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竞聘中,我们需要充分展现自己的能力、经验和优势,以获得职位的机会。在竞聘中,我们需要展示自己的目标和职业规划,让雇主看到我们的发展潜力。以下是一些关于竞聘的案例分析和成功经验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优秀肖申克的救赎的观后感大全(18篇)篇一
小时候常做同一个梦。
金色的沙滩上,浪如白练。大海作为一个慷慨的馈赠者,时不时地送上一片片精致的贝壳,在艳阳的照耀下,闪烁着迷人的光芒。而我,正专心地做着沙堡,盼望着自己会成为最伟大的建筑师。不经意的抬头,与那些仰望碧空的脸,打个照面。
梦,到这里就停止了。醒来后,莫名的惆怅的涌上心头,生在内陆小城的我是多么想时常看一看海啊!于是我一次又一次走进这个美丽的梦,无法自拔。但它终是伴随着童年爽朗的笑声,在日益繁重的学业中,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直到我看了电影《肖申克的救赎》,那个梦,又清晰起来,尽管那份心境已有些许淡漠,沧桑得如同前世。
我的目光,不停地穿梭,越过时光,越过历史,到那1949年的英格兰,到那灰扑扑的肖生克监状去。
这是安迪到这的第一年,罪名是谋杀妻子及其情夫。他坐在囚车上,两只淡蓝的,像是被天染过了似的眼,蒙上了一层阴翳,他迟钝地看着那铁栅门,随着刺耳的声音,打开了,里面囚犯高亢的声音,像是海潮淹没了他的耳朵。
他闭上了眼。
再睁开眼,已进入肖申克高高的院墙,仰望着内部的建筑,竟透出雄伟之感。之后,就是无聊的洗澡、撒防虱粉和典狱长的例行讲话,他说的那句“不要侮辱上帝啊”,听着有些刺耳。
他进入自己的牢房,伴着狱警的那句“熄灯”张望着看到灯一个个的关闭,看到黑暗正踏着静静的步子走进这暗无天日的牢房。他也听着,听着新来的胖子哀哀地哭泣,听着那个叫海利的狱警边叫骂边殴打着新来的胖子,直到他倒地不起,他沉默着,度过了寂静的一夜。
瑞德,那个关了十几年的黑人,就这样认识了他,那个叫安迪的人。没想到,他与安迪的友谊,竟持续了二十年。
在这黑暗的二十年,安迪究竟经历了多少,连身为朋友的瑞德也数不清:被“三姐妹”欺辱,被典狱长利用,被海利殴打,被关禁闭,即使知道自己是清白的,还没法让自己从这里出去!可他的脸,依然是波澜不惊,如沉静的海水一般。他甚至,在帮助囚友喝到啤酒时,露出奇异的微笑;在饮集雕刻石头时,眼中闪烁着光芒;在翻阅书籍时,在深夜冥想时在沉浸音乐中时……你会看见一个优雅而高贵的灵魂,飞出牢笼,飞出栅栏,在辽阔的天空中,伸展出雪的翅膀,像鱼儿般自由地游弋着。
他是天使,坐入凡间的天使。
啊!是什么使他的翅膀,不被无情的现实泥潭所污染?
是那个梦。
蔚蓝的天空下,是一片依然蔚蓝的大海,在海鸥的见证下,他们的唇渐渐靠近靠近——海平线,是唇模糊的边界——他们相吻了。沙滩是大海长长的金发,绵延在漫长的海岸线上,凌乱而柔软。而安迪,站在这头金发上,发丝轻轻地钩住了他的脚。他的手下面,是只破旧的驳船,正在被轻轻擦拭着,铁锈也随之脱落,落在地上,像是火焰,燃烧着他的热情。而他的朋友,瑞德,正热心地拿着冰凉的啤酒边招待客人,边亲吻着瓶口灌了下去。
船,慢慢的重回年轻,它将载着安迪和瑞德,随波逐流,直到永恒爬过了他们的额头,直到孤独没过了他们的脚趾,直到,消失在落日的余晖中,静静地地,离开这世间。
那梦,竟持续了整整二十年。二十年,都过了二十年了,那个梦,怎么还是不肯醒?
因为那不仅是梦,更是希望。
这希望支持着他,令他用难以想象的毅力和一把小小的锤子,凿开了一条通道。
这通道,通向天堂,
天堂的那一侧,是芝华坦尼荷,那个令他魂牵梦绕的梦之地。
终于他可以怀着自由的心,看那大海,看那细沙,看那驳船,还有,他朝思暮想的那个朋友。
他们的海找到了,我的呢?
看完影片后,我回到家,怅然入梦。那个爱海的男孩,似乎又回到了我的身边。
我也该寻找属于我的海了。
优秀肖申克的救赎的观后感大全(18篇)篇二
最近看了部好电影,叫《肖申克的救赎》。感触颇多。影片讲述的是一个叫安迪的银行家因被污告杀人,无辜入狱,谋划了二十年成功越狱的故事。肖申克是那所监狱的名字。希望和自由是贯穿整部影片的重要线索。而正是拥有希望和自由的信念,一个囚犯才有能力有决心实现自我救赎。
安迪作了囚犯后,是否也失去了自由?我想,是没有的。至少他会时不时地召唤自由的降临。在阳台上,阳光尽情散在他和朋友肩头;他让音乐飞遍肖申克,甚至是那最无人问津的角落,告诉每一个不自由之身,听,这就是自由。他用六年撰写了一段自由传奇——那就是他一手复舒的图书馆。在里面每一个不自由的人至少拥有一个读书的自由权。正如影片所说有种鸟是关不住的,因为它的翅膀太过耀眼。是的,安迪正是这种鸟。自由便是翅膀,一只永不失翅膀的鸟,怎肯永屈于栏杆之下,毕竟鸟会飞。安迪用二十年用一把小刀挖出了鸟的翅膀,记得那夜电闪雷鸣。有五十个橄榄球场的长度的下水道又如何,置之死地而后生,何况那只是下水道。全身恶臭又如何,人的外在莫不过皮囊一张,何况只是脏了囚衣。正如破茧的蝴蝶,安迪从下水道钻出时,上帝赐于了他渴望以久的翅膀,这双翅膀不再是虚无飘渺的,它真实的如同手脚。喊吧,安迪,叫吧,安迪,让雨水冲走蚩伏于你身上的一切一切的恶臭。哭吧,安迪,我想,正如天上的电闪雷鸣,泪和着雨一起殒落。
一个人因有了希望才会想拥有自由。当希望占据一个人的心时,他就会想"我需要自由"。毕竟自由有种魅力,它可以去触摸希望。瑞德似乎最明白这点,至少他知道希望在肖申克不是件好东西,会令人发疯。他学会忘记希望,告诉安迪希望不可再妄想。肖申克的铜墙铁壁,足以让一切希望成为笑话。老布,一个假释犯,一个失去希望的自由人。当他寻不到活下去的意义时,他选择了死亡。死亡解脱自己又无碍于他人。生死对自己已毫无意义,对于他人又值什么呢?老布,一个假释犯,一个老头子罢了。相同的命运似乎也要降临到瑞德身上,然而安迪的一封信,几张钞票,填充了瑞德的希望空白。在老布辞世的房间,瑞德提起行李,起程了。为看一看太平洋的海是否蓝得正如他所希望的。
安迪是伟大的,一个人的自救,那是勇者,一个人自救的同时,又实现他人的救赎,那是圣人。芝华塔尼欧某个海岸边,有家小旅馆,旁边有一条旧小艇。上面站着一个人,是安迪。安迪,看,瑞德来了,该出发了。
趁着记忆还新、感受最真的时候,写下对这部经典之作的所感吧
肖申克的救赎,很久没有看过这么精彩的片子了,一部励志之作。看完之后主人翁的点题之句一直萦绕在耳边:只要心怀希望,就会永远有希望。
在剧中,有几段儿,我一直有点疑惑,就是安迪在狱长反对的情况下,还毅然的播放那段音乐,我是没有弄清楚那是怎样的一段音乐,是向往自由和解放?还有一段就是安迪一直都很想在监狱建造一个图书馆,由于资金的匮乏,他便一周一周的向有关部门写信进行申请资金,最后便是一周两封…就这样一直坚持了下去,试想一下,安迪建造这样一个图书馆的目的是什么?我想到了好多监狱里很多的人知识水平都不高,甚至停留在很久以前,像老布一样出狱之后根本适应不了当今的社会,甚至不能生存,最后的结局只有一种——老布自杀了。还有,剧中一直在强调一个词"希望",也可能安迪是想让监狱里的所有人心里都怀着希望吧,怀着生存的希望,无时无刻!
