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植树问题教学设计(模板20篇)

时间:2024-11-12 作者:书香墨

运动会是青春的舞台,每个人都是闪耀的主角!运用什么宣传手段可以吸引更多人参与运动会呢?这些运动会宣传范文包含了对参赛项目、参与方式和奖项设置等方面的介绍。

植树问题教学设计篇一

1.认识棵数,知道什么是间隔数、。

2.理解在线段上植树(两端都栽)的情况中“棵树=间隔数+1”的关系。

3.能将植树问题推广到生活中的其他问题,学会通过画线段图来分析题意。

探究植树的棵数和间隔数之间的关系,并能用发现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灵活运用“两端都栽”情况下植树的棵数和间隔数之间的规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1.通过五指初步感知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理解间隔、间隔数、间距的含义。

2.通过老师用画线段的方法模拟种树情境理解解决问题的方法,再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利用学具摆、数、画等方法,进一步明确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规律。

3.学习植树问题在生活中的运用。

教具:课件一套学具9套自学提示卡一张

一、创设情境生成学习目标

1、教学“间隔”定义

生:好

师生问好

师:我们人有两件宝贝,是双手和大脑,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要用到这两样宝贝,动脑去思考:手与我们这堂数学课有什么关系呢?手上有哪些数学问题呢?好,现在我们就去探讨。

师:请你伸出你的右手,观察你有几根手指?几个手指缝?它们存在什么样的关系呢?

生:……………………

师:减掉1根手指,现在你有几根手指?几个手指缝?它们之间又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呢?

生:……

生:……

师:通过刚才的观察,想一想,手指和手指缝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呢?

生:……手指比手指缝多1,手指缝比手指少1。

师:这两根手指之间的手指缝,用数学语言来说就叫间隔,间隔的个数就叫间隔数。

板书:间隔数

2、在生活中找间隔

师:和你的同桌说说:什么是间隔数?

生:……

师:我们再来体验,请一排的前三名同学站起来,这一排同学有多少个间隔?

生:…………….

师:请这一排的前四名同学站起来,用你们的手指告诉老师,这一组同学的间隔数是多少?

生:……………

师:今天将利用数学知识来解决“植树问题”。

板书课题:植树问题

二、探究规律实现目标

1、多媒体出示学校操场

a师:这里是哪里?

学校打算在100米的跑道上植树,来美化我们的学校。可不是随便种的哦,学校可是有要求的。

师:读一读,在题中你读到哪些信息?谁来说一说?

生:……………………

师:全长100米表示什么?每隔5米栽一棵表示什么意思?一边表示什么?

师:什么是两端都要栽?

生:……………………..

(此环节要全方位理解题意)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重点来研究两端都栽的植树问题,板书:两端都栽

师:题目都理解了,请大家动笔尝试算一算,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

b生动笔算

师:谁来说说你是怎样列式的?

生:……..

板书:100÷5=2020+1=21(棵)

100÷5=2020+2=22(棵)

100÷5=2020+1=21(棵)

21x2=42棵

师:学校可犯糊涂了,有这么多种结果,到底该买多少棵呢?接下来我们来验证下吧

请同学们利用画一画,数一数,算一算,到底该买多少棵树苗?

c学生小组合作,教师巡视,并有目的的选取学生

d在实物投影上展示学生的作品

学生展示并板演

用画线段的方法解决的棵数与间隔数的关系

2、再次课件演示得出结论

那你们获得的结论是什么呢?在两端都栽的情况下棵数与间隔数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棵数=间隔数+1

师小结:

你们真了不起,你们发现了植树问题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规律棵数=间隔数+1

3、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生:……………

植树问题教学设计篇二

1、认识15个生字。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感悟课文内容,知道植树的好处,体验植树的快乐,感受自己象小树一样成长。

1、认识15个生字。

2、感悟课文内容,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一、看图激趣,引出课题。

1、出示图片:画面上画了什么?你了解到了什么?

2、出示课题:我们去植树

3、齐读课题,教师重点指导“植”的读音。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自由读文,找一找哪些读音自己读不准。

2、听老师范读课文,学一学自己读不准的字音。

3、自己在课文中找到要求认的字,并画出词语,再读一读。

4、出示词语卡片进行认读,再出示会认字的卡片进行认读。说说你记住了哪些生字,用什么方法记住的。

5、再读课文,你想提醒大家注意哪些字的读音?

三、解读课文,朗读课文。

1、读一读第一段,你了解到什么?

(1)、我们是怎样种树的?

(2)、边看图边读,你有什么感受?

2、你们想到哪儿去种树?快读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从马路、小山、河岸的话中你们体会到什么?

(2)、教师引读,听了这些感谢的话你们会怎么说?

(3)、表演读。

(4)、练习背诵。

3、自由读第三四自然段,你又了解了什么?

(1)、小树给我们带来哪些快乐?

(2)、我们和小树之间有哪些相似的地方?

(3)、快带着快乐读读课文吧。

(4)、试着背一背这两个自然段。

四、小组讨论,自由发言。

学习了这一课你有什么想法?

第二课时

1、会写八个会写字,学习新笔画。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1、认识15个字,会写8个生字。

2、感悟课文最后一句话的意思。

一、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1、准备活动。

分四人小组进行讨论:用什么方法汇报上节课你的收获?怎么汇报?

2、汇报。

(1)、朗读课文。

(2)、背诵课文。

(3)、读自己积累的好词佳句。

二、识字写字。

1、抽读识字卡片,开火车读。

2、抽读识字卡片,指名读后齐读。

3、观察这些字,你能为它们分分组吗?

4、按笔顺写一写这些字。

5、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们?

6、写字指导。

(1)、观察“洒”字,哪两笔最难写?是怎样占格的?

(2)、动笔写一写,边写边订正。

7、其他字的书写练习。

(1)、强调书写姿势和书写习惯。

(2)、课堂巡视,个别辅导。

板书设计:

2我们去植树

栽端铲洒

我们小树

植树问题教学设计篇三

1.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通过画线段图、填表格、讨论交流等活动,能化繁为简并说出两端都栽的情况下间隔数与棵数之间的关系。

2.能发现并理解植树问题(两端要栽)的一般解题规律,并能利用规律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任务一:通过猜谜活动,以及画线段图、做表格等活动,完成目标一。

任务二:通过课堂例题的理解分析,找到两端都栽的植树问题的一般解题规律,达成目标二前半部分。另外利用习题的解决,达成目标二的后半部分。

【学习重点】:发现棵数与间隔数的关系。

【学习难点】:理解两端都栽的植树问题的一般解题规律并能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小组学习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猜谜语,直观认识间隔

新课前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谜语,请看,“两棵小树十个杈,不长叶子不开花,能写会算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打一人体的组成部分。”它是什么呢?谁知道?(手)

哦,怎么看出5了?(表示手指的个数)谁还看到了数字5?真不错,除了用数字可以表示手指的个数,咱们的手上还有没有数字?(还能看到手指之间的间隔,两个手指之间的缝隙,教师说明,缝隙就称为间隔。)。

手指之间还有一个个的间隔。同学们,咱们手上五个手指之间到底有几个间隔呢?(4个)

我们一起来数一数。还真有4个间隔。那四个手指之间有几个间隔?三个手指之间呢?两个手指之间呢?(生依次回答。)

你发现什么了吗?(生说)

的确,手指数和间隔数之间是有着一定的规律的,它们之间的这种规律最适合解决今天我们要研究的这类问题,这类问题的名字叫做植树问题。板书:植树问题。

二、探究规律 实现目标

1、例题探究

说起植树问题我们就先从植树谈起吧。请看例题。

a、从题中你能知道哪些信息?谁来说一说?生说,师画。

师小结:

一边是小路的一侧,指左边或者右边,全长1000米是指小路的总长。每隔五米栽一棵是每两棵树之间的距离,简称间距。两端要栽指起点与终点处都要栽。

b、算一算,一共要栽多少棵树?反馈答案:

方法1:1000÷5=200(棵)

方法2:1000÷5=200 200+2=22(棵)

方法3:1000÷5=200 200+1=21(棵)

疑问:现在出现了三种答案,到底哪种答案是正确的呢?下面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你想用什么方法验证?(生说:画线段图的方法)

三、自主探究,发现规律

1、化繁为简探规律

是个好办法!我们可以选择画线段图来验证。每隔5米栽一棵就画一段,再过5米再画一段,这样我们需要画多少段呢?好画吗?为什么呀?(数据太大了)。那怎么办呢?(选择简单的数据进行研究,得出规律再解决这道题)

是呀,在遇到比较复杂的问题时,我们可以先用比较简单的例子来研究。你准备选用哪个数来研究?(生说)下面请大家自己选择简单的数据在练习本上试着进行验证,并把你试的结果汇报给组长填在表格中,之后观察表格中的数据,你发现了什么?把你的发现在小组内说一说。

植树问题教学设计篇四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第117---118页例1

1.通过探究发现一条线段上两端要种、一端要种、两端不种三种不同情况植树问题的规律。

2.使学生经历和体验“复杂问题简单化”的解题策略和方法。

3.让学生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课前谈话:

今天来这里上课,有什么不同的感觉?

