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小学语文教学研讨活动方案 小学语文教学培训活动心得体会(优质8篇)

时间:2024-09-01 作者:书香墨

活动策划的目标是通过组织和安排,使得活动能够达到预期效果并留下深刻印象。项目策划是指在实施各类项目之前,对项目的目标、内容、进度、资源等进行详细规划和安排。它能够提前预测和解决问题,最大程度地降低风险。在项目策划过程中,需要确定项目的背景与意义,明确项目的目标与任务,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如何进行项目策划?我们可以从明确项目目标、制定项目计划、确定项目资源和调研市场需求等方面入手。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项目策划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语文教学研讨活动方案篇一

参加这次小学语文教学培训活动,观摩了几位优秀教师的课,而且有幸听取了专家的报告,感觉收获很多。帮助我解决了许多教学中的困惑,并且指明了以后的方向。

一、更加明确了一堂好课的标准

通过学习,我更加明确了一堂好课的标准。那就是:

1、看教学目标的制定。首先是语文课的教学目标,并且是小学语文课的教学目标。要体现年段教学目标。

2、看教学内容。是不是仅仅把课文当成了教学内容,要凭借课文这个例子找好三个点来培养孩子听说读写的能力。

3、看教与学的过程。看学生课堂上是否生动活泼的学,包括恰当有效的合作学习;老师的作用就是导学,看指导是否真正落实到学生的学上。

4、看教学效率。是否做到省时高效。

如果在课堂教学中做到了以上几点,那么就具备了一堂好课的条件。

二、指明了阅读教学的方向

1、新课程标准与实验稿的区别。

修订后的课程标准跟原来的实验稿有哪些区别。从课程理念的调整、教学目标的升和降、教学建议更加明确具体三方面进行了阐述,指明了阅读教学中要做到:“省时高效,整合简约”。

2、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在工具性与人文性之间,出现偏向人文性的倾向。

(2)教学目标阶段性不明,都在分析内容上用力,目标越位和不到位现象严重。存在低年级向中年级靠、中年级向高年级靠、高年级向初中靠的现象,部分教师把语文课上成文学赏析课。对教学内容进行繁琐分析,没有深刻把握年段目标。

(3)字词教学普遍有所忽视,应做到该识的识、该写的写、该积累的积累、该解释的解释。

(4)阅读教学找不准起点,抓不住重点,浪费在过于细抠深挖课文内容上,往往低估学生的学习能力。

(5)口号提的太多。小学语文要主要把握语言文字的教学,提倡百花齐放。

(6)儿童阅读还没提到日程上来。

结合自己平时的语文教学,我发现这些问题确实存在于我们的阅读教学工作中,应真正的引起我们语文教师的思考。

3、阅读教学该怎样进行

(1)继续认真研读课程标准。总的概括为低年级学段目标是:字识得巩固、写得端正;能正确朗读;在背诵中积累词句;敢于说、乐于写。中年级学段目标是:有初步识字能力、把字写好;加强朗读学习;继续加强词句训练,加强段的训练,向篇过渡;多读书、重积累;自由表达、有内容、有真情;在口语交际中要听得懂、说得通。高年级学段目标是有较强识字学词能力,吧字写美观;会朗读、默读、略读、浏览;在词句段练习基础上加强篇的训练;会写记事作文、想象作文、应用文;在讨论中有较强的表达和应对能力。

       (2)把握好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小学课本不是全部的教学内容,学生阅读数量要增加,且要经典;借助课文这个例子进行语文训练。要从课文提供的语文材料出发找准三个点。既语言训练点、能力培养点、方法习得点。

(3)不断激发学生学习母语的兴趣。

(4)小学语文目标要明确恰当。

(5)牢记语文学习本质是学习语言文字。阅读教学,是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然而过分地依赖课内阅读,把培养阅读能力的全部希望都寄托在分析课本阅读上,由于量小,则不能产生质变,即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更重要地是让学生到生活中去学习语文知识,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6)教师要时刻学好反思。伴随着反思才能进步,才会有发展,才能提高教学水平和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研讨活动方案篇二

3月20日我有幸参加了镇组织的大教研活动,实实在在的语文课堂以及孙老师的评课报告,使我对小学语文教学有了更深的了解,每一节课都让我有所收获。从这两位老师的课中,我们就可以看出,他们课前作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她不仅备了教材,而且备了学生。这两节课她们主要指导学生如何抓住语言、行动、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教学时她们对学生循循善诱、亲切和蔼的语言,学生在她的带领下打开了自己的话匣子并且 纷纷要表示了自己的见解。这两位教师的课堂教学真正体现了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体现了“一切为了孩子的发展。”她们的课不但具有“灵”性,而且很扎实。我深深的体会到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教师必须做好如下准备:

