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教案编写(专业16篇)

时间:2024-12-22 作者:文锋

高一教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进行编写,具有实用性和针对性我们为大家准备了一些高一教案的范例,大家可以参考一下。

高一物理教案编写(专业16篇)篇一

-->。

2、过程和方法目标。

(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弹簧测力计的结构。

(2)通过自制弹簧测力计以及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掌握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

通过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和使用,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爱动手动脑的好习惯。

二、重点难点。

重点:什么是弹力,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

难点:弹簧测力计的测量原理。

三、教学方法:探究实验法,对比法。

四、教学仪器:直尺,橡皮筋,橡皮泥,纸,弹簧测力计。

五、教学过程。

(一)弹力。

1、弹性和塑性。

学生实验,注意观察所发生的现象:

(2)取一条橡皮筋,把橡皮筋拉长,体验手感,松手后,橡皮筋会恢复原来的长度。

(3)取一块橡皮泥,用手捏,使其变形,手放开,橡皮泥保持变形后的形状。

(4)取一张纸,将纸揉成一团再展开,纸不会恢复原来形状。

让学生交流实验观察到的现象上,并对这些实验现象进行分类,说明按什么分类,并要求各类再举些类似的例子。(按物体受力变形后能否恢复原来的形状这一特性进行分类)。

直尺、橡皮筋等受力会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特性叫做弹性;橡皮泥、纸等变形后不能自动恢复原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特性叫做塑性。

2、弹力。

我们在压尺子、拉橡皮筋时,感受到它们对于有力的作用,这种力在物理学上叫做弹力。

弹力是物体由于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弹力也是一种很常见的力。并且任何物体只要发生弹性形变就一定会产生弹力。而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支持物的压力、绳的拉力等,实质上都是弹力。

3、弹性限度。

弹簧的弹性有一定的限度,超过了这个限度就不完全复原了。使用弹簧时不能超过它弹性限度,否则会使弹簧损坏。

(二)弹簧测力计。

1、测量原理。

它是根据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它的伸长就越长这个道理制作的。

2、让学生自己归纳使用弹簧测力计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使用测力计应该注意下面几点:

(1)所测的力不能大于测力计的测量限度,以免损坏测力计。

(2)使用前,如果测力计的指针没有指在零点,那么应该调节指针的位置使其指在零点。

(3)明确分度值:了解弹簧测力计的刻度每一大格表示多少n,每一小格表示多少n。

(4)把挂钩轻轻拉动几下,看看是否灵活。

5、探究: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和使用。

(四)课堂小结:1、什么是弹性?什么是塑性?什么是弹力?

2、弹簧测力计的测量原理。

3、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五)巩固练习:

1、乒乓球掉在地上马上会弹起来,使乒乓球自下而上运动的力是,它是由于乒乓球发生了而产生的。

2、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就。它有一个前提条件,该条件是,就是根据这个道理制作的。

3、关于弹力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只有弹簧、橡皮筋等这类物体才可能产生弹力。

b、只要物体发生形变就会产生弹力。

c、任何物体的弹性都有一定的限度,因而弹力不可能无限大。

d、弹力的大小只与物体形变的程度有关。

4、下列哪个力不属于弹力()。

a、绳子对重物的拉力b、万有引力c、地面对人的支持力d、人对墙的推力。

5、两个同学同时用4.2n的力,向两边拉弹簧测力计的挂钩和提纽,此时弹簧测力计显示的示数是。

(六)布置作业:

六、课后反思:

1、成功的地方:

2、不足的地方:

3、改进措施:

附:板书设计:

一、弹力:

1、弹性和塑性。

2、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3、弹性限度。

二、弹簧测力计:

1、测量原理: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就越长。

2、使用方法:(1)认清量程、分度值。

(2)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点。

高一物理教案编写(专业16篇)篇二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

教材分析

教法建议

本节教材的特点是概念较多,很多知识初中时学过,并且这些知识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建议让同学自学讨论的方法进行,可让同学提前预习或课上给出时间看书,教师提出一些问题,或让同学看书后提出问题,展开讨论,达到掌握知识,提高能力的目的,并结合多媒体资料加深理解和巩固.

教学重点:质点和位移的概念

教学难点:位移概念的引入与理解

(一)提出问题,引起思考和讨论.

1、什么叫机械运动?请举一些实例说明.

3、同一运动,如果选取的参考系不同,运动情况一般不同,请举例说明.

