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实践活动规划(汇总19篇)

时间:2024-12-21 作者:曼珠

通过分析范文范本,可以发现其中的优点和不足,从而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范文范本,供大家参考和学习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地理实践活动规划(汇总19篇)篇一

跨学科的交叉研究是当代科学研究的重要特征,学科交叉孕育出新的学科生长点并大大促进了科学研究重大发现和重大突破。自然科学领域各个学科的交叉研究已相当普遍,更进一步的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交叉研究是跨学科交叉研究中迈出的一大步,正在兴起[1]。

地理学是古老的学科,但已不再是夕阳学科。由于卫星遥感技术、地球定位技术等现代科学技术的应用及地理信息系统和计算机网络等信息研究平台的建立,使之具有强大的工具性和实用性特征,在高等教育、科学研究、经济建设和社会应用等各个领域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现代信息技术已经成为地理学科开放式教学实践活动的重要基础。

1综合知识体系对地理教育的要求。

现代科学研究的巨大挑战是科学研究问题的空前复杂化,其对象已经不是简单的孤立系统,而是涵盖更大的范围,因而跨学科研究成为必然趋势。由于空间技术的发展,使人类有能力对地球环境进行整体观测,特别是卫星遥感技术,提供了对地球整体环境进行长期、立体监测的手段;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为收集、处理、分析有关地球环境的海量信息,开展复杂的数学分析与数值模拟提供了必要的工具。

改革开放以来,素质教育已经成为人才培养方向和目标。在基础教育领域,更加关注中小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如浙江省、武汉市等一些地区已经将物理、化学、生物和自然地理等理科课程综合设置为《科学》课程,将政治、历史、人文地理等文科课程综合设置为《历史与社会》课程。但是,高等教育师范专业的各个学科还是独立发展,仍然缺乏教学内容的整合以及学科和专业之间知识的渗透、融合与开放。

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地理环境,是一个包括自然、经济、人文三大环境的复合系统。要了解各个地理圈层间信息传递的产生机理、表达方式,圈层间信息流的形成、传递、整合、集成和存储并且利用信息流调控物质流和能量流。必须应用系统论的观点,把一个地区的人类活动与所处的地理环境看作是一个内在联系的系统,研究人与自然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协调人地关系,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人地关系的研究为各种地理事件的发生、发展的原因与机制探讨、影响评价和对策提出,提供一个基本思路。通过研究、评价人地关系及其紧张程度,进而提出对策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2]。地理学科研究内容不仅构成公民生活必要的知识和能力基础,全面素质教育还可以利用地理学科所提供的素材、工具和研究方法。

地理学科因其涉及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研究对象要素众多、研究领域广泛和极强的综合性特点,使其具有独特的学科研究优势。新地理学不仅继承了因果原则、综合原则、比较原则和范围原则等传统地理学的研究原则,而且广泛使用了现代遥感技术、地理信息技术和虚拟数字地球系统等新兴应用技术,从而改变了地理学研究方式、方法,提高了工作效率。遥感方法视野广阔、信息更新速度快、精确度高,提供了广阔空间的同质资料,使定量研究有了很好的信息平台并且使地理学的预测方法成为可能。为地理学科开放式教学实践活动创造了条件。

目前,人类活动正以多种方式强烈地影响地表自然环境的发展和演化,人类活动诱发的变化大大超过了自然变率,其范围和影响可与许多大的自然因素和自然过程相提并论。人类活动驱动着多重相互作用,并以复杂的方式通过地球系统产生级联效应。全球变化不能理解为简单的因果关系,人类活动的级联效应之间相互影响,而且局地和区域尺度的变化以多维方式相互作用[2]。危险而复杂的人地关系现状、演化趋势及其综合性的研究特点也要求地理学科必须构建开放式的教学体系。

地理实践活动规划(汇总19篇)篇二

2、引导学生细品读课文,揣摩句子,体会作者描写的特点及其中表达的情感。

3、引导学生对比欣赏这篇精致而内涵深刻的优美散文。

体悟生命的意义,以积极、认真的态度对待生命。

1、学习由一个具体细小的物引出抽象深刻的哲理的写作手法。

2、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理解作者对生活的那一份独特的感悟。

一、导入。

刚才这位同学的朗诵也深深打动了我,是啊,虽然生命短暂,但是,我们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今天我们接着上一节课《蝉》来学习另一篇《贝壳》,看看那小小的贝壳引起了作者怎样的思考,我们又能从中得到怎样的生命感悟呢?(打开书本)。

二、走近作者。

请同学读作者介绍。

席慕蓉,她写诗写散文,只是作为累了一天之后的休息,为的是“纪念一段远去的岁月,纪念那个只曾在我心中存在过的小小世界”。

师:她把她内心的那个小小世界仔细雕琢,精心刻画,呈现给读者的就是精美的让人回味无穷的诗和散文了。作者是位画家,又是位诗人,内心细腻敏感,特别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海边的一枚小小的贝壳就打动了她,让她写出了这一篇充盈着生命张力的散文《贝壳》,让我们一起来朗诵这首生命的乐章吧。

三、朗诵生命乐章。

师:分为两步,第一步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提示;第二步,选两位同学来比赛朗读,其余同学当评委。

四、感悟生命意义。

1、文章一开始是怎么赞美贝壳的?作者由此生发了哪些联想?(结合板书,注意引导,提示:在3、4自然段里)。

在描述了贝壳的精美之后,作者并没有就此停笔,而是想到了贝壳里那曾经的小小柔软的生命,想到为了这样一个短暂、细小、脆弱、卑微的生命,上苍是那样用心地营造了它的居所——精致的贝壳,并由此进一步想到自己的生命,虽然也有限,但总比贝壳里的生命要长一点,空间要多一点,那岂不是更应该好好面对它,创造它,让它显得像贝壳一样美丽、令人珍惜、惊叹呢?(过渡:作者由贝壳的生命联想到自己的生命之后,他要怎样来过好自己的生命呢?)。

过渡:因为热爱生命,所以她加倍珍惜生命;因为热爱生命,所以她才会想到要把自己能做到的事情做得更精致、更仔细、更加一丝不苟。

师:(借助板书,文章的感悟是从一枚小小的贝壳生发出来的,这种手法叫什么呢?)。

3、托物言志(出示幻灯),不多说。

过渡:作者把事情做得更精致更好,她希望别人怎么看她呢?

固执:仔细、执着、一丝不苟做出的东西或事情。

简单:并不梦想自己成就伟大的功业,只想对自己的生。

命做出一些精美的回馈。

作者希望自己给这个世界留下一些像贝壳这样的东西来,很小,甚至不起眼,但是是自己精致、仔细、一丝不苟地做的东西或事情。所以此处的“固执”“简单”都是作者相对自谦的说法,表达了作者执着而单纯的美的愿望和追求。

小结文章:本文由一枚小小的贝壳引发对生命的感悟,表达作者不只是积极面对生命好好活,更是表明作者自己要怎样好好活,就是把自己能做的事情做得更精致更仔细更加的一丝不苟。那么,《蝉》和《贝壳》这两篇同围绕生命主题的文章,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呢?(出示表格)相同点:

1、都是由一个小小的“物”引发对生命的一些感悟。

2、对于生命的理解,都比较积极、认真。

3、对于“物”的描写细致入微,笔调清新而自然不同点:

1、《蝉》是先抑后扬,《贝壳》是直入主题。

过渡:从蝉和贝壳这两个平凡的事物中,作者都能感悟生命的意义,你也来当当小作家,来抒写生命的真谛吧。

生命就要像小草一样,即使卑微;也要坚韧不拔;生命就要像火焰一样;即使熄灭,也要绽放光芒;生命就要像白杨一样,即使普通,也要参天耸立。

五、抒写生命真谛。

六、扬起生命风帆。

学生答后作结:作者从海边小小贝壳这些细小事物中,感悟出深刻的道理,引起我们对生命意义的追问和思索:生命既然是短暂、脆弱的,该怎样做,才能让生命变得更有意义?通过学习这篇短文,我们会高声回答:不管生命如何短暂,我们要高扬起生命的风帆,把我们能做到的事情做到最好,当我们离开这个世界或者在这个世界上时让别人因我们的存在而感到幸福!

七、拓展阅读。

师:老师特别喜欢席慕容的这一首诗,一棵开花的树,推荐给大家。

课外阅读欣赏席慕蓉或小思的几篇诗文,写出读后感。

地理实践活动规划(汇总19篇)篇三

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够运用地图说出世界主要语言的使用地区和三大宗教的分布地区。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合作,学会从图中提取有效的信息,并能举例说出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宗教信仰和文化传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增强民族荣誉感。

【教学重点】。

1、联合国六大工作语言。

2、世界三大宗教及其建筑。

【教学难点】。

1、联合国六大工作语言的分布。

2、世界三大宗教的分布地区。

【导入】导入新课(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从《人在囧途》到《泰囧》再到《港囧》,徐铮导演每一部“囧”系列电影的票房成绩都十分傲人。《港囧》上映期间徐铮曾表示,他会延续囧系列搞笑风格,把“囧”做成品牌,他的下一部“囧”系列电影也正在谋划中,可是一些问题始终困扰着徐铮:

1、跟《泰囧》、《港囧》一样,下一部“囧”系列电影的拍摄地选在哪里?