老师挺高兴的,这么多人,正好做一个公益宣传,请看--

春天,是植树的最佳时间,在座各位朋友,同学,为了我们地球生命,给这些孩子们一个健康的环境,请爱护树木,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多多种树!支持的,鼓鼓掌!谢谢!

一、创设情境,出示问题(2分钟)

1、揭示课题(2分钟)

师:你们觉得种树与数学有联系吗?

生:间隔,米数等等问题。

师:种树与数学之间确实有联系,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在种树问题上研究数学。(课件出示课题:植树问题)

2、出示问题

课件出示问题:同学们在全长1000米的小路一旁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要栽)。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

二、化繁为简,解决问题(26分钟)

1、理解信息(2分钟)

师:能看懂吗?告诉我们哪些信息?

生:全长100米,每隔5米等等

师:每隔5米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两棵树之间的“间隔”;

师:“间隔”这个词听过吗?能举几个例子吗?

比如同学之间,手指之间。.。.。.都可以看作是间隔。

师:两端要种什么意思?

生:头和尾各要种一棵。

2、形成猜想(1分钟)

师:如果,把这条路的一旁看成一条线段的话,猜猜看,需要几棵树?看谁想得快!

生1:200

生2:201

生3:202

师:三个猜想答案,到底哪个答案才是对的?我们有什么办法知道?

生:验证。

3、化繁为简(4分钟)

师:是的,可以画图,模拟种一种,数一数,就能知道正确的答案了。

师:才种了35米,一共要种多少米?

生:1000米。

师:这样一棵一棵,一直种到1000米?!同学们,你有什么想法?

生:太累了,太麻烦了,太浪费时间了。

生:想

师:这种方法就是:遇到比较复杂的问题先想简单的,从简单的问题入手来研究,在研究的过程中发现规律。(课件出示:研究方法:复杂问题--简单问题--发现规律--解决问题)

3、举例验证(5分钟)

师:你认为取多少长的路,画图种树,比较好验证呢。

生:5米,10米,15米,20米,25米。

师:老师给你们带来了长短不同的“路”,把它想象成“路”,行吗?你可以把它看作是10米,15米等等,现在请你用笔,独立在这些“路边”种树,并列出算式,把你的发现也写在纸上,开始。(学生独立活动,2分钟后,)

师:把自己的发现,轻轻地告诉小组里的同学,并做好向全班同学汇报。

4、反馈交流(如何操作还是一个问题)(5分钟)

请一个小组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展示在黑板上。

师:请你代表这组同学,把研究的过程,和得到的规律,向全班同学解释一下。

师生互动

师:这空在这里是怎么回事?

生:间隔5米;

师:为什么是空了4个间隔?

生:20米里正好有4个5米;

师:怎么算出来的?

生:20除以5等于4

师:4个间隔数,空了4次

师:这样种(板书:两端种),可以吗?)

5、揭示规律(0.5分)

师:运用化繁为简的解决策略,同学们发现了植树问题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规律,那就是:(板书:两端要种:棵树=间隔数+1)

6、解决问题(3分钟)

师:现在你能运用这个规律,解决刚才复杂的问题吗?请独立列出算式。然后向同座说一说解决思路。(请一位学生板演,并说解题思路,老师追问:这里的200指什么,为什么要减1。)

师:(指着猜想答案)当时你是怎么猜想到200棵的。

师:虽然你猜测的答案是错的,但你敢猜想,证明你有学数学的胆量,正因为出现了不同的答案,才让我们走上探索之路,所以,我们得谢谢你!

7、巩固练习(6分)

三、再度猜想,打通联系(10)

1、过渡设疑

2、形成猜想

3、验证猜想

4、得出结论

5、打通联系

四、拓展选择,辨别类型(3分钟)

师:其实植树问题并不只是与植树有关,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多现象与植树问题很相似。

(1)同学们排队跑步,队伍长4米,每两人之间的距离是1米,这队学生有多少人?

1)4÷1+1=5(人)2)4÷1-1=3(人)3)4÷1=4(人)

1)10÷2+1=6(次)2)10÷2-1=4(次)3)10÷2=5(次)

1)12÷1+1=22(个)2)12÷1=20(个)3)12÷1-1=9(个)

五、丰富背景,遗留问题。(1.5分钟)

师:其实,同学们的收获才刚刚开始。多个点等距离排列成一条直的线,点的数量与间隔数之间有一定规律;如果,多个点等距离排列成一个方阵;如果,多个点等距离排列成一个圈,或等距离排列成其它形状,这里面蕴含着更深奥的数学,期待同学们去发现!

植树问题教学设计篇五

《植树问题》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第九册第七单元《植树问题》

五年级学生

张金玲

数学广角的教学目标可概括为以下几点:

1、感悟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

2、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参与观察、猜测、试验、推理等数学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感悟演绎推理思想,学会独立思考。

《植树问题》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数上册第七单元“数学广角”中的内容。“数学广角”是人教版中的一个亮点,它系统而有步骤地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尝试把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学生可以理解的简单形式,采用生动有趣的事例呈现出来。这一单元内容就是植树问题,教材将植树问题分为几个层次,有两端栽、两端不栽、一端栽一端不栽以及环形情况、方阵问题等。本节课例1是两端都栽树的情况。

学生已经学习了除法的含义、《表内除法》、《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以及用线段图来解决问题的方法。从学生的思维特点看,四年级学生仍以形象思维为主,但抽象思维能力也有了初步的发展,具备了一定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归类梳理的数学活动经验。这部分内容放在这个学段,说明这个内容本身具有很高的数学思维和很强的探究空间,既需要教师的有效引领,也需要学生的自主探究。

1.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通过画线段图、填表格、讨论交流等活动,能化繁为简并说出两端都栽的情况下间隔数与棵数之间的关系。

2.能发现并理解植树问题(两端要栽)的一般解题规律,并能利用规律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任务一:通过猜谜活动,以及画线段图、做表格等活动,完成目标一。

任务二:通过课堂例题的理解分析,找到两端都栽的植树问题的一般解题规律,达成目标二前半部分。另外利用习题的解决,达成目标二的后半部分。

【学习重点】:发现棵数与间隔数的关系。

【学习难点】:理解两端都栽的植树问题的一般解题规律并能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小组学习单

【教学过程】:

1、猜谜语,直观认识间隔

新课前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谜语,请看,“两棵小树十个杈,不长叶子不开花,能写会算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打一人体的组成部分。”它是什么呢?谁知道?(手)

同意的举手?你们真会联想,它就是我们的手。我们的手作用可真大,能写会算还会画,而且我们的手上还有许多的数学奥秘,仔细看自己的手,你能看到数字吗?(5)

哦,怎么看出5了?(表示手指的个数)谁还看到了数字5?真不错,除了用数字可以表示手指的个数,咱们的手上还有没有数字?(还能看到手指之间的间隔,两个手指之间的缝隙,教师说明,缝隙就称为间隔。)。

