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案中,教师会确定教学目标、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教具,以及预设学生可能遇到的困惑和解决方案。以下是一些二年级语文教案的实例,希望对您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优秀二年级数学图形的运动一教案范文(18篇)篇一
在教学时,我特别注重以下几方面:
1、注重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图形的旋转。
在教学时,让学生观察种表的表针和风车旋转的过程,分别认识这些实物怎样按照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旋转,明确旋转的含义,探索图形的旋转的特征,再让学生学会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旋转90度。
2、注重学生的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图形的对称和旋转变换,增强空间观念。
在教学,多让学生思考,并操作记录学习过程,然后汇报交流总结经验。其中再操作时我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按照“想一想、做一做、折一折、画一画、剪一剪,在想一想”的过程进行研究,在进行小组交流活动,我并进行[内容来于斐-斐_课-件_园]随堂观察指导有困难的学生,最后听学生自己小结的时候,注意了学生用语言来表达时的完整性,及时纠正错误的说法。从而使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
一节课的好坏,关键在于教师,教师要切实组织好学生的课堂活动,为学生创造进行探究的时间和空间。不要让教师的演示或少数学生的活动和回答代替每一位学生的亲自手、亲自体验和独立思考。这样学生的空间想像力和思维能力才能得以锻炼,空间观念才能得到发展。
优秀二年级数学图形的运动一教案范文(18篇)篇二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人教版)第18~19页例1、例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长方体,掌握长方体的特征。
2.使学生认识并理解长方体的长、宽、高。
3.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操作,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和想象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长方体的特征,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教学难点:初步建立“立体图形”的概念,形成表象。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长方体形状的纸盒、长方体框架。
学生:长方体形状的物品。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生:建筑物结构的形状都是长方体。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出示课件中建筑物的轮廓)。
师:不只是建筑物的形状,我们身边的一些物品的形状是长方体。请同学们一起来看大屏幕。(出示课件)。
了解了我们身边这么多物品的形状都是长方体,今天我们就来更加深入的研究长方体这个立体图形。
(贴出课题:长方体的认识,并贴出画有长方体平面图的卡纸)。
(过渡语)师:我知道同学们也带来了长方体的物品,请你们拿出来给同桌展示一下。
二、探究新知。
(一)通过摸,整体认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
1.师:接下来跟着老师来用手摸一摸。你摸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感觉?
生:我摸到了长方体的面,长方体的面摸起来滑滑的、平平的。
师:其他同学也是这种感觉吗?没错像这样摸起来滑滑的、平平的部分就叫做长方体的面。(板书:面)。
2.师:那除了面,我们还能摸到长方体的其他组成部分吗?
(预设1)生:我还摸到了长方体的棱。
师:那请问长方体的棱在哪里呢?(请生上台指出长方体的棱)。
(预设2)生回答不出来。
师边指边说:长方体两个面相交的部分叫做长方体的棱。(板书:棱:面和面相交的线段)。
接着让生在自己的长方体物品里找出长方体的棱指出来给同桌看看。
3.指导学生观察顶点。
师:同学们三条棱相交的地方叫作长方体的顶点。用手摸摸看。(板书:顶点:棱和棱的交点)。
4.师小结:同桌互相指一指说一说巩固一下长方体的面、棱、顶点的具体位置。
(二)探究长方体的特征。
1.独立观察、小组合作探究长方体特征。
(课件出示活动要求)请生朗读活动要求。
提示:同学们在数面、棱、顶点的数目时拿着长方体的手不要来回转动,要想一想怎样数比较好,不重复也不遗漏。(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观察)。
2.汇报交流,归纳长方体的特征。(课件一步步出示答案)。
在汇报交流时注意:
(1)引导学生按照一定顺序数面、棱、顶点的个数。
在数棱和面的数目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相对(互相平行)及相交的棱、相对(没有公共边的面)及相邻的面(有一条公共边的面)。
(2)若学生(出示有两个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让学生指一指特殊的长方体中哪些面是相同的,哪些棱的长度相等。
3.师小结:通过刚才的观察、探究,我们知道:长方体是由6个长方形(特殊情况下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有8个顶点,12条棱,并且相对的面完全相同,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板书:6个面、8个顶点、12条棱)。
(出示课件,并让生把长方体的定义齐读一遍)。
(三)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1.动手操作,深化认识。
请个别生读活动要求。
小组讨论2-3分钟,请生回答。
(预设)生:我要用细木条来当长方体的棱,橡皮泥用来黏住细木条,同时橡皮泥充当长方体的顶点。
师:同学们觉得这位同学的想法怎么样?有没有需要补充的?
师:我也非常赞同你的想法,下面请同学们拿出信封里的材料开始制作吧。
注意:请每组拿出一本书垫在下面再制作长方体框架。
(师巡视并指导学生制作)。
(2)师:仔细观察长方体框架,你发现长方体用了几根细木条?
生:12根细木条。
师:这些细木条其实就是长方体的12条棱,如果可以分成几组?
(预设)生1:分为三组,四条长,四条宽,四条高。
(预设)生2:我想分为四组,每一组里有一长,一宽,一高。
2.认识长、宽、高。
(1)师:相交于同一个顶点的这三条棱的长度相等吗?像这样相交于同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生:横着、竖着、侧着摆放长方体框架,分别让学生指它的长、宽、高。
(2)认识不同位置放置的长方体的长、宽、高。(课件演示)。
3.课堂小结:通过对这节课的学习,你对长方体有什么新的认识?