故事的结局也是亮点,特别是最后瑞德去那颗树下寻找安迪留给他的东西,一封信、一些钱,好像这些都不是很重要,但我觉得安迪留给瑞德的是希望,是活下去的希望,至少是安迪拯救了他!
只要心怀希望,就会永远有希望!
优秀肖申克的救赎的观后感大全(18篇)篇三
《肖申克的救赎》是部1995年的老片子,现在看来仍是那么让人感动,重温了一遍,又一次被深深触动了。
肖申克是电影里那座臭名昭著的监狱名字,在这里,每天都在上演各种阴暗丑恶和暴力,可从影片中看到更多的是自由和希望,它们就像阳光一样,一次又一次地照耀着观影人的心,给人光明、温暖和力量。
电影开头单刀直入,一场牵绊人心的杀人戏迅疾地展开。接下来是法庭宣判,青年才俊银行家安迪·杜弗伦,因杀妻罪被判处无期徒刑。安迪料想得到,等待他的将是暗无天日的折磨,不可名状的凌辱,更为可怕的是心灵死寂的绝望。
关键词一自由。
摩根·弗里曼扮演的底层人物瑞德,喜欢赌博,还能从监狱里做生意。某种意义上来说,对于老瑞德,监狱里的生活更让他如鱼得水,不需要过多劳动,可以自由抽烟、吃饭、睡觉,这少量的自由已经足以使瑞德满足。不过真正体会到作为普通人的自由,是在和监狱弟兄们一起出外工的那次,安迪用自己的努力与才智,为兄弟们每人赢得了几瓶啤酒喝。阳光洒在大地上,兄弟们开怀畅饮。他们就像自由人一样,在阳光下喝酒。好像不是在给监狱出外工,而是在修缮自家的房顶。几个小时自由的享受,虽然短暂,但却刻在了每一个人心里。
当安迪不顾一切在监狱的喇叭里放《费加罗的婚礼》时,正在广场上放风的犯人们和狱警们不由自主静立当地,抛却所有愤懑,狠毒和怨怒,沐浴着从未觉得如此自由的阳光。莫扎特的乐声铺洒在这些人们身上,来自俗世的美妙音符似乎将他们都濯洗得纯净无比,唤醒他们已快丧失的自由感。当典狱长大叫着让安迪“turnitoff”时,安迪不但没有听他的话,反而调高了音量,虽然最后他被判了一个月的独禁,他却觉得异常快乐。
然而自由面前,更多的人们纷纷选择禁锢。在监狱图书馆呆了五十年的老布,为了不被假释,竟然想通过伤害狱友来达到留在监狱的目的。很奇怪吗?自由、平等、博爱,本来应该是人们向往和追求的理想。可是老布们却早已体制化,他们需要规则,需要秩序,如果没有它们,甚至无法生存。出狱后的老布无法克服几十年牢狱生涯遗留的心理异化,所以,尽管他在人身权利上实现了自由,可心灵依然困守于无形的桎梏,那么长久而残忍的囚禁没有将他折磨致死,而自由之身体与自由之心灵的分裂却迫使他以自杀收场。
关键词二信念。
安迪为了创办监狱图书馆而持续了六年的每周一信终于得到回音(200美元)的时候,他的脸上露出了孩子般美丽的笑容:“才写了六年而已,从今天开始,我每周两信。”我又一次被打动了,很难想像,一个身处牢狱的人,仍然保持着对知识和真理的热切渴望并坚持为之奋斗。这种毅力绝不仅仅是瑞德所说的,“牢狱生活苦闷而无聊,没事也得找事做。”
典狱长杀害了唯一获知安迪误判本就可以出狱的吉姆,使安迪得以重审的希望彻底破灭,他决定越狱。因为信念,安迪能够只用一个小锥花二十年挖开瑞德认为六百年都无法凿穿的隧洞。当他终于爬出五百码恶臭的污水管道,站在瓢泼大雨中情不自禁的时候,我们仿佛看到信念刺穿重重黑幕,在暗夜中打了一道夺目霹雳。
关键词三希望。
瑞德说,希望是危险的东西,是精神苦闷的根源。重重挤压之下的牢狱里呆了三十年的他的确有资格这么说。因为从进来的那一天起,狱长就说过,“把灵魂交给上帝,把身体交给我。”然而安迪告诉他,“记住,希望是好事——甚至也许是人间至善。而美好的事永不消失。”
瑞德出狱后遇到了和老布一样的问题,他适应不了外面的社会,他早已经被体制化了,连上厕所之前不报告都挤不出来。惟一能给他希望的,是安迪在老橡树下给他的那封信。上面邀请瑞德去那个他们在监狱里就说起过的地方,去帮他完成梦想。可爱的瑞德在看信时两次被鸟叫吓得四处张望,连自由自在的鸟叫都让他感到害怕,好像时刻在被人监视一样。不过,现在不同了,他自由了,他的朋友——安迪,正在美丽的太平洋岸边等着他,要和他一起度过剩下的美好人生。
优秀肖申克的救赎的观后感大全(18篇)篇四
人来到世界的目的是什么?看了电影肖申克的救赎,我似乎找到了答案:人来世上的目的就是要让你周围的人因为你的存在而有所改变。
主人公安迪入狱前是一个银行家,他因妻子与情夫被杀而被指控为杀人犯,判处终身监禁后被送往肖申克监狱。肖申克监狱是一个关押重刑犯的监狱,很多人进来之后一呆就是一辈子,所以,这里的人们,根本不知道字典里还有“希望”两个字,很多人已经“被体制化”,即使被有幸释放了出去,也会因为在监狱的时间太长而不再适应狱外的生活而选择自杀。
这样的安迪,是囚犯吗?不,他不是囚犯,而是上帝派来的救赎者,他来这里就是要救赎这些要被关押一辈子的人们。给他们带来希望,他给他们带来灵魂的震撼,让他们知道,在监狱里,还可以过这样一种生活,还可以这样生活。
看到这里,不由得联想到我们的现实。多次在讲座时我都会就“职业幸福感”做一小调查,但调查的结果并不如意,感受到职业幸福的人寥寥无几,看得出,大多数教师仅仅为了“稻粱谋”才从事着这个工作,而不仅仅是因为喜欢和热爱。有一个学校,几十名教师中,只有八位是男教师,其中还有四位是领导。
优秀肖申克的救赎的观后感大全(18篇)篇五
4很久都没有认认真真的看过一部电影了!这次的马克思概论课老师让我们看了一部它的名字叫《肖申克的救赎》(《theshawshankredemption》)是一部很经典的美国影片。这部拍摄在十几年前的美国电影给我的感受远远的超过了我的预期,除影片场景外,我的感受更丰富,也更能明白许多非直观性的电影内容。尤其重要的是,慢慢的,我也开始学着去懂得“希望与生活”这一在日常生活中很难融洽在一起的这组关系。影片的主人公安迪(andy)是一位银行家,他被冤枉谋杀了他的妻子及其情人,虽然证据不足,但安迪却被误判为无期徒刑,接着他被送进肖申克监狱度过余生。与2008年热映的美国连续剧《越狱》(《prisonbreak》)不同,影片更多的不是表现安迪如何艰难地、智慧地挖掘逃出监狱的洞穴,而是安迪在肖申克监狱里对人性的坚守,永怀着希望,自我救赎。
乍看影片,以我不成熟的想法,我认为这只是一场悲剧,一次冤案,一次花费了一生的代价,用去了未来无数可能的机会的莫须有的“救赎”。当看到那个知晓真相的年轻罪犯出现,看到他道出案情的实际,联想到瑞德说的整个监狱除了他之外都是无罪的类似于玩笑话的时候,我想这实在是一场开的有点太大的玩笑,也是我认为到目前为止我所看到的代价最大的一次“救赎”——用时间,用着可能创造无数未知的未来的时间去救赎,去赎罪。无论是从影片本身,还是以我个人的阅历,用尽自由与未来为代价,我想,我是承担不起的。
