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最新留守儿童论文题目 有关留守儿童论文实用

时间:2024-12-23 作者:储xy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留守儿童论文留守儿童论文篇一

一、留守儿童的现状分析

农村留守儿童的未来发展问题,不仅是一个教育问题,也将演变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据中国妇联2014年2月发布的《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状况研究报告》中显示,目前,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约5800万人,其中十四周岁以下的农村留守儿童约4000多万人,平均每四个农村儿童中就有一个留守儿童。由于留守儿童缺乏来自父母和完整家庭的亲情呵护,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这些儿童在思想道德、心理健康尤其是家庭教育等方面的严重断层或缺位。

那么,是什么造成家庭教育的这样的缺位和断层呢?因为,一个人的成长总是要受三方面的教育:即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据此分析。造成“留守儿童”家庭教育薄弱的原因。

家庭方面

1、家庭环境的不完善。

由于二十一世纪科技经济迅猛发展,手机、电脑的普及,宽带互联„„“代沟”一词已经成为父辈和子辈之间关系的缩影。更别论,祖辈与孙辈之间。然而,在留守家庭中,父辈不在家,大多是祖辈作为监护人在家照顾孩子,他们的教育理念存在很多误区。因此,在留守家庭中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人能管得了孩子。祖辈由于上了年纪,又不懂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状况,更别论那些寄居在邻居亲戚朋友家的,由于是别人的孩子,不太方便管,所以也不能对孩子进行很好的教育。至于那些单亲家庭的孩子,由于家庭角色的缺失,教育仍然有诸多问题。

2、“照顾者”的教育方法不当,且忽视德育。

在留守家庭中,祖辈和照顾者在教育中大多想弥补孩子缺失的父爱母爱,在平时于物质和金钱方面会给予留守儿童很大的方便。大多数留守儿童的家长一旦回家,孩子要什么就给他们什么,对他们百依百顺,溺爱放纵孩子在物质上得到了充分的满足,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必然会造成一些负面影响。

但是,亲情缺失使留守儿童对情感的渴望难以得到满足,极易在心理与现实之间形成落差。而且,受农村的教育管理条件限制,学校也往往无法给予留守儿童情感和心理上的足够关注。

同时,留守儿童家庭中,“照顾者”对留守儿童的教育一般只停留在满足物质需求,缺乏对留守儿童的道德教育。甚至,祖辈和亲戚、朋友一般只管“留守儿童”的吃穿,不愿管理教育,使儿童养成任性、放纵、随意的等不良性格,有的还形成了较为严重的不良习惯,进而危害社会,危害家庭。

学校方面

1、家长学校没有针对性,家庭教育指导多以儿童学业为主。

农村学校举办家长学校,大多流于形式,缺乏系统性,连续性。即使开展,也大多是理论,对监护人和“照顾者”的教育行为缺乏指导,甚至没有任何借鉴意义。学校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其指导者肯定都是教师,在实际的指导过程中难免多以学校教育工作为重,以儿童的学习为重点,忽视了德育等监护人和“照顾者”急需的指导。

2、指导形式的多以课堂为主,缺乏实践指导。

学校的家庭教育指导工作中,多是上课的形式,家长总处于被动地位,接受指导的形式无非就是“讲座、家长会、谈话”等。没有实践指导,缺乏可操作性。

3、学校缺乏专业的家教指导队伍,而监护人和“照顾者”又过分依赖学校教育。

社会方面

家庭教育指导,对整个社会而言是个与时俱进的话题。

然而在日常的家庭指导工作中,社会偏见层出(农民工子弟学校),社会舆论偏激(读书无用论),甚至于有专家依据上个世纪70年代的经验来做。也有专家依据2000年的国务院的指导意见来工作。这样与时代的脱节能行吗?社会家庭教育必须与时俱进,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从孩子的心理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对待。然而这家必将是个大投入的事情,可是而今的投入呢?且而今家庭教育多是所谓专家的闭门造车的理论成果,缺乏实践指导。还不如,心理咨询师的早期介入来得有效果。

1、强化政府职能,构建社会监护体系。留守儿童的教育必须是以政府的改革为起点的,没有政府的改革,一切免谈。政府及有关方面要高度重视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想法设法解决外出务工人员在子女教育方面的困难,为他们离乡就业解除后顾之忧。

