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幼儿园中班区域活动有哪些 幼儿园中班区域的活动总结(优秀5篇)

时间:2024-11-22 作者:纸韵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幼儿园中班区域活动有哪些篇一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区域活动这一活动形式满足了孩子们不同的发展需要,尊重了孩子们的个别差异,它为孩子们提供了更多的自主活动机会,其潜在的教育价值也不断被挖掘出来。因此,它越来越被我们老师所重视,成了孩子们在幼儿园生活的一个重要环节。

一天,在区域活动中,我们增加了新的材料——夹东西。根据孩子们不同的能力,我们分别提供了纸团、红枣和玻璃球,让孩子们用相同粗细的筷子尝试从一个碗夹到另一个相同高度的碗中。孩子们对新的材料很感兴趣,都想来玩一玩。

这一天,小林最先来到了生活区,他一眼就看到玻璃球还没有人玩,于是就端出了夹玻璃球这个最高层次玩了起来。在班上,小林的动手能力相对比较弱,他试了好几次,怎么也夹不起来。我在边上看了他约有五六分钟,看他老是夹不起来,于是就走过去,蹲下来轻轻地对小林说:“小林,你试试夹纸团好吗?”小林抬头看看我,摇摇头说:“不,我就是要玩珠子。”我又劝了他好一会,极力转移他的注意力,可是一直没有效果,小林坚持要玩玻璃球。没办法,我只能手把手地教他夹,可是还是不行。小林的动作是对了,但手不灵活,用力的方法不对。就这样,我们夹了好一会儿,小林忽然抬头对我说:“杨老师,你给我一个调羹吧!调羹我会舀的。”我听了,心里咯噔一下,心想:给不给他呢?如果给他调羹,就没有按要求进行活动,材料提供的目的达不到。而且,给了小林调羹,其他的孩子也会要,这可怎么办呢?回头又一想:现在小林的兴趣在玻璃珠上,因此,他不会去考虑换材料,可也与能老是让小林坐着呀?于是我从柜子里找出了一个很小很小的调羹,交给小林。小林拿到调羹就开始勺起来。一开始是一颗一颗地勺,接着就是两颗两颗地勺,在勺两颗的时候,他得意地抬头看着我说:“杨老师,你看!”

第二天,区域活动开始了,只见小林选择了第一个层次——夹纸团,慢慢地夹者,他的动作比较准确,夹地很专心。

在这个案例中,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给他调羹对不对?

一开始,当小林选择最高一个层次时,我们都看的出来,小林并没有想到自己会不会夹玻璃球,他只是想玩玻璃球。当我极力地想转移他的注意力时,小林还是在盯着他的玻璃球,这时,小林的注意力、兴趣点全被玻璃球吸引了。当小林夹来夹去还是不行时,他尝试了第一次地自我的调整,对我提出要用调羹的要求。这时,小林经过尝试已经了解到了自己还不会用筷子来夹玻璃球,这个要求自己达不到,但此时他很想玩玻璃球,怎么办呢?于是他想到了自己会用调羹,就向我提出要用调羹的要求。这时是他自己在给自己一个台阶下。当时我的内心是十分矛盾的,因为,我的心中的即时目标是固定的。在经过一阵挣扎后,我最终选择了尊重他,给了小林调羹,满足了他这时的需要。在随后的活动中,小林进行了第二次的自我调整,他尝试用小调羹一次舀两个玻璃球。并在第二天尝试了第一个层次的活动。到这时,我的问题解决了。

通过这个案例,我认识到了几点:

有时,我们往往太执着于自己的活动目标,而忽视了孩子自身的需要,顺着孩子一些,也许会出现另一番天地。

我们都知道,孩子的学习过程是一个在同化和顺应的基础上的知识、行为的重新建构过程。小林要玩玻璃球,但按老师提供的要求他并不能达到,怎么办呢?小林他通过自我的调整,征求老师的帮助,降低了要求,达到了自己的能力范围。同时,他也在给自己提出新的要求,提高自己舀的难度,这也是一个自我学习的过程。在第二天,小林自然而然的选择了适合自己能力的材料进行活动。在这个案例中,正是因为后来我尊重了小林的已有发展水平、能力和经验学习方式,才使小林得到了成功的喜悦和兴趣的满足,使他第二天又进行了第二次尝试(第一层次),逐步得到提高。

积极等待是指对消极等待而言,它是指在活动中教师至始至终关注幼儿的活动,当幼儿出现困难时,不是急于介入,而是给予一定的等待时间,让幼儿通过充分的操作、探索,尽可能自己解决问题。如果小林在我转移他的兴趣时,追随了我,那么可能小林的困难就不存在了,他的兴趣将因着一次的活动而告终,值得庆幸的是小林始终坚持了自己的想法,而我也尊重并支持了小林的选择,这样才更好地让小林在自己操作的过程中了解了自己的困难,产生了矛盾冲突,从而进行了自我调整,自己来想办法尝试解决。