而安迪做到了,用二十年。从一个高高在上的银行家,到一个完全没有自由的囚犯,开始我猜想或许是瑞德说的体制问题,他被诬陷为杀妻,被判处无期。一个前途无限的身份,转眼到了暗无天日的境地,起初我的想法与瑞德的也是不谋而合的——他一定会是最难承受监狱第一晚的那一个人。不仅仅是因为他看上去体质弱些,更主要的是因为身份的变化太大。然而,瑞德输了,我也输了,输的很彻底。他不仅不是最初的那个,而且似乎他反而成为了最有精神的那一个,也是最有希望的那一个。起初,我是很难知晓他的希望,他的精神来自何方的,直到影片逐渐进行,直到结局慢慢到来,我才慢慢的理解整个影片的最终所要阐述的意义---有希望就有未来,永怀希望不放弃。
十年,二十年,以我现在的年龄也仅仅是经历过如此而已,而其中,我自认为我遭受的有很多。可是影片只给了一个红章,一个瑞德申请假释驳回的红章。不知道来自何方的勇气,不知道从哪里到来的希望:刻棋子,教“学生”,办图书馆,帮忙洗黑钱,甚至是用二十年的时间坚持挖出了一条瑞德认为需要六百年时间才可能完成的短短的隧道。“压力”,“时间”,这是安迪认为坚持挖的最关键的东西,他也确实如此过。这在影片临近结尾时通过瑞德点出的生存根本,这影响着同一间房内瑞德与布克斯不同归宿的关键,这被安迪说成不是忙着活就是忙着死的哲理成为了表面的点睛处。
在这部时长达二个小时的影片中,出现的人物当然不止几个,而是特别丰富的。而最后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的,不过主要是安迪,瑞德,与布克斯而已。就遭遇,目标,理想来讲,他们是截然不同的,但是却也都给了我很深的感悟与触动。
很多的时候,我是不怎么爱看电影的,因为我觉得电影让人不像人了。几十年的光阴,在电影里,只是两个多小时而已,每一个十年只是换来了一个红章。我其实是害怕这种生活的。而也正是这两个小时,这些略微的苦难让我都不怎么愿意坚持下去,何况安迪他们面对的是真实的二十年。没有自由,掩盖着希望,前方仿佛没有多少的盼头,我很难想象这种比贫穷,挫折更深沉的东西。
典狱长对安迪说,读《圣经》能获得救赎,信上帝能获得庇护。然而罪人还是罪人,不是罪人也成了罪人。安迪其实也只是一个普通人而已,若一定要说他多么伟大,一定要辩称上帝多么万能,倒不如去实实在在感谢一个人,感谢一个真实的上帝——瑞德。如若不是这个运输车一般的商人,不是他带来的那把小锤子,或许故事是需要改写的。正如结尾处安迪迎着闪电用石头砸出那个洞,锤子也正是在安迪的心里砸出了这么一个洞,一个关于希望的洞罢了。
希望不需要热情,热情的希望只是灵魂深处一次不经意的冲动。在监狱里,当生命的过程只能以时间为刻度的时候,任何高涨的热情都只能无可奈何地向失望举起双手,宿命地接受命运的安排。只有内心清澈的人才能看清人生的荒谬,否则,人只有在面对冤枉时委屈和无奈、在面对压制时愤怒和狂暴、在困境下腐烂,甚或在平常的环境中寂寞和绝望。
怯懦囚禁人的灵魂,希望才可感受自由。强者自救,圣者渡人。
都要呆在那里的人们又是多么珍贵而又遥不可及。安迪最后逃出鲨堡监狱,是什么实现了对他的救赎?是他心中对自由的渴望,是希望的存在!
在《肖申克的救赎》里,我深深地为主人公安迪对自由一刻不息的渴望震憾了,当他从下水道逃向外面的世界时,当他迎着暴雨和闪电怒吼时,我的心也随着他一同律动着,安迪所获得的身体和心灵上的自由让我觉得痛快极了。
总的来说,这是一部值得再三品味的电影佳作,真正喜欢的不是电影的画面设计,情节安排,而是主人公的品行----他所坚守的那份希望。希望是梦里会开的花,带着梦,带着希望,才能拥抱明天。
优秀肖申克的救赎的观后感大全(18篇)篇六
这不是一部典型的正能量主流电影。
在监狱可以改造人的一切的背景下,老布、瑞德、安迪,代表了三种不同的人,在高墙之中,继续着人生。
老布是大多数人的代表,安于现状,最后接受、妥协,并无力反抗。
有些人像瑞德,机缘巧合下受到了救赎,遇到机遇,最终踏上自由之路,得到了想要的东西。
只有极少数人像安迪,不管在什么环境下,始终不忘初心,很清楚自己的梦想,而且付诸行动,一直在向自己的梦想靠近。内心坚定不移,为自己内心的希望忍气吞声,隐忍的同时又有智慧与勤奋,最终为自己创造了机遇,获得了梦寐以求的自由。他不仅自己坚信希望,还成功地用图书与音乐重燃狱友的希望,如同剧中的那句“强者救赎自己,圣人普度他人”,或许安迪可称得上“圣人”。因此他也是我在剧中最欣赏的人。
在电影中可以看到人生。从这部电影中,我感受到了自由的重要与友谊的可贵。让我感触最深的词则是“希望”。它教会了我,面对挫折失败应该奋进坚守。“希望是好事,甚至也许是人间至善,而美好的事永不消失”。
当然,在感动的同时,三人的不同结局也引人深思。老布出狱后,无法适应,上吊自杀。瑞德坚持不懈,最后假释出狱,阳光明媚。安迪凭自己的努力,最先获得自由。
优秀肖申克的救赎的观后感大全(18篇)篇七
一个前程似锦的青年才俊、大银行家——安迪,或许也是一个运气不好的家伙,因为被人陷害杀人而入狱——肖申克监狱。电影的故事是以瑞德(安迪的狱友)为第一人称来叙述的,讲述了安迪在监狱里经历的十九年,最终成功越狱。我很惊讶,他明明是无辜的,却因为别人坐了十九年“冤枉牢”,他怎能忍受这般委屈、怎么度过十九年的日日夜夜?但安迪说:“这世上肯定有一些东西,是这石墙关不住的,是希望。”
希望,是人间至善。
“我曾夸下海口的六百年的工程,安迪只用了不到二十年。”瑞德曾嘲笑安迪要用一个七寸的嘴锄凿一条地道越狱,起码凿六百年,当时安迪只是笑笑。没人想到,希望会给人这么大的力量,会推他走那么远;没人想到,他的希望这么远大,远到从肖申克到墨西哥。每当他沉默,都觉得他的眼神直穿我心尖,他想要“像个人一样活着”的信念,令人颤巍。他们曾说“希望是个危险的东西。”因为有希望,就会反抗,而反抗是牢狱中最忌讳的东西,它会害死人。但是正如安迪所言,这石墙锁不住他的希望,我相信他的希望足够点亮一座城。
其实在这电影中,最令我在意的是老布——在肖申克被关了五十年,最终假释,获得了自由,但他却不愿离开了。因为外面的世界改变太多了,他像一个未谙世事的孩子一样走在大街上,险些被车撞了,社会已经不需要他这个老病交加的废人。最终,老布选择自杀。就像瑞德说:“这就是体制化。在这里(肖申克监狱)我可以让你有求必应,但出去了,我什么都不是。”
