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教育调研报告(案例17篇)

时间:2024-09-12 作者:书香墨

调研报告能够提供详实的数据和信息,为后续决策和行动提供依据。调研报告是一种研究性的文献形式,它通过对某一问题进行系统的调查和数据收集,旨在为决策者提供可靠的信息依据。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进行一份高质量的调研报告撰写呢?合理的调研设计和精确的数据收集是关键。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调研报告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如何撰写一份出色的调研报告。

实用教育调研报告(案例17篇)篇一

1.严格控制学生在校时间。早晨,规定学生七点十分前到校;中午学生自习或自由活动,杜绝教师下班集体辅导,四点四十实现静堂。晚上六点,寄宿生自主安排学习,七点至八点半,寄宿生两节课夜自习,期间不准教师上课,九点宿舍熄灯,第二天六点二十分起床。

2.保证学生每天有1小时的运动时间。除开足体育课之外,上午九点零五分到九点三十五分为大课间活动,下午四点十分到四点五十分为课外文体活动。为加强大课间活动,组织教师走访暨阳湖,学方法学经验,求创新求超越。重新安排了全校的大课间流程,精心打造了各班活动项目,所有的教师随同锻炼,并要求教师每天锻炼半小时以上,努力使大课间活动水平上台阶,成为展示学校风采的重要窗口。为提高升旗仪式质量,我校还准备到实验小学学习,以起到更好的教育作用。

3.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开足开全规定课程。做到作息时间表、校总课程表和班课程表上网公布,并同时在校务公开栏内公布。

4.严格规范考试,一学期只进行期中和期末两次考试。

5.严格控制学生作业量,每天作业量初一、初二不超过1.5小时,初三不超过2小时。对作业、导学练严格分层,分a、b、c三个等级,根据学生的需要、能力、精力,有选择地完成作业。

6.严格招生管理,在招生阶段不宣传中考成绩、升学率等情况。

7.在暑假及节假日做到准时放假,准时开学,严禁以任何形式补课。

8.利用“校务公开栏”、校园网等宣传媒介公布市教育局设立的规范办学行为举报电话。

9.利用教工例会、班会、家长会以及橱窗、板报、校园广播、校园网等媒。

介,向广大师生和家长大力宣传“九项规范”、落实“三项规定”、保证“一小时运动”等有关规定,提高认识、营造氛围,使之深入人心。还利用教工例会,对全校教职员工进行了关于相关考试,考试成绩和教职工考核挂钩。

10.为进一步将“九项规范”、“三项规定”等要求落到实处,学校明确了考核要求,强化了检查力度。学校行政分工明确,采取综合检查与专项检查、全面检查与重点检查、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检查、明查与暗访相结合的方法,全面了解和掌握真实情况,及时改进和推动管理工作,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

1.牢固树立服务师生、服务学校的观念,倾听教生心声,了解学校管理的薄弱环节。校长室找教师个别谈话已达30多位,虚心接受教师的意见和建议,掌握了第一手资料,并在第一时间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

2.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结合学校实际扎实开展学习、调研、整改活动,及时上传活动情况,效果明显、成效显著,收到上级领导表扬。结合科学发展观的学习实践,校长三令五申坚决严禁有偿家教、体罚和变相体罚、向家长索要财物、接受家长宴请、在互联网上发表不利于教师学校形象、不利于团结的言论。组织师德领导小组利用节假日采用家长电话、实地查访、学生问卷、设立举报箱、公布举报电话、热情接待家长来访、妥善处理家长来信等形式经常性地开展明察暗访活动;还结合近年来我市某些因违反师德规范而付出沉重代价收的反面事例对全校教师作警示教育,使师德违规现象真正能防患于未然。

3.推行目标责任制,每个行政、每个部门、每个教师都提出了具体的、切实可行的部门目标、岗位目标、班级目标和个人成长目标,并上网公示。每个行政向全体教师作表态性发言,作出郑重的承诺,主动接受全体教师的监督,并喊出了“向我看齐”的口号。在寒假之前,学校还将举行中层干部改选。期末每个行政、每个教师要围绕个人的发展目标进行述职,打分考核,与绩效工资挂钩。

4.推进教研组、备课组建设,规范集体备课,个人修改制度,大力开展资源库建设,对备课内容采用实名制,开展评优课、示范课、汇报课、评课议课等活动。积极推进有效教学,开学以来,我校有效教学系列活动已开展8次。我校孟萍、李云、徐扬老师在市级评优课分获一、二等奖。

5.严格执行课程课时计划,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学校严格规定,各中考学科以外的各门课程,务求开全开足,完全杜绝了占课、让课等违规现象的发生。学校明确提出,越是所谓的“小学科”,在全校老师的脑海里,越要强化“备好课,用足料,抓秩序,提质量”的意识,因为,学生身上的不少不良习惯与行为,往往就是在“小学科”的课堂里滋生养成的!

6.弘扬正气,激励先进,把师德建设作为建办人民满意教育的首要抓手。把师德建设作为教师年度考核、晋升职务、评优评先的首要依据;也将作为实施绩效工资分配方案的重要依据。校长室和每位老师签订了师德师风责任书。在校园橱窗展出了一大批校级师德标兵的先进事迹,在校园各个角落布置了以教育感悟为主要内容的教师格言,使全校师生深受教育。每周教工例会安排三位普通教师上台交流发言,或作经验介绍,或汇报个人成长规划,或谈谈教研组备课组建设的设想和打算。开学以来,已有近30位教师紧紧围绕师德师风、教学常规、管理规范、班主任工作等谈心得体会,并着眼未来,提出改进措施,以自身经验起到了传帮带作用。既激励了先进,又树立了榜样,带动了后进,营造了积极向上、比学赶超、团结协作、争做贡献的浓烈氛围。在刚刚结束的师德师风调研中,我校工作获得好评。

10.营造安全的学生成长环境。校园内实现人、车分流,并聘请城东所保安巡视周边环境。加强行政二十四小时值班,实现全天候、全方位管理,对检查到的不足情况,通过较小路路通及时向全校通报,并检查改进情况。

11.加强后勤保障工作,开源节流。全校师生大力开展节水节电活动,计划全年节水节电达10万元。在所有厕所安装了节水装置,加强行政检查和通报力度,同时对纸张及食堂主要食物原料实行公开招标,做到货比三家。根据市场调研,门店租金提高30%。切实加强食堂值班管理。食堂每个楼面、每个班级都有教师进行用餐管理,引导学生进行文明用餐,杜绝浪费。

12.大力营造学校文化氛围。每个班级门口都悬挂本班的德育目标、班级目标,学校橱窗板报及时更新,扎实搞好学校网张建设、校广播站建设,漫步校园,给人感觉每面墙壁都在说话,每个角落都能发挥育人功能,师生精神面貌整齐向上,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总之,通过自查,我校在执行执行教育教学常规上实施情况总体良好,我们将进一步寻找不足,对存在的问题坚决整改,努力争创管理规范的学校,建办人民满意学校。

实用教育调研报告(案例17篇)篇二

依据学习实践活动的安排,我们对全县的教育现状进行了细致的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全县共有公办学校325所(高中3所、职业学校1所、聋哑学校1所、初中26所、小学286所、幼儿园8所),在校学生125109人(普通高中学生11905人、职业类学生4461人、聋哑学校学生39人、初中学生40375人、小学生68329人、在园幼儿3035人),在职教职工6738人(高中538人、职业类295人、聋哑学校47人、初中2219人、小学3458人、幼教178人)。另有民办学校53所(高中2所、初中5所、小学4所、幼儿园42所),共有在校学生10805人,在职教职工828人。

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县教体局带领全县广大教职工以高度的政治责任心和社会使命感,充分发扬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开拓创新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以规范管理为抓手,以提升质量为目标,紧紧围绕全县工作大局,牢牢把握“建章立制,规范管理,提升质量,稳步发展”的工作思路,全力以赴抓落实,聚精会神谋发展,各项工作成绩显着。

一是“两基”迎检进展顺利。在历次的督导检查中,我县的软硬件建设情况,受到省、市督导组的充分肯定。

二是素质教育硕果累累。以新课程全面推广为契机,先后深入开展了中小学写字比赛、作文竞赛、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等数十项素质教育活动,参与学生人数达10万多人次,其中1866名学生获奖。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促进了教育质量的快速提高。特别是今年,高中招成绩喜人,中招550分以上人数达1550人,500分以上人数达3276人,在全市兄弟县(市)中遥遥领先;高招本科上线人数达到2554人,比去年净增551人,本科上线人数居全市六个县(市)之首,我县考生徐鑫鑫以621分的优异成绩摘取平顶山市文科状元桂冠。

三是危房改造扎实推进。xx年年,我县落实校舍维修改造资金700万元,改造危房39792平方米;20xx年争取危改资金800万元,已到位497.6万元,计划维修改造项目60个。实现了发现一处,改造一处的目标,确保了师生的安全。

四是圆满完成课桌凳更新工程,彻底解决了全县义务教育阶段课桌凳不足和残破的问题。

五是“两免一补”政策全面落实。20xx年共落实“两免一补”资金3034.6万元,其中春季落实1876.4万元,免费提供教科书资金827.8万元,补助贫困寄宿生生活费213.7万元,全县没有一个学生因贫困辍学,义务教育普及率稳步提升。

六是建章立制取得新成效。《县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全县中小学教育管理工作的意见》出台后,县教体局依据《意见》精神,先后印发了《县教育系统教职工考勤制度》、《县中小学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县教育系统重大事项报告审批制度》等18项规章制度,与此同时,各中心校、中小学校也依据工作实际,建立健全了本单位的规章制度。目前,教育系统各项工作已基本做到有章可循,有规可遵。

七是教师无序流动得到有效遏制。依据教育系统工作实际,县教体局印发了《教育系统教职工考勤制度》,理顺了教师工资和教育经费拨付渠道。建立了教师人事调配联席会议制度,使教师的流动按照有利于教育事业科学发展,体现教师资源均衡合理配置的原则有序进行。

八是稳妥地完成了中小学校长、副校长的考核和重新聘任工作,为教育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九是教育系统思想作风整顿成效显着,教育一盘棋思想已深入人心,并落实到了具体工作中。

十是完成了三高与职教中心的分离,高中阶段招生规模不断扩大,高中阶段教育质量不断提升,职教强县创建成果得到巩固。

十一是教育资源整合速度进一步加快。以中心校为单位,全县中小学定点布局工作步伐加快,以更加科学的态度,更加长远的眼光,更加关注留守儿童的生活和教育。

十二是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县教体局把20xx年确定为“教师培训年”,印发了《教师培训年活动实施方案》,截止目前已开展了全县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教师学历提高培训、高中一年级新课程培训、暑期班主任培训、小学三四年级数学、英语教师新教材培训、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远程教育培训等数十项培训,参与教师近4000人次。极大地提高了教师的教育教学艺术水平。

十三是群众体育运动蓬勃开展。成功举办了县十一届运动会和十二届全民健身节,充分展示了昆阳儿女建设和谐盐都的蓬勃朝气和昂扬锐气。

十四是安全稳定工作成效显着,全县教育大局稳定。在稳定的敏感期未发生一起赴市以上集体上访事件。目前可以说是政通人和。去年以来,我县教育教学工作在省市评比中屡登榜首。教育体育工作获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优秀组织单位、省职业教育强县、省教育宣传先进单位、市高中教学质量先进单位、市平安校园建设先进单位、市远程教育管理与应用工作先进单位、市电教教材建设先进单位、市捐资助学先进单位、市第七届运动会优秀组织奖、市第十一届全民健身节组织奖、市教育局目标管理先进单位、市基础教育先进集体、县老干部工作先进集体等数十项荣誉称号。

虽然我们的教育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从落实科学发展观和群众对接受优质教育的需求看,教育工作还存在不少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教育基础设施底子薄,办学规模与教育发展的需求不相适应,突出表现为广大农村学校布局分散,设施落后,教学资源匮乏,严重制约教学、教研的有效开展,制约教育质量的进一步提高。二是教育经费依然紧张。虽然政府投入逐年增加,但对基础异常薄弱的我县教育来说,仍然捉襟见肘。改善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推进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仍需大量的经费支持。三是教师结构不合理。一是学科结构不合理,特别是农村学校英语、音、体、美、计算机学科教师短缺;二是年龄结构不合理,特别是农村小学教师,90%以上都是六十七年代的民师转正来的。自xx年教师上划以来,6年间我县没有按正规渠道成批次招录过教师,致使教师队伍已出现结构性断层。

(一)继续解放思想,学习先进,找出差距,采取强有力措施,促进我县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积极应对经费紧张问题。县教体局将想尽千方百计改善办学条件。把学校布局调整与危房改造、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打造教育“绿色通道”有机结合起来,坚持公用教育资源向农村和薄弱学校倾斜。在现有条件下,最大限度地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最大限度地实现教育公平。同时,也建议县委、县政府在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对教育支持力度再大些。

(三)针对教师结构不合理问题。一是打算加强教师培训,培养多能一专的教师,以解燃眉之需;二是敞开教师进出口,有计划、有针对性地适时招录合格毕业生充实到教师队伍中,将不合格教师清除出教师队伍,建立起人才能进能出的长效机制,保持我县教育事业持久、协调发展。