第一:深钻课程标准,领会课改精神。

语文课程标准,有意识地把“语文素养”凸现出来。语文素养内涵十分丰富,它以语文能力为核心,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言积累、思想情感、思维品质、审美情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融合。因此本次课程改革不再将学生掌握系统知识放在首位,而是将学生价值观和情感态度的培养、激发学生关注和参与社会生活的热情、培养学生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形成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放在首位。同时,还要培养学生感受、观察、体验、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第二:了解学生,有的放矢。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课程活动设计的首要目的是把学生吸引到教学中来,引导他们体验情感,培养能力,构件自己的知识体系。因此,深入地了解学生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现在所面临的学生好奇心强,有活力,情感单纯而强烈,记忆力强,想象力丰富,处在形象思维强而抽象思维正在形成阶段,由于学生们受到现代各种传媒的影响,有较广的知识面,对所学的内容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如果能根据学生们的情感和年龄特征,找到学生们感兴趣的话题作为切入点进行教学,再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一定会得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第三: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为了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更多的信息,创设各种教学情境,提供直观的教学材料,仅凭教师的语言和行为动作是无法完全达到效果的。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能够给学生以具体形象、有声有色的情境感受,还有其它手段不能代替的跨越时空的信息量,都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抽象教学形象具体化,使学生在体会、感悟中获取新知。

总之,随着新课程的运行,教师要调整自己的角色,应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建立一个接纳性的、支持性的、宽容性的课堂气氛;作为学习参与者,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真正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而不是知识的奴隶。我们只有作好充分的准备,进行精心地设计,才会在教学中使学生真正地动起来,才会使他们感到无限快乐,感到自己精神的、智慧的力量在增长,才会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

兴福镇厨都小学

张希荣

2012年3月22日

小学语文教学研讨活动方案篇三

这次培训建立了一个平台,同行与同行交流的平台,群策群力,把以前的“单打独斗”变成了齐心协力,把自己的闭门造车变成了资源共享,使教育资源得到优化,对新教师是一个学习的机会,对老教师是一个新的教学理念的学习与旧的教学理念碰撞与融合的机会。理论知识,为已充电;时代在进步,教育在发展,在新课程改革的当今,更需要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不断进行自我充电。我的工作必将比原本得心应手些。

每一次的专题讲座都是那么精彩!带着教育教学实践中的种种疑问,我走进了培训课堂。课堂上,专家们的精彩讲座一次次激起了我内心的感应,更激起了我的反思。在这种理论和实践的对话中,我收获着专家们思想的精髓、理论的精华。让我进一步体会到了课堂教学艺术的重要性。其中,教师的语言艺术尤其重要,语言艺术中的趣味性不容忽视,因为小学生天生活泼好动,需要有趣的东西来吸引他,带有趣味性的语言更能吸引他的注意力,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了,才能更好地进行教育教学。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课堂提问艺术也至关重要。教学中不仅教师要善于提问,还要善于启发学生自己提出问。

每一次的讲座都是那么可贵!让人耳目一新。这耳目一新并非在现代教育手段下的缤纷世界,而是在倡导课堂教学有效性下的真实、扎实、朴实的课堂,时时处处渗透着教师的教育机智之强,教师的教学基本功之扎实。“简约语文”那丰厚的内涵,一堂语文课,名师的智慧语文,名师的简约语文,引领着新课程改革不断完善。语文课程标准,有意识地把“语文素养”凸现出来。语文素养内涵十分丰富,它以语文能力为核心,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言积累、思想情感、思维品质、审美情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融合。因此本次课程改革不再将学生掌握系统知识放在首位,而是将学生价值观和情感态度的培养、激发学生关注和参与社会生活的热情、培养学生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形成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放在首位。同时,还要培养学生感受、观察、体验、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以上目标达到之后,知识的获得将是很自然的事。这就要求教师在活动设计的时候,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爱上这门课,产生强烈的学习动力和参与欲。在活动中,让学生自觉去获取知识。在生活中,让学生去巩固知识。

聆听了特级教师的讲座,反思自己平时的课堂教学,需要学习与改进的地方实在是太多了。让我从自身出发,不断地反思和总结。自我实践,不断提升。向书本请教,听专家讲座,聆听名师的课堂,学习同伴的长处,这都是为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水平的提高作好准备。一切的学习都是为了自己的实践,为了教育好我们新世纪的接班人,否则皆为空谈。于是,在培训期间,我会用学到的东西来改进我的教育教学。特别是一些教育教学的方法让我在实践中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通过参加小学语文培训会,使我对小学语文的新教材有了新的认识.我认为这次的培训开得非常的好,对我这个小学语文的老师有很好的指导作用,使得我在以后的教学有明确的目标,好的教学方法,更新颖的教学手段。在今后的日子里,我将不断地学习理论知识,用理论指导教学实践,研究和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把科研和教学结合起来,做一个专家型、学者型的教师,使自己具有小学语文教学知识方面的前瞻性。