手指之间还有一个个的间隔。同学们,咱们手上五个手指之间到底有几个间隔呢?(4个)

我们一起来数一数。还真有4个间隔。那四个手指之间有几个间隔?三个手指之间呢?两个手指之间呢?(生依次回答。)

你发现什么了吗?(生说)

的确,手指数和间隔数之间是有着一定的规律的,它们之间的这种规律最适合解决今天我们要研究的这类问题,这类问题的名字叫做植树问题。板书:植树问题。

1、例题探究

说起植树问题我们就先从植树谈起吧。请看例题。

a、从题中你能知道哪些信息?谁来说一说?生说,师画。

师小结:

一边是小路的一侧,指左边或者右边,全长1000米是指小路的总长。每隔五米栽一棵是每两棵树之间的距离,简称间距。两端要栽指起点与终点处都要栽。

b、算一算,一共要栽多少棵树?反馈答案:

方法1:1000÷5=200(棵)

方法2:1000÷5=200200+2=22(棵)

方法3:1000÷5=200200+1=21(棵)

疑问:现在出现了三种答案,到底哪种答案是正确的呢?下面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你想用什么方法验证?(生说:画线段图的方法)

化繁为简探规律是个好办法!我们可以选择画线段图来验证。每隔5米栽一棵就画一段,再过5米再画一段,这样我们需要画多少段呢?好画吗?为什么呀?(数据太大了)。那怎么办呢?(选择简单的数据进行研究,得出规律再解决这道题)

是呀,在遇到比较复杂的问题时,我们可以先用比较简单的例子来研究。你准备选用哪个数来研究?(生说)下面请大家自己选择简单的数据在练习本上试着进行验证,并把你试的结果汇报给组长填在表格中,之后观察表格中的数据,你发现了什么?把你的发现在小组内说一说。

植树问题教学设计篇六

1、认识棵数,知道什么是间隔数、。

2、理解在线段上植树(两端都栽)的情况中“棵树=间隔数+1”的关系。

3、能将植树问题推广到生活中的其他问题,学会通过画线段图来分析题意。

探究植树的棵数和间隔数之间的关系,并能用发现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灵活运用“两端都栽”情况下植树的棵数和间隔数之间的规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1、通过五指初步感知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理解间隔、间隔数、间距的含义。

2、通过老师用画线段的方法模拟种树情境理解解决问题的方法,再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利用学具摆、数、画等方法,进一步明确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规律。

3、学习植树问题在生活中的运用。

教具:课件一套学具9套自学提示卡一张

一、创设情境生成学习目标

1、教学“间隔”定义

生:好

师生问好

师:我们人有两件宝贝,是双手和大脑,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要用到这两样宝贝,动脑去思考:手与我们这堂数学课有什么关系呢?手上有哪些数学问题呢?好,现在我们就去探讨。

师:请你伸出你的右手,观察你有几根手指?几个手指缝?它们存在什么样的关系呢?

生:……………………

师:减掉1根手指,现在你有几根手指?几个手指缝?它们之间又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呢?

生:……

生:……

师:通过刚才的观察,想一想,手指和手指缝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呢?

生:……手指比手指缝多1,手指缝比手指少1。

师:这两根手指之间的手指缝,用数学语言来说就叫间隔,间隔的个数就叫间隔数。

板书:间隔数

2、在生活中找间隔

师:和你的同桌说说:什么是间隔数?

生:……

师:我们再来体验,请一排的前三名同学站起来,这一排同学有多少个间隔?

生:……………。

师:请这一排的前四名同学站起来,用你们的手指告诉老师,这一组同学的间隔数是多少?

生:……………

师:今天将利用数学知识来解决“植树问题”。

板书课题:植树问题

二、探究规律实现目标

1、多媒体出示学校操场

a师:这里是哪里?

学校打算在100米的跑道上植树,来美化我们的学校。可不是随便种的哦,学校可是有要求的。

师:读一读,在题中你读到哪些信息?谁来说一说?

生:……………………

师:全长100米表示什么?每隔5米栽一棵表示什么意思?一边表示什么?

师:什么是两端都要栽?

生:……………………。.

(此环节要全方位理解题意)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重点来研究两端都栽的植树问题,板书:两端都栽

师:题目都理解了,请大家动笔尝试算一算,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

b生动笔算

师:谁来说说你是怎样列式的?

生:……。.

板书:100÷5=2020+1=21(棵)

100÷5=2020+2=22(棵)

100÷5=2020+1=21(棵)

21x2=42棵

师:学校可犯糊涂了,有这么多种结果,到底该买多少棵呢?接下来我们来验证下吧

请同学们利用画一画,数一数,算一算,到底该买多少棵树苗?

c学生小组合作,教师巡视,并有目的的选取学生

d在实物投影上展示学生的作品

学生展示并板演

用画线段的方法解决的棵数与间隔数的关系

2、再次课件演示得出结论

那你们获得的结论是什么呢?在两端都栽的情况下棵数与间隔数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棵数=间隔数+1

师小结:

你们真了不起,你们发现了植树问题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规律棵数=间隔数+1

3、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生:……………

植树问题教学设计篇七

1、在摸一摸、摆一摆、想一想、说一说等实践活动中发现间隔数与植树棵数之间的关系。

2、在亲身体验、交流中,进一步理解间隔数与棵数之间规律,并解决生活中的植树问题。

3、在学习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锻炼数学思维能力,体验数学思想方法在解决问题上的应用,感受日常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索的兴趣。

理解“植树问题(两端要种)”的特征,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让学生发现植树的棵数和间隔数之间的关系。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课件

一、初步感知间隔的含义

1、肢体体验:同学们都有一双灵巧的小手,它不但会写字、画画、干活,在它里面还蕴藏着有趣的数学知识,你想了解它吗?请举起你的右手,并将五指伸直、张开、用左手摸摸右手,数一数,五个手指有几个空格?(4个空格),师:在数学上,我们把这个空格叫“间隔”。也就是说,大小拇指在一只手的两端:5个手指之间有几个间隔?(4个间隔)。弯弯你的大拇指看:4个手指之间有几个间隔?(4个间隔);把大、小拇指一齐弯弯看:3个手指之间有几个间隔?(4个间隔),那么,将5个手指换成小树,5棵小树之间有几个间隔(4个)。

师:生活中的“间隔”到处可见,你知道生活中还有哪些间隔吗?(两棵树之间、两个同学之间、楼梯、锯木头、敲钟…都有间隔。)

2、引入课题:师:树可以美化环境,清新空气,我们要多植树。在一条直线上种树,每两棵树之间相等的段数叫做间隔数,每个间隔的长度叫间距,也叫株距。间隔数与棵数的关系,数学里统称植树问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究的内容——在一条不封闭的直路上的“植树问题”。(揭题,板书:植树问题)

二、探究规律,解决问题。

1、找出两端都种树的规律

植树问题情景1,师出示:例1.同学们在全长10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要栽),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师:请同学们默读题目,谁来分析一下这道题的条件、问题、关键词和单位?要求一共需多少棵树苗?先要知道两端都栽树,棵数与间隔数有什么关系?要解决这个问题,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但是100米这个数字有点大,不好验证,在遇到比较复杂的问题时,我们可以先用比较简单的例子来验证。

棵数=间隔数+1”这个规律解决了两端都植树的问题。

三、应用规律,走进生活。

走进生活:

(一)目标检测:

1.排列在同一条直线上的16棵树之间有()个间隔。2.从第1棵树到最后1棵树之间有30个间隔,一共有()棵树。

(二)闯关题

2、广场上的大钟5时敲响5下,8秒敲完。12时敲12下,需要多长时间?

3、5路公共汽车行驶路线全长12千米,相邻两站的距离是1千米。一共有几个车站?

4、小明从1楼到3楼需走36级台阶,小明从1楼到6楼需走多少级台阶?

5、15个军人站成一列,每两个军人间距离为1米,这列队伍有多长?