2、完善学校教育,构建学校监护网。留守儿童的教育据现有的社会环境来看,还是以学校的关注为重点,学校还是留守儿童教育的主力。重视留守儿童的特殊性,对其加强观察和监护,最好建立学校、家庭、社会的遗体监护体系。对于留守儿童,适当的人群,提前进行心理干预。

3、加强家庭教育指导。青、工、妇、教育、关工委等家庭教育工作责任单位要把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工作摆上议事日程,加强对父母和临时监护人的家庭教育指导,整合镇、村的资源建立农村家长学校、家庭教育咨询指导站,发动家教志愿者担当“代理家长”、义务辅导员,关心留守儿童的思想、学习和行为习惯,让每一个孩子身心健康成长。当然根本上还是要家长对教育倾情,加强对家长的规范指导,甚至要强化到家长对教育的某些行为的详细指导,最好从法律层面出发,加强家长和孩子的联系与互动。留守儿童的教育必须以家庭的倾情为中心。如果家长不倾注,那么就法律强制其关注。

4、加强对“照顾者”的培训指导,对教养态度和教育方法的指导,为保持家庭教育的一致性,对学生身体、心理发展的规律和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年龄特点,学校教育、教学任务、内容、进度、活动安排和要求以及学生在教养机构内学习、生活的情况。家长和“照顾者”的教育观念、教养态度和包括家庭教育的内容、方法在内的教育行为等有关知识进行指导。

5、从“留守儿童”家庭的实际出发分层次的进行指导。从“留守儿童”家庭的实际情况出发,要有针对性加以选择。有针对性的选择讲座内容,选择家长感兴趣的讲,针对家长自身问题讲、帮助家长解决教育问题、切合家长的实际。作为新时代进行家庭教育指导时必须要拓宽指导形式。除了培训以外,还要通过电话访问、上门家访、个别交谈、经验交流等途径来沟通学校与家长的联系,开展家庭亲子教育的指导工作。

总之。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是教育的三大支柱,三者缺一不可。一个孩子的成长状况是多方面因素影响的结果。而家庭教育更是学校教育的延续,良好的家庭教育将是学校教育的坚强后盾。做到家、校联动,形成学校家庭教育合作。提升了家长的文化素质,对家庭教育会显的促进作用。

留守儿童论文留守儿童论文篇二

留守儿童是我国社会转型时期出现的一个特殊群体,主要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尚处在接受义务教育阶段的儿童。据《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报告》,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超过6000万。义务教育阶段留守儿童规模为2948万,其中小学(6-11岁)和初中(12-14岁)学龄阶段儿童在农村留守儿童中分别占32.01%和16.30%,规模分别为1953万和995万,与2008年调查结果相比较,留守儿童总体规模在扩大。留守儿童不仅集中分布在中西部地区,而且沿海发达地区如广东、江苏也分布着大量留守儿童川。留守儿童群体不仅规模庞大,而且不利处境导致留守儿童极易出现心理行为发展异常现象,如情感淡漠、情绪不稳、行为偏差、习惯不良、性格缺陷等问题川。尽管对留守儿童心理行为发展方面已有大量的研究,获得了有价值的研究结果,但与留守儿童心理行为健康成长的复杂性相比,现有研究还远远不够。

耻感心理是个体而对社会生活中的羞耻现象时自觉产生的一种旨在维护被个体内化了的社会道德承受性的最低限度时所体验到的负性情感。这种负性情感可以促使个体对可能发生的违背社会伦理道德的事件产生自觉的规避和抵制。所以,耻感心理是中国人秉持的基本伦理观念,更是一道重要的道德堤防,时刻影响着人们的言行。由于耻感心理的获得是个体在与重要他人相互作用过程中逐渐习得内化而成的,重要他人的教化及其教养方式、文化程度、亲子关系等与个体的耻感心理发展水平密切相关,社会大环境状况也影响个体的'耻感心理的发展水平。目前,我国处于社会转型中,社会经济文化等发展的不平衡导致社会耻感缺失。有研究表明,青少年尤其是大学生在耻感问题上也存在诸多不良现象,如耻感缺失、耻感迷茫、耻感淡化、耻感偏差、耻感错位等现象。这些现象直接影响到青少年的言行举止,最终影响到青少年的伦理价值观等。作为正处在重要成长阶段的留守儿童,一方面因其重要他人系统教化的不足、家庭功能的缺失,另一方面留守儿童所处环境的不利,导致留守儿童耻感心理水平较低。