生:我知道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
生:我还知道了长方体是由6个长方形(特殊情况下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有8个顶点,12条棱,并且相对的面完全相同,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三、练习巩固。
1.判断。
(1)长方体有6个面,12条棱和8个顶点。()。
(2)长方体相对的面的大小相同,但形状不相同。()。
(3)在长方体中,不是相对的棱长度都不相等。()。
2.想一想,做一做。
书本第21面练习五第一题。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对长方体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五、板书设计:
长方体的认识。
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
相对的面完全相同,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优秀二年级数学图形的运动一教案范文(18篇)篇三
教材p28~29页例1及相应的“做一做”和练习七的第1~3小题。
知识与技能:联系生活中的具体物体,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初步体会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认识轴对称图形的一些基本特征,并初步知道对称轴。
过程与方法:能根据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在一组图形中,识别出轴对称图形。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认识、制作和欣赏轴对称图形的过程中,感受到物体或图形的对称美,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准确判断生活中哪些物体是轴对称图形。
能够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观察、讨论法。
多媒体课件、白纸、剪刀等。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2、(学生自由回答)。
3、(出示第28页的主题图)是啊,在游乐场里,空中飞舞着的蜻蜓风筝、蝴蝶风筝多漂亮呀,仔细观察可以发现,它们的左右两边是完全相同的,这里面就蕴含着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知识——对称。【板书:对称】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索跟对称有关的知识。
二、探索新知。
(一)、认真观察,体验对称。
1、观察图形,发现特点。
(2)、引导学生从形状、花纹、大小、图案上观察。
(3)、学生汇报交流自己的发现。
树叶图:以树叶中间叶脉所在的直线为界,左右两边的形状和大小都是相同的。
蝴蝶图:以蝴蝶中间所在的直线为界,左右两边的形状和大小都是相同的。
天安门城楼图:以天安门城楼中间所在的直线为界,左右两边的形状和大小都是相同的。
(4)、教师小结。
这些图形的左右两边的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也就是说如果沿图形中间的一条直线对折后,这些图形的左右两边能够完全重合。
2、认识对称现象,理解“对称”的含义。
像图中的树叶、蝴蝶、天安门城楼这样,沿某一条直线对折后,左右两边能够完全重合,具有这种特征的物体或图形,就是对称的。
3、列举生活中的对称现象。
(1)、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还有很多,你能举例说说。
(2)、学生自己说一说生活中的对称现象。
(3)、欣赏对称的图形。五角星、京剧脸谱、蜻蜓、亭子、雪花、苹果、民间剪纸……。
4、教师小结。
对称是一种最基本的图形变换,包括轴对称、中心对称、平移对称、旋转对称和镜面对称等多种形式。对称的物体给人一种匀称、均衡的美感。
教师利用学生熟悉的树叶、蝴蝶、天安门城楼,创设故事情境。在引出“对称”的概念后,呈现给学生一些对称的实物画面,并动态显示这些东西都是对称的,丰富了学生对对称图形的感性认识。
(二)、动手操作,认识轴对称图形。
1、出示例1。动手操作,剪一件上衣。
(1)、折一折:把一张长方形的纸对折。
(2)、画一画:在对折的纸上画线。
(3)、剪一剪:沿着刚才画的线剪一剪,会剪出一件上衣的图案。
2、剪其他图形。松树、桃心、葫芦。
(1)、现在请同学们自己动手剪一剪,选择松树、桃心、葫芦三种图形中的一种,看谁既会动脑又会动手。
(2)、学生操作,集体评价。
3、认识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
(1)、像上面这样剪出来的图形都是对称的,它们都是轴对称图形。图形中间的那条折痕所在的直线就是图形的对称轴。请看屏幕。我们在画对称轴时要画成一条虚线。请看课件演示画对称轴的方法。
(2)、学生在自己刚才剪出的图形中画出对称轴。
(3)、交流评价。
为了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将一个图形对折以后,左右两边的图形是一样的”这一本质特征,教师给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时间和空间,设计了让学生动手剪对称图形的活动学生在剪对称图形的过程中,经历了折、画、剪这样的过程,帮助学生准确地认识“左右两边是一样的”含义,使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由粗略感知上升到精细化。
(三)、小结知识。
同学们,今天我们认识了对称现象和轴对称图形。对称是一种最基本的图形变换,包括轴对称、中心对称、平移对称、旋转对称和镜面对称等多种形式。对称的物体给人一种匀称、均衡的美感。知道了生活中有很多的对称现象。像上衣、松树、桃心、葫芦这样的图形都是对称的,它们都是轴对称图形。这些图形中间的那条折痕所在的直线就是图形的对称轴。我们在画对称轴时要画成一条虚线。
三、拓展练习、运用新知。
1、学生独立完成教材p29页例1下面的“做一做”。
(1)、学生观察、自己判断。
(2)、全班交流,说明判断的理由。
2、学生独立完成教材p33页练习七的第1、2小题。
(1)、学生观察、自己判断。
(2)、全班交流,说明判断的理由。
3、学生独立完成教材p33页练习七的第3小题。
(1)、学生观察、自己连一连。
(2)、全班交流,说明判断的理由。
4、补充练习。
长方形、正方形、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对称轴在哪儿,分别有几条?
(1)、请你折一折、画一画。(2)、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不同的轴对称图形,对称轴的条数也不同。有的只有一条,有的有两条,有的有无数条。
5、欣赏教材p31页的“生活中的数学”——中国民间剪纸艺术。感受生活的中对称图形的美。
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认识几何图形的对称现象,并能找出它们的多条对称轴。
四、归纳总结。
1、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
2、教师小结:同学们都说,对称图形很美,是啊!只要我们用眼睛仔细去观察,用双手去创造,就能用对称图形把生活装扮得更加美好!
五、板书设计、
认识对称现象和轴对称图形。
像树叶、蝴蝶、天安门城楼这样,沿某一条直线对折后,左右两边能够完全重合,具有这种特征的物体或图形,就是对称的。
像上衣、松树、桃心、葫芦这样的图形都是对称的,它们都是轴对称图形。这些图形中间的那条折痕所在的直线就是图形的对称轴。我们在画对称轴时要画成一条虚线。
优秀二年级数学图形的运动一教案范文(18篇)篇四
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长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特殊的有一组对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完全相同;有12条棱,相对的棱平行且相等;有8个顶点。正方形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正方形,所有的面都完全相同;有12条棱,所有的棱都相等;有8个顶点。
2、长、宽、高: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3、长方体的棱长总和=(长+宽+高)4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棱长12。
4、表面积: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5、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s=(ab+ah+bh)2。
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用字母表示:s=。
6、表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相邻单位的进率为100。
7、体积: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8、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用字母表示:v=abh长=体积(宽高)宽=体积(长高)。
高=体积(长宽)。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用字母表示:v=aaa。
9、体积单位:立方厘米、立方分米和立方米相邻单位的进率为1000。
10、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统一公式: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v=sh。
9、体积单位:立方厘米、立方分米和立方米相邻单位的进率为1000。
10、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统一公式: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v=sh。
11、体积单位的互化:把高级单位化成低级单位,用高级单位数乘以进率;。
把低级单位聚成高级单位,用低级单位数除以进率。
12、容积: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
14、容积的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容器容积的计算方法跟体积的计算方法相同,但要从里面量长、宽、高。
小学数学成绩差怎么补。
首先我们应该先分析孩子们数学学不好的原因,有很多的孩子们是因为原本数学基础就非常的薄弱,跟不上老师们复习的进度,所以越到后面越没有自信心。还有的孩子们是因为数学基础比较好,但是容易对知识点进行混淆,在做题的时候没有自己的思路,不会对知识点进行运用。最后一类孩子们是在考试时非常的紧张、怯场,平时会做的题在考试时也非常容易丢分大脑一片空白。
孩子们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数学的定义对知识点进行记忆,如果对解题的步骤和方法掌握的不够扎实,可以在课下多进行练习。如果孩子们认为自己学习非常的慢,那就可以选择报名辅导班,来帮助孩子们学习。
数学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知识点。
1、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先用被除数的最高位除以除数,再依次类推,用每一位上的数分别和除数相除,除到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的上面。
2、要将前一步计算后的余数写出来和下一步的数合起来再除。
3、每次计算后的余数都要同除数进行比较,不要忘了“余数要比除数小”.