四、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设计

实地考察

六、板书设计:植树问题

两端要栽:棵数=间隔数+1;

植树问题教学设计篇八

1、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通过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发现间隔数与植树棵数之间的关系,使学生能理解间隔数与植树棵数之间的规律,利用规律来解决简单植树的问题。

2、通过实践活动激发热爱数学的情感,感受日常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在观察、操作和交流中探索并发现间隔数与棵数的规律,并能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1、创设情景,理解题意

[出示要求]:在操场边上,有一条20米长的小路,学校计划在小路的一边种树,请按照每隔5米种一棵的要求,设计一份植树方案,并说明你的设计理由。

师:从这份要求上,你能获得哪些信息?(20米长的小路,一边,每隔5米种一棵)

师:每隔5米是什么意思?(两棵树之间的距离是五米,每两棵树的距离都相等,两棵树之间的间隔是5米)

2、设计方案,动手种树

师:了解了已知条件,请同学们以同桌为一个小组,设计一份植树方案。可以用这条线段代表20米的小路。用你们喜欢的图案表示树,把你们设计的方案画一画。(小组活动)

3、反馈交流师:很多小组都已经完成了,先请同学们来说一说,根据你们的方案,需要种几棵树?(5棵,4棵,3棵)

(1)两端都栽师:为什么同样的一段路,同样的要求,种的棵数却不一样呢?你们的方案分别是怎样的?我们先从棵数最多的说起吧!哪个小组设计的是需要5棵的?来展示一下你们的设计方案。(小组展示、交流设计思路)

师:你们小组的设计方案是怎样的?

师:他们小组的设计符合要求吗?这里他们是用什么来表示树的?根据他们的设计,一共需要5棵。

(3)两端都不栽师:有的小组只要3棵就能完成要求,他们是怎样设计的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小组展示设计方案:交流设计思路)师:他们小组的设计同样符合要求。

(4)介绍线段图师:刚才同学们用一条线段表示小路,用不同的图案来表示树,这些图案可以表示树,也可以表示什么?这就是线段图,在学习数学时,我们常常借助它,帮助我们从简单的问题入手,解决实际复杂问题,它对我们学习数学很有帮助。师:就一个要求,同学们就能设计出这么多不同的方案,真有创造力!看来你们都有成为环境设计师的资格。

1、总结规律师: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同学们设计的方案,(出示三种方案线段图),三种方案都符合设计的要求,谁能说说他们相同的地方在哪里?(生说:两棵树间的间隔都一样,他们的间隔个数都相同)师:不同的地方又在哪里呢?(根据学生的回答师出示板书:两端都载只栽一端两端都不栽)师:我们具体来看这三种方案,首先,在两端都栽的情况下,每隔5米栽一棵,也就是每5米为一个间隔,20米里有几个这样的间隔?你是怎么计算的?(生说,师板书:20&xide5=4(个))师:4表示什么?(4个间隔)[结合图观察]4个间隔需要几棵树?(5棵树)(师边讲解,边完成表格)

师:为什么4个间隔有5棵树?一个间隔跟着一棵树,一个间隔跟着一棵树,每个间隔都跟着一棵树,有4个间隔就有4棵树,最后剩哪棵树前面没有间隔?因为它两端都栽,所以还要加上前面的一棵。(列式4+1=5(棵))师:刚才我们是用列式和画图的方法探究出了间隔数和棵数。师:如果现在让同学们来种树,除了可以每隔5米种一棵,你们还想每隔几米种一棵呢?(根据学生的回答师填表格)师:请同学们任意选择其中的一种情况,用列式或画图的方法来探究它的间隔数和所需棵数。(学生活动后反馈交流)

条件:两端都栽

植树问题教学设计篇九

“植树问题”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它通常是指沿着一定的路线植树,这条路线的总长度被平均分成若干个间隔,由于路线的不同以及植树要求不同,路线被分成的间隔数和植树的棵数之间的关系就不同。本节课就是要渗透有关植树问题的一些思想方法,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自主探究来发现现实生活中它们的规律,抽取出其中的数学模型,然后再用规律解决植树中的相关问题。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植树问题”的基本解题方法,并能解决一些实际生活中存在的与“植树”有关的问题。

2.掌握“植树问题”中三种情况:两端都要种,两端都不种,只种一端的解题方法。

掌握“植树问题”中三种情况:两端都要种,两端都不种,只种一端的解题方法。

绳子、挂图、泡沫、小树、题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小游戏:

点名学生动手操作,给绳子打3个结并观察:给绳子打3个结,会把绳子分成几个间隔?(有三种情况:4个、3个、2个)(解释“间隔”的意思)

通过刚才的游戏,你得出了什么结论?(强调结数和间隔数的三种关系)

2.导入新课: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和间隔有关的植树问题(板书课题:植树问题)

二.新课探究:

2.分组动手操作(分八小组,每组6人),在泡沫上“植树”,

要求:

(1)计算一共需要准备多少棵树苗

(2)思考棵数与间隔数的关系。

3.汇报结果:

(1)两端都种:50÷5+1=11(棵)结论:棵数=间隔数+1

(2)只种一端:50÷5=10(棵)结论:棵数=间隔数

(3)两端都不种:50÷5-1=9(棵)结论:棵数=间隔数-1

4、总结(学生汇报教师书写):

(1)两端都种:棵数=间隔数+1

(2)只种一端:棵数=间隔数

(3)两端都不种:棵数=间隔数-1

三、课堂练习

1、做一做:

2、数学竞技场:分组竞赛,每组派代表选题,解答对得相应的分值,解答错则机会让给其他表现好的小组,总分最高的小组获胜。

(1)挂灯笼(20分):要在长90米的教学楼上每隔5米挂一个灯笼,需要准备多少个灯笼?(两端都不挂)

(2)插彩旗(20分):学校要在长12米的国旗台前每隔2米插一面彩旗,一共需要多少面彩旗?(两端都插)

(6)街道上(50分):在一条全长2000米的街道两旁每隔50米安装一盏路灯,一共需要几盏灯?(两端都安装)

四、全课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还有什么疑问?(植树问题的三种情况)

五、板书设计

植树问题

两端都种:棵数=间隔数+1

只种一端:棵数=间隔数

两端都不种:棵数=间隔数-1

例题:寰岛小学决定美化校园,要在长50米的塑胶跑道的

一侧每隔5米植一棵树,一共需要准备多少棵树苗?

两端都种:50÷5+1=11(棵)

只种一端:50÷5=10(棵)

两端都不种:50÷5-1=9(棵)

(1)挂灯笼:要在长90米的教学楼上每隔5米挂一个灯笼,需要准备多少个灯笼?(两端都不挂)

(2)插彩旗:学校要在长12米的国旗台前每隔2米插一面彩旗,一共需要多少面彩旗?(两端都插)

(6)街道上:在一条全长2000米的街道两旁每隔50米安装一盏路灯,一共需要几盏灯?(两端都安装)

本节课旨在通过学生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发现数学规律,建立植树问题的数学模型,理解“棵数”与“间隔数”的关系,从而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和合作学习的精神,最终掌握植树相关问题的解决办法。总的来说,本节课学生参与面广,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课堂效率也高,较好地展示了动手操作、合作学习的优势,主要体现了以下几点:

一、动手操作、合作交流、探究规律:

本节课,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手中的学具设计不同的植树方案,有利于学生发挥小组交流合作的优势,学生在相互的表达和倾听中促使思路的清晰化,促进知识结构的形成,提高了学生的思维水平,完善了学生的认知结构。

二、练习的设计独特、新颖、有梯度:

本节课的教学我既注重教学过程,也注重教学效果。在练习环节中,我设计了有梯度的练习,体现了分参次教学。同时我还从不同的角度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生活中常见的植树相关问题,有效实现了生活问题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的目的。由于练习的解答采取竞赛的方式,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优化了课堂教学效果,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数学竞技场的练习题学生大约能够做5道题,其余的题可留到第二课时再完成。)

三、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及教师的主导作用:

本节课,我通过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模拟植树)------交流讨论(植树方案)------得出结论(三种植树问题的解决方法)-----应用结论(解决生活中植树的相关问题),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只是做了适时的点拨。

植树问题教学设计篇十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广角。

1、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的过程,掌握种树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

2、会应用植树问题的模型解决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感悟构建数学模型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方法之一。

让学生发现植树的棵数和间隔数之间的关系,并用发现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情境:同学们参加植树活动,要根据植树要求“动脑筋,领树苗”。

问题:有一条12米长的小路,一小组要在小路的一边植树,要求每隔2米栽一棵(两端都栽),该领多少棵树苗呢?(大屏幕出示)

二、探索规律,建立模型

1.实践操作,得出结论

(1)初步感知,大胆猜想

你们认为一小组的同学该领多少棵树苗呢?

