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写教案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教案范文,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高中美术面试试讲教案万能高中美术面试试讲稿篇一
李将来,准考证号为:a1115
教学目标: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绘画的种类、绘画艺术的特点、中西方绘画的区别,从而提高学生欣赏绘画作品的能力。
教学重点:1、绘画作品的艺术特点 2、中西方绘画作品的区别
教学难点:中西方绘画作品的区别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过程 :
一、【组织教学】组织纪律,学习绘画艺术 。
二、【引入新课】
在通常情况下,我们一提到美术,人们往往首先想到的就是画画,这也是人们通常对美术的理解,虽然这样的理解太狭隘,但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绘画做为一种艺术形式在整个美术领域里所占的比重是很大的。从今天开始,大家将一起在绘画艺术的海洋里面去感受和体会它给我们带来的独特的艺术享受。
三、【讲授新课】 1、什么是绘画?
绘画:是运用点、线、色彩、明暗、透视、构图等艺术手段,在平面上创造图象,反映现实和表达审美感受、思想情感的艺术。
强调:在平面上创造图象,作品形态是平面的,是绘画作品区别与其它艺术门类的根本区别。如:工艺美术,虽然也有平面的作品,但它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实用而不同于绘画的创作目的;摄影艺术作品虽然也是平面形态的,但它是运用机械的技术性和暗室加工完成的记实性图象,而与画家自主表达审美感受、思想感情的绘画有着本质的区别。
2、绘画的分类:
(1)、按使用的工具和材料的不同分类:
主要中国画、油画、版画、水彩画、水粉画、素描、丙烯画、镶嵌画、磨漆画、拼贴画等。
(2)、按描绘的对象的不同分类:
人物画(宗教画、历史画、军事画、肖像画、风俗画、人体画等)、风景画、静物画、动物画等,中国画则习惯按传统分为: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三大画科。
(3)、按照绘画的形式和功用的不同分类:
(1)、在二维空间上创造三维空间
现实世界是一个运动着的三维空间,绘画如何能在二维空间既平面上,将现实的世界的物象的立体性、物象的空间关系表现出来,并给人以真实感受呢?这主要靠人对物体距离的知觉线索和知觉经验来创造图像和构成画面。
物体立体感的创造,主要利用物象形体结构和明暗变化(三大面五大调)表现物体的凹凸,造成有距离的立体幻象。
*透视变化规律
德尔格契修道院。
* 色彩变化(空间透视现象)
明度——近处明度对比强,远处明度对比弱,色相——近处色相纯,远处物体的色相向冷色变化,倾向蓝灰色,色度——随着物体渐远,色彩的明度、纯度逐渐降低,近处色彩纯度对比强,远处色彩纯度对比弱,色彩逐渐趋同。
品有《开国大典》、《春到西藏》、《红军过草地》。
思考请同学们分析《拾穗》中,运用了哪些空间处理方法?《拾穗者》是法国画家米勒在1857年创作的著名油画,画面描绘了描写农村秋季收获后,人们从地里拣拾剩余麦穗的情景,是现实主义美术风格的典型代表作。
(2)、再现性绘画描绘的精确性与表现性绘画展现主观世界的多方面性
在照相术发明之前,绘画是唯一能在平面上再现形态的手段,这也就决定了再现性绘画描绘的精确性,可以达到乱真的地步。
(3)、不同画种的艺术美
不同画种,由于工具材料、制作方法、艺术技巧等的独特性,各自形成了不同的艺术趣味和形式美感。如: 中国画讲究诗书画印相结合,讲究笔墨气韵骨法,油画注意色彩和构图相结合,版画则更注重形式感、等不同的艺术美感。
(4)、构图是绘画的基础
构图成功与否,对作者来说,关系到能否表达构思和构成形式美感;对观赏者来说,能否受到绘画的感染和打动,也首先来看构图的形式和总体形象。把握、分析构图的能力,是体现鉴赏水平的重要方面。从欣赏角度应从四个方面理解和分析构图: * 宾主关系明确,位置安排得当。
绘画作品上艺术形象的主次,误谓之宾主。画面应围绕主要形象形成构图中心,以使表现内容明确,令人一目了然。如在人物画中,以人物为主,肖像画中,以五官为主。如《开国大典》,* 构图结构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构图结构形式,一是指画幅形状,二是指画中形象组织布局的形式。* 色彩与表现内容的统一。
作为传递感情的手段,色彩往往胜于形状。色彩是最富有表现力的艺术语言。颜料的色彩,具有引起人不同的感觉的联想作用,从而能引起人的不同情感的产生。如:红色使人感觉到火热、兴奋、热情,产生紧张的情感;蓝色使人产生冰冷深远感,引起冷静、沉着的情感;黄色使人产生明快、光亮、活跃的情感;绿色使人感到舒畅、平和,但有时也使人产生伤感等。* 构图符合形式美法则。
绘画艺术语言合规律的构成,符合审美需要的外部形式结构,才能给人以形式美感。法则:变化统一、对比调和、均衡稳定、节奏韵律等。
总结:
教案
四.教具准备
多媒体、photoshop软件
五.学具准备