4、如果被除数的最高位比除数小,则商的位数比被除数的位数少1位。
5、如果被除数的最高位大于或等于除数,则商的位数同被除数的位数相同。
6、学会用乘法验算除法:(a)没有余数的除法:商×除数=被除数。
(b)有余数的'除法: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优秀二年级数学图形的运动一教案范文(18篇)篇五
认识轴对称图形。
教学目标。
理解“完全重合”,能判断出轴对称图形。
重难点分析。
重点分析。
知识点本身内容逻辑性较强,“对折”和“完全重合”这两个概念较难理解,对感悟力和想象力要求较高。
难点分析。
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较弱,认知理解困难:二年级学生的思维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逻辑思维较弱,对于“完全重合”不易理解,想象思维缺乏。
教学方法。
1、演示法:借助动态图片进行直观演示能有效地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演示剪轴对称图形的步骤与方法,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用视频来播放生活中的对称图形,了解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用自己的身体来摆轴对称图形的姿势。
2、练习法:通过练习掌握知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猜谜语吗吗?我们先来玩玩“猜谜语”的游戏吧?
课件出示谜语:头上两根须,身穿彩花袍。飞舞花丛中,快乐又逍遥。(打一动物)。
并问学生看谁猜的最快最准?
生:蝴蝶。
师:你们真聪明!
课件出示谜底:蝴蝶。
课件出示图片,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这三只蝴蝶有什么共同特点?
猜测生会说:图形两边一样。
师:你们知道这种现象在数学中叫什么吗?(对称现象)。
师:出示一些实例,你还见过哪些对称现象?(生举例说明)。
二、知识讲解(难点突破)。
1、师:对称的物体还真多,(课件出示)比如:五角星、京剧脸谱和青蛙,这些东西也是对称的。生活中的这些对称现象,把它的形状以图片的形式出现,就是对称图形。
师:通过刚才的小游戏,谁知道什么样的图形是对称图形,他们有哪些特点呢?(猜测学生会说:两边完全一样的图形是对称图形)。
师:那我们怎么验证两边是不是完全一样呢?(猜测学生会说:对折)。
师:接下来出示蜻蜓的动态图片,要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猜测学生会说:对折后,两边完全重合)。
师:像这样,把一个图形沿着直线对折后两边能够完全重合的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直线叫对称轴。
(板书:轴对称图形、对称轴)请同学们动手指一指这些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在哪儿?师示范画对称轴。(强调画对称轴用虚线。)。
2、创造“轴对称图形”。
师:今天老师还给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对称图形,谁能说说老师是怎样剪出这些图形的?(生:先对折,再画一画,最后剪一剪。)。
师引导学生共同剪一件衣服。(重点演示是从折痕的地方画图,再剪)。
师:以小组为单位剪一个轴对称图形。剪完的同学仔细观察你剪的图形有什么特点?
教师强调剪纸要注意安全。
然后让学生将自己小组剪出的轴对称图形进行展示。(贴在黑板上)。
三、课堂练习(难点巩固)。
师:同学们我们不仅认识了轴对称图形,还创造了这么多美丽的轴对称图形,下面就让我们大显身手,去用对称知识解决问题吧!
1、课本29页做一做。
2、课本33页第2题。
3、课本33页第3题。
下面的图案分别是从哪张对折后的纸上剪下来的?连一连,并画出它们的对称轴。
强调还可以横着画或者斜着画。
师:同学们判断的太好了,看来大家都很喜欢“轴对称图形”这个好朋友。
4、我爱做游戏:让同学们摆一个从正面看身体的左右两边是轴对称图形的姿势。也可以和同伴一起合作完成。
四、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
1、把一个图形沿着直线对折后,两边能够完全重合,我们就把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那条折痕就叫做对称轴。
2、判断一个图形是对称的,关键能否找到一条直线,沿这条直线对折,直线两旁是否能完全重合。
3、剪纸通过纸张的对折,剪出后展开的图形是对称的。
师:同学们,对称不仅是生活中的常见现象,也是艺术创作的重要方法,只要你用心观察,到处都能找到对称的足迹,到处都是数学的足迹。
优秀二年级数学图形的运动一教案范文(18篇)篇六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刻度尺,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cm,借助实物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2)初步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并通过估测,形成初步的估测意识。
2、过程与方法:
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测量活动中,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养成做事严谨、认真的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1厘米的长度单位,用厘米尺测量物体长度。
教学难点:用度尺测量物体长度的正确方法。
教学工具:
课件、数学课文、铅笔等。
教学过程:
1、情景导入。
提出问题。
教师:同学们,比一比这两本书,哪本长,哪本短呢?两本书到底有多长,有多短呢?大家想不想知道?今天我们这几课就学习这个问题。
2、探究新知。
学习第2页例1。
提出问题:
a、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的课桌有多长吗?小组讨论。
b、交流汇报:刚才同学们想了很多方法,大多用铅笔、铅笔盒、课本做为工作测量。下面每4个人为一组和老师一起用手测量课桌的长度。
c、动手操作,合作完成。
汇报:相同的课桌为什么测量的结果不同呢?学生的五拃长,老师的三拃长。
因为选用的是不同的手,结果一定会是不同的。
归纳:要想得到相同的答案,应选用同样的物品作为标准进行测量。
学习第3页例2。
a、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直尺,看看上面都有什么?
指名回答,教师总结,
数字小格大格厘米。
尺子上的线有长有短,我们叫它刻度线。
0在最左端,尺子上的0表示起点。
b、我们身边有哪些物品是1厘米?
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图钉、田字格本,小组合作,共同操作。
学习第3页例3。
a、发一张课前准好的彩纸,请同学们先估量一下它的长度,然后动手操作量一量。
b、请一名同学上前操作,看看是否正确,然后同学评议。
教师:一定要把彩纸的左端对准直尺上的刻度0,然后看右端在哪个数字上,就是几厘米。
3、课堂练习。
学完测量的方法和注意的事项,让学生试着测量准备好的铅笔等物体。
教师提出要求:
a、正确准确的测量自己准备好的物体(铅笔、橡皮、小刀等)。
b、先独立测量后小组交流。
c、小组合作探究。师巡视指导,引导学生注意直尺要水平放,物体的左端要对准直尺上的“0”刻度。
4、巩固提升。
用直尺测量自己的数学课文的短边。为了照顾理解能力差点的孩子,巩固提升也是由易到难的安排。
课件出示两种测量方法,让学生判断哪种是正确的,这样的练习目的也是为了让学生更好更准确的掌握测量的方法。
课后小结:
a、提问: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b、教师总结。
1、厘米是最小的长度单位,在里面尺上,每相邻两个数之间是1厘米。
2、用厘米作单位测量物体时,要把直尺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再看物体的右端对着刻度几,就是几厘米。
优秀二年级数学图形的运动一教案范文(18篇)篇七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理解轴对称图形的含义,能找出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2、通过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培养学生探索与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引导学生领略自然世界的美妙与对称世界的神奇,激发学生的数学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
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轴对称图形。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猜一猜。
出示笑脸和花瓶的一半,请同学们猜一猜(真聪明,你们为什么能这么快就猜出来了呢)。
2、师:老师还给你们带来了一些漂亮的图片,你们想看吗?
