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教育综合实践活动总结(大全5篇)

时间:2024-10-28 作者:ZS文王

总结是对前段社会实践活动进行全面回顾、检查的文种,这决定了总结有很强的客观性特征。怎样写总结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总结应该怎么写呢?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最新的总结书范文,方便大家学习。

红色教育综合实践活动总结篇一

劳动和劳动技术教育是中小学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贯彻落实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总体素质的基本途径。为深入做好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教育工作,制定本方案。

二、各项教育活动安排

1、爱绿护绿活动教育。

(1)学校在国旗下讲话中向全体老师和学生发出号召:人人参与植树节护绿、养绿系列活动,为美化、净化环境尽一份力。

(2)中高年级可开展“爱护环境动起来”活动。各班组织开展在校内植树、除草、松土、浇水、修枝等活动。

2、自理劳动、家务劳动教育。

(1)各班将劳动教育纳入“班级主题教育活动”,并和”家校一体“教育评价工作结合起来,利用“家长学校”向家长和学生宣传劳动教育的重要性,用“家校联系卡”形式建立“学生家庭自理劳动、家务劳动基地”。

(2)根据不同年级学生能力,通过“评比”等形式开展:不要大人喂饭,自己叠被整理房间,“认菜名”,拣菜洗菜,打扫卫生等家务劳动实践活动。

3、班级劳动。

(1)做好班级值日等日常劳动指导,确保每位学生参与班级劳动,劳动到位。

(2)开展每月一次的学校大扫除活动,增强学生的劳动意识,对学生进行劳动技巧的指导。

4、课堂教学。

三~六年级综合与实践教师认真落实《劳动与技术》教育目标,开展必要的综合实践活动,积累活动材料并上交德育处。

5、节日教育。

各班在五一劳动节期间,开展“谁是最可爱的人”主题班队会,学唱《劳动最光荣》,诵读《粒粒皆辛苦》等活动。

三、家庭、学校教育做到“八不要”

1、不要把劳动作为一种惩罚手段,如“不按时交作业,罚做清洁”。

2、不要用“免劳”来奖励孩子,如“今天作业全对,扫地任务免了”。

3、不要再孩子面前蔑视劳动,如“现在不好好学习,将来就要捡垃圾”。

4、不要因为干不好就“不用”,如“你洗不干净,不用你洗”。

5、不要因为一次失误而训斥,如“怎么把碗打破了,真够笨的”。

6、不要用大人的标准来要求孩子,如“10分钟了,一件还没做完,我都做3件了”。

7、不要否定孩子的劳动成果,如“看你洗的袜子,跟没洗有啥两样”。

8、不要在孩子面前说一些“厌恶劳动”的话,如“居委会让大家扫雪,我才不去呢”。

各班简要总结教育活动,期末交德育处。根据总结情况,德育处评选“劳动好少年”。

红色教育综合实践活动总结篇二

论文关键词:实践哲学实践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论文摘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作为一门全新的课程,它在这几年的实施中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也存在着不少问题。实践哲学的复兴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哲学范式。以实践哲学作为理论基础回归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本真,对综合实践活动提出了一些要求,有利于促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断走向成熟。

哲学是人类把握世界的一种基本方式。实践哲学作为西方现代哲学的转向,超越了传统的形而上学和近代的理论哲学,为哲学的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思维范式。它面向人生活的整个世界,关系人的独特的存在方式,这与教育是面向人、培养人的发展的实践有着天然的内在联系,教育的改革也纷纷将实践哲学作为其理论基础。而作为本次新课程改革亮点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正是立足于学生的现实生活,并且以实践活动作为该课程实施的主要方式,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因此,从实践哲学的角度分析人的实践活动的本质,审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必将为该课程的实施带来新的理论要求和指导。

一、实践哲学的基本观点

(一)实践哲学注重人的主体作用

实践哲学强调人在实践活动中主体作用的发挥,承认人的主体性是人进行创造性的、能够实现自己价值的实践活动的前提。这里的实践是人所特有的、趋向一定目的的活动,正如在亚里士多德实践哲学中提到的“在实践中确有某种为其自身而期求的目的,而一切其他事物都要为着它”[1]那样。

