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那么心得体会该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学习心得体会范文,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农业讲座心得体会篇一
7月16日上午,在关于大学生创业的讲座上,06级的学长陈勃讲了很多关于他大学生活的经历和整个创业的心路历程。
他说,电影中国合伙人里面有一句话,就是千万不要最好的朋友创业。合伙创业往往会让朋友因为利益不均而反目。创业初期,不管做什么事情,在没赚到什么钱或者没做大的之前,除了付出汗水就是不断努力,朋友之间基本不会出现什么内部矛盾。但是如果开始做大了,每个人都会开始有不同的想法,很容易产生矛盾。朋友之间一旦和利益扯上关系,就会变得复杂。
创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跟自己的好朋友一起创业更不容易。但是他本人并不建议我们这么早就开始想这些东西,创业的事情大可放到大三大四再去考虑。他认为在什么年龄段就该做什么事,不初恋怎么叫初中,不玩游戏怎么叫童年,不逃课怎么叫大学。如果你不早恋,不玩游戏,不逃课,那你的人生虽然是完美无误的人生,但是你也会因此失去很多。你无法了解早恋的美好,没法体会玩游戏的快感,更无法拥有逃课的勇气。
在他看来,大学就像个腌菜缸,进了大学,我们就像是那些个新鲜的萝卜白菜。无论你是谁,不管你来自何方,走进去再走出来就会截然不同了。其实好的大学只是配方比较独特而已,但是能不能成为好的腌萝卜腌泡菜,关键还是个人,不要让自己成为一颗烂白菜烂萝卜。最重要的就是要清楚地知道什么时间做什么事,不要把美好的大学时光荒废在宿舍里。找到自己的坚持的信仰或某一种精神,努力追求并不停的战斗,这样会在大学积累下不少人生财富。
大学,带给我们的仅仅是自由,而自由这个东西,掌控不好,会失去很多。大学的时候,或许有很多人会都这样,上数学课看英语,上英语课做数学。在被周围的人看到的时候也许还会笑笑,并未觉得有何不妥,反而隐约中有一丝的得意。但是,这样做其实从一开始就错了。在错的时间做对的事情跟对的时间做错的事情,其本质的一样的,永远都不可能有在对的时间做对事情的效果,甚至会产生相反的影响。
一件事情占了其他事情的时间,就失去了它原有的意义,同时也使得被占用的“其他事情”也没有了当初想要的效果。这个关系一旦延续,就会导致之后的几件事情都会因此受到大小不一的影响。而这到最后的影响就是几乎没有一件事情能做好。
然而,正确和不正确都是相对的,相对于不恰当的时间而言,就算是做了不违法、不损人、有道理的事情,也不一定是正确的。
在大学期间,有不少学生都有做兼职,这样可以赚取生活费、学费,积累社会经验,加深对社会的了解,有谁敢说不对。但对于大学生来说,最应该做的正确的事情,则是学习。学习是将来的就业之本。该读书时,忙着打工;该工作时,却为毕不了业发愁。或者自己掌握的知识和本领,不符合用人单位的要求,只能加入待业的行列了。
参加社团,投身实践,交友旅游,每一件都是正确的事情,但如果该上课的时间不去上课、该学习时不学习,而去做这类事情,就很难说是正确的了。如果忘记了这一点,不是本末倒置,就是因果颠倒,或者说贻误了最佳时机。
人的一生要做的事情实在太多了,使得原本就十分有限的生命显得更加短暂。有紧迫感,想多做点儿事情,这种想法是好的,但还应该有必要的舍弃。要明白有得必有失,不能双赢时只能选择放弃一样。两种事情都想做,就很有可能都做不好。
重要的是,明确不同阶段的中心任务。学习阶段,主要任务是学习,这是毋庸置疑的。打工也好、兼职也好、实践也好、实习也好,都只能在完成了学习任务的前提下进行,而不能把学习放在次要、甚至不要的地位。
如果真想多尝试、多收获,就要肯于吃苦,加倍努力。同时兼顾两件或者几件事情,就不得不比别人多付出。因为要想得到双倍的收获,必须付出多倍的努力。
时间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每个人每天都有24个小时,假如用8小时学习,8小时睡觉,8小时做其他事情,这样看来,做其他事情的时间还是挺多的。但是人们往往每次都会盗用睡觉的时间来做其他事情,不到半夜是不会睡觉的,天天透支第二天的时间,第二天又透支第三天的时间,若到周末也不能调整过来,那便进入了一个死循环。
所以,要保持一种“在吃饭的时候吃饭,睡觉的时候睡觉”的心态。读书的时间一心读书,读书才有效率,不虚度;娱乐的时间就不要考虑其他事情,尽情享受;休息的时间就只要静心休息,才会彻底放松,不烦躁。故此,任何事情都有其固定的时间,各居其位,井水不犯河水。若其中一项事情占用了其他事情的时间,内疚、烦躁、紧迫、不安、犹豫,种种负面情绪就会接踵而来。