在今后的活动中我们要不断提高自己观察、分析的能力,根据每个孩子不同的能力、特点,及时调整目标,进行支持、合作、引导,使每个孩子都得到满足和成功。

幼儿园中班区域活动有哪些篇二

区域活动是幼儿自我学习、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完善的活动,有相对宽松的学习气氛,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下面是有幼儿园中班区域活动教育计划,欢迎参阅。

区域活动,是根据教育的目标和幼儿发展的水平,有目的的创设活动环境,投放活动材料,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以操作摆弄为主的方式进行个别化的自主学习的活动。它可以让幼儿自由地进出各个区域,开展游戏活动;它有着相对宽松的活动气氛,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能满足幼儿发展的不同需要,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

一、区域总目标:

1、学会与人友好相处,相互合作,懂得体谅别人,关心别人,不争、不抢玩具,爱护玩具。

2、能在各种材料的吸引下积极参加活动,在活动中感到快乐,知道各种材料的特征和作用,并能较充分、合理地运用各种材料。

3、活动中能热情主动地和同伴交往,和同伴共同协商解决活动中出现的问题,敢于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要求。

4、在活动中,能自觉地遵守活动规则,从而培养幼儿的控制能力和责任心。学习独立地、较有秩序地收拾、摆放玩具及活动材料。

5、使幼儿喜爱印染活动,在活动中锻炼幼儿手、眼、脑的协调能力及各种印染技能,进一步让幼儿养成能自始自终完成一件事情。

二、月目标:

2、3月份

1、角色区:正常开展区域活动,明确活动规则。

2、探索区:对探索活动感兴趣,对自己探索出的物品有成功感。

3、语言区:有序的阅读图书,有良好的阅读习惯,会采用问答的方式进行故事讲述。

4、美工区:结合节日活动制作元宵、小红花,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和动手能力。

5、剪纸、印染区:对印染作品感兴趣,有动手操作的欲望。

4月份

1、角色区:对角色区的活动材料感兴趣,会正确操作和摆弄,乐意开展角色游戏。

2、探索区:会沿着路线摆一摆回型针,数数各用了几个,量量路有多远。

3、语言区:能流利的用普通话完整地讲述故事内容和自己想表达的事情,并且愿意阅读图书。

4、美工区:和幼儿一起用点、蘸的方法进行印染活动,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

5、剪纸、印染区:在原有印染的基础上,提醒幼儿在染色时注意手的力度要均匀。

5月份

1、角色区:了解和掌握游戏角色间的关系,能正确扮演角色,且能安静地游戏,爱护材料。

2、探索区:《给豆豆搬家》,会按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数序给弹珠搬家,体验合作的乐趣。

3、语言区:学会倾听别人,不随便插话和打断别人的交谈,掌握正确阅读的方法,养成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

4、美工区:分组学习多种方式装饰扇子,如:折扇、画扇、剪扇子等,激发幼儿的创作兴趣。

5、剪纸、印染区:继续学习折四方连续,并学着自己勾画图案,剪出图案。

6月份

1、角色区:在活动中感到快乐,能热情主动地和同伴交往,知道各种材料的特征和作用,并能较充分、合理地运用各种材料。

2、探索区:不争不抢游戏材料,学会独立地、较有秩序地收拾、摆放玩具及活动材料。

3、语言区: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废旧材料制作自己感兴趣的图书,体验成功的喜悦。

适合年龄:4-5 执教者:mm

一、活动名称:开锁

二、材料准备:不同形状、大小的锁,钥匙、小盒子(可上锁)、密码箱,小礼物(糖、图卡、玩具等)。

三、层次目标:(预计)

第一层次:用匹配好的钥匙打开小盒子上的锁,学习开锁的方法,并学习上锁。

第二层次:打乱匹配好的钥匙与锁,让幼儿尝试用相应的钥匙开锁,然后上锁。

第三层次:喜欢进行开锁比赛,比比谁开锁速度最快、谁开的锁最多,拿到的礼物最多。

第四层次:愿意了解密码锁的使用方法,学习自设密码,并根据密码开锁。

四、活动介绍:

语言提示:“小朋友,现在老师要介绍的活动内容是开锁,请注意看!”

操作示范:

1、从操作区取盘,放桌上。

2、起钥匙去开一把锁,若不对再换一把钥匙。

3、将开好的锁一一排好,然后逐一上锁。

4、将锁、钥匙归位,托盘送回操作区橱柜中。

五、观察指导:

1、观察幼儿能否试到匹配的锁和钥匙,如不能,则引导幼儿仔细观察锁孔形和钥匙形是否一致,让幼儿知道“一把钥匙只开一把锁”的道理。

2、当幼儿达到一定层次后,可让幼儿几人一同比赛,因为其间有合作的要求。

3、提醒幼儿一定要记住自设的密码,也先可用笔记下。

4、根据幼儿的层次提高情况,向幼儿介绍一些诸如“指纹锁”等高科技锁,拓展他们的视野。

六、分析反思:(针对第一层次的预计目标及观察指导)