提前向学生布置作业:结合自己对意境和形式美内容的认识和理解,寻找图片素材,进行创作构思。六.教学过程 ㈠组织教学。
1、展示学生课前收集的素材。
2、筛选图片(对已选素材进行汇总,特别需要结合自己对意境和形式美内容的认识和理解进行色彩、造型方面调整)
㈡导入新课
教室里响着古琴曲
术】
教学目标:
1.通过讲述、演示和欣赏使学生明确中国民间美术的基本概念。 2.了解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形式、民间美术的艺术特征以及民间美术与民俗的关系。
3.使学生明确民间美术的重大意义,丰富和发展学生的艺术创造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喜爱民间美术的关键。
2.进行继承民间艺术传统,发扬民族精神弘扬民族文化传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难点:
内容理论性较强,其中还有一些专业名词。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曾经有人说过: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才是有生命力的,而民间美术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 成部分。因此,作为一个中国人,应该了解中国的民间美术。
二、学生讲解,对比欣赏
1.学生阅读本组作品介绍,并讨论总结其风格特点。
2.请每组推选解说员,讲解本类作品特点,本组同学作补充,逐个进行。
3.教师同时投影展示图片。
真,随意大方; ③热烈夸张,象征寓意。
在这一环节中需对民间美术的各种类的起源、发展、风格、作用,作一概括讲叙。
和南方的桃花坞年画。
杨柳青年画:刻工精丽、绘制细腻、色彩绚美,善于运用象征、寓意和夸张等艺术构思,来表达人们的美好愿望与理想。作品通俗易懂、构图饱满、造型简练、色彩鲜艳、和谐典雅,富有装饰趣味。
浓郁的地方特色。
成为玩具,又在上面加竹笛和丝弦,风吹后发出的声音如筝一般,故名风筝。风筝是信科技 与艺术于一身,融运动和娱乐为一体的艺术品。在我国南北广为流传。其中,北京、天津、山东潍坊和江苏南通等都是扎制风筝的著名产地。
含着劳动人民的意念、理想、祝愿与爱心。它是对儿童进行审美和民风民俗培养的教具。
又饰以吉祥花草,表现出吉祥的一面。
术的纹样大都是约定俗成的寓意符号,如:鱼、蝶、鸟、鼠喻男子,花、莲等植物多喻女子。
“鱼戏莲”、“蝶恋花”即隐喻男女的爱慕。
类:竹编、草编、藤编、柳编、棕编、葵编。产品可分为篮、盘、席、篓、提包、帽、鞋、玩具等等。
精巧的构思、合理的结构、巧妙多变的织法,就可领略到这些蕴含着劳动人民丰富智慧的民间工艺品之美妙了。
风格。剪纸表现的内容十分丰富,总体上是表达人们吉祥、美好的寓意。
剪纸除了用于窗花、挂千等起烘托节日气氛之外,剪纸图样还可以用作刺绣的“花样”,这更反映出其在生活中的实用性。
3.评价学生们的解说、协作和创作能力
四、本课小结
和精神文明,无疑有着积极意义。
五、布置课后思考题
想想你的家乡有什么民间美术品种,它有哪些艺术特色?
高中美术面试试讲教案万能高中美术面试试讲稿篇二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xxxxx的知识点,掌握表现xxxxx的技法。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观察和体验xxxxx的过程,提高学生造型表现/合作交流/设计应用/欣赏评价的能力。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学生能够体验xxxxx的乐趣,敢于欣赏和表现,产生对美术的持久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在了解xxxx的基础上,学生能够独立完成xxxxxxx。 2、教学重点:学生对xxxxxx的掌握。
新授环节
1、活动一: 展示xxx,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问题:“xxxxx?”学生思考并回答,教师总结并讲授…… 2、活动二: 继续展示……,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以下问题“……?”学生交流,教师总结…… 3、活动三: 继续提出问题“……?”学生前后四人为一小组讨论并回答。
教师总结
高中美术面试试讲教案万能高中美术面试试讲稿篇三
9.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10.短新闻两篇 11.包身工
12.飞向太空的旅程 1.沁园春?长沙(一)上片
抓住“忆”和“恰”,从动词入手,体会诗人的情感。提问:这首诗不仅意象选取精妙,很多动词的选用也非常 1 传神。现在请大家齐读下片,找出使用精妙的词语,并想一想这么用有什么好处,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三)以抒情方式为线索,串联上、下片,整体把握 我们前面说过,鉴赏诗歌,一个很重要的方式就是从意象着手来分析诗歌,除此以外,我们还可以从诗歌所塑造的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以及其抒情方式来赏析。抒情诗词有的直抒激情,有的通过写景、状物、记事、写人来抒发感情。接下来通观全篇,我想请同学们结合词作,说说作者运用了哪些抒情手法,又塑造了诗人怎样的形象。