人们如此不安如此焦虑,有一部分的原因是这个社会变化太快,节奏太快,诱惑太多,人人都怕落后。有的人在大二就开始感觉自己是一个失败者,开始过得多且过的生活;有的人在父母的安排下已经不知不觉按照父母的计划前进。于是,你开始害怕,害怕来不及做自己想做的,害怕来不及功成名就,害怕成为普通人,于是,别人考研,你跟着考研,别人考公务员,你也跟着考公务员,迷茫的路上人满为患。因为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样的生活,内心信念总是可以轻易地被主流的或者旁人的价值观撼动得摇摇摆摆,然后去复制别人的经历,做了以后还自我膨胀得厉害。
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活法,有些人适合走自主创业道路,有些人却适合在办公室格子间里崭露头角。只要找到自己的追求,并努力付诸行动,就一定会离自己的梦想更近。不用去走别人的路,不用把别人的人生套用在自己身上,只要清楚自己在什么时间做了什么事情,不后悔自己的选择,不后悔自己的决定就行了。
就跟收纳物品一样,若想把各项事情安排得条理分明,把过去的时间整理得明明白白,就要把各项事情归类整理到各个时间储物箱。每天按部就班地去做,就会形成一个好的规律。该玩乐的时候玩乐,该谈恋爱的时候谈恋爱,该认真的时候认真,该放松的时候放松。
大学四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最重要的就是要明确自己的目标,了解自己,懂得在合适的时间做合适的事。
农业讲座心得体会篇二
今年春天,中央音乐学院副院长周海宏教授在中组部培训中心为广大学员作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题为《走进音乐的世界》的讲座,而我有幸作为学员兼音乐爱好者聆听了周教授的讲座。在近三个小时的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周教授的讲座妙语连珠、形式生动、内涵丰富,从音乐欣赏聊到艺术的功用,进而谈及人的感性能力的开发。他精彩的讲座博得了满堂喝彩。这里,我仅对他讲座中的一些观点和内容提供了一种哲学理解的维度。
周教授以俞伯牙和钟子期的“高山流水”的故事开始了他的话题。对于这段千古以来传为佳话的知音难觅的故事,周教授给出了他独特的理解:俞伯牙痛失知音后知音难觅进而摔琴的行为是不可理喻的。“高山流水”的故事传达出这样一种审美误区:懂音乐者应当能听出音乐中所表现出来的具象之物,如高山、流水。千百年来,“高山流水”给听者造成了主观上的审美压力,人们对于那些没有唱词的纯粹音乐怀有一种敬而远之的态度,似乎只有懂得了音乐表现出来的内容才算听懂了音乐。周教授不禁发出了“音乐何须懂”的感慨。
其实,道理很简单。音乐不是造型性艺术,所以不能直接传达视觉形象;乐谱不具备语义性,因而也不能直接传达思想概念。相比绘画、雕塑等,音乐是艺术形式中离现实的感性直观形式最远的。而正是音乐这种超脱于具象之上的纯粹性,所以黑格尔将音乐视为艺术的最高形式。所以,艺术不在于表现物与实在的相符,如中国画的泼墨写意之风格追求的恰恰是游离于具体情景之上的那种特定的艺术语言所展现的美感。因而伽达默尔说:“艺术的使命不再是自然理想的表现,而是人在自然界中的自我发现。”
如果说艺术不必追求对现实的真实写照,那么是否意味着艺术只是天才的无意识创造,艺术作品只需要具有一种形式美,只是一种康德所谓的“趣味”,从而彻底地与道德、意义无关呢?这种审美区分的观点抽掉了艺术作品里的非审美要素,如目的,作用,内容和意义等,即一部作品向我们展现的一切理解条件,剩下的只是纯粹审美条件,在这个意义上艺术成了“博物馆式的艺术”。如果说这种对艺术的理解是一种偏见,那么我们究竟应该如何看待艺术作品呢?这就涉及到了艺术作品的本体论意义。
接着,周教授为我们讲述了音乐史上的一则故事,这则故事有助于我们理解上述问题。芬兰籍古典音乐家西贝柳斯在创作出《芬兰颂》的时候,芬兰还处在沙皇俄国的统治之下。《芬兰颂》上演后就遭到了沙皇的文化检查官的审查,他们听出了这首曲子曲子所蕴涵的反抗精神,于是这部杰作就被禁演了。