4、选择参考系的原则是什么?(虽然参考系可以任意选取,但实际上总是本着观测方便和使运动的描述尽可能简单的原则选取)

(二)展示多媒体资料,加深理解(穿插在讨论问题之间进行)

1、太阳系资料:行星绕太阳运转情况.

2、银河系资料:星系旋转情况.

3、电子绕原子核运转情况.

4、飞机空投物资情况.

(一)提出问题,引起思考和讨论:

2、什么叫质点?

3、小物体一定能看成质点吗?大物体一定不能看成质点吗?请举例说明?

4、什么叫轨迹?什么叫直线运动?什么叫曲线运动?

(二)展示多媒体资料,加深理解.

1、火车(200米长)穿山洞(100米长)情况.

2、地球公转及自转情况.

(三)总结提高:

提出问题,引起思考和讨论.

2、“现在是北京时间8点整”中“8点”的含义是什么?

3、校百米纪录是10.21s、第2s末、第2s内的含义各是什么?

四、位移和路程

(一)提出问题引起思考和讨论:

1、说“物体由a点移动500米到达b点”,清楚吗?

2、如何描述物体位置的变化?

3、什么叫位移?为什么说位移是矢量?

4、位移和路程有什么区别?它们之间有关系吗?

(二)展示多媒体资料,加深理解.

1、从天津到上海,海、陆、空三种路线抵达情况.

2、在400米跑道上进行200米跑和400米跑情况.

1、请你手托一石子水平匀速前进,突然释放石子,观察石子的运动情况?再请站在路边的人观察石子的运动情况.二者观察到的运动轨迹一样吗?请解释原因.

高一物理教案编写(专业16篇)篇三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理解速度的概念。知道速度是表示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知道它的定义、公式、符号和单位,知道它是矢量。

2、理解平均速度,知道瞬时速度的概念。

3、知道速度和速率以及它们的区别。

二、能力目标。

1、比值定义法是物理学中经常采用的方法,学生在学生过程中掌握用物理工具描述物理量之间的关系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抽象思维能力。

三、德育目标。

由简单的问题逐步把思维迁移到复杂方向,培养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由简单到复杂。

教学重点。

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的概念及其区别。

教学难点。

怎样由平均速度引出瞬时速度。

教学方法。

类比推理法。

教学用具。

有关物理知识的投影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质点的各式各样的运动,快慢程度不一样,那如何比较运动的快慢呢?

二、新课教学。

(一)用投影片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1、知道速度是描述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

2、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知道平均不是速度的平均值。

3、知道瞬时速度是描述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经过某一位置时)的速度,知道瞬时速度的大小等于同一时刻的瞬时速率。

(二)学生目标完成过程。

1、速度。

提问:运动会上,比较哪位运动员跑的快,用什么方法?

学生:同样长短的位移,看谁用的时间少。

提问:如果运动的时间相等,又如何比较快慢呢?

学生:那比较谁通过的位移大。

老师:那运动物体所走的位移,所用的时间都不一样,又如何比较其快慢呢?

学生:单位时间内的位移来比较,就找到了比较的统一标准。

师:对,这就是用来表示快慢的物理量速度,在初中时同学就接触过这个概念,那同学回忆一下,比较一下有哪些地方有了侧重,有所加深。

板书:速度是表示运动的快慢的物理量,它等于位移s跟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t的比值。用v=s/t表示。

由速度的定义式中可看出,v的单位由位移和时间共同决定,国际单位制中是米每秒,符号为m/s或ms1,常用单位还有km/h、cm/s等,而且速度是既具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即矢量。

板书:

速度的方向就是物体运动的方向。

2、平均速度。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在任何相等的时间里位移都是相等的,那v=s/t是恒定的。那么如果是变速直线运动,在相等的时间里位移不相等,那又如何白色物体运动的快慢呢?那么就用在某段位移的平均快慢即平均速度来表示。

例:百米运动员,10s时间里跑完100m,那么他1s平均跑多少呢?