实践哲学主张从人本身的生存活动出发去理解人、人的世界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认为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人的存在价值只有在实践活动中才能得以彰显,实践是人的存在的本质要求。实践哲学关注的人是活生生的、鲜活的生命。也就是说,这里的“人”不只是作为实体存在的人,更为重要的是有着思维和意识的人;这里的“人”是有自主性的人,能够自觉地把自己视为主动者,把外物视为被动者[2],自由地支配自身的一切活动,并能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这里的“人”是有能动性的人,即在行动之前会自觉地确立实践的目的,制定实践活动的计划,选择实践活动的策略、政策,用以保证未来实践活动的顺利进行;这里的“人”是有创造性的人,能够打破自然界和自身的限制,从而不断超越现实,达到理想的未来。

(二)实践哲学的本质特征是理论和实践的统一

理论和实践的统一不能被仅仅理解为理论来自实践又指导实践。实践哲学认为,理论始终要面向现实,使理论成为实践的一个环节,成为现实本身的构成要素,而不是外在的说明,从而服务于改变现实的实践运动。

首先,理论与实践在现实生活中得到统一,理论服务于实践。理论学习的目的不仅在于认识客观世界的规律性,还在于运用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去能动地改造世界,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使其不断取得胜利。其次,也正是在运用理论的过程中,主体才能形成对理论更深刻的理解和熟练掌握,从而真正将学习到的理论内化为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再次,理论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发展,即实践对理论具有反作用。随着实践的发展和认识的深入,只有将理论运用到实践中,不断接受实践的检验,错误的理论才能被发现、纠正或推翻,而正确的理论才能被证实,并获得进一步发展。

(三)实践哲学以整个生活世界为基础性对象

实践哲学把整个生活世界作为自己的出发点,肯定了人生存的基本领域――“生活世界”和人的生活实践,肯定了这个领域对人类的重要性和对人类所有理论的基础性和先在性[3]。实践哲学涉及了人类生活的基本方面,它并不指向单一的、特定的对象领域而是涉及人类自身对象化的所有领域,是人、自然、社会间相互关系、相互作用、相互渗透所形成的有机的整体,是人的整个生活世界。

首先,实践改造的自然维度,生成发展了人化自然,将自然维度引向了与人有关的生活世界,使人化的自然成为实践哲学的关注对象。其次,作为人的存在必定不是单一的个人,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都在人能动的、有意识的实践活动中发生着各种各样的联系,每个人在改变他和其他人的关系,改变他和自然界的关系时也完成了对自己的改造。再次,人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按照自己的目的、意识等来改造社会客体,使社会向着人所需要的方向变化和发展,使社会成为真正人化的社会进而将社会纳入实践哲学的对象范围之内。因此,人、自然、社会的统一构成了人的整个生活世界,是实践哲学研究的基础性对象,是人的实践活动的现实基础。

(四)实践哲学以生成论的思维范式为主导

实践哲学的主导思维范式是生成论的思维范式。因为实践哲学以感性具体的实践为根基,它所追寻的根基不在生活实践之外,而是在生活实践之中。而生活世界处在生生不息的变化之中,是不确定的,因而实践也不可能是固定的、按照既定蓝图亦步亦趋的准确实施,而是一个不断生成的过程。

首先,从实践的主体来看,作为主体存在的人不是一个已经完成的人,而是不断生成的人,因为成长不是已完成的生长,人没有一个恒定的画像,人总是不停地进入生活,不停地变成一个人[4]。现实的人总处于一定的社会关系之中,人的生成发展和社会的生成发展与实践的对象化活动具有一致性。其次,从实践的过程来看,实践过程是复杂的、多变的,再加上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人们对客观事物的科学认识,往往不能够一次性获得,客观事物的本质也有一个受实践制约的逐步显露的过程。因此在实践的发展过程中,需要根据客观规律和具体情况改变已经制定好的计划、方案,调整实施,以确保实践活动达到预期的目标和结果,也就是说人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需要有一个逐步深化的过程。

二、实践哲学对综合实践活动的行动指要

(一)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实践哲学强调人的主体作用,学生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主体,我们要千方百计地为学生创造有利于实践的环境。要相信,只要从学生的兴趣点出发寻找课题,关心学生关心的、想了解的问题,鼓励学生深入研究,让他们在实践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生必定会有所收获。即便遇到困难,经历失败,学生也会从中汲取大量的经验教训,万不能因为害怕学生学不好而剥夺学生的自主权。