明确: 上阕“看”统领的7句是借景抒情——独立寒秋,却描述了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我们看到的是一位乐观、积极、气度不凡的诗人;“怅”、“问”是触景生情,直抒胸臆——即景抒情,诗人把他的一腔宏图大志展现出来,我们看到是一个志在天下的伟人;下阕的“携”、“忆”、“记”表明是怀人忆事抒情,同学少年,风华正茂,激情昂扬,我们看到的是一群志同道合、肩扛国家大义的斗士。
2.诗两首 《雨巷》 2 好,时间到。
3 个什么地方,(雨巷)好,请大家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细雨朦胧中,你走在这条悠长悠长又寂寥的巷子里,这里远离尘嚣,远离热闹,你的脚下,踩着幽暗的、湿漉漉的青石板,透着寒气,透着冷清。在这样的一条雨巷中,你感觉到了什么,你的心情怎么样,(朦胧的、阴沉的)所以,雨巷这个意象,首先给我们规定了这个姑娘出现时候的大环境,是朦胧的、阴沉的。
我们也知道,这首诗歌用了大量的篇幅来描写姑娘,但是,我们从这些描写中,是否看到了姑娘的样子,她是大眼睛呢还是丹凤眼,她是圆脸呢还是瓜子脸,我们看得到吗,(看不到)。不仅我们看不到,诗人也看不到,为什么呢,因为她撑着一把油纸伞。请同学们注意这把油纸伞。在你的印象中,你在哪里见到过油纸伞。(电视中),对了,而且往往是一些以古代人们生活为题材的电视剧,因此呢,油纸伞具有复古、怀旧在特点(单独提问),这样一把伞出现在姑娘的肩上,更加给这个姑娘增添了一层神秘、朦胧的色彩。
4 么不行啊, 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必须先了解丁香这个意象在文学作品中的含意。丁香一般是开在暮春时节,花的颜色主要有两种,淡紫色和白色,开花的时候有一种淡淡的芬芳,它给人一种柔弱、纯洁、素净的感觉。所以,在古典诗词中,丁香一般象征着美丽、高洁。另外一方面啊,我们刚刚讲了,丁香是开在暮春时节,也就是春天快要结束的时候,再加上它虽然娇美,但是非常容易凋谢,所以古人对着丁香,容易伤春,因此,丁香又可以用来象征愁怨。
5 一、课题名称 课题名称即所授课的名称。二、课型、课时
课型是指根据教学任务而划分出来的课堂教学的类型。按照不同的标准,分类也是多种多样的。在教案中常见的有讲授课、练习课、复习课、实验课、示范课、研讨课、汇报课、观摩课、优质课、录像课等等。
课时主要是指授课内容要在几个课时内完成。三、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师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课题或课时的教学内容而提出的,是指学生在课程结束时应达到的具体目标或教师应完成的教学任务。新课程理念倡导的教学目标包括三个部分,即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具体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考虑传授给学生哪些知识,培养学生哪方面的能力,对学生进行哪些方面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教学目标要明确、具体、切合学生学习实际。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指在授课时必须着重讲解和分析的内容。
6 碍;又要抓住、抓准教学重点,正确适当地处理好教材,以保证较好地达到教学目的。
五、教具
教学方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所使用的方法。如课堂的提问、讨论、启发、自学、演示、演讲、辩论等。
七、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是教师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而制定的具体的教学步骤和措施。教学过程是整个教案的核心和主体,编写时要根据教学目标及教材的具体情况,该详则详,该略则略,做到内容充实、重点突出、详略得当、利于教学。
导入是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从而形成适宜的学习心理准备状态的教学行为方式。导入的恰当使用对一堂课有导向和奠基的作用。常用的导入方式包括序言导入、尝试导入、演示导入、故事导入、提问导入、范例导入六种。教师在设计教案时,要尽量使导入新颖活泼,精当概括,吸引学生。
7 2.讲授新课
讲授新课是编写教案的主要环节。教师在设计这一部分时,要针对不同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设想怎样提出问题,如何逐步启发、诱导学生理解新知;怎么教会学生掌握重点、难点以及完成课程内容所需的时间和具体的安排。
3.巩固练习
必要的练习有利于学生对新知的掌握。因此,练习的设计要精巧,有层次、有坡度、有密度。具体还要考虑练习的进行方式,是教师还是学生板演。如果是学生,应该让谁上黑板板演,这一环节应控制在多长时间内等。