(2)动手操作,验证猜想

用画图法或摆一摆的方法“栽一栽”。

2.尝试不同的栽法,积累研究素材

(1)激发兴趣谈栽法

(2)自由选择试栽法

(3)交流汇报作记录

3.观察分析,发现规律

师:现在请大家认真观察一下老师记录的这些数据,你会不会有所发现呢?先独立思考,再把你们思考的结果互相说一说。

(1)认真观察,独立思考

(2)小组交流,集思广益

(3)班级汇报,总结规律

三、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1.运用规律,解答117页的例1。

2.运用规律,解答118页的“做一做”。

3.运用规律,解答119页的“做一做”的第1题。

小结:安装路灯问题也是一种植树问题。

植树问题教学设计篇十一

1、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植树问题模型的过程,运用“一一对应思想”掌握种树棵数和间隔数之间的关系。

2、通过观察、比较、概括等数学活动,理解植树问题、排队问题等实际问题都有着相同的数学结构,渗透“化归思想”,能够运用总结出的思想、方法灵活地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思维能力。

3、感悟建构数学模型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方法之一。

:理解植树问题、排队问题等实际问题都有着相同的数学结构,能够应用总结出的思想、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1、猜

s:每棵树之间的距离是几米?是不是两端都种?(随即揭示植树三种情况)

s:可以种5棵,4棵,3棵。

2、画

t:能不能把你的想法用简单的示意图画一画呢?请同学们拿出老师课前发的练习纸,把你的想法画在练习纸上。开始吧!

s独立画图,教师巡视指导。

t:画好了的请举手。我们找同学说说你是怎样画的。

顺学而导,学生交流时教师只需提醒学生检验是不是每隔5米种一棵?总长是不是20米?当学生交流种4棵的想法时,教师可让学生说说有不同的种法吗?交流这两种种法的不同。(同样种4棵树,想法一样吗?)

3、找规律

s:他们都是把20米的路平均分成了4段。(4段也可以说是4个间隔)

t:你的这个发现特别有价值,谁再对照图说怎么都分成4段了呢?

t:怎么求这个段数,能用式子表示一下吗?

s:20÷5=4(个)(能解释一下吗?每隔5米种一棵,20米里面有几个5米就可以分成几段)

t:我们解答这样的问题,首先要知道这条路被分成几段,我们来观察一下,这三种情况棵数和间隔数之间有什么关系?同桌之间先交流一下。

s:汇报t强调在哪种情况下······(课件演示,结合学生回答随机演示多1和少1的原因)

4、列算式

t:能不能根据我们刚才发现的规律把植树的棵数用算式表示出来呢?

s:独立列算式汇报说理由。

t:每间隔5米种一棵,刚才这三种情况都出来了。如果是每隔2米种一棵,能种几棵?有几种种法呢?列出算式。

5、解决问题

t:老师这里有几个生活中的问题,看你们能不能运用这些知识来解决这些问题呢?

3、5路公共汽车站行驶路线全长12千米,相邻两站的距离是1千米。一共有几个车站?)

s列式解答全班交流

6、拓展延伸

t:生活当中有没有类似植树问题的现象?或者是用植树问题这样思考方式思考的?

s:剪绳子,锯木头,摆花

t:老师这里就有这样一个问题,请看——一根木头长10米,要把它平均分成5段。每锯下一端需要8分钟,锯完一共要花多少分钟?(有时间就解答,时间到就留作作业。)

7、总结

t:这节课学得怎么样?

植树问题教学设计篇十二

本册的“数学广角”主要是渗透有关植树问题的方法,通过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的实际问题,让学生从中发现一些规律,抽取出其中的数学模型,然后再用这些规律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在本节课里,学生第一次接触到“植树问题”。解决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是实际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的“复杂问题简单化”的数学方法。让学生能够理解植树问题中两端都栽的情况下数量之间的关系,并能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初步体会植树问题的数学思想方法,感受数学的魅力。同时让学生学习应用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学情分析】

“植树问题”原本属于经典的奥数教学内容,新课程教材把它放到了4年级下册的“数学广角”中让所有的学生学习,说明这一教学内容本身具有很高的数学思维含量和很强的探究空间,既需要教师本身的有效引领,也需要学生的自主探究。从学生的思维特点看,3、4年级的学生仍以形象思维为主,但抽象逻辑思维有了初步的发展,具备了一定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归类梳理的数学活动经验。教学时可以从实际的问题入手,引导学生在分析、思考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发现隐含于不同情形中的规律,经历抽取出数学模型的过程,体验数学思想方法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目标】

1、通过探究发现一条线段上两端都植树问题的规律;

2、使学生经历和体验“复杂问题简单化”的解题策略和方法;

3、让学生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在探究活动中发现规律,抽取数学模型,并能够用发现的规律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通过教学让学生理解“两端都种”情况下棵数和间隔数之间的规律,并利用规律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策略】

采用自主探究式学习模式,即学生利用学具尝试动手“种树”——探究发现规律——应用规律实践,通过有序的操作、思考、实践等活动,使学生的所想、所悟与直观形象结合,经历知识的探究过程,渗透数学学习方法,深刻体会到解决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内涵。

【教学过程】

一、课前交流,创设情境

(播放树木图片)

1、同学们,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2、刚刚我们仿佛走进了绿色的世界,真是让人陶醉!这都是植树造林带给我们的好处,上到国家领导人,下到中小学生,都经常参加植树活动(课件:图片),其实,植树中还有很多有趣的数学问题,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植树问题”。(板书课题:植树问题)

二、共同探究,发现规律

1、绿化小学四年级的同学在植树中就遇到了一些问题,我们先来看看一班的(课件出示:小路全长100米,现要在一边种一行树,每隔5米种一棵(两端都种)。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

(1)理解信息

师:你认为哪些信息重要(关键词刷红)

师:你怎样理解“两端都种”和“每隔5米”

(2)引发猜想。

师:现在大家就试着做一做吧!

(生试做,指名板演)

师:我们请这几位同学分别说说他们是怎么想的

师:这几种做法的相同点是什么?不同点是什么?

(3)实验探究

师:可是身边没有树怎么办呢

(用笔、用火柴等)

师:你们真的都很有创意,遇到难解决的问题时,都能想到用身边简单的事物做例子来研究,值得表扬,请看活动要求(出示:活动要求:请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动手试一试,也可以和同伴们共同研究,思考、交流:你把什么当成了树?种了几棵?有几个间隔?发现棵数和间隔数之间有什么关系?),谁来读读(学生读要求),明确要求了吗?开始吧!

(小组合作,教师巡视,找出典型验证方法)

(4)发现规律

师:看来,大家都研究的差不多了,谁愿意和大家交流一下这几个问题?(边汇报边板演棵数和间隔数)

师:同学们,我们来看这组实验数据,谁能用一句话概括你的发现

师:那为什么棵数会比间隔数多1呢

师小结:其实这几位同学用到的是数学中很重要的一种思想,“一一对应”(板书)我们来看,(指板书)一棵树,后面对应一个间隔,一棵树,后面对应一个间隔,最后一棵树后面没有对应的间隔(画弧线),所以,不论有几个间隔,棵数总比间隔数多一。

(5)应用规律

师:应用这个规律,我们来看哪个答案是正确的(第一个)

(6)梳理方法。

三、逆向练习,加深理解

出示:

自己读读题,然后解答

(逐个讲评)

四、联系生活,拓展提升

(锯木头摆花(东西)站队上楼梯安路灯等)

师评价:看来你们都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老师也找到了一些,请看(课件出示图片,说清与植树问题的联系)

师:联系我们都找到了,你们想实际解决一下吗

出示:

注意:请自由选择两道题解决,有余力的同学也可以全做。遇到问题可以举例子试试,也可以和同伴共同解决。

1、安装路灯

2、排队问题

早操时排队,每隔2米排一人,一排有22人。这排队伍是多少米?