锁是每家每户的必用品,这个活动的重点在于让即将入学的幼儿学会使用钥匙和锁,并知道“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道理。幼儿对这个活动很感兴趣,会很有耐心地去开锁。

区域活动,是我们根据教育的目标和幼儿发展的水平有目的的创设活动环境,投放活动材料,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以操作摆弄为主的方式进行个别化的自主学习的活动。它是教师从幼儿的兴趣出发,为使幼儿行高效学习,获最佳发展而精心设计的环境;它可以让幼儿自由地进出各个区域,开展游戏活动;它有着相对宽松的活动气氛,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能满足幼儿发展的不同需要。

计划如下:

本学期目标

《量贩式ktv》活动区目标:

1、提高幼儿对音乐的兴趣,特别是男孩,吸引他们来活动。

2、提供音带、乐器、节奏谱等,发展幼儿的节奏感。

3、提供各种材料,如:飘带、花等,让幼儿自由舞蹈,提高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表现力。

4、发展幼儿的动作,提高幼儿动作的协调性。

《久隆建筑工地》活动区目标:

1、发展幼儿的感知觉,增强幼儿手指肌肉的发展。

2、引导幼儿在游戏中懂得合作,提高幼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鼓励他们大胆建筑。

《动动手》美工区目标:

1、提供各种成品、半成品让幼儿操作,发展幼儿的画、剪、贴、折等的基本技能。

2、教育幼儿在活动中养成良好的操作卫生习惯。

3、发展幼儿的创造力、想象力。

《智力大冲浪》数学区目标:

1、提供各种材料,让幼儿在操作、玩耍中获得一些知识,发展幼儿的智力,提高动脑、动手的能力。

2、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引导幼儿多看、多思、多想。

3、帮助复习巩固数学知识

《超市》活

动区目标:

1、理解角色的职责,按角色规定、要求进行活动。

2、帮助幼儿构思游戏情节,发展情节。

3、能较安静游戏,并懂得爱护材料。

4、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能推动游戏的发展。

5、培养做事有始有终的积极态度。

6、在游戏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7、培养有礼貌和遵守规则的习惯。

《新华书店》阅读区目标:

1、在看书时能较自觉的保持安静。

2、能在教师指导下运用废旧材料对破旧图书进行修补。

3、掌握正确阅读的方法,养成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

4、能讲述图书中的主要内容。

三、主要措施:

1、教师通过设计、提供可供幼儿操作的区域,可发动幼儿与教师共同收集各种材料,制作各种成品、半成品,以便顺利的开展各种游戏。

2、在区域活动中设置物品,具有全面性、层次性的特点,可供不同幼儿操作。

3、每周为幼儿新增活动内容及材料,提高幼儿活动兴趣。

4、提醒幼儿遵守游戏规则。

5、教师认真有重点的辅导幼儿活动。

(1) 教育引导幼儿有目的的选择区域,学习轮流着每天玩不同的区域。

(2) 教师每天都有一项活动作为重点辅导。

(3) 加强个别辅导。鼓励幼儿大胆进行

活动,能充分调动每一位幼儿的活动积极性。

(4) 充分发挥区域活动的特别功能,使个别能力差的幼儿在原有水平上得到不同的提高。。

(5)抓好活动后的评价及整理工作,以便更好的搞好区域活动。

(6) 观察幼儿的游戏情况,引导帮助幼儿解决游戏中发生的问题,确保游戏的顺利开展

(7)教师密切注意幼儿在游戏中的情况,记好游戏记录。

6、重视每一次的角色游戏,在原有基础上逐步新增材料,认真辅导,充分发挥角游的教育功能。。

7、教师继续学习有关创造性游戏类的文章,充分认识游戏的作用,把教育渗透在游戏之中,寓教于游。

8、保证幼儿每天都有游戏时间。

9、在游戏过程中,充分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幼儿的创造能力。

幼儿园中班区域活动有哪些篇三

在秋景迷人的季节里,为了让孩子们运用自己的感观发现秋天是多姿多彩的,为了让其感知美丽,丰富的色彩在那里。我们为幼儿提供了五彩斑斓的活动区域,然他们在色彩得失竭力玩玩色彩游戏,坐坐彩色花球……在这些有趣的活动中,让幼儿构建着自己的语言、空间、数理、交际等。

美工区:1、能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运用各种颜料、树叶,进行美术创造活动。

2、对颜色产生兴趣,能用拓印、剪贴、添色等方法制作美术作品,萌发大胆创造的欲望

科学区:1、感知秋天许多树叶发生了变化,了解它们的颜色、形状和大小。

2、对色彩的变化产生兴趣,能发现两种颜色混合后产生新变化。

3、在种植过程中,持续观察养殖过程中的变化。

益智区:1、能够将各种形状、色彩的磁力片按照自己的想象进行拼图。

2、会按颜色的特征进行排序和设计序列。

3、发展观察力、比较力和创造力。

语言区:1、能够根据水果图片自编简单的水果谜语。

2、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和动手能力。

表演区:1、能够大胆想象,进行分角色故事表演。

区域活动名称区域活动材料区域活动指导

百花园铅画纸、各色皱纸、手工纸、颜料、抹布、浆糊、木棍、装有沙子的纸盒让幼儿用拼摆、添画、折叠等方法,制作彩色花。然后将制作好的花粘到木棍上,插进百花园(装有沙子的盒子)里。