其实,全曲仅有7分钟,没有一句唱词,凭什么就认为这是一首具有特定内涵的作品呢?于是,周教授把这段纯音乐播放给我们听。结果,我们学员的感受与沙皇俄国的文化审查官惊人的一致:我们从乐曲的各个部分分别听出了苦难、抗争、觉醒、胜利等思想内容。站在文化审查官的立场,似乎我们是理解正确了。但问题是,原作者西贝柳斯从来就没有说过这首曲子要表达什么内容!那么,我们理解正确与否的标准又在哪里?正是基于此,周教授评价道:“理解音乐何须要正确?在音乐的审美活动中,体验重于理解,理解得对不对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音乐当中获得丰富的感受。”
的确,理解艺术与体悟宗教的直观方式无法用科学与常识的逻辑作出正确与否的判断。在此意义上,我们的确可以说,有多少观众就有多少哈姆雷特。但是,我们试想,如果我们是那个时代的芬兰人民,身处在外国屈辱的统治下,聆听这首《芬兰颂》的时候,相似的处境与经历必然会引起我们相似的艺术体验,而这正是人的共同感的体现。
艺术的欣赏者面对艺术作品的忘我的陶醉,他们把自己的全部生活体验以一种非概念式的朦胧形式与艺术作品相结合,他们在《芬兰颂》中窥见了影影绰绰的自己,发现了这个苦难而真实的现实,听到了振奋人心的激励,看到了美好生活的希望。他们对艺术作品的理解使得艺术改变了他们自己。不知是为什么,真正艺术的美总是能引导伦理的善,这正是艺术的力量所在。张世英先生也认为,审美意识是优先于道德意识的,善是美的必然结论。正如伟大的古希腊悲剧,它那悲壮的行而上的酒神精神仿似女巫的咒语把观者的心蛊惑,观者进入悲剧的情境其实是观者重新置身于意义的连续性中,观者在悲剧中更深刻地认识了自己。这是悲剧美的伦理功用。
所以,在艺术的体验中存在着一种意义丰满的过程,一部可以称之为艺术的作品一旦诞生,也就进入到了历史的解释学循环中。我们在不同的时代背景、文化传统中对同一部艺术作品有着我们独特的解释,这些带有着深深的时代和文化烙印的解释不是这部艺术作品之外的单独存在,而是参与到这部艺术作品的意义构成中来了,使得这部艺术作品越来越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意义。历史上《芬兰颂》曾对芬兰民族解放运动起过推动作用,如今的《芬兰颂》被誉为芬兰的“第二国歌”,远远超出了西贝柳斯创造这部作品的那几页乐谱所承载的重量。
最后,让我们听从周教授的呼唤——走进古典音乐的世界,为我们的灵魂寻找到一处纯洁而优美的避难所。
农业讲座心得体会篇三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也是一个国家重要的战略性产业。由于人口增长、城市化进程加速和环境问题等因素的影响,农业领域面临许多挑战。为了更好地发展农业产业,我参加了一场由专家组织的农业讲座。在讲座中,我深刻地体会到了农业发展的重要性和方法。
第二段:感受
在这次讲座中,专家们讲解了包括农业科技、生态环境、品牌营销等多方面的内容。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专家们对于有机农业的讲解。他们强调了有机农业在保护环境、提高农民收入方面的重要性,同时也提出了有机农业发展中的难点和困境。听到专家们的讲解,我意识到了有机农业对于农业现代化的推动作用,也更加深刻地了解了有机农业的定义、原理和现状。
第三段:启示
讲座中,专家们强调了农业发展趋势向科技化的方向,同时也强调了农产品品牌化的重要性。在当今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农产品本身不能再仅仅是商品,而是需要具备品牌化、品质化、差异化的特征才能满足市场需求。专家们提出了农产品品牌化的具体方法和策略,让我深刻地认识到品牌化对于农业发展的重要性。
第四段:启示
讲座中,专家们还强调了农产品质量与安全重要性。随着人们对于健康、安全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也受到了广泛关注。专家们提出了质量管控和安全生产的管理方法和策略,让我们充分认识到了农产品质量和安全的重要性,这对促进消费者信心建立和市场竞争力的提升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五段:总结
通过这次农业讲座,我深入了解了农业发展的现状、趋势和挑战。我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有机农业的优势和意义、农产品品牌化、质量安全等问题,并能指导我们进行农业生产和市场销售等方面的工作。总之,在今后的农业发展中,我们需要坚持科技、环保、品牌化的道路,克服困境,与时俱进,不断提高农业质量效益,让农业这支支柱产业更好地为国家发展做出贡献。
农业讲座心得体会篇四
《新作文》期刊中说:没有写不好的作文的孩子。著名作文教学专家王根造也说:“会写字的孩子都会作文。”听了赵老师的一番作文讲座对这两句话更有了些重新的认识。