(一)研究对象

从江苏省扬州市郊和四川省渠县的4所乡镇小学采用整群方便抽样的方法抽取被试。留守儿童有效被试共537人,其中,男227人,女310人;三年级218人,四年级138人,五年级81人,六年级100人。同时,从这些留守儿童所在班级选取非留守儿童有效被试共492名作为对照组.其中.男305人. 女187人;三年级174人,四年级121人,五年级112人,六年级85人。

(二)研究工具

1.留守儿童耻感问卷叫,问卷包括关系耻感、行为耻感、个性耻感和身体耻感四个维度,共18个题项。问卷采用liken 4点记分。得分越高表示耻感程度越高。问卷。系数为0.861,分半系数为0.836。通过对理论模型和数据拟合程度的检验,表明本问卷具有良好的结构效度。

2.同伴冲突应对方式问卷。共包括问题解决、攻击、求助、退避、幻想5个因素。采用liken5点计分,1代表从不采用这种方式,5代表总是采用这种方式,各维度的题目得分相加除以该维度题目数得出各维度平均分。问卷。系数为0.932,各因子.系数在0.614-0.926之间。本研究中该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为0.829。

(三)研究程序

通过匿名方式对被试进行由专门人员指导的集体施测。然后对全部数据采用spss 11.5统计软件包进行处理。

(一)留守儿童耻感心理与同伴冲突应对方式的基本状况

为揭示留守儿童耻感心理与同伴冲突情境下的应对方式基本状况,先对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耻感心理与同伴冲突应对方式各因子的平均数进行对比分析。由表1可知,留守儿童耻感心理的行为耻感因子显著低于非留守儿童,而身体耻感、关系耻感和个性耻感三因子差异不显著。在而临同伴冲突情境时,留守儿童在退缩、攻击和幻想三种应对方式上显著高于非留守儿童;在问题解决应对方式上显著低于非留守儿童;在求助应对方式上与非留守儿童的差异不显著。两个群体的对比考察提示我们需要进一步对留守儿童群体耻感心理和同伴冲突应对方式的关系进行深入研究。

(二)留守儿童耻感心理与同伴冲突应对方式的关系分析

为揭示留守儿童耻感心理与同伴冲突应对方式的关系,分别对耻感心理和应对方式各因子间的相关进行了分析。相关分析的结果表明,留守儿童的身体耻感与问题解决、幻想两种应对方式因子呈显著正相关,与退避、攻击两种应对方式因子呈显著负相关;行为耻感与问题解决、幻想两种应对方式因子呈显著正相关,与退避、攻击两种应对方式因子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耻感与求助、问题解决、幻想三种应对方式因子呈显著正相关,与退避、攻击两种应对方式因子呈显著负相关;个性耻感与问题解决应对方式因子呈显著正相关,与退避、攻击两种应对方式因子呈显著负相关。

为了进一步考察耻感心理对同伴冲突应对方式的影响,我们以耻感心理的四个因子为自变量,分别对5个应对方式因子进行逐步回归分析。回归结果表明,关系耻感对求助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即留守儿童关系耻感水平越高,而对同伴冲突情境时越愿意采取求助方式去应对;四种耻感心理因子对退避和攻击两种应对方式有显著负向预测作用,即留守儿童四种耻感心理因子水平越低,他们而对同伴冲突情境时更愿意采取退避和攻击的方式去应对;四种耻感心理因子对问题解决应对方式具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即四种耻感心理因子水平越高,留守儿童越愿意采取问题解决方式去应对同伴冲突情境;行为耻感因子对幻想应对方式因子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即行为耻感水平越高,留守儿童更愿意采取幻想的方式去应对同伴冲突情境。

与非留守儿童相比,留守儿童耻感心理的行为耻感因子的得分显著降低,这一研究结果与关于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的许多研究结论相一致。行为耻感是在与重要他人直接交往过程中慢慢内化而成的.其中.重要他人随时随地的言传身教和有意识的指导、教化是非常重要的。而留守儿童绝大多数都是与祖父母、外祖父母、叔辈或父母单方生活在一起。一方面,由于祖父母、外祖父母年龄偏大,思想相对传统,或者叔辈、父母一方承担的农活和家务过于沉重,可能导致对留守儿童的教养方式不当,对其言行举比教导和监督缺位。另一方面,留守儿童与父母空间距离大,使得留守儿童不能及时从父母那里获得社会支持去应对遇到的困境,导致负性心理问题堆积,从而出现反社会行为,如果反社会行为给留守儿童带来心理的安慰或其期待的结果,就会导致行为耻感水平降低,甚至缺乏行为耻感。与非留守儿童相比,留守儿童耻感心理的其他三因子差异不显著。可能原因是,随着全社会对留守儿童的高度关注,不仅留守儿童父母给予孩子生活上、物质上的无微不至的关心,而且定期与孩子通过电话、书信等方式关心孩子的心理成长,给予孩子有力的社会支持。政府、学校教职员工和一些社会组织也为留守儿童提供了必要的社会支持,让留守儿童在正确认识自己、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等方面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留守儿童论文留守儿童论文篇三