学生马上会回答:每秒平均跑10m。

师:对,这就是运动员完成这100m的平均快慢速度。

板书:

说明:对于百米运动员,谁也说不来他在哪1秒破了10米,有的1秒钟跑10米多,有的1秒钟跑不到10米,但它等效于运动员自始至终用10m/s的速度匀速跑完全程。所以就用这平均速度来粗略表示其快慢程度。但这个=10m/s只代表这100米内(或10秒内)的平均速度,而不代表他前50米的平均速度,也不表示后50米或其他某段的平均速度。

例:一辆自行车在第一个5秒内的位移为10米,第二个5秒内的位移为15米,第三个5秒内的位移为12米,请分别求出它在每个5秒内的平均速度以及这15秒内的平均速度。

学生计算得出:

由此更应该知道平均速度应指明是哪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3、瞬时速度。

如果要精确地描述变速直线运动的快慢,应怎样描述呢?那就必须知道某一时刻(或经过某一位置)时运动的快慢程度,这就是瞬时速度。

板书:瞬时速度:运动的物体在(经过)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

比如:骑摩托车时或驾驶汽车时的速度表显示,若认为以某一速度开始做匀速运动,也就是它前一段到达此时的瞬时速度。

在直线运动中,瞬时速度的方向即物体在这一位置的运动方向,所以瞬时速度是矢量。通常我们只强调其大小,把瞬时速度的大小叫瞬时速率,简称为速率,是标量。

4、巩固训练:(出示投影片)。

一物体从甲地到乙地,总位移为2s,前一s内平均速度为v1,第二s内平均开速度为v2,求这个物体在从甲地到乙地的平均速度。

师生共评:有的同学答案为这是错误的。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值,要严格按照平均速度的定义来求,用这段总位移与这段位移所用的时间的比值,也就只表示这段位移内的平均速度。

三、小结。

1、速度的概念及物理意义;。

2、平均速度的概念及物理意义;。

3、瞬时速度的概念及物理意义;。

4、速度的大小称为速率。

拓展:

本节课后有阅读材料,怎样理解瞬时速度,同学们有兴趣的话,请看一下,这里运用了物理的极限思想,有助于你对瞬时速度的理解。

四、作业p26练习三3、4、5。

五、板书设计。

【总结】20xx年已经到来,高中的同学也即将进入一系列的寒假春节,小编在此特意收集了寒假有关的文章供读者阅读。

高一物理教案编写(专业16篇)篇四

3、知道力的两种不同的分类;能力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了解对某个力进行分析的线索和方法.情感目标。

教学建议一、基本知识技能1、理解力的概念:

2、力的图示与力的示意图:

3、要会从性质和效果两个方面区分力.二、教学重点难点分析(一)、对于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要准确把握这一概念,需要注意三点:

1、力的物质性(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

2、力的相互性;

3、力的矢量性;

(二)、力的图示是本节的难点.。

(三)、力的分类需要注意的是:

1、两种分类;

2、性质不同的力效果可以相同,效果相同的力性质可以不同.。

一、提问:什么是力?

教师通过对初中内容复习、讨论的基础上,总结出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提问:下列实例,哪个物体对哪个物体施加了力?

(1)、马拉车,马对车的拉力.。

(2)、桌子对课本的支持力.。

总结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有施力物体就有受力物体,有力作用,同时出现两个物体.。

强调:在研究物体受力时,有时不一定指明施力物体,但施力物体一定存在.。

二、提问、力是有大小的,力的大小用什么来测量?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什么?

教师总结:力的测量:力的测量用测力计.实验室里常用弹簧秤来测量力的大小.。

力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符号:n.。

三、提问:仅仅用力的大小,能否确定一个力:

演示压缩、拉伸弹簧,演示推门的动作.主要引导学生说出力是有方向的,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体会并得出力的三要素来。

高一物理教案编写(专业16篇)篇五

3.从微观意义上看电流的强弱与自由电子平均速率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类比和分析使学生对电源的的概念、导线中的电场和恒定电流等方面的理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电源、电流的学习培养学生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的生产实践的意识,勇于探究与日常生活有关的物理学问题。

重点:理解电源的形成过程及电流的产生。

难点:电源作用的道理,区分电子定向移动的速率和在导线中建立电场的速率这两个不同的概念。

(一)先对本章的知识体系及意图作简要的概述

(二)新课讲述————第一节、导体中的电场和电流

高一物理教案编写(专业16篇)篇六

了解宇宙大爆炸理论是解释宇宙起源的一种学说,引导学生去探索神秘的宇宙.

:应用万有引力定律

:天文学知识

自学与讲授

多媒体和计算机

问题:教师用计算机展示图片:

1、围绕地球作匀速圆周运动的星是什么星?谁提供的向心力?

回答:是地球的卫星,是地球与卫星间的万有引力提供的.

这是第一层.(地球的卫星包括月亮,地球是行星)

教师用计算机展示图片:

2、太阳系中有几大行星在绕太阳作匀速圆周运动?是谁提供的向心力?