2、剧情该怎样编写才会更有趣,也更加真实?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徐峥剧组决定来我们班招募一批对世界各地的语言、宗教等文化比较精通的人进剧组共商事宜。

活动2【导入】组织教学。

在本节课学习过程中,小组代表每回答正确一个问题,可以得到相应的分数,最终选出得分的小组。

(设计意图:借生活中学生熟悉的电影及剧组招募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通过小组竞选的方式开展课堂教学)。

活动3【讲授】。

世界的语言。

提问:1、假如剧组派你去采访并邀请下列人物来友情客串,你该说什么语言?

展示人物图片:1奥巴马2齐达内3普京4阿拉伯人5梅西6姚明。

提问:2、联合国的工作语言都有哪些?

学生回答。

活动4【活动】合作探究世界主要语言的分布。

探究步骤:

1、在“世界主要语言的分布”图的图例中,找出本组语言的代表颜色;

3、参照“世界七大洲和四大洋分布图”,用大洲名称及方位词归纳本组语言的分布地区,完成课本p79表格。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找出六大语言的分布范围,给予学生明确的探究步骤,引导学生将语言的分布范围画在导学案空白图中,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语言分布地区的直观印象。)。

活动5【活动】小组代表展示世界主要语言的分布。

分小组派学生代表上台展示本组画出的语言的分布地区示意图;

小组代表结合展示画出的示意图说出本组语言的分布地区;

教师用投影仪展示六种语言的分布地区。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展示,找出六大语言的分布范围,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语言分布地区的记忆。)。

思考:哪种语言使用范围最广?哪种语言使用人数最多?

过渡:边展示泰囧电影中关于佛教的图片,边提问学生能不能看出泰囧中反映了哪一个宗教的文化?——佛教。世界上共有3大宗教,除了佛教以外,还有两个。

(设计意图:借泰囧电影中的佛教文化过渡到世界的宗教部分知识的学习,不仅跟课堂导入时的情境相呼应,也可以再次借泰囧电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都有地理知识。)。

活动6【讲授】。

世界的宗教。

播放视频:关于三大宗教的发源地、分布地区、建筑类型及一些习俗的介绍。

学生边看视频,边完成导学案上的表格。

地理实践活动规划(汇总19篇)篇四

地理社会实践活动是利用地理知识和方法,通过实地考察和参访等方式,了解社会现象、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社会意识。我校最近组织了一次地理社会实践活动,我作为参与者,深受启发和感受,收获颇多。下面我将从实践活动的准备工作、实地考察、深入交流、意义体会以及感谢与展望五个方面进行介绍和总结。

首先,实践活动的准备工作非常重要。在活动开始之前,我们组织者需要了解目标地的相关信息,设计实践活动的方案和流程,并与地方政府、社区等相关部门联系,确保活动能够顺利进行。此外,我们还需要组织参与者进行前期学习,了解相关地理知识和社会问题,为实地考察做好准备。准备工作的细致和周密为后续的实践活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实地考察是地理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环节。通过实地考察,我们可以直观地感受到目标地的实际情况,并深入了解当地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在实地考察中,我们能够亲身体会到地理环境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比如气候、地形、土壤等。同时,我们还可以观察到当地社会问题和发展现状,从而更好地理解社会地理学的应用价值。实地考察使我们不仅可以提高地理学科知识的掌握程度,也可以培养我们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第三,实践活动中的深入交流是加深认识和理解的桥梁。在活动中,我们与当地居民、官员和专家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交谈。通过交流,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当地居民的生活和思想,他们对社会问题的看法和态度,以及当地政府和专家对问题的解决方案。同时,我们也积极与其他参与者进行交流和讨论,分享自己的体会和见解。这种深入交流促进了我们对社会实践活动的深入思考,并拓宽了我们的视野和思维。

第四,地理社会实践活动给我们带来了深刻的意义体会。通过实践活动,我们深刻认识到地理学科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地理不仅仅是一门考试科目,更是联系人与地球的纽带。地理知识和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社会问题,并为问题的解决提供有效的参考和方案。此外,实践活动也增强了我们的社会意识,使我们更加关注社会发展和问题,为未来的社会建设和环境保护做出更积极的贡献。

最后,我要对参与这次地理社会实践活动的组织者、老师、导员和同学们表示感谢。正是你们的付出和支持,才使得这次实践活动取得了如此丰硕的成果。同时,我也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地理社会实践活动,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地理素养和社会意识,为建设美好的社会和地球贡献自己的力量。

通过这次地理社会实践活动,我深刻认识到地理学科的重要性,培养了地理思维能力和社会意识,同时也拓宽了自己的视野和思维。这次实践活动的成功举行,使我对地理学科的理解变得更加全面和深刻,也增强了我对未来实践活动的期待。我相信通过不断的实践和学习,我会不断提升自己,为社会发展和地球保护做出更多的贡献。

地理实践活动规划(汇总19篇)篇五

即利用现代多媒体网络技术的交互、集成和资源共享等功能,开展作文教学。在多媒体作文教学中,我们首先要运用多媒体的综合优势,创设优美的习作氛围。如选择与作文内容相关的音乐,各种容易唤起学生知觉的画面、声音及相关素材,努力营造唤起学生作文意识的良好氛围。其二可以提供虚拟现实的环境,使学生身临其境。多媒体虚拟现实可以精确、生动而安全地再现一些在传统教室里不可能出现的一些事物、现象、情景及过程,且不受时间、空间、宏观、微观的限制,并可以让学生获得亲切的真实体验。如在《我喜欢的××》(写一种小动物)的作文课上,一位老师除了播放小狗、小猫等常见小动物的镜头外,还从网上下载了大量日常生活中难得一见或根本看不到的小动物(鹦鹉、猫头鹰、各类小型恐龙等)的画面和材料。这样就使学生有了更大的选择余地,使他们的认知更接近自然,更加真切,有利于激发起学习兴趣,进行个性化创作。其三可以选择利用“超文本”材料,增添作文情趣。“超文本”即含有热单词、热短语或热图形的文本。它通过链接的方式将信息合成网络信息库。点击某一热短语或热图形,浏览器就会跳到当前超文本的另一地点或另一超级文本。

地理实践活动规划(汇总19篇)篇六

地理社会实践活动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能够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地理知识与社会意识。通过参与这些活动,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地理学的理论知识,并将其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在这次地理社会实践活动中,我深感到地理知识的重要性,也对社会的多样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在活动开始前,我对地理学的重要性有一定的了解。地理学不仅关注自然地理,还涵盖了人文地理。然而,在实践中我才真正体会到地理学的广度和深度。通过实地考察,我了解到土壤、地貌、气候等自然地理要素与农业、旅游业、交通运输等人文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这些知识不仅拓宽了我的视野,也使我更加关注社会问题,并且能够通过地理知识去解决这些问题。

在活动中,我参观了一座农场。农场不仅让我亲身接触到农业的生产过程,也让我了解到农业对环境的影响,以及与农业相关的社会问题。农场主解释道,由于过度喷洒农药,土壤已经丧失了原有的肥力,需要通过农业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来恢复土壤健康。这让我深刻认识到农业生产对环境的重要影响,也让我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我决心将来要关注农业可持续发展,并提倡使用环保农业技术。

除了参观农场,我还参观了一个工业区。这个工业区有很多工厂和企业,生产着各种各样的产品。我看到了不同种类的工厂,例如电子产品厂、汽车工厂和纺织厂等。在参观过程中,我不仅了解了不同工厂的生产过程,还了解了它们的排污处理措施。工厂的排污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严重影响土壤、水质和空气的健康。我认识到了环境污染对人们健康的危害,也体验到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我决心将来要推动工业企业采取环保措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参观社区是这次地理实践活动的最后一站。走进社区,我被社区内整洁的街道和友善的居民所吸引。社区居民不仅注重自身生活质量,还关注周围环境的改善。他们组织社区居民参与垃圾分类、绿化建设和环保宣传等活动,积极推动社区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参观社区,我深感社区居民的团结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性。我相信通过每个人的努力,社会可以变得更加和谐、绿色和美好。

通过参与地理社会实践活动,我对地理学的意义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地理知识不仅帮助我们理解自然地理,还能够帮助我们认识社会问题,并且通过地理知识的应用解决这些问题。在未来,我希望能够将地理知识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我相信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我能够不断提高自己的地理素养,为建设美丽的地球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地理实践活动规划(汇总19篇)篇七

1.组织新生开展“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专题活动。组织各新生班级、团支部开展以“青春建功十九大”为主题的团会、团日活动、班会、座谈会、讨论会等,引导新生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始终与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培养新生的爱党爱国情怀。

2.组织新生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团支部活动。由学生社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学生研习会组成宣讲团,走进新生团支部,着力引导帮助青年大学生牢固树立“四个意识”,不断增强“四个自信”,坚定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增进对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的信赖。

3.组织新生开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专题活动。组织全体新生参加2018年烈士纪念日大型爱国主义升国旗仪式;组织新生参观“喜迎祖国华诞共谋母校发展书展青春风采——xx大学2018年迎新生爱国主义专题书画展”;引导全体新生注册为青年志愿者,组织开展献血等各类服务校园、服务社会的志愿服务活动,引导新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自觉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追求者、传承者、建设者。