树叶变变变干净、平整的各种各样的树叶,颜料、毛笔、浆糊、抹布、剪刀、彩纸等工具材料让幼儿将树叶拼拼贴贴说说书也可以变成什么,指导幼儿树叶拓印画。引导幼儿发现可以通过添画可以使树叶变成其它东西。

区域活动名称区域活动材料区域活动指导

益智区彩色拼图彩色磁力七巧板、各种形状的彩色磁力块若干小学生作文,磁力板若干块让幼儿利用彩色七巧板和磁力块玩拼图游戏。

颜色小分队彩色小木珠若干、塑料绳若干

1、用彩色的小木珠串成彩色项链(可以要求幼儿按颜色分类串,如先串一种颜色,再串另一种颜色,以此类推)

2、可用白色纸条,彩色图片作衣边,装饰自己的衣服(让幼儿说说衣边或项链的颜色序列)。

幼儿园中班区域活动有哪些篇四

中班的老师通过弄植物角区域活动,让幼儿的生活更加生动有趣。那植物角的随笔都有哪些?来看看本站小编精心为你整理中班区域植物角活动随笔,希望你有所收获。

最近我们开展了《有用的植物》主题活动,孩子们对植物角的热情一下子激发了,每天只要一有空就会去给植物浇浇水、观察观察。

今天植物角里仍然围了很多人,突然有孩子大叫起来:“吴老师,快来看呀,有的植物死了!”她的声音刚落,其他的孩子们都冲到了植物角,挤着往里瞧。

“我看看,我看看哪些植物死了?”“吊兰是累趴下了吧?”“是死了,都是水!”“怎么搞的,昨天我浇水时还好好的!”“是不是芦荟没晒太阳呀?”

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看见我来了,孩子们连忙把我推倒了跟前,着急地问道:“吴老师,这些植物真死了吗?”

“吊兰不是可以活很长时间吗?怎么这么快就死了?”孩子们关于植物的话题还是没有结束,他们的浓厚兴趣也给了我很大的启发“这些植物真的死了吗?可以救活它吗?应该怎样激发幼儿的积极情感?能不能就这个内容产生出新的内容呢?”

为了拯救我们的植物角,孩子们积极地和同伴、老师交流讨论,回家后主动和爸爸、妈妈一起查资料,了解吊兰、芦荟的许多知识。他们知道了吊兰和芦荟是不需要很多水份的,我和孩子们一起给植物角里的所有植物都制作了照顾指南,有了这块照顾指南,孩子们再也没有每天无时无刻地给植物浇水,而是严格按照指南来照顾,孩子们之间会相互提醒。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原本一些没有生命力的植物似乎又有了新的生命力,孩子们可高兴呢!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学到了很多关于植物的知识同时激发了他们关心、爱护植物的情感。同时使我认识到由幼儿兴趣而自然生成的教育中,幼儿会调动所有的积极性和智慧去探索、去发现、去尝试、与外部环境产生最大的互动。而作为教师的我,要成为孩子探索、学习的共同合作者就应聆听孩子的声音,学习和幼儿对话、合作、共同学习,并为幼儿提供各种不同学习的机会,让幼儿自由地表现、表达、去主动建构知识。在平时的一日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抓住幼儿的兴趣点,挖掘有价值的东西,激发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参与性。以朋友、玩伴的身份参与到互动中,与幼儿有效的互动,帮助他们发现新的问题,持续不断的探索下去。

春天是植物生长的最好时节,是促进幼儿观察力发展和丰富知识了解植物生长的最好阶段。通过创设植物角,既可以美化环境,使活动室美观、充满生气,也可使幼儿的生活更加生动有趣。

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幼儿参与种植活动,可使他们积极主动地仔细观察植物,从中发现平时不容易引起注意的一些特征和变化,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激发幼儿对大自然的兴趣以及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欲望。

植物角的活动内容是供幼儿观察和劳动的,可以在课外时间以个人或小组的形式来进行观察和记录。大班可以将给植物浇水的任务交给值日生完成,将小组记录任务交给每组的组长。让他们自己商量都做哪些工作,谁干什么,需要准备哪些工具等。学会收拾劳动工具。这样不仅让幼儿体验到劳动的乐趣,又培养了从小爱劳动的品质。我班这学期的植物角创设一部分是由每个幼儿准备的酸奶盒,里面种了黄豆、绿豆、红豆而组成的,上面还清楚的用黄绿红三种颜色的纸写上了幼儿的姓名,让孩子们清楚看到自己种植的植物。除了安排值日生按时浇水外,平时幼儿经常聚在一起观察,看看谁种的植物先发芽,它们的芽有什么不同,哪种植物长得快等等。孩子们观察着,议论着,十分感兴趣,也非常乐意去照料植物。