(其中海王星和冥王星都是用万有引力定律找到的,太阳是恒星.)

教师用计算机展示图片:

3、太阳系又在什么范围内呢?

回答:在银河系.

4、请学生解决下列问题:

典型例题1:在研究宇宙发展演变的理论中,有一种学说叫做“宇宙膨胀说”,这种学说认为万有引力恒量g在缓慢地减小.根据这一理论,在很久很久以前,太阳系中地球的公转情况与现在相比:

a、公转半径 变大b、公转周期 变小

c、公转速率 变大d、公转角速度 变大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解得:

当 减小时, 增加时,公转速度逐渐减小.

由公式 又知t逐渐增加,故正确答案为b、c.

求:

1、“黑洞”的质量.

2、试计算黑洞的最大半径.

解:

1、由万有引力定律得:

解得: =3.6×10 35 kg

得:

解得: =5.3×10 8 m

布置作业:

高一物理教案编写(专业16篇)篇七

2、明确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

4、培养学生实验、观察、推理、归纳的科学意识和方法。

二、重点难点。

理解在同一地点,一切物体在自由落体运动中的加速度都相同是本节的重点。

掌握并灵活运用自由落体运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是难点。

三、教学方法。

实验—观察—分析—总结。

四、教具。

牛顿管、抽气机、电火花计时器、纸带、重锤、学生电源、铁架台。

五、教学过程。

(一)、课前提问: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是怎样的?

vt=at。

s=at2/2。

vt2=2as。

(二)、自由落体运动。

演示1:左手掷一金属片,右手掷一张纸片,在讲台上方从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同时释放,让学生观察二者是否同时落地。然后将纸片捏成纸团,重复实验,再观察二者是否同时落地。

结论:第一次金属片先落下,纸片后落下,第二次几乎同时落下。

提问:解释观察的现象。

显然,空气对纸的阻力影响了纸片的下落,而当它被撮成纸团以后,阻力减小,纸片和金属片才几乎同时着地。

假设纸片和金属片处在真空中同时从同一高度下落,会不会同时着地呢?

演示2:牛顿管实验。

自由落体运动: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

显然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是:

(1)只受重力而不受其他任何力,包括空气阻力。

(2)从静止开始下落。

实际上如果空气阻力的作用同重力相比很小,可以忽略不计,物体的下落也可以看做自由落体运动。

(三)自由落体运动是怎样的直线运动呢?

学生分组实验(每二人一组)。

将电火花计时器呈竖直方向固定在铁架台上,让纸带穿过计时器,纸带下方固定在重锤上,先用手提着纸带,使重物静止在靠近计时器下放,然后接通电源,松开纸带,让重物自由下落,计时器就在纸带上打下一系列小点。

运用该纸带分析重锤的运动,可得到:

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2、重锤下落的加速度为a=9。8m/s2。

(四)自由落体加速度。

1、学生阅读课文。

提问:什么是重力加速度?标准值为多少?方向指向哪里?用什么字母表示?(略)。

2、重力加速度的大小有什么规律?

(1)在地球上同一地点,一切物体的重力加速度都相同。

(2)在地球上不同的地方,重力加速度是不同的,由教材第37页表格可知,纬度愈高,数值愈大。

(五)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vt=gt。

h=(1/2)gt2g取9。8m/s2。

vt2=2gh。

注意式中的h是指下落的高度。

(六)课外作业。

1、阅读《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

2、教材第38页练习八(1)至(4)题。

高一物理教案编写(专业16篇)篇八

本节教材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全日制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2・必修)第五章《曲线运动》第六节《向心力》。

教材的内容方面来看,本章节主要讲解了向心力的定义、定义式、方向及验证向心力的表达式,变速圆周运动和一般曲线运动。前面几节已经学习了曲线运动、圆周运动、向心加速度,这节讲的是描述使物体做圆周运动的合外力,是对物体运动认识上的升华,为接下来万有引力的的学习奠定了基础。所以在整个教材体系中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并且这样的安排由简单到复杂,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从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方面来看,本章节是运动学中的重要概念,也是高一年级物理课程中比较重要的概念之一,是对物体运动认识上的升华,它把运动学和动力__联系在了一起,具有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也是学生知识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知识基础方面】

在学习本节课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曲线运动、圆周运动、向心加速度,具备了探究向心力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这为本节课的探究性学习起到了铺垫作用。