他的狱友们都是被判无期徒刑的,甚至有的已经被关了几十年。他们习惯了阶下囚的生活,与世隔绝的人,已经出不去了,因为他们的心被彻底锁在这里了。正如鲁迅先生说过:“做奴隶虽然不幸,但并不可怕,因为知道挣脱,毕竟还有挣脱的希望;若是从奴隶的生活中寻出美来,那就是万劫不复的奴才了。”失去希望才是杀死液体个人的真正凶手。
南非前总统曼德拉,在监狱中度过了二十七年。他的一生都在斗争:为人权、为和平,为他人、为自己。我不知道希望能支持一个人走多远,我只知道希望在,心就不死,希望,是人间至善。
仿佛安迪就在我眼前,他衣衫褴褛,有些颓废地坐在墙边良久。他的声音很轻,似乎从空中飘来,却生生震痛了我的灵魂。他说:“人生在世,只有两条路,忙着活,或者忙着死”。
优秀肖申克的救赎的观后感大全(18篇)篇八
人来到世界的目的是什么?看了电影肖申克的救赎,我似乎找到了答案:人来世上的目的就是要让你周围的人因为你的存在而有所改变。
主人公安迪入狱前是一个银行家,他因妻子与情夫被杀而被指控为杀人犯,判处终身监禁后被送往肖申克监狱。肖申克监狱是一个关押重刑犯的监狱,很多人进来之后一呆就是一辈子,所以,这里的人们,根本不知道字典里还有“希望”两个字,很多人已经“被体制化”,即使被有幸释放了出去,也会因为在监狱的时间太长而不再适应狱外的生活而选择自杀。
这样的安迪,是囚犯吗?不,他不是囚犯,而是上帝派来的救赎者,他来这里就是要救赎这些要被关押一辈子的人们。给他们带来希望,他给他们带来灵魂的震撼,让他们知道,在监狱里,还可以过这样一种生活,还可以这样生活。
看到这里,不由得联想到我们的现实。多次在讲座时我都会就“职业幸福感”做一小调查,但调查的结果并不如意,感受到职业幸福的人寥寥无几,看得出,大多数教师仅仅为了“稻粱谋”才从事着这个工作,而不仅仅是因为喜欢和热爱。有一个学校,几十名教师中,只有八位是男教师,其中还有四位是领导。
优秀肖申克的救赎的观后感大全(18篇)篇九
有人曾这样说过:经典作品的魅在于它不是塑梦,而是打破你的白日梦。而人却是很奇怪的生物,当那份曾恐惧害怕的被极尽全力逃避的事实血淋淋地展现它本来的面目时,人却可以战胜自己,获得精神自由。诚然,法院的一纸判书成了安迪?杜福伦下半生的决断书。即便如此对待杀人犯安迪,这一切又显得如此正常;而且,民众几乎都是这样决断:站在罪犯旁边的狱警是正义凛然的人民公仆,而凶狠的罪犯是同类中的蛀虫。因此,在社会的默认与支持之下,鲨堡监狱俨然是一个人权无法涉足的禁地。自由的狱卒是支配一切的上帝,罪犯是乞丐而自由则是永远无法满足的恩赐。显然,安迪?杜福伦是个异类。
走在放风的广场,他的脚步悠闲地像在自家后花园;沐浴在房檐的阴凉下惬意地似在修葺自家屋顶;倾听《费加罗的婚礼》闲适地像鸟儿自由飞翔。
我看到安迪另一个百花盛开的世界:朝着阳光,适意安详。即使置身最黑暗惨淡的牢狱,仍不能对他那份热爱生活的心态造成丝毫损伤,因此他不曾放弃也让周围的人受益:图书馆成立、瑞德拾起久搁的口琴、囚友拿到中学文凭……安迪如鱼得水。虽然这一切都得由他人向典狱长买单,但那又如何,就像他自己说的:即使关在鸟笼里也要努力飞翔。
然而老布的假释显然带来了一个让众人意外和震惊的结果,而这似乎又是情理之中,就像老布看到的:整个世界忙成一团——忙着生或忙着死;相比而言牢狱中的生活显得简单又让人放松。瑞德假释后也遭遇了类似状况,那种乍一出狱面对着陌生世界迷茫,夜半惊醒时不知身在何方的恐慌差一点让他们再一次疯狂有趣的是这一次他们不是为了任何名利而是为了重回监狱。也许相比之下,那里让他们多了安全感,就像瑞德说的:“监狱是个怪地方,刚开始进来时你会痛恨它,而后适应它直到离不开它”;相比之下安迪似乎固执地让人诧异。二十年的时光没有耗掉他对自由的渴望,就在他过着轻松自由生活的同时谁也不会想到他竟没有放弃重归自由的念头。尤其得知自己确实无罪而又无法通过正当途径免罪时,那份渴望通过狭窄的通道直击心脏。即使几个月的独自监禁让人绝望,偿还对妻子的内疚后的轻松也足以重燃希望。我们无法体会到当安迪爬过长长的充满异味的管道时那份即将自由的坚定信念和无可抑制的愉悦心情,但至少看到海利和典狱长获罪的心情却是一样的。即使我们很难生出正义获胜的成就感,生活似乎并不那么直白与简单,就像影片自身表象的那样但至少看到这里的我有种直接的快意。当听到安迪用近乎直白的语调陈述当年被背叛的无奈与心痛,我得了一点直面生活的力量。诚然,那一片如梦般湛蓝的太平洋给了我们太多的回味与联想。但那又似乎无关紧要,只因那份感动与勇气怎么也驱不散打不掉。
可以说,影片的制作绝不华美,以第三人称陈述的语调却让人很容易接受,尤其旁观者的身份让观众无法直接窥探到安迪的内心世界也无法判断他的下一步行动,对演员的演技要求也甚高却也使影片更加神秘与吸引人;瑞德在狱中呆了四十余年,看过许多的牢狱之事:或大或小,却以安迪的故事更为深刻,尤其他第三次假释考核的那段话让人眼前一亮,可以说这个角色必不可少与安迪相得益彰;与此同时,影片其他角色的刻画也充分显示了影片的用心:暴躁易怒的海利、残酷贪婪的典狱长、心酸偏执的老布……虽然每一个涉及到他们的情节不长却也是让人影响深刻。更让人感慨的是,抛却了美女这部影片也很有看头;而最让我影响深刻的时他用了一种深沉忧伤的氛围讲述了一个本应跌宕起伏的英雄史,成熟的剪接技巧却又突出了让人感动落泪的真感情,这或许是一个简单却有深刻的道理:生活中没那么多的大众英雄,每个人都该学着对自己负责,认真地活出自己,朝向阳光释放真性情。
优秀肖申克的救赎的观后感大全(18篇)篇十
我仍记得,安迪刚刚到达肖申克时,典狱长说:“把良心交给上帝,把贱命交给我!”我无法忘记他在说这句话时的样子,极度恐怖的表情,双眼如同邪恶的豺狼,粗短的手指不停地挥舞,仿佛地狱的魔鬼。可笑的是他的手上有一本厚厚的圣经,十字架的光芒极其悲悯地映照每个人的脸,如上帝的眼睛,慈悲地望着每一个人的灵魂,仿佛陈述着来自天堂的救赎,却又无力挽回这一痛苦的结果。
可安迪很少有大喜大悲,他有着坚强的意志,这是如此,瑞德在第一天晚上就因为判断失误而输掉了两包烟。他在天台上冒着被推下楼的危险,为监狱的警官提出了合法“逃税”的方法,从而为每人赢得了3瓶啤酒。在49年的春天,一群肖申克监狱的犯人,坐在天台上享受着冰凉的啤酒。“如同在整修着自家的屋顶”,“我们感觉自己就如同造物主般自在”,倚着矮墙的安迪,英俊的脸上有着难得的微笑,如同刺破黑暗的一缕光芒。也许他生来就不平凡,因为在此他依然相信希望。
