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教案应该怎么制定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案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音乐活动游泳大班教案及反思篇一
教育家冯德全说过:“任何学习内容都可以游戏化,因为儿童本身就处在心理发展的游戏世界。”音乐教育是幼儿教育的一项主要内容,而游戏化的教学又最符合幼儿成长的心理特点。怎样在幼儿音乐教学与游戏化之间找到最佳的搭配,促进幼儿音乐教育的人性化和最佳效果,就是本文探讨的主要方向。如何打破传统,用新的教学方式来激活幼儿的学习兴趣,乐意参加形体活动,是我设计本活动的'目的所在。选取《挪威舞曲》这一教材是因为:
1、这是一首十分优美、形象鲜明的乐曲。全曲aba三段式结构明显,变化清晰,适合大班幼儿欣赏。
2、游戏是幼儿园小朋友最喜欢的教学形式,通过游戏,能让小朋友清楚地区分段落,能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在幼儿教学中,古典音乐的欣赏教学矛盾显得尤为明显。所以我挑选了两个小朋友感兴趣的人物,并结合故事、游戏、舞蹈等多种形式来丰富教学,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肢体语言是教学的一个很好的辅助工具,并且符合大班幼儿好表演的学习特点,所以整个活动,幼儿都在全程参与中感知、学习、创造。
整个活动中,作为新老师的我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
1、在课堂上我过多牵着孩子走,没有很好体现幼儿的自主性和参与性;
3、用语还不够精练,画蛇添足的成分比较多;
4、内容太多,繁琐,不易操作。这些都是我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注意的。
音乐活动游泳大班教案及反思篇二
1、有一天,小动物们一起在森林里玩,玩得开心极了,不知不觉天黑了,森林里一片漆黑,看不见回家的路了,怎么办呢?大家都非常着急。你有什么办法能帮助小动物们找到回家的路吗?幼答:可以用手电筒;用灯笼;用手机打电话给110,给爸爸妈妈;用火柴;用手按一下手机就会亮的,孩子们的想法很多,举手发言也很积极,对这个问题很感兴趣。
2、幸好,有个好心的小仙女出现了,她用爱心的音乐盒帮助小动物们找到了回家的路。我出示音乐盒,拨动发条,发出好听的音乐,请幼儿闭上眼睛仔细听一听。然后和幼儿一起做游戏,请幼儿挑选一个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的头饰戴在头上:你就是小动物了,尽情地和朋友们在森林里玩吧!我播放音乐盒里的音乐,慢慢向前走,请幼儿听声音的来源跟随着“小仙女” 前进,寻找走出去森林的路。在玩游戏的时候,我说“小动物们出来玩时”,孩子们很开心,和小伙伴们一起开心地游戏,当我说“天黑了”的时候,孩子们马上安静下来,把头饰拉下来,遮住眼睛,然后跟着我的音乐前行,在这个过程中,有些孩子故意眯着眼睛,有些故意没有把眼睛全都罩住的,有些一会探出眼睛来看看,有些索性就睁着眼睛跟着我走了,但是不管什么样的幼儿,他们都玩得很开心,都很遵守游戏规则,当头饰摘下来时都很高兴地欢呼“谢谢小仙女”。
活动《小仙女的音乐盒》主要是通过情境游戏的方式让幼儿辩听音源的方向,提高听音能力,同时在游戏的过程中能遵守游戏规则,愉快地参与游戏。小班教学的主要形式是游戏,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这个活动以游戏的形式充分调动了幼儿参与的积极性。开始以故事化的情景导入活动内容,让幼儿对问题感兴趣,同时针对自己的经验说说解决问题的方法,丰富幼儿的经验。在回答的过程中,孩子们也能想出合理有效的方法来解决“天黑”的问题,并能有恰当的语言进行表述,这里,在回答的过程中,引导孩子们用完整的语言表达,帮助小班的幼儿学会完整回答问题。