共同撑起一片蓝天(上篇)

———心系怀远、心系留守儿童(王华东)摘要: 由国务院农民工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全国妇联等12个部门共同组成的农村留守儿童专题工作组07年7月19日在北京成立。这个工作组将致力于解决我国日益突出的农村留守儿童问题。

据统计,目前,我国有农村留守儿童2000多万,他们在生存发展中面临着教育、生活、心理、安全等突出问题,妥善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已经刻不容缓。而且关系到新农村的建设和社会的和谐稳定。为此,中共中央组织部、全国妇联、教育部、公安部、民政部、卫生部、共青团中央七部门日前联合下发通知,开展联手行动,逐步建立和完善保护留守儿童合法权益的法律法规体系和政策措施。促进农村留守流动儿童问题的有效解决。

关键字: 安徽怀远 留守儿童 留守政策 政策及建议

此次土木建筑工程学院暑期“三下乡”的地点是在蚌埠市怀远县新河中学,在此次活动的过程中我们主要针对当地的新农村建设、留守儿童、青少年现状进行了长周期、多工作量的调研及走访活动,怀远县总人口12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12万人。外出务工人员达30多万,怀远县新河村由于山多地少,大多土地被政府征收用于规划。当地农民仅靠自己的土地不足以维持生活,在我们进行走访调查中,我们了解到有90%的农家都有外出务工人员,从而导致留守儿童的数量的增加。在此次活动中我们对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分别进行了走访和调研,在调研的过程中我们发总共发放两种类型调查问卷总共120份,回收114份,有效调查问卷109份。此外我们还在进行新农村建设调查走访过程中进行了一定的关于留守儿童走访调研。在调查问卷和走访过程中我们发现当地留守儿童存在着许多亟待我们去解决的问题。

一、留守儿童”现状

通过对留守儿童及非留守儿童发放不同的调查问卷和在一定程度上的走访,我们了解到最新的一手资料。

在通过调研中我们了解到“留守儿童”存在的观念和认识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对留守儿童的认知。

通过数据我们可以了解到当地农村对留守儿童有一定的了解,但在走访过程中,可以了解到当地农民压根就没有留守儿童这个概念,只有当调研人员把留守儿童概念用平实的话语诠释一下,农民才知道什么是留守儿童。从这方面我们可以认识到当地县镇区政府对留守儿童的关注不够。更不用谈及对留守儿童给与一定的帮助和采取一定的措施。

一、留守儿童生活问题

留守儿童的家庭经济普遍比较困难。由于没有父母很好的生活照顾,而且在实际生活中这些孩子动手能力比较弱,大多家务不愿去做,爷爷奶奶与儿童有一定得隔阂,大多孩子不愿听从爷爷奶奶的使唤,具有较大的叛逆心理。身体健康受到很大损害。调查中发现,选择与子女分离而外出务工的父母,大多是居住在贫困村(居)、缺乏生产资源,生产生活无一技之长,只有靠外出打工来维持生济,加之外出后也很难找到如意的工作,打工收入也往往不高。因此,这些留守儿童家庭的生活普遍拮据。如留守儿童李某,现年13岁,在新河中学读初一,家里有6口人,其父母因田地少,也没其他经济来源,迫于生计,双双到了上海打工,留下现年66岁的老奶奶(行走不便)每月仅寄回300元生活费给他们,但由于奶奶多病,生活比较拮据。