4.归纳小结 归纳小结,即是在所授课将要结束时,由教师或学生对本课所学内容要点的回顾。教师在设计时可考虑实际需要,简单明了,适时总结。
八、作业设计
8 容,适当联系旧知,循序渐进。同时也要考虑学生的学习差异,对不同程度的学生,设计不同难度的作业,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相应的学习成就感。
九、板书设计
板书是教师为了配合讲授,在黑板上运用文字、图画和表格等视觉符号传递教学信息的教学行为方式。它具有提示、强化、示范、解析、直观、总括的作用。教师在设计板书时要做到目的明确、布局合理、时机合适,要与讲课的内容、进度相结合。
十、课后反思
课后反思是教案执行情况的经验总结,其目的在于改进和调整教案,为下一轮授课的进行提供更加良好的教学方案。这就要求教师全面审视教学过程,注意对意外发现、点滴收获以及个别疏漏、补充的方法等内容进行记录并仔细分析。
高中美术面试试讲教案万能高中美术面试试讲稿篇四
锦瑟
李商隐
一、导入
同学们,老师说两句诗,大家看看是谁的作品?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谁的?没错,李商隐。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他的一首诗《锦瑟》。
二、目标
好的,现在我们来看一下这节课的学习目标。请看大屏幕,我们一起读一下。那么带着这三个目标,我们一起来品读这首诗。首先来认识一下作者,你来介绍一下,介绍的很全面,看来你预习的很好,请坐。
三、整体把握
接下来,我们来我们听一下这首诗的配乐朗诵,在听的时候,请大家注意它的语气节奏。听完之后大家有什么感受?朦胧,不解。确实不好理解。那好的,现在我们一起来读一下这首诗,再品味一下。有感觉了吗?嗯,感到一种哀婉。很好。那现在我们想请一位同学们为大家配乐朗诵一下这首诗。谁愿意挑战一下自己?好的,后面的男生,你的手举的最高,你来读。很好,请坐,谢谢你。
四、合作探究
同学们,《锦瑟》一诗,堪称李商隐诗集中的压卷之作。然而,对于这首诗的旨意,千百年来聚讼纷纭,莫衷一是。元好问就曾发出这样的感叹:“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这样的诗固然好,可是就算东汉的大训诂学家郑玄再世,也只能望之兴叹,无力为它作注。可见这首诗的特异之处。
如果把古今关于《锦瑟》一诗的诠释和争论收集在一起,足可以编成一本厚厚的书。这里我们只看其中一部分的说法,请看大屏幕。有这么多。
好,这首诗的立意究竟缘何?诗歌表达了怎样的情感?现在我们来细细的品读。待会的时候同学们可以各抒己见。
先看第一联。一起读一下。这句是起兴之笔。同学们,这句大家是怎么理解的?好的,你来说,锦瑟清幽哀怨,牵出作者的情丝,令作者回想起往事,一言难尽。说的太好了,请坐。好的,现在我们来看一下“瑟”这种乐器,请看大屏幕,相传它有五十根弦,后因为它的声音太悲,唐代的时候改为二十五弦。作者写五十弦,一方面是暗示自己年过半百,一方面也道出了悲苦之深。
如果说首句是起兴,那么颔联和颈联则是对往昔的追忆。
好,现在来看诗的颔联,这里有两个典故,请同学们把他们找出来,看看这两个典故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情感?你来说,对,庄生梦蝶,千古一梦,表现了对美好情感的追怀。以及望帝化鸟,更转出一种悲凉的情调来──生而不能,死则续梦!理解的很透彻请坐。这是怎样的悲哀啊!
接着,诗意又转,开出另一新的境界来。看诗的颈联。“珠有泪”是什么意思?看一下课文注释。鲛人泣泪,化而为珠,人们独爱珍珠之美,却不曾体会鲛人之痛,这其中滋味,大家可以体味一番。“蓝田日暖玉生烟”是什么意思?你来说,很好,请坐。蓝田美玉,才美不外现,终将如轻烟散去,美好事物不能长在,寄寓了悲伤之情。可见这一句透着作者对明珠、美玉的爱慕、执着,却又带着几分哀痛、无奈。
最后一联,以感叹作结。“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往事如烟,纵使千般美好,而今思之,也只不过是水中之月,镜中之花。全诗就在这种无限怅惘的情绪中结束,余音袅袅,言尽而意不止。
同学们,尾联说“此情可待成追忆”,此情到底是什么情?前面我们说这首诗朦胧多解,它的主旨和情感到底是什么呢?大家可以各抒己见,畅所欲言。
好的,你先说,你觉得是政治诗,表达了他在官场上的失意。好的,请坐。谁有不同的观点,你来。嗯,这是作者的文人自伤。噢,你也想说,噢,是一首爱情诗,表达了对亡妻的悼念。请坐。你怎么认为,噢,你也觉得这是一首爱情诗。
看来,大家都比较倾向认为《锦瑟》是爱情诗,是一个垂暮老人回首锦瑟华年所唱出的一曲哀婉凄美的歌。
那好,现在我们再一起读一下这首哀婉凄美的歌。
六、小结作业
同学们,一首《锦瑟》朦胧多解,我们不敢说李商隐开启了中国当代朦胧诗的先河,也不敢说他影响了法国的象征主义诗派。但他确实是一位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先锋派”。也许正是这种朦胧美,才吸引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课下的时候请同学们再细细的品味这首诗,然后搜集李商隐的其他作品加以赏析,这节课就上到这里!
下课,同学们再见!