课件出示蜻蜓和蝴蝶图片。
师:小眼睛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
生说。
师:你们说的真好,它们左右都是一样的。生活中你还见过类似特征的东西吗?
生说。
师:你们知道的真不少,真是善于观察生活的好孩子,老师要给你们点个赞。老师还要告诉你们一个秘密,记住喽,像这样左右两边完全一样的现象在数学上我们给它起个名字叫对称。(板书:对称)。
课件出示图片,请学生判断。(有争议的图,有什么好办法--可以折一折)。
师:老师把它变出来,请大家折一折,说出自己的发现。
二、动手操作,探究对称。
1、折一折。
师:我们就用折一折的方法看看它们是不是对称的呢。
课件出示图片。
学生折一折,以小组为单位。
师巡视并引导学生用手摸一摸对折后的两边,说说有什么样的感觉。
得出结论:这些图形对折后两部分完全重合(板书:两边完全重合)。
2、剪一剪。
再出示花瓶。
师:你们想知道老师是怎样剪出这样的图形吗?想不想自己动手试一试?请大家先认真看老师是怎样做的。
师师范剪,介绍方法--(将长方形纸对折,画出你喜欢图形的一半,沿着虚线剪下来)。用老师的方法,还能剪出很多图案,比如刚刚我们见过的小衣服,试试看,相信你们一定会做的很棒!
生剪出不同的图案。
展示。
师小结:对折后再剪出的图形都是对称的,它们都是轴对称图形。(板书:轴对称图形)。
师:请大家仔细观察我们手中的图形,谁能说说轴对称图形有什么特点?引导说出:对折后,两边能够完全重合(板书)。
师:再次轻轻打开手中的图形,你看见了什么?
生答中间有折痕。
师:这条折痕就是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板书:对称轴)。
小结:画在中间、画直、画虚线。
三、巩固练习,能力提升。
师:同学们画的很用心,学的很认真。现在,老师要给你们一个任务,有信心完成吗?我们一起去轴对称图形博物馆看看吧。
1、判断是否是轴对称图形。
(1)简单的图形,生说说判断的理由。
(2)数字。
(3)小组合作说说字母和汉字。
(4)平面图形。
2、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四、总结收获。
师:今天你学到了什么?我们的课即将要结束了,你想和老师说什么吗?
老师非常开心能和大家一起上课!
五、图片欣赏。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轴对称图形,轴对称是一种美,是数学美在生活中的具体体现。最后,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生活中更多美丽的轴对称图形。
课件出示图片。
板书设计:
轴对称图形。
对折后两边完全重合。
对称轴。
优秀二年级数学图形的运动一教案范文(18篇)篇八
教学目标:
1、认读本课生字,会写本课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杨时求知心切,意志坚定,尊敬老师,真心诚意,学习杨时尊师好学的精神。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教学挂图。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读课题。
要求念得好。
二、简介“成语”
1、简介“成语”,举例,如:自相矛盾。
2、你知道有哪些成语。
再读课题。
三、根据自学提纲,学习生字。
1、听录音。
2、学习词语。
(1)读生字:
杨尊论尽冒敲等默久疼(师:这个字奶奶常用)慈祥容。
(2)不看拼音,再齐读上面的生字。
按顺序齐读;打乱顺序齐读;自由读;指名读。
(3)给“杨、容”组词。
(4)了解“黑”部首。
教师示范写“黑”字部首和“冒”字。
提醒学生注意哪些地方。
(5)学生书写生字(表扬写字认真,写得好的学生)。
四、朗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
(表扬姿势正确,读得快,读得响的学生)。
2、给小节加序号。
3、指名学生自由选读课文某一小节,教师给评点指导。
4、教师示范读第三自然段。(要求学生学着读)。
5、指名读课文某一小节。
五、小结。
教学反思:
优秀二年级数学图形的运动一教案范文(18篇)篇九
重点分析。
利用轴对称知识剪小人,体会对折次数与得到小人的个数间的关系,解决手拉手的问题不仅要求会动手,而且要通过观察和思考发现关键点。思维过程从形象到抽象,学生容易出错。
难点分析。
二年级学生的动手能力有限,剪的过程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学生抽象思维较弱,理解困难。
教学方法。
1、通过辨析错例,理解剪失败的原因。
2、直观演示对折和画的过程。
3、通过讨论、探究得出对折次数和得到小人个数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导入。
一、谈话交流,创设情境。
同学们,我们前几节课学过哪些知识?(轴对称,平移,旋转)。
这节课我们就利用轴对称的知识来解决新的问题。让我们动手来剪一剪。
知识讲解(难点突破)。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出示例4:你能剪出像这样手拉手的四个小人吗?
先剪两个手拉手的小人试试(出示两个手拉手的小人)?
(一)、剪2个手拉手的小人。
1、独立操作:?你知道一个小人怎样剪吗?(课前布置过剪一个小人的实践活动,课件展示操作方法)。
请同学们试试剪2个手拉手的小人怎么做。
2、交流正例?(成功的作品)。
说一说你的方法。一张纸对折一次可以剪出一个小人,对折两次后再剪就能得出两个手拉手的小人。
3、交流错例1(两个分开的小人)?你找到自己失败的原因了吗?
要保证小人是手拉手的必须要把手画到边(师用笔画),剪的时候也要一直剪到边。
4、交流错例2(有两个半个小人)。
(展示两个半个人小人)同学们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引导学生总结:小人的身体必须画在纸的连接处,也就是靠近折痕的一侧。
讨论、探究:
首先需要对折几次?(师生对话交流:对折1次,纸就变成了几层,打开就是2份,每份有半个小人,就得到1个小人;对折2次,2层纸就变成了几层,打开就是几份,就得到几个小人;对折3次,纸就变成几层?想不出来,那就拿出一张纸对折3次,再打开看看,纸被分成了几份?)。
看来,要得到4个小人,对折3次就可以了;至于对折4次能得到几个小人,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课下折折看。对折完了,接下来的步骤老师不再说了,大家有信心剪出4个手拉手的小人吗?那就按照步骤开始吧!看谁剪得又快又好。(生操作,师巡视指导)。
其实,折纸的方法可不止连续对折这一种哦,大家请看(课件播放折纸方法的视频),有兴趣的同学课下可以折折看。
小组交流汇报,课件展示结论。
课堂练习(难点巩固)。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能剪四个这样的小人了,大胆地说说你还能剪什么?
2.出示教材36页练习七第12题,观察思考:怎样折、画、剪?
教师提示:剪这样的图形需要的.是什么样的纸张?(正方形)怎样折、怎样画才能剪出来??(学生说一说,再课件出示提示)。
动手剪一剪,播放视频参照。(也可课后完成)。
小结。
回顾我们剪小人的过程,它用到了这一单元的哪些知识?(轴对称)。
一个小人是轴对称图形,两个小人是轴对称图形,三个小人也是轴对称图形,四个小人还是轴对称图形),正是这一次次的对称我们才得到了四一样的小人。既然这四个小人都是一样的,我就可以由一个小人得到第二个,第三个,第四个,大家看这是我们学过的哪种现象?(平移)。
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只要做个有心人,你一定可以用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很多问题呢!