4.组织新生开展大学生涯规划主题团日活动。校、院、支部三级联动,组织校史校情研学、太行精神研学、大学生涯规划设计竞赛、学习经验交流会、“名师面对面”、“与信仰对话”、“写给大四自己的信”等活动帮助新生坚定理想信念,找准发展目标,合理规划大学生活。校级活动不少于3次,各学院活动不少于2次,各班级团支部至少组织1次学习经验交流会,组织1次生涯规划活动。

5.组织开展有助于习惯养成的引导教育活动。组织新生学习学校的各项校规校纪,倡导文明礼仪,规范言行举止,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倡议全体新生做“文明健康xx人”,组织开展晨读晨练、青春愉悦跑等活动,引领广大同学更好适应大学生活,走出网络,亲近自然,强健体魄,提高身心素质;培养新生阅读习惯,广泛开展如“读书会”、“朗读者”、“中华经典诗词诵读”、“曙光杯”我的大学主题演讲比赛、“汉语言文化大赛”等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有效促进学风建设,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学生气质修养和综合素质。

6.发挥学生组织和学生社团对新生的示范引领作用。各级各类学生组织和学生社团要通过与新生见面会、活动宣讲、图文展示、成果展览、学生工作经验交流等多种形式走进新生,引导新生拥有正确的爱国情怀,传递奉献友爱的服务意识,激发对科技创新实践的兴趣,熏陶培养文化品位,为新生提供发展自我、服务组织、提升素质、开阔视野的平台,助力新生合理规划大学生活。

地理实践活动规划(汇总19篇)篇八

现出教师自主进行思考和批判分析的态度与方法。具体来说,教学反思有如下主要特征。

第一,追求地理教学实践的合理性,也就是说,反思不是一般性地回顾教学过程,而是在教学中不断发现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设计、调整教学方案,使教学向更合理的方向努力。《城市化》一节,城市化的含义,城市化的进程,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对比,内容简单易懂。用讲授法学生感到枯燥无味,我选择本镇城市规划方案案例从城市人口数的变化、城市地域的变化等材料来说明城市化的含义。城市化过程:通过阅读教材,自己画图的方法,从画出的图可直观的分析出城市化各个阶段的特征。(内容略)。整个教学过程重点引导学生分析发达国家逆城市化的原因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不合理的原因。学生处于动手动脑的状态,学习效果明显。

第二,具有较强的教学研究色彩。教学反思中的“反思”,从本质上来说,就是教师的一种经常的、贯穿始终的,对教学活动中的各种现象进行检查、分析、反馈、调节,从而使整个教学活动、教学行为日趋优化的过程。这无疑会促进教师关注自己的教学行为,深入地开展教学研究活动。但它有别于纯理论的教育学研究,它是针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各种情境性、具体性、个别性的问题展开的研究。它的研究成果不仅仅表现为研究文本的撰写,还可以表现为研究过程的体验,教学实际问题的解决,个人实践知识的增长等。如新教师上课常用讲授法,唱独角戏,常常会出现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效果差。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开展了案例教学的实践。首先我们学习有关案例教学的文献,如对选择案例的原则、方法。然后备课组布置任务,四位老师分头准备材料集体备课。精选案例,选取与教材内容相关的材料,有贴近生活的、有近期发生国内外的重大事件或乡土地理材料作为问题情景,引导学生去分析、判断和推理,实践证明教学效果明显。通过案例教学的研究,对青年教师的教学观念的更新,教学能力的提高都有较大的帮助。

第三,贯穿于地理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和层面。反思的作用是对教学活动的监察、评价、调控。从反思活动发生的时间看,它可以发生在教学活动前、中、后。课前反思主要在备课阶段进行,它有助于发展教师的智慧技能。教师在备课时,先要对过去的经验进行反思,使新的教学设计建立在对以往经验与教训进行思考的基础上。教学实践活动中的反思,直接指向课堂教学,主要解决课堂教学活动中出现的问题。课后反思主要是教师在课后对整个课堂教学行为过程进行思考性回忆,包括对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学生的表现、教学的成功与失败进行理性的分析等。

新课程理念下的地理教学反思不仅仅是对教学活动一般性的回顾或重复,而应是教师置身于整体的教育情境中,从更宽广的社会、伦理及教育层面激发自我意识的觉醒,更重要的是指向未来的教学活动。

1.对教学观念的反思。

教学观念是教师教学行为的理论支点,对教学有重要影响。长期以来,教师的教学的新观念往往是在被动条件下形成的,没有教师主体的自我实践反思意识和能力的增强,其效果是很不理想的。因此,在目前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应进行新课程理念的系统学习,积极对自身的教学观念进行反思,在较深层次上促进教育观念的更新与转变,并以此指导教学实践。目前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树立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善于合作、勇于创新的教学理念。如台风对这一部分的教学,采用传统展示录象,分析台风的成因、危害、防御从知识掌握方向也可以达到目标。对培养学习自主学习能力意识方向、合作交流表达等能力则较欠缺。我们采用研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方法,以整体设计的课程理念进行开放教学和延伸教学尝试,先让学生观看或回顾台风灾害,然后鼓励学生提出他们感兴趣的学习问题,再引导他们充分利用教材、图书、互联网等多种渠道的自主探究,形成独特见解,并将自己的认识与观点进行整理后,大胆地与同学进行交流与分享,最终使自己建构起对台风的全面认知。教学过程:(内容略)。

2.对教学设计的反思。

在实践教学时,有时会发觉教学过程与预期的设计有较大差异,原因在于设计教学时忽视了对教学设计的实践反思,因而也就难以使教学设计在实际应用时发挥出我们所预想的作用。因此,教师应积极反思教学设计与教学实践是否合适,及时看到实践过程中出现的误差,不断探求教学目的、教学工具、教学方法等方面的问题,积极改进,从而优化教学,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

《农业的区位选择》一节内容理论性较强,需要运用事例帮助学生理解。有些事例离学生生活太远,学生理解不深刻。在第二次教学时我用了下列本地农业生产案例材料引导学生分析农业区位的影响因素。学习的效果比原来好些。(内容略)。

3.对教学过程的反思。

地理实践活动规划(汇总19篇)篇九

(张盛友青浦县实验中学)。

〔摘要〕本文着重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探讨了地理课外活动发展的思路,论证了开展这一活动的重要性、必要性和迫切性。同时也提出了需要深化与完善的意见。

***。

地理课外活动,是中学地理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教委颁发的九年义务教育的教学大纲和调整后的全日制中学地理教学大纲都明确指出:为了加强地理教学的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扩大学生的地理知识领域,教师应根据地理学科的特点,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地理课外话动。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开阔视野,深化课堂知识的理解,而且也有助于提高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地理课外活动是在教育大纲范围以内的,学生自愿参加,旨在培养学生智能和特长的,具有吸引力的校内各外种教育活动。

在地理教育系统中,地理课外活动是与课内教学相互渗透,各有侧重的子系统。从信息时代对人才需要,从当前教改的高度看,特别是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过程中地理课外活动就有其十分重要地位和作用。

一、理论依据。

1.培养目标和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需要。

我们培养的目标是:对学生进行德、智、体、美、劳诸方面的教育,使他们成为有良好思想品德素质,文化科学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和劳动技能素质,个性得到健康发展的适应社会主义事业需要的公民“四有”人才。

党的教育方针和培养目标,不但要通过课堂去贯彻,而且还要通过课外活动去贯彻。只有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切实有效地贯彻教育方针和培养目标,才能培养出适应时代需要的一代新人。

课外活动的.全过程就是运用知识,开发智力的过程,也就是德智体美劳同时发挥作用同时进展的过程。因此对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培养目标起着明显的不可取代的作用。

教育的着眼点在于培养人,培养一代新时期社会主义的接班人,只有在活动中把德智体美劳统一起来,才能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人才。

2.课堂教学改革的需要。

开展课外活动与学校的课堂教学两者是相辅相成的。课堂教学是开展课外活动的基础,课外活动则是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而且能获得课堂中口授笔述所不能达到的效果,同时对推进教改和发现培养热爱科学的人才幼苗都具有积极的作用和意义。

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是教育和教学过程中统一的不可分割的两方面,是不可相互代替的两个方面,它们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前者是课堂小天地,具有偏重理性(书本),有系统性、稳定性和间接性的特点,是知识的基础。而后者是社会自然大天地,具有偏重感性(实践),有适应性,灵活性和直接性的特点,是知识的深化。前者对学生强调统一,后者强调个性。

课堂教学是为学生参加课外活动打下基础,课外活动对课堂教学起着巩固、补充等辅助作用;也起着扩展、深化、强化的作用。因此,越来越多的专家和学者特别关注这种课外活动的作用。所以有人说“课堂打基础,课外出人才”。

[1][2][3][4]。

地理实践活动规划(汇总19篇)篇十

摘要:现代社会的教学已经不是以前的生搬硬套了,而是更看重学生思维能力。把理论与实际相结合,重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而且现代社会提倡大家做一个有思想的人,因为有了思想大家才是一个鲜活的生命,而不是一个提线木偶。在教学中,尤其是地理教学,更看重思维教育,这也是学好地理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现代教学思维能力学以致用。