下面我简单的叙述自己创设植物角的一些想法和做法。

1、种植各种盆花(如月季花、三七花、板蓝根、水仙花等等)。第一可以美化室内环境,净化空气。第二可以便于幼儿欣赏、观察、了解认知花的种类及其特点。

2、摆放植物种子标本。让幼儿认识了解它们的名称和用途。用透明的玻璃小瓶做器皿,贴上标签,摆放在窗台上。

3、豆子发芽试验,在不同生长条件中,了解土中种植的豆子和水中种植的豆子谁长得快?并添加幼儿的观察记录。土中种植可以在废旧的酸奶瓶中加土。水中种植可以将豆子放入漏筐中在放入有水的盆中,水位正好没过豆子为宜。

4、手工制作的花,将各种饮料瓶剪成若干条,在上面贴上迎春花和桃花花瓣,制作成工艺品摆放,再在里面加水种上大蒜,一举两得。

5、种植植物。将黄豆、绿豆、红豆、蒜、土豆、胡萝卜头、白菜、大萝卜等,种在各种废旧的油桶、饮料瓶、铁碗、罐头瓶中,供幼儿观察记录。在此我还将红萝卜和白菜心做成了萝卜白菜花,悬挂在窗户上,让幼儿观察萝卜白菜花的生长变化。

植物角的创设给我和孩子们带来了快乐,孩子们在业余时间经常去光顾植物角,并且三五成群的议论自己的发现,观察自己种的植物情况,我曾经听到田田这样问我:“韩老师,我种的黄豆,为什么发芽了不是黄颜色啊?”于是我将幼儿的问题记录下来,让大家一起帮助她寻找答案。培养幼儿通过各种方式寻求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探索的欲望。

种子发芽了

最近一段时间,我们班的主题活动是“奇妙的植物”。为了培养幼儿对植物生长的兴趣,让幼儿了解植物生长的过程,我请家长帮忙收集了各种各样植物的种子,开展了“小苗苗是怎样长大的”这一主题活动。

孩子们对自己带来的植物种子自然特别关心,我引导他们与种子交朋友,观察、了解、认识种子,指导他们在废旧塑料盒里装上泥土播种种子。种子种下后,孩子们每天来园都争着观察种子的变化。没过几天,有的孩子就兴奋地跑来告诉我:“老师,老师,我们的种子宝宝探出小脑袋了!”我来到植物角,原来是小绿豆开始生根发芽了。我引导孩子们为小苗苗拍下“照片”,即用绘画的形式做种子的生长记录。没料到中班的孩子做观察记录会那么容易,他们各自记录着自己苗宝宝的生长变化,利用这些记录我和孩子们共同创设了《变化的我》主题墙饰。

又过了几天,一粒粒种子都开始发芽了,孩子们每天为它们做着记录。遗憾的是,孩子们叫不出苗宝宝们的名字,因为我们把各种各样的种子混种到了一起,怎么办呢?经过与孩子们商量,想出了一个补救的办法:先由孩子们大胆猜测出苗宝宝的名字,等到第二次种植时再来验证。

小苗苗倒下了

今天是周一,早晨我推开活动室的门,发现我们的苗宝宝们都倒下了。邢老师想拿水来浇,被我挡住了。我想让孩子们知道,小苗苗为什么会倒下?小苗苗缺了水会怎样?它是靠什么来输送水分的?我设计了一系列的问题迫切地等待着孩子们的到来。

过了一会儿,孩子们都陆陆续续地来园了,我端起倒下的苗苗问:“小苗苗这是怎么啦!是累了吗?困了吗?”孩子们看着倒下的苗苗齐声说:“盆里的土太干了。”看来孩子们对植物生长离不开水的道理还是非常明白的。“老师,给小苗苗浇点水吧!”浇了水小苗苗还会站起来吗?有的孩子说能,有的孩子说不能。带着孩子们的不同见解,我把水浇到了种植盆里。第二天,孩子们来到幼儿园首先关心的是倒下的小苗苗,他们一看小苗苗真的站了起来,都高兴地又蹦又跳。这时我问孩子们:“小苗苗为什么又站了起来?我把水浇到了盆子里,小苗苗是怎样吸收水分的呢?”孩子们带着好奇和迷惑的神情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不说话。于是我借助生动形象的课件《植物生长的秘密》帮助孩子们进行直观的了解。我又设计了一个小实验“芹菜茎变红了”,让孩子们亲自动手实验,从而得出植物是靠茎输送水分的结论。在老师的引导下,孩子们很轻松地探索了植物吸收水分的奥秘。