3、上楼梯问题

我们班教室在三楼,我们每天从一层到三层一共要走48个台阶,每层有多少个台阶?

4、敲钟问题广场上的大钟5时敲响5下,8秒敲完。12时敲12下,需要多长时间?

师:先读读注意事项,然后解答

(生解答,指名板演)

师:谁来说说你解决的。是什么问题?(自选汇报)

师总结: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能够解决直路上两端种树以及与之相类似的一些问题,可是四班和五班却遇到了两种不同的情况(课件),他们会遇到什么问题呢?这两种情况下,棵数和间隔数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我们下节课再来研究!

【板书设计】

植树问题

两端都种棵数=间隔数+1

植树问题教学设计篇十三

1、认识15个生字。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感悟课文内容,知道植树的好处,体验植树的快乐,感受自己象小树一样成长。

1、认识15个生字。

2、感悟课文内容,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一、看图激趣,引出课题。

1、出示图片:画面上画了什么?你了解到了什么?

2、出示课题:我们去植树

3、齐读课题,教师重点指导“植”的读音。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自由读文,找一找哪些读音自己读不准。

2、听老师范读课文,学一学自己读不准的字音。

3、自己在课文中找到要求认的字,并画出词语,再读一读。

4、出示词语卡片进行认读,再出示会认字的卡片进行认读。说说你记住了哪些生字,用什么方法记住的。

5、再读课文,你想提醒大家注意哪些字的读音?

三、解读课文,朗读课文。

1、读一读第一段,你了解到什么?

(1)、我们是怎样种树的?

(2)、边看图边读,你有什么感受?

2、你们想到哪儿去种树?快读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从马路、小山、河岸的话中你们体会到什么?

(2)、教师引读,听了这些感谢的话你们会怎么说?

(3)、表演读。

(4)、练习背诵。

3、自由读第三四自然段,你又了解了什么?

(1)、小树给我们带来哪些快乐?

(2)、我们和小树之间有哪些相似的地方?

(3)、快带着快乐读读课文吧。

(4)、试着背一背这两个自然段。

四、小组讨论,自由发言。

学习了这一课你有什么想法?

第二课时

1、会写八个会写字,学习新笔画。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1、认识15个字,会写8个生字。

2、感悟课文最后一句话的意思。

一、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1、准备活动。

分四人小组进行讨论:用什么方法汇报上节课你的收获?怎么汇报?

2、汇报。

(1)、朗读课文。

(2)、背诵课文。

(3)、读自己积累的好词佳句。

二、识字写字。

1、抽读识字卡片,开火车读。

2、抽读识字卡片,指名读后齐读。

3、观察这些字,你能为它们分分组吗?

4、按笔顺写一写这些字。

5、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们?

6、写字指导。

(1)、观察“洒”字,哪两笔最难写?是怎样占格的?

(2)、动笔写一写,边写边订正。

7、其他字的书写练习。

(1)、强调书写姿势和书写习惯。

(2)、课堂巡视,个别辅导。

板书设计:

2 我们去植树

栽端铲洒

我们小树

植树问题教学设计篇十四

教学目标分析(结合课程标准说明本节课学习完成后所要达到的具体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2、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在理解间隔数与棵数之间规律的基础上解决简单的植树问题。

过程目标:

2、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培养学生借助图形解决问题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养成良好的交流习惯。

情感目标:

1、通过实践活动激发热爱数学的情感;

2、感受日常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

学习者特征分析(结合实际情况,从学生的学习习惯、心理特征、知识结构等方面进行描述):

通过平时的观察,我发现四年级学生的思维仍以形象思维为主,但抽象逻辑思维有了初步的发展,具备了一定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归类梳理的数学活动经验。但这种能力不是那么强,在学习中很难独立的完成学习任务,但学生的合作意识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能在学习中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参与学习,完成学习任务。适当的鼓励是激励学生学习,克服困难的最好方法。在生活经验方面,学生们看到过“道路两旁每隔一定距离会种有树”,但是,在这样的现象中包含哪些数学概念他们是不清楚的,需要教师针对此予以明确;在数学知识方面,他们知道“依此类推”和“除法的意义”,像“100米的小路,每隔5米栽一棵”,他们可以通过计算和画图的方法解决,只是对这些量之间存在的数量关系还有待进一步探究。

教学过程(按照教学步骤和相应的活动序列进行描述,要注意说明各教学活动中所需的具体资源及环境):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1、猜谜导入揭题

师:“两棵小树十个杈,不长叶子不开花。能写会算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手)

师:生活中“间隔”随处可见,比如,每相邻两棵树之间的距离,也是一个间隔,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和解决一些简单的、与间隔有关的问题——植树问题。(板书课题:植树问题)

【设计意图】以学生熟悉的手为素材,初步感受手指数与间隔数有的关系,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不知不觉中展开对数学问题的探索,激发探求植树问题的欲望。

二、经历探究,发现规律

1、激趣引入,启发探究积极性

(课件出示)出示江口小学为绿化环境的招聘启事及设计要求

招聘启示

学校将进行校园环境美化,特诚聘环境设计师一名。要求设计植树方案一份,择优录取。

江口小学

20xx.6

设计要求:

在一条长20米的小路一边等距离植树,两端要栽。

【设计意图】通过招聘启示让学生设计植树方案的出发点是让所有参与者都能平等的、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中,在参与中学习和构建新的知识、形成能力。

植树问题教学设计篇十五

解决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是实际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数学思想方法。植树问题通常是指沿一定的路线植树,这条路线的总长度被树平均分成若干段(间隔),由于路线的不同、植树要求的不同,路线被分成的段数(间隔数)和植树的棵数之间的关系就不同。在现实生活中类似的问题还有很多,比如公路两旁安装路灯、花坛摆花、广场敲钟等,这些问题情境中都隐藏着总数和间隔数之间的关系问题,我们就把这类问题统称为植树问题。本节课重点研究在一条线段上植树的问题,会有不同的情形(如两端都栽、只栽一端或是两端不栽)。

小学五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数学经验和数学学习方法,抽象思维能力也有了初步的发展,具备了一定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归类梳理的能力,但思维仍以形象思维为主。这部分内容放在这个学段,说明这个内容本身具有很高的数学思维和很强的探究空间,既需要教师的有效引导,也需要学生的自主探究。因为植树问题与日常生活联系比较紧密,学生应该能在合作探究中发现出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规律,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学生经历思考、分析的过程中,使学生掌握植树问题的基本模型,并能够灵活运用、举一反三。此外,教材中的教学内容比较直观,学生通过画线段图或示意图的方法帮助理解,初步渗透一一对应的'思想,并会用数形结合的方法画图解决问题,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结合新课标的要求,在设计这节课时,“以生为本”一切从学生实际出发。以问题情境为载体,以认知冲突为诱因,以数学活动为形式,使学生经历生活数学化,数学生活化的全过程。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本节课我主要采用“在动手操作中找方法——在方法中找规律——在规律中学应用”的教学过程,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观察、猜测、验证、推理等数学活动,逐步发现隐含的规律,经历建立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模型思想)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探索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的能力。使学生的学习不是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主动建构的过程。课堂中通过媒体的辅助教学引导学生,意趣激思,以思促学,在创设的生活情境中尝试探索,积极参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人教版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数学广角——《植树问题》第一课时。

了解间隔数的含义,建立解答植树问题的一般方法模型,尝试应用植树问题的模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经历探索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模型思想)的过程,感受化繁为简、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

通过观察、猜测、验证、推理,建立起解答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模型。提高学生分析、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思想方法在解决问题的应用,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理解间隔数的含义、发现间隔数与植树棵数之间的关系,渗透化繁为简、一一对应等数学思想,运用植树问题的模型思想方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出植树问题模型的过程,在探究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教师出示图片,学生欣赏。

接着出示一张,看到这张图片,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2、引出问题

“小路的一侧栽有多少棵树呢?”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知道哪些数学信息呢?