作为语文教师,自身的语文教学能力是事关教学成败的重要因素,因此,我们更应该加强自身学习和修炼,不断增强自身的教学能力。首先,我们要丰厚自身的文化底蕴,让自己不再浅薄,其次,要拓宽我们自身的知识视野,让自己不再闭塞;最后,要陶冶我们自身的道德情感,让我们不再简单粗暴。由此,我想到了一位教育专家提出的“一个教师的十二项修炼”:修炼自己的声音,让他引人入胜;修炼自己的语言,让他妙趣横生;修炼自己的眼睛,让他传神丰富;修炼自己的表情,让他神采飞扬;修炼自己的行为,让他规范专业;修炼自己的学识,让他犹如泉涌;修炼自己的脾气,让他逗人喜爱;修炼自己的个性,让他鲜明唯美;修炼自己的心灵,让他平和美丽;修炼自己的气质,让他超凡脱俗;修炼自己的灵魂,让他崇尚圣洁;修炼自己的人生,让他阳光幸福。汉语言所特有的表意特征,赋予了文字以缤纷的生命,对词句的咀嚼品味则是鉴赏文本的一把钥匙。如果没有了对词句的锤炼,没有了“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的执着探究精神,就会使我们的语文教学失去本该有的“语文味”。文学作品也好,应用文字也好,词句之于文本鉴赏,就如同咀嚼橄榄,越是咀嚼得细腻,回味也就越是香甜。而同样的文本,对于不同人来说,也会有着完全不同的体悟。所以,一个成功的语文教师,应该有着自己鲜明的教学个性。所以,我们要更加珍惜“海西培训”给我们创造的这个机会,与专家对话、与同行对话,在对话中反思,在对话中不断成长,努力寻找最利于自身发展的道路,形成自身鲜明的教学个性。

小学语文教学研讨活动方案篇四

浅析小学语文教学的读写结合 叶圣陶先生曾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读写结合是以文章为载体,从文章的内容出发,设计与之相关“写”的训练,使阅读、写作、思维训练三者融为一体,通过以读带写、以写促读的读写训练,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能力得到提升。因此读写结合的训练在整个语文教学环节中是尤为重要的。

我们必须先应该明白:读写结合,是将读与写置于同一教学时间、教学空间,在整合读写目标,在阅读名篇佳作中积累写的语言和素材,酝酿写的情感与冲动,学习写的技巧和方法,提升写的认识与角度,为学生由感而发,自由表达奠定基础。也是在写中拓展与延伸读的内容,深化读的主题,抒发读的情感,实践读的方法与语言积累。读写结合,读与写水乳交融,相得益彰,而不再应该局限于只是读或者是单纯的写。只有使读与写互为羽翼,相得益彰,才能为今后的语文教学开辟一条实用有效的新路。以下是在教学中对于读写结合的一些尝试。

一、读中批注,写在课堂点滴处 “厚积言有物,百练笔生花”,只有吸收才能倾吐。只有在不断的学习和积累,在平时的阅读中发现了相应的产生情感共鸣或是让自己眼前一亮的文字的时候,试着做一些你的批注,写好你的理解,并把它积累下来。现在语文教学是阅读教学,阅读教学中的读写结合,应成为教师的一种潜意识,成为一种既定目标。读写结合应落实于课堂教学的细微之处,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让孩子逐渐的养成这样的习惯。读写结合不是要求动辄写成段成篇的文章,可以从一两个词入手,从一两句话开始。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批注不失为一种读写结合的好办法。当学生在独立的研读文本,析字析词的过程中,在对文章重点句段的品读中,自然会产生零散的、瞬时的体验和感悟,此时,让学生用符号、用图画、用文字,把它们记录下来,这就是学生读文后的一种倾吐和反馈,就是读后的“写”。当然,在学生的批注中,教师应有层次地引导学生从字词入手、进而到句段的层次来写批注;引导学生从预习时的“初次批注”,到品读后适当调整补充的“再次批注”,使批注由词到句,体现层次,从而真正发挥批注的作用,使批注成为“练写”的常态途径。

二、深入挖掘教材,寻找读写结合的生成点

三、从生活入手,利用教材,落实读写结合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泉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叶老的话揭示了生活与作文的关系。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文章是客观事物的反映。所以我们在学习《秋天的的雨》这一课的时候,我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这些句子给人的感觉这么美?孩子们说作者用了比喻句,我接着引导大家我们学习作者的方法,说说我们家乡美丽的秋天,如果你认为同学说得不完整你可以补充。因为大家都在农村长大,对秋天的景物特别熟悉,大家有话可说,兴趣高涨,一个学生说:“大白菜又白又胖”,另一个孩子补充到:“菜叶像一把把绿色的小扇子”,话题打开了,大家畅所欲言,看到孩子们插上想象的翅膀,我的心里真的很甜蜜。