【思维基础方面】

高一的学生通过初中科学和第一学期的学习,具有了一定的物理思维方法和较强的计算能力,但接受能力尚欠缺,需要教师正确的引导和启发。

【情感态度方面】

在学生的生活经验中,与向心力有关的现象有,但是有一些是错误的这就给学生理解向心力的.概念带来困难。

【知识技能目标】

理解向心力的定义;

【过程方法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重点:向心力表达式验证,向心力来源与作用效果。设定一定运动情景,来验证向心力表达式。来源进行举例说明,进行受力分析。(重点如何落实)

难点:向心力表达式的验证。通过用圆锥摆粗滤验证表达式,通过圆锥摆做匀速圆周运动解释原理,分析其在运动角度和手里角度的合外力,测量数据与测量器材,一步步得出表达式的正确。

教学方法:演示法,讲授法,讨论法教学手段:多媒体,口述

1、引入

回顾本章内容,复习向心加速度,放一个有关视屏,向同学提问物体为甚么做圆周运动?

2、新课教学(熟悉一下过渡)

做小球做圆周运动的实验,多问题进行思考,得出向心力特点进行总结

教授有关向心力的有关知识并进行一定补充。

用圆锥摆粗滤验证向心力表达式小结:向心力定义表达式

高一物理教案编写(专业16篇)篇九

上节内容中,学生用所学的“圆周运动”、“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和“牛顿运动定律”知识,经历了一系列科学探究过程,得出了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特点,学生对天体运动的研究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和求知欲。本节课教师再引导学生从太阳与行星间引力的规律出发,根据类比事实将“平方反比关系”的作用力进行猜想,假设和推广,从太阳对行星的引力到地球对月球的引力,再到任意物体间的吸引力都满足“平方反比的关系”。学生会带着好奇和探究意识以及必要的检验论证,一路探究下去,最终得出万有引力定律。使学生在理解掌握万有引力定律的基础上,培养了探究思维能力和良好的思维品质,为学生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高一物理教案编写(专业16篇)篇十

初步认识与非门可以代替与门、非门。

t065或74ls00型二输入端四与非门集成电路两块,100欧定值电阻1只,gd55―2型发光二极管1只,常闭按钮开关两个,一号干电池三节(附电池盒),mg42―20a型光敏电阻1只。

1.复习

我们已经学过了与门、非门、与非门三种门电路,同学们还记得与门、非门、与非门使电路闭合的条件吗?同学们边回答,老师边板书:

(与门输入端都是高电位时非门输入端是低电位时与非门只要有一个输入端是低电位)

与非门是最常见的门电路,这是因为不但它本身很有用而且在没有专用的非门、与门时(为了生产、调试的方便与规范,在集成电路产品中没有与门、非门,而只供应与非门),可以用与非门来分别代替它们。今天我们就学习如何把与非门作为与门、非门使用。板书:

(第六节与非门作为与门、非门)

2.进行新课

(1)用与非门作为非门

同学们,现在我们研究只应用与非门的一个输入端a(或b),另一个输入端b(或a)空着,这个与非门的开关条件。

问:把这个与非门的a与低电位相接时,它的输出端是高电位还是低电位?把它当作一个电路的开关,此时电路是开的,还是关的.?(高电位,关的)

问:把这个与非门的a与高电位相接时,它的输出端是高电位还是低电位?这个开关电路是开的,还是关的?(低电位,开的)

问:这样使用与非门,这个与非门可不可以看作是个非门(与本节课复习中的板书呼应)?(可以)

板书:

高一物理教案编写(专业16篇)篇十一

今年市教研室提出教改重点:继续推行教学案一体化设计、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为更好的推进教研教改工作,更有效的开展物理教学工作,我们物理组特制定教学工作计划如下:

加强现代教育理论的学习,提高自身的素质,转变教育观念,以教育科研为先导,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大力推进素质教育。

首先,加强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实际能力。教学要从学生的认知心理出发,发挥物理学科实践性强的特点,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从中挖掘生动、有趣、有用的素材,让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的价值,体会到物理世界的丰富多彩,从而保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探索的热情。其次,帮助学生尽快步入自主性学习的轨道。物理教师应从学生发展的角度出发,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学习能力,切实改变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和题海战术的训练方式。

从《九年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中可看出,尽管知识和技能的难度降低,但增加了过程和方法;从命题导向也可看出,纯知识的考查在减少,科学探究、过程和方法的考查在增加。物理教师应充分认识科学探究的重要性,把它贯穿于物理教学的各个环节。探究教学的时间安排应根据学校、教师、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课程标准的要求,灵活地安排学生的探究活动。