一、现代新课标教学模式。

现代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在逐渐影响我们的生活和学习模式,为了适应社会大潮流的发展趋势,培养新一代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人才,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渐渐地被新课改取代。如今社会所需要的接班人是能适应社会,赶超社会的,而不是一直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不进则退。尤其是地理这一学科,更需要老师积极地调动大家的主动性,如果只是学习书本上理论知识,那么学生会停留在书本阶段,而这时就需要老师引导大家,在大家学习地理的阶段起到主导作用。说到地理很多学生都会觉得头疼,认为怎么学都学不会,刚开始看到书本的时候的确会有这种现象,但是当深入进去之后就会发觉地理其实是一门相当有意思的学科,看到祖国的大好河山全都深深烙印在我们的脑海中,走在路上我们所看到的很多东西都可以运用到地理知识,就会觉得地理无处不在了。新课标是怎样体现其“新”的:首先是老师角色和教学行为的转变,以前上课都是老师讲课,学生听讲,那到底有没有听懂,有没有理解呢?二者都会觉得这节课讲完了,学生听课也结束了,知识内容也就过去了,但是不一定进到了学生心里;其次是学生学习的转变,从老师带领着大家听课转变为老师主导下学生自己去讲、去交流、去领会,被动学习转换为主动领会。学生变成了主人,老师成为了辅助。

二、提高学习地理的思维能力。

初中是学生刚接触地理知识的阶段,如果在高中阶段不选择文科,那么可能只有短短两年接触地理的时间,有多少的学生因为地理而选择放弃了文科。这就要求老师发挥好学生学习地理的启蒙作用。首先学习地理要有扎实的地理知识,中国地大物博,幅员辽阔,不是我们一朝一夕就能全部领会贯通的,要想学好地理,基础的地理知识要牢记,任何领域知识的融会贯通都是建立在有大量知识累积的基础上的;其次,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翻开初中的地理课本,我们会看到形形色色图画,因为我们的`地球是立体的,并不只是一个平面图形,只需要我们记住就行了,这个需要的是我们的立体空间感,对于想象力比较差的学生,学习地理可能是一件比较吃力的事情,但是任何学习都是有章可循的,这就需要地理老师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培养学生想象力。当大家都具备一定的思维之后,无论是初中的地理还是数学中的立体几何问题,对我们来说都会迎刃而解。这种思维能力并不是天生的,所以想象、空间能力差的同学,也不用灰心失望,这就靠老师积极主动地引导大家,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在教学中,选择反差较大的材料,让学生产生疑问,保持学习兴趣,养成善于用脑、敢于开口提问的好习惯。培养学生读图、认图、记图、想象、推理的能力,充分应运多媒体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的思维空间是我们无法想象的,因此在学生学习地理的启蒙阶段,老师要充分调动学生想象能力,一旦打开想象的空间,那么学习地理难得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三、学以致用。

语出李新《为有源头活水来》:“要结合实际工作和革命斗争的需要来学;学以致用;并且勤学苦学。”孟子有言“尽信书,不如无书”。本本主义之所以为人不齿,过错不在于“本本”,而在于抱着“本本”不放的人。过度依赖书本,学生只能是学到很浅薄的书面知识,很难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而且现在的考试并不是只要学好课本就一定能拿高分,在很多考试中都会牵扯到时事热点的题目。因此在学习中,无论是什么学科,都要做到学以致用。例如在初中地理学科中当老师讲完板块构造学理论以后,让学生运用这一理论解释地理现象等。以前的中国式教育就是填鸭式方法,慢慢的中国的教育问题就落在了别的国家后面,然而学习就是为了学完之后能够在实际中得到应用,而中国的孩子只是为了学习而学习,所以现在的新课改形势就是转变教学模式,转化学生学习思维。学习就是为了学完就可以用的,如果这个知识学完以后我们不会用到,那么就是做了无用功,或者我们学了不去用那就等于是浪费时间学习。在地理这个学科中学以致用发挥得淋漓尽致,只要我们生存在这个地球上,那么时时刻刻都是在与地理打交道的,我们的学习不可能是脱离实际生活的,很多知识都是与日常生活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在学习知识上我们的依托是课本,从课本中挖掘地理素材,因此书本为我们提供素材,那生活就为我们提供实践。在生活中可以运用学到的地理知识,收集听到、看到的地理时事热点,现今也是一个信息时代,从各个渠道中都能获得我们需要的知识。老师进行教学的时候,也应该紧跟时代步伐,在教授书本上知识的同时,不能脱离时代发展。

四、结语。

初中的地理知识并不是大家想象中的拦路虎,只是需要的空间想象能力要强,但是这种能力是可以通过后天的培养的,为了适应现代社会,老师也在一步步跟随社会发展的趋势,摒弃以前的填鸭式教育,在课堂上老师只是起到领导作用,而真正学习的主人变成了学生自己,通过交流让学生一步步地变成主动学习,而不是以前的被动接受的教学。因为一个人的潜能是无限的,等着别人挖掘的,也只能是很少的一部分,现代社会主张张扬个性,表现自己。新课改的目的就是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个体潜在的能力。以前的课堂以老师讲为主,但是现在的课堂是以学生为主,让学生融入教学中,成为学习的主人,而不是被动者。

参考文献:

[1]徐淑宏.新课标下如何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0.

[2]黄世卿.培养地理思维能力途径的探究,2015.

地理实践活动规划(汇总19篇)篇十一

由于我国高等教育秉承20世纪初欧美体系,又参考前苏联学制,高等职业艺术设计教育,也一直参考高等院校艺术设计教育模式,并没有形成高等职业艺术设计教育自身特色。教学体系的某些局部虽有不小的变革,但并非根本性的改变。近年来虽在广泛开展如何在教育中鼓励创新,发展个性的讨论,并进行有关课程改革,但整个艺术设计教育体系仍未改变。

高等职业艺术设计专业开放式教育体系将针对高职教育存在的问题,根据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的教学特点,研究和借鉴发达国家艺术设计教育的先进经验。通过优化组织教育过程,打破旧有的教与学的组合形式和封闭的教学局面,来建立一种能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发挥其创造力的开放式教学体系。

一、开放式的课程设置与课程标准。

实施开放式教学体系不仅是一种教学管理模式的变革,更重要的是一种教育观念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变革。这种变革必然会引起教学实践中的许多环节,如课程结构、课程内容、教学手段的改革。在完全学分制的实践中,追求的目标是“淡化专业,突出课程”,然而,要真正做到开放式的“淡化专业,突出课程”,并非只是把原有各专业、方向的所有课程都平行而直接地呈现在选课表上。开放式体现的教学规则,对课程建设提出了与之相适应的改革要求。它必须从人才培养的目标出发,在开放式管理的机制下对课程进行调整和实验。

课程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开放式的核心。课程确定以后,课程本身的标准就显得非常的重要。一方面,它既是教育者培养目标和教学意图的具体体现,又是教师进行教学的根本依据;另一方面,学生也是通过对不同课程的选择来建构自己的知识结构和技能范围。而且,在开放式教学体系下的绝大多数课程呈现在一种开放的状态之中,课程与课程之间的逻辑关系很多是非线性的,这也就是说学生对课程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是呈跳跃式的。过去,我们一般都是根据专业的教学计划来制定每门课程的教学大纲,而现在所谓的'专业教学计划在开放式教学体系下已经失去了意义,课程由学生自己来选,培养的计划也就处于一种变化之中。开放式教学体系制定课程标准的基本特点就是比较量化,它包括课程名称、代码、学时数、学分数、教学的具体内容与基本要求、教材与参考书目以及作业要求和考试方式等。通过一些数字来明确课程教学的要求,尽量避免过去一些艺术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那种模糊性、随意性和无效性;同时这个标准也成为有关部门对教学进行检查和督促的依据。

二、开放式的课程选择与专业的确定。

在专业课的平台上,所有的课程都是由学生任选的。也许有人会担心,虽然整个学习的过程始终体现了充分的自由和自主,但以后学生究竟以什么专业毕业,是不是在开放式教学体系下就不分专业了呢?其实不是。上文中我们提出的一个口号是“淡化专业,突出课程”,那么就专业界定的问题,我们提出的第二个口号是“先选课程,后定专业”。也就是说在学生修满规定的学分提出毕业申请时,系部可根据学生在三年或更长的时间内所学的课程的性质或类别确定他的专业归属。可能出现的情形无非是以下三种:一是所学课程集中在某一学科或专业的课程群中;二是所学的课程虽然广泛,但仍表现出明显的学科或专业倾向;三是所学课程繁杂,学科或专业特征不明确。从开放式教学体系来讲,对于上述三种情况,只要修满规定的学分,学校都应该准许毕业。但后一种情况究竟以什么专业毕业还值得商榷。

1.社会实践与产、学、研相结合。

为了适应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结合院系自身的特点,充分利用教学资源,进一步加强产、学、研合作的教育模式。实行工作室制的产、学、研教育模式,由设计师、专业教师共同负责专业教学、生产和科研工作,将科研成果和学科交叉思想融入教学之中。另外,改变仅在毕业设计时,才让学生到设计公司参加实际设计项目的做法,根据课程教学环节的实际需要,结合设计公司的设计项目,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参加项目设计。由具有“双师型”素质的教师指导,面向社会的实际设计实践,才能使学生提前进入角色,缩短了学习与工作的距离,熟悉了未来的工作环境,得到了综合性的多方面训练。

2.建立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评价体系。

人才培养评价体系是学生学习的指挥棒,对学生学习起着导向性作用。根据艺术设计专业特点,公共课、理论课,提倡开卷考试,充分利用课题设计、计算机绘图综合训练等多种形式来评定成绩。鼓励学生参加各种设计比赛、参加社会上的各种考级考证,获奖或取得证书的学生给予奖励学分。实行完全学分制,便于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安排学习进程,以便有更多的时间充分发挥和培养特长,这也符合艺术设计专业教育的规律。

结语。

艺术设计专业开放式教学是动态发展的,是随着社会发展不断完善的。以上几方面是笔者在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中实行开放式教学的一些研究和实践,有待于进一步充实提高。笔者将在专业教学改革中不断探索,大胆创新,总结经验,寻找更加适合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特点的教学体系。

参考文献:。

[1]季翔.高职教育建筑设计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考[j].煤炭高等教育,2002,2.