第二环节是活动的重点,在引导幼儿根据音乐音源找回家的路来提高幼儿的辩听能力,达到教学目标。由于游戏富有一定的情景内容和趣味性,孩子们很感兴趣,在活动过程中较好的遵守了游戏规则,当然小班的幼儿也有些小调皮和“小聪明”,他们会偶尔“偷看”一下,这种情况我给予了默许,但是还是暗示了幼儿要靠“耳朵”来找到回家的路,这样才算有本事,孩子们也乐于这样做,特别是真的靠耳朵找到了回家的路的幼儿,在回到家后特别的兴奋和开心。教学活动首先是尊重孩子的兴趣需要,所以整个活动开展得比较顺利,孩子们也乐在其中。
在这个活动开展之前,我有点担心,让全体幼儿一起这样戴着头饰,一起玩游戏会不会太乱?很难控制全局?但是如果分开了游戏的话,个别幼儿等待的时间太长,活动也可能缺少一定的情景和趣味性。在活动开展的时候,我第一次游戏请了个别幼儿示范一下,然后全体幼儿一起参与游戏,结果出乎意料,孩子们很遵守游戏规则,进入了游戏情景,活动开展有条不紊,甚至在活动结束后孩子们喊着还要玩。由此,我觉得,一个活动开展的顺不顺利,最关键是有没有抓住孩子们的兴趣点,只要孩子们感兴趣,全身心地进入到活动中,那么无论什么困难都是在活动中可以解决的,所以在以后的活动中,我要对教材进行更加透彻的分析,找出活动的趣味点,并进行适当的扩张 ,在活动中抓住孩子们的兴趣点。
音乐活动游泳大班教案及反思篇三
本着用心上好一个活动内容的目标,我今天上了这个活动,这首《什么水面打跟斗》是选自电影《刘三姐》的选曲,是广西壮族的山歌。曲调优美,朗朗上口,其问答式的山歌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供幼儿创作新歌词,培养幼儿善于思考,并勇于接受挑战,可以互动合作的空间也很大。这首歌是将成人歌曲改编为儿童歌曲的一次尝试,让幼儿尝试自己填词,尝试自己将谜语匹配到歌曲旋律之中,体验和分享成功与合作的快乐。
我的活动目标是:
1、在熟悉乐曲旋律的基础上尝试为乐曲匹配歌词并表演。
2、通过欣赏和演唱进一步了解民间对歌的形式,感受民间歌曲热闹欢畅的场景。
3、积极参与演唱会,体验对歌的乐趣。
在活动中,我以饱满的激情引领孩子学习新的歌曲演唱模式,但是因为我对歌曲难度估计不足,又太过于着急,直接导致孩子第一个环节对歌曲的掌握不够到位,最终的创编不成功。
音乐活动游泳大班教案及反思篇四
《数高楼》是一首节奏欢快,朗朗上口的幼儿歌曲。歌曲有唱词和念白两个部分组成。经过我对我们班级整体情况的了解和分析,我决定将这一教学活动分为两个课时上,而这次汇报课我就上了第一课时,让幼儿学会演唱歌曲。
我把活动的重点定为学会演唱歌曲,念准数高楼时的节奏型。把难点定为理解歌词的基础上幼儿用动作表现音乐,并且能加上愉快的表情。为了突破这个重点,我画了不同颜色的高楼,将3、4层和7、8层颜色画成一样,便于幼儿将楼层连起来念。还画了节奏谱,根据节奏谱,准确的念准高楼的层数。
突破重点后,第三环节就是学唱歌曲。我首先利用图片的形式让孩子在头脑中形成对高楼的鲜明印象,便于孩子熟悉记忆数高楼整首歌词。然后清唱整首歌曲,提问幼儿从中听到了什么。
歌曲比较长,幼儿一下讲不出听到的,我就采取分段清唱,幼儿就能说出很多听到的歌词。并且在唱的同时提出一些问题,让幼儿回答更加加深幼儿对歌词和歌曲的理解,带着理解和兴趣唱歌,幼儿就更加能接受,学习的也越快。等幼儿整体学唱这首歌后,我又提醒幼儿住在这么高的楼房开心吗?应该用怎么样的表情唱,引导幼儿带上愉快的表情演唱歌曲,并且采取了多种方式让幼儿带着兴趣去演唱歌曲。如:整体唱,男女分组唱,小组唱等。幼儿有了表现的机会,唱的更卖力了。
但是,在课中也有很多的不足,比如导入部分有点长,问的幼儿比较多。唱歌的时候,太多清唱,应及时加入钢琴弹唱。请幼儿自由做动作时,幼儿的想象力不太够,不大能作出动作的时候我就应该去引导等等。
希望下次活动时,能够做好更充足的准备,更好的抓住幼儿的心里特点,让幼儿更有兴趣的学习!