例如,在一次以“哭泣的水沟”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课中,由于学校旁边有一条小河,河里总是散发着一股难闻的气味,这一现象引起了学生的关注。于是学生自己确定了活动的主题,并进行了实地考察、采访,通过查资料、师生互动、讨论质疑等方式的实践活动,学生终于找到了水沟被污染的各种原因,还自主研究制定出治理臭水沟的方案。这个案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重视,热情也被积极地调动起来,学生的能力和素质也在活动中获得了相应的发展。当然,在整个过程中,教师的指导是必要的,但绝不能一手包揽学生的全部活动,而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真正把受教育者当做一个完整的主体看待,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在实践中获得发展,并以此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

(二)注重学生的理论知识在现实操作中的运用

实践哲学中的理论与实践不是二元的对立,而是在实践活动中的有机统一。必须将普遍的理论具体化、个性化到现实的实践活动中,才能彰显理论的指向作用,使其服务于实践,推动人们在实践中创新;另一方面理论的科学性可以在实践中得到验证、强化和进一步发展,使主体获得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中教师要注意将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与现实操作结合起来。例如,某老师在组织学生开展“××景区交通污染”状况调查中,学生在制定方案计划时,本打算采用噪音测量器测量空气的污染程度,但是他们没有借到仪器,又不愿浪费钱去买一个。最后一个学生想出办法:只要准备瓶子、管子等简单的东西,然后到不同的地方装上空气,最后把装有空气的瓶子倒过来用管子输入水,哪个瓶子中的空气多即二氧化碳多,就表明那里的污染大一些[5]。这一建议正是源自学生看书获得的知识,建议被采用后,该生在活动中展示出很高的积极性。因此,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要尽量使学生已有的学科课程知识和通过课外学习获得的知识都能够在活动中得到应用、延伸、综合、重组和提升。当学生能够根据活动中的具体状况活用书本上的知识,把理论运用于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困难时,他们就会获得很大的成就感和满足感,对活动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从而使活动得以顺利进行。另一方面,学生在知识的应用过程中,体验到知识的作用,有利于提高他们对知识学习的兴趣,充分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进而大胆提出解决问题的新观点、新思路和新方法,并积极主动地去探索,获得对已有知识的反思能力。这会让学生真正学会学习,勇于创新。

(三)强调课程内容的改变和延伸

实践哲学的对象面向整个与人有关的生活世界。学生生活在一个由个人、社会、自然等基本要素构成的完整世界中,而且这些要素交汇融合、彼此联系,仅仅依靠书本知识的学习已经不能满足学生作为一个真正社会的人的存在的需求。因此,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应涉及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和领域,涵盖学生与自然、社会生活和自我的关系的基本问题,使学生在亲近自然,参与社会和与他人积极交互的过程中获得全面的发展。

综合实践活动要勇于打破教室和学校的束缚,将学校、家庭、社会和自然界融合起来。首先,活动的课程内容要亲近自然,丰富学生对人与自然关系的了解与认识,培养他们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情感和态度,并进一步促使其参与环境保护活动,形成初步的环境保护能力。其次,要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社会生活和服务社会的意识,增强他们对社会的了解与认识,增强其社会实践能力,关注学生的社会行为、态度和价值观,帮助他们形成社会责任感、劳动观和道德观等。这也要求学校要呼吁所在社区和社会各部门的积极协作,配合学生外出参观、访问、调查,争取在各地建立图书馆、博物馆等青少年活动场所。再次,要重视学生与他人或自己有意识的交互活动,培养学生人际交往的能力、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养成负责任的生活态度。

(四)关注综合实践活动的生成性

实践哲学的思维范式是以生成论为主导的思维范式,它要求以生成和发展的眼光看待实践活动的主体、活动过程和活动结果等。

首先,学生在与实践活动的“对话”中,不断生成发展成为“新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打破了已有的僵化的课堂,引导学生投身于实践生活中,启发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之中通过分析、思考和判断发展、锻炼自己的思维,并在多种可能性之间通过慎密的思考和负责的行为不断发展成为趋于完善的“人”,成为一个不断生长发展的能动自觉的主体。