[2]孔保华,刁新平.开放式教学与实践教学[j].教书育人,2002,8.

[3]孙湘明.艺术设计教学改革的思考[j].装饰,2002,6.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地理实践活动规划(汇总19篇)篇十二

在现代汉语中,“开放”一词的一个义项是“解除封锁、禁令、限制”。小学作文开放式教学是针对传统教学的封闭性弊端提出的。开放式的作文教学指的是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一个学科与学科间相融合,学校与家庭、社会、自然界相融合以及与学生实际需求相融合的广大空间,充分尊重和相信每一位学生,让他们在全方位开放的作文教学的空间里自由驰骋,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开放式作文教学的内涵核心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一、开放作文教学目标。

开放作文教学目标是教育(-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部新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程标准》)的要求,是学生学习的需要,是习作本身的需要。

浙江教育(-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学院汪朝教授认为,开放的教学目标应该符合多元性、交际性、个体性和内隐性的特点。开放式的作文教学目标也应具有以上特点。

(1)多元性。笔者认为至少包括文字表达能力的培养、多种思维能力的培养、人文情感的张扬三方面内容。

(2)交际性。开放式作文教学提倡让作文成为学生生活的需要――倾吐与理解、表现与欣赏等,这就赋予了作文另一层意义――交际性。作文书信化、日记化、表演化等就突出了它的交际性目标。

[1][2][3][4][5][6]。

地理实践活动规划(汇总19篇)篇十三

摘要:初中地理这门学科的学习,涉及大量的地理位置以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内容。让学生结合实践教学的内容,可以更好地帮助他们理解这门学科。教师要积极推动实践教学,创造一切条件努力推行实践教学的基本模式,让实践教学成为学生更好地熟悉和理解初中地理这门学科的重要渠道。

地理这门学科的学习,要结合大量实际应用的内容。虽然初中地理学科并非作为中考重点考查科目,但是学好地理知识对初中生整体素质的提升有极大帮助。然而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授课教师的教学方法单一,课堂气氛并不活跃,进而导致课堂上毫无生趣,学生失去地理学习的积极性。所以,从素质教育的基本理念出发,更好地体现出对于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培养的目标,教师在初中地理的教学过程中,要积极推进实践教学活动,让学生通过实践,对于这门学科的基础知识内容有更多的理解。在教学中,努力地推进实践教学改革活动,在接下来的内容中,我将主要围绕该问题谈自己的一些想法。

一、适应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推进实践教学活动。

初中地理学科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基础的地理学科知识,更需要让学生学会如何应用这些知识,尤其在现实生活中,地理学科知识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处理社会事务,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地理这门学科的学习不能仅仅停留在书本上,而是要适当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走向大自然,从亲身实践当中去体会地理学科的用处,并且发现更多的地理现象,有更多的地理问题的思考。说到地理,很多学生都会觉得头疼,认为怎么学都学不会,刚开始看到书本的时候的确会有这种现象,但是当深入学习后就会发觉地理其实是一门相当有意思的学科,当祖国的大好河山全都深深印在我们的脑海中,走在路上,我们所看到的很多东西都可以运用到地理知识,就会觉得地理无处不在了。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擅长把理论知识讲解透彻,并且在讲解理论知识的时候,结合实际生活中的相关现象和案例,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对于一些重点难点的知识,教师也可以给学生一些自主探索的锻炼,让学生能够在自主探索中加深对于这些重难点知识的理解。从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出发,教师和学生的身份角色都要进一步明确,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要摆正自身的角色位置。教师要多引导,避免越俎代庖,要给学生更多锻炼的机会,而学生也要认识到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人,避免产生对教师的过多依赖。

其实在初中地理的学科教学中,实践教学活动很大一部分也可以在课堂上来实现,学生和教师之间可以是一种积极互动的关系,也是一种合作的关系,很多的地理知识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实践来发现,也可以在地理学科的课堂教学中通过一些实验等活动内容,给学生更多的启发和引导。

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时,往往需要创设教学情境,可以把学生组织起来亲历这些过程。进行学生地理新闻发布会和点评活动、地理角色扮演活动等。在教授黄河知识时,提出“面对我国黄河中下游水资源紧张的严峻局面,如何治理”的问题,学生围绕问题,议论纷纷。虽然学生提出来的一些解决方案欠缺科学性,但是学生能有这样主动的思考和探究也是非常难得的,当然更为重要的是,学生在这样的学习活动中,从思想到行动上变得更加主动,也能够在以后的实践学习中有更多的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经验。

三、在课堂教学中活跃气氛,增强互动性。

初中地理实践性的教学,可以从课堂上的互动来实现,在学习过程中不可能有大量的时间走向户外。所以,教师可以在课堂之上营造出类似于实践化教学的基本氛围。教师可以用自己的表情动作声音语调等,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充分与学生进行互动。并且适当提出问题,来启发学生的思考。例如,在系统地讲述中国各个地理区域的相关知识时,可以在课堂教学开始之前,充满活力并慷慨激昂地演唱初中一年级音乐教材上面的歌曲《彩色的中国》:“轻轻打开地图册,我第一眼就看到了彩色的中国。宝岛台湾像小船在东海上漂,神州处处好。”这是一首大家非常熟悉的歌曲,听着听着,学生不由得跟着哼唱起来,虽然此时还没有正式进入课堂教学的环节,学生的注意力已经被吸引过来,因为内在的态度而产生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情绪感受。所以,这样的教学设置,可以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给接下来的内容学习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在关于地理学科知识的介绍过程中,教师也要与实际的生活联系起来,这样他们学的知识才能真正地应用到现实生活中,才能把书本上的知识变成活的。因此,教师要帮助学生带着一种地理学科的'思维去观察自己身边的环境,带着一种研究和发现的视角,去面对身边的人和事以及一草一木。

四、结合情境教学的方式,调动学生的实践学习积极性。

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要享有一定的自由,这样他们才能在自由的实践互动学习活动中得到更多的启发,对于知识本身的理解也会更加深入。对于一些学科内容的教学,教师可以让学生都来当一回老师,把教学的内容适当分配给学生,让学生在课下进行精心的准备。给学生一定的展示机会,这样他们都能够在积极的准备过程中开拓视野,提升自己地理学科的知识积累和实践能力。因此,教师要善于放手,要相信学生,完全可以凭借自己的力量将课程内容准备得非常精彩。尤其在信息技术的辅助之下,学生可以通过上网寻找资料等方式,完成这样的教学准备工作,这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综合素质的提高都是非常有价值的。

总之,在初中地理这门学科的学习活动中,教师要擅长创造各种条件来增强学生的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能力,在实践活动中给学生更多的机会进行探索和发现,让学生从地理学科的学习中得到更多的成长。当然作为初中地理学科的教师,也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教育综合能力,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做出有效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陈淑华.浅谈中学地理教学中实践教学活动的意义[j].城市地理,2015(20).

[2]侯金玲.实践教学模式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生物技术世界,2013(12).

地理实践活动规划(汇总19篇)篇十四

在我们办公室每逢周一便可看到这样一幅景象:老师们津津有味地批改着周记,有的时而面带微笑,时而满脸严肃,有的情不自禁地将精彩片段念了出来与大家共赏……周记中,学生无拘无束,聊天侃地,无所不谈,内容是那么鲜活,那是命题作文所无法达到的境界。

与命题作文相比,日记的优越性起码有以下四点:(1)时间的开放性。日记可以选择适当的时刻――轻松的课余,悠闲的午后,清醒的早晨,静谧的夜晚……当灵感来的时候,握一支富有生命活力的笔,刷刷地“喷涌”出融入自我情感的文字,那是一种惬意的享受。(2)内容的开放性。日记松开了学生的手脚,为其插上翅膀,把他们引进了一个可以自由飞翔的天地。学生可以尽情的抒写自己的耳闻目见、喜怒哀乐,小至花草宠物、风云雨雪、家庭琐事、校园新闻、学习心得、人际交往,大至社会新貌、天下大事……(3)情感的真实性。真实生动的写作,是一种极其复杂的带有创造性的脑力劳动,是一种物我同化的心理过程,得有一个放松清纯的心态,才能渐入佳境。日记正是如此,它的价值不在形式而在内容――蕴含于文字中的、对生活的真实感悟,是“我”的心路历程,“人融入了文,文高扬着人,达到了人文合一的境界”。(4)作文的习惯性。日记不拘形式,不限文体,不计篇幅,贴近生活,心有所悟,笔触所至,让学生回归到写作的主人位置上来,觅得一份自由舒展笔触的感悟。“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天天练写,有利于作文习惯的养成。因而笔者就将作文日记化,让学生每两周选择日记中的一个素材,修改扩充成四百字左右的文章,以取代两周一次的命题作文。这种自由度较高的主动写作形式,把学生逐步引向“情动而辞发”的写作之路。

