多位数乘多位数的算理打基础,也为本册中第三、五两个单元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和混合运算的学习作准备。因此,本课时是本单元的重点,也是全册的一个重点,对今后进一步的学习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知识目标: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在弄清两位数乘两位数算理的基础上,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和书写格式,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3)情感目标:通过探究合作的学习,激发学生认真计算的热情及善于探索、思考的学习品质。

3、重点、难点:重点:乘数是两位数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难点:乘数是两位数笔算乘法的算理。

4、教、学具准备cai课件、每位学生一份作业纸。

这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三年级的学生,他们年龄还小,好动、爱玩、好奇心强,根据他们的认知规律,我们不仅要设计色彩鲜明的课件和情境进行教学,而且还要使他们感受到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是一种需要。因为课标上指出:小学中年级的学生开始对“有用”的数学更感兴趣。因此学习素材的选取与呈现以及学习活动的安排更应当关注数学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的应用应该是现实的、具体的问题解决,使他们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而且学数学是有用的、必要的,从而愿意并且想学数学。

由复习旧知识自然地过渡到本节课的新知识,为讲授法则和算理做好了知识上和心理上准备。

第二,教学过程利用鲜明的、学生感性的(动物、过山车等)课件,具有动态生存性。

板书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也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的组合部分。根据本课的教学重点,我的板书设计如下:两位数乘以两位数的笔算535315953×3×10+530×13159530689159……53×3的积53……53×10的积(个位上零不写)689板书是在教师的引导下以半独立的形式逐步完成的,它打破了板书由教师一手包办,全盘授予的局面,这样不仅美观、简洁,使学生体验到数学的简洁美、逻辑美,而且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发展了思维能力。

相关范文推荐

    2023年股东出资入暗股协议书(实用10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我给大

    语言论心得体会及感悟(通用11篇)

    心得体会是我们对自己、他人、人生和世界的思考和感悟。通过记录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借鉴他人的经验,规划自己的未来,为社会的进步做出贡献。以下我给大家

    2023年初二梦想规划(8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

    2023年草原第一课时教学目标优质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下

    2023年名人传读后感世界名著读后感 世界名著读后感(汇总10篇)

    认真品味一部作品后,大家一定收获不少吧,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读后感对于我们来说是非常有帮助的,那么我们该如何写好一篇读后感呢?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些优

    青春英语演讲稿带翻译优秀

    演讲稿首先必须开头要开门见山,既要一下子抓住听众又要提出你的观点,中间要用各种方法和所准备的材料说明、支持你的论点,感染听众,然后在结尾加强说明论点或得出结论,

    2023年个人复婚协议书(模板10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编

    高中教学策略心得体会 教学策略心得体会(精选8篇)

    当在某些事情上我们有很深的体会时,就很有必要写一篇心得体会,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积累经验。心得体会对于我们是非常有帮助的,可是应该怎么写心得体会呢?

    最新初中周记字 初中周记题目模板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2023年小学五年级教学工作计划 小学五年级组工作计划(通用10篇)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面临着各种各样的任务和目标,如学习、工作、生活等。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些目标,我们需要制定计划。怎样写计划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计划应该怎么制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