音乐活动游泳大班教案及反思篇五
音乐歌唱活动一课三研终于落下了帷幕,在这一次的教研活动中我开展的是大班的音乐活动《三只猴子》,《三只猴子》这首歌曲十分的有趣、简单,是孩子们一听就非常喜欢的一首歌曲,也是很好的孩子们平时生活的一种再现,讲的是猴子们在床上蹦蹦跳跳很开心以及从床上摔下来头摔了一个包的故事。
我觉得整个活动的设计主要围绕着学习歌曲以及安全教育这两条线索来开展,让孩子体会到猴子们从床上摔下来头摔了一个包有趣的情节,同时也让孩子知道在高高的地方蹦蹦跳跳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整个活动开展下来还是收获很多,下面谈谈我对本次活动开展后的几点想法:
1.游戏形式学唱歌曲。
在平时我们开展歌唱活动时采取的教学方法主要是让孩子们跟着唱,没有新颖的教学环节,让孩子在老师的示范唱下,孩子们跟唱学习一首歌曲,完全没有考虑孩子们的兴趣。
在本次活动中,首先我在示范唱时很好的带上了自己的动作和情绪,让孩子在示范唱中就能很好的感受到歌曲的有趣,有学习的兴趣。在学习歌曲环节中教师也遵循了循序渐进的教学方式,先出示有关歌词内容的图片,让孩子们通过图片的方式记住歌词的内容。其次请孩子们边玩节奏边熟悉歌曲,孩子们在跳跳玩玩中很快掌握了歌曲的旋律。当孩子们对歌词内容有一定的认识后,我提出要求请孩子们看着图片带上动作和表情来演唱歌曲,最后脱离图片用最好听的声音和动作表情表演。在最后的环节中,我运用“角色游戏”,让孩子们更好的体会歌曲带来的快乐和幽默,让孩子们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学习了歌曲,同时也很好的表达了安全教育的意义。
2.学唱中的“瑕疵”。
活动开展中有做的很好的地方也存在一些不足以及有待改进的方面。在本次活动的开展中我以玩节奏贯穿活动始终,孩子们虽然玩的很开心,但我发现这个节奏跟歌词旋律联系不大,怎样寻找更有助于幼儿学唱歌曲的媒介是我以后在歌唱教学中需要思考的问题。
3.活动后的“感受”。
通过自己平时的教学活动以及本次教研活动中的学习,对歌唱活动的教学不仅仅停留在如何让孩子们学会歌曲内容中,我觉得应该在设计每一节音乐活动时,要想想如何让孩子们在愉快轻松的环境中学习歌曲内容。孩子才是我们开展活动的`主体,在开展一节音乐活动时活动的选材以及教学方式直接影响着孩子们的兴趣。我们要改变以往的跟唱学习的传统教学方式,用游戏的方式和更多创新的方式让孩子们学习歌曲。
音乐活动游泳大班教案及反思篇六
大班艺术(音乐)活动《和星星跳舞》主要是让幼儿学唱歌曲,根据乐曲创编简单的动作,并能与同伴合作表演邀请舞。在活动中,感受向往星空,飞向天空的快乐情绪。
活动结束后,孩子们还沉浸在和星星跳舞的快乐思绪中,能够看到孩子们的快乐,我觉得真开心。但在本次活动中,我觉得有些细节方面考虑地还不是很周到,进行了反思与总结后,我想在下一次执教这个活动的时候,会有更大的突破。
活动一开始,我进行了和孩子们的谈话:“你想和天上的星星跳个舞吗?如果你是一颗小星星,你在天空是怎么样的?”接着孩子们的回答我进行了小结并引入到歌曲《和星星跳舞》中。这一环节中,我觉得幼儿对第二句和第三句歌词掌握地有些不太好,所以在后来的“唱”中出现了重复的现象,这一点有些欠缺,教师在活动中还应多注重考虑。我想在认识歌曲的时候,如果加入图谱,更进一步细化,以便小朋友们对歌词的理解,这样效果会更好一些。
在目标实现的过程中,我是通过以下环节来开展的。首先请小朋友们来扮演小星星,由我弹钢琴,幼儿自由地为歌曲创遍各个动作,接着请个别小朋友上前来尝试创编,再请其他的小朋友把这几个好看的动作一起跟着学一学,在这一个环节,我觉得小朋友们的参与性很强,积极性很高,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小朋友们的动作较单一,于是我进行了及时的引导,并鼓励小朋友们大胆、自信的表现自己所创编的动作。目标的后半部份幼儿是通过合作游戏来实现的,幼儿也非常乐意参加邀请舞的表演活动。