优秀二年级数学图形的运动一教案范文(18篇)篇十
知识与技能:掌握小数的读写法,能正确地读写小数。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学习生活中,让学生懂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会正确读、写小数。
教学难点: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读出下面各数。
8201003511612034。
2、写出下面各数。
三千六百一十四二千零七十四百八十五。
二、探究新知。
1、教学小数的读法。
教师在黑板上写出下面的小数:
0.58读作:零点五八。
3.5读作:三点五。
41.47读作:四十一点四七。
提问:谁能读出黑板上的小数?”
学生读出前两个小数后,教师说明:这样的小数是我们过去学过的,后面一个小数的数值比较多,它们的读法也是整数部分仍按照整数的读法来读,小数点就读点,小数部分通常就按顺序读出每一位上的数字就可以了。
2、教学小数的写法。
师:写小数过去我们学过一些.下面我们大家一起来写一写。教师报出教科书第36页例4和“做一做”第2题中的小数,让两个学生在黑板上写,其余的学生写在自己的练习本上。写完后教师结合学生出现的问题再讲解。
小结:写小数的时候,整数部分仍按照整数的写法来写,如果整数部分是零就写0;小数点写在个位的右下角,要写成小圆点;小数部分按顺序写出每一个数位上的数字。
三、巩固提高。
1、读出下面各数。
(1)小强身高1.38米。
(2)这串香蕉重0.89千克。
(3)大象重3.6吨;。
2、写出下面各数。
二十点三六。
零点一五。
零点零七。
3、完成p37第10。
四、课堂小结:在读写小数时要注意什么?
板书设计:小数的读法和写法。
0.58读作:零点五八。
3.5读作:三点五。
41.47读作:四十一点四七。
优秀二年级数学图形的运动一教案范文(18篇)篇十一
1、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理解轴对称图形的含义。
2、能找出并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探索与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领略自然世界的美妙与对称世界的神奇,激发学生的数学审美情趣。
认识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建立轴对称图形的概念以及画对称轴。
准确判断生活中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教法:直观教学。
学法: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a4纸、直尺、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纸等。
一、动手操作导入。
师:同学们喜欢玩吗?
生:喜欢。
师:同学们平时都玩些什么呢?
生:玩.................
师:同学们想象很丰富,也真会玩?想知道老师拿这张纸怎么玩吗?
(先把这张纸对折,然后在沿着对折的另一边任意的把它撕下来)。
师:看,同学们想像老师这样玩吗?
生:想。
师:每个同学都有机会,拿出桌面的这张纸,先折一折,在撕一撕,看谁做得又快又好!开始!。
师:同学们做好没有,谁愿意把自己的作品展示出来。
师:同学们在仔细观察一下,这些图形中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预设生1:有一根线、有一条折线、有一条折痕、对称轴。
师:真是一个善于发现的好孩子!
师:除了这个发现外,还有没有其他的发现?
预设生1:???
预设生2:图形的两边一样。
师:多聪明的孩子,观察力和想象力多么丰富的孩子!此处应有掌声!
师:同学们看一下这个图形,沿着这条折痕对折,图形的两边.........。
生:一样。
师:像这样两边重叠在一起,就叫做完全重合。
师:同学们在来看这个图形,和刚才的图形是不是有相同的特征呢?
沿着这条折痕对折,图形的两边.........,就能够完全重合在一起。
板书:对折完全重合。
师:想这个对折后两边完全重合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
二、探索新知。
板书:对折后两边完全重合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
板书:书写正题:轴对称图形。
(学生了解轴对称图形定义后,让学生去判断黑板展示的图形,加深对轴对称图形定义的认识。)。
师:同学们,用你们响亮的声音跟着老师一起来读一读。
(师领读一遍)。
师:请同学们用这样完整的数学语言来告诉你的同桌,你手中的图形,也是轴对称图形?
师:同学们都讨论好了没有?
生:讨论好了。
师:谁愿意用这样完整的数学语言来描述,你手中的图形,也是轴对称图形?
生1:
生2:
(师及时订正与表扬)。
2、寻找和画对称轴。
生:一根线或一条折痕或一条折线。
师:真了不起!
师小结:也就是说我们沿着这条折痕对折,图形的两边就能够完全重合在一起。所以这条折痕所在的直线,就是这个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用画一条虚线来表示。请同学们举起你的手指,跟着老师一起来描画对称轴。(老师一边画,同学们跟着一起描)。
师:拿出你手中的轴对称图形,和你同桌说一说它的对称轴在哪儿?
(1)课件展示:巩固题习。
判断下列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如果是?画出它的对称轴。
师生互动:
第1个习题:三角形。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吗?
生:是。
师:你是怎样判断的?
预设生:因为三角形对折后两边完全重合,所以它是轴对称图形。
师:观察真仔细,都会用完整的数学语言进行描述和判断,我们大家都要向他学习哦!
师:它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在什么位置呢?用手描画一下。
生:从中间竖直向下。
师:掌声在哪里?
第2个习题:小鱼简图。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吗?
预设生1:不是。
师:你是怎样判断的?
预设生1:因为小鱼简图中左边和右边对折后不一样,图形对折后两边不完全重合,所以它不是轴对称图形。
预设生2:是。
师:你是怎样判断的?
预设生2:因为小鱼简图中左边和右边对折后不一样,如果小鱼简图上下对折后,两边完全重合,所以它是轴对称图形。
师:这位同学太了不起!他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不光只从左右对折,还可以上下对折,或者任意一个方向对折,只要能找出一种对折方法,使图形的两边完全重合在一起,我们就可以判断这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这个同学真了不起,掌声送给他!
(如果没有学生想到这样的方法,老师就进行提示)。
师小结: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轴对称图形不光可以这样对折,还能这样对折,也许还有其他的对折方式?只要对折后两边完全重合就是轴对称图形。
第3个习题:枫叶图。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吗?
生:是。
师:你是怎样判断的?
预设生:因为枫叶对折后两边完全重合,所以它是轴对称图形。
第4个习题:平行四边形图。
师生互动,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
师:同学们,有时不要过分地相信自己的眼睛,感官上的判断不如实践出真理,同学们动手折一折,验证一下。
师小结:通过折一折动手实践,同学们发现,不管从什么角度来对折,它都找不到一种对折的方法,使这个平行四边形的两边完全重合在一起,所以这个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
师过度:刚才我们分析了许多,反驳了许多,动手验证了许多,同学们对轴对称图形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和认识。
师过度:同学们想不想挑战更难一点的问题?
生:想。
三、巩固提升。
(2)课件展示:小组合作。
师:请同学们打开号信封,拿出正方形、长方形、圆形。
要求:判断其是不是轴对称图形?找出它们的对称轴?并找出对称轴有几条?
同学们分组合作交流,回报结果:
正方形组:
师:同学们有怎样的'发现?