其次,实践哲学认为实践不是固化的。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是复杂的,随时都可能出现让人意想不到的情况。教师要适时引发学生思考,鼓励学生创新,让学生发现新问题,生成新课题,自主完成方案、计划的修正和调整,确保活动效果的实效性。例如,某学校以“牛奶”为主题进行了系列活动的规划与实施。在教师讲解牛奶的营养、牛奶与健康的关系时,突然有一位学生问老师:“牛奶这么好,那为什么我们每天都喝牛奶,而农村的小朋友却很少喝牛奶呢?”显然这是活动过程中生发出来的问题[6],只要教师积极地适时引导学生探究,该活动定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再次,由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生成性和发展性,因此,对活动结果评价也应该以发展性的评价为主,即学校和教师不应过多地关注活动的结果和活动过程中产生的作品,而应注重学生能力的获得和生命的成长。即使活动的目标没有完全实现,教师也不能盲目地否定活动的意义和价值,而应肯定活动的阶段性成果并汲取活动中的经验教训,以获得更长远的发展。

总之,实践哲学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着一种天然的内在联系。实践哲学的复兴为综合实践活动走出困境提供了一种良好的契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只有回归实践哲学,回归本真的实践,根植于实践才能走出困境,获得新生。

参考文献:

[1]苗力田.亚里士多德全集(第8卷)[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4.

[2]孙晓毛.略论人的实践活动中的主体性原则[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1998,(4):1-5.

[4]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m].华东师范大学比较研究所,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1197.

[5]陈宏贞,贺方秀.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要以学生为主体[j].科技资讯,2008,(32):216.

[6]顾建军.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206.

红色教育综合实践活动总结篇三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少工委《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劳动教育的意见》,切实加强中小学生劳动教育工作,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劳动兴趣、磨练意志品质、激发创造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努力把学生培养成热爱劳动、勤于劳动、善于劳动的高素质劳动者。依据市教育局、县教科局相关要求,结合实际,特制定我校劳动教育实施细则。

一、具体目标

坚持学校和家庭相结合开展劳动习惯养成教育,突出抓好校园日常劳动训练、生活实践劳动教育、传统工艺劳动教育。通过自我服务劳动、家务劳动、公益劳动和简单的生产劳动实践,使学生初步学会一些基本的劳动知识,逐步培养正确的劳动观念、良好的劳动习惯以及热爱劳动和热爱劳动人民的感情。

二、基本原则

1、坚持思想引领。通过劳动教育,让学生学习必要的劳动知识和技能,在劳动教育中“树德”、“增智”、“强体”、“审美”,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2、坚持有机融入。有效发挥学科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劳动教育功能,让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形成劳动光荣的正确观念。

3、坚持实际体验。让学生直接参与劳动过程,增强劳动感受,体会劳动艰辛,分享劳动喜悦,掌握劳动技能,养成劳动习惯,提高动手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坚持适当适度。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性别差异、身体状况等特点,选择合适的劳动项目和内容,安排适度的劳动时间和强度,同时要教育学生,劳动过程中学会自护,确保人身安全。

三、主要任务

1、课程的有机渗透。依据上级要求,开好国家规定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其他学科教育中有效渗透劳动观念、劳动态度、劳动美德、劳动技术的教育。要结合综合实践课有机的融入劳动教育内容,在语文、数学、品德与生活(社会)等学科教学中加大劳动观念和态度的培养。

2、开展校内劳动。学校常规工作中要渗透劳动教育,组织学生做好值日,认真清扫校园,增强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开展结合学生实际的劳动竞赛活动,提高学生劳动意识和劳动技能;开展与劳动有关的兴趣小组、社团活动,进行手工制作、室内装饰、班务整理等实践活动;开展“爱学校集体劳动”教育,积极组织学生参与校园卫生保洁和绿化美化,普及校园种植。可开辟专门区域种植花草树木或农作物,让班级、学生认领绿植或“责任田”,予以精心呵护,在为集体、为他人服务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劳动的快乐,培养学生尊重劳动、热爱劳动,以劳动为荣的观念和态度。培养责任感。

3、社会实践活动。结合实际情况利用“学雷锋活动日”、“志愿者日”、“劳动节”、“元旦”、“春节”等节日,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有益的社会实践活动,志愿者服务。结合农村实际,在农忙时节组织学生帮助家长进行适当的农业生产劳动,使学生通过实践获得一定的生活劳动技能和劳动知识,培养学生尊重劳动、热爱劳动,以劳动为荣的观念和态度,养成良好的生活、劳动习惯。

4、鼓励参与家务劳动。教育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里的事情帮着做,弘扬优良家风,参与孝亲、敬老、爱幼等方面的劳动。结合重大节假日、寒暑假,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个性差异,适量的安排家庭劳动作业(如洗碗、扫地、洗衣、整理房间等),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体会父母的辛苦,为父母分忧;锻炼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和劳动能力,增强劳动意识。