自己的作文课堂,学生总是无话可说,无话可写。缺乏生动鲜明的素材,缺乏形象得当的讲解。自己首先要做的是帮助学生去除对作文的“神秘感”。“吾手写吾口”。激励学生放胆地表达,给他们创造出写作的氛围和情境。以写促读,读写结合,不断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做任何事情都讲究方法,方法正确,事半功倍:方法不当,事倍功半。结合赵老师的讲座,自认为在以后的作文教学中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看”。素材都来源于生活,更准确地说,源于生活的小事,细事。因此,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善于观察。看表情,看动作,看形态没,揣摩心理。
3、“想”。想清楚写作的顺序,按一定的顺序去构思,去写作。如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变化顺序、事情发展的顺序等等。按照一定的顺序介绍,阅读者就会感到清楚,历历在目。另外,还可以进行合理的想象,抓住特点,进行合情合理的想象,使所描绘的景物、人物清晰、立体起来,才能让人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总之,写作水平的提高决非一朝一夕之功,它需要教师长期的有效的坚持。多读、多思、多写、多练。正如赵老师所说:学生都有一颗感恩的心,你只要对他们好,他们就会用好的成绩来回报你。
农业讲座心得体会篇五
农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和国家经济的支撑。近日,我参加了一场关于农业的讲座,通过这次讲座,我深入了解了农业的重要性以及面临的挑战。讲座内容丰富,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在这篇文章中,将介绍我在讲座中得到的启发和体会。
首先,讲座让我认识到农业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石。讲座中提到,农业是支撑食品供应、保障国家经济稳定的产业。只有农业发展良好,才能保障人们的生活需求。从来我们普通人来看,衣食住行都与农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农业作为国家经济的基本支柱,其重要性不可忽视。在这个信息时代,农业并不是被人们关注的焦点,但是它承担着十分重要的任务。
其次,讲座强调了农业面临的挑战。讲座中提到,随着全球人口的不断增长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世界各国都面临着粮食供应的压力。越来越多的人口需要越来越多的食物,而现有的农业模式并不能满足需求。同时,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土地退化等问题也给农业发展带来了很大的不确定性。这些挑战需要我们寻找新的农业模式和技术手段来解决。
第三点,讲座提到了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讲座中介绍了一些新兴的农业技术和模式,如精准农业、农业物联网、农业机器人等。通过利用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可以提高农业的产出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并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这些新兴技术和模式有望改变传统农业的面貌,为农业发展带来新的希望。同时,讲座也强调了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即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还要注重保护生态环境和社会公平。
第四点,讲座教会了我如何参与和支持农业发展。作为普通公民,我们也能为农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讲座提到,我们可以关注农业政策,提出建议和意见,为政府制定和改进农业政策提供思路和支持。此外,我们还可以支持本地农产品,购买农民直销的产品,为他们提供更好的销售渠道。同时,讲座也鼓励我们积极参与农业科普活动,提高公众对农业的认识和了解。