二、留守儿童教育问题

主要体现在隔代教育问题,隔代教育力不从心,父母在外打工,学习只能依靠学校老师,回家后没有父母的监督和指导,孩子的自觉和自律都略有下降,外加爷爷奶奶大多为不识字人群,没有能力指导留守儿童的学习。从而留守儿童学习成绩下降,有些还由于厌学等原因逃学辍学。留守儿童学前教育也从一定程度上出现了缺陷。由于0—6周岁学前留守儿童约54.2%都是其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照顾,老人们在教育孩子的观念方面比较陈旧,对年幼的孙子过分溺爱,把孙子当成不可得罪的小祖宗,使其自由发展,孩子们在无原则的怂恿和过分的疼爱中形成了自私和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从而使留守学前儿童没有受到良好的家庭早期教育,错过了孩子最佳的教育阶段,这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孩子的一生。调查显示,有95%的留守儿童与祖父母或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由于是隔代抚养,他们往往只求物质、生活上全方位的满足,而缺少精神和道德上的管束与引导;另外,由于祖辈与孙辈年龄相差一般都在50岁左右,且祖辈大都受教育程度不高,绝大多数是文盲。因此,无论是从体力还是智力上都勉为其难地承担起对孙辈的监护和教育的重任,特别是当有几个孙辈一并交由他们监护时,就更显得力不从心。

三、留守儿童行为发展偏差

蚌埠市怀远县新河村及周边地区的留守儿童95%是由祖辈扶养的,由于隔代的长辈往往对其过分溺爱放纵,缺乏及时有效的约束管教,孩子的生活、学习无人督促,部分留守儿童出现行为偏差,如好吃懒做、自由散漫、不服管教;再加上留守儿童缺乏正确判断能力,所以很容易受到一些不良文化、越轨行为的影响。甚至抽烟喝酒、拉帮结派、沉迷网络,被不良青年利用参加一些盗窃、斗殴、寻衅滋事等违法行为。

他们的许多不良行为时间一长,便形成了恶习,甚至走上犯罪道路。有的沉迷上网无法自拔;有的好吃懒做、小偷小摸;有的时常不回家,打架斗殴;有的追求时尚,抽烟喝酒;有的被人利用染上毒品,家庭问题已逐步演变成社会问题。在调查的63名留守学生中,行为习惯较好的占30.1%,一般的占47.8%;较差的占22.1%。

四、父母关爱严重缺乏

在调查中发现,尽管有81.4%的外出务工父母半个月或一个月与孩子联系一次,但仍有13.6%的父母半年以上联系一次,有6%左右的父母一年基本上不与孩子联系。相当部分的外出父母一年返家探亲一次,有的甚至几年不同家,由于父母常年在外,家庭教育以隔代教育和寄养教育为主。父母长期分离和缺乏联系使儿童无法得到父母正常的引导和关心,家长也无法了解子女的心理、思想变化。儿童亲情的缺失,就很容易走极端,甚至使一部分儿童对父母产生怨恨情绪,使“代沟”加深,致使大多数留守儿童造成心理抑郁,性格孤僻,对以后的人际交往、协作求助、学业发展等产生不良影响。特别是无人监护的留守儿童群体,父母由于无法照顾孩子会产生内疚感,便会在金钱上进行补偿,而对子女的伦理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太少,极易形成孩子功利主义价值观和享乐主义人生观,养成好逸恶劳、奢侈浪费、乱花钱、摆阔气的陋习。

五、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亟待关注

0-14岁的儿童正是情感、品德、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和缺乏沟通,得不到完整的家庭温暖,生活上缺少必要的关爱,加上常受到周围孩子的歧视、排挤和欺辱等,由于没有父母的照顾,留守儿童亲情缺失,儿童缺少情感和心理关怀,缺少倾诉和寻求帮助的对象,与外界不愿意接触或接触太少,一些留守儿童表现出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行为孤僻等个性特征,不同程度地存在性格缺陷和心理障碍。不少留守儿童情绪消极,失落自卑,行影孤单,甚至心理压力过大,表现出内心封闭,情感冷漠,性格脆弱、任性、叛逆,行为孤僻,缺乏爱心和交流的主动性,形成了一定的人格障碍。如新河中学初一学生贾某,其父母长期外出,与她疏于联系,偶尔联系时,交流又无从谈起,她与父母产生了严重的隔阂,连爸妈都不愿意叫。在她三岁以前是她外婆带,由于她外婆一个人居住,经常上山干活,加之她又是超生的,她外婆怕被人发现,就经常把她一人关在家里,没有与其他孩子和其他人交流,所以导致她三岁了看见生人还怕,也不说话,什么都不会说。为了挽回与孩子之间缺失的亲情,其爷爷看见这种情况后及时把她接回了家,经过几年的照顾,使孩子有了明显的好转,在我们了解情况之前,她是那么的害羞,但在我们为期15天的交流中,积极鼓励她去参加我们组织的兴趣班。现在已经变得有一定的乐观。留守儿童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分析 留守儿童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经济不发达。据调查统计分析,无论在新河中学一带还是在全国范围,留守儿童数量的增长与经济增长成反比,经济越发达,外出务工的农民越少,留守儿童数量就越少;经济越不发达,外出务工的农民越多,留守儿童数量越多。但当留守儿童存在于我们这个社会时,我们应该考虑它存在时出现的问题的原因。