(四)狠抓工作落实。制度的意义在于落实。一是实行班子成员和股室负责人包乡、包校制度,每项工作都责任到人,专职专责,盯死抓实,局长办公会定期听取工作进展汇报,推动工作落实;二是精简会议,精简文件,减少应酬和事务性活动,真正做到少发文、少开会,把更多的时间、更多的精力用到抓工作、抓落实上;三是加强对工作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和跟踪问效,一把手对重要工作亲历亲为,亲自督查,保证每项工作有部署、有检查、有落实、有成效;四是对局党组定下来的工作说了算,定了干,做到雷厉风行,快速高效,令行禁止。

实用教育调研报告(案例17篇)篇三

万年县地处江西省东北部,鄱阳湖东南岸,南邻华东交通枢纽鹰潭,北靠瓷都景德镇,皖赣铁路纵贯南北,国道206线穿境而过。县始建于明朝正德7年(公元152019年),因县治于万年峰下而得名。全县辖6镇6乡,现有人口36.5万人,幅员1139.65平方公里。其中4—7岁学龄前儿童2万多人,他们的学前教育现状牵动人心。

随着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劳动力转移、劳务输出等多种经济形态的出现,不但改变了旧有的生产经营模式、思维意识形态,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农村儿童的教育状况,相比较城镇同龄儿童的学前教育情况而言,当前我县农村学前儿童的教育状况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1、家庭指导落后,学前教育意识差。

万年县农村28万人口中,初中文化普及率达56%,高中文化普及率达26%,有相当一部分农村家庭中夫妻二人文化水平均达不到九年义务教育程度。这种文化水平现状直接影响并制约着他们对下一代的学前教育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削夺了学前儿童接受早期教育的权利,使农村儿童的教育输在了整个教育体系的赛程起跑线上。

2、师资力量薄弱,学前教育普及率低。

经调研统计,当前我县农村儿童的学龄前教育场所大部分是各种小型托儿所、幼儿班,师资力量较为匮乏,既有师范类毕业生,也有高、初中毕业生,甚至还有30、40岁的农村家庭妇女;教学设备和教学场地有正规的,也有十分简陋的,一个农家小院、十几张小桌、几个塑料玩具、几本小人书就是农村孩子们对童年时光的全部回忆,而卫生、安全设备就更无法达到应有的标准水平,这样的师资教育资源对正在成长发育、迫切渴求感知外界事物的孩子来说是远远不够的,同时对家长而言,也是不能够让孩子放心入托的重要原因之一。

3、社会关注缺失,学前教育提升速度慢。

随着全社会对《妇女儿童发展纲要》的逐步贯彻、实施,更多的人开始关心、关注妇女儿童发展事业,但相对贫困儿童就学、弱势妇女维权等较为热点的话题,农村儿童的学前教育还没有受到其应有的重视和关注,从而在农村中无法营造学前教育的良好氛围,导致学前教育十几年如一日,进展缓慢。

4、制度建设松散,学前教育缺乏统一标准。

在我国,学龄前儿童主要指3—7岁未达到上学年龄的儿童,这样的儿童应该在什么时候进入学前教育、接受何种科目的学前教育以及学前教育应分几个阶段在当前都没有相应的制度规范,也缺乏一定的指导参考,对于生活条件较为坚苦的农村而言,难免使家长产生受不受学前教育都行,接受好的教育和一般的没有差别的想法。

通过对掌握材料的仔细分析,我们发现,当前农村儿童学前教育另人堪忧现状的主要原因是多方面、多因素的,既有个体思想认识上的,也有经济发展环境诱因产生的,就我县而言,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1、农村经济相对落实,家长不愿支付儿童学前费用。

在我县农村,3—7岁这一年龄段的孩子一般生活在祖孙几代的多人口家庭中,父母和祖父母均有时间和能力照顾、扶养,他们在育儿中考虑更多的是孩子是否吃饱、穿暖、身体健康,而很少考虑到孩子在幼儿阶段应该接受什么样的启萌教育。在我县农村中,一个孩子每个月的托儿费大约在几十元左右,很多农村家庭不愿将孩子送入到正规的学前教育机构,认为这是一笔可以节省的费用,不想花冤枉钱。

2、农村文化程度相对较低,对学前教育意识不强。

通过入户走访统计,认为孩子不必进行学前教育,只要能正确数数,背几首唐诗,等上小学后再正规学习也不晚的农村家庭占60%,认为孩子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该接受学前教育的占25%,认为孩子必须接受正规学前教育的只占15%,这个数字充分体现了当前我县农村整体对儿童学前教育观念的滞后,反映了各有关部门对农村儿童学前教育重要性的宣传做的还不到位,全民儿童学前教育意识还有待加强。

3、农村外出务工人员较多,对特殊儿童管理不善。

近年来,劳务输出逐渐成为农村富余劳动力改变传统生产模式、实现致富的重要途径,国家及全县各级政府也提供了相应的优惠政策,确保农民能够走出贫困、发展劳务经济。在农村经济及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我们也看到农村“留守儿童、流出儿童、流散儿童”越来越多,这部分孩子一般都由父母托付给亲属、朋友照顾,因此无法进入正规的学前教育机构,或者是因为和父母共同生活在异地而很难进入当地的正规学前教育机构,所以大部分特殊儿童都处在了学前教育的夹缝之中,无论是在思想道德教育、品质性格塑造都是百害无一利的。

4、农村性别差异仍然存在,两性儿童受教育不均衡。

在农村接受正规学前教育的儿童中,我们看到男童的数量大约为女童的2倍还多,通过访谈我们也了解到,在农村男女性别之间的差异确实仍然存在,很多家长在对孩子接受学前教育的问题上也存在男女选择现象,很少有家长愿意让女童到正规学前教育机构就学,因此经常在农村看到小女孩照看着更小的孩子,或是帮助家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活计。这种现象不但反映了当前农村在宣传、落实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上还存在的问题,更将导致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两性儿童乃至两性教育发展的不平衡,降低整个民族素质的发展潜力。

农村儿童学前教育是孩子接受正规教育的第一步,是孩子体验集体生活、树立人生品格的开端,是九年义务教育体系的基础,至关重要。要想改变当前农村儿童学前教育现状不可能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更不能搞“一刀切”的方式,密切关注、不断尝试、符合实际才是可行之道,下面浅谈几点建议:

1、加强宣传力度,形成良好氛围。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高尚的心灵是在劳动集体生活中逐渐培养起来的。”良好的学前教育不但可以让孩子在集体生活中学习知识,同时也能让他们从小就树立高尚的心灵,在人生的征程中树立正确的目标,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加大农村儿童学前教育宣传是当前首要工作,只要每个农村家庭都能够充分认识到学前教育的重要性,那么这项事业将会大有可为,同时加大宣传也必将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帮助更多的父母明确积极求学的目的和意义。

2、联系职能部门,关注学前教育发展。

妇儿工委、教育、妇联、青年团等相关职能部门应该从各自的角度出发,发挥职能作用,体现服务特色,充分协调,密切联系,在农村儿童学前教育工作中找到切合实际的突破口,推动学前教育的发展进程。

3、拔付专项资金,建立贫困救助机制。

当前在我县还没有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农村儿童学前教育机制,只有建立健全了包括教育制度、教育措施和针对贫困家庭的救助机制,才能把儿童学前教育这项工作更好的规范化、系统化、合理化、人性化。同时通过拔付专项资金专款专用,还可以确保整个学前教育机制的建立运行,更从社会救助的角度帮助农村的贫困学龄前儿童就学、入托,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

4、开展专业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针对农村学前教育师资力量薄弱的问题,可以通过劳动、职业教育等部门开设幼儿师范教育课堂,聘请专业讲师开展专业技能培训的方法予以解决,对部分边远地区的幼儿学前教育机构也可以采取专业人员下乡指导,帮助提高幼儿教学水平的措施得以改变,幼儿师资力量的整体提高将会推动该项从业人员的整体业务水平提升,给孩子创造良好的生活、学习、游戏环境。

5、加强审批审核,整合学前教育资源。

万年县农村儿童学前教育班还存在一个较为显著的特点,那就是规模达标的不多,建议有关部门今后对于营利性托儿班的营业审批中,明确标准,提高门槛,对不符合的一概不予批准营业,同时加大现有幼儿机构的整合管理,适当撤销、合并,继续加强安全、卫生、教学设备上监督检查,努力做到每一家幼儿园都成为家长放心满意的幼儿之家。

总体看来,当前我县农村学前儿童的教育情况不容乐观,各项配套措施、制度还不够完善,在当前及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各相关部门还应该在农村儿童的学前教育问题上下大力气、用真功夫、施有效手段,迅速使这种状况得以改善,使城里的孩子和乡下的孩子一样拥有科学幼教的童年,站在发育成长的同一起跑线上,让祖国的每一朵花蕾都绽放的更加鲜艳。

实用教育调研报告(案例17篇)篇四

xx年10月8日——11月12日,这是我永生难忘的日子。这段时间我于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高二(九)班实践,班主任兼指导老师刘宇老师在我实践过程中予以极大的支持和帮助,让我受益匪浅。在为期五周的实践期间,我主要进行了教学工作实践和班主任工作实践。

一、教学工作。怎样上好每一节物理课,是整个实践过程的重点。刚开始的两个礼拜的任务是听课和自己进行试讲工作。在这期间我听了3个课任老师共10节课。在听课前,认真阅读了教材中的相关章节,如果是习题课,则事前认真做完题目,把做题的思路简单记下,并内心盘算自己讲的话会怎样讲。听课时,认真记好笔记,重点注意老师的上课方式,上课思想及与自己思路不同的部分,同时注意学生的反应,吸收老师的优点。同时简单记下自己的疑惑,想老师为什么这样讲。在正式上讲台前我还进行了多次试讲。在准备教案前,认真阅读教材,并与任课老师上课内容相联系,按自己的思路写出教案。但课任老师的要求与自己准备的内容经常有出入,所以对教案作了一定的修改,做到自己的思路不乱,又能达到课任老师的要求。为了克服上讲台时的紧张,不断的进行试讲。同时在本子上把自己上课讲的话都写一遍,作足充分的准备。

10月26日,我第一次登上了讲台。虽然上课前不断的告诉自己要镇定,要循序渐进教学,可是在上课的铃声敲响的瞬间,望着台下三十多双好奇的眼睛,紧张还是不请自来。即使偷偷的深呼吸也无济于事,只能一个劲地重复着教案的内容,眼睛始终不敢对上学生的。尤其是在学生的反应与自己的有点出入时,稍有点乱。尽管没有讲错东西,但讲课的内容有点乱了。不过后来还是很快的镇定下来了,讲完预期的内容。因为是实验课(把电流表改装为电压表),因此预留了二十几分钟给学生做实验。因为自身经验不足,学生实验中遇到的问题有些没能及时解决,而且有个知识点(上节课任老师讲过)以为学生掌握了而没有讲,是一个很大的不足。在紧接下来的同一节内容的课上,我放松心情,及时注意学生的反应,将上节课没讲的知识点补上,改进了第一次课的不足。课后,刘老师针对我的上课情况评价说,整体上好,第二次明显比第一次好。同组的实践老师评价说,就是音量小,与学生的配合还有点不足。在接下来的讲课中,我改正了缺点,上课也没有那么紧张了,也和学生达到了很好的配合,成功的完成了欧姆表的教学工作。

在教学实践中,我也帮老师批阅作业和试卷,将学生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反映给老师,并针对情况利用中午午自习期间给学生答疑。在实践期间,我还监考 了一次政治和一次物理考试,并参与了实践小组调查问卷的工作。

二、班主任工作。在整个实践过程中,我做为高二九班的实践班主任,想现任班主任刘宇老师学习班级的管理。实践班主任是实践过程中一个富有挑战性的职务。第一次站在班里,面对新面孔,非常紧张。只是粗略的作了自我介绍,但在往后一个月的接触中渐渐地记住了每个学生,以及部分学生的个性特征。

在实践中,我每天早上7:20到班,配合班主任监督全班同学交作业。在早上10:05的课间操和下午1:30的眼保健操中,我也参加班级检查。每周一上午第一节课的升旗仪式我也随班参加,周一、二、四的午自习到班答疑,并监督他们做好午自习。

在实践期间,我还参与了班委改选后的第一次班委会。认识了班委并了解了班委的工作。透过他们了解班里同学以及班级情况。参加校运动会,并针对在这次运动会上班级的成绩不如人意,在班会上进行了一次关于“体育运动”的调查问卷工作,并将统计结果反馈给班主任老师。

应该说在这次实践班主任过程中收获很多,在工作过程中增强了自身的责任感、荣誉感和自信心,懂得如何以一个老师的身份与学生相处,向班主任老师学习了班级管理等,自身得到了很好的锻炼,水平有一定的提高,但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比如没有很好的进入角色,工作经验不足等,这些是今后学习工作中要克服的。

现在,实践结束了。通过这次实践,我了解了老师的酸甜苦辣,也让我了解了老师的伟大,我也从实践中认识到了自身的不足。我们不能只从书本上看“教学”,而也要在实际中“教书”,面向实际。作为一名即将毕业的师范生,我将会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时刻为成为一个好老师而努力着。

实用教育调研报告(案例17篇)篇五

根据局政策研究室张树友老总要求以及20xx年文秘与调研研修班课程安排,文秘研修班第五调研组采取座谈会、调查问卷等形式就油田基层职工教育培训现状对3个单位进行了调研,对掌握的情况进行了分析。下面,就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文秘研修班第五调研组于6月7日、8日、9日,先后对油田改制企业孚瑞特石油装备有限责任公司、胜利采油厂采油三矿、现河采油厂采油三矿九队进行了调研。召开了四个座谈会,参与座谈及调研问卷的干部职工有40余人。