四、创设情境,利用教材,落实读写结合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努力创设一种欢乐的情境,让学生对习作产生兴趣,这样才能事半功倍。”《蜜蜂》一课有这样一段话:“没等我跨进家门,小女儿就冲过来,脸红红的,看上去很激动。她高声喊道:有两只蜜蜂飞回来了!„„”“冲”“脸红红的”“高声喊”„„让我们看到一个有血有肉的小女孩,我即兴作了一个表演,让学生学习作者关于动作、语言、神态的细节细写的方法,认真观察我,先说后写,几十字即可。我假装肚子疼,蹲在地上,孩子们特别有兴趣,一个孩子说老师很痛苦。另一个说老师肚子疼,还皱着眉,我想是老师肚子里有虫子了吧?我引导学生一定要说出老师的神态、动作、语言以及你的想法,最好用上我们学过的词语。不到十分钟,一个孩子写到:老师突然间皱起了眉头,脸红红的,咧着嘴,龇着牙,双手捂着肚子,慢慢地蹲下了,说“哎哟,我肚子痛,哎哟,我肚子痛。”我想教师是不是吃了过期的产品,坏肚子了呢?看着孩子们学以致用的成功的小练笔,我的心又一次感到了甜蜜。

五、读中知事,写在内容延伸处

写作,是作者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反思。写作的发生,总是来源于写作对象,来源于让人难以忘怀的事物或让人良久思索的话题。因此,在教学中,抓住课文讲述的故事的延伸点,进行扩写、续写,也是对学生进行习作训练的一个极好途径。

当然,对不同类型的课文,其拓展延伸点也有区别。对写景状物类课文,对文中略写部分,可指导学生依照其他部分,进行适当的扩写;对写人记事类课文,对事情发展中略写的部分,可引导学生进行适度的补充,或者对故事续写;对说明状物类课文,引导学生对从未提及的方面进行补充;对议论类课文,让学生结合作者观点,补充理由进行写作。如在教学《跳水》一课后,适时点拨学生:小男孩被水手救起后,又会怎样呢?船长、水手、小男孩分别会怎么做,怎么说?学生通过学习课文,对文中人物的特点和文章中心有了一定理解的基础上,自然能做适当延伸,写出自己的认识。

小学语文教学研讨活动方案篇五

应以读导写,以写促读,读写结合。

作文难写,小学生怕写作文,老师怕改作文,是因为学生课外阅读量少,知识面窄,阅读能力差,习作水平低下。如何让学生喜欢习作,提高习作水平,唐代大诗人杜甫的名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告诉了我们阅读与写作之间的密切关系。学生读的书多了,接触好文章多了,积累的优美语句、各种表达方式的句子就多了,写起来便会得心应手。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写作是学习运用语言。语文教师要找到两者的结合点,就能使阅读为写作服务。近年来,我在高年级语文阅读与写作教学中以读导写,以写促读,读写结合,课内与课外习作相结合,取得了一点收获。

以读导写。阅读分课内、课外阅读,我在课内阅读教学中以课文为例,结合课文教给学生有关语言方面的知识以及写作方法,使学生了解作者是怎样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写,从中体会到为了表达一定的内容,作者是怎样准确、生动、鲜明地使用语言的,做到读写结合,从读中学写。例如: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桂林山水甲天下》这一课,作者运用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写出了桂林山水静、清、绿和奇、秀、险的特点。教学时,我组织小组、男女、全班学生齐读和背诵文中的排比句,让学生感受文中景物描写生动、形象和语句的优美,感悟到文中的排比句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学生学完本课,我运用课文中的排比修辞方法,指导学生仿写家乡的某处景物,表达自己热爱家乡的情感。在阅读教学中,我注重学生积累,精读课文和阅读课文的精彩片段,我都要求学生记忆、背诵。学生头脑中的词语、句子丰富了,习作时就不会“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了。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颐和园》写了长廊、万寿山、昆明湖的景物,作者巧用过 渡句连接上下文。我在教学中抓住文中的过渡句反复朗读,让学生体会到过渡句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并指导学生写参观、游览记的习作时,要按地点的变换、时间的变化有序的记叙,学习作者移步换景的写法。

以写促读。语文教师要改变小学生怕作文、厌作文的现象,就要让学生学会阅读,博览群书,搜集资料,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习惯和能力,让学更好地从“阅读”中学“写作”,从写作中寻求阅读,以利于其写作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课文的体裁是童话故事。课文中有启发孩子自己去明白“幸福是什么”的智慧女儿;有珍惜友情的小鸟;还有帮助小木偶学会多种表情的小女巫。通过本单元的教学,学生知道了童话故事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多采用夸张、拟人、象征等表现手法去编织奇异的情节,教人学会勇敢、热情、善良、乐观、慈爱,反对卑鄙、怯懦、邪恶、虚伪。这个单元的习作是要求学生写一篇童话,这也是写童话的起步。学生学习了四篇童话故事就开始写童话,他们的写作对象、想象力都比较单一。我组织学生去学校图书室阅读《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等名著,要求每人借一本童话课外阅读,交换阅读。这样学生头脑中的童话故事就丰富了,习作中的童话故事也就丰富多彩了。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是写想象习作,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是写说明文的习作。在这两次习作前,我让学生到学校图书室借有关科幻、科普的书阅读,了解自己写作对象未来的发展,收集与自己习作有关的动物、植物数据。学生带着习作要求去阅读课外书籍,有动力,有欲望,产生阅读兴趣,形成习作灵感。阅读为孩子习作积累了材料,这样学生就不怕、不厌作文了。