小苗苗为啥斜着长

“老师,老师,快来看,小苗苗们都斜着向窗外长。”随着管延栋的吆喝声我走向了植物角,原来真是这样。我指着植物角里的小苗苗问:“孩子们,你们知道小苗苗为什么都斜着向窗外长吗?”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议论开啦,有的说:它们在屋里是不是憋得慌;有的说:它们想看看幼儿园的院子里都有什么;有的说:它们听院子里很热闹,也想看看热闹呗;还有说得更有趣的:它们是看到我们玩滑滑梯眼馋吧。听着孩子们天真的猜想,真让人忍俊不禁!我想,我不能把答案直接告诉他们,要让他们开动脑筋认真观察,真正弄明白苗宝宝到底为啥斜向窗外。于是我把其中的一盆调了调方向,把另一盆挪到见不到阳光的地方,让小苗苗都斜向孩子们,看看孩子们会有什么新的发现。

两天过去了,好奇心总是很强的管延栋第一个发现了两盆小苗苗的生长变化:向阳的那盆竟然挺起了腰,而背阴的那盆还是原样没变。这时的管延栋兴冲冲地跑来对我说:“老师,我知道原因了,小苗苗喜欢太阳,它是因为有太阳才把脑袋伸向窗外的,不信你看,放在橱子上的这一盆还是没有直起腰来。”我故作惊讶地赞同他的发现和观点,并在全班小朋友面前表扬了他。接下来,我引导孩子们通过仔细观察得出了结论:植物的生长也离不开阳光。孩子们终于弄清了小苗苗斜着长的原因,个个兴奋不已。

植物生长的秘密还有很多,如适宜的温度、养料等,在以后的活动中我们会继续提供适宜的空间和机会,让孩子们自由探索和发现。

给孩子一个探索发现的机会,是多么的重要啊!

幼儿园中班区域活动有哪些篇五

虽然部分教师认识到教师指导的重要性,并努力去做好,但因多方面原因,其指导存在一些问题。

在区域活动过程中,教师有一手包办的倾向;本来是孩子为主角的区域活动,教师成了主角,孩子成了被动接受的角色。虽然我们都知道要“多给孩子一点空间”,但在具体指导中,我们会不知不觉地变成一种灌输。教师太主动了,必然使幼儿学习变得被动,缺乏主动参与活动的兴趣,造成幼儿更多依赖教师,独立性较差。如果老师教的多多的,填得满满的,孩子们就失去了自由的空间。相反地,当我们给幼儿更多的自主发展和活动的空间,不断发挥区域活动的实效性,使每个区域活起来,孩子们就能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与教师产生互动。

在区域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会有生硬而又突兀地介入活动的情况。教师在介入前,并不了解游戏的进程,也未取得幼儿的同意,擅自强硬介入,打断了幼儿的自主游戏,这只能凸显教师在活动中强制性的指导地位。而实际上,这样的指导,教师本身的目的性也不明确,效果也可想而知,教师成为区域活动中不受欢迎的人。如果是这样的话,教师应尽量不打扰幼儿的活动,在娃娃家外围做观察,等幼儿有需要时再介入也不迟。例如:在孩子表演《小熊请客》的过程中,虽然表面上教师给幼儿主动权,让孩子们去表演,却在表演区外不时传出:“小熊开门呀!”“小鸡应该说什么话了?”“该小猫说了??”“对了,出场的顺序不能乱??”再看看声音传出的方向老师一副笑容可掬的神情。其实犯了过于求全、急于引导、忽视游戏发展的自然规律的毛病,而有些老师虽然以角色身份或者同伴身份进入游戏,却操纵游戏的进程,削弱了幼儿的自主性,这都是不应该的。

一部分教师把区域活动等同于自由活动,教师借此机放松自己或打发时间,让幼儿随意玩,没有教师的参与、指导,区域活动完全成了一种无目的、无计划的盲目活动;有的教师在活动中一头扎进某区域中同幼儿一起玩了起来,忘记了自己还有组织指导的身份,忽视了对其他区域的指导。作为教师应该明确,开设活动区和投放材料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解放教师减少幼儿打闹,而是给孩子提供更大的个性发展空间,也就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教育素质要求。

孩子的发展有其规律性,但每个孩子的发展是存在差异的,如:个人的能力、兴趣、学习方式等各不相同。比如有的孩子在集体活动中就能获得各方面的发展,有些幼儿的发展则要通过教师与幼儿的单独交往来实现,还有的幼儿则是在自己不断的探索活动中,或者是与同伴的交往过程中获得。教师如果对不符合自己要求的孩子过多苛责,孩子会有挫折感,容易气馁;这会导致某些孩子游离于区域活动之外,区域活动反成为孩子的负担了。

由于缺乏对区域活动指导策略的重视,教师有时不知如何有效地帮助幼儿进行活动,缺乏相应的指导策略。区域活动教师置身参与和孩子们共同活动的少,走走看看巡视的多。而且教师未能注意观察了解幼儿的活动情况,兴趣点所在,指导随意性大,不了解孩子已有的经验和水平,只是看着他们在安静地摆弄物品使得本该发生的教育过程被失落;“区角”成为孩子们打发时间的地方,区域活动流于形式,达不到应有的教育价值。