物理实验是物理学的重要方法之一,实验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而且可以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动手能力以及创新的意识,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命题导向中也可看出,实验考查要跳出以往通过推理解答实验或死背步骤的怪圈,就必须着重考查学生平时的实际动手能力,如果学生平时没有亲手操作或没有认真观察研究,将很难得出正确答案。这充分体现实验操作的价值,避免今后教学中的“纸上谈兵”现象,对实验教学有积极的导向作用。

除了教材中的演示实验、探究活动,物理教师还应让学生多做“想想做做”之类的随堂小实验,鼓励学生多做一些家庭小实验,这不仅能把所学知识和技能运用于实际,切实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而且还能有效激发和保持学生的探究欲望。

首先,提倡课堂教学、活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物理教学不应仅局限于课堂教学和书本知识和学习,而是通过多种形式与课内外、校内外的活动紧密结合,让学生广泛接触生活和社会,这不仅是激发和保持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的手段,也是物理教学的目标。

其次,提供多种信息,丰富物理课程内容。教师应通过多种手段,选取结合实际的事例,丰富和充实物理课程的内容,但教师不可能将庞大数量的信息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塞给学生,因此必须改变“只有讲过才算教过”的观念。许多内容可以精选、精讲、点到为止,更多的内容让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和其他补充材料、收集各种形式的信息、调查研究和讨论展示等方式学习。

认真组织本校各年级的集体备课活动,加强对教材的研究与分析,联系本校学生的学情,确定大致统一的教案和学案,从而提高物理教学的总体质量。

1、加强自身的业务理论学习,认真学习有关素质教育的理论,学习市教研室“生命化课堂”课题实验要点,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

2、通研大纲、教材,熟知大纲对知识、能力等的要求,把握教材内容的重点、难点,把握教材的编排体例、体系及知识结构,找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3、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案,充分利用课堂45分钟,向45分钟要效益。

4、转变教学观念,更新教育观念,应用新的教学方法,积极参与教师换脑工程,以适应素质的要求;改变过去那种“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坚持“以学生为本”,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活动成为课堂的中心。

5、面向全体学生,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要将教学目标定位于最后一名学生,不放弃最后一名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教师的关爱。

6、积极学习现代化的教育教学技术,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投影、录像、录音、多媒体等辅助教学手段,来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授课效率,争取计算机达到高级水平。

7、做好特长生培养工作。在教学中,注意发现特长生,并积极做好特长的培养,使之成为合格加特长的学生。

8、建立健全成绩检查评价制度。精选习题,认真批改作业,在作业批改中坚持使用激励性评语,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信心。

9、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指导学生建立“问题记录本”,要求学生人人做到每日一问;建立“错题记录本”,做到不放过任何一个错题;建立“典型题目集锦本”,做到聚集精华,举一反三。并指导学生预习、复习、解题的思路和能力。

10、积极开展物理兴趣小组的活动,开辟学习的第二课堂,让学生走向社会,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验证知识、应用知识、获取知识。

11、在学生组织学习互助小组,发挥优等生的“小老师”作用,“一帮一、一帮多、多帮一”,做好学习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12、认真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集思广议,指导教学,改进教学方法,争取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1)要注意加强在具体情境中学生对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避免机械记忆性试题训练;要注意加强联系生活实际,贴近学生生活,加强对学生科学态度和科学探究能力的考查;在实验试题中应兼顾实验基本技能的考查,注意设置开放性的实验题,培养学生分析和设计实验的能力。

(2)要关注社会热点和科技前沿信息,从学科融合的角度,加强了对学生创新意识以及应用意识与能力的考查,并体现了人文性和教育性。

高一物理教案编写(专业16篇)篇十二

(1)理解动能的概念,会用动能的定义式进行计算。

(2)理解动能定理及其推导过程。

(3)知道动能定理的适用条件,会用动能定理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

(1)灵活运用动能定理。

(2)培养学生演绎推理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物理问题进行理论探究的兴趣。

(2)激发学生用不同方法处理同一问题的兴趣,会选择用最优的方法处理问。

(3)培养学生领会自然规律的严谨的科学态度。

(4)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思维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动能定理实际上是一个质点的功能关系,它处于《高中物理新课标必修2》第七章第七节,它贯穿于这一章,是这一章的重点,也是整个高中物理的重点。新课标在讲授动能和动能定理时,没有把二者分开讲述,而是一功能关系为线索,同时引入了动能的定义式和动能定理。这样讲述,思路简明,能充分体现功能关系这一线索。考虑到初中已经讲过动能的概念,这样讲述,学生接受起来更容易,而且可以提高学习效率,老师讲的轻松,学生学的明白。