四、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xx年10月——20xx年11月)

1、加强宣传,营造氛围。要把劳动教育作为德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保证劳动教育的实效性和多样性。通过家长会、家访等形式对学生家长进行劳动教育重要性的宣传,引导家长认识劳动对培养学生优秀的思想品质、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作用,使家长能积极主动的配合各项校内外教育活动。

2、制定措施,提高认识。制定切合本校实际的劳动教育实施细则,组织教师学习细则,使全体教师明确人人为劳动教育的参与者、组织者、引领者。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xx年12月——20xx年5月)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积极组织相关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劳动教育培训,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活动,通过活动促进教师专业教学能力的提高。

2、利用多种途径与载体。通过家长学校,指导家长重视孩子家务劳动意识的培养;通过校本课程,传授家务劳动方法,掌握家务劳动技能;通过不同形式的校园社团活动,加强学生家务劳动习惯的培养;通过学校开展的各种主题活动,营造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里的事情主动做的正向引领。

3、课程整合与渗透。利用学校各级课程进行整合与有效渗透,利用有利资源,丰富劳动教育内容。

4、加强督导评价。建立学生劳动评价制度,评价内容包含参加劳动次数,劳动态度、实际操作、劳动成果等方面,突出家务劳动评价,形成劳动教育评价体系。把具体的劳动情况和相关材料计入学生综合素质档案,可作为评选“劳动小能手”、“三好学生”等的依据之一。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xx年6月)

各校对劳动教育开展情况进行总结交流。做好劳动教育成果的积累(如汇总家务劳动日记,家务劳动的感受体会,家庭成员对孩子家务劳动的评价感受等等)。同时要做好相关资料的整理存档工作,并上报中心校,届时中心校将根据活动开展情况对评选出的家务劳动小能手、劳动好少年等进行表彰。

红色教育综合实践活动总结篇四

小学科学教学资源开发的科学性首先应该体现在有一定的目标性,要为实现一定的目标服务,要有利于达到小学科学教学目标,有利于丰富小学科学教学内容,有利于提高小学科学教学的质量。

一、小学科学教学资源的特点

小学科学教学资源是多种多样的,要有效的开发和利用教学资源,使教学资源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发挥应有的作用,还有必要进一步了解教学资源的特性。

1。生活性。教学资源内容的选择应与小学生现实生活密切联系,并且能够引起学生强烈的兴趣和需要、唤起积极的思维活动和探究欲望。科学的特征之一就是抽象性,这种抽象性使科学知识超越学生的日常经验,并与日常经验情景相分离。学生的生活世界是学习科学教学的价值基础,离开学生的生活情景,科学教学中的知识就会丧失其价值基础。学科材料对男孩和女孩来讲都失去了生命力,变成了相当死的东西,这是因为它与情景分离开了。学生的活动范围构成了他们的生活世界空间,在这个空间里包含许多资源,学生在这个真实的空间活动中才会提出这样那样的问题。这些问题都源于他们对生活世界的观察与思考。让学生从日常生活中选取他们熟悉的素材作为学生学习的内容,让学生探究身边常见的事物,只有这样才能增强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2。探究性。探究性即教学资源要能够支持学生的探究活动,有利于学生从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并能通过多种渠道收集证据、进行实验等探究,从而解决教学中的问题。小学科学教学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教学。它要面向全体学生、立足学生的发展、体现科学的本质、突出科学探究,并反映当代的科学成果。因此,开发的教学资源要具有探究性,要有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探究,或者有利于学生在探究中的学习。

3。开放性。教学资源的内容要具有以科学为中心的开放性,即向科学技术前沿、生活、社会开放,提供资源的信息渠道具有以学生为中心的开放性,即让学生通过主动的探究活动获取各种信息,而不是被动的接受信息。科学教学开放性不仅表现在科学教学学习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有一定的选择空间和创新机会。如科学教材中要求学生饲养并观察蚯蚓,但在没有蚯蚓的'学校教师可以根据学校和条件选择其他的动物来代替。这种开放性还表现在,要引导学生利用广泛存在于学校、家庭、社会、大自然、网络和各种媒体中的资源进行主动的科学学习,将学生的科学学习置于广阔的背景之中,帮助他们不断扩展对周围世界科学现象的体验,丰富他们的学习经历。