预设生1:我们发现有两条对称轴。
师:你是怎样知道的?
生1:我是这样......,(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及时评价及订正)。
师:同学们还有什么补充的?(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回答及时评价和订正)。
预设生2:我们发现有三条对称轴。
师:你是怎样知道的?
生2:我是这样......,(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及时评价及订正)。
师:同学们还有什么补充的?(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回答及时评价和订正)。
预设生3:我们发现有四条对称轴。
师:你是怎样知道的?
生3:我是这样......,(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及时评价及订正)。
师:教师给出正确的答案(4条)。
长方形组:
师:同学们有怎样的发现?
预设生1:我们发现有一条对称轴。
师:你是怎样知道的?
生1:我是这样......,(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及时评价及订正)。
师:同学们还有什么补充的?(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回答及时评价和订正)。
预设生2:我们发现有两条对称轴。
师:你是怎样知道的?
生2:我是这样......,(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及时评价及订正)。
师:同学们还有什么补充的?(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回答及时评价和订正)。
师:教师给出正确的答案(2条)。
圆形组:
师:同学们有怎样的发现?
预设生1:我们发现有两条对称轴。
师:你是怎样知道的?
生1:我是这样......,(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及时评价及订正)。
师:同学们还有什么补充的?(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回答及时评价和订正)。
预设生2:我们发现有三条对称轴。
师:你是怎样知道的?
生2:我是这样......,(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及时评价及订正)。
师:同学们还有什么补充的?(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回答及时评价和订正)。
预设生3:我们发现有四条对称轴。
师:你是怎样知道的?
生3:我是这样......,(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及时评价及订正)。
(无数条)。
(老师也准备折无数次的圆形模板,以备用学生发现不了有无数条对称轴的)。
师:教师给出正确的答案(无数条)。
通过练习总结出:在一个轴对称图形中,有的只有一条对称轴、有的有多条对称轴。
四、渗透法制教育。
生:乱扔垃圾、乱扔生活废品、环境被污染了。
师:对,我们美丽的环境就这样被污染了,我们要养成保护环境和爱护环境的良好习惯。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三十八条规定:公民应当遵守环境保护法律法规,配合实施环境保护措施,按照规定对生活废弃物进行分类放置,减少日常生活对环境造成的损害。
因此,我们要做一个学法、懂法的好孩子。
做到渗透法制教育的效果。
五、图片欣赏。
数学源于生活,对称现象在我们生活中有很多很多,并且给我们带来丰富多彩的视觉享受!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对称世界的神奇吧!(欣赏图片)。
六、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学习,同学们学到了那些知识!
七、布置作业。
要求: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回去制造出1个你喜欢的轴对称图形,回来展示给全班同学看。
八、板书设计。
轴对称图形。
对折后两边完全重合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
学生作品图片展示区。
优秀二年级数学图形的运动一教案范文(18篇)篇十二
1.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初步感知体验周长的含义,建立周长的概念。
2.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3.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美、体验数学的精彩,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4.在学生充分参与学习过程的基础上,培养和发展学生多向思维,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测量与计算图形的周长。
理解周长的含义,掌握正确地测量物体周长的方法。
正确地测量不规则图形的周长。
教师:多媒体课件学生:直尺、卷尺、线绳、图片、树叶、图形若干。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生:蓝蓝,因为红红没有跑到终点。
师:红红是怎么跑的?
生:沿着树叶边缘跑的,但是没跑完。
生:黄黄不是沿着树叶的边缘跑的,只有蓝蓝跑完了一圈。
生:黄黄跑的不规范?
师:怎么不规范?
生:他没有沿着树叶的边缘跑。
师:还有想说的吗?
小结:小蚂蚁红红没有跑一周,黄黄没有沿着树叶的边缘跑,只有蓝蓝沿着树叶的边缘跑了一周,那么,这次比赛的冠军就应该是?同学们都是公平的小裁判,像蓝蓝这样从树叶的这一点开始出发沿着树叶的边缘跑,再回到这点,蓝蓝跑了树叶一周的长度这就是这片树叶的周长。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周长(板书课题)。
二、操作感知,体会领悟。
1、摸一摸。
蓝蓝跑完了树叶的一周,那同学们你能指一指这片树叶的周长吗,(拿出树叶,咱们都来指一指这片树叶的周长)。
师:谁愿意上来指给大家看?
生:我是从这儿开始指的,这样再回到这一点。
师:只要从任意一点出发沿着树叶的边缘一周再回到起点就是这片树叶的周长。
师:其实不仅树叶有周长,在我们身边很多物体的表面也都有周长,你能指出哪些物体表面的周长,指出课桌面的`周长(让学生都来指一指。同时,小组的同学互相看一看指的对不对。)。
2、描一描同学们都会指出物体表面的周长了,如果给你图形你能用彩笔描出这些图形的周长吗?请同学们拿出学习卡,试一试,看谁描得好!谁愿意到前面来展示一下你是怎么描的(生展示)。
师:听明白他是怎么描的吗?无论哪个图形都是从一点出发沿着图形的边缘一周再回到起点,这一周的长度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
生:我认为红红跑的长,因为圆形跑道的表面大,它的一圈就长。
生:我认为蓝蓝跑的长,因为正方形跑道的表面大,它的一圈长。
(指名回答,引导学生说出圆形的周长是30厘米)。
30厘米是这个圆形跑道一周的长度我们就可以说圆形跑道的周长是30厘米。
b(课件演示正方形的一条边线变成蓝色,出示数据7厘米)。
再仔细观察正方形跑道,你又能发现什么?还有不同的发现吗?
生:正方形的一边是7厘米。
生:正方形的周长就是28厘米。
生:一周的长度。
师: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们的周长。周是一周,长是长度,周长就是图形一周的长度。
(板书:图形一周的长度就叫它们的周长)师接着出示图形“角”
师:这个图形有没有周长?
生:没有(说错的学生演示:回不到起点,线断开了)。
生:有,到前面来指一指(边指边说)。
4、量一量。
知道了什么是周长,那现在老师考考大家,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有多长呢?