三、教学重点。

1、动能概念的理解。

2、动能定的推导。

3、动能定理及其应用。

四、教学难点。

1、用动能定理解决力学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2、对动能定理的理解。

考虑到所讲授的学生已达到高二,在高一一年的学习锻炼中已基本掌握了高中物理的学习方法。也有较好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推断能力。讲授这节课应该比较容易。学生在前面分别学过做功和动能的概念,动能定理常用于解决运动学的问题,学习好动能定理非常重要,并为后一节的《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学习打下基础。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已经知道实验探究和理论推导相结合的科学探究方法,在这里采用这种方法,是学生进一步掌握,也更加容易理解。

高一物理教案编写(专业16篇)篇十三

初步认识与非门可以代替与门、非门。

(二)实验器材。

t065或74ls00型二输入端四与非门集成电路两块,100欧定值电阻1只,gd55—2型发光二极管1只,常闭按钮开关两个,一号干电池三节(附电池盒),mg42—20a型光敏电阻1只。

(三)教学过程。

1.复习。

我们已经学过了与门、非门、与非门三种门电路,同学们还记得与门、非门、与非门使电路闭合的条件吗?同学们边回答,老师边板书:

(与门输入端都是高电位时非门输入端是低电位时与非门只要有一个输入端是低电位)。

与非门是最常见的门电路,这是因为不但它本身很有用而且在没有专用的非门、与门时(为了生产、调试的方便与规范,在集成电路产品中没有与门、非门,而只供应与非门),可以用与非门来分别代替它们。今天我们就学习如何把与非门作为与门、非门使用。板书:

(第六节与非门作为与门、非门)。

2.进行新课。

(1)用与非门作为非门。

同学们,现在我们研究只应用与非门的一个输入端a(或b),另一个输入端b(或a)空着,这个与非门的开关条件。

问:把这个与非门的a与低电位相接时,它的输出端是高电位还是低电位?把它当作一个电路的开关,此时电路是开的,还是关的?(高电位,关的)。

问:把这个与非门的a与高电位相接时,它的输出端是高电位还是低电位?这个开关电路是开的,还是关的?(低电位,开的)。

问:这样使用与非门,这个与非门可不可以看作是个非门(与本节课复习中的板书呼应)?(可以)。

板书:

高一物理教案编写(专业16篇)篇十四

(2)认识单位制在物理计算中的作用.。

能力目标:培养自学能力.。

情感目标:体验自主学习.。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用较短的篇幅介绍了什么是单位制、什么是基本单位、什么是导出单位.。

教法建议。

探究活动。

组织:个人。

形式:查阅资料,撰写文章.。

高一物理教案编写(专业16篇)篇十五

了解行星、恒星和星系等概念,知道宇宙的几个主要天体层次;

能力目标。

通过万有引力定律在这些星系中的应用,使学生了解地球、太阳系、银河系等的运行;

情感目标。

了解宇宙大爆炸理论是解释宇宙起源的一种学说,引导学生去探索神秘的宇宙.

教学重点 :应用万有引力定律。

教学难点 :天文学知识。

教学方法:自学与讲授。

教学用具:多媒体和计算机。

教学过程 :

问题:教师用计算机展示图片:

1、围绕地球作匀速圆周运动的星是什么星?谁提供的向心力?

回答:是地球的卫星,是地球与卫星间的.万有引力提供的.。

这是第一层.(地球的卫星包括月亮,地球是行星)。

教师用计算机展示图片:

2、太阳系中有几大行星在绕太阳作匀速圆周运动?是谁提供的向心力?

(其中海王星和冥王星都是用万有引力定律找到的,太阳是恒星.)。

教师用计算机展示图片:

3、太阳系又在什么范围内呢?