地理实践活动规划(汇总19篇)篇十五

由于我国高等教育秉承20世纪初欧美体系,又参考前苏联学制,高等职业艺术设计教育,也一直参考高等院校艺术设计教育模式,并没有形成高等职业艺术设计教育自身特色。教学体系的某些局部虽有不小的变革,但并非根本性的改变。近年来虽在广泛开展如何在教育中鼓励创新,发展个性的讨论,并进行有关课程改革,但整个艺术设计教育体系仍未改变。

高等职业艺术设计专业开放式教育体系将针对高职教育存在的问题,根据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的教学特点,研究和借鉴发达国家艺术设计教育的先进经验。通过优化组织教育过程,打破旧有的教与学的组合形式和封闭的教学局面,来建立一种能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发挥其创造力的开放式教学体系。

一、开放式的课程设置与课程标准。

实施开放式教学体系不仅是一种教学管理模式的变革,更重要的是一种教育观念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变革。这种变革必然会引起教学实践中的许多环节,如课程结构、课程内容、教学手段的改革。在完全学分制的实践中,追求的目标是“淡化专业,突出课程”,然而,要真正做到开放式的“淡化专业,突出课程”,并非只是把原有各专业、方向的所有课程都平行而直接地呈现在选课表上。开放式体现的教学规则,对课程建设提出了与之相适应的改革要求。它必须从人才培养的目标出发,在开放式管理的机制下对课程进行调整和实验。

课程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开放式的核心。课程确定以后,课程本身的标准就显得非常的重要。一方面,它既是教育者培养目标和教学意图的具体体现,又是教师进行教学的根本依据;另一方面,学生也是通过对不同课程的选择来建构自己的知识结构和技能范围。而且,在开放式教学体系下的绝大多数课程呈现在一种开放的状态之中,课程与课程之间的逻辑关系很多是非线性的,这也就是说学生对课程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是呈跳跃式的。过去,我们一般都是根据专业的教学计划来制定每门课程的教学大纲,而现在所谓的'专业教学计划在开放式教学体系下已经失去了意义,课程由学生自己来选,培养的计划也就处于一种变化之中。开放式教学体系制定课程标准的基本特点就是比较量化,它包括课程名称、代码、学时数、学分数、教学的具体内容与基本要求、教材与参考书目以及作业要求和考试方式等。通过一些数字来明确课程教学的要求,尽量避免过去一些艺术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那种模糊性、随意性和无效性;同时这个标准也成为有关部门对教学进行检查和督促的依据。

二、开放式的课程选择与专业的确定。

在专业课的平台上,所有的课程都是由学生任选的。也许有人会担心,虽然整个学习的过程始终体现了充分的自由和自主,但以后学生究竟以什么专业毕业,是不是在开放式教学体系下就不分专业了呢?其实不是。上文中我们提出的一个口号是“淡化专业,突出课程”,那么就专业界定的问题,我们提出的第二个口号是“先选课程,后定专业”。也就是说在学生修满规定的学分提出毕业申请时,系部可根据学生在三年或更长的时间内所学的课程的性质或类别确定他的专业归属。可能出现的情形无非是以下三种:一是所学课程集中在某一学科或专业的课程群中;二是所学的课程虽然广泛,但仍表现出明显的学科或专业倾向;三是所学课程繁杂,学科或专业特征不明确。从开放式教学体系来讲,对于上述三种情况,只要修满规定的学分,学校都应该准许毕业。但后一种情况究竟以什么专业毕业还值得商榷。

1.社会实践与产、学、研相结合。

为了适应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结合院系自身的特点,充分利用教学资源,进一步加强产、学、研合作的教育模式。实行工作室制的产、学、研教育模式,由设计师、专业教师共同负责专业教学、生产和科研工作,将科研成果和学科交叉思想融入教学之中。另外,改变仅在毕业设计时,才让学生到设计公司参加实际设计项目的做法,根据课程教学环节的实际需要,结合设计公司的设计项目,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参加项目设计。由具有“双师型”素质的教师指导,面向社会的实际设计实践,才能使学生提前进入角色,缩短了学习与工作的距离,熟悉了未来的工作环境,得到了综合性的多方面训练。

2.建立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评价体系。

人才培养评价体系是学生学习的指挥棒,对学生学习起着导向性作用。根据艺术设计专业特点,公共课、理论课,提倡开卷考试,充分利用课题设计、计算机绘图综合训练等多种形式来评定成绩。鼓励学生参加各种设计比赛、参加社会上的各种考级考证,获奖或取得证书的学生给予奖励学分。实行完全学分制,便于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安排学习进程,以便有更多的时间充分发挥和培养特长,这也符合艺术设计专业教育的规律。

结语。

艺术设计专业开放式教学是动态发展的,是随着社会发展不断完善的。以上几方面是笔者在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中实行开放式教学的一些研究和实践,有待于进一步充实提高。笔者将在专业教学改革中不断探索,大胆创新,总结经验,寻找更加适合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特点的教学体系。

参考文献:。

[1]季翔.高职教育建筑设计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考[j].煤炭高等教育,,2.

[2]孔保华,刁新平.开放式教学与实践教学[j].教书育人,2002,8.

[3]孙湘明.艺术设计教学改革的思考[j].装饰,2002,6.

地理实践活动规划(汇总19篇)篇十六

(一)理解能力薄弱的表现。

理解能力薄弱是初中地理教学中常见的疑难问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于需要理解的地理知识,在表达学习成果时不知从何谈起,不能准确把握地理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这成了地理教学中的疑难问题之一。这个问题难就难在学生对地理学的两大特点―地域性和综合性了解不够。出现这一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方面,一是学生不善于观察地理事物的特征,对地理事物的感悟不深;二是学生的空间想象力不强,头脑中没有一幅活的地图,因而也就不能把地理事物的特点、成因、分布和变化规律用自己的语言表述或解释其要义。

(二)理解能力薄弱的解决策略。

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方法,采用层次分明的具有系列性的设问是增强学生理解能力的关键。该教学策略的基本操作要点包括以下几条。

第一,找话题,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第二,阅读地图与文字资料,观察景观图片或模拟实验,增加感性认识。

第三,提出质疑,深入探究,理解原理。

第四,释疑讨论,推理结论,巩固练习。

第五,反馈实践,验证提高。

该教学策略在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找话题与创设情境必须贴近学生生活,这样容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二是教师提供的景观图片、阅读资料要具有典型性和思考性,这样有利于学生探究活动的开展;三是教师要熟练把握课程标准,将教材转变成学材,使教学内容问题化,问题层次化与系列化,将教学过程变为问题解决的过程。下面以“认识亚洲”为例加以说明。

(三)传统教学策略在“认识亚洲”中的运用。

传统教学策略中的讲授式完成亚洲地理的教学。主要教学环节如下。

1.阅读亚洲地形图,学生在图上找出亚洲主要的高原、山脉、平原等地形,师生共同归纳亚洲地形地势特点。

2.在亚洲地图上找出长江、恒河、鄂毕河等主要河流名称,指出它们注入的海洋。

3.阅读亚洲气候类型图,找出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教师重点讲解亚洲东部和南部气候特点和成因。

4.巩固练习学生通过填图练习和回答问题等方式表述自己的学习结果。课堂检测结果证明,学生对亚洲主要的地形区分布、主要河流分布及水系特点、主要气候类型分布等基础知识掌握较好,但对于地形、气候、河流等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对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说不清楚。

(四)改进后的教学策略在“认识亚洲”中的运用。

改进后的教学策略强调对教材进行教学化处理,把教材变成重要的学材,采用探究式为主的教学方式进行亚洲地理的教学。主要教学环节如下。

1.猜想质疑激发兴趣。

教师提供两幅学生熟悉的图片,及长江三峡景观和黄河下游“地上河”景观;采用设问的方式把学生的兴趣吸引到该话题上。你们谁能说出这两处景观是那条河上的?这两条河的流向有什么共同之处?大部分学生都能回答上来。进一步设问:除了长江和黄河之外,亚洲还有哪些大河?它们的流向有什么特点?学生很快翻书查图,大致找出了黑龙江、勒拿河、叶尼塞河、鄂毕河、印度河、恒河、湄公河等,但对于河流的流向却是七说八不一,找不出河流流向的共同特点。通过“猜想质疑,激发兴趣”这一环节,使学生达到了发现问题,感知地理事物的目的。

2.仔细观察深入探究。

亚洲各大河流流向各有不同,它们的发源地有什么共同点吗?各大河中上游与下游相比,地形有什么不同?农业生产与人民生活有何不同?教师提供一些景观图片,如青藏高原雪山及藏民生活景观,蒙古高原草原牧场景观,印度风情景观,长江中下游鱼米之乡景观,西伯利亚针叶林景观等,以及相应的阅读资料。