最后,这次讲座对我打开了一扇窗户,让我从不同的角度看待农业。农业不仅是一个经济产业,更是人类社会的基石。我深刻认识到,农业发展既面临挑战,也有很多机遇。未来,我们需要积极探索新的农业模式和技术手段,寻找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路径。同时,我们也要加强对农业的关注,为农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确保食品供应的安全和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以此次讲座为契机,我将更加关注农业领域的动态,了解农业政策和技术的变化,努力为农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我相信,只有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推动农业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为我们的子孙后代创造一个更美好的未来。
农业讲座心得体会篇六
学术讲座,它是研究生的一种学习途径。利用课外学习时间,学校和学院给我们安排了一系列学术讲座,在我看来,旨在丰富研究生学期生活,积累专业知识,拓宽视野。这些讲座与我们专业知识紧密相关,但是却不单一,涉及不同课题观摩聆听名师讲座, 名师神采飞扬, 听者亦有心得。一千个读者的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而面对着鲜活的教学对象,智慧的教师必然没有相同的课堂。听学术讲座过程中,不仅可以领略各行各业专家的口才艺术,还可以开阔视野,学到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
在进入研究生院一年多的时间里我参加了各种各样的学术讲座,我既了解到了各领域多层次的发展前沿,使自己能够跟上科学发展的步伐;同时充实了多方面的知识,提升了我们的理论水平;同时也看到了知名学者成功人士的人格魅力。而这也激发并且加强了我们对于所在学科领域的探索之心。在参加的学术讲座中我印象最深的是中国人民大学杜小勇教授“大数据时代的数据管理技术”这个讲座,因为他所讲的内容是我特别感兴趣的方面,拓宽了我的视野。
讲座期间杜教授的饱满的科研激情不时地感染者我们在座的每一位听学者,杜教授幽默而又严谨的讲学风格也带动了我们大家的热情以及杜教授对专业技术领域的真知灼见也令我们在座的研究生由衷钦佩。此次讲座使我对大数据下数据管理的概念有了一定的认识并对其技术有了更深的理解,学到了大数据专业及其他相关方面更深层的理论知识和更前端的发展概况,理论水平得到了一定的提升,并提升了我们的专业技能,开阔了我们的视野,使我们受益颇多。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虽然按照学校规定,我已经完成了听取有关学术报告和讲座的任务。但在研二研三期间对学校组织的学术讲座和报告,我还会选择参加一些对自己专业有帮助的和自己感兴趣的讲座,不会停止学习探索的脚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时刻提醒着我不断攀岩知识的高峰,充实自我,实现自己的理想。
在之前的两周时间里,我参加了进入上海海洋大学后的第一个短学期。跟以 往的日常的教学不同,短学期的教学活动更丰富多彩,有课程教学、专题报告、交流讨论、实践实训、师生座谈辅导等。这种教学方式有助增加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拓宽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为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营造更好的环境。
通过两周短学期的学习,使我有机会接触到优秀的企业家和行业资深人士,静下心来听一些之前认为是枯燥的东西,对自己所学习的专业又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使我受益匪浅。
我觉得这是十分有利于我现在的学习与将来的职业定位的,希望以后这样的活动可以不止在短学期开展,也可以在日常的教学中开展。
农业讲座心得体会篇七