板书
锦瑟
李商隐
起兴用典
追忆哀婉伤感
悲叹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词的一些体裁知识,了解作者及本首词创作的时代背景,进而了解毛泽东诗词的一半风格。
2、抓住词中描绘的画面和气氛,理解、感受毛泽东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胸怀和壮志豪情。
3、体会词中的意象,理解和学习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艺术手法。 4、学习本词精当、形象、极富表现力的语言。
二、教学重难点
1、“看”和“忆”二字在词中的作用。
2、上阕和下阕中的两个问句有何作用? 3、鉴赏这首词优美的意象。
三、教学安排
第一课时的背景资料介绍。
2、反复朗读诗歌,品读其中的诗味,了解诗歌的大体内容,诗歌分为上下两阕,可以分别描绘了美丽壮观的湘江深秋景色和通过对往事的回忆抒发革命豪情。
3、明确这首诗歌的结构,由四幅图画组成,分别为独立寒秋图、湘江秋景图、峥嵘岁月图以及中流击水图。
第二课时(讲课内容)
首先我们来看第一幅图,“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立”字前面加了一个“独”字,这样写有什么作用?甲同学,你来回答。??嗯,他说,“独”字点明诗人一人独游,为下面追忆和抒发感慨做好铺垫,不错。那么,诗人“独立”在何时何地呢?这位同学,你来说。??她说,“寒秋”二字表明诗人独游的时间,“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点明独游的地点和特定的环境,很好。通过同学们的回答,我们可以知道,这开头三句,写的深秋时节,诗人独自站在橘子洲头,湘江水日夜不息地向北奔流,是“独立寒秋图”。
霜打,所有的树林都变成了红色,这里就是刚刚我们同学说的山上的景色,是静景对不对?接下来,“漫江碧透,百舸争流”这两句,“碧透”二字写出了江水的澄碧、清澈见底的特征。“百舸”说明船多,“争流”就把湘江上千帆竞发的壮观场面写出来了,这里运用了什么手法???是的,动静结合的手法,“漫江碧透”是静景,“百舸争流”呢则是动景,这里写的,是江上的景色。接下来再看,“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这里哪两个字用得好???“击”字和“翔”字,为什么?好的,这位同学,你来回答。??哦,她说,“击”字准确地形容出鹰的矫健飞腾的雄姿,“翔”字呢则精当地描绘出游鱼在水中轻快自如,是的啊,“击”写出了鹰的矫健和疾速,而“翔”字则写出了鱼像鸟一样盘旋的神态,要注意的是,这里的“浅底”是不是说水很浅呢???对的,不是啊,这里的“浅底”,是因为水清,所以呢才显得浅了,我们要注意体味诗人写作的深意,“鹰击长空,鱼翔浅底”这两句写的分别就是天空和水中的景色了。“万类霜天竞自由”这一句就是对上面的总结,万物都是一幅生机勃勃,富有生命力的样子。同学们找一找,在这幅图里,诗人用了哪些意象???“万山”、“层林”、“百舸”、“雄鹰”、“游鱼”等等,这些意象有什么作用呢???这位同学说啊,这些意象的画面都很壮阔,是的,有远望,又有近观,有仰视,也有俯视,作者把众多意象并列在一起,组成一组意象群,动静搭配,远近结合都十分自然,构成了一幅色彩绚丽的图画。在从第二幅“湘江秋景图”到“峥嵘岁月图”之间,诗人巧妙地加入了过渡,“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这里的“怅”字,为什么我们说它富有表现力???刚刚这位同学说,“怅”本身是不如意的意思,这里用来表达由深思而引发的激昂慷慨的心绪,准确地表现了诗人当时的心绪。这位同学的理解非常到位,“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这里诗人为什么要发问呢???这位同学说啊,这是激情的推动和理性思考的必然结果,面对此情此景,诗人思绪万端。还有别的说法吗???她说,诗人是个哲学家,在作哲学的沉思,这种发问表现出诗人情感的热烈和思想的深邃。这两位同学的见解都很独到,联系下阕,我们更能看出诗人的博大胸怀和凌云壮志。
第四幅图,是“中流击水”图,“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分析完这四幅图画之后,将对诗人借这些图画传达出来的思想感情进行讨论,并进一步归纳诗歌的主题思想。
诗歌的主题思想:上阕写景,描绘了美丽壮观的湘江深秋景色,并即景抒情,提出了苍茫大地应该由谁来主宰的问题,下阕通过对往事的回忆抒发革命豪情,艺术地回答了上阕提出的问题,即由革命青年来主宰这个世界。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对湘江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抒发革命青年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
第二课 雨巷
一、教学目标: 1、朗读品味,咀嚼诗歌语言,深入意境,把握意象的象征意义。
2、激活学生感知、想象、体验、认识等潜在能力。
二、教学方法:
1、朗读感悟法。2、问题法。3、演绎法。
三、教学重难点:
四、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教师引导、点拨,并示范诵读。 2、学生通过反复吟诵,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并对诗歌中生动、鲜明的意象进行合理的联想和想象,把握诗歌的情感意蕴。3、教师引导学生自由讨论、自主学习、发展思维。4、扩展阅读,拓宽学生知识面。
5、进行写作练习,提高学生作文能力。
五、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1、有感情地朗读了这首诗歌,弄清了这首诗歌的字词和节奏韵律等基本的东西,2、找出了如彷徨、寂寥、愁怨、忧愁、哀怨等等充分表达诗人忧伤感情的词语,诗歌的感情基调是忧伤。