读写结合。阅读与写作是相互联系的,在阅读中,我们不仅要让学生享 受到阅读的快乐,激发他们阅读的兴趣;还要把阅读的知识运用到习作中,让学生持之以恒、练笔不止,进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我们语文教师要善于运用学生在阅读中的快乐、兴趣,来培养学生的写作快乐,写作兴趣。培养学生的写作快乐,写作兴趣,写作形式要多样化,语文教师利用课文不同体裁的资源,指导学生进行改写、续写等练习。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课文的体裁是说明文,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向学生介绍名胜古迹。如何提高学生阅读说明文的兴趣,我在教学中将课文《鲸》《新型玻璃》赋予童话,用第一人称“鲸的自述”“ 新型玻璃的自述”先在小组和全班介绍鲸和新型玻璃。对于介绍名胜古迹的课文,我指导学生采用小导游形式介绍长城、颐和园和秦兵马俑。“鲸的自述”“ 新型玻璃的自述”以及小导游教学活动,将课本变成剧本,课堂成为学生表演的舞台,大大提高了学生阅读兴趣。我又将他们的阅读兴趣引用到写作中,以“鲸的自述”“ 新型玻璃的自述”“介绍一名胜古迹”为题写一篇习作,有一名学生的习作“ 新型玻璃的自述”还见报了。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彩色的翅膀》,写了宝石岛观察通讯站信号兵小高回家探亲,从黑龙江带一箱小昆虫回小岛的事。学生学完这一课,我要求学生“给宝石岛观察通讯站信号兵小高写一封信”。学生在信中写到:“岛上自然环境十分恶劣,没有土地,没有蔬菜,没有昆虫,但你们辛勤的付出却换来了甘甜的西瓜。你让我明白只要坚持就会有收获。”这就是阅读的感悟,习作的收获。

续写就是根据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中心,展开合理的想象。教材中很多课文故事性强,富有较深的意蕴,结尾常常让人意犹未尽,这就为续写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课《穷人》的结尾,桑娜 告诉丈夫自己已经两个孩子抱回家后,课文就戛然而止。可孩子的命运会怎么样呢?桑娜与丈夫又会带领孩子怎样度过一个有一个难关?这些问题牵动着孩子的心。我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和创作,把想象的故事写下来。学生想象桑娜会白天在家带孩子,晚上丈夫回家后她去替别人织毛衣;丈夫每天会早一点出海,晚一点回家,多打点鱼,挣钱给孩子买吃的、穿的。孩子长大后,桑娜夫妇讲述了孩子的身世。孩子知道自己的身世后,知恩图报,十分孝敬桑娜夫妇,一家人过上幸福的生活。这就是阅读与写作的收获!

课内与课外习作相结合。课堂上读写结合是学生习作成长的一个园地,课外读写更是学生成长的一片沃土。寒暑假写日记是培养学生习作兴趣的一个途径。学生在寒暑假里,帮助家人做家务,与大人一起下田地干活,帮助、关心他人的事,读了一本好书„„内容丰富多彩。学生把耳闻目睹的事、亲身经历的事记下来,既为自己的课内习作积累材料,又能培养自己的勤于写作的习惯。但我不是要求学生每天写日记,而是两、三天写一篇日记。学生每个假期写的日记,我都要浏览一遍,择优推荐发表,激发学生写日记的积极性。学生看到自己写的日记发表了,还拿到了稿费,尝到了写作的甜头。既调动了他们写作的积极性,又培养了写作兴趣。孩子们写作的体裁也多了,记叙文、读后感、童话、儿歌。自2012年至今,我的学生有20 余篇习作发表。家长们看到孩子的成长,感到由衷的高兴。他们说:“我们看中的不是稿费的多少,而是看到对孩子的鼓励、影响有多大。”这就是语文阅读与写作教学的魅力!

安徽省宣城市绩溪县龙川小学储成法

小学语文教学研讨活动方案篇六

——读写结合课题心得体会

《新课标》指出:“习作教学要与阅读教学密切配合。”“在习作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把从阅读中学到的基本功,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这就明确地告诉我们:阅读是习作的基础。

阅读有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书面表达,也就是“写”。“写”就是要求学生运用学到的知识,把自己平时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通过书面形式表达出来。叶圣陶先生说过:“必须注重倾吐他们的积蓄。”但是有的学生光注重“积蓄”不注重“倾吐”,所以缺乏表达能力;有的学生注重“积蓄”而缺少书面表达的其他要素。所以,即使有东西也“吐”不出来。这样,就必须在读写之间系上一根纽带,通过各种渠道、多种形式,使读写之间互相沟通,绿水长流。