我们就职工的学习与培训情况进行了深入调查,全面了解现状,总结经验与不足,通过本次调研提出了今后加强该工作的建议与对策。,对于企业持续发展和青年自身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人才的竞争、职工素质的竞争和学习能力的竞争。造就高素质的职工,尤其是造就油田企业持续发展的后备力量。如何高质高效地培养好青年职工,最根本的是要不断加强青年职工的岗位学习与培训,更新和提高他们的知识技能,挖掘和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规范和强化他们的行为准则,让他们不断充实,不断完善,尽快成为企业发展所需的中坚力量。

基于企业对于职工培养的强烈诉求,全面了解职工学习与培训的实际情况,更为今后职工的学习与培训创造新方法、开辟新方向,本文基于对胜利油田改制单位浮瑞特石油装备有限责任公司调研的基础上综合分析而成的。

浮瑞特石油装备有限公司05年改制,现有在职职工1851人,其中高级职称43人,中级职称165人,大专文化725人,7个分公司,6个控股公司,18条生产线,分为四个生产区。主要生产erw,套管,顶驱,抽油机,企业正进入高速增长期,开拓石油技术服务,是中石化出口一体化企业,通过了api质量认真,iso90001认证。

改制后企业跟上发展步伐组织在岗培训,体系认证培训。三级单位根据生产需要组织生产培训班,认真按照培训计划加强职工的教育培训。

青年职工是整个公司工队伍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青年职工的文化程度大都集中在大专、中专和高中,具备大学本科学历的青年,也多为最近几年招聘的新职工,文化程度整体偏低,同时,青年中干部的比例较低,无职称的比例又偏高。这些基本现状,使青年职工的岗位学习和培训,显得更为重要。

本次调研对象浮瑞特公司青年职工,涵盖面较为全面。共发放调查问卷40份,回收有效问卷40份。本次调研,自编了《职2工岗位学习与培训情况调查问卷》,采用抽样调查、分析综合的方法进行,并配之以座谈调研的方式,赴浮瑞特公司与青年职工及人力资源部门进行交流。

为全面掌握青年职工的学习与培训状况,在本次调查问卷中,学习与培训主要围绕企业组织的培训。

二是职工教育培训工作注重实效。把加强职工队伍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创新载体,拓宽渠道,完善培训机制,使职工教育培训工作在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上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和创新。

三是职工教育培训工作体现特色。从自身实际出发,开展形式新颖,内容多样的教育培训,职工教育培训工作体现出单位特色。通过“独立选题,联合攻关,交流培养”的方式,让有想法、爱钻研、有技术的技术骨干能够走到一起,共同攻关,增强了创新活力。

纵观整个调研数据,公司青年对于学习和培训的重要性、目的、意义,有一个良好的认识和理解,同时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企业组织的培训,个人也有意识的进行自发学习,这为今后企业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通过问卷调查以及座谈交流,我们也可以看到存在的主要问题:

企业组织培训的最主要问题。四个选项比例相当,但在最主要问题上,选择最多的不是涉及培训内容、培训形式的选项,而是培训次数太少,有青年职工反映培训一年只有一两次,这对渴求知识的青年人来说,的确太不“解渴”。

实用教育调研报告(案例17篇)篇六

书法教学是我校为响应教育局大力创建特色学校,根据我校实际于20xx年确立的一个特色项目。抓好书法教学,促进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写字品质、写字技能,是推进课改进程,提高师生写字水平,营造墨香校园的必要条件。同时,若从传承文化的角度来看,书法作为中国古老文化中的一支奇葩,理应在学校的教育中受到重视和推崇。现将我校几年来书法教学创建工作的具体做法汇报如下:

在写字教学创建工作中,我们首先确立了以“端正写字,方正做人”的育人理念,培养学生的耐力、毅力和审美情趣;然后学校成立书法创建专门的领导小组。决定开展以写字教学为主阵地活动,坚持天天有练习,周周有考核,月月有总结,年年有提高;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一支有写字特色的教师队伍,打造一批有书法特长的学生团队,创建一所有写字教学特色的品牌学校。

“打铁还需自身硬”建设一支高水平的书法教师队伍,是落实写字教学工作的重要保证,因此,我校高度重视对教师书法素养的培养和提升。主要采取了如下几方面的措施:

1、每周利用业务学习的空余时间,对教师进行书法指导方法和技能等方面培训。

2、为每位教师配备发毛笔字练习本一个,钢笔字练习本一个,练粉笔字的小黑板一块。要求教师每周要练习50个毛笔字和两页纸的钢笔字,要及时交年级组长批阅。

3、教师每天要在练字小黑板上写一首古诗(内容有学校指定),于9:00前送到指定地点展示,下午4:30后方可拿回。这样,不但提高了教师练字的积极性,也营造了学校浓郁的书法氛围,给学生做了很好地表率。

4、月末,“三字”练习列入“六认真”月查记录。

1、周一至周五,每天保证有20分钟的练字时间,在低年级段开设硬笔书法课,中高年级段开设毛笔书法课,并对不同年级学生写字目标做出不同的要求(标准发到各年级)。课上,由班主任老师按照学校自编的书法校本教材,本着:练习、讲解、范写、评价的教学原则,进班指导,确保对学生指导到位。

2、写字课上,学生每天要在习字册和学校下发的书法练习专用纸上练字,并保证书写一页纸的内容,由学校指定的教师抽批。

学校为学生专门配备了写字展览室、提供了地面写字专属区。同时,为了激发学生写字的积极性,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在橱窗内张贴了书法名家的生平简介和作品介绍,并展示师生优秀的书法习作;还在教室巧设板块,布置学生的书法作品。努力地让每一层楼、每一面墙都能诉说与书法教育有关的人文历史。给学生以美的熏陶和感染,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学生良好的书写态度和习惯的养成,并让学生形成互学互比的局面。

对书法特色创建,我校确立了“学科渗透,课堂为主,活动促进”的原则。每学期活动如下:

(1)举办校内书法竞赛活动。每个月底,各班都会进行一次书法初赛活动,优秀的和进步较大的作品将会在班级荣誉栏里展出。然后由班级再把特别优秀的作品推荐到学校,并在校园的画廊里展出。每学年的元旦之际,我们都会举办师生现场书法比赛活动,对于评选出的优秀作品给予公开的表彰和奖励;获奖的作品也会在每年的迎元旦书画展上展示。(20xx年的元旦书法展示受到了教育局张涛涛局长的高度评价)。除此之外,我们还鼓励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的比赛活动,如江苏省教育厅举办的中小学生书法比赛,为此收获了多项“一,二等奖”的骄人成绩;更有甚者,多名学生在《七彩语文》上发表作品。

(2)、举办师生书法考核定级活动。每学期,学校的书法定级小组会对教师举行书法定级考核,主要采取现场考核、现场定级的办法。学生的考核定级,一般由班主任负责定级,需破格升级的才由学校书法定级小组评定。

(3)定期举办优秀作业展。

为了让书法教学渗透到课堂教学中,每学期学校都会在学生的课堂作业中,选出一部分优秀的作品在校园中展出。以此促成学生认真对待自己的作业,为书法能渗透到课堂教学中搭建了很好的桥梁,也为学生在课后多练字、在作业上写好字完成了质的蜕变。

(4)评选校内“书法之星”。

我们把评选学校“书法之星”纳入学校“五星”评选之一。每学期,我们会根据学生平时上交的书法作业质量,以及校内书法竞赛成绩,作为评选“书法之星”的主要依据。对被评为“书法之星”的学生颁发证书,并把他们的照片在学校画廊里展示,以此提高学生的荣誉感和练习书法的热情。

尽管目前我们的写字教学还存在着因时间短板而造成的一些急功近利的现象,但是通过不懈地努力,我们还是探索出了一条鲜明的写字特色发展之路,为此也受到了上级主管部门领导、兄弟学校以及社会的普遍赞誉。尤其是2011年的赠“春联”活动,更是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并上了泗洪电视台。今后,我们会继续努力,将未尽的事业做大、做好和做强,以办成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更好地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和检验!

实用教育调研报告(案例17篇)篇七

自我局开展“四群”教育以来,按照上级部门的安排和部署,结合我局工作实际,明确了工作目标和工作责任,严格要求机关干部深入乡村,作民情调研。

一、乡情概况。

乡辖5个村民委员会,61个村民小组。末,全乡总人口9924人,其中农业人口9713人。全乡总耕地面积有12496.4亩,其中旱地11601.73亩,水田894.67亩,全乡粮食总产量432.05吨,人均有粮441.2公斤,经济总收入1392万元,人均经济纯收入1414元。全乡农业生产值完成2145万元。

二、村基本情况。

乡村地处乡政府东北边,距乡政府所在地5.2公里、县城23公里,从村委会到国道为土路,交通方便。总人口2869人,其中农业人口2783人,下辖21个村民小组。全村国土面积16.90平方公里,海拔1830米,年平均气温16.90摄氏度,年降水量1480.50毫米,适合种植玉米、桐油、漆树、核桃等农作物及经济林木。年来在国家“三农”政策的帮扶下,该村粮食增产、经济收入逐年增多,生活条件明显改善,社会更加和谐稳定。据调查,,单个农户家庭年总经济收入最高达10000元,最低仅有840元,两极分化严重。村民主要以种植玉米、核桃、漆树等为主要经济来源,由于受气候、自然条件和历史因素的影响,村85%的农户居住在山顶和半山腰一带,不适应种植水稻,养殖业方面也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绝大多数村民仅仅依种植几分田地、几棵核桃树、漆树,养几头(只)猪鸡来维持生活。

三、农村低保工作开展情况。

农村低保工作是一项关注民生、为民解困的重要工作,工作千头万绪,涉及千家万户,与人民群众联系最直接、最密切的工作。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国家各项涉农惠农政策的制定和出台,全国各地贫民百姓得到了实惠,基本生活有所改善,全县贫困人口享受农村低保人数发展迅速。据调查了解,目前,乡村已享受农村低保人数达1563人,其中老年人219人,学生104人,残疾人296人,贫困老党员21人,其他人员944人。享受农村低保人数占该村总农业人口的56%。维护了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促进的社会稳定。

(一)建立农村低保公示制度。在申请审批享受农村低保户过程中,村委会主要做到了几方面工作:一是严格农村低保申请审批制度。村委会及时成立由村支书、主任、副主任、村民小组组长组成的工作组,通过调查了解家庭人口基本情况及家庭经济收入情况,做好调查摸底、政策宣传、对象产生、低保金发放等各个环节工作。二是及时传达省、州、县农村低保有关政策,通报全村农村低保人数及相关工作情况,共同分析研究当前村内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三是严格按照《云南省农村低保实施办法》《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实施方案》《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实施细则》等相关办法和、细则,村委会加强对低保制度的落实,本着“本人申请、村务公开、民主评议、村组审定上报、张榜公示、政府审核、民政审批”的农村低保工作方式,认真做好该村农村低保工作,形成了农村低保工作责任制度。

(二)加强低保政策宣传,营造良好的氛围。自实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以来,村加强农村低保政策宣传,坚持舆论先行,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村干部通过办宣传栏、贴标语、召开村民大会等方式,把实施农村低保工作的目的、内容、方法步骤、工作程序、资金发放和管理等讲明讲透,做到农村低保政策家喻户晓。据了解,村每年至少召开一次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专项宣传农村低保相关政策,召开了2次会议,重点动员青年群众积极投身到经济建设中,参加会议人数达1593人次,印发宣传涉农惠农政策资料500余份。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三)坚持原则,规范低保工作程序。按照县民政局及低保实施办法和工作细则,村坚持动态管理、区别对待、分类施保的原则,合理确定农村低保对象范围,以户为单位,深入调查了解家庭收入,认真核定家庭收入,严格审核审批程序。对符合享受的对象,在本村范围内进行为期7天的张榜公示,公示后无重大异议的,由村委会造册登记并报送乡镇人民政府审核,由乡政府提出审核意见并张榜公示后报县民政局审批,县民政局审批同意后,经所在村委会再次向社会张榜公示。

确认无重大异议的,发给由省民政厅统一印制的《云南省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领取证》后方可领取农村低保金。在低保金发放过程中,乡人民政府派出工作组到村委会进行集中发放,这样,确保低保金及时足额发放到保障对象手中,同时,方便了低保户。

(四)按时足额发放低保资金。县级民政部门下拨那粗低保资金后,由乡民政办负责造册登记、逐户发放应享受保障资金,发放情况按月向县民政局汇报,并核销相关发生业务账务。

四、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由于该村村民居住在山腰半山腰,贫困人口多,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还有相当一部分尚未享受到农村低保待遇。二是全村生产资料少,林果地少,耕地面积少,现有人均旱地面积仅为0.88亩,没有可耕种的水田。加强发展种植业存在一定的困难,由于缺乏管理能力,全村的养殖业发展态势不明显。三是进村路面为土路,汛期开车进不了村,需要道路硬化,村容村貌有待加强整治;四是保障标准偏低,农民群众生活改善不明显。在实际工作中,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一般是通过贫困线来确定的。我县农村低保保障标准为每人每年840元,即每人每月70元。从目前的物价上涨情况看,这点资金只能够买点粮食,买肉类和植物油等生活必需品就显得比较困难。农村群众在没有相对稳定的经济来源的情况下,这样低的保障标准是很难维持一个农村居民的基本生存需求。