学生通过查阅亚洲地形图能够逐一找到长江、黄河、恒河、湄公河等大河发源的地形区――青藏高原,以及鄂毕河、黑龙江大河发源的地形区――蒙古高原;各大河中下游的地形区学生也很容易找到,像西西伯利亚平原、华北平原、恒河平原等。教师进一步启发学生:青藏高原和蒙古高原位于亚洲的什么位置呢?各大平原又位于亚洲的什么位置呢?学生经过进一步观察与交流,就能归纳出:亚洲地势中部高四周低,高原山地集中分布在亚洲的中部,受地势影响,许多大河都发源于中部的高原山地,向四周分流,并在各大河的中下游地区冲积成面积广大的平原。

3.释疑讨论推理结论。

既然不能从地形、河流等方面解释亚洲各大平原生产、生活特点的不同,能不能换个角度从其它因素考虑,比如气候因素等?学生通过读亚洲气候类型分布图及鄂库茨克、上海、孟买等地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在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归纳出了气候与农业生产及生活的关系。即亚洲北部的西西伯利亚平原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漫长严寒,夏季短促凉爽,不适合农作物生长,但适于针叶林生长,因此当地居民主要从事林业生产。长江中下游平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气温、降水适中,适合种稻米养鱼虾。恒河―印度河平原属热带季风气候,旱、雨两季分明,旱、涝灾害频发,居民多从事种植业。

4.反馈实践验证结论。

学生通过调查家乡农业生产与地形、气候、河流的关系,进一步验证地形、气候、河流等地理要素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作用的关系以及它们对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达到了知识运用与知识延伸的目的,将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落到了实处。

二难于把握的拓展教学及其解决策略。

(一)拓展教学难点在于“度”的把握。

地理教学中运用拓展式设问,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开拓学生思维的过程中如何把握好拓展的“度”,一直是教学中很难处理好的问题。地理新课程标准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提供了更大的空间,拓展学习成为可能,也使课堂更具有多变性和不可把握性,这些都增加了拓展教学的难度。学生的思绪像鸟儿,可以呼扇着翅膀在广袤的天地间翱翔,教师要使孩子的思绪像被牵在手中的带线风筝,随心所欲地收放。使其自由飞翔的同时,又能被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围绕着一个中心展开想象和思维,使拓展教学有序、有质的进行。“放”和“收”看似简单的两个动作,但何时放?放到什么程度?如何收回以达到预期的效果?这都需要教师在拓展设问、拓展教学的过程中在“度”上下工夫。

(二)拓展教学难点解决策略。

1.把握拓展设问的角度。

在进行拓展式设问和教学时首先要注意的是:问题的设置要注意“角度”。角度选的好,教学效果就好,角度新颖就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例如:讲“我国的人口”就可从“作为一个独生子女,你认为对自己的发展有哪些好的方面和不好的'方面?”,切入点是学生自己,能抓住学生的心,很快就能引起学生热烈的反响、讨论和发言,也就把孩子的思绪放了出去。

2.夯实拓展设问的基础。

拓展设问的问题,学生要有一定的知识基础,生活体验、或者是运用工具获得信息的能力,教师的“放”就有了物质保证,就国家的人口基本国策来说,学生除了有生活的亲身体验外,对其了解也有一定深度,还可和自己的长辈进行多角度比较,每个学生都可参与到其中。

“独生子女”的问题看似简单,但它对学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更深层次的是“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起到的控制人口数量和提高人口素质等正面影响和引起人口老龄化、不利于孩子性格的培养等负面影响”,这里就有知识和能力迁移提升的过程,所以,在设置拓展式问题时还要注意,有一定“难度”和“跨度”。

拓展式设问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和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兴趣,拓展起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体验学习的过程,形成主动的学习态度,为进一步构建开放式的地理课程,拓展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奠定基础,而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如能很好的控制课堂节奏,是完成教学任务,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上得到培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得到升华尤其是在过程与方法上得到很好的体验,享受学习的乐趣。

参考文献。

[4]王亚南.如何科学地运用地理图像发展学生的智能[j].林区教学,2006(05).

[5]常根宝,骆菊玲.新课标下地理图像在地理教学中的重要作用[j].甘肃教育,2004(12).

地理实践活动规划(汇总19篇)篇十七

摘要:时代在发展,如果在教育教学中依旧不转变观念,势必不能够更好地展开教学。就初中美术教学而言,如何在教学中充分地进行个性化教学,也就成为初中美术教学中的一个而重要的课题。围绕初中美术个性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这一主题,重点从尊重学生的个性、个性化教学的实践、对学生进行有效评价这三个层面展开论述,旨在提高初中美术教学的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初中美术;个性化;实践;思考;。

一、尊重学生的个性。

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特点,教育教学不应该在实践中将学生的个性特点抹杀,应该充分地让学生的这种个性特点得以张扬。但是由于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的影响,导致了我们的教学活动忽视了学生的这种个性化发展。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毅然如此。为此,有必要在初中美术教育教学活动中,充分地尊重学生的个性,培养主体意识,放开对学生的个性思维、个性感觉的束缚,让他们在其作品中充分地发挥出他们的个性特点,表达他们的自己的情感。相信只要这样,一定会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二、个性化教学的实践。

就传统美术教学来说,在美术教育中关注的最多的是学生的`绘画技巧,在教学中采用灌输的模式进行教学活动,对于学生的创作思想的关注过少。原本美术的灵魂就在于培养学生对土木周边等社会、自然环境的一种想法和感受,本质就是一种情怀的抒发。但是,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常常忽略了这一点。在新课标中,对美术教师提出了要求,要求教师应当根据教学的内容们积极设置有助于学生个性化发展的环境,让学生进行创作活动。

1.应当在材料上呈现多样性。

每一个人的身边都有一些材料,为了让学生能够充分地表达他们的个性,在美术创作过程中创作出属于自己的独特作品,应当在材料上下功夫。比如可以选择花、草,或者树叶、蛋壳、玻璃等材料。在大自然中材料如此地丰富,这众多的材料都可以根据需要,用他们来表达学生们的情感。毕竟采用这戏而具有个性化的材料进行美术创作,其美术作品也就具有了个性化特点。作为教师,不必要对学生的思维禁锢,只要能够充分表达他们的思想、情感皆可以。

2.在表现技法上给学生更多的自由。

学生的心理世界是一个特别美好而又新奇的世界,不是成年人所能够猜想的。如果在初中美术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按照自己的意志为转移进行美术教学活动,势必会影响到初中学生真实情感的表达。所以,在初中美术教学过程中,就美术的表现技法而言,应当给学生更多的自由。比如,放开对绘画工具的选择权利,让学生在美术绘画中选用他们自己喜爱的工具进行创作,让学生的个性得以充分地展现出来。

3.关注学生的差异性特征。

作为初中美术教师,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必须具备一定的创作型的思维,关注学生的个性特征。比如,在色彩内容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个体存在着差异性,他们对于色彩的偏好不一样,有的学生偏好暖色调,有的学生偏好冷色调,他们在创作过程中,会存在着差异性。有的学生在作品中更多的是暖色,有的学生则更多的是冷色。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关注学生的这种差异性。只要学生能够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就应该放开对学生的过多约束,毕竟过多的约束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

4.在表现效果上的创造性引导。

不可否认,初中学生的内心世界是丰富的,作为常年人用成年人的眼光评价学生的心理世界是不公平的。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都存在着一种被关注的心理,他们会以标新立异的方式来体现这一心理,当然也存在一些新奇的想法,不论哪种状况,作为教师应该对此进行正确地引导,对于不符合教师的想法的创作就否定学生,正确的要给予积极鼓励,特别是学生的标新立异的东西中,有些东西具有创造性,且具有艺术的含量,教师要善于发现这一点,让学生的个性特点得以张扬。

三、对学生进行有效评价,发展学生的个性。

初中美术教育中,对学生作品进行评价,应该积极进行有效评价,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黑格尔曾经说,绘画的实际上就是绘画者自我存在的一个主体性。在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过程中,其中重要的一个途径就是对学生的作品进行有效评价。何为有效评价?就教育评价而言是所进行的评价有助于学生的成长。在初中美术评价中,应当从学生的作品中感受学生的思想,即有学生的思想内容者,我们应当给予肯定,而不能够仅仅看学生的作品像还是不像来评判。在进行评价过程中,宜根据实际的情况而确定评价的标准,充分地关注学生的发展,积极展开评价。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展开个性化教学,应当在材料上呈现多样性、在表现技法上给学生更多的自由、关注学生的差异性特征、在表现效果上的创造性引导,希望能够提高美术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娟.浅谈初中美术个性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美术教育研究,2018,(08):93.

[2]罗蓉.初中美术个性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黑龙江科学,2017,(18):102.