二、小学科学教学资源的开发模式

1。小学科学教学资源开发目标的确定。小学科学教学资源开发目标是指开发者对科学教学资源开发的原因,这决定着开发者将开发哪些科学教学资源,如何开发这些资源。如是想通过开发条件性资源改善科学教学的教学条件,还是想通过开发素材性资源来丰富科学教学内容等。不同的开发目的将会产生不同的开发方式,导致不同的开发结果。

2。学科学教学资源普查和分析。这个阶段就是对现有的各种资源进行普查分析,普查这些资源的数量、质量及其存在形式等,分析其特点,筛选出有开发价值的、并可以开发的资源。

3。小学科学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建设。小学科学教学资源的建设就是对第二阶段筛选出来的资源进行加工处理的过程。可以通过改造、整合等方式进行加工处理,使其原来繁杂的、被我们筛选出来的那些科学教学资源成为更加贴近我们需要的、真正的小学科学教学资源。

4。小学科学教学资源的利用和评价。小学科学教学资源的利用是科学教学资源开发的关键,它关系到小学科学教学资源的开发活动能否有效的为小学科学教学资源开发的目的服务,能否有效的为实现小学科学教学目标服务等。小学科学教学资源利用的评价就是对科学教学资源利用后产生效果的评价。

以上四个环节并没有严格的先后顺序,它的先后顺序取决于开发模式。并且在这过程中有些环节是可以同时进行的,如小学科学教学资源的建设和利用是可以同时进行的。

三、小学科学教学资源利用的方法

1。筛选身边的教学资源。我们身边的资源是一个庞大的系统,但并不是所有的资源都能够进入我们的小学科学教学中,只有符合教育目标、符合学生需要的内容、方式等材料才能成为小学科学教学的构成要素或实施条件。这就要求科学教师在众多的教学资源中选择最有效、最有价值的那一部分。

2。改造小学科学教学资源。改造就是指根据小学科学教学具体实施对象和条件要求,对原有科学教学资源进行加工、变化、修改的过程。改造是小学科学教学资源转化为科学教学要素或条件的基本方法。

3。整合教学资源。整合就是指将不同的小学科学教学资源,如人力的、物力的、经验的等,将其按照一定的方式进行统整,形成新的小学科学教学资源的方法。通过对小学科学教学资源的整合,可以对不同内容、不同形态、不同作用的科学教学进行优化,最大限度地发挥小学科学教学资源的作用。如我们可以将小学科学知识与学生环境意识相结合来探讨人与自然的关系等。

4。共享教学资源。共享是指小学科学教学资源在一定的条件下,被多个单位或个人使用的一种形式。共享是提高小学科学教学资源有效利用率的方法。学校科学教学资源存在严重的不均衡性,资源共享可以达到优势互补与稀缺资源共享。

四、结语

小学科学教学资源开发的科学性还应体现在它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上。在开发过程中要考虑学校的特点、实际条件、学生情况、教师能力和学校周围环境等条件,从实际情况出发,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因时制宜地开发与利用学校科学教学资源。

参考文献:

[1]寿建杨。农村小学科学课程资源开发的基本途径及策略[j]。科学课,xxxx,(07)。

[2]汤小勇。例谈小学科学人文性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新课程(教师),xxxx,(03)。

[3]华引江。小学科学学科有效合作备课的实践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xxxx,(20)。

红色教育综合实践活动总结篇五

什么是教育资源?概括起来讲,各学科教材课本、新闻媒体及耳闻目睹的一些社会现象、自然环境,学生学习的方法、态度、能力,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个人修养、师教手段等等都可以称为对学生实施教育的资源。从我国目前教育改革的趋势来看,凡是有利于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和谐发展的资源都应该加以开发与利用。广泛地利用好这些资源对学生学习资源进行开发与优化,其实质就是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思维的培养。教师应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努力开发与利用好现有的教育资源,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我认为,城乡中学数学现有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思考。

一、对师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是不可忽视的重要资源。

1、教师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

在课程资源建设的过程中,要始终把教师队伍的建设放在首位,通过这一最重要的课程资源的突破来带动其他课程资源的优化发展。学生是课程资源开发的主体和学习的主人,是我们教师最需要开发和利用的资源宝库。著名教育家布鲁纳认为,教学过程就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发现的过程,要求学生利用给定的材料主动地学习,强调要自我思考和探索事物,而不是消极地接受知识,要像数学家那样去思考数学,要像历史家那样去思考历史,亲自去发现问题的结论和规律,成为一个发现者。