与安迪相比,布鲁克斯——老布,似乎就显得十分遗憾与可悲,他的生活如瑞德所说:“开始你恨他,不知道为什么一道墙割断你的未来。然后你适应它,慢慢习惯这样的生活。最后你离不开它,离开了就不知道怎么生活下去,这就是体制化。体制化了”,老布就属于这样一个人,他在狱中就已经害怕假释成功,在出去坐在车上时,无助的眼泪慢慢地滑下,他最终无法摆脱那样对没有一点约束的生活的恐惧,自缢而死,令人可悲可叹。他,放飞了杰克,却禁锢了自己。也对,当一个人有大把大把的时间可以挥霍时,会觉得每一种生活方式都是一种折磨;当一个人连一粒一粒粉尘都想要珍惜时,会觉得世间的一起一灭都是诱惑。可不但他,就连瑞德都有如此感受:“希望是一种可怕的东西”,可安迪不这么认为。只有《费加罗的婚礼》响起的那个一刻,所有的犯人被这恍如隔世的声音震撼了—一丝来自俗世的气息带着自由的感觉。哪怕只是刹那的停留,哪怕只如一个飞掠而过的闪光,却似乎唤醒了囚犯心底里一丝尚未完全泯灭的东西。或许这片刻的清醒,刹那的释放,将带来更沉重的压抑,就如揭开伤口上的血痂。但这不算什么,安迪与囚犯,他们需要自由,哪怕身体上做不到,只有心灵才感受得到,哪怕只有那么片刻,依然是他们的渴望。在安迪的同化能力下,瑞德也明白了希望,监狱的体制化生活丰仿佛一种扭曲的诱惑。它如同生活中的梅菲特斯,有着千变万化的面孔,然而我们不是幸运的浮士德,不会有天使来同魔鬼争夺我们的灵魂,上帝,尽管没有弃儿,但也没有宠儿。他在面对假释官的时候说:“我没有一天不在后悔,我回过头去看看往昔,那个愚蠢的男孩儿犯下了可怕的罪行……小男孩早已不见了,只剩下这个厌物,垂垂老矣。”
在对自由与希望的热爱的驱使下,爱好地质学的安迪用一把小锤子为自己打开了通往自由的门,尽管那样的过程十分艰辛,可有知识的他用了19年的时间完成了瑞德认为需要600年才能完成的事情,令他获救的,是一把小石锤,一张女明星的大海报和一颗热爱自由的心以及相信希望的信念。我无法忘记剧中的一句话“安迪朝自由爬了五百码”,从下水管道出来后,暴风骤雨与雷电似乎在恐吓,闪电如一把明刀般斩断了黑暗,他承受着暴风骤雨的吹打,却得到了自由,他展开双臂迎接苦难,那一瞬间,在我的眼里,恍恍惚惚看到他不是安迪,他是耶稣,他,就是上帝。当初的上帝,在人间受尽苦难,却褪去平凡的肉体,成为了万民所敬仰的神。而安迪他也是在肖申克里受到了许多的冤枉和苦难,但最终是他点燃了自由的火光。
后记:
优秀肖申克的救赎的观后感大全(18篇)篇十一
电影开篇就是安迪被诬陷为杀人犯(当时的法院为什么这么糊涂的办案),然后被送入肖申克监狱,开启长达二十年的生活。
影片中常会出现这句话:肖申克监狱中所有的人没有一个不是被冤枉的。监狱中各任务的形象分别如下:
典狱长诺顿高高在上,当时他第一次查安迪的房间时我对他还有点好感,因为他看到安迪手里的书籍和安迪墙上贴的海报时,给了他一个意味深长的眼神,并鼓励他找点事情做。我的直觉是这个典狱长应该是个“知人善任”的上官。但是恰恰相反,他平时道貌岸然,对圣经倒背如流,实际上攫取利益时不择手段,残酷、阴险而贪婪。人命在他手里无足轻重。与警长海里和其它警员,凶狠残暴,充当诺顿的打手,草菅囚犯的人命。
囚犯中也有很多不同性格的人,瑞德就是其中一个。它可以说是整个影片的一个线索,甚至刚开始看时我觉得他是男一号。他是个睿智且善良的人,他在监狱里面混的非常好,可以说是“犯人们的需求”没有他搞不到的,但是他也曾告诫过安迪:希望是一个危险的东西,这是智者之言。这也是肖申克监狱的本质。尽管瑞德看清看透了城堡的本质,但他没想过去抗争,更不用说是影响和改变别人,他只是顺应城堡的规则以求自保。直到安迪的出现,改变了他,并最终引导他走向了自由的彼岸。
汤米,一个年轻的主人公,他是最晚到达城堡的,她和安迪一样,对生活充满希望,并在安迪的帮助下为之努力,但是他太年轻幼稚而不懂得自保,结果在即将获得成功的时候因为知道安迪被冤枉的真相而诺顿和海利谋杀。
主人公安迪他是一个真正的人,他救赎的不仅是自己,他也尽一切努力救赎身边的人,实际上整部影片关于他挖隧道逃生的情节是惜墨如金,以至于安迪逃走那一幕让我感觉相当突兀,这说明神乎其神的逃狱并不是影片的主题。而且瑞德告诉了我们,安迪在挖好地道之后并没有立刻逃走,他最终离开是因为汤米的死让他看清了诺顿们的残忍无情,看清了自己并没有能力救赎其他的囚犯。也就是说,尽管安迪已经做好了逃狱的准备,他也没有马上逃走,虽然他有拥抱自由的极切渴望——在他逃出鲨堡之后站在小河里拥抱风雨的那个俯视镜头相信观者都会印象深刻——但他仍然留在鲨堡帮助那些“无希望的人”。影片主要就是在这方面进行描写,我想这也是影片叫《肖申克的救赎》而不是《安迪·杜佛瑞的救赎》的原因。
优秀肖申克的救赎的观后感大全(18篇)篇十二
首先我得说钱总的眼光的确十分犀利。看过《立春》后,我怎么也找不到王彩玲生涯的机遇,可钱总就是能找到两次机会;这次看完《肖申克的救赎》我有事找不到主人公—安迪的生涯有什么失败,但钱总就是能找到。
我认为安迪的一生的确有很多遗憾,自己的大好年华白白葬送在了肖申克监狱里,葬送了很多青春。但是,这只是一个人的命运罢了,我认为这不是什么失败,在厄运降临到安迪头上时,安迪已经做得相当完美了。
每个人的一生都会有许多意想不到的事情,安迪的含冤入狱对安迪的一生可以说是一个致命的打击,它几乎夺去了安迪的青春。安迪在这几乎毁掉自己一生的灾难来临之时所表现出的沉着、理智、勇气是常人难于理解的。二十年如一日在监狱墙上凿洞,只用一张海报掩盖,一旦被揭开,自己只有死路一条,这样的沉着与勇气是令常人难于想象的。坦白的说,我做不到这一点,但是对在人生灾难来临时的态度,安迪还是很值得我们学习的。
影片中一个给了我很深印象的词语是“institutionalize”,意为“彻底改造”。andy、red、brooks三人在监狱里呆了长时间后的表现是完全不同的。首先必须说,andy并没有被“彻底改造”,这与他的身份是分不开的。他是一个银行长,所以即使在监狱里,他也能与外界保持着联系,并且在进入监狱之前它的社会经验也是相当丰富了。这是他在出狱后也能适应社会生活。
但brooks与red就不同了,他们都被“彻底改造了”,出狱后,他们都感觉自己完全无法融于社会。但这是两人的表现是完全不同的。brooks上吊自杀了,而red找到andy,远离社会,一起过飘逸的生活。