五、几点建议。

(二)、建议林业、农业部门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加大核桃、漆树、草果、黄连等树苗的供应和扶持力度。

(三)、建议结合实际,加强农村低保工作调研,适当增加享受农村低保名额。

(四)、加强做好思想工作,积极协调劳动保障部门,帮助联系务工场所,正确引导和输送外出务工人员,每年可以至少安排20~30名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

实用教育调研报告(案例17篇)篇八

为让上级部门更好了解学校教育科研工作现状,发现学校教育科研存在的问题,为制订促进学校科研的相关政策,推动全校教育科研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客观的依据。现将我校教育科研工作现况汇报如下。

学校有完善教育科研的管理制度,以及相关的考核激励机制,学校领导在思想观念和实践中都能有带头作用,主动承担课题研究任务。但我校老师年龄普遍偏大,对科研工作认识不够到位,对课题研究无激情;中年教师教学任务重,压力大,没有时间搞科研;而且教师们苦于不懂科研方法,学校科研经费不足,导致课题申报不积极,课题研究不主动,从而出现有人带头而无人跟进的教科研工作尴尬局面。

现阶段,学校建立有教科研工作领导机构,成立了由学校校长任组长、分管理教育教学的副校长任副组长,教导处和教研组成员为组员的领导小组,下设学校教科研工作小组,由教导主任任组长,教导处成员、教研组长、课题组长为组员的工作小组,由教导处负责分管,并明确相关职责。学校未成立专门的教育科研部门,教导处因教育教学事务繁多,人手不足,导致科研工作推进难度较大,推进效果不佳。

今年,学校共有3个课题结题,有4个区级及以上在研课题,有3个校级课题。课题主要集中在学生教育及英语、语文、政治学科方面,部分学科无课题,参加研究的教师占现有教师的65%。今后,我校将继续以课题研究为抓手,通过课题研究,搭建教师专业成长的平台,切实提高教师的教研能力和教学水平,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1、学校的教科研机构未单独设立,分管处室教导处因教育教学事务繁多,人手不足,导致科研工作推进难度较大,推进效果不佳。

2、学校有教育科研的管理制度,但因学校教师具体情况限制,导致管理实施难度较大,从而造成申报不积极、研究不主动、成果难提炼等诸多难题。

3、学校对教科研工作有考核实施,但学校整体经费不足,教师外出培训、科研经费不足影响学校教育科研工作推进。如我校《xxxxx策略研究》的外出培训就因为经费问题受到影响。

4、教师的认识影响学校教科研工作。教师普遍认为“没时间”;“缺少方法”与“科研意识差”;职称到手,安于现状。很多教师并不了解什么才是真正的科研。

1、学校成立相关教科研部门专门负责教科研工作。领导关注课题研究的工作,但是一年四季领导头绪繁多,不可能只考虑教育科研的事情,也不可能花多少精力专门来做课题。成立专门部分专人负责,校长把握学校课题研究发展方向,专人负责科研工作具体实施,来推进学校的教科研工作。

2、加大教育科研骨干的培养,让骨干教师承担课题,依靠骨干教师带动广大教师一道来解决教科研问题,在做课题的过程学习教育科研的方法,在做课题的过程中提高理论修养、提高研究水平。

3、改变教师现阶段对教科研工作的认识。

教师在做或者是准备要做课题的时候,往往是抱怨学校条件和环境差,没有现成的资料。都潜意识将教育科研与高科技联在了一块,将教育科研神秘化了,认为科研就是高设备高条件的产物。其实,学校教育科研主要是解决教学工作中所产生的困惑和问题。这些困惑和问题是常规教学工作方式下的产物。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一般是转变观念、改进方法、增添措施等。这些途径完全是可以在现有条件下存在的。明确这一点,让选题更多的考虑实际工作中的问题,搞研究更多考虑怎么充分挖掘潜力,让教师有立足于现实条件搞课题的意识。

4、建立课题研究的分层的专家指导制度;聘请相关专家对学校的科研工作进行指导;完善相关科研激励机制,提升教师的科研积极性。

1、加强学校科研队伍建设,完善教育科研管理和评价制度,开展学校课题研究(以“自主学习”为主);邀请专家进行“有效学习”课堂改革培训,使全体教师理解“有效学习”实施模式;学科组根据新课改方案、新中考方案制定本学科的课程建设纲要;在全校推行“微课”技术,使微课”走入课堂;举办全校骨干教师“有效学习”公开课活动。

2、搭建学校教育科研平台,进一步加大学校教育科研覆盖面,实行教研组组组有课题。举办全校高级教师“有效学习”公开课活动;各学科组进一步完善本学科的课程建设纲要,真正落实选修课、学考、中考教学与复习安排;壮大骨干教师队伍,力争德阳市骨干教师人数有所增加;力推优秀的青年教师参加上一级培训。

3、加大科研成果推广力度,总结、反思五年学校科研工作,完善修订学校教育科研管理体系和评价体系,形成学校科研工作的长效机制;推广课题成果、论文成果;汇编五年教科成果,出版《xx论坛》;推荐优秀骨干教师参加名师评选,力争本校出名师;思考下一轮校本科研的重点、方向。

实用教育调研报告(案例17篇)篇九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对青年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以及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阵地,是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的鲜活教材,是全面提高大学生素质的一个重要课堂。列宁曾经说过:“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形成固定下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最深厚的感情。”中国,从内忧外患到在世界舞台上挺起了腰板,这一艰辛的历程背后一直屹立着一抹伟岸的身影—毛泽东,而韶山作为伟大领袖毛泽东的故乡,那种“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革命精神值得当代弘扬。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建设是中共中央《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和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的一项重要工作。各类博物馆、纪念馆、烈士纪念建筑物、革命战争中重要战役、战斗纪念设施、文物保护单位、历史遗迹、风景胜地和展示我国两个文明建设成果的重大建设工程、城乡先进单位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时刻关注着社会的发展,并准备着为社会的进步出力。同时,也为了能让我们早日融入社会,接触社会和了解社会,从实践中去吸取精华,剔除糟粕。因此,我们对武汉市爱国教育基地做了简单的钓鱼那报告。

据初步了解,目前湖北省一共有十七家爱国教育基地,分别是。

1、武汉二七纪念馆。

2、武昌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纪念馆。

3、红安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革命烈士陵园。

4、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

5、李时珍纪念馆。

6、“八七会议”会址纪念馆。

7、闻一多纪念馆。

8、湖北省博物馆。

9、瞿家湾湘鄂西革命根据地旧址。

10、周老嘴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纪念馆。

11、红安七里坪革命纪念。

12、大悟宣化店中原军区旧址及新四军第五师旧址群。

13、宜城张自忠烈士纪念馆。

14、湘鄂边苏区鹤峰革命烈士陵园。

15、北伐汀泗桥战役遗址纪念馆。

下面只对武汉的一些基地进行了调研。

武汉二七纪念位于武汉市汉口,是为纪念1923年京汉铁路大罢工及“二七惨案”,在林祥谦、施洋等39位烈士牺牲的江岸地区修建的,1963年对外开放。1987年新馆建成开放。二七纪念馆周围还有毛泽东亲笔题写的“二七烈士纪念碑”。可能因汉口学校相对较少,据了解参观人员中学生并不多,而且总数也没有其他地方多。

武昌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纪念馆位于武汉市武昌解放路红巷,于1963年建成开放,周恩来总理亲自题写了馆名。毛泽东1926年11月下旬至1927年8月在武昌时的旧居,于1967年按原貌重建并开放,也成为农讲所参观的一部分。每天开放时间为上午八点半到下午四点半,周六、周日不休息。去参观的多为学生,还有一部分老年人。据官员介绍,偶尔有学校组织学生前来参观。

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位于武昌蛇山南麓的阅马场北端,旧址占地面积18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近10000平方米。因旧址红墙红瓦,武汉人称之为红楼。该馆基本陈列有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史迹陈列、孙中山先生生平事迹展览、黄兴先生生平事迹展览等基本陈列。馆内收集有与辛亥革命有关的历史文物1000多件,历史照片10000余张。湖北省博物馆是湖北省唯一的省级综合性博物馆,馆舍位于东湖之畔。湖北省博物馆馆藏文物20万余件,其中一级文物近千余件,有中国规模最大的古乐器陈列馆。

该馆的四大镇馆之宝为:越王勾践剑、曾侯乙编钟、郧县人头骨化石、元青花四爱图梅瓶。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和湖北省博物馆名气比较大,也非常具有游玩和观赏价值,所以平时总是很热闹,虽然有的人是为了游玩才去的,可是从现场可以感受到浓厚的爱国氛围。

游览爱国教育基地是新时期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最直接、最有效的形式之一。爱国教育基地多为开放式的,具有纪念意义,能够吸引对历史感兴趣的人群,更容易让他们接受爱国教育,这些地方爱国气氛很浓,可以帮助参观人员了解老一辈先烈们在那个黑暗年代艰苦奋斗的精神,对于加强革命传统教育,增强全国人民特别是青少年的爱国情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带动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面对新形势新任务,爱国主义教育方式迫切需要改进和创新。通过参观爱国教育基地,了解历史,传输爱国思想,有利于传播先进文化、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增强爱国主义教育效果,给人们以知识的汲取、心灵的震撼、精神的激励和思想的启迪,从而更加满怀信心地投入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之中。

1、政府经费投入普遍不足,基地运营不当。

2领导者思想观念陈旧,业务管理和协调能力较差。

3、部分基地人员业务水平不高。

4、内部管理松散,运作体制落后。

5、宣传力度不够,难以提高知名度。

针对以上问题和原因分析,并借鉴一些兄弟城市的行之有效的经验,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解决基地的投入问题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

一是政府要高度重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建设和发展,每年给基地的拨款中要把人员经费和事业经费统盘考虑,对那些影响大、知名度高的重点基地要加大投入。对基地的维修、改造及举行大型宣传教育活动,要划拨专项经费。

二是广泛争取社会的支持。动员、组织社会各方面来帮助、参与基地的建设,把教育活动与建设活动结合起来。

三是各单位要注意自身的积累,要在本单位的计划外创收中确定一定比例留成,作为事业发展基金。

抓基地建设,要着重抓领导班子的建设,特别是一些重要基地,一定要配备强有力的班子,尤其是要选好一个具有较强的敬业精神和工作能力的带头人。选拔配备得力的基地领导,必须考虑这样几个条件:

(2)懂业务、肯钻研、会管理,善于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3)协调能力强,具有开放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方式,善于抓住机遇、用好机遇、创造机遇。要建立激励机制,对基地领导班子加强考核。另外对于少数基地管理体制不顺的问题,要根据中央《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提出的“各级党委宣传部门要在党委和政府统一领导下,切实担负起协调、指导的责任”的要求,予以理顺,使市委宣传部得以加强对基地教育工作的指导和协调。

基地承担着运用其特有的方式培养、教育社会主义“四有”公民的特殊任务,基地的工作人员既是教育者,就必须先是受教育者,要使每个工作人员都体现出基地的风范和精神。

(1)要通过讲历史、讲传统,加强学习,培养他们的荣誉感、责任感,提高政治素质。

(2)要加强岗位培训,制订合格上岗制度。提倡钻研业务、好学上进的良好风气。尽可能为青年职工多提供培训和深造的机会,要用较短的时间使业务人员知识水平普遍达到大专程度以上。

(3)要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坚持义务讲解,普及文明用语,推广规范化服务;。

(4)努力在人事、用工、分配等制度上大胆探索,建立激励机制,优化队伍结构。

精选一批基地以市委、市政府名义挂牌,作为参观教育的重点基地,同时制定具体措施,提高教育的组织程度。教育部门要把参观基地作为德育教育总体规划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对市里的重点基地,要求各大专院校、中小学在每个教育阶段都要有计划地组织参观、学习;各企业、机关、街道、村镇也要把参观基地列入本单位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排出计划,落实时间、对象和必需的经费。对于少数基地管理体制不顺的问题,要根据中央《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提出的“各级党委宣传部门要在党委和政府统一领导下,切实担负起协调、指导的责任”的要求,予以理顺政府作用,优化管理体制。

对全市各基地宣传品的品种、规格、风格进行规范制作,使之成为宁波城市形象设计的一个部分。同时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历史、地理位置、影响、意义等做大范围的宣传,可以做宣传单,纪念册,整理编辑书籍等。市属各新闻单位要加强对各基地的介绍,对各基地开展的活动加强宣传。此外,也可以使旅行社和基地合作,以扩大影响力!