地理实践活动规划(汇总19篇)篇十八

地理课外活动,是中学地理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教委颁发的九年义务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的教学大纲和调整后的全日制中学地理教学大纲都明确指出:为了加强地理教学的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扩大学生的地理知识领域,教师应根据地理学科的特点,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地理课外话动。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开阔视野,深化课堂知识的理解,而且也有助于提高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地理课外活动是在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大纲范围以内的,学生自愿参加,旨在培养学生智能和特长的,具有吸引力的校内各外种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活动。

在地理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系统中,地理课外活动是与课内教学相互渗透,各有侧重的子系统。从信息时代对人才需要,从当前教改的高度看,特别是从应试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向素质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转轨的`过程中地理课外活动就有其十分重要地位和作用。

一、理论依据。

1.培养目标和贯彻党的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方针的需要。

我们培养的目标是:对学生进行德、智、体、美、劳诸方面的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使他们成为有良好思想品德素质,文化科学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和劳动技能素质,个性得到健康发展的适应社会主义事业需要的公民“四有”人才。

党的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方针和培养目标,不但要通过课堂去贯彻,而且还要通过课外活动去贯彻。只有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切实有效地贯彻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方针和培养目标,才能培养出适应时代需要的一代新人。

课外活动的全过程就是运用知识,开发智力的过程,也就是德智体美劳同时发挥作用同时进展的过程。因此对全面贯彻党的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方针和培养目标起着明显的不可取代的作用。

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的着眼点在于培养人,培养一代新时期社会主义的接班人,只有在活动中把德智体美劳统一起来,才能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人才。

2.课堂教学改革的需要。

开展课外活动与学校的课堂教学两者是相辅相成的。课堂教学是开展课外活动的基础,课外活动则是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而且能获得课堂中口授笔述所不能达到的效果,同时对推进教改和发现培养热爱科学的人才幼苗都具有积极的作用和意义。

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是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和教学过程中统一的不可分割的两方面,是不可相互代替的两个方面,它们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前者是课堂小天地,具有偏重理性(书本),有系统性、稳定性和间接性的特点,是知识的基础。而后者是社会自然大天地,具有偏重感性(实践),有适应性,灵活性和直接性的特点,是知识的深化。前者对学生强调统一,后者强调个性。

课堂教学是为学生参加课外活动打下基础,课外活动对课堂教学起着巩固、补充等辅助作用;也起着扩展、深化、强化的作用。因此,越来越多的专家和学者特别关注这种课外活动的作用。所以有人说“课堂打基础,课外出人才”。

我县气象台和水利局的几位专业人员都在中学时代参加过地理课外活动小组,都喜欢地理课。可见,地理课外活动对学生今后专业方向的选择起着巨大作用。

3.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的需要。

[1][2][3][4]。

地理实践活动规划(汇总19篇)篇十九

摘要:当前初中政治教育存在很多问题,本文首先剖析了当下政治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其发生根源,并针对性的提出解决方案,就如何提高初中政治教学质量及新时期下政治教学改革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初中政治;时政教学;对策;。

一、初中政治教学存在问题。

(一)对政治教学重视程度不够。

很多的教师和学生依然认为像是语文、数学、英语之类的主课才需要重视,并主观愿意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采取题海战术提高成绩,而对政治这门课程明显轻视,自认为在考试前临时抱佛脚死记硬背,生搬硬套就可以蒙混过关,这使得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那么教学质量与学生的学习效果可想而知。

(二)教学观念陈旧转变不足。

目前部分政治教师的教学观念依然守旧并且固步自封。课堂教学已然脱离学生的思想和生活,脱离社会实践。在新时代的今天,在教育改革大背景下还抓住“应试”不放,对政治教学目的与动机认识不纯,感悟偏颇。

(三)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落后。

由于政治学科理论性较强,教师仍主要采用讲课的方式进行政治理论灌输,还不全面使用多媒体教学,容易导致学生对政治学习兴趣不高,不能轻松应对灵活自我发挥题目;在教学时,部分政治课教师有意地缩减课堂内容,让学生以自学为主,但并未发挥好学生主观能动性,学生不理解重、难点,谈何知识内容的掌握;还有的教师为了营造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有意提供或分享了课外的热度新闻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并开展探讨占用课堂时间,导致课堂教学效率降低。以上行为都未能很好地实现新教学大纲改革下的教学目的。

综上所述,我们能够清楚地看到,当前的初中政治教学问题颇多,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较差,究其根源主要在于教师的教学手法和手段没有跟进时代的步伐。政治教学现状与未来发展,何去何从实在不容乐观,必须提升政治教学质量才是长久之计。

二、初中政治教学提升思考。

教师应当始终明确政治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而不能只看重“分数”,不能把学生培养成为“会考试”的工具。

(一)转变观念树立初中政治教学新理念。

首先,教师应当转变仅以学生成绩来评判学生好坏的观念,用科学的评价方法与手段全面衡量学生,着重对学生创新能力及综合素质的培养,培育爱国主义情怀、为人处事的情商情感等方面。教师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转变自己的教学观,正确进行自身与学生的角色定位,充分发挥双向互动的对话交流过程,加强与学生的思想、知识与情感沟通融合。

(二)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

教师为人师表当以身作则,在日常教学及与学生相处中点滴渗透德育教育,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地影响学生的思维态度和言行习惯,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和情感态度。教师也应当不断加强自身学习,修正完善自身价值观、人生观的历练与升华,才能用自身的楷模形象影响学生,为提高教学效率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精心设计政治教学导入环节。

教师提高政治教学的质量应该结合学生的理解和接受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在开展政治教学时精心设计导入环节,充分考虑教学内容与学生自身特点相结合的方式,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提高学生的求知渴望,进一步采用互动的方式加强师生之间交流融合,提高初中政治教学效率并有效实现教学目标。

(四)采用互动、多媒体等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提升初中政治教学质量与教学方法,需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完善,结合当今多元化的资讯平台和信息媒介手段,合理采用互动、多媒体等多平台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是发展之大趋势。可以通过微信、微博、网络问卷等等生动有趣的方式,吸引学生对政治学习的参与程度,充分发挥教学方式的积极作用,有效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与动手动脑能力,更好地培养学生参与政治探索实践的能力。

(五)因材施教关注分层教学。

教师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之上,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应当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分层次教学能够更加明确教学目标,帮助教师对学生精准定位,有的放矢。可以通过建立学习小组的方式,实施不同难易层次的教学与探讨,重点帮助基础较差的学生,强化学生的思维训练,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初中政治教师培养之我见。

(一)政治教师必须首先提高自身道德建设。

政治教师应当具有更高的道德要求,成为社会上道德水平较高的群体,才能在教育中发挥道德示范作用。应首先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与教化,才能实现“以德服人”、“以德育人”的教学目的。在学生思想建设和精神文明的领域里树立典范,对教育事业满怀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用伟大的人格的力量感召学生,相信教师崇高的道德品德将永驻学生心中。

(二)学校应大力培养初中政治教师骨干。

在新教改的.当下学校更应该重视政治教师骨干队伍的培养,重点培养政治教师与时俱进的开阔思维与远见卓识,加强教师职业道德素养的提升与业务能力的综合全面考核,才能在初中政治教学中起到关键性的作用。面对新课程改革提出的新要求,需要学校、教师一起共同努力。

结束语。

政治教师要不断学习提升自身素质修养的同时,还要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结合教改体制的新要求,在教学中转变理念与教学方法,注重课堂教学氛围,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将理论联系实际,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结,精心设计并上好每一堂课,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升政治学习的兴趣和参与度,帮助初中政治教学迈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1]李卿.初中政治教学质量提升的对策探讨[j].中华少年,2017.

[2]卢文婷.初中政治教学中有效导入的策略分析[j].考试周刊,2016.

[3]吕燕如.初中政治教学质量提升的对策探讨[j].中华少年,2016.

相关范文推荐

    美术集训教育研究员心得体会(专业14篇)

    在写心得体会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更加全面地思考和分析,提高我们的学习和工作效率。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一些写心得体会的范文,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

    大学生职业规划计划书大全(18篇)

    职业规划可以帮助我们制定明确的职业目标,并为之努力奋斗。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以下这些职业规划实例,相信会对大家的职业发展有所启示。大学及主修专业:求职目标用人单位:

    数学建模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范文(19篇)

    范文范本是写作学习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通过对范本的学习和分析,可以提升我们的写作能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范文范本,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的思路。

    防电信诈骗心得体会指南(专业19篇)

    在这个阶段,我对...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我相信这对我的发展大有裨益。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为大家提供一些参考和启示。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

    公安保密自查报告(汇总22篇)

    自查报告是对过去一段时间内的工作和学习进行总结和评估的重要方式,它有助于我们不断提升自己。小编为大家收集了一些自查报告的经典案例,供大家参考和学习。

    最新春节过节感悟与心得体会(热门15篇)

    在生活中,总结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成长和进步。小编为大家精选了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启发和借鉴。春节作为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是

    户籍窗口个人工作总结分享(汇总21篇)

    每个月的工作总结是我们跟踪和评估自己职业发展的重要参考,它能够揭示出我们在工作中的优势和待改进的方面。小编整理了一些月工作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对大家的写

    墓地销售的销售策略大全(20篇)

    范文是写作的参考模板,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写作技巧。经过精心挑选,小编为大家准备了一些典型的范文范本,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谈判能力是一门技能,

    支委会批评与自我批评会议记录(专业19篇)

    通过分析范文范本,我们可以学习到各种写作技巧和方法,拓宽自己的思路,提升自己的表达能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范文范本,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启发

    建筑施工实习日记(优秀18篇)

    实习日记可以帮助我们回顾和反思实习中的所见所闻,对自己的成长和进步进行评估。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实习日记范文,希望能给大家在写作实习日记时提供一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