然而,在语文教学中却普遍存在着一种现象,那就是课文与习作的完全脱节。也就是说,上课归上课,习作归习作,“读”与“写”完全脱离。在教学中我发现尽管让学生积累了书中的优美词句,理解了作者的表达方法,但学生的习作总是不尽人意。

象和创造的依据,及时有效地进行模仿和创造性练笔,通过学生从读中悟写,以读带写,充分发挥阅读与借鉴的仿效作用,训练学生的“求异思维”,致关重要。因此,我们必须深入钻研教材,善于挖掘教材中读写结合因素,然后有目的地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指导。

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往往会对课文中的重点词、句进行精心品味,这种品味不仅要让学生读通读透,更应指导学生在读的基础上,悟出写法,领会意图,进而学会运用。同时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品词品句,也为写作积累了丰富的词汇。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要使学生“满腹经纶”,教师就应持之以恒地在阅读中引导学生推敲词句,从而培养造句的能力。引导学生品味词句的方法有比较式、增删式、换词式等。如:在教学《荷花》一文时,我觉得“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这句话的“冒出来”用词十分准确,于是,我就引导学生运用了换词式,•体会“冒出来”一词的巧妙之处。•我是这样设计的:“冒出来”是什么意思?可以换其它词吗?•为什么作者不作“生出来”而用“冒出来”?通过引导,•学生就明白到“冒出来”一词写出了由于池里的荷花挨挨挤挤的,荷花必须用力地向上生长,才能长出来。因此,这个词用得十分准确。

阅读好像蜜蜂采花,习作好像蜜蜂酿蜜。读和写是相辅相成的,犹如一对孪生兄弟。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落实这一目标,我充分挖掘教材中“读”与“写”的结合点,对学生有目的地加以指导;并加强课外阅读,进行读写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读写能力,能以读悟写,以读带写。

进行了形式多样的阅读,也积累了一定数量的素材,并不等于就会写作了。还必须通过改写、扩写、缩写、续写、仿写这些方式反复的模仿,让学生掌握“照葫芦画瓢”的本领,然后发挥创造力,从“形似”到“神似”,便会成功的。

总之,我们要注意引导从阅读教学中、生活中涉取营养,借助学到的手段和技巧,运用到作文中去,通过运用反过来又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把“读”与“写”有机地结合起来,既有利于阅读,又有利于作文,读和写的能力便会相辅相成、和谐发展。

小学语文教学研讨活动方案篇七

小学语文读写结合写作能力是小学语文需要培养的一种重要的能力。在低年级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要符合低年级学生的特点,从低年级学生的已知和实际语文能力出发。而读写结合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手段。读写结合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被语文教师们广泛应用。

叶圣陶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联系。”《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不仅强调在课内外阅读中进行语言和习作素材的积累,而且提倡对积累的运用。

读写结合是语文教学落实语言文字训练的有效举措,我在低年级进行了语文读写结合的尝试,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书面语言表达能力,为中年级习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以朗读促语言文字的积累。

小学生学习语言,主要是通过对语言的感受和积累,而不是理性分析。这是由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所决定的。小学生长于记忆,长于形象思维,让他们大量接触规范的语言文字作品,形成对祖国语言文字丰富的感性认识,这是符合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心理特点的。许多精彩的课文及片断,小学生尽管理解还不能达到透彻的程度,还没有能力去欣赏课文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独到之处,但要求他熟读成诵并不困难。如能熟读成诵,课文的语言会变成自己的语言,成为自己的储备和财富,一旦用时会自然涌上笔端,大大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而朗读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促进理解,培养语感,提高审美能力的重要方式。海德格尔说:“语言就是人的生命活动。”可见,只有通过朗读才能再现作品的人文想象,品味作品的人文内涵,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也只有通过反复朗读,才能将课文的情感渗透于学生心灵,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敏锐感受。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朗读中进行词句积累,同时为学生的写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一年级第一学期学生刚进入小学阶段的学习,识字不多,词汇量也较少,在学习课文的时候,有意识地对一些有特点的词语进行积累。比如,《小溪》一文中的“滑溜溜”和“亮晶晶”,我通过创设情境指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来积累。老师说:“冬天到了,小溪就变成了溜冰场。这时候你来到山里会干什么?”学生回答:“我会溜冰。”老师说:“是呀,小朋友们可以溜冰啦!多开心啊!来读好这两个词。”

到了二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识字量。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学习要求是以积累常用词语为主,但在教学文本中如遇到一些文字比较优美的书面化的语言也不妨让学生积累一下。如《人间仙境九寨沟》一文中就有许多好词,“色彩斑斓、五彩缤纷、憨态可掬、古木参天、异兽珍禽、诗情画意”等。在教学时可引导学生看着色彩鲜艳的图片进行理解性的朗读,再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比赛读、游戏读)帮助学生建立词语的初步概念。然后让学生用其中理解得最清楚的词来说一句话。从朗读到运用,学生的积累可谓扎实到位。《石榴》一文对石榴的外形做了细致地描写,石榴虽是学生生活中比较熟悉的水果,但要用准确的语言来进行表述,对学生来说不是件容易的事,所以我让学生在课堂上划出描写石榴的句子读读、议议,课后再背背、记记。这样当学生以后在生活中看见了石榴,他就会用课堂上积累的句子来进行介绍,同时也为今后的写作打下了基础。