我想这对我们也是有启示作用的。一个人在社会中总会遇到不顺。当我们的生涯发展早遇到挫折时有没有出路时,就不要与社会过不去,仍强求自己想要的,这样总会使自己身心憔悴,有时甚至会酿成像brooks那样的悲剧。
对典狱长warden来说,应该用一句“多行不义必自毙”来形容他。我想一个人在自己的生涯发展过程中一定要保证自己的人格优良。否则即使能一时顺风,终究还是会吃到失败的恶果。
不过对于安迪,有些事他也做的不太恰当,比如说他与典狱长交涉要求重审时,竟然说典狱长“迟钝”,这直接导致了这次交涉的失败。我想,一个人在社会中要想与他人交涉,一定要心平气和,不能像安迪那样。
优秀肖申克的救赎的观后感大全(18篇)篇十三
影片《肖申克的救赎》,主要讲述了一位银行家安迪,因谋杀罪,锒铛入狱,被送往肖申克监狱终身监禁。该片经过剥削人生自由和高度体制化的特殊背景,来展示“时间流逝,环境改造”带来的恐惧和无奈,来传递主题——“期望”。
影片最吸引人的地方是主人公安迪身上传递的无处不在的期望和正能量。安迪被“三姐妹”欺负、殴打,他一言不发。因为他明白进入肖申克,便与外面的世界永久地隔绝了,你不明白在这会发生什么,要么忙着生存,要么赶着死亡。很显然,他选择了前者。无论是被“三姐妹”欺辱、殴打,还是他人恶语相向,亦或是关监禁,他都一言不发,毫不在乎,眼里期望的光芒从未消散。
在监狱枯燥乏味的日子里,他却从未失去对生活的态度。他亲手打造了整个英格兰最好的监狱图书馆。在这样充满体制化,日日如一、年年如一的地方,他却依然心怀期望。就如他自己所说的——期望是永久不会消散的,它一向在我们心底,是别人抹灭不了,拿也拿不走的;期望是世界上最完美的事物!
是啊,期望是最完美的事物啊!期望谁也无法抹灭,除了你自己。要么选择心怀期望,要么自甘堕落!因为心怀期望,所以才使安迪有了越狱的胆量;正因为心怀期望,所以安迪才有了拯救生活的念头。因为心怀期望便可让自己所向披靡!所以,经过20年的坚持不懈,在一个雷鸣电闪、风雨交加的夜晚,安迪悄无声息的从那个瑞德曾夸下海口说要600年才能挖通的隧道逃离出去了,他得到了救赎!因为心怀期望,一切都在意料之中!因为心怀期望,一切又都在意料之外!
影片中有一句对白发人深省,让人感同身受。“肖申克没有一个人有罪”,这句话微乎其微,却极富讽刺。无一人有罪,监狱里的犯人竟无一人有罪,多么讽刺啊,可笑至极!明明无罪,却要入狱;明明无罪,却要替那些所谓的“正人君子”背负一辈子的骂名;明明无罪,却要将牢底坐穿。在那样的时代背景下,人们只能将生死存亡寄托在一个人的只言片语中,又或者一张冰冷的审批书上。法律没有公平可言,看似有罪的犯人实则无罪,而那些看似两袖清风,一身正气的“君子”的躯壳内里却是一颗血腥、丑恶、贪婪的黑心!
影片留给我太多的感悟和感叹,我们要怎样应对这纷繁复杂的人世?我想:这个世界不必须完美无缺,不必须事事公平公正,但只要你我都能循着心生活,都能心怀期望,好好生活。正所谓“强者救赎自己,圣人普渡他人”,心怀期望,一切都能迎刃而解;心怀期望,就是对心灵最终的救赎!
优秀肖申克的救赎的观后感大全(18篇)篇十四
《肖申克的救赎》中的什么感动了我?是安迪历经20年的牢狱之灾、20年水滴石穿般地不懈挖掘,终于在一个雷雨交加之夜从500码长的污粪管道中爬出,奔向自由?是安迪的朋友阿瑞在被关押40年后在假释审查官面前那番看似无谓,却令人动容的话?“我没有一天不在后悔,我回过头去看看往昔,那个愚蠢的男孩儿犯下了可怕的罪行。……小男孩早已不见了,只剩下这个厌物,垂垂老矣。”
—是这些,却又不仅是这些。电影是在一点一滴的叙述中渐渐渗入我们的心灵的。如果要全讲述出来,就要把电影整个重讲一遍。是的,一点一滴地叙述,那撞击我们心灵的东西在你不设防间直触你的内心深处。即使在唯一能证明安迪是无辜的证人被监狱长枪杀了以后,安迪仍不肯放弃希望。阿瑞看到他在神思恍惚间讲述自己心中最美好的记忆与梦想,以为他快要精神崩溃了,“人的忍耐总是有限的……”他这样解释安迪。其实如果真是这样,我们也会如此原谅安迪:曾有多少人被残酷的环境毁掉啊!但安迪没有被命运毁掉,他获得了一个完满的结局。他重获自由,惩罚了监狱长等恶人,还与老友阿瑞在海边重逢。
是的,这是一部崇尚自由的电影。可如果这部影片就是告诉你人生里有一种东西叫做自由或者仅仅是发扬了自由至上的精神,那么我还不会欣赏这部影片。重要的是,它向人展现了取得自由的过程,它告诉你,自由不可能那么轻而易举,它也许要曲折,也许要在黑暗里瑟瑟发抖,甚至可能会依靠向强权妥协来换取自身的生存,它告诉你自由是那样一个艰难甚至是必须穿越猥琐与肮脏的过程;换句话说,它给了自由甚至说是理想一个完整的定义。
它告诉你,自由可以依靠妥协来苟延残喘,却不能依靠妥协来取得自由;自由也许是光辉的,但是黑暗却是它的前提;片中有这样一段,一个在狱中度过大半生的老管理员出狱后,由于多年的牢狱生活已经使他体制化,面对自由的人生突然失去了生存下去的信心,自杀在房间里,影片给了我们一个启示:当自由突然而至的时候,它也许已经失去了光辉,因为没有了生活的支持,没有了生存意义的赋予,自由对于你来说,不过是另一座监狱。busyforliving,orbusyfordeath。andy的自由虽然艰难,虽然屈辱,有了信念的支撑,才有了它本应有的光泽。然而,这是一部多么美国式的电影,它虽然闪烁着自由与人性的光辉,却是这么的英雄主义,当andy终于爬出管道,滚到小溪里,镜头从仰角给了他一个全景,此时雷电交加,大雨滂沱,andy靠着无比的毅力与信念获得了自由,不,在镜头里不如说他自己已经成了自由精神的象征;当andy在海边实现着出狱前对自己的承诺---天哪,这些形象在让我们激动的同时又是多么的让我们觉得可望却不可企及。
所以我的生活经常有这样一些梦想,它也许不能实现,它也许不能让我更有意义的活着,甚至对于我自己来说,它只能给我带来更多的虚无感,但是我仍然要抬头看见天上的星星,他们也许遥远,也许仰望他们不过是一种虚伪的自欺,我仍然需要这样的虚伪与自欺,因为---youmaysayiamadreamer,butiamnottheonlyone。
优秀肖申克的救赎的观后感大全(18篇)篇十五
摘要:《肖》在现实主义与理想主义之间打转,想要揭示血淋淋的真相,却又为了保证某种向上的姿态,美化生活。监狱的场景有了太多的温情和意外的不合理性,人们生活的悠然自得。
《肖》让我想起了两部片子,一部同是差不多的线性结构的监狱片,是在上影视编导课的时候经我们的美女老师大力推荐的《恶魔岛》,另一部是我最爱的导演库布里克的《发条橙》这个片子算不上监狱片,但是多少有50%的监狱成份。所以,当着三个片子,同时放在我的面前,我对《肖》的突出性感到质疑。