1、家庭教育意识淡薄

留守儿童父母在外忙于生计,无暇顾及子女,平时与子女缺少沟通,疏于管教,即使打电话,关注焦点是孩子的身体状况和学习成绩,很少关心孩子的思想和心理健康。造成亲情淡漠,孩子缺乏安全感; 家庭教育是伴随孩子的终身教育,家庭教育直接影响孩子行为、心理健康、人格与智力发展。特别是0—14岁是人生行为习惯、性格形成的关键期,在这个时期父母外出务工,城镇教育费用较高,由于收入普遍不高,居无定所难以将子女带在身边,错过对孩子教育的黄金期,对孩子影响极大;奶奶或其它监护人受教育程度低,缺乏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和科学的家庭教育指导方法,家庭教育处于空白状况;有的父母平时与子女缺少沟通,疏于管教,造成亲情淡漠,孩子缺乏安全感;有的父母教育方法不得法,存在用钱补偿感情的心理,认为把钱寄回家,孩子有吃有穿有玩就行了,物质上满足,事实上成为孩子学习、身心发展的旁观者;祖辈隔代抚养大多偏于溺爱,以生活照顾为主,且知识、能力上也承担不了对孩子的品德培养、学习辅导的任务,使家庭道德教育处于真空状态。“留守儿童”由于在情感上缺少健全的关爱和沟通的环节,容易产生心理障碍。遇到困难不能获得感情支持,出现一些差错得不到及时的引导、纠正,久而久之,便形成一些明显的心理行为问题。其次监护管理对留守儿童有一定的影响。

1、隔代监护偏重物质生活。祖辈抚养较多地给予物质、生活上的满足和过多的宽容放任,而较少精神、道德上的管束和引导。

2、上代监护顾虑心理作茧。“留守儿童”由其叔、伯、姑等亲戚监护,监护人在教养过程中难免有所顾虑,不愿严格管教。

3、自我监护助长放任自由。“留守子女”自我监护,其自律能力和明辨是非的能力较弱,在他们的成长的过程中,基本上处于无人管教的状态。

2、学校教育措施不力

于学校教育,而学校教育由于学生多,教学任务重,应试观念比较重,严重影响了学生们的身心健康。有的班级人数较多,教师没有精力,心有余力不足,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关爱难以顾及,与家长的沟通难以实现,在学习上、生活上难以给留守儿童给予更多的关心和爱护,对那些有问题的留守儿童难以管理。再加上留守儿童特殊群体是近几年才出现的,有的学校人数比例小,没引起重视;有的学校虽人数比例较大,但缺乏有效的措施。很难为留守儿童提供个性化、针对性的教育,有的学校在教育管理无效时,干脆放任不管,听之任之,只要在校不出问题,一推了之,更有甚者鼓励“问题儿童”结束学校生活,眼不见心不烦,致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严重脱节。

而且每周周一至周五,学生在校可由学校或老师管理,但是一到双休日,老师就鞭长莫及。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大多不好,对学习缺乏热情和进取心,甚至有的厌学、辍学,是老师眼中的“双差生”和“问题儿”。而且许多“留守学生”自我中心意识强烈,充满逆反心理,加上现在设在教师面前的“高压线”也太多,学校老师不敢过于要求严厉。有的学校对“留守学生”由指定老师管理或实行“托管”,但是随着“留守学生”队伍的日益庞大,教学任务本来就很繁重,老师很多时候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3、社会对留守儿童的关注不够

未形成行之有效的管理防控体系和机制。调研发现,当前政府各部门以及社会对留守儿童的问题的研究仍是空白。即使有也是雷声大雨点小。如:学校尚未建立留守儿童档案,相关部门对留守儿童引发的一系列问题也尚未进行政策性的思考等。农村社会教育薄弱,教育资源缺乏,教育观念陈旧,不能有效地弥补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关怀的不足。