实用教育调研报告(案例17篇)篇十

我处于农村基层教育这中,所面临的学生是来自经济落后知识匮乏的家庭,对于这种我们无力改变家庭现状的教育,我们该如何对孩子们进行教育呢,这是每一个山村基层教育者的难题。农村家庭现状可总结如下:

__镇地处海拔2400.00米,年平均气温16.00℃,年降水量780.00毫米,主要以种植玉米、洋芋、烤烟等农作物,由于土地贫瘠产量效益差。收入极不平衡。从而迫使部分家庭不得不外出务工,于是就出现了下列情况:

就我班上而言,现一年级共有学生74名,其中有留守儿童近20名,单亲家庭近10人。留守儿童多部分是跟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更有甚者是只有稍大点的哥哥姐姐带着。单亲家庭的原因是有的不幸离世,有的妈妈不堪生活的拮据丢下家庭孩子离家出走。跟着祖辈的孩子他们在知识上得不到益处,单亲家庭的孩子无论是父还是母一天为了生计而奔波也无暇照顾孩子学习。这样导致孩子缺乏父母的关爱,使孩子心理上出现偏差。给学习带来障碍。

有些家庭的父母报着这样一种观念,把学生交到学校学校就得包干,他们除了给学生吃住外,几乎不再过问什么。这些孩子虽然饿不着冻不着但精神安慰上或是跟家长沟通的机会上基本没有。导致在家家长基本不管、学习基本不动。

教育是三方面的即学校、家庭、社会。只有三方面合作共管才有教育的成效。就家庭而言我们能做的有:

(1)精确掌握学生的家庭背景,有的放矢、对症下药。要精确掌握情况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家访,在进行家访进我们要先预设一些有针对性问话,以便了解家长的思想,并做好记录。回校后及时整理总结,达到些次家访的目的。跟学生拉拢关系,了解其动态。

(2)班主任老师要不定时召开家长会,而且尽量全员参与。利用家长会这个时间就家访中所了解的情况对家长进行培训,普及家庭教育知识,例如在孩子面前不讲粗话,不不酗酒。克制家庭吵架等等。让家长给孩子树典范做榜样,为孩子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

总之,提高家庭教育是农村教育的一个难点,不是一两次的交流和培训就能解决的,可能有些错误观念已经在他们脑里根深蒂固,甚至用小学阶段都无法扭转,那么就需要我们另找路子。教师要做好这种心理准备,反正孩子是天性善良的,本质是质朴的。用我们的耐心和诚心就算把石头捂出一点温度也是一种成功吧!

实用教育调研报告(案例17篇)篇十一

:城乡中小学。

:网上调查法。

实施人:xxx。

教育是一个国家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尤其应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和投资。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据8.8亿人,相应的农村教育现状,我在假期通过网上调查与农村教育有关的情况,发现有许多问题将是农村教育危机。

自几年前政府宣布“基本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问题的人士似乎松了一口气。但是透过表面的“达标”我们会发现,农村的教育状况并没有“登上一个新的台阶”。相反,在并没有根除导致问题的根源而又遇农村税费改革等新的制度环境时,它变得似乎更加突出了。只是问题的表现形式不同而已。“基本普及”的含义相对于一些所居住的区域远没有普及,也就意味着每年有数百万少年儿童作为共和国公民难以充分享受他们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即以官方公布的.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9.1%来看,由于学龄儿童的基数过于庞大,没有入学的0.9%的儿童数量实际上超过了110万人,这庞大的人群的绝大多数当然是在农村,他们将成为未来的新文盲。

各地政府在这种“普及”的压力型体制下“冲刺”的结果,一些县乡政府为了达成这一目标使用了一经典式的法宝。而不择手段结果是导致了许多后遗症,比和许多乡镇所背负的沉重的“教育债务”此外还包括入学率的下降和大学率的反弹,在中西部初中生辍学是一个带有全局性的问题,经过调查表明,农村贫困生的大学率高于城市,农村教育用于教育的支出占其的比例高。

从1986年《义务教育法》颁布之后到2000年实现“基本普及”之前15年间,还是有很多儿童未上小学,小学阶段失学,小学毕业后未能升学及初中阶段失学的人,这么多人的显然在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存在,因此有青少年犯罪,是因为处在低文化层,这些事实尤其需要教育行政官们的深刻反思,同时也为教育改革提供了一面耀眼刺骨的镜子。

乡镇中小学教师调整权力在乡镇,造成乡镇之间教师分布不合理,而及分化严重,村小学条件差的学校教师紧缺,在职教师千方百计要求调出,城镇乡镇政府所在地中小学又人满为患。全区还有上百计划外教师即无法保证质量,又加重乡、村及村民负担。另一种现象是城镇中小学教师严重超编。

教师减损严重,补充困难。

因为很多的原因,有些教师都往其他方面去发展,因而教师从而减少而现在教师工资县区统一发放,县区财力有限,保现在教师工资尚有很大困难,更无力负担新增教师工资,这两年正值初中、高中学龄入学高峰,教师严重缺,而区域财政力支付缺口教师工资。现在情况是一方面初中教师紧缺,另一方面师范大中专毕业生无法按需就分配到位。

很多农村小学教育教学设施缺乏、落后,造成正常的教学活动无法开展很多课程都因为设施而减少上课,更别提教育现代化、信息化了,由于信息渠道不畅,一些边远农村小学几乎没有什么教育科研活动,这些都使得农村教师在长年的教学过程中,墨守成规,安于现状,工作无法创新。

农村教师在最基层、最艰苦的地方教书育人,享受的却是比城市教师低得多的待遇,城市学校好于乡镇教师及不公平,教师的工资、医疗、保险、养老等缺乏法律制度保障。

在调查中,可以看到资源分配不公平的现象,城市教育资源总是被政府满足而农村教育资源是那么的有限,远远无法满足农村人口接受教育的需要,农村的活动设备是少之又少,而城市则是多种多样,资源分配的不公平,使农村少年儿童处在教育资源非常短缺的环境中,而无法接受良好的教育,这不仅严重阻碍农村少年的发展而且使农村青年就业更难。

(一)加大政府教育经费的投入力度,社会多方筹措经费,保证农村教育投入是农村教育综合改革的根源保证,这项工作做不好,农村教育将很难有重大进展。

(二)加大政府的统筹力度,成立专门的农村教育管理的部门,对农村教育的各项问题进行通盘考虑,有利于农村教育的各项事业的发展,提高农村教育质量。

(三)使开设部分农村职业教育的课程。

长期以来农村教育结构单一,缺乏农村特色的普及型教育,农村教育与当地生产和群众生活脱节,再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结束来反,回乡从事农业的年轻农民没一技之长难以为农村的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做贡献。

(四)大力发展面向农村的高等职业教育,有计划、有重点,分步骤开展农村人力培训,开发相关课程和教材,研究制定科学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增加资金投入任重而道远。

(五)积极推进农村人口的高等教育,政府和学院要统一招生标准,严格以能力与考分作为选择高校新生的依据,完善奖贷体系,提高补助标准,确保农村家庭子女不因家庭贫困无法接受高等教育或中途退学,此外,党和政府要创造条件积极发展农村高等教育。

我们通过大学学习之后,要想尽快的成为现代化建设的有用人才,适应社会的需要,就要在学习期间,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认识社会、认识自己的社会位置,激发自己的学习激情调整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战胜各样困难和挫折,锻炼意志和毅力,为适应以后工作做准备,参加假期的乡村支教活动,把我们学习书本的知识投身于实践中。

通过参与社会实践调查活动,我们从与人民群众的接触,了解、交流中受到真切的感染和体验,从而数活生生的典型事例中受到深刻的启发和教育,使思想得到升华,社会责任感增强,在实践中,我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得到进一步的强化,提高了认识能力、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它萌发了我们责任意识,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我们真正懂得了,只有到实践中去,才能迸发出炽热的社会责任感来,才能为社会做贡献。

实用教育调研报告(案例17篇)篇十二

从煤矿企业传统的安全管理中,我们不难看出,矿井管理者只注重对“物”的管理,以“事”为中心,只注重监督管理而没有强调“自主管理”。把安全总是只局限于生产之中,而没有认识到安全问题还渗透在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分布在人类活动的全部空间,体现在自下而上环境的各个领域。加之其管理办法与具体作法的专业性较强,难于被职工所接受,进而变成全体职工的自觉意识和行动,因此,笔者认为,在建设本质安全型过程中,应着力在实施正面引导教育上下真功,努力实现职工由被动抓安全向主动抓安全的本质性转变。

煤炭企业虽然在安全思想教育工作上的投入很大,但是,现场违章作业的现象却仍然难以消除,事故隐患依旧大量存在。安全事故尤其是造成人员伤亡的重大恶性事故,使矿井受到了巨大的政治和经济损失,给工亡者的家庭带来天大的悲痛。对于我矿来说,最重要最难以把握的就是安全工作,如何对矿井安全状况实施有效控制?安全工作到底该怎么管?怎样在进行生产过程中以思想上的安全保证行为上的安全,抓好动态的现场安全管理?带着这些问题,我们进行了认真的调查与分析。结果发现职工有不少错误的想法和思想倾向,比如:“抓安全的力度越大越容易出事”、“安全抓得太紧,会影响生产”、“安全处罚太狠,工人见了检查就紧张,都不会干活了”,甚至有的职工存有封建迷信思想。对此,我们这样认为:生产现场动态和静态的不良结合必然要出现事故。静态是现场的环境、客观条件;动态是人的行为过程,任何一方面不完善都会发生事故。而井下环境、生产设施等静态条件的改善可以靠各级管理人员去改造,可以靠周密的安排去完善,而改善人的行为却非解决人的思想不可,因为人的思想支配人的行为。实现安全生产、解决动态下安全问题必须要抓工人的行为和操作,办法再好、制度再严,工人没有积极性岂不没有意义?传统的安全管理和教育工作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弊端:

一是安全工作基本上是由上而逐级发文、开会安排,形成了“上急下不急”、上大下小的“倒三角”形状,其影响力和效果逐步衰减;而且以“处罚”为管理主线,职工有逆反心理,甚至会产生抵触屋。

二是由于安全生产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控制人的行为首先必须解决人的思想问题,“内因”是决定性因素。过去,对于安全管理,职工是被动接受而不是主动参与,没有切实解决职工的内在动力问题。

三是没有把职工置于安全生产的核心位置,且教育的内容陈旧、形式呆板、方法不活,对职工缺乏吸引力也制约了安全教育的效果。由此可见,来自上层的教诲很难成为基层员工的自觉行为,工人们似乎更偏向于自己采取行动,自己管理自己。在煤炭企业这一特定的生产环境中,员工的自主保安意识和自主保安能力对安全生产的重大意义更是无庸置疑。

基于这种知识,我们提出了“抓安全,首先要抓思想、抓认识、抓本质”的管理理念,主要做法是在原安全管理工作方法的基础上,实施以“我”为中心的安全正向引导教育,以一种新的安全教育模式为切入点,解决广大职工对安全生产的错误认识问题,使“人人参与安全管理”成为安全生产的第一道防线。

正向引导教育,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就是真正把“人”看作是安全管理工作的主体,人是有感情的,正向引导教育是依托人的感情而对职工实施的一种正向的情感管理,说到底是一种爱的文化、爱的升华,其精神实质是对职工的尊重、珍惜和爱护。基于这一观点,我矿综合运用亲情、热情、无情、绝情的“四情”手段,以求达到“以思想上安全保证行为上的安全”的目的。

“正向引导教育”,一切均以“我”为中心,突出主体“我”。因为时刻关心“自我”是人与生俱来的意识和本能。比如:在离家外出时,往往会在心里打几个:“问号”:“我关灯了吗”?、“我关好煤气炉了吗?”、“我锁好门了吗?”。这几个问号,一方面表现了员工在生活当中形成的一种习惯,是一种“生活文化”,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员工的一种来自于生活的“自我保护”意识,带着这几个问号,他的大脑中就会反复考虑这几个方面的问题,从而最大限度地避免事故的发生。

在实施正向引导教育的内容上,我们就顺应了人的这一本能,我们先后实施了“我要维护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我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我遵章守纪、不违章”、“为了自己的生命和健康、我坚持正规操作”、“不珍惜自己的生命是对家人的犯罪”、“我不投机取巧、不野蛮生产”、“我要当个文明安全矿工”等这样一系列以“我”为中心的引导性教育主题。

在实施的形式上,我们分矿、区队、个人三个层次全面展开。矿主要是从安全教育管理、安全环境氛围建塑、安全责任落实等方面抓部署、抓组织,如近几年开展的“我结安全负什么责大讨论”、“亲情规劝”座谈,“关注安全、珍惜生命”、“职工手拉手、安全心连心”万人承诺签字、“正视问题,反松破满、实现首季安全季”竞赛等系列活动等,都深受职工的拥护支持和积极参与,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区队主要以“岗位区域联责、职工安全联保”和思想、语言、行为、操作“四个标准化”活动为载体,寓教育于岗位实践活动之中。职工个人主要是通过落实多种形式的“安全提醒制”、参加“安全培训”、“今天我上镜”等活动启发和引导职工遵章守纪,做到自己的安全自己管,从而有力的促进了全矿的安全生产。

随着正向引导教育活动的深入开展,我们还赋予了“我”更深的涵义,“我”可以是一个班组,可以是一个联责小组,还可以是一个区队,甚至是一个专业或全矿,从而逐步形成“自己的安全自己管,班组的安全班组长管、全组管,区队的安全区队长管、全区队管,专业的安全专业负责人管、全专业管”的良好格局。

一是正向引导教育嬗变职工安全观,把“要我安全”的矛盾变为“我要安全”的统一。广大职工对正向引导教育的看法是“正向引导教育使我们明白一个理儿,保证安全是自己天大的事,自己的安全自己管,指望别人不保险”。

二进制区队管理开始从被动管理转向主动管理。以前区队领导就怕上级给自己的辖区找出问题,现在是经常不断地主动邀请安全管理方面的领导、专家、工程技术人员到现场检查、指导,找问题、挑毛病,帮助区队进行安全管理“会诊”,变“讳疾忌医”为“自我保健”。