3、通过举例(明月、红豆),学习什么叫做“意象”(意象就是融入诗人思想感情的“物体形象” )。
第二课时(讲课内容)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上午好!我叫xx,来自xx,申报的是高中语文。今天我要讲的课文是戴望舒的《雨巷》。
同学们,江南小巷,在霏霏春雨中,该有怎样的一番情致呢?今天,让我们继续来学习戴望舒的《雨巷》,品味这种饶有韵味的情致(板书)。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什么叫“意象”,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具体分析《雨巷》中几个重要的意象。
诗中最明显的意象是什么???雨巷,对的。它给人一种什么感觉?这位同学你来说??迷惘、惆怅的感觉,很好。我们可以看到,它由“雨”和“巷”两个意象构成的。细雨迷蒙,天色阴沉就易让人产生伤感,这是一条空巷,阴暗潮湿,而且残破,人的伤感惆怅倍增。
接下来看,“撑着油纸伞”,这里有一个什么意象???油纸伞?对的。同学们看到油纸伞会有一种什么感觉???怀旧、美丽,不错。油纸伞本身就给人怀旧、神秘的感受,而这时呢,是“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就更加增添了怀旧、朦胧的情调。还有哪些意象???丁香、姑娘。还有吗???其实在这整个过程中,还穿插了一个“我”的意象。我们先来看丁香和姑娘这两个意象。丁香花开在暮春时节,形状像结,花紫色或白色,花虽美,但容易凋谢。自古诗人对着丁香往往生出伤春之情。如:李璟的《浣溪沙》中有这样的诗句:“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丁香代表着一种愁绪,在诗中作者用丁香花来比喻姑娘,是想说明什么呢???丁香花姣好但容易凋落,那姑娘??对的,姑娘美好但转瞬即逝。我们来讨论一下啊,这位“丁香般的姑娘”只是代表作者喜欢的姑娘吗?还有没有别的含义???有的同学说就是姑娘,有的说还有别的意思。这位同学你来说,还代表什么???她说还代表了作者所追求的一种人生理想。很好,这里要和当时诗人所处的环境联系起来,《雨巷》创作于1927年夏天,当时反动派对革命者进行血腥屠杀,造成了全国的白色恐怖。使原来积极响应革命、向往革命的青年,一下子从高峰堕入了低谷。后来戴望舒隐居上海松江,在孤寂中嚼味着这个时代的忧郁。所以这个“像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还象征着诗人当时难以实现的一种人生理想。
最后看“我”这个意象,就是指一个有所追求的知识青年,孤身一人,默默彳亍(chi chu)着,“我”既有对丁香姑娘的期盼,也有对眼前现状的迷茫,还有对往昔之美的深深追忆。和当时的时代背景联系起来,这里的“我”就是代表着大革命失败后理想破灭的一代年轻人。
我们已经对诗中的重要意象进行了分析,现在请同学们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歌,体味诗人那种彷徨又幻灭的情绪。
接下来的任务是通过这些意象来归纳诗歌的象征手法(象征就是用具体事物表现某些抽象意义),归纳诗歌的主题思想(通过对“我”在雨巷中寻找“丁香一样的姑娘”的心绪的描写,表现了大革命失败后一代年轻人理想破灭后的彷徨和幻灭。
布置作业:将《雨巷》改写为一篇散文。
第三课 大堰河——我的保姆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本诗借助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抒发感情的特点和通过叙事来抒情的特点。
2、把握诗中所体现出来的对大堰河的深沉的情感。
3、学习并体味本诗精彩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诗中运用的多种修辞手法。
二、教学重难点
1、理解这首诗歌的主题 2、分析大堰河的形象
3、学习这首诗的表现特点
(1)叙事性的写实手法
(2)巧妙地运用对比手法深化诗意
三、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了解诗歌的结构,体会诗歌的感情。
2、对诗歌的感情线索有一定理解(怀念与痛悼——眷恋与感激——同情与控诉——讴歌与赞美)
第二课时(讲课内容)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上午好!我叫xx,来自xx,申报的是高中语文。今天我要讲的课文是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
1933年1月的一个早晨,一个年轻人站在阴冷、潮湿的牢房里,外面是漫天飞舞的雪花。他不由得因冷而神飞,睹雪而思人,想起了一个连名字都没有的普通农妇,他的保姆大堰河,挥笔写下了《大堰河——我的保姆》这一首蕴涵了浓浓深情的诗歌。这位诗人就是艾青,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板书课题)
上节课我们对诗歌的结构以及诗歌的感情线索有了具体的了解,现在我们来具体看一看大堰河是怎样一个形象,诗人是如何来刻画这一人物形象的。
我们首先来看第一层,也就是一到三节我请一位同学帮我们把这部分朗读一下。??好的,读完了,这一层介绍了什么???是的,介绍大堰河的身份,她是我的保姆,我是她吃大堰河的奶长大的她的乳儿。
如果说第一层是作者站在现实的牢房里,那么从第四节开始,作者就转入了对大堰河的深情回忆了。诗人得到了大堰河怎样的关爱呢,我们来看第四节。诗人回忆了在大堰河家里生活的几个分镜头???八个。主画面是什么呢?这位同学,你来说。??主画面是“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很好。这八个镜头表现了大堰河什么样的品质???勤劳,很好,还有吗?慈爱?是的,“你用你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这很明显地体现了她的慈爱。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作者用八个镜头,也就是八个场面的细节描写,来表现了大堰河的勤劳和慈爱。