区域活动中的指导是一种隐形指导,既要发挥孩子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又要适时地提供帮助和支持,需要很高的指导技巧。教师可以利用“游戏介入法”、“材料提供法”、“语言指导法”来参与游戏,了解幼儿游戏的情况和需要,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以提高幼儿游戏的水平。游戏介入法是指教师以游戏者的身份利用“平行式介入”或“交叉式介入”的方法参与幼儿游戏,从而起到指导游戏的作用。材料提供法是指通过提供材料来促进游戏情节的发展。教师可视游戏的需要分别提供“替代材料”或“辅助材料”。语言指导法是指教师在游戏中运用“建议式”、“鼓励式”、“澄清式”、“邀请式”、“角色式”、“指令式”等不同形式的语言,达到指导游戏的目的。

区域活动可体现一定的教育意图和要求,教师可以通过确定的活动目标制订计划,创设适宜的活动条件,并在活动过程中指导影响幼儿的行为,激发幼儿对周围环境的兴趣,积极实践、操作探索,促进孩子全面和谐的发展。

教师要减少活动倾向的权威性干预,提倡幼儿自主选择,教师不再是“制造兴趣”——幼儿被“填充”进区角,而是顺应幼儿的个体需要与意志,活动什么、活动节奏、活动顺序、活动伙伴、活动规则由幼儿自己决定、商量、协调。

但同时,区域活动也是一种自主性探索活动,是一种师生互动的双边活动。在活动的组织和进程中,都应该以孩子为中心,让他们自由选择,自由探索、自由发表自己的想法时,也应当学着自主地评价和自我激励。区域活动中教师的支持性指导是有别于集体活动中教师的主导式指导。也就是从活动的台前到后台,从一个引领者变成一个尊重幼儿意愿的支持者和推动者。这就要求老师们要关注幼儿探索学习的整个过程,这样才能充分了解每一个幼儿的发展水平,有利于正确指导和帮助不同层次的孩子。如:从美工游戏实施和记录过程发现中来研究:通过从培养兴趣入手——对幼儿的引导和鼓励——再次激励幼儿的一系列过程来激发幼儿。

孩子的探索学习需要得到老师的支持、帮助,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不分情况的随意提供帮助。其实只有当幼儿确实因其本身经验与能力的局限,致使探索活动难以继续的时候,才给予一定的支持。所以这就要求老师一定要具有敏锐地观察力和判断力。比如当孩子在很专注、很顺利地进行制作活动时,老师最好不要在此时去打扰他,以免中断孩子的思维、影响孩子的活动。

例如:《美丽的项链》:益智区有多种动手操作的材料,杨阳拿起区域活动的小蜜蜂周旋了一圈,好像决定了活动内容,毫不犹豫地坐在益智区,拿起串珠。刚想穿又放下,看看旁边的雨欣忙碌,他似乎看到津津有味,区域活动时间过去了大半,他还没有开始,突然他发现什么秘密,就问雨欣:“你是不是按颜色有规律穿的?”“是呀!”这会他才开始游戏起来,到活动结束时,他拿着按形状规律串成的项链带着我的脖子上,说老师做我的公主??我表示愿意做他的公主,同时也给予他很高的评价,告诉他成功了。由此可见,教师不断地在观察和倾听的基础上调整自己以跟上儿童的步伐,以进入他们有灵性的生命世界。为孩子们营造良好的物质和心理的条件,并将观察结果作为改进教学的根据,进行鼓励和扶持,不包办代替,使孩子们能够自我坚持地学习,能够自我服务,自我决策和自由选择,自己完成自己决定要做的事情。从而达到了提高幼儿的自身发展水平,并成为幼儿活动的隐性并又不可欠缺的辅助者。

区域活动充分提供给幼儿自主探索、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机会,也提供给幼儿实践的机会。这里可以看出老师没有操之过急,而是耐心等待,让幼儿获得了充分的体验。由此可见,区域活动的观察指导是一种极富灵活性、创造性的工作,在活动中,老师还需根据幼儿的活动情况,不断分析、调整和反思,以便更好的引导幼儿在区域活动中自主探索、体验、学习和发展。

当教师发现了幼儿在活动中存在一些问题,确实需要介入时,必须寻找最佳的时机的介入。比如,当孩子遇到困难玩不下的时候,教师应当以一个伙伴的身份,在旁边协助孩子;当孩子出现纠纷问题时,教师应当采取转移视线的方法巧妙地化解纠纷。当孩子对游戏的玩法、规则、扮演角色内容不熟悉时,可以以某种特殊的身份参与。如何把握介入游戏的正确时机,关系到游戏指导的实际效果。干预的时机正确,可以扩展和提高孩子的游戏内容和层次。反之可能会抑制他们的游戏。以下6种情形指明了教师介入游戏进行干预的最佳时机。

(1)当孩子并不投入自己所构思的游戏想象情境时;