我不得不承认,在故事的流畅性和演员的表演上来讲《肖》都属上乘之作,但是看了影片的一大半的时候,我对“希望”这个关键词体会颇为不深刻。在安迪同学聪明的头脑发挥用途之后,我只是强烈的感受到——知识就是力量和二十世纪一样缺乏人才这两句话。
同样的结构线索《恶魔岛》的那位同学的坚持与执著好像更为突出(也许要说他们的逃狱风格不大一样),而这位安迪显示出的更多是对监狱生活的适应,印证了导演在片子里多次提到“长期在监狱里的人对监狱的依赖性”。长时间在一个空间中适应性的生存,让人忘掉一切,甚至是脑中臆想的自由。其实,自由对于他们的意义只是别人口中传说的好东西,而已经离他们远去了。获得自由的同时,他们将迎来陌生世界的恐惧,生活的不可依赖性种种压力。
《肖》在现实主义与理想主义之间打转,想要揭示血淋淋的真相,却又为了保证某种向上的姿态,美化生活。监狱的场景有了太多的温情和意外的不合理性,人们生活的悠然自得。《恶魔岛》则坚持风格的统一性,残酷到底,即使同样友情处理,都能看到人在监狱的特定环境下的产生的微妙变化。两个影片ending同为在海边,《肖》的游艇加蔚蓝海岸和《恶魔岛》的大海怒浪巨礁相比,影片张力差一点不说,好莱坞式的典型结局,让人审美疲劳。
而看到安迪与典狱长感情热络的时候,我不仅想到《发条橙》的alex和典狱长亲切拍照的画面。不同典狱长的嘴脸又被不同的利益驱动着。
……肖申克监狱里的故事要说的太多,却又点到为止,真的应了“希望无所谓有无所谓无”那句话了。
优秀肖申克的救赎的观后感大全(18篇)篇十六
《肖申克的救赎》,一部堪称经典的电影。
在我的记忆深处,总有一个镜头不时的浮现,一个雷雨交加的夜晚,一个男子,一个越狱的男子,用力的用石头砸破下水管道,然后从长达1英里的又脏又臭的下水管道里艰难的爬出了高高的监狱的围墙,在这样一个雨夜,重新获得了告别了长达20年的自由。
这个经典的镜头大概是在十年前从电视中看到的,十年来,一直深深的印在脑海中,一致看到目前正在热播的万人空巷的《越狱》,于我都有一些不屑,因为无论从计划的周密性,越狱的成功性上来说都不及《肖申克的救赎》。
“监狱里的高墙实在是很有趣。刚入狱的时候,你痛恨周围的高墙;慢慢的,你习惯生活在其中;最终你会发现自己不得不依靠它而生存。那就是制度化。 ”这是瑞德在电影中的一句台词,也是我我最喜欢的一句台词,非常哲理,非常深刻。大而化之,一个人生活的一个家庭、一个工作单位、甚或所在一个国家,于个人都是一堵无形的高墙,从童年的逆反心理,到少年的叛逆,说白了都是对这堵高墙的痛恨,希望能破墙而出;慢慢的,当你一天天的变老,你会渐渐的发现有这堵墙其实也挺不错的,能遮风挡雨,能给你营造一个虽然封闭但是安全的环境;到最后你就会从喜欢到依靠。人的一生也就这样结束了。
非常喜欢主人公安迪,喜欢他缜密的思维、锲而不舍的精神、以退为进的战术和一颗永怀希望的心。
作为一名银行家,含冤入狱,没有丧失理智,没有沉沦、放弃。从入狱的那一天,他就知道自己应该干什么,应该怎么干。为了自己的自由,为了享受太平洋上海风,为了在海上无拘无束的自由自在的生活。他用一把小小的鹤嘴钳,挖开了通往自由的路。这是“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精神的最好体现。
他深深懂得,欲要取之,必先与之的道理。在狱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帮助狱卒报税,帮助监狱长将他收到的非法收入“洗白”,很快,安迪就成为了狱长的私人助理。取得了狱卒的信任与好感;他每周一封信,契而不舍的坚持了二年,为狱友们建起了图书馆,赢得了狱友们的尊重,特别是收获了瑞德的友谊;这一切,都为他计划的顺利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有一种鸟是永远也关不住的,因为它的每片羽翼上都沾满了自由的光辉!从小学的时候就背诵“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是啊,人只要有对自由的渴望,一切都能够忍受,老婆偷,情——爱情价虽高,但只要能用价值衡量,就不是永恒,就有交换的可能;蒙冤入狱——活着虽然好,但活着有不同的活法,可以在狱中消沉的了此余生,可以没有尊严的苟延残喘,也可以没有目标的奔劳而死。但安迪没有,他从入狱的那一天,他就倍加珍惜自由,为了自由,他按照自己的计划,一步步走来。生活可以归结为一种简单的选择:不是忙于真正的生活,就是一步步地走向死亡。什么是真正的生活,自由就是真正的生活。
懦怯囚禁人的灵魂,希望可以令你重获自由。强者自救,圣者渡人。每个人都渴望自由,可是通往自由的路荆棘遍布,你懦弱,它就把你扼杀在寻找自由的路上;你坚强,就能披荆斩棘,凯旋而归。就像毛泽东一样: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与人斗其乐无穷。当你把这种战斗作为一种快乐来享受时,你就会无往而不利。
优秀肖申克的救赎的观后感大全(18篇)篇十七
一部伟大的艺术作品总是深刻的震撼着观者。《肖申克的救赎》就是这样的一部片子,当年和《阿甘正传》号称“票房双雄”。
《越狱》是将《肖申克的救赎》演绎成一部连续剧,然而《越狱》是因其情节编制的百般机巧而火爆全球。因此,如果说《越狱》给我的情节和演技的吸引,《肖申克的救赎》则是给我人生的震撼。同样的情节,同样的演员,然而艺术和思想的构思不同,决定谁将随着市场浪潮一波接一波被淘汰,谁将随着历史的淘洗而越发闪烁光芒。
是的,进入监狱的每个人都是绝对有罪的,因此每一个也可以说是相对无罪的,他们进入这里只因为命运的安排——是上帝给了我们原罪还是我们自己犯下不可饶恕的罪过,反正我们进入社会国家的监狱,亦或是人世红尘的“监狱”,全部是无期徒刑,当然在“头昏眼花”的时候可以得到“假释”。