我们接下来再看,第五节,“我被生我的父母领回到自己的家里。啊,大堰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词的一些体裁知识,了解作者及本首词创作的时代背景,进而了解毛泽东诗词的一半风格。
2、抓住词中描绘的画面和气氛,理解、感受毛泽东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胸怀和壮志豪情。
3、体会词中的意象,理解和学习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艺术手法。 4、学习本词精当、形象、极富表现力的语言。
二、教学重难点
1、“看”和“忆”二字在词中的作用。
2、上阕和下阕中的两个问句有何作用? 3、鉴赏这首词优美的意象。
三、教学安排
第一课时
1、介绍词的知识,介绍作者,对课文标题进行解读,对这首词的背景资料介绍。
2、反复朗读诗歌,品读其中的诗味,了解诗歌的大体内容,诗歌分为上下两阕,可以分别描绘了美丽壮观的湘江深秋景色和通过对往事的回忆抒发革命豪情。
3、明确这首诗歌的结构,由四幅图画组成,分别为独立寒秋图、湘江秋景图、峥嵘岁月图以及中流击水图。
第二课时(讲课内容)
首先我们来看第一幅图,“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立”字前面加了一个“独”字,这样写有什么作用?甲同学,你来回答。??嗯,他说,“独”字点明诗人一人独游,为下面追忆和抒发感慨做好铺垫,不错。那么,诗人“独立”在何时何地呢?这位同学,你来说。??她说,“寒秋”二字表明诗人独游的时间,“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点明独游的地点和特定的环境,很好。通过同学们的回答,我们可以知道,这开头三句,写的深秋时节,诗人独自站在橘子洲头,湘江水日夜不息地向北奔流,是“独立寒秋图”。
霜打,所有的树林都变成了红色,这里就是刚刚我们同学说的山上的景色,是静景对不对?接下来,“漫江碧透,百舸争流”这两句,“碧透”二字写出了江水的澄碧、清澈见底的特征。“百舸”说明船多,“争流”就把湘江上千帆竞发的壮观场面写出来了,这里运用了什么手法???是的,动静结合的手法,“漫江碧透”是静景,“百舸争流”呢则是动景,这里写的,是江上的景色。接下来再看,“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这里哪两个字用得好???“击”字和“翔”字,为什么?好的,这位同学,你来回答。??哦,她说,“击”字准确地形容出鹰的矫健飞腾的雄姿,“翔”字呢则精当地描绘出游鱼在水中轻快自如,是的啊,“击”写出了鹰的矫健和疾速,而“翔”字则写出了鱼像鸟一样盘旋的神态,要注意的是,这里的“浅底”是不是说水很浅呢???对的,不是啊,这里的“浅底”,是因为水清,所以呢才显得浅了,我们要注意体味诗人写作的深意,“鹰击长空,鱼翔浅底”这两句写的分别就是天空和水中的景色了。“万类霜天竞自由”这一句就是对上面的总结,万物都是一幅生机勃勃,富有生命力的样子。同学们找一找,在这幅图里,诗人用了哪些意象???“万山”、“层林”、“百舸”、“雄鹰”、“游鱼”等等,这些意象有什么作用呢???这位同学说啊,这些意象的画面都很壮阔,是的,有远望,又有近观,有仰视,也有俯视,作者把众多意象并列在一起,组成一组意象群,动静搭配,远近结合都十分自然,构成了一幅色彩绚丽的图画。
第四幅图,是“中流击水”图,“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分析完这四幅图画之后,将对诗人借这些图画传达出来的思想感情进行讨论,并进一步归纳诗歌的主题思想。
诗歌的主题思想:上阕写景,描绘了美丽壮观的湘江深秋景色,并即景抒情,提出了苍茫大地应该由谁来主宰的问题,下阕通过对往事的回忆抒发革命豪情,艺术地回答了上阕提出的问题,即由革命青年来主宰这个世界。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对湘江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抒发革命青年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
第二课 雨巷
一、教学目标: 1、朗读品味,咀嚼诗歌语言,深入意境,把握意象的象征意义。
2、激活学生感知、想象、体验、认识等潜在能力。
二、教学方法:
1、朗读感悟法。2、问题法。3、演绎法。
四、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教师引导、点拨,并示范诵读。
2、学生通过反复吟诵,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并对诗歌中生动、鲜明的意象进行合理的联想和想象,把握诗歌的情感意蕴。 3、教师引导学生自由讨论、自主学习、发展思维。4、扩展阅读,拓宽学生知识面。
5、进行写作练习,提高学生作文能力。
五、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1、有感情地朗读了这首诗歌,弄清了这首诗歌的字词和节奏韵律等基本的东西,2、找出了如彷徨、寂寥、愁怨、忧愁、哀怨等等充分表达诗人忧伤感情的词语,诗歌的感情基调是忧伤。 3、通过举例(明月、红豆),学习什么叫做“意象”(意象就是融入诗人思想感情的“物体形象”)。
第二课时(讲课内容)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上午好!我叫xx,来自xx,申报的是高中语文。今天我要讲的课文是戴望舒的《雨巷》。