二、以随文练笔促语言文字的吸收消化。

随文练笔是一种重要的语言训练,其选材角度小、内容简短,紧随阅读教学且形式多样。但是一节课内,教师没有必要教学课文中所有的语言现象,只能根据既定的能力训练目标,在课文中精心选择几个训练点,即选几个供学生训练用的“例子”。选择好“例子”对于提高阅读教学效率起到关键的作用。怎样选择呢?教师要根据学年教学目标和教材编排的读写训练项目,在课文中选择语言表达上具有某种规律性的语言现象(词句和段落)。这种语言现象应该是可以迁移、可以概括类化、举一反三的,并且要跟学生的语言发展水平相适应,符合儿童的语言“最近发展区”。这种具有规律性的语言现象就是教学所需要选择的“例子”。“凭这个例子使学生能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叶圣陶语)在课文中选择“例子”是件不容易的事,教师必须在潜心钻研教材,把握课文的语言特点上下一番功夫。

1、模仿性练笔

模仿性练笔是选取课文中典型句段,如总分结构、排比句式、比喻句等,仿造其规范的语言和句式,指导学生进行仿写。通过仿写,使学生逐步掌握各种写作方法。

“以石代象”的方法称出了大象的重量,在当时的情况下,你还能用什么方法称象呢?于是,学生想出了“以土代象、以人代象、以木代象”等方法,随即让孩子仿照课文称象的过程写一段话,这对于学生来说很容易。因此,仿写只要教师把规律教给学生,使学生有章可循,学生掌握了它,就会从读中悟出写的门径。

2、理解性练笔

理解性练笔就是在学生理解、领悟课文内容和语言形式之后,让他们运用刚从文中学到的某种语言形式,去转换、丰富、发展课文内容。通过练笔的方式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同时,也能促进学生多角度、有创意地去感受、理解、欣赏、评价文本。

二年级学生的阅读要求是以了解文章主要内容为主,但如果仅仅停留在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上,是不利于学生思维发展的。因此,我在教学《花木兰》一文时,学完课文后让学生抓住“女扮男装、替父从军、赫赫战功、英勇善战、巾帼英雄”这几个词,让学生用这几个词语简单地介绍一下“花木兰”这个人物。通过对课文中这些词语的运用,学生对花木兰这位巾帼英雄的形象感受就更深刻了。学生在理清文章的基础上,采用一定的语言,概括提炼课文的内容,以此培养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的能力,这种练笔锻炼了学生的概括能力。

再如《小冰熊》一课,课后创设情景:“第二天,小熊一家要出去旅游了,小熊当然舍不得把小冰熊一个人留在家里呀,他把小冰熊也带上了。路上,他们会怎样照顾小冰熊呢?”这样的练笔学生必须建立在对课文内容理解的基础上写。课文中小冰熊在家里,妈妈给它盖上了棉被。棉被起到了隔热、保温的作用,小冰熊才不会融化。学生必须理解了这一内容,才能通过自己组织语言来进行练笔。

3、想象性练笔

学生的想象充满了创造色彩,充满了灵性。想象性练笔就是抓住课文中那些高度概括抽象却与中心密切相关的词语,或是文本中的空白点,让学生展开想象,通过练笔把它还原成具体可感、触手可及的鲜明形象,以便让学生从另一个侧面深化对课文的感悟和理解。

更好的办法救公主,把救公主的过程写清楚。学生对此也非常感兴趣,自然就乐写。

想象性练笔还包括让学生补写文中省略的部分,可以是省略号省去的部分,也可以对文章的内容进行续写。如《神秘的恐龙》一文,文中说科学家们对恐龙的灭绝作了种种推测。课文的第三节结束用了省略号,省去了其它推测,这里便可让学生查找有关资料,写一写还有哪些可信的推测,并写清理由。补写不仅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插上了想象的翅膀,提供给他们想象的机会和空间,培养了他们丰富的想象能力和思维的灵动性,激发学生对语文的热爱。

学生的练笔必须建立在对课文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这就促使学生主动深入地去钻研课文,有效解决了学生作文没有素材的老大难问题,在培养其敏感的作文意识的基础上,充分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这种练笔始终紧扣在学生理解领悟课文的基础上,保证了教学主题的统一性和教学过程的流畅性,理解运用,读写结合可谓是相得益彰。