预设:(学生收集所需要的数学信息:小路全长多少米?两棵树之间的距离。)

【同学们真会思考,解决问题就要找出相关的数学信息。】

3、认识间隔、理解间隔数

(学生举例说说身边的间隔、间隔数)

【教师板书学生猜测的数据,同学们有了不同的意见,我们该怎么办呢?】

2、自主尝试:请你自己想办法尝试解决(学生操作)

3、感受方法:在操作的过程中,大家有什么感受?(感受模拟植树很麻烦,浪费时间)

有更好、更方便的方法吗?(可以缩短路的总长进行试验)

【遇到复杂的问题,我们可以把它转化成简单的问题来试一试。】

4、你们想选择多长来尝试一下?50米、30米、20米……

1、自主探究。

(假如小路全长20米,每隔5米栽一棵。小路一侧会有多少棵树?)

下面请同学们独立思考,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去探究。

(教师搜集学生不同的研究结果)

2、汇报交流

下面谁想为同学们展示一下你是怎么探究的?

你能给你研究的这种植树方案起一个名字吗?

3、发现规律

教师播放课件:

【渗透一一对应思想,引发现间棵数与间隔数的关系】

(2)指导学生列出算式,说明算式的含义。

(3)如果这条路长30米,每隔5米栽一棵,小路一侧会有多少多少棵树?(学生独立解题,说明算式的含义。)

如果全长100米呢?利用这一发现验证课前的猜想。

(学生运用规律,验证课前的猜想。)

4、建立模型

如果全长1000米,每隔5米栽一棵,小路一侧会有多少多少棵树?

5、内化方法

(1)如果有12个间隔,应该栽()棵树。

(2)如果栽18棵树,应该是()个间隔。

(3)两端都栽,如果栽了8棵树,间隔是10米,全长是()米?

找找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的问题……

学生举例,教师根据学生举例随机出示练习。

1、排队

2、安路灯

3、摆花

……

师:学到这里,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自由谈谈自己的体验和收获。

植树问题教学设计篇十六

1、使学生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及几百几十数的口算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计算。

2、进一步体验除法的意义,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掌握口算除法的计算方法

能够迅速正确的计算

探索法、练习法

一、复习

口算练习,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数。

二、新授

1、出示挂图,引导学生看图,渗透环保教育。提出问题:可以分多少组?

2、将学生列的算式及方法板书。并用全班学生一起复述,使每个学生弄白算法。

3、将答案完成在书上。

4、完成试一试第1~2题。

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

第2题先说说用什么方法作,然后由学生完成。

三、练习。

完成p111~3题

第一题,学生独立完成

做完后交流算法。

第2题:先让学生看图,明白图意,然后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第3题:先让学生看图,明白图意,然后根据问题选择有用的数字信息。

四、课堂小结

说说这节课学了什么?自己学得怎样?

学生听算,做完后交流。

学生看图,从图中获得数学信息。

学生独立思考列出算式,探究算法,与同伴进行交流。

独立完成。

集体订正,交流算法。

从图中获得信息,然后独立完成。

学生自己完成,个别学生给于适当辅导。

学生互评,自评。

植树问题教学设计篇十七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合作探究,动手实践,让学生在做数学的过程中经历由现实问题到数学建模,理解并掌握植树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自主实验、探究、交流、发现规律,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初步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并培养学生针对不同问题的特点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在探索、建模、用模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喜悦和认识归纳规律对后续学习的重要性,培养学生探索归纳规律的意识,体会解决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探索并总结出棵树和间隔数的关系。

教学难点:把现实生活中类似的问题同化为“植树问题”,并运用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解决这些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

1、猜谜语。两棵小树十个杈,不开花来不结果,能写会算还能画,天天干活不说话。

2、我们这双小手不仅能写会算,它里面还藏着有趣的数学问题呢,想了解吗?现在就请同学们伸出你的右手,五指张开,看看你能发现什么数学信息?(5个手指,4个空)

师:在数学里面我们把空叫做“间隔”,那么我们张开的5根手指,有几个间隔呢?(4个间隔)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有趣的植树问题(板书)

二、研究新知

1、课件出示方案:学校将对校园进一步绿化,想在12米的小路一侧每隔4米栽种一棵小树。请四年一班同学设计一份植树方案,并说明设计理由。

**一校

20**年**月**日

学生设计植树方案,独立思考,小组交流。

汇报:三种情况

两端都栽:4棵树苗 棵树=间隔数+1

一端栽:3棵树苗 棵树=间隔数

两端都不栽:2棵树苗 棵树=间隔数-1

课件出示三种情况。

你能用一个式子表示棵树与间隔数的关系吗?

2、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课件出示:

要在通往小屋子的一条长80米小路一边种树,间隔4米种一棵,一共要种多少棵?

读题,思考:每道题分别属于什么类型的植树问题?怎么求间隔数?理解“间距”学生试做,全班订正。汇报(说明每个量都表示的是什么?)

3、拓展植树问题:刚才我们解决了植树的问题,其实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很多地方也有这样类似的情况,比如我们同学坐的座位,谁知道还哪里有这样的情况?学生举例(课件展示)

4、巩固应用

5、练习

三、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的内容统称为植树问题,说说你有什么收获?

植树问题教学设计篇十八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小组合作,使学生能理解间隔数与植树棵数之间的规律,并将这种规律应用到解决类似的实际问题之中。

2、培养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探索规律,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的能力。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培养学生借助图形等方式解决问题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养成良好的交流习惯。通过实践活动激发热爱数学的情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

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思维特点看,五年

级学生仍以形象思维为主,但抽象思维能力也有了初步的发展,具备了一定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归类梳理的数学活动经验。这部分内容放在这个学段,说明这个内容本身具有很高的数学思维和很强的探究空间,既需要教师的有效引领,也需要学生的自主探究。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发现不封闭线路上,两端都栽时间隔现象的简单规律。

教学难点

运用规律解决类似的实际问题的方法。

教学准备

一、课前活动

师:在上新课之前,我们先猜个谜语,放松一下,好吗?(课件显示)两棵小树十个杈,不长叶子不开花。能写会算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手)

看着老师的手,你从中得到了什么数字?(5 5个手指) 老师也从中得到了一 个数字“4”,你们知道它指的是什么吗?(空格)

对了,手指间的空格,在数学上我们叫做间隔。我们手上每两个手指之间有一个间隔,大家仔细看老师的手,5个手指,有几个间隔,4个手指有几个间隔,3个手指呢? 2、举例说出生活中的“间隔”到处可见。

师:生活中的“间隔”到处可见,你能举几个例子吗?(课件出示)“

手指数与间隔数其中的关系你发现了吗?(手指数比间隔多1)

大家观察的非常仔细。同学们连手上都有数学奥秘,看来数

4、引入课题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了解的5棵小树、6棵小树间、7棵小树间分别有几个间隔等;数学中统称为植树问题。(板书)

二、教学新课

1、出示问题

现在,学校为了改变校园环境,要在校园内种上一些树,校委会决定诚聘环境设计师。请看学校的招聘启示。(课件显示) 招聘启示:

学校为进一步进行校园环境美化,特诚聘环境设计师数名,要求设计植树方案一份,择优录取。

师:你们想不想成为我们校园的设计师?我们一起来看看设计的具体要求吧!(课件显示)

在操场的边上,有一条20米长的小路,学校计划在小路的一边种树,请按照每隔5米种一棵,两端都要栽,设计一份植树方案,并说明需要几棵树苗。

师:从这份要求上,你获得哪些信息?(20米长的小路,一

2、猜测?4棵?到底是不是这样呢?让我们一起用事实来检验一下。

3、小组探究,发现规律 (1) 画一画,填一填。请同学们独立在练习本上用线段图画一画。(课件演示)

(2) 议一议,说一说。

(3) 小组汇报,引导发现规律。

(板书:棵数=间隔数+1)

(4)小结:

1。“间隔数+1”等=棵数。

4、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师:现在我们用研究出的这个规律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生:100÷5+1=21(棵)

师:同学们,你们通过简单的例子,发现了规律,应用这个规律解决了这个复杂的植树问题,大家表现得真棒!