当前社会的一些不良习气严重影响农村留守儿童的成长。留守儿童年幼无知,又常处于无人监护状态,使犯罪分子有可乘之机,导致留守儿童伤人或被伤害的安全事件时有发生。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传媒网络的普及,社会教育对人的影响显得更加突出。对一些娱乐场所不能有效管理,在互联网、电视、电影、录像、影碟、书刊等文化传播媒体中,有的为了追逐市场卖点,牟取暴利,渗入不少庸俗、低劣、暴力、色情等腐蚀内容,对缺少亲情关爱、性格孤僻、苦闷无聊的留守儿童具有腐蚀性和诱惑力,也使一些留守儿童沉迷其中而不能自拔。在农村学校,一些“留守儿童”课余甚至逃学光顾电子游戏室,痴迷电游,看碟片,那些不加限制的媒体如凶杀、淫秽等镜头将会极大地影响他们人格的健康发展。

留守儿童论文留守儿童论文篇四

引言

乡村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城里或其他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14周岁及以下的儿童。这些留守儿童要么仅由在家的单亲(一般为母亲)看护,要么被留给了祖父母、兄弟姐妹、亲戚、邻居等父母之外的其他人代为照料。乡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体现了儿童优先、以人为本的现代社会文明进步思想。乡村留守儿童人数众多,分布面广,做好他们的工作是一项得民心、顺民意的希望工程、民心工程和德政工程,牵动着千万家长的心,关系到千万个家庭的幸福,关系到社会的和谐安定,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正文

1.问题的提出

乡村留守儿童群体,是一个庞大的群体。2005年5月22日,在郑州召开的首届《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社会支援行动研讨会》上,公布了中国乡村留守儿童的数量有2000万人,其中14周岁及以下者占86.5%。按照全国3.6亿儿童来计算,每18个孩子就有一人不能与父母共同生活。国务院《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01-2010年)》实施情况显示,2005年中国流动人口约1.5亿,18岁以下随父母流动的儿童2000万,留守在乡村的也有20万,这一数字约占全国乡村儿童总数的18%。

儿童早期的经验对人格、情绪和交往能力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在人格发育过程中,儿童早期的环境和家庭教育被认为是非常重要的因素。这直接影响孩子的行为、心理健康、人格与智力发展。

乡村留守儿童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对自身变化、人际交往等方面有着自己的理解与认识,他们需要倾诉的渠道,也需要有人能够告诉他们怎样正确对待这些问题。家人在这方面应该起到非常重要的引导作用。但由于父母在外,留在家里的其他亲属无暇顾及他们的情绪情感变化,使得留守儿童缺少了起码的与父母交流的机会。这种情绪的长期积累,对于儿童心理的健康成长非常不利。

2.原因分析

1)父母负担不起流入地昂贵的学费,城市物价高,这是父母把孩子留在家乡的最主要原因之一。一般打工者所流入的地区主要集中与一些大城市或者省会城市,相对于家乡,生活成本乃至于学费是很高的。

2)工作紧张,没有精力照顾孩子,一些父母不得不将孩子留在家乡。一些打工者在现代化程度更大、生活节奏更快的城市,往往感到力不从心,更无从谈起对孩子的教育。

3)父母工作流动性强,孩子在外没法稳定就学。绝大多数打工者的学历、能力、经验以及所处的工作领域使得他们经常“跳槽”,而对于儿童的生活来说,稳定的学校、老师、同学、社会环境更为重要。

4)孩子在外生活不习惯,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语言障碍。在很多南方地区一样,普通话普及不够,儿童在入学前根本得不到普通话教育。二是当地人的歧视。当地人的话听不懂而且还会有点歧视打工者。

3.应对策略和建议

1)基于家庭层面的建议

农村父母应强化自身监护和教育子女的意识;“留守儿童”的家长应妥善安置孩子,强调对于孩子的教育和监护问题,让父母、亲戚承担起这份职责;带上孩子去打工或避免双亲外出打工,加强与孩子的沟通,一方面可以促进亲子关系的发展,同时也能开阔孩子的视野,对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具有一定的意义。