我觉得本次活动的气氛非常好,小朋友们的兴趣有浓厚,参与性强。幼儿对肢体的动作表现地也比较地突出,也由一开始的单一“变”为后来的丰富,这一过程中我看到了孩子们的变化,感受了引导的魅力之大。在合作游戏中,小朋友们也很开心地去寻找自己的好朋友,一起跳舞。无论从幼儿对活动的参与度、活动的投入状态,还有情感方面,我觉得这部分各方面的表现还是非常好的。一次活动结束了,带给我的不仅是和孩子一起快乐参与的幸福,在每一点每一滴的不断实践、学习、反思、积累中,我想我会收获更多!
音乐活动游泳大班教案及反思篇七
1、通过整体舞蹈表现,并学习用打击乐器随乐进行演奏。
2、在教室演奏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改变指挥方法,丰富演奏效果。
3、能注意自己的演奏效果与同伴的演奏协调一致,培养节奏感和团结合作的精神。
4、有感情地学唱歌曲。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1、打击乐器、图谱;
2、音乐《拔根芦柴花》和《化蝶》;课件《芦苇》
一、听音乐《化蝶》进入教室,教师带幼儿做相应的动作。
二、复习歌曲《柳树姑娘》
1、有表情的唱。
2、简单进行两声部合唱。
三、联系生活,引导幼儿感受生活中的“节奏”。
1、教师模仿小狗的叫声,提问:小狗是怎样叫的?有什么特点?
2、你还知道哪些小动物的叫声是有节奏的?(青蛙、小猫、小鸡……)
3、生活中还有那些声音是有节奏的?(切菜、走路、门铃……)。
4、出示节奏谱,让幼儿练习节奏。
我们除了用手拍之外还可以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表现节奏?
四、让幼儿听音乐、看课件,理解感受音乐。
1、播放乐曲《拔根芦柴花》,提问:听完这首乐曲你有什么感受?
2、播放课件引导幼儿欣赏,提问:看了这些图片你有什么感受?
教师小结:我们看到的植物是芦苇,它还有个好听的名字叫芦柴花,主要生长在苏北地区,好听的乐曲是苏北民歌《拔根芦柴花》,这首乐曲就是人们看到很美的芦柴花才编的,所以叫拔根芦柴花,后来人们也用这首乐曲表达丰收时的喜悦之情。
五、出示乐曲节奏图谱,鼓励幼儿用身体动作表现乐曲。
1、教师引导幼儿熟悉节奏并练习动作。
2、将幼儿分成两部分,师指挥练习节奏动作。
六、组成“小小乐队”,用乐器为乐曲伴奏。
1、教师出示三种乐器,请幼儿讨论配乐方案。
2、幼儿自由选择乐器,教师指挥幼儿进行乐器演奏。
3、交换乐器看教师指挥练习乐器演奏,也可以请个小指挥。
七、请“小小乐队”面向观众演奏。演出结束,请“小小乐队”退场。
我记得在中班听老师上打击乐《杨柳青》时,孩子对于节奏图上的节奏型认识比较模糊,所以这次在活动中当我出示节奏图时,没有问:“图上有哪些不同的节奏。”而是请小朋友找找一样的节奏,这样的效果比较好。
缺点:
1、变化节奏的地方强化的不够,孩子掌握的不够好。可能是连我自己到哪里变化节奏也不够清楚,更加不能准确地哼唱出来。
2、最后的表演一直是我指图孩子练习,没有脱离图谱让孩子们尝试。
大班音乐活动教学反思11
1、感受乐曲轻松欢快的旋律,学习用塑料袋,小棒,易拉罐,小铃随音乐有节奏的演奏。
2、尝试小组探究多种动作和节奏的演奏方式,并合作整齐的演奏。
3、体验用生活中的物品演奏表现劳动的快乐。
活动重点:学习用塑料袋,小粹,易拉楚,小铃随音乐有节奏的演奏。
活动难点:尝试小组探究多种动作和节奏的演奏方式,并合作整齐的演奏。
了解《圣诞爷爷》的故事绘本。生活物品:易拉罐、小棍、塑料袋。
一、故事导入,初步感受音乐,熟悉游戏动作。
1、教师讲述《圣诞爷爷》故事,引起活动兴趣。
“圣诞老人住在遥远的北国森林,他们一年只派发一次礼物,你们知道平时他们都做什么吗?”