农历xx年岁末,二零零三级的考研战斗趋于白热化,二零零四级的考研战线已然拉开。今天去湖北大学听海成考研讲座就是xx年考研战斗的序幕。坐车来回免费,中国考研顶级辅导专家梁伟伟博士专场讲述考研的形势和策略,足以吸引我的眼球。
宽敞的学术报告厅人满为患,梁博士年轻令我吃惊,而他的满腹经纶更让我听的瞠目结舌。梁博士以他诙谐幽默的演讲风格博得在场学子的阵阵掌声。他从xx年考研结果分析了考研的低录取率的原因和xx年的考研形势,接着他又分析了报考研究生院校的诀窍,权衡了专业和院校选择的准则,根据学术性和应用性的分别合理选择专业方向。接着梁博士有又对考研公共课程的题型和应对策略作了大概的分析,使我对于考研的题型有了一定的认识。梁博士还特别对英语考研与四六级考试的不同做了具体的分析。他幽默的演讲风格令现场的氛围很是活跃。最后梁博士结合自己的考研经历给大家阐述了考研的艰辛和如何处理考研所面对的各种困难等等。
报告持续了近三个小时,最后同学们有的报名参加海文的培训班,有的还围着量博士问这样那样关于考研的问题。我也买了关于考研的一些参考信息资料。同时还结识了几个一起考研的战友。感觉还是不错的啊!
最后从报告厅出来的时候又碰到文都考研的工作人员在散发传单。我感觉考研不只是我们学生的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还有考研的辅导机构的明争暗斗。坐上回去的班车给几个同学侃了一番考研的理想和目标,以及自己的现状,了解了以下他们对于考研的见解还是让我很有体会。
有幸聆听来自北京大学学生心理中心研究中心叶海燕老师的主题讲座《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班级管理》。叶老师从积极心理学的使命、核心主题以及广泛应用讲起,我初次了解心理学不同于传统心理学,它更加关注人的优势,叶老师讲到积极心理学的教育框架包括:积极成就、积极意义、积极关系、积极投入、积极情绪、积极自。我讲座中,叶老师穿插了互说优点的小活动,让老师切身体会被夸的幸福感,提升自信心,总结积极情绪的不仅有利于提高孩子的思维能力、认识能力、还能增强人的想象力、记忆力。因此作为班主任更要注重积极情绪的培养,叶老师方法的指导,为我以后班级管理指明了方向。
接下来叶老师通过龟兔赛跑的事例还讲到思维模式决定行为模式,以及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如何建立成长型思维、打造成长型思维的班级管理,叶老师的讲座让我意识到积极情绪在班级管理中的巨大作用,每个孩子都渴望被发现,被关注,被肯定,所以以后要努力践行,做乐于欣赏孩子的老师。学做孩子们的小粉丝,尤其要善于欣赏待优生的长处,有耐心、有恒心、有爱心去静待花开。
班级管理“金点子”分享,寇老师的日记赞扬法,卞老师的自我管理加层级管理,董飞老师的及时强化、集体作用,黄红老师的表扬家长法……听完老师们的分享,我恍然,班主任不仅管好班级,更要做一个伯乐,最后谭校长总评中:老师眼里要看见每个学生,越夸越优秀,保持积极心态,只有老师具有成长型思维,才能培养出创新型的人才。
今天的班主任培训让我这个小白收获满满,努力成长,积极投入,创建有信心、有活力、有创新、有幸福感的班集体。
农业讲座心得体会篇八
农业是国家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关系着亿万人民的衣食住行。为了进一步加强农业领域的创新与发展,我参加了一场农业主题的讲座,并且从中获得了许多新的体会与感悟。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对于农业讲座的理解,并且展示了我对农业未来发展的希望。
首先,农业讲座中,我深刻认识到农业的改革与创新是必然趋势。随着人口的增长和资源的紧缺,传统农业模式面临巨大压力。因此,农业的改革势在必行。讲座强调了农业科技的重要性,包括基因工程、无人驾驶农机等新技术的应用,这些技术的引入将大大提高农业的生产力和效益。同时,讲座还提及了农业的多元化发展,例如农业与旅游的结合,为农民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这些创新将带来未来农业的巨大突破。