你能用手势比划一下吗?(找学生前面比划),从长方形上把绳子拿下来,看,这根绳子的长度56厘米就是长方形的周长。同学们你能像他一样先估一估,再动手测量出我们手中图形的周长吗?下面我们小组合作利用手中的工具:直尺、线绳、卷尺来测量它的周长,测量时要取整厘米数。(学生测量)学生动手实践,全班交流汇报。(重点演示“圆形”的测量方法。)。
师小结:圆是曲线图形,它的周长不好测量,但是同学们却想出了这么好的办法,有的同学先在圆上做个标记沿着尺子滚一周;还有的同学用绳子把圆围起,再量一量绳子的长度(课件展示)我发现同学们的办法虽然不一样,但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化曲为直。(板书)其实,化曲为直就是数学上的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刚才我们知道了什么是周长,其实,周长在生活中应用广泛,比如:我们给名画和照片镶边框时,需要先量出它的周长,我们给小花园围上栅栏,栅栏的长度就是小花园的周长,买裤子的时候,售货员总要问你的腰围是多少,这也是周长知识的应用。
课件出示名画镶边框、小花园围栅栏、买裤子图片。
同学们知道什么是腰围吗?腰围就是一个人腰的一周的长度,请同学们来指一指哪是你的腰围?想知道老师的腰围是多少厘米吗?怎么才能知道呢?用什么量呢?(卷尺)(学生汇报测量结果及测量工具)谁来给老师量一下(指名到前面给老师量腰围)把尺子的一点固定在腰上,然后让尺子绕着腰一周注意一定要把尺子拉紧,再回到这个起点,看看尺子上的数字是多少就是多少厘米。
想知道自己的腰围是多少厘米吗?请同桌两人互相帮助给对方量一量腰围。我们都能量出自己的腰围是多少厘米,那么,你还可以量出哪些物体表面的周长?学生回答。
三、设置悬念,拓展延伸。
第一个测算出地球周长的人。
早在20xx多年前,古希腊的埃拉托斯特尼用简单的测量工具计算出地球的周长,大约为4万千米,这与实际地球周长40008千米相差无几。
看来,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愿每个同学都能成为敢想敢做的小勇士。
优秀二年级数学图形的运动一教案范文(18篇)篇十三
利用轴对称知识剪小人,体会对折次数与得到小人的个数间的关系,解决手拉手的问题不仅要求会动手,而且要通过观察和思考发现关键点。思维过程从形象到抽象,学生容易出错。
二年级学生的动手能力有限,剪的过程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学生抽象思维较弱,理解困难。
1、通过辨析错例,理解剪失败的原因。
2、直观演示对折和画的过程。
3、通过讨论、探究得出对折次数和得到小人个数间的关系。
导入。
一、谈话交流,创设情境。
同学们,我们前几节课学过哪些知识?(轴对称,平移,旋转)。
这节课我们就利用轴对称的知识来解决新的问题。让我们动手来剪一剪。
知识讲解(难点突破)。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出示例4:你能剪出像这样手拉手的四个小人吗?
先剪两个手拉手的小人试试(出示两个手拉手的小人)?
(一)、剪2个手拉手的小人。
1、独立操作:?你知道一个小人怎样剪吗?(课前布置过剪一个小人的`实践活动,课件展示操作方法)。
请同学们试试剪2个手拉手的小人怎么做。
2、交流正例?(成功的作品)。
说一说你的方法。一张纸对折一次可以剪出一个小人,对折两次后再剪就能得出两个手拉手的小人。
3、交流错例1(两个分开的小人)?你找到自己失败的原因了吗?
要保证小人是手拉手的必须要把手画到边(师用笔画),剪的时候也要一直剪到边。
4、交流错例2(有两个半个小人)。
(展示两个半个人小人)同学们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引导学生总结:小人的身体必须画在纸的连接处,也就是靠近折痕的一侧。
讨论、探究:
首先需要对折几次?(师生对话交流:对折1次,纸就变成了几层,打开就是2份,每份有半个小人,就得到1个小人;对折2次,2层纸就变成了几层,打开就是几份,就得到几个小人;对折3次,纸就变成几层?想不出来,那就拿出一张纸对折3次,再打开看看,纸被分成了几份?)。
看来,要得到4个小人,对折3次就可以了;至于对折4次能得到几个小人,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课下折折看。对折完了,接下来的步骤老师不再说了,大家有信心剪出4个手拉手的小人吗?那就按照步骤开始吧!看谁剪得又快又好。(生操作,师巡视指导)。
其实,折纸的方法可不止连续对折这一种哦,大家请看(课件播放折纸方法的视频),有兴趣的同学课下可以折折看。
小组交流汇报,课件展示结论。
课堂练习(难点巩固)。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能剪四个这样的小人了,大胆地说说你还能剪什么?
2.出示教材36页练习七第12题,观察思考:怎样折、画、剪?
教师提示:剪这样的图形需要的是什么样的纸张?(正方形)怎样折、怎样画才能剪出来??(学生说一说,再课件出示提示)。
动手剪一剪,播放视频参照。(也可课后完成)。
回顾我们剪小人的过程,它用到了这一单元的哪些知识?(轴对称)。
一个小人是轴对称图形,两个小人是轴对称图形,三个小人也是轴对称图形,四个小人还是轴对称图形),正是这一次次的对称我们才得到了四一样的小人。既然这四个小人都是一样的,我就可以由一个小人得到第二个,第三个,第四个,大家看这是我们学过的哪种现象?(平移)。
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只要做个有心人,你一定可以用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很多问题呢!
优秀二年级数学图形的运动一教案范文(18篇)篇十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联系生活中的具体物体,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初步体会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认识轴对称图形的一些基本特征,并初步知道对称轴。
过程与方法:
能根据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在一组图形中,识别出轴对称图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认识、制作和欣赏轴对称图形的过程中,感受到物体或图形的对称美,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
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准确判断生活中哪些物体是轴对称图形。教学难点:能够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教学方法:
观察、讨论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白纸、剪刀等。
教学过程:
2、(学生自由回答)。
3、(出示第28页的主题图)是啊,在游乐场里,空中飞舞着的蜻蜓风筝、蝴蝶风筝多漂亮呀,仔细观察可以发现,它们的左右两边是完全相同的,这里面就蕴含着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知识——对称。
(一)认真观察,体验对称。
1、观察图形,发现特点。
(2)、引导学生从形状、花纹、大小、图案上观察。
(3)学生汇报交流自己的发现。树叶图:以树叶中间叶脉所在的直线为界,左右两边的形状和大小都是相同的。蝴蝶图:以蝴蝶中间所在的直线为界,左右两边的形状和大小都是相同的。
天安门城楼图:以天安门城楼中间所在的直线为界,左右两边的形状和大小都是相同的。
(4)教师小结。
这些图形的左右两边的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也就是说如果沿图形中间的一条直线对折后,这些图形的左右两边能够完全重合。
2、认识对称现象,理解“对称”的含义。
像图中的树叶、蝴蝶、天安门城楼这样,沿某一条直线对折后,左右两边能够完全重合,具有这种特征的物体或图形,就是对称的。
3、列举生活中的对称现象。
(1)、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还有很多,你能举例说说。
(2)、学生自己说一说生活中的对称现象。
(3)、欣赏对称的图形。五角星、京剧脸谱、蜻蜓、亭子、雪花、苹果、民间剪纸??