5、拓展延伸

思考:在植树问题中一定是“树”吗?这里的树还能换成其他食物吗?

明确:只要关于间隔问题的,都可以利用植树问题的规律来解决。例如:摆花篮、装路灯、挂灯笼、电线杆、公交站点等。

6、巩固练习

三、课堂小结

师:今天,我们一起探讨学习了植树问题中两端都要栽的情况,谈谈你有哪些收获?

四、布置作业

植树问题教学设计篇十九

通过开放题的教学,培养学生探究数学问题的兴趣,引导学生细致严密地考虑问题;

让学生自己动手,自己实验,得出规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

长方形泡沫塑料板(每小组一块,正面画圆,背面画其他的封闭图形),牙签,画有长方形的练习纸。

一、复习铺垫

指名回答,引导学生说出棵数与段数的.关系:

两端都种只种一端两端都不种

棵数=段数+1棵数=段数棵数=段数-1

请你把这个规律跟同桌说一遍;教师在黑板上贴示。

二、引入新课:

这些你能找到它的端点来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重点来讨论的内容封闭路线上的植树的规律

1、湖、花坛等等,它们的外围线路都是封闭的。它和不封闭路线上的植树规律是否相同呢?我们自己动手种一下就知道了。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操作;

3)、交流:你们小组种了几棵,把圆分成了几段?

4)、初步概括:你们发现了什么规律?(在圆形路线上植树,棵数=段数)

2、是不是每种封闭路线上的植树规律都是这样的呢?我们还要进一步研究。

1)、出示长方形空地题目

教师巡视指导;

3)、学生交流:说说你们小组是怎么种的?种了几棵?把长方形分成了几段?

得出:种植路线是长方形的,种植棵数与种植段数是相等的。

4)、出示教科书第120页的例3,让学生先独立思考,再讨论解决。

5)、展示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集体讨论判断正误

3、研究在其他封闭图形上种树:

a、你还想在什么封闭路线上种树?(指名回答)

b、学生在泡沫塑料板的各种封闭图形上种树,边种边数:种了几棵?分成了几段?

c、小组交流。

4、得出规律:在封闭路线上植树:棵数=段数(板书)

5、联系:它和非封闭路线上的哪种情况相同?

(告诉学生事物就是这样相互联系的!

6、质疑问难:大家还有什么疑问吗?

如果在不规则的封闭路线上植树,棵数和段数是否相同?

三、尝试练习:

练习第121页的做一做上的习题

学生尝试练习,交流,指名板书解题方法。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植树问题教学设计篇二十

1、通过探究发现一条线段上两端都种、只种一端、两端不种三种情况植树问题的规律。

2、使学生经历和体验“复杂问题简单化”的解题策略和方法。

3、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发现植树的棵数和间隔数之间的关系,并用发现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一、创设情境——培养意识

1、师:同学们好!一起来看两组画面。

(给学生播放荒漠化严重的和绿化优美的两组图片。)

师:看了这两组画面,你更喜欢哪一种呢?

师:怎样才能拥有这样美丽的环境呢?

生:植树。

师:植树造林,保护环境,让我们拥有一个充满鸟语花香的绿色花园是我们每个人都应尽的义务!

2、出示教学目标

3、师:见过路边种树吗?一般情况下,每两棵树间距离怎样呢?(相等)一般情况下路边植树每两棵树之间的距离都是相等的,我们也可以叫做等距离植树。

师:在路的一边等距离地植树会有几种情况呢?大家想不想亲手种种看?

二、动手种树——探讨规律

1、动手“种”树

师:大家先看老师为大家准备的材料……(师介绍)

出示操作要求:在路的一边,等距离植树,种完后小组里交流看看有几种情况?

学生动手植树,师巡视。

2、交流方案

小组上台展示自己组的种树方案。

两端都种

两端不种

只种一端

3、仔细观察,每棵树之间都有间隔,那么植树的棵数跟间隔数之间有什么联系?

生仔细观察,得出猜想:两端都种棵数=间隔数+1

两端不种棵数=间隔数-1

只种一端棵数=间隔数

三、验证规律

1、师:通过仔细观察,我们得出了自己的猜想。但是,每一种猜想在没有验证之前,也只能是一种猜想,我们只有通过验证,才能让猜想成为科学,对于我们刚才总结出的规律也必须通过验证才能得出正确结论。下面,让我们一起动手来验证我们的猜想。

2、完成验证表格。

师出示:这是一张验证表格,就请大家在小组内共同合作,一起探究,并展示你们组总结出的规律。(出示验证事项)

3、小组合作探究。

4、展示。

分三种情况汇报。

5、梳理规律

相同点:都与间隔数有关

不同点:两端都种要用间隔数+1;只种一端就等于间隔数;两端不种就要用间隔数-1

师:这三种情况是不同的,我们在解决问题时,要注意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四、解决问题

师:知道在路的一边植树有三种情况,对于下面的信息,你会提出什么样的数学问题呢?

1、处理信息

生:种树!

出示信息:实验小学准备在一条长150米的校道一旁种树,每隔5米种一棵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会提什么数学问题呢?

生:一共可以种多少棵树?

得不完整例题:

师:看着这道题,谁有话想说吗?

生1:两端都种

师:受他的启发,还能提出什么样的问题?

师:三种情况大家都想到了。大家再看看这条校道,你认为采取哪种方案更合适一些呢?

生:两端都种

2、抽取问题

出示例题:(配图片)

师:愿意帮学校算算吗?

3、学生试解。

4、汇报交流。

生汇报,师:能说说你的解题思路吗?

师:刚才我们从小的数据入手,探讨出规律,然后再用规律来解决数据大的问题。这种思路正是数学上常用的“以小见大”。

师:大家学会了这种方法吗?我们再来考验考验自己的掌握情况好不好?

5、探讨只种一端

生:只种一端。

(实验小学准备在一条长150米的跑道一旁种树,每隔5米种一棵,只种一端,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

学生试解。

6、探讨两端不种

生:两端不种。

(实验小学准备在一条长150米的跑道一旁种树,每隔5米种一棵,两端不种,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

学生试解。

五、小结方法——提升认识

1、探讨方法

师:大家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把这么一道新的问题解决,我们应该感到高兴!但是老师认为还有更重要的方法更需我们去总结!

师:大家再回头看看,我们是怎样一步一步把植树问题给解决的?

(动手操作——提出猜想——画图验证——得出规律——解决问题)

2、阅读课本

(1)阅读例1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就是课本117页开始的数学广角,请大家打开书本。

师:课本上的同学们遇到了什么问题,他们又是采取什么样的办法来解决的?

生:画图,找规律。

师:真是好方法!大家掌握了吗?

师:他们遇到的问题正确答案应是多少呢?(21)

(2)阅读例2

师:阅读118页例2,看看课本中的孩子又遇到了什么问题,你能帮他们解决吗?

生完成,交流。

六、拓展练习

1、听说大家聪明能干,又乐于助人市政规划局的同志找来了,他呀,想请大家帮个忙,(出示119页做一做1)

2、生尝试解答。

3、全班交流。

七、全课小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生畅谈自己的收获。

师小结:收获方法比收获知识更重要,祝贺大家!

板书设计:

植树问题

两端都种棵数=间隔数+1

两端不种棵数=间隔数-1

只种一端棵数=间隔数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