(2)当孩子难以与别人沟通互动时;

(3)当孩子一再重复自己原有的游戏行为,进一步延伸和扩展有困难时:

(4)当孩子缺少材料,使游戏难以继续时;

(5)当孩子发生游戏技能的困难时;

(6)当游戏中出现负面行为效应时;

“成人给儿童的教育是协助儿童自我发展,是给他出一臂之力。”

有时为了调动幼儿积极性,不管成功是否都要给予积极的鼓励,幼儿之间存在着差异,只要幼儿是主动参与,积极思考的,那不管结果如何,都要给予表扬与鼓励。否则能力弱的孩子总是失败,会使其产生畏惧情绪和自卑感,最后导致对整个游戏失去兴趣。对于这种孩子,老师一方面对他进行个别指导,帮助他掌握一定的技能,有进步就进行表扬,使他对自己的表现有信心,另外可请能力强的孩子与他共同游戏,让他也体验游戏的成功。

对胆小、缺乏自信的幼儿,教师可以用提问和提示的方法积极引导其开阔思路,帮助他们有目的地思考。例如,有些孩子既想粘帖小鱼又迟迟不敢动手,这是教师就可以问他一些问题:“你的小鱼是生活在什么地方的?它最大的本领是什么呢?”然后和孩子一起摆放打算粘帖的东西,讨论在什么位置上以及如何粘帖出形态各异的小鱼,再启发幼儿为作品添画有关的景物,使幼儿最终能够得到自己满意的作品,体验到成功和喜悦。

游戏中的儿童是主人,是儿童在游戏,而不是成人在游戏儿童,因此教师的指导应当迎合儿童的需要,指导的基本原则是尊重儿童的游戏意愿。为此,教师在儿童游戏中的角色和地位应该是这样3种提法:一是游戏环境的创设者;二是游戏过程的观察者;三是游戏进展的支持者。这一提法既体现了尊重幼儿的游戏主动性,又体现了教师的主观能动性。

游戏后的评价,是区域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评价的目的地是引导幼儿开展讲述、讨论、分析,帮助幼儿整理获得的零散经验,引导孩子修正错误的经验,让孩子们分享成功的快乐,提高对区域活动的兴趣度,也为下一次活动的提出新的要求。有效的评价不仅能够引导孩子总结活动成果,也可以使教师及时地发现活动存在的问题。比如在活动结束后,让幼儿尽可能想说、多说、表达他的各种想法,表现自我,让幼儿介绍在活动中是怎样玩的?出现了哪些问题?是怎么解决的?这样可以锻炼幼儿的语言表达和自我评价能力。另外,教师还要对孩子的行为发表评价,使他们的行为受到赞许和强化,使他们的水平不断提高,收到更高的教育效果。

《纲要》指出:“要创设一个能使幼儿感受到被接纳、关爱和支持的良好环境,避免单一呆板的言语说教。”因此,我们把评价目标变为分享快乐,教师可以根据教育需要和幼儿游戏发展需要,适当组织一些讲评活动。讲评的方法多种多样,但要让幼儿有充分发表意见的机会,使讲评的过程成为幼儿分享游戏经验的过程。可以引导幼儿自己分析游戏过程中的问题,然后共同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确立下次活动的任务。

课改后的区域活动,最突显出来的是教师从指挥者的角色转换成为观察者,记录者,启发者,引导者等多个角色。传统教师的角色通常是指挥者,是幼儿的全权代理者,一切的课程与活动都是教师事先安排好的,幼儿只需要迎合就可以了。蒙台梭利所说,“不是要让儿童来适应教师,而是教师要努力地去适应儿童,了解儿童,尊重他们的内在的节奏和认识事物的顺序。并在他们的活动中做到不要判断,而要协助;不要命令,而要提供服务、创造条件。”教师要做一名有心的观察者和“隐形”的“导师”。在区域活动中,幼儿是自己自主的学习,通常是自己运用已有经验去尝试操作,看是否能够独立的解决问题。同时幼儿也能发现许多未知的问题,幼儿有了很多直接面对困难的机会和独立解决难题的机会。作为教师就应引导幼儿尝试一些新的方法,但决不是包办代替幼儿一切思维与想法。老师的建议也仅仅是建议,幼儿可以选择采纳也可以不采纳。而且老师只是引导幼儿尝试一些新的思路,帮助幼儿从新的角度去考虑问题,或者将幼儿从弯路上拉回来一点,解决问题的过程仍旧是以幼儿为主体的,教师在此时是引导者。

由于区域活动中教师的指导具有临时性、现场性等特点,而且它是一种隐性的指导,对教师的指导水平和素质要求都比较高,教师应该加强对指导策略的学习。

区域指导方法通过实践的探索及理论的学习与研究,所以我们一方面要加强对区域指导方法的理论学习,可以参与一些有关指导策略的培训课程,也可以从网络上学习一些先进的指导策略;另一方面,我们应该从区域活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改进指导水平。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