三是正向引导教育形成了特有的安全文化氛围,使得企业及职工的行为时刻在“安全”与“健康”的概念的引导之下,增强了安全教育的“人性化”魅力,使得安全教育的原动力变自上而下为自下而上,成效更加明显,作用更加持久。

实用教育调研报告(案例17篇)篇十三

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幼儿教育事业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新颁布教育指导文件中明确指出:要积极转变幼儿教育的观念,科学地改革幼儿教育体制。幼儿教育的发展已经成为影响教育事业整体发展的重大事件。但是,因为各种因素,当前幼儿教育在存在很多问题,影响了幼儿教育的发展。本文笔者对地区幼儿教育进行了调研,现将具体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地区幼儿园教育现状。

近年来,随着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家长的早教意识不断提高,地区行政部门进一步加大了发展幼儿教育的力度,社会各界高度重视并支持幼儿教育,地区幼儿园教育呈现出积极繁荣的景象,但是从整体水平上看,地区的幼儿教育水平依然不高,发展程度参差不齐。据统计,当前地区现有幼儿园共所,较20xx年相比,新增幼儿园所,其中乡镇新办的中心幼儿园共所,幼儿的入园率高达%。

(二)地区幼儿园教育存在的问题。

虽然近年来,地区幼儿园的教育取得了快速发展,但是依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归纳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基础设施不达标。通过本次调研发现,地区还有很多幼儿园的基础设施不达标,如:教室的面积和班级人数不相适应,缺乏活动室、舞蹈室、功能室等,现代化教学设施设备不足,有的幼儿园缺乏多媒体网络教室和多功能教室,还有极少数的幼儿园连最基本的玩具、图书、卡片等配备不足,教学基础设施不能达到国家和省市的标准,严重影响幼儿教育教学的顺利开展。

2.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严重。在本次的调研中,笔者发现地区还有很多幼儿园教育存在小学化倾向,不是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而是一味要求幼儿做作业、背课文、做数学题。幼儿教师也只是简单的将知识灌输给学生,与幼儿年龄特点相违背,无法让幼儿感受到学习的快乐。有的幼儿园对幼儿行为和学习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小学化倾向比较重视,与素质要求背道而驰,为幼儿带来了负面影响。

3.幼儿教师队伍结构不尽合理。从地区幼儿园教师队伍来看,有一些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也有刚刚毕业从事幼儿教育的青年教师,但是从整体上看,教师队伍不够合理,青年教师所占比例较高,教师的整体素质有待提高。其主要是因为,无论是经验丰富和老教师,还是刚刚接触幼儿的青年教师,同样需要通过不断学习提高其综合素质,以便更好的满足幼儿成长发育的要求。另外,当前地区幼儿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还主要表现在:男教师数量偏低,甚至个别幼儿园中无男教师,这不利于幼儿健康人格的培养。

4.幼儿教育和家庭教育相分离。家庭作为幼儿生活时间最长的场所,家庭教育对幼儿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家长作为幼儿的启蒙教师,在培养幼儿方面非常重要。但是个别家长片面地认为将孩子送到幼儿园中,自身便不再需要教育了。再加上幼儿园教师缺乏同幼儿家长的充分沟通,不能及时将幼儿在学校中的情况反馈给家长,不利于家长及时纠正幼儿不良行为和习惯,影响幼儿健康发展。

(一)缺乏稳定的经费来源渠道。

当前,地区幼儿园基础设施不达标的根本原因是经费不足,教育部门并未长期将幼儿教育纳入学制系统内,导致幼儿园教育缺乏稳定的经费来源渠道,虽然教育部门多次强调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并未像义务教育和高中教育那样在经费方面做出明确规定,不仅如此,幼儿教育在公用经费的投入方面也没有明确的定额标准。

(二)幼儿园迫于升学压力。

纵观我国基础教育,升学的主要标准为考试成绩,这也是由我国基本国情决定的,但是这也在一定程度上给我国的基础教育带来了阻碍,导致很多新的教学理念无法得到落实。即便我国教育部门明确规定幼儿在升小学时不需要通过考试,但是因为缺少优良的资源,依然有个别小学为了获得较好的生源采取入学考试,并根据学生考试成绩分班,正是迫于升学压力,幼儿园不得不根据小学的要求,更了让幼儿进入师资优良的学校而提前开展小学教育。

(三)教师缺乏培训,师资队伍缺乏政策保障。

当前,地区幼儿园的教师队伍还存在着观念陈旧、知识老化等问题,因此无法更好地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在本次调研中,幼儿园中近3/4的教师学历为职高或者职专专业以及大专以上的毕业生,还有很大一部分教师为非幼教专业,专业幼师专业的教师所占比例过低,甚至还有个乡镇中心幼儿园的教师主要由中心小学的教师担任,这些教师未接受过系统的幼儿教育的学习和培训,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为教师队伍建设缺乏政策保障。

(四)缺乏对学前教育正确认识。

当前,还有很多幼儿家长缺乏对学前教育规律、教育目标以及教育内容的深入了解,片面的认为只需将孩子送至幼儿园中即可,接下来的教育工作便是幼儿园教师的事情,而自己主要负责好孩子的饮食起居即可。也不会主动询问幼儿教师孩子在幼儿园中的生活和学习情况,无法较好地同幼儿园形成教育合力,提高幼儿教育质量。

(一)加大对幼儿园资金投入,拓宽幼儿教育经费。

幼儿教育事业本身具有公益性特征,正是该特征决定了政府部门对幼儿教育承担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当前,幼儿教育的主体依然为国办园,并且在短时间内这种格局不会发生改变,因此各地政府部门高度重视幼儿园的发展,要进一步加大对幼儿教育的投入力度,在每年制定财政预算时,安排必要的经费用于幼儿教育,并实现专款专用,保证幼儿园教学发展需要。除此之外,情况允许时,幼儿园还可以积极探索多渠道、多形式的吸纳社会资金用于幼儿教育中的办法,改善幼儿园教学条件,不断提高幼儿园办园水平。

(二)做好幼儿园和小学的衔接。

对幼儿进行教育,一方面要注意体现幼儿学习的科学性和适当性,另一方面还应该注重教育内容的启蒙性和丰富性,做好幼儿园同小学教育的衔接。消除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严重的问题并不等同于不关心幼儿园和小学的衔接问题,而是应该凸显幼儿教育不被小学教育的要求所束缚,幼儿教育应该充分结合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发展需求,运用符合幼儿健康发展的方法进行教学,以促进幼儿健康发展。与此同时,幼儿园还应该为幼儿将来升入小学后的学习打好基础,运用各类益智活动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帮助其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以便为今后及早适应小学教育夯实基础。

(三)加强幼儿园师资队伍建设。

首先,幼儿园教育管理机构安排幼儿教师参与定期或者不定期的岗位培训途径来提高其专业能力;其次,要积极改革幼儿园教师人事制度,建立起科学的考评机制以及竞争淘汰制度,督促广大幼儿园教师自觉提高自身专业素质;然后,要鼓励广大幼儿教师采取“走出去”的方式,参与各种学术交流活动,拓宽自己视野,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最后,教育部门要通过采取一定措施聘请男性幼儿教师,以培养幼儿健全的人格。

(四)家园合作,形成教育合力。

幼儿教育是由幼儿园、家长乃至整个社会共同形成的教育体系,因此要高度重视家园合作。首先,对幼儿园来说,其在自身办园过程中不能只注重自身收益和社会影响,而应该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深刻意识到幼儿教育重要性,科学、合理的开展幼儿教育活动。其次,幼儿园要关心每一个幼儿的家庭情况,掌握幼儿家长的文化程度和素养等,特别要关注留守儿童和单亲家庭儿童。然后,因为幼儿的身心发育还不够成熟,它们对家庭的依赖性较强,因此要转好家庭教育。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也明确提出:家庭作为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幼儿园要遵循“尊重、合作、平等”等原则,获得家长的支持和理解,积极协助家长开展家庭教育。最后,幼儿园要通过多种渠道和形式跟幼儿家长进行交流和沟通,让家长了解幼儿园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及时解答幼儿家长在家庭教育方面的问题和难题,幼儿园也可以通过开展家庭教育宣传和经验交流活动等,纠正纠正家庭不良教育习惯,形成一个教育合力,提高幼儿教育的质量。

总之,虽然近年来地区的幼儿教育工作开展情况良好,但是依然暴露出一些问题,在幼儿教育方面还需要很多改善的地方,在上文中,笔者针对地区幼儿教育现状,对如何进一步提升幼儿教育质量发表了几点自己建议,还希望更多的教育工作者深刻意识到幼儿教育的重要性,不断改革幼儿教育方法,推进幼儿教育发展。

实用教育调研报告(案例17篇)篇十四

按照年初工作要点安排,10月18日至20日,县人大常委会组成两个调研组,分别由常委会领导带队,赴胜利、香隅、葛公、张溪、昭潭镇、花园、青山乡的小学本部和中学,对全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召开了由县教体局负责人和所到乡镇的人大主席、政府分管领导、住镇县人大代表、各学校负责人参加的座谈会,广泛听取意见和建议。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目前,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共有学校106所,在校生41325人,在编在岗教职工4034人。小学、初中入学率、巩固率均为100%。

近年来,县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认真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创新体制机制,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20xx年,我县顺利通过“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省级评估和国家认定。

(一)增加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一是积极推进“全面改薄”项目。三年来,共投入10860万元,实施项目145个,其中建设类项目93个,建筑面积160527平方米;设备购置类项目52个,购置计算机2545台,实验设备1072座,教学仪器设备25座。目前,设备购置类项目已全部完成,建设类项目完成90个,完成率96.7%。投入资金20xx万元,改造青山、木塔乡中学学生宿舍2200㎡,新建运动场7000㎡。实施教师“安居工程”,改扩建教师周转房142套。二是推进农村教育园区建设。投入1.85亿元资金,建设胜利、张溪、泥溪三个教育园区,建筑总面积7.1988万平方米。目前,胜利、张溪两个教育园区已投入使用,泥溪教育园区还在建设之中。三是推进县城区城南小学建设。为缓解县城区小学办学压力,投入5900万元,在县城南部新建一所48个班级规模的完全小学。目前一期主体工程已全面完工,配套设施也在加快推进,20xx年春季可投入使用。四是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目前全县建成多媒体教室1120个,20xx年又投入362万元资金,为58所中小学添置计算机设备919台套,进一步提升教育信息化水平。

(二)加强队伍建设,完善师资力量。一是逐年加大教师招聘力度。按照“结构合理、缺编即补”的原则,优先向农村倾斜,三年来,招录教师495名(其中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教师379名),以缓解教师队伍总量缺员的问题。二是加强教师资源的统筹管理和合理配置。严格执行校长定期交流任职和骨干教师、专任教师每年按一定比例在城乡交流制度,实现城乡师资配置的相对均衡和合理流动。三是加强教师培养培训。近三年,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12948人次,参训率、合格率达96%以上,进一步提高了教师的业务能力。

(三)深化制度改革,促进教育公平。一是实施特殊学生关爱工程。依托梅城寄宿制学校,开通“绿色通道”,基本保障了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完善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依托210个留守儿童之家,发动全县20xx名女教职工与留守儿童结对帮扶,积极开展各项关爱活动;坚持“特殊教育学校为主、随班就读为辅”的原则,重视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工作,投入1000余万元,建成占地面积9055㎡的特教学校新校区。目前,全县适龄残疾少年儿童入学率达98%。二是实施招生考试阳光工程。严格落实城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就近划片入学政策,坚持“电脑派位”的招生改革办法,阳光招生,均衡分班;委托第三方组织实施中考体育考试,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全程监督,确保公平公正。

(一)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不足。一是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教育经费投入总量虽在逐年增加,但增幅低、保障能力弱,目前的教育投入水平处于保运转状态。学校实验设备、图书资料、信息化设施、“走班教学”教室不足等问题普遍存在。“吃饭靠财政、建设靠举债”的现象短时间内难以改变,一些学校负债现象比较严重。二是教师待遇相对较低。目前,教师津补贴已全部停发,由于经费欠缺,教师教育成果奖无法兑现,超课时津贴无法补助,而现有教龄津贴是1985年制定的每月3元-10元的标准,30多年未做调整。教师工资收入与各行业相比处在中等水平以下,挫伤了一些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二)教师队伍结构不尽合理。一是教师队伍编制不足。我县中小学编制数总量自20xx年以来一直未变,随着学生数量的增多,对教师的需求随之增加,旧的教师配套标准已不能满足实际需求,义务教育教师缺编现象严重。二是教师学科结构不尽合理,结构性缺编现象客观存在。农村学校音、体、美、英等学科专职教师较为紧缺,难以满足课程开设需求。三是教师年龄、性别结构不均衡。五年来,累计招聘女性教师543人,占招聘总人数的80%以上,男女教师比例严重失调,不利于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另教师队伍未形成合理梯队,已出现不同程度的断层现象。四是优质教师资源分配不均。城乡学校师资力量悬殊,乡村教师向城区单向流动的现象有增无减。

(三)校际之间教育不均衡现象突出。一是城乡学校之间存在不均衡。随着城镇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外来人口和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大量进入县城,由于县城学校与农村学校在软硬件等方面存在差距,更多的学生选择在城区就读。而城区优质学校多集中在城区中心,占地面积过小、缺少拓展空间,发展受到限制。城区学校建设滞后于城镇化发展,“大班额”现象一直存在。随着育龄高峰的出现和“全面二孩”生育政策的放开,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数有增无减,将来这种供需矛盾将更加突出。二是农村学校之间存在不均衡。以洋湖镇珠虹村小学为例,学校共有4位教师,但本学期仅有15名学生。在农村,中心小学本部与教学点之间、初级中学之间在办学条件、教育教学质量方面存在较大差距,大部分学生更愿意选择中心学校、质量好的中学就读,造成了一些教学点和中学的教育资源浪费。