2、引导幼儿创缩播种、浇水、修雪械、收获礼物的动作。“圣诞老人在四个季节都做了什么事情?做了曝些动作?”
3、教师和幼儿一起随音乐做动作,感受乐曲旋律和节奏。
二、探究生活用品的声音,尝试讨论配器。
1、幼儿自选倾听生活用品发出的声音,为不同的劳动配器。
2、相互交流自己的想法,共同讨论出配器方案。
3、一起和圣诞老人劳动,随音乐有节奏整齐的完整演奏,体验用乐器表现劳动的快乐。
(1)幼儿自选一项劳动内容,第一遍随乐演奏。
(2)提问:劳动的心情怎样?会用自己的工具吗?(用情境性语言启发幼儿轻轻播种子、扎礼物一下一下的系、修雪梯要一下一下修整齐)
(3)幼儿再次合作演奏,教师语言指令提示音乐的转换。
4、启发幼儿让小工具跳舞,分小组探究多种动作和节奏的演奏。
(1)分小组讨论,指导幼儿的动作和节奏,体验劳动的有趣。
你们想编一个什么队形?做什么动作劳动?
(2)集体随音乐完整演奏一遍,体验更有趣的劳动。
(3)用自己喜欢的演奏方式自由演奏表达。
5、教师小结:生活中还有许多生活物品能发出许多有趣的声音,让我们一起去试一试玩一玩吧!
《铃儿响叮当》是一首节奏鲜明活泼跳跃的音乐,aba的形式便于幼儿进行演奏。活动中我将音乐与《圣诞老人的王国》绘本故事结合,以故事中圣诞老人劳动的情节为故事情境,选用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小瓶子、塑料袋、小棍激发幼儿演奏兴趣,旨在敲敲、玩玩、演演中提高幼儿演奏水平。在不断尝试中组织了此活动。
蒙台梭利说过:“我做过了就会理解了”。幼儿的思维特点是具体形象性。所以是动作思维在前,然后是形象恩维,再到抽象思维。在组织本次活动中,幼儿学习抽象的节奏型时比较枯燥,我引导幼儿通过模仿劳动时数种、修雪梯、包礼物的`动作,然后创编了“玩具送给你”的语言节奏,鼓励幼儿与节奏型进行匹配,他们的印象更加深刻,理解也更如丰富和全面。配以简单的“绕、锤、摆手”等动作引导幼儿边念儿歌边进行节奏练习,无形中渗透了所学的节奏型。
《纲要》指出:“使幼儿在生活、学习、游戏中,形成初步的合作意识。”幼儿时期逐步形成了创造表现的意识,所以要给幼儿提供表达的机会,鼓励幼儿用自己的认知方式去理解音乐表现力。而人际合作的增加,给幼儿打开了想象和创造的空间,使幼儿充分感受到创造性表现乐趣。所以教师有意识的帮助幼儿创造与同伴合作学习的机会更能使幼儿积极探索演奏的成功感。
在活动中,我引导幼儿在掌握节奏的基础上与同伴合作设计队形演奏音乐,“播种组”的小朋友设计了双排队形,并设计了内外交替撒种的演奏动作,“包礼物”组的幼儿设计了圆形礼物,并用上举的动作扎丝带等。幼儿在愉快的合作中提高了演奏技能,体验到了合作创造的快乐。此外,在活动设计中创造性的设计趣味游戏方面、观察幼儿表现能力方面、鼓励幼儿创造性演奏等方面我还需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