回答:在银河系.。

4、请学生解决下列问题:

典型例题1:在研究宇宙发展演变的理论中,有一种学说叫做“宇宙膨胀说”,这种学说认为万有引力恒量g在缓慢地减小.根据这一理论,在很久很久以前,太阳系中地球的公转情况与现在相比:

a、公转半径变大b、公转周期变小。

c、公转速率变大d、公转角速度变大。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解得:

当减小时,增加时,公转速度逐渐减小.。

由公式又知t逐渐增加,故正确答案为b、c.。

求:

1、“黑洞”的质量.。

2、试计算黑洞的最大半径.。

解:

1、由万有引力定律得:

解得:=3.6×1035kg。

得:

解得:=5.3×108m。

布置作业:

高一物理教案编写(专业16篇)篇十六

能力目标

培养语言表达能力、观察能力.

情感目标

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培养学习兴趣.

建议

教材分析

教法建议

设计示例

难点:相互作用力与二力平衡的异同

示例:

一、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1、举例并分析:

例1、实验:水槽中两个软木塞上的铁条和磁铁的相互作用.(视频资料)

问题:观察到什么现象?如何解释?(表述中要明确受力物和施力物)

例2、实验:坐在椅子上用手推桌子,会感觉到桌子也在推我们.(具体体验)

问题:感觉到什么?如何解释?(表述中要明确受力物和施力物)

让学生看书上的例子或举例.

2、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定义.

3、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

实验:做书55页实验,读出弹簧秤示数,看两个弹簧秤示数是否相等?

二、牛顿第三定律(反作用定律)

2、区分相互作用力与平衡力

例题:粉笔盒静止在讲台上.请分析粉笔盒受到哪几个力的作用?它们的反作用力是什么力?作用在谁身上?(画出示意图)

在学生能够正确回答后,继续提问:粉笔盒所受到的平衡力和粉笔盒与桌子间的相互作用力有什么共同特点?有什么不同点?(以上问题根据学生情况设问)

相同点

不同点

相互作用力

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两力必性质相同;

同时出现,同时消失;

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互为施力物和受力物);

与运动状态及参考系无关.

平衡力

同上.

性质可以不相同;

可以不同时消失;

同时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研究对象)

3、牛顿第三定律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根据学生情况处理.

提供直升机螺旋桨转动的视频资料.

探究活动

题目:如何在拔河比赛中获胜

组织:以自然组为小组

方式:研究方案并进行比赛

评价:可操作性、引起兴趣、与实际结合.

相关范文推荐

    七夕节活动策划方案(精选19篇)

    策划方案是在项目或活动开始前,制定的包含目标、方法、资源等详细计划的文件,它对于项目的顺利进行至关重要。下面是一个关于企业年度培训计划的策划方案,包括培训需求分

    学校应急预案与应对应急事件的关键(专业18篇)

    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下,应急预案成为各个单位和机构不可或缺的管理工具。应急预案是组织应对突发事件的屏障和保障,我们每个人都应该重视和参与到预案的制定和执行中来。

    让十二岁生日庆典更有意义的演讲(实用19篇)

    生日是一个人的庆祝日,我们可以与亲朋好友一起庆祝这一特殊的日子。以下是一些写生日总结的例子,可以为大家提供一些写作思路和参考。各位来宾:大家中午好!首先我代表我

    研究人员对高一学生的教育心得(通用18篇)

    通过观摩范本,我们可以了解一些常见的总结写作错误,并避免犯同样的错误。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特意挑选的范文范本,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写作上的灵感。优秀学生的教育心得

    教师秋季开学典礼教师演讲稿(优秀13篇)

    编写一份优秀的教师演讲稿对于一个教师来说是一项重要的任务。教师演讲稿是教师在学校活动中经常需要准备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组织语言,提高演讲的效果。

    教师作家的收获作文(汇总23篇)

    范文范本的使用需要注重学习与创新的结合,避免简单的模仿和复制。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范文范本,供大家参考和学习。xx月10日至xx月17日,我非常有幸地参加了

    教师经典诵读心得体会(模板14篇)

    通过写教师心得体会,教师可以深入思考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合理性和有效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教师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行政人员教学工作总结(通用19篇)

    通过教学工作总结,可以客观地查看自己的教学工作所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小编整理了一些包括目标、方法、效果等方面的教学工作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学习。

    逻辑学行政人员心得体会(汇总22篇)

    通过记录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好地总结和提炼经验,以便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能够更好地应用。如下是一些关于心得体会的案例分析,希望可以激发大家对写作的兴趣和思考。

    学生辞职申请书范文(模板14篇)

    辞职申请书的撰写需要慎重,尽量避免提及个人不满或是公司的负面评价。不同情况下的辞职申请书范文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如何写出一份完美的辞职申请书。尊敬的老师:您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