(一)提高认识,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教育事关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对于促进教育公平、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要推进教育公平,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面对新形式新要求,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要提高认识,理清思路,制定和落实更多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相关的政策,要广泛宣传、形成共识,营造有利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

(二)加大投入,夯实义务教育发展基础。一是落实政府责任,完善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要严格按照“一个比例”“三个增长”的要求,优化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全面落实教育经费法定增长要求和义务教育经费投入责任,加大对办学条件薄弱学校的财政支持力度,让更多的农村学校共享优质教育资源。二是建立健全教师激励机制。对有教育成果贡献的、地处偏远地区教学点的或是特别优秀的教师进行奖励,激发广大教师的工作热情。

(三)统筹规划,促进教师资源均衡配置。一是完善教师补充机制。在政府统筹的基础上重新核定教师用编情况,对农村边远地区,在编制标准上适当倾斜,新增教师优先补充到农村学校任教。二是加强教师资源的合理配置。科学配备音、体、美、英等学科专业教师,同时制定县内教师合理交流制度,鼓励骨干教师交流到农村学校,充分发挥其引领作用,促进校际之间教学水平均衡发展。三是在职称评定、评先评优等方面对农村学校的教师给予倾斜,使乡镇骨干教师引得进、留得住、干得好。

(四)创新模式,优化城乡义务教育资源。一是合理调整学校布局结构。加快昭潭镇小学本部的建设力度,推进木塔乡小学选址新建;充分考虑生源不断递增的客观事实,积极谋划县城小学扩容工程和扩大县城初中办学规模;加强对农村的一些教学点和中学的教育教学管理,提高其教学质量,方便学生入学。二是积极探索建立县内义务教育资源共享机制,提高现有教育资源的使用效益。三是把更多的资金投入农村,更多的资源倾入农村,加强农村学校标准化建设,推进农村学校校舍和校车安全工作,缩小城乡教育差距,消除城区学校“大班额”现象。

实用教育调研报告(案例17篇)篇十五

摘要:本文以社区居民的教育需求和教育参与为主题开展了调研。经过对社区居民教育需求现状的分析,对社区居民教育参与行为选择的调查,本文认为当前的社区教育存在的问题主要有:社区居民的学习观念还不够深;社区居民的社区教育意识还不够强;社区居民参与教育培训活动不普及。社区内各种群体层次上的差异,也是影响居民参与社区教育的重要原因。针对上述问题,就今后社区教育工作应如何开展,提出了社区教育应以教为学习者提供服务,以适应学习者特征及其需求为教育培训活动的目标和内容。社区教育一是要注意针对成人学习需求的特点;二是要引导教育需求,关注弱势群体,提高社区教育参与率;三是要营造社区教育的良好环境;四是要有财政和政策的支撑,把终身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

xx街道位于xx区的xx,是一个典型的老城厢。随着旧区改造进程的加快,社区中居民的文化层次和文化需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为了建设学习型社区,使社区教育工作的开展有针对性,让居民的教育需求得到最大的满足,我们对社区内居民开展了专项调查。调查方式包括问卷调查、座谈调查、典型调查和个别访谈。以下是调研后的反馈结果和情况分析:

(一)社区居民基本特点。

xx社区居民多元化的生活和教育背景,形成多元的教育需求。调查显示:

接受调查的社区居民中,以女性居多,女性占xx%,男性占xx%;年龄结构跨度较大,其中30岁以下xxx人、30-40岁xxx人、40-50岁xxx人、50-60岁xxx人、60岁以上xxx人;文化程度不同,,初中文化xxx人、高中文化xxx人,大专文化程度xxx人,大学极其以上文化程度xxx人。接受调查的社区居民的职业分布:党政机关干部xx人、事业单位职工xxx人、企业经营者xx人、外资企业职工xx人、国营企业职工xxx人、民营企业职工xx人、个体工商业者xx人、自由职业者xx人,下待岗人员xxx人,其他xxx人。接受调查的社区居民的收入分布:家庭年收入3万以下xxx户、3-3万xxx户、家庭年收入5-10万xx户、10-20万xx户,20万以上x户。每月学习费用支出50元以下xxx人、50-100元xxx人、100-200元xxx人、支出200-500元xx人、500-1000元xx人、1000元以上xx人。调查显示:(1)社区居民的家庭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大多相对稳定;(2)社区居民素质具有基础性、潜在性、相对稳定性与可发展性,构成了居民未来发展的重要基础,对社区居民的学习活动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和能动的作用。

(二)社区居民教育需求现状。

1、社区居民的学习观念。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在人的一生中接受各种形式的教育正在成为现代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改变生活的观念,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同。终身学习理念不断深入人心,大大转变了传统的教育观和学习观。调查显示,社区居民中,普遍赞同“活到老、学到老”,认可“工作生活中需要知识和能力,所以要不断学习”的观点,选择“实践是学习,与人交流也是学习”、“所有人都能学习,但存在个体差异”的主张。只有少数人对学习的本质缺少正确、全面的理解,极少数的人固守“学习就是上学念书,学书本知识”,“学习只是年轻人的事”这一观念。

排在第一位:可以更新知识,增长才干,充实自己,使生活更有意义。

排在第二位:不学习就要落伍,会被社会淘汰。

排在第三位:提高个人修养,满足个人兴趣、爱好。

对于是否有继续学习和提高的必要,在被访者中认为很有必要和有必要的占xx%,其中前者占xx%,后者占xx%。x%的人认为无所谓,x%的人认为必要性不大或没必要。文化程度越高的社区居民对终身学习、持续学习的的认同度越高。

2、社区居民对子女的教育期望。

社区居民对子女文化程度的预期处于较高的水平。有xx%的希望自己的子女至少要大专毕业,其中,xx%的人希望自己的子女接受大学本科及以上的教育。本项调查显示,被调查者的受教育程度与经济收入成正比,与对孩子的受教育期望值也成正比。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学历较低、经济困难的家庭对孩子的教育呈放任态度,认为孩子读不读书无所谓。个别家庭想让孩子早些工作,放弃继续学习的机会。

社区居民对子女教育关注的另一个偏向,就是家庭文化教育消费支出主要用于子女,有xx%的家庭主要用于子女,仅有xx%用于自己。

3、社区居民的社区教育意识。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区建设的地位日益突出,社区越来越成为社区居民工作、学习、生活以及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人们的社区教育理想体现出对社区教育价值的追求。经过几年的广泛宣传,社区教育已经产生一定的影响力,人们的社区教育意识在不断提升,但离家喻户晓、深入人心,还存在一定差距。据调查统计,有90%以上的被调查居民知道社区教育,但真正参加社区教育的不足4%。

社区居民对社区教育抱有多方面的期待,他们企盼“组织更多不同层次的志愿者,参与社区教育”,渴望就近“开办图书馆(阅览室),设立少年、老年活动中心”,希望“社区内的教育文化设施向社会开放,方便居民学习、娱乐、健身”,其中最希望解决的问题是“扩大社区教育的受益面,加大资金的投入,使教育设施、活动场地更多一些”。

4、社区居民的学习意愿。

参与社区教育的目的多种多样,性别、年龄、职业、教育程度以及经济状况等方面的差异都会影响个体教育需求。人们对提高自身知识水平的愿望迫切,渴望通过学习,使自身的知识结构得到调节和优化,同时健康观念在发生变化,珍视生命健康,重视生活质量,关注法律,成为社区居民学习取向和精神追求的主流。

社区居民多元的教育需求中,青年人对知识和技能的需求愿望强烈,调查显示,社区中青年人主要青睐计算机、外语和科技,选择前瞻性和实用性特点突出;中年人倾向于计算机、健康与卫生保健和外语;老年人主要选择与老年人密切相关的安全、赡养、医疗保健、心理调适等休闲类课程科目,而且他们希望参加没有压力、较少功利性的学习活动。

社区居民选择社区教育的学习方式呈现分散而多元的趋势,多数倾向于采用业余的、短期培训的、讲座式的、远程式的方式进行自主、选择性学习。

(三)社区居民教育参与行为的选择。

1、看电视、读书看报是社区居民最主要、最便捷的学习方式。

随着我国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闲暇时间的增多,闲暇生活聚焦于学习是一种必然的选择,社区居民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和学习时间的增多,为社区教育提供了可能性。

调查显示,看电视、听广播、读书看报是社区居民与社会互动的主要中介,也是他们获得信息、愉悦性情、追求精神生活的重要渠道。

本次调查将社区居民喜爱的余暇活动分为8类,被调查者选择前5位的排序为:第一,看电视;第二,阅读书报;第三,体育健身;第四,与朋友交往;第五,文化活动。询问家庭成员闲暇时间主要的学习活动,收听收看广播电视的占xx%,在家阅读报刊杂志,获取知识信息的占xx%。

看电视、读书看报作为社区居民最主要、最便捷的学习方式,其优势,具有大众性、普及性、灵活自主性。其局限性在于,它以散居在家的“受传型活动为主”,即以看电视、听广播、读书看报等方式接受大众传媒学习活动为主,反映社区居民的教育活动比较单一,学习方式较为被动。

2、社区居民上网学习、获取信息与年龄成反比,与文化程度成正比。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计算机和网络迅速发展,互联网进入社区和家庭,使人们实现了信息上的平等和资源上的共享,对社区教育产生全方位的影响,成为社区教育和终身学习的重要途径。积极利用互联网,开展网络远程教育,创设网络社区、网络图书馆,实现教育资源多元化,正在成为社区教育的重要载体和发展趋势。

互联网是社区居民接触较少的媒介,不会使用计算机,对互联网陌生、文化程度和经济条件的影响是最主要的因素。要使社区居民尽可能地与时代同步,需要通过社区信息化水准的提升,提高社区居民参与信息化的程度,向社区居民普及网络知识和计算机操作技术,增加适合社区居民的网络内容及信息方式,使有条件的街道都能开展现代远程教育,搭建起社区居民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平台。

上网学习,对于较快接受新事物、追赶潮流的青年人,吸引力更大。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有关“社区青年与网络关系”调研报告显示:社区青年对信息化服务需求中,位居榜首的是“网络学习”(xx%),列在2-5位的是:网上交流(xx%)、信息浏览与发布(xx%)、网上购物(xx%)、网上求职(xx%)。从中可以看出,网上学习和网上交流是社区青年需求方面的一个特点。

本次调查显示,社区居民上网学习、获取信息与年龄成反比,与文化程度成正比。在被调查的社区居民中,个人业余时间选择上网的仅占x%,家庭成员上网学习知识、获得信息的占x%。

3、社区居民参与教育培训活动不普及。

社区居民选择闲暇时间的支配意向比较集中于媒体接触,对于去社区接受“教育培训”选择率偏低,仅占x%。

调查表明: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教育的广度和深度相对比较低,参与者的广泛性不够,大多数是离退休人员,社区单位参与和在职人员参与率不高。这种状况的形成主要是目前的社区教育缺乏吸引他们参与的师资和条件。

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各项活动的比率相对也比较低。在调查参加过社区教育中的哪些培训活动时,参加居委会组织的文化娱乐和体育健身活动的占xx%,参加市民学校学习的占xx%,参加各类社会文化培训班或讲座的占xx%,参加学历教育、资格证书培训的占x%,参加社会力量办学培训的占x%,参加其他活动项目的占xx%。接受调查者的数据与社区实际居住人口的参与社区教育的比例有较大的出入,主要是接受调查者主要是一些社区活动的积极分子。

4.影响社区居民参与学习的主要原因。

影响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教育主要原因,排在首位的是“工作忙,生活负担重,没有精力”,主要集中于31-50岁的社区居民,他们中xx%是在职人员,xx%为临时工。第二位的是“社区没有开设所需的课程和培训项目”,其中,xx%是在学人员,xx%是在职人员。第三位的是“年纪大,记忆力差,学习吃力”,xx%为离退休人员;在离退休人员中近三分之一的人怕参与社区教育会跟不上。

值得注意的是,在随机调查的失业或下岗人员中,这部分人群是社区中的弱势群体,他们经济地位较低,并最容易失业、下岗,自身学历偏低,技能结构单一、不能适应急剧变化的社会是。但这部分人群却游离与社区教育之外,不愿参加市民学校的学习和接受终身教育的理念。

教育是为学习者服务的。学习者的特征及其需求决定教育培训活动的目标和内容,也应该成为改进教育教学活动的依据。

1、要注意针对成人学习需求的特点。

社区教育的主体主要是成人,成人的学习意向产生于生活、职业的实际需要,学习目标和内容与职业需要同步发展,成人学习带有鲜明的现实性和针对性。在确定社区教育课程目标时,需要综合考虑社区居民个体需求、社会需求。因此,社区教育课程要多样化,学历的与非学历的,功利性的与非功利性的、休闲性的与职业性的,基础性的、提高性的与创造性的统筹兼顾,并形成特色,以适应不同群体、不同目的的需求。