三、以化“我”入文促情感的激发。

学生的写作缺乏真情实感,是写作教学中出现的重要问题。所以,在低年级的语文阅读教学中,要注重化“我”入文,从而激发学生的情感,为学生今后写作中的情感激发奠定基础。学习文章,既要能出,即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对之做理性的分析,更要能入,即以参与者的身份和文中的人物同欣喜,共悲伤,在感情上融入,用心灵去感受,这样才能真正意义上的理解和掌握课文。

譬如,我在教学《面对夜莺感到羞愧》一文时,就让学生设想自己是课文中的莉达,听了奥莉娅的话,你会怎么对她说?然后依据自己的理解写一段话。一位学生这样写道:“虽然在树林里,没有人会看见,但是扔下的垃圾毕竟把树林给弄脏了呀!”另一位学生写道:“爱护环境,并不是做给别人看的。”从孩子写的内容看,学生的确理解了课文中莉达这个人物的内心所想,发自内心的赞同莉达保护环境的这一举动。

再如《带着尺子去钓鱼》一文,课文教学完后,向学生提出:“如果你和爸爸一起去丹麦旅游时,到海边钓鱼,也钓到了一条不到22厘米的鱼。这时,你和爸爸之间会发生一段怎样的对话呢?”学生与同桌讨论后说:“我如果也钓到了一条不到22厘米的鱼,会对爸爸说:„丹麦的法律规定只有超过22厘米的鱼才可以带回家,这条鱼不到22厘米,我们不能把它带回家。‟爸爸说:„就差半厘米,马马虎虎算了。‟我说:„半厘米也不行啊,应该按照丹麦的法律办事。‟爸爸听了我说的话点点头,觉得挺有道理,就把鱼放回了大海。”之后再让学生把说的内容写下来。从学生的话语中能体会到,学生已受到了自觉严格遵守法律,保护海洋资源的感染。

汉语的丰富性决定了读写结合训练的多样性。小学语文教材的语言训练内容,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规定性的训练内容,如各单元的训练点,课文后面的作业题,课文的生字和词语;另一类是选择性的训练内容。选择恰当的训练内容是一件细致而复杂的工作。教师既要总揽小学生语言发展的全局,又要深入钻研教材,把握课文的语言特点,还要了解学生的实际语言水平,才能精心选择语言训练的内容。读写结合训练才可能科学有效。

小学语文教学研讨活动方案篇八

西城街小学 郭砚蓉

小学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作文教学历来让教师感到头疼,也是小学生最不愿意完成的功课。针对这一现象东城中心校在东城校区展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教学研讨会,会议中,李桂兰老师和杨正茂老师就这一问题做了专题报告。

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是从小学中年级开始进入作文教学.其实小学二年级语文教学就应该开始重视作文教学了.从学说完整通顺的一句话到书写句式的造句都是作文入门的开端。然而小学生的语文功底差.观察能力低.更没有组织和驾驭语言能力,作文时经常是下笔无话可写,或者是茶壶煮饺子——有话吐不出。即使是东凑西拼勉强完成一篇习作,也是内容空洞,条理分不清,或者是词不表意.马头牛嘴对不上,让教师无法修改,苦不堪言。

那么,如何进行小学低年级语文作文的教学?我现在教授小学四年级语文,这里就谈谈我在作文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一、从“仿写”起步,引导兴趣写作

我们首先可以通过让学生仿照课文中精彩的句子、段落来练习写作,在课内给予点拨,课外阅读中给予引导,并鼓励学生进行仿定,使学生掌握句子修辞手法的运用、开头结尾的呼应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的刻画,环境描写的衬托等知识,其次我们根据学生的思维发展,逐步引导从机械仿写过渡到变通仿写,最后发展成创造性仿写,在“仿”中求“创”,“仿”中求“活”,“仿”中求“新”,以提高写作能力。

二、指导目的阅读,积累写作素材

对小学生而言,作文难,怕作文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因此我们要培养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并将阅读变成每个学生的自觉行动。首先,我们可以通过在班内开展读书法动,指导学生读书的方法,让学生把优美的词句、精彩的段落抄到读书笔记上,养成读书必动笔的习惯;同时还要求学生挤时间背下来并写下心得体会,从而为作文积累大量的语言材料和写作材料,为写好文章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通过搞课外阅读知识竞赛,激发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学阅读的习惯。

三、增加生活体验,开掘身边资源

学生通过广泛阅读,积累了大量素材,但是我们还必须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否则,学生还会出现作文提笔难、内容空泛的问题。

小学生智能发展还处于低级阶段,“无意注意”占主导地位,意志的内控力弱,我们要根据“情绪性”的特点,先指导定向观察,把学生带进特定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并创造性表达的欲望。

在此基础上,我们继续引导学生把目光投向广阔的生活天地,随机观察,随时注意观察日常生活中有意义的、有趣的事物,学生一旦养成了随机观察的习惯,他们捕捉生活素材的能力会不断地增强,从而头脑里的材料也就越来越丰富,作文时便会“文思泉涌”,得心应手。

作文贵在真,只要教师能适当引导,学生们是有米下锅的,而且会熬出一锅好粥的。

相关范文推荐