同学们,江南小巷,在霏霏春雨中,该有怎样的一番情致呢?今天,让我们继续来学习戴望舒的《雨巷》,品味这种饶有韵味的情致(板书)。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什么叫“意象”,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具体分析《雨巷》中几个重要的意象。
诗中最明显的意象是什么???雨巷,对的。它给人一种什么感觉?这位同学你来说??迷惘、惆怅的感觉,很好。我们可以看到,它由“雨”和“巷”两个意象构成的。细雨迷蒙,天色阴沉就易让人产生伤感,这是一条空巷,阴暗潮湿,而且残破,人的伤感惆怅倍增。
接下来看,“撑着油纸伞”,这里有一个什么意象???油纸伞?对的。同学们看到油纸伞会有一种什么感觉???怀旧、美丽,不错。油纸伞本身就给人怀旧、神秘的感受,而这时呢,是“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就更加增添了怀旧、朦胧的情调。还有哪些意象???丁香、姑娘。还有吗???其实在这整个过程中,还穿插了一个“我”的意象。我们先来看丁香和姑娘这两个意象。丁香花开在暮春时节,形状像结,花紫色或白色,花虽美,但容易凋谢。自古诗人对着丁香往往生出伤春之情。如:李璟的《浣溪沙》中有这样的诗句:“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丁香代表着一种愁绪,在诗中作者用丁香花来比喻姑娘,是想说明什么呢???丁香花姣好但容易凋落,那姑娘??对的,姑娘美好但转瞬即逝。我们来讨论一下啊,这位“丁香般的姑娘”只是代表作者喜欢的姑娘吗?还有没有别的含义???有的同学说就是姑娘,有的说还有别的意思。这位同学你来说,还代表什么???她说还代表了作者所追求的一种人生理想。很好,这里要和当时诗人所处的环境联系起来,《雨巷》创作于1927年夏天,当时反动派对革命者进行血腥屠杀,造成了全国的白色恐怖。使原来积极响应革命、向往革命的青年,一下子从高峰堕入了低谷。后来戴望舒隐居上海松江,在孤寂中嚼味着这个时代的忧郁。所以这个“像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还象征着诗人当时难以实现的一种人生理想。最后看“我”这个意象,就是指一个有所追求的知识青年,孤身一人,默默彳亍(chi chu)着,“我”既有对丁香姑娘的期盼,也有对眼前现状的迷茫,还有对往昔之美的深深追忆。和当时的时代背景联系起来,这里的“我”就是代表着大革命失败后理想破灭的一代年轻人。
我们已经对诗中的重要意象进行了分析,现在请同学们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歌,体味诗人那种彷徨又幻灭的情绪。
接下来的任务是通过这些意象来归纳诗歌的象征手法(象征就是用具体事物表现某些抽象意义),归纳诗歌的主题思想(通过对“我”在雨巷中寻找“丁香一样的姑娘”的心绪的描写,表现了大革命失败后一代年轻人理想破灭后的彷徨和幻灭。
布置作业:将《雨巷》改写为一篇散文。
第三课 大堰河——我的保姆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本诗借助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抒发感情的特点和通过叙事来抒情的特点。
2、把握诗中所体现出来的对大堰河的深沉的情感。
3、学习并体味本诗精彩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诗中运用的多种修辞手法。
二、教学重难点
1、理解这首诗歌的主题 2、分析大堰河的形象
3、学习这首诗的表现特点
(1)叙事性的写实手法
(2)巧妙地运用对比手法深化诗意
(3)运用反复、排比等修辞手法倾泻感情
(4)学习这首诗在意象运用上的特点及在形式上的自由表现
三、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了解诗歌的结构,体会诗歌的感情。
2、对诗歌的感情线索有一定理解(怀念与痛悼——眷恋与感激——同情与控诉——讴歌与赞美)
第二课时(讲课内容)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上午好!我叫xx,来自xx,申报的是高中语文。今天我要讲的课文是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1933年1月的一个早晨,一个年轻人站在阴冷、潮湿的牢房里,外面是漫天飞舞的雪花。他不由得因冷而神飞,睹雪而思人,想起了一个连名字都没有的普通农妇,他的保姆大堰河,挥笔写下了《大堰河——我的保姆》这一首蕴涵了浓浓深情的诗歌。这位诗人就是艾青,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板书课题)
上节课我们对诗歌的结构以及诗歌的感情线索有了具体的了解,现在我们来具体看一看大堰河是怎样一个形象,诗人是如何来刻画这一人物形象的。
我们首先来看第一层,也就是一到三节我请一位同学帮我们把这部分朗读一下。??好的,读完了,这一层介绍了什么???是的,介绍大堰河的身份,她是我的保姆,我是她吃大堰河的奶长大的她的乳儿。
如果说第一层是作者站在现实的牢房里,那么从第四节开始,作者就转入了对大堰河的深情回忆了。诗人得到了大堰河怎样的关爱呢,我们来看第四节。诗人回忆了在大堰河家里生活的几个分镜头???八个。主画面是什么呢?这位同学,你来说。??主画面是“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很好。这八个镜头表现了大堰河什么样的品质???勤劳,很好,还有吗?慈爱?是的,“你用你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这很明显地体现了她的慈爱。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作者用八个镜头,也就是八个场面的细节描写,来表现了大堰河的勤劳和慈爱。
我们接下来再看,第五节,“我被生我的父母领回到自己的家里。啊,大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