教师作为一种最重要的课程资源,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我们根据农村教师的特点,采取以下措施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在教师教育教学理念的更新和观念的转变上,教师们要积极地参与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优化数学教学条件,提高教学质量。

2、学生资源的开发。

办手抄报。我们利用寒暑假组织学生制作数学手抄报――学生不仅将自己感兴趣的数学知识、故事、奇闻轶事编辑其中,而且将自己的独到的见解、独特的个性尽情展露出来。

创办刊物。

由课题组牵头创办一种面向学生的数学刊物,刊物上登载学生学习数学的收获、体会及感想,发现和提出日常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展现和坦露自己的奇思妙想,以及对教材的建议等等。通过数学刊物,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实现课程资源共享。

二、教材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改造教材情境,增强学生感性经验,培养学生理解能力。例如第一册第二章《有理数及其运算》中“水位的变化”,利用我县特殊地位,组织学生收集水文资料――这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堂学习材料,而且不失时机地对学生热爱家乡、关心家园的美好情感进行了培养。

2、拓展教材学习素材,增强学生学习空间,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我们在改造部分学习情境的同时,为学生拓展学习的素材,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数学教学活动资源的开发

“教学是课程实施的主要途径,所以教学活动的资源是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更为细节的部分。”这种微观层次的课程资源的开发在农村中学的数学教学中显得更加突出和实际。我们的具体做法如下。

1、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发展。如第二册《三角形》中“利用三角形全等测量距离”,师生走出课堂,来到操场或田野,利用田头水坝实地验。

2、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社会实际问题,发展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根据城乡中学的特点,为学生提供许多课外实践活动素材。让学生亲自实践与尝试,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如在学习了“生活中的数据”以后,让学生配合农村农业结构调整,在充分掌握相关数据的基础上,小组合作计算一亩田的水稻的纯收入或计算一亩田种经济作物的收入或计算喂养一头牲猪的纯收入等。

四、开展以校为本的教研活动,整合校内课程资源

1、以教研组为单位,组织实验年级的教师进行集体备课,探讨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的具体问题,如教材情境的设置与学生活动安排等。

2、鼓励教师,特别是同年级、同学科的教师相互听课、评课,发挥集体的智慧,达到教师资源的有效整合,实现教师的整体性发展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

五、实行城乡课程资源优势互补

我县中学城区、城郊、农村皆有,借助这个特点,我们利用教研活动的机会,组织城乡教师相互交流合作,发挥各自的优势,取长补短,实现课程资源的城乡优势互补,不断拓展教师进行课题研究的视野。

相关范文推荐

    幼儿园教师个人述职报告德能勤绩(通用6篇)

    在当下这个社会中,报告的使用成为日常生活的常态,报告具有成文事后性的特点。报告对于我们的帮助很大,所以我们要好好写一篇报告。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报告的范文模板

    最新护士个人简历(实用8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

    英语师范生见习报告(通用7篇)

    在经济发展迅速的今天,报告不再是罕见的东西,报告中提到的所有信息应该是准确无误的。通过报告,人们可以获取最新的信息,深入分析问题,并采取相应的行动。下面是我给大

    2023年超市实践报告(实用5篇)

    在当下社会,接触并使用报告的人越来越多,不同的报告内容同样也是不同的。那么什么样的报告才是有效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报告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2023年活动策划书和案例(模板5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这

    2023年服装市场调研分析报告(实用8篇)

    在当下这个社会中,报告的使用成为日常生活的常态,报告具有成文事后性的特点。报告帮助人们了解特定问题或情况,并提供解决方案或建议。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优秀的报告文

    2023年享乐心方面存在的问题大全(15篇)

    在现代社会,诚信是道德准则的核心之一。如果我们想树立良好的诚信形象,首先要保持信言行一致,言出必行。在这里,我们为大家推荐了一些优秀的诚信文学作品,供大家参考和

    六一计划幼儿园活动方案 六一幼儿园活动计划(汇总9篇)

    无论是个人还是组织,都需要设定明确的目标,并制定相应的方案来实现这些目标。方案的制定需要考虑各种因素,包括资源的利用、风险的评估以及市场的需求等,以确保方案的可

    最新小班万花筒教案(优秀5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教案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教案呢?以下我

    最新疑问学生资助自查报告(优质10篇)

    在经济发展迅速的今天,报告不再是罕见的东西,报告中提到的所有信息应该是准确无误的。报告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报告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报告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