2、引导教育需求,关注弱势群体,提高社区教育参与率。

主动参与是开展社区教育的一个基本条件。这里主动参与既是指学习者参与教学活动,更是指通过学习,提高社区居民对社会以及社区的参与。要研究社区成人学习者的意愿,研究通过什么样的教学媒体、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帮助学习者实现自己的目标,并把各种教育资源优化组合,互为补充地提供给学习者。

在引导社区居民教育需求时,要帮助他们排除参与学习的各种障碍,包括学业素质障碍,心理准备障碍和支持体系的障碍等,提高社区居民的培训参与率。

社区弱势群体的学习驱动力相对比较低,需要在组织策略、培训内容、活动方式等方面体现出“教育关怀”。要深入调查和分析弱势群体的状况及其分布,掌握弱势群体对社区教育的需求,有针对性地提供各种补偿性、提高性的教育培训,着力开发各种灵活的培训课程,实施菜单式培训,以多种途径满足需求。同时要认真研究有关的政策。比如学习成果的评估和认定,就业指导,救助性措施等。

3、营造社区教育的良好环境。

营造社区教育的良好环境,就是要创造一个充满学习氛围和学习机会的环境,以满足社区成员的学习需求,其目标就是构建学习型的社区。

要强调整个社会的参与,即社会各个部门、单位、组织及社会方方面面均应为终身学习提供服务,充分发掘社会各方面的资源转化为教育资源、教育手段,形成终身学习的网络。终身学习、多元化学习要求的内涵是“全”,它是通过网络来实现的,通过技术和组织的网络来实现。社区教育资源的整合,也需要通过协调、引导、优化来实现。

4、财政和政策的支撑,把终身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

目前xx要建设学习型城市,终身教育的理念在广大市民中正逐步形成,终身教育的工作主体是社区市民学校,但是终身教育并没有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使得社区市民学校在经费、师资、设施上与广大市民的需求不相适应。在师资方面;市民学校的教师基本上是一些中学教师和社会自愿者,他们精神可嘉但是缺乏市民学校教育的经验。往往教学都感到很累,没有一支专业的市民学校师资队伍。设施方面,市民学校办学场所主要利用中学的教学场所,在时间和功能上存在着不便和矛盾。市民学校的学员是以55-70岁的老年人为主体,他们普遍反映,双休日是三代人团聚的时间,也是最繁忙的时间。随着上海经济的增长,普教经费也在同步增长,但学生在减少;而社区市民学校潜在学生的增加,则不能得到相应的投入的增长。因此,希望能把市民的终身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以便在经费、师资、设施上得到更好的保证。

实用教育调研报告(案例17篇)篇十六

近年来,由永新县政府办牵头,县教体局、县财政局、县人社局等部门具体负责均衡配置公共教育资源等工作,多措并举,城乡公共教育资源更加均衡,全面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全县教育环境和教师队伍得到全面改善和优化,全县义务教育差异系数逐年减小,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得到全面巩固。

一直以来,县委、县政府主动作为,敢于担当,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政策优先支持、经费优先保障”,把发展教育事业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全面推动我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全面改善和优化教育发展环境,以教育改革激发教育活力,大力改善办学条件,推动城乡教育资源优质均衡发展,努力满足群众在家门口“上好学”的愿望。一是抓实校园环境改造工程。近年来共投入10亿多元,对全县义务教育学校实施了“环境改造工程”,校园环境得到极大改善和提升。投入4000余万元,新建了城东幼儿园和新区幼儿园并于20xx年9月开园招生,升级改造机关幼儿园,真正实现了“最好的房子在学校、最美的环境在校园”。二是抓好学校内涵提升工程。注重学校内涵发展,结合各学校实际,充分挖掘我县“红色文化”“绿色文化”“古色文化”等文化特色,着力打造一校一特色的校园文化,深入推进学校内涵式发展。三是开展“大班额”化解工程。通过“新建一批”“调整一批”“规范一批”等措施,“大班额”问题得到有效化解。全县小学一至三年级班额全部控制在45人以下,初中和高中控制在50人以下,小学四至六年级大班额全部控制在省定标准5%以内,拟在工业园区、河东新区、西峰山各新建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新增学位7500个,预计全县大校额大班额20xx年全部消除。四是抓牢师资队伍强化工程。20xx年通过“招一批”“引一批”“争一批”“买一批”等方式,全县补充教师835名,确保了全县义务教育学校按标准开足开齐课程。健全了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制度,选派城区学校优秀教师到农村薄弱学校支教160人次,实施教师交流轮岗,安排城乡教师交流335人次,加大农村学校教师培训力度,培训农村教师6450多人次,促进城乡师资均衡。五是推进教育信息化普及工程。由县财政投入1.24余亿元,用于教育城域网建设和学校教育信息化装备建设,对全县所有义务教育学校按标准配足配齐了教学仪器设备,满足了全县义务教育学校信息化教育教学需要。

加快教师补充步伐,强化专业培养力度,逐步缩小城乡师资差距,实现师资科学合理配置。一是优化教师补充交流机制。通过加大教师招聘力度,在严控全县事业编制总量的前提下,按照“缺一补一”的原则,优先安排教师招聘,绝不出现有编不补的现象。大力推进教师交流,建立健全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制度,促进城乡、校际间师资均衡。二是优化教师专业成长机制。及时足额安排教师培训经费,切实保障教师各类培训,依托“国培计划”、远程教师培训、校长培训、骨干教师培训、班主任培训等各类培训,努力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三是优化教师待遇保障机制。我县在保障教师各种法定的工资待遇外,积极落实农村教师各项待遇政策,创新启动实施了“省特级教师”“市级名师”“省市学科带头人”“省级骨干教师”等专项补贴政策。

积极落实公平就学政策,关心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及残疾儿童,通过规范阳光招生就学通道、畅通随迁子女入学通道、优化残疾、留守儿童关爱通道,让所有孩子共享优质资源,共赢人生出彩机会。

实用教育调研报告(案例17篇)篇十七

为深入了解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对远程教育的需求和建议,最大限度满足党员干部群众的学习要求,切实发挥远程教育网络在党员教育、培训和服务中的作用,**区委组织部于近期以发放调查表的形式,对基层远程教育站点开展教学资源需求调查。此次调查共发放调查表1800份,回收1790份,回收率达99.4%。范围涉及**区所有基层站点(包括社区、农村以及机关等站点)。现将调研结果汇报如下:

一是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得到大部分党员群众的认同。在回答“您对本村(社区)现代远程教育的了解程度”时,认为从没有听说过的,占1%;认为听说过,但没有参与的,占9%;认为偶尔参与的,占28%;认为经常参与的,占62%。在回答“您认为开展现代远程教育的作用如何”时,认为没有作用的,占5%;认为现在还看不到明显作用,以后会有作用的,占30%;认为很有作用,是件大实事、大好事的,占65%。从对这两个问题的回答来看,广大农村党员干部和群众对现代远程教育工作是支持和肯定的。

二是农村党员干部和群众参与现代远程教育的热情较高。在回答“您对现代远程教育的兴趣”时,只有3%认为没有兴趣,28%认为兴趣不高,69%认为兴趣浓厚。在回答“您认为目前村党支部组织学用活动的时间安排如何”时,有30%认为集中学习多了,21%认为集中学习少了,14%认为个人自学少了,3%认为安排不合理。在回答“您参加现代远程教育的原因”时,认为是村党支部硬性要求的仅占23%;认为是个人自愿高达77%。在回答“站点组织收看远程教育节目的频率”时,14%的回答参加了1—2次,25%的回答参加了2—3次,61%的回答参加了3次以上。由此可见,现代远程教育工作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党员干部和群众所认识、所接受,并对参与现代远程教育表现出了较高的热情。

三是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学用成效较为明显。在回答“您认为村里的现代远程教育站点发挥作用如何”时,只有5%认为没有作用,30%认为发挥了一些作用,44%认为发挥了较大作用,21%认为是自己致富的好帮手。利用远程教育平台引导我区主导产业的发展,降低了成本,增加了效益。另外,还成立了远程教育学用示范基地,渭北葡萄产业园,南塬核桃栽植,园区生猪养殖等示范基地,定期联系养殖、种植专家到基地对养殖户现场教学,传经送宝。通过基地联户,井头村养殖规模越做越大,越做越强,初步实现了发展一个产业,致富一方百姓的目标。

一是学用需求具有的广泛性。这次问卷调查内容丰富、涉及面广,基本涵盖了当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调查结果表明:农村党员干部和群众对问卷所涉及的具体内容表现出强烈的需求,重点突出在政治理论、实用技术和文化娱乐等方面。由此可见,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化、农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和农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党员干部和群众除关心与工作、生产、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要素外,已开始关注文化娱乐全面协调发展,开始注重生产、生活质量的全面提高。

二是学用需求具有倾向性。这次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关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产品市场行情、农村政策法规及与农民群众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需求占有较高的比例,这些情况表明,当前农村工作的核心问题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而有关农民自身的卫生、健康及民主法制方面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强。

三是学用需求具有差异性。多数调查对象除了对讲座类表现出大致稳定的需求外,因地理位置和经济发展状况的不同又表现出一定多样性和差异性。葡萄种植乡镇的调查对象特别需要农业新品种和新技术的内容,果树种植乡镇的调查对象特别需要果品贮藏加工技术和果品市场行情等内容,生猪养殖的调查对象需要养殖技术和销售等方面内容,城区周边镇办调查对象对装饰、家电维修、建筑、机动车保养与维修等就业技能表现出较大需求。这些情况表明,随着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工业化的推进和城镇化的提速,农村劳动力加快由传统种植业向新型种植业、养殖业转移、由农业向非农产业流动。

通过问卷调查,共收集农村党员干部和群众的意见建议20多条。针对这些建议共提出以下几个方面对策:

一是充分整合资源,构建“大远教”的工作格局。按照“一站多用、共建共享”的要求,充分发挥领导协调小组成员单位的作用,整合相关资源,要大力整合与新农村建设相关的各类科技、教育、农业、林业、畜牧、农机、文化、卫生、计生、民政等部门的资源,拓展和延伸现代远程教育功能,使之真正成为提高农村党员干部和群众素质的培训点、创新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切入点、农村信息化建设的示范点、广大农民群众学习现代农业知识和先进适用技术的致富点、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技能传授点和丰富农民群众文化生活的娱乐点。

二是强化教育培训,增强现代远程教育实效。要进一步加大教育培训力度,充分发挥现代远程教育作用。一方面,针对管理员流动快的问题,加强对远教管理员的培训,使全区管理员都能熟练掌握现代远程教育设备的操作技能和简单故障的排除技术,提高管理服务水平;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农村党员干部和群众的培训,重点培训村组干部、学用典型和有积极性的党员群众等,通过示范带动,推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深入开展。

三是增强教学资源针对性和时效性。一些农村党员干部和群众反映,中央和省、市现代远程教育播出平台教学资源虽比较丰富,但真正符合本地实际和农民群众需求的教学内容依然较少,尤其是农民群众迫切需要的实用技术、致富信息等教学课件严重不足。同时,课件更新周期较长,部分现有教学课件时效性不强,也影响了现代远程教育的实际效果。建议进一步加大“乡土教材”开发力度,尤其应以简便易学、生动直观为原则,加快制作操作简便、易学易懂的小型教学课件,提高教学资源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相关范文推荐

    最新房屋报建申请书(汇总16篇)

    在写申请书时,要注意把握好内容的逻辑顺序和篇章结构。这些范文展示了申请者在申请书中突出特点和亮点的有效方法,值得借鉴。三里街拆迁指挥部:本人原系三里街粮站职工_

    专业合格人民警察心得体会(通用21篇)

    心得体会是对过去经验的反思,是对自己成长过程中的收获和感悟的记录。下面是一些精选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写作有所帮助。人民警察是国家的守护者,肩负着维护社会稳

    专业网络信息安全培训心得体会(案例22篇)

    培训心得体会是展示个人学习成果和对培训效果评价的重要途径之一。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培训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希望这些范文能为你提供一些启示和思路,让你写出

    热门学校教师外出培训方案(模板20篇)

    培训方案应该是具有前瞻性和全面性的,能够满足员工不同阶段的学习需求。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一些实用的培训方案,希望对大家的培训工作有所帮助。教师外出培训是提

    实用反恐民警工作总结(案例15篇)

    月工作总结是提升自己职业素养的一种方式,也是展现自己工作能力和绩效的重要材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几篇优秀的月工作总结,希望对大家写作能够有所启发。

    精选机械基础心得体会及收获(模板20篇)

    心得体会是通过对某一事物、经历或学习过程的反思和总结,形成的个人体验和领悟的文字表达,它可以帮助我们深化对事物的理解,提升自我认知。以下是一些有关工作经验和心得

    最优申请开业的申请书大全(17篇)

    通过更多申请书,我们可以向目标机构传达我们的意愿和目标。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收集的更多申请书范文,供大家参考。这些范文包含了各个方面的申请书,如求职申请书、奖学

    热门我们爱科学读后感大全(17篇)

    读后感可以是对书中人物形象的评价,也可以是对故事情节的解读和感悟。在这里,小编为大家推荐了一些触动心灵的读后感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和思考。

    最新新课程培训体会(模板15篇)

    心得体会是对自己在某个方面的思考和认识的总结和归纳。小编为大家搜集了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启发。通过学校组织的新课程培训,让我受宜非浅,感触很

    实用家长走进课堂心得体会(模板16篇)

    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反思自己的不足,寻找改进的方法。在过去的工作中,我学到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和知识。这些都将对我的未来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作为一名家长,我有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