其次,讲座中对于农产品质量与安全的强调让我对农产品更加重视。如今,人们对农产品质量和安全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在讲座中,我了解到了农产品的质量管控体系建设的相关内容。农业生产过程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农药残留等问题,不仅会危害人们的健康,也会影响到农产品的市场效益。因此,通过讲座的学习,我认识到农产品质量与安全不仅是保障消费者权益的问题,也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第三,农业讲座中强调了农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曾经,农业发展必然伴随着环境的破坏,但如今,人们已经意识到农业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的重要性。讲座中提到了农业生态的保护与构建,例如湿地恢复和土地保护等。这些举措有助于减轻农业对环境的负荷,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农产品的质量。农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为我们提供了更健康、更可持续的农业模式,给农产品行业带来了新的机遇。
第四,讲座中关于农民职业形象的探讨让我对农民产生了新的认识。在我过去的印象中,农民是勤劳、辛勤劳作的形象,然而在讲座中,我了解到了农民的形象正在发生着变化。讲座中提到了农民的创业创新精神,例如农村电商和众筹项目等。这些创新让我认识到,农民不再只是务农,他们也渴望通过创业获得更好的生活,同时也为农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动力。
最后,通过参加这场农业主题的讲座,我深刻认识到农业是一个充满希望与挑战的领域。农业的改革与创新是推动农业发展的关键,而农产品质量与安全、农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以及农民职业形象的更新将为农业带来新的机遇与前景。我对未来的农业充满信心,相信通过各界的努力与合作,农业将为我们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农业讲座心得体会篇九
近日,我有幸参加了一场关于农业工作的讲座,这是一次颇为有意义的经历。通过听取讲座,我更加深入了解了农业工作的重要性,了解了农业工作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方方面面。在这次讲座中,我收获颇丰,对农业工作也产生了更深层次的思考和理解。
首先,讲座内容从宏观上介绍了农业工作的重要性。讲座主讲人指出,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和命脉,农业工作直接关系到人民的衣食住行,关系到国家的稳定和发展。没有充足的粮食供应,人们的生活将会陷入困境;没有稳定的农业生产,国家的经济发展将受到极大的限制。这些深刻的分析让我认识到,农业工作不仅仅是农民的责任和义务,更是全社会的共同事业,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关注和支持农业发展。
其次,讲座内容还涉及了农业工作的现状和挑战。农业工作一直以来都存在着诸多问题和困难,如劳动力短缺、培训体系不健全、科技创新不足等等。讲座中指出,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大力提升农业工作的吸引力和获得感,改革农业生产方式,加强科技创新,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等。这些问题对于一个农村经济大国如中国来说尤为重要,也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关注的问题。通过学习这些内容,我深刻体会到农业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不仅仅只是靠农民的辛勤努力,更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和努力。
讲座中还强调了传统农业工作与现代农业工作的转变与发展。传统的农业工作方式已经落后于时代的发展要求,需要进行创新和改革。讲座中提到了一系列现代农业工作的推广和示范,如精细化模式、精准农业技术、农产品增值加工等。这些现代农业工作模式的推广和应用不仅可以提高农业工作的效率和产量,更能推动农业产业的升级和发展。同时,这些创新也能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增收渠道,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我对农业工作的未来发展充满了信心和期待。