2)基于学校层面的建议

学校教育工作中要采取综合措施来帮助留守儿童克服面临的各种困难;加强寄宿制的管理,设有专门的机构和人员来承担与留守儿童家庭的联系,并协调各方的关系;利用学校的现有条件,为学生建立“夏令营”之类学习活动,引导儿童参与到健康的活动中来。

3)基于社区、社会层面的建议

加强农村乡镇文化建设,为农村未成年人的健康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为农村留守儿童的道德发展提供良好的氛围;组织各种形式的“志愿者下乡”活动,配合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组织科研力量,积极开展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等问题的长期研究。

4)基于政府政策层面的建议

加快户籍制度改革,逐步消除城乡壁垒,充分考虑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学问题,采取积极措施鼓励务工人员携带子女进城上学;充分考虑到农村儿童生活和发展的现实,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加强寄宿制学校的建设,改善农村儿童的居住和生活条件;政府应出台相应政策允许多种形式的留守儿童的管理与教育,对一些地区已经出现的“代理家长”、“托养中心”之类民间托管形式,应该制定相应的政策,明确其积极作用和地位,规范其运作行为。

应当看到农村“留守儿童”不是特殊群体,针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改革举措,应当成为教育整体改革与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正视“留守儿童”的特殊性,并不意味把这一群体视作特殊群体,更不能把“留守儿童”与“问题儿童”完全等同起来。同时把“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全面纳入教育整体改革与发展的进程之中,是一种具有全局视野的发展思路和政策导向。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目前留守儿童本身并不仅仅包含目前学术界关注较多的农村留守儿童这样一个范畴。按照留守儿童的定义和实质来说,除了现今学术界关注较多的农村外出务工(进城农民工)留守家乡的子女之外,还包括外出经商人员子女,部分异地求学、做官人员的子女,出国人员的子女,军人子女等等,涵盖各个阶层背景的人员。而这些,学术界的关注仍显得远远不够,需要今后的研究中加以探讨。

留守儿童论文留守儿童论文篇五

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工作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论文吧,论文对于所有教育工作者,对于人类整体认识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相信写论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研究论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相关范文推荐

    医院收费处个人工作总结结尾汇总

    总结是写给人看的,条理不清,人们就看不下去,即使看了也不知其所以然,这样就达不到总结的目的。总结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优秀总结范文,希望

    最新个人工作年终总结简短 个人工作年终总结5篇(汇总)

    总结是把一定阶段内的有关情况分析研究,做出有指导性的经验方法以及结论的书面材料,它可以使我们更有效率,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总结吧。那关于总结格式是怎样的呢?而个人

    2023年个人工作年终总结开头八篇(优质)

    总结是对某一特定时间段内的学习和工作生活等表现情况加以回顾和分析的一种书面材料,它能够使头脑更加清醒,目标更加明确,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写总结吧。相信许多人会觉得总

    最新程序员试用期个人总结 简短(6篇)

    工作学习中一定要善始善终,只有总结才标志工作阶段性完成或者彻底的终止。通过总结对工作学习进行回顾和分析,从中找出经验和教训,引出规律性认识,以指导今后工作和实践

    最新小工地劳动合同怎么签 工地小工劳务合同(10篇)

    现今社会公众的法律意识不断增强,越来越多事情需要用到合同,合同协调着人与人,人与事之间的关系。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合同书怎么写吗?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合同范文,仅

    2023年饭店租赁简单的合同 饭店租赁合同免费精选

    现今社会公众的法律意识不断增强,越来越多事情需要用到合同,合同协调着人与人,人与事之间的关系。那么一般合同是怎么起草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最新合同模板,仅

    供货合同通用

    随着法律观念的日渐普及,我们用到合同的地方越来越多,正常情况下,签订合同必须经过规定的方式。优秀的合同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又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

    产品独家代理合同协议书实用

    随着人们对法律的了解日益加深,越来越多事情需要用到合同,它也是减少和防止发生争议的重要措施。那么合同书的格式,你掌握了吗?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优秀的合同该怎么写

    2023年最新上海租房合同大全

    合同是适应私有制的商品经济的客观要求而出现的,是商品交换在法律上的表现形式。合同是适应私有制的商品经济的客观要求而出现的,是商品交换在法律上的表现形式。那么大家

    2023年农村公路养护承包合同 公路养护承包协议汇总

    随着法治精神地不断发扬,人们愈发重视合同,越来越多的人通过合同来调和民事关系,合同能够促使双方正确行使权力,严格履行义务。那么合同应该怎么制定才合适呢?下面是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