我想最好“监狱”看着是中性词,因为“监狱”是一种约束和体制,体制大可大到一个国家,小可小到一个公司、部门、科室。如果监狱是中性词,那么就有人离不开它,是生活的唯一土壤,影片中“老布”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在监狱了呆了大半辈子,正如瑞德说的:“开始你恨它,慢慢适应它,最后你离不开它,这就是体制化。”老布在行将就木之时,被假释了,进入了监狱之外的世界,然而老布在这个世界一无所有,无法生存,反而在监狱里面,他有朋友,他懂得规则,他有工作,他有一切,监狱才是他的“家”,老布是一个彻底被体制化了的人,最后彻底爱上了这个体制,那么它的本质是监狱。然而事实上是被绑票的女人爱上一个强悍的绑匪,按照绑匪的规则而存在。
这种情况,我们是否可以称之为一种人生的“沦陷”,把“沦陷”也看着中性词吧,因为大多数人都是这样沦陷在一个体制里,一个公司、部门、科室里面,走出这里没有办法生存,正如老布所说:“我恐惧这种提心吊胆的日子”,本想再次犯罪进入监狱,然而他已经老到了无法犯罪的地步了,于是在墙上写下“老布到次一游”,上吊走了。是的,我们身边的人,大多数的人生都是“沦陷”于现有公司、部门、科室的体制中,丝毫不敢也不能越雷池一步,墙内才是他觉得舒适和幸福之圈,墙阻隔着他,也保护着他,而且保护的功能越来越强大和重要。
“救赎”本身具有强烈宗教色彩,然而宗教的本质是日常性的,也看着是中性词吧。从进入“监狱”的开始,肖申克就沉默了一个月,没有和任何人说话,他就在这一个月决定了为自己开辟一条救赎一路,不在忍受“冤枉”之气。他开口要的第一样的东西是“铁锤”,刚好能放在被掏空的圣经中那么大小的铁锤,一把决定命运的铁锤。监狱长开玩笑地说“救赎之门”在圣经中,是的,最终应验了。瑞德对肖申克说:“如果要用铁锤打通隧道需要三百年”。因此瑞德放弃了,然而肖申克没有放弃,因为他利用他的知识发现墙体石头的秘密,不需要三百年,实际上20年,他就逃离了“监狱”。是的,拯救自己的不是圣经和上帝,而是自己!拯救之路开启于希望,依赖于知识。“有些东西是监狱的石墙关不住的,在人的内心中,是人的希望。”然而德瑞说“希望是坏的”,因为他没有足够的知识判断希望能够实现。
“知识改变命运”,知识才是我们的自我的救赎的唯一方法。
是的,肖申克凭借知识催生希望,又凭借知识利用了监狱的规则和制度的漏洞舒适地生活在监狱之中,最终凭借知识打通了救赎之路,获得了“救赎”与自由。
20年来,肖申克凭借其银行家具有的高超金融知识,为监狱里上上下下的狱官避税理财,以至于监狱长一天也离不开他,甚至设置重重障碍不让他离开监狱。20年来,他以嗜好石刻为掩饰,一天一天悄悄将从隧道里面挖出的泥土,一小块一小块释放出来。20年来,他在监狱开设图书馆,帮助每一个囚犯学习知识,让囚徒的生命也有那么一点点价值。20年来,他无时无刻不在构建在太平洋里荡舟的自由之梦,当他在离开监狱的头一晚,他把梦想中的太平洋告诉瑞德,瑞德以为“他是不是神智不清了”,直到第二天肖申克一夜之间突然从监狱中消失,20年来用希望、知识和毅力构建起来的一个秘密“救赎”系统运作成功了,瑞德才知道这一切是真的。
自我救赎成功了,但是瑞德,肖申克在监狱里最好的朋友。瑞德在蹲了40年监狱后获得了“假释”,不是自我救赎,是监狱“恩赐”他出来的,因此他所面临的情况与老布是一样的,瑞德说:“虽然我在监狱被人称为有求必应,可以搞得任何物品,但是出去后我连电话本都不会翻”。确实,瑞德出来了,他和老布一样陷入了绝望。瑞德想起了肖申克告诉他在“假释”后到一个标志性的美丽的大树下找出一个盒子,这是他唯一的希望。肖申克不仅自我救赎,也救赎了他的好朋友瑞德。
这个盒子里面有钱、有地址、有朋友和梦想,瑞德也获得了救赎。
优秀肖申克的救赎的观后感大全(18篇)篇十八
第二天一早,瑞德不得不赔了几根烟,这是他第一次猜错。瑞德打量着让他赌输的年轻人,他脸上的不合群竟并不代表着无法集中精力的恐慌。
年轻人果然是被冤枉而入狱的。已是朋友的瑞德和安迪开始互相了解对方。在瑞德眼里,安迪才华横溢并且对未来充满信心,他已经成了狱长的财务助手。安迪让瑞德帮忙弄来了一个锤头,但安迪不愿说他的用意,瑞德想:“这东西就算是600年也无法凿出隧道吧。”
直到后来,瑞德发现自己并没有看透安迪。安迪在帮狱长,安迪还是靠着锤头砸开了墙壁。不过还好,安迪确实是个善良人。
事实上,任何人的内心都是看不透的。每个人都生活在自己的面具之下,我们所谓的了解,只是了解这个人的面具而已,面具后面我们尽可以藏起自己的秘密。那些怕见到光的秘密或是慢慢滋生,或是渐渐地消失。只怕时间长了自己也被欺骗了。
枯燥而且充满暴力的监禁生活该怎样适应?又一位号啕大哭的新犯人被巡逻长打死了。见怪不怪的只是埋怨几句,另一些新来的犯人却倒吸凉气。每天的劳动不容片刻懈怠,因为你是囚犯,所以监工们并不把你当人看待。
忍!就算连法律都不会庇护囚犯,囚犯们也要把自己当人看待。看看那些在监狱里混得风生水起的头头,也都是从被欺压的对象开始的。当然也有深得人心的老犯人,他们靠宽容和深沉撑起自己的名誉——瑞德算是一个。作为一个人应更多地向后者靠齐,你看那些新来的犯人就像是当初的自己,怎能狠下心去伤害他们?尽管监狱是一个教人更残暴的地方。
安迪忍了下来,他靠自己的才干试图化解监狱里的阴影。任何一个人都应该要有一技之长来保住自己的饭碗,不管是打架还是劝架都需要一定的火候。只是监狱里已堆积了几百年来的怨恨,想靠自己化解尚欠缺知音的共鸣。拯救不了别人,就拯救自己吧。
安迪在雷电的掩护中爬过冗长的下水道,疯狂的大雨就像是在为忍者的出头之日描画背景。
自由在哪里?这对肖申克监狱里的人来说并没有太大的意义。好多人都被关了几十年了。瑞德这样评论眼前无法逾越的高墙:“起初你恨它,再后来你开始习惯了它。很久以后,你不能没有它。这就是驯化。”
有个善良的老人假释出狱了,他发现以前的东西全变了样,自己就像是从上个世纪来。尽管他怀着满心的欣喜,但他发现他甚至不能胜任自己的工作。他希望自己没有来过这个纷繁的世界,希望回到高墙里,最后他选择了在自己局促的房间中悬梁自尽。瑞德也假释出狱了,但他发现自己无法改变上厕所先报告的习惯——他并没有真正获得自由,他的心仍被关在肖申克之中。
当自由来到的时候,我们是否有能力去适应和使用它?
不过希望总会在前方。瑞德下定决心离开了自己的职位,到了与安迪约定好的大树下。他从一封信中得知安迪越狱后取出了狱长的黑钱,移居到了一个太平洋的小岛上。这才是他该有的生活。
两个老友在美丽的海岛上重逢了,他们身后的那片海让人看到了自由的磅礴气息。
若一个人同时拥有智慧、宽容、毅力、希望,他定会拥有完美的结局。
我们把瑞德和安迪放在一起,便看到了这样一个伟大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