最后,讲座中还涉及了农业工作对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影响。随着人们对环境问题的重视,农业工作也面临着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求。讲座中提到了一系列现代农业方法和技术的应用,如生态农业、有机农业等。这些方法和技术的应用可以减少农业对环境的污染,降低农业生产过程中的能耗,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听到这些内容,我对农业工作的未来发展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也增强了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
通过这次农业工作讲座,我对农业工作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认识。农业工作不仅仅是农民的事情,更是一个国家和社会的大事。只有通过创新、改革和合作,才能推动农业工作的发展和进步。作为一名青年学生,我深感自己应该关注和支持农业工作的发展,积极学习相关知识,努力为农村经济的繁荣做出自己的贡献。我相信,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对农业工作的重视,农业工作一定会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农业讲座心得体会篇十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每天都跟同学们在一起工作、学习、生活。攻读博士学位的有50多岁的博士生导师,还有一直从校门到校门的二十四五的小博士。身边的博士生有近三分之一是工作后又考入校门的,这部分大多来自大学老师和研究机构,也有政府部门来读博镀金的。其中有的来读博士前,就是副教授,放弃了原来的好待遇而全身心投入到攻博大潮之中。总而言之,大家都是奔着一个目标-拿学位、丰满羽翼。
绝大部分的博士学生确实非常优秀。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优点和特点。他们敬业、善良、乐观。团队中充满了理解尊重、乐于助人的风气。记得读博士的时候,大家每天都要集体工作到晚上10点多,有的做实验、有的查文献、有的分析数据、有的写论文。每当还剩5分钟回寝室的时候,大家就共同听听时尚的歌曲。大家互相帮助,经常互相讨教科研问题,有时候讨论数理统计、有时候讨论计算机应用。博士们经常用的词汇就是“牛”。每当对某些人赞赏不已的时候,就用一个“牛”字cover了。
大家攻博期间讨论最多的就是发表sci。记得我们上届毕业了30左右个博士,有10个没有拿到博士学位。而我们这届35个博士,有5个没有拿到学位。没有拿到学位的都是因为没有发sci或者没有被国际索引的刊物所接受。大家有时候大骂sci,有时候还要迫不得已的为发sci或者拿到学位而大动干戈。回味起来,研究生有时造假的确有被逼上梁山的嫌疑。
攻读博士期间,还有个感受是一个领域的专家学者互相较劲,谁都不甘示弱。经常可以听到学者背后相互嘲讽,当然这在科研领域未必是件坏事。尤其是处于一个问题两种看法的时候,学生们对老师也是极端不服气,背后发表不愤的言论,弄得师生之间刀光剑影。
至于生活方面,象我们中国科学院所属的博士不必为生活发愁,因为每个月至少可以领到1千几百元的补贴,而有些大学的博士就很难生活了,有的才4-5百元钱。每天早上起来,都会听到voa和bbc的广播,男生的体育生活就是足球,女生基本就没什么运动了。
博士们的生活三点一线,寝室-办公室-食堂。很少有出院大门的时候,更别提喝酒泡吧了。现在很多人反映博士很多都是混出来的,其实并不是这样,至少理科博士不是这样。我想90%的理学博士都是经过辛苦努力获得的学位,但不乏有些在职的博士获得的学位水分还是很大的,这与目前我国的博士攻读的体制有关系。
有小部分博士同学脾气很怪。可能是由于长期在校门里,接触社会较少,对人际关系的理解很淡漠。他们以自己的利益为中心,经常做出让别人难以理解的行为,过分追求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导致他人信任的多米诺骨牌一个一个倒下,游离于群体组成的团队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