4、教师小结。
对称是一种最基本的图形变换,包括轴对称、中心对称、平移对称、旋转对称和镜面对称等多种形式。对称的物体给人一种匀称、均衡的美感。
教师利用学生熟悉的树叶、蝴蝶、天安门城楼,创设故事情境。在引出“对称”的概念后,呈现给学生一些对称的实物画面,并动态显示这些东西都是对称的,丰富了学生对对称图形的感性认识。
(二)动手操作,认识轴对称图形。
(1)、折一折:把一张长方形的纸对折。
(2)、画一画:在对折的纸上画线。
(3)、剪一剪:沿着刚才画的线剪一剪,会剪出一件上衣的图案。
2、剪其他图形。松树、桃心、葫芦。
(1)、现在请同学们自己动手剪一剪,选择松树、桃心、葫芦三种图形中的一种,看谁既会动脑又会动手。
(2)、学生操作,集体评价。
3、认识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
(1)、像上面这样剪出来的图形都是对称的,它们都是轴对称图形。图形中间的那条折痕所在的直线就是图形的对称轴。请看屏幕。我们在画对称轴时要画成一条虚线。请看课件演示画对称轴的方法。
(2)、学生在自己刚才剪出的图形中画出对称轴。
(3)、交流评价。
为了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将一个图形对折以后,左右两边的图形是一样的”这一本质特征,教师给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时间和空间,设计了让学生动手剪对称图形的.活动学生在剪对称图形的过程中,经历了折、画、剪这样的过程,帮助学生准确地认识“左右两边是一样的”含义,使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由粗略感知上升到精细化。
(三)小结知识。
同学们,今天我们认识了对称现象和轴对称图形。对称是一种最基本的图形变换,包括轴对称、中心对称、平移对称、旋转对称和镜面对称等多种形式。对称的物体给人一种匀称、均衡的美感。知道了生活中有很多的对称现象。像上衣、松树、桃心、葫芦这样的图形都是对称的,它们都是轴对称图形。这些图形中间的那条折痕所在的直线就是图形的对称轴。我们在画对称轴时要画成一条虚线。
1、学生独立完成教材p29页例1下面的“做一做”。
(1)、学生观察、自己判断。
(2)、全班交流,说明判断的理由。
2、学生独立完成教材p33页练习七的第1、2小题。
(1)、学生观察、自己判断。
(2)、全班交流,说明判断的理由。
3、学生独立完成教材p33页练习七的第3小题。
(1)、学生观察、自己连一连。
(2)、全班交流,说明判断的理由。
4、补充练习。
长方形、正方形、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对称轴在哪儿,分别有几条?
(1)、请你折一折、画一画。
(2)、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不同的轴对称图形,对称轴的条数也不同。有的只有一条,有的有两条,有的有无数条。
5、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认识几何图形的对称现象,并能找出它们的多条对称轴。
1、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
2、教师小结:同学们都说,对称图形很美,是啊!只要我们用眼睛仔细去观察,用双手去创造,就能用对称图形把生活装扮得更加美好!
像树叶、蝴蝶、天安门城楼这样,沿某一条直线对折后,左右两边能够完全重合,具有这种特征的物体或图形,就是对称的。
优秀二年级数学图形的运动一教案范文(18篇)篇十五
1、轴对称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两边完全重合。对折后能够完全重合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直线叫对称轴。
2、平移:当物体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运动,并且物体的方向不发生改变,这种运动是平移。只有形状、大小、方向完全相同的图形通过平移才能互相重合。
3、旋转:物体绕着某一点或轴进行圆周运动的现象就是旋转。
优秀二年级数学图形的运动一教案范文(18篇)篇十六
数学的教学就是这样,时而生动有趣、时而枯燥乏味,每天都在接触新鲜事物,每天都会有新的收获。这一周已经进入到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的学习了,在讲完轴对称图形以后,学生的练习情况和上课的反应都值得我深深回忆并思考我的课堂。
如何让数学课堂摆脱枯燥乏味转向生动有趣呢?这是一个值得每个老师思考并研究的问题,课堂的重要性直接影响了孩子们对知识的接受量。在讲认识轴对称图形这节课的时候,我利用了多媒体课件、多种剪纸和不同图形的铅笔等等来丰富我的课堂。虽然课堂形式多种多样,但是我个人觉得效果并不是十分显著,有的孩子并没有很好的理解究竟什么样的图形才是轴对称图形,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应该怎么画、有几条等一系列的问题,基于此我会在下周的复习中着重强调,设计更多有效的练习,让孩子们进一步理解并掌握轴对称图形。
二年级的孩子应该有更多自己的思维和想法,课堂上一味地听老师讲是不会有好的学习效果的,所以在今后的课堂中,我还是要给孩子们更多的表现自己的机会,鼓励他们更好的说出自己心中的想法,善于利用课堂与老师交流,积极反馈出自己的学习效果,这样也更有利于我今后制定合理有效的学习模式。每周一反思,每次静静地想总能想出很多自身的不足,我一定会在认清自己的过程中有尽可能大的进步。
优秀二年级数学图形的运动一教案范文(18篇)篇十七
2.学生猜想,课件呈现完整的昆虫。
3.教师质疑:你是怎么想出来的?
(二)交流引入。
1.观察交流:这些昆虫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2.这些昆虫上下或左右两边都是完全相同的,我们就说它们是对称的。(板书:对称)。
(一)剪一剪,初步感知轴对称现象。
1.初剪对称图形,思考探索。
学生动手剪一只“蝴蝶”,教师巡视指导。
2.汇报展示,优化剪法。
3.再剪对称图形,感受对称。
先对折,再画一画、剪一剪,用这种方法再剪一个其它的对称图形。
(二)赏一赏,认识轴对称图形。
1.互相欣赏作品,感受对称美。
2.回顾剪法:这些美丽的图形你是怎么剪出来的?
3.揭示特点,完善课题。
像这样,对折后两边完全重合的图形(板书:两边完全重合),就称为轴对称图形。(板书:轴对称图形)对折时留下的折痕就是它们的对称轴。(板书:对称轴)。
4.巩固认识:指出你剪的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三)折一折,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
1.折一折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纸片,你有什么发现?
2.平行四边形是轴对称图形吗?为什么?(理解“完全重合”的意思。)。
(四)辨一辨,辨别轴对称图形。
1.下面这些图形中哪些是轴对称图形。(根据教材第29页的“做一做”改编)。
优秀二年级数学图形的运动一教案范文(18篇)篇十八
一、指导思想:
根据本学期工作计划结合班级学生及数学学习的具体情况,以素质教育为核心,以提高学生实际数学能力为重点,力求挖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学习潜在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
二、学情分析:
我所任教的四年级两个班的学生思维都比较活跃,课堂氛围比较好,学习的积极性很高。但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比较粗心,计算比较容易出错。对应用题的理解能力不够,自己审题的难度较大。所以,在复习时应该重点放在计算能力的培养和对应用题的理解上,对于课本上的基础知识也需要进行复习巩固。而有少部分成绩优异的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姣好,这就需要在复习时对他们这部分学生加大难度,进行有难度的训练。
三、复习内容:
复习时按照整册教材的知识体系分——大数的认识、乘法和除法、角和四边形、统计和数学广角这四大块来进行知识的梳理。
四、复习目标:
3.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直线、射线和线段的特征,认识角、平形四边形和梯形。
5.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统计的基本知识和方法,会画两种不同的统计图。
7.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经历回顾本学期的学习情况,以及整理知识和学习方法的过程